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06-16 09:2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家庭护理的内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庭护理的内涵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61-02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渗入到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整体护理内涵的具体表现现将我院2007年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构建实施情况,特色效果作如下介绍。

1 构建家庭化护理模式的历史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

1.1 护理理念的更新

护理理念是护理人员服务的宗旨,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明确了护理工作的内涵。产科护理的新进展“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服务理念也应运而生。

2 家庭式护理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2.1 营造服务环境

实施家庭式护理模式,病区设有家庭式单人产科病房,它是待产,生产,产后休养为一体的病房(Labor Deliery Recovery),名字也非常温馨:浪漫满屋,绿野仙踪。病房设施完备,波兰产床,电视,电话,微波炉,宽带网络接口.24小时热水供应.在病区,走廊,床头都有为产妇定身设计的产后健康宣教.病房的大环境在不同的节日营造不同的氛围.

2.2 规范护理行为

2.2.1 改变服务理念 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为产科和新生儿提供生理,心理,保健,精神,社会的全面支持,满足产妇及家庭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更行服务理念,推行规范化,宾馆化,个性化的服务.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

2.2.2 护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培训 内容有产科现代化护理新进展,产科安全防护,护患沟通技巧,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高危妊娠的护理,护士的职业礼仪,产后延伸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

2.2.3 产科操作技能的培训和考核 母婴同室护理人员专科护理技能,新生儿的处理和复苏,产后宫缩及出血量的观察,新生儿延伸护理技能及新生儿疾病筛查技能,都进行了规范的培训和考核.

2.2.4 重视护理领域及相关领域间的沟通和交流 上级护理专家和兄弟医院的护理专家来院指导,畅谈产科护理新进展,选送护理骨干到苏州母子保健中心进修学习,到上海国妇婴学习,另外,还邀请心理专家为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团队咨询,从而拓宽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服务理念的转变.

2.3 深化服务内涵

2.3.1 重视健康教育指导 开设了”准妈妈学习班”,采用有目标,有计划,有反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产妇床头每人一本健康教育图谱和手册,还设计了顺产和剖宫产后一周食谱,产后合并症的疾病健康宣教.一对一的母乳喂养演示,集中授课的新生儿护理等等,通过系统,全面的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其家属掌握产后保健知识.

2.3.2 开展产科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措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已明确规定医疗保健机构应逐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将其列人母要保健技术服务项目。我科开展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及新生儿听力筛查

2.3.3 开展产科延伸服务 开展新生儿扶触,产后电话回访,提供热线咨询,产后上门访视,产后为产妇进行产后抑郁情绪的预测及护理干预.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打造了产科母婴同室的护理品牌.

2.4 注重护理服务意识

2.4.1 公开服务项目,接受产妇监督,每个病房有一本服务指南,介绍产科特色服务,公开承诺各种服务项目,直接接受监督.

2.4.2 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孕产妇的需求,根据孕产妇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对于不同国家的孕产妇给予符合当地风俗的饮食和护理.各种护理操作前应先征求产妇的意见,在其感觉最合适的时间和不违背医疗,护理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操作.

3 体会

3.1 独特的风格 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营造家庭式母婴同室”,体现的现代产科护理模式的新进展,顺应了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3.2 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科家庭式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的实施,拓展了产科服务范围,使产科护理从病房走向家庭,2007 年病人满意度(96)比2006 年(95%)提高1 个百分点,母乳喂养合格率(91.2%)比2006年(90.2%)提高了1.2个百分点,也为产科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今年的分娩数为2542人次,比2006年2280人次增加了262人次.为医院的发展和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2

护士的工作崇高而神圣,身穿白大褂在岗履行职责,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够做本职工作。正如南丁格尔的名言: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木头、纸片,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护士需具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热情的手,才能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H护理”是我们科全体人员的共同理念,为此,谈谈笔者心中的“2H护理”。

1 “home护理”,即家庭式护理

随着病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过去那种单纯的“病人求医,医院治病”的观念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需求,医院的功能不再是单纯追求治疗疾病的唯一手段,还要通过病人心理的和社会的需求营造一个方便、安静、祥和、温馨的环境。因此,医院的就医环境要尽可能地贴近人性化,营造家庭化的生活氛围。“家庭式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要把病人当成亲人来关心,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家庭式护理”服务体现女儿般的孝心、姊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用暖人的话语、体贴入微的护理、微笑的服务给人家庭式的温馨、亲人般的温暖。医院将开展“亲情式护理服务活动”,把“女儿般的孝心,姊妹般的关心,阿姨般的爱心”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实施主动服务,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家庭式护理”为患者提供充满浓浓亲情味儿的家庭式服务——让病人感到家的温暖,视病人为亲人,给予每位病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心,生活上照顾周全。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真正做到“家庭式护理”,必须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决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要让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温馨、理解和关怀;“家庭式护理”应该用脑去想,用心去做,用话去说,用手去干。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最基本的服务行为做起、从满足患者最朴实的情感需求做起。要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说话轻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浓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家庭式护理”,要求我们要替病人多想一些,对病人多讲一些,为病人多做一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病人既是患病的人,又是独立的社会人,他渴望受到尊重,有着爱与被爱的权利,同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要将病人当作亲人一样来对待。我们要不断地规范我们的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使病人的权利、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使病人始终有被关爱的感觉。“家庭式护理”要做到向病人和家属送上一个微笑,打一个热情的招呼,说上一句温暖安慰的话语等,让病人一进诊室就感受到真诚的关怀,产生“患至如归”的亲切感,病人服药时,主动为病人倒杯水;病人输完液,为其按压针眼部位;病人咳嗽时,为病人拍拍背;病人要坐起来时,扶病人一把;病人下床活动时,可充当病人的拐杖;病人情绪不好时,主动关心,找到症结,提供心理服务;天凉时,提醒病人多穿衣服;夏天,为病人点上蚊香;主动照看没有家属照料的病人等。

2 “hotel服务”即宾馆式服务

篇3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各行各业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样如此,不管是从"三好一满意"还是"优质护理服务",都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我们强调以患者为中心,这是我们"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我们要处处为患者着想,把患者放在首位,所有的服务都要紧紧围绕着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然而优质的医疗服务不能缺少优质的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就是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优质护理服务的推进不仅仅是为了让患者得到实惠,也是为了护理行业自身的发展[1]。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工程[2],到现在已经快5年,活动已经不只是在三甲医院施行,已经覆盖了广大的基层医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医院的优质服务也开展了很长时间,在活动中我们有了很多体会,总结出了一些目前在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及思考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在这里和广大同行朋友一起讨论和分享。

1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内容

1.1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要想真正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好优质服务,我们就必须先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定义内涵以及内容等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的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从而改善医疗特别是护理服务的质量,对于医疗单位而言,更能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不仅是医院的设施,条件等硬件,更重要的是医疗水平,护理水平等综合医疗服务水平吸引着广大患者。医院的护理服务、技术、人才素质已经成为吸引患者的主要因素[3]。

1.2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 优质护理是全面的落实护理责任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强化的重点内容就是基础护理,因此它的内容主要涵盖的是包括出入院护理、晨晚间护理、术前和术后护理、饮食护理、排泄护理、卧位护理、舒适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安全管理等包括患者生活护理在内的各种基础护理。

2 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2.1社会环境因素 在基层医院,广大患者大多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不如城市家庭富足,对各方面的追求落后于城市,社会环境相对朴实,更多的患者有被医疗的意识,却缺乏被服务的意识,为药品和诊治买单他们觉得理所应当,但要额外出钱接受护理服务,他们却觉得没有必要。另外出于传统的思想,很多异性患者还会对护理人员体贴入微的护理难以接受,这归根结底就是基层医院里大多来自农村的患者文化水平低,因而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理解和认同度低[4,5]。所以推广的时候存在各种极端问题,要么就是坚决抵制基本生活护理,要么就是过分要求,比如完全可以生活自理的患者要求护士进行生活护理等,给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带来了困难和压力[5,6]。

2.2人员因素

2.2.1患者及家属因素 这和前面所提到的社会环境因素分不开,相对落后的经济生活条件,传统的社会环境,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患者及家属不能很好的理解优质护理服务,要么过分抵制,要么过分要求。

2.2.2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因素包括很多,首先就是人员缺乏,护士缺编是我国护理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病房实际床位数与护士数的比例至少应当≥1:0.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例[7]。

2.2.3领导因素 基层医院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领导都将重心放在提高医院诊断治疗水平上,而对于护理的重视程度较轻。

2.3 配套体系和激励机制因素

2.3.1 缺乏完善的后勤保障 基层医院不同于三甲医院,有完善的后勤保障,分工明确,有护工,担架,水电等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做相应的工作,而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要独自完成除诊治护理以外的各种工作,工作任务繁重,无法专心于单纯的护理工作。

2.3.2缺乏完善的奖励责任机制 优质服务要责任于个人,然后基层医院往往缺乏这种责任机制,责任不明确,任务不明确,奖惩不明确,这就导致无法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3.3缺乏合理分配考核机制 本身护理收费标准与护士劳动价值存在相当的差距[8],在基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本身收费价格上就存在不好定,接下来的收入分配和绩效考核也就出现了问题。

3 思考解决的方法

3.1医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村患者知道,明白什么是优质护理,优质护理对于医疗的重要性。

3.2从上到下的重视,积极做好配套制度的完善,也做好各部门间的协调与支持。确定明确的制度,完善激励考核机制的作用。

3.3提高人员素质,这是最为重要的,不仅要加强护理人员本身的三基素质,更要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完善合理的护理队伍结构。另外还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道德建设,理解优质护理的内涵,除了奖励机制,还要有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爱心。

总之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困惑和难点总结起来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人员因素,配套系统因素,体系和激励因素。针对这些因素实施解决办法,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的开展才将得到提高,才会充分发挥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明华.基层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的困惑与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01):471.

[2]吴辉燕.基层医院内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3):2072-2075.

[3]饶桂珍.基层医院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调查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5):77-78.

[4]缪慧祥.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实践中的难点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2,6(06):182-183.

[5]张红红.优质护理服务在基层医院实施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5):66-68.

篇4

【摘 要】目的:探讨对血透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方法:对194 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结果: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舒适度,减少了血液透析并发症,患者治疗信心明显增强,生存质量随之提高。结论:舒适护理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血液透析;尿毒症;舒适护理

对血透患者在血透过程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血透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患者均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改善,患者接受规范血透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均系我科长期血透患者,男119 例, 女85 例, 年龄35—88 岁, 平均年龄为63 岁,均为尿毒症终末期患者。

1.2 方法

对115 例患者在血透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

1.3 结果

采用我院患者意见征询表调查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很多改善。

2 护理

2.1 血透操作前的护理

2.1.1 环境的安排

科室运用5S 管理以达到规范化管理,血透区域用空气净化器净化, 保证空气清新,环境清洁,安静少干扰,温湿度适宜,患者正前方安置电视机,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或画面。病床可摇高坐起,设床栏、床桌,并班班更换清洁的床单、被褥及枕套。

2.1.2 心理舒适的护理

尿毒症患者由于长期血透,经济上的负担重,对预后易产生忧虑、恐惧心理,且随着血透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易产生紧张情绪。因此,血透前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讲解相关血透知识,有效利用患者家庭的支持系统尤为重要。与患者进行诚恳交谈,认真倾听患者的心理感受,评估身体上不舒适的原因、位置、程度及心理上负面的应激,鼓励家属关心体贴患者,予生理、心理支持,使患者在身心和谐的状态下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及更积极的心态接受血透治疗。

2.2 血透中的舒适护理

2.2.1 血管通路的选择

血管通路分为临时血管通路和长期血管通路,临时血管通路有颈内静脉插管和股静脉插管;长期血管通路有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和永久性插管,以自体 动静脉内瘘优先考虑,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穿刺点,采用钝针穿刺,并与透析管路相连,减轻病人疼痛,在患者处于舒适的情况下妥善固定,必要时穿刺侧肢体垫以软枕,指导患者如何活动肢体可以避免血液外渗及其活动量有多大、什么样的不影响血透,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以消除紧张、烦躁心理。

2.2.2 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密切观察患者的全面情况,掌握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及需要,如出现:打呵欠、冷汗、心慌、便意、眼花、内瘘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常采取紧急措施,如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停或减超滤,缓慢静脉推注50% 葡萄糖液,如效果不理想,及时回血,指导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听轻音乐,保证患者生理、心理上的舒适感和安全感。

2.2.3 血液外渗的护理

加强巡回,若巡回中穿刺处有血肿应立即按压,胶布固定,冰袋冷敷,迅速更换穿刺部位,24 小时后血肿处可用温水毛巾热敷。

2.2.4 饮食的舒适护理

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给低盐、低钾、低磷、优质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油腻、辛辣之物。饭前消毒毛巾擦手,不方便进餐者协助其进餐,饭后协助漱口,维持口腔清洁,促进生理舒适。

2.3 血透后的护理

2.3.1 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及家属血透结束后在家休养的注意事项,掌握透析后的内瘘护理,结束当天保持内瘘干燥,避免搬提重物,透析24 小时后可温水毛巾热敷,有利于软化、营养血管。患者每天检查内瘘情况( 学会用听诊器听血管杂音,触摸血管震颤等)。如发现异常( 震颤减弱或消失) 或穿刺部位红肿热痛,尽快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及时得到处理。并教育患者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到公共场所,不与感冒者接触。饮食清淡易消化,控制入水量,掌握低盐低磷优质蛋白质饮食谱,维持皮肤、口腔清洁,保持大便通畅,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2.3.2 有效利用家庭支持系统

加强对家属的宣教,告知家庭支持系统对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性,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给予无条件的物质和精神支持,让患者感受亲人的可贵、生活的美好,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下一次血透治疗。

患者如在家里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与本院医护人员电话咨询或及时到我院就诊,我们提供最舒适的优质护理。

3 结论

舒适护理的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舒适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内涵,起到良好的消烦解忧、促进放松的作用。将这一模式应用于血透护理中,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爱,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宏, 朱光启. 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200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