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18 10:25: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绘画市场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绘画市场分析

篇1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不仅是影响贸易收支的变量,而且是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环境、国际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和就业的重要变量。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决定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力。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我国汇率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现。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1)资金不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利率。一方面,从经常账户来看:利率国民收入边际进口倾向进口经常账户收支逆差;另一方面,从资本与金融账户看:利率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总的来说,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倾向(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入市干预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国民收入。这一调整过程将会持续下去,直到国际收支平衡。由于汇率固定不变,这便意味着国民收入恢复原状时调整过程才能结束。此时货币供应量恢复期初水平,经济中其他变量均与货币扩张前状况相同,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外汇储备下降)。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的长期影响是无效的。

(2)资金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1)资金不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一方面从经常账户来看:利率国民收入边际进口倾向进口经常账户逆差;另一方面从资本与金融账户来看,利率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总的来说,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币贬值、收入上升,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

(2)资金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资本迅速流出本币立即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币贬值、收入上升,此时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三、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经过制度改革初期的大幅贬值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近10年的时间跨度里始终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始终维持在8.3∶1左右,而且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不足±1%。因此,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实际上已经变成为一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1)外汇储备成为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第一,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降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货币供应越来越内生于国民经济运行。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所占的比重越大、内生性越强,于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就越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双顺差”,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张。第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使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要求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存在比较大的一致性,否则将造成内外政策目标冲突。

(2)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强和汇率风险加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的增减是国际收支的结果和残差项。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加了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因为央行在进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时,必须特别注意对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行预测,并尽可能按月预测,避免外汇储备波动带来基础货币投放的不稳定。外汇储备量的波动使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或升值压力,客观上也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3)违规进出我国的资金增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被削弱。利率既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又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主要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往往首先表现为利率水平的变化。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基本上由央行直接制定。央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通过直接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机构可贷放资金量和企业借款量,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在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利率影响经济的效力大为降低。如当央行企图通过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以扩大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时,套利资金就会千方百计将人民币兑换成外汇资金并流往国外,引起外汇需求增大、汇率波动。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往往会抛出美元买进人民币,从而减缓了降低利率所带来的信用扩张作用。

篇2

从最近几年的形势来看,苗木产业在销售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整体形势良好,多数种类与品种受到市场认可。如垂柳、金丝柳、红叶石楠、香樟、红叶小檗、栾树、法桐、银杏、蜀桧、龙柏球、红叶李、百日红、碧桃、紫荆、小叶女贞球、刺柏、蜀桧、田槐及小规格垂柳、雪松,价格相对平稳或略有下降,但市场销售依然流畅。香樟、红叶石楠、合欢、银杏、国槐等苗木一直价格坚挺。价格略有下滑的品种主要是前几年由于价格上升快,各地蜂拥而上大量栽植。但各地大规格优质苗木与货源紧缺的种类价格一直是坚挺上涨,如红叶李、国槐、杜英、龙爪槐等苗木仍处在市场高价位上。二是容器苗销路看好。如容器侧柏、柑橘、油松、白皮松、金叶女贞及用于绿化的果树苗等,以及部分使用控根设施(包括盆栽)的苗木花卉。蔬菜、果树、食用菌等盆景苗木,也深受市场青睐。三是本地自育苗木受欢迎,调入苗木销售能力有所下降。自育苗木因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和较强适应性,销售快而且售价高。

从苗木产业发展趋势看,有以下几点:一是绿化大苗依旧是供不应求。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各类工业园区建设速度加快,绿地美化环境的大龄苗木供不应求,如湖南的酸橙,因四季常青,冬季有果,已成为长江流域城镇绿化的紧俏树种,生长10年以上,胸径15~20厘米的销售价在1500~3000元左右。此外如龙爪槐、雪松、黄杨、金丝柳、侧柏和香樟,培植胸径在5厘米以上的苗木,至少需时5年以上,在市场上还是销售需求量大,成抢手货。二是高速路和高等级公路用苗量剧增。主要树种有红叶李、蜀桧、大叶女贞、桧柏、刺柏、藤本月季、小叶女贞球,以及适宜于边坡绿化的小叶爬山虎、地锦、凌霄、迎春、紫藤、金银花、长春藤等需求量大。三是城市绿化以灌木、彩叶树种和长青树种为主,如紫荆、百日红、连翘、榆叶梅、美人梅、国槐、杜英。彩叶树种在各省区的需求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如黄栌、火炬树、槭树类、橡栎等彩叶树种。一些抗逆性强的苗木销售明显上升,在城市绿化中首选种类有丁香、垂柳、红叶树、桂花、合欢、丝棉木等。四是立体绿化日益受到重视。一些藤架品种、攀援植物热销。如紫藤、凌霄、地锦、常青藤、三角梅等,已成为立体绿化中的首选品种。五是高档花木市场已打开。如红枫、紫玉兰、日本樱花、马褂木、七叶树等,以及适宜温室生长的橡皮树、山茶花、红掌、一品红、扶桑等花卉,市场潜力依旧。适于华东地区种植的海滨木槿、醉香含笑、金合欢、木荷、乐东拟单性木兰等苗木已崭露头角,流苏、黄连木、七叶树、枸骨、异形槐、矮紫杉、洒金柏、白鹃梅、紫叶矮樱、金焰绣线菊等已在我国华北地区绿化美化中的占有量呈增加之势。五是造型苗木销路在拓展。目前一些苗木生产者将苗木通过先进技术,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造型,如利用松柏制成宝塔型、亭台楼阁型;利用苗木培植成马、牛、羊、狗、象等多种动物的造型,这些都是自主开发市场的好办法。如用立体绿化植物的扶芳藤,以前只用于依附墙体绿化生长达到绿化效果,现在一些苗木基地将其制成扶芳藤球,扶芳藤绿墙,各种动物和建筑造型等,其销售量明显扩展。因整型、造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所以短期内不会出现过度的市场竞争,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湖南沅江市农村办413100 曹涤环 沅江市洞庭花木场 刘建武)

篇3

1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及其进程

汇率市场化是指让市场机制在汇率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多地参照国际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依据市场供求灵活确定人民币与各种外币的比价。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始于2005年,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了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个工作日上午9时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把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2013年11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金融改革上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做了要求。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并取得新进展。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趋势发生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越来越接近动态均衡水平。市场化定价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效率明显提高。

2下一步汇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风险

2.1外汇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的稳定性降低,汇率的过度波动将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给外汇管理带来挑战。一是中央银行如何有效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如何有效干预外汇市场,促进人民币汇率在均衡合理水平上的双向波动,并以此达到改善涉外经济环境、防范金融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是中央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2014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全面放开银行间外汇市场境内机构准入,引入更多类型的金融机构,这将增加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干预的难度。二是外汇储备面临经营挑战,大规模外汇储备经营不仅受制于外汇波动风险,还受制于市场容量约束。三是如何破解外汇管理面临的“便利化”和“防风险”的两难困境。

2.2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加大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实体经济部门往往忽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汇率风险,普遍缺乏避险意识,也较少使用避险工具。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加快,人民币汇率波幅逐渐扩大是必然趋势,同时在放宽银行间外汇市场准入之后,更多机构将进入银行间市场,外汇交易价格将反映更多市场机构的预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将会显著放大,企业由此面临的汇率风险将加大。

2.3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加大

近期,在人民币贬值压力下,我国资金面临外流压力。国际方面,卢布暴跌可能会加速我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和资金外流,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推动美元走强,带动国际资本回流美国,从而进一步加大我国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双重压力。国内方面,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与GDP之比大幅收窄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之汇率波幅扩大,易引起跨境资金的波动。因此,应警惕跨境资金流动和人民币贬值可能引发的风险。

3充分发挥与把控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与国际贸易市场紧密结合的一种方式。但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尽可能地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风险,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政府部门应积极起到其宏观调控,微观调节的作用,充分重视和发挥市场机制的协调管理作用,尽快建立健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管理机制,对原有的人民币管理汇率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让人民币管理汇率制度向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浮动汇率制度转型。“升值”并不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的,建立起由市场力量对汇率进行定价的新“机制”才是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而新机制的建立则有赖于政府部门牵头,带领相关部门与机构及相关人员一起对当前的市场趋势及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共同创建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民币汇率市场管理机制,使之更加符合国际国内的市场环境,更加切合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构筑坚实的堡垒。实践证明,以机制管理与控制风险是卓有成效的,它既可以有效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拖曳,同时也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与规避。政府部门在建立与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管理机制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关键点: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围绕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切不可为了建立而建立,为了完善而完善,形同虚设,浪费时间、金钱、精力、人力、物力,还可能会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民币的汇率改革步伐;二是改变传统的方式,转变思路,让相关机构及银行走向台前,政府主要作为监管者退居幕后,为相关机构与银行的运作把好关,起到监督与引导的作用;三是出台相适应的相关政策,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第二,在人民币汇率弹性幅度增强的背景下,外向型企业必须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一是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尽可能地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防患于未然,将所可能产生的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中,避免因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及其他因素给企业造成的风险,对于已产生的风险也可以通过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将企业的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二是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及出口产业结构,全面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尽可能的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及含金量,提升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第三,银行业要加强对汇率市场走势的研究与重视,提高对国际金融货币走向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及掌控能力。根据实际情况改进金融避险工具,完善外汇储备的相关机制,维护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相对稳定性,降低其浮动范围或掌控好人民币汇率的增长幅度与弹性空间,将有助于降低外汇储备风险及金融机构的运营风险,提高国内资金的运用效率,有效避免国际短期资本炒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防控金融风险,争取利益最大化。银行应加大力度创新外汇衍生产品,积极拓展外汇市场,以此来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新形势。与此同时,银行还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风险规避与管理工具,确保客户的利益不受损害,或将客户的损害降到最低。第四,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通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金融合作,促进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化与区域化,但一定要控制好推进的步伐。如可以通过双边协议为手段,双边贸易为突破日,逐步扩大人民币在亚洲的计价、结算和流通。在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合作时,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加强中国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与力量,以此来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提高人民币在亚洲市场的影响力及应对金融危机的抗风险能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亚洲金融监管协调工作,与亚洲国家金融监管当局通力合作,共同制定相关的金融政策及合作机制,交流金融管理经验,共同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风险,提高双方的抗风险能力。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亚洲地区金融风险早期预警系统,携手并肩,一起抵御可能产生的金融风险,提高国家对金融危机的应对能力及应变能力。

综上所述,人民币汇率改革势在必行,其汇率浮动弹性的增强是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方向发展的强烈信号,所带来的利好要远远多于其弊端。用好这把双刃剑的关键点,在于人,在于制度。一定要以人为本,以制度去管理与防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后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尽可能做到可防可控,管控结合。

作者:陈 果 杨竣然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篇4

刚才市发改局、经贸局和人民银行分别通报了我市当前经济和金融运行情况,市中小企业局以及参会企业、担保公司、金融机构也结合实际,就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我认为这种互动的会议形式非常好,非常务实。我建议市中小企业局和金融部门以后多开些这样的会议,共同为*经济发展出谋献策。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经济金融互动关系,增强金融与地方经济的结合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的发展也需要经济的发展来推动。今年以来,我市经济金融工作扎实开展,成效明显,特别是上半年人民银行、金融办组织举办的政银企合作研讨会、金融工作座谈会和银企合作洽淡会暨金融产品推介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逐步建立了政、银、企之间互相支持、诚信合作、携手发展的合作机制。因此,政府部门、人民银行、银监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做好银企衔接和项目推介工作,互相交流信息,确定发展项目,金融机构也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做好信贷辅导,促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

二、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要准确定位,有效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我市金融机构“贷款难”和中小企业“难贷款”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方面本地金融机构找不到好的贷款企业,只能上存资金,另一方面企业难以达到本地商业银行贷款的准入门槛,只能寻求异地资金的支持,对本地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必须引起经济金融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目前我市规模企业较小,除了风华集团公司和鼎湖永盛化纤两家企业达到国家大型企业的评定标准外,其他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因此,*要发展,就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发展力度,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实现*经济的跨越性发展。金融机构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准确定位信贷投向,既要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又能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着力提高银行资金的运用率、项目资金到位率、存量资金周转率。要进一步优化资金配置,要“高处着眼,低处着手”,力争上级行更多的支持,多开发适合*实际的高附加值金融产品,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体系,灵活应对企业需求,大胆探索股权质押、项目融资、库存产品抵押等新产品,以及债转股等新型融资方式,在产品上为中小企业多开辟融资渠道。

三、信用担保业发展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扶持

信用担保业在我市刚刚起步。发展信用担保公司,可以充分发挥信用中介的杠杆作用,链接好中小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推动我市信用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刚才各发言单位谈了很多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看法,讲得也很实在,资金缺乏仍然是目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融资风险大,金融机构受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约束,对中小企业融资比较审慎,从而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不能得到足够、及时的资金支持。但现在担保公司的出现,则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它作为银行和企业的借贷媒介,对商业银行作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担保公司是新兴行业,有自己的特点,希望各商业要重视和支持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市中小企业局要与各部门多联系、多沟通,一起想办法,采取措施,帮助担保公司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促进担保业健康成长。同时,当好“红娘”,多向担保公司推介有潜质、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诚信*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政府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信贷资金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营造资金洼地,加速区域资金流动,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因此,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进和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经济金融的质量和竞争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加快信用*建设;加强政银、银企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不断改善中小企业担保条件,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并积极建立政府、银行、企业互动的防范金融风险机制,提高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改的任务之一就是将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以‘评价语法、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从单一测评教学结果逐步转向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上来,在改革后的四、六级听力部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加大分值比重:从分值上看,由20%增到了35%,和阅读理解平分秋色,突出了听力的重要性。②增加听力难度:从题型上看,增加了长对话。考试时间延长,长对话要求我们注意力更加集中,耐力更加顽强。③淡化做题技巧。具体地讲,听力测试部分增加两个长对话,录音由一个男声和一个女声录制而成,均为两人参与的对话,每个长对话之后有3—4个问题,属多项选择题,对话和问题录音只放一遍。对话话轮虽然较多但较容易辨别,问题涉及到对话主题及一些细节,要求在每个问题后停顿的规定时间内从相应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合适的答案。对听力训练相对较少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这部分测试有相当难度。

二、听力构件理论

长期以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重视不够。经调查,多数学校采用大学英语四分之一学时用于听力教学,平均每周一学时;调频台播节目作为课外补充,但是,缺乏足够的监控和评价。因此,是在利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进行着外语学习中极其重要的听力教学,而对听力测试的理论方法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更是不够充足。笔者试图从Buck [1] 听力构件理论揭示其对长对话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听者需要具备哪些类型的知识和技能,听的过程中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哪些部分,怎样去猜测判断对话者的话题、真实意图,甚至如何去跟踪记忆会话内容等等。要了解以上内容,我们把听力测试作为切入点,因为听力测试本身清楚地告诉听者听的内容。在听力测试研究中,通常把对测试对象要测试的项目称为听力构件(construct)。Canale [2]和Swain [3]、Bachman [4]和Palmer[5] 等人提出过各种关于测试对象交际能力的解释模式,对外语学习者的外语知识和技能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描述。巴克对巴赫曼和帕默于1996年率先提出的交际学模式进行了改造,从新的角度对测试对象的听力知识进行了解释,本文拟依据巴氏理论探讨有关长对话的教学内容。巴克认为,测试对象听的能力可以分为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两大类。巴克对测试对象听力能力的要求(即听力构件)具体如下:

语言能力(包括陈述性语言知识和程序性语言知识):语法/语义层:语音、语调、口语词汇和句法等; 语篇(较长语篇、长对话):语篇衔接、修辞结构等; 语用(语篇功能):传递思想、操控行为等; 社会语言学(语境):得体性、语言习惯及含义

策略能力(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理解听力材料;储存所理解材料在长短记忆中; 索取储存在记忆中的材料

元认知策略:听之前,检测知识资源及限制;听之中/后,检测听力效果;听之后,自我检测。

除上述要求外,测试方法的不同也明显地预示着对听者的不同要求。

长对话适合多种方法进行测试,如对错判断、多项选择、听写对话中的单词短语句子、综述填空,甚至对话接续、反应评估等等。因此,加强对长对话的研究,不仅对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而且对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会话分析理论

我们再来剖析会话分析理论主要概念,从中探讨长对话教学必需的关切点。

篇6

一、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意义

绘画和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一样属于大的艺术范畴,因其有着实体作品,和雕塑一样可以收藏,也就使得其具备相当的收藏价值。就当代美术作品而言,同样是绘画艺术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只要其有着相当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就能够供世人学习、欣赏和传承,拥有相应的经济价值。虽然目前仍有许多人对于当代美术作品有着很大误解,认为相较于古代美术作品,当代美术作品不具备历史价值和时代魅力,但只要作品达到了相应的艺术高度,在选题、构图和技法等方面达到相当水准,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样不可小觑[1]。尤其是相当部分当代美术作品着眼于当下社会,创作反映了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具备记录时代和反映时代的重要价值,加上其自身在美学上的成功,同样能够广受喜爱并得到口碑传播。

二、绘画市场经济价值概述

优秀的绘画作品作为艺术作品,有其在艺术和美学上的巨大魅力,能够为人们欣赏和喜爱,而其同样有着商品的属性,能够在交易市场中进行买卖交易。绘画作品不单纯是有着颜色图案的纸、布,而是以相应的载体承载的美学和艺术,其市场价值是无形价值赋予下的多重价值集合体。一个绘画作品的市场价值几何,除了看该作品基本的材质和技巧,还要看创作者赋予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精髓,看其承载的艺术魅力和感召力。好的作品能够带给人无尽的美学享受,其具备的市场价值也就越高。从整体来看,我国当代美术作品的绘画市场价值在资本和运作的推动下有了很大提升,而从长远来看,其绘画市场价值仍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仍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经过大的体系调整和变革,使得绘画作品受众更广,市场热度是在正常的市场规则下产生的。

三、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和绘画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一)部分美术创作脱离社会现状,过分追求自我前卫

从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创作源和绘画市场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问题仍然较多。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在美术创作方面,创作者未能实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良好平衡,往往过分追求自我,追求前卫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而未能着眼于中国当今的社会现状和因素,导致创作出来的作品多为个人的自说自话,在艺术追求上偏离主线,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受[2]。尤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环境变化巨大,思想精神和意识层面也经受着极为复杂的冲击。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信息的筛选和处理难度加大,对于艺术和美的审视也趋于多元,但许多美术作品无法就社会和??情作相应创作,人们在相应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面对美术作品也就很难获得共鸣。

(二)国外艺术品市场受热捧,国内领域经济低迷

经过多年来诸多创作者的努力,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显著提高,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创作者。一些当代美术作品也因出众的艺术魅力而获得热捧,并在全球化市场大潮下进入到全球视野,打进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引起国外美术作品爱好者的巨大兴趣,相应作品在国外艺术品市场上获得的热捧也越来越热烈。而相对来看,由于许多创作者在创作层面未能追求和本土受众的喜好契合,也未能在题材和表达上突破固有限制,加上绘画艺术未能在社会公众当中有很好的启蒙,创作者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不足,造成国内相应领域并未达到国外的热度,经济效益未能突显。“墙内开花墙外香”、“外热内冷”等相应现象对于国内绘画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较大的难度[3]。

(三)投资圈内市场价格火热,炒作虚假问题严重

当代美术作品从商品角度而言,由于其自身具备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就使得其商品价值很难有准确定位,货币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和人们的看法而发生改变[4]。同古董收藏品一样,面对浮动的价格,许多资本进入到相应的投资圈,经由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使得作品的货币价值有了极大提升,价格翻倍现象屡见不鲜。虽然相较以往国内的当代美术作品在绘画市场有了很大起色,但投资圈内不正当手段的介入还是使得问题频发,虚假问题严重。一些资本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通过虚假炒作的手段,故意抬高扭曲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许多投资者面对迷雾般的炒作手段,很容易迷失方向,错误购置错误收藏,最后悻悻离开绘画市场。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才导致国内绘画市场混乱,很难拥有健全完整的发展链条。

四、绘画市场经济价值提升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美术创作扎根社会国情,反映表达时代性民族性

从我国绘画市场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面对当前绘画市场的发展乱象,要想推动绘画市场价值的正常提升,保证绘画作品创作质量是基础和根本的。从创作角度来说,当代美术作品既要有创作者的自主想法和表达,在相应的题材选择上,还应更加贴近本土,创作时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国情,在创作之前经过大量而细致的观察,经最后的提炼应用于创作当中。同时,面对剧变的时代大背景,创作者还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用画笔来进行时代表达,将时代样貌描绘出来,一方面起到记录时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为爱好者提供巨大的艺术共鸣和情感共鸣。此外,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历史文明传承至今,中华大民族有着独特的魅力,创作者也应当从民族中挖掘创作素材,不断地反映并表达民族特色,让当代美术作品打上民族和时代的烙印。

(二)加强社会公众启蒙交流,获取公众理解支持

绘画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一个个主动参与市场当中的个体,而相应个体正是从社会公众中产生的。要想实现中国绘画市场的长足发展,就应当不断扩大相应个体人群。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公众对于绘画艺术和当代美术作品了解甚少,也就很难让其喜爱并参与到绘画市场活动当中。为此,相应创作者和从业者应当从这一方面下工夫,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启蒙,通过多种媒体媒介进行绘画艺术的介绍,让公众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当代美术作品[5]。在这一基础上,社会公众才能更加地接近绘画艺术,对于好的美术作品发自真心地追捧和热爱,相应的市场交易活动才会更加真实和长期。公众对于当代美术作品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绘画市场的价值提升而言才能更具意义。

篇7

一、武强年画介绍

武强年画始于宋元时期,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武强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等并称五大年画。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河北武强年画的产品已经涵盖了年画礼品、工艺品、旅游纪念品、邮品、饰品等2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

二、相关概念

本文通过建立消费者对武强年画产品的偏好与需求量的之间关系的经济模型,从而对武强年画的市场需求做出预测。选择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武强年画产品的数量作为衡量年画产品需求量的指标,选择武强年画产品的效用指数作为衡量消费者偏好的指标。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此处的效用指数是指消费者通过消费武强年画的相关产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大小。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的欲望的能力。

在经济领域,一个变量的变化往往受其他变量的影响,为了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通常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模型的参数,进而进行预测。当只有一个重要变量xt影响yt变化,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则建立的应该是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分析是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在统计假设下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四、市场预测分析

预测可以分为事前预测和事后预测,市场预测则属于前者。对于事前预测,解释变量xt是未发生的,当解释被解释变量yt时,则应首先预测解释变量xt的值。此前建立的回归模型已经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偏好的测度,利用该模型对武强年画做市场需求预测。

参考文献:

[1]董凤鸣.EXCEL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12).

篇8

(一)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我国的礼乐文化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周朝的礼乐制度,“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也充分说明了当时对礼乐的重视。而就当今社会发展来看,城市音乐是人民群众文化发展的产物,因其与人民生活之间形成了某种特殊的联系,深受大众的喜爱,在广场中参与音乐活动中的年龄层分布较大,不仅仅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还促进了人们对广场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越来越深刻。

(二)娱乐方式多元化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也随之出现,群众的娱乐生活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娱乐活动形式,如打麻将、逛公园等,随着我国城市广场的建设,人们的娱乐休闲的形式也逐渐通过音乐向广场方向发展,可以说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是符合当前娱乐观念的,不仅为年轻人提供激情与活力释放的场所,还为中老年人提供休闲健身的方式。群众广场音乐的兴起不仅仅带给人们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同时为我国新兴娱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三)适合大众的娱乐观念

社会节奏的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更看重工作之余的放松,而群众音乐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娱乐场所,可以自由进出,没有约束是广场群众音乐独有的特点,与在家看电视、上网等娱乐方式相比,广场群众音乐更能减轻当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更符合大众的现代娱乐观念。

二、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现状

(一)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20世纪70年代,我国广场文化还普遍是下棋、喝茶、遛狗逗鸟、遛弯,然而当前的城市广场文化逐渐出现了打太极、晨练、广场舞、唱歌演奏等等形式,而这些活动,人们的身份从原来的观赏者发展到现在的参与者。我们在城市广场中经常会见到很多小型音乐演奏团队,演奏自己喜爱的歌曲,通过彼此配合进行吹拉弹唱,不仅放松身心还能丰富民众生活,进而使民众的文化素养得以提高。此外,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参与到广场音乐活动中的人群从原来的老年人发展到现在的年轻人,甚至有小部分儿童跟随着家长的脚步加入到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活动中,而且,参与活动人群的职业由原本赋闲在家、退休人群向各行各业人群中发展,而且男性的数量也逐渐呈增加趋势。以当前最普遍的广场群众音乐活动中的跳舞举例,分为民族舞、流行音乐舞、摇滚音乐舞等。可以说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不仅仅使民众的业余生活得到提高,同时还提高了民众的文明素养,为我国城市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二)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健康性

由于当前城市的建设出现“户户独立”的状态,很多年轻人对周围邻居并不十分熟悉,而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因其具有特殊的自发性,没有组织者却能使民众聚集到一起共同进行音乐文化活动,使民众在休闲娱乐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此外,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与推广,还能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走出家门,参与到户外休闲娱乐活动中,不仅放松筋骨,有效减轻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还为民众提供了交友的平台,进而进一步发展与建设我国和谐社会。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专业人士参加到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通过群众带动群众,使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更加专业,为我国建设具有特色的文明城市提供基础。

三、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功能

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能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进而使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以提高。因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具有自发性的特点,能使人们自发的参与其中,尽情地享受音乐与舞蹈带给我们的轻松与乐趣。为实现不断丰富音乐文化活动形式内容,不断创新音乐文化活动形式,因此,在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应提高对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社会功能的认识,进而使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向健康性、持续性方向发展。

(一)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休闲娱乐功能

“夫乐者,乐也。”是《乐记》中提出的观点,充分指出了音乐的本质内涵就是为大众提供快乐。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接触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因为音乐本身的娱乐性质,通过参与音乐文化活动,提高业余生活的乐趣。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中包含了很多大众都十分喜欢的音乐,同时大众也将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创新与改编,进而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当前的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的广场舞中,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从而使群众在参加音乐活动时,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与工作之余,通过参与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使人们在生活与工作中的烦恼、焦虑与疲劳得到缓解。可以说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是一种符合当代社会人们工作与生活的积极、放松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教育,进而陶冶情操。

(二)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抒感功能

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是群众自发组织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其中的编曲、编舞、领舞环节也是由音乐文化活动的参与者自发进行的,通过对音乐文化活动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还能使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的形式得以很好的抒发。此外,在民众参与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新的舞步与歌唱的方法,不断发泄自己因工作和生活产生的不良情绪,尽情地释放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从而使自己内心的想法得以改变,能有效避免负面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能使民众的共同心声得以抒发,而在公共的场合下,能有效促进人们内心不适的情感得以缓解,进而改变民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状态向更积极、更健康方向发展。

(三)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文化交流功能

人们的情感意识影响音乐的组织结构,可以说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对应,人们能通过音乐的节奏使内心的真实情感得以有效激发,进而引起群众内心的情感共鸣,通过参加各种音乐文化活动,能有效抒发自己的情感。因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本身具有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其交流功能与辐射功能凸显出来,而这也是其他文化活动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行不断加快,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随之加强,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也逐渐成为展现城市文化与魅力特有的形式。因为我国每个城市都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而通过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进程,能进一步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而使音乐与群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与衔接环节加强了空间感,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四)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教育导向功能

孔子曾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主要意思就是要想转移当今的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音乐是最好的方法,充分说明了我国在古代就认识到音乐文化具有的教育功能,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充分净化人们的心灵。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不仅仅体现了当今社会人民群众对社会的认识与生活的态度,还充分体现了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与道德观。音乐的力量十分强大,其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观念能网使人民群众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使群众受到感染与熏陶。此外,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与基层的大型文化活动形式相同,其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音乐引领群众的生活方式向更健康、更文明方向发展,充分展示城市文化中的精华与成果。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群众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从而使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导向的作用。

(五)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经济促进功能

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能使文化与市场进行充分融合,进而使企业能利用文化在市场中得以快速发展。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能使音乐文化的运营模式得以创新,逐渐形成了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进行投资、民众共同参与的新型模式,进而使社会经济得以提升。除此之外,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能促进城市对外交流与合作,进而使城市的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六)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和谐社会构建功能

有效的沟通方式与互相理解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能有效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不局限于民族、地域、文化等方面的界限,能让民众在参与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能从情感上建立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此外,有效的沟通方式与互相理解还能使社会中的歧视与排斥现象减少或者消除,进而使社会向和谐的方向发展,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还能为民众构建和谐的音乐氛围,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更密切,同时还能促进个人在群体中积极分享共同的情感体验,进而使人际关系更轻松愉快,更和谐。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正向、积极的作用。

四、如何有效发展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

(一)政府搭台

政府搭台,通过宏观引导促进其自主发展。因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相对具有自发性、自主性、随意性,因此政府应减少对其的干预,应尽量帮助群众进行宏观引导,进而保持原生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是一种大型且参与人数较多的文化形式,其影响力也十分巨大,因此,应对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约束,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在从中起到协调的作用,通过采取恰当的干预方式和力度,从而起到对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引导作用与监督作用。

(二)突出特色

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各具特色,因此,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应积极构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相结合的文化活动形式。因此,在发展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过程中,不仅仅要参考民众的实际需求,还应将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在如何引入具有民族特色性质的音乐形式,进而促进音乐文化不断创新,实现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的科学发展,确保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拥有更持久的活力,从而使我国城市广场群众音乐文化向特色性、时代性、民族性方向发展。

篇9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00-02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石嘴山市惠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点从规模养殖场持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兽医人员配备、兽药使用、动物调运、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开展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量化监督”工作。通过细化养殖规模、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疫病防控、养殖效益、群众评价等考核指标,对各规模养殖场进行等级评定,对评定级别高的规模养殖场在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对评定级别低的不予支持。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引导规模养殖场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1 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目的

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养殖场动物的防疫管理,降低动物疫情发生风险,对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养殖场,进行备案登记,实行“风险分级”和“量化监督”管理。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实行量化监督,通过改进监管模式,解决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使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从养殖环节上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养殖生态安全,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1-2]。

2 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

2.1 4级划分模式

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对象(分猪、牛、羊、禽及其他)按照防疫风险级别分为A、B、C、D 4级管理。监管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以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结果作为标准,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监管对象评定为A级;75~85分(含75分)评定为B级;65~75分(含65分)的评定为C级;65分以下的评定为D级[3-4]。

2.2 升级标准

D级监管对象连续3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65分以上(含65分)的,升为C级;C级连续3次评分在75分以上(含75分)的,升为B级;B级连续3次在85分以上(含85分)的,升为A级。

2.3 降级标准

A级监管对象连续2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85分以下的,根据评级得分降为B级、C级或D级;B级连续2次评分在75分以下的,根据得分降为C级或D级;C级连续2次评分在65分以下的,降为D级。凡因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者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被评定为C级和D级的,1年内不得升级。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

3 “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4个实施阶段

3.1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广泛宣传,增强意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业主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其守法生产经营意识,使养殖场业主了解国家现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疫、检疫政策,清楚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提高业主的防疫、安全意识,促使其自觉履行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规模养殖场分类监管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第二阶段:规模养殖场(户)登记备案阶段

各乡镇对辖区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牛50头以上、羊300只以上和家禽、兔等小畜禽3 000只以上的养殖场进行详细统计,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登记,登记率达到100%。以养殖场为单位,建立健全养殖场登记册,对新(旧)养殖场进行登记。2014年惠农区共有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14户,肉牛养殖户3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8户,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68户,3 000只以上的小畜禽养殖场31户。

3.3 第三阶段:量化评分阶段

截至2014年4月,按照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完成了对34家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工作,其中A级5户,占14.7%;B级7户,占20.6%;C级8户,占23.5%;D级14户,占41.2%。

3.4 第四阶段:动态监管阶段

按照监督管理量化评分标准,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对已分级的养殖场,实行动态监督指导,进一步明确养殖场的动物防疫责任和义务,使动物卫生监管覆盖面达到100%。

4 完善“风险分级、量化监管”的工作机制

4.1 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各项防疫制度

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监管职责,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场(户)的量化监督,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并按照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持证情况等进行备案登记。及时对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规模养殖场限期整改。同时,帮助和指导新办规模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健全免疫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管理制度和畜禽标识管理制度等各项防疫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规模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提高了养殖水平。

4.2 强化检疫监督管理,规范检疫申报工作

对规模养殖场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加强培训,同时印发《动物卫生监督告知书》和《无害化处理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严格遵守跨省引进动物调运审批制度和检疫申报等相关制度,对新引进的动物必须提前申报,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运,从而逐步规范畜禽调运审批和检疫申报工作。

4.3 加大查处力度

为配合“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针对跨省调运动物或出售动物未申报检疫、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未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条件发生变化后未进行整改,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不接受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兽药、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未建立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等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动物饲养环节的动物防疫违法违规行为。

5 存在的问题

此项工作涉及的养殖场(户)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人员不足,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但无专项工作经费;各级行政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规模养殖场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项目资金的发放不能与其防疫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由于惠农区无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的无害化场地,致使部分养殖场(户)自行处理病死畜禽,在很大程度上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6 对策

一是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提高管理相对人的防疫意识,扩大“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的影响力。二是严厉打击规模养殖场(户)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行为,逐步规范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三是按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继续采取把国家畜禽养殖项目安排和优扶政策支持与监管工作严格挂钩的措施。A级养殖场直接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优先安排生产项目;B级养殖场备选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候选安排生产项目;C级、D级养殖场原则上不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凡是不服从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违反《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养殖场,不得进入区农牧局项目库,不得享受国家相关专项优扶政策。

7 结语

通过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畜禽养殖场(户)的科学有效监管,切实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着力解决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动物防疫行为,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更好地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

8 参考文献

[1] 唐雄飞.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9(4):55-56.

篇10

[论文关键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社会是指6o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o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保障体系残缺,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养老保障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并呈现出诸多缺陷。目前养老方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发展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安徽省长丰县阮巷、罗塘、水湖、双墩四个乡镇;蒋庄、兰桥、黄岗、邵集等十几个村;四所敬老院、一家老年公寓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走访部门有:长丰县民政局、统计局、卫生局等。

1.2调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涉及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日常物质消费、受照料、健康等状况以及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问题,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6份。

2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及成因分析

2.1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40.09%的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31.8l%的老人依靠子女供养,5.84%的老年人依靠政府补救度日,在所调查老年人中仅有1.46%享有退休金。

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物质消费状况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房、医疗、精神娱乐等指标。从饮食状况分析,54.3%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较满意,24.0%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不满意;从居住状况分析,被调查老年人基本上都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场所,35.6%的老人与一个子女同住、59.8%不与子女同住,少数老人在子女家中轮流居住;从医疗角度分析,在老年人消费支出中,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大,其中20.1%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医疗费用支出。

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需要适度的护理和照料。据长丰县民政局资料显示,在所调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子女外出打工的老人占到所调查老人总数的56.3%,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老年人的受照料状况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有子女照料的老人仅占78.07%,其中独居老人占23.53%;无人照料的老人在所调查老人中高达21.93%,相当一部分孤寡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独居,也不愿进入乡镇社会福利机构养老。

2.2我国农村养老状况成因分析

我国老年养老保障模式从形式上分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模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济条件也不尽人意,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再加上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而老年人迫切需要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乡迁移、核心家庭的出现及产业结构调整,将引发家庭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家庭对老年人保障的能力与愿望的减弱,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端,与我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住要原因如下。

2.2.1农村劳动力弱化,家庭养老受到冲击。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中,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农村人口特别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加速,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弱化,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电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老年人与其子女、晚辈共同生活的家庭逐年减少。最终导致农村养老保障严重匮乏,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给家庭养老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2.2.2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基金筹集模式存在缺陷。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介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一种保险品种,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标准进行筹集,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不好,政府没有对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助,造成农民自己筹集资金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没有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状况看,仍然存在着征收成本过高、制度覆盖面过窄、基金筹集困难等弊端。

2.2.3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衰竭,供给能力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又分为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地征用,必然造成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减少不可避免的情况,削弱了基于土地基础上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主要形式有五保户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我国各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直接影响集体养老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且有下滑趋势,又导致了集体养老功能的弱化。

2.2.4家庭养老存在局限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滞后。家庭养老的局限性严重的干扰了农村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和稳定,给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带来了负面效应,我国目前社会养老呈现滞后状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选择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观念的变化,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农村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家庭赡养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家庭养老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的农村养老必然会经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3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转型的建议

3.1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落后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最根本原因。不论老年人的心理、养老还是医疗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村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场机制加上政策倾斜解决人地结构矛盾;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再次要加大对农村公益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设立“夕阳绿色通道”

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是对老年人医疗保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满足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需要。针对老年人去指定医疗点看病不方便.报销门槛较高这一问题,政府应建立特殊的医疗报销制度,扩大报销范围,放宽报销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等,切实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建立“夕阳绿色通道”。

3.3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健全农村老年人心理保障体系

除了道德层面的宣传外,各级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给予处罚,对孝敬老人的子女给予表彰,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此外,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老人维权机构,使老年人维权途径更为方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开展多渠道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倡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宣传积极乐观的生活度态度,并建设老年人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心理治疗技能的培训,做到及早发现和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3.4推进保障模式的创新,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建立参与式发展的机制,加快调整个人帐户整体规模,使之更加方便农民,减少农民享受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灵活多样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好处,让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首先,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其次,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解决养老保险隐形债务。同时尽快建立基金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基金监管力度。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建立个人自筹养老基金,实现社会保障金筹措方式的转变。

3.5实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体系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公民敬老的教育应从小抓起。营造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老年人娱乐场所,增加娱乐设施,组织娱乐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开展老年福利事业,促进老人身心协调发展。将家庭养老的责任与义务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养老机制,应该是国家、集体、家庭和个人相结合,形成以经济为基础,以保险基金为前提,以家庭保障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体系。

3.6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转型

家庭养老对农民而言是普遍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民保障需求的不断上升,给农村家庭带来愈加沉重的养老负担。

传统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我国人口急剧老龄化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实力有限,要把农村养老完全抛向社会是不现实的。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协调统一,在继续支持和鼓励家庭养老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创造条件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模式的转型。

篇11

为更好地引领与带动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笔者作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农林专业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组织工作室成员(来自全省中职农林类专业的骨干教师),就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进行了市场调研,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该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

根据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的统一部署,将工作室成员分成苏南、苏中、苏北三个调研小组。调研分为两个阶段,2014年8月到10月为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果蔬花卉生产企业、江苏省该专业职业学校及毕业生;2014年11月到12月为第二阶段,主要进行职业岗位能力调研与分析,调研对象为果蔬花卉生产的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科研及技术推广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涉农单位等。

两次调研走访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多家果蔬花卉生产企业,查阅并汇总了大量行政主管部门统计报表及相关权威农业网站等所载信息;向相关果蔬花卉生产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等发放调查问卷共300份,收到有效调查问卷288份,并与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与座谈;通过电话、网络、座谈等方式与有着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就业历程的毕业生进行交流。

1.江苏省园艺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社会对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类型需求呈多样化趋势。目前,江苏省园艺产业以生产花卉苗木为主,其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居全国第三,因此,对花卉、蔬菜生产技术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园艺产品流通产业市场繁荣,仅大规模花卉苗木交易市场就有89个,急需大量高素质的园艺产品营销推广人才;园艺产品“产、加、销、研”综合产业主要是指各类专业合作社,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7566家,主要以花木业合作社为主,果蔬业合作社次之,对能够深入农业生产、开展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果蔬花卉技术人才需要量大。此外,江苏省园林绿化公司规模庞大,仅具有一级资质的园林绿化公司就有122家。江苏省各类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包括农家乐)发展也较快,达5100个左右。因此,以服务带动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服务功能的人才,如植物造景师、园林养护管理人才等。

2.江苏省果蔬花卉生产企业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共涉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果蔬花卉种苗生产、果蔬花卉产品生产、园林绿化等企业共计45家,其中民营企业占50%、集体企业占20%、国有企业占15%、三资企业占15%;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占30%、50~300万元占25%、300~1000万元占25%、1000万元以上占20%。

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和产品营销业务员,其需求比例分别为45%和40%;调研企业中,对果蔬花卉繁育生产技术员有需求的为76%,其次是产品营销员为65%,养护管理员为55%。由此说明:人们对果蔬花卉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使果蔬花卉产业发展很快,从而需要大批的相关专业人才。

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企业都要求中职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如图1,有45.45%的企业最看重实践操作;有13.37%的企业非常看重理论知识,认为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将来就业后会限制个人的发展空间及发展速度;有13.65%的用人单位分别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放在首位,如产品营销、文秘等工作岗位;有6.63%的企业最重视员工的创新精神,认为具备创新精神的员工能为企业带来一股新的力量。另外,有7.25%的单位对毕业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环境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图1

调查显示,有75%的企业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花卉园艺工和营销员,其次为绿化工、蔬菜园艺工和插花员,而对果树园艺工、菌类园艺工等需要较少(图2)。

图2

由此说明:企业对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日渐提高。

3.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就业稳定性调研分析

本次调研以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为对象,共发放毕业生现状调查问卷1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46份,被调查人员均为工作3年以上的该专业毕业生。

(1)毕业学生就业岗位分析。调研显示(图3),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渠道呈多元化趋势。有31%的学生在园林绿化部门工作,有18%的学生在果蔬花卉产品营销部门工作,有21%的学生在苗木繁育生产部门工作,有4%的学生在果蔬花卉行业管理部门工作,有26%的学生在其他岗位工作。毕业生大多选择在果蔬花卉行业企业工作,一方面是由于江苏省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较明确,定位较准确,吸引了众多果蔬花卉行业企业单位到学校招聘;另一方面,随着江苏省对果蔬花卉产业的越来越重视,果蔬花卉企业也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所以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大幅提升。

图3

(2)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分析。通过对连云港振兴花卉公司、农友种苗公司、镇江瑞繁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及学生毕业单位调查,基本确立了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果蔬花卉生产管理、新技术推广、产品贮藏与检测、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其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表1)。

表1 不同工作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特点

就业范围 工作岗位 人才能力

园艺场、果蔬花卉生产基地、种苗公司、苗圃、高新企业 企业管理、生产养护、设施园艺、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苗木生产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技能、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果蔬花卉产品营销企业(批发市场、零售商店、直销店等) 企业岗位管理、产品贮运、市场策划、营销主管、直销员等 具有果蔬花卉产品市场开发、经营管理技能

农业、园林、环保等企事业单位和物业管理 管理岗位、农技推广员、技术员、园林绿化岗位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养护及农技推广技能,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个体或集体果蔬花卉产品生产与营销企业(花店、农庄等) 技术员、业务主管、销售主管、促销员、服务员等 具有果蔬花卉生产及经营管理技能,具有开拓创新及团队协作能力

(3)就业稳定性与满意度分析。调查显示,有68%的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一直在园艺行业工作,其中有4%的学生毕业后一直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有30%学生毕业后在一个单位内转岗工作,有34%学生毕业后在果蔬花卉生产行业转岗工作,有32%学生毕业后转到其他行业工作(图4)。毕业学生对目前工作很满意的为21%,满意的为38%,基本满意的为29%,不满意的为12%。

图4

二、专业建设思路探索

基于专业市场调研及其统计分析,可以说明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中等职业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强专业建设步伐,以适应社会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准确定位,走出一条适合地方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目标的定位。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目标的定位,关系到该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就业方向。特别是随着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的日渐发展、成熟和普及,对该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专业培养目标还需注入新的内涵。因此,我们应根据当地果蔬花卉生产行业及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规范的、具有中职专业特色的适应现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变化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应用和推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2)专业方向的定位。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建设方向,既要充分考虑挖掘和发挥当地的名特优园艺资源优势,同时,又要考虑其保障生活、发展经济、平衡生态、旅游休闲、出口创汇、教育示范、致富农民等功能,特别是当前观光及休闲园艺的发展。因此,学校应针对当地特色农业生产实际,结合本专业的办学现状,对传统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进行全方位改造,不断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设施园艺、观光农业经营等专业方向,以全面提升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群的综合实力,形成专业群优势。

(3)服务面向的定位。一是创新培训模式。学校应有效利用当地果蔬花卉生产教学资源,致力于职业教育新型农民培训网络体系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农民培训新模式,以加快农业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二是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程参与地方特色农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以此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做好服务与推广工作。学校应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积极引进先进实用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科技成果,通过自身的试验、示范,不断推广果蔬花卉新品种、新技术。

2.多元融合,走出一条提升专业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

(1)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能力培养。要根据当地果蔬花卉产业发展状况,不断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提高应用性、技能性课程所占的比例;在教学内容方面,积极推行项目课程课例教学,强调“学中做”,并注重国际性农业背景知识的介绍。

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与实训情境,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整体提升教学质量。

(2)夯实基础设施,提升科研水平。一方面,依据该专业课程改革及实施需要,对接果蔬花卉产业要求,配足、配齐、配优专业实训设备,以满足该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需要。

另一方面,以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营为重点,积极开展省市级产学研推广项目研究,提升果蔬花卉产品研发的科技含量,使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实训基地成为政府农业技术服务、推广的中心;使产、学、研成果成为彰显专业特色,凸显示范、导向功能的重要桥梁与纽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济效益的助推剂。

(3)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学科梯队。要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教师队伍。第一,发挥好学科带头人在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第二,对优秀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放在关键的岗位上,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第三,继续选拔、培养一批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派继续深造,鼓励和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此外,还可在当地科研院所、农委等聘请具有丰富科研和生产经验的高级职称人士作为长期的外聘教师,对专业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

(4)锤炼专业技能,培养就业能力。在中职教育中,“一专多能”人才的“专”和“能”都是指与实践教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就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而言,“专”对应的是该专业的果树、蔬菜及花卉生产等核心技能;“多能”是指与专业相关或临近领域的复合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到底层一线工作,仅懂一门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既要会动脑,又要会动手,还要会动嘴。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培养“一专多能”的“通才”。

此外,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还提出,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增加其与企业的接触,以缩短就业磨合期,让学生一走向工作岗位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5)创新培养层次,提升培养规格。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之外,应当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3+3”及“3+4”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等。要坚持以多种形式发展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等职业教育,走多样化发展之路,这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现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

3.资源共享,走出一条服务“三农”发展的有效之路

(1)建设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农民培训的所需项目,结合该专业的办学实际,建设集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示范展示、种苗供应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真正把实习基地办成培训的大课堂、实践的大车间、展示的示范园、种苗的供应基地。

(2)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服务。通过有效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全面提升该专业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开展以果蔬花卉类高级工、技师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培训,在面对成年人的择业培训、转移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灵活、高效,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服务为目标的新格局。

(3)创新新技术推广形式。以“公司加农户”“产业技术联盟”等形式,大力推广果蔬花卉生产新技术,服务地方农业发展;以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校际合作模式,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为果蔬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服务等方式,培育农村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以此推动果蔬花卉生产方式的转变。

三、小结

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是服务于地方农业特色产业的专业,是培养行业及企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确定专业的定位和建设目标;根据果蔬花卉生产行业及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合理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销对路的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业东等.高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1(5).

[2]付丹,鲁娜.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

篇12

老龄化社会是指6o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7%。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6o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保障体系残缺,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家庭养老作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在养老保障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并呈现出诸多缺陷。目前养老方式开始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发展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理性选择。

1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调查对象

安徽省长丰县阮巷、罗塘、水湖、双墩四个乡镇;蒋庄、兰桥、黄岗、邵集等十几个村;四所敬老院、一家老年公寓年龄在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走访部门有:长丰县民政局、统计局、卫生局等。

1.2调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涉及农村老年人经济收入、日常物质消费、受照料、健康等状况以及老年人对生活的满意度等问题,此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16份。

2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分析及成因分析

2.1农村养老现状分析

40.09%的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日常生活所需,31.8l%的老人依靠子女供养,5.84%的老年人依靠政府补救度日,在所调查老年人中仅有1.46%享有退休金。

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物质消费状况主要包括饮食、衣着、住房、医疗、精神娱乐等指标。从饮食状况分析,54.3%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较满意,24.0%的老年人对日常饮食状况不满意;从居住状况分析,被调查老年人基本上都有相对固定的居住场所,35.6%的老人与一个子女同住、59.8%不与子女同住,少数老人在子女家中轮流居住;从医疗角度分析,在老年人消费支出中,医疗费用的支出比较大,其中20.1%的老人的收入主要用于医疗费用支出。

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很大一部分老年人需要适度的护理和照料。据长丰县民政局资料显示,在所调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子女外出打工的老人占到所调查老人总数的56.3%,加上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老年人的受照料状况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有子女照料的老人仅占78.07%,其中独居老人占23.53%;无人照料的老人在所调查老人中高达21.93%,相当一部分孤寡老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宁愿独居,也不愿进入乡镇社会福利机构养老。

2.2我国农村养老状况成因分析

我国老年养老保障模式从形式上分家庭保障和社会保障模式。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经济条件也不尽人意,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再加上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因而老年人迫切需要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但是,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乡迁移、核心家庭的出现及产业结构调整,将引发家庭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家庭对老年人保障的能力与愿望的减弱,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端,与我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住要原因如下。

2.2.1农村劳动力弱化,家庭养老受到冲击。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中,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加快,城乡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平衡,农村人口特别是大量青壮年人口向城市流动和迁移加速,一方面造成农村劳动力严重弱化,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不高;另一方面电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老年人与其子女、晚辈共同生活的家庭逐年减少。最终导致农村养老保障严重匮乏,农村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给家庭养老方式带来巨大冲击。

2.2.2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基金筹集模式存在缺陷。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是介于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的一种保险品种,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标准进行筹集,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的效益不好,政府没有对农民提供相应的补助,造成农民自己筹集资金的养老模式,同时也.没有调动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就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状况看,仍然存在着征收成本过高、制度覆盖面过窄、基金筹集困难等弊端。

2.2.3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衰竭,供给能力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又分为土地养老和集体养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农地征用,必然造成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减少不可避免的情况,削弱了基于土地基础上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主要形式有五保户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物质的丰富。我国各地集体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直接影响集体养老的普及和规模化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由于集体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且有下滑趋势,又导致了集体养老功能的弱化。

2.2.4家庭养老存在局限性,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滞后。家庭养老的局限性严重的干扰了农村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和稳定,给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带来了负面效应,我国目前社会养老呈现滞后状态,因此必须积极探索选择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养老保障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观念的变化,农村家庭规模逐渐变小,农村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剧,家庭赡养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家庭养老已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国的农村养老必然会经历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也是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

3加快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转型的建议

3.1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落后是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最根本原因。不论老年人的心理、养老还是医疗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村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以市场机制加上政策倾斜解决人地结构矛盾;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再次要加大对农村公益养老事业的投入,加快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2完善农村合作医疗,设立“夕阳绿色通道”

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是对老年人医疗保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此过程中,各地政府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满足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需要。针对老年人去指定医疗点看病不方便.报销门槛较高这一问题,政府应建立特殊的医疗报销制度,扩大报销范围,放宽报销条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等,切实从老年人角度出发,建立“夕阳绿色通道”。

3.3制定相关奖惩制度,健全农村老年人心理保障体系

除了道德层面的宣传外,各级政府还应制定相关的奖惩制度,对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给予处罚,对孝敬老人的子女给予表彰,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此外,政府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老人维权机构,使老年人维权途径更为方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开展多渠道的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倡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宣传积极乐观的生活度态度,并建设老年人心理咨询机构,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心理治疗技能的培训,做到及早发现和有效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3.4推进保障模式的创新,提高保障能力和效果

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建立参与式发展的机制,加快调整个人帐户整体规模,使之更加方便农民,减少农民享受的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灵活多样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好处,让制度受到农民的欢迎。首先,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其次,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解决养老保险隐形债务。同时尽快建立基金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基金监管力度。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建立个人自筹养老基金,实现社会保障金筹措方式的转变。

3.5实行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体系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公民敬老的教育应从小抓起。营造敬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各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老年人娱乐场所,增加娱乐设施,组织娱乐活动,丰富娱乐生活,开展老年福利事业,促进老人身心协调发展。将家庭养老的责任与义务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村养老机制,应该是国家、集体、家庭和个人相结合,形成以经济为基础,以保险基金为前提,以家庭保障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体系。

3.6实现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转型

家庭养老对农民而言是普遍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民保障需求的不断上升,给农村家庭带来愈加沉重的养老负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