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6 09:25: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环保产业市场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

篇1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9805

1引言

2005年以来,在政府强力行政推进和政策引导下,经过两个“五年规划”,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获得了很大地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2009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1.71万亿元, 2010年达到2万亿元。进入“十二五”,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逐步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仍保持强劲增长,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14年达到3.7万亿元,2015年达到4.5万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85%和125%。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产业组织分析常用指标

2.1市场结构指标

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主要指标是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增长率和短期成本结构等。

2.1.1市场集中度

表示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和买者具有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研究选择了产业集中度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进行市场集中度的计算与分析。

(1)产业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简记为CRn)。指一个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的有关数值X(X可以是产值、产量、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资产总额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它是衡量产业市场结构类型最常用、最简单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CRn=∑ni=1xi∑Ni=1xi

其中,CRn为产业内规模最大的前n家企业的集中度,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N为产业内的全部企业数;n为规模位于前n位的企业数(n≤N)。

CRn是使用广泛的反映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指标。具体分析时,通常取n=4或n=8,即计算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集中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Rn越大,说明前n个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越多,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贝恩依据CRn数值大小对产业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分类,如表1所示。

其中,Xi为产业内规模第i位企业某指标(如产值、主营业收入,净利润、销量等)的数值,T为产业某指标的总值,N为产业中的企业数量。

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根据HHI指数了一个市场结构分类标准,如表2所示。

2.1.2产品差异化

企业在其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消费者个人偏好的特殊性,使消费者能够把它与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以达到占据有利市场竞争地位的目的。

丁新旗,等: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经济与管理

3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市场结构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它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根据市场竞争程度可将市场结构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4种基本类型。

3.1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分析

3.1.1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由于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尚处于建立健全过程之中,不失一般性,笔者的研究样本取自国泰安数据服务中心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系列数据。样本中各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的遴选,参照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节能环保行业分析报告》(2012)和中信证券交易系统中节能环保产业相应板块的公司分布,按照以下准则确定:①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非ST、历史未出现过ST或PT的A股公司;②上市时间6个月以上;③公司经营正常,无重大亏损,无重大违规现象、财务报告无重大问题。

根据上述准则选择的2010~2015年历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研究样本)系列数据,各年上市公司数量如表3所示。

3.1.2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计算

以季度为样本计算期,以营业收入为市场份额计算指标,分别计算了2010~2015年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产业集中度CR4、CR8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以下简称HHI指数)如表4、图1、图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看出,产业集中度CR4、CR8和HHI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节能环保类上市公司数量逐年明显增加,企业数量增加导致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下降。尽管研究期内出现部分上市公司重组、兼并,导致集中度出现起伏,但并没有形成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4家和前8家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不高。

3.1.3我国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特征

研究期内节能环保上市公司的产业集中度指标描述性统计如表5所示。

这个结论与我国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事实上,若以节能服务公司为例,据有关统计,“十二五”末,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有5426家,比“十一五”期末增长了近6倍。至2015年底,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127.34亿元,而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仅有25家,产业集中度低于10%。从企业规模看,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有3210家,但注册资本金过亿元的不超过30家。国内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只能提供单一技术的节能改造服务,缺少业务范围广泛、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过硬的综合性公司,与国际大公司能够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服务模式相比,明显处于劣势。

3.2产品差别化分析

按照产品的服务对象,节能环保产品可分为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服务于企业生产的产品3类。

3.2.1服务于公共部门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服务于公共部门的产品包括公共设施的节能、大气治理、“三废”治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等。这一市场的终极需求来源于公众对环境质量提高的期盼,公众通过支付税金的方式委托政府购买并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所以对实际提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言,其直接面对的客户是政府,并不是最终的消费者。

公共服务领域对节能环保的需求差别不大,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政府的管理目标亦随之提高。客观上要求那些为公共部门服务的节能环保企业应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

3.2.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提供节能环保服务的企业包括: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节能家用电器生产和销售企业,以及提供饮用水净化、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防止辐射和噪声的服务性企业等,这是直接满足消费者最终需求的一类市场。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家庭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个人和家庭对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满足这种差异化需求是这类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因此,有关企业应通过产品功能设计、质量水平、能耗等级、产品价格的不同定位和文化概念方面的差别,形成同类节能环保产品的功能差异、质量差异、能耗差异、价格差异、文化差异等,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3.2.3服务于企业生产消费的产品

典型的为企业生产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包括: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节能改造、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气脱硫脱硝、固体废弃物处置等。对节能环保企业而言,其主要任务是为其他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达标生产、合规生产提供服务。由于节能环保几乎涉及所有产业领域,不同生产部门所处的产业领域、产品对象、工艺流程、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其需求难以通过提供统一标准的产品得到满足,这就促使节能环保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实践中,那些专注于某项节能环保技术或污染治理环节进行研发、生产,能够根据目标企业特殊要求制定并实施个性化解决方案的节能环保企业,往往深受社会欢迎,从而取得竞争优势获得成功。

例如,关于废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有两种技术:一是回收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对排放的VOCs进行吸收、过滤、分离,然后进行提纯等处理,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比如吸附回收技术、吸收技术和膜技术等。二是销毁技术。其治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燃烧等化学反应,把排放的VOCs分解化合转化为其他无毒无害的物质。比如燃烧技术、生物技术和等离子体技术等。

吸附回收技术根据行业不同有不同的应用,溶剂吸附回收技术主要用于油气回收、集装箱喷涂、石油化工、化学化工、原料药制造等行业;活性炭吸附技术适用于VOCs的排放量小、排放浓度低、分散小型企业,像喷涂(如4S店喷涂)、印刷(包装印刷和书刊印刷)等行业。

当不需要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回收利用时,通常采用燃烧法进行治理。如果废气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可以采用催化燃烧技术和高温焚烧技术;当废气中有机物浓度较低时,为了提高热利用效率,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可以采用蓄热式热力焚烧技术(RTO)和蓄热式催化燃烧技术(RCO)。

3.3市场进出壁垒分析

3.3.1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是指进入节能环保产业的障碍。它既有保护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的作用,也是潜在企业进入时必须克服的困难。主要的市场进入壁垒包括:必要的资本量、节能环保产品差别、节能技术、国家政策法规形成的制度等。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进入壁垒具有以下特征。

(1)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领域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一是由于涉及公共服务,特别是出于环境安全的考虑,我国法律法规、政策对进入者提出较高的资质要求,例如,我国不定期公布节能环保服务公司、不定期公布政府采购的节能环保产品清单;二是服务于公共部门的节能环保项目通常投资较大,设备专用性强,一般企业难以进入。但是,资产专用性具有两重性,资产专用性高的企业,其退出成本也高,退出自然也比较困难。

(2)服务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小。为个人和家庭消费服务的节能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的领域通常是竞争性领域,其进入障碍较小。特别是服务性领域,几乎没有进入壁垒。但有些节能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如节能空调、节能冰箱、节能灶具等家电生产领域,其规模经济优势比较明显,进入这样的制造业领域,其有一定的资本规模门槛。

(3)服务于企业生产的节能环保领域进入障碍较大。为生产部门服务的专业性强,要求规模大,技术、知识、人才和资本是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入壁垒。为构筑并维持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对于现有企业的要求也很高。例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具有很强的资本、技术集成和整合优势,其在市场开拓、组织管理、资金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拥有474家子公司,二级子公司28家,上市公司7家,业务分布在国内30多个省市及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头羊之一。。

3.3.2市场退出壁垒

市场退出壁垒是与市场进入壁垒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节能环保行业内现有企业退出该产业的障碍。现有企业退出的原因很多,可能是企业选择的目标市场容量不足、前景欠佳,也可能是企业绩效不好。但由于各种因素阻碍,企业退出很难。构成市场退出壁垒的主要因素是资产专用性、沉没成本、解雇成本、法律政策限制等。

从经济层面讲,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处于低端市场竞争阶段,暂时不存在规模经济造成的进入壁垒,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不是很明显,但随着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资产专用性导致的退出壁垒必然会提高。

从政策层面讲,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鼓励节能环保,各地鼓励开设自己的节能环保企业,并提供相应的财税、土地等激励性政策,因此,节能环保几乎不存在政策性进入壁垒,相反地,却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退出壁垒。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产业转移困难。且由于企业一旦退出节能环保行业,地方政府节能环保绩效将因此受贬损,所以,政府节能环保动机也是节能环保企业退出市场的障碍之一,除非企业长期亏损,不退出难以扭转。

4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评价

通过对产业集中度、产品差别化和市场壁垒等3个表征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主要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4.1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多且呈倒金字塔分布

节能环保产业链包含上中下3个层次。其中,产业链上游是以装备制造、产品生产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形成的以产品供应为主的单位,其面对的市场是一些经销商、工程实施单位和服务提供商。产业链中游是一个以项目或工程分包为主要形式的市场,一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其中。产业链下游是以业主和公共机构向总集成、总承包商发包项目为主的市场,这是整个产业链形成的最终目标,也是价值增值最为关键的环节。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上企业数量较多,但大多低水平运营,产业链短,综合收益低,企业之间各自为战,属于充分竞争市场结构。从企业分布看,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结构呈一个倒金字塔的形状(图3)。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不过数千家,中游企业两三万家,为数众多的是上游的中小型节能环保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另外与“节能环保”概念相关的企业超过30万家,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企业多数采取混业经营方式,呈现小而散的市场布局。

4.2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虽然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的发展,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缺少旗舰式企业、产业离散程度高、缺乏集聚效应等问题仍严重存在。由于缺少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国际知名品牌或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少,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尚未形成系统分工体系,产业规模化、集群化程度有待提高,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4.3节能环保产业进入门槛低、低水平重复项目多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进入门槛很低或基本没有进入壁垒。“十二五”期间,为完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全国各地纷纷出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扶持力度。2011年,地方政府投入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支出为2566.79亿元,2014年为3470.9亿元,增长了35.2%,年均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此外,各地纷纷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孵化园、示范基地等,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鼓励节能环保型企业进驻,大大降低或根本没有政策性准入门槛,导致节能环保项目在各地自行其是,分散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行业内企业间竞争十分激烈。

5加快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组织策略市场集中度低是导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市场效益或市场绩效低的主要原因。为改善节能环保企业的市场行为,必须迅速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市场集中度。

5.1组建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节能环保企业集团

应积极实施大企业或龙头企业发展战略,引导和支持一些节能环保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兼并、参股、控股和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迅速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对有条件的企业,政府应积极牵线,促成组建企业集团。通过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市场份额,成为在技术创新、产品生产、技术服务、市场竞争等方面综合能力均处于领头羊地位的龙头企业。

5.2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节能环保骨干企业结合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筛选、培育一批技术领先、装备先进、产品对路、管理有序、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并引导这些骨干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成为节能环保产业内举足轻重的第二梯队,以带动配套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5.3制定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进入标准

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机制,实施市场进入管制,是控制节能环保产业内部企业数量,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避免低效竞争,提高市场集中度的重要手段。因此,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充分调研,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制定节能环保产业最低规模、最少注册资本金等标准,适当提高节能环保市场进入门槛。对达不到最低生产规模的项目和企业不审批、不建设。同时,加强各种各类节能环保企业资质,如节能技术服务资质、环保设施运营资质等认定工作,建立健全节能审计、环境评价等有关节能环保行为的监管制度,形成一定的节能环保市场进入壁垒。

参考文献:

[1]蒋昭侠.产业组织问题研究-理论政策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2]水.产业经济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李博洋,李金惠.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1(2):23~26.

[4]曾贤刚.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结构分析与产业组织政策[J].当代财经,2004(4):89~91.

[5]李碧浩.基于SCP模型的节能环保市场分析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2(4):34~38.

[6]聂庆璞.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吴国华.推进烟台市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R\].烟台:烟台南山学院科研课题研究组,2013.

篇2

1978年以来,加拿大只有5%的企业有污染治理措施,更不要说开展清洁生产了。为了解决这种状况,1988年加拿大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污染预防。1999年,《环境保护法》经过修订后,更是强调从源头治理污染。依据法律,政府部门要求企业先实施清洁生产,然后再按需进行末端治理。

1995年加拿大还制定了《污染预防行动计划》。该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做污染预防计划,提交计划书(如果不做,就属违法),污染预防计划书的摘要送交环境部,摘要包括本企业的污染预防目标以及如何进行污染预防工作等内容。政府则通过宣传媒体、网站向社会公告企业的污染预防计划书摘要,接受公众监督。

二、推广有法

在推广清洁生产过程中,政府没有片面强调清洁生产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理念,把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目标,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推广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是,中小企业对实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1.缺乏相关技术;2.企业只注重短期效益;3.其他方面的因素,如经营有困难、不能停产改造、资金困难等。为此,加拿大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技术援助;2.建立激励机制,与企业一起投入,共担风险;3.请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以保障企业和政府的利益;4.做好实施方案;5.请中介机构协助工作。

另外,加拿大出口信贷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世界银行针对40多个重要工业行业编制的《污染预防与削减手册》,在企业申请资金支持时,对其贷款项目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和清洁生产要求。在贷款批准以前,贷款企业要将所申请项目的环保计划公布于众,对于不符合准则要求的企业,不予贷款。同时,大力开展相关的环保活动,加强各级政府和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教育。现在企业界基本上是在政府严格执法的情况下,自觉自愿地进行污染预防和实施清洁生产。结果加拿大的能源、原材料等行业污染大幅减少,国际竞争力大为增强。

三、加强废物管理

为促进清洁生产的开展,加拿大政府为废物管理确定了新的方向,制定了节约资源能源技术的开发和示范规则,以促进减少废物、循环利用或回收利用废物的工作。近年来,加拿大开展了“3R”运动,即“减少、再生、循环利用(Reduce,Reuse,Recycle)”。加拿大采取垃圾分类、回收可再生资源、倡导使用可循环利用材料等措施,使垃圾废物总量减少了50%。尽管近几年加拿大国民生产总值有明显增长,但废物量却没有增长。

加拿大采取的废物管理措施主要有:费用返还机制(购买者先付费,退回包装时返还);产品绿色标志、生产者责任延伸(如油漆,购买者用不完,剩下的要交给生产厂家来处理,不得自行处理)等。对列入政府的可回收利用产品目录的,必须由生产厂家来负责回收。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是企业的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

加拿大开展的“化学品责任关怀活动”充分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这项活动要求相关企业在生产工艺、流程和成品方面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主动收集包装物及废弃物,对产品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后遗症,并向社会做出公布和承诺。现在加拿大90%的化学品制造商加入了“责任关怀活动”行列。加拿大还充分利用非政府组织,如安大略省废物分离组织来进行废物管理,形成民间和企业界在法律框架内自觉进行废物分类、回收和利用,并促使政府对新的或没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立法。

四、扶植环保产业

近年来,加拿大政府投资的重点已从过去的国防和太空领域转向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生物信息以及微电子技术等领域。政府资助企业开展环保技术和产品研发,缩短从产品研发到市场化的过程,资金资助比例占总投资额的30%。等到产品商业化后,企业再偿还政府投入。1996年至2004年,加拿大政府在环保产业领域的投资达27亿加元。

篇3

加入WTO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面临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绿色环保大潮的冲击下,政府部门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生态降解淀粉餐饮具项目已成为本世纪投资的热点,因为人们所使用的EPS发泡塑料餐盒已被列入治理“白色污染”的重点项目。自1997年5月份以来,中国有28个省、市相继出台政府令、地方法规,禁止制造销售和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国家每年为销毁发泡塑料垃圾费用投入近百亿元人民币,同时周边的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由此影响了公民的身心健康。而一次性生物降解淀粉餐具正是最低的替代品。

二、项目概况

富源长浩绿色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是富源长青经贸有限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建立在富源县中安镇胜境大道,总投资1300万元,占地面积为3000m2,是由富源长青经贸有限公司和美国浩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办的合资经营企业。在富源,该项目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的原材料(芭蕉芋)充足,并且取材于当地,对生产的产品供应有障;在美国,浩正公司用五年的时间对该项目科研改关(现已形成产业化),并获得美国FDA国际卫生检验标准和美国ASDM—92号标准的认可,得以实用性推广,得到各国权威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项目开发的总体目标

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的原材料芭蕉芋在我县已有多年历史,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在我县的富村、老厂、黄泥河、雨汪等乡镇已有近万亩的种植,可提取降解淀粉2700吨,合资公司现在的生产规模为年产量1.2亿只,所需原材料(芭蕉芋淀粉)1920吨,随着生产经营的扩大,生产规模可增加到年产10亿只,而富源现有的资源已为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四、项目开发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开发从二OO五年一月至二OO七年十二月止。该项目所生产的产品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能出口创汇。五年内,由浩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外市场销售产品,外销部分占95%以上,内销部分占5%以内。

项目技术主要是采用淀粉为主要原材料,加入一年生长期植物纤维粉和特殊的添加剂,经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制成生物全降解餐饮具。由于淀粉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在微生物作用下会分解为葡萄糖,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另外,与其共混的材料也是全降解材料,因而用这种材料制成的餐饮具降解性能极好。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发现,样品在堆肥状态下5天开始发霉,10天时所测样品与堆肥融为一体,样品失去测试前的形状和颜色,40天即全部变成水和二氧化碳,对消防“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原材料(降解淀粉)片剂挤出(改性溶融)自动输送压光成型片材输送修改定型自动恒温成型紫外线消毒包装入库。

五、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

按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年加工原材料1920吨,需厂房(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室)约3000m2,电力220KW,145万度/年;水源可用自来水或工业用水,3000吨/年;职员40名等辅助设施。

项目加工产品销售价格及销售收入。项目加工产品原材料芭蕉芋淀粉3000元/吨,其每只产成品(规格450ml,重量16g),直接消耗材料费为0.1163元,如年产量为1.2亿只,其销售成本为1395.6万元,销售每只以0.2元人民币进行计算,年产值可达2400万元,企业缴纳有关税金261万元,税后利润为743.4万元,公司和国家财政税收将长期受益,是不言而喻的。

项目的实施不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入,同时也可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一批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现每亩芭蕉芋能产淀粉270吨,以3元/公斤价格计算,每亩芭蕉芋就能给农户带来810元的收入,是当发贫困人口,特别是妇女能够参与并能摆脱贫困的为途径,这对富源县实施扶贫计划有着极共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市场分析

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是一项新兴的环保产业,对餐饮业与食品包装发泡塑料制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冲击。据统计,中国大、中、小城市640座,其中大城市32座,用于餐饮业的一次性餐具消耗是从97年用量200亿只上升到2001年的500亿只,用于超市冷餐托盘、冷饮杯每年用量达150亿只。交通部门已发出通知,要求火车、轮船及沿线的车站、码头禁止使用发塑料饮具。据统计:2002年交通行业使用餐饮具达150亿只,地方市场使用数量300亿只,保鲜食品、方便面碗每年用量不少于400万只,超市冷菜托盘日用量达80万只,冷饮杯日用量20万只,总计超过500万只,全年用量可达18亿只以上。再者肯德基、麦当劳走向中国大陆,并设立了1千多家店,目前使用的纸板压极塑料包装由于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已在考虑使用生物降解淀粉包装,最终必将成为替代产品。

七、项目经费预算

项目总投资1300万元,其中生产生物降解淀粉餐饮具所需的厂房(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办公室),机械设备需投资1100万元,其余项目开发、流动资金等无形资产投资为200万元。

厂房建设费 200万元

机械设备费 900万元

项目开发费 50万元

流动资金 150万元

篇4

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未来勾画出一个天蓝、地绿、水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列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同时,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十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中的一大亮点。对生态文明的追求,建设“美丽中国”,预示了新市场的开启,中国经济将由此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去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上对2013年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作出部署,提出要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在各项政策扶持利好的情况下,美丽中国的建设已经加速前进。

在这种背景下,环保行业的一系列政策近期陆续出台,2月18日,被称为“PM2.5”防治纲领的《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正式公布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PM2.5污染的大量措施。3月上旬,国家环境保护部了《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山西、北京等地方性方案也陆续出台。

在相关的政策在市场发酵的同时,近期一系列的环保事件更是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今年以来,十面“霾”伏,PM2.5数值爆表。2月,江苏大部、河南中西部、山西西南部等地雾霾天数超过10天;江苏、河南的平均雾霾天数分别为13.7天、9.9天,均为 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若再不采取行动,空气污染将成为诱发过早死亡的第一大环境因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报告“警示”:“到2050年,全球每年因微小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将会增加一倍至360万人,而大多数死亡案例都将发生在中国和印度。”

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高歌猛进,但傲人答卷的背后,不堪重负的环境正在对我们发出一次又一次的警告。在分析人士看来,必须要平衡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所言,“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

雾霾笼罩,是危机,也蕴藏商机。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绿色投资将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除了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社会资本也会将更大比例的目光转向和节能环保有关的产业。如此巨大的蛋糕着实令人对相关板块未来的走势浮想联翩。

关注二大领域投资机会

两会以来,环保股一直是市场上的主流热点板块。分析人士认为,环保行业最大投资机会是大气和水。“只要雾霾天气还在继续出现,对于相关环保概念股的关注就不会结束。”某大型券商分析师表示。业内分析师认为,随着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些环保相关政策或将陆续出台,这将给环保企业带来大量订单,推动其在2013年实现业绩增长。此外,去年出台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将有力推动国内烟气污染治理的推进实施,因此,中长期来看,环保板块有较好的投资机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