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18 10:2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防洪风险评估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防洪风险评估

篇1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由丹江口水库引水枢纽、输水总干渠和沿途省市供水区组成的大型调水工程,跨江、淮、黄、海四大流域到达天津、北京,线路全长1264km。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以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用水,缓解水资源紧缺为主要目标[1]。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沿线河流水系发达,与大小近千条河流交叉。其左侧的太行山区和伏牛山区曾发生过“63.8”和“75.8”两场国内最著名的特大暴雨,因此,中线总干渠如遭遇超标准的特大洪水而使其中任一座交叉建筑物发生失事时,则整个工程就可能受到影响,以致被迫中断运行,并且中线总干渠的走向几乎与所有交叉河流成正交或斜交之势而易受到洪水的冲击。可见,该工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特别是引水工程交叉建筑物的综合防洪风险问题,传统的水文计算方法很难解决,简单的概率叠加结果也使许多人怀疑该引水工程的可行性。对该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至今尚未达成统一的共识。在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实施之际,对该问题的认识及评估,已成为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 防洪风险估算模型的建立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总干渠上,若有n个交叉建筑物,其设计标准分别为P1、P2、…、Pn,在暴雨和洪水同频率的基础上,相应的设计洪水或设计暴雨分别为F1、F2、…、Fn,则整个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因交叉建筑物因超标准洪水出现而中断运行的风 险为

R=P{(F1>FP1)∪(F2>FP2)∪……∪(Fn>FPn)}

(1)

可见,为了推求上述组合事件的概率,需要各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或设计暴雨的n维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f(F1,F2,…,Fn),以及f(F1,F2),f(F1,F3),…,f(F1,Fn),f(F2,F3),f(F2,F4),…,f(F2,Fn),…,等大量2至n-1维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由数理统计学可知,在各变量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f(F1),f(F2),…,f(Fn)均属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时,其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f(F1,F2,…,Fn)等才可能会有函数表达式。而实际上,水文变量大都是偏态分布,特别是暴雨和洪水。这样当n较大时,在实际水文资料条件下是不可能推求出这些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的。

针对上述情况,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人们为了解决多项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风险计算问题,不得不通过模拟技术求解数值解。由于受到计算能力的限制,最初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如何减少计算机时就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因此,Bourgund U和C G Bucher曾提出重点抽样法ISPUD(importance sampling procedure using design)的模拟技术[2]。而其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联合概率法、变量构造法和多元极值理论等,其中变量构造法在分析问题前,需要先确定所研究变量的函数表达式,如Jonathan AT曾把区域降雨量表达为其中m、ν是有关参数,xj代表各雨量站的降雨量[3]。多元极值理论的依据是极值点过程理论,其边际分布一般为标准Gumbel分布。实际降雨过程的复杂性,及水文变量非标准Gumbel分布,使变量构造法和多元极值理论的应用,在水文风险计算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此,朱元NFDA9等人曾探讨过二维复合事件的风险计算模型,并用于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防洪风险问题[4]。冯平等人也曾研究过暴雨洪水共同作用下的多变量防洪计算问题[5]。

但对于二维情况,依据联合概率理论有

p(F1∪F2)=P(F1)+P(F2)-P(F1∩F2)

(2)

其中

(3)

(4)

(5)

式中f(x)和f(y)分别为两个交叉建筑物设计洪水或设计暴雨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按我国的防洪规范二者均采用PearsionⅢ型分布[6],即

(6)

(7)

而f(y/x)是暴雨或洪水的条件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它是由两部分决定的:(1)在暴雨或洪水x 条件下,暴雨或洪水y的条件期望值E(y/x),它决定了这两个暴雨或洪水之间的关系;(2)在给定暴雨或洪水x下,暴雨或洪水y在E(y/x)附近的离散分布情况,它是因下垫面情况、暴雨时空分布等诸多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由中心极限定理可假定其近似符合正态分布,即

(8)

如果有足够的暴雨或洪水资料,(1)部分可以通过建立这两个暴雨或洪水的相关关系来确定;(2)部分是给定某一暴雨或洪水x下,暴雨或洪水y的条件方差值σy/x,也可以通过实测暴雨或洪水资料估算。

若暴雨或洪水资源有限,或上述正态分布的假定难以保证,可以通过幂变换法等方法把x和y 正态化处理,并且对正态化后资料系列可采用偏峰检验法进行正态化检验[7]。将x和y转换为正态系列x1和y1后,则有

(9)

(10)

式(9)和式(10)中:Ex1和Ey1分别是2个交叉河流的暴雨或洪水正态化系列的均值;σx1和σy1分别是其均方差;r1是其相关系数。因此

(11)

两个交叉建筑物因水毁而中断运行的组合风险计算问题,就是求解式(1)~式(5)给出的二维复合随机模型,其中式(3)和式(4)可以通过传统的PearsionⅢ型分布曲线,即通过这2个交叉建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给出。而式(5)可以采用数值积分方法或Monte Carlo等方法计算。如果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式(5)可由下式近似给出:

(12)

篇2

中图分类号:TV143+.3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我国每年的洪灾损失都都比较大,防洪安全历来都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河道堤防工程是控制河道洪水安全宣泄的重要工程措施,河道堤防工程安全和风险评估对于衡量水利工程的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看,由于河道堤防工程沿河修建,沿途距离跨度大,在修建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基础条件,但由于经费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堤防基础都得到了有效处理,这为河道行洪时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由于河道堤防工程量较大,为节约资金,往往会在原有堤防基础上加高培厚而成,堤防内部情况复杂,在河道行洪时就可能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但是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河道堤防的安全分析理论和事故机理还不够完善,很难实时的做出预警,在防洪抢险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这就为河道堤防工程的风险评估提出了要求,本文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通过一定的风险计算模型和分析方法找出堤防中的存在危险的地段,从而为防洪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风险分析理论基础

风险理论是在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中被首先提出,并随后被广泛的推广到了多个学科当中。风险的直接定义为以概率为衡量标准来评估工程失效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损害的后果评价。通常情况下,风险是由不确定因素产生某种损失的机会,或者是特定的系统不能实现特定功能的几率,风险也可能因为定义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流派,但不论是何种定义方式,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二是发生该事故的可能性,三是该事故一旦发生后所产生的后果。从风险具有的特征上看,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动态性等固有特征。从数学的角度来对风险进行描述,可表述为系统外来何在大于系统本身承受力的概率,即Pf=P(L>R),其中L为系统外来荷载,R为系统抗力,不同的研究目的会对上述的L和R有不同的定义方式。

三、河道堤防工程中的不确定性描述

风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确定性,因此对于特定的问题而言,对其不确定性的描述对于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不确定性的描述和相关度量方法对于风险辨识和估计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河道堤防而言,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水文方面的不确定性主要是指河道堤防在行洪过程中所可能遭遇的洪水频率不确定性,洪水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等。水力、结构上的不确定性 这方面的不确定性主要指河道堤防在行洪时所承受的水流冲刷、水压力荷载时的不确定性。由于河道堤防的结构一般为土质结构,内部组成复杂,在承受水压力时,不同河段堤防由于设计条件、施工条件、实时地基条件等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水压力在堤防结构上所造成的荷载效应在不同的堤防地段上会存在差异。操作管理上的不确定性 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大,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可能存在这工程养护不当,管理人员操作失误、堤防养护工作不到位等情况。对于上述几类主要的不确定性,本文中将侧重于对堤防结构的失效风险来进行分析,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计算模型。

四、河道堤防工程的风险计算

三类风险因素的计算模型:

(一)漫顶破坏。河道堤防发生漫顶破坏的主要诱因是河道遭遇了超过河道承受能力的超设计标准洪水。因此发生河道堤防漫顶破坏的风险来源就是超标准洪水事件,此时衡量河道堤防发生漫顶破坏的风险即可通过计算该超标准洪水事件的概率来间接衡量。以复合泊松模型来描述洪水随机过程,对特定时间段内的发生超标准洪水的概率计算方法为:设特定时段内的洪峰个数N服从参数为泊松分布,则依据复合泊松随机点过程的模拟要求,得到其随机点过程的概率母函数为:,其中为特定时间段内发生洪峰丛数的泊松分布参数。从而可得到在时段(0~t)内发生超标准洪水,从而引发漫顶破坏的概率为:。

(二)渗透破坏。河道堤防发生渗透破坏的成因是渗透坡降超过了堤防土体的临界坡降。令堤防的实际渗透坡降为J,堤防土体临界坡降为JK,则发生渗透破坏的风险计算模型为:,其中f(J)为河道堤防渗透坡降的概率密度函数。而堤防渗透坡降是一个和河道内水位有关的变量,因此可用条件概率来描述坡降和水位之间的函数关系,即,其中为河道水位的概率密度函数。若令,该数值可通过全概率公式计算得到,则可得到在特定的水位范围(H1,H2)内,发生河道堤防渗透破坏的风险为:。

篇3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7201

1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受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灾害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据统计,1990-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因为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500亿元,大约占GDP的2.5%。其中,最为显著的巨灾风险是在2008汶川大地震,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但保险的赔付仅为18.06亿元,整个保险行业成为整个了社会舆论的交点,同时也愈加凸显保险业在巨灾面前的救助的杯水车薪和保障的无能为力。在面临的严峻巨灾风险形势下,保险业的损失补偿和社会管理职能未能积极充分发挥。因此,从我国实际现状出发,并借鉴英法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巨灾风险管理经验,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防范体系与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英法巨灾保险制度简述

2.1法国巨灾保险制度

法国巨灾保险制度是商业保险公司运作、政府补贴支持的保险制度。任何被保险人不论其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系数如何,只要投保“火灾”或者“营业性损失”的财产和运输工具都必须附加购买巨灾保险。而对于所经营的自然灾害风险业务,商业保险公司可以自愿向法国中央再保险公司进行再保险以分担风险。商业保险公司与法国中央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再保险框架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商业保险公司对于自己经营的全部自然灾害保险业务,商业保险公司以比例再保险方式将其中一部分分担再保险公司。一旦保险标的因承保的风险造成损失,再保险公司按照一定比例承担损失赔偿责任。其次,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自然灾害保险业务未向再保险分担的风险部分,商业保险公司可以以非比例再保险方式向再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公司分出。当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的损失赔付超过其自身赔偿责任限额时,再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超过部分,当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付额超过其保费收入时,国家财政承担超过部分。

由上述分析可知,法国巨灾保险有一定的强制性特点,其运作模式是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运营巨灾风险。商业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所支付的赔付额超过其再保险保费承担部分,由国家财政承担。这种风险转移和风险安排,既能确保商业保险公司拥有足够的保费承担一部分责任,又能保证再保险公司及政府做最后的“担保人”。

2.2英国洪水保险制度

英国的洪水保险制度则是保险公司主导的保险风险经营模式,把风险完全市场化,即政府与保险机构建立牢固合作关系,签订一份合作协议。该协议明确规定了政府和保险业各自承担的责任限额。保险公司自愿将洪水风险纳入家庭及小企业财产保单的责任范围之内并承担全部风险责任,并通过再保险公司进一步分散聚合的巨灾风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以非保险的方式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开展洪水保险。例如政府要配合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防洪工程体系,并主动向保险公司提供洪水风险评估、灾害预警、气象研究资料等相关数据、资料。

由此可见,英国洪水保险模式完全市场化运作,承担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政府只是提供防洪工程建设、巨灾风险评估和灾前预警等。其不但减轻英国政府的财政压力负担,而且商业保险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广泛的营销网络系统分散风险。因此,虽然英国洪水发生的频率和损失额度在上升,但其成本却依旧较低,保持着高度的竞争性。

3国外巨灾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3.1把巨灾保险纳入强制保险

我国巨灾风险具地域性的特点,因此存在着逆向选择的问题,政府的作用要能够化解保险交易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我国政府可以仿照法国强制要求所有人都投保,并对投保人给与一定的补贴,以吸引更多人投保,从而分散巨灾风险。

3.2政府和保险公司合理的角色分担

一方面,如果巨灾风险完全由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很不现实,故英国式的完全商业化巨灾保险运作模式并不太适合我国;另一方面,基于巨灾损失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家财政的有限性,我国也不可能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巨灾保险运作模式。因此,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可以采取由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共同合作经营的模式。保险公司利用其专业技能知识和广泛的营销渠道进行巨灾保险的保单销售、提供理赔服务等。当商业保险公司、中央再保险公司所承担的赔付额超过其再保险保费承担部分,由国家财政承担。当然,政府也可以设立巨灾保险基金,在灾后进行及时补偿,也可以作为再保险人来弥补不保险资金不足的缺陷。

3.3建立巨灾风险分析模型

精确的风险分析模型对建立巨灾风险十分必要。我们应借鉴英国政府在巨灾保险中的经验,向保险公司提供洪水风险评估、灾害预警、气象研究资料等信息。我国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专题进行跨学科、跨部门攻关,尽快建立巨灾风险数据库、巨灾风险分析模型,完善巨灾保险预测技术。保险行业协会和保险机构也要为分析、处理、总结理赔经验和教训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基础。

4结束语

借鉴法国与英国巨灾保险的经验,我国的巨灾保险制度可以在政府介入的情况下运行,即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共同经营。换而言之,当政府利用自己的号召力、组织力以及在风险分散的维度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共同合作时,保险公司发挥其在制定保单、推销保单以及核保核赔方面的优势,对巨灾保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4

中图分类号:G449.7文献标识码: A

城镇化的高强度开发建设,导致城镇不透水面积成倍增加,而河塘沟渠等调蓄水体则急剧减少,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内涝风险。近年来国内多座城市出现严重的内涝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和强烈反响。

开展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是加强排水防涝体系建设、防范内涝灾害的重要基础工作。内涝风险评估通常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的方法,模拟演算特定暴雨强度下的地面积水深度,积水深度越大则内涝风险越高。常规的计算机模拟方法计算精度高,但是需要输入大量的基础数据,包括排水管渠、排涝水系的拓扑结构和几何尺寸,泵站的流量及启排水位等,工作量大,耗时费力[1]。本文基于水量平衡的原理,深入分析了降雨径流量、水体调蓄容积、泵站排水能力、地面积水深度等主要因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一种内涝风险的快速评估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出评估成果,且具有相当高的精确性。

1 基本原理

城市排水防涝体系主要由排水管网、排涝水系及排涝泵站构成,降雨径流经排水管网收集输送,排入水系,再经泵站排放。假定排水管网和排涝水系完全均匀分布于排水区内,且具有足够的排水能力。降雨初期,降雨径流在水系内蓄积,不会形成地面积水。当降雨强度超过泵站排水能力并且将水系的有效调蓄容积充满之后,才会形成地面积水。即排水区内地面积水深度仅取决于降雨径流量、泵站规模以及水系的调蓄容积。降雨径流量由防涝标准和长历时降雨雨型确定;调蓄容积为水面面积和调蓄水深的乘积,通常调蓄水深取0.5m,则调蓄容积可以折算为水面率。基于水量平衡的原理,可以确定地面积水深度、泵站规模、水面率、降雨径流量的相互关系。

以芜湖市桂花桥排水区为例,该区面积11.45km2,现状水面率9.27%,现有一座排涝泵站――桂花桥泵站,按照20年一遇的防涝标准建设,泵站排水能力为40m3/s。

采用水利部门的净雨时程分配办法,重现期取20年,建立时间步长为1h、降雨历时为24h的降雨雨型,如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该雨型为扣除入渗损失的净雨雨型。

图 1长历时降雨雨型(净雨)

根据前述的假定条件,泵站排水能力为40m3/s,按照排水区面积折算为每小时可以排除的降雨径流量,即40×3600 /11.45/1000=12.58mm/h。

根据排水区的现状水面率,调蓄水深按0.5m计,将水系的调蓄容积折算为可以调蓄的径流量(单位为mm,以HT表示),即HT=9.27%×0.5×1000=46.35mm。

将降雨雨型进行如下修正:比较累计降雨径流量与HT的差值,找出累计降雨径流量恰好超过HT的时点,将此时点之前的各时段的降雨径流量调整为0。降雨雨型的修正如表1所示。

表1 降雨雨型修正

修正后的累计降雨径流量,超过泵站排水量的差值,即为地面平均积水深度。可以得出,在11时地面平均积水深度达到最大值50.9mm。降雨径流量、调蓄容积、泵站排水量以及地面平均积水深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图2表示。

图2桂花桥排水区水量平衡关系

2 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地面漫流

以上水量平衡计算得出的地面平均积水深度,只有在排水区的地面完全平坦的理想条件下才会出现。即使在总体地形较为平坦的平原城市,地面起伏也是普遍存在。降雨径流总是向低洼地带汇集,因此低洼地带的地面积水深度远大于平均积水深度。为了体现地形对于地面积水深度的影响,可以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来模拟地面漫流过程。

仍以桂花桥排水区为例,采用丹麦水利研究所(DHI)开发的MIKE 21模型软件,模拟过程如下:

将桂花桥排水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导入MIKE 21;在模拟文件中,设置降雨强度为表1中修正后的降雨雨型;为了简化模型,将泵站排水能力概化为固定的蒸发强度,表达降雨径流从排水区排除,如前所述,设置蒸发强度为12.58mm/h。经过上述设置,即可进行动态模拟,得到地面积水深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情况。图3、图4为模拟得到的不同时间节点的地面积水深度情况。

图3 第12小时地面积水深度情况

图4 第23小时地面积水深度情况

3 内涝风险评估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内涝风险评估标准。一般认为路面积水深度在0.15m以下,积水不会淹没道路侧石,不影响行人和机动车辆通行,而且积水只是沿路面汇积,不会造成周边建筑物浸水,不至于形成内涝灾害。当积水深度超过0.15m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灾害损失,主要表现在交通受阻、建筑物浸水、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灾害严重程度与积水深度和积水时间有关。

参考天津等地的内涝风险等级划分标准[2] [3],初步拟定芜湖市内涝风险等级标准,详见表2。

表 2内涝风险等级

根据MIKE 21模拟结果,利用MIKE软件中的统计分析工具,可以得到桂花桥排水区的内涝风险区划图及内涝风险评估统计表,如图5及表3所示。

图5 桂花桥排水区内涝风险区划图

表 3桂花桥排水区内涝风险评估统计表

将风险评估结果与近年来内涝实地调查统计资料进行对照分析,风险评估所反映的高风险区与实际内涝情况较为接近,说明上述内涝风险快速评估方法具有相当高的精确性。

4 结语

(1)本文提出的内涝风险快速评估方法,对于排水管网、排涝水系等繁琐细节进行简化处理,着重于降雨径流量、水体调蓄容积、泵站排水能力、地面积水深度等主要因素的研究分析,并采用二维水动力模型进行模拟评估,具有高效便捷且精度较高的优点。

(2)快速评估方法可以用于内涝风险的初步评估,掌握内涝高风险区的分布情况。高风险区所占比例虽小,却是城市排水防涝的重点区域。针对初步评估得到的高风险区,再进行精细化的计算机模型分析,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常规的评估方法需要调查收集大量的基础资料。快速评估方法所需的基础资料为:排水区的地形资料、当地降雨资料、排水区面积及水面率、排涝泵站规模,这些资料较易取得,便于开展评估工作。在缺乏排水管网和排涝水系的基础资料的情况下,采用快速评估方法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冬冬,严登华,王义成,等. 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及综合应对研究进展. 灾害学,2014,29(1):144~149

篇5

(1)科学性原则。以铁路基本法律法规、安全政策和技术规章、管理制度为基础,遵循铁路安全发展的基本规律。安全风险评估要有科学的程序,在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环节中要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依、有据可依,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都要制定严密、可靠的控制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有说服力的量化评价,达到流程化管理、闭环化控制、数量化评价。(2)系统性原则。一是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即政策平台和系统平台。以政策平台明确组织与个人在处理风险中的原则、角色和责任,以系统平台规范日常管理工作流程与业务活动实践。二是在危险源辨识中,通过主动对铁路系统硬件、软件、人员、环境及其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系统和持续分析,梳理铁路系统组织结构、运行环境、运行过程、程序、人员、设备及设施资源等状况,为准确识别铁路系统和工作运行中的主要问题及潜在不安全因素提供全面、科学的依据。三是安全风险评估坚持发生概率与损失程度相结合的系统评价原则。一种危险源(点)导致的事故、问题发生概率虽然较低,如果损失后果较严重,也一定要重点予以评估和控制。在对风险发生概率的判断上,既要重视历史经验、数据分析,还要重视技术进步、规章变化、环境突变等带来的潜在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损失程度变化,做到系统研判、准确评价。(3)公平性原则。保证风险评估从过程到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坚持统一、公正的分析和评判标准,保证评估过程、结果的权威性,保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公信力不被人为降低或减弱。(4)透明性原则。坚持广泛参与、主动接受监督的透明性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体现现代安全风险管理更加信任和尊重员工的基本思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构成及其运行体系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应基本遵循“制定风险政策系统和工作分析风险源(点)辨识风险评估原因分析控制选择风险沟通采取行动监督进度控制与报告”的科学流程。从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3个部分: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安全风险源(点)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安全风险考核评估机制。各构成部分及其运行体系如下。

1建立安全风险政策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风险管理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铁路局安全风险政策、办法,建立安全风险政策平台和操作平台,履行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责任追究等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风险源。铁路局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各专业部门是系统安全风险管理的主体,负责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制定、健全本系统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制度,分析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风险控制数据库,定期指导、评价系统各单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从资金投入、设备改造、规章制度完善等方面组织协调各单位解决安全风险源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点。铁路局安全监察室负责安全风险管理协调,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铁路局总工程师室、劳动和卫生处、职工教育处、财务处等综合部门要在规章制度建设、人力资源配置、业务技能培训、资金安排、生产生活设施建设、物资供应、宣传教育和引导等方面积极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满足安全生产需要。各站段是安全风险管理的落实主体,负责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制度和实施细则,动态分析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数据库。明确各生产岗位技术标准、作业程序、风险处置流程和控制责任,做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全员安全风险意识,提升职工业务技术素质。定期对车间、班组的安全风险管理进行检查、评价,规范现场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安全风险点控制。车间、班组是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主体,要针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点,把作业标准、作业办法、应急处置和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到各岗位和作业环节,严格抓好落实,促进岗位作业、设备质量达标,使现场各岗位、各个作业环节、设备质量安全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

2建立安全风险源辨识与研判评估机制

铁路局安全风险源按系统分为车务、客运、货运、机务、供电、工务、电务、车辆、建设管理等系统安全风险源。安全风险识别主要按照线路、机车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路外安全及行政执法等领域,针对设备设施、施工作业、人员因素、自然环境和治安环境等方面进行识别。识别出风险后,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程度,铁路局安全风险等级原则上分为高度、中度、低度3个级别,实行分级分层管理。高度、中度安全风险等关键安全风险点必须采取针对性、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加以控制。高度风险指风险程度高(不可接受),可能导致的后果严重或是灾难性的,需立即采取措施解决。一般指具有突发性的或易发性的、源头性的、系统性的且导致严重后果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确定,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牵头,组织系统站段采取措施予以防范。中度风险指风险程度一般(不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大,需适时采取措施解决,通常是渐近发展或局部性的风险事件。由铁路局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以各站段为主体予以防范。低度风险指风险程度较低(可接受),可能的后果较小,通常是缓慢发展或个别性的风险事件,但需继续观测风险事件的发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措施解决。由各站段负责督导,车间、班组加强现场作业标准化落实予以防范。铁路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分析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职工素质、自然灾害、设备质量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风险源进行研判,确定全局重大安全风险源和高度、中度安全风险,检查并审核风险降低策略,提出专业意见,以铁路局1号文件形式对全局公布。对新增安全风险源或阶段、季节性的高度、中度安全风险,分别以铁路局月度安全生产分析会会议纪要、安全百日风险目标管理文件等形式公布下发。铁路局运输、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建立系统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年度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各系统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确定的各等级安全风险,通过风险问题数据统计分析、研判,按月度、百日、年度对系统存在的或潜在风险源和风险点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系统安全风险源和高、中度安全风险点,以系统文件形式公布。各站段建立日、周统计分析和月度、安全百日研判制度,定期收集和掌握本单位事故故障、监测检测、日常检查等信息,按照铁路局、系统确定的安全风险源和风险点,按月和安全百日自下而上分析、识别本站段存在的及潜在的安全风险点,按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利用月度安全例会、专题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对本站段风险管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风险源和风险点控制情况,动态调整安全风险等级,并以文件形式在本站段公布。

3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机制

铁路局以周、月、百日、年为周期,对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及管理效果评价考核。通过修订和完善安全周对话会、安全风险预警、月度安全工作考核、干部“五定三率”考核、安全百日评价考核、百日综合动态检查、年度安全评比等制度,分阶段评价各业务部门、各站段安全风险点控制效果,加强对高风险岗位和作业环节的掌控,提高安全风险管理效能。(1)每周安全对话。铁路局实行周安全对话会制度。每周五由安全监察室主持,主管安全副局长参加,召开全局安全对话会,对一周来全局发生的事故、故障和本周铁路局机关部门现场检查发现的关键安全风险点控制问题进行分析,并与问题责任站段对话。主管安全副局长点评各系统、各站段关键安全风险点管控情况,确定周安全风险管理较好单位和较差单位,部署下一周全局安全风险控制重点工作。(2)月度工作考核。各专业部门、各站段每月以确保动车、客车安全为核心,突出人员、设备、管理3大要素,围绕设备质量、业务技能、规章制度、职工作业、安全环境及施工质量等关键问题,严格落实干部“五定三率”、“十五三”对规、跟班作业3项制度。紧盯高速铁路、客车、宝成线秦北高坡、包西及太中新线、防洪防断、行车设备、现场作业、营业线施工、劳动安全、治安环境、春暑运、自然灾害等高安全风险源控制。铁路局建立月度安全风险考核制度。铁路局人事处、安全监察室每月对局机关各业务部门落实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管理质量及成效等进行评估,各专业部门对本系统站段安全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确定优秀及较差单位和部门,对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关单位进行黄色、橙色、红色三级安全预警,纳入月度安全风险考核。(3)安全百日评价。铁路局建立安全百日风险评估制度。一是在每个安全百日实现前,铁路局主管安全、工电、机辆副局长带队,各业务部门参加,开行由工务检查车、电务试验车、接触网检查车、红外线检测车组成的综合检查列车,采取地面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对全局各条线路的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安全防护设施等主要行车设备技术状态,以及各站段的安全风险管理情况进行综合检查和评价。二是安全监察、人事、劳动卫生、职教等综合部门成立运输客货、机辆供电、工电建设3个综合评价检查组,按照《铁路局安全百日风险评价考核办法》确定的评价考核内容和标准,对运输、客运、货运、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建设等专业部门打分排序。总结安全风险控制好的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优秀专业部门和站段给予奖励,通报和考核安全风险控制不力的专业部门和站段,部署下个百日安全风险控制重点。(4)年度先进评比。铁路局每年末对年度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推广和交流车务、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等各系统、各站段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评选安全风险控制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提升全局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应避免步入的误区

误区一:认为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是新生事物。实际上,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不是新生事物,以往铁路安全管理属于安全风险评估的范畴,只是概念、形式有所不同。以往的铁路安全管理是一种传统安全管理,而安全风险评估是一种现代安全管理,在体系的深度、参与管理的范围、隐患超前预防控制、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误区二:认为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过程的形式很重要。其实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铁路局、系统、部门、单位中找到关键的危险源(点),然后找到正确、恰当的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追踪监督措施落实,并对最终的控制效果进行准确评价。对铁路局来说,对日常容易发生的事故、严重问题进行分类,按照系统、部门、单位等不同层次,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责任,采取监督检查等形式促进落实,并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才是真正意义的风险管理。误区三:将安全评价打分作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的重点。安全评价打分不是安全风险过程管理的重点,应将重点放在确保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和落实上。误区四:认为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中投入资源、卡控层面越多越好。这是不正确的,尤其是安全控制措施中如果涉及到人,一定要评价措施的操作性是否可行。

铁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建设需完善的方面及展望

篇6

我局成立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突发事件专项应急工作。我局安排落实应急预案编制、应急物资储备、应急培训和宣传教育、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置和应急演练以及监测预警等工作所需经费,建立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和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制度。我局应急体系健全,确保出现突发事件能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精神做好应急工作。本项考核分值20分,我局全面做好,自查得分20分。

二、预防与应急准备

我局制定了《自然灾害预案》、《防洪防台预案》,并把《自然灾害预案》、《防洪防台预案》上报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开展重大活动制定应急预案上报上一级政府相关行政机关备案,在本局网站上公布《自然灾害预案》、《防洪防台预案》和应急预案。我局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和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工作精神及上级部门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工作部署,每年对《自然灾害预案》、《防洪防台预案》等进行一次修订,删除过时和不合事宜的条文,补充新的条文,使《自然灾害预案》、《防洪防台预案》等符合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工作要求,确保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工作到位,能够有效处置。

我局根据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明确了应急疏散通道、应急避难场所、公共卫生治疗和观察场所,设置了统一、规范的明显标志,所有应急场所向社会公布。我局制定了突发事件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开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领导小组会议,对突发事件工作进行评估,对突发事件趋势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我局建立起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的管理制度,落实到相关科室和相关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我局建立统一的危险源、危险区域信息库,加强对信息库的管理,提高信息库的质量,确保各类信息真实有效。我局根据工作职责对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建立数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将危险源、危险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及防范措施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备案,并按照有关规定在本局网站上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我局建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对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出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隐患,落实工作措施,彻底消除隐患,确保社会稳定和谐。2012年,我局没有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矛盾纠纷,有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局建立了维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领导,切实防范社会稳定风险,取得较好成绩。我局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必要的专业器械、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加强对专业器械、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的管理,保持专业器械、设备和安全防护装备的性能和技术标准,确保在使用中不出现问题。我局对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举行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演练,2012年进行了X次演练。我局建立了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应急管理培训制度,以制度保证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取得实际成效。我局通过各类方式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律、法规和自救互救等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将本局组织应急演练情况报区应急办备案,每年度未将本局应急物资储备情况报区应急办备案。

本项考核分值30分,我局按照要求逐项做好,基本符合考核标准,自查得分29分。

三、监测与预警

我局建立突发事件监测体系,除本局自行监测掌握、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外,还广泛通过互联网、监测网点、信息报告员等多种手段和渠道,掌握、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监测。我局强化信息报告制度,要求有关人员严格按照上级精神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如发生较大以上级别或敏感地区、敏感时段的突发事件,及时向区应急办上报信息和做好信息续报,不得出现信息迟报、漏报情况,决不允许出现信息谎报、瞒报情况,同时我局向社会公布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联系方式,公布了联系名单和联系电话,确保信息报送畅通,让各级领导及时掌握信息情况,作出正确决策。我局建立应急事件24小时值班制度,设置值班台账,要求值班人员按照24小时值班制度要求值好班,做好值班台账记录,决不允许脱岗、漏岗,决不允许找门卫和工勤人员代为值班,发现值班人员违反24小时值班制度的,严肃批评,责令整改,造成损失的,给予纪律处分。我局加强值班室硬件建设,确保值班室设置合理,设施设备能够满足值班需要。本项考核分值30分,我局做得较好,没有发生问题,基本符合考核标准,自查得分29分。

篇7

【引 文】:因为废弃矿山对环境有着多方面的危害,而且原因也是多样的,这些原因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共同损害地质环境。要想对合理的治理方式和安全措施制定,首先要分析危害原因和引发的危害。

1对废弃矿山引发的危害深入分析

1.1废弃矿山污染水源

矿山开采完成后会关闭矿井,长时间后矿井没会积聚大量地下水,由于矿山残留的多重矿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矿井内的污水不是一潭死水,而是相互渗透流通的,在流通的过程中,就会有矿物质的扩散,被污染水的面积就会越来越大。根据探测采样发现,矿井内的水毒性极大,在矿井周围一万米的范围内,水中矿物质含量都会超过正常上限数倍,人们一旦接触被污染的水源就出现身体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如果废弃矿井周围有江哥湖泊那么危险则会加大,污水会渗入河流并且流向其他地区,导致更多人们受到危害。如果矿井内的水积聚过多,溢出地表,废弃矿井周围土地被淹没,甚至淹没田地和庄稼,最严重的是在矿井周围形成沼泽,危害当地生态系统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1.2有毒气体

矿山在开采之前会有专业人员对矿内空气进行检测,对人体危害不大方可进入开采,如果矿山内部存在有毒气体,会对有毒气体进行疏通排放后在开采。矿山废弃后矿井会关闭,矿井内气体排放不出来,长久积累有毒气体越来越多,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地表土层会出现松软和裂开塌陷的现象,如果有人经过,可能掉入矿井,导致危及生命。大量有毒气体如果扩散到环境中,会给空气造成一定污染,人们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患多种疾病。

1.3滑坡危险

废弃矿山有一定高度,而其内部经过开采后已经变空,经过长时间得雨水冲刷和内部污水浸润,废弃矿山的表面土层就会松软,达到一定程度后,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坡现象。矿山高度不同,引起的滑坡危险结果也会不同,如果矿山高度较高,发生滑坡时会吞没周围田地或者村庄,对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

2综合治理方式

2.1防止地表有积水渗透出现

前面介绍废弃矿山积水对地表危害十分严重,为了降低危害从下面两方面治理。

2.1.1修建防洪沟

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根据实际的天馇榭龊屯恋厍榭鲋贫ㄒ桓鲂拗防洪沟方案,以便即使引流积水也要减少矿井内雨水的汇集和露天坑内边坡的渗透水量。

2.1.2处理地表

除了修建防洪沟外,还可以在土地表面对裂缝进行填补,保证填补材料主要是黏土,因为黏土可以降低地表水的渗透,有效的防止露天矿山表面土层疏松,进而防止滑坡现象的发生。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一定不要使用浆液来灌注,因为浆液会导致裂缝处压力增加,使矿山坑的边界推力增大,不能起到稳定矿山边界的作用。

2.2治理河道

我国河道水量富足,一般被用于周围田地和庄稼的灌溉,河道经灌溉后,水量不会大幅度减少,在雨季来临时,河道会有大量的积水,容易出现洪水泛滥现象,对露天废弃矿山的危害极大。治理河道就会降低矿山对周围环境的危险,因此,选择河水疏通改造河道十分必要。河道的改造应该选择雨水少的季节,根据实际情况对改造河道并且加固河床。

2.3消减山坡

在消减山坡之前应该进行消减试验,在松软的沙土环境下进行该试验准确性更高,按照相应的计算方式来逐步计算出具体的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详细得分析。经过上述分析后,可以把高台阶分为多个台阶进行修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降低台阶高度,还可以减少山坡的倾斜度,增加稳定性。在处理第三、第四土层边坡时,我们可以采用削泼减载的方法,使得效果会更加显著。结合具体露天矿山发生的滑坡情况,采用削坡减载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上部的压力,稳固山坡。

3废弃矿山的防治措施

3.1对废弃矿山风险评估系统设立

为了减少露天废弃矿山发生危害,首先,要进行预防,因此建立风险评估系统可以让我们在危险发生之前采取保护措施。评估系统的建立需要专业人员对矿山和周围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探究分析,深入了解各项危险因素。做好以上工作后,应用科学技术建立风险评估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矿山地下水流和动态变化进行检测评估,防止因为地下原因对增加矿山造成的危险性。

3.2对废弃露天矿山风险识别体系建立

废弃矿山风险识别体系内容比较复杂,包括评估、分析、识别等多个方面,要想建立系统完整的风险识别体系,必须获取丰富的管理资料和数据。获取丰富的资料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对矿山进行多方面探测来获取矿山内部大致形态、土地质量、水质成份等情况。露天废弃矿山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力开采时导致的危险,第二就是自然环境长期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

3.3将先进的防治措施引进

前面的评估识别体系都是为了防治措施做准备,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够预防危险的发生,保护人们自身的安全和财产安全。先进的预防措施首先要有足够的治理灾害基金,然后在确保经济足够的条件下,才能在发生危险前来拯救人们的安全。其次,引进先进的防治措施,经费充足技术水平的高超可以使废弃矿山的危险性降低些。预防措施主要是采用先进的特殊材料,建筑水坝和稳固矿山可以防止矿内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重大工程项目;电网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Key words: major projects;power grid project;social stability risk;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049-04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相继启动,这对所在地的经济、环境及社会发展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有的重大工程项目征地拆迁补偿不合理、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等,从而引发了一些,如,宁波镇海PX项目事件、沪杭磁悬浮引发市民集体散步事件等。深入探究这些重大背后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论证、评估不够充分,或者对重大改革政策出台后果预测不足而导致的。为此,有必要对重大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电网工程项目属于重大工程项目,它投资大、建设期长,从项目规划、审批、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牵涉到土地预审、规划红线、环境评价、土地征用、青苗赔偿等多个环节,社会影响面大,如果项目立项前评估不够充分,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风险。因此,将社会风险理论引入电网工程项目,并对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既能保证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保证电网规划建设与社会的协调性发展,也能从源头上减少或预防社会矛盾,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1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概念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指,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分析、研判,评估其发生危害社会稳定的可能性,并区别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应对风险的策略和预案,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化解社会稳定风险,确保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一系列工作总称。[1]

2 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例分析

本文将以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建设为例,对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随着黔东南工业的大发展,该变电站的建设将对凯里的经济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建设的凯里炉山工业园区、黔东工业园区等都需要电力支撑。但是,由于该项目牵涉到土地预审、规划红线、环境评价、土地征用、青苗赔偿等多个环节,社会影响面大,如果立项前评估不够充分,将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会风险。如,施工冲突、法律纠纷等,为了有效分析和控制该项目的社会风险,有必对其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2.1 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概况

凯里某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地处凯里市南郊某镇,距离市中心约15公里,面积:102.645亩,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建设期:2年。根据凯里变所处地理位置、出线规模和负荷分布情况,该站500kV线路向东西两侧出线,220kV线路向南出线,该项目的建设从近处看,可提高凯里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满足凯里地区新建项目的负荷要求;从远处看,可缓解贵州西电东送中通道的送电压力,将对凯里中部及北部地区的负荷发展具有支撑作用。

2.2 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单项评估

作者将从五个方面对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单项评估,即项目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为便于评估表述准确,作者还同时对这五项内容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五个等级划分。其小至大依次表述为: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2]

2.2.1 项目的合法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或行业规范,是否履行了审批、核准、备案等法定程序。

本项目具有的相关手续有:①《凯里50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勘察设计招投标中标通知书》(GZDWSJZHBG-09-005);②《500kV及以上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Q/CSG11516-2009)。

本项目设计规范。其依据有:①《500kV及以上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②贵州电网公司招标中心文件《中标通知书》;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⑤变电站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5056-2007);⑥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429-2009)⑦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14285-2006)等。并按照上述相关规程、规范的要求严格执行。此外,该工程的征地、拆迁程序也在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拆迁安置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按部就班进行中。综上分析,该工程项目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完备。

风险评估等级:很小。

2.2.2 项目的科学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是否坚持了科学发展观,是否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该局长远发展规划,是否把电网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能力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该项目能满足凯里中部及北部地区负荷发展的需求。根据凯里地区负荷发展情况看,负荷主要分布在凯里中部和北部。其中,中部片区主要有凯里市区和炉山工业园区等大用户、北部片区主要有恒盛公司、黔东工业园区等大用户。而目前就仅有施秉变一个500kV变电站单主变运行,随着“十二五”期间工业的大发展,鑫源锰业、新荣盛硅业等大用户投产,原来的恒盛公司、润达厂等大用户也在升级改造,预计凯里电网这两个片区均亟需新增500kV变电容量,才能满足凯里地区负荷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只有尽快建设凯里某500kV变电站,才能对凯里中部及北部地区负荷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该项目可加强凯里城市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目前,凯里电网仅有2个500kV变电站――施秉变和黎平变,且目前均为单主变运行,变电站距离较远且相互间无220kV电气联系,发生主变故障时仅能通过福泉变、铜仁变下网电力。随着铜仁地区及外送怀化负荷的增加,铜仁变供电压力将增大,受供电能力限制无法对凯里地区提供更多的电源备用;福泉500kV变主变容量稍大,但福泉变C翁郎变双回线路投运近20年,随着负荷继续增长,“卡脖子”问题将会凸显,如果一旦施秉变单台主变故障,凯里电网将损失大量负荷。所以,凯里某500kV变电站的修建意义重大,它将有利加强凯里城网网架结构,缓解福泉变C翁郎变双回220kV线路的供电压力,提高凯里中部片区的供电能力,同时可为雷山、台江、剑河等地区远景发展提供220kV接入点。

该项目可缓解贵州西电东送中通道的送电压力。目前贵州东部电网与主网的联系仅靠中部福泉500kV变-施秉500kV变双回500kV线路一个通道,供电压力较大,随着东部负荷的增加,该通道供电压力将更大。新建凯里某500kV变电站以后,施秉变所供部分负荷将转由凯里变供电,在贵州西电东送北通道―大兴500kV变-诗乡500kV变线路建成以前缓解福泉500kV变-施秉500kV变双回500kV线路的供电压力,减少潮流迂回,降低网损。综上分析,该变电站的建设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凯里电网的建设规划。

风险评估等级:很小。

2.2.3 项目的合理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周密、完善,是否符合节约投资的理念。

自2010年4月以来,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先后多次组织电气、土建、水工、线路、地质、测量、水文气象等专业人员,会同凯里供电局、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国土所等单位人员一起,对凯里某500kV变电站进行了现场踏勘选址。站址选择考虑了地质稳定条件,尽量避开不良地质、水文现象,还要充分考虑出线条件,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少占良田,减少拆迁,避开矿产资源和文物,尽量减少土石方量,有利防洪、排涝,水源、电源、生产运行方便等因素,同时要使变电站在电力系统规划发展中,处于合理的位置,有利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按照上述条件,该变电站最终选中了凯里市南郊某镇。该站主要占据的是一块坡地,无民宅,无有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无文化遗址、地下文物等,只有少量的旱地,另有35kV线路一回,架空通信光缆两条、灌溉水池1个、家族墓群90余座,机耕道1条,少量经济梨树,离镇中心约3公里,不扰民又交通便利,完全符合节约投资的选址条件。

风险评估等级:很小。

2.2.4 项目的可行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该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兼顾了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早在2009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电网建设改造工作的意见》(黔府办发(2009)12号),[3]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也出台了《贵州电网公司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决策部署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战略合作协议》(黔东南府办发〔2009〕213号)。[4]所以,在项目开展之初,该项目就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凯里市政府、市土地开发中心、市国土房管局等部门与凯里供电局一起对征地工作周密谋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在制定征地补偿方案时,采取的是“换位”思考方式,尽力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如,反复与被征地村民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给予村民最大的补偿;对个别抵触情绪较大的村民,多次上门单独做工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消除其对抗心理。另外,针对社会上偶发的与本项目征地有关的零星失实评价言论,充分利用媒体,如网络、电台、电视台、报纸等进行正面报道,消除误解,引导村民支持征地拆迁工作。

据作者了解,凯里供电局的做法是,按照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府办发〔2009〕213号文件规定对他们给予补偿。经过多次协调,双方达成了以下补偿协议:项目共征用土地102.645亩,征地、赔偿费用共计1350.95万元。其中,征用费1026.45万元,迁移补偿费324.5万元(含迁移坟墓90座,每座5000元,合计45万元;35kV线路1回,每公里35万元,合计35万元;通信光缆拆迁,每公里50000元,合计10万元;棵树赔偿,每颗1000元,合计200万元;还建修整水塘一个20万元,还建原有水沟一个10万元;青苗赔偿每平方米1500元,合计4.5万元)。总之,该项目做到了事前征求群众意见,兼顾了各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征地、赔偿标准也是按照相关文件执行,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所以,群众抵制征地拆迁的风险较小,项目具有可行性。

风险评估:较小。

2.2.5 项目的安全性风险评估

评估内容:是否会给当地群众产生生存危机,是否造成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担忧。

当前,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误认为输变电设施会产生“辐射污染”或“电磁辐射污染”,因此,一些居民在要求享受高质量供电的同时,却以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污染”为由,坚决反对变电站的建设。对于人们担心的这一问题,作者咨询了凯里供电局工程部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该变电站的环境评估是严格按照我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进行的,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污染。至于人们的担心,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变电站对周围的辐射量,其实比夜空满月时对地面的辐射量还小2000倍。并且,电磁辐射不等于电磁污染,我们人类本身就处在各种电磁辐射的包围之中,天然磁场、太阳光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像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如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家用电脑、电吹风、电热毯、护眼灯等也会产生电磁辐射,不过只有当辐射超过一定数值(安全值)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电磁污染。由于家用电器工作时往往距离人体太近,其产生的电磁辐射要远远大于变电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所以,在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人员已向村民普及宣传了环境污染保护方面的知识,从源头上减少了发生环境矛盾与纠纷的可能性。

风险评价:较小。

2.3 综合评估分析

上文已对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单项评估,为便于度量该项目整体风险的大小,作者认为有必要对上述各类风险的可能性大小进行量化。[5]首先,先确定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通过走访专家,查阅文献资料,作者将各类风险因素的权重取值范围定为[0,1],即取值越大,表明该评估项目存在的风险可能性就越大。其次,再确定各类风险项的大小等级值。上文已将风险划分为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五个等级,根据专家们经验,他们认为,任何项目都存在一定风险的可能性,所以0的取值一般不考虑,那么,本文就将[0,1]的取值分为五个等分,即每0.2为一个等级,相对应的,风险可能性从小到大的取值分别为0.2,0.4,0.6,0.8,1.0。最后,再将每类风险因素的权重与等级值相乘,就可得出该类风险因素的得分,其计算公式为W×C

W表示某类风险在所有风险中的重要性;

C表示风险可能性大小的等级。

把各类风险的得分加总求和即得到综合风险的分值,其公式为:

∑W×C

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我们可量化出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综合风险值(表1)。

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规定,社会稳定风险分为高中低三级。如按[0,1]的取值范围,可将这三级风险进行下列量化:当综合风险分值为0~0.3时,表示该项目风险低,有引发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当综合风险分值为0.31~0.6时,表示该项目风险中,有引发一般性的可能;当综合风险分值为0.61~1.0时,表示该项目风险高,有引发大规模的可能。从上表可看出,该项目可能引发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综合风险值为0.28,在0~0.3的取值范围内,属于风险程度低的范围,这意味着该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可以立项。

当然,工程项目的低风险并不代表零风险,亦即说,任何低风险的工程项目都不排除会发生个体矛盾冲突的可能。因此,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 凯里某500kV变电站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该项目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统筹协调,应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抓好落实,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3.2 加强政策宣传

要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多种新闻媒体,继续加强对村民征地拆迁政策的宣传和电网建设工程是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的政治宣传。让村民明白,当前的征地拆迁会对他们有少量的利益损失,但权衡利弊,将来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3.3 加强风险预警

任何矛盾和问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积少成多、积微成巨的过程,的发生也是如此。要想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将可能造成的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必须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如制定维稳工作预案,成立应急办公室,建立每日排查制度等,随时关注因征地拆迁问题的来信来访,定期分析各类可能引发的因素,做到预防在先,准备在先。一旦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各方力量和人员都能立即投入到位,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开展工作;涉及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临现场,对能解决的问题要现场给予承诺和答复,确保事态不扩大,把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控制在萌芽状态。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重大工程项目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是要调适好项目建设与相关单位、相关民众的利益关系,做到既要上项目,又要保护好相关利益者的合理要求,做到将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心从事后处理前移到事前预防上来,将各类社会稳定风险控制到最低,让重大工程项目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组.构建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研究[J].价格月刊,2011(12):1.

[2]张鹏,李国峰,刘丽.土地征收中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广州新客站周边土地储备项目二期征地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06):73.

篇9

中图分类号:E951

1 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基本情况

子牙新河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挖以来已运用40余年。堤防工程及建筑物工程年久失修,险工众多,河道淤积严重,加上堤防沉降,行洪能力低,目前子牙新河河道的过流能力仅4000~5000m3/s,不能满足《海河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行洪流量5500m3/s的要求,一旦行洪将严重威胁两岸堤防保护区的防洪安全。为保障子牙新河两岸防洪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子牙新河进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子牙新河整治工程主要分布在子牙新河两岸,主要包括左右大堤加高工程、南小堤修复工程、险工段治理、桥梁重建或加固、穿堤建筑物改建加固等,工程涉及沧州市的河间市、献县、黄骅市、青县4个县(市)。

2 评估内容

2.1 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

2.1.1 风险调查情况

(1)合法性调查

通过文献法查明1966年11月水利部海河院提出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草

案)》。按照该规划,自1967年开始实施根治海河工程,对子牙河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于2009年初根据河北省水利厅安排,编制完成了《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11月25日~27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专家召开评审会,对整治工程报告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根据审查意见,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优化,于2011年8月提出了修改后的可研报告。2011年11月5日~6日,水规总院对修改后的可研报告进行了复审。会后,再次对可研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于2011年12月提出了修改完善后的可研报告。项目合法,手续完备,程序完备。

(2)合理性调查

本工程工程设计严格按照《防洪标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泵站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工程设计合理。工程建设无新增永久征地,且总征地面积较少,为涉及房屋拆迁和移民安置问题,各项补偿标准严格按照国务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令[2006]471号)和周边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工程的各项补偿标准执行,有关税费执行国家或地方的有关规定。

(3)可行性调查

符合已批复《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对工程区内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地92.3%的群众都认为本建设项目是有必要的,项目完全可行。

(4)可控性调查

项目实施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有占压土地和在工程建设期产生的环境、噪声等不利影响。子牙新河整治工程征地量较少,且主要为线、点状分布,项目可能引起的社会稳定风险的主要为个体事件,涉及当地群众数量较小。对于其他环境、噪声等可能引起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已经确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这些不利影响随着工程的完工也将消除。因此,整个项目实施的社会稳定风险可控性较强,通过完善、相应的措施能够得到防范和化解。

2.1.2 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

本工程涉及沧州市的4个县(市),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36份,其中回收336份,回收率100%,其中献县回收调查问卷76份、黄骅市回收调查问卷15份、河间市回收调查问卷105份、青县回收调查问卷140份,调查问卷填写合格有效。

公众参与意见调查结果表明,本项目得到了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内及关注工程建设的大多数群体的支持和理解。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发现了许多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问题。

2.2 风险识别和估计评估

本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有:1、本工程需征地,涉及群众利益,可能存在风险,风险概率较高,影响程度较大,风险程度高;2、施工期间,施工场地及周边可能存在社会稳定风险,风险概率较低,影响程度较小,风险程度低;3、项目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风险,风险概率较高,影响程度中,风险程度高;4、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风险,风险概率中等,影响程度较小,风险程度中。

2.3 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

根据对项目可能诱发的风险及其评价,拟采取下述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1)对于占地范围内涉及到的实物指标,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补偿。对于土地采用中低产田改造、发展设施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手段,提高土地产出率,逐步使占地群众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

(2)施工单位加强工程车辆驾驶人员交通安全教育,施工车辆按指定线路行驶,在穿越村庄、人口密集区域要减速慢行;经过学校、市场、交通要道等人口密集区域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现场交通安全管理;严禁超载、超限车辆上路,对大吨位车辆进出狭小的村道,要积极采取防范和完善措施,在工程车辆经过的道路应设置符合交通技术规范的标志牌。

(3)加强与周围村、社区的沟通和交流,倾听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予反馈,并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向他们提供方便和支持;化解群众不满情绪,引导有异议的群众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反映问题;项目组紧密联系和依靠村委会,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治安防范措施,建设期间,如有个别村民有异议,以疏导,说服,化解等为主,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4)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加强宣传工作,宣传工程实施的意义,取得公众理解和支持。

(5)成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小组,确定维稳接待人员,制定工作方法,并进行必要的维稳工作培训;建立各施工标段与村、社区以及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制度,加强基层的沟通与协调,将矛盾发现和化解在基层。

2.4 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确定

经过相关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后,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都能降成低风险,综合风险等级为低风险,意味着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3 评估结论

子牙新河整治工程是为了防止子牙河系洪水北窜大清河系威胁天津市、津浦铁路,京沪高速大港油田以及下游广大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防洪安全,由国家财政投资兴建的防洪影响处理工程,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程序合法,手续完备。通过对子牙新河整治工程中可能发生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了识别与评价,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有四项,全部为低风险,意味着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综合评价,子牙新河整治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作者简介]郭宏伟(1986-),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规划工作。电话:18222807872。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o solve the railway bridge construction stage security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oblem. Through extensive accident statistic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on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further research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applicable to big railway bridge construction stage safety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put forward the ANP use to calculate the index of the whole weight method, and applied to the TaiZiHe 1 # super major bridge construction safety risk assessment, for the engineering make rational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vide the theory basi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system and the metho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maneuverabil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the theory, method, the thinking and the conclusion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railway bridge; safety risk; index system; ANP; measures

0 引言

近年来铁路工程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预计到2020年,铁路运营里程可达12万公里[1],其中铁路桥梁建设数量更是与日俱增。由于铁路桥梁施工技术复杂、项目繁多,施工阶段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多,导致其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较高,其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在造成巨大经济人员伤亡的同时还延误了整条线路的通行时间。鉴于此,国内许多学者对桥梁风险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朱赵东对路桥建设中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2],田小勇等对初步设计阶段的特大桥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研究[3],等等。

目前关于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分析基本都属于个案评价,其全面性和普适性较差,故建立起系统合理的评价体系并提出适用的评价方法迫在眉睫。风险评估的方法较多,有层次分析法(AHP) [4]、模糊评价法[5]和蒙特卡罗法等,其中AHP应用较多且被广泛接受。网络层次分析法(ANP)[6]是在AHP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可综合考虑影响因素两两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有效。本文在广泛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特大铁路桥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利用ANP计算出各因素考虑相互影响后的整体权重,为制定工程对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体系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科学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

1 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因素较多,通过对已有事故的广泛调研与统计,分析出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包括安全、造价、质量、工期和环境这几个因素。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影响因素更具有其多样性,主要包括设计因素、自然灾害、施工影响、地质环境、施工管理、设备运作这几方面,由于这些因素之间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故还需考虑之间的相互影响,才能准确评估出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本文在对已有成果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铁路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实例的广泛调研、统计与分析,辨识出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见表1)。

由于施工阶段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故应建立网络层次结构才能描述各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依据之间的关系网,可构建出该体系主指标之间的网络层次结构如图1。

图1 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主指标网络结构

2 网络层次分析法原理

美国T.L.Saaty教授创立了AHP[4]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ANP[6],在该理论基础上,结合常用的专家咨询的理念,本文提出综合利用ANP与专家调查法对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价。

2.1计算各准则下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

由于ANP是建立在AHP基础之上,所以可以采用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建立两两判断矩阵A,由此计算准则及次准则下的n个风险因子的相对权重值。用于该类计算的方法较多,本文选取方根法来计算两两判断矩阵,计算式如下:

(1)

式中的对应于两两判断矩阵A中第i行第j列的元素,对应与两两判断矩阵A中第k行第j列的元素,n则为该判断矩阵的阶数,。

2.2计算二级指标整体权重

二级指标整体权重可以通过计算加权超矩阵而得到,为了满足加权超矩阵求解精度较高的要求,本文采取特征根法来计算。首先应根据式2写出矩阵关于特征根的特征方程,只要在复数范围内,该方程恒有解且解的个数等于方程的次数。故可求得阶矩阵的个特征值,其中模最大者为。

(2)

然后可以利用线性代数征值和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式3)来求得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并对该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后的特征向量即为各因子的权重。

(3)

式中的是矩阵的某一特征值,而非零向量则为矩阵对应于特征值的某个特征向量。

3 案例分析

本文以太子河1号特大桥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估为实例,阐述了怎样利用ANP对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为了达到全面有效地对该桥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目的,组织了熟悉此项目的建设各方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共计20人,组成专家咨询团,其评价意见作为风险识别、评估的基础数据。

3.1工程概况

辽溪下行及沈大下行线跨太子河1号特大桥为辽溪铁路辽阳至安平段改移工程重点控制工点之一,该桥为辽溪下行及沈大下行线跨太子河而设。太子河设计流量为Q1/100=7356m3/s,设计流速为2.3m/s,设计水位为25.09m,主河槽一般冲刷高程为9.37m,局部冲刷高程为4.16m。

该特大桥全桥均采用简支梁形式,其中第2跨跨越太子河防洪大堤,由于桥下净高限制采用1-32m槽形梁跨越。该桥设计荷载为铁路“中-活载”,地震基本烈度7度,最大冻结深度为1.3m。该桥上游为哈大客运专线双线桥,下游为辽溪上行及沈大上行线跨太子河2号特大桥。

3.2 构建施工安全风险因素集

在已建立起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可构建出一级指标因素集为={设计,自然,施工,地质,管理,设备}T,再基于指标体系建立起各二级指标因素集,以为例:={前期计算,结构设计,工艺方案} T,同理可得、、、、。

3.3 计算二级指标超矩阵

通过对准则和次准则下的网络层中各因素两两比较可构建出一系列两两判断矩阵,以此计算出各因素在考虑相互影响时的相对权重值。如以为准则,为次准则,相对权重向量可由对元素组中各因素之间进行间接优势度比较,利用式1即可计算得出。

同理可计算出、,从而构建出子矩阵。同理可得、、、、、、、、、等其余35个子矩阵,从而构建出超矩阵W如下:

3.4 计算指标体系加权超矩阵

超矩阵W并非归一化矩阵,还应结合一级指标的影响计算W的加权矩阵,通过在各准则下对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按照1~9标度法进行两两比较,建立起比较判断矩阵,从而计算出该矩阵的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即可得到一级指标加权矩阵如下:

将加权矩阵J与超矩阵W相乘即得加权超矩阵,然后根据式2计算出,再根据式3可计算出矩阵的特征向量,运用归一化方法处理后即得到指标体系全体二级指标的整体权重向量:

w=[0.0470,0.1060,0.0409,0.0328,0.1368,0.0170,

0.0129,0.0154,0.2637,0.0652, 0.0418,0.0954,

0.0180,0.0389,0.0252,0.0065,0.0160,0.0205]T

3.5 风险评估及控制

计算得到指标体系整体权重向量之后,根据其权重排序可知二级指标重要程度位列前四位的为主体结构施工、暴风、结构设计和持力层承载力。结合该桥自然、水文和地质等情况,经过专家组商讨,决定对该桥采取以下措施:

(1)桥梁主体结构

除受个别控制点影响需设小跨梁或特殊梁型用以配跨以外,其孔跨布置全桥以32m简支T梁等跨布置为主,简支T梁形式采用时速16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预制后张法简支T梁,施工期间梁体架设分别按2座单线桥考虑。

预应力混凝土槽形梁特殊设计应报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才可施工,施工期间可采用满堂支架原位现浇法施工。

(2)墩台

桥墩可采用圆端形实体墩,桥台可采用T形桥台。桥墩台顶横向刚度应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进行控制,相邻结构物轴线间的水平折角不得大于1.5‰。下部结构纵向水平刚度应按《新建铁路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暂行规定》的规定限值控制。其中第1-43号墩可采用双线圆端形桥墩,由于44号墩后线路位于曲线上,此时双线桥已变为2座单线桥,故可采用单线圆端形桥墩。

(3)基础

钻孔桩设计桩径一般可采用φ100cm、φ125cm,当技术条件允许时,可优先采用较小桩径,否则应选用较大桩径。基础埋置深度应根据冲刷、地形、地质以及地基承载力等条件来确定。

4 结论

通过开展广泛的事故统计、现场调研,并在对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适用于特大铁路桥梁施工阶段安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利用ANP来计算各指标的整体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太子河1号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中。实践表明,该体系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与科学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可为桥梁工程施工阶段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能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铁路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技术水平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方案 [R]. 2008-11-27.

朱赵东. 路桥建设中的风险管理[J]. 科技资讯. 2011.11(27):175-179

田小勇,王国清,周刚. 特大桥的桥梁初步设计安全风险评估[J]. 中国水运. 2011.11(5):171-173

许树柏. 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

篇11

中图分类号:F3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87-05

水利基础设施一般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政府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进行长期建设。同时,水利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产出难以量化,回报周期长,政府垄断导致公共服务效率低和质量差。因此,对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来说,引入PPP模式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高风险,因此必须对其风险进行评估。

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多风险评估所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诸多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而且大多数因素都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使用单一的目标函数很难对其进行评价。将信息熵权与AHP法相结合,构建多风险评估的信息熵模糊AHP评估模型,为这类多因素风险评估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一、PPP模式的主要风险

在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上采用PPP模式,一般都会面临生命周期长、实施过程复杂等问题,并且在整个项目的运营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类风险。结合实际情况,目前主要的项目风险有以下几类:

(一)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运行过程中,因为无法实现目标或者违反法律要求,而造成一定损失的风险。规范的法律制度能够有力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开展,反之则会阻碍项目的正常开展,因此需要慎重看待。而由于 PPP模式在我国还未普遍运用,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还比较多,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法律风险成为影响和制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风险之一。

(二)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以其不可控性、周期性以及共沾性三个特征成为影响和制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风险之一。所谓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并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质生产以及人类生命安全的风险,比如地震、水灾、火灾都属于自然风险的类别。由于自然风险一旦发生,所涉及影响的对象往往最广,其不可抗力的特征令自然风险无法控制、无法预见,更加无法防范[1]。

(三)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主要是由于利益失衡从而加剧社会风险的发生,它有可能导致社会冲突、破坏社会稳定,甚至成为一种社会危机。本文中,社会风险主要包括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和公众对项目反应所带来的风险。公众反应所带来风险常常表现在项目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原本就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因此如果公众的反应比较负面,那么必然会给项目的开展和建设带来阻力,政府为了保障维护社会安定和保障公众利益也会干预项目的建设。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和市场收益不足。市场需求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大环境的变化引起了需求的变化,随之给项目的收益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或者损失。而市场收益不足主要是指项目运营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使私人机构独自承担了亏损。

(五)建设风险

任何项目都存在着建设风险,这类风险通常包括建设成本超出原定计划和未能准时完工等等方面。建设成本超值风险往往是由于原材料的上涨、项目设计的中途变更以及未能预料到的环境变化而导致的成本超出预算;而延迟完工风险主要是指项目建设运营的时间超出规定期限,造成项目进程的滞后,其中影响完工时间的因素可能是项目运营方案不合理、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等等。

(六)运营风险

PPP模式的优势之处就是可以引入私人机构与政府合作一起开展项目,将私人机构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等等引入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来。私人机构的加入既带来益处,也无可避免地带来一些弊端。在项目开展阶段,私人机构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 PPP项目每一环节,比如管理水平经验不足、出现生产故障等等,都有可能降低服务水平或者影响产品质量,随之带来运营方面的风险。

二、基于熵权的AHP模糊评价模型

(一)信息熵权决策

1.信息熵概念。熵的概念在1948年被N.Wiener 和 C.E.Shannon引入信息论中,将其定义为:在k个等概率结局实验条件下,H=-kPilog2Pi。式中,H为概率集P1,P2,…,Pn的熵,其值是以二进制来表明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大小。

2.信息熵确定权重。熵技术应用于多风险评估分析中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系统可能处在n类不同的情况,Pi(i=1,2,…,n)为每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则该系统信息熵的计算公式如式(1)。

在多风险评估问题中,设决策方案集为A={ A1,A2,…,An},决策矩阵为X={Xij} nxm,xij是Ai方案的第j个指标值。为了确认各指标的权重,可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通过公式(2),得出第j个指标下第i个方案指标值的权重。

第二,通过公式 (3),得出第j个指标的信息熵。

第三,通过公式(4),得出第j个指标的权重。

从而得到权重向量T=(ω1,ω2,…,ωj) (5)

(二)多风险AHP评估模型[2~3]

T.L.Satty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层次决策分析方法,AHP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法,这个方法以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等深入的进行分析为基础,利用较少的数据,并系统化、数学化、模型化其思维的过程,从而为多目标且复杂决策问题提供较为简单的决策方法。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首先是对问题的目标因素进行分类,其次是构造一个各目标因素相关联的层次结构模型。图 1显示,第1层为目标层,第2层为判据层(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层),第3层为方案层[4]。

2.构造判断矩阵。递阶层次结构建成后,就可以明确上下层元素之间的隶属关系。如果第二层中的元素对下一层的元素有支配关系,就能建立以Bi为判断准则的元素C1,C2,C3…,Cn间的两两判断矩阵,然后比较隶属于同一指标的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判断矩阵记为Bi-C。

U=C11 … C1n …Cn1 … Cnn (6)

为对Bk的影响元素判断矩阵。

矩阵Bi-C为互反矩阵,用元素cij表示方案i与方案j对比,在隶属于判断层Bk的诸指标中,对于方案j的相对重要性程度。cij(i,j=1,2,3…,n)有如下性质:cij>0;cij=1/ cji;cii=1。

判断矩阵中的元素参照相关数据对同层次中某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并赋值。有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人对信息等级辨别能力的极限为7+2,因此通过1―9 的数值来描述程度(如下页表1 所示)。

3.层次排序计算方法。对于判断矩阵B=[Cij]n×n与列向量W=(w1,w2,…,wn),如有某数列,当AW=λW成立,则λ为矩阵A的特征值,W为A的λ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的乘积Mi

(2)计算Mi的n次方根Wi

(3)将方根向量归一化

(4)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λmax

判断矩阵为正互反矩阵,因此可以证明:n 阶正互反矩阵存在正实数的单根最大特征值,λmax ≥n。判断矩阵U 的最大特征值λmax的求法可用汪树玉、刘国华等在《系统分析》中方法进行[5]。判断矩阵中对应于λmax的规格化特征向量W的相应分量为其对应元素的单排序向量。

其中,(AW)i橄蛄AW的第i个元素。

4.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比率CR,当CR

(1)随机一致性指标CI

(2)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则CI = 0;CI ≠0的情况下则降低要求,利用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来检验判断矩阵能否打到满意的一致性。Saaty 给出了1―9 阶判断矩阵的RI 值(如表2 所示)。

5.层次总评价指标[6]。通过对各备选方案关于评价指标的定量评价向量,得出定量评价矩阵W:

式中 V 为综合评价指标向量,按其分量大小排序,从而确定相应方案综合风险大小,Vmin所对应的方案即为综合风险最小方案。

三、实例

苏北某县引入水源地项目,拟采用PPP模式进行运作,选取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建设风险及社会风险作为主要评估指标,拟采用风C1、C2、C3三种实施方案进行项目风险综合评估。

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指标(如表3所示)。

由式(2)和式(3)计算各个指标信息熵E=(0.776226,

0.789840,0.775037,0.746395),从而得4个指标权重T=(0.25,

0.26,0.25,0.24)。

根据层次结构模型图,建立判断矩阵,对各层指标进行了比较度的赋值,得到各层次相应判断矩阵,保证其足够满意的一致性,用方根法计算排序权值。

(一)判断矩阵

(二)相对重要度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对于B1-Ci判断矩阵得排序向量:

具有满意一致性。

同理,经检验所构造的4个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一致性,具体结果(见表4)。

(三)方案综合评价指标

由上述计算得C方案层原素相对于B目标判断层排序矩阵ω为:

层次总排序为V=Tω,结果见表5。

由表5可见,该PPP项目综合风险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1 >C3 >C2。项目的最大风险来自于市场风险,应该加强对工程社会关系维护、确保资金来源稳定的管理。

四、结论

第一,通过运用信息熵的效用值来得出目标因素的权重,使权重分配的问题得到解决,并对其的如何确定有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第二,依据方案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优化模型,利用AHP法对多目标方案进行总体评定,来确定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的风险大小。AHP法可以充分利用已有工程的经验,弥补技术人员经验不足之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成本。

第三,在具体实践中,基于信息熵权的AHP多目标施工方案决策评估最重要一点在于方案判断因素的选取。在对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进行评估时,要把每个因素都考虑进去是很困难的,选取最关键的几个因素进行判断,最终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黄俊,付湘,柯志波.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防洪工程方案选择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3):52-55.

[2] 赵杰.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 郭亚军.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篇12

中图分类号:S42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06-0088-07

AbstractThe flood disaster has occurred frequently with serious losses in Ankang City, which locates in Qinba mountain area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flood disaster system, based on GIS and AHP, the flood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on Ankang City was studied from the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of flood disaster. The natural factor indexes, including annual rainfall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in nearly 50 years, terrain elevation, slope and water system of Ankang City, were considered to analyze the flood hazard. The economic indicators, such as population density, GDP density and annual grain output per unit area,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flood vulnerability. Then the AHP method was used to compute 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indexes,and the grid of ArcGIS was used to overlay the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of flood disaster. The results of flood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for Ankang City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od disaster risk of Ankang City concentrated mainly along the Hanjiang River, and decreased generally from the main stream to the branches. The results were in consistent with the “7.18” flood events in 2010, which show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Meanwhile,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flood control and disaster mitigation planning for Ankang City.

KeywordsAnkang city;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Flood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GIS; AHP

洪水暮κ侨球许多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1]。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发生频繁且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2]。面对如此严重的洪水灾害,修建水库等工程措施与洪灾风险评价为主的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成为防洪减灾行之有效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洪水灾害造成的风险依然存在,其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所以开展非工程措施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指导防洪工程的建设,以更加有效地防洪减灾,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洪灾损失,已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3,4]。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洪灾风险的评价已做了许多研究。例如何报寅[5,6]、陈华丽[7]等采用因子叠加分析得出湖北省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王建华[8]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Anselmo等[9]通过建立水文水动力学模型对洪水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价;刘家福等[10]将GIS与AHP集成方法相结合,得到了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图;张会等[11]利用GIS技术评估了辽河中下游的洪灾风险,并绘制了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图。其中,借助GIS方法,从洪水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两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比较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洪灾风险评价之中,而且与实际情况相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位于秦巴山区汉江上游的安康市,每年汛期期间,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展强盛,加上西南低涡及强台风影响,在其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很容易引起暴雨等强降雨过程,为洪水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河流水量增加,水位升高,使河流两岸地势平坦的区域面临淹没的困境,从而形成洪水灾害[12]。例如1983年7月、2005年10月和2010年7月等出现的大洪水,均给安康市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13-15]。而且根据曹丽娟等[16]开展的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和长江流域极端径流影响的预估研究发现,未来汉江流域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将增大。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异常多变引起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以及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汉江上游安康市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有助于安康市科学制定防洪减灾规划,最大限度地减轻洪灾损失,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合理规划利用。

本文基于洪水灾害系统理论,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原则,从洪灾形成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等三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Arc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康市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以期为安康市防洪减灾提供决策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部,下辖汉滨区及旬阳、石泉、平利、紫阳、岚皋、宁陕、镇坪、汉阴、白河县等1区9县(图1)。地处秦岭和大巴山的中间位置,汉江上游由西向东由石泉入境,经过白河后流入湖北省。地势中间低,南北两侧高,构成“两山夹一江”的自然地貌景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受大巴山和秦岭制约明显,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位于秦岭以南,处于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具有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特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量充沛,而且受特殊的环流形势影响,多连续性降水或暴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降水变率大[12,17,18]。安康市境内河流均属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汉江、月河、旬河、任河、岚河、黄洋河、蜀河等,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大气环流状况及网状水系,使得安康市易出现暴雨洪水。

据历史文献记载[19],从公元180年以来,安康共发生较大洪水51次,其大洪水13次,属于洪灾多发区。例如1983年安康大洪水,使全省48个县不同程度地受灾,受灾农田117.5万公顷,受灾人口764.3万人,倒塌房屋283 490间,全年经济损失达151 278万元,使安康老城区基本被毁,严重影响安康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稳定[13]。

当前安康市是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安康经济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安康市正在利用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多种产业。因此,对安康市进行洪水风险评价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稻堇丛

安康市1960―2009年降水数据由安康市气象局提供,高程和坡度数据取自SRTM-3 DEM,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耕地面积等数据来自《陕西省2010年区域统计年鉴》[20]。

2.2研究方法

2.2.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洪水灾害系统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它构成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21,22]。本研究即依据洪水灾害系统理论,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三方面出发,将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分为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两部分。洪灾危险性评价主要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方面分析,致灾因子选取降水量和降水变率作为评价指标,孕灾环境主要选取地形和水系指标;洪灾易损性评价主要从社会因素分析洪水灾害造成的承载体的受灾情况,采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等指标。据此,根据安康市近几年洪水灾害情况,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可获取性等原则,建立了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

2.2.2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进而对评价指标实现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8]。通过具体的数学计算,可确定各评价指标对洪水灾害风险影响的重要程度,即权重。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且有数学依据,适用于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中指标权重的计算,具有较大的合理性。本研究参照相关文献[8, 23,24],结合1983、2005、2010年安康市洪水灾害情况,并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赋值,建立了判断矩阵,然后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特征向量,最后通过一致性检验(CR

2.2.3因子叠加Arc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本研究利用这一优势,在ArcGIS 10.0软件中,运用空间分析工具的地图代数功能,根据指标权重值对安康市洪水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进行叠加,得到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对安康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运用如下公式[ 25]:

3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3.1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

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分析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各因素对造成洪灾危险性概率的大小,主要包括降水量、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

3.1.1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安康市降水量具有年际变化大、空间分布不均的明显变化特征,这是造成安康市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综合分析了安康市1960年至2009年近50年的降水量和降水变率,并根据降水量越大、降水变率越大对洪灾危险性影响度越高的原则[25,26],赋予综合降水因子对洪灾危险性的影响度(表1)。在ArcGIS 10.0软件中,利用ArcMap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简称为IDW)对降水量及降水变率数值进行空间插值,得到安康市10个站点近50年降水量和降水变率两个插值图层,再利用Combine函数叠加这两个图层,并根据表1赋予其所属级别的影响度,得到综合降水影响因子图(图 2)。

由图2 知,降水因子影响度在紫阳县和镇坪县出现高值,其次为石泉县、岚皋县,其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处于西南暖湿气流的迎风区,加上地形的影响,出现多个暴雨中心;而旬阳县由于暖湿气流的移动,降水量减少,影响度出现低值。

3.1.2地形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地形高程和坡度影响洪水淹没范围。安康市南北秦岭和大巴山区地势高,而中部汉江沿岸谷地地势较低,洪灾威胁性大。即地势越低,地势起伏越小,发生洪水灾害的可能性越大。地形高程采用SRTM-3 DEM 数据,坡度采用相对标准差来反映。根据绝对高程越低、相对高程标准差越小对洪灾危险性影响度越高的原则[25,26],赋予综合地形因子对洪灾危险性的影响度(表2)。利用ArcMap软件叠加DEM和高程标准差栅格图,得到综合地形影响因子图(图3)。由图3 知,地形因子影响度高值主要分布在汉滨区中部盆地,其次为汉阴、旬阳、白河等地,这是由于这些地区位于汉江两岸河谷地区,地形平坦且地势起伏度小。

3.1.3水系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水系的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康市受洪灾影响的危险程度。安康市各支流呈网状分布在汉江南北两岸的山地和丘陵地带,组成了安康市的河流水系网[27]。在汛期暴雨时节,支流水量快速地向干流汇集,导致水位迅速升高,再加上低洼地区排水不畅,易造成洪灾。根据河流等级越高、水量越大影响范围越广的原则,把研究区划定为一、二级缓冲区。地形平坦的干流及一级支流河段,缓冲区宽;二级及其他支流等地势陡的河段,缓冲区窄,并赋予各级河流合理的缓冲区宽度[26,28]。在ArcGIS 10.0软件中,运用Buffer功能将提取的河流矢量图按不同的干支流、不同的地形高程做出不同级别的缓冲区(表3);然后依据距河流越近对洪灾的危险性影响度越高的原则[25,26],赋予河流各级缓冲区影响度:一级缓冲区为0.9,二级缓冲区为0.8,非缓冲区为0.5,进而得到综合水系影响因子图(图4)。结合图4 知,缓冲区宽度在地势较低的汉江干流及一级支流处最宽,并依次向两边递减,水系因子的危险性影响度以河流干流为中心逐渐向两边递减。

3.1.4洪水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在ArcGIS 10.0软件中利用地图代数功能的栅格计算器,将综合降水影响因子插值图层、综合地形影响因子栅格图层和综合水系影响因子图层根据各指标权重进行叠加,得到洪灾危险性影响的综合评价结果。各影响因子对洪水灾害危险性影响的叠加公式如下:

式中,H为洪灾危险性影响度,P为综合降水因子影响度,M为综合地形因子影响度,N为综合水系因子影响度。

安康市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 (图5) 表明,洪灾危险性等级整体上按照河流沿线分布,以干流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干流越近,危险性越高。由于汉江干流沿岸地势平坦,处于河流的一级缓冲区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逐渐加剧,改变了下垫面等孕灾环境,不透水面积增加,在降水量多的情况下,地势平坦的地区容易积水且难以排出,因此洪灾危险性最高。汉江干流及其支流的二级缓冲区洪水灾害危险等级次之;安康市西北部和东南部由于山地多,地势起伏较大,孕灾环境较稳定,洪水灾害危险性比较低。

3.2 洪水灾害易损性评价

易损性评价主要是分析洪水灾害对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农业等的影响程度,包括受灾人口数、经济损失、农作物减产等情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越来越多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作为构成经济效益的主体;而与此同时,自然也不同程度地反馈给了人类,如洪灾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在同一洪水灾害影响下,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等情况不同,遭受的损失也有差异。安康市经济发展对农业依赖性高,同时安康市的石泉县、紫阳县、汉滨区、旬阳县等几个县区均位于汉江及其支流边上,洪灾发生时不仅对当地粮食产量影响很大,而且也严重威胁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命安全。根据安康市1983、2005、2010年洪灾受损情况以及各县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性,选取了代表性的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等作为易损性的主要衡量指标。根据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越高,洪水灾害易损性越高的原则,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影响度(表4),在ArcGIS 10.0中得到各指标的影响度分布图。为综合评价安康市各县区承载体的易损性,参照相关文献[25,26],运用ArcGIS 10.0的Grid模块,将三项指标的影响度分布图进行等权重叠加,得到洪水灾害易损性综合影响度分布图(图6)。由图6知,汉滨区、汉阴、石泉等县区人口密度、GDP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均高,易损性也高;紫阳县、白河县次之;岚皋县、平利县处于中等易损性;旬阳县、宁陕县处于较低易损性;而镇坪县由于山地多,人口多分布在狭长的河流两岸谷地区域,密度小,经济较落后,处于低易损性。

3.3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

洪水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危险性和承灾体的易损性的叠加。由公式(1)得到安康市洪水灾害L险评价等级图(图7)。

由图7可知,安康市洪水灾害高风险和较高风险主要集中在汉江干流,且逐渐向两边支流递减,其原因是汉江干流沿岸地区,各支流汇聚,水量较大,尤其是汛期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较多且多暴雨,使水位较高;此外,该区域地势低平,人口城镇聚集,人类活动显著,改变了下垫面环境,使河水汇集速度快且排水不畅,加剧了洪灾的危险性;汉滨区经济基础雄厚,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积广,洪灾造成的绝对经济损失巨大,承灾体的易损性高,因此洪灾风险性高。汉江干流及其支流的二级缓冲区洪灾风险等级次之,由于此处有河流流经,地势较低,汛期降水量较多,为洪灾提供了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安康市西北部和东南部由于山地多,地势起伏大,孕灾环境较稳定,洪灾危险性低;居住的人口较少,经济发展较落后,易损性较低,因此洪灾风险等级比较低。因此,汉江干流沿岸等洪灾风险比较高的区域,政府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加投入,完善洪灾预警系统,提高堤防等防洪工程的建设标准,加强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高灾后恢复能力。

4验证

2010年7月汉江上游发生严重的洪水灾害事件,使安康市遭受了1983年洪灾之后最严重的一次特大洪灾。据统计,这次洪灾主要分布在汉江干流沿岸的汉滨区及汉阴、紫阳、旬阳、平利、岚皋等县区;受灾人口65.31万人,损坏房屋2.47万间,作物受灾面积达2.181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7.7亿元 [15]。将2010年安康洪水实际受灾情况与安康市洪灾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对比验证,可以得出两者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说明基于GIS和AHP的评价方法可行性较高,可为安康市防洪减灾部门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结论

本研究依据洪水灾害系统理论,从引发洪水的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三方面出发,分危险性和易损性两部分评价了安康市的洪水灾害风险。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康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等级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汉江干流沿线。该区域地势平坦,人类活动显著;处于河流一级缓冲区内,遇到暴雨时节河流汇集速度快,造成水位迅速升高,导致河流两岸农田、建筑物等被淹没。易损性评价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汉江沿岸地区人类活动增加,城镇越来越密集,洪灾造成的绝对经济损失将越来越大,因此,承灾体的易损性高。从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结果来看,洪水灾害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汉江上游干流两岸,其洪水灾害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均高。而安康市西北部和东南部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地势起伏大,且不在河流缓冲区内,危险性低;而且经济相对落后,易损性低,因此洪灾风险等级也比较低。本研究结果与2010年安康市洪水受灾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康市制定合理的防洪减灾预案、建设防洪工程等以减轻洪灾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家福,张柏. 暴雨洪灾风险评估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2015,35(3): 346-351.

[2]陈鹏,孙滢悦,张立峰,等. 基于GIS的城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及时空演变――以哈尔滨市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4,13(3):170-175.

[3]许有鹏,李立国,蔡国民,等. GIS 支持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图系统研究[J]. 地理科学,2004,24(4): 452-457.

[4]徐镇凯,黄海鹏,魏博文,等. 基于系统多层次灰色模型的洪灾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以鄱阳湖流域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13(1):20-23.

[5]何报寅,张海林,张穗,等. 基于GIS的湖北省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J].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4):84-89.

[6]何报寅,张穗,杜耘,等. 湖北省洪灾风险评价[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21(3):21-25.

[7]陈华丽,陈刚,丁国平. 基于GIS的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J]. 人民长江,2003,34(6):49-51.

[8]王建华.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估[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4): 338-340.

[9]Anselmo V,Galeati G,Palmieri S,et al. Flood risk assessment using an integrated hydrological and hydraulic modeling approach: a case study [J]. Journal of Hydrology,1996,175: 533-554.

[10]刘家福,李京,刘荆,等. 基于GIS/AHP集成的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评价――以淮河流域为例[J]. 自然灾害学报,2008,17(6): 110-114.

[11]张会,张继权,韩俊山. 基于GIS技术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141-146.

[12]靳俊芳,殷淑燕,庞奖励. 近60 a来汉江上游极端降水变化研究――以安康地区为例[J]. 干旱区研究,2014,31(6): 1061-1067.

[13]孟婵,殷淑燕. 清末以来陕西省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灾害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5): 46-51.

[14]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安康年鉴2006(总第九卷)[M]. 安康:安康市文化印务公司,2006.

[15]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安康年鉴2011(总第十四卷)[M]. 安康: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2011.

[16]曹丽娟,董文杰,张勇. 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和长江流域极端径流影响的预估研究[J]. 大气科学,2013,37(3):634-644.

[17]张楷. 汉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研究[J]. 灾害学,2006,21(3): 98-101.

[18]查小春,黄春长,庞奖励,等. 汉江上游郧西段全新世古洪水事件研究[J]. 地理学报,2012,67(5): 671-680.

[19]李幼木. 汉江安康流域洪水规律分析及水库对安康城区的防洪作用[J]. 科技综述,2007,35(10):37-39.

[20]陕西省统计局. 陕西区域统计年鉴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1]史培军. 三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 1-9.

[22]魏一鸣,范英,金菊良.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的系统理论[J]. 管理科学学报,2001,4(2): 7-11,44.

[23]夏萍,汪P,李宁秀,等. 层次分析法中求权重的一种改进[J]. 中国卫生统计,2011,28(2): 151-157.

[24]Yang X L,Ding J H,Hou H. Application of a triangular fuzzy AHP approach for flood risk evaluation and response measures analysis [J]. Natural Hazards,2013,68: 657-674.

[25]李景宜. 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与洪水资源化:以陕西省渭河流域为例[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