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 急诊病人临床上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惊异恐惧 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如天灾(水、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或病情急剧恶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异失措,紧张恐惧。
1.2 焦虑孤独 多数车祸摔伤的外伤病人,担心家庭及工作,担心受伤及肢体功能是否能恢复,这类病人多数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卑。某处照顾不周就会心烦生气、多疑,有时还会变得特别暴躁,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所适从。加之疾病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3 失落 这类病人多数是严重的疾病造成肢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情绪失控,表现为悲观,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婚姻、事业等。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悲观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 护理措施
2.1 对惊慌恐惧的病人
2.1.1 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2.1.2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2.1.3 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急诊病人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严重,甚至危在旦夕,必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方可挽救病人生命。然而,急诊病人也有特殊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绝望等,甚至造成机体持续应激障碍,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控制,即可加重病情,又可延误抢救时间,如服毒自杀未遂者,强烈反抗不配合洗胃。因此,必须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争取抢救时间,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1 临床表现
1.1 恐惧 是一种已被个人证实的与明确来源有关的惧怕感。表现为惊恐不安、表情呆滞、木僵,有的拒绝 救治。
1.2 焦虑 是个人的一种模糊不适感。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动没耐心、发脾气、敏感多疑,对自己的伤病转归担心。
1.3 绝望 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或消极合作。服毒自杀未遂者更为暴躁,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2 心理护理
2.1 心理护理措施
2.1.1 心理疏导 首先尊重与理解病人,护士通过交谈和观察,发现患者忧虑的,害怕的、关心的或希望实现的事情。
2.1.2 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必要心理准备,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效果做适当的解释,以安定情绪。
2.1.3 提供安全与舒适环境 与病人交谈时,护士态度要和蔼,服务热情周到,表示对病人的理解和同情,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环境。
2.1.4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勇于面对现实,面对未来,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加强责任心,重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2.2 心理护理要点 急诊病人的心里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时常出现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多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的情况,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护士要用亲切简洁的语言安慰病人,应注意区别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
2.2.1 先处理危重人的心理反应 护士在患者面前应沉着、稳重、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护理,可边抢救边观察边用亲切简洁语言安慰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少数危重病人有可能抢救无效应先告知家属,使其有心理准备。
2.2.2 细化 根据年龄、男女的不同及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2.2.3 心理护理可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 对服药自杀未遂者,洗胃前病人出现暴躁、目光逼人,拒绝洗胃甚至出现不信任的复杂心理,首先我们劝说病人对其家庭、亲人应付的责任,唤起病人生存的意义;再向病人介绍插胃管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病人会很快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对外伤需要清创包扎、止血或手术的病人,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因此,术前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可靠性、意义和预后,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76-02
前言
普外急诊病人的突出特点便是病情严重,起病较急,甚至生命危在旦夕,必须尽快的采取紧急抢救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病人生命的挽救。但是,普外急诊病人往往有着较为特殊的心理反应,比如绝望、焦虑和恐惧等等,甚至导致机体持续应激障碍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的加以控制和调节,那么便会造成病情的加重,抢救的时间也会由此而延误。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必须将普外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加强,最大限度的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促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和治疗,尽可能的争取抢救的时间,以便于及时的挽救病人的生病。
1 普外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孤独与焦虑
普外急诊病人发病突然,很多病人的家属无法及时的感到医院,再加上病人对诊治流程和医院环境较为陌生,这便使得患者极易产生焦虑和孤独的不良心理。
1.2紧张与急切
由于普外急诊病人病症的剧烈性、突发性以及后果的不可预见性,通常会有极度紧张的情绪产生,往往带着解除病症和缓解病痛的急切心理就诊。
1.3不满与烦躁
绝大部分的普外急诊病人基本上并非是简单的观察便能够加以确诊,一般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做与病症相适应的辅检查,不仅检查时间较长,手续非常复杂,并且有着相对较高的检查费用,这些均会导致病人不满和烦躁情绪的产生。
1.4怀疑与恐惧
普外急诊病人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脑血管病人往往自认为病情非常严重和危险,所以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强烈的求生欲望造成心理恐惧的产生,并且无法立即缓解病痛,需要深入的检查等,这便使得脑血管病人对医疗技术产生怀疑,甚至会有转院的想法产生;而外伤病人本能的会对出血创伤会产生恐惧心理。
2 普外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有效对策
2.1积极建立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取得病人的信任,注意交谈沟通的技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借助于良好恰当的语言、行为及表情影响病人,采用博爱及真诚安抚、温暖病人的痛苦心理,将病人对生命的热爱唤起,以便于促使病人将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树立起来。
2.2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对于病人而言,医院是比较陌生的一个环境,极易导致病人产生不安和紧张的感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为病人提供舒适以及安静的就医环境,将病人因陌生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心理和不适感切实的消除,以便于加强病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
2.3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的有效途径就是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它不仅能够赢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赖,而且能够加强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普外急诊病人通常因来势猛、病情急,再加上心理准备的缺乏而惊恐不安,护理人员则应当沉着而冷静,借助于自身的熟练操作技术,真正的做到忙而不乱,使病人能够信服自己。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随时的与病人沟通,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们,比如握住病人的手安慰病人、鼓励病人,用关切的目光凝望病人,这些细微的动作均有助于恐惧心理的消除,使他们情绪稳定,产生安全感,并且积极主动的与治疗相配合。以此同时,将心理护理做好的重要基础就是较强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应当促进自身责任心的强化,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不断的提高,以便于更好的为普外急诊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4主动热情,迅速接诊
当普外急诊病人就诊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的接待病人,要知道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及一言一行均会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病人病情凶猛、发病突然、发展迅速以及急需救治等方面所存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必须在接诊时,应当主动热情,迅速接诊,技术敏捷熟练,动作有条不紊。同时,应当及时的将病人安置妥当,耐心的对病人的病情加以询问,尤其是要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且详细的进行记录,将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的发现。另外,护理人眼还要切实的做到认真分析、头脑清晰,尽可能正确的加以诊断。面对病人及其家属的询问,护理人员应当采用简练易懂的语言耐心的解答,尽快的取得他们的信任,将良好的护患关系构建起来,为治疗和诊查争取时间、提供方便,以防止病情的延误。
3 体会
由临床护理实践可以看出,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心理护理在普外急诊病人的急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病人对各种抢救治疗积极主动的加以配合,能够有效的稳定病人的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由于心理护理对普外急诊病人是非常重要的,而首先接触急诊病人就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行动以及语言均会对病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广博的知识,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人际关系知识,应当有序、敏捷、和蔼、沉着、冷静、主动的将各种复杂情况处理好,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最大限度的将他们的恐惧心理减轻,以便于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促使病人的身心能够处在最佳的状态,同时,在积极抢救中将病人的心理护理认真的做好,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及职业道德意识,及时的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新,以有助于及时的治疗和及时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申云.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
【关键词】:门诊;急诊;输液护理;风险防范;
1 引言
门诊急诊输液室流动量较多,护理对象、人际关系复杂多样,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过程的不理解和不合作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导致了护理工作的高压性,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工作繁重等是现今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导致护理事业停滞不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专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2.1 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准备工作
(1)在输液之前应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心里等病情进行基本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初步了解,结合专业知识对不同病患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输液。护理人员在冬季,温度相对较低时应特别注意患者会出现经脉痉挛的情况,经脉痉挛会带来充盈不良等状况,使得穿刺相对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局部热敷,带血管充盈后在进行穿刺等操作。
(2)输液前的药物准备要充分。在输液前应检查好药物的准确性,包括名称、剂量、浓度,药物的保质期、药物有无异常或损坏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原则进行配药工作。同时在配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无菌操作和防污染等问题。
2.2 护理人员在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穿刺的部位。护理人员在进行经脉穿刺时对位置的选择是有很多要求的,血管要选择富有弹性、容易固定、富有弹性,不容易滑动的,像手背、前臂和肘部都是最佳的选择。同时特别注意的是穿刺位置应避免盲目进针,应对病变的部位尽量避免使用。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施针部位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根据针头的大小、输入溶液的特性、患者年龄,从远心一端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穿刺操作。
(2)输液过程中正确掌握输液的速度是十分必要的。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症、药性等不同情况调节输液速度。标准情况为40—60滴/分,对年龄大的患者应控制在20—30滴/分的速度。对需要大量补充液体的患者则应加快输液速度调节到80—100滴/分的速度。
(3)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和药物信息,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同时告诉患者遇到紧急情况呼叫护理人员的方法,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2.3 输液后的处理工作不要遗忘
输液即将完毕前要及时拔掉针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空气进入造成栓塞情况发生,拔针要速度,拔针后要快速用大拇指顺着血管的方向按压针眼的位置,可以防止针眼出血。在按压时也要注意不要揉搓,反复按压,正常按压需要4分钟左右,老人要多按一会。如患者行动不方便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按压或要求其家人帮助按压。
2.4 护理人员不应忽视心里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输液时的心里状态,对过度紧张的患者树立信息,通过针对性的交谈,帮助患者说明工作流程,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克服心里障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里疏导,例如,老年患者应采用安慰性语言、年轻人和小孩应多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4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的工作一般较为繁重使得护理人员学习机会较少,因此影响了护理质量,更严重的会引起医疗纠纷。
我国的现状就是大部分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他们大多来自中专的护校,在18岁左右就开始参加工作,因此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匮乏的护理经验使得与患者及家属产生冲突时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单纯、冲动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
因此在人们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灌输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在工作中的耐心,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3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也应主要医疗卫生的重要性。
首先应保证室内的干净、舒适是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标准,因此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每日用消毒液早、中、晚消毒三次,保证地面整洁、干净,患者输液的座椅和床单应在早晨消毒并更换一次,地面保持干净、无垃圾。
对文化素养较低的患者或家属应进行耐心的讲解卫生常识,通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卫生科普知识达到改善不良卫生习惯、配合卫生清洁工作的目的,配合清洁人员进行清扫工作。
儿科患者更加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耐心、主动协助患者家属协助患儿解决上卫生间进行大小便问题,确保不再输液室内对地大小便、紧张乱扔垃圾的现象。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门诊输液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输液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护理工作的问题也不断的在暴漏,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反应医院的护理质量。为了避免门诊急诊的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等现象,需要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保证正确的输液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具备专业素养,做到有耐心、有责任心,在帮助患者完成输液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供患者所需帮助,这样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易小林.2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9):142-143.
1.急诊病人术前访问
急诊病人大多数是第一次手术,亲人和朋友不一定在身边,病人术前对手术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担心手术不成功,会给自己造成残废等,故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担心,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因此,手术前对急诊病人进行访问,消除急诊病人手术前的恐惧心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术前访问过程中,需注意一下几个方面: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询问患者的不安和担心的事情,给予病人激励的话语,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护士应介绍医生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护士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不要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
2.急诊病人的术中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在手术期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害怕等心理活动,从而导致代谢加强,氧耗增多,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有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影响手术实施的安全性。在手术中对急症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病人心理负担,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稳定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 急诊病人大都第一次进入手术室,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甚至对医生和护士的言谈举止都十分敏感。因此,护士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这些对老人、小儿、妇女尤为重要。
2.2 手术期间护士的各项技术操作要做到位,以增加病人对义务人员的信任度,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
2.3 护士要关怀病人,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有何要求,耐心细致的解答询问,及时解决病人的合理要求,,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提高病人的痛阈,消除其恐惧心理。
2.4 由于急诊病人疾病来的突然,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因此,医务人员在做好各项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向病人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以及某些必要的手术步骤和大致的手术时间,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手术时所能出现的牵拉反应或牵涉痛,并嘱病人在出现以上反应时做深呼吸,以减轻反应,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尤其在抢救病人时更应注意,以免影响病人的心理。
2.6 手术期间动作应轻巧文雅,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慌失措,须让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安然度过手术全过程。
3.急诊病人术后随访
急诊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是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价值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较早不安的心情。因此在手术结束以后,针对急诊病人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需要继续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3.1 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从麻醉中醒来以后,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的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这时候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3.2 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的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个人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因此,护患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缓解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3.3 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以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怒、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围绕2009年卫生部提出的三级医院急诊科建设与指南的工作要求,以及我院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医院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把病人的安全目标落到实处,达到护理工作连续性、全程陪护、无缝隙的工作目标。在结合以往急诊病人与手术室、病房及重症监护室交接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自2010年3月1日始,完善制定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到2010年10月31日止,与各部门间交接病人2438人次,无一例因交接病人而发生的投诉及纠纷。现将工作方法报告如下。
1 传统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方法
1.1 交接方式以口头交接为主,书面交接内容单一。口头交接存在交接病史不完整,交接无规范;书面交接仅涉及患者姓名、年龄、诊断及现用药物,无送出护士及接受护士签名,无送出及到达科室时间。
1.2 护士对患者的连续性观察不到位,责任不明确,责任意识淡薄。
1.3 由勤务人员或见习护士护送3级以下病人,未落实护士全程陪护,交接病情不完善。
据统计,2009年1-12月,我科与其他部门间交接病人4118人,发生皮肤交接不清4例,门诊检查及相关阳性结果交接不清6例,用药交接不清12例,目前特殊状况及特殊注意点交接不清11例,各种导管型号及留置时间交接不清22例。
2 改进后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科自2010年3月起,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从患者目前状态、背景、评估、建议、时间和责任人5个方面进行交接,完善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护送患者入院时详细填写,与他科交接清楚,由对方责任护士签字确认。登记本存留急诊科。急诊护士与部门护士按以下5个方面来交接。
2.1 状态
详细填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接收科室、诊断
2.2 背景
详细填写主诉、过敏史、过去史、主要异常检查结果、静脉已用、现用及未用药物、特殊口服药物、各种导管插入时间、插入长度、型号、引流的液量及色。皮肤完好情况。检查报告、检验结果单据数量。
2.3 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体温、 脉搏 、 呼吸 、血压 、格拉斯哥评分、 瞳孔 、目前的特殊状况:
2.4 建议
特殊注意点:
2.5 时间及责任人
登记本上要求注明患者送出科室时间及送达科室时间 ,并由护送护士及接收护士双签名确认。
通过建立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自2010年3月-10月,按国际5级预检分诊要求分诊[1],我科共接诊1-3级病人2496人,与其他部门间交接病人2438人。其中与手术室交接128人,与重症监护室交接66人,与相应专科病区交接2244人。无一例投诉及纠纷,科室之间病人转运工作更加协调,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 护理工作体会
3.1 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战地,是连接病房的一条纽带。急诊病人病情急重,来院时间短,病情发展变化快,在较短时间内为患者搭建生命平台,掌握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后,转入相应专科治疗。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抢救、治疗、检查等情况,遵医嘱通知接收科室,科室做好接收新病人的准备,特殊情况口头通知,如准备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及使用特殊床位等。填写部门交接本,随同病人一起送入相应病区。
3.2 强调痕迹管理,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流程更加合理。
使用部门间交接本交接病人,杜绝了以往口头交接病情而发生的种种不安全情况。交接内容齐全,顺序清楚、重点突出、痕迹管理、责任明确。接收科室责任护士确认明白后,签字为证。
3.3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得到具体落实,达到全程陪护、无缝隙的护理。急诊护士实行自接诊、分诊、抢救、护送检查及入院的全程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动态,用药及阳性检查结果,提出预见性护理,确保病人安全。
3.4 明确科室责任,避免了护理投诉及纠纷。
责任护士护送患者入科前,按登记本要求,逐项登记,核实无误,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确保护送途中安全,方可护送到相应专科及手术室。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的使用,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动态观察的能力。护士长每月月底到各科室,听取各科室的意见及反馈,并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使用急诊病人部门间交接登记本后,规范了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加强了痕迹管理,责任明确,培养了护士对病人全程病情观察的工作能力,强化护士责任意识;落实了护理工作连续性、全程陪护及无缝隙的护理目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06-02
急诊科医院的窗口,做好急诊病人的健康教育是医院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为提高急诊观察病人的护理质量,了解急诊观察病人的心理需求,并针对他们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是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的保证。
1 临床资料
1.1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5月90例住急诊观察室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心理护理组45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23~74岁。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7~75岁。
1.2 心理护理是针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及心理状态,护士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给病人关怀、支持和帮助,以满足病人的需要,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病人和家属对疾病带来的变化和适应能力,进而促进病人成熟和发展[1],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1.3 急诊观察病人的心理特征
安全感和早日康复是最普遍、最重要的心理需要,也是求医的最终目标。需要了解自己的病情,希望生命不再受到威胁,期盼得到可靠,确切安全的治疗,而且没有痛苦,留观病人在院时间短,这点尤其迫切。 需要尊重,需接纳和关心,需要信息,需要安全,需要和谐环境,适度活动与刺激。
1.4 急诊观察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
焦虑、恐惧、抑郁、孤独感、依赖心理。退化心理,猜疑与怀疑,愤怒,否认心理,自我概念变化,过多期待心理等[2]。
2 临床护理
2.1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关心与同情是一种心理的交流 ,从态度、言语和行动表现出来。如友善的微笑,关怀的问候,表示同情的说“我能理解、、、、、”等,这些会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感到被接受,感到有依靠。患者总是容易对自己的病情有很多顾虑和担忧,害怕和不安,或将疾病看得看得过分严重,看不到希望,只看到消极不利得一面,可向患者说明病情,启发患者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认识自己有利的方面,劝导患者以积极地态度和行为面对人生,面对疾病,还可以介绍别人战胜疾病的事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及时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误解 ,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为患者提供新的思维和方法,重新认识问题,有新的、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积极改变,战胜疾病。
2.2 妥善做好常规医疗护理,心理护理辅助医疗护理的进行。
2.3 做好检查,适时报告病人的心理状态,调整护理措施。
2.4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动员社会力量,如单位、同事、亲友参与,共同努力,协助解决困难,让病人安心休养[3]。
2.5 护理过程注意的要点。
2.5.1 护理人员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预见到病情恶化的表现或病情趋向好转的变化,及时辅以医疗护理措施,高度的责任心和警觉性,将极大满足病人关注生命安全的心理需求,稳定病人情绪,排除不必要的困扰。
2.5.2 每项医疗护理措施,护士依据知识和经验,对其安全性和疼痛忍受程度向病人做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加上娴熟的技术,到位的心理护理,让病人觉得被尊重,接纳和关心,了解足够信息,感觉住院期间更安全。
2.5.3 医院急诊病人检查,检验报告第一时间反馈病人,安抚病人焦虑心理,避免刺激性语言,如怎么现在才来医院?病情就那样了,还怕什么?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结果
对90例病人出院时进行评估,心理护理组病人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体现了医院优质护理。
4 讨论
虽然大多数心理护理服务非解病人的燃眉之急,但对康复来说很关键的,心理护理并不因为病人治愈疾病离开医院而结束,许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格特征,心理社会因,不良行为习惯有关的,心理护理服务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因为患者的心理活动总是受到疾病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并不是与所患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所以采取与病人相适应的、了解和掌握留观病人心理需求适时进行教育,通过学习消除不适应,建立健康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护理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求心理护理的实施者要有天使般的爱心,敏感细心,善解人意,亲切善良,强烈的服务意识和深入的人文关怀理念,这种护理是人性化的,温暖人心的,可创造经济价值的,极受病人和家属欢迎和赞赏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儿科急诊;护理满意度;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急诊室每年接待儿科留观输液人次约十五万人次,病人多,工作量大,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因为就诊时间长、服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家长的等待、抱怨及投诉,影响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我院由监察科组织,每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每次发放问卷20份,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查找原因,分析对策,以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临床资料与方法
根据医院急诊服务要求自制表格,随机对正在就诊的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表格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士仪表及语言、就诊环境及有无馈赠钱物现象,每月末监察科派专人下到科室进行调查,由病人家属填写,当场收回,避免对调查结果的干扰。
2结果(见表1)
2008年1~8月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问卷有效率97.5%,其中,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仪表及语言、及馈赠钱物方面满意度高,对就诊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综合满意度整体来讲成上升趋势,由93%上升至96.5%。
3调查分析
由于持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二季度以来又在门急诊开展感动服务,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整体来说急诊服务质量总体较高,病人对急诊服务质量较为满意。
影响病人满意的因素:主要有护士的服务态度和主动服务意识、护士的技术水平、护士的自身仪表、语言和整洁舒适的环境。
由于我院就诊人数众多,检查收费窗口分布较为分散,儿童生病的季节性特点等造成病人看病、检查、取药、注射时均需排队等候,加上对医院的陌生环境和就诊程序不熟悉,病人家属需要到处寻找,严重浪费时间,造成看病难。
儿童生病的季节性、时间性特点造成我科短时间内就诊患儿众多,护理人手相对不足,护理队伍年轻化,70%为三年以内护龄,家长对护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护士能安全、无痛、一针见血,跟家长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我科的房屋为八十年代的老房子,九十年代曾经装修,但相比其他医院条件较差,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家长卫生习惯较差,随地乱扔垃圾,随地让孩子大小便使得整个环境卫生不如人意。
护士面对病人的服务时间少、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护士忙于事务性工作,对病人的心理需求了解关心不够,也是影响病人综合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4护理对策
护士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病人的满意度。我科继续按要求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感动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积极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由被动服务由主动服务转变,让服务到达每个病人的心中。
护士和蔼的话语,亲切的微笑,诚恳的态度会让家长的紧张、焦急、慌乱心情慢慢平静,专业的问候和检查会让病人信赖、依靠护士。积极引导病人分流,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导诊服务,正确分诊病人,帮助病人完成治疗过程中的所需程序,各窗口部门采取灵活的人性化服务措施,保证窗口单位排队不超过十五分钟,减少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
护士得体的语言端庄的形象会给病人美好的第一印象,也是护士自身素质的体现,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的感觉。护士上班时要求应着干净工作服,燕尾帽,穿工作鞋,头发不可过肩,佩带胸卡,符合护士礼仪规范。问候病人真诚、耐心,急病人之所急,对病人富有同情心、爱心,和病人有效沟通,真正关怀和温暖病人的心。
高超的技术是病人满意的后盾。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护理服务要求较高,都要求一针见血,尽快治疗,只有过硬的技术,灵巧的双手,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才能做到让病人真正从心底满意。我科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学习和考核,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技术水平。
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制,灵活排班,派二线班,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保证护士人力资源的充足,并且每班有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穿刺困难者,尽量由有经验的老护士进行,对同一患儿,每人穿刺机会不超过两次。
我院正在新建儿科急救大楼,改善医院硬件设施,同时,护士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劝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卫生设施,发现污物及时清扫,尽量保持环境卫生清洁,避免蚊虫苍蝇的滋扰,努力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护士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了解和沟通,在进行健康教育,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同时,了解病人的实际需求,想办法让病人的要求得到满足,力争做到让病人满意,超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中,男5例,女5例,年龄最大者31岁,最小者3个月。10例患者多以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眼结膜炎、全身不适起病。体温达39-40℃,发热2-3天后,口腔颊粘膜周围0.5-1mm灰白色小点,上下唇粘膜也可见到。皮疹多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四肢手掌足底,疹间有正常皮肤。出疹时最高体温达40.2℃,全身症状加重,年龄最大者并发喉炎、结膜炎重,干咳、眼分泌物增多。皮疹出齐后,依出疹的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2-3周。体温也随之同时下降至正常。
2 治疗
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2.1 对症治疗应卧床休息,单间隔离,居室空气新鲜,个别病人对光敏感, 所以,保持房间黑暗照亮。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眼、鼻、口腔、皮肤保持清洁。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多喝温开水。不忌嘴,恢复期给予加餐。高热时给小剂量退热剂,咳剧时给以镇咳药或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减轻咳嗽。眼分泌物及时用热的生理盐水或水擦掉, 不要揉擦眼睛。用生理盐水每日擦洗口腔两次,饭后嘱其勤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2.2 中医中药治疗前驱期初热时,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以辛凉透表,驱邪外出;外用透疹药(生麻黄、莞荽子、西河柳、紫浮萍各15克)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四肢,以助出疹。出疹期宜清热解毒透疹,用清热透表汤,重病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恢复期宜养阴清热,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
2.3 并发症治疗
2.3.1 肺炎 按一般肺炎处理,继发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抗病毒疗法,对症支持治疗,退热与镇静、去痰平喘、吸氧,重症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食少适当补液及支持疗法。
2.3.2 喉炎保持居室内一定湿度,并用蒸气吸入,一日数次,以稀释痰液。选用1~2种抗菌药物,重症可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保持安静。喉梗阻进展迅速者,应及早考虑气管插管或行切开术。
2.3.3 心血管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时及早应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强心丙治疗,可同时应用速尿利尿。控制补液总量和速度,维持电解质平衡,必要时用能量合剂(辅酶A、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以保护心肌。循环衰竭按休克处理。
2.3.4 脑炎处理同病毒性脑炎,对症治疗、加强支援疗法,保证营养和促进脑功能恢复、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加强护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高热者降温,惊厥时用止惊剂。昏迷者加强护理。
3 护理
3.1 护理人员要戴好口罩或注射麻疹疫苗,以防交叉感染。
3.2 居室应常通风,因在阳光下或流动空气中20分钟麻疹病毒会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风直接吹到,为避免阳光直晒,可用深色窗帘遮盖,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可洒些水。
3.3 由于病人高热消耗较大,应鼓励病人少量多餐,进食一些流质、半流质、易消化、清淡的饮食,忌食生冷、油腻食物,多喝开水。
3.4 前期、出疹期体温在39.5℃以上时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热解毒散等缓和的退热剂退热,把握热度不能降得过猛,以免剧烈的退热会使疹子发散不充分。头部可敷温湿毛巾,切忌酒精擦浴、冰袋降温。
3.5 注意患儿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的清洁。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但使皮肤出疹子,同时还使眼结膜、口腔、鼻腔粘膜产生分泌物,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如不及时清洗,分泌物长时间地刺激皮肤粘膜,使这些部位的抵抗力下降,给病毒继续入侵和其他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因此,做好患儿皮肤粘膜的清洁卫生是十分重要的。及时清除眼分泌物,口腔保持湿润清洁,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
3.6 注意观察病人,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如果病人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剧、鼻翼扇动、口周紫红、四肢冰凉、脉搏细弱、心率加快、皮疹引退或出疹不全、声音嘶哑、哮吼样咳嗽、嗜睡或惊厥等症状,说明病人有其他合并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麻疹其实并不可怕,治疗及时会很快痊愈,关键是要预防麻疹合并症,如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麻疹后也易发生百日咳、水痘等感染。
4 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我科18例病人突发病情变化,其中过敏性休克5例,晕针6例,窒息2例,高热惊厥5例。
1.2 临床表现及处理
(1)5例过敏性休克病人用药前做皮试均为阴性。3例于给药后2min内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突起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分别为80/60mmHg。2例于给药10min后胸闷,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意识丧失,脉搏细弱,血压为0。急救措施:立即停药,取休克卧位,保暖,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1 ml;给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密切观察病情,对病人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作好病情动态观察记录,直至脱离危险期。
(2)6例晕针病人均处于饥饿状态,坐位方式输液。其中4例在反复穿刺过程中发生,2例为初次输液病人。临床表现均为头昏、心悸、瞬间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偏低。急救措施:改坐位为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给氧,指压人中、合谷穴,数分钟后病人自行缓解。
(3)2例窒息病人为2岁小儿,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痰鸣音明显,在护士为其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窒息。表现为持续哭闹声突然停止,瞬间神志不清,脸色紫绀,双眼上视,呼吸停止。急救措施:将病儿置于头低脚高位,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给氧;必要时加用吸痰器吸痰,及时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呼吸道通畅。
(4)5例高热惊厥病人均为3岁以下病儿,其中2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5例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5℃以上,常规抗炎、抗病毒处理。临床表现:突然头后仰,意识丧失,眼球固定、上翻,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紫绀,四肢抽搐。急救措施:使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口咽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联合降温。5例均在处理后3~5min症状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
经常巡视病人,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过敏性休克病人一般最早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高热惊厥病人的先兆表现为翻眼、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抽搐等;晕针病人的早期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恶心欲吐、四肢无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2 出现情况紧急处理
如窒息者行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出阻塞呼吸道的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的病人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者发作时应立即退热、止痉。晕针病人取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保暖。
2.3 心理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统计2007年1月~2008年12月急诊接诊87例患者,其中外伤46例,约占总接诊的52.9%。46例外伤病人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11岁。其中多发伤病人13例。在接诊中多发伤病人比较重,因此在这里以多发伤为例。
1.2多发伤的临床特点①应激反应严重,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②伤情重,休克发生率高;③严重低氧血症;④容易漏诊和误诊;⑤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
2应激状态的护理
根据多发伤的特点,为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及抢救效率,现将急诊多发伤病人的护理体会要点总结如下。
2.1时间观念。所有抢救工作均要有相应的时间要求,诊治要快,医护人员动作要准确,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急诊科工作强调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当班护士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知值班医生,医生护士同时出发;接诊时间就是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在无障碍情况下急救车应全速前进,到达现场医生迅速诊断;呼吸、心跳比较平稳的上急救车边走边抢救;如呼吸、心跳不稳定危及生命的,应就地抢救;在途中电话通知外科病房做好接诊准备。
2.2生命体征支持的护理。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瞳孔。急性多发伤病人在路途上需输液时应及时输液,输液时根据病情调整滴速,扎针部位要加强护理,因急救车上颠簸,防止外渗影响药物滴入;如血压低时及时补充血容量;吸氧时应注意调整好流量,要保持吸氧管道畅通;冬季应给予保暖,夏季应给予防署。
2.3的护理。一般重伤员均可取仰卧位;胸部伤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颅脑损伤和呕吐病人头应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止发生窒息;长骨骨折病人应将伤肢放在合适的位置,背部及两侧用棉垫或被褥垫好,固定牢靠,防止进行中的颠簸、磨擦撞击产生疼痛及血管神经再次损伤,并注意观察肢体远端供血情况。
2.4严密观察伤情。转运途中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勤问、勤查、勤交流。严密监护伤员,注意伤员面色、表情、呼吸深浅、均匀程度、呕吐物和分泌物、引流液的颜色、伤员伤口敷料浸染程度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63-02
门诊手术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些小手术,但是患者是在完全的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患者表现出紧张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有的患者手术接收后离开手术室,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晕厥或者摔倒等[1]。为研究患者心理特点,随机调查了100例即将接受门诊手术,通过填写心理状态的问卷咨询调查,便于有针对性开展心理的护理,确保手术取得预想效果。
1 临床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门诊小手术的100例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问卷咨询调查。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在6-80岁;初次手术患者62例,再次手术患者38例,详细结果,见表1和表2。
根据图表情况分析,在手术前不紧张的患者只占到29%,28为再次手术患者例患者,其余的都会有紧张的感觉,只是程度不同,但是所有患者都有担心并伴有恐惧。
2 护理
2.1 做好手术的前的心理疏导 一旦病人接受做手术,多数患者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产生恐惧感等不良心理。表现出来就是紧张或者焦虑和恐惧。这就需要首先对这种心理的状态进行护理,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把手术的大小,基本情况,是否打麻药,以及需要配合的地方介绍清楚,手术就会非常顺利,并且提醒患者之前手术都很顺利,以此来减轻患者负担,让患者放松。还要注意发放手术须知,比如哪些情况不适宜做手势,让患者心理有底,更好的配合工作,同时也为临床降低了风险。
2.2 对待病人要热情、友好,手术室环境要保持安静、整洁,给患者一个轻松的环境。同时注意调整温度和湿度。保持手术室内床单和地面的整洁,及时的对手术的床单上面和地面上的血迹进行清理,确保手术器械上没有污物,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
2.3 护士需要陪伴病人进入手术室并送上手术台,待详细的安置好之后离开,需要帮助患者调整好手术,并和病人进行一次短暂的交流,告知大概时间,提醒手术中配合医生的意义。调查显示,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对特别紧张的患者有很大帮助作用[2]。
2.4 要注意严密的观察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监测脉搏和呼吸,并不断进行交流,放松患者心情,转移患者注意力。对手术中的问题一一进行详细的解答和解释。当患者诉说有胸闷、牵拉感等时,提醒患者不用紧张,并配合做深呼吸,可以拉着患者手(对小孩可以抚摸额头安慰和鼓励)。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2.5 对病人表现出关心和理解 对于有的患者特别紧张,虽然之前进行了心理的疏导,但是依然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手术,对待这样的患者,护士绝对不可以进行嘲笑或训斥,需要更有耐心的给予心理疏导和鼓励,给患者调整一下心态,帮助患者稳定思想情绪。也可以预约下次手术,一般最长不要超过一周,下次手术继续做好心理调节,并陪伴患者手术,介绍手术进程。尽量给患者一种安全感,缓解情绪上的紧张,需要很多的工作,给病人很大的关心与体贴,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圆满成功。特别对腋臭和面部整形等病人,由于他们普遍有自卑感,需要护士注意言论和行动,避免刺激患者,要进行安慰和鼓励,树立患者信心。
2.6 术后的心理干预和护理 手术结束后也需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的感觉,一般要求手术后观察半个小时后再回家,如果期间发生头晕或者恶心的情况,需要平卧,测量血压和脉搏,让患者做深呼吸,设法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让患者接受这些正常反应,等血压降低,脉搏恢复正常后休息约半个小时,回家需要家属陪伴。并送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卡,让患者感受到周到的服务。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的很重要一个环节是术前的心理准备,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具体的、有差别的进行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感[3],还要做好解答服务,让患者对手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打消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情,确保配合手术治疗。从选取的100例患者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手术前,大多数患者有紧张和焦虑以及恐惧的心理,所以,手术前有必要进行心理的干预和护理,耐心的解释病人的疑问,改变病人紧张状态,确保病人接受手术时,心理状态处于最佳。
3.2 为使患者信任医护人员,需要医护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以及对病人充分的理解,虽然手术时间不会很长,但作为整个治疗的关键环节,也是患者精神最脆弱的时刻,需要一会人员做好病人的情绪稳定工作,只有患者心情是轻松的,才会主动去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才有利于顺利开展手术并保证取得较好的效果。
3.3 要着力提高护士的素质。当代的医学模式不断发生着深入的变革,护士也不在简单的从事配合医生的工作,在一个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而不再是要求以疾病为中心,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专业知识要过硬,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和教育学知识也要涉及到,来更加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吗,更好的面对各种病人的护理工作。
总之,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另一方面树立科室的良好形象。文献显示术后约有3%的患者出现晕厥、摔倒等现象[4],但是本组100例患者手术后无一例发生这种现象,显示出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吕红梅,陈捷,陈君华,黄蓉,杜慧.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