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

时间:2023-06-18 10:25: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工程技术施工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建筑工程技术施工

篇1

关键词:

高职工程施工;施工员;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能力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工专业)以房屋建筑工程为载体,是探讨培养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技能为主要工作目标的专业。其培养体系是通过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及专业主干课的基础理论知识(三者简称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辅以课程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的训练,获取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得到工程施工员所需技能的初步训练。建筑工程是一个传统学科,也是随着设计新理念、建筑新材料、新结构、施工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开拓的技术领域。建工专业建设建设在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也很突出,如专业的培养体系设置,在围绕施工员岗位的培养目标中,急功近利,抛弃该学科的内涵特点,不顾学科间相互作用,忽视基础性理论的“后劲”、“支撑”作用,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在较高层次技能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而是直接“抬高”施工技术一门课程的作用来培养施工员,导致建工专业的毕业生三年的在校学习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一线对施工员的基本要求,毕业生连基本的专业术语都不明白,工程交流中困难重重,出现与实际需求相差较远的现象。因而,以下结合工程实践及高职教学探讨,对建工专业施工员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一、施工员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能力探讨

工程施工是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的要求,在建设场地上将设计意图付诸实现的测量、作业、检验,形成工程实体建成最终产品的活动。[1]这种活动对施工员的工作内容及施工员的能力要求进行了精准的概括,这就是工程实践中对高职毕业生的综合技能的要求。实现设计思想和设计意图,把图纸变为现实,是施工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施工员首先得读懂工程施工图,且这些专业的施工图是工程师们交流的语言,一套完整的工程图包括建筑、结构、设备(给排水、暖通、电气工程)等专业知识,且各专业施工图是相应专业知识在工程图上的体现,读懂专业施工图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工程师们综合技能的应用。尽管各专业有各自的特点,但在建工专业中一般以建筑、结构知识为主线,进行建筑、结构施工图的阅读,同时结合设备专业施工图,理解设计意图,然后完成相应工程施工,由此可见,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施工员必须掌握工程施工图的内容再进行相应作业。工程实践中需要施工员具备施工组织设计初步编制(在项目或企业总工程师指导下完成)、测量放线、钢筋料单的制作、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预决算单编制、工程资料编制与整理、竣工图绘制等基本技能能力,这些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带“笔”作业下的“动手”操作技能,是一名合格施工员必须具备的技能能力,而且还应该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具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的能力;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的知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二、基础理论知识与所需技能的相互关系探讨

为了实现将设计思想(蓝图)转化为工程实体这一目标,理解设计意图是施工员顺利工作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而“蓝图”(即施工图)是专业工程师应用相应的专业知识表达建筑物内涵的平面、立面、剖面等的专业施工图,是专业知识及相应技能的综合体现,是工程实施中工程师交流的语言,所以施工员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读懂专业施工图,而为了具备这个能力,在培养体系中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来帮助学生解决这方面的技能能力,这就是建工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科学的专业理论体系是最基本的技能能力获取的保障体系,是培养一个建工专业毕业生专业素养的知识体系。工程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具备施工技术的初步技能能力,往往是通过学科基础及专业主干课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去培育、去探索,可现行的培养体系中并没有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对这一层面技能能力培养的作用,对于专业理论在培养相应技能能力方面的作用认识严重不足,而且多以生源的整体情况不理想随意取消这块深层次技能能力的培养,过分追求那些浮在专业表面上的、直接的、所谓操作技能能力的培养,这是急功近利的做法。高职教育毕竟是系统的、科学的教育,不是培训机构短期技能培养,显然不可取。建工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可其中又以掌握力学、结构方向知识(结构即是建筑物中由建筑材料筑成的受力骨架)尤为困难,高职教师面对这块的教学实践多表现出畏惧感,一般采用直接放弃的做法。而这个知识点又是专业培养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毕业生工程实践乃至今后几十年职业生涯工作中的理论支撑体系,是培养具有持续发展后劲的高职生的综合素质的基础,若因为有困难就改变学科的内涵及专业特点来进行专业教育,肯定不可取,这样容易把职业教育办成断头教育,使职教学生失去上升通道[2]。

为了获得较科学的结构专业素养下的技能能力,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建筑力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及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专业主干课知识(以下对学科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简称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与学需要大力加强,这是解决培养建工技能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而且这是经过多年土木学科不断探索、实践得出的有切实可行的做法。面对现阶段的生源背景和高职发展需求,需要花费较大力气来教与学,培养学生获取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基础理论知识体系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整个体系中,主导方向是“专业主干课基础知识”为目标体系:建筑施工提供扎实的支撑体系。在相互关系上,“专业主干课基础知识”在“职业目标”的底端,是“职业目标”的支架、是培养高职生具备后劲、发展潜力的支撑体系。如果抽掉“专业主干课基础知识”,所需的“职业技能”这一目标就犹如空中楼阁,导致整个培养体系出现全盘崩溃的结果,最终培养失效。在专业培养中过分强调追求“施工技术”一门课程来获得施工员技能培训,也即将建筑施工技术这门课程拆分成各个分项工程来培养技能,犹如高考复习中的“押题式”复习,把高职生的技能能力获取局限在有限的课堂和教师已掌握的所谓技能操作上,误以为能解决一个毕业生几十年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这是不现实的。何况,工专业毕业生在工程实践中不仅要面对新建工程,还要面对扩建、改建工程;不仅要对房屋建筑工程,还要面对土木工程其它方向的工程实践,施工现场的环境以及工作对象都是变化的、不确定的。所以培养体系要帮助毕业生解决各种多变的工作对象及各种环境作用下的问题,用不变的具有后劲支撑力的基础理论知识去面对多变的工作目标,这是惟一有效的解决方法。建筑施工技术是建工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技术课,在知识体系上是建立在前期学科基础、专业主干课的掌握上,它是研究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主要工种的常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及有关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的一门学科,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同时它是一门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技术、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课程;教学实践中只能从重视基本技能的有效探讨、引导入手,而不应该只是具体操作模式的讲解、灌输。从以上分析可知,基础理论知识是技术的支撑体系,是应对多变的工作对象的技能所需知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不能弱化或忽视其作用。否则,一味地强调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来培养施工员,还不如让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施工现场训练,这样他们至少提前二至三年接触房建中的施工实践,这种模式与早期国企施工单位培养的未经过高等教育的施工员类似。而目前我国高职施工员的培养是在国企改革之下,施工企业对项目管理转向多元化下,原先由企业承担施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的实习期培养任务主要转由高职院校来完成。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是培养建筑工程现场急需的施工员等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场所,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服务于施工企业,为地方经济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保证,为了获得这一目标,科学的培养体系极为重要。但综观我国现有的高职培养方案及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状态,目前培养的高职生难以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难以达到社会所需的技能人才要求,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重视。

三、基础理论知识在技能能力培养中的教学实践探讨

现行的建工专业培养体系过分弱化基础理论的作用,基本上抛开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围绕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防水工程及室内外装饰工程这几个分部分项的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操作技能能力的探讨,将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的“技术”当做一项固定不变的工作来处理,忽视了建工专业的毕业生面对的工程实践中工作对象的不确定性、工作环境的多样性等特点,使施工技术变更了基本意义。而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计划年年在变,使用的教材版本太多,可这些教材绝大部分是由本科专业教材的压缩、复制而成的,有些教材质量极差、错误甚多。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3]由教材问题可见现有的培养体系问题较多,希望引起相关部门重视,使之得以改进。施工技术是将施工图转化为工程实体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具有灵活性、创新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建工专业培养的施工员主要是以掌握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并具要求有一定的施工技术方面的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初步能力,编制组织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这些能力是在系统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后,通过逐步积累,达到一定的知识积淀后才能获取的技能,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技能,是无形的,也是与学历层次要求相符。而基础理论知识是获得技能能力的重要来源,在工程实践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形的支撑体系,支持高职生的学习以及毕业后几十年的工程实践,应该得以重视和强化。

在图1中,建筑力学(以下简称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作用不仅是为后续课程服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属于职业技能范畴。在职业生涯中,力学及建筑结构知识是建工专业及工程实践中作用最持久的知识,是学习阶段及工作中无形的支撑体系。培养计划中提到高职阶段是以知识的应用为主的教与学阶段,如建筑力学课程,它是探讨相关结构体系内力的计算问题,即主要目标在于学习已知荷载作用下,进行相应杆件的支座反力及某些截面内力计算的问题,是计算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课程,是为后续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课程提供基础知识的理论课程,而深层次的计算模型的建立、计算、分析及其中的力学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等则不是高职阶段的目标要求。知识要求和培养方向很清晰,可实际培养体系中忽视或淡化它们的重要性,歪曲了这层含义,是错误的做法。以高职生基础差为理由而弱化数学、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与学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培养体系中不能因为生源的问题而改变学科的内涵关系,不能因为部分学生的问题而改变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尽管现实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是可以想办法解决。这些基础课程如果引导方法得当,在高职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故探索出符合高职培养目标的学科体系仍需努力。如何进行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目前的重要难题之一,但必须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找到合适的有效的途径,否则高职施工员培养是失败的、无效的。

较好的数学、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能为后续建筑结构(主要指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课程学习提供扎实的基础,进而为工程施工图阅读(尤其是结构施工图阅读)积累扎实专业知识。学习者能不断地去获取施工图的深层内容,理解设计意图,进行相应的作业、检测等工作目标,完成施工任务。相应地,这种教学模式是合理的、科学的,是持续发展所需的技能能力培养模式,能够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知识不断在实践中进行一定创新,探索新的施工技术,解决更高的技术问题的做法,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我国在近期完成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复杂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的实例,都是相关土木人在扎实基础知识作用下,结合已有实践功底通过技术创新而完成项目实施的。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理解所面对的建筑技术,灵活驾驭相应的技能要求,才有机会进行技术创新。我国土木专业的培养模式一贯主张宽口径、厚基础,这种模式下的土木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发挥着重大贡献。否则,无理论支撑下探索施工技术是不长久的,其施行会失效。技术创新是建立在扎实理论功底的支撑下完成的,希望加强施工技术课程中看得见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的教学,来直接完成培养施工员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点也可以从在校生的交流及已毕业的学生的工作实践得以验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属于土木专业范畴,培养目标体系应该遵循相应的规律、特点,而且培养体系应该遵循学科的结构特点,尤其是整个理论体系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应该结合时代要求,探讨适合时代要求职业能力培养方式,探索出一种适合当前的生源情况的施工员培养模式。

四、结语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施工员的培养应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尤其要加强数学、建筑力学、建筑结构等基础理论教学,为高职生获取施工员全面技能所需的支撑体系打下良好理论功底;在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帮助获取基础理论知识时,应突出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再通过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环节完成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学目标,能够获得适应岗位要求的技能;高职生的操作技能是与学历层次相对应的、具有综合性的,是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教与学及辅以基本的实训、实习实践等多方面综合培养来获取,具有应对多变工作对象的技能能力,这种模式是低层本的、效率较高的科学培养模式。一味强调短期行为下的操作能力培养是不当的,是教育部长袁贵仁所谈到的“断头教育”[2],而且在这种培养体系下,毕业生今后发展局限性太多,产生的负面影响很明显。社会所要求的高职学生应经过系统的、科学的专业培养,获取今后一生的基本技能,而这些技能并不是培训机构下短期内所获得一时性的临时技能。在教学中加强有效引导、启发,真正领着学生入门,让他们继续深入实践中去修行,完成“学徒式”培养。按这种模式能培养出满足施工一线所需的工程施工员,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力及创新能力,也符合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4]。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平沙.袁贵仁谈职业学校升格:原则上高职不升本科[N].北京晨报,2015-07-02.

篇2

中图分类号:TU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140-01

引言

在国内建筑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中,施工企业只有在不断加强自身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建立优质的技术管理秩序,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使得施工技术可以符合相关规律要求,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对控制项目成本,优化人员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档案资料管理、技术培训、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使用、“四新”技术开发应用等。施工技术管理的领域可以分为内业和外业两大类。内业主要是制定技术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岗位技术培训、管理技术档案等;外业方面则包括了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实施、创新施工技术等。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重点要做好基础工作,既要强调全面性,又要突出重点性。根据不同项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工协作追求效率最大化,为工程建设提供最大化的服务。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的管理,不仅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同时还关系着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及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从而在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中起着核心作用。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程、规范,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质量、经济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方法对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水平不足

随着企业新项目施工的不断增加,对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此外,一些其他的行业,比如监理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因而在建筑施工中越来越缺乏技术管理人员,即使有些施工项目存在技术管理人员,但是这些人员的素质无法达到相关规范的要求,甚至有一些技术管理人员还身兼数职。

项目技术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在工程竣工后,一些施工单位和施工项目许多企业和项目部就不再重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因而技术管理的总结程序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在一个工程项目施工竣工以后,项目部没有对所获得的成功管理经验或教训没有通过相应的程序保存下来,重要的技术经济数据、技术管理资料和提出的建议进行系统的保存。

项目技术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出现,如对施工技术方案、安全技术方案没能进行认真的执行,使得工程留下安全隐患或一些质量下降问题的出现;还有在进行技术管理资料的整体和记录收集时,没有与建筑工程的实际进度同步,而导致了重大的错误,不仅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进度,而且不能够取得良好的技术管理的相关经验,无法给工程的其他方面的管理带来正确的信息。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建筑施工单位没有对施工技术管理进行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健全或者落实相关技术管理的制度法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行使其权利。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的制度

落实并完善与工程施工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文件等的要求。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贯彻落实技术责任制度,技术责任制度要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防止和杜绝施工过程中再出现责任不清楚或者无人负责的现象。还可以以此激发技术人员的主动性和创作性。还要完善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的制度。要有组织、有领导、有序地进行图纸会审,未经会审或会审中存在问题的图纸不得用于施工。技术交底的工作要分级进行、分级管理,以使得全体操作者对工程心中有数,避免盲目施工。对于特殊的、重点的工程,技术交底要更为详细。技术档案的管理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施工单位保存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方面的技术档案,二是由建设单位保管的竣工资料部分,这两部分都必须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

施工过程中优化技术管理

在施工准备时期要做好充分而又全面的技术准备工作,才能确保顺利开展施工任务,给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的条件。技术准备工作包括分析并熟悉建设工程的特点、要求、进度、客观条件等,编制组织进行设计工作,制定合适的施工计划,全面而又迅速地为施工项目提供技术、人力、组织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为工程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使施工能持续、稳健地进行,使工程在规定时间内如期、高质量地竣工。同时,在施工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施工当中要加大对技术的严格规范管理,以符合质量、安全、成本、工期等的要求。在制定施工计划的时候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统一规定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编制依据、编写格式和基本内容,实行标准化管理。二是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组织工作,对参与编制的人员进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汇总后修改定稿。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最主要的就是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有利于质量、成本、工期等目标的实现。

提高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始终是建筑施工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支柱力量,拥有了优秀的人才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要不断优化知识、尊重人才的管理机制;增强人才凝聚力和创造力,通过施工企业各部门加强经验交流与培训的推广,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有深度地培养门类齐全、优势互补的多层次人才队伍。

做好技术文件的管理

变更文件的管理

工程变更时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程变更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着施工效益的高低。决定工程是否变更要考虑对工程进展是否有利,能否节约成本,能否增加施工效益,是否会使工程进程受阻,损害某一方的利益等因素。还要看工程变更的设计是否遵循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图纸的设计是否合理。

竣工文件的管理

竣工文件是真实记录工程详细情况的技术文件,是工程验收、维护、改建、扩建的依据,是维护、管理部门必须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挡案。把握工程竣工图上没有的项目,对工程数量的增减,做到心中有数,不要遗漏任何相关技术项。有利于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质量、进度、成本进行动态管理、平衡调整,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保证项目顺利执行,防止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问题。

结束语

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管理工作,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加强施工过程难点重点控制、科学管理现场施工、优化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进而达到质量、进度和成本多方面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梁一男.建筑施工技术优化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篇3

通过传统建设项目的施工或某种施工,这种施工的技术管理不能使整个作业具有协调、系统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因小过失造成许多失误,从而大大减少建设项目的技术、管理和质量问题。因此,结合这一现象,结合建设项目技术管理的现状,阐述和分析了建设项目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一)标准化施工现场

建设项目的复杂性和庞大性往往给整个建设带来许多问题。任何环节不规范操作都会给施工现场带来混乱,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和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规范施工现场,保证施工质量[1]。

(二)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的建造施工的全过程,都需要专门的人员和相关系统来控制项目的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管理可以连接工程的每一个小环节,有序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能保证工程质量,还能缩短工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施工效果

施工技术管理的运用可以对各个环节进行技术管理,并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标准规范执行,这将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同时保证施工效果[2]。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现状

(一)现场管理监督缺失

目前而言,对于现场施工工作非常缺乏,并且监督的内容也极其单一,仅仅停留在对于建筑安全的突击检查中,还根本没有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和管理部门。那么就无法保证建筑工程技术得到顺利的实施,而且非常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极不利于建筑工作的顺利进行。难以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调整规划。实际上无论建筑工程规划多么完善,没有完备的监管制度,都无法落到实处,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急需完善的监督体系。

(二)施工现场管理的精细化

工程项目建造施工的现场秩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造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对于工程项目施工场地的严格管理工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工程项目建造施工的现场管理直接体现了一个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目前,一些业内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建筑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内号召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聘请一些建筑领域的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建造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为工程项目节约建造成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三)技术现代化和安全措施缺失

由于建筑工作的工期比较长,因此,为了较好地完成合同方要求的施工时间,部分建筑单位过于追求工作效率而罔顾建筑人员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生产高效的进行。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管理的核心问题。而安全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要保证及时与建设施工单位进行探讨,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快施工的进程,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收益。建筑工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我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能源,目前依旧采取比较传统的人力建设,不能及时的与高技术相结合。施工单位出于对资金输出的考量,往往会选用比较低廉的人力,而并不会采取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发展。在短时间内,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并不会起到十分显著的影响,但是久而久之,长期与社会发展相脱轨,就会被时代所淘汰,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于工程的统一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人员管理

在以往建筑工地的工作中,很多施工单位并不重视对于员工的培养和选用,这就使得很多工作难以得到较好的开展。而且大部分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自身也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工程施工很多细节都不熟悉。这就非常容易导致整体施工的效率低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也会导致整体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虽然建设工程中涉及到的依旧是很多体力劳动,但是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普及,人类的作用必将变得渺小。因此创新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结合员工在现场的工作,科学的规划相应的施工推进进度。建筑工程涉及到的工程量大,流动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加强人员的疏导和管理,保证能够按照标准安全的开展生产活动[4]。

(二)与时俱进

为了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造施工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必须把关注目光放在提升工程项目建造施工的技术标准上来,永远保持先进的创新思维,提高工程项目建造施工的技术标准,完善施工建造团队的绩效评价体系,要求工程项目建造施工的管理规范。

(三)资料整理和质量管理

在项目开展之初必定会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但是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势必会导致工程发生变动。如果无法做到对相应的资料项目进行管理,可能会导致由于对项目实际情況的不了解而致使作出不符合现实要求的后期规划,进而给建设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就要求在进行现场管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实际变动做好之后的规划工作,通过对可能涉及到的工程技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提前制定施工现场的各种防护工作,确保安全建筑工程的进行。对于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相应的见证取样检测;检测报告除按正常报告填写、签章外,根据施工的要求安排相应的设备,保证施工的安全,还应加盖见证取样检测专用章[5]。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管理对于建筑行业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目前的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在进行管理工作的时候不断进行摸索和创新,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的进行结合,以便于建立一个较好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志攀.关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7):119.

[2]豆兴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及安全管理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0):173.

篇4

1前言

建筑工程建设时间长,对于各项资源的消耗很大,工程建设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想要保证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必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现场施工管理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控制。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为激烈,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应用科学的力量对施工技术进行创新,使得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能够跟紧国际建筑行业发展的脚步,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叙述。

2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模板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应用到模板,模板大多都是选用木质模板。在梁木模的施工环节,很多的工程建设施工单位不会对模板进行设计。对于模板的设计与施工也没有落实相应的规范,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模板问题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都了解,梁本身具有很大的跨度,同时梁结构本身具有的宽度很小,在梁结构的下方需要有支柱对其进行支撑。但是如果梁具有的跨度超过了能够承受的范围,必须要对梁的底模进行特殊处理,从而有效的避免梁跨度过大从而导致跨中下垂问题出现。对于模板的问题,不仅仅包括梁模板,同时还包括柱模板。柱模板具有的横斜面尺寸一般情况下适中,但是具有的高度很大。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对柱模板进行安装时需要考虑的内容很多,其中包括柱结构的垂直度,还有模板对于混凝土侧面压力的抵抗能力。但是在建筑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的建设施工队伍对于此内容经常采取忽略的态度,对于柱模板的设计和安装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最终导致柱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柱模板进行拆卸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存在严重的缺陷,对建筑工程建设整体的质量造成不良的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2.2混凝土存在问题

很多的建设施工单位,并没有在钢筋的下端设置相应的垫块,垫块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保护层。预制垫块的制作必须要应用混凝土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保护层的厚度保持一致。一些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为了对混凝土的保护层进行有效的保护,将钢筋的骨架还有楼板中设置的钢筋网整体向上提,但是这样的措施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很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发生一定的形变,为建筑造成了不良的安全隐患。还有的施工建设单位为了能够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在混凝土的硬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时,就在混凝土结构的上部存放具有很大重量的负载物质,从表面上观察混凝土结构并没有受到一定的损害,但是只要应用科学设备对混凝土的结构的性能进行检验就会发现,混凝土结构具有的综合性能与预期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负载物质在混凝土结构上的堆放,因为混凝土没有完全硬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有裂缝产生,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很有可能因为混凝土问题对工程建设的质量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1]。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

国际建筑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增加了许多新的生命力,很多的建筑设备都得到了很大改良和完善,计算机技术也渐渐工程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建筑行业的综合水平正在高速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建设对于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而言,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完善,也是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攻克的重要难题。首先对于模板问题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落实明确的规定,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模板施工进行有效的规范。对于梁需要拱起的高度以及跨度必须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保障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于梁模板的安装,首先需要对底部的模板进行安装,然后在对侧模板进行安装,最终在应用钢筋对安装完成的模板进行捆绑处理。这样的措施能够使得钢筋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钢筋也不会发生不良变形状况,保障建筑工程整体的建设质量,同时也保证了施工安全。最终需要改善的就是混凝土的裂缝和混凝土结构疏松的问题,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依据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对于混凝土浇筑以及混凝土全面凝固的周期为二十八天,只有达到混凝土建设施工周期后,才能够在混凝土结构上放置具有一定很高重量的物质。当然建筑工程技术的完善不仅仅是局限于这些内容,还需要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众多方面考虑,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并且对于每一项建筑工程技术的应用都要高度认真的对待,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保证工程建设施工的效率,使得工程建设能够与预期的标准相一致[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内容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派遣经过长时间培训的专业人才,依据我国对于建筑工程建设各项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控制,使得建设工程建设能够与预期的设计相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指的就是建筑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建筑施工图纸要求,以及建筑的各项性能是否能够达到我国相关的标准,建筑配套设施的安装和质量检验规范。建筑工程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众多的施工环节构成,想要保证工程整体建设质量,那么就必须要对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进行有效的控制,也就是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施工工序的质量就是在建筑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所应用的施工设备、应用的施工材料、还有工程建设施工所处的环境等众多内容综合性的评价,施工工序的质量就是工程建设整体质量的重要基础。施工技术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3]。建筑施工企业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要求工作人员都能够具备高超的业务能力,不断的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还有质量控制意识。建筑材料也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所以对于建筑工程应用的施工材料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智联检验。施工设备能够展现建设施工单位施工水平,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还有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建设施工单位必须要配备先进的施工设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仅仅关于企业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所影响,对于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5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5.1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质保体系

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增强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落实相应的负责人员,使得责任能够落实到个人头上。要严格的依据我国国家以及地方工程建设质量监管单位的验收标准,对于完成建设的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同时还要落实验收签字的制度,若该施工环节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不能继续进行下一道施工环节。对于混凝土搅拌站,以及应用的计量器具要要强管理,要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混凝土的制备,对于混凝土应用的所有材料都要进行重量比,同时还要求计量要非常的精确,要进行混凝土的试配,对混凝土配置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混凝土的综合性能能够达到工程建设的需求。

5.2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必须要创建科学性、全面性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使得各项责任能够得到明确的落实。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施工环节都要严格的进行控制,负责各个工作流程的具体岗位,都要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不能存在任何的疏忽。对于建筑工程建设施工整体的管理,首先要对建设施工队伍有着全面性的了解,并且与实际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特点相结合,明确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了解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施工环节,确定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并且清楚的认知需要攻克的内容。在此基础之上编制施工方案设计,以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保证计划的,还有施工重点和施工难点的攻克质量保证计划,对于具体的施工内容、施工方法和最终得到的成效都要清楚的体现。同时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为日后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作为日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极力避免的,并且找寻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处理。

6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保证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与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的应用科学技术的力量对其进行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建设单位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能够达到预期设想的重要措施,需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落实,明确管理因素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丽,王战伟.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5(13):87.

篇5

摘要:以质量做项目,以质量保项目,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优质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降低工程成本、有效控制工程进度,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施工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o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o ensure that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High quality technical management work can reduce the cost for the project,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is the key to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projects.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各相关企业一哄而上,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但很多企业因忽视了技术管理,而导致经营效益的下降。如何能勇立潮头这是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管理。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又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技术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技术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和施工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调节。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样、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施工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验、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1.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1.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2如何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2.1建立管理体系,制订规章制度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使工程质量满足顾客需求,首先要从上至下建立和健全严密的技术管理体系,使工程从招投标开始至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实施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才能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其次应制订规章制度,如技术管理办法、图纸会审制、技术交底制、技术文件审批制等,使技术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使各级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以保证项目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2.2做好技术的管理工作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全面地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2.1保证施工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施工程序进行。2.2.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水平,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施工质量。2.2.3能充分发挥施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2.2.4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2.2.5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2.2.6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2.3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建筑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建筑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安全水平,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工作强度有所下降,工程质量得到保障。但总的来讲,目前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明显的局限与不足。在日本,建筑业在施工管理中一直大力推进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其特点是: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信息全部实现电子化;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提交、接收;所有电子化信息均储存在数据库实现共享、再利用。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和增强建筑业竞争力的目的。在我国应加强企业领导和职工对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企业应根据施工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制定战略计划,予以有效实施。在施工管理全过程广泛应用基于局域网、因特网的信息共享平台以及网上办公系统。开发基于因特网的各种应用系统,继续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施工项目管理和工艺控制软件的应用水平。2.4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是否齐备,工程质量是否达标,是衡量企业和项目经理管理水平高低的关键,是质检部门评定质量的依据。因此,对于施工中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查就十分必要了。施工组织设计实施的效果怎样,技术措施是否可行,分项工程的质量如何,质量评定记录、质量保证资料等是否齐备,这些方面都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而得到监督和修订,从而保证施工顺利展开,质量得到保证。各人自检、班组互检,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的检验模式,与班组长、质检员、项目经理和公司质检员的检验模式相结合,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公司质检员进行全过程跟踪,直到不合格得到纠正。通过有效的检查和奖罚,使操作人员真正懂得“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使管理人员懂得不但工程要按期交付,质量要好,技术资料还要完备,否则也要受到处罚。这种机制从另一方面扭转了传统的意识和价值观,使检查达到目的。2.5培训相关人员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能力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研究开发单位不仅要出成果,而且还要采取适当形式和有效措施,积极参与和指导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检验或比较得出有关数据和操作经验,然后编制作业指导书,将使用的工具、施工工艺、技术要点、检验与验收标准列入其中,下发相关的部门和操作人员,使管理、操作和检验人员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要点。在实际操作中,由工艺员和技术员进行指导,以点带面逐步展开,这种做法已被实践证明是快捷而又行之有效的。制定科技人员发展规划及实施办法,对技术质量管理的制定修订提出建设性意见。技术人员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人才专业结构的合理组合已成为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侧重点。就建筑企业而言,施工是重要的一线部门,所要求的技术人员的标准相对较高,专业设置既全面,又要有所侧重;而企业的网络管理和开发则需要相当水平的专业人才,管理层的人员配置又需要管理加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综合素质越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越大,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人才发展规划是根据企业规模、实力和发展规划而制定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下,需有计划、有侧重地逐步招聘、培养和合理使用人才,并不断地更新知识。实施进程不会是一年两年,而要不断调整、平衡、优化,使企业的人才资源配置合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结束语: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仅要努力做好上述各项工作,而且还要与其它诸方面相辅相成、协调一致。譬如解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控制等等。从而使技术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篇6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毕业实践环节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主要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方面的内容,这两方面内容是对前面各个环节的总结、转化和深化,是毕业生通向社会的桥梁。它的重要性是其它环节所无法比拟的,不可替代的。为了把高职类学生培养成应用型技术人才,特别强调实践技能,而毕业设计环节尤其重要,是检验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检阅。

我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课题方向,大致有工程应用类、管理类、设计类等。如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编制、施工方案等,其中施工组织设计占了大半。

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课题的方向,应该结合社会岗位需求,跟工程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发动老师以及发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来确定课题。一方面可以扩大信息的来源范围,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调查中了解行业信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也可以与顶岗实习作进一步结合。

此外应加强校企合作以获得较多的具体工程施工组织方面的课题。高职院校一般都有专业指导委员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是各施工类企业的负责人,而且这些企业通常都是校企合作企业,那么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增强与这些企业的沟通,邀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就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进行专项指导,很有必要。

下面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

1 当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命题定位上把握不准确

立题不当体现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命题上,没有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来,有些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实践选题难度,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设计课题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的范围或体量超出了高职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过程中才发现完不成或不会做,影响了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顺利进行。为了完成毕业设计,还会造成抄袭现象,影响实践锻炼效果。 1.2学生投入不足或认识不够,完不成选题就业对学生毕业实践影响比较大。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使许多学生将很多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毕业实践中去,毕业实践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对整个毕业实践进程影响明星。

部分学生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对需要完成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前面还好后面就不行,或者很不完整。另外有些学生,还把一些其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全盘照抄,没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工程上来,闹出许多笑话。 2相关问题的改进 2.1完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选题 为保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选题质量,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选题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其次选题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需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有针对性的布置不同难度或范围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题目,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学生在完成全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有困难时,也可以让他做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绝对不能把其他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复制了事;另外选题要在校企合作下进行,依托顶岗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来进行,选题可以是真实的和接近实际的工程,这样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才是真实以及有效果的,其本人也会觉得有成就感。另外还需保证课题的多样性,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2.2根据学生差异,因材选题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具体施工组织设计时,有些学生会认真去思考,根据所学知识把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以及文明生产等都考虑进去,但相当多学生不会把各个方面都能形成想法的,对这部分学生就应当考虑让他完成施工组织设计总体编制,或针对某专项施工进行组织设计编制就可以了,但可以在深度方面作出要求。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课题,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选题,顺利毕业。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毕业环节中初见学生的时候,了解学生的就业方向,签约的意向单位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不同难度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课题。

3如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实施

3.1由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既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外聘校企合作单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当然外聘教师最好经过教师职业培训)。对于学生自己到实习单位联系的校外工程技术人员,经资格审查后,也可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但同时学校还应指定一位校内联系教师,负责联系和监督的作用。从这里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企业的作用不仅是提供课题,更重要的是提供实践指导。

篇7

前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规模扩大,从事该行业的工作者数量与日俱增,同时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两个方面下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建筑工程是一个集决策、设计、施工、验收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相互影响、制约,必须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最终取得成功。施工企业的主要责任在于保证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因为再好的决策和设计都需要通过施工来实现,如果不能保证施工质量,建筑工程很可能功亏一篑,另前面所有的投资付诸东流,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如果质量问题暂时未显现出来,更会给国民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主要从研究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现场施工管理可以保证施工技术和设计的实现质量。

一、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

1.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分布范围广,当遇到承载能力不足的软土地基时,需要采取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不同类型的处理技术针对的重点不同,适用的土壤条件也不同,所以首要原则就是合理选择地基处理技术。软土地基可变性大,容易导致建筑工程失稳,进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地基土发生的变形。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挤密砂桩法、置换法、化学加固法等,关键在于准确分析建筑工程所在地的软土地基类型,合理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

2. 电气接地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结构主要是人类工作生活的场所,在进行施工时,要将建筑中的电气通路、采取合理的接地施工。特别对于高程建筑来说,每一层的空间并不大,且整个结构多是由钢筋、金属、混凝土等结构组成的,必须首先保证每个细节结构的连接,然后合理进行电气暖通设备的线路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的完整性。接地施工主要是为了建筑的防雷,当雷电击打到建筑上时,可以将冲击电流避开建筑的金属而直接流向大地,形成一层防雷屏障。

3.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的防水施工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一个建筑中都离不开水,特别是洗手间、浴室、厨房里,为了保证每个楼层的防水性能达标,必须采用合格的防水卷材,采用合理的防水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适用性。具体施工中,对屋顶女儿墙跟脚部位、屋面拐角部位等容易出现漏水的地方,要进行更加严格的施工工序和监督,避免造成后期使用的漏水情况。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制度进行,对防水卷材的选择要取样分析,确保卷材质量。

二、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1. 合理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首先要合理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在开工之前对现场各方面进行勘察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工程承包合同、招投标书、设计施工图、地质勘测报告、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标准等文件,并结合甲方提供的文件编制现场施工组织计划书。编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分部分项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关键部位特殊施工办法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章可循,并且合理保证施工进度。

2. 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需要施工人员的全程参与,只有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才能保证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效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国家的施工安全管理原则,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隐患,必须注意施工的每一个细节,这就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根本前提,需要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在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施工每个环节的质量,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才能让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效果不断完善,也降低了现场管理的难度。

3. 规范施工企业的监管制度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监督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必须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责任监管制度,健全施工管理体系,确保每个施工工序都有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建筑施工是一个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如果不能合理管理造成的损失大,为了更好地保证质量,必须规范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事故的发生,都是监督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的监管不到位造成的,健全完善建筑工程监管体系的工作刻不容缓。只有规范施工企业的监管制度,将管理与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施工管理的严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现场管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4. 实行岗位激励与责任落实政策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有效执行措施,还包括实行岗位激励与责任落实政策,建立奖励制度并制定各种激励措施,结合岗位责任制进行指标考核,只有根据相应的指标进行考核,才能根据每个岗位的评级情况进行奖励,这样才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从管理上根本解决管理人员的惰性,做到诚信务实。奖励机制还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并加强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加快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建筑工程综合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行业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因为工程系统的复杂性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施工环节的问题更加显而易见,很多工程事故都是因为施工质量造成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将建筑行业制度化、规范化,必须不断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开发新的施工技术,同时也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措施,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究和执行,建筑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煤炭技术,2012(08).

[2]张铜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措施与对策[J].中国-东盟博览,2012(06).

[3]唐永忠.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门窗,2013(05).

[4]韩延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建筑安全,2013(07).

[5]左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J].城市建筑,2013(12).

[6]常记周,狄献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探讨[J].河南科技,2013(16).

[7]赖福照.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研究[J].科学之友,2013(10).

篇8

就目前中国建筑业而言,特别是新型钢结构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物的兴起对我国建设工程技术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促使我国建筑施工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其中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分析我国施工技术现状的同时,主要阐述国内建筑的施工技术,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1桩基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桩基已成为在土质不良地区修建各种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重型厂房和具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所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灌注桩施工成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而在灌注桩施工中,国内还研究应用了后压浆技术。

1.2灌注桩的施工技术

1.2.1挖孔桩 挖孔桩采用人工或者机械挖掘开孔。人工挖土时,在挖到深0.9m~1.0m,就要浇灌或者喷射圈混凝土护壁,把上下圈之间用插筋连接。当达到所需深度时,再进行扩孔,最后在护壁内安装钢筋笼和浇灌混凝土。挖孔桩的直径不宜小于1m,当深度为15m时,桩径应在1.2m~1.4m以上,桩身长度应该限制在30m以内。 在建筑工程的建筑场地,如果浅层的土质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而又不适宜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时,就要考虑其下部坚实层或者岩层作为特力层的深基础方案。而其应用最为广泛的深基础主要有桩基础、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几种类型。1.2.2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可采用的技术有锤击振动、振动冲击等方法沉管开孔。锤击沉管灌注桩的直径一般在为300mm~500mm,桩长一般在20m以内,可打至硬粘土或者中、粗砂层。对直径为340mm和480mm 的桩,当锤的质量各为1t和2t~3.5t时,单桩轴向承载力分别约为250KN~350KN和500KN~700KN。这种施工设备简单,打桩进度快,而且成本低,但是缺点是很容易产生缩颈、断桩、局部夹长、混凝土离析和强度不足等质量事件。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缩颈常发生在软硬土层交界处或者软弱土层处。因此,拔管的速度应该放慢。

1.2.3钻孔灌注桩 桩孔位置处理很重要,各种钻孔桩在施工时都要先把桩孔位置的土排出地面,然后清理孔底残渣,再放钢筋笼,最后浇灌混凝土。直径为600mm或 650mm的钻孔桩常采用回转机具开孔,桩长一般在 l0m~30m范围内,单桩承载力为1MN~2MN。目前在国内,钻(冲)孔灌注桩在钻进时采用下钢套筒,它是利用泥浆保护孔壁,以防止现孔,常用桩径为800mm、1000mm等,采用的承载力则达到3MN-9MN。 2.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2.1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搭配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的关系,选用收缩性较低的水泥。选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粗骨料中针片状石子严禁超标,细骨料不能使用细砂,含泥要严格控制在规范以内。

2.2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要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并处理好施工缝,加强施工中的混凝土坡度控制。浇筑时应采用自下而上从坡脚处开始向上浇筑,振捣时先用振动棒振捣,再均匀振点,还要确保快插匿拔。为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采用微型平板振动器从下到上按 13 搭接振捣,直至表面不出现明显下沉,不出现气泡并泛出灰浆为止。

2.3屋面防水施工

(1)防水基层要抹平压光,不允许有凹凸不平、松动及起砂掉灰等现象存在,排水坡度应按要求设计,排水口或地漏部位应低于整个防水层,以便排除积水,阴角部位应作小圆角,以便于涂料施工。

(2)涂膜防水施工前,先将基层表面杂物清扫干净,对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及排水口等部位重点清理,做到牢固、干净、无明水。

(3)涂刷方法应按照先低后高,先重点后整体的原则进行,第一层涂层不宜过厚或过薄,以盖住基层,使基层没有暴露点为准。大面积部位可采用滚涂,对于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或者排水口等部位可采用漆刷刷涂。

(4)所有管道、地漏或者排水口等部件应安装得牢固。应该保证接缝严密和收头圆滑,不得有任何松动的现象。

3.预应力的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混凝土结构合理布置预应力钢筋,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时张拉预应力钢筋,从而产生与外荷载效应相反的等效荷载。该等效荷载可以抵消部分或全部外荷载,使结构受到的实际剩余荷载明显减少,从而可实现当梁板跨度和所受外荷载相同时,截面尺寸明显减少,截面尺寸和所受外荷载相同时,结构跨越的跨度明显增大的目的。

3.1预应力操作工艺流程

本文以某建筑工程楼层为例,建筑工程楼层的预应力梁模板的组装和钢筋捆绑过程中的操作顺序是:安装梁模板(为了方便穿预应力筋和调置张拉端,先不安装预应力梁旁边的模);捆绑一般钢筋和穿预应力筋;组装张拉端锚垫板和间接钢筋;密封预应力梁边的模板。

3.2预应力施工方法

3.2.1原材料的质量检控

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最重要原材料之一就是预应力钢筋。一般除了厂家提品的合格证外,还必须有能够证明产品主要性能的产品检验报告。预应力钢筋进场时,要根据进场的顺序和时间在对产品进行取样检验确定产品样品批,随后要对外观检查并抽样进行复验,在确定产品的质量合格后再进行使用。

3.2.2预应力筋下料,打造固定端锚具

预应力筋的下料要按工程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全部材料下料完成后,一般指固定端锚具在完成加工运送到工地现场时,预应力钢绞线在运用下料时的长度和结构中钢绞线的长度是相一致。

3.2.3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处理

预应力张拉的之前的操作准备:

a)必须首先把锚垫板喇叭管里面的混凝土先祛除干净;然后清理干净钢绞线上的泥浆与腐绣;

b)当安装工作锚板时,在锚板内孔层中涂上一层薄薄的黄油,而在锥孔的里边安装上工作夹片;

c)要精确定位安装千斤顶;

d)套上则应对应的为限位板;当安装上工作锚板时,也要在锥孔的里边安装上锚夹片;

e)安装张拉千斤顶,使用的千斤顶必须要与油压表相匹配使用。

3.2.4 预应力孔道灌浆

篇9

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经营增长的有力促动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技术工业,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市场份额。如何进一步改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以期能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借鉴意义。

1 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指对建筑施工作业、质量检测、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技术活动进行管理。施工企业通过开展有效的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1.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实施的一个缩影。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实施效果可以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高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施工过程中各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技术参数进行控制的过程,是企业技术力量在实际应用的反映。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有效的将施工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企业事故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技术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促进施工管理的有效实施、促进工程质量管理的实施。良好的技术管理还能促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现场材料、设备、人员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综合管理的实施。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1.2施工技术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建筑工程利润不断降低,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出发,提高施工技术力量与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技术问题时,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减少部门间的推诿、快速找到问题出现的所在,提高了企业问题解决效率。对于由于供应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等,良好的技术管理能够在谈判中直指问题所在,并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保障企业的利益。

科学的技术管理不仅仅是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人员技术技能管理与培训,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工程测量、放线工作,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以施工技术监督监控为例,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测量方向、冲孔位置选择、混凝土灌注时间等多方面管理有效保障了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量的基础保障。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

2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上普遍存在着几点问题:

2.1 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的很多建筑企业没有认识到技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虽然对建筑工程进行了技术管理,但是没有规范的制度,在人员安排与职能分工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责任制也没有得到落实,相互推诿,无人负责的情况十分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2 技术管理人员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呈高速发展态势,但与之相对应的我国建筑行业技术管理人才却很短缺。又由于人才的短缺,建筑行业新吸纳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工作经验和技术管理水平上具有明显的不足,这导致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整体水平无法提升。

2.3 技术管理模式陈旧,创新性不足 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起步较晚,发展模式陈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但是大多数企业创新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低下。

2.4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不到位 建筑工程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在施工期间会产生各种资料和记录,这些资料不仅是工程进展的记录,也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凭据,对后期的工程开展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根本不重视资料的保存,经常出现无法对比数据、进行分析的事件。

3 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对策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制度是开展工作的保障。首先,要明确工程技术管理的责任部门,层层签订岗位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人。其次,要制定规范的制度要求,使各个阶段的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与标准。最后,要明确和落实建筑管理责任。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建筑工程开发商有关负责人要高度负责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相关工程项目负责人要能准确又及时解决各类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问题,还要对筑工程测量的相关数据进行严格的复核,并亲自参与和控制工程半成品、原材料以及各个工序之间的施工质量。

3.2 加强技术人才管理 人才的选用与管理决定了建筑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加强技术人才的聘用与培训。首先,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招聘制度,把好人才入口关,尽量避免技术管理人员经验能力不足的情况出现。其次,建立人才储备库,从高校吸纳优秀人才。再次,对于已经聘用的技术人员要加强培训,不断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及时掌握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知识,并将它们及时应用到工程建设上。

3.3 采用新的技术管理模式,实现技术创新 中国正在走向创新性国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陈出新,使企业遥遥领先他人,处于不败之地。创新不但指技术上要有突破,还要有监管理念、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提升创新经验,从而使企业本身获得长足的发展。

3.4 强化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如论是哪项工作,资料档案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因此,资料的管理必须得到重视,对于技术资料也是一样。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一要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避免资料的流失。二是要做好资料的分类管理,一项工程会产生多种资料,只有做好分类,才能使资料得到更好的利用。三是加大宣传,使员工认识到资料收集的重要性,自觉做好资料的保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对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和企业的资源优化及利润收益有着中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一定要做好技术管理,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建筑行业高度竞争的今天才能牢牢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并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0.前言

建筑工程的冬季施工中,加强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积累冬季施工的经验,使冬季施工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及安全管理体系,使工程的工期、成本、质量及安全控制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现状分析

(1)冬季施工期间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其往往也是质量事故的多发期。在冬季施工中造成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长时间的持续负温度、大的强风、温差、降雪以及反复的冰冻。根据资料分析,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工程质量事故是发生在冬季的,尤其是混凝土工程。其次,冬季施工质量事故发现也存在较大的滞后性。通常而言,冬季发生的质量事故大多较难觉察,到春天解冻的时候,一系列质量问题才暴露了出来。而这种事故的滞后性也给处理解决质量事故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另外,冬季施工的计划性和准备工作由于时间紧促、仓促施工,造成冬季施工极易发生质量事故。因此,为确保冬季施工的质量,在选择分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方法和拟定施工措施时,则需要严格确保工程质量,同时,需要把相关的措施费用与消耗的能源降到最少。

(2)因为冬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事故在春季才会开始显现出来,导致质量事故产生滞后性和隐蔽性。这给事故的处理带来的难度系数相当高,较轻的事故可以通过修补解决,但是严重的事故就不得不重复施工,不仅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寿命,而且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由于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存在复杂的技术要求,准备工作时间也短,使得冬季施工的准备工作要有较强的时间性及计划性。倘若这一环节不完善进而盲目施工,就会导致发生质量事故。

2.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技术

2.1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在冬季房屋建筑施工中,砌筑工程施工工程中必须使用抗冻砂浆法进行施工,抗冻剂的用量要结合实验配比以及施工当日的气温综合考虑。当室外温度低于-10℃的时候,必须进行加热操作,操作过程中,优先考虑热水加热,热水加热不能满足要求时,再使用热砂加热,砂子温度不能超过40℃。砌筑砂浆的温度要控制在10℃左右,要保证砂浆温度的稳定,防止热量的流失。在进行砌筑操作时,要对冰、霜、雪进行及时清除处理,不得使用热水、白灰砂浆、粘土砂浆等进行冰、霜的清除操作。

2.2土方工程方面关键技术

施工现场,由于原材料的运输,车辆的进出非常频繁,相关人员要保证施工现场道路的畅通无阻,及时清理垃圾。由于冬季气温很低,地面光滑程度高,所以,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必要的防滑措施,保证运输的安全。另一方面,施工人员要对建筑物进行充分的保护,避免地基土质因为寒冷天气受到损害。在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快挖快填,对相邻建筑采取侧边开挖土方操作的方法,保证地基温度,有效避免地基受冻。

2.3模板工程技术

所有结构全部采用18 厚的胶合板、主次楞木及支撑系统见模板专项方案。用彩条布全部封严对大模板进行保温,为了防止产生热桥,造成热损需要局部外露处固定草帘被。采用塑料薄膜混凝土楼板、基础底板进行覆盖,上覆草帘被。去除保温覆盖必须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达4MPa 的条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部温度、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养护温度之差在15℃以内为安全,如温差超过15℃时则增加草帘被厚度以加强保温,从而提高外部和表面温度,要拆除保温需要确保混凝土在养护期内内外温差不会超过15℃。剪力墙墙体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后开始松螺栓,剪力墙模板在混凝土温度降至5℃,强度达4MPa即可拆除,顶板模板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剪力墙墙模板拆除后,严寒时混凝土表面加临时覆盖,以保证混凝土缓慢冷却。

3.混凝土冬季施工的技术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冬季气温太低,常常会导致混凝土很难硬化,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此,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各项冬期施工措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3.1施工前准备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之前,对天气变化及趋势能够及时掌握,从而做好施工预防的准备工作。并做好冬季施工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使其作为冬季施工技术的指导文件,其指导文件要包含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或者技术措施等,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及人员培训工作,依据所制定进度计划来安排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及施工任务,在进入冬季施工前施工现场要作好防寒保暖工作,排除现场积水,保证道路的畅通,截断流入现场的水源,做好排水措施,消除现场施工用水、用气造成的场地结冰现象。对人行道路、脚手架上、跳板和作业场所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

3.2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考虑到与混凝土相关的施工工艺及养护措施,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气候条件,合理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进行混凝土拌制的时候,应该保证骨料的清洁,不能有冻块、冰雪和其它易冻裂物质的存在,并且使用加热水法进行拌制,进行水加热时可用锅炉。对砂进行加热的时候,要放在开盘之前进行,而水泥是不能直接进行加热的,应该存放于暖棚里。对混凝土水灰比也应进行严格控制,其比例应该小于0.6。通过混凝土原理我们可知,混凝土受到冻害大多是由于混凝土里的水结冰造成的,当混凝土里的含水量比较少的时候,其冻害程度也会降低。

3.3混凝土浇注

混凝土进行搅拌的时候,不能在露天场合,而是应该在搅拌站进行暖棚搭设,搅拌机也选用大容量的,降低混凝土热量的损失。进行搅拌之前,要用蒸汽及热水来冲洗搅拌机,其搅拌时间要比正常气温多一半,进行投料的时候,其顺序一般是先把砂石和水投入搅拌,再加入水泥,当混凝土出机时,温度应在10℃以上才可以。在混凝土运输时,会产生很多热损失,对运输过程里的热损失进行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对混凝土和易性也应进行保证,其运输设备要有可靠防风措施,还应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保温,当运输设备停止工作后,要立即用热水及蒸汽进行冲洗,恢复工作的时候要先进行加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热量。

4.建筑工程冬季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冬季施工,由于气温长时间处于负温下,所以冬季施工的主要安全管理措施着重于制定防火、防滑、防冻等安全措施。

4.1防火安全措施

加强冬季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防火意识。普遍教育与特殊防火工种的教育相结合,根据冬季施工防火工作的特点,对电气焊工、司炉工、木工、涂装工、电工、炉火安装和管路人员、警卫巡逻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冬季施工中,保温材料定位以后,禁止一切用火、用电作业,且照明线路、照明灯具应远离可燃的保温材料。

4.2防冻防滑安全保证措施

篇11

1.建筑施工技术的概述

建筑施工技术一般包括工程测量技术、钢筋混凝土工程技术、土方工程技术、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和桩基础施工技术等。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要完成特殊的施工项目或是为了做出特定效果的施工结构,必须需要具备有针对性的技术作为支撑。而施工技术的重要因素是高水平、高素质、高科技含量的技术人员,建筑的构造的设计、建筑的质量以及外观的美观程度都与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有重大的关系。

2.建筑施工技术的种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巨大成就,建筑施工技术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不足的地方,只有不断分析现状,总结反思才能突破创新,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就施工的现状进行简介。

2.1桩基础施工技术

本阶段,我国的建筑基地已经形成多桩型系列。成庄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正逐渐与国际水平靠拢。混凝土预制桩的不足是噪音大,土体扰动严重。而混凝土灌注桩自身有较多的优势,土体和岩层不限,可以控制桩径和桩长,不同程度的承载力均可满足等,因此更具有灵活性和弹性,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2.2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基坑支护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计算和监测等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建筑基础工程只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由信息化施工,土方挖掘、防水、检测和支护等组合而成,不是简单的个体相加,而是有机的整体。这对设计支护方案提出的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深基坑支护仍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像连续墙、钢排桩等先进技术在我国也已开始使用。我国自行开发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土钉墙和逆作拱墙,效果也非常不错。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

以前混凝土技术的目标是强度,现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目标逐渐转移到耐久性。例如: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上,混凝土外加剂性能由减水剂发展为具有防渗漏、减缓凝固以及防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分析总结,我国已开发出具有刚度高、承载力强以及成型质量好的全钢模板。此外还有水平及竖向模板等,都是比较先进的支模技术。

3.建筑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在广泛的运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谈到建筑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施工技术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

我国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总体不高,发展不均衡,施工质量差,效率低,成本高的现象。简单举例来说,预拌混凝土技术已经是行业的主力军,但是在我国,预拌混凝土技术并没有得到普遍使用。发达国家预拌混凝土的使用量通常要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80%,而我国平均的使用量占混凝土总量的比例只有30%。混凝土的泵送技术也相对落后,且全国发展不均衡。广州的电视塔泵送高度可达400多 米,上海金茂大厦一次泵送的高度也可达380多米。然而,北京混凝土的泵送高度却只有200多米。

3.2 施工技术使用的机械装备

施工技术使用的机械装备改善空间很大。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械装备配置不高,设备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建筑的效果不佳以及效率下降。例如:重型履带式机器的发动机曲轴,由于工作条件的强度太高,磨损程度较大,容易疲惫断裂。其故障总量占到了70%。

3.3 施工技术过程的中质量与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主要在于监管人员的监管,监管人员没有很好地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例如,在打桩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产生这个问题主要是由于桩沉入深度不够,桩倾斜过大、断裂,勘察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底层剖面的相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等原因,如果监管人员进行认真监察,这些问题其实可以避免。

4.针对施工技术中产生问题的对策

4.1 制定全面的施工技术方案,采用更科学和更先进的施工技术

在施工开始之前,根据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建筑的结构、尺寸、地基等的进行合理的测量与设计。在工程开始之前,通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出全面的施工技术方案之后,还要根据施工方案完成准备工作。例如:装卸仪器,调试设备,确定并准备好测量仪器。改变传统的施工技术,采用新的工艺和生产方式,例如采用预拌混凝土技术,并加大对混凝土泵送技术的研究。

4.2加强管理,规范技术设备使用

先进的机械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效率,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的投入,降低建设成本。例如日产PC-300型挖掘机,其配置的故障自动诊断仪,具有故障状态自动警报功能,当机器出现故障就会闪烁红灯,工作人员只要通过ECU记忆的故障编码就可以判断故障源,然后对故障进行快速检查并排除故障。这极大地提高了维修的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机器设备进行改装,提高其利用率。例如上文提到的重型履带式机器,在原加工的基础上,给曲轴镀上一层钴基耐磨涂层,就可以提高机器的寿命50%以上。

4.3提高管理人员水平,保证质量与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应该组建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以及安全保障部门。在我国,过硬的专业技术的管理人员还是比较稀缺的。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关于打桩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出现问题后,切忌自行处理。应先报监理,业主,然后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处理方案。最后由设计部门提出修改设计意见。这个过程的统筹需要一个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和统筹。

而对于现场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缺少专业的理论知识,建筑施工单位应该对现场的施工人员做一个岗前培训,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可以采用集中办班教育培训的方式。经过培训考试后合格的分发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劳动生产;考试不合格的重新参加下一批的培训考试。结合单元预警牌的内容,讲授当天将要进行的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危险源以及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常见的危险源有:电器机械、易燃易爆物、高空坠物、坑口边等。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的完成离不开施工技术的支持,需要不断完善施工技术,开拓新的技术领域。我国的城市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篇12

一、建筑工程模板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一)技术资料

模板工程属于一项系统化工程,这项工程的质量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例如专项施工方案在设计编写时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或是编写出来的方案针对性较差,设计图纸出现明显错误,在施工前未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考核,以及对于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在交底时不够全面,以至于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二)施工荷载

每次在模板搭设前对其结构受力方面都必须要进行精确的计算,同时对模板上所施加的临时荷载都应反复进行安全验算,若未对模板上所承载的荷载进行相关的验算,极易使模板的局部或是整体出现失稳的情况,而且还可能在模板的搭设过程中,使水平施工荷载不能满足当初的设计要求。

(三)承载材料质量

承载材料的质量好坏将对模板的搭建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选择模板搭建所需的承载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来对钢管及其扣件等,在尺寸、外观、顶托直径及厚度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以免因承载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导致模板搭建存在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一)模式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首先用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将工程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减短施工期限,获得较低的成本支出,所以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1)模板位置尺寸应依照图纸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管理,确保混凝土结构、其他构件位置尺寸准确;(2)模板应具备较好的稳定性能及刚度,能较好的承受混凝土重量、侧向压力。施工时需对模板承受压力范围进行严格控制,尽量确保压力低于极限状态;(3)保证模板结构简单、拆装便捷,和混凝土浇筑养护要求无差;(4)确保模板拼装横平竖直、无漏浆、拼接不严密等现象,接缝处应加密,一旦出现接缝不严密,即刻解决,避免出现漏浆隐患。

(二)建筑工程模板施工程序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中关于模板施工的顺序从前往后依次为:垫层模板、基础梁模板、构造柱模板、柱模板、墙板模板、圈梁模板、梁模板、楼板模板与楼梯模板。

对于垫层模板施工来说,在进行模板安装之前需要对其基础的标高和基础线进行明确,将侧面模板根据边线尺寸对准,然后校准模板的垂直度和标高,最后将模板固定住。在垫层模板施工之后,检查模板的尺寸、标高,保证其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且将模板中的各种杂物进行清扫。

基础梁其底部土方在压实处理之后,便以砖为材料砌筑胎模,再配以比例为1:3的水泥砂浆,便于进行混凝土浇捣。通常若基础梁梁宽较小且跨度较大时可直接进行拼装外侧模板,但必须对其标高尺寸进行反复确定,以便进行支撑及稳固方面的处理。

柱模板施工中最主要的是采用组合定型模板,因为一般柱高度较高,但是尺寸较小,在安装模板的时候需要确定边线以及交叉纵横线,利用与柱断面一样长的模板进行组装,在两块模板之间需要加注海绵条,防止发生浆体侧漏。

针对墙体模板,两侧模板拼装的工艺更为适合。施工工序是,第一,根据基础的中心点划定墙体的边缘线等基础线,侧边模板处理也类似,画出边线。使用工具校对侧模板垂直、标高基本数据,固定要借助支撑钉和斜向支撑。工程最后,要进行验收检查工作,模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行业标准验收,合格后继续进行下一步工作,确保各个环节均符合安全要求及质量标准。反复测量对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垂度、高度等技术数据。

(三)建筑工程模板的安装与拆除

1、模板安装阶段

安装模板之前需参照设计要求对模板进行施工放线、编号处理,之后吊装入位。入位后在模板位于最合适的施工位置时,利用穿墙螺杆实施周转段螺栓工作的开展,初步固定。然后将模板的垂直度、拼缝等再一次进行调整,将穿墙杆螺母锁紧;调整柱模截面尺寸,需将四片柱模锁紧,才采用模板夹具、拉螺栓等;处理销紧模板夹具,将穿墙螺母进一步锁紧;地模板的支撑架设装抗进行检查,按照节点要求加强局部施工强度。

2、模板拆除阶段

建工工程待浇捣完混凝土进入拆模准备阶段,这段时期应严格实施混凝土拆模时间控制管理,以确保拆模时、拆模后墙体无掉角、起皮现象。因此需在达到3.0Mpa强度之后才能实施模板拆除[4]。拆除建筑结构墙体之前,需先确保松开穿墙杆螺母,已经从墙体中取出穿墙杆;敲打模板夹具上的销子,松开模板夹具夹爪使得模板可以分离开墙体;然后将对拉螺栓、连接柱模的模板夹具也都松开;对柱模支架可调丝杆等实施调整,将柱模分离出混凝土面;混凝土面模板吊至地面后清灰,涂刷脱模剂之后合理安置,以便周转使用。

三、完善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策略

(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在模板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先对支架钢管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磨损、变形或者锈蚀严重的钢管,要严禁使用。除此之外,在支架和模板的搭设和拆除上面,应该经过层层的审批,并且在施工前和操作工人做好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方案进行施工,当模架设计出现变更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在检验合格以后,才可进行模板工程的施工。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应该结合施工的设计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且附上计算书,在详细的验算以后,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报给公司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批,审批合格以后才可以正式的实施。

(三)进一步改善钢模板的使用效果

在模板工程施工中,钢模板由于长期使用,使得板面很容易生锈,这就造成模板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必须进一步改善钢模板的使用效果,做好除锈工作,例如采用钢模板防锈脱模剂,并配合钢板的维修清理机具,来对钢模板的表面进行喷塑处理,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钢模板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延缓钢模板的寿命。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模板工程技术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施工技术,要想实现施工成本低、耗能少、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其施工的工期,就必须要让模板工程尽可能的科学合理化,并且还要不断的对模板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处理,同时还应该严格把握好其施工材料的质量,全面确保其施工材料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除此之外,模板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还应该不断的加强提升其自身的施工水平,增强其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全面确保其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