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辩论范文

时间:2023-06-18 10:25: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道德与法律辩论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道德与法律辩论

篇1

从2009年开始,我就开始尝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开展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堂辩论活动,经过三年的探索,数十次现场辩论的实践,参与的学生们无不反响强烈,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良好,我更是在这些活动中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当然,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也有了一些大致的想法与思路。在此,我愿意做一个抛砖引玉之人,和大家就此做一次充分的交流和总结,争取集思广益,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课堂辩论这一课堂实践活动展开探讨。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展课堂辩论的必要性

在两课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面向大一新生的,有其独特之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是息息相关,而其所涉及的适应大学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大学生的恋爱、就业等内容,更是令大学生们倍感困惑,甚至依靠课本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也无法尽解的。而这时,选择什么样的课堂活动来探讨这些热点问题,就成了我们教师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了。

在可以选择的课堂活动方式中,课堂辩论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了。因为课堂辩论可以选择学生们感兴趣并且有争议的问题,来重点地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让学生们自己来参与,做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在事后加以画龙点睛的点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所要辩论的问题,这是让教与学双方共同成长的良策,因此在《思法》课堂上适当地开展课堂辩论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课堂辩论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及资料的整合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到在激烈竞争中应该如何应对和处理。

二、课堂辩论的选题

在课堂辩论的选题上,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也找到了一个较为适合的方法。就是由教师确实选题的大范围,比如我就选择了人生观、大学生就业方面、婚恋方面等几个大方面作为辩论的内容,并提供几个备选的辩题,与此同时也发动学生提供辩题,在最后通过班级讨论确实最后的辩论题目。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惊喜,他们提供的辩题往往和当今社会最热门和前沿的话题重合,让我也深受启发,这是选题过程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三、课堂辩论的实施

在确实了选题以后,就需要确定参与辩论的人选了,在初期,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对人数也有太大限制,结果就导致出现许多小组,人数众多,但真正出力的不多,除了几个辩手,几乎其他小组成员都只是挂个虚名而已。后来发现了这个弊端之后,我就改变了原来的做法,要求每个小组只能有4-5个人,分别担任一辩、二辩、三辨、四辩和后勤,在辩论之后还要求他们写辩论总结,以此明确他们在辩论中所起的作用,并且要求他们认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课堂辩论的具体进程

整个课堂辩论的进程大体是这样的,第一个环节是开篇陈词,这个环节主要是阐明本方的主要观点,起到一个开宗明义的作用,本环节主要看事先的准备情况和现场的发挥如何;第二个环境是攻辩环节,由双方的二辩和三辩交替提问和回答,本环节不仅可以考验辩手事先准备的问题,也要考量回答问题的灵活度和条理性。第三个环节是最为激烈的自由辩论,在这个环节是双方观点大碰撞的重要环节,往往这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彩的一个环节,第四个环节是四辩的总结陈词,这一环节不仅要看事先的准备,也要看本小组的四辨和他的队友有没有针对对方的问题指出相应的弊病和缺点,有时甚至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在三四环节之间,我还安排了观众提问环节,让台下没有参与辩论的同学也有一个参与的机会。在辩论结束后,我会让学生代表作出评判,结合我的评判,最后决出优胜方。最后我还会结合辩论的情况,对辩论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和分析。

五、课堂辩论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

在几年来课堂辩论的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辩论的深度有限,同学们更多地是借鉴他人的观点,自己的东西不多,而且由于辩手能力的差异,时常出现整场辩论由一两名辩手支撑的现象,辩论时还时常出现偏题或是偶尔情绪失控的情形。同时和本课的联系还不够紧密,辩论时和课程的难点或重点问题的进一步结合还有待探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改进。

首先,在辩论前,要求学生将主要论点进行整理,先给老师审阅,在老师提出意见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提交讨论意见,之后再开始正式辩论。这样,可以加强事前的监督和指导,避免在辩论中出现全盘抄袭的现象。

其次,在辩论中,设立一个礼仪监督员,类似主持人的性质,在同学们情绪有所失控时,适当进行提醒,并且,把情绪方面的控制好坏纳入最后的评判环节,使整场辩论能够始终在和谐、热烈的环境下进行。

第三,扩大选题面,多指定一些辩题,并事先进行民主投票,选择学生最感兴趣同时也是社会热点的辩题,并在辩论前要求学生做好资料搜集工作,以此避免出现冷场所或是偏题的现象。

第四,在评判时,设立独立的团队精神分,对只依赖某个辩手的团队,在此项要适当扣分,以达到对其他选手的公平公正,同时对完美地体现各位辩手各有所用,各尽其能的团队,在此项要适当加分,以此避免个人战斗,而提倡团队作战。让同学们在辩论中初步体验团体的合作精神。

第五,在辩论中教师加强指导,特别是赛后的点评,尽量和课程的重难点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导,这比单纯讲授的效果应该更好,且也磨练了教师驾驭课堂,传授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进行辩论是一次很好的教学实践结合的尝试,这样能够加强学生与学生的联系,也创造了一个在课堂上通过非讲授的方式,在学生的参与下共同探讨重点问题的方式。虽然这一方式还有许多不足,但我有信心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它,让它成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何谓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贯彻“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应用知识,同时向学生传授所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教育理念。这里的案例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用于揭示原理、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

第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更加丰富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的认识。

第二,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现实情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缩短与现实的差距,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的公民。

第四、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和促进中职学生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参与性、主动性,促进中职学生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的理论学习中得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三、《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力求“案”、“理”合一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运用案例要有针对性,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要充分考虑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力求达到案例内容与教学理论知识点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案”、“理”合一。缩小学生思维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了解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现实问题,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同时根据职业素质的要求,来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务必使“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相融通

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接近实践,以语言文字为基本载体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本是“符号世界”,书中所阐述的道德法律知识相对于现有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相反,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建构的世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课本中的“符号世界”和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相融通,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课堂,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功效,用案例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形式。

3.努力实现启发思维,开智慧窗

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以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听课中思考,从案例中汲取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问题来设计案例,通过学生自己对案例的收集、讨论、演示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四、《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1.精心准备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主线。案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成败,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准备好案例是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上的案例,要对案例概念所涉及到的内容做好全面的、开拓性的诠释,以丰富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同时广泛地搜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适当遴选,应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选择好案例,可以通过书籍、报纸、网络、新闻等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根据资料撰写或改写教学案例。在编写案例中要注意案例的选择要切合中职学生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相关,是已经发生过的或正在进行中的典型事例,是社会真实生活情境的一种描述与记录,而不是虚构的事例。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时效性。案例的内容可长可短,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单一案例也可以是综合案例;可以是正面案例也可以是反面案例;可以是文本型案例,也可是视音频型案例等等。所设案例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向思维的空间,并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和疑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便于引发学生不同思想的碰撞,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辩论,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信息多角度寻找答案,做出高质量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2.灵活导演案例。案例教学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教师如同一个导演在设计一项学生参与下的活动,驾驭好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要考虑案例中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来层层剥离出法律原理;教师要考虑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既节省时间,又让所有的同学合作分享;教师要考虑如何引起学生持续探究的热情,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考虑如何巩固探究成果,应用得到的原理、方法去探究拓展案例;教师要考虑如何拓展案例,要考虑教材提供的案例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如果不适合的如何选择案例等。案例教学不是平铺直叙。平铺直叙的案例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导致《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丧失了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使命。中职学生有其特殊性,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思想观念易出现偏差。《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对案例教学的应用必须首先以启发为原则,帮助学生丰富《职业道德和法律》层面的认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会,对照自己的言行,从内心深处去触动他们的感觉。案例教学不是教“案例”,而是以案例为工具让学生获得有血有肉的知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的探究能力和获得的知识原理是他们进一步探究的保证,实现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案例的内容,而且应预先设计好讨论的程序。

3.组织讨论案例。教师可先将案例发给学生,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让学生独立地做好准备,然后再进行讨论,讨论可采用先小组后全班,或其他组织形式,教师负有引导、组织的责任,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进入角色。在讨论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灵活的组织能力和机智的反应能力。案例教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要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的精心设置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教师要将与该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有关专题的研究情况讲授给学生,以便学生在进行案例讨论、探讨时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其次,教师要以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为导向,以“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冲突”作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联系相应的案例来设置学生要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针对教学目的,有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加深对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原理的理解掌握。最后,将有关的案例内容和思考与讨论的问题提前介绍给学生,指导学生广泛地利用多媒体、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准备讨论发言提纲,为上好课堂讨论做准备。

4.组织评价案例。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一般多由教师来做,指出讨论的优缺点,进行补充与提高性的讲授等等。评价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是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案例分析报告是对一次案例讨论课后的结果和心得体会的全面总结。通过课堂的讨论和辩论,教师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它一方面可以巩固讨论的成果,另一方面在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这对于中职学生职业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解决矛盾和冲突的能力提高都有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五、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特别适用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课堂教学。它既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又是进行思想教育、法制宣传的有效手段;既通俗易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感性认识占主要地位的中职学生来说,《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比较抽象,因而使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就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理性为感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伟伟.中职德育课如何开展案例教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2]王冠.运用教学案例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07(01).

[3]黄海宁.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08(15).

[4]温丽琴.如何在中职法律基础课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J].职业,2010(23).

篇3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初中生法制意识建设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无论老师和家长都开始关注对初中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校在知识学科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但是针对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学仍旧停滞不前。根据新课标的道德与法制教材的编写内容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实现学生能够懂法、守法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初中属于人生观与价值选择、道德意识等个人品质正在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如果不能对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加以很好的引导,则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私、意志力薄弱,不能以法律来要求自己等问题,轻则影响初中生个人的学习生活,不加以控制可能会触发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出一批具有法律意识的有为青年。

一、初中道德和法制教育研究现状

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的力度,但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和解决,会影响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成效。本次研究针对温州市某初中的学生与家长进行了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8份,主要调查内容为道德与法制课中法制教育研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与接纳程度。

根据调查问卷分析,有86名同学对学校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不满意,112名同学表示道德与法制课的进行与否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只有70名同学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表示满意并受益匪浅;只有89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接受学校的道德教育课之后有不同以前表现,而另外的家长则认为自己的孩子进步不明显或者根本没有进步。根据进一步的调查,目前的道德与法制课中的教育研究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一)教师对法制意识教学停留在表面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们对于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尤其在法制意识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方面,有的老师仍然采用以往教学方式来进行法制教育。例如:放放视频,看看课件,对学生进行法制意识教育停留在表面。这就会导致学生对法律意识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没有很好摆正学习法律的态度;另一方面,有的老师只是单纯对法律知识进行简单介绍,没有深入去讲解拥有法制意识对学生自己的帮助。并且,这些教师讲解内容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学习法律、培养自己的法制意识没有落到实处,影响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造成初中生法制意识得不到很好建立。

(二)法制意识教学素材缺乏没有很好切合实际

目前大部分学校采用的都是的《道德与法制》教材,作者在对初中的《道德与法制》教材进行梳理之后发现,教材所展示的内容都是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而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来体现法制意识的重要性。例如:在教材中,篇幅少,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什么时候用、怎样去运用缺乏讲解,因此,需要教师收集整理素材。在课本当中,教材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建立法制意识的步骤和对策,让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导致很多学生特别渴望树立法制意识,但是苦于没有正确指导,法制意识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建立。

二、加强法制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创新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制意识的认识

单一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学生和社会淘汰,法制意识的培养作为道德教育上重要的一部分,必然要采用多元的教学方式,不能将教学禁锢在教室内、课本上。在实际的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展示自己的创新水平,给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尽一切可能的为他们寻求实践的可能性。如在学习《与法同行》一单元时,就可以由学校负责联系当地的法律部门,为专业的法律人员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深化培育法制意识,强化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在《在集体中成长》时,就可以利用诸如拔河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

(二)丰富教材中法制意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道德与法制》的教材虽然内容和形式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但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来丰富法制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具体法制意识对学生的帮助,在生活中怎样去运用学到的法律。并能够采用学生喜欢的、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们。在课堂上,可以加入辩论会、情景剧、集体活动等等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传达正确的法制意识,鼓励学生按照法制教学内容来要求自己,促进他们成为一名具备法制意识的好学生。

(三)注重在生活中运用法制意识

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法制意识,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道德和法制教育最终落脚点,应该体现在社会行为而不是口头甚至是考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法制意识,把法律思维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要选择拿起法律来捍卫。切不可采用暴力行为,通过武力方式来解决问题。例如:当自己购买到伪劣产品,要及时跟工商局、消费者协会联系,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合法权利。同时,学生在享受到自己法律权益时,也要注意不去损害他人合法权益,避免给他人带来损失。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r值观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也是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通过初中生喜欢的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并最终教育学生将法律意识践行到社会中。

作者简介:曾晓(1985.5-),女,籍贯(精确到市):浙江省温州市,职称:中学二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样学生就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因此,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努力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其主体作用。

例如在讲到《道德与法律关系》一课时,我采用了辩论的方式,辩题为“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我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反方则认为法律比道德更重要。为了在辩论比赛获胜,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材料的搜集,积极为本组出谋划策。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课堂辩论效果非常好。通过辩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相关法律和道德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

三、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