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范文

时间:2023-06-18 10:25: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供应链管理的实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供应链管理的实践

篇1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制造型企业要长远发展,不仅要提高客户满意度,还要快速应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供货品种与供货时间,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提高库存管理水平,以合适的库存量,在满足及时供货的前提下,加速库存周转率,提高资金使用率,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作为制造型企业,其存货周转率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毛利率和资金回报率。

本文通过对AIP企业中库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借助供应链上的一些最佳实践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从技术和技巧上提高需求预测准确性以及补货控制的精度,不断优化供应链的运作和管控,从而找到适合该企业库存管理与控制的有效办法,有效降低该企业的库存。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在企业库存管理方面对其他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库存管理控制发展阶段及其应用策略比较分析

库存是企业中存储的各种物品与资源的总和,它具有整合需求、维持各项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功能。库存管理是企业通过控制实际库存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客户订购总量来对库存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行为,其主要控制节点在订货方式、订货时间、订购品种、订购总量、订购批次等方面。库存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的信息流、物流流以及资金流的综合体现,是制造型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是影响整个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与控制,不仅受到需求预测、库存状态分析、订货准确度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物流运输能力、生产计划及滞料管理等因素的制约。这些重要数据的准确、实时传递,需要从供应链不同节点来获得,因此库存管理中相关数据的调用和整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库存管理控制中销售总量预测的准确与否又是其决定性因素之一,也在其管理控制中居于核心地位。库存管理通过销售总量预测数据来计算物料需求,从而确定物料订购数量、订购批次、送货时间等。并且在库存管理中,既要防止物料缺货产生库存不足,造成生产停滞,交货延期;又要防止库存过量产生呆料,造成库存浪费,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的情况。因此,库存管理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程。

二、AIP公司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AIP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橡胶制品的美资企业,员工5000余人,年营业收入5亿元,属于典型的制造型企业。统计数据表明:AIP公司现有库存资金占用超过2亿元/年,成本费用近5000万元/年,现有废旧物资价值达到8000万元。

(一)AIP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物料呆滞库存量大,废料多,废旧物资疏于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库存资金及物资的占用,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转速率。通过对AIP公司库存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库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库存结构不合理,库存周转率低。库存周转率是衡量企业物料在工厂里流动快慢的指标,也是衡量整条价值链中物料流程快慢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企业产销状况,也反映企业物流运作效率。AIP公司目前的库存周转平均时间在45天以上(丰田公司库存周转天数为4.58天),在整个物料管理中,零部件库存周转速度严重偏低。通过分析AIP公司的呆滞库存结构发现,有超过30%的库存积压源于需求预测不准确。

表1AIP公司库存大类

2.仓库面积利用不充分。在AIP公司的成品库存结构中,核心产成品区只占仓库面积的55%,其余面积均被工程配件(18%)、包装物(11%)、故障及待处理品(9%)和过道(7%)占用。其中,过道等在库区内所占面积过大,未能充分发挥仓库的利用率。

3.企业内部各部门未形成供应链整体观念。AIP公司内部各部门本位主义现象比较严重,各自为政,缺乏供应链一体化思想。表现形式:在库存管理中,仓储管理部门力求保持较低的库存水平,减少库存资金和库存空间的占用,节约资金和降低管理成本;生产车间为了充分利用产能或由于担心将来会出现需求高峰而无法完成生产任务,通常会在生产任务不足的时候,把生产计划中原本安排在以后完成的任务提前生产出半成品,存放在中转仓中,等待装配;采购部门却为了避免缺货现象发生,总是过量采购,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

(二)库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库存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AIP公司而言,造成该公司出现库存问题的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AIP公司库存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中:(1)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产品的数量、型号、规格等方面,其生产往往是小批量甚至是单批量的。不确定的预测导致不准确的采购,进而导致供货时间长且不稳定,产生频繁的插单或补货,最终影响了对需求变动的准确预测,并直接导致高库存、缺料或呆滞物料现象的出现。(2)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主要是基于市场的变动以及客户需求的变化等因素的考虑,此外,还要考虑到运输、管理水平、生产计划、物料控制、物料采购价格和成本等因素的制约,在AIP公司则主要表现为:运输的不确定性制约库存控制,管理水平达不到控制的要求使控制无法实现,价格和成本影响着企业的生产决策等。

2.缺少信息化协同战略。信息化是现代供应链的生存之本。已有研究表明,需求信息从下游节点向上游节点传递过程中常常会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而物流则呈现出在从上游节点向下游节点流动的过程中造成的逐级缩小的结果,这样就造成了供应链实物库存增加。如果消费者的需求波动为5%,经分销商、制造商逐级传递到原材料供应商时,其波动会被放大到40%。(1)各供应商间的信息接口分属不同技术标准的多种管理系统和平台,缺少数据交换功能和SOA支持。(2)公司数据保密性与安全性要求,降低了数据信息共享数量和层次。(3)AIP公司内部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信息孤岛。(4)公司管理级层面尚未构建一套完整的缺货报警机制,前端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到位导致不能维持公司生产的稳定

3.库存高、产品配套生产性差。这是高库存量无法实施安全库存的主要原因。AIP公司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采购周期缺少设定和控制依据,采购与生产不同步而产生库存;(2)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库存平衡机制;(3)生产计划混乱,物资调配使用力度不足,不能有效处置闲置物资;(4)企业内控机制不完善,导致内部统一调节、盘活复用、外部协调互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结算、抵账方式、方法研究缺失,不能实施各种有效降低库存的途径,是库存升高的客观原因。

三、针对AIP库存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从物流或者供应链的宏观角度来看,优化库存结构才是有效的调整办法,因此实施JIT拉动式生产是努力改善库存管理的正确方向。对于不同库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AIP公司必须基于自身的核心资源不断提高供应链整体协作效益,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应用合理的供应链

1.合理预测库存量并制定订货策略科学分类。根据不同产品所占比重不同制定不同的相对应的订货策略,参照平均库存周转次数预测库存量。同时为确保供应,企业应避免库存无序增长,按照物资的重要程度、库存周期、消耗数量、采购难易、资金占用情况,利用库存分类管理方法,实施对库存物资的ABC分类管理。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控制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划分有很多种,如AIP公司依据2010/4━2010/10年库存周转次数,并参照整体年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为7.942,最终会同C客户确定PR值为61%作为库存周转次数的目标,即为8次/年,对应库存金额为400万美金。

2.减少企业库存的不确定性因素。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库存客观上可以维持供应链系统的正常和稳定,但这也将带来一些库存管理问题。增强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的准确性,减少不确定性,减轻甚至消除牛鞭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汇集需求信息,即通过分析供应链各环节不同顾客的真实需求,要求各个销售大区尽可能提供客户的真实采购计划;在汇总需求时,减少销售大区自身设置的安全库存和备料,将安全库存控制交由工厂制定,这样汇总上来的需求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客户的真实需要,从而减少变动性。通过汇集需求信息,AIP公司在6个月内将预测的准确度提升了10%,增加了产品在销售中的可见性,使库存降低了10%,并且增加了供应商订单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

3.正确处理供应链节点企业与部门间的关系供应链节点企业和部门之间主要存在5种基本关系:①物流均衡关系②价值分配与利益冲突关系③信息组织与沟通性④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关系⑤技术扩散与服务协作关系。在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方面,应该建立集中计划部门,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法是将OTTR这一指标的责任人设定为计划部门的牵头人,分别通过预测准确度来考核销售部门、来料不良品率来考核品质部门及采购部门,而生产效率和计划达成率的综合指标来考核生产部门的工作情况,避免计划部门迫于压力而武断地进行错误的判断。

另外,规范计划人员与采购人员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控制途径,该方法能够消除人为因素制造的原材料库存富余现象,主要包括:(1)计划人员应该有统一处理销售订单与预测的方法,例如以周为区间单位来平分预测,在接到正式订单后严格遵照物料计划的逻辑推导出需要补充的物料数量,传递准确的信息给采购人员;(2)采购人员应该严格遵守采购规范,根据计划所需补充的物料数量和交货周期滚动的给供应商下单,并要求供应商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安排送货,在需求出现变动或调整物料的到货时间时,保障原材料的进出库处于一种合理的良性滚动状态;(3)管理层可以通过考核计划人员与采购人员的相关执行指标来进行管控,指标包括计划准确率、采购订单准确率、供应商准时交货率。

4.建立全面库存管理的制度体系。由于管理具有创新性,企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一般而言企业应从企业过程与库存形态、实现步骤、支撑技术与手段三方面构建全面库存管理的思想体系(见图1)。而建立全面库存管理体系的流程一般包含:(1)实现步骤。全面库存管理的步骤为: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内部的集成化管理及供应链伙伴间的集成管理(简称为企业集成化管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具体实施方案视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2)支撑技术与手段。全面库存管理的技术方法=工业工程技术+先进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现代库存管理方法。企业应该在先进管理模式思想的指导下,利用工业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对企业各过程进行改造,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利用现代库存管理方法与供应链伙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企业间的协调管理,从而达到降低企业库存的目的。(3)明确各计划体系制度,建立节点考核体系,对采购、生产和销售的节点和完成情况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并按标准进行严格考核,提高计划的准确性。

图1全面库存管理的思想体系

(二)采用先进库存管理技术

先进库存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三个计划是有层次的,先有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企业的库存问题贯穿整个企业运营过程,应该有顺序。从市场预测,产品开发,接单,生产,采购,形成销售,售后服务,企业需要将各个阶段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闭环的信息流,使信息能够得到快速地流入,流出、处理与反馈,从而实现对企业的体系化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企业还不具备实现理想运作模式的条件,本文尝试在制造企业的上游采用VMI的变通模式与供应商加强合作,在制造企业的下游采用JMI模式与分销商加强合作的策略(TIM的运行结构见图2)。同时,企业外部库存与企业内部要实现无缝对接,一般情况下采用供应链整体化策略,相应总过程如图2:ERP系统与JIT运作思路的结合是实现拉动式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CPFR通过协同的理念,在供应链的运作中避免了各企业仅从自身立场出发、不考虑其上下游企业的约束条件而做出不利于整体最优的决策判断,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效率。

图2TIM的运行结构

2.实现企业信息的一体化传递。加强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及避免人为处理供应链上相关数据的方法能使上游企业获得其下游企业的真实需求信息。这样,上下游企业都可以根据相同的原始资料来制定供需计划。这些需要共享的信息应当包括:库存水平、销售订单、促销计划、库存的减少量、生产计划、POS数据、销售预测、衡量绩效指标等。在“信息搜集―原料生产―产品设计―产品制造―配送―销售”的各个环节上,通过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效率是供应链上各企业制胜的关键。

3.应用BI(Business Intelligence)工具,提高对市场需求变化反映的灵敏度。商务智能工具的基本功能包括信息分析、预测市场发展趋势和根据数据进行辅助决策。为了项目的更好实施,AIP公司需要加强商务智能BI工具的开发和使用,需要进一步利用数据库管理软件更灵活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与处理,使数据及其分析结果具有更高的价值。AIP公司中,不管是市场预测人员还是供应链库存管理人员,都可以运用商务智能工具随时掌握产品的进销存情况,包括各销售的地区、价格以及影响市场的其它因素,这样就可以对整个行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4.引进云制造技术。云制造技术是一种借用云计算的思想,利用信息技术以实现制造资源的高度共享的制造技术。具体措施就是建立制造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和社会资源高度共享。企业用户无需再投入高昂的成本购买加工设备等资源,而是通过咨询公共平台来购买或租赁这些加工设备,并以此提高制造能力。在这种理想情况下,云制造将实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与生命周期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模式。这种制造模式可以使制造企业用户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时刻,构建制造云生态链、重新思考制造信息化的新模式,能够帮助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三)形成系统集成化管理

从企业全局出发建立集成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MRP基础上的物料库存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物料对现金流的影响以及短缺可能性将物料分为四大类:存在严重短缺风险类、严重占压库存资金类、低风险低价值类和高风险高价值类。为降低库存,不同公司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了不同的库存控制方法,使库存周转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2.实施核心企业主导的工业园区计划。将供应链上的诸多企业集聚到工业园区核心企业的周围,这样对于物料传送来说,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大为有利。针对传统分销渠道进行变革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网络销售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类似AIP公司这样的制造业企业可以尝试考虑将后台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企业对接,实现真正的订单式生产。

3.提高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频率。为提高8周滚动需求计划的准确率,新模式只对主力型号编制8周滚动需求计划。在客户订单管理层面,应尽量缩短客户的交付周期。销售人员如果认为客户需求可靠,则可以在商谈阶段、销售合同评审阶段申请成品生产,实现销售业务与生产业务并行,减少客户等待时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一方面应该鼓励对主力型号进行提前生产,另一方面通过奖励和处罚手段确保销售员慎重申请。

4.缩短订货提前期。企业需要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控制策略,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能够对因预测误差造成的库存过量和销售机会丧失做出快速反应。根据企业设定的不同客户服务水平,可以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来对这些误差做出反应,譬如企业可以建立应急机制应对可能出现的加急订单或延迟交付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弹性的供应链和快速反应将成为引导企业满足客户需求的核心方法。

5.提前回款期限和缩短补货周期。根据回款比例安排物流配送是消除订货量虚高的一个好办法。这种方法将期初预订数作为一种参考,把具体的供应与回款挂钩,从而保证了订购和配送的双回路管理。具体的提前回款期的方法是将会计核算期分为若干期间,在每个期间末(假如1个月份为3个期间或者4个期间,每个期间10天或者7天)就应当回款一次,对于在该期间结束之前一定天数的积极回款者给予价格优惠等,这会有利于该项计划推进。而为保证需求,供应商可使用联合库存和联合运输方式多批次发送,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也能够保护订货量得到满足。

6.执行过程控制系统。将新流程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对相关的销售、采购、制造、仓储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他们了解新流程的意义与操作,对项目改进成果进行严格控制。AIP公司采用新流程实施一年来,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如表2所示。但值得注意的是结合柔性化管理方法后,AIP公司2010年库存比2009年同期下降约15%。

表2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表

四、结论

逐步降低库存压力并杜绝浪费,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求在实行安定化生产、平稳化生产、适时化生产的同时加快客户关系管理观念的转变,改善组织和企业的营销、制造及服务方式,为顾客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服务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等,是企业生存和更好发展,提升竞争力的源泉和关键所在。而且除了上述的完善库存管理控制的方法,笔者在此还进一步总结了以下方法,供读者阅鉴。

1.对库存管控必须权衡利弊。

2.坚持库存管理的多阶段性和连续性

3.持续推进管理内容的创新。

4.构建高效库存控制管理模式。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事实上真正影响安全库存的因素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 “需求━供应”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所以对供应、生产、物流方面的准确性管理变得非常关键。这些问题与商品的市场和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因此,类似于API公司的制造型企业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好企业库存管理控制,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马士华.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M],2014.

[2]李玉良,邵新宇等.CPFR――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的新趋势[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30(3):1-3.

[3]潘玮,董平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库存管理系统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61-65.

[4]刘永胜.供应链库存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济问题,2013,(3):21-23.

篇2

关键词

团购网站;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追溯

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可以称为C2B,和传统的B2C、C2C电子商务模式有所不同,需要将消费者聚合才能形成交易。在广阔的市场空间与处于整合状态及淘汰率极高的团购行业阶段面前,各团购网站如何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对于团购网站企业来说,每个企业都是一个“轻公司”,未来的发展与强大主要依靠“供应链为王”的战略保障,因此在团购行业趋于整合的过程中,围绕如何提升网站的运营能力与管理水平,为网络团购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提供了契机。确切地说,网络团购行业已经进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而该阶段的核心就是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那么如何提升团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就是本文研究的焦点,本文将围绕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构建创新型与协同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并提出合理的保障措施,以求解决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核心问题。

1供应链管理及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供应链管理(SCM)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是新的利润源。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战略联盟,因此它们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通过信息共享,形成双赢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降低社会总的成本,避免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提高了各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及全社会的效益。供应链的管理不仅是技术和管理方法,还涉及到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的重构这样深层次的问题。要真正实施供应链的管理,在企业内部要进行业务流程的重构,企业组织机构的重构。在重构中,要冲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和流通方式,以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为指导。在企业外部要进行供应链的重构,选择好自己的战略联盟伙伴,规范联系的程序和技术,并对风险和利益进行合理的承担。如今,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需求内容在不断扩大,对产品的时间、地点、价格等因素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有必要对自身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做出新的调整。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市场竞争从卖方市场走向买方市场,“拉式”结构的供应链更能使企业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从而增加价值。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这又反过来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供应链管理从战略层次和整体的角度把握最终用户的需求,通过企业之间有效的合作,获得从成本、时间、效率、柔性等最佳效果。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所有活动,是对整个链的过程管理。研究表明,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总是能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稳定持久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20%左右,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到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0%~3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5%以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巨大好处,比如HP、IBM、DELL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绩就是明证。

2团购网站需要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2.1团购网站的运作模式团购企业自己只做网站和运营,仓储、货品、物流等依赖合作伙伴。团购企业是团购供应链商与团购用户之间的一个纽带,将供应商提供的商品信息与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合理的匹配,有利于促进交换与交易的形成。团购企业的运作模式为供应链管理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天生的运作基础,可以说,网站的运营是开源,而供应链管理却是节源。有了供应链管理,团购企业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促进供需双方的有效交换。

2.2团购产生的问题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退款问题、账户被盗、售后服务、发货迟缓、团购欺诈、霸王条款、质量问题、售后服务、团购售假、虚假促销,成为网络团购的诟病,是网友投诉最多的问题结症。数据表明:退款问题、账户被盗、售后服务问题较为严峻,据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在全国团购网站投诉占比中,糯米网最高为16.90%,位列第一,随后依次为拉手网14%,窝窝团11%,美团网9.30%,聚美优品8.10%,聚齐网6.40%,爱丽团购5.80%,高朋团5.20%,like团2.90%,58团购2.30%。细细观察,这些问题基本都可以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来进行解决,通过核心企业——团购企业的具体运作以及实施供应链追溯体系可以科学合理解决这些问题。

2.3团购网站的发展趋势CNNIC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目前网购用户中使用团购服务的用户为6%,但是已经使用团购服务的用户中有80%未来会继续使用团购服务。未来团购用户的数量会逐渐上升,团购市场的交易规模会逐年上升,这就需要团购网站拥有更多的产品信息与商家,需要团购企业整合更多的供需资源。同时,据艾瑞网分析,未来的团购网站将走平台化、社区化之路,这就更为团购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亟需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最大程度的提升。

3网络团购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为提升团购企业的运作水平与盈利空间,全面打造较快满足团购用户需求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高效流通与交融,同时也为了解决团购行业存在的维权、投诉等问题,特此构建网络团购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由一核心三体系构成,一核心是指突显核心企业,打造知名度极高的团购网站企业;三体系分别是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供应链追溯系统与物流系统、供应链资金流平台。

3.1培育团购网站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团购供应商到最终的用户,涉及我们所讲的供应链链条。在对供应链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确定有谁管理是供应链运作的关键。在整个团购的供应链中,网站企业将众多供应商与用户连接起来,是供应链最关键的节点,我们称之为核心企业。但目前的团购行业中的大部分团购企业都不能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作用,团购企业运作的技术与手段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自身以及行业的发展。同时,团购网站企业缺乏整合供应商资源的实力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亟需对这个核心企业进行塑造。塑造核心企业需要做到几点:

(1)拓展线下营销实力,塑造团购企业核心竞争力。团购模式,从表面上看是网络购物的形式,但是从深层模式上看,更类似一个广告促销平台,提供服务的商户才是团购网其重要的资源。因此,团购网竞争最核心的部分不在线上,而是线下。强大的线下的营销团队、足够的运营资金、一定的网络营销技巧,才具备打团购持久战的实力。当然,足够的用户量是团购网和商户获得较大议价空间的资本。服务好用户,才会赢得更多的商户合作,也是商户和团购网实现双赢的基础。因此要塑造团购企业强大的营销能力与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团购行业胜出。

(2)采用品牌攻势,打造知名度高的网站企业。在塑造品牌知名度的过程中,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宣传是重要的方式与手段。所谓定位,就是让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定位的真谛就是“攻心为上”,消费者的心灵才是营销的终级战场。因此团购网站企业要有自己的一个定位,才能树立起网站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时通过各大门户网站、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等方面进行全网的线上线下互动的品牌宣传攻势,全力塑造知名度高的核心企业。

3.2供应链管理模式三大体系的构建

(1)团购网站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信息资源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之一,对于团购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针对团购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等影响供应链运作效率的信息问题,特构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整个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好地为团购用户与商户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主要从四个渠道获取信息资源,一个是团购供应商,团购供应商主要给予信息共享平台产品信息、促销信息等;二个是团购用户,主要是团购用户需求方面的信息,比如购买的偏好、购买的动机、购买的选择过程等;三是互联网,指团购网站企业从互联网渠道收集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行业报告、用户行为报告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为团购供应商和团购用户更有效的服务;四是移动互联网,目前已经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设备的智能化与移动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需要针对从移动互联网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为整个团购供应链的协同运作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主要从5个子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与交汇。第一个子系统是仓储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解决的是团购网站与团购供应商关于产品仓储方面的信息处理,以为团购用户提出更好的服务。第二个子系统是配送管理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团购网站的配送体系、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配送体系、供应商的配送体系三者结合起来,协同运作,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将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里,为高效的交换创造条件。第三个子系统是订单管理系统,此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对整个供应链的订单进行处理、及时分配订单、跟踪订单,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订单的最大价值化与满意化。第四个子系统是联合预测系统,该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团购网站和团购供应商根据供应链信息中心数据库收集的团购用户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团购用户的消费动机、消费趋势、购买选择过程等消费者行为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为提出下一步的精准营销方案做铺垫。第五个子系统是联合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团购网站与团购用户联合起来操作,目的是监督团购供应商的行为,为整个团购供应链的产品质量与维护消费者的权利提供一个可依靠的预警系统。图1团购网站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示意图

(2)团购网站供应链物流追溯系统的构建团购网站的供应链中涉及到产品的配送、加工、运输等环节,需要有强大的物流系统进行物流的最有效配置,同时随着消费者投诉、维权、产品质量问题的不断出现,也需要在物流系统中导入配套的追溯系统,把产品质量的控制在供应链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与兼顾社会责任方面,亟需将两个系统科学合理架构出来。本文构建的团购网站的物流追溯系统如图2所示。图2团购网站供应链物流追溯系统示意图团购网站供应链物流追溯系统是团购网站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第二大子系统,通过此系统,团购产品或服务可以通过此系统传递到团购用户手里,此外团购用户遇到产品质量问题也可以追溯整个供应链哪个环节出现了缺陷,从而为消费者满意服务。当然物流追溯系统离不开RFID、EDI、二维码、条码技术等信息技术。

(3)团购网站供应链资金流系统的构建团购行业投诉现象越来越严峻,据资料显示,大型团购网站用户投诉相对集中,在前十位用户热点投诉网站中全国排名前十的团购网站占7席。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师、国内知名网购维权专家姚建芳分析,电商网站投诉率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团购行业欺诈现象严重,部分团购网站只收款不发货,引发大量用户投诉。第二,团购网站安全保障尚需加强,用户账户被盗现状屡现,其中拉手网、窝窝团较为严重。第三,团购网站用户服务意识普遍不强,多数团购网站不重视用户投诉反馈,导致用户重复投诉现象频繁。由此可见,团购网站供应链的资金流系统有待重新构建,为团购用户的资金安全、退款便捷等服务。本文构建的团购网站供应链资金流系统如图3所示。团购网站供应链资金流系统的运作简介如下:首先团购用户通过金融机构或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将资金投放到团购网站的资金库里,其次,团购网站为团购用户提供高安全性的资金账户安全系统,保障团购用户账户、账号的资金安全,防止资金安全漏洞、钓鱼陷阱等。同时,为了解决团购用户退款与投诉相关的问题,特架设团购用户退款投诉系统,以便高效处理退款投诉方面的问题,提高团购网站的服务水平。

4总结

在对团购网站进行供应链管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可以供团购行业1400多家企业进行参考。鉴于篇幅所限,关于供应链管理的保障措施没有详细论述,比如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供应商提升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激励机制,塑造核心企业知名度的品牌宣传策略等。在以后的论述中,需要完善论证这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宛泠.团购网站综合绩效分析[J].企业管理,2015,(4):117-119.

[2]薛小伟.移动互联网时代:团购类网站更深层次实施O2O的方法探究——以美团网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5,(3):72-74.

[3]景鑫.“团购王”网站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商,2014,(29):105.

篇3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一)供应链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为了适应全球制造的发展和生产复杂化的需要提出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Mentzar(2001)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传统的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职能从整个供应链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协调,目的是提高供应链以及每个企业的长期绩效”。我国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主要涉及到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4个领域。19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由彼得?德鲁克等人提出,舒勒等人在“人本主义”基础上进行了发展。舒勒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为:人力资源是采用一系列管理活动来保证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个人、企业和社会的利益。虽然不同时期的专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不同,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解决的问题应该是一致的。从这一理论出发,我国学者江绍文认为: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对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从利用的角度看,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利用;从管理的角度看,既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和规划,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学者孙健敏则将其概括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二)供应链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似之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也会表现出供应链管理的模式。首先,在整个供应链流程中,人才供应商是各高校、人才培训机构等;制造商就是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培训部门等机构,而这两者中间的环节就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获取,即原材料的采购;员工经过培训(即产品生产)之后,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客户1),然后利用自己的知识为最终用户提品或服务(客户2)。其次,供应链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都在追求在合适的时间花费合理的成本把适合的资源分配的相应的岗位上,为企业创造最大的利润。

二、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的内涵。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把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界定为:组织(企业)为了更好地创造价值,实现其战略目标,利用人力资源链,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培训(整合)、配置和使用等实践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一方面,它通过对人才的获取和更新,带动企业内人才的配置和流动,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它把企业内部的用人部门和外部人才供应商联系起来,通过对人力资源链的全面管理,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将最合适的人安排到用人岗位,从而提供最佳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供应链图示:

三、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1、构建模式需要考虑的问题。人力资源供应链模式的构建主要有两个阶段。一个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一个是人力资源的内部配置。人才供给就是企业对人才的获取,获取人才的渠道有外部供给和内部调动;内部配置就是对人才进行培训后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也就是人才的价值实现过程。在人才供给阶段,具体的实践活动包括: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根据内外部环境去确定供应的目标(使用外部供应预测技术),这里涉及到企业的人才库存管理问题。当企业出现人才过剩或者企业因发展需要增加人才时,怎样有效地去管理人才库是外部供给的关键模块;然后是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最后是人员的招聘。

企业人才的供给,关键是做好人力资源的需求、供给预测。这里的供给预测主要是外部供给。适用于需求预测的技术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源的外部供给。常用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收集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整理、总结、反馈,如此反复几次进行结果修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这种方法比较费时。经验判断法,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经验做出预测,主观性太强,结果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回归预测法,通过建立人力资源需求量(供给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影响因素的变化来推测人力资源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化。这种方法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比较高。因此,在人力资源外部供应阶段,企业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来得到准确的数据。内部配置――具体实践活动包括:录取员工的培训、JIT配置;企业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以上活动指的是员工进入公司之后,如何在合适的时间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在制造企业中就是产品的分销管理。

2、人力资源供应链模型解析。如图1所示,供应商(S)就是我们所说的各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他们是供应链的上游,为企业提供大部分的人力资源。制造商(M)也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其中还包括一些专业的人力资源事务外包公司,他们对招聘进来的人员进行培训,将他们及时提供给各个用人部门。用户(C1),企业内的用人部门,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用户(C2),人才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为最终为他们享用。在人力资源供应链中主要有两个流层:信息流、物流。信息流是企业知识供应链的核心。知识供应链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将知识的提供者、创新者、使用者连接起来,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的要求。在信息流中,客户把对所需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传达给企业内的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得出人才需求的必要性,再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人力资源部,最后由人力资源部根据人才需求计划在适合的时间招到合适的人才。通过信息流,人力资源供应链上的各主体,可以进行沟通交流。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207-01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变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要从高校的培养开始,但在高校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中,多数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因此要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够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培养学生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校的供应链管理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特别强调理论与企业供应链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然而,在高校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不足。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很多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就是各个流程的简单累加和综合,进而导致学生犯盲人摸象的毛病,没有系统而全面地认识整个供应链管理的统一性和协作性。

2理论教学未能充分联系具体实际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学科设置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仅强调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国内供应链管理教材的编写侧重于理论研究,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教学不太适用。教材的内容滞后于企业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实际应用,所以造成了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到了企业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因此,用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才是专业课程未来发展的趋势。

3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案例讨论的模式,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学分,使得学生怠于思考,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二、《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1课堂授课

讲授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作业习题讲解、实验指导、辅导资料、网络在线资料收集等,将每个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深入浅出地分析,并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参与到每一部分的学习中。另外,还可以在课堂进行模拟实验,开展牛鞭效应的实践游戏――“啤酒游戏”。通过动手实践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学生亲自体验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了解实际运作情况。

2案例学习与讨论

结合相关理论及方法,分析讨论中外典型案例。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针对企业的成功或不成功深入地讨论和分析其实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3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及综合仿真模拟

利用金蝶的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和软件对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模拟操作。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教学是以学生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企业经营运作。该教学方法致力于模拟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博弈、市场竞争与合作、实际决策方案的形成,乃至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真实情景,可以有效地和直观地建立学生对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的基本认识和观念,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程技能和系统的思考能力。另外,企业综合仿真模拟则是针对供应链管理单项角色模拟实验,如供应商管理、制造商管理、经销商管理和物流管理的综合模拟实验,包括供应链管理流程模拟实验、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流程模拟实验。

4企业参观实习

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和密切合作,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和了解企业的真实运作过程,以及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三、结论

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并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实践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实践教学对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是有很大帮助的,能够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任务,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让学生更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5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5-0119-03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使围绕核心企业建立的供应链最优化,能以最低的成本使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work flow)、实物流(physical flow)、资金流(funds flow)和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均能有效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送到消费者手中。因此,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理念,应用供应链的策略和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反应速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开设的时间较短,物流教育缺乏专长及特色,教学手段与工业企业实际要求相偏离。物流实训系统的建设就是要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平台,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先进的物流设备如立体库、条形码、射频、电子标签为实现手段,形成一个理念先进、技术领先、方案合理的现代物流综合模拟实训体系,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综合实训奠定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术基础。

1实训系统的建设内容及目标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训系统旨在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着眼于全面资源整合的供应链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系统涵盖第三方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结算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物流核心环节,形成一套完整的物流业务流程,可真实地模拟供应链环境中各公司之间的协作配合,在模拟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运营中融入企业经营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企业的经营业务,通过单元―项目―综合流程演练,提高学生物流管理实战水平,体会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状况。

建成的物流实训系统应能从宏观角度让学生理解企业生产过程、物流过程以及物流概念;用先进、实用的物流技术及设备,锻炼学生的硬件操作水平;通过强大的物流实训系统模拟演练,学习供应链管理方法及原则;透过实际操作与讨论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的意义,以及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

2实训系统的基本组成

实训系统的组成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2.1硬件主要包括

(1)自动化立体仓库(含堆垛机)和成品自动分拣线。

(2)电子标签分拣系统。

(3)流通加工生产线。

(4)条形码设备、RFID设备。

(5)多频磁导引式AGV小车(含控制系统)。

(6)POS机(含POS机管理软件)。

(7)GPS系统(含控制软件)。

(8)其他教学、安装、辅助配套的设备。

2.2软件主要分三大部分

(1)PLC控制系统,仓储管理系统,上/下位工控软件编程等控制硬件设备的软件。

(2)供应链管理软件。

3实训系统的整体运作流程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训系统以原材料管理、生产、成品储存、成品出库等流程为基础,以物流系统为模拟平台,以先进的物流技术为实现手段而组成的物流实训平台。该平台来自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区别于传统的电脑模拟系统,又区别于简单的仓库和运输系统,而是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中的订单信息驱动物流硬件设备,将现代物流的核心活动:订单、生产、仓储配送、运输、库存控制、客户服务串联起来,让学生熟悉、了解、操作每个环节的流程。系统的框架设计使得单元实训环节既可以在完整的物流实训环境中进行分角色模拟和实训,又能在全局的概念下进行可重构的调节,实现企业运作业务的具体化和最优化。

整体框架设计为:以生产商为中心的供应链向上游供应商定购原材料进行生产,产成品由零售商进行分销和销售,期间发生的仓储、配送、运输等业务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管理和运营。整体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实训系统主要承担了原材料出入库管理、产品生产加工、成品包装运输、货物储存、成品分拣配送、控制调度管理等任务。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的综合调度,将条形码设备、电子拣选设备与立体仓库等自动化设备进行整合,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物流环境。

4实训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4.1硬件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硬件实训主要以现代化的物流设备和物流信息技术为主,结合运输、仓储等物流作业流程的具体操作,让学生掌握物品从入库、上架、盘点、分拣、打包、出库,直到销售终端销售的全业务流程。同时掌握全自动立体仓库、AGV小车、电子标签拣选、现代化手持终端等设备的操作技能,并能使用这些设备完成仓储出入库操作业务。

4.1.1全自动立体仓库和AVG小车实训

主要由巷道式立库系统:全自动堆垛机和横梁型、托盘立体货架、6轴多环节全自动码垛机械手、全自动出/入库输送线、拆盘导视、电子看板及AGV小车组成,通过AGV小车的自动搬运和导航功能实现将物料或者托盘在不同流水线和模拟站点之间的搬运。设备在后台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可实现:整盘自动出/入库;整盘拆零配送;货物自动码垛入库;货物的自动运送。

4.1.2电子标签拣选系统实训

主要由重力式立体货架、货物小车、电子标签装置组成,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可实现:摘取式分拣;播种式分拣;盘点及补货等流程操作。

4.1.3手持RF数据采集终端实训

主要由手持RF数据采集终端(两种读写形式:条形码或RFID电子标签)及普通立体货架组成,结合RF技术和条形码、RFID技术的应用,在后台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完成出/入库货物的检验;出/入库货物的准确上、下架;库存货物的盘点操作。

4.1.4自动分拣配送系统实训

主要由全自动滚筒分拣输送线和RFID物流辨识系统组成,在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下,既可实现整箱货物的自动分拣配送,也可实现整盘货物的分道输送。

4.1.5零售POS系统实训

主要由零售商设备及POS系统组成,与整个系统的信息管理系统相联系,实现零售信息的共享,体现了现代供应链物流的某些管理模式。

4.1.6流通加工实训

主要由皮带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滚筒输送线、二维运转输送线、工位工作台及相应加工工具等组成,其主要目的是展开一系列分拣、包装、贴标签等加工操作,使学生了解物流中流通加工业务的概念和意义。

4.2软件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

软件系统实训需要在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完成,供应链管理软件是一套涵盖供应采购、生产制造、分销流通、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的大型综合管理系统,系统的设计引入国际上最新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理论,充分考虑了现代管理体系对信息及时、充分、严谨以及有效组织的要求,系统设计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系统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实训操作时,供应链管理软件应和硬件设备之间有数据交换,用软件中的订单信息驱动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如由POS机销售后产生补货信息,制造商下采购订单并组织生产,成品通过物流公司运送到零售商。期间原材料的进出库都应是入库(或出库)订单驱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完成收货和发货;产品出库后由订单驱动AGV小车自动运送到目的地。通过软硬件系统联动操作体现企业各部门及企业间供应链管理与执行过程仿真模拟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软件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核心子系统和一个数据接口:

供应商子系统:该系统突破简单的信息共享的范围,将原材料订单执行能力扩展到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配送中心、承运人、客户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伙伴网络,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关键业务的流程同步。

制造商子系统:本系统是整个供应链模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根据生产计划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管理,它可以对供应商、零售商和物流公司之间的业务全面管理,也可以独立运作。

零售商子系统:主要是为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销售,通过渠道和销售平台把产品最终卖给客户的过程。

物流公司子系统:在整个供应链环境中主要模拟现代物流公司的职能,可以配合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客户之间货物(物料)的储存、仓库的管理、运输的管理、客户配送的要求及与各商家之间的结算,在整个供应链模拟环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终端客户:终端用户可以从零售商的交易平台上直接采购由物流公司送达客户手中,也可以根据制造商的要求由物流公司送到企业手中来完成最终的要求,是通过商业交易平台来完成最终的过程。

数据接口: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软件上可以与先进的条形码设备(RF)、电子标签(DPS)、自动化立体仓库(AS/RS)等设备和ERP、GPS/GIS、仿真软件等留有数据接 口。

5结束语

上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实训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实验课程开设理念,将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知识点在该系统中进行充分的体现,学生通过参与和实践,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达到感性和理性同步认识的目的。实训系统可以使学生学习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全过程,通过采用企业真实的数据资料模拟运营,可亲身体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管理的完整流程。该实训系统和实训方案的开发,可使学生进行多个层次的训练与创新,为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王耀求,施先亮.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60-62.

篇6

一、供应链管理现行模式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的管理定势,把企业内部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功能过程,形成供应链。供应链是企业从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运输、加工制造、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过程。供应链的概念是从扩大生产的概念发展而来,它将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前伸和后延。供应链通过计划、获得、存储、分销、服务等活动而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种衔接,从而使企业能满足内外部顾客的需求。供应链对上游的供应者(供应活动)、中间的生产者(制造活动)和运输商(储存运输活动),以及下游的消费者(分销活动)同样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说,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和协调,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链状结构,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在新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提出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要求。它是一个利益集合体,强调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核心企业则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业务。

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过程[2]。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需求。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2)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3)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4)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5)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6)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7)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二、网络经济下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亟待创新

1.网络经济效应

网络经济对传统产业产生了显著影响。

(1)网络经济的技术发展刺激和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整合。网络作为信息流动的全新载体,极大地改变了信息流动的速度和信息传递的范围。它通过转变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的传统方式,改变了传统产业生产组织过程,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的优化。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比较好的整合,克服分散、分割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较快地实现产业升级。

(2)网络经济促成了规模日益扩大的虚拟市场。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除了少数全球化经营的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集团外,多数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区域是相对有限的。而在网络经济中,业务的全球化已不再是属于巨型企业的专利。中小企业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强大的信息传递平台,可以构造一个更大的虚拟市场,其客户可以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3)网络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市场营销模式。作为一种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交流方式,互联网已成为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贸易平台。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营销模式发展的趋势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旨在通过网络、电子手段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它使得贸易的运行、管理及效率发生了质的飞跃。

(4)网络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科学化、理性化程度。管理过程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流实现对物流、资金流的控制过程。网络经济的发展引起企业管理过程中信息流的流速、流量、渠道的改变,导致资源输入、产品生产、市场营销过程的改变。这种物流过程的改变,将引发围绕如何提高管理的科学化和理性化程度的企业管理创新。

(5)网络经济使信息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经济活动,其发展完全取决于网络基础设施或网络平台的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刺激和推动关联性信息产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在现阶段以及今后较长时期内,与网络经济基础设施有关的信息产业,尤其是硬件和软件设计生产部门,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部门。

2.网络经济下供应链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的理论依据

根据俄罗斯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的经济长波理论,每45-60年的经济发展可以被划为一个经济长波周期,在每个周期内都存在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础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网络经济,正处于由信息技术主导的第五个长波周期。纵观历史上每一个长波周期的上升与下降阶段,不难发现,长波周期的下降总是与经济模式中所面临的潜在问题相关联,而也正是由于问题的存在才刺激了下一轮基础创新的产生与发展,促成了下一个经济长波周期的来临。关于即将到来的第六个长波周期及其基础创新内容,很多经济学家从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出发,做出了各种推测,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等。其中,德国经济学家的观点独辟蹊径,即把社会心理健康视为第六个长波周期的基础创新内容。所谓社会心理健康,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人的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态。它关系到动机、创造性、信任、谅解、人类知识以及合作[7]。这一理论对分析网络经济下供应链面临的问题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在网络经济下,由于集成化的供应链建立在伙伴合作的基础之上,因此供应链面临的大多数问题在本质上都与社会心理健康相关联,社会心理健康正成为供应链发展的主要障碍。针对供应链伙伴间的合作信任、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管理等社会心理健康问题对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加以分析,这些因素使得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成了必然的选择。

(1)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信任问题。网络经济下的虚拟供应链在其酝酿、组建、运行及解体等不同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市场、法律环境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虚拟供应链的联盟成员间容易出现互不信任和不规范的行为,这便阻碍了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关系,导致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中途失败。供应链成员间信任问题的产生是由于虚拟企业化既没有改变各供应链成员企业在市场中的独立法人属性,也没有消除其潜在的利益冲突。在追求个体利益的驱使下,企业可能会做出有悖于整体最优的个体最优选择。亦即行业中竞争对手利益的冲突和严厉约束的缺失会使信息共享遇到严重障碍,甚至导致虚假信息的产生。同样,企业对泄露商业机密的担心,如核心优势、生产技术和财务状况等,也增加了相互间达成信任的难度。

(2)供应链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创新的源泉,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战略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网络化的供应链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技能,这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持续的培训,培养具有开发能力和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也意味着融通和流动性的增强,供应链竞争对手间的人才争夺愈演愈烈,此时人才的流失很有可能会导致核心技术和竞争力的流失,这样看来,企业又不能过度地强化人才的知识载体功能。

(3)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管理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它要求企业在赚取经济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经济这种全球化的经济运作模式,使供应链也得以延伸到全球范围。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采购及业务外包。特别是作为供应链核心的跨国企业,经常在资源和劳动力更廉价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采购和生产。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这些跨国企业往往只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其社会责任的管理,从而使第三世界国家的环境和劳工状况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局面。这种趋势激起了各国消费者和非政府组织对全球供应链中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1.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环节

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企业如何整合利用其各级供应商的业务流程、技术和能力以加强其竞争优势。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自手整合的价值链。价值链是“原料开采—各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的链式价值附加传递过程,并且它连接原料和产品的再利用过程而实现完整的循环。供应链管理模式是试图连接这一价值链中的所有组织,协同作业(指计划—产品开发设计—采购—制造加工—合成装配—运输—仓储—分销—客户支持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协作)形成一个“虚拟企业”(Visual Business)的网络业务模式。在供应链模式中,产品生产是由客户拉动的,而不是未形成供应链之前制造厂商的推式业务模式。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网络经济下的实质是网络竞争环境中企业与重要供应商的协作关系[3]。

如何选择创新的切入点,是在进行供应链模式创新之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经济环境和经营策略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改变,而供应链在这些方面还停滞在原有的状态或不能与变化的环境相匹配,那么这就应该成为创新的可行领域,之后再从中选择具有较高增值效应和较低执行难度的领域作为创新的发入点。网络经济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于这些变化,需从战略层、运作层及技术支持系统三个关键环节来建立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新模式。

(1)战略层。在传统经济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大多致力于实现“底线增长”,即通过降低成本、降低库存、缩短现金回收周期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在网络经济下,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使得消费者对产品及其相关的服务和配送都提出个性化要求。这就需要重新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定位。

(2)运作层。网络经济下供应链运作层面的创新也就是从传统供应链向电子化供应链(E-Supply Chain)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为技术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及电子化的设计、计划、采购、制造、物流系统的支持,实现企业的快速响应、柔性管理、合作规划,并最终在供应链成员间形成同步的虚拟企业化供应链。

(3)技术支持系统。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是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信息的高度集成与共享,实现这一点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基于IT的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

2.基于经济长波理论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

针对供应链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遵循经济长波理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以下三个关键环节上对供应链管理新模式进行构建。

(1)战略层面。在网络经济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需要重新考虑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定位,即在不放松“底线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上升到对“顶线增长”的关注。所谓“顶线增长”,是指通过营销效应创造产品附加价值所产生的利润增长。网络经济的中心规则是扩大关系[5],这种扩大化的关系网络将有助于实现“顶线增长”。通过与客户建立同盟与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提高客户忠诚度,拓展更大的市场;另外,针对竞争和环境需要与客户协作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有效性。这便实现了供应链创造新价值的功能。总之,在战略层面,企业应把供应链管理上升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实现“底线增长”和“顶线增长”并重。为了实现这种并重的增长,就要解决信息共享和社会责任管理问题。

解决供应链成员间信息共享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制定合理的规则。这里初步探讨以下几种解决对策:一是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对有利益冲突的节点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是无法也不应当改变这种竞争关系的。因此,应该在供应链中制定一定的信息共享标准,下游企业应依据此标准对所有上游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而不能有所偏向,保证上游企业间竞争的公平性。二是健全监督评估机制。为了防范信息共享中的信任风险,供应链还应当设计合理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信息共享成员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相应调整。但这种强硬式策略需要以善意、宽容和简单为原则,在反复沟通中进行。三是克服企业文化的差异。在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下,成员企业的地理分布更为广泛,不同国家、地区、行业背景下的企业文化有着巨大差异,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见解,这就造成了达成信任的障碍。因此,加强企业间的沟通,消除企业文化间的偏见,实现供应链中企业文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企业在对供应链进行社会责任管理时,可立足以下两点:首先,要求其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企业具有“通常的正派”,包括遵守伦理及适宜的行为,同时避免剥削、压迫等不受欢迎的行为。其次,积极主动地响应行业组织或国际组织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并与其合作推行标准的实施工作[8];关注重要的社会问题,以一种伦理上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设性解决意见。

(2)运作层面。网络经济下供应链运作层面的创新也就是从传统供应链向电子化供应链(E-Supply Chain)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为技术基础,通过电子商务及电子化的设计、计划、采购、制造、物流系统的支持,实现企业的快速响应、柔性管理、合作规划,并最终在供应链成员间形成同步的虚拟企业化供应链。人力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局面下,企业应重新审视人力资源战略,遵循先开发后控制、制约与激励并重的原则。开发过程主要着眼于培养专业技术熟练、具有创新能力、技能多样、协作性强的员工,以使人力资源素质得到拓展和提升。控制过程可以围绕团队工作来实现,在团队中,工作的交叉使得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创新得以分散化,虽然人才仍然是知识和创新的载体,但仅仅是某个片段的载体,只有通过整个团队的协作,才能够将各个片段加以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同时,团队协作的工作过程,也是形成提升员工共同价值观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强化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可以说,团队管理模式在无形中成为供应链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制约与激励的一种手段。

(3)技术层面。Internet的出现及其飞速发展,使得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成了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新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中,供应链上每个成员企业有自己的Intranet(企业内部网),并在Intranet上建有相应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如ERP)、电子商务交易系统,成员企业的Intranet通过其实现互联形成Extranet(企业外部网)。由此,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最大程度地共享各自的内部资源,相互之间交易的所有过程(包括询价、下订单、订单处理、支付等)全部实行电子化、网络化,自上而下,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畅通无阻。

3.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构建步骤

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上述三个环节的框架下进行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组,笔者认为应该实施以下几个步骤:

(1)实施快速响应和柔性化管理。在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具有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他们要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最低的价格、最快的速度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任何产品。在这种趋势下,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成为创新的关键成功因素。由于互联网平台能够以接近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因此企业有能力通过“零时滞”的信息传递,利用更准确的信息和沟通技术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反应。这便使得在维持较低供应链库存的前提下,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这种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的能力也可以称为供应链的柔性。通过提高企业各种资源的柔性,以柔性的组织管理和生产系统实现灵活、敏捷的经营机制,进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柔性管理策略的运用将使供应链的运作能够更灵活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快速响应的柔性供应链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供应链成员只有通过流程整合和系统集成才能充分地利用共享信息。柔性供应链的构建可以分为以下两步。首先,从供应链链条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内部开始,通过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和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采用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如企业内部ERP系统和非ERP系统的集成,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不断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和柔性。其次,要加强供应链各个节点成员之间的连接,建立可靠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集成供应链成员分散的系统及对现有资源的再开发,来提高供应链数据的可视化程度,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

(2)制订合作规划与实现企业虚拟化。供应链成员间以网络为基础的合作规划工具,可以使企业在订单、运输、促销等方面与客户交流预测、产品状况等信息,帮助企业管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这种能力大大缩短了向客户交货的时间,同时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改善了库存状况,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使供应链运作更有效率。网络合作规划可以为供应链成员创造出“虚拟”的库存,它使每个成员企业都可以方便地接入,用所有可得资源满足客户的需求闷。

供应链合作规划促成了虚拟企业的形成。虚拟企业是以合作规划、业务外包、战略联盟的方式所构建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动态的、网络型的经济组织。在虚拟企业中,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以商业机遇中的项目、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共享技术和资源,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及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

虚拟企业供应链管理将整个供应链看做一个虚拟的企业,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看做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每个企业都承担着各自的任务。这种模式并不是从供应链中每个成员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去实现渠道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是从追求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最优化来实现供应链成员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通过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核心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最终客户价值。

(3)建立多级资源中心。多级资源中心是指以供应链中的目标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建立不同环节或层次的共享节点。企业处在高度资源保护的时期,一旦数据被上下游的企业掌握,他们就能够联合起来建立强有力的议价能力。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与销售计划尚不能达到相对一致,传递到供应商和经销商处的计划更是会千变万化,供应商的物料积压、经销商却无法得到及时的零部件供给,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带来整个供应链的不稳定,最后降低了每个合作伙伴甚至每个最终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多级资源中心一方面供应商了解销售商的有效销售信息,从而掌握自身供应的产品处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地位以促使供应商产生危机意识;另一方面销售商了解供应商的有效供应信息,从而有目的的做好销售准备工作避免带来因某个原料部分发生变化而措手不及。当然,多级资源中心并不是要将供应和销售无缝隙的连接起来,因为资源中心的本身还是处在供应链链主地位的核心企业的产品,无论核心企业的主营业务转为品牌建设或是生产建设,均是有选择的提供信息给供应商或零售商,其目的和意义由核心企业决定。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为主、以满足计划为目的而非实现创新的现象是完全能够改变的。

(4)建立综合性绩效考核标准。综合性绩效考核标准是指多角度的评估供应商与经销商为效益的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有些处在核心位置的企业对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无形中扼杀了很多环节的创新,同样也失去了众多提高盈利能力的机会。供应链中的企业并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关系,而是依据规则建立起来的、息息相关的关系。尽管最有力的考核方法是财务考核,但是作为核心企业在供应商方面的收益远远不仅仅是降低自身的制造成本,在制造工艺、生产流程等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为此更多地帮助上下游企业,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企业的目标,从而建立全面综合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十分重要的。

四、网络经济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全球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供应链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时间与速度。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时间与速度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是质量与资产生产率。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就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销商仓储的数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评价。再次是组织精简。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最后是网络化。现在供应链管理正在向供应网络发展,因此正确认识这些新要求,并对供应链管理模式适时地做出创新性的调整,将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同时,企业应该不断对供应链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来源:《物流管理》作者简介:张庆一李贵春,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踪程,天津城建学院管理工程系 编选:)

参考文献

[1] 薛伟贤.网络经济效应及测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4-26.

[2] 唐慧.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J].消费导刊,2008,(3):255-256.

[3] 仇春高.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 2008,(1):43-44.

[4] 王元珑,周辉.企业网络化管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78-80.

[5] Kevin Kelly. 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10 Radical Strategies for a Connected World [M]. New York:Penguim Group,1998:182-185.

篇7

一、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工程项目物料管理理论

(一)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的具体定义

采购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的采购着重指政府、军事和教育等类型的采购。狭义的采购一般指的是企业收购,它是企业为了获得巨额利润进行的采购类型后者就是文章要研究的内容

(二)在供应链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模型

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就是采购管理,这也是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系统的信息交流使得供应商可以预测企业的所有需求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在这里说的通过及时的信息交流来降低库存率就是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我们研究的出发点就是通过这些来推动企业的优化管理。

(三)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活动

采购、采购活动的分析是通过几个主要环节完成的,他们是在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大批量的或者是集中的采购行为,也就是对于资料的购买行为。

(2)对于物料进行购买的时候需要按时向需求点进行配送,也就是物料的配送过程。

(3)采购物料方依照单据对于配送的物料进行验收并且依据内部的规定进行登记入库等活动,也就是物料的验收以及库存管理,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可以保证物料的安全以及以及数量质量的可靠。

(4)采购研究以及预测需求认真分析物料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及其价格变化幅度,这样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有效的采购计划,合理设计采购成本及其库存量。最后在结合市场的情况,提高性价比的物料实现企业的更高的目标。

(四)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的特征

建筑工程项目由于自身生产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了在其购买物料时有自己的特征,一帮建筑物料需求的体积很大,样式也是很多,而且又不可以移动。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有着地域广以及参与的单位多等特征,这些就决定了建筑项目工程物料采购有着自己的特征。

1、物料采购的多样性

建筑物料采购的多样性是由于建筑产品本身自己具有的特点以及特殊的外部环境决定。其一建筑业需要很多的建筑物料或者是制成品或者是配件,有的时候还需要大量的施工机械进行辅助生产。其二就是同种的建筑物料在不同的施工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众多规格。这样就造成了建筑工程采购项目物料的种类非常的多,各自具有自己的规格。再加上不同的施工环境具有不同的建筑图纸,这些设计者们的水平也是参吃不齐,这样对于物料的需求就各有不同。

2、物料供应的多变性

建筑产品具有施工与使用地点为同一地点的特征,是的建筑产品在施工生产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施工地点不仅仅是随着设备以及建筑物地点的不同而变动,有的时候还需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流动。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采购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成本高

在建筑企业现状的购买主要是对施工进度的基础上为每个项目确定,每购买的量不是很大,所以我不能因为购买和享受一定的优惠价格。有采购部发送给买方购买建筑材料,如采购成本的原因。

(二)采购过程繁琐

这包括选择产品的效率低,通常是由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困难,几乎没有企业信息共享的部门和有一个长期的采购阶段,这些都是由采购流程繁琐而引起的。

(三)资金利用率低

资本利用率太低,虽然是一个巨大的资本投资,但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是一个股票购买他们自己的,所以会有一组过剩和浪费材料,使整个企业的资本利用率很低。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工程项目模式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物资采购方式早已被突破。这些技术的发展也为物资采购发展提供了机会,对于地域的限制也几乎被完全打破,这些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进行物理采购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重要资料的准时采购策略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比例和材料采购资金的重要品种的比例,但这对于整个工程非常重要,施工企业希望能够准时的采购施工时需要的建筑材料,也避免了提前购买行为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同时还可以避免企业由于采购造成的资金周转等不必要的麻烦。

施工单位需要为其提供材料的供应商可以在规定时间抵达施工的现场,有助于在施工的现场节省建筑材料。供应商的不准时将直接导致项目拖延施工进度。建筑施工企业对JIT采购战略的重要材料,可以减少在表演过程中建筑垃圾,也希望供应商积极配合,实现JIT供应。

(二)特殊物料的多项目联合采购策略

供应链管理可以应用到一个项目的想法,如果它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应用,它更能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潜在价值理念。建设项目的特殊材料一般包括材料以及战略材料的采购,因为对于战略材料采购的特点就是品种极少,不过需要购买量很大,其供应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物料的质量对于建筑项目的生产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建设项目对威胁的生产,采购战略重点应保证供应的连续性。因此,特殊的材料,建筑业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联合采购电子应用是多项目建设实现新的采购供应链管理。

参考文献:

篇8

1.供应链的相关含义

1.1供应链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前后出现了“供应链”的概念。学术界公认的关于供应链概念的起源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波特在1985年出版的《竞争优势――营造并保持最佳表现》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1]。波特的价值链主要是从单个企业出发,通过研究其与供应商、顾客之间可能的联系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1992年,John Shank和V. Govindarajan认为任何企业不仅要关注个体的价值链,还要将自身的价值链放到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中审观[2]。这种观点的研究视角更广阔,之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是:“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换句话讲,供应链是指从原料采购、原料加工,并将最终产品送到顾客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的一个整体功能网络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2高等教育供应链的含义

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一个符合高考条件的考生通过参加高考,从入学?圯接受教育?圯毕业?圯就业整个过程看,特别像一个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马永红教授在2004年提出这样的看法:高等教育的组织机构其实相当于一个企业,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已产生供与需的问题,存在先天的供应链条[3]。她在2007年系统地提出了高等教育供应链的概念:高等教育供应链指执行通过高等教育系统将拟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公民进行转换、转化或培养为直接参与社会劳动或继续求学的教育中间产品或最终产品的流程。在这样的转化过程中将家庭社会教育者供给群体、高等教育系统、社会人才需求系统、受教育者群体等相连接,使得各群体系统的需求和可能提供的服务产生互动,从而从家庭社会教育者供给群体、受教育者群体、高等教育系统、社会人才需求系统节点所处的上下游群体或系统所构成的功能网链。

2.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2.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当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推出,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应用型人才主要依靠高职高专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一部分是由高职高专院校升本而来的,另一部分是由普通本科高校转型而来的。高职高专教育和应用型本科培养的都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校企合作。由于培养目标相似,导致毕业生同质化严重。我们在五星酒店调研发现,本科学生和大专学生在同样的岗位,领着同样的薪水,没有体现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

2.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随着体验经济和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旅游酒店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加。现实情况却是毕业生反映在酒店业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酒店也感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在于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太合理。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基本是委托教研室完成的,教研室一般是在参考其他同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完成方案的撰写工作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没有考虑行业的意见,没有考虑如何将真实的岗位能力转化为课程内容,因此课程体系不合理,使得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在酒店的工作。

2.3实训设备和指导教师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由于资金的限制,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在学校实训室里一般可以进行简单的形体礼仪实、接待服务的实训、茶艺的实训等,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另外,由于本科院校对教师学历要求的限制,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旅游类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理论素养较高,但是缺乏在行业工作的实践能力,参加工作之后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到酒店里挂职和学习,实训教学效果会受到影响。

3.供应链管理思想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3.1人才更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供应链从形成之初就特别重视客户的需求,只有充分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上游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整个供应链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对于高校来说也是如此。高校的下游“客户”就是用人单位企业,所以为了让客户满意,高校必须培养出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这必然要求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商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外实训方式和考核评价方法等,这种方式不仅使得毕业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数量的需求,用人单位也能满意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

3.2更注重信息沟通和共享

高校为了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除了要了解下游节点企业的需求之外,上游生源地生源质量也会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处在供应链中担当上下游桥梁的高校来说,它必须充分了解上游的供应信息和下游的需求信息。高校必须与酒店、生源地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消除由于信息沟通的障碍而造成供应链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性。

3.3实现学校、酒店、学生三赢

合作共赢是供应链上所有成员必须具备的观念,把供应链的思想引入高校教育上,学校不仅培养出了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且解决了学生的实习与就业问题;酒店通过和学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既有利于其人力资源的储备,又可以彰显其社会责任感;学生学习的课程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增强了其毕业时的竞争力。综上,企业招聘到了合适的人才实现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高校培养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了提高;学生找到了心满意足的工作,不负四年的寒窗苦读,三方共赢来自于供应链上的酒店、学校、受教育人群的精诚合作的意识。

4.供应链管理思想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

供应链管理思想下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就是要把处在一条人才培养供应链上的受教育群体、高校、用人单位等主体联系起来并且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得受教育群体经过四年的高校教育培养之后符合酒店的需求。供应链模式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主要包括宏伟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工作:

4.1宏观上――构建并整合人才培养供应链的各结点

与企业供应链相似,高校人才培养的供应链(图2)也有相应的节点。生源地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类似于原料供应,高校的招生类似于原料的采购,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类似于产品的生产过程,毕业生就业类似于产成品的销售,用人单位类似于最终用户。

4.1.1第一个节点――生源地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应链始于高校在生源地的招生工作,这是该供应链的起点,而优质的生源是高校教育成功的一半。在当今社会高校不断扩招的大趋势下,高校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变为“买方市场”,学生和家长拥有更多的选择权,高校处于“被选择”的地位,越来越多的高校包括名校都感受到生源危机。2015年6月28日,北大四川招生组和清华四川招生组为抢夺优秀生源,甚至在官方微博公开“掐架”,相互指责对方争抢优质生源。高校要采购到(招到)良好的原材料(优质生源),必须以良好的输出为依托。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特别关注未来的就业问题,因此良好的就业口碑是提升高校社会知名度、吸引优质生源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招生就业是相辅相成的,供应链条并不是简单地从下游向上游输出,该节点上招生工作成败就受到上游就业节点的影响。

4.1.2第二个节点――高校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应链的第二个节点为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这是整个人才培养链条的核心节点,是“生源”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因此,该节点功能的最佳状态是按照社会对人才的相关要求,将高校毕业生成功地输送到用人单位相应的岗位上。因此,必须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将此作为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之一。除此之外,在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时还应考虑高校本身的定位和学生对四年大学生活自身能力提高的期望。

4.1.3第三个节点――用人单位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应链的最后一个节点为“用人单位”,是高校产成品(毕业生)的输出目的地。高校毕业生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高校和用人单位要充分沟通,不仅高校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用人单位也要将其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足之处及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使得学校做出相关调整,校企双方要加强合作的深度,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训指导及考核方面要加强沟通,使得教育培养环节得到进一步改善。

酒店员工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酒店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和生源的好坏也有直接的关系,供应链各环节环环相扣,因此应该在社会需求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结点,从而形成一个由最终用户需求推动的、信息共享程度高的专业化酒店管理教育网络结构。

4.2微观上――做好相关的技术工作以维持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要使供应链高效运转,必须做好一些具体工作,包括:

(1)深入做好酒店的人才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人才需求类型分析、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分析、酒店人才职业发展规律分析、酒店可以提供的资源等。

(2)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设计、实训场地、师资力量等。

(3)院校与酒店双方合作培养人才方式方法研究:合作的广度、深度、实训和实习评价标准和方法等。

(4)酒店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研究。

(5)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

结语

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构建人才培养的供应链模型,学校和企业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用信息反馈机制调整供需之间的矛盾,这样不但可以解决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给与酒店需求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院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对接,从而促进酒店管理人才教育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引言

一般来说,经处理后的各类人工地基工程质量现状,大多数能满足设计意图及使用要求。但某些地区每年经过检测的建筑工程中,约有10%的项目不能满足设计使用要求,均需要经二次加固补强处理或改变上部结构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质量安全隐患及投资浪费。如在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中也出现了不考虑地质条件及建筑物使用功能、结构类型,不进行具体分析而随意采用了不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的现象;在地基施工企业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队伍庞杂、资质等级不一、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非法挂靠等现象也较为严重;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而造成质量水平波动较大,甚至是同一工程中,不同班组、不同时间的施工质量差异也较大,施工资料记录不规范、不全面,真实性及可靠性较差,以至于工程发生事故后查找原因和补救措施时比较困难。加之存在施工用图纸未经审查便交付施工,企业、监理及政府监督工作未介入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更加剧了这种现象。然而想要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狠抓工程检测的质量,把关工程的质量,杜绝各种不违规的行为出现,本文以两个例子来分析工程检测与施工管理的联系与应用。

2、工程检测与施工管理的协调在换填法中的应用

2.1施工管理的主要事项

对于施工单位,首先应利用基坑开挖的有利条件,做好施工验槽工作,验槽应由勘察、设计、监理、监督人员共同参加并签字盖章,对地层土质情况进行现场确认,对平面位置、场地标高,特别是对问题坑及异常情况的处理应有设计人员提供正式方案;同时要求设计人员对边坡的支护提供方案。根据验槽结果可以对勘察时点上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核对,并对勘察设计工作中的缺陷进行补救,必要时应进行补勘工作或更改设计方案。换填法施工中首先必须熟悉并认真执行施工规范,准确选定施工控制参数。具体施工中主要应对所需材料质量、拌和质量、压实质量、施工程序等做好安排、控制、计量及记录,保证施工记录规范、真实。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地质情况异常,一定要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必要时进行补充勘察,以查明情况,修正设计方案,调整施工参数,避免造成大的损失。对于灰土施工主要是保证灰、土及灰土的拌和、碾压质量,自控手段采用环刀试验时一定要注意取样部位及压入方式,切忌用重锤砸人。

2.2工程检测的主要事项

对于检测方来说,检测工作是保证垫层法施工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尤其对换填法施工,静载试验是规范强制性条文要求的检测项目,如图1所示,但静载试验结果反映的深度是有限的,平面上的代表性也是有限的。要想全面、正确反映地基处理质量情况,应收集完整的地质资料、设计文件及施工记录,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及数据计算等工作。尤其要对地质资料进行实际核查,必要时从地基处理方案、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全面把好施工质量评价关。同时检测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杜绝因价格问题减少抽样比例,降低标准。在不同地域、不同地貌单元进行施工与检测时,均应关注其特殊情况。有些地区须对地基下卧软弱层、地下水位及土壤含水量彻底查明,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西北部一些地区地处地貌单元交接处,微地貌的差异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教训值得牢记。盆地地区则应注意膨胀土的危害及土中含水量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的影响。山区在用换填法处理地基时,要进行微地貌研究,以防止发生地基不均匀产生的危害。湿陷性黄土地区,应注意包括湿陷性土的深度、类型、范围等影响的因素。陕北河道地区除湿陷性土的影响外,还应注意下卧软弱层、透镜体、砂土液化及流砂对垫层使用时的影响和危害。

3、工程检测与施工管理的协调在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中的应用

3.1施工管理的主要事项

(1)施工前必须收集并熟悉相关资料,包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场地范围内地下坑穴普探图、强夯设计图及相关要求。尤其是地下坑穴普探图,有些地下坑穴、墓坑埋藏较浅,强夯机械自身重量较大,易产生危险;(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重点突出施工机具选择(如起重机械型号、数量,夯锤质量、形状,夯击遍数和停夯标准,夯击顺序和间歇时间,施工质量检查措施及质量和工期保证措施等;(3)施工机具选择一般先根据夯击能量选择锤重,根据锤重选择起重机和附属设备。锤重的选择要考虑起重机的起吊能力,也要考虑对处理深度的影响。锤越重,需要的起重机起吊能力越大,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都会降低。但锤太轻则处理深度明显减小,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一般锤重不宜低于10t。

3.2工程检测的主要事项

强夯施工中应用信息化施工尤为重要。采用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作为停夯标准,本身就是信息化施工的一个应用。这里强调的是要及时对已施工完成的部分进行检验,将质量和处理效果尽快返回,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信息,因为强夯法处理的对象是大面积的土层,往往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具有不均匀性,而旌工前确定的参数是相同的,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调整参数,信息来源主要是检验结果。施工中的检验主要检查处理深度是否达到要求,湿陷性肖除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强夯置换体的体积、形状、密实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等,这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强夯因其处理对象复杂,又不加任何其他材料,完全靠土压密程度提高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设计阶段确定的参数往往偏差较大,所以施工前的试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试夯,能发现和检验设计参数是否合理,机械选择是否合适,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可以及时调整有关参数。尤其是强夯置换,试夯被规范列为强制性条文,足见其重要性。建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不论设计图纸中有无试夯要求,都应进行这一工作,以免施工完成后质量达不到要求时责任不清,造成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

篇10

记者:曼哈特如何理解服装行业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郭仁正: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且大量的款式、颜色、尺码管理使得运作的复杂性成倍增加。随着服装企业对生产外包(OEM)和销售外包的尝试,以精确预测、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为特点的供应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大型服装制造企业来说,采购、生产、分销等流程对供应链管理与物流有着越来越大的依靠和越来越高的要求。

我认为服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管理前端供应商,保证其将货物准时送达配送中心。特别是在缩短货物在库时间的情况下,需要掌握更多的详细信息。同时,还要掌握详细的订货信息,以在货物到达后尽快出货。二是准确判断后端销售的规模和特点,做好销售预测和准时到货。而在这其中,围绕服装供应链管理的终极目标,降低库存、提高流转效率的仓储管理是一项核心工作。

记者:曼哈特为服装行业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哪些内容?

郭仁正:针对服装行业的供应链管理特点,曼哈特为这类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四个系统,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一是仓储管理系统(WMS)。它是仓库管理最基础的系统,涉及收货、铺货、存储等仓储活动,重点是实现对款式、颜色、尺码等信息的有效管理,以降低库存,加快流转速度。

二是扩展企业管理系统(EEM)。该系统是一个平台化的产品,提供实时透视度和贸易伙伴协作,以确保货物通过最佳渠道及时流向客户。通过供应链同步,扩展式企业管理系统为企业创造极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经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无论企业是集中于订货过程。还是创建预期出货通知,或是借助于全球透视度及事件管理系统对库存进行跟踪和控制,扩展式企业管理系统均可实现关键功能整合,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目标。

扩展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通过统一解决方案,管理全球协作商务;

2 降低库存总体搬运成本、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

3 实时提供全球货物流透视度;

4 按时交货率提高10%-20%;

5 订单履行率提高5%N15%:

6 周期时间缩短2-4天;

7 安全库存量降低5%-15%:

8 提高配送中心、物流服务商的运作透视度。

三是需求预测系统。需求预测是服装企业做好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服装企业而言,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库存以防止断货,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过多备货导致的库存积压。要做好需求预测工作,系统的支持很关键。借助系统实现准确的库存需求预测,可以帮助服装企业促进销售,最大限度降低流动资金需求,维护客户满意度。

四是库位优化系统。该系统主要是针对一些季节性明显的产品,解决拣选效率的问题。因为多数服装的销售有较强的季节性,随着季节变换,库位优化系统会优先考虑当季产品的出入库,按照一定的销售规律,向WMS传递拣选时间、内容、数量等信息。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参与过的项目,介绍曼哈特系统解决方案在服装行业的具体应用。

郭仁正:曼哈特在全球的第一个订单就是来自服装行业,目前在全球服装行业的WMS项目中,曼哈特占有50%-75%的市场份额,客户包括高级时装、商务休闲、户外、内衣、运动等众多不同类型的服装品牌。在中国市场,曼哈特2006年以来先后与达芙妮、某大型休闲服装零售商、森马建立了合作。其中,达芙妮在上海的仓库建设项目于2006年10月启动,2007年9月正式上线曼哈特的WMS系统。该仓库面积达到1.5万平米,SKU数量达2万个。随后,达芙妮在重庆、北京、福建、郑州及沈阳也自主安装了此系统。2007年11月,某国内大型休闲服装零售商实施了曼哈特仓储管理系统及扩展企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用以优化其供应链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该项目已于2008年11月正式上线。去年9月,曼哈特与森马的合作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也位于上海,面积达到3万平米,该仓库安装了自动立体仓库、输送机、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自动化仓储设备。预计上线时间为2009年下半年。

记者:与其他应用行业相比,为服装行业设计和实施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需要重点关注哪些环节或因素?

郭仁正:单就WMS而言,每一个行业的应用都有其独特之处,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也都不尽相同。以服装行业为例,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服装在季节性、销售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根据曼哈特以往服务于服装行业的经验,我们认为有几方面内容值得重点关注。首先,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很短,季节性很强,因此WMS要支持不同季节库位管理的切换;其次,服装产品的颜色、尺寸、款式管理很特殊,为了加快拣选效率(把零拣变为箱拣),服装行业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混码箱操作(供应商来货时,同一款式颜色会有数种箱,每种箱按照不同的数量比例来包装不同的尺码,比如25件一箱:A型箱是2件XL、5件L、13件M、3件S:B型箱是3件xL、4件L、10件M、5件S),这对WMS是个挑战。而且,到季度末的时候,门店的补货可能要不了一整箱25件了,那剩余的混码箱可能就要进行拆箱、分别上架,然后按照正常的零拣来处理。这个需求的实现具有更高的难度;第三,对于一些需要进行挂装处理的服装企业,其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中还需解决与相关系统和设备的接口问题。

此外,为服装企业设计和实施供应链管理装企业的销售模式主要有自营店、加盟店、专柜、B2C四种,而每种销售模式下的拣货和配货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记者:曼哈特如何看待仓储管理系统在中国服装行业的应用前景和趋势?

篇11

(1)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大大缩短,相应地,产品生命周期也在缩短。

(2)市场需求变化多端。市场需求预测偏差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认识到造成误差扩大的根源在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3)管理目标相互冲突。传统供应链管理目标是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但现实中这两个目标经常发生冲突。

(4)竞争主体转变。企业之间由单纯产品质量、成本、性能方面的竞争转向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成为新的竞争模式。

(5)市场竞争阶段转变。市场经历了产品价格、质量竞争的发展阶段,如今正在向时间竞争转变。时间,作为一种战略武器,与成本、质量同等重要。

(6)信息流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物流和信息流已成为供应链的两个重要因素。理论上讲,数字时代网络通讯和信息技术使得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的存储、分析、传递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但是,往往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存在着许多阻滞,因此,如何控制物流、信息流的周期时间就变得相当重要了。

2.供应链管理中时间压缩的对象

(1)产品的开发时间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开发,通常是在企业完成新产品的设计之后,开始进行生产准备时,才将设计要求和有关图纸样品提交给供应商。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应充分利用供应商的专业知识、技术与技能来提高自己的产品开发水平、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这就要求供应商从后期的被动供应,转变为主动参与,即从原来按设计好的规格图纸提供零部件,转变为介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发挥供应商的技术优势,将产品设计纳入供应链管理体系,将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并且提高了新产品的设计水平。

(2)交货提前期

供应链中各成员作为其上游企业的客户,往往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交货,提高服务水平。而供应链末端的消费者可以分为两类:忠诚顾客和非忠诚顾客。如果供应链不能迅速满足顾客的需求,那么非忠诚顾客可能会选择来自其他供应链的替代产品。从系统的观点看,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应该尽快把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哪条供应链的交货提前期最短、响应速度最快,哪条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就更强,就能从市场上争取更多的份额。

(3)系统提前期

从供应链接受订单到产品交付顾客手中并转换成现金所用的时间称为系统的提前期。供应链的系统提前期越短,说明时间压缩的效果越好。为此,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建立跨越供应链多个环节或功能来协调计划调整的内在机制,实行集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把企业内部及节点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看成一个整体功能过程,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的目标,尽可能减少整个供应链活动中的非价值增值过程。

3.供应链管理中时间压缩的实施途径

(1)供应链的物流时间压缩

供应链的物流时间压缩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物流的时间压缩、企业之间物流的时间压缩和合作伙伴关系的时间压缩三个方面。

1)企业内部物流的时间压缩。压缩各节点企业内部物流的运作时间是供应链时间压缩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内部各系统之间应加强交流,团结协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减少非增值工序,压缩冗余时间,尽量避免停工等待、返工等现象。

2)企业之间物流的时间压缩。只有各节点企业积极主动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减少物流时间,才能达到各环节物流时间的平衡,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网络计划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时间压缩工具,它可以清晰地反映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时间分布情况,从而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大幅度提高时间压缩的效率。

3)合作伙伴关系的时间压缩。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中的时间压缩主要是指企业间合作时的运输、库存等各种基于时间的优化问题以及供应链激励协调问题等。在缩短采购和运输时间方面,实行准时化采购。在库存方面,采用联合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库存等方式消除需求放大的现象。

(2)供应链信息的时间压缩

除了物流的时间压缩之外,信息流的时间压缩在供应链时间压缩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采用信息技术后,需求信息的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即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接收其直接下游传来的订单信息,同时还接收来自最终顾客的需求信息(POS数据)。其次,采用信息技术可以消除信息延迟,使得顾客订货信息能够立即传送到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响应速度。第三,采用信息技术后,能够清楚地掌握每一种货物的状态(生产中、运输中、库房中等)信息。第四,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后,网上商店取代了传统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减少了供应链的环节,缩短了供应链的长度。

4.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国内外研究中不难看出,虽然己有文献在建立关于供应链管理的数学模型时,考虑了时间因素,但是绝大多数数学模型只是把时间作为一个约束条件和解决基于成本评价绩效指标问题,专门研究供应链时间的文献很少。具体案例的应用总结性文章比较多,理论探讨的论文比较少;研究个案的比较多,系统性研究的文献比较少。供应链中的时间压缩策略基本上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时间角度定量研究的较少。有关供应链信息流的文献,主要集中研究牛鞭效应、信息共享或者信息流控制模式,很少研究供应链信息流的时间压缩,仅有的少数文章也只是从定性的角度作了初步的分析。所以说,今后我们应该加强供应链时间压缩的定量研究。

篇12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和健康发展,不仅有效的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并且逐渐提高了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水平,极大的降低了社会就业压力,有效的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的统筹发展。然而由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设备也不够完备,因此违法发包与转包的现象层出不穷。降低成本,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是促进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通过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来有效的解决物料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供应链管理的具体内容

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可以通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物料流和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量与决策过程中的决策流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协调与管理,从而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链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全局动态的最优目标。

供应链管理能够完全覆盖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分为四个重要领域:供应、生产计划、物流和需求。供应链的管理则是一同步化和集成化的生产为重要指导,以各种技术来作为有效的支持。其主要的目标是为了不断地提高用户的服务水平,从而降低总的交易的成本,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物料管理的基本含义

所谓的物料,主要是指在制造成品或者提供服务时,需要直接或者简介投入的物品。这时可以称直接投入的物品为直接物料,而间接投入的物品可以称之为间接物料。对物料管理的总过程,则是经历供应厂商、物料仓库、制造的过程再到成品仓库或者配销中心这四个阶段。无论是供应厂商的评鉴、物料的采购、供应厂商的运输和交货、物料验收!物料储存、存量管制!物料领发、物料加工、成品验收、成品运输以及存货管理再到存货配销等,都需要物料管理的介入。

对于企业的物料管理而言,其是物流管理过程中一项系统性比较强的活动,并且涉及到比较广的范围面。其中包括:预测物料用量,编制物料供应计划;组织货源,采购或调剂物料;物料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物料的统计和盘点。

物料管理是整个物流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物料的使用与消费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做好物料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保证与促进企业生产,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节约物资和消耗,来加快资金的周转,从而有效的降低成本,不断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建筑施工企业物料采购管理中推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建筑过程是项目的策划、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与维护。通常建筑企业都将这个过程叫做价值链,大多数企业比较重视一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阶段,却忽视了价值链里最为原始的物质物料,与此同时,也忽视了推行良好的物料管理所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

对于建筑产品的雏形形成阶段而言,勘察设计阶段是最主要的阶段,它需要表明相关的特殊物料。在正常的建筑生产过程中,对物料的管理基本上是接触不到这个阶段的,只有在施工开始时,相关建筑施工企业才开始推行一些物料的采购工作。针对一些被限定的施工物料而言,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而找不到货源或者由于供应厂商的原因等方面而不能够被运输到施工现场,从而大大的推延了建筑产品的生产时间。这些在供应链管理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从而使相关建筑施工单位和企业能够及时的做好准备,提前时间。

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的节约建筑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工程投标过程中的报价质量,从而缩短报价的时间;并且能够帮助建筑施工单位支持总承包工程的有效管理,使其可以集中精力去处理好职责内的主要业务;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施工建筑单位缩短工期,促进产品的更新和进步,提高企业应用和采取新技术的手段和能力。

四、在供应链基础上的建筑物料采购管理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由于建筑承包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只是一种关系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物料采购活动也仅仅被看做一种比较单纯的采购活动,而没有被具体的划入管理的范围之内。因此在采购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牵涉到全局和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而言,传统的采购模式无法合理的解决,然而现行的供应链管理采购模式能够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一个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需要比较多的物料资源,所以要结合具体实际对这些物料采取合理适当的战略定位。要结合不同物料的特点来采取不同的采购管理模式。对于传统的采购模式而言,其仅仅凭借所需要物料的数量与价值来分为大宗物料与零星的材料,而这种方法极大的忽略了供应链上游供应商对于建筑物料的供应链之间的影响,从而不能科学有效的展现出物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贡献度和紧迫性等情况。针对上述情况,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战略定位。

对企业的物料进行分类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控制质量、成本与即时供应,来保证建筑施工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还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采购成本。

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树立标杆供应商的方式,来竖立供应商学习的榜样,从而提高供应商的业绩。具体而言首先要测量出最佳供应商各个主要业绩值,其次还要总结出最佳供应商取得最佳业绩的做法和经验,最后再向各供应商提供这些信息,从而帮助其他供应商寻找自己的差距,组织整改,不断地提高管理的水平。

结束语

作为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与建筑机构的重视和关注。对于供应链管理而言,其更关注和强调的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供应链上面的节点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在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供应链内部参与双方的共赢。建筑施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竞争环境,不断的推行和使用建筑供应链的物料管理和采供以及库存,从而不断的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顾松林.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提高方案浅析[J].物流技术.2009.5(9):23——25.

[2]王要武,郑宝才.建筑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的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0.4(6):32——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