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活动范文

时间:2023-06-16 09:25: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进出口贸易活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进出口贸易活动

篇1

中图分类号:F753/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4)01-0023-06

一、文献综述

2007年9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日本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出现逆转。在日本景气衰退的情况下,2010年以来,起源于国家信用的欧洲债务危机产生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2012年,随着“欧猪五国(PIIGS)”a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其深度及广度不断超出全球市场预期。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很快引起实体经济危机并迅速导致国际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和全球贸易滑坡,日本货物进出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阶段(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日本贸易额下降了46%,并且出口下降大于进口[1]。 2009年底以后,贸易反弹期间,日本出口回升明显大于进口。2011年东日本强地震及福岛核事故后,因为日本与欧美和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之间的直接投资关系和产品内分工密切,地震造成的产业链断裂直接影响到日本跨国企业的垂直专业化生产和贸易活动[2,3]。 2011年日本时隔31年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如图1所示),逆差额为史上第二高峰。2012年上半年,日本经常项目仍然为逆差状态。

近30年来,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运输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国际分工从产品层面深入到工序层面,国际贸易从产品细化到部件,货物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和零部件贸易在东亚生产网络范围得到了迅猛发展。东亚的国际生产网络已经使得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之间形成相互联接、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工业制成品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典型模式是日本的企业承担资本、技术密集的前道生产工序,并将零配件等中间产品出口到中国和东盟国家,由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装配企业或代工企业完成劳动密集的后道工序。这种情况下,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构成已不再是最终制成品贸易,而是代之以零部件为代表的中间品贸易。根据日本贸易投资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2010年日本全部出口中中间品出口的占比为55.6%,在统计的2546种中间品中,近40%都较2008年和2009年出口有所上升[4]。 在日元升值和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间品出口较最终产品出口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

日本对外贸易呈现出的在波动中持续调整的趋势和中间品出口增长的特征引发对下面基本问题的思考:2011年是否标志着日本进出口贸易迎来拐点,日本是否今后将从长期顺差国沦为逆差国?对此,文章将借助协整、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日本货物出口和进口月度数据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动态关系进行检验,探究在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背景下,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是否存在协同均衡增长的动态发展关系,是否存在维持进出口内在均衡的机制,及对中国促进进出口平衡增长途径的启示。

二、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均衡关系的动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

本分析将时间限定于2008年―2012年。考虑到模型对样本观测值个数的要求,采用月度数据,共53个观测样本。这样不仅提高了参数估计的自由度,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的数据来自日本贸易振兴会网站(http: //census.gov),单位为百万美元。

(二)日本货物出口与日本货物进口的协整关系检验

1. 约定分析中符号的代表含义

{EXt}与{IMt}分别表示日本货物出口和日本货物进口月度数据序列;下标t表示对应的时间顺序,t=1,2,……53(2008年1月t=1, 2月t=2,……,到2012年5月t=53)。为了说明方便,也可以省略下标。同时,EX_SA和IM_SA分别为季节调整以后的EX和IM,LNEX_SA和LNIM_SA分别为季节调整并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后的相应序列;D(LNEX_SA)和D(LNIM_SA)分别为LNEX_SA和LNIM_SA的一阶差分序列。本分析中的检验结果均通过Eviews6.0获得。

2. 原始数据的调整

观察日本货物出口和进口月度序列的波动,可以明显地看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及不规则因素的影响,这是多数经济时间序列经常出现的情况。图1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现象。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分析失效。因此,需要先对原始数据列进行季节调整,然后取自然对数。图2是使用Eviews 6.0中Census X12季节调整方法对两序列进行季节调整以后的时间序列图。对比图1、图2 就会发现,调整后的时间序列消除了季节因素的影响,曲线不再呈现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为了消除异方差,对季节调整后的序列取自然对数(如图3)。根据图3,两序列具有相近的增长和变化趋势,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利用EG两步法检验[5]。

3. {LNEX_SA}和{LNIM_SA}的单位根检验

从图3可以发现,两变量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显然是非平稳序列。协整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两个序列必须属于同阶单整。文章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各变量进行检验,从而判断序列的单整阶数。

从表1可以看出,在1%的显著水平,两个序列经过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即LNEX_SA-I(2) 和LNIM_SA-I(2),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4. {LNEX_SA}和{LNIM_SA}的协整检验

然后,对回归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从残差的检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残差序列在显著性水平α=0.10下,不存在单位根,即序列平稳。

由此可以认为,日本货物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也就是说,日本货物出口增长与货物进口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式中,LNIM_SA 的系数为0.752415,表明日本货物进口总额每增加1%,日本货物出口总额就增加0.752415%,进口引致出口效应明显。

(三)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从表3可以看出,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到4时,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原因。从经济意义上看,当月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促进了以后四期日本货物进口额的增长。当滞后阶数为2、3和5时,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4时,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当滞后阶数为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原因。

结合近年来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结构变迁趋势,深入探察,文章认为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

垂直专业化或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运行的基础。在东亚生产网络,日本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出口主要是零部件和中间投入品,这些出口品将应用到别国(例如中国)或地区下一环节代工企业的加工组装生产中,这扩大了加工贸易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环节的产品的生产、最终产品生产率的提高,也促进了日本对这些最终产品的进口增长。

(五)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是分析在扰动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图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月度),纵轴表示增长率的变动,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从图4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出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有正的影响,在前10个月内迅速上升,使得日本货物进口实现约4%的增长,而且这一冲击的促进作用显著、持续效应比较长。从图3还可以发现,给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率一个百分点的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

近年,日本将信息与通讯等制造业的生产加工工序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这一转变主要是通过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日本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在东亚生产网络内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根据要素禀赋的差异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异质性产品的生产在各国间展开,形成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从贸易直接流向的角度看,日本企业在日本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密集使用知识、技术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将其销往东亚生产网络内成员;在中国及其他东亚生产网络内国家和地区则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增值相对较低的密集使用劳动及资本的环节和同一产品类别中低质量产品的生产,而后向日本及欧美最终需求市场出口最终产品。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冲击和日本货物出口对日本货物进口冲击的的动态反应过程,也揭示了日本对外贸易的这一垂直专业化分工特征解释。

三、结论及启示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日本货物出口额和日本货物进口额都是具有非平稳性,但其滞后二期变量是平稳的。从长期看,两变量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对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大,日本货物进口每增加1%,将促进日本货物出口增长0.752415%。

误差修正模型(ECM)表明,日本货物出口额与日本货物进口额之间存在动态调整机制,上一月度偏离长期均衡的数量将会在下一月度得到26.4184%纠正或清除。由于误差项的存在,日本货物进口贸易不平衡以比较快的速度向贸易均衡回归。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1%显著性水平上,当滞后阶数为1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出口额的增长是日本货物进口额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1%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2和3,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10%显著性水平上,在滞后阶数为4时,日本货物出口与货物进口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阶数为5和6时,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日本货物进口与货物出口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日本货物进口增长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日本货物出口的某一冲击会给日本货物进口增长带来同向冲击,这一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比较长的持续影响;日本货物进口的某一冲击对日本货物出口有正的影响,2期以内迅速上升,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具有比较长的持久性。

产品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为日本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货物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协调发展主要是中间品零部件贸易增长的结果。事实上,日本货物进口的扩大是日本货物出口增长的引擎,这也在上文日本货物进出口协调性的动态检验中得到了印证。

实证结果表明,对短期内日本货物进出口出现的偏离均衡,即2011年全年和2012年上半年日本出现的贸易赤字,尽管自动调节机制可以使之向长期均衡调整,但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欧美市场震荡,对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日本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因此,在全球需求放缓、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日元持续升值和东日本大地震等不确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日本沦为经常项目逆差国的可能性也正在不断加大,日本的制造业立国、贸易立国模式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也将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压力。

2010年12月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并将“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设定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2011年3月,中国商务部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扩大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促进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品的进口比例结构趋于合理。基于日本的经验分析表明,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机制下,中间品、零部件进口品的扩大将有利于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均衡增长,有效缓解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也必将推动全球生产与贸易结构调整和再平衡。

[参考文献]

[1] 耿楠. 金融危机向东亚生产网络的传导: 基于垂直专业化角度的解释[J]. 当代经济管理, 2011(7):80-86.

[2] 王厚双, 安江. 浅析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对外贸易[J]. 日本学刊, 2011(4):130-142.

篇2

“零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海关不向进出口国征收关税的政策。随着零关税的逐步实施,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是,伴随进出口贸易活动的增加,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摩擦也不断增加,这也给经济贸易的宏观调控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不断扩大进出口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零关税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变化,并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行展望。

零关税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从世界经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科技的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投资和国际资本流动等,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发展趋势益发鲜明。

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就不断降低对外进出口关税,降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经过连续四年的大幅度降税,我国已经履行了绝大部分入世承诺的降税义务。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降低100多个税目的进口关税,涉及植物油、化工原料、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产品,至今共降低了9000种商品的关税税率。其中,和东盟六国的一轨正常产品和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分别在2010年1月1日和2012年1月1日降为零,并实质性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东盟新成员的一轨正常产品和二轨正常产品的关税将在2015年1月1日和2018年1月1日取消。

在此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6万亿美元,增幅超过20%。尽管国外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预计2012全年进出口额仍将在4.2万亿至4.32万亿美元之间,增幅在14%至17.5%之间。不断增长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使我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第二大进出口贸易大国。

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的GDP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外贸出口带动而实现的。①这反映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也是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地位上升的表现,但另一方面又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由于过分依赖于外国经济的发展,一旦其他国家出现任何经济危机,产生的“蝴蝶效应”很有可能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也造成了目前我国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动荡异常敏感。

零关税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对我国内部经济局面的稳定性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另一方面,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的国民经济有着潜在的不利因素,一旦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任何问题,进出口贸易活动频繁、自身经济的发展过多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国家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趋缓,个别行业出现衰退趋势。从2007年5月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增速在2007年第3季度开始下滑,进出口总值也从2008年的增长18%下降至2009年的5%,虽然2011年的贸易增长额达到了22.5%,但总体发展前景还是比较严峻。当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是纺织与成衣产品。由于出口总额的明显减少,许多外贸纺织企业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冲击,有的甚至因开工不足而倒闭。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使我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急剧增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举措来保护本国某些行业的发展,以避免其他国家对本国的冲击。部分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发展及某些特定行业的增长,或是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标准提出更为苛刻的要求,或是增收反倾销税,限制我国产品的出口。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轮胎征税,进而抬高中国产品进入其本土市场的门槛。这些行为都使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企业产品出口面临着更加艰难的局面。②

最后,多种商品进口关税持续降低,势必造成大量进出口商品的进入,国内相关产业必然会受到损害,最终也会造成这些进口商品形成垄断,进而使价格提高。以制鞋业为例,零关税使进口鞋价格下降,从而引发国外鞋类产品涌入中国市场,在品牌及价格等方面对中国的制鞋企业形成挑战,并且国际知名的品牌对国内正在发展的品牌形成的冲击会更大。

零关税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入世以来,我国不断下调关税税率和打开关税壁垒,进出口贸易展更为畅通。零关税政策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活动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一是整体规模及发展速度都在不断增长,且增幅也在不断上升。2011年我国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2.5%。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也不断地推出相应政策,调整进出口贸易活动,以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变化。

二是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进出口贸易环境。优良的贸易环境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出口贸易环境得到优化,对市场的国际化、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产品发展的多元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目前凭借零关税贸易措施,进出口贸易活动由起初的单一性向多元化进一步发展,趋势鲜明。

三是关税对一国进出口贸易具有调节作用。进口关税降低,可以减少进口商品的成本,使进口商品的价格适当降低,从而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改善人民生活。2006年,我国降低了一百多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使国民得到实惠。

四是政府通过对贸易分类管理的不断强化来构建一个“零关税”的国际贸易环境。这改变了传统上外资企业和国内本土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可以起到吸引外资企业的投资及入驻,带动国内本土企业的发展,在提升国内市场整体实力的同时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优化,由此也带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五是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强化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这使我国能够更加充分地与世界经济接轨,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并与进出口贸易活动形成良性互动。

基于零关税对进出口贸易的未来展望

零关税的贸易政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然而,零关税措施的施行,有利也有弊。

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能源资源行业。零关税贸易政策给能源市场带来极大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某些外国企业利用资源独占来形成垄断,肆意抬高价格,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将通过传递效应影响我国的国内物价,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这应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长效运行的贸易协调机制, 及时磋商解决好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③

其次,零关税的贸易政策对我国高新技术进出口战略的完善与优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零税率可以吸引一些特殊的外国企业,这些企业原本不愿意转让的核心技术,但是通过双方合作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高新技术限制的枷锁。

此外,零税率贸易政策对一般贸易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零关税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内产业贸易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减少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贸易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在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调节功能的前提下,不断鼓励与支持国内企业进行相关先进技术与高新设备的研发与生产,通过设备更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将促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的引进,进一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

(作者为海南大学管理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高级经济师)

注释

篇3

随着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多,各国之间贸易的依存度也在不断增强,这表明了国与国之间的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也侧面表明了进出口贸易物流在世界范围内有着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进出口贸易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卷进了国际贸易中来,各个国家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互相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两极配对国际垂直分工体系逐步发生改变。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的结构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国际间新的分工、新的布局,不单单导致了国际进出口贸易物流的走向和布局,也决定了进出口贸易物流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

(三)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内涵发生了变化,进出口贸易物流也有了新的服务要求

近些年来,在国际贸易中零部件贸易以年平均增长率14%的速度向前发展,加工贸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全球制成品贸易比重来看,从原来的18%增长到了现在的27%。这需要一个强大的物流体系运作支撑,只有一个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才能帮助完成这个工程。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大鱼吃小鱼的社会,竞争逐步转变为快鱼吃慢鱼的特点。对于国际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来说,对它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进出口贸易物流伴随着国际贸易有着越来越为广阔的前景。

(四)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物流有了更为稳定的基础

WTO的成立,GATT八轮关税的谈判,对于经济贸易全球化和经济贸易自由化来说,国际间贸易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市场和区域市场进一步开放,为国际间进出口贸易物流的发展消除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制度。进出口贸易物流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定的平台,为进出口贸易的物流在更大区域、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提供了条件。

二、 对未来进出口贸易物流发展趋势的探讨

(一)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物流管理趋向于网络化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优化物流过程加强资源配置成为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最本质特征,而随着标准化和信息化在物流整合过程中让物流的信息更加普及、更加趋向于共享,整个物流系统变成了一个阡陌纵横、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物流系统的网络覆盖面更加阔大、物流更加网络化。

(二)从物流系统的角度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更加集成化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物流无国界发展趋势,未来的进出口贸易物流系统逐步集成化,从传统的点到点之间的物流转变为现在乃至于将来的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回收一体化的物流,或者是将社会物流、国内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等各个物流系统,通过统筹规划来合作掌控商品流动,争取做到效益的最大化,让成本最低化,未来的进出口物流竞争,趋向演变成一个物流体系和其他物流体系之间的竞争,物流集成化之间的竞争,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共赢”关系。

(三)从物流标准的角度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物流的标准更加趋向于统一化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特别重视本国物流同世界物流之间的相互衔接,努力在本国物流发展的前期,就力求国际化标准,各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标准化变成了全球性的问题,一些国际上的物流行业协会,已经开始了在技术规格、交易条件、管理手段等方面推行统一的国际标准,物流的国际标准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四)从物流配送的角度来看,进出口贸易物流的配送趋向于精细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让各个部门、各个产业之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为紧密,也越来越为复杂,物流行业做为经济社会有机连接的交换纽带,在处理竞争日益激烈且又瞬息万变的市场关系时,必须要求它具有更快的协同配合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在进出口贸易物流的环节上,为了实现无时差、小阻力的协同,各合作部门之间合作更加紧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欧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 “物流革命”,其内容是对物流各种要素进行整合,让物流活动专业化、系统化和精细化。

(五)从物流流通性来看,未来进出口贸易的物流将更趋向于便利化

随着国际贸易的急剧扩大,为了物流的便捷性,很多国家将物流货舱建立在靠近交通枢纽的地方,形成了一系列依托港口和机场的大型进出口国际贸易的物流中心。通过这些中心的中转,让整个进出口贸易物流变得更加快速、便捷,让整个物流系统的发展更加趋向于便利化。

三、从中国目前的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发展角度探究其发展策略

(一)加强我国进出口贸易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从我国目前进出口贸易物流的现状来看,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虽说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依旧没有摆脱传统物流发展模式。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物流如果要真正地强大起来,适应国际化竞争,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提高其信息化和标准化进程。

(二)加强进出口贸易物流中物流园区的建设

从目前来看,我国具有规模化的、专业性强的物流园区已有很多,但是相对分散,园区的集成化优势尚未发挥出来。所以我们必须以国际化标准对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催进物流管理,加强整体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三)利用我国国际贸易中地位,发展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

从我国目前在国际外贸中的地位来说,2008年中国的世界排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第32位上升到了第三位。2007年之后中国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面对如此规模的中国外贸地位,中国进出口贸易物流有着强大的靠山。所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必须要运用好这个优势资源,把握机会、深化改革、提高自身科学发展,紧紧依靠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强大物流资源,让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物流产业得到突出的、稳健的发展。

篇4

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客观实际看,自进入WTO以来,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一直遭遇黄灯。在取消配额制度以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放,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局面并没有因此而出现,以欧美的发达国家为代表,我国服装出口贸易一直遭受到设限,并且受到他们所谓的“中国”的影响,在服装出口贸易方面一直遭受到各种限制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引起的舆论影响和示范效应,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作出了一些跟风的反应,针对我国的服装纺织产品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限制贸易的措施,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但是最终还是要从经济发展的影响上寻找根源,为此,回顾我国经济与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的影响,有助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行业明确自身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制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经济起步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工业发展几乎是零基础,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封锁,在服装纺织行业的目标是要能够尽快地解决我国广大人民的穿衣问题。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立足国内现有资源,特别是依靠农业基础,凭借天然原材料重点促进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兼顾丝织、麻、毛以及化纤等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经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自力更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品种和齐全工业门类的产业部门,为我国的服装纺织产业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主要还在于满足国内的需求,产量主要多用于自给自足,服装进出口贸易的量非常少,出口的纺织类产品也主要是初级产品,被出口用于吸引外汇从而进口国内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物资。举例说明,在1978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额仅仅是24.3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非常微小,也由于当时我国与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及世界服装纺织行业的联系很少,因此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中与国际上的纠纷和摩擦也较少。

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终于走出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从内需型的导向转变为出口导向型。在这一时期,国内服装纺织工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基于,不断进行企业改革的探索和深化,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对国有服装纺织企业进行改革,在对外方面,服装纺织工业以增加出口创汇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向外向型经济进行转变。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以及内外兼顾的发展战略作用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工业基础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能力也得到了持续的增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986年至2001年间,我国的服装纺织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4%,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到了199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服装纺织品出口国家,并将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2001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534.76亿美元,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6%上升到了15.71%,说明在服装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已经跻身成为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大国。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力也在不断得到增强,服装纺织产业的外向型特征不断突显,但是贸易纠纷在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阶段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所遭遇的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中,我国往往处于孤立而被动的境地,总结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当时我国还未成为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MFA(《多种纺织品纤维协定》)成员国,因此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始终无法获得GATT或MFA的支持和保护,使我国经常陷入被动、孤立的境地,因此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经常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第二,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类似于GATT或MFA这种多边贸易组织的监督和约束,贸易进口方经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制造贸易纠纷和摩擦,更过分地会单方面地扩大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设限额度和设限范围,对我国的服装类产品配额进行扣减,相 比于其他是贸易组织成员的国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平等的地位;第三,因为当时我国未成为GATT或MFA成员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无法通过这些机构解决贸易争端,即使能够上诉到这些机构通常也无法得到公正的裁决。

总结这一阶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地位,使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遭受了很大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调整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2年之后,我国终于能够以WTO成员国的身份正式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活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极大了减轻了配额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束缚,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够在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环境中参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活动,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出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对欧、美市场的服装出口贸易增速达到了32.96%,在欧、美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服装进出口贸易业务量的增加,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中遇到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在迅速增加,遭遇到的设限范围之广、设限数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见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在世界反倾销案件占了276起中的47起,数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俗话说树大招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警惕,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加大了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打击。在这一阶段,各国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摩擦和打击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途径进行。第一,故意将世界纺织品配额的释放进程推迟。ATC(《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规定了成员国要在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月1日完成全球范围内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体化进程。然而,实际情况是各国在进行每个阶段的执行时,其增加的一体化金额远远低于数量,并未达到ATC所规定的配额追加增长要求。这种要到最后的时刻才将配额全部释放的行为不但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且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长期性的处在扭曲的状态,不利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欧美等国家长期对中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实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频繁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施压,更过分地是在国际社会中肆意鼓吹中国。美国的纺织品行会还通过联合各洲的国会力量以及纺织工人的组织对世界范围内的纺织品贸易相关议题进行施压,矛头指向中国和印度。在欧美等国家的影响下,世界上共计65个国家相关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公告》,规定世界贸易组织讲纺织品配额制度延长到2007年底,极大了损害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利益,影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三,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双边协定、补贴以及高关税等各种方法和手段达到限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目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2003年,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的服装进口关税平均为7%到10%,甚至有达到30%的高关税,是在所有进出口货物中关税最高的产品。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的数据统计显示,2001年美国的进口关税收入中,有42%是来自于纺织品或服装类货物。此外,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国家还通过双边协议的方式对非洲及加勒比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给予贸易优惠的待遇,例如免配额、免关税等方式,这种行为一方面对于缺乏优势的纺织业生产地区起到了扶持作用,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格局遭到扭曲,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为了扩大面料出口,变相地对本国纺织业进行补贴的手段。由于我国并不属于世界上的任何组织或集团,不仅不能享受到进口国的优惠待遇,还要受到进口国最严厉的限制,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遭到了打击,蒙受了不必要是损失。第四,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对我国服装出口贸易进行设限。长久以来,欧美国家一直警惕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度的重视。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些国家不断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挑衅,同时采取了各种限制措施。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十分担心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会对其国内市场造成扰乱,会对其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威胁或者损害,因此经常寻找借口讲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制裁进行延长。这种对贸易设限的延长,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也将更加自由化,更加一体化,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贸易保护的现象还将继续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继续保留一定的戏份,并且将不断地衍生出更多新的保护措施和贸易保护的相关理论,通过更加灵活而隐蔽的方法对全球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加快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一体化进程,关键在于保证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减少贸易保护的情况发生,最终使这种现象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

王丽萍.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