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自述范文

时间:2023-06-16 09:25: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村教师自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乡村教师自述

篇1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45-03

一、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

云南省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三农工作新形势决定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云南省通过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采取以点先行、典型示范、积累经验、完善政策、先易后难、逐步推广的政策,对于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关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云南省农业厅在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中已经给出了简要的概括描述:“通过完善互联网、电脑、数码照相(摄像)机等农业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农村基础情况、乡风民俗、政策法规、政策补贴、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业生产管理、农业科技、农村财务管理、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名优产品、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招商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资源环境管理、农村规划建设、农村疫情检测防治、气象、扶贫开发、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经济社会信息数据库,建设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采用图、文、声、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为各级党委、政府了解农村基层和新农村建设情况、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1]由此可知,“数字乡村”建设的内涵实质就是三农的信息化建设。

二、从“数字城市”到“数字乡村”

1.用“数字城市”带动“数字乡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信息化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的运用已经融入到了城市经济、乡村经济及其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一般首先是在发达地区和城市建设发展,而后慢慢过渡到落后地区及乡村的一个动态过程,是信息时代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如中国信息化发展,首先是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等发达城市率先进行科学规划并进行试点工作,而后才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开。一般来说,城市以工业化为主,而工业化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乡村以农业为主,而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成熟工业化国家的发展道路,是先实现工业化,后发展信息化,然后再把信息化延伸到农业,最终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人们不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推动工业化发展,建设“数字城市”,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建设“数字乡村”,反过来,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的发展又为信息化提供了建设经验和技术支持。中国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同样得到很大发展的同时,用“数字城市”经验来带动“数字乡村”建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促进的关系,两者也将共同推动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将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理解为信息社会的重要内容。

2.“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能互动发展。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长远的战略思维,其核心在于:(1)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城市或乡村问题;(2)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3)为建设数字省份、数字国家、数字地球创造条件。具体地说,就是在城市和乡村的层次上,长远地规划区域数字信息的获取、处理、应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从系统论和一体化的角度来整合已有的或者正在发展的与数字城市和数字乡村相关的理论、技术、数据、应用和能力。数字城市与数字乡村的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定目标。目前,应当建立多应用层面的数字化地区、数字化城市或数字化乡村,能够更广泛、深入地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云南省自2007年提出“数字乡村”建设以来,“数字城市”建设同样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特别是2008年11月4日,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考察中国电信云南公司时指出:“昆明将建成为‘无线数字城市’,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毫无疑问,以信息化推进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是未来各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和方向,同时,城市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也要将实现地区数字化、省份数字化、国家数字化、全球数字化作为其发展目标,因为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及成因分析

1.现状。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从2007年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据统计,到2008年10月27日,全省共制作上传乡村视频文件2 238个,其中乡镇视频351个,完成比例为26%;行政村视频1 887个,完成比例为14.1%;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行政村有6 547个,完成比例为48.6%;已完成报表数据更新的自然村有34 388个,完成比例为28.8%。另外,数据更新工作已完成近50%,其中德宏州、红河州、保山市完成了80%以上,普洱市完成17.2%、临沧市完成20.3%、迪庆州21.7%、昭通市25.1%。视频制作上传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昆明市已经完成了所有乡镇和行政村的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楚雄州乡镇视频已经百分百的完成,大理州、保山市也完成得较好,分别完成了61%、44.4%。丽江市至今还未启动视频制作上传工作,普洱市只做了一个乡镇的视频,完成比例为0.09%、临沧市完成了3个乡镇和10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1.3%,昭通市完成2个乡镇和51个行政村的视频,完成比例3.9%,文山州也只完成了3.9%[2]。从上面的这一系列数据中可看出,云南省数字乡村项目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仅仅在短短两年之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其建设力度仍在不断加大,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增多。但同时也会发现,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地方领导不够重视,目前仍就没有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信息化滞后等状况。

2.存在问题。总体来说,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离保障三农工作顺利开展还有一段距离。从科技上看,目前由于对“数字乡村”的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难以对全省各地“数字乡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从人员素质上看,部分信息采集人员、电脑设备、电脑操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影响了工作进度,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虽然对各村、寨进行了基础信息和照片采集,但照片采集数量不够,有的照片规格不附合要求,不能满足网页制作需要。其次视频采集制作要求要有较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摄像、编辑、配音,编辑还要有相应设备和软件,而部分地州,特别是贫穷乡镇均不具备条件;从工作进度方面看,有的地市(如昆明、曲靖、玉溪)工作进度较快,已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部村民委、自然村的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并已完成电子版信息表录入和照片分类保存;而有的地市(如香格里拉、丽江、怒江)进度较慢,基础信息表、照片的采集还未完成过半,电子版信息表录入、照片分类保存工作进度缓慢;从建设规划角度看,云南省各地市在数字乡村建设上的条件、标准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统一、规范的规划和技术标准难以确立,即使在着手统一规划之后,也很难尽快达到协调统一;从自身利益考虑,在统一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市对本地区的利益考虑得太多,不仅仍然各自为战,而且顾虑太多,拖拉被动,对总体建设规划不支持,具体到各村和个人则更不会积极响应,甚至还会抵触;从应急管理和服务体系角度看,旧的应急体系容易导致重复建设、浪费资源,表现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重复投入,各地市为了完善本地区的应急机制,往往重复购置一些设备,同时增加一些人员。另外,随着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现有应急管理与服务体系的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不仅变得反应迟钝和效果不佳,而且还常常发生相互之间的脱节和制约,造成本就非常有限的应急资源大量浪费,导致应急管理与服务成效急降。

3.原因分析。毫无疑问,“数字乡村”的建设其基础条件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程度的高低,如果某一地区信息化程度高,则该地区发展数字化也将相对容易。然而伴随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影响和制约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对于在云南省数字乡村初始建设过程中,为何会出现上述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认为这主要还是应归结为云南省的信息化水平,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第一,云南省信息化应用总体上仍处于分散推进阶段,体制性、机制仍然存在,电子政务协同服务水平有待加强,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比较突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相对滞后,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信息系统的标准、相关数据的格式、形态等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信息化发展水平尚不平衡,地区间、城乡间信息化水平差异明显,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较为明显;第四,信息化普遍服务的广泛性不够,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和配套的政策措施尚待完善,低收入社群和弱势群体的信息能力较弱,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加剧倾向;第五,信息化“双刃剑”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信息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信息安全管理比较薄弱,信息安全的技术能级亟待提升。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重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3]。

综上所述可知,在云南省“数字乡村”持续快速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立足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最后认真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才能强化云南作为全国“数字乡村”的领头兵地位,才能为其他省市提供相关的参考标本,才具有其他省市借鉴的价值,才能初步形成信息社会的基本框架,勾勒出“数字云南”的大致轮廓。

四、建设“数字乡村”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是一个创新,综观全国三农工作的开展过程,把三农纳入信息化建设,云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因此,对于云南省乡村数字化的发展就不可能从其他省市借鉴经验,但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电子政务和数字城市的建设无疑都给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基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数字乡村”。云南省电子政务工程自2002年开始实施,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也自此开始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省电子政务骨干网已接入4 344个政务部门,省级各部门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网已建及在建全省性专网达44个,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得到充分应用。另外,2007年7月以来,云南省建立了以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为龙头,80个省级部门网站、1 300余个州市政府和部门网站、8 300余个县区政府和部门网站为支撑的全省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群,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为下一步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交费、办证、求助等电子政务应用以及实施网上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因此,如果云南省在建设“数字乡村”时能很好地应用其已经成形的电子政务平台,依托云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很好地利用云南省电子政务已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资源,相信定会为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基于数字城市经验发展“数字乡村”。云南省“数字乡村”建设在中国可谓独一无二,因此,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但这也并非毫无经验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中国100多个数字城市的建设经验就可作为参考。如“数字北京”、“数字上海”、“数字广州”、“数字深圳”、“数字杭州”的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其经验也可谓丰富。另外,2004年,云南省为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和步骤,提出了建设“数字昆明”的设想,并开展了对“数字昆明”建设的前期摸底调研工作,2007年底,“数字昆明”建设启动了三期工程――昆明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扩容项目,并计划于2008年8月完成。从中可以看出,云南省通过对“数字昆明”的建设,已经总结了一套“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思路,相信对云南省数字乡村的信息化工作将具有一定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所以可认为,在云南省建设数字乡村时,如能借鉴其他省数字城市建设经验,把在云南省打造数字昆明的技术、思路,通过修改完善后,直接转嫁到数字乡村建设上,进行去粗取精,优势互补,相信定能促进云南省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

3.基于云南省省情完善“数字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难点在农民。“十一五”时期,云南省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作为目标。并认为,全面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云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进一步提高云南人民文化经济生活水平的急迫需要和重要选择。正是立足于这一战略选择,云南省的信息化发展从电子政务开始,接着打造数字城市而后迈向数字乡村,以建设“数字云南”为长远目标,最终构建面向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全数字化信息系统。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规模庞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统筹协调,节约物力,即集中全省各业务部门现有设备和信息资源,与国家实施的“金农”、“金水”、“信福”和“三电合一”项目等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相结合,不搞重复建设。同时,还需运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共同建设农业信息交互平台,尽最大努力争取做到使云南省数字乡村信息库内容基于省情,立足于三农,让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在探索中不断前进、不断完善,从而形成开放的现代化、信息化模式,为云南省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整体性地解决区域、全球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问题,为解决全球范围内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方案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内容[EB/OL].云南数字乡村网,ynszxc.省略/szxc/ProvincePage/newsview.aspx?id=2280016,2008-01-10.

篇2

当前,乡村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方面缺乏平台,关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问题突出;城乡教学质量等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在这样的社会发展现实下,如何开发本土数学教材资源、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开发农村本土数学教材资源的内涵

由于许多农村学生长期生活环境交通较落后,信息也较闭塞,造成学生见识面不广、视野狭窄,知识经验不丰富,积累的生活素材较缺乏,而统一使用的数学教材部分内容城市化的倾向,造成教材中许多内容例子与农村孩子的现实生活脱节。农村学生对许多学习素材感到生疏难以理解的同时也加大了学习的难度。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根据农村孩子的实际生活环境、经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重新的开发,将更多的本土数学教材资源融入课程教学资源里去。

所谓本土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指将学生所在地区特有的自然物质资源,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人文资源,以及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让教学课程资源更具有乡土气息,更贴近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利用开发工作。如在教学生认识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时,可不用“铁门”、“扶梯”、“电脑显示器”等素材,而选用萝卜、红薯、土豆等作物素材;让学生通过统计一颗棉花上棉桃的数量,并结合棉花棵树,计算出整块棉花地的总产量等。

二、开发农村本土数学教材资源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关系

毋庸置疑,开发本土数学教材资源与提高乡村教师专业水平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割离而论。正如前面所述,农村学生正是由于生活经验史多来自于农村,积累的大多是农村生活常识与生活经验,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教材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就需要教师出马去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土数学教材资源,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教师要想成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绝对离不开教师本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只有教师本身业务能力与素质增强了,才有能力并有意识去开发并利用本土数学教材资源,去服务于教学。如在教学中,有经验业务强的农村教师就不会照搬汽车站、火车站、公园、电影院等场景概念举例,而可以选用村东头李明家、村委会、小学、卫生院替代,教学生学习《确定位置》的知识。教材在计算和统计的教学中安排了乘坐出租车、逛商场、统计车流量等活动,如不好实施可以考虑安排学生去养殖户家去帮助统计计算放养量、喂食量总产量、净收入产等去替代。

而相反,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很多途径,但由于受到许多客观条件限制,特别对于乡村学校教学手段滞后、交通不便利、信息闭塞、专业引领不到位的乡村学校,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批判、反思、构建等内因,这种自我提高的内部因素显得更为重要。而新课程教材在乡村学校的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一直在阻碍新课程实施,所以,开发本土数学教材资源迫在眉睫,老师在开发工作中的批判、反思、重构,带来了教师专业水平的生成和螺旋式的提升,即开发本土数学教材资源,也成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教师如何做好本土数学资源开发

1.开发学生熟悉的农村自然与物质资源。新课标教学理念就明确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农村学校虽然在电脑、网络、多媒体等教学信息技术资源方面不如城市的学校,但是在物质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方面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用来融入数学资源当中去,也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与认知水平。

在图形的学习认识教学中,有的老师上课时选择和学生一起用泥巴、萝卜、红薯、土豆等农村特有的材料制成圆锥、长方体、四方体等教具,再让学生来说特征,结果这种做法学生学得轻松,又很有意思,纷纷抢着说,并且在制作中就明白了图形的特征。又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有的老师巧妙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爸爸妈妈正准备将收获的土豆拿到城里去卖,家里人已经把土豆用袋装了,如果家里有8袋土豆,爸爸妈妈两人挑,平均每人挑几堆?地里有8袋土豆,你和爸爸妈妈3人挑,平均每人挑几堆?得数是整数吗?应该用什么数表示得数呢?地里有1袋土豆,你和爸爸妈妈3人挑,平均每人挑几堆?从中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呢,结果学生思考很积极。

2.开发与利用农村的人文资源启发学生。另外,农村的人文资源相当丰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地理特色都可以成为我们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人口比例问题、人口出生率问题、村镇规划、退耕还林、村村通公路等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的活例子,用来与教材的知识点结合,让学生学习思考。如在教学百分率内容时,有的老师结合本地的人口结构状况,特别是男女出生比例状况,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思考。先让学生调查一下全镇一年大约有多少婴儿出生,其中男孩多少,女孩多少,然后计算男、女分别占多少百分比,然后照此计算,20年以后,男女分别又占多少百分比,从而让学生思考将来人口结构是否合理,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对学生学习社会学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计算间隔数教学方面,可利用种植树木或庄稼株数与间隔数举例,方法也较好,学生理解明白学得快。

3.开发教学活资源为实际生产生活服务。除了教学中教师举例利用开发本土教学资源外,还可以多布置观察、调查类型的作业,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整理、计算等实践环节,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们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学习起来更有与动力。等到收获季节,老师可以安排孩子们入田间,帮自己家里计算粮食亩产量、总产量、总收入以及投入与产出比等,从而了解收入状况,体会父母的艰辛。还有帮一些农户计算每亩棉花产量,养殖户计算喂食量,帮果农计算农药喷洒量等等都是较好的做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数学资源,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内容,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快乐,也可以使教师教得轻松,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长和.农村学校如何开发和利用数学课程资源[J],数学教学与研究,2011(13):102

篇3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数字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凸显,正如扬州市教育局局长周应华在《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实践》一书所言:计算机和网络是一扇通向世界先进教育的大门,打开这扇门,就会发现外面教育世界的无限精彩;计算机和网络是一个挽手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忠实朋友,和这个朋友相处越久越深,教师们对其信赖感就愈强,思想和行为改变也愈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在拉大,山区乡村教师数字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普遍低下,这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必须逾越的“坎”。

一、数字资源应用在乡村学校举步维艰

日前,笔者围绕数字教学资源的应用,采取问卷和座谈的形式,对南方某市两个山区县的农村教师进行专题调查。

表1.乡村学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情况调查表

注:年龄A指20~35岁、B指36~45岁、C指46~60岁;培训次数指参加县级以上、每期7天以上的培训。

统计表明,目前山区农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使用能力偏低,使用热情不高,提升的积极性不强,数字教学资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为有限,现状堪忧。

二、数字资源“困”在乡村学校,原因何在

1.教育观念滞后

许多农村老师未能认识到教师的角色正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机制间变换,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在从“海绵式”向“淘金式”转变。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时常讲出这样的话语:都教半辈子书了,不要太复杂,我的学生还有上重点大学呢;用电脑、上网等上课,那是城市学校的事,再说,校长只不过说说而已……除了重要性认识不足之外,还存在畏难情绪――老教师“临近退休不学了”、年轻教师“人在农村随波逐流”。这些观念极大地伤害着我们的教育,因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 威拉德・达吉特 在《地球村在行动》一书中指出)。

2.平台建设滞后

突出表现为:硬件设施配置不全不足,实用性不强,老化现象严重,有的形同虚设;数字化音频、视频等资源短缺,添置和保管没有规划;校园网建设滞后,甚至空白;县、校两级对教师用好网络、微信、微博等通讯平台服务教育教学的引导工作不力等。

3.信息技术滞后

因为疏于使用,大量中老年教师未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年轻教师虽然会简单操作,但对资料的处理合成就显得力不从心,更谈不上移动终端课件、精品开放课程、学科主题社区等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数字资源应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包括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

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实践证明,它对学生在以下方面有深刻的影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建构知识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互动精神,进而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和帮助他人的能力等。

篇4

1 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由于受周围环境等问题的制约,学生活动场地得不到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同时要让两千多学生都拥有场地和器材进行运动,是一个困扰体育教学的瓶颈问题。那么,如何在场地紧张的条件下合理、有序地安排体育教学和2+1课外活动,如何把体育教学内容和2+1课外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是体育教师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我校七年级1~8班。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Internet和手工查阅自1990~2009年5月期间我国的体育类学术期刊和体育教育专著,对涉及体育与健康教育改革内容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分析。

2.2.2实验对照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时数(30课时)相同。实验时间:2010年9月~2012年6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育课教学整堂课按教师安排的内容、意图上课,不给学生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实验组采用“套餐”和“自助餐”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 研究过程

3.1采用的教学方法

我校课外活动时间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自助餐式”教学法,就是指以一个年级或整个学校的学生为对象,学生自主选择项目,按照授课体育教师的专业划分成几个固定的项目,按照固定的时间、地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场地、项目、教师进行上课学习。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初中体育器材、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易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教学方法的实施

3.2.1确定“菜谱”。要确定有几个体育自助餐的“菜谱”。体育组有五位老师,分别设立武术、排球、乒乓球、篮球、跳绳五道“菜”,五个教学点。每个学期开设的自助餐的内容、考试标准、教学进度等要在上一个学期就及时向学生公布,以便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下一学期进行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

3.2.2编排“自餐式”教学计划。五位老师的课统一规划,以年级或学校的八个班为一单元划分成若干单元,实行“多师活班”的教学方法。所谓“多师活班”教学模式,就是指两个或多个老师任教在同一选项班级内,根据师生课堂状态、模块学习内容等情况灵活、即时地分班、组班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多样化师生互动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有效分班弥补模块分层教学的不足;通过全新的评价手段推动选项教学进程,以激发师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优化初中2+1活动选项教学。

每个单元五位老师同时上课,固定时间、地点、授课老师,排好课程表。

3.2.3合理“选餐”。学生上课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场地、项目、教师进行学习,但不得在本单元的课中自由换项。一个学期必须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以期中考试为基准,前半学期练习项目1,后半学期练习项目2。

学生自助餐选择表

3.2.4及时记录活动情况。这种授课形式学生的活动范围大,给考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防止个别学生的旷课行为出现,可以让学生持卡上课,老师签字,下课后学生将卡交给本班体育教师进行登记。

课外“2+1”活动学生纪录卡

3.2.5科学合理的评价。一是课外活动分数评价占整个体育分数的80%,体能测试占20%。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特长的项目进行测试。

学生体育成绩评价表

二是进步加分按进步分值的百分之30%记分。比如一名学生的最高测试成绩80分,初始成绩70分,进步分就是:(80-70)*30%=3(分),学生的项目测试成绩最后得分为:80+3=83(分),比没有进步的仍然考80分的同学分数要高。通过进步分的设置体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特殊加分项目。比如,有些学生本身很努力,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而拿不到理想的分数,就由负责该项目的教师视学生表现情况定特殊加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测试结果

通过半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学校进行了测试,结果如下:

从中不难看出,实验组无论优秀率还是良好率都比对照组要好,而及格率和不及格率则明显要低。因此,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中应用“自助餐”式教学法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自助餐”形式授课,考试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水平进行考试项目选择。由于学生考试的内容是自选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虽然考试的标准较高,但学生的掌握程度也是很高的,这样,优秀率和及格率也会相应的提高。成绩较为理想,学生老师都会感到比较满意。

4.2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课满意度调查

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95份,问卷回收率98.3%。数理统计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开展“自助餐”式的体育活动课,学生的各项满意度都大大增加,实验班学生较对照班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

4.3“自助餐”式教学的优势

4.3.1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自助餐”形式授课,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项目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学生有了自己自由选择的机会,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其中,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3.2学生的个体技能得以发挥。“自助餐”形式授课,有利于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学生在选择上课项目上有了自,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选择,有的是自己擅长的内容,也有的是自己不擅长的内容。这样在一个学期中,他们会接触更多的运动项目,掌握到更全面的体育知识、技术。

4.3.3增加了体育活动的容量。以“自助餐”形式授课,各个“餐点”的内容、学习的深度都会明显增加。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教师教同一项目,对自己专业更加熟悉。这种“自助餐”形式给学生带来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的容量就会比大纲上规定的内容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同一项目,学习的深度也会增加。

4.3.4更有利教师发挥教学特长。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设“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上课时也会游刃有余。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或专项,教师以自己的专业为“餐”点,教起课来更容易的掌握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不同层次和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上课,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教法。这样,上起课来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5 提出建议

5.1加强考勤

这种授课形式学生的活动范围大,给考勤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防止个别学生的旷课行为出现,可以让学生持卡上课,老师签字,下课后学生将卡交给本班班主任进行登记。有条件的学校,授课体育教师可以网上给学生注册,每个班的班主任通过网上查询,就会很容易查出本班的出勤情况。

5.2加强器材管理

这种组织形式必然会出现每个“餐”点的学生人数不均衡,增减幅度较大,导致教学器材的应用增减。老师在安排场地、器材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要尽量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

把语文课堂变为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真正乐学、会学、学会,我常常这样希望着。如何放手课堂,又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堂实践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堂改革其实不是解放老师,而是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学生“能撬起整个地球”,老师就必须想方设法提供给学生足够有力地“杠杆”。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都是古文,有的文章篇幅相当长,文言知识点众多,其中大多数篇目都要求全文背诵,并且课程安排在学生要学习九门功课的高一阶段,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给予学生必要的学法指导、思路点拨,化文章、知识点的繁难为简易,从而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罗列重点学知识

积累必要的文言知识,基本能疏通简单古文的大意,这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能力,而高一又是打基础的关键一年。可是,从必修一的《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开始,看到学生见到课文第一眼时叫苦不迭的神情,我心里也有点犯嘀咕,如何才能放手课堂,让学生学有所获呢?

经过几节课不同思路的教学实践,我逐渐思考出适合我所带班级班情的教学方法。每个课时,我都会精心做好幻灯片。只要是文言文教学,其中有一项内容亘古不变,那就是罗列、标记该课时的文言知识点,作为学生上课合作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上《赤壁赋》的第二课时时,我在幻灯片上罗列、标记了第三段的重点句子,并给出提示。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②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④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⑤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⑦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

(提示:加点只要求翻译,划横线的要指出文言现象。)

这样一罗列,大段大段的文章没有了,学生看到的只是几个有标注的句子。讨论探究有针对性了,文言知识也能把握重点了。一番小组合作讨论之后,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强调课本批注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方法,课堂的重难点知识就这样突破了。同时,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时课下重点注释的批注和文意初步的疏通,以及复习课时集体的再次口译和巩固是极其必要的,这就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重点文言知识的识记。经过一段时间的文言文学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后,教师就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高中常见的文言现象,并辅助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让学生对常见的文言现象有一个系统性的总体认识和一定的理解。

当然,对于知识点少、故事性强的文言文,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文章,然后通过讲故事、课本剧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灵活了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高一文言文的学习,仅仅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罗列重点文言知识,仅仅是学生入门文言文的一个引子,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文言文中去发现、去思考文言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2.点拨思路背课文

文言文背诵可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当然也与高考名句默写息息相关。但是,一提到名句默写,学生就觉得这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引导学生思想上重视背诵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这鸡肋并非那么容易得到。因此,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背诵就显得极其必要。

我点拨课文背诵思路的最初尝试,是在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主要阐述了王羲之的生死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背诵起来自然不容易。于是,我在学生学习完三、四段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简练而具体的背诵思路点拨。

人生一世短暂两种人生态度兴趣性格迥异沉浸快乐,年华消逝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已为陈迹,怅然难觅寿命听凭造化死生大事,岂不痛哉 (第三段)

阅读前人,引发共鸣批判老子的生死观生死感慨,古今相同写作此文,以期共鸣。 (第四段)

结果发现学生比平时背诵的效率高多了。于是,在学习《诗三首》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时,我继续采取了这种方法。

自述本性痛悔做官向往自由回归田园乡村近景乡村远景远闻近听归后感受收束全文

而在《诗三首》中曹操的《短歌行》的学习中,鉴于文章所贯穿的内容主要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期求贤才的情感,所以我没有给学生进行背诵思路点拨。结果在背诵过程中,我发现虽然两首诗歌的篇幅都比较短,但是《归园田居》的背诵情况明显比《短歌行》好。这又一次让我意识到,教师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手法治疗

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22~56岁;单侧发病9例,双侧同时发病19例,病程2~8个月。

2 治疗方法

2.1 舒筋活血法:患者取正坐位。医者坐于患者病侧,在肘外侧做侧滚,痛点部做指滚和揉捻法,使局部有发热感为限,然后用点按法,点按曲池、外关等穴位以达行气活血,舒通经络作用。

2.2 弹拨法:将患肢前臂旋后,屈肘置于腹上,于肘下垫一软物,医者以双手食中指拿住肱桡肌与伸腕肌向外紧扳,然后嘱患者患肢前臂旋前;医者用拇指向外方推邻近桡侧腕长短肌,反复数次上下翻动弹拨。

2.3 滚法:上述手法完毕后,用搓滚手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搓腕肘外侧肱骨外上髁及前臂伸肌群,反复搓动数次。手法结束。1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治愈为疼痛及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好转为疼痛及压痛好转,肘部功能改善,无效为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后,治愈51例,占75%;好转15例,占22%;无效2例,占3%;总有效率为97%。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教师。初诊:自述右肘外侧疼痛4月余,并呈加重趋势。常因疼痛而致右前臂无力。握力减弱,影响工作而前来就诊。查体:右肘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伸肌紧张试验阳性。网球肘试验(密耳氏试验)阳性,诊断:肱骨外上髁炎。即行舒筋活血,弹拨及搓擦手法按摩患处,1日2次,1个疗程后,患者右肘部疼痛明显减轻,局部压痛亦减轻,2个疗程后,自觉症状完全消失,肘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正常,病者痊愈。

5 讨论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就其发病机而定,肱骨外上髁是前臂伸肌总腱的附着点前臂经常处于旋前做腕部活动,使前臂桡侧伸肌经常处于强力收缩状态,从而产生肱骨外上髁肌腱附着点的急性扭挫或慢性劳损,从而使局部充血、粘连,使肌肉神经、血管受压,诱发肘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祖国医学认为:此系损伤后瘀血留滞,气血循行不畅,或陈伤瘀血未去,经络不通所致,但气血虚亏,血不养筋常为其内因,属于伤筋、筋痹范畴。故治疗原则当以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为主。中医认为,推拿手法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因为推拿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紧张的原因,即可治标也治本,做到标本兼治。运用舒通筋络的弹拨及搓滚法治疗本病,缓解了血管肌肉的痉挛,改善了血液循环状态,促进代谢产物及瘀血的吸收,从而达到疏通气血、祛瘀、行气止痛的目的。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压痛部位及穴位的选择。压痛点及穴位选择准确,即能消除肌紧张的病理基础,也为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创造了良好条件,笔者用此方法治疗本病疗效十分满意,治疗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拮生主编骨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生社,1982,1083

[2]高大硕,仲维敏跌打丸贴敷剂治疗肱骨外上髁炎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7,(3)4

篇7

[关键词]教师成长学校生态精神自觉领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93

教师是在具体的环境中成长的,除了家庭、社会等环境外,教师成长主要系于学校这个环境。从生态视阈来说,学校是一个生态环境。教师、学生、领导、校工等等,构成了学校生态的“生物链”乃至“群落”。而教学设备、楼堂馆所、花草树木、假山清湖、区域格局等等,则构成了学校生态的“物质基础”。由于“物质基础”属于教师成长的生态“硬件”,各地区各学校差异较大,限于财力、物力等经济条件,短期内难以做到整齐划一。如果考察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制度、思想、人际关系等“软件”,这种生态“软件”又该有着怎样的作用呢?换句话说,如何正视眼前的学校生态“硬件”方面的困难和限制,进而加强和优化学校生态“软件”方面的建设,提升教师成长力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索的课题。

一、学校生态的优良性是教师成长的隐性资源

所谓的学校生态是指学校的人际关系、精神状态、师资力量乃至教育管理风格、校园文化等构成的整体状况。若加以细分,师资力量的构成要素即教师学历构成、教学业绩等方面,也都需要作以考量。

现有甲乙丙三所学校,三所学校的生态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让身处其中的青年教师都有着深切的体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位非常典型的青年教师,其教龄仅有三年,相当看重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三支一扶”的“支教”岗位,被分配到自己老家所在地的乡村中学;一年后,通过区教体局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考入市区的一所区直初中;工作一年,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招考,考入一所声誉卓著的市直学校。对这三所学校的生态以及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这位青年教师具体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是全市市民都很认可的学校,好多年都被老百姓认为实力排在全市第一;每年都有大批学区外的学生想方设法挤进学校;在教师队伍里,除了两个特级教师外,有一半教师是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市教育局给予学校的优惠政策比较多,试点建立名师工作室,分配职称评审、优质课和荣誉的指标多,召开的全市教学会议多。

说实话,我是从农村中学一步一步考过来的。现在,学校所提供的各种机会相当多,如果做个比较,现在的学校是区里那所初中的至少两倍;而区里初中是我最先工作的乡村初中的两三倍。我到这个市直学校还不到三个月,全市级别的优质课比赛、课题培训会我都参加了,听优质课和听专家报告,我收获很大。除了这,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还在校领导的带领下,集体去外地参观了一所学校。我在乡村初中时,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时候一年能到市里参加一次培训就不错了。到市里开会、参加培训,是因为我刚上班领导就让我带了一个最不好的班,后来学生的总成绩和语文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这样才有资格和副校长一起参加全市的培训和会议。

乡村初中,全体教师有六十多个,可是高级教师很少,有的教师都五十岁了还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各种荣誉也很少,有什么会议、培训都是领导参加,普通教师很难参加。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比我们早来几年的教师,学校为了培养我们,就让我们多听老教师的课。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并不喜欢老教师的课,所以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摸索。学校没有多少教育教学书籍可看,全是教案、教材全解、习题这样的书。每年到了评职称的时候,就一个指标,有时候甚至连一个都没有,几个老教师争得横眉竖眼,甚至互相造谣,太吓人了。

区里的初中,比起乡村初中好一些,有了一些省市级的学科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但是也不多。我听了他们的课,觉得离我想象的好课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教师经常议论基本工资比不上市直学校,议论的时候好多老教师都唉声叹气的,我们青年教师也都觉得挺悲凉的,至于福利那就更不用说了。优质课比赛、论文评选这样的教学活动,参加区级的还好说,可是参加市级的就难了。有的教师说,领导想参加市级的都没机会,还能轮到咱们?高级别的荣誉和称号,普通教师想都不用想。

根据这位青年教师的亲身经历和切肤感言,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有着何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对教师成长而言,学校生态有着质性的区分,即优良性、平庸性和恶劣性。优良性的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加速、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平庸性的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常缓慢、时助时阻、时断时续的作用,推动作用并非全无,但不明显;恶劣性的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起着极端化的作用,不是绝望式的毁灭性打击,就是突变式的代偿性前进。因此,学校生态的优劣对教师成长的作用相当重要,不容轻忽。

身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必须对学校生态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各种努力,也许并不能改变学校的生态,但是对学校生态环境的性质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学校的生态环境准确定位,进而再去不断思考、寻找和尝试各种改善之策,最终实现学校生态的良性发展。

二、教师内在的自觉性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教育家柳斌先生说,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一切外因都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本人的思想认识、人生追求、自我动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革新意愿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一个哲学家所说:“我们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因此,和教师的成长意愿和精神自觉相比,再好的学校生态环境,也不过是外在因素和客观条件而已,何况很多学校的生态环境并非优良。

在课题调研和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着将近十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其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区直高中,条件不算优越,但也不算太差。然而,在这所高中里,同样的年轻人有五十多人,与其相比,年龄相差不超过三岁,仅有三五个属于教学业绩突出者,大部分人处于教学业绩平平,而且教科研也非常薄弱的状况。同样的学校生态环境,年龄近似的人又如此之多,为何差别如此迥异?这位青年教师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喜欢读书,先是过了教材理解、经典名著阅读这一关。读了学科名著、教育教学理论名著和中国文化经典,产生很多感悟,读得多了时间长了,自己有了开悟的感觉,这样自己不仅成长很快,而且也有了立身从教的根本。第二关是课堂教学关,读书再多、思想认识水平再高,课堂教学实践技能跟不上,依然没有办法上出一堂好课,因此必须练好教学技能。我就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甚至连眼神肢体运用、声音强调变化和学生心理我都注意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接着,我又学会命题、评课等教学核心技能,教学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好几个层次。

在上好课的时候,我时刻没有忘记思考。学者叶澜说,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但是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不仅是写教学反思,更多的时候,我写的是自己的读书感受、自己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和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写了文章,然后投稿,从开始每年发表几篇,到每年十几篇,现在每年几十篇,好多报刊还跟我约稿,让我很有成就感。况且写文章还可以兼顾课题研究,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写作对我成长促进作用之大,是无法表达的。

随着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我相继参加了省市级的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还上了示范课,加上课题研究、文章发表这些积累,肯定比一般的同事要出色,这样领导也很器重我,有些大家都想得到的荣誉和称号也就随之而来。这样一来,就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和科研的信心和愿望。

根据上面这位青年教师的自述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学校也会千方百计提供各种支持,然而,要想当一个好教师,需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成长路径,做好长短期的各种规划,寻找和征得各种资源和支持,最终成就自己。说到底,哪怕没有学校和领导的特别支持,只要教师自己摸出一条适切的路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教师成长也是必然的事情。特别是当一个学校生态处于平庸性和劣性的状况时,教师成长失去一种良性而又稳定的支撑时,教师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已经不复存在,而教师本人的成长意愿也就愈发珍贵。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成长规划和成长意愿、学校领导支持、专家学者引领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在这些所有的因素中,教师本人的成长意愿毫无疑问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无论学校生态优劣,对教师本人而言,学校生态始终是一个环境,教师本人的成长意愿对本人的成长过程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学校领导的导向性是教师成长的显性风向标

学校生态的良性发展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科学思考和统筹谋划。毋庸置疑,领导意志将对众多教师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领导层的导向是只要考试成绩,还是既要考试成绩又要科研成果,或是借助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取得考试成绩、教师技能双丰收……导向不一,结果不同。一旦确定了导向,只要对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控,实际结果就不会严重偏离预期结果。在学校生态中,领导层对教师成长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起着显性风向标的意义。

在学校生态中,学校领导的导向作用对教师成长到底会有多大的作用呢?有这样两所初中,都属于区直学校,其地理区位、生源程度、师资力量、行政支持等很多资源和条件都极为相似,多年来实力不相上下。每逢中招考试成绩揭晓,两所学学校都会自觉互相比较,谋划和调整下一学年的教育教学。但是,在最近两年,其中一所初中发展势头迅速,中招考试成绩揭晓后,高分率都在另一所区直初中之上,其高分考生人数以及高分率直逼市直最好的初中。两所学校差距日益拉大,引起了教研部门和很多教师的热议。在教学检查中,区教研室的一位教研员谈了自己的看法,解释这所学校的进步缘由。

校长是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学校的副校长也是个教学的行家,校长给副校长授权很大,这一点很多学校的校长都比不上。校长还敢于提拔、任用年轻人,只要你教学水平高,特别是得过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这些岗位就交给你。整个领导班子都是这个管理风格,只要按照常规教学进行,领导对中层干部的信任度高,一线教师受到的约束和限制相对较少,积极性就比较高,整个学校很有活力。

在教学上,这个学校相继开展同课异构、微格教学、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过程做得比较扎实。学校还邀请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的专家学者,着眼“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教学目标叙写”“教学语言规范”“磨课、雕课”等在教学中属于难点、热点的问题,有效地培养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授课意识,迅速地提高了教师在备课、授课、研课、评课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整个学校的教师素养和能力大大改观,取得中招考试成绩的突破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管理理念和风格,为学校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生态保障。学校领导从整个学校的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抓手,形成了一种教师争相关注课堂、研究环节、教学反思等教研生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和思想认识,最终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可控、可验的一个发展过程。

学校领导的导向性,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这要求学校领导群策群力,切切实实地给一线教师搭梯子、搭脚手架,优化学校的管理生态、教研生态,为教师成长把好关、画好路线图。校长当好一线教师成长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甚至是资源的提供者、教师成长的示范者,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不能仅是当一个结果的索要者。我们用结果倒推过程,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校长们要想让一线教师规范教学、以标施教、认真治学,首先要从自己规范管理、以标促管、贴心参与开始,而不能沦为“我只要结果,具体怎么干是你们的事情”这样的“命令主义者”。

综上所述,教师从家庭和社会走进学校,虽然不能完全放下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和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可以毫无作为。教师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社会这两个生态中的成长,更是在学校生态这个事关教育教学及其实践生态中的成长。学校生态的优良性是教师成长的稳定而潜在的深厚资源,可称之为“成长沃土”。学校领导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重视、促进和实现学校生态的优化、改造乃至重建,唯有如此,少数具有自觉成长意识的教师才能更快更健康地成长,那些没有自觉成长意识的教师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与促进策略[J].教育探索,2014(11).

[2]陈昆榕.从“自在”到“自为”引领教师幸福成长[J]. 中国教育学刊,2014 (6).

篇8

当我在1988年以总分762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时,我的4个弟妹都在读书,爷爷奶奶又体弱多病,家里实在拿不出钱供我读书了。我从家里凑够路费后,就不敢要家里一分钱了。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这些经历也促成了我下海创业的决心。

起步艰难

创业做什么呢?我想,不如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创办一家生物医药类公司。

1996年,上海富兰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仅注册公司就花去了我所有的勤工俭学的积蓄,我用仅剩的50元买了一辆旧自行车,作为跑销售和送货用,这是我当时唯一的固定资产。公司成立时只有职员1人,那就是我自己。公司的地址就在寝室里,没有任何现代办公设备,真正的一穷二白。

我的业务首先定位于代销盐水瓶口服液。主要委托商店、居委会帮忙销售,营业额约30元/天,利润约3元/天。为了使花费不超出每天的利润,我给自己定了一天3元的伙食标准。一次,我送货时,因马路颠簸不慎将整箱盐水瓶摔了下来,摔碎了3瓶口服液,损失60多元,我痛心得要求自己两天不吃饭。

第二个月,我改进了销售方法,一面代销,一面自己挨家挨户上门销售,果然营业额大幅提升,达100元/天,利润约15元/天。

第三个月,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我谋求销售当时已很畅销的昂立一号。为此,我鼓起勇气找到交大昂立公司,提出以自己名字的无形资产作抵押,进5000元的昂立一号口服液。昂立同意了,但要求我必须30天内还清。我仍然自己上门挨家挨户地销售,经过努力,营业额上升到500元/天,利润也到了100元/天。原约定30天的期限,我只用了10天就还清了。

到了第四个月,公司职员发展到2人,公司也迁入了一间2层60平方米的办公室,并附设一间3平方米的门店,业务发展到了15个品种,进货也可以用钱买断货物了,销售方式发展为自行推销和发广告销售,营业额猛升到1500元/天,利润达到了300元/天。

发现商机

公司虽然开始了稳步发展,但我却在思索,如何才能让公司摆脱代销的低层次模式并持续快速发展呢?想来想去,我何不从我研究过的快速诊断试剂产品入手,寻找生物医药领域的高科技新产品,开创出生物知识经济的发展模式呢?

于是,我在销售和送货之余,常去经过的大小医院调研收集信息。我首先注意到,金标快速诊断产品将传统的化验项目时间,由约48小时缩短为5分钟,因而很受医院欢迎。

经过努力,我们找到了HCG金标检测条这个产品,是美国加州ABI公司开发成功并生产制造的,总为上海ABI公司,销售商在全国有5家公司(其中上海1家)。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上海ABI的地址。

我是骑着自行车前往位于50公里外的ABI公司的。早上6点出发,中午12点才赶到。第一天,没见着总经理。第二天,还是没见着总经理。第三天,我在骄阳下等了4个小时后,总经理终于接待了我。我只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没有资金,但有这些知识、这份努力、热情和追求,通过我的智慧和勤奋,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商。”

总经理很受感动,冒着风险,破例给了我这样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小伙儿候补商的资格,但要求富兰迪必须在6个月内销售量超过上海的销售商,才可以成为正式的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的公司仅3个月就超过了上海的那家销售商,在6个月时成为全国最大的商。

稳步发展

篇9

麦田里的守望者

出生于浙江衢州农村,余国良当过放牛娃,也曾是小小庄稼汉。在那个不爱书生爱武生的年代,得以投身军营的余国良曾屡屡招来旁人钦羡的目光。在部队里学文化、练技术,那几年是余国良成长最快的几年。退伍转业,余国良被分配到衢州市技工学校(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前身),那是1986年,学校尚未从小乡村迁往如今的新校址。

尽管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是凭借一颗爱学生的心,农民出身的余国良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他在即将出版的《让失意的鸟儿飞起来》(暂名)一书中讲述道:“菜农们为什么总要与那些正处于‘青春期’的四季豆过不去,时常把向外攀爬的藤蔓绕到小竹竿上面去呢?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迎着阳光向上发展,才能长势好、结豆多。”从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种豆常识说开去,将师长们为什么总要规劝、干涉学生行为的道理娓娓道来,让刚才还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的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

援引农牧常识进行通俗化的德育教育,可谓余国良的拿手好戏。将闲书比作麦田里的野麦子,教诲学生莫要因为好看而留着它们,以致最终影响“收成”;将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比作差秧苗,提醒教师只要科学周到地侍弄他们,照样能有好的收成;将要求学生做某件事比作教牛拉犁,先摸摸他们的头再饱饱他们的胃,还要让他们先轻装走上几圈,以此引导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些看似登不上大雅之堂的理论却实实在在地碰触到了学生的内心。自诩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余国良认为中职学生需要的正是“农场教育”。

中职学生中的大多数人来自农村,调皮捣蛋、精力旺盛,还爱跟老师对着干!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余国良渐渐发现这些学生桀骜不驯的性格下往往藏着一颗寂寞悲伤的心。指着照片上那位依偎在自己身边的“小寿星”,余国良感慨说:“职技校的学生往往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家庭,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亲情的关爱、师长的鼓励,但是调皮捣蛋并不等于品德差,学生越是做出出格的举动,越证明他们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 余国良总能犀利地看到学生行为背后的内心诉求,倾其所有地关心着这些孩子,也正因为如此,他也多了许多贴心的“儿子”、“女儿”。

或许连余国良自己都已经数不清到底资助过多少位贫困学生,悄悄帮这个缴了学费,默默给那个塞几百元生活费,更别提与他结下深厚父女情谊的“小女儿”。倒是学生处的老师留下了这样一组宝贵的数据:曾经在某一个学期内,余国良就陪伴或探望过59人次的学生“病号”。对此,余国良却神秘地解释说:“这并不仅仅是老师关爱生病的学生那么简单,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教育机会。”

原来,在余国良看来,只有学生愿意接受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否则就如同“摁着牛头去吃草”。正如他在2009年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论坛会上的发言中所说:“只有爱上这批孩子,才能留住这批孩子;只有留得住这些学生,才有机会教育他们;只有通过教育他们,才能成就这些学生,甚至成就一个家庭!”而探望生病的学生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因为一切教育皆有线束,教师把每个孩子都当成了自已的孩子,他们也就把教师当作亲人,此时的教育才是“无言而教”。“中职三年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岭,我希望他们走上社会时,能成为人格健全、懂感恩、懂生活的良好公民。我是一个守望者,守候着一方教育的沃土,只为能够看到学生的茁壮成长。”简单的言语直抵教育的真谛,余国良翻看着厚厚一叠学生们在离开校园前写给自己的信,有种唤作回忆的笑容爬上了他的脸庞。

校园里的能量源

偌大的会场,台上却并不见余国良的身影,拿着无线话筒的他正在学生落座的队伍里穿梭而行。是他让学校老师买了许多个无线话筒,“你是主人,你的声音更重要!”“余书记答全校学生108问”……从2004年至他换岗前,这种大到学习方法,小到食堂服务,让学生开口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的教育形式,可谓标新立异之举。非但在学生当中反响甚高,而且也打开了一扇师生交流的新窗口。

每每遇到违纪的学生,余国良都会细心与他们交流,在恳谈中他发现,很多摩擦都是由于学生不善表达而引起的。“不小心踩了他一脚,我本来是想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可不知怎么的,话到嘴边就变成了‘我又不是故意的’!”“我以为他明明错了还想挑衅,张口就回了一句‘你想怎样’?”听完摩擦双方的自述,余国良已经大概能在脑海中还原事件经过了。本来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是因为学生不善表达而“变了味”,看来,在中职学生中引入“说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一场以歌声、笑声、掌声、口号声、感恩声为主要内容的“五声”教育,开始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046,携手奋斗;物畅其流,奔向全球!”喊着雄壮的班级口号,1046物流班的学生方阵雄赳赳、气昂昂地列队来到操场,每个学生都鼓足了劲儿,中气十足。余国良给每个班级都编创了一句口号,但凡遇到大的集会活动,他都会要求学生先喊上一嗓子。在余国良眼中,这些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正能量,因此中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这群孩子补充“精神能量”,护住他们的“精气神”。

除此之外,余国良要求教师多奖励学生,给予学生爱与关怀,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悦地接受教育,快乐地度过校园生活;他努力为学生创造一展歌喉的舞台,“欢歌笑语星期六”、“天天有歌声”等丰富活动不一而足;“老师好”要天天喊、平安电话周周打,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用歌声激活校园、用笑声装点校园、用掌声快乐校园、用口号声振奋校园、用感恩声温暖校园,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老师们都忍不住找到余国良抒发感慨:“没想到我们的学生这么可爱啊!”

但学生的可爱又何止体现在这些方面!某次余国良与一违纪学生边走边谈心,师生俩经过一处正在滴水的自来水龙头。余国良下意识地想要去拧紧水龙头,却发现它滑牙关不上了。正在余国良愣神发愁的瞬间,那名刚刚还被批评过的学生就近捡起一根小铁丝,三两下就将水龙头暂时关住了。“你真聪明,手很巧啊!”余国良不失时机地表扬了这个前一秒钟还处在受罚阴影中的学生。抬眼望着余国良,学生清亮的眼神中写满了欣喜:“老师,要不您将全校的水电都交给我来管理吧!”主动请缨的提议让余国良突发灵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学生的请求。学校就此成立了“水电管理部”,组建起一支水电管理小分队,甚至为这支小分队每人配备了一个水电工的专用工具袋。一支完全由学生自发成立、自主管理的队伍开始每天“巡逻”在教室楼道间。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服务”是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五自管理”的核心内容,将权力下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这是余国良从“水电管理部”得到的启示。“因为在水电管理部的管理之下,学校再也没有出现‘长流水’、‘灯长明’的现象,而且这些学生在其他行为品德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赏识教育带来的积极效果。”于是,从一个“水电管理部”发展出涉及校园生活方方面面的18个学生自我管理部,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的学生自主管理百花齐放。余国良更将此戏称为:干活的人要多,吃饭的人要少;把人管得“活蹦乱跳”,把事管得“服服帖帖”。而“五声教育”与“五自管理”也获评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二等奖。

草根团的领头雁

足迹遍及全国10余个省份,累计做了120余场报告,来自全国的10万余人聆听了报告,目前团队所做的21世纪国家教育科学院小额资助项目——《中职学生厌学与流生现象研究》就吸引了全国各地共计164所学校的老师参与……致力于多视角研究中职教育问题,汇聚团队力量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由余国良出任团长的“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近年来可谓声名鹊起。越是在中职教育这片土地上耕耘得勤奋,就越是感觉到这个行业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余国良有幸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有心推动中职教育向更美好方向发展的职教同仁,于是大家一拍即合,就此踏上了“用脚做教育”的新旅程。

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去教?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怎样的关爱?中职学校因厌学而导致流生怎么办?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入学指导?……一系列中职教育过程中具有普遍性、敏感性的话题成为余国良以及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其他团员时常思考、讨论、交流的问题。每周五晚上,中国草根职教先锋团的成员们都会早早守候在电脑旁,借助于QQ群这一网络平台,天南海北的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常把自己比作‘鲶鱼’,誓要搅动中等职业教育这方鱼池。”希望通过校际间的职业教育教学交流,让更多的老师更理解职业教育、热爱职业教育,让更多学生自信起来,找到自己的最佳发展区,余国良坦言:“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职业教育的爱、责任与兴趣。”

篇10

藏族女高音之风格及其特点比较研究李英霞 (129)

典型个案研究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实践问题罗宗宇 (125)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形象的悲剧性刘劲松 (124)

草原:文化的反观和自述——中国、俄罗斯、蒙古三部草原电影比较王静 (118)

廼贤叙事诗初探刘嘉伟 (114)

元杂剧与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郝青云 (109)

当代湘西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民族志特征探析刘兴禄 (100)

论语言冲突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何俊芳 (140)

从藏缅语语法演变层次看独龙语和景颇语亲缘关系的远近戴庆厦 崔霞 (132)

环北部湾滨海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初探朱坚真 周映萍 刘集众 (29)

对丽江古城的定位与旅游发展的思考杨宁宁 (23)

论达斡尔族种植业工业化的发展——以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哈力村的调查为基础的研究王玉玲 樊坤 (16)

个人仁慈与制度仁慈江娅 (47)

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张定贵 (41)

试析传统组织资源及其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以贵州安顺“屯堡第一村寨”九溪村为例吴羽 (35)

清政府政策对鄂伦春族社会发展的影响吴亚芝 (59)

简论北洋政府时期的国内民族关系彭武麟 王宇 (53)

商业广告传播策略的文化适应研究陈冠 (77)

蒙古族天葬的文化内涵及生态意蕴包和平 吉日嘎拉 (72)

旅游业发展中的节日符号操弄——以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为例杨筑慧 (64)

学校教育中的宗教文化问题娜木罕 (95)

蒙古族敖包祭祀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2006年5月13日乌审旗敖包祭祀为个案邢莉 (89)

纳西族、藏族宗教文化交融互渗关系研究——以“数”、卐字符号和阿弥学经为解剖实例李国文 (80)

纳西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余海波

公共管理变化过程分析:德国地方政府财政改革案例研究张红梅

我校喜获12项200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

中国“东干学”研究述评常立霓

中亚东干文学与中国文化杨建军

研究民族经济学的力作——评刘永佶主编《民族经济学大纲》额尔敦扎布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出版

社会文化环境对古壮字生存、发展的影响黄南津 唐未平

樊胜岳教授简介

《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出版

忻城壮语语气词ko:n~(231)的形成何霜

日本占领时期蒙古族新闻出版活动述略金海

食物消费习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探析张建平

论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的民族地区税源转移问题王玉玲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出版

生态人类学的“文化”视野罗康隆

《回鹘文哈密本〈弥勒会见记〉》出版

傣族土司刀安仁爱国长诗《抗英记》刀承华

哈萨克语句法结构关系范畴问题张定京

敬告读者

劳动分工、社会分层与两性角色差异李劼

凉山彝族家支文化特性初探刘正发

自然自在的生存与成长——《边城》中翠翠情爱历程探析杨现钦

中国朝鲜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简论郑凤霞

本期导读

文化资本理论视野下土族、羌族语言及其新创文字使用与发展研究宝乐日

基于网格的少数民族特色资源的共享严春燕 张建华

民族地区公证制度中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王琪

牧业社区生态保护研究中的社会学视角——以内蒙古为例常宝

清代新疆汉语特点张洋

机器翻译中维吾尔语动词语法属性描写阿孜古丽·夏力甫

南北朝乐府中少数民族民歌对词体的影响吴刚

苗族民居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赵秀琴

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实现条件赵野春 马太江

水族传统生计方式及其变迁蒙爱军

邢莉教授简介

回溯与当下——兼论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基本对象与路径彭武麟

蒙古语基本动词短语结构关系研究达胡白乙拉

丘处机《秋雁诗》释证史冰川

清代八旗汉军的瓦解及其社会影响——兼论清代满汉融合过程的复杂性谢景芳

论“文化空间”向云驹

试论民族艺术审美价值的共同性陈蔚

唐樊衡露布所记吐蕃告身有关问题的探讨赵心愚

论民族地区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曾秀兰

杜甫流寓梓州的浣花草堂情结邓乐群

关于孤竹的探讨苗威

蒙古族那达慕传承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光

摩梭人的“家屋”观念陈柳

从“主谓谓语句”看汉语在语言接触中的强劲活力罗安源

少数民族社会“未编码知识”的管理与创新李晓菲

敬告读者

哈尼族传统音乐文化源析肖育军

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与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李玉伟

从治理学角度浅析民族自治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訚柏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与文化精神邢莉

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贺金瑞 燕继荣

论民族政策制定专家参与制度的完善——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为例石亚洲

彝族氏族祭祖礼俗及其文化内涵朱崇先

草原牧歌——《敕勒歌》在文学中的地位及与哈萨克诗歌的关系努尔巴汗

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王伟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地域分异规律探讨董锁成 薛梅

藏语新词术语的创制李永斌

西江苗寨传统文化的内在结构张晓

群体决策优化的知识场模型甄朝党 陶敏阳

论民族文化的资源化唐德彪

人口较少民族人类起源神话的类型与内涵探析——以鄂温克族神话为例汪立珍

教师继续教育是民族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的保障刘艳秋

蒙古语卫拉特方言的土语划分问题布力格

关注本土语言调查 关心现代语言生活——读《基诺族语言使用情况现状及其演变》李宇明 戴红亮

我国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利用补偿模式研究吴燕红 曹斌 杨进峰 于夫 高芳 夏建新

买提热依木·沙依提教授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散文评述杨春

美国公众民俗学者访问我校邱月

“自然环境与民俗地理学”中日国际学术研讨会赛音

论民间文化老字号的知识产权保护张建梅 苏哲

行者无疆——试论壮族名士郑献甫纪游诗的文化之维葛永海

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和谐的几个理论问题戴庆厦

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困境——以鄂托克前旗为例王纪芒

凤凰山江苗族银饰探析石群勇

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探究孟慧英

“大一统”理念中的政治与文化逻辑陈理

贫困和伦理:塔吉克族公法秩序建立的文化阐释——塔什库尔干县农牧区低犯罪率调研实录白振声 黄华均

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对蒙古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黄健英 薛晓辉

论漫瀚调艺人传承的文化交融性李彦娜

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衰落之原因分析宝贵贞

王远新教授简介

昭君想像与时代变迁周竞红

人类学、文化批评与欧洲启蒙运动张经纬 李红伟

发展战略新论——论实施生态环境资源转换型发展战略的必然性绒巴扎西

苗族文化的社会控制曹端波

湖南省城步县长安营乡长安营村语言使用、语言态度调查王远新

反观中国古代思想的人类学研究价值胡鸿保 黄娟

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尹虎彬

简析安多藏语动词的自主非自主与使动自动关系多杰东智

构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江平 黄铸

篇11

比较之前铺天盖地的娱乐节目和已经略显疲态的民生新闻,公益价值让媒体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不但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而且在受众心目中重塑起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的主流媒体形象。

电视公益节目兴起的背景

可以说,公益节目、公益传播是应运而生。在我国,急剧的社会转型后,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扩大、新贫困现象,流动人口、留守妇女儿童问题、老年人问题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按照哈贝马斯的社会整合理论,公益传播所倡导的积极的价值观和符合人性的道德规范犹如一条承载人类共同情感和记忆的纽带,能起到文化整合的作用。在转型期里,各阶层的人们可以通过大众媒介重建主流价值观,同时让焦灼与茫然的心理得以抚慰。另外,公益传播还可以通过“议程设置”的功能,向人们提供价值和行为的范式,去唤醒人们的“集体良知”,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整合与推动社会发展。

电视公益节目的兴起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政策环境方面的因素。娱乐节目泛滥,国电总局频频出台“限娱令”,也让电视不得不考虑调整节目的战略定位。2012年起,各大卫视婚恋交友类、选秀类节目大大缩水,而是纷纷打起了励志公益牌,湖南卫视的《天声一队》、江苏卫视的《梦想成真》、山东卫视的《纵横四海》、云南卫视的《士兵突击》等公益节目的出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致力于搭建各阶层沟通和互助的桥梁,契合了大众的共同心理诉求。

电视公益节目的特点、现状和嬗变

电视公益节目具有三个特点: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议程强势,多方力量合作;公开透明,公众参与度高。很多专家学者认为,电视公益节目是近年涌现出来的一种颇具时代特点、还处在嬗变中的媒介产品形态。

我国的公益节目发展至今,传播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极大丰富。形式上,包括晚会、活动、专题片、纪录片、访谈节目、综艺节目等,一些大型公益节目综合调动多种电视手段和形式来进行创作和表达。不少选秀节目也加入了公益元素。从内容上看,公益节目社会性突出、时代特征鲜明,传播弘扬主流价值观。

基于广义上的公益节目概念,根据传播内容可以把公益节目划分为文化公益、危机公益和社会公益。文化公益节目常常表现为电视文化行动。行动由媒体策划运作,以电视直播为核心,牵动多种媒介联合行动以及企业、机构冠名参与,实现媒体、企业的共赢和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如陕西电视台的《金庸华山论剑》、《风追司马》以及一年一度的《中华大祭祖》等系列文化活动,充分依托了陕西本土的、独一无二的人文资源,张扬了电视媒介作为第一媒体的整合功能,使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明交融。它的传播效果也是显著的,近150家平面媒体来到了节目现场,影响到全球华人圈。电视与文化的契合,同时也提升了陕西电视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气质。主打电视文化行动,将文化公益与商业有机融合做得最成功的是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欧洲之旅》、《寻找远去的家园》、《两极之旅》、《非洲之旅》和《凤凰号下西洋》等都可以写入成功案例。

危机公益节目则是在灾难时刻,充分发挥主流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激发人文关怀的社会潜力,号召众志成城共度危难。央视主办的“爱的奉献——汶川地震募捐晚会”和“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 充分发挥电视特长,以新闻性、纪实性事件回顾再现和现场连线报道两条线索,将电视观众与灾区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时集合了众多文艺界明星参加了赈灾义演,共募集善款超过36亿元,集中体现了危机公益节目借助政府和媒体平台凝聚民族情感、传递温暖和希望的巨大力量。

社会公益节目贴近社会民生问题,关注社会公平、贫富差距、弱势群体和可持续发展。当前,电视媒体在这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了打破节目形态、内容“同质化”的怪圈,电视媒体对社会公益节目进行了更多的探索,力图以差异化的策略凸显节目特色,满足观众的传播期待。如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俄罗斯国家电视袂打造的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从近百个寻亲故事中筛选出6个代表性的感人故事,通过卫星连线,让寻亲者跨越时空直接见面或视频连线。而宋祖英、陈宝国、阎维文等中俄著名艺术家联袂登台献艺,更增加了节目的感染力,为推动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和谐,解除隔阂搭建了桥梁。

“走转改”为公益节目注入新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以来,以《开往春天的校车》、《最美乡村教师陈万霞》、《杨立学讨薪记》、《干部》为代表的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系列报道用一路攀升的收视率和热烈的社会反响,不但为荧屏带来了一股清新务实之风,而且给公益节目的发展突破以示范和启迪。

首先,公益节目要接地气、体民心、应民意。这也是“走转改”活动的精神内涵。走基层的节目拿出了媒体人深入基层的坦诚、勇气和创新,把目光投向现实,投向生活,投向普通人,关注疾苦、传递温暖、情深意长,体现了当代社会媒体价值的一种回归和升华。

其次,公益节目要借鉴纪录片的表现手法,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有始有终,注重故事性、矛盾冲突、连续性和细节,充满感染力。如央视系列报道《最美乡村教师陈万霞》一开篇,安徽农民张棵松自述在北京种菜6年,非常想念女儿张瑞雪,声音渐渐哽咽。黑场之后,在缓缓的钟表报时音乐的渲染中,电视镜头打破时空的局限,让女儿所在的安徽肥东留守学校和北京郊区父母夜晚到清晨的生活场景同步双屏在荧屏上闪现,8岁的小女孩张瑞雪在早餐前对着镜头自自然然地说“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我爱你们”。这样一个一样充满细节和故事化的开头怎能不吸引观众持续关注。

第三,公益活动要注重多媒体立体联动和多形态重现,形成规模效应。同时注意持续跟踪社会反响,做好后续报道,放大社会效益。比如央视走基层大型新闻公益报道《开往春天的校车》从柳州一个边远山区里三十几个学生每周末要沿着山间崎岖的小路步行7个小时才能回到家里说起,跟进报道全国各地响应央视倡议的爱心支援,并与微博、网络等新媒体联动,形成声势,最终促成了宇通客车为贫困地区发起捐赠校车的行动。

履约社会责任,实现电视公益节目的和谐传播

复旦大学孟建教授认为,国内公益节目比重的加大,体现着一种全新社会价值观的形成。这种价值观具体到媒体,则意味着“公益”不仅仅只是一种媒体精神,而是越来越内化为一种媒体责任。这种责任正是媒介功能的回归。

篇12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小阳,男,21岁,大学三年级在校生,父亲为民办小学老师,母亲是农民,经详细询问,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求助者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诉:最近情绪不太好,造价员资格证考试(此项考试难度较大、费用高)没有通过,考试的时候特别紧张,高考的时候也是因为考试紧张没发挥好才考到高职院校,感觉自己越想做好的事情越做不好,很快就要去毕业实习了,很想好好干一场,但当心自己的这种状态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未来的工作,很沮丧、不安,无人述说,想找找同学述说怕有损自己“宽容、礼让”形象,更不好意思在女朋友面前“露怯”(女朋友本来就觉得自己没主见)。想找自己的母亲诉说,又不愿自己的母亲再为自己担心,不知道怎么办,希望能改善现状。

个人陈述:来访者来自于一个县区的农村家庭,独子,父亲是一个乡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母亲是农民。考虑到县城的教学条件好,来访者小学四年级就离开父母,到县城求学。求学期间与自己的爷爷同住,同在县城的亲戚还有自己的两个姑姑。来访者的爷爷是县城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希望来访者能积极上进、好好学习,上大学;姑姑希望他要有上进心,要踏踏实实做事,要有责任感,别想他的父亲一样不求上进,一辈子到老了还在是民办教师。父母不常到县城看望他,来访者基本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与父母的交流非常少。他觉得父亲的缺点很多:不上进、不脚踏实地的工作、对家庭没有男人该有的责任感、从不关心体贴母亲、甚至恶劣到排斥母亲对他的照顾!他最最无法忍受的是父亲在外喝醉酒回家打母亲。从不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就会为自己辩解,对自己也不关心……周围的人对他父亲都很失望…希望自己考上大学后,学习刻苦,做事认真,特别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希望做好每一件事情,但越想做好的事情越做不好,自己对自己特别的失望,感到很沮丧。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来访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身材较为清瘦。穿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的身份。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在谈话中观察到来访者精神状态略显焦虑:两手扭结在一起,说话语气有些急促,面部在微微出汗,情绪反应略微有一点过激。但注意力水平高,理解能力很强,对问题的反馈非常及时,而且非常配合咨询师的询问。

四、心理测试结果与分析

选择测试为SCL-90、SAS。

1、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2.7,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3.2,抑郁1.7,焦虑3.9,敌对1.4,恐怖3.1,偏执1.0,精神病性1.6,其他1.6;总分195;阳性项目数45个。躯体化、人际敏感、焦虑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

2、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提示有中度焦虑。

五、评估与鉴别诊断

(一)评估:严重心理问题

评估依据:心理冲突的性质:与现实相联系,并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为常型。病程超过两个月,已泛化,来访者感觉很痛苦,自己无法摆脱,社会功能一定程度上受损,无器质性病变。

(二)鉴别诊断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小阳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六、原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由于生理的迅速发展,心理成熟的相对滞后,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和谐与不平衡,引起相应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加上自我意识的不够完善,自我不能流畅的协调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导致自我的焦虑。

(二)社会原因

1、早年经:由于来访者因求学过早的与父母分开生活,与父母的交流沟通较少,与父母亲情交流的技能也没有充分的发展起来。

2、家庭教育:小学4年级-至考起大学之前的生活经中父母家庭教育缺位,他对他父亲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爷爷和姑姑的影响,虽然他爷爷从不说他父亲的不是,但是下意识的流露出的对他父亲的失望和来访者的殷切希望给来访者强烈的暗示:自己的父亲很糟糕!自己以后不能做父亲那样的人!

(三)心理原因

1、认知偏差:求助者对事物的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认为自己的父亲作为男人一无是处,自己决不能做父亲那样的人。

2、不成熟的自我不能有效协调本我、超我的冲突:他对自己的父亲非常不满,他的本我想充分的表达他对父亲的愤怒,但他爷爷给他构建的“超我”要求他不能也没有资格责备他的父亲的,于是他的自我就选择了与自己父亲完全相反的行为模式去否定父亲,协调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只要是涉及父亲缺点的情景事件,自己就会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容不得自己的行为有半点重蹈父亲行为的覆辙,对自己某些特定行为表现出明显的完美主义倾向。

七、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原理与方法

1、原理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该咨询目标就是要引导来访者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重新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结构,从而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2)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疗法着重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与意识相见,即通过分析找到其问题的早年的根源,使得来访者意识到其无意识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面的领悟,并可使症状消失。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只要来访者自己觉察到自己心理行为背后的原因,意识到自己认知方式的错误倾向,症状就会缓解或消失。

2、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交小阳,告知求助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小阳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遵守合约等。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3、咨询时间

安排: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共5次。

(二)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协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引导来访者探索自己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使来访者潜意识的心理内容意识化,解决情绪行为问题,合理把握成就动机的强度。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冲破情绪障碍的约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增强其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三)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第二阶段是咨询阶段,首先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第三阶段是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的认知改变向现实生活迁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八、咨询过程

(一)心理评估和诊断阶段

第一次和第二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小阳,用开放性问题收集小颖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隋、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小阳尽情倾诉,与小阳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二)咨询阶段

第三次咨询:

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

方法:与小阳从生物、社会、心理等方面探讨他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第四次咨询:

目的:是其认识到自己对父亲的认知是有偏差的;打破完美主义倾向,建立积极认知模式。

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积极自我暗示。

1、通过对来访者生活经的自述的分析,利用心理咨询的解释技术让使得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心理、行为的过激反应、在某些事情上对自己的苛刻要求都是因为自己想建构一个与父亲缺点完全决裂的自己来否定父亲的行为与生活,只要来访者意识到这一点,他的症状就会得到极大缓解。

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叙述完他的生活经(特别是对父亲的评价)与困惑以后,我与他进行了以下对话:(咨代表咨询师,访:代表来访者)

咨:刚才我听了你对父亲的能评价,现在让我们一起把你现在的生活跟你父亲的做个对比。你觉得他没有上进心,做事情不踏实?

访:是

咨:据你刚才说的,我感觉到了你在班上特别的上进,成绩是班上的前三名,是吗?

访:是

咨:你报了难度这么大的造价员考试,是不是希望自己能考过,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访:是的非常希望…但…考试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唉…反正就是我越想做好的事情,我就老是这样发挥不好…

咨:你是不是觉得他就会为自己辩解,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访:是

咨:你有没有觉你在宿舍与朋友相处是,挺会为别人着想的?

访:是大家都说我特别的善解人意…

咨:刚才我听你说到,就是别人伤害了你,你也总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行为?

访:是的

咨:那你这样做,有时会不会感觉自己挺委屈的?

…会…的…有时还很压抑…很难受…

咨:你察觉没有,但凡你父亲做得不好的,你都特别想做好?对自己做好这类事情的期望值也特别高?

访:…(沉默了近30秒)好像是…

咨:据刚才我跟你介绍的期望值与活动效率的关系看,你这么高的期望值,你的活动效率是…

访:低…噢老师我知道了…

咨:你还说过你父亲不关心、不体贴你的母亲?

访:是

咨:那你对你的女朋友一定很关心很体贴是吗?

访:是阿…我从来没跟她发过火…都让着她。

咨:你这么一味的让着她,她的反应怎样?

…(:沉思了几秒钟,突然恍然大悟的样子)噢…是…是难怪她有时还责怪我说男人要有男人的主见…老师,难道是我做过头了?

咨:…你说呢?我想是有一点,你知道你自己为什么会又做过头了?

访:…是因为我非常不想自己像父亲那样的对待女人…

咨:对!你的领悟能力非常强!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景,你对自己的期望值是…

要降低…老师我知道了…

…这次咨询结束时,我要求来访者回去后,一旦自己又出现以前的焦虑、不安时,要有一个自我的觉察:引起我紧张焦虑的这个刺激是否跟我父亲的缺点有关…?

2、利用来访者与自己对女朋友的关系的探索与体验,引导来访者以一个男性恋人的角色体察、认识男人与女人的关系――自己父亲与母亲的关系的本质,而不是以一个孩子、爷爷、姑姑、母亲的角度来认识父亲达到对自己父亲的从新认识。

第五次咨询:

目的:巩固认知重建结果。

后来,这个同学就去单位实习了,过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间,他专门打电话给我,说他现在心情好多了,说他从未想过他的问题会跟他的对父亲认识、评价有关,也感谢老师帮他重新认识了他父亲,表达了自己愿意与父亲和解关系的愿望。

九、咨询效果评估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1、求助者症状的改善:心情感觉好多了,作重要的事情不紧张

2、同学的评价:感觉比以前自信多了

3、女朋友评价:做错事不像以前那样紧张、自责、无所适从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