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形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6-16 09: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教师形象管理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教师形象管理的重要性

篇1

随着国内外的影响,幼儿园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变,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课题。我国在经济和文化上都在快速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也跟随时代的变化有所改进。工作人员们的自身认识、竞争的认识、政治思想的认识等精神在逐渐的增强,给幼儿园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外界的条件。由于社会的发展越来愈复杂,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人们的思想逐渐的多样化,使得社会中存在很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这样的环境会使得工作人员的思想自由性、独立性、差异性很强,更加会使得人们追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我们在对幼儿教师们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思想都没有以前比较一致,各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使得人们的正确和不正确的思想混合在了一起,先进的认识事物的态度和旧的观念互相的影响。培养人们的思想政治的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这是带领人们走向精神境界更高的地方。

1.增强管理者的作用

另外,思想政治方面的管理人员,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培养的时候不能急着想成功,应该给这些幼儿教师们创建好的学习的空间,能够让这些幼儿教师感受到自己已经取得一些的成就,使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并依据幼儿教师的自身的特色和对以后发展的目标,在适当的时候需要给他们一些精神上的压力,以促使她们将内在的潜能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应将教师的分为不同的层次,并且展开不同层次的培养的活动,用这些方法使得教师从内心里体会到工作的辛苦和精神上的升华。给教师创造展现自己的舞台,使得教师能够尝到收获的喜悦。

教师是能够提高幼儿的教学质量关键因素,只有将好的教学方法和思想让教师先接受,学会并能够将这些新的观念变成自己的观念,以至于能够真正地实施在具体的教育课程中,从而能够达到教育的初期的目标。在解决各个阶层的教师的平等待遇的问题上不能够仅仅停留在说说的情况下,国家应该赶快对这个问题采取合理的行动。我们国家目前正面临对幼儿教育方式问题的改革,主要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不平等待遇问题进行的大范围的改革。因为我国的经济的水平和人们自身的原因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国家对幼儿教师在待遇的问题上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没有得到一定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幼儿教师没有很好的待遇的话,就很容易出现大量的离职的情况,所以要想能够真正地实现对幼儿教师平等的待遇,是目前政府应该执行的首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幼儿教师的队伍。

幼儿教师强化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她们进行的强化不仅仅是让他们的学历提高或是职务的上升,而是应该在对思想的认知度和道德意识的提高。针对教师们通常的情况考虑,应该有方向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工作。首先,幼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的位置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为以后的孩子考虑,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一样,应该用心地去爱护每一个孩子,把别人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并且在学校举办各种各样的教学的活动,使得孩子们能够很好的成长。

4.加强宣传方面的工作

5.加强对教师

四、结束语

幼教管理中强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他们主要就 是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做好指导工作,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思想政治工作跟社会的发展的情况也密切相关。只有结合国家现今的政策要求和对思想方面工作的开展方向,才能够将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实行了。

篇2

一、拟据理论概述

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与无产阶级的出现导致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急剧增加,关于研究社会运行与发展的社会学应运而生。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后,结构功能主义的提出开创了“帕森斯王朝”统治时期。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发生激烈变动,帕森斯的理论已经不能给予很好的解释,缺陷暴露出来,于是出现了大批反帕森斯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派别之一就是包括戈夫曼拟剧理论在内的符号互动论。①

1956年,戈夫曼的研究成果在其第一部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予以提出,并在后续的研究与著作中被不断完善。这种关于人际互动的研究,由于戈夫曼引入了戏剧学上的术语来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互动,而被称作“拟剧理论”。

在戈夫曼的研究中,他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符号互动上,着重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运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展示在他人面前的形象,如何利用符号进行表演,并使表演取得良好效果。在戈夫曼的理论框架中,他将人生定义为一场表演,社会则是表演的舞台。这样,人际行为发生的过程实际上就转化为了一种表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必然涉及到表演目的、表演方式和表演效果的问题。印象管理的提出为表演目的提供了落脚点,他将印象管理分为理想化表演、误解表演、神秘化表演和补救表演,表演的最终目的都是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借鉴表演的舞台属性,结合戏剧学的相关概念,戈夫曼将表演框架分为剧本期望、剧情、剧组和表演区域四个环节,这种舞台的隐喻和人在实际生活中的“表演”行为是一一对应的。这些观点作为戈夫曼思想的核心,在其后续的研究中被不断发展,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兴趣。

二、国外研究现状

1989年Frances Chaput Waksler和George Psathas整理了国外关于戈夫曼及其学术理论研究的文献56篇。同年,二人共同发表了《Erving Goffman’s sociology:An introductory essay》一文,主要从学术的角度对戈夫曼的学术历程、社会学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随着研究的深入,戈夫曼的理论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同,也使他在社会学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拟据理论以现象分析来诠释理论观点的做法,在导致拟据理论理论价值遭受怀疑的同时,也使戈夫曼作为一个理论学家的身份备受争议。对此,Richard L. Lanigan于2002年在《Is Erving Goffman a Phenomenologist》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004年,Leeds-Hurwitz对这种现象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Erving Goffman as a Communication Theorist》一文中,Leeds-

Hurwitz指出:这种理论的提出方法是由于戈夫曼本身在著作中追求淡化理论呈现以及通过详实的事例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所致。此外,在避免出版物中内容的同质性上,戈夫曼的这种淡化理论的做法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②虽然这一争议迄今尚未得到定论,但是戈夫曼拟据理论的学科价值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减。

21世纪,传播领域的革新带来了社会学和传播学领域研究方向的新问题,一些学者开始将戈夫曼的“框架”和“区域”概念引入大众传播领域。2002年,Espen Ytreberg在《Erving Goffman as a Theorist of the Mass Media》通过借用戈夫曼理论中的大众传播理论框架:传播仪式化与戏剧文本,分析了大众传播领域的人际传播行为,拟剧理论已经开始在社交网站(SNS)中的人际交往行为研究中得以运用。2008年,Elizabeth Butler Breese在《Reports from “Backstage” in Entertainment News》通过对比Tiger Woods 和Sandra Bullock两位名人在同时期“前台”和“后台”呈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情况,来分析名人在娱乐新闻中引起舆论效应的原因,以期为美国“serious”新闻寻找出路指明方向。③拟据理论开始以实证主义的形态深入国外大众传播领域,成为传播学研究重要的理论之一。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拟据理论的研究出现的相对较晚,也大致经历了一个解读――实证研究――批判重构的过程。

1986年,许殷宏教授在《高夫曼戏剧论在学校教育上之蕴义》中,对高夫曼戏剧论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统整,以《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为主要参考架构,配合戈夫曼的其它相关论述,深入剖析了戏剧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舞台表演”及“互动仪式”两大范畴,并首次将拟剧理论应用到教育中课堂和师生的角色解读中。指出戏剧论的教育蕴义有二:一、印象管理与学校教育;二、学校教育的互动仪式。是国内早期较为完备的关于介绍戈夫曼“拟剧理论”的著作。④1988年,国内开始出现《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和《日常接触》的中文译本,戈夫曼及其理论思想开始为国内学者关注。

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研究对戈夫曼的拟剧理论的解读渐次发展起来。1992年,蔡禾主编的《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一书对戏剧舞台的意象、自我表演思想、戏剧分析、印象管理等概念加以分析阐释。⑤周晓虹著的《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则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进行了解读,简要介绍了戈夫曼的生平,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一书的主题以及“前台”“后台”“剧班”等概念。⑥类似的还有1998年于海的《社会是舞台 人人皆演员――读戈夫曼》,以及项光勤的《戈夫曼的角色距离理论及其意义》。

21世纪初,国内对拟据理论的研究开始转向实证研究阶段,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在这些研究中,有大量关于“师生拟剧”的研究。2008年,张宇慧发表了的《“角色空间”的建构――大学教师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一文,指出现代大学不再是纯粹的教学机构,它具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功能。而随着大学教师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角色,“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渐扩大。⑦类似的还有,2006年杨杏芳的《大学教师角色扮演的哲学与社会学分析》和2009年章茜的《师生拟剧――社会拟剧理论视角下的课堂师生角色》。在广播电视领域,《论电视民生新闻的拟剧化现象》指出电视民生新闻也具有拟剧化的性质;《名人广告效果的“拟剧理论”解读》则针对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名人广告,尝试引入社会学的拟剧理论,构建了一个由前台印象、后台形象和公众形象组成的分析名人广告效果的三维框架。⑧在互联网领域,《QQ空间中的自我呈现》研究QQ空间中人们自我呈现过程;王君玲的《试析个人博客中的自我呈现》认为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有其固有的特点与机制,并源自印象管理以及现实社会空间受到挤压等深层心理动因。⑨吴兴民则从近年来网络犯罪率不断上升出发,在《网络犯罪及其管制措施再认识》指出“无论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对象的犯罪, 还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犯罪, 都带有这种戏剧特征”。⑩呈现了新媒体时代人际交往的“拟剧”特征。

与此同时,对拟剧理论的解读的文章也不少,不过不再仅局限于个别概念的介绍上,开始出现一些思想的解读和总体框架的分析,同时在解读中开始出现批判重构的倾向。主要有:黄建生的《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汪广华的《述评戈夫曼的社会拟剧理论》吴中宇和胡仕勇的《戈夫曼与舒茨的社会情景中个人及个人行动理论分析――现代社会学思想流派中的主观主义倾向》,芮必峰的《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李启凤和吴广丽的《戈夫曼戏剧思想解读》,周梅和李桂平的《人际互动中的戏剧理论――解读》,孟蔚的《戈夫曼戏剧分析理论述评》,张梅的《从角色表演到角色外活动――对戈夫曼的框架性分析》,宋悦和刘杨的《网络社会与后区的消逝》以及任媛媛的《网络时代“后区”透明化》。对拟剧理论的批判与重构倾向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仅用单一的戏剧理论来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有很大局限性;二、人为地夸大了人在互动中虚假的一面;三、过分强调人在互动中的主观性,与他谈及社会规范的对人的限制作用相互矛盾;四、对戈夫曼的前台-后台二元对立框架提出质疑,提出应有一个中间地带缓解二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综观国内外关于戈夫曼拟据理论的研究,可以看出拟据理论作为社会学理论之一,在传播学与社会学研究的交融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对比来看,二者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在研究思路上,国外更多的显示出对学术的严肃性,批判重构的思想倾向较为突出,而国内则更侧重于拟据理论的实证研究上,研究成果显著。在研究方法上,国内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定性研究上,而国外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的突破;在研究效果上,二者则各得其所,拟据理论最终在国外确立了其指导地位,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在国内,拟据理论则推动了互联网领域的研究革新,诞生了“后区透明”的新观念,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说拟据理论已经兼具了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双重内涵,预示着关于拟据理论的研究存在着更多可以拓展和重构的地方留待国内外学者去发现,而这也同样凸显出拟据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①岳敏,《表演:心智与身体中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试析戈夫曼》,《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②Leeds-Hurwitz,Wendy.“Erving Goffman as a Communication Theoris-

t”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New Orleans S-

heraton,New Orleans,LA,May 27,2004

③Elizabeth Butler Breese: Rep-

orts from “Backstage”in Entertain-

ment News,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LLC,2010

④许殷宏,《高夫曼戏剧论在学校教育上之蕴义》,《教育研究集刊》,1986(11)

⑤蔡禾:《现代社会学理论述评》,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

⑥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⑦张宇慧,《“角色空间”的建构――大学教师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3月

⑧张淑燕、王波伟,《名人广告效果的“拟剧理论”解读》,《广告大观(理论版)》,2008(6)

⑨王君玲,《试析个人博客中的自我呈现》,《新闻界》,2009(2)

篇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2

一、音乐学院学生教学与管理模型

我国音乐院校一直以培养音乐专业精湛的人才为发展目标,由于教学的过程是专业教师做示范,学生不断的领悟和模仿,培养良好音乐感悟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的学习活动。所以选择“一对一”为主的教学形式是保证教学效果的较好选择。其次,音乐学院一般囊括声乐系、管弦系、钢琴系、作曲系、音教系、民乐系等以乐器类型为标准划分的系别,系别内部有更具体的划分,如声乐系下属美声、民声、通俗教研室等,可见各系别和专业之间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致使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也形成各系学生不同的气质特点。

依据以上音乐学院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旨在梳理音乐学院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各级力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不同的责权关系。

音乐学院学生教学与管理的基层工作者,在这里笔者定义为“一级管理”,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和公共课教师。各系主任、教务处给予教师教学技术支持,同时把握各系发展和学院发展方向的管理叫“二级管理”,间接参与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如图)

二、一级管理:专业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的权责及关系

1.专业教师

我们发现,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仅感情深厚,而且无论这个学生多么叛逆,父母和其他教师“屡教不改”,只要专业教师的要求,或参与管理,效果明显。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光环效应”,就是人们认识和判断从局部出发,扩散出整体形象的过程。就比如一个人有“良好的形象,往往会对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是一个“以偏概全”的现象,有与专业教师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学生会形成强烈的“追星”式的崇拜,心理产生强烈的向师性。所以,专业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事半功倍”,在欣赏的前提下教育,不容易产生对抗和不良情绪。

其次,社会心理学的印象管理策略中,有一个我们都常用的手段就是“隐藏自我”。

“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真实自己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同时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如果学生与专业教师建立比较良好的关系,而且对教师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学生会向教师坦露自己对专业、对生活、对未来比较真实的想法,这也使为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准备有力的条件。

以上,我们充分相信专业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施加影响具备非常有力的条件,这也正是教育学所强调的,学校的教育活动是教学与管理并行的,而在音乐学院这个重任,是由专业教师来完成的。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学生与专业教师朝夕相处中,深受教师思维方式、处事风格、道德品质的影响,不自觉中在模仿老师的“举手投足”。所以,专业教师管理学生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加强自身的修养,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此外,专业教师还肩负与家长沟通、组织学生校外比赛等职责。可见,专业教师在学生教学与管理的“一级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2.公共课教师

音乐学院的公共课教学的特点是建立学生专业课以外的知识体系,辅助和促进专业教学,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同时,这些课程都是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但是,在音乐学院公共课部分学生相当忽视,只满足于考试及格的要求,没有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也无法真正体会课程本身的乐趣,导致老师上的费劲,学生听得无聊。

鉴于以上情况,公共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对所教课程的重视程度,明确的让学生体验到该课程学习的益处和兴趣。同时,在音乐学院这种独特的办学体系下,要充分珍惜和利用集体课的作用。学校教育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训练学生对社会规范的适应,对于音乐学院在集体中学习的机会较少,更要通过集体课,培养学生适应规范的能力。再次,专业学习本身要求学生的学习状态相对独立,经常处于自己在琴房练琴的情况,公共课教师更要利用课程学习的过程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敏感的筛查出行为异常的学生,如长期迟到早退、上课情绪反应异常等情况,课后及时反馈专业教师。问题在基层管理中解决。

3.辅导员

辅导员是系内对学生管理的基层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系内团体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情况的采集,专业演出的辅助工作等。辅导员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学生,通过团体活动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于个别异常学生行为监察,及时反馈给专业教师,辅助专业教师管理学生。

三、二级管理:各系主任、教务处间接学生教学与管理的权责,以及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

各系主任、教务处作为学生教学与管理间接管理者和领导者,不仅要把握学院发展的方向,更要给予一级管理者坚实的、持续不断的、与时俱进的技术支持,是基层的学生教学与管理工作具有鲜活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国际性。

篇4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51-01

读者管理属于图书馆管理的一部分,目前推行素质教育,当代学生开始意识到图书馆不再是过去藏书和借书的地方,而是作为他们提升自己素质的地方,除了课堂以外学习知识的地方,随着更多的学生开始使用图书馆,各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 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提高的逻辑起点

图书馆突出读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管理理念?将读者的需要作为我们的目标,想读者之所想,将读者放在心头。充分的重视读者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提高他们的参与性,让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形成有机的结合,互动能力增强,沟通能力增强,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做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管理工作。

1.1 从“以书为本”过渡到“以读者为本”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图书馆都存在一个误区,将馆藏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忽略了对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这种做法是忽视了读者的行为。一支不专业的队伍对于图书馆工作是没有益处的,像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对信息的嗅觉和处理能力低下、不会外语不会其他学科知识、学历层次过低等等都是目前的问题所在。想要做好服务工作应该先从管理开始。所以秉着以读者为本的思想,高等学校应该在图书馆建设方面树立以图书馆队伍建设为中心的理念。

图书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读者需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应该是围绕读者展开的。高校图书馆的面对群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图书管理者要有观念的转变,用开放的思想来完成自己的服务工作,以满足师生需求为主要任务。图书管理者应该与时俱进吸纳新的知识,及时的更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对师生的需求进行调查,这样能够最大化满足他们的需要;图书管理人员还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广,对信息的把握和收集更加的及时,能够起到向借书人员进行图书推介的作用,有的放矢;最后,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的形式和师生沟通,最终实现“以书找人”。

1.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图书馆理人员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新时期对图书管理人员的道德要求,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在提倡图书管理人员自我教育的同时,通过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锻炼、举办岗位培训班、整顿工作作风等活动,以及开展图书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大讨论等方式,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当好教学、科研的后勤兵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宣传教育与制度约束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图书资料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图书管理人员良好的道德风尚,使图书馆不仅成为学生的第一课堂,而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其次,端正服务态度。图书管理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做好服务工作,服务态度是首要的要求,良好的态度是做好图书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作为图书管理工作者,就算管理能力很优秀,但是工作态度不够端正,随意简化工作流程,这样长期下去自然会与读者发生冲突,这样违背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

2 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实施

管理的精髓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过去图书管理依靠的是刚性的制度和政策,对于管理人员的行为具有约束作用,但是思想上无法起到变化,柔性管理则是从思想方面进行纠正,用思想来影响行为。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们就是不是依靠外力来改变人,从思想上进行纠正,普及平等、民主的管理理念,让人的能动性由内而外的激发出来,提高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柔性管理运用到图书馆读者工作中来,能够很容易的得到读者的认同,消除管理员和读者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2.1 柔性管理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

大学生作为图书馆所面对的主要群体,他们具有活跃、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特征。面对知识的渴望程度非常的强烈,知识涉猎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在自主学习方面也是拥有很强的潜力,为了让自身得到发展,图书馆成为了他们的第二课堂。从心里上来说,大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所以管理工作者应该明白这个心理,对大学生读者的管理注重心理和行为的引导,面对不良阅读的情况不要强力压制,应该用柔性管理来软化他们的,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实施柔性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唤起他们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更利于知识的掌握。

2.2 柔性管理可加强读者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平时遇见违反借阅规定的读者,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罚款来解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读者对于这样的做法会有反感情绪,产生抵触的情绪。面对违反规章制度的时候,官员应该耐心的对其行为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明白错误的点是什么,明白处罚的目的,让他们明确制度的重要,管理严格也是为了广大读者的利益。

3 柔性管理的运用

对大学生读者实施柔性管理,就是对他们的不良行为既要控制,又不能声色俱厉,要自然而然,正确引导,不能违背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规律。

3.1 “形象管理”

制度相同、岗位相同的情况下,可是一些馆员的成效非常的良好,一些馆员和读者的关系势成水火,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根本原因就是馆员自身形象对于读者的影响,所谓其身不正何以正人,岗位具有的约束力是不能完全的让读者信服的,馆员以身作则的行为和形象才是读者心悦诚服的根本,在信任与尊重中服从馆员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就是柔性管理中的“形象管理”。

3.2 投入无私情感,实施“心理管理”

篇5

二、行业特性决定了专业的细节教育不可忽视

国内著名的金陵酒店管理集团有一句名言,“酒店无小事,做不好小事出大事”,一句话道出了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真谛。酒店服务作为一种客我之间高度接触性的行业,服务人员的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客人的感受,决定着客人对饭店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评价。而且因服务的同步性、不可重复性、无形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决定了饭店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时刻为客人着想、为饭店着想的意识,才能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给客人以惊喜,为饭店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为客人整理房间的过程中,能从枕头的折痕中判断出客人觉得枕头矮了,再为客人多加一个枕头;在客人第二次蹋进饭店大门的时候,能准确地叫出客人的名字……,诸如此类的细节服务每天在不同的饭店发生,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却折射出饭店员工至真至诚的服务精神,以客人需求为中心细节教育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的服务理念。作为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如何从细节入手,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今下列情景的出现已不足为怪:乘坐电梯时,特别是上下课的高峰期,同学们一拥而入或而出,丝毫不懂礼让;见到师长视而不见;进入实训场所,大声喧哗,自身物品胡乱摆放;上课迟到时有发生;从诸多对从事酒店行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他们在环境适应、服务意识、心理承受、吃苦耐劳、自我约束等方面与现代酒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现状的存在有的看似细节,不足为道,但是每一个细节都直接展示了学生的内涵和素养,体现着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如何主动适应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注细节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酒店管理专业实现内涵提升的必由之路。

三、如何实施细节教育

素质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它由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素质等几方面构成。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核心要素,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品牌。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学校、课堂的实训室,依靠书本知识的学习,是无法培养出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教学,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

(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细节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教学的力量不仅仅在于传授,更重要的在于鼓励与引导,如何将细节的重要性深入学生思想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将小事做精的态度意义重大。在本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和指导是一项重要的课前教学内容。结合行业企业对员工职业形象的要求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对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学生按规定扣除日常考核分,并予以正确的指导,限定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管理能力。上课时使用手机在大学生中非常普遍,这种行为严重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因此,借鉴行业企业对员工手机的管理办法,为各班配备“手机保管箱”,课前要求学生统一将手机放入保管箱,并进行执行情况的考核,此举有效解决了手机困扰问题,受到国内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家长的肯定。使用电子文件上交作业,如PPT、WORD文档等形式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是许多同学完成的电子作业在字体、格式、排版、美化等方面的水平良莠不齐,而行业企业对文件的规范化和美观性要求很高,也兼具节约的成本意识。所以,每次作业上交后,任课教师都会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逐步提高学生电子文档的处理能力和审美意识,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正如许多实习和毕业生所言“我们对自己制作PPT的水平很有自信,因为在校期间每个人都经历了无数次的训练和指导,制作水平和表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类似的例子多不胜举,细节教育的理念渗透于每位教师的心中,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二)在实践过程中渗透细节教育

教育部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本专业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提升为主线的双证课程体系,实训、实习课程的比例达到60%,学生许多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习惯的养成正是在校内外的实践环节中形成的。以校内实训为例,学生进入实训规定必须按规定着职业装,提前到岗做好实训室的环境卫生和物品准备工作,清点上课人员,完成自查后向实训老师汇报班前准备情况,教师再进行检查和考核,与现代酒店业的班前准备工作和班前会的要求相同。实训过程中,学生应遵守实训室的管理规定,不得大声喧哗,文明操作,安全操作,不得故意损坏和破坏实训用品用具。实训结束后,学生要按照实训室卫生清扫的程序和要求做好环境卫生的整理工作,填写使用记录表,做到“清洁、有序、定位定量”。在整个实训环节的设计、实施、考核过程中完全从职业化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与综合素养。校外的专业见习、顶岗实习是学生直接接触和感受职业工作的过程,实践的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到合作企业的正常经营与管理,同时也影响到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评价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取向。因此,校外实践环节是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关注度和投入度最高的部分。新生进校后便邀请行业专家、技术精英、实习生、毕业生到校开展行业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即将进入实践岗位前再进行校企对接,让学生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岗位要求、配套设施、管理制度等;学生实际到岗后开展实习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一对一”沟通,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及时解决岗位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在传统节日、寒暑假期间,系部领导带领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等深入实习基地看望和慰问学生,用真情去感动和感染学生,将真情运用到对客服务过程中,此举受到了所有合作企业的赞赏,也增强了企业对实习生管理的重视程度。2011年7月份,本专业派出了20多名学生到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开展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酒店接待任务繁重,服务标准和考核要求非常严格,但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快速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用心做事,以情服务,获得了酒店与客人的高度认可,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内,共收到客人的感谢信43封。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c)-131-02

Professional image of practical nurses and management of head nurses

ZOU Shufang, JIANG Yan,GAN Jinhua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Luzhou64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nurses on the professional image from in-patients, and put forward head nurses' strategy of management. Methods: A number of 580 in-patients from 2 hospitals were surveyed by self-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s. Results: 25.2% of patients thought that the practice nurses' service qualities didn't meet the standards expected. Conclusion: There is a gap from practical nurse professional images to the patient's expectations.Training and management for practical nurses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Practical nurse; Professional image; Management

护士职业形象是指护士群体或个人在实践中的外表、思想、语言、行为、知识等体现,包括有形的外在形象和无形的内在形象。它不仅体现在护士的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姿态等外在形象中,而且反映了护士的职业道德品质、知识、心理状态等内在素质[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护理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上升,传统的护士职业形象在许多方面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提高,以使护士职业形象的塑造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患者对护士职业形象的需求。要构建良好的护士群体形象应该从护理教育入手,从实习护士抓起。实习护士的职业形象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和护理教育的成果,在人们的健康和患者的康复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为了解患者对实习护士职业形象的评价,我们对一所三甲医院和一所二甲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护士长管理的策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在一所三甲医院和一所二甲医院的住院患者共580名。

1.1.1 性别男268人,占46.2%;女312人,占53.8%。

1.1.2 年龄小于20岁42人,占7.2%;21~30岁92人,占15.9%;31~40岁80人,占13.8%;41~50岁96人,占16.6%;51~60岁117人,占20.1%;60岁以上153人,占26.4%。

1.1.3 文化程度小学128人,占22.1%;初中76人,占13.1%;高中92人,占15.9%;大专150人,占25.9%;本科以上134人,占23.1%。

1.1.4 职业农民116人,占20.0%;工人123人,占21.2%;教师56人,占9.7%;干部97人,占16.7%;学生53人,占9.1%;其他135人,占23.3%。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表设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2],内容分三个模块设计,即一般资料、患者对实习护士职业形象的评价及患者认为应加强对实习护士培训的内容,共18项内容。

1.2.2 调查表信度、效度测定在研究正式开始前,选择一个住院病区的30位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的患者做预试验,进行信度测定,测定的信度为0.83。请一位从事礼仪教学的老师和三位副主任护师进行内容效度的测定,内容效度为0.89。

1.2.3 调查表收集方法8名调查人员经培训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实际回收5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对原始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患者对实习护士职业形象的评价结果见表1。在调查中,25.2%的患者认为实习护士的服务质量未达到期望的标准。有75.2%的患者认为应加强实习护士护理技能培训,70.3%的患者认为应加强实习护士语言沟通能力的培训,63.4%的患者认为应加强实习护士职业礼仪的培训。

3护士长的管理

3.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次调查中有21.0%的患者认为实习护士服务时没有考虑患者的需求与方便,护士长应通过渗透教育来提高实习护士对护理专业的认识,使实习护士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善待生命,以诚挚的善良之心面对患者,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患者至上的观念,尊重患者的权利,服务要考虑患者的需要与方便,要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满足患者的需求,这是实习护士形成积极护理情感的基础。护士长应引导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职业理想目标,把对专业的认识和需要转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把患者的康复看作是对自己工作的最高奖赏,从而促进护理职业情感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3.2重视科室的人文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护理教育的实践性决定了学生必须在医院接受数月至一年的临床实习,所以学生实习科室的人文环境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最为直接和深远的影响。优美的病区环境,护士的规范操作以及全体医务人员优质的服务态度,形成了科室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心理上可以造就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到该科室的实习护士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加强科室的文化建设,构建优秀的科室文化,充分发挥科室文化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作用,让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切实体会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培养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3.3不断提高实习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消除负面形象影响

护士的专业技能是护士形象的核心部分,加强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是实习护士能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的基础,也是构建实习护士良好职业形象的前提。此次调查中25.9%的患者认为实习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欠轻柔,护士长应要求实习护士在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实践使理论变成自己实际的工作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护理形象的整体性易受到一些负面特征的影响,如出现护理差错、护理纠纷等,因此护士长要重视对负面形象特征的管理,对差错事故苗头要立即根除,注重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运用心理学的原理,针对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改善实习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3.4积极乐观,维护实习护士最佳心理状态

护士长应该认识到情感在护理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要注重个人的心理调节,控制好个人情绪,不能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而影响整个护理团队的气氛,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使科室始终处于稳定向上、愉快、健康的环境中,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在做好自我情感管理时,应维护实习护士的最佳心理状态,在实习护士情绪低落时,护士长应注意换位思考,稳定实习护士的情绪,及时鼓励她,唤起她对工作的激情,使其感到自身的价值,对未来充满希望,并带动其他护士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克服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豁达的职业个性。

3.5加强职业礼仪培训,树立良好的实习护士职业形象

此次调查中有27.9%的患者认为实习护士说话语气欠亲切,24.0%的患者认为实习护士与患者交流时表情没有亲和力,从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实习护士需要加强职业礼仪培训。职业礼仪要求护士上岗时服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有度、和蔼可亲、精神饱满,这样一个群体展示的不仅是外在形象,更使人感到其严密的管理,严谨的作风和可信赖的技术。要达到职业礼仪的要求,护士长就是标杆,身教重于言教,护士长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护理情操、端庄、文雅、大方的举止、文明的语言、柔和的语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用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鞭策着每一位新来的实习护士,使实习护士认识到社会对护士的期望,培养实习护士带着良好的服务意识走进病房,真正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给患者一种可亲、可信的感觉,塑造出外在美与内在美和谐统一的护士形象,使护理职业形象美得以最大限度地释放。

实习护士职业形象管理是一个长久的工程,需要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的重视,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实习护士以良好的职业形象为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可提高社会公众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工作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护理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7.

[2]朱幼平.现代护士职业形象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7,23(5):20-22.

[3]林远辉.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13-114.

篇7

(一)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礼仪教育能够塑造中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中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身和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对与他人交往充满期待而又有所不安,在此时开展礼仪教育符合人们身心发展规律。在社会交往中,仪表、言谈、举止是人们对他人进行印象管理的必要手段。穿着仪表得体,言谈举止大方,必定会展现良好的气质风度,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获得首因效应,为和他人建立起友谊、信任关系打下基础。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同时可以让中学生丰富与完善个人的精神内涵,使中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和维护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使当前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体现。礼仪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中学生面临着渴望友谊、情感交流和“自我封闭”倾向的双重矛盾,经常会在行为选择中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态势。这种情况有多重原因,较为普遍是没有认识到友谊的真实性和不懂得社交技巧。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可以促使中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逐渐养成自律、真诚的优秀品质,从而在社会交往中增强自信,顺利走进自由交往的大门。

(二)促进学校教育内容的完善

在传统教育中,素质教育往往被忽视,中学生成为分数指挥棒引导下的劳作者,为了考试分数而不断努力。当前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是礼仪教育缺失的后果,导致中学生自我认同感较差,甚至出现了违法违纪的问题行为。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纠正这些问题,等到走入社会,必将出现责任心不强和思想混乱的情况,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前途。学生除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在礼仪修养方面得到发展。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德素质,培养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是学校教育的目标,更是学生个人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学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完善学校的教育内容建设。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为总书记的领导下,我国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实现“中国梦”的建设活动。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继续,更是我国人民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前景展望。社会是人的交往,而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指至少涉及到两个及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这些主体使用言语或言语之外的交往手段,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社会的和谐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际关系构成的,礼仪是社会和谐的剂,开展礼仪教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缓解人际交往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更是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健全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

二、当前我国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我国历来重视对中学生礼仪修养的教育,从内容和形式双重方面来加强中学生的行为养成,同时我国中学生的礼仪教育低效已是不争的事实。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扭曲,从根本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难以达成一致。哈贝马斯倡导主体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尊重和理解,他认为交往理性是交往双方具有平等话语权时开展的对话,因此相对弱势的群体,要想获得交往理性的效果,首先需要得到平等的话语权。而我国的礼仪教育存在较大缺陷,未能把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放在平等的位置,因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礼仪教育问题。

(一)礼仪教育内容———脱离生活

我国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始终走在高屋建瓴的空中层面,各地的中学生礼仪教育,去掉《中学生道德规范》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各个学校独自为政,地方之间差距比较大,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精选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时,讲究跟随社会主义主流思想,过于注重形式,对内容的把握不够,忽略了对礼仪内涵的诠释。学生在接受礼仪教育时,如同在云里雾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摆样子、走形式、没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会因脱离生活的“假大空教育”而感到反感,只有在参加活动时,由于外界的束缚而接受,一但融入生活,却原形毕露。这种脱离生活的教育,很难让学校礼仪教育有实质性的效果。

(二)礼仪教育主体———工具理性

在以学校为背景的礼仪教育中,教师被我们认为是礼仪教育的主体。在当前的中学生礼仪教育中,教师却明显成为教育的工具,体现他们的工具理性。其将工作定义成为了维护现行教育制度的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遵循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而很少利用手段和目的来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在礼仪教育课堂上,他们只是现行礼仪教育的传播者,对于基本的礼仪知识采取全盘接受的模式,并没有加以自己的理解,只重数量,不管实效,成了礼仪教育的教育机器。

(三)礼仪教育对象———被动接受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知识获取是靠灌输、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实现的,这一学习模式被应用到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情感的体验还是品行的养成,中学生的自身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缺乏主动参与,仅仅是限于对知识的接受。当前的中学生礼仪教育形式单一,气氛过于僵硬,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不多,而中学生的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也没有被得以认真考虑,礼仪教育的内容没有结合对象的个人发展特性,失去本来的教育意义。

(四)礼仪教育效果———反馈片面

在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的学校过分偏重知识的传授,把学业成绩看作是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有些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但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礼仪锻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以分数为主,以分数论英雄,“学习成绩好的,一切都好;学习成绩差的,连礼仪修养都会低一点”。,有些学生对礼仪不够重视,认为礼仪是虚无的东西,礼仪规范做得好,没有什么用。他们追求个性的释放,往往率性而为,因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阈下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建议

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分成了三个类别:规范;协调行为;表达,交往行为是为了达成交互主体间的共识,促成理解和相互理解。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可以增强中学生文化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趋同感,丰富中学生礼仪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是当前中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精选礼仪教育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集体一致性不是成功沟通的必要共识前提。共识可以是强制的客观结果,也可以是不会得到主体承认的外界影响或暴力。另一方在接受了其在言语行为中所提供的内容,就必须使得另一方接受他在言语行为中所提供的内容,并对可以批判检验的有效性采取肯定或否定的立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丰富,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之中,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许多国际礼仪被国人所接受。在礼仪教育中,我国可以发挥文化悠久的优势,继承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同时与时俱进,结合现在礼仪规范,让礼仪教育走进课堂,规范和材,培养专职教师等,让礼仪教育能够得到重视,得到发展。

(二)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礼仪素质

在生活中,与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和家长,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也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对中学生的发展,起着表率和榜样的作用,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应是礼仪规范的颂传者。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应符合教师的身份特征,从细微处入手,给中学生做好标榜作用。一个举止不文明的老师,怎么可能给学生做好礼仪教育工作?一个谈吐粗俗的老师,怎么可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学生树立正确榜样。同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礼仪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选择。有调查表明,举止随意的父母,往往不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学校、家庭要加强合作,学校应多与父母交往,让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共同参与礼仪教育工作之中。家庭与学校要做到内容一致和时空互补,形成礼仪教育的合力,促使礼仪教育效果长久保持。

(三)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阐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实际上就是主体间的交往为取得彼此一致认识而“达成共识”的过程。交往行为的实质是理解。交往的主体是人,在中学生的学生干部评选中、评优评先的方案中,推优入团入党的过程中,主要应该要发挥民主,让学生自己来投票产生。中学生们为了自己的荣誉,相应的会反省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沟通技能。同时,在学校的交往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指出和纠正对方在礼仪方面的不足。比如:见到老师是否问好,地面有垃圾是否捡起来,在交往沟通中是否适用文明用语。让大家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和地位,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篇8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扩招以及国际整体经济形势的不景气,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越来越难的趋势。由于专业性相对不突出,高职文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相对不理想,文秘专业的毕业生甚至被戏称为“草根白领”,工资待遇不理想,工作流动性大。2013年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麦可思机构的跟踪调查综合整理发现,在毕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60%左右的文秘专业毕业生已经不在当初毕业时所填写交给学校的就业协议书上的单位工作了,有20%的学生表示正在寻找新工作单位,还有15%的学生有换工作的打算。而在此背景下,公关行业却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国公共关系业2011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公共关系业2011年营业额达260亿元。2013年2月22日至3月29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对中国大陆境内主要公共关系公司进行了为期36天的行业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公共关系市场2012年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据估算,整个市场的年营业规模约为303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16.5%。《中国公共关系业2008年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公关业年平均工资水平就已达到7920元。那么,文秘专业的学生如何才能顺应这个大好形式呢?虽然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并不是文秘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文秘工作的本身却具有公共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公关员职业定义为:“从事组织机构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的咨询、策划、实施和服务的人员”。一般公关专员的职位要求为大专或以上学历,良好的书写和对话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工作积极主动,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及责任感,能承受紧迫的工作安排和压力。这些能力也是一个合格的秘书人员所应具备的。因此,在专业教学中加强毕业生的公关行业竞争力与文秘专业整体培养方案并不矛盾。

一、结合文秘专业基础课程的公关能力培养

(一)情景模拟的公关写作能力培养

《秘书写作》是名高校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教学时数为96课时,分为两个学期,前期课程为《写作基础》。当前写作教学也较多地采取模块形式,基本分为公务文书模块、事务文书模块、经济文书模块等。《秘书写作》在不改变现有模块的基础上,可结合秘书实际工作中公关能力的需求,对模块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合理化选择。高职院校文秘学生的基本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因此公务文书中的请示、批复等在工作中使用的几率并不高,而事务文书中的总结、计划却是秘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还有像讲话稿、述职报告等经常应用的内容却不是原有的教学重点。因此可在教学过程中相应的调整各模块的教学时间,同时采用拟真式教学法,有目的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通过实际公司背景的设置完成对应的写作任务。课程在教学之初可以先设立几家公司:由学生设立,教师最终确定;注意公司的规模和经营内容的区别;数量控制在四家之内。此后的写作任务结合公司开展。拟真式拓展教学强调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模仿训练的公关礼仪能力培养

秘书工作的岗位特征决定其礼仪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在《秘书礼仪》或《秘书口才》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行为的训练,可用模仿法。模仿是学习的主要方法,特别对于可视的行为语言的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培训目标,收集相关素材,精心设计示范动作,让学生在模仿中获得种种“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并体现在自己的行为语言上。也可通过视频欣赏,如影视剧中秘书工作画面选放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职业秘书的风度、气质和行为语言,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在以后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所依傍。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的人,学习他们表情、身姿、手势的运用,提高个人行为语言修养。

同时在模仿的基础上,师生还可以角色扮演,共同选择案例,编写脚本、学生演出、班同学评议、分析各扮演者的行为语言是否得当、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在这种训练方式中,将学生的心理置换成职业秘书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将行为语言的知识原理迅速形成表象进行理解,工作岗位的“事”仿佛自己正在“做”,人际沟通中的“话”好像自己在“说”。学生扮演越真切,与现实的贴近度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

二、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的公关技能训练

(一)《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活动方案训练

1.公共关系活动方案写作训练。方案策划与设计是《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核心,包含有形象设计方案策划、公共关系调查问卷设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公关与新闻媒介策划、公关广告设计等,以公共关系调查问卷设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为中心。课程教学在学期之初会要求学生成立各类不同性质的组织,建议以经济类组织为主,可以是参考现实已有的组织,也可以是虚拟成立的公司,每个组织的学生人数一般为6-8人,可自由组合,此后的工作任务需以公司的名义完成。以“公司十周年庆典”为例,各家公司的策划小组接受任务后,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应用庆典活动知识点),并获得相关信息(与自身企业相关的内外信息);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出工作行动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列出多种可能性(庆典活动的多种形式);在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佳的方式(根据公司规模、行业地位等,反复听取意见和修改),做出决策,选择最佳方案。

2.公共关系活动方案演练。策划方案的写作仍然是纸质的书面练习,部分情境可能是美好的愿景,而公共关系活动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现实的演练。因此各组织可就上文完成的方案开展课堂演练。可将两家公司分为一组,自行选择其中任一方案,全班一般控制在四组之内,各小组轮流模拟演示。以庆典专题活动为例,要求学生演示庆典活动流程,人物角色由学生自行分配。演练可选择在教室进行,对环境作适当的布置。实训所需器材如桌、椅、及其他道具(名签、桌布、话筒等)由学生自行设计准备,活动所需文字材料由学生自行拟写。在演练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推选的评估小组按照工作规范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价,形成评估报告,同时对该组学生的行为规范性、团队合作情况等予以打分。如果可能,学生可根据评估报告进行第二次演练,以验证所提出的建议是否得到修正。为节约时间,第二次演练可以放在课外,利用晚自修等业余时间,并可以录制视频。选择其中一组再次进行课堂分析已强化演练效果。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完成工作任务,学期任务基本为4个。而一个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强调团队分工与协助,锻炼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等。

(二)学院实训过程中的公共关系活动开展

课程内的训练不可避免的受到教学课时、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和客观现实会有差距。如何锻炼学生的实战性,可以尝试结合秘书实务的校内“顶岗实习”进行实战训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秘书实务的“顶岗实习”为期5个月,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全校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各部门进行实习。在此期间学生要参与各部门的工作,尤其是专题活动。

学校各部门每年都有各种类型的活动,例如文化艺术节、“十佳”歌手大奖赛、知识竞赛等,如果文秘专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将有助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并以部门策划经验为基础向大型活动延伸,如学院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歌咏比赛等可由学生组织策划、接待和主持,在学校的“三结合”活动中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与用人单位洽谈,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发展搭建了良好很好的平台。

并且此模式还有的一个优势是,各二级学院会开展一些类似性的活动,例如“就业洽谈会”,但是学院性质不同,活动的形式就有较大的区别。比如机电学院和艺术设计学院“就业洽谈会”都会出现学生作品展示,但两者作品类型截然不同,相应的场地布置要求亦有很多区别。那么在方案的策划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并举一反三,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公关策划的实际能力。

全国高校中除了直接的公关教育专业外,就是通过文秘专业培养公关人才。因而结合以上课程的改革和实训,文秘专业学生的公关竞争力首先来自于写作能力尤其是公关策划文书的写作。因为一次成功的公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赖出色的策划。制定公关策划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公关传播效果。其次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能力。所有的公关策划书都不应该只是口头上说说了事,必须落实到书面上,以方便计划制定者随时查看项目进展,管理层能够有效对公关结果进行评估。再次是“软技能”的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大学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当中,面对求职的困境所出现的一切,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和改变,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麦金罗编译.没有任何理由―现代企业员工培训最佳读

本[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2] 胡劲.基于“能力本位”原则的公共关系教学方法探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