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25: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自主学习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04
我校是一所县级初中校,由乡镇两所学校合并而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太差,这就给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就需要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实际教学探索中,我校最终以“教学案”模式为切入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简而言之,就是将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下面就这一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巧编“教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案编写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案是高效的、有价值的?实践证明,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应是教学案编写的初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究竟学什么,范围有哪些,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形的可操作的东西来呈现,教学案无疑是最好的载体。那么,怎样的教学案才是真正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编写、反复打磨教学案,使之成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一份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必须遵循如下要求编写:
1.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
教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既要紧扣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尽量不用诸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学生不易把握分寸的模糊语言,要让学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传统的学习目标往往以条目的形式列出,集中呈现,实践证明,效果不好。据了解,很少有学生能认真仔细地去看教学案前所列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编制教学案时,建议将学习目标细化分解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思考。这些问题最好能在创调情境下提出,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
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是告诉学生学什么,那么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则教给学生怎么学。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案编制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问题只需略读课文就能解决,哪些必须精读才能搞定,哪些需知识前后联系方能解决。还应告诉学生对自学中遇到的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做好标记,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去解决。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受益终生。
3.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
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自主高效”的现代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应该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从便于操作入手,教学案应包括课前自学质疑,课中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小结反思等环节。
关于是否应该让学生先自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认识。反对者主要担心的是学生预先自学了,就会破坏知识的新鲜感,削弱了学生的好奇心,影响老师设置教学情境,淡化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只注重知识结果,变成了学习就是记忆、学习就是考试等一些负面的东西。但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才是作为教师的最高境界。正是基于这一要求,我们决心致力于促进学生提前自学,这应当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措施,由此实现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学案引导下的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最终成效不是以教师教了什么来衡量,而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对学生的成长素质产生了什么影响来衡量,所以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于我校学生少有预习的习惯,即使有预习,也不知道怎样去预习,上课时不能积极参与等情况,以致造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更累的现象,如果再不痛下决心进行教学改革那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的。鉴于此,我们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目的,在新高一进行利用数学预习学案来进行数学自主学习法的教学实验。
1.好的数学学案的特征。①好的学案有较低的切入点和逐渐提高的层次,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和认识规律。②好的学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罗列,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翻版。③好的学案把概念体系情境化、问题化、任务化,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指引。④好的学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的设定要体现一定的开放性。
2.学案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学生虽然经过自学,但肯定对一些概念理解的不到位、不透彻,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好的学案的引领,必然造成学生的学习不够深入,无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后果。所以设计一个好的数学学案,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简单的线性规划》的学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
学习情境预设问题:某公司承担了水泥厂每天至少搬运280t水泥的任务,已知该公司有6辆A型车和4辆B型车,又知A型车每天每辆的运载量是30t,成本费合计9百元;B型车每天每辆的运载量是40t,成本费合计1千元。
①设每天派出A型卡车X辆,B型卡车Y辆,公司每天所花成本费为Z千元,写出X,Y应满足的条件以及Z与X、Y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假设你是公司的经理,为使公司所花的成本费最少,每天应派出A型卡车、B型卡车各多少辆?
通过上述问题,学生带着疑问和强烈的求知欲,进入了下一环节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上一环节中的问题,紧密结合课本新内容,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并发现规律,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前面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一个数学问题,即设Z=0.9x+y式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并让学生进行联想、尝试、观察和猜想,最后概括出结论。
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引导学生深想:①不等式组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作出它所表示的平面区域。②将Z=0.9x+y中的Z看作参数,当Z取不同值时,Z=0.9x+y表示一组什么样的直线?
案例:金属钠的知识。选自《化学必修1》教材中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中,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可进行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
首先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请同学们仔细记录实验现象。
(1)取一小块钠(注意钠颜色、储存的方式),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切开时注意钠的质地)。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并查找有关钠在纯氧中反应的视频,进行对照。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学生活动】
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
实验(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属,质地柔软,放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而变暗,故应保存在煤油中。
实验(2)结论:钠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得到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在纯氧中燃烧得到白色固体氧化钠。
实验(3)结论:钠与水反应时浮于水面上,并会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随发出吱吱声,最后融化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烧杯壁发烫,说明钠与水反应放热。
概括得出浮、游、融、响、红(芙蓉又想红)。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保存方式。
实验拓展:验证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是氢气。
(1)学生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注:考查氢气的收集方式,氢气的验证方法)。
(2)老师提出解决方案,进行共同探讨。
方案一:
一、实验材料
矿泉水瓶、铝箔、针、橡皮塞、水槽、酒精灯、木条、金属钠
二、实验步骤
1.取1个空矿泉水瓶,在下端开1个小孔。
2.用铝箔包好1小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在上面扎些小孔,并用针把包好的钠固定在橡皮塞(大小与矿泉水瓶匹配)上。
3.在水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位应高于矿泉水瓶小孔的位置。
4.用拇指堵住小孔,把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往矿泉水瓶中加水,直至加满。
5.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矿泉水瓶口,放开堵住小孔的拇指。此时观察现象,铝箔四周有气泡出现,有水从矿泉水瓶的小孔排出,直到反应停止。这时可以打开橡皮塞,迅速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矿泉水瓶口,可以看见矿泉水瓶内气体燃起一团火球,随即熄灭。
(3)课后自主学习。
分组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查找相应资料:
1)常见金属的颜色、保存方式、质地。
2)常见金属的主要存在形式及用途。
3)能否与水反应,反应条件是什么?
4)常见金属的制备方法(金属为常见金属,如铜,钾,铁,铝,锌,镁)。
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其优点是:
符合新课标理念下自主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较好地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以实验、讨论、提问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引导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
1.自主学习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于自主学习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对学习自我负责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合理监控学习步骤(学习节奏、时间、地点等),以及评估已掌握的学习内容;(2)学习者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能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情况,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和及时地解决问题;(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消极地依赖教师、等待来自教师的知识传授。
2.自主学习目的
通过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最大限度地让其积极、主动寻找更加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同化”和“顺应”,以达到新的平衡,使之不仅学会学习,而且爱上寻知的过程,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的认知结构能得到补充和拓展。
3.自主学习实质
就是在使学生掌握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处,还要注重学生其他能力(提出提问的能力,观察的能力,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的培养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发展的精神,以及自我完善的意识。
4.自主学习特征
(1)主动性(最典型)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而应该是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应用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化学,认识化学的原理,以及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如果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调查,然后分组自主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全过程当中,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2)过程性:自主学习不是教师把现成的东西给学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自己经过探索、讨论、实验、总结来得出所需的答案。
(3)有计划性(可变性):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学习,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
(4)反思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知:我会什么?我不会什么?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5)应用性:自主学习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知识的应用。新大纲把知识的应用和学习过程提到相同的重要地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
如在课后自主学习的问题中:常见金属的颜色各是什么?是否都能与水反应?它们的常见形式?学生就会总结出如下知识:
(6)创新性: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所争议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自主学习策略
(1)教师与学生要转变传统观念。
首先,应改变求知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教师需要顺应教学模式的变化,主动转换角色,使自己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的学习顾问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改变对教师依赖的局面,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见解,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做到教学相长。把课堂大胆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而这台戏的主角是学生。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其次,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应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充分认识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克服消极被动或无所作为的观念,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化学的英文名是chemistry,也就是“chemistry is try”,化学是一门需要动手的学科,重视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实施“自主学习”有效途径。
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大胆地把书本上原来验证性的、总结性的实验引到课堂中间形成一种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循着科学的探究过程,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实验一旦完成,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的能力。
(3)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
教师积极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化学,然后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以致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大胆提出“为什么”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要克服原来束缚学生思维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在自主教育过程中,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去观察、思考;解放他们的身体,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
(5)处理好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要求降低。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必要时进行引导。
教师要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模式的关系。教师要从多方位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总之,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参与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自主学习特别注重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自主学习中的学生是自己目的的制订者,是自己学习策略的选择者、执行者、监控者,是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者。因而毫无疑问,自主学习中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自主学习养成过程中,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研究,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自我效能感和认知策略。
二、如何处理自主学习中教学主客体关系
首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学习中的学生主要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和制订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和进度进行监控、评价和调整。
其次,应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性,自觉地把握好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为前提和依据。
再次,主客体关系仅仅是一个认识论范畴,它不承担一种道德和法律的规范。自主学习中对学生主体的强调并不意味着在道德上和法律上更加合理,对教师主体性的强调也并不意味着道德和法律上有什么不当。
三、教学案例
师:(实物投影)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出一张别人送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的不同分配方式有( )
A.6种 B.9种 C.11种 D.23种
请同学们思考这一问题。
问题给出后,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一位上课后一直不动声色的学生站了起来。
学生A:我认为,不同的分配方式有9种,用的是列举法。因为四个元素的全排列共有24种,我把这么多种全排列列出来后,发现其中符合条件的只有9种。
个别同学小声嚷道:“如果条件中四人改成五人或六人,甚至更多,怎么办呢?”
(本题的讨论研究本可结束,这种近乎刁难的提问却是学生自己看出的问题,这就是自主学习的起点了。)
教师:同学A的想法很好,方法也选择得恰到好处。但大家刚才也发现,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数目不太大的问题。如果将题中同室人数变成五人,怎么办呢?为了便于描述,我们不妨作一个约定:将a1,a2,…,an这n个元素排成一列,其中a1不排第一位,a2不排第二位,a3不排第3位,…,an不排第n位的排列称为全错位排列,其排列数记为Dn,大家有什么办法求D5吗?
刚才热闹场面一下子冷清了下来。作了片刻的等待后,教师开始启发学生:既然同学们一下子得不出结论,谁来猜一猜,D5大致是一个多大的数。
学生B:我认为D5
学生C:我认为D5
教师:很好,我们在一步步向真理逼近,能不能再接近一些呢?
片刻之后,学生D站了起来。
学生D:我算好了,D5=75。
教师:你能揭示一下是怎么思考的吗?
学生D:当仅a1,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时,剩下的四个元素必定是一个全错位排列。所以有D4个,我们已经知道四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的个数是9,因此逐一考虑五个元素有45种。且这45个排列中任何两个排列都不相同。所以D5=120-45=75。
学生E:我认为D的思考有漏洞。他仅剔除了恰有一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的几种情形。还有恰好两个元素、三个元素、四个元素、五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各种情形也应除去。
教师:很好,那就请大家计算一下,还应除去多少个不符合条件的排列。
学生F:恰有两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25D3个,其中C25表示从五个元素中任取两个元素的组合,而D3则表示剩下的三个元素在另外的三个位置上作全错位排列的排列数。同理恰有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35D2,恰有四个元素排在不允许排的位置上的有C45D1个,……
话未说完立刻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学生D自己也觉得讲得太滑稽了,马上纠正说道:四个元素排在各自不允许排的位置上,也就是五个元素都排在了各自不允许排的位置上,有1种排法。所以可以得到的五个元素的全错位排列的排列数为D5=A55-C15D4-C25D3-C35D2-1。
教师:怎么计算出D2、D3呢?
学生:用列举法。
教师:让我们把最后的几步完成吧!
于是得到:D5=A55-C15D4-C25D3-C35D2-1=120-5×9-10×2-10×1-1=44。
教师:D6怎么求?
学生:先求出D2、D3、D4、D5即可。
教师:如何求Dn?用什么样的关系式?
学生:先求出D2、D3、D4、D5…,Dn-1再利用关系式Dn=Ann-C1nDn-1-C2nDn-2-…-Cn-2nD2-1。
教师:类似这种求Dn的方法我们以前用过没有?
学生:用过,利用递推关系求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