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09:25: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新课标初中音乐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课堂中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从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发展情况来看,课堂中仍然存在“填鸭式”或者“放羊式”的单调教学形式,教师仅仅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和灌输,忽视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频繁,使得教学进程没有切实地结合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以及最新的学习动态等因素,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情况下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陈旧
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观念以及方法密切相关。由于受到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音乐教师在课堂中都会采取“讲知识、识歌谱、练巩固”等的僵化模式,教学中没有适时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的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还有,在教学手段上,不注重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致使很多宝贵的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教学目标缺乏实际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音乐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教学实际以及新课改的要求,直接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发展情况分析来看,“照抄教案和参考资料”等备课行为仍然存在,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把握,只重视所谓“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很多教学任务的编排只是为了应付短期考试的需求,没有进行教学目标的长远规划,久而久之,目标的不实际和不清晰将会给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
1.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调度自己的教学情绪,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在实现音乐课堂互动的前提下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作好铺垫。教师是课堂教学情绪的引导者和输入者,教学思维、行为以及学生学习情绪等的活跃都与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进行以情授学,要注重音乐情绪的调动和渲染,从而改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获得良好地教学成效。
2.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情景化教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将会在情景化教学的氛围下为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提供更多的活力。
首先,所谓“情景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媒介将课堂教学内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仿若身临其境的气氛中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打好自身的音乐基础。比如,在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成就”相关音乐内容时,可以选取在中国音乐史上有一定地位的音乐作品《歌唱祖国》,教师在教授之前要结合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以及教学需求,收集既能反映教学内容又符合学生兴趣和追求的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将其整合成生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予以展示,在学生彷如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灵敏嗅觉和感悟能力,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
其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之时,要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完美契合,摒弃教条主义中的“人云亦云”等不良教学现象,促使情景化教学方式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再者,初中音乐教师要经常性的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看法和建议,集思广益,为初中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
3.发挥分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为了在教学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本学期制定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的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任务目标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0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弹琴生听音高自学,直到正确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
5、有学习有记载,有学习有考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音乐课的意义。
(二)发声训练部分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学期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个几个方面的内容: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我国江南地区、非洲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能够选择用欢快、热烈、轻快活泼、优美抒情、赞美等不同的情绪来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
3、能够用自然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4、初步了解变奏曲式、手法,认识变音记号等相关的音乐知识。
5、体验感受马林巴、非洲鼓等非洲民间乐器的音色,以及我国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
二、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适应新课程。
2、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3、作好“培优补差”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优生的音乐特长。
4、在上课时,要多注重与学生间交流;以引导、启发为主,精讲。
5、严格训练课堂常规,切实为每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课堂效率。
6、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三、其它方面
1、认真参加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并做好记录。
2、认真开展艺术社团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特长。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笔记。
4、苦练功,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教育教学方面:
由于各个小学的音乐教学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到初中之后主要做普及音乐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乐器的学习并不难,关键对于一些一点没有音乐知识、不识谱的同学就有些困难,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简单的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学习的兴趣,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通过课件多媒体教学,先让学生熟悉、了解、听辩西洋乐器中的单一音色,对学生鉴赏作品有较大帮助;
2、在学习竖笛之前,先由教师示范演奏流行歌曲,这样使学生因为喜爱而想学这件乐器。不放弃每个学生,从简单到难,让他们有着自己的成就感。
3、教师充分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4、适当放松课堂,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开办音乐会的形式,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展示自我。本学期是新生入学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举行乐器演奏会,歌曲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充分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来。
5、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在小班额的实验班教学当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课堂方面:
本学期要举办二年一届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是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才艺和特长的关键性活动,在音乐方面可分为舞蹈、器乐和声乐三个大方面:
1、舞蹈比赛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出群舞、双人舞或独舞,要出一台舞蹈专场,这种形式使班级荣誉和凝聚力集中的时刻,而且在校园可以使舞蹈百花齐放。
2、声乐比赛是放宽到有特长的同学就可以参加,进行初赛和复赛的选拔评出奖项,在由音乐教师组合参加汇报演出。
3、将在七年级各班进行班级的声乐表演,选拔唱的好的同学进行培训,组成小型的合唱队。
4、器乐比赛先在各班进行,然后统一学校进行比赛,乐器种类不限,每种乐器都可以参加,根据程度评奖。
5、选拔乐器特长的同学组织民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以便在市区的各项活动中组织大型的演出。
三、教科研方面:
发声训练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掌握一定歌唱技能的基础,给学生的声音作修整,为歌唱做好准备,还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嗓音的训练。发声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体验音乐前,预热声带、暖身,调整最佳的发声状态,搭建科学的歌唱平台。众多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在练习歌曲之前,都要做最基础的发声训练,甚至不唱歌曲时,每天也要坚持练声。这充分说明了发声训练对于演唱和保持演唱状态的重要性。新课标实施以后,许多音乐教师对于“发声训练”的取舍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新课标要求的是“去陈出新”的教育形式,只要是老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都采取尽量回避的方式,生怕被认为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其实,不论是新是旧,是传统是创新,只要能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长和音乐素质的提高有利,都应该得到认可。我认为,探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发声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音乐课堂发声训练的作用
1.指导学生科学用嗓、正确发声。进入初中的学生,身体各个器官正处在青春期变化、发展的阶段,声带的发育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定性。每一位学生在这一阶段都会经历变声期,声带增长、加厚,带有充血的现象等。这一阶段,如果没有方法,学生扯着桑子喊叫,大声演唱,对声带是极其不利的。相反,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歌唱,使声带处于积极兴奋的运动状态,这对于顺利渡过变声期是很有好处的。
2.营造音乐课堂氛围,提升学生音乐技能,树立歌唱的自信。首先发声训练对中学生来说其重要的意义是训练学生听唱音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拓宽过于狭窄的音域宽度;其次是歌唱技巧方面的练习。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和在班级中的状态没有区别,但是钢琴和弦响起,教师开始提醒进入发声训练,每一个学生都会自然地挺起腰杆,靠前坐,进入最佳的状态,课堂氛围马上活跃起来。同时,通过发声方法的学习、运用,学生能够明显地体会到自己声音渐佳的变化,从而自我肯定,提升了歌唱的信心。特别是对于变声期的学生而言,更是能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从不敢出声到想唱就唱。
3.与其他的基本训练和教学内容相连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发声训练可以作为单独的发声练习,也可以和模唱、节奏训练、新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既做好歌唱的准备练习,又是歌曲的前期导入,一举两得,使课堂环节衔接流畅。
二、初中音乐课堂发声训练值得注意的几点
1.明确发声训练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制订不同年级段的训练计划。发声训练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应该是一个递进、提高的过程。最基本应该包括:懂得歌唱需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正确姿势;了解呼吸对于歌唱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了解歌唱需要运用共鸣;了解歌唱要讲究咬字吐字;了解用嗓的卫生与保健;掌握正确的起音方法;掌握歌唱时气息的运用。不同的年级,具体要掌握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歌曲针对的发生技巧也有不同,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练习呼吸、母音与音阶时注意几点。(1)在练习呼吸时形式有多种,比如自然吸到自然吐;缓吸到缓吐;急吸到缓吐等,但吐气时最好用【S】进行为妥,做到“匀、慢、稳”,可加上适当的停顿。另外,吸气时切忌抬肩;练习呼吸时时刻注意腹部的状态;练习结束要调整呼吸放松;(2)在发声练习最开始时可以发哼鸣m找感觉。在使用母音a、o、e、i、u发声时,最好在前面加上合适的子音m或l自然过渡,开口度越小的较易掌握;(3)旋律性较强的练习曲,建议从唱旋律谱开始过渡,即先唱准旋律,再带入母音哼唱,在学生适合的音高还可以变换弹奏其他的歌曲旋律进行模唱,再转变音调,这样可使训练内容丰富、有趣也有效。
3.在发声训练中要挖掘情感因素。发声训练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发声的技能,还可以从单调、枯燥、无内容的练声曲中挖掘发声训练中的情感因素。如训练气息流畅的练声曲,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好舒畅的情绪,将几个简单的音符,情绪饱满地用气息支持到音的结束,再为它取上名字,赋予原本没有内容、没有表情的练声曲以生命力、表现力,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提高,练声曲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有时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歌曲作品作为发声训练的辅助内容,那就更要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如在练《摇篮曲》时,让学生体会那种安静、温暖、柔和的感情;在练《送别》或者《念故乡》时,让学生体会那种悠远的、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因此,将带有情感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4.发声训练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环节,切忌不能浪费过多的时间。教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调整,语言尽量简练、精确。
三、发声训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对于歌唱教学而言,当然离不开发声训练与歌曲处理的融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不同的发声训练,在发声训练中可训练学生对歌曲的处理,包括音色的改变,连音与跳音的区别,速度与力度的对比,强与弱的对比等,这些都是达到歌曲情感表现的奠基石。可以针对所学歌曲的演唱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并且结合歌曲中的主要旋律或是难唱之处,利用模唱一边进行训练,一边熟悉歌曲。一首悠扬抒情的歌曲,可用甜美而流畅的练声曲去发声;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可用轻巧而灵活的练声曲去发声。在歌曲教唱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时刻提醒学生利用发声训练的所学、调整好状态进行学唱。
2.对于欣赏课的教学,我依然主张在开始时进行发声训练。因为每首欣赏的乐曲都有主题旋律或是经典的乐句,利用发声练习熟悉旋律,哼唱旋律,有助于更好地欣赏歌曲,把握住作品的结构和旋律变化。我曾经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先让学生通过练声,模唱作品的第一节4/4 3 56 ∣2 2 35 332 ∣11 16 5 5 ∣6156 11 6165 3 ∣566 566 1 2 ∣3 — — —跟随钢琴弹奏的旋律,学生对乐句进行熟练哼唱,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进行对比聆听,明显感觉有很大不同。教师根据大家的疑问又组织学生模唱古筝弹奏的旋律,之后介绍古筝弹奏中出现的上下滑音、花指、颤音等技巧,学生听得明白,接受得很快。
发声训练如何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素养,还有待发掘和思考。当我们重新审视一些最原始的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时,也许会发现最朴实无华的才是学生最需要的,才是最值得音乐教师们遵循和固守的。也许回归也是一种发展和进步。总之,发声训练要符合初中生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状态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学生掌握较系统、完善的发声方法和技巧,为以后演唱歌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王英奎.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音乐教师在一节音乐课上准备教授学生一首女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而学生的反应则是:都什么年代了“还教我们唱这个,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有的学生甚至唱:“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通过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这一现象,音乐老师何为?初中音乐课往何处去?如何处理音乐教学中的雅与俗的关系?这些都是横在我们音乐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方法
(一)摆准流行歌曲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普通音乐教育内容的全方位性,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所重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回避这一课题。我们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包含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但其中也必须有主次之分。不给流行歌曲一个适当的位置不行,把这个位置摆到不适当的高度上去也是不可取的。
(二)改变:“重技轻乐”现象,树立育人观念
作为音乐老师,我们应该明白,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要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这才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在教学法中强调:“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或一个舞蹈进行不折不扣地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必须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
(三)淡化自我,确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
我们很多老师喜欢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己喜欢民歌,便让学生都喜欢、宋祖英,自己喜欢二胡,就不厌其烦地让学生听《二泉映月》《良宵》。这种教学思想总体而言还是感性的,过强的自我意识在左右着教学向理性化方向发展。
(四)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
音乐老师不能老是在自己过去所学的范畴中自以为是的散步,拒绝一些现代的东西,流行音乐中也有经典之作。贝多芬的作品未必都是经典,流行歌曲并非都是靡靡之音。因此,做老师的应胸襟开阔,雅俗并包,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寻找当代与传统的契合点,从根本上矫枉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
要解决学生欣赏习惯的当代与传统的落差,就应该从旋律着手,让学生先欣赏一些以前未必是最经典但却好听的音乐作品,因为习惯的养成,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此这般之后,学生就会在心理上拉近与一些严肃音乐的距离,他们会发现在严肃音乐那张板着的面孔后,也有许多欢快跳跃的美丽的音符。
三、教学反思与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一直存在“重技轻乐”的倾向。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小学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识的规律。有的老师,自诩科班出身,懂的是真正的好音乐,对通俗音乐嗤之以鼻,听到学生唱流行歌曲不是冷嘲热讽,便是说上一堆让学生一头雾水的深奥道理,上课更是严肃得可以,满口术语,音乐欣赏不是贝多芬就是巴赫、柴可夫斯基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歌曲也常常是《祖国,慈祥的母亲》《重归苏莲托》之类。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音乐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1、音乐风格
高中阶段,要把风格的体验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把对音乐风格的把握作为主要内容。什么是风格呢?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风格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它是通过艺术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内在和深刻、从而更为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或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部印记。风格的体验是审美的最高境界。鉴赏是要发展人的听觉的敏锐感受与感知,以及听辨、比较、判断等等能力,因此在鉴赏上是要以听为主的,能过听来判断,通过听来鉴别。审美体验的发展,极大地依赖听觉的判别、听觉的联想、听觉的记忆能力,有理解地听,才叫鉴赏。
2、音乐文化
高初中重要的区别是音乐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特别是文化层面的理解,对学生要求高了。不仅在浅层次引导学生唱一唱,还注意了音乐文化层面,引导学生加深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这是符合高中音乐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的。
音乐欣赏与鉴赏的区别,欣赏是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或者参与实践和表现;鉴赏,是除了这些之外,还应该分层次地体验、感受音乐的文化内涵,去鉴别它。鉴赏是能够对音乐真正理解和判断,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一种综合素质。
3、目标设计几点要求
(1)以课本为本.课本课本,课的一课之本。这是不容忽视的古老真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应来自于课本与教师用书。课本提供了教育方法的原则。
(2)设计目标要有一个中心目标,中心目标清楚了,其他目标所放的地位、所占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处理得更加得当。
(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调整教学内容。
(4)所有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探索,都和音乐有关。
(5)提问目标要明确,可操作性强。
(6)音乐教学要确定一个学习内容,不可面面俱到。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认识一首首作品。
二、方法思考
1、设计好问题
(1) 感悟作品
经过百遍的聆听以后,音乐好象要从心中流淌出来,正是在听了这么多遍之后,才着手开始写教案,而这时的教案也会写的得心应手,就拿设计问题来说吧,就可以把听完音乐的所有感悟由浅入深地设计一百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音乐创伤、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审美等各个方面。所有的这些问题,几乎穷尽了作品的所有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小曲子经过设计以后,它的问题由浅入深成阶梯形式,不仅能在初中上,而且也能在高中上。
(2) 围绕内容设问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问题的设计。概念的东西用问题设计方式提出来,可能便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高中学习中,问题是起点,问题是主线,问题是过程与方法,所以问题设计很重要。
(3) 准确设问
适时、适当、适度地在教学上进行指导,在于问题设置得较为准确。1、提问是教学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凡是能成功的地方都是因为问题的意图明确、目的性强。2、从关键问题出发去设置问题。3、提问中要时常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问题的提问难易适度,有针对性。问题设置凡是符合这几点的,教学就比较顺畅;而问题设置欠准确时,就会出现一些暂时的障碍。如,音乐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这样的问题感觉和音乐的关系就是不是很密切,这时教学就可能出现问题。如教学目标“反复聆听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和“能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就非常好,明确。而“能听辨乐曲旋律、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等音乐要素的特点与变化”就欠重点,有些过大。
2、比较
高中音乐鉴赏课标中,课标的第二个维度---过程与方法同义务教育阶段有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在体验、探究、合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比较。要大量要运用比较的方法。要比较二种作品的风格、情绪、情境、意境。不是被动的聆听,教师的计解不是很多,而是始终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声乐作品,所以教师可以多唱,并引导学生不断用歌声来体验,通过演唱参与的方法,使歌声打动和调动学生,学生很投入。在声乐作品的欣赏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欣赏与鉴赏不同,后者是一个鉴别、判断,是与欣赏不同的。欣赏是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情去品味、去体验,或怀着愉快的心情去感受;鉴赏是比较与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来判断、来评价,这就得有一个理性方面的鉴赏、鉴别。用这样的思路来考虑与评价高中音乐鉴赏课。
3、精讲
在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当少讲一点,而且讲什么怎么讲,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所有的参与的方式都没有离开音乐的本体,多媒体只是简单地给出了莫扎特的画像、简洁的生平,而不像一些教师那样首先放一大段莫扎特的生平、时代背景、特色建筑等等。
自始至终没有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没向学生传递音乐之外的信息,这个认识和立意非常正确。方法上是比较和听辨,有段落间的比较、装饰音的比较,听辨来测试。比较是最前效的学习方法。
4、遵循学科特点
新课标突出一点就是强调音乐学科特点,避免在音乐中寻找非音乐的东西。比如在欣赏莫扎特作品的时候,没有在介绍莫扎特的创作背景、讲述作品具体的内容上着眼,而是围绕莫扎特的两个作品,在音乐上做文章,展开教学。教师通过聆听、相互动、形体等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直接与音乐交流,非常好就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在寻找导入的材料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上能够出新,引进材料非常自然,导入是门艺术,导入的资源有限但创意是无穷的。
5、范唱
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
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喜欢自身的范唱。从唱歌的本身,聆听录音中的范唱是最佳的,而如果为了营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唱歌的积极性,还是以教师的范唱为佳。在师生的互动中,让教师的歌声带动学生学唱。
三、教师指导
1、描述作品
欣赏中,老师的语言是描述性的,而不要是解释性的。----这是《音乐的教学》哲学中的观点。要用文学绘画的语言来类比音乐的情境,而不要用概念性的阐述来图解音乐。比如创造情境让学生感觉音乐的美,一幅幅美仑美奂的画面,让人身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即使是如此,也要尽可能地少讲。不要用概念性的语言来解释什么,任何与音乐本身无关的东西都会让音乐的美大打折扣。让学生感受音乐自身中迸发出来的意象,让学生去感受、体验、比较,去思考、去探究。
强调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而不是非音乐的东西。----语言的,文学的,绘画的。不要用线条去图解音乐的感觉与内容。----实际上,现在用线条描绘音乐的起伏好象成为好课的一个惯例了。
2、强调音乐要素
强调音乐的要素,感受音乐的要素。作为音乐的基本构成的要件,你知道旋律吗?你知道节奏吗?你知道速度、力度吗?你知道和声、织体吗?你知道调式、曲式吗?你知道各种乐器的音色吗?
3、分类指导
有全班性的活动,也要有单独的指导,可发现问题,加以指导。
4、 爱心对待
平等对待学生,就象哥哥姐姐,非常尊重学生。没听出演奏乐器时,没有急于验出答案,而是要学生再听一遍。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听音乐的方法最终得到解决。要非常注意等待学生。要赏识鼓励学生。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5、 围绕作品
所有的学习方式方法教学目标的设定,学生的主动参与的探索,都和音乐有关。
6、 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不讲废话,不管是精心设计还是自然流露的,教学语言的运用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比如说,与学生交流时,说“推荐你们听”,强调“推荐”;“我们来交流一下”,突出 “交流”;“莫扎特又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样的合作以后我们还会有很多”等等。随口说出这样的话,跟学生沟通全是这样的话,同学生没有距离。当学生想笑又不敢笑时,她就说,你们想笑就笑出来吧。学生和她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沟通非常流畅,所以课堂气氛就好。像这样反映在教学心理和教学气质方面的东西,应该是我们音乐教师追求的一个目标。
7、 情感交结
一、培养学生倾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说过:“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音乐课作为听觉学科,倾听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以听赏为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富有启发性,是为引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而欣赏则要有“倾听”来做为前提,“倾听”是一种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学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去“听”音乐,是学生审美艺术欣赏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和习惯。初中生养成良好的倾听音乐习惯,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心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课堂中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二、培养音乐课堂学生倾听意识的途径
1、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倾听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新课标教学的主要理念之一,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达到应有教学效果,才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音乐世界的奥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教材、教学内容,要灵活变通,要精心设计教案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出使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倾听意识。例如:欣赏音乐大师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这一作品时,我们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一遍,听后让学生说下从哪里听过?如:电视,电影还是亲友的婚礼上?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听后感。其次,和学生一起探讨作品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可用媒体展示乐器的图片),探讨此作品的由来。此外,我们还可以一边放音乐一边让学生模仿一下一对新人入场的场面,师生一起感受婚礼中欢乐、幸福和感人的气氛。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教学,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讲,必然会引发他们对于爱情、婚姻的好奇和讨论,促使他们用心聆听,只要老师引导的好,此教学设计既可以满足青少年对于情感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表现欲,又可以借机对其进行青春期教育,让他们通过圣洁的音乐领悟和认识到爱情的庄严、神圣和美好,净化和陶冶他们年轻的心灵,激发他们对高品质音乐的倾听意识。
2、多版本,多风格对比性倾听
俗话说“百变不殆”,现行教材对中学生这群年轻生命力而言难免乏味一些,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不同音乐中的音色、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辩,这样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让学生更爱倾听音乐,最后达成一种良性循环。如:在给学生介绍《当兵的人》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了解这一体裁,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如:《一二三四》、《想家的时候》、《说句心里话》、《男子汉去飞行》、《什么也不说》等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倾听和探讨它们在演唱风格、节奏、旋律、速度等音乐要素上有什么异点。也让学生从中感知兵营这一音乐体裁在表达情感方面所存在的共鸣性,让学生接受正直的熏陶和教育。老师要勤动脑,多采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逐步培养好学生的聆听意识和鉴赏能力。
3、积极性评价,鼓励学生倾听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受到老师的表扬是对其学习表示认可的最好的奖励,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在音乐教学中,老师适当地积极性评价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和培养学生“倾听”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所以教师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和动作,对学生加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改善学生的学习心境。有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表情、一句标榜话语等,但凡是积极性的表示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学生会更加认真的倾听和学习,更加确定努力的方向,长此以往,既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更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4、用音乐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倾听习惯
人与人之间沟通除了语言之外,还有肢体语言、书写语言、触摸语言以及聆听等方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言语直接和学生沟通交流外,还可以采取用音乐的方式来对学生示意或是互动。如:在老师弹奏,学生演唱时,老师可以不再用说“预备起”而是和学生约定用钢琴弹奏‘123’来作为预备令,学生听后直接开始合唱。同样的我也们也可以用有力度的大三度和弦,作为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的结束令,示意学生可以结束讨论了。再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自己备选几段类似的曲目,演奏给学生听,让学生认真听,随后一起探讨听后的感受和异同。用音乐作为师生沟通的主要工具,不但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也能潜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总之,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里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学生只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才能在学习音乐中体会到更多的意外和美感,师生之间才能有一个良性沟通,也能让他们更加喜欢音乐这一学科。让我们将学生听觉唤醒吧,协助他们走上音乐这一奇妙旅途,也让学生们在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与成功多一次邀约。
参考文献:
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 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船。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 受力、判断、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 自己家里的C D、L D、V C 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的关健在于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 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总之,我们应采取多种手段,把音乐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教师是描述音乐的进行,而不是解释音乐,音乐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有了它的特殊功能。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整堂课有导向性的作用。教案之中各环节、内容的安排是否有理、有序、有趣,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比如教学目标,现行主要有两种设计模式:一种是理论型的,一种是实际型的,两者各有其特点。理论型的模式注重深层次的、意义广泛的要求等,比较贴近素质教育的宗旨,但缺乏实际评价的可测量性;实际型的模式则注重评价的可测性,比如学生领悟了多少知识、学会了多少方法和技巧等,比较易于评价和测量,但与新课标的要求似乎又有一些距离。如何将二者的优点有机结合,正确应用到备课中,需要我们多下工夫。
2.充分运用多媒体,以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与初中相比,普通高中的教学设施设备相对完善,每个学校基本都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室,并安装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有助于学生从视听角度更好地感受音乐。因此,在第一节音乐课前,认真准备好一个教学课件非常必要。
一般来讲,我建议大家第一节音乐课不要教授教材内容,而是从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等方面入手。课上可播放一些经典动画如《猫和老鼠》中的剧集,剧中有许多世界名曲,包括《蝙蝠序曲》、《匈牙利狂想曲》、《摇篮曲》、《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等,让学生在饶有兴致地观赏动画片的同时接受世界名曲的熏陶,既放松精神,又营造直观、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另外,也可以选取《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快乐男声》等学生喜欢的选秀节目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大声跟唱,认识到音乐课不是只有教材内容,不是与高中生的现实欣赏内容相脱节的,他们可以在今后的音乐课上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
3.让流行歌曲走进课堂
现在的学生大多喜欢流行歌曲,并且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譬如近年来一些学生把周杰伦当做偶像。针对这一情况,我曾用一节课的时间听并且讨论周杰伦的歌曲,引导学生学会有选择性地欣赏,不要因迷恋而耽误学习。我还把每节课的前五分钟作为点歌时间,对于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下节课就可以点歌。对点播的歌曲,由专门负责统计同学负责,到学期末把荣登榜首的歌曲拿来全班一起学唱,评出唱的最好的,作为本学期的超级模仿秀。就是这五分钟的时间,既活跃了学生课堂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下面课堂环节的开展做了铺垫。为了优先点歌,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老师的提问,主动唱歌。对于学生的表现,我都会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更激励学生,能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学生的激情也鼓舞着我,使得我更认真地备课、上课。充足的备课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越来越喜欢我的音乐课。
4.建议开设演奏课
4.1可以满足有学习乐器演奏愿望的学生的需求。
在高中学生中,有些学生对学习乐器演奏有兴趣,甚至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有些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操作,奏出美妙的曲调,奏出心中想象的音乐。高中音乐演奏模块课程的开设,为这些学生创造了机遇与条件。
4.2使学生有直接体验音乐的机会。
在演奏课中,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演奏实践二度创作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各种音乐要素及与音乐表现的关系,对音乐的文化内涵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4.3使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演奏这门课是需要合作的,与他人合作、与指挥合作等,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个音乐艺术作品,不管是齐奏还是合奏、重奏,都需要大家互相协调和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与理解集体与合作的重要性,对他们将来独立走上人生道路有很好的启发。
4.4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具有准确的音乐知识概念和较为熟练的音乐技能,才能正确地进行演奏和更好地表现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音乐文化修养得到提高,无疑会为他们终身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5.重视选曲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搞好音乐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音乐的心理特点研究唱歌、欣赏教学,选曲是关键。一首健康优美的歌曲或器乐曲,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只有引起兴趣之后,内在的力量才会促使他们自发地模仿。
教师可以在钢琴上即兴弹奏,表达出相应的速度和拍律。学生通常围成一圈,用手拍出拍律,用脚步走出音符的时值,如正常走路的步伐表示四分音符、跑步表示八分音符。教师要随时变化演奏的力度、速度,让学生用相应的动作表达和反应自己对此变化的体验,使速度和力度反应的能力和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
另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律动的作品,如:
5.1器乐作品。
音乐教师学期工作计划2022【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绝大多数小朋友接受过学前教育,其中一部分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会唱好多歌曲。多半为独生子女,家长较宠溺,稳定性差,很好动,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喜欢唱歌,能够感受音乐律动美。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重点放在舞蹈、律动上。不但能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内容
一册教学内容分为《我上学了》、《好朋友》、《动物说话》、《开火车》、《宝宝睡觉》、《做游戏》、《北京儿歌》、《过新年》八个单元,其中表演的作品15首,聆听作品17首。
三、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应充分注意这一年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能够区别独唱、独奏、齐唱、齐奏。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3、能够运用人声、乐器声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
4、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能够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四、教学重点
1、初步培养儿童良好的歌唱习惯,从自然的声音来歌唱,逐步求得音色的统一。
2、知道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听辨音的高低,听辨音的长短,听辨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五、教学难点
1、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
六、教学改革措施
1、教改专题。
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教改措施。
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十分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1)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
(2)运用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3)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4)引导学生歌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5)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6)绘画、故事、表演相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强调以音乐为本、注重情感体验,面向所有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我的课堂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激发孩子的天性和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提倡民主教学,使学生的心情愉快、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使学生以充满自信的态度迎接每一次的学习。
音乐教师学期工作计划2022【2】
一、发声训练部分:
1、学会发声音,并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
4、学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二、识谱部分: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师所教的的乐理知识如:中、低、高音阶排列的顺序,掌握的音符、附点、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感受并认识节拍的强弱规律,力度记号及不同的要求唱法,并进行节奏和旋律短句编写、练习听音记谱等。
三、唱歌部分:
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
四、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把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理等。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音乐教师学期工作计划2022【3】
暑期已过,新学期即将开始,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1――12班的音乐教学,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时间,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还不熟悉初中生活,所以在新入校阶段,引导学生熟悉新的音乐教室环境,与学生讲解初中音乐课堂形式,在课堂中如何体现音乐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等等。同时进行八孔竖笛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吹奏技巧以及简单的乐曲吹奏。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原来音乐课唱歌习惯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正确的唱歌姿势,加强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2、以提高全民族的音乐素质为目标,极力加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综合,刻意追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力求把“唱”、“听”、“认”、“写”、“动”等栏目贯穿于其中,提高音乐素质。
4、继续培养学生正确的练声习惯,力求发言准确而且清晰。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等。
6、培养学生的音乐分行能力。其中,既包括了音乐表演中的分行性能力及音乐活动中的即兴表演能力,也包括了音乐创作的初步能力。
7、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
8、培养学生的精神,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等。
9、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基本技能。如歌唱知识与歌曲技能,演奏知识与演奏技能,音乐创作知识与音乐创作技能、音乐鉴赏知识与音乐鉴赏技能等。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积极参加组里的教研活动,多听同行老师们的课,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教学能力。
4、积极大胆的使用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加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密切联系学生,经求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大面积的丰收。
6、唱歌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的歌唱。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与风格。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等方面的特点对歌曲进行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尝试,并对自己的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避免简单的按照教师的指示反复进行机械的训练。
四、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四课时
第二单元,四课时
第三单元,三课时
第四单元,四课时
第五单元,三课时
五、改进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适应新课程。
2、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3、作好乐器进课堂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高师音乐学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和音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中其对于深化理论学习、知识的获取、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获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突出应用为本、需求导向的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跨时代性和超前性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每一位教学论课程的教师所要必须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我们都清楚,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年来一直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种种因素,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特别实践环节方面,在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上存在一些缺失。像有些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往往只是停留在“书面状态”,而缺少实践领域的感受。因此,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该课程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尝试和探索,也是不断完善理论、升华理论的重要渠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十分鲜明,课程的学习过程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许多内容,要通过实践环节去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的实践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训练,检验理论学习的情况,提高学生在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为毕业实习及今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完整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是在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需要实践来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构建。而我们现在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教学由于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实践教学过多的只是侧重于的课堂某些环节,并没有真正从实践教学自身的需求出发,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的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结合,没有真正从整个课程出发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大大的影响到了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我们都知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的,其理论形成后又返回教学实践,对实践进行指导。离开了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就会显得空泛无力、操作性不强。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做走过场的实践练习,那既没有实践效果,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课程进程、按各种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等层次,落实其目标和任务,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基本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学生通过实践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课堂教学技能进行验证、掌握,感知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认识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从而从“认识”、“理解”变为“会做”。
二、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应体现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教育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应在课程中突出利用实验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特点,运用实验环节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教育理论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感性知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理论部分,而是实践技能部分。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在层次上,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实践为基本实践;第二层次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如教案的撰写、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第三、四层次实践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为主,更多的是在针对具体内容、具体案例进行实践。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围绕培养目标,把实验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突出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和开放性训练,并按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实践相结合、单元理论实验实践项目与选择性实验实践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实验、实践项目,合理筛选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是合理设置证据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课堂、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起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实践比例适当、实践课程模块化的实践体系。
三、实践教学构建的基本原则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科角度出发,应当体现出对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思路及其目标实现的唯一性,真正体现出实践教学的价值意义、科学性和符合音乐教育特征方面的可操作性,要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要坚持以实践方式改革为目标,突出课堂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包括教案撰写、备课等方面。据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要依据这样几个原则: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理论教学中将实践环节一同设计,以理论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为实践内容,让实践为理论学习服务,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然结合,防止单纯的理论或单纯的实践。这样,理论和行动才能一致。②系统性原则。即要求把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设计各分支的实践教学,使整个实践教学完整、平衡,具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实践体系。因此,在构建时,应该将各个分支的实践放到大实践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实践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分支的目标。③分类整合原则。依据课程的不同内容把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不同类型,抓住内容与内容之间的特点、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的联系,从整个课程领域出发,将实践教学加以统整合与设计,确保实践教学的整体统一。④能力评价原则。即从实践态度、解决理论学习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堂问题查找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技术操作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实践体系能否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作用,只能通过实践反映出来。实践中所呈现的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的实际表现,另一部分是评价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能力评价标准应贯穿整个实践过程,以实践为主线,评价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设想
1.实践教学体系
过去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受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把单纯的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教学内容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上。而实际上,这些应当在实践训练中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否则,就违背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为了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改变传统做法,优化重组课程内容。以基础理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四部分构成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照教学的进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配合理论与典型案例、课例录像资料、设计案例主题例选、课堂见习、专业实习等,形成与理论实践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内容上,可做适当变换。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以歌唱和综合游戏课为主,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以歌唱课、欣赏课和综合课为主,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课内容为主。对实践教学层次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按照课程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要求,按初、中、高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形成不同层次、突出应用能力的实践训练。初级层次主要是以基本理论内容的实践训练,配合选用与之相对应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实践训练,重点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积累实践认识。中级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专题设计训练,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的正确书写,让学生多讲、多写。多讲主要是学生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在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的视野。多写主要根据所布置专题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写出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高级层次主要是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实践训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实习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另外,许多学校为了激励师范生重视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提高未来教师的执教能力,举办各种教学竞赛,如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微课比赛、说课比赛等,这也可以划到高级层次的范围内。在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中,把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循序贯穿在全过程。
2.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教学“理论为引导,实践为关键”的特点为突破口,重点解决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音乐教育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从纵向和横向二个维度,通过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库的构建,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纵向方面,主要从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到设计实践环节与学生能力的构建,并通过专题实践、课堂教学专题设计、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横向方面,借助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现场教学等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持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精选实践内容,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课堂教学技能视域下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强化专业特色;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调整内容,突出学生创新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能力。将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发挥出总体功效,真正起到驱动、引导的作用。
3.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
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如何安排课程教学进度、教师的遴选、备课、学生学习的检查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等,都需要考虑细致,合理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圆满完成,同时又约束和规范学生实践的行为。否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就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组织要依据这样两个条件,一是遵循整体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学总目标保持一致;二是统筹实践教学与理论密切结合。这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具体内容来说,实践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从目标上来看,要充分体现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凸显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能干什么”作为整个实践教学的中心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灵活参加。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一方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培养自己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能力。由于与普通的理论教学有明显差异,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做测度。考核过程应对学生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实践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实践结果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以及所呈现出的能力进行评判,从实际设计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综合考核。例如,在音乐教学设计这类实践训练强调的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其考核除了要体现对实验理论的掌握外,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出学生在实践方法、设计理念、具体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使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开展,要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中小学作为实践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结合自己学校实践教学特色,与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通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实践场地;配备相应校外指导教师,开展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借助实践基地多功能设施和相应的资料,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营造“教学实践”的训练环境。
作者:冯巍巍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尹爱青.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08,(12).
一、前言
前苏联的音乐心理学家苏霍姆林基和捷普洛夫对音乐教育的理论及方法都做过研究。前者认为,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接受、理解、感受、体验旋律的美的能力。”后者认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核心与前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二)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要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创造美是情感外化的特征,是将内在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
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唱歌曲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它是文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体,为学生的音乐感受提供了准确鲜明的音乐形象。音乐欣赏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通过欣赏,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以及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以达到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兴趣,提高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的目的。
歌曲教学,首先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歌曲表达的艺术美,在歌声中追求美的和富于感情、表情的歌唱。这其中必然也伴随着歌唱基本技能的学习。具体解决唱喊问题。欣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绪,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打基础。所以识谱知识与视唱练习的教学应在感受和激情的基础上,结合演唱(奏)、律动等活动进行。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乐曲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手动、脚动、脑动、全身动、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四)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人们的身边。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一)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
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二)音乐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 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三)课堂评价的方式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