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5: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工程项目管理调研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我县是国列省扶的重点贫困县,国家和省、州为了脱贫攻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大了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那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好资金,落实好项目是对我们项目管理单位和每一个项目管理者的重大考验。为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规范资金运行、规范监督机制,根据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开展了调研活动。我在单位分管**、**等四个乡镇的移民工作,目前,**镇**村巷道硬化工程正在施工,借此机会,对该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对单一工程的调研深入查找和分析了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具体如下:
二、主要问题
1、项目前期工作不扎实。主要表现在项目建设单位把前期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如何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文本上,对项目建设基本情况的了解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重视不够,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无法按设计施工,设计变更较大,投资概算不实,个别项目没有组织专家评审,也没有实地核实项目建设条件等相关内容,就批复项目初步设计等。比如:**村巷道硬化工程由于资金限制,除2条主巷道外,其余支巷道未列入计划,百姓反映强烈,无奈之下又将剩余巷道纳入二期计划,重新申报建设;另外部分原路面拆除和路肩墙未列入预算,工程造价偏低,不得不追加资金。
2、未按程序进行项目建设。一些项目未批先建,或将已建设完成的工程列入项目建设内容,存在无设计和无资质设计问题,造成了建设失误和资金损失;一些项目建设单位回避公开招标和合同制管理规定,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不按规定履行合同义务,致使工程质量欠佳;还有一些项目完工后未按程序进行工程结算、审计和验收,账务无法清算。
3、项目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在项目审批、实施阶段,业务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进行缺乏有效监管;二是在项目实施阶段,个别监理职责落实不到位,监管部门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够深入,流于形式,对项目整改工作重视不够,指导和督促不到位,导致没有及时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部门管理项目的人员中有一部分人没有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的,还有一部分人不懂项目程序,不知道如何去监管项目,把控项目质量。
三、对策建议
一个工程项目如何才能做到保证质量、安全、进度并使其成本最优化,靠的就是管理:
(一)加强学习,强化理论支撑。管项目、做项目的人必须要懂项目,熟悉项目报批和实施程序,在熟悉图纸、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的基础上,了解国家强制性条文、施工验收规范、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结合项目股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按计划的开展集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强化理论支撑。
(二)明确责任,抓好每个环节。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招标、施工、验收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做不好就影响后续的每个工作,比如:设计与现场不符,施工时难度就加大了,有时还要进行设计变更,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工期;若项目未进行招投标,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就无法保证,这时我们再怎么监管,工程质量也提高不了。所以要明确责任,抓好项目每个环节。
摘要:随着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绿色工程应运而生,既解决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又解决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在保证项目工程社会成果的基础上,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先概述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基础;其次,分析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说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水平,并提出了提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
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基础概述
单纯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核心是追求工程效率和工程效益的最大化,一般的工作目标中心是质量、成本和工期,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后期使用过程是否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造成影响无人问津,给社会带来隐患,给环境带来污染。因此,在绿色经济理论下产生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将绿色管理理念加入单纯的工程项目管理当中,最大限度的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使减少社会污染,达到工程项目与社会、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单纯的工程项目管理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之间的区别存于项目的目标不同,对资源的消耗量不同,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成度也有所不同,项目完工程所需费用也相差很大,其项目在最初的组织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与单纯的工程项目相比,不但将自然环境和社会影响与项目成果考虑在内,也更符合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包括项目的主动适应性,其管理追求更多的共嬴目标,其管理更注重对项目周期的全程管理。
对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目标一致、层次分明、系统全面、便于操作、针对行业。力求全面系统的、公开、公并的评价每一项绿色工程项目。一般选取指标的方法包括统计概率法、专家咨询法、理念分析法三种。对绿色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利用这三种方法进行选取。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1输入部分的指标体系
所谓输入就是输送和投入。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需要投入各种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又包括物质资源。
在物质资源方面,由于单纯的项目工程只关注项目效益,对于能源消耗问题并不关注,大量资源被浪费的情况屡见不鲜,给工程项目成本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也不符合我制定的绿色工程的标准。物质资源是项目投入中的实体资源,主要包括材料和能源,可见材料与能源两个指标非常重要,绿色的材料和清洁的能源不但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也能够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
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他们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优秀的人才和合理的项目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质量和完成进度的前提。因此,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有优秀的项目团队水平,工程项目管理者会合理利用人员,项目组织也要稳定,对于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也要优厚。这一系列的指标要求都将影响项目组织成员的忠诚度与工作的积极性。
2.2处理环节的指标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工程、方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预定的期望。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则对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将生态的思想融入到工程理念当中,在限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处理环节作为项目管理活动的核心部分,其评价指标包含管理因素和技术因素。
管理因素又可分为项目管理因素和绿色管理因素。在项目管理因素里,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合同签订的管理以及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在绿色管理指标里,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战略重视指标、制度保障指标、绿色教育指标、以及文化建设指标。这些指标切实反映了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认知度和具体实施状况。
而技术因素作为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推动因素,直接影响工程项目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先进的技术和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为绿色工程项目的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输出部分的指标体系
项目成果与项目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都属于工程项目输出的部分,对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而言,社会成果的成功和较小的环境影响最为重要。
以社会成果为准则,可以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项目质量、项目工期、项目成本、客户满意度四个类型,确保绿色工程项目实现多目标共赢的局面。
以环境影响为准则,可以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六个指标,即处理废水指标、处理废气指标、处理固废指标、环境恢复指标、控制噪声指标、控制扬尘指标。
3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3.1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案例概述
某绿色工程项目调研小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发放给国内多家工程单位或工程项目承包单位员工,参与绿色工程项目项目评价活动,问卷内的大概内容是请这些参与者对曾经参与过的工程项目进行评价,调研小组再根据调研结果和相关绩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确定已经完工或正在施工的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工程项目的标准。该问卷共发出120份,回收106份,有效问卷85份,调研小组从中选取了50份进行绩效评价。
3.2分析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结果
某绿色工程项目调研小组的这次调研目的主要是希望通过分析和评价我国绿色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水平,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管理措施。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中都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推广和实施。
(1)项目组织缺少绿色教育,施工人员对绿色意识普遍不足。很多工程项目组织依然没有认识到环保与节能的重要性,对施工人员也没有进行绿色技术和意识方面的教育宣传和有效的约束,造成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环保与节约观念淡薄,形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工程项目中使用绿色材料的施工企业较少,且在材料和能源方面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相差很远。
(3)施工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在环保方面的力度不够。虽然国家对环保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设置了相关的监管部门,但大部分工程项目组织都有相应的环保措施,总是抱着与法律法规相符的态度,对于噪声扰民等现象则是以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待。
(4)客户对项目成果的满意度普偏低,项目组织者对业主的建议和诉求抱着无视的态度,对客户的利益和愿望不加重视,总体而言就是项目组织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的水平低下。
4提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建议
通过问卷调研的结果分析,只有提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水平,才能真正的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如何提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工程项目组织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有效的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能够降低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确保项目实施的水平,工程项目组织应当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管理要求,结合工程项目的实践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活动。
(2)加大绿色技术和材料的开发、推广,使其普遍化,从而提高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评价水平。
(3)项目最终的享受者是客户,只有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提高客户对项目的满意度,这也就是所谓的“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从根本上实现项目成果的高品质、高质量。
(4)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项目对社会的影响,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环保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减少工程项目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5 总 结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提高了对资源的利用率。对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进行绩效评价,有效的促进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勇,于海丰.关于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J].建筑经济,2006(11):39~4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预算费用和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而进行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调研、计划、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方法,其是建设工程质量得以保证和工程按期竣工的基础,其本质[1]是自建设工程项目开始至竣工,通过项目的策划和控制,以使项目正常运行和造价控制得以实现。在建设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使经济效益提高,而且还能使工程建设稳定、有序、协调,据权威部门统计,在建设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可以使建设工程每工日完成工作量提高10%-50%。
一、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早在上个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就将信息化运用到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大大降低了项目管理的费用,客观上提高了利润。而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信息化项目管理还是比较低的,只是简单的停留在无纸化操作、电子邮件发送接收处理和建设工程项目主页的创建阶段,缺少总体的规划和系统的设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掘,信息化对于建筑工程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贡献程度还比较低,其在项目管理中的战略性地位没有得到优先确立。
2、项目管理的运作方式比较混乱[2]
由于我国建筑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长期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并且项目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不清,造成我们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比较混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项目管理团队缺乏良好的凝聚力;(2)工程造价粗放式管理;(3)项目管理考核和安全生产模式趋于形式,配套的措施不到位,缺少有效的动态管理体系。
3、现行的市场运作方式和体制改革进程不完全吻合
由于现行的市场运作方式和体制改革进程的不完全吻合,造成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和咨询机构相对于灵活多变的小型民营企业并无优势,相反由于其社会负担严重、先天体制缺陷和市场局限性等实际运作中的问题,造成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成为了当今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和咨询机构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4、行业实际需求与职业资格要求不符
针对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职业项目管理人才的定位和此行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职业项目管理人才掌握的知识体系和职业资格要求的层次均显杂而虚,而且大而空。尤其是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相对与西方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育方式,还比较落后,不完全适应当前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
建设工程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分为决策、设计、施工和竣工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它们相互作用和衔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建设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是进行建设工程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良好的质量管理措施一方面能控制工程质量不断提高,达到甚至超过预期的标准,另一方面其能使正在施工的建设项目针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有所防患,因此将现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优化对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降低建设工程的造价意义重大。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优化应从等方面展开:
1、加强质量管理力度,尤其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我国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日益严厉的监督管理,项目管理部门应主动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力度,增加质量管理的人员并且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查的深度和密度,以提高工程的质量。针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评定不仅要建立在实际施工方严格的分部门自检的基础之上,更要加强对关键部分进行强制的抽检。
在施工阶段需要进行质量管理的范围相对较广,从建设工程图纸的设计、原材料质量的管理和每个单独部门的施工,每个环节都不应忽视。项目管理部门应熟知施工阶段需要进行质量管理的范围及其重点,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一直处于预控的状态。
2、建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3]是近年来随着建设工程项目日趋扩大和复杂,对建筑工程质量、造价、工期的控制日趋严格的市场形势下兴起的信息化工具,此系统的引入极大的促进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尤其对那些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管理难以协调等特点的项目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对建设工程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及对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的应用进行积极有效的开发,其主要包括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的调研管理、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和竣工阶段的设施管理中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整个建设工程的整体效率,降低建设工程的成本。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竞争白热化阶段的到来,建筑企业日益重视通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建筑企业的重视。另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使用,可以促使建筑企业形成以造价管理为关键的项目管理体系。
3、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时,除了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和遵守与投资方签订的合约外,还要建立起针对自身的各项管理和工作制度,如:资料分级管理制度[4]、工程洽谈签定程序、例会制度、财务制度、奖励惩罚制度。针对重大的建设工作项目,要有针对性的设置重大工程项目专项管理部门,并根据此项目的性质、特点以及计划目标制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及时总结汇总此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监督此项目实际实施和预期设计方案的符合性,通过协调使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部门承担各自的责任,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报告给项目管理部门。项目每完成一个阶段,就应对该阶段进行评估。与此同时,要建立重大项目管理应急系统,及时分析总结当前项目目标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果实施目标和项目要求不符,要尽快进行论证,并做出合适的计划变更,以达到项目管理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取得最大的工程效益。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是以项目管理技术为基础,以项目管理服务(PM)或项目管理承包(PMC)为主业,具有与工程项目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和项目管理技术,通过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创造价值并获得合理利润的企业。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组建模式
国际上工程咨询企业的组建模式通常有:个人事务所、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三种事务所都各有特色,他们的共同点是:其执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依附于任何政府官方机构,不带有任何其他组织与团体的背景。在这三者中,个人事务所一般是市场发展初期的一种形式,现在连国外也不主张大发展,而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则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可以在现有的工程咨询院、勘察设计院、监理公司改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可以按项目管理的功能要求新组建,还可以寻求国际合作,组建中外合作、中外合资企业,其组建模式可以是合伙企业,也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
3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公司,主要还是专业的工程咨询公司,包括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招标公司,这些公司从事的工作只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部分,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而且,这些公司的规模基本上都比较小,与国外的差距也很大。也有一部分投资商认识到了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充分认识到专业项目管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认为项目工程建设实施是项很简单的活动——自己组建一个几人团队即可以完成整个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或者简单依赖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预期达到既定的项目管理目标,致使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行业处于混乱状态,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不以市场为导向,同质化竞争严重,不以客户为中心,缺少个性化服务企业不重视客户需求,缺乏市场调研论证,不重视市场营销,仅依靠自身关系网,运营体系不科学,管理效率偏低,工程项目管理更多是专业技术、管理经验、管控体系、平台资源等服务的输出,具有专业性强,人才依存度高的特点,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团队、品牌和口碑。但目前,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管理储备并不充分,客户对工程项目管理独立存在的意义也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不利于市场面向未来的良性发展。
4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发展对策
4.1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的培育和发展
尽快适应国家新形势下的需求国家新形势下的项目管理公司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工程项目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管理、施工管理、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和招标等方面能力;具有与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掌握先进、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拥有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具有完善的项目管理程序、作业指导文件和基础数据库,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程序化管理;拥有配备齐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复合型管理人员构成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科学、诚信地开展项目管理服务。
4.2大力培养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研究已经成为了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化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讯工具等。二是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如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从中国当前情况来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条件与西方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却有很大的差距。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角度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国内外经历了多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基于大型计算机的集中式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20世纪60年代,这个阶段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以网络计划技术(如关键路径法CPM和计划评审技术PERT)为主要理论支撑,软件功能主要是集中在进度编制和优化方面。软件的运行都是集中在大型计算机上,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大型的国防和土木建筑工程领域。这个阶段的项目管理软件的成本和使用费用很高,往往一套就要卖到10多万美元,这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和应用条件是有关系的。
2、基于个人计算机桌面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该阶段开发的项目管理软件主要是以系统工程理论和一些项目管理基本方法(进度控制技术、资源平衡技术、成本分析技术等)为主要理论依据,其功能主要包括进度计划、费用计划与控制、进度图形化、工程量计算、竣工资料编写等方面,基本上是在单机上运行,而且只能满足单一工程项目参与方的使用要求,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到能源、交通、水利、电力等领域。
3、基于PIP的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自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出现了以项目控制论、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理论、协同管理理论、项目远程控制理论、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管理理论和思想为理论支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个阶段的软件主要是以Internet为通信工具,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大型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为数据处理和储存技术支撑,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网络虚拟环境,将项目多个参与方、项目多个阶段、项目多个管理要素都集成起来,大多数是以网站的形式展现出来。该阶段的软件系统的主要功能不仅能满足项目管理职的要求,而且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一个个性化项目信息的单一入口,可以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共享数据信息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及网络虚拟环境。
4、基于网格技术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
随着网格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格计算机技术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它是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尝试把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软件、信息、知识的全面共享,网格技术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构建以网格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成为了网格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将对工程项目管理产生巨大的变革。网格技术可以将项目参与方的信息全面集成,不仅提供项目相关信息,还可以从信息平台上获得相应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所以,构建网格技术的工程项目协同管理平台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其对策
1、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技术高消费、信息孤岛、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信息化效益低等问题,从而出现如“信息化投资黑洞”的说法。因此,在工程建设领域的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和成果,但是其推进的进程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很多的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都失败了,或者应用效果不佳。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程度和速度还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与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有很大的差距。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进行分析。
(1)微观分析。总体上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按照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几个阶段进行开发的,但大部分软件系统主要应用在施工阶段,包括造价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进度管理软件、质量管理软件、文档管理软件、合同管理软件、资源管理软件等。这样的状况造成了项目各阶段的信息和项目各管理流程信息之间无法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项目参与方内部和各项目参与方之间以及项目参与方与项目投资方之间,都无法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基本上停留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项目软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以下两点。一是项目软件的需求描述不够细致,不断地对需求进行修改是必然的。这种危险的思想观念往往会导致许多软件项目的失败。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全面地尽可能细致地讨论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界面要求、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要求,以及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各种评价标准。并且,在需求分析结束以后,双方还要建立可以直接联系的渠道,以尽早地对需求变动问题进行沟通。二是软件项目的需求可以持续不断的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可以很容易地被实现。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由于种种原因,需求方很难在需求分析阶段全面而准确地描述所有问题。随着开发进度的推进,往往会有一些需求的改变。而现代软件工程理论也利用软件的灵活性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这种情况。
(2)宏观分析。在国家、地区和行业层面上缺乏监测和预警的信息系统。目前我国的投资体制正在改革阶段,应当建立国家投资信息系统,通过投资信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防止行业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使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规避因遭遇投资失控引发了波动和风险。特别是房地产项目、电源项目、能源项目等,政府非常需要一个投资监控评价与决策预警信息系统来对这些工程项目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从宏观上引导和把握投资动向,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2、原因分析及对策
对工程管理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问题;软件开发模式与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情况结合问题;信息技术应用环境落后问题;人员推行力度问题;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思想落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得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中。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缓慢及其投资效益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适合中国特色的先进项目管理思想和理念。当前现代项目管理思想和理念如项目总控理论、项目治理理论、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理论、项目协同理论、项目远程协作理论、项目核心价值理论等,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这些理论都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下,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而发展起来的。
目前中国的法律还不完善,投资管理体制还处于改革时期,不可避免地造成这些理论在中国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中有点水土不服。再加上相关研究人员对项目管理理论和思路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以这些理论为基础,而开发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理论基础上就存在缺陷,所以推广应用起来就很难和工程实践情况相结合。因此,对中国特色环境下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思想的研究非常必要也很迫切。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缺乏足够调研和综合性的人才。现在大多数项目管理系统由软件公司承担,而这些软件公司没有很强的工程管理背景,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管理要素、管理过程不熟悉,只是经过几次会议或者调研就开始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做了,特别是有些客户对自己的需求也不是很清楚的时候,导致开发出来的信息系统没有整体性、全局考虑不周,软件不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功能极其强大,操作复杂,用户因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才可以很好地操作而不想使用的状况。因此,当务之急需培养既懂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又懂软件开发的综合性人才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3)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模式的落后。当前国内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模式主要是自行开发和直接购买两种应用模式。这两种模式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同时不同的单位开发出来的系统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数据标准,而且成本很高,容易导致在不同项目中应用时不能与多方共享数据,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形成信息孤岛。而国外目前比较流行也比较成熟的模式租用服务,即PM-ASP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PM-ASP服务供应商提供完全开发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通常按租用时间、项目数、用户数、数据占用空间大小收费。需要项目管理信息服务的客户直接租用该项服务就可以解决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4)缺乏基于IT治理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IT治理用于描述组织是否采用有效的机制使IT的应用能够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技术与过程的风险、确保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很多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处于“上无司令部,下无责任人,也就是责权不明,信息化绩效评价缺失,信息化管理与控制体系缺失”这样一个状态,缺乏统一全局的IT战略规划。由于没有统筹规划,目标不明确,标准不统一,一些地方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形成了很多在权力保护下的信息孤岛,缺乏共享的、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一、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得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所设置的内容与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过于注重课堂教学,轻视了学生课外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课程教材种类多,未能形成统一的教材体系,许多的教材往往为了追求丰富内容,而未能体现出侧重点。这样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时这些教学内容多以概念及陈述为主,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大部分的学校在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时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3.教学与实际脱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应当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实际教学却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针对以上所出现的教学问题,必须要深入进行改革工作,进而可以让课程通过实践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不能局限于教材
因为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未能具有权威性且逻辑清晰的教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个人教学逻辑差异以及各院校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的依赖教材内容。教师应当积极改进教材内容,要将课堂上所教的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需结合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到的领域,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与补充,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以确保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2.重视工程项目管理实际背景的拓展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所以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体现工程项目管理实际背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相关案例,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解“风险管理”时,学生可能通过理论知识未能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引入几个具体的实例,如美国钢铁事件,这些实例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风险管理的意义,并且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兴趣。
3.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
因为工程管理所涉及到的职业资格考试非常多,而各项考试中大多都含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知识。工程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其内容也与最近的工程实际是相结合的。所以,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实践动态。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应当积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具备足够的能力去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例如: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前应当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案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毕业是能够更好的让知识与实践进行联系。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构建工程项目管理题库,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更多的训练,进而掌握更为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
(三)对教学实践进行改革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大课程案例,另外一方面学校需要配套与相关的社会,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教学实践基地是学生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实践的重要场所,同时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积极开发各种社会资源,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走到岗位中,去体会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与价值。同时,高校还可以聘请实践能力丰富的专业指导人员,来为学生的实习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指导。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工程项目管理教师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进行调研工作,让教师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进而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对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重视实践对于学生发展成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宇航.项目育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课岗对接”教学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市场,2014(02).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代表了工程监理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过渡,以适应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比于建设工程监理在服务对象、业务范围、行业准入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扩展和延伸,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操作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提供订单式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一、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
1.项目范围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内容与范围是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均进行“三控二管理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这与工程监理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现阶段我国工程监理侧重于施工阶段。
2.工程进度管理。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与工程监理在项目进度控制方面所提供的方法从总体上看是基本一致的。例如在三峡工程中,工程进度计划分为三个大层次进行管理,即业主层、监理层和施工承包商层。为满足三峡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的要求,各监理单位控制的工程进度计划还需要协调一致,这个工作自然要由业主来完成,这也就是三峡工程进度计划为什么要分三大层次进行管理的客观原因和进度计划管理的特点。
3.项目成本控制。工程监理对投资控制的主要思路也是将实际支出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再结合项目进度进行调控。这一基本思路与项目管理十分类似,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特别是项目财会管理水平的差异,在实际运作中,要与其接轨尚需时间。
4.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把质量控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高度来控制和规范项目团队中各方的行为。项目管理在关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中指出,其基本方案旨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和ISO10006质量体系标准与指南中提出的方案中相一致。因此,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ISO9000与ISO10006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从以上几方面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工程监理的工作职责是基本一致的。但它们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工程监理相比,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阶段更为广泛,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要求更高,并非所有的工程监理企业都适合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
二、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不同之处
1.工程监理的范围仅限于项目施工阶段,而项目管理则强调全过程都可以介入项目。
2.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投资控制往往由业主自己或委托别的造价咨询单位来进行;项目管理则涉及到业主项目管理的所有方面,即投资、质量、进度控制。
3.与业主关系的定位不同,监理单位与项目法人是委托关系,监理单位是公正的第三方;而项目管理则完全代表业主利益,是业主忠实的顾问和助手。
虽然工程建设监理在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建设监理势必要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业主方获得最大效益,工程监理趋向项目管理也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工程监理融入项目管理发展应当具备的条件
1.高水平的建设监理公司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建设部在2003年2月以建令[20O3]30号文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中指出: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以及规范市场管理的需要。我国的建设监理公司本身的定位就应该是为业主方服务的项目管理公司。多年来,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未能全面地实现这个目标,建设部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的上述《指导意见》,既为我国建设临理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也提供了机遇。
2.工程监理业应正确合理地确定企业发展规划,确立自身市场定位和生存空间。对于实力较强的监理业,应力求取得多个甲级专业监理资质,向综合监理方向发展,把工程监理业务做强做大,当好工程监理的排头兵。对于实力一般的监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监理能力、业务特长、人员素质、市场信誉等,集中力量搞好专业监理,树立一批样板服务项目,将工程监理推向深入;而对于实力较差的监理企业,应当首先解决生存问题,不必贪大求洋,量力而行搞好小型项目工程监理。
3.搞好工程监理是监理单位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完整的工程监理概念包括全面监理和全过程监理。因此,工程监理企业不但要做好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有效控制项目目标,更要尽力搞好其他相关服务工作。工程监理作为强制推行的工程管理制度,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作用下,如果能有效控制项目目标,那么工程项目管理就会比工程监理更有把握。所以,无论从工程监理还是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工程监理所担负的对工程项目所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理都是控制项目目标应完成的最基本的和最基础的工作。搞好工程监理,就能搞好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不可能将项目管理企业所承担的工作全部交给监理公司来完成,但是作为有实力的建筑监理公司承担这些,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当工程监理企业把监理业务做强、做大、做足,则必然要向更高层次的项目管理高层空间拓展,这样才能持续稳定健康稳妥地向前发展。
一、并行工程概述
并行工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提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设计方法,它要求设计、开发人员以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强调多学科专家的协调工作和一体化、并行地进行产品及其相关过程的设计。可以认为:并行工程是以缩短设计时间、降低成本为目标,以全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辅助应用为研究手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协调的团队精神为核心,强调人与对象之间一体化、系统化协同工作的思想集成和方法论。并行工程的特点是:①并行性。并行工程在强调产品设计过程并行进行的同时,强调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的并行,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产生阶段性的评价结论,从而保证产品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②集成性。并行工程以信息集成为基础,逐步向产品开发过程集成的方向发展。并行工程的集成性主要体现为信息集成、人员集成和过程集成。③分布性。由于设计、评价人员来自各个方面,他们之间存在组织机构、地域和时间的分布性。因此,需要营造出一个协同工作的环境,为开发设计、评价人员提供进行同步和异步交互的工具,提供表达观点和讨论问题的介质,提供有效的数据分布模型,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并且制定相应的信息交换规范和标准。④渐进性,并行工程环境下的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设计方案、设计思想及设计信息是个逐步完善和充实的过程。
因此经常需要在信息方案不完整和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设计质量评价与决策。在产品设计后续过程中,当信息方案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丰富后,评价和决策进一步展开,随着设计的进行,各方面信息逐步完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并行工程理念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从开始到终结,是渐进地发展和演变的,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这些阶段便构成了它的整个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工程项目生命周期内的一切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系统运动过程)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是以工程项目目标控制(质量、进度和投资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活动,一旦目标得到满足(达到预期目的),项目管理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基于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性,项目管理有一种可以预知的生命周期。虽然工程项目管理与其他制造业产品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施并行工程,有其独到的有利因素:业主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它所起到的统筹协调作用。工程项目的发起人是业主,最终用户一般也是业主,这一特点决定了业主在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与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并且工程项目管理的用户需求分析(即业主的要求)也非常容易做,这一优势是其他制造行业无法做到的,因为其他制造行业、企业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最终用户参与设计。另外,如果业主有意识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并行工程,基于它和项目的其他参与方的合同关系,业主在并行工程中发挥的统筹领导作用将非常大,设计院、施工企业和监理公司之间的协调将会变得容易,实施并行工程就有了组织保证,同时也体现了并行工程的并行性、集成性(信息集成、人员集成、过程集成)、分布性、渐进性的特点。
三、基于并行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并行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①由业主和项目管理者联合组成工程指挥部,业主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和建设过程并占主导地位;②组织结构简化,减少中间环节;③由于采取了并行作业方式,建设周期大为缩短;④强调从设计到程建设全过程的协同作业;⑤有利于建立PDM(Program Data Management)的数据集成与处理系统;⑥有利于建立业主、项目管理者、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⑦降低建设成本。
四、应用实例
某石化公司是我国特大型联合企业,现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总资产超过百亿元,有员工近万人,可生产汽油、柴油等100多个品种产品,年销售收入220亿元以上,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该企业为实现产品结构的根本调整和效益最大化,逐步发展成为“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世界级规模炼化基地,进行百万吨/年乙烯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在项目实施之初,该企业组织有关人员对国内相关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对目前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充分论证,在结合企业的实际,强调抗风险和高效益的综合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并行工程,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以业主管理层为核心,以专业咨询公司为技术支撑的项目管理团队,强调理解、合作和信任的协同式项目管理模式―――业主驱动型管理模式,建立了基于并行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五、结论
(1)通过对并行工程理论的概述及应用分本为目标,以全生命周期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辅助应用为研究手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协调的团队精神为核心,强调人与对象之间一体化、系统化协同工作的思想集成和方法论”这一定义。
(2)通过对并行工程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并行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扩大了并行工程理论应用的外延。为并行工程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创新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期都非常长,所涉及到的技术因素也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大,动辄过亿甚至是上百个亿,涉及到的参建单位也非常多,覆盖地域广,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在质量、进度以及投资过程中的最优化,就是当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及时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项目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要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
(3)信息流量大: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处理工作。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4)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要符合项目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内在规律。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不仅要辅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工程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限制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现状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有了全新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具体就是指对建筑工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包括在决策阶段的开发和管理,还应该包括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应用管理。
当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并未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性,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化发展模式不符合管理实际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涉及到大量需要处理的信息,譬如说工程的成本、质量以及合同等资料,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化的处理需要项目各个单位进行配合与合作,但是很多项目部门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虽然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处理模式却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来进行优化,而是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管理模式,由于国情和体制存在很大差异,建筑环境也有所不同,使得信息化的模式不符合建筑工程的发展实际,最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化处理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2.2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化的素养,因为他们的素质和项目的管理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人才急缺,特别是一些精通IT技术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缺乏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短板,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3 对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但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对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够,重视不足,远远未能达到实时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目的,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是漏洞频出,亟需改善。某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已经积极的将信息化管理深入到了设计环节和财务管理环节,但依然没有形成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1]
三、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尽快促进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
如果要全面积极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没有一定的政策支撑是无论如何也发展不下去的。在当下,我国依然缺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有一些法规涉及到了信息化建设,但还不算是细则,只能算是宏观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指导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尽可能快的进行调研与考察,颁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从而有力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2 积极的引入和培养人才,提高信息化处理效率
虽然在当下熟悉IT技术的人才以及知晓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规范的人才不计其数,但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亟需的是能够对两者都能熟练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充分的应用和发展信息化技术,就必须要积极的引进人才,项目管理部门要开出能够吸引人才的薪酬条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部门内部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对建筑工程相关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还能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的效率。只有在人才的鼎力支撑之下,信息化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建设才会稳定有序的发展起来。
3.3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处理系统
有效的信息化处理系统涉及到的具体流程有很多,不仅包含管理的模式确定和组织设置,还必须要包含工作和信息的流程设置。除此之外,在建立信息化处理系统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建筑企业和建筑项目之间信息的互通交流以及整合标准化问题。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这样的一个执行基础之上才能够稳定的运行,如果仅仅只有依赖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一些项目管理软件,是远远不能实现的。通过建立信息化处理系统,争取在项目管理的整个活动中执行信息化处理标准,保障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与规模化。[2]
3.4 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要顺利有序的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就必须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只有在科学有效的目标的指引下,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以及重点才能确立下来。笔者认为,在当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管理活动的跨越式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借此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最终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建设水准。
3.5 联手合作,加快开发进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和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联手,合作开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充分的利用大学的各项人力资源,同时借助最先进的设备,在节约各项成本的条件下,认真的对实际管理过程进行考察,尽快的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为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做好指导以及服务。[3]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信息化处理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虽然我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并不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笔者相信,如果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能够采取一系列措施,譬如说尽快促进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积极的引入和培养人才,或者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并积极的与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联手,加快开发进程,定能实现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课程群;CDIO;人才培养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curriculum group;CDIO;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151-02
0 引言
在目前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形势下,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和方向。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指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1-2]。将CDIO理念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中,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手段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学习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正契合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改革目标。
1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构建
根据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3]中的专业课程推荐,以CDIO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如图1所示。该课程群包含了八门理论课程和三门实践课程,旨在形成一个从项目构思-方案策划-建筑施工-运营维护的包含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通过课程间的有机联系和整合,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所有知识模块的融合和转化。
2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方案设计
2.1 强化基础,突出专业特色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加强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知识点的系统化研究,同时在课程群中突出学科的专业特色,打通课程教学之间的壁垒,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系统性和实践能力。
2.2 提升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
坚持多元化、启发式教学,将课堂讲授、计算机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结合起来。强调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提倡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工程管理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实践环节应贯穿课堂讲授、课程设计的整个过程,甚至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工地现场。课程群内不同课程的案例讲授及课程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完全割裂、各成体系。
3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措施
根据CDIO培养大纲和标准[4],从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提升、考核方式改革、实践环节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第二课堂建设七个方面全面对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建设进行改革(如图2所示),以培养学生在企业和工程实践环境中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方面的能力。
3.1 教W内容整合
3.1.1 整合知识点分配,强化专业基础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针,合理规划总体目标与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课程目标设置知识点。明确知识点分配,避免课程之间知识重复或脱节,保证单门课程知识的独立性和课程群知识的系统性。协调知识点讲授的顺序,使培养环节更连贯、更成体系,从而提升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认知的整体性和专业实践能力。
3.1.2 系统规划特有知识点,突出专业特色
在《地下工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技术类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案例设计、专题讲授等方式,将“深部岩土工程”的专业特色延伸到管理领域,系统培养学生在特色领域的管理技能。部分知识点设置应与职业资质认证(建造师、造价师、项目管理师)无缝衔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1.3 做好与课程群外其它课程的衔接,共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与课程群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分配,如《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将专业特色延伸到课程群外的课程体系中,形成系统的专业特色培养模式。
3.1.4 适当增加前沿性内容,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讲授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引进前沿的管理理念,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2 教学方法提升
3.2.1 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开展项目式教学,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知识讲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问题导向”的主动学习。课程内容围绕实际工程问题逐步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展“团队协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建立以解决实际工程管理问题为主的“现场调研、提出解决方案、研讨、改进建议、评析”五个环节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探索“研究性”教学方式,组织讨论、讲演、辩论等,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撰写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后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3.2.2 教学手段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建设课程群网站,形成数字化网络平台资源库,强化师生课后的联系和互动。运用先进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氛围。如运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实际工程资料,运用选择器获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BIM软件、模拟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等等。
3.2.3 大案例建设,提升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
在课堂讲授时,以同一已建项目背景作为讲授案例,这个案例将贯穿整个课程群的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的范围应涵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在课程设计环节,也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使得学生形成系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和实践。
3.3 考核方式改革
加强过程管理,构建多元考核体系,从“知识性”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的考核。结合课堂考勤、分组讨论、论文写作、读书报告等,全面评定学生课程总成绩,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考试内容上增加实务性及开放式问题。
3.4 实践环节设计
调整各课程设计任务书。以同一在建项目作为工程背景,以利于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除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现场调研、资料收集、论文撰写的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的要求应提高到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上,应是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一次练手,在内容上应更强调工程管理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此外,通过充分利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具,来丰富学生的实践性体验。
3.5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群的任课教师均应是“双师型”。课程群内所有任课教师要对课程群中所有课程都有一个基本了解。在讲授一门课程的同时,能拓展到与其他课程相联系的知识领域。
3.6 教材建设
落实课程群建设的新思路,需要有配套的教材。建议先选用已出版的精品教材,然后逐步编制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在教材选用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避免选用如监理培训教材等纯实务性教材。避免不同教材在知识点上的的重叠,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7 第二课堂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利用现场调研、课堂外实习等方式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地。适时邀请校外的工程师,以讲座的形式分享工程现场的管理经验。此外,可结合各级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项目,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申报和实施与课程有关的课题。
4 结语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大潮下,课程整合和课程群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这与CDIO的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群改革既顺应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和方向,又契合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在中国矿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CDIO的工程项目管理程群改革方案和措施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阚连宝,段庆茹,崔红梅,李芳,李岩.基于CDIO模式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5(30):155-15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191-01
一、合同管理的本质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合同)经济,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的依据。合同的本质在于规范市场交易、节约交易费用。工程合同确定了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和环境等项目总体目标,规定和明确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因此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着控制和保证作用。在现代工程项目中,没有合同意识则项目整体目标不明确,没有合同策划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就不能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建筑业工程款拖欠、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等存在
多问题,其本质是业主与承包商的信息不对称,合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施工合同、咨询管理合同、劳务合同的不履行。
二、合同管理的职能
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现代工程中,没有合同意识则项目整体目标不明确: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就不能实现项目的目标。国外许多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咨询公司)和大的工程承包企业都十分重视合同管理工作,将它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中与成本(投资)、工期、组织等管理并列的一大管理职能。不仅需要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和部门,而且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其他各种人员和部门都必须精通合同,熟悉合同管理和索赔工作。工程项目管理以合同管理作为起点,进入项目首先作合同分析,因为它控制着整个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是构成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子系统。合同管理与其它管理职能密切结合,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三、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加强合同管理是进行有效项目管理的需要。任何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是以签订系列承发包合同为前提的,忽视了合同管理就意味着无法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费用进行有效控制,更勿论谈及对人力资源、工作沟通、工程风险等进行综合管理。只有抓住合同管理这个核心,才可能统筹调控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实现建设目标。纵观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所出现的诚信危机、不正当竞争多与建设主体法制观念淡薄及合同管理意识薄弱有关。加强合同管理,促使建设主体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并处理所出现的争执与纠纷,能够起到规范建设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对整顿我国的建筑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至今,我国建筑市场已全面开放,面对接来自国外建筑企业的冲击与挑战,就必须适应国际市场规则、遵循国际惯例。只有加强合同管理,建筑企业才有可能与国外建筑企业一争高下,才能赢得自己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四、提高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水平
(一)重视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文本的拟定与分析。在合同文本的形式上,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文本。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使用不同格式的合同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例子并不鲜见。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各类公用建筑、民用住宅、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及线路管理的施工、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非特殊情况,勿使用发包承包双方自行拟设的合同文本格式。此举可以有效防止所拟定的合同出现缺项、漏项及不平等条款。另外,在拟定合同文本的内容时,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工程现状进行深入调研,使拟定合同具有预见性,且要对合同进行细致分析,避免所拟定的条款出现歧义。例如明确合同订立时间及优先顺序;约定价款中核定工程量清单的时间期限;专用条款中明确组成合同的文件及解释顺序;重视索赔条款的拟定等。
(二)合同评审与合同管理规划合同签订后,按lS0900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要求,进行合同评审,明确合同规定的各方责任与义务,并制定相应的方案与措施。在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还应编制《实施性合同管理规划》,明确合同管理的目的、内容、程序、方法.在进行合同管理时,按《实施性合同管理规划》进行合同管理。由于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合同变更经常发生,因此对合同管理应实现动态管理,建立《施工合同动态管理日志》,发现新问题及时调整合同管理策略。重视现场签证。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防止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签证须格外谨慎,签证必须依据相关合同条款衡量,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言
一般意义上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期都非常长,所涉及到的技术因素也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建筑工程项目,投资额度大,动辄过亿甚至是上百个亿,涉及到的参建单位也非常多,覆盖地域广,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在质量、进度以及投资过程中的最优化,就是当下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及时解决的一个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内涵与现状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有了全新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具体就是指对建筑工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开发与应用,不仅包括在决策阶段的开发和管理,还应该包括实施阶段和使用阶段的应用管理。
当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并未认识到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重要性,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认为,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信息化发展模式不符合管理实际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涉及到大量需要处理的信息,譬如说工程的成本、质量以及合同等资料,对这些信息进行精确化的处理需要项目各个单位进行配合与合作,但是很多项目部门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虽然引入了信息化管理模式,但处理模式却并没有结合自身的发展来进行优化,而是生搬硬套一些国外的管理模式,由于国情和体制存在很大差异,建筑环境也有所不同,使得信息化的模式不符合建筑工程的发展实际,最终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化处理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2.2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求工作人员具备专业化的素养,因为他们的素质和项目的管理质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但就当下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项目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人才急缺,特别是一些精通IT技术和项目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缺乏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一个短板,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3 对信息化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但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对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认识不到位,投入不够,重视不足,远远未能达到实时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目的,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也是漏洞频出,亟需改善。某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已经积极的将信息化管理深入到了设计环节和财务管理环节,但依然没有形成全面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依然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1]
3.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尽快促进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
如果要全面积极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没有一定的政策支撑是无论如何也发展不下去的。在当下,我国依然缺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有一些法规涉及到了信息化建设,但还不算是细则,只能算是宏观的指导思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指导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尽可能快的进行调研与考察,颁发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政策,从而有力促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2 积极的引入和培养人才,提高信息化处理效率
虽然在当下熟悉IT技术的人才以及知晓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规范的人才不计其数,但是在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过程中,亟需的是能够对两者都能熟练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充分的应用和发展信息化技术,就必须要积极的引进人才,项目管理部门要开出能够吸引人才的薪酬条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对部门内部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对建筑工程相关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还能熟练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的效率。只有在人才的鼎力支撑之下,信息化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与建设才会稳定有序的发展起来。
3.3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处理系统
有效的信息化处理系统涉及到的具体流程有很多,不仅包含管理的模式确定和组织设置,还必须要包含工作和信息的流程设置。除此之外,在建立信息化处理系统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建筑企业和建筑项目之间信息的互通交流以及整合标准化问题。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立在这样的一个执行基础之上才能够稳定的运行,如果仅仅只有依赖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一些项目管理软件,是远远不能实现的。通过建立信息化处理系统,争取在项目管理的整个活动中执行信息化处理标准,保障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与规模化。[2]
3.4 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要顺利有序的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就必须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只有在科学有效的目标的指引下,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以及重点才能确立下来。笔者认为,在当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项目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管理活动的跨越式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借此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最终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与建设水准。
3.5 联手合作,加快开发进程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和一些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进行联手,合作开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充分的利用大学的各项人力资源,同时借助最先进的设备,在节约各项成本的条件下,认真的对实际管理过程进行考察,尽快的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为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做好指导以及服务。[3]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信息化处理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虽然我国的项目管理信息化进程并不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笔者相信,如果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能够采取一系列措施,譬如说尽快促进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的出台、明确信息化管理的目标、积极的引入和培养人才,或者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处理系统,并积极的与高校和科研单位进行联手,加快开发进程,定能实现信息化建设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科学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