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06-16 09:25:1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科研工作的认识

篇1

选择研究题目是开展档案科研活动的首要前提。档案科研活动所选择的题目是否具有实践意义、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将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作用实效的发挥。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虽然也强调在档案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选择档案科研题目、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档案科研活动中的实际做法却往往差强人意: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大多根据个人的兴趣、甚至根据个人好恶而确定档案科研题目的取舍,缺少统筹协调机制的规范制约,以至形成三、五人甚或是“单枪匹马”的档案科研人员结构模式。造成档案科研成果层次偏低、研究周期漫长、涉及领域狭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档案科研长期处于重复研究、低水平徘徊境地的主要原因,严重地桎梏了档案科研工作的发展。鉴于此,建议国家、省及有条件的地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担负起协调、规划档案科研工作的责任。在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普遍开展群众性档案科研活动的同时,注意引导档案科研的实际承担者从档案科研选题的现实性、战略性、预见性、计划性和新颖性等方面入手开展档案科研工作活动;并注意对关系到档案工作全局的一些热点、重点、难点等战略性问题,引进并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协作攻关。形成“人自为战”与“协同作战”两种模式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局面,使档案科研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档案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树立科学理念、增强科研意识

“事业发展靠科研”。档案科研工作是在科技不断进步环境下促进档案工作全面、快速发展的“增速器”。要达到加强档案科研工作的目的,就必须首先解决好对档案科研的认识问题、增强档案人员的科研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档案科研的欲望。从目前的总体情况分析,档案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档案科研创新的辅佐与支持。因此,要正确教育引导档案科研人员树立牢固的科学理念,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容实质,发挥档案科研人员从事档案科研工作活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档案科研的创新意识。并创造条件,鼓励档案科研人员依托档案工作实践,从实际需要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形成既关注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档案管理的应用与实证研究的档案科研机制,使档案科研人员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充足的干劲,开展多形式、多领域的档案科研工作活动。

三、加大推广力度、注重实际应用

档案科研成果推广是由档案科研向档案工作实际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档案科研工作的目标。从整体上说,我国档案业务工作领域的基本管理手段仍处于新旧更替时期,传统的手工操作尚未完全退出主导位置,现代化管理手段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因而,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培训工作,以提高档案工作者、特别是档案工作领导者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他们乐于接受、勇于应用档案科研创新成果的能力和自觉性,便于使档案科研成果得到实际工作的验证。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档案科研成果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档案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使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能够有章可循,得到及时的实际应用,尽可能地缩短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科研成果的转化,发挥档案科研成果对档案工作实践所应有的推动作用,进而推动整个档案事业的全面、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四、广辟经费渠道,增加科研投入

篇2

【中图分类号】E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79-02

武警初级院校是武警部队新时期、新阶段军革的重要骨干力量,肩负着培养基层军事指挥人才的重要任务。初级武警指挥院校和技术院校相比,由于其承担的教学任务的特殊性,科研工作呈现出自身特点,在科研工作的氛围、科研队伍的建设、科研经费的保障、技术力量的储备等方面,有明显的差距,科研工作层次较低。初级武警指挥院校如何根据人才培养和武警部队中心任务的需要,努力地开展军事科研工作,是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武警部队初级指挥院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应把握的结合点、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在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科研工作很大程度上在低层次徘徊,除受一些客观原因,如技术力量、设备器材、科研经费有限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为研而研

科研的目的不放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而是纸上谈兵,缺乏应有的调查和论证,研究出的成果,没有指导部队、院校的训练、作战和教学的价值,失去了科研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为应付而研

有些人员仅为了年终科研工作不被剃光头,东拼西抄,应付了事,失去了科研工作的真正意义。

3.为利而研

部分人员进行科研工作,仅仅为了晋职、晋级,获取个人利益、捞取筹码,缺失科研工作的真正目的。

4.不能立足自身科研条件,从实处、小处着眼,贪大喜功。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初级武警指挥院校在完成全国级、全军级的重点课题时难度通常会更大一些。科研工作不能立足自身的条件,从担负的教学任务、部队的训练实际入手,从实处、小处着眼,使科研工作与教学和训练实际脱钩。

5.科研意识淡薄,缺乏一支有战斗力的科研队伍。

一些院校认识不到位,紧抓教学中心工作不动摇,把科研工作摆在从属的地位,仅由科研工作主管部门去抓,科研工作处于半民间状态,凭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去拼打,很难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和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同时,教员把自己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总结出的经验不能及时梳理,对总结出的新观点,不能系统的总结,提升到理论高度,仅作为个人的教学心得,缺乏科研工作的意识。

二、初级武警指挥院校开展科研工作应把握的结合点

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的科研工作总体指导思想,必须以同志和主席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积极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院校科研管理暂行规定》为基本法规,以“打得赢”、“不变质”为目的,更好地为军队建设服务,为军事斗争准备服务。院校在科研工作中,应科教并举,以科研带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为指导。

在科研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科研工作应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点,以充分发挥和提高军事科研工作的效益。

1.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结合

军事科研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技战结合,必须处理好技术创新与理论研究的关系。理论研究要先行,他是技术创新的探路人和先行者;技术创新又是理论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和具体体现;同时,理论研究又对技术创新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补充。

2.研与用的结合

形成战斗力是军事科研工作的最终目标。如果我们的军事科研工作仅局限于,为技术革新而革新,为获取奖励而科研,不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必将造成科研的极大浪费。要做到研与用的结合,在选题阶段就要瞄准部队实际,提供部队最需要的技术;在科研实践中要注意解决好规模生产问题,形成一定的技术标准,确保日后装备部队时批量生产;在形成成果后,要及时信息,让部队和有关部门了解新技术,并积极协助有关领导和部门做出“装备部队”或“技术储备”决策。

3.老装备与新技术结合

初级武警指挥院校受技术条件限制,难以进行重大的技术创新和研究。立足现有装备,做好老装备与新技术的结合,是我们军事科研工作的现实课题。首先,要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其次,要深入部队执勤和训练一线,认清老装备在执行执勤、处突、反恐中心任务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利用新技术,改造老装备、改进训练方法,努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4.军地结合

初级武警指挥院校通常地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其周围有较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他们有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器材。我们可以采取军地联合攻关、聘请技术专家指导、选送技术骨干进修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走军地结合的路子,努力提高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的科研效益。

三、提高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科研工作能力,应注重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

武警院校的基本任务,一是教学,二是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并举是武警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完成科学研究这项基本任务,在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管理,探索科学管理规律,提高管理水平。这对于推动教学、科研工作、促进院校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把科研和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学和科研并举是初级武警指挥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有些院校认为科研非训练,不是院校工作的重点,只是科研部门的工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必须提高认识,把军事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摆在同等地位,将其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

2.加强科研工作的队伍建设

搞好科研工作的队伍建设,是做好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的科研工作,完成科研任务的有力保证。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注重和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是提高军校科学研究水平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是加强初级武警指挥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在全院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提高科研工作的自觉性,使教员从事科研不是因为某种外在压力或个人功利的被动行为。而是处于一种职业内在需求的主动自觉行为。

4.健全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

同志曾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军事科研的关键和根本同样是人才。提高思想认识,构建合理的科研工作的人才激励机制,应成为初级武警指挥院校建设新的战略任务。院校从政策上应向科研人才倾斜,对在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取得创新成果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打破论资排辈等陈旧落后的观念,惟

才是举,惟才是用,才能使科研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 朱如珂.现代军校教学新论[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

篇3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践行高职教育职能之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四大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在四大职能中,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是首要职能,发挥着主要的基础作用;科研服务是次要职能,发挥着重要的动力作用;社会服务是教学、科学研究的延伸,发挥着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作用[1];文化传承是实现前三项职能活动过程中对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四项社会职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做基础,强大的科研实力为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良好教学质量与较强的科研实力是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为教学和科研补充新的内容,提供新的资源,激发新的思路[2]、增加新的活力。因此,科研工作是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四大社会职能的需要。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综合实力主要观测内容为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其业务素质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而科研工作又是教师业务素质的具体体现,强大的科研实力为教师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对教学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学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过好教学关、科研关、社会服务关。这是职业院校教师所应该基本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三)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任务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承担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创新与发展相适应的科研任务,尤其是要承担地方中小企业的项目研发、技术革新、工艺设计的研究任务,为地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以更好地彰显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产学研结合,把高职院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学术水平、职业知识与技能、师德师风等三个方面,教师要在职业领域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强化学习职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在长期工作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提升学术水平、提高职业技能必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来实现。同时科学研究也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有助于及时更新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掌握行业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科学研究运用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骨干校三年建设目标要求,多数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时期,强力推进学院建设的科研工作,为了完成立项建设规定的科研工作基本建设任务,达到验收通过的基本标准,在三年建设期间,为了追赶建设进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科研数量、轻科研质量,重完成任务、轻过程管理”的问题,骨干校验收通过后,大有“松口气、歇歇脚”之意,对骨干校立项建设中科研工作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认真反思,对科研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滞后且有偏差。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少数中层管理干部甚至院校领导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教师设计好、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行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就够了。对于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开展科研工作对实践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认识模糊,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科技创新工作对行业企业以及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的认识不足。

(二)立项规定致使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学院属省市共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教科研立项上,一是经费支持多以省属高校为主,地方高职院校以指导性项目(只立项,不配备相关经费)为主,即便是个别项目立项也只有少量的经费支持,学院没有配套经费。二是因为是地方职业院校,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项目类别与指标限制,地方院校与省教育厅管理的院校之间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三)教师队伍原因致立项不多且成果少。一是专业师资队伍中缺乏一批在省内或地方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即便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的专业也是如此。少数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有的无心于科研工作,因为各种原因其专业领军人物的作用发挥极其有限;有的靠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各专业没有形成适度规模、技能互补、资源共享的科研工作团队。二是整体上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有欠缺,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科研立项级别不高,省教育厅、科技厅、社科院的项目立项不多,国家级项目更是鲜有突破。

(四)科研经费不足且奖励支持有限。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上打折扣,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致使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捉襟见肘。以本院为例,与省内的其他四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比,不仅学院科研经费总量低于省内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而且人均经费也低于同类院校的人均水平,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省内职业院校其科研经费的投入也略高于本院的经费投入,由于经费有限,学院对科研工作的奖励力度小,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五)对教职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不到位。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类、分级考核的意见,高职院校均制定了关于教职工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本院为例,考核实施办法中对各类各级岗位的教职工明确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的质量、数量要求,但在考核中由于所占比重较小、对教师考核结果影响不大,致使此项内容的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体现,由于对教职工实际利益影响不大,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

(六)科研成果转化少且科研效益低。一是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对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过程进行管理,而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尚无明确的奖励支持办法,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实用新型技术类科研项目少且与企业实际需要关联度不高,导致科研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低。这既不利于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还造成学院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强化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科技工作认识

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树立“特色兴校、人才立校、科技强校”的新观念,摒弃科学研究“可有可无”的观念,把科学研究工作当做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充分认识教科研工作对提高学院办学质量、扩大学院影响力、提高学院知名度、增强社会满意度、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把握教科研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制订学院科技工作与社会服务规划,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使学院科学研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成为推动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

(二)培育队伍,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院科研部门要有计划地在专任教师中开展科研工作的专题培训、知识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巧,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撰写、课题论证和研究方法、开题结题的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各教学系企业教师工作站平台,建立起以平台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相对稳定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团队,实现校企互融,产学研结合,形成有专业技术知识背景支撑、技能互补、规模适度、资源共享的科学研究团队,开创学院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新格局。加强与企业联系,聘请省市企业行业有影响的专家举办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讲座,通过讲座,了解职业发展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分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现状,解剖中小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研发的成功案例,探索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新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三)争取政策,加大科学研究经费投入

争取院校领导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以本院为例,根据省内其他四所骨干校科研经费投入标准,按每年科研经费实现10%的增速标准预算,三年内达到省内骨干校科技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确保科学研究经费足额预算到位。高职院校要争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经费支持,建立学院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平台,与生产性企业、科技公司(科技咨询、科技开发与应用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修(制)订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奖励办法,推广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加强与省市职能部门联系,落实好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大转化等工作,争取科技资金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基金会、协会的资金支持,组织精干力量,组建高效团队,积极申报省市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社科联、行业协会的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立项及资金支持,以解决学院科学研究经费不足的困难。

(四)完善制度,强化科学研究绩效考核

一是完善科研评价制度,改变教师科研评价方式,将对教师科研成果定量评价方式调整为定量与定性、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考核科研数量,也要对科研论文质量、研究课题的理论价值及社会效益、技术服务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科研工作评价制度的科学性。二是完善科研监管制度,严格研究课题立项论证工作,改革立项论证方式,聘请校外专家对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研究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严把课题立项论证关;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对结题的科研课题实行匿名评价,严把结题评审关;加强立项研究课题的管理,及时准确掌握研究课题的进度与资金使用情况,强化对研究课题的动态管理。三是完善科研激励与约束制度,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分类分级聘任要求与岗位工作标准实施考核,实施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健全与完善学院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技术服务的奖励政策,利用激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

结语: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要针对科研工作中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团队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以期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篇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教科研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与平台,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驱动力,也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基础”,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特色专业、出精品课程,建示范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可使教师不断跟踪专业发展方向,及时掌握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从而使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

因此,如何确定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组织和进行教科研工作,使教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教学,引导教学,是一个值得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相对滞后,大大限制了高职教育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因此,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十分必要。

1.工作重点不明确,职业特色不突出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重点有所偏颇,这主要表现在:重成果,轻研究;重学术,轻转化;重个人研究成果的发表,轻团体协作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这些偏向造成了片面地追求功利和个人目的,既与高职院校特色不协调,又不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科研基础薄弱,管理意识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还很薄弱。一是教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少院校教科研的日常管理工作多由教务处兼管,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二是规章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科研管理办法,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较为随意;三是大部分教科研管理人员是新手,“缺乏教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和经验,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高职教科研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才能管得好’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教科研工作在某些方面与教学脱节。

3.科研队伍薄弱,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使得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有心无力,缺乏主动性与广泛参与性,从而导致教科研队伍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科研工作难以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同时,由于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大量资金都需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学校用于教科研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可能有较多的增加,从而导致可用于教科研的支持经费较少,这也严重制约了教科研工作的发展。

4.科研成果转化少,科研效益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较多地是注重对教科研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这种情况造成了高职教师只关心课题的申报、实施和结题,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了当地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研究成果被堆放在学校里面,另一方面,由于研究成果不能被及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造成高职高专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企业的发展急需创新科技力量的加入,然而现实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大量研究成果无法转化,束之高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曾经说过,“上海交大的教师申请专利每年都在1000项以上,可这其中只有不到l0%的专利转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力的提高。

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对策——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虽为民办高职院校,但一直以来对教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的文件精神,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2005学年正式启动校内的教研教改申报和研究工作。经过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三个学年的研究和发展,共有80个课题获得立项,其中77项课题经过研究,最终顺利结题。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出台,为落实文件精神,2007-2008学年的教研教改项目的申报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共申报了27个项目,其中2个重大项目,同时还申报了2008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并获得了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障体系重点研究项目的立项。

2008-200年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共有25个项目。

2009-2010年继续推行教学改革,将教研教改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新一轮重点建设专业打包项目,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专业的建设,资助经费包含在重点建设专业配套资金中。另一部份属于非打包建设的普通教研教改项目,共有48个项目。继续深化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研究等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岭南学院自身特色的打造,例如国学教育、阳光工程等等。并且增加了一项自筹资金研究的类别。

2010-2011学年教研教改立项项目53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20项,纳入重点专业建设的项目16项,省级课题《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下设委托及子项目12项。学院的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有鉴于此,学院在2010年首次启动了科研立项的工作,共有14个项目。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是也是巨大的一步。

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对策

①统筹经费管理。对于民办院校而言,经费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但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把其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并把教科研经费预算纳入全校经费预算之内,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这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此外,学校还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申报横向课题,以争取外来资助经费,同时也保证配套经费的专项使用。

②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激励为主的教科研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保障了教科研工作的良好开展和顺利完成,为此,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把教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当中,将其与教师的自身利益挂钩,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时,每学年还对教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二级学院予以相应奖励。

③管理制度规范。制度是工作的规范和保证,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体制就不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工作,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制定了《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教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对教科研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为教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这几年的教研教改研究工作,很多教师和行政人员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参与到教研教改的研究工作中去,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之余,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成果是显著的。但是也能从中看到,教研教改工作还是和其他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例如研究的内容重复的比较多,在申报书内容的填写上还很不规范,教师的理论水平不够等等。另外,教师由于日常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相对投入的精力比较少,最后导致结题时研究的质量不高,因此很多课题在外申报省级、市级课题的时候,能够获得立项的寥寥无几。

三、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思考

1.加强培训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的主体,要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和学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从高校聘请一些建树丰富的科研专家举办相关知识讲座,讲授课题申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教师了解和掌握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撰写、课题论证和研究方法、开题结题的方法和技巧。从企业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讲解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运用新工艺进行产品开发的典型案例,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找到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突破口。

2.提高研究质量,加快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完善过程管理的同时,还应特别强调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环节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研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善于总结和思考,要精于管理业务,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吃透各类学术规范、政策要求、标准等,要积极关注行业领域内的前沿信息,不断加强对项目过程的协调管理能力,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一枚,徐敏.以研致用提升高职教育科研水平工作[J].职业技术教育,2010(5):73-74.

[2]梁海燕.深化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职能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8(22):78-80.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75-03

指导教师:陈新祥,男,本科,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近年来,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理论提升、科研带动”内涵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科研成绩有了大幅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要看到我院的科研工作仍有很多不足之处,科研工作有待加强。为了进一步提高学院科研工作的水平,以科研工作促进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学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认真分析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1.科研成果丰富

近三年来,我院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300余篇、出版的著作有164部、获得各项奖励38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科规划课题、及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立项课题3项,获得省级立项课题40项,获得校级立项课题55项,科研工作成绩显著。

2.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我院成立了科研处、软件开发研究所、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副院长、科研处、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体制,相继出台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机构管理办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年终考评科研等级评定方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了对课题的过程管理,建立了“一题一档”的资料管理制度。制度建设逐步完善。

3.学术交流频繁

我院加强了与其它高职院校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邀请省内外教育专家、学者及行业、企业的专家来校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讲座。同时,我院选派了大批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学院整体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二、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1.科研意识淡薄、氛围不浓厚

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高职院校非研究型院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做好教学工作就行了,科研搞不搞都可以。因此,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自觉主动参与科研的更少。另外,科研条件的缺乏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也制约着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绝大多数教师参与科研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任务、晋升职称和获得科研奖励,功利性较强。一旦职称问题得到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基本结束。教师的科研压力较小,科研追求不高。

2.科研层次较低、形式较单一

科研层次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论文的质量不高,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较少,二是国家级课题和省级重点课题较少,三是成果奖励层次不高,多为教学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具有专利权的科技成果较少。科研内容以高职教育教学为主,多为教学心得体会,针对行业、企业开展的技术研究、特别是科技方面的研究较少。

3.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我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底子较薄,地方财政拨款较少,学院收入来源较单一,加上近几年学院要进行基础建设,导致科研经费紧张。另外,外部科研经费渠道不畅通,从社会筹措的科研资金较少,也是造成科研经费短缺的原因之一。

4.科研力量较弱、科研能力不强

相对于地方高校和重点高校而言,我院的整体科研条件和研究实力都很薄弱,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较为突出。国家级、高层次的科研项目较少,参与课题申报的教师比例较小,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参与课题的申报工作。有影响力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比较缺乏,科研队伍比较分散,教师科研工作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没有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团队。部分教师对开展科研的方法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与实践,从事科研工作无从下手;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对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不清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搜集材料和整理素材、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如何撰写课题申报书;项目结题时,对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和一般要求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对研究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形成高水平的研究成果。[1]

5.科研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院的科研工作缺乏长远规划及宏观指导,没有制定中长期科研目标。科研的重点方向不明确,科研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的、散在的盲目状态。科研处的职责较单一,科研管理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对教师的科研工作缺乏指导作用。专职科研人员配备较少,内联外引工作开展不够,与校外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联系有待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够,存在重申报、轻结题的现象,项目结题数量、质量有待提高。对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奖励和约束制度不到位,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6.科研特色不鲜明

围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开展的应用性研究与技术开发较少,没有形成自身的优势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关学科与专业之间交叉、渗透的研究不够,对区域内特色资源的开发和历史文化的挖掘还不够。

三、科研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1.强化科研意识、营造科研氛围

学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理顺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正确认识科研在学院的地位。认识到科研工作在人才培养、知识与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引领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全面树立教学科研并重观。[2]把科研工作作为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确立科研工作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政策,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加强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带动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科研能力

教师既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主体,也是科研主体,教师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3]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高科研水平的关键。一方面通过内配外引,扶持一批学科带头人或专业带头人,一方面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从青年教师中挑选一批科研基础好、科研素质高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课题申报、资金资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他们尽快成长为科研骨干。在培养科研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研专题讲座和培训,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为教师创造学习、进修、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3.加大科研投入,拓宽经费来源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研工作的物质保障,学校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要适度加大对科研的经费投入。同时,要积极争取外部经费,一是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类研究机构的资金,二是大力开展与行业、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共同承担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流入学校,缓解学校科研经费紧张的局面。

4.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

学院要加强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明确科研处的职责。校内要加强对科研人员和教师的科研指导作用,及校内生产基地的联系和合作,校外要密切联系社会科研机构、行业、企业,从生产一线寻找课题,让学校的科研工作,从校内走向校外。在生产中搞科研,在服务中搞科研,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既要重视课题的申报工作,也要注重对项目过程的管理,争取结题质量的提高。学院要完善对教师参与科研的激励制度,对取得较大科研成果的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5.加大科研特色的培育力度

学院的科研工作要充分体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立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学校科研的实际出发,分析本院的科研优势和发展潜力,围绕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开展科研工作,确定形成相对稳定、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优势研究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加大与社会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根据孝感市政府三大工程、数字城市、数字企业、“三网”融合等具体战略目标,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与技术开发,在提高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同时,提高我院的社会影响力。利用学院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推进专业、学科间交叉、渗透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充分开发区域内特色资源、挖掘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力争在这些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产出高水平、影响力大的研究成果,

科研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虽然我院的科研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但笔者相信,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院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与区域发展的科研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家宏,沈玉梅.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厦门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

篇6

1、引言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院校中的新生力量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正抓住时机,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做大做强大,并在职业教育市场上站立了一定的地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相互促进的,高职院校理应把科研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是教学教改的助推器,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开阔眼界、更新知识 [1]。对于高职院校本身而言,科研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还处于初级状态,很多高职院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面临的问题

2.1 教师科研起点低

在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中专型教师,或专科本科院校毕业生,普遍处于低学历的状态,大都没有经历过研究生或博士生的科学研究经历。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另外,在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小。因此,对于这些教师而言,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不足,起点低。

2.2 教师科研意识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是重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对其功能性的认识比较深刻到位。然而,有的教师会认为,科研工作是与高等本科院校相关的事情,与其教学毫不相关,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科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中的地位。

2.3 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矛盾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任务仍然是培养出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备课、上课、带实习、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上,很少有时间倾注于科研工作。这种现象导致教师们倾向于教学工作而忽略了科研工作,并引发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的矛盾。

3、解决策略

3.1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培训计划,采取鼓励继续深造措施,促使教师能够在院校的组织下派送到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有目的培训,或被派送到国外进修、学术访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3]。其次,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在职博士,使其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学会其方法,积累经验。再次,高职院校可以加大研究生或博士生的招聘工作,将入校工作的门槛提高,这样,经历过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带动没有经验的低学历的教师。最后,高职院校都设立了院级课题,因此可以把握好院级课题的关,严格要求课题主持者,这样有利于锻炼其研究能力,并使其了解科研工作的过程[4]。

3.2加大科研投入,调动教师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注重增强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可以制定一定的措施来积极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近几年,高职院校迅猛发展,投入了太多经费到其他建设的板块,而对于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甚少,用于科研的资金有限。高职院校可以科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抓紧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并与产学研相结合,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3.3减少教学工作量

高职院校应扩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入更多的优秀教师分担教学工作量,并控制每个教师仅实行教学工作的行为,从而减少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就能够有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学校可以制定相关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并对其提出一定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另外,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消息,并在教学中得予实施,有机地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争取做到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共同进步。

3.4 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逐渐完善科研制度。投入更多的经费进行如科技研究所及博士工作站科研场所的建设,并采取各种融资渠道购置必要的设备,仪器,工具等硬件条件所需物品,加大力度来完善高职院校的科研设备条件,从硬件条件上提高科研工作能力。

4、结束语: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但是,通过高职院校与高职教师们共同努力,可以逐步解决高职院校在开展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科研型应用型结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叙元,沈建根,余允球.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9(23):26-27

[2] 张国丽,田丽.高职院校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3(12):31-32.

篇7

2.矫枉过正的教材结构体系。但矫枉过正,这是违反辩证法的。新教材的编排过于强调生活逻辑编排教学内容,势必会彻底打乱最基本的知识逻辑体系,而淡化了认识和思维逻辑,这是有悖于认识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点之间的有序迁移,思维活动的合乎逻辑的发展,理论、原理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是旧教材的合规律、合科学、合逻辑的亮点,但新教材却淡化了这些东西。为了解决学生的认知障碍,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常常采用新、旧课程一起上的方法,这既使得学生糊里糊涂,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教师有限的研究时间。目前教师研究新课程新理论的时间是及其有限的,究其原有,一方面,现有的评价机制以高考升学率为标准,教师被迫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书山题海之中,影响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研究;另一方面,种种流于形式的业务活动及各种会议也占去了大量的时间,使得教师无暇静心研究。不学习新理论,不研究新课程,旧的教学观念就很难改变,旧有教学方式就很难变革。

二、应对措施

1.立足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要敢于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增加或者删除,严格遵照“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载体”,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关心学生的情感和行为变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变被动地讲授教材为主动开发课程资源,做课程的建设者,变学生的管理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引导者,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到实处。

2.完善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的编撰工作,推动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再创新”。要解决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矫枉过正的教材结构问题,就要推动高中政治新课程的“再创新”。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就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来说,在认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经典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等对立统一方面仍有可改进空间。另外,非教材课程资源,如学生资源、社区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仍需加大开发的力度,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兴趣资源。

3.营造科研氛围,搭建科研工作的平台。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应主动参与教科研,增强科研意识。教师必须加深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和科研观念的转变,认识到自己并非科研工作的局外人,而是科研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科研工作的主体,并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积累。

首先,学校领导要树立“科研立校、兴校、强师”的教育思想,将教科研工作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地位。学校领导要率先垂范,成为各个领域科研工作的引路人、领头雁。同时学校还要健全科研组织,制定科研工作计划、实施措施及相关的奖惩制度,正确引导教师自觉进行教育科研工作。

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教学和科研是所有高校都存在的两大职能,科研和教学的和谐发展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教学和考研的关系往往被割裂开来,认为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其中科研是实现学校价值的主要方面,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同等重要。因此,应该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在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片面的认为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一)科研第一,重科研轻教学。这种观点认为,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没有科研的大学,就不能称为大学。由于科研工作对高校的社会地位、荣誉和教师个人经济利益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提高工作业绩,过分地重视科研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只考虑争取多少科研经费,轻视教学工作,忽视教学工作的价值,教学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对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影响着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以教学为中心,重教学轻科研。这种观点认为,科研是少数具有科研能力和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体,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重教学轻科研。把教学单纯的理解为教学行为,割裂了教学和科研内在联系。这种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上,教学时间严重占用科研时间,自身的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

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然而,在对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领导认识偏颇。高校领导对教学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对教学和科研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只重视教学工作,认为学校就是教与学的阵地,一切活动都应为教学服务,科研更应该为教学服务。还有一些领导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校地位的重要影响,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略了教学工作。

2、教师个人自身原因。教师立足于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决定自己在科研和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这就导致用于教学科研的时间较少。此外,由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声誉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一些人认为高校的教学是软任务,科研才是真水平,科研更能让教师产生成就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从而忽视了教学工作。

(二)客观原因

1、宏观政策的导向。受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影响,科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鼓励和引导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提高了,学校就会获得充足的项目经费,社会影响也就随之提高。因此,在宏观政策的导向影响下,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受到影响,二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2、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上,教学工作的评价较难操作。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投入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看出成果。相反,对科研工作的评价容易量化。科研的投入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效果,没成果和有成果、一般成果和重要成果差异明显。而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水平,对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两者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工作只作为参考。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产生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研关系

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正确定位教学和科研的功能。高校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现代人才培养的场所。教学和科研既不相矛盾,也不能相互替代,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校中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也不是完整的科研。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发展知识,教学和科研都是学习的过程。构建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机制,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参与,树立对教学和科研统一性的认识,改变二者相脱节的局面。

(二)教学与科研互动,实现教学和科研相长。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让教师对知识、理论更加融会贯通,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研反哺教学。高校的教学是融入了科研的教学。一所大学如果仅仅是教学的大学,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学。科研不仅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也有助于提高学校声誉、生源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构建教学和科研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赋教学于科研当中,在科研中开展教学工作,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长。这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主旋律。

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研关系,激发教学和科研的内在动力,用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将“研”与“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才能给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1.领导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由于教育科研投入大,费精力,见效慢,难以立竿见影,部分领导有短期行为,追求短期效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领导虽然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其出发点不是真正立足提高质量,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申请到课题,写进材料里,借以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没有真正把课题落到实处。

2.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落后。许多教师看不清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不能自觉探索和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走教育科研之路,仍习惯于用旧方法、老路子;有的教师则把教育科研工作当作写论文、造计划、编过程、做总结的造假工作;有的教师不善于接受新思想,不注意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理论,不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有些是有了课题,但忙于其他事务,不想搞;有些是发现了问题但怕麻烦,不敢搞;有些是感到高深莫测,不愿搞;还有一些是能力低,不能搞。

3.科研队伍比较薄弱。一是县级教育科研部门专职工作人员少,不能满足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项目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由于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质量。

4.缺乏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忙于其他事务,对于科研工作只是会上讲讲了事,任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搞不出成绩不受任何影响,搞出了成绩不受任何表彰。这是制约教育科研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育科研水平较低。许多教师不能选择适合本单位和自己实际的课题。有的教师在选择课题时,一味贪大求全,选得过大、过高;有的则选题太低,范围过小,使课题不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有些教师不能按要求进行课题认证,不会正确申请课题,不会正确分析所得数据,不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发表。

6.缺乏必要的资料。许多中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订足各种必要的教育科研资料,使许多教师无法了解到国内外教育科研最新发展动态,在选择课题和撰写论文时出现撞车现象,造成重复选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不会使用科研资料,不懂得查阅资料、摘录资料的方法。

对策及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和教改名师举办教育科研报告会、上示范课、观摩课等措施,使其认识到加强教育科研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出路,要在坚持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常规,自觉地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同时,要多组织一些研讨会、现场会、座谈会,加大课题研讨力度,少搞形式,注重效果,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2.加强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要努力把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建设成为本县的教育科研信息资料中心,通过上互联网、建立本地网等方式,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与外地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教育改革的动向、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本地教育科研工作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3.加强教育科研人员的配备。一是要加强县级教育科研部门的人员配备,使主要学科有专人负责,能对各项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二是要加强学校的科研力量,配备数量适当、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教育科研人员,把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所学校。

篇10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3-0082-03

高校科研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核心竞争力,科研人员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基础,科研创新团队是科研人员自由自觉自主合作与创新的基础平台。针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课题组调查中南五省共45所高职(高专)院校,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现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现状调查及分析方法

调查历时一年多,范围包括中南五省45所高职(高专)院校,其中公办院校占75.56%(其中行业主办的占35.29%),民办院校占24.44%,见表1。被调查对象3610人,包含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教职工,见表2。调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题座谈法。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被调查院校的网站网页、档案资料、统计报表等资料,获取课题组关注的数据。问卷调查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题,利用传统纸质问卷和网络电子问卷两种形式,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施,数据采用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专题座谈会:调查对象为教育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围绕各院校科研工作的重点、难点、管理制度与模式等问题进行座谈。

二、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现状

为了能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高职院校科研及科研创新团队的真实情况,调查主要从学校层面、个人层面与科研成果层面来进行。

在被调查的45所院校中,创建了科研创新团队的有35所,占77.77%;科研创新团队实际开展了比较有效工作的有23个,占创建了创新团队院校的65.71%,占被调查院校的51.11%;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的成果对学校科研成果的贡献率为89.12%。这说明大部分高职院校比较重视科研工作。从成果贡献率可以看出科研创新团队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在被调查的3610位教学科研人员中,回答“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提高有无帮助”时,认为有非常大帮助的占45.6%,有比较大帮助的占46.1%,帮助不明显的占8.3%。这说明绝大部分教职工(91.7%)认为科研工作有利于教学工作。在对“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动机”的调查中,驱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因素排序为:晋升职称、获取学校要求的科研分、专业或课程建设的需要、体现自身专业价值。这说明教师参加科研工作的目标比较“现实”,处于一种“被动”“无奈”状态,参与科研工作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对“科研创新团队对个人从事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有无帮助”的调查中,认为有帮助且非常大的占60.1%,比较大的占28.9%,认为帮助不大的占11.0%。说明高职院校应注重科研创新团队的创建、管理与引导。对近三年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含各级各类项目)的情况进行统计,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的有120人次(主持仅10人次),参与省级项目研究的有1785人次(主持513人次),参与市级项目研究的有2320人次(主持1875人次),从未参与过任何项目研究的有135人,且绝大多数为青年教师。

调查内容还包括科研成果(含、申请专利、获奖情况、出版专著或教材)及成果推广。就论文统计来看,在省级刊物的占97.9%,发表在核心期刊的仅占1.9%,其中被CSSCI或CSCD收录的仅占1.4%,被EI或SCI收录的更少,说明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成效与质量不高。

三、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工作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科研能力不强

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职学校升格或合并而成,个别院校领导还未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缺乏科研意识和经验,没有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准确收集研究所需要的文献资料,总结与提炼能力不足,难以将经验上升为理论。此外,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工作、技能竞赛工作、招生工作等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客观上也使得科研工作被“边缘化”[1]。

(二)教师的科研方向不明确

正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不高,导致教师科研多从自己的个人喜好出发,存在科研目标方向不明确的问题。大多数教师习惯独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范围内进行研究,不善于抓住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很难在区域经济建设实践中寻找到突破点,难以形成科研特色。

(三)科研创新团队优势不明显

高职院校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科研队伍比较松散且成员流动大,科研力量严重不足,存在低水平、浅层次、重复工作的现象,多数项目为单学科研究,大多数专业未建立科研创新团队,相应的管理制度也难以适应团队的运行需要。这些因素导致高职院校较难形成科研创新团队的优势。

(四)科研管理体制不顺畅

当前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与成果管理制度、激励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和导向性等方面不够完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量化积分按年度统计,并没有建立奖惩制度,未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自和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四、提高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工作水平的对策

(一)从战略高度关注科研创新工作

高职院校应提高对科研创新工作的认识,提升科研创新工作的地位,树立科研创新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观念。提高广大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对科研创新工作的认识,将科研创新工作融入到教职员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要充分认识科研创新工作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转型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在科研选题上树立大局观念、全局观念,注重应用型研究工作,讲究研究的实效性;在科研力量组织上,要做到多学科(专业)协作,成员之间互补互助,形成多领域联合;在科研创新成果的使用上,要推进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在科研管理上,要加强组织领导,多部门齐抓共管,做到“人人有科研”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科研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依托,以学术(学科、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科研项目为牵引的组织模式,重点扶持优先发展领域和特色发展方向,建成若干个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创新团队。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创新工作的扶持,培养相对稳定的科研骨干力量。要强化学术合作精神和科研创新团队协作意识的培育,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有意识、有目标、有步骤地培养和引导一批重点并且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研究项目,进一步培育优势研发领域,进而形成高职院校的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品牌。

(三)规范科研创新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注重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训,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2]。定期对教师科研创新成果给予奖励。把教师的科研创新成果与职务评聘、晋升、考核、教学团队建设等联系起来,建立长效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创新实力。

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构建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能够体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分配机制,营造一种科学、民主、自由、独立的学术研究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秀清.高职院校科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时空,2011(2):9-10.

[2]杨新宇.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开展的困窘及其构想[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5-78.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Work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YANG Chang-hong, ZHU Si-qing

篇11

作者简介:纪萍(1980-),女,山东青岛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电气信息系,讲师;唐辉(1979-),男,安徽淮南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电气信息系,讲师。(安徽 马鞍山 2430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22-02

科研工作是高等学校办学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它与教学紧密联系,是学院加强专业建设、提升办学层次的工作重心。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把开展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提升独立学院科研能力和水平,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是促进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现状

1.师资结构不合理

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短,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不合理,还没有形成一支合理搭配的师资队伍。[1]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两头大、中间小”。一头是青年教师,他们缺乏科研经验,还没有形成固定的研究领域,很难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并且他们的首要工作是完成教学任务;另一头是返聘的退休教师,他们虽然有丰富的科研经历,但是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学院中在职的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中年教师相对较少,所以说还没有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合理的科研梯队。

2.科研重视程度不够

独立学院由于在办学时间、规模及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不足,对科研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多数独立学院将其自身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学院工作围绕教学展开,把是否完成规定的工作量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2]教师对科研工作的定位与认识不准确,造成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缺乏热情。多数独立院校的教师没有从实际出发,在科研方面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从事的科研项目和撰写的科研成果缺乏特点与高度,强调科学研究的困难而放弃。[3]

3.科研投入不足、基础条件较差、氛围不浓

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与公办院校明显不同。独立学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生的学费,在办学初期,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再投入经费来做科研。而公办科研院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政府,政府对独立学院的科研经费投入很少。因此,政府资助的匮乏也是制约独立学院科研发展的重要原因。有的独立学院科研基础条件差,图书资料量小且更新慢,数字资源几乎没有,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不了基本条件。[4]

4.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

合理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有效保障。制定相应的考核、约束和激励制度是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科研队伍建设的有利措施。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很多:缺少有力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缺少对教师科研数量与质量的考核等都制约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5]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使独立学院科研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

二、加强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对策

独立学院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就要着力培育办学特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大力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工作为引领,推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如果没有科研的支撑,要实现上述目标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改变独立学院目前的现状,发挥科研工作的支撑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强科研意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转变教师的科研观念,大力宣传与动员、积极鼓励与引导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使教师认识到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能够推动科研发展。[7]因此,高校教师除了要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让教师意识到科研成果的有无将直接关系到教学和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独立学院高等教育的新模式,担负着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给独立学院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在单纯的讲授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加强科研意识的同时,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聘用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带动和引导青年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带动无经验的青年教师,逐步形成合理的科研结构,人人都参与到科研中。[7]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形成特色专业领域。独立学院大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尤其要开展应用性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项目,以科研提升独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2.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研管理

科研离不开充足的经费支持,要产出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须保障经费充足、及时到位、使用合理。独立学院科研工作起步较晚,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的比重,鼓励教师争取级别比较高的研究课题,对一些特色项目应给予相应的充足的经费资助。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可以迅速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水平,推动科研队伍的建设。[9]在加大经费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督、避免滥用科研经费,如建立科研项目经费卡,明细科研项目经费;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并逐年稳定递增,以切实保障科研的基本经费需求;要改善开展科研的基础条件,更新科研设备等。

在保证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加强科研管理。目前有些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分散,科研工作的激励力度和约束力度不够,科研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院应加强管理,定期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查看是否有预期的科研成果。[10]科研项目在提高“量”的基础上,更要注重“质”的提高,提倡鼓励创新性项目。对已经研究过的科研项目或不具备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的科研项目不予立项,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少科研经费的支出。对在科研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及单位给予科研奖励。要将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此鼓励和督促教师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

3.发挥科研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开拓社会服务渠道

服务社会是高校职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院社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科研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通过社会服务提升科研水平有自身的优势。[8]一是当前独立学院大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不少教师来自社会,了解企事业单位科研需求,社会服务能力较强。二是独立学院因其建校时间短,科研力量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通过承接周边地区单位的横向课题作为服务平台,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院与社会的联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而且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为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入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为申请更高级别的课题奠定基础。这些科技服务平台的建立也是独立学院积极争取省、市级科研项目,锻炼队伍,服务地方的重要途径。

三、独立学院开展科研工作的意义

1.促进社会发展

独立学院大多定位为应用型本科,利用学院应用型学科优势,与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面向当地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应用性学科研究,发挥独立学院服务于地方的作用,突出地区学院优势,提升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走出“产学研”一体化道路;[9]依托学院的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生产工艺优化、物流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申请等各种技术咨询服务,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开展科研工作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是促进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2.促进学院发展

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和地区优势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与学风校风建设;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增强学院学术氛围和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学院科研实力、办学水平和学院的竞争力、知名度。[10]这就要求独立学院要大力加强科研工作,以科研工作为引领,推动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实力。

3.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科研工作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活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有助于扩展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教师独立思考、科学洞察、逻辑推理思维。[10]科研工作对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师资队伍水平以及逐步形成良好的科研梯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做到教学、科研两不误。特别是广大青年教师,既要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又要通过科研成果申报晋升职称。

四、结论

科技产业工作事关学院的长远健康发展,事关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做好科研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独立学院开展科研工作,要围绕学院办学目标,以科研工作为抓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育品牌特色专业;以立足地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助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提升科技产业工作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推动学院科技产业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爱祥.提高民办高校科研水平的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2010,(4):84-85.

[2]马正义.独立学院教师科研状况探析[J].经济研究周刊,2008,(17):235-238.

[3]金海文.独立学院教师科研状况、问题及对策研究 [J].中国电子商务,2012,(2):59-58.

[4]郭占元,胡关斗.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与可持续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08,(4):53-55.

[5]王平,胡剑锋.民办本科高校的科研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广场,2010,(4):244-246.

[6]谭曙光.民办高校科研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38-40.

[7]李玉志.提高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紧迫性与对策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8):83-88.

篇12

关键词:

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科研管理;构建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我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高等学校逐渐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并逐渐出现转变,从教学型向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局面转变。当前,科研工作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成为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另外,在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绩效评估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现状

在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系中,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有,一是根据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定高等学校的科研政策,确保科研政策的正常传达,促进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对科研工作进行宏观的管理;二是建立高效的科研评估绩效;三是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对科研项目的正常申报和科学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高校科研秘书为科研管理活动中的基层人员,同时也是执行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人员,并对科研管理工作活动进行组织。另外,科研秘书人员在对科研工作项目、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必须和上级部门相联系,向上级传达下级部门的要求,以及当前的状况,又要向下级部门传递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精神,并做好协调工作,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秘书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对科研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主要是通知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申报高校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并对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分类、整理、登记等;二是对科研学术活动的组织、计划、执行、管理等;三是协助科研相关学科的建设、科学研究的技术服务;四是积极配合各个学院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并对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奖项的设置或申请等。科研秘书人员的工作是围绕着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因此高校科研秘书人员的工作地位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同时还起着过渡作用和辅助作用。因此提高科研秘书人员的素质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从科研秘书人员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意识的增强上做起,另外,从加深科研秘书人员的再深造、学术素养培养等方面提升科研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科研秘书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科研秘书人员依旧是停留在传统的秘书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能上,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等。另外,随着高校逐渐向科研和教学并重的形势转变中,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日益上升,科研秘书人员工作内容的增多,质量要求较高,从而就出现了科研秘书人员紧缺或是科研秘书人员身兼多职的局面,致使科研秘书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杂,从而使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因此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加强对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性认识,积极地看待科研管理工作,推陈出新,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的地位

(一)科研管理工作解决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问题

在高校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的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将为高校教师和专门的科研人员提供各种帮助,并促进其科研工作的发展,加强高校科研人员的执行力度。另外,科研秘书人员作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基层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为高校教师和专门科研人员服务的理念,帮助高校教师和专门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和实施等,解决高校教师和专门科研人员的实际问题,促使高校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完成。

(二)科研管理工作协调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在二级学院中,科研管理工作起着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协调和辅助作用,科研秘书作为科研管理工作基层人员,在协调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时,主要是为领导、学院的科研人员等进行科研资料的整理、提供决策性的科研资料信息,并为科研活动提供各项服务,并做好辅助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策略

(一)提高科研人员的素养

1、培养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秘书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敬岗爱业的精神。增强科研秘书等管理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国家、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使科研秘书人员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对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等的重要地位。另外,科研秘书人员也应做到科研管理工作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2、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在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教师和高校专门的科研人员,他们都具备了高学历、高素养等特点,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另外,还应增强对科研管理知识的掌握,增强科研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交流、了解,方便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的提供各项科研方面的服务,为科研人员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此外科研管理人员还需学习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工具和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等,并及时应用到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中,实现科研管理体系的完善。

3、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秘书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基层,起着承上启下的协调作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较强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上下沟通效率。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秘书人员还应加强各个部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建立相对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科研管理人员在遇到难以解决的科研问题时,应利用各种相关资料,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增强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

4、完善科研管理工作的档案信息保密原则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于一些保密性较强的档案信息,科研秘书人员应当遵循科研档案信息保密的原则,并不断对科研档案信息保密原则进行完善,确保科研秘密资料不外泄,从而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

5、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高校科研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搜集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工具使用能力。另外,作为上级领导的辅助机构,科研秘书人员应当增强对科研信息的整理、收集等,为领导提供科研决策的信息来源。

(二)建设良好的科研工作发展环境

1、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应当根据高校当前的科研状况,以及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遵循科研管理制度,从而使科研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另外,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的完善还应健全科研管理绩效评估制度,科研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主要是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对科研管理工作中业绩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奖励,这些激励措施有利于增强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创建良好科研工作环境。

2、加强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在高校科研管理共组中,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直接决定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高校可以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或是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或是和优秀的科研管理专家开展工作交流会,增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素养。

3、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是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应当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行重视,并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专职化,减轻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专注于科研管理工作,从而为高校教师和专门的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

五、小结

在高校的教学中,科学研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也是国家科研发展的重要基地。但是在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影响着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是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养的提高,二是高校的角度。科研管理人员主要从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等方面,高校的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对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等,从而提高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

作者:马合木提·司马依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潘端莲.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探讨[J].会计之友,2012(2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