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6-18 10: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急诊病人的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急诊病人的护理

篇1

        1  急诊病人临床上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惊异恐惧  危重病人大多数对所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如天灾(水、火灾),人祸、车祸、触电等或病情急剧恶化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出惊异失措,紧张恐惧。

        1.2 焦虑孤独  多数车祸摔伤的外伤病人,担心家庭及工作,担心受伤及肢体功能是否能恢复,这类病人多数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自卑。某处照顾不周就会心烦生气、多疑,有时还会变得特别暴躁,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无所适从。加之疾病发生突然,家属不能及时到达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因而引起病人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1.3 失落  这类病人多数是严重的疾病造成肢体或脏器的功能障碍或缺失,导致情绪失控,表现为悲观,怕影响以后的工作、婚姻、事业等。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信心,感到悲观绝望,严重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  护理措施

        2.1 对惊慌恐惧的病人

        2.1.1 急诊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工作效率高,思维敏捷,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关心照顾病人,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心态,取得病人的信任,增加其安全感。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使病人感到治疗护理工作及时准确,对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极为重要。

        2.1.2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抢救中赢得时间就是挽救生命,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固定、止血等。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减轻疼痛。选择合适的语言,给病人安慰、鼓励和疏导,使病人看到生命的希望,减少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

        2.1.3 病人携带诸多的监测仪器、输液通道、引流导管等,致使病人感觉不舒适,护士要及时发现给予处理,将监测仪器的音量和亮度适当调低,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尽可能让病人感觉舒适与放松。同时,重视病人自尊心的维护,我们在做任何检查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减少暴露部位,注意遮挡,以稳定病人的情绪,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2.2 遇到悲观失望的患者时,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首先尊敬病人,耐心解释,加强沟通与交流,消除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树立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其生活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用真诚的态度安慰患者,树立患难患者的生存欲望,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权力,帮助他们克服性格上的缺点,解除心理负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和护患间的信任感。

篇2

急诊病人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严重,甚至危在旦夕,必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方可挽救病人生命。然而,急诊病人也有特殊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绝望等,甚至造成机体持续应激障碍,若得不到及时的调节控制,即可加重病情,又可延误抢救时间,如服毒自杀未遂者,强烈反抗不配合洗胃。因此,必须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争取抢救时间,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1 临床表现

1.1 恐惧 是一种已被个人证实的与明确来源有关的惧怕感。表现为惊恐不安、表情呆滞、木僵,有的拒绝 救治。

1.2 焦虑 是个人的一种模糊不适感。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动没耐心、发脾气、敏感多疑,对自己的伤病转归担心。

1.3 绝望 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或消极合作。服毒自杀未遂者更为暴躁,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2 心理护理

2.1 心理护理措施

2.1.1 心理疏导 首先尊重与理解病人,护士通过交谈和观察,发现患者忧虑的,害怕的、关心的或希望实现的事情。

2.1.2 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建立必要心理准备,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过程及效果做适当的解释,以安定情绪。

2.1.3 提供安全与舒适环境 与病人交谈时,护士态度要和蔼,服务热情周到,表示对病人的理解和同情,减少对病人的刺激,为病人提供安静的环境。

2.1.4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勇于面对现实,面对未来,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加强责任心,重新树立自己的价值观。

2.2 心理护理要点 急诊病人的心里状态千差万别,复杂多变,时常出现一个护士要同时面对多个心理状态完全不同的患者的情况,故在实施心理护理时,护士要用亲切简洁的语言安慰病人,应注意区别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

2.2.1 先处理危重人的心理反应 护士在患者面前应沉着、稳重、严肃、有序地进行抢救护理,可边抢救边观察边用亲切简洁语言安慰病人,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少数危重病人有可能抢救无效应先告知家属,使其有心理准备。

2.2.2 细化 根据年龄、男女的不同及个体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

2.2.3 心理护理可与救护处置同步进行 对服药自杀未遂者,洗胃前病人出现暴躁、目光逼人,拒绝洗胃甚至出现不信任的复杂心理,首先我们劝说病人对其家庭、亲人应付的责任,唤起病人生存的意义;再向病人介绍插胃管的目的、方法、意义及注意事项,病人会很快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对外伤需要清创包扎、止血或手术的病人,普遍存在恐惧、焦虑的心理。因此,术前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向病人及家属讲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可靠性、意义和预后,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一环。

篇3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76-02

前言

普外急诊病人的突出特点便是病情严重,起病较急,甚至生命危在旦夕,必须尽快的采取紧急抢救的有效措施,只有这样才有助于病人生命的挽救。但是,普外急诊病人往往有着较为特殊的心理反应,比如绝望、焦虑和恐惧等等,甚至导致机体持续应激障碍的发生,如果没有及时的加以控制和调节,那么便会造成病情的加重,抢救的时间也会由此而延误。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必须将普外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工作加强,最大限度的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促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护理和治疗,尽可能的争取抢救的时间,以便于及时的挽救病人的生病。

1 普外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

1.1孤独与焦虑

普外急诊病人发病突然,很多病人的家属无法及时的感到医院,再加上病人对诊治流程和医院环境较为陌生,这便使得患者极易产生焦虑和孤独的不良心理。

1.2紧张与急切

由于普外急诊病人病症的剧烈性、突发性以及后果的不可预见性,通常会有极度紧张的情绪产生,往往带着解除病症和缓解病痛的急切心理就诊。

1.3不满与烦躁

绝大部分的普外急诊病人基本上并非是简单的观察便能够加以确诊,一般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做与病症相适应的辅检查,不仅检查时间较长,手续非常复杂,并且有着相对较高的检查费用,这些均会导致病人不满和烦躁情绪的产生。

1.4怀疑与恐惧

普外急诊病人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脑血管病人往往自认为病情非常严重和危险,所以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强烈的求生欲望造成心理恐惧的产生,并且无法立即缓解病痛,需要深入的检查等,这便使得脑血管病人对医疗技术产生怀疑,甚至会有转院的想法产生;而外伤病人本能的会对出血创伤会产生恐惧心理。

2 普外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有效对策

2.1积极建立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取得病人的信任,注意交谈沟通的技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借助于良好恰当的语言、行为及表情影响病人,采用博爱及真诚安抚、温暖病人的痛苦心理,将病人对生命的热爱唤起,以便于促使病人将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树立起来。

2.2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对于病人而言,医院是比较陌生的一个环境,极易导致病人产生不安和紧张的感觉。所以,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为病人提供舒适以及安静的就医环境,将病人因陌生环境所产生的不良心理和不适感切实的消除,以便于加强病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

2.3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消除病人恐惧紧张心理的有效途径就是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术,它不仅能够赢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赖,而且能够加强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普外急诊病人通常因来势猛、病情急,再加上心理准备的缺乏而惊恐不安,护理人员则应当沉着而冷静,借助于自身的熟练操作技术,真正的做到忙而不乱,使病人能够信服自己。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应当随时的与病人沟通,发自内心的关心他们,比如握住病人的手安慰病人、鼓励病人,用关切的目光凝望病人,这些细微的动作均有助于恐惧心理的消除,使他们情绪稳定,产生安全感,并且积极主动的与治疗相配合。以此同时,将心理护理做好的重要基础就是较强的责任心。护理人员应当促进自身责任心的强化,将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不断的提高,以便于更好的为普外急诊病人及其家属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2.4主动热情,迅速接诊

当普外急诊病人就诊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的接待病人,要知道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及一言一行均会对病人产生较大的影响。正是因为病人病情凶猛、发病突然、发展迅速以及急需救治等方面所存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必须在接诊时,应当主动热情,迅速接诊,技术敏捷熟练,动作有条不紊。同时,应当及时的将病人安置妥当,耐心的对病人的病情加以询问,尤其是要对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并且详细的进行记录,将潜在的护理问题及时的发现。另外,护理人眼还要切实的做到认真分析、头脑清晰,尽可能正确的加以诊断。面对病人及其家属的询问,护理人员应当采用简练易懂的语言耐心的解答,尽快的取得他们的信任,将良好的护患关系构建起来,为治疗和诊查争取时间、提供方便,以防止病情的延误。

3 体会

由临床护理实践可以看出,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心理护理在普外急诊病人的急救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使病人对各种抢救治疗积极主动的加以配合,能够有效的稳定病人的不良情绪,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由于心理护理对普外急诊病人是非常重要的,而首先接触急诊病人就是护理人员,护理人员的行动以及语言均会对病人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的钻研业务知识,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广博的知识,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人际关系知识,应当有序、敏捷、和蔼、沉着、冷静、主动的将各种复杂情况处理好,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最大限度的将他们的恐惧心理减轻,以便于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促使病人的身心能够处在最佳的状态,同时,在积极抢救中将病人的心理护理认真的做好,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及职业道德意识,及时的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更新,以有助于及时的治疗和及时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申云.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25).

篇4

【关键词】:门诊;急诊;输液护理;风险防范;

1 引言

门诊急诊输液室流动量较多,护理对象、人际关系复杂多样,患者对护理人员操作过程的不理解和不合作极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导致了护理工作的高压性,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工作繁重等是现今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导致护理事业停滞不前,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

2提高专业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础

2.1 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做好准备工作

(1)在输液之前应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心里等病情进行基本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病情的初步了解,结合专业知识对不同病患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输液。护理人员在冬季,温度相对较低时应特别注意患者会出现经脉痉挛的情况,经脉痉挛会带来充盈不良等状况,使得穿刺相对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先对患者进行局部热敷,带血管充盈后在进行穿刺等操作。

(2)输液前的药物准备要充分。在输液前应检查好药物的准确性,包括名称、剂量、浓度,药物的保质期、药物有无异常或损坏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原则进行配药工作。同时在配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无菌操作和防污染等问题。

2.2 护理人员在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穿刺的部位。护理人员在进行经脉穿刺时对位置的选择是有很多要求的,血管要选择富有弹性、容易固定、富有弹性,不容易滑动的,像手背、前臂和肘部都是最佳的选择。同时特别注意的是穿刺位置应避免盲目进针,应对病变的部位尽量避免使用。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适当的施针部位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根据针头的大小、输入溶液的特性、患者年龄,从远心一端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穿刺操作。

(2)输液过程中正确掌握输液的速度是十分必要的。输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症、药性等不同情况调节输液速度。标准情况为40—60滴/分,对年龄大的患者应控制在20—30滴/分的速度。对需要大量补充液体的患者则应加快输液速度调节到80—100滴/分的速度。

(3)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和药物信息,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同时告诉患者遇到紧急情况呼叫护理人员的方法,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2.3 输液后的处理工作不要遗忘

输液即将完毕前要及时拔掉针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空气进入造成栓塞情况发生,拔针要速度,拔针后要快速用大拇指顺着血管的方向按压针眼的位置,可以防止针眼出血。在按压时也要注意不要揉搓,反复按压,正常按压需要4分钟左右,老人要多按一会。如患者行动不方便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按压或要求其家人帮助按压。

2.4 护理人员不应忽视心里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输液时的心里状态,对过度紧张的患者树立信息,通过针对性的交谈,帮助患者说明工作流程,帮助患者战胜病魔、克服心里障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心里疏导,例如,老年患者应采用安慰性语言、年轻人和小孩应多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4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护理人员的工作一般较为繁重使得护理人员学习机会较少,因此影响了护理质量,更严重的会引起医疗纠纷。

我国的现状就是大部分护理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他们大多来自中专的护校,在18岁左右就开始参加工作,因此工作中缺乏责任感,匮乏的护理经验使得与患者及家属产生冲突时不能很好的得到解决。单纯、冲动的特点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

因此在人们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灌输护理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在工作中的耐心,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从而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3营造良好的输液环境,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医疗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也应主要医疗卫生的重要性。

首先应保证室内的干净、舒适是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标准,因此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每日用消毒液早、中、晚消毒三次,保证地面整洁、干净,患者输液的座椅和床单应在早晨消毒并更换一次,地面保持干净、无垃圾。

对文化素养较低的患者或家属应进行耐心的讲解卫生常识,通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卫生科普知识达到改善不良卫生习惯、配合卫生清洁工作的目的,配合清洁人员进行清扫工作。

儿科患者更加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工作责任心,耐心、主动协助患者家属协助患儿解决上卫生间进行大小便问题,确保不再输液室内对地大小便、紧张乱扔垃圾的现象。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门诊输液患者数量的逐年增加,输液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护理工作的问题也不断的在暴漏,护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反应医院的护理质量。为了避免门诊急诊的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医疗纠纷等现象,需要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保证正确的输液操作流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具备专业素养,做到有耐心、有责任心,在帮助患者完成输液护理的过程中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供患者所需帮助,这样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易小林.2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持续静脉输液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9):142-14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