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2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今天,学校这个传授知识的圣地已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样单纯,而是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渐现端倪,直接冲击着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活消极,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混世, 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种心理健康状况如不尽快扭转,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天之骄子”,将完全可能成为畸形儿, 将无法适应现在的竞争形式, 所以形势危矣,能够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我的教学教育工作中,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教学上改进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上无疑是最重要的。引起学生注意事物,往往体现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变化性、对比性等特点,它们刺激人的感官,会引起人的兴趣与关注,进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学时,我采取丰富多样的方法,设置各种巧妙的情景,不断呈现事物的这些特性,努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二、谆谆教导,因材施教
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将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而对于那些情感饥渴者,教师更应付出无私的爱,并且要想办法建设班集体这一温暖的家庭,让他们生活在情感丰富的学习生活中,这种情感场具有巨大的磁力,会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不至于寻找不正规的情感补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怀爱护学生,细心的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从心底里跟他们沟通情感。
三、鼓励学生,多些赞扬,少些批评,改进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用分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造成师生情感障碍的主要原因。对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因此通过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鼓励他们不断进步。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和针对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误周期的逐步延长或错误程度的逐步减轻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要掌握的原则是: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在有发展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多用赞扬鼓励学生,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而少用批评,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批评也是一种激励。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注重平等和关爱,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正确引导学生,敏感问题不回避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而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大部分老师和学校都采取回避的态度。其实这样,有的时候后果反而更严重。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主题班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使得他们能够正确健康的看待这些问题。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六、做好家长工作,使之配合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因此我在空闲时间主动与学生父母接触,了解情况,交流思想,做家长工作。让他们配合我一起努力,尽量减少家庭方面给学生的压力跟负面影响,使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1.11.018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11-043-02收稿日期:2011-10-16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教育工程,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 大多是因为作业多、上课拖堂等……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
(二)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可能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面对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教育青少年,青春期的困惑――与异往,要健康,有所自我控制。这样的话,异性之间的交往会带给双方很大的好处,比如思维互补、能力互补、性格互补、互相激励。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三、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一)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学校教育具有1.职能的专门性;2.组织的严密性 ;3.作用的全面性;4.内容的系统性 ;5.手段的有效性;6.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而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存在共性,针对这一特点,可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地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四)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五)心理健康教育要讲求实效,把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的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21世纪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冲击,使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升学压力、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造成中学生心理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当代中学生不良事件频发,这使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提升中学生的总体素质,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1学习问题
中学生产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属于学习上的问题,如今中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从而造成学生精神不振,严重的导致学生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不振、失眠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1]。中学生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不好的中学生不爱学习,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中学生也出现了厌学情绪,同时中学生还存在一定的考试前焦虑问题。以上中学生存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方法等方面影响,学生不仅面临学习压力问题,还面临以后升学难、就业难等难题,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升学有绝望的感觉。这些情况一一反映在中学生的学习上,造成了中学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2人际关系问题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有人际关系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上除了想得到老师的认可外,还想得到同学的接纳,在班级中有属于自己的归属感,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希望得到同学、朋友的信任和理解[2]。若中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那学生自身会感觉到孤独感,要尽力去维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但是具体又不知道如何去做。其二是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与老师之间问题的大多原因是老师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造成了学生压抑的心理,从而对老师产生攻击和言语。
1.3青春期心理问题
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包括青春期心理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两大类,其一是青春期闭锁心理,主要表现为中学生外在的表现和内在心理不同于一个整体,中学生闭锁的心理问题主要在中学生消极心理下存在,中学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下,会封闭自己的内心,不愿意与任何人进行交流。其二是中学生青春期情感激荡问题,这种激荡的情感往往会使中学生内心激动、兴奋或难过,但是表现出来较为平淡,中学生有心理问题和秘密想要与人倾诉和分享,但是遇到家长和教师的询问,又变得缄默不言,这种中学生心理情况若是得不到教师家长及旁人的理解,中学生会出现焦虑、抑郁的心理。所以说,当中学生这些心理问题出现时老师及家长要理解中学生,不能够对其进行一味指责,要给予适当的包容。
2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
2.1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自己掌握一些自己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本质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讲解课,也就是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课程[3]。其二是在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对中学生的训练操作部分,主要包括中学生之间的角色扮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学生之间的互相询问,这样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排解心理问题的方法,例如如何有效发泄痛苦,克服自卑问题,在有负面情绪存在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发泄不良情绪,帮助中学生树立自信心,利用有效的心理调节手段调节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2设立热线信箱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许多心理问题都不想告诉老师、家长和同学,在这种情况下在学校中设立热线信箱能够与中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这种方式能够让不善言辞的中学生也能够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心理问题。建立信箱既能够免去中学生害羞的顾虑,而且还能让中学生在信中将语言组织的更加准确严密,陈述问题的重要性,让老师能够根据信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4]。
2.3设立心理咨询室
现如今中学生对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急切,所以说在学校中建立心理咨询室是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时代在不断发展,心理咨询室开展的服务已经能够帮助一代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中学生从一开始面对心理咨询产生的试探性心理到如今能够大方向心理咨询师吐露自己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开展的心理咨询服务已经成为现展的重要趋势[5]。心理咨询若想取得有效的成果,在咨询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心理咨询老师应该注重保密性的原则,这样能够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理与情感进行交流。有时候心理咨询老师要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指导关系,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这样能够适当消除或减轻学生负面情绪,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情绪,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2.4全面心理宣传
现如今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平时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有重要的关系,有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是家庭问题的表现。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详细的矫正方案,实施有效的处理措施,对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在对中学生进行心理指导的过程中取得家长的配合和认可,在学校心理教育过程中要获得家长的支持,这样才能够在家、学校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教育。
3小结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如今教育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如今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人才培养的过程是艰巨的,所以说要培养人才良好的心理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才能让人才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很多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在各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中学生为了跟上时展的步伐,也投入了竞争中。一些中学生受到了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心理问题,所以说为了中学生健康的成长,需要格外关注他们心理问题,发生问题后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和劝诫,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更生,葛爱莲.社会文化适应对进城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4(9):7275.
[2]李强,李凌.用社会营销理念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发展的可行性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2):886890.
[3]李莉,杨玉宇,张燕,等.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群体心理健康教育视角[J].学术探索,2017(8):150156.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05-01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中学更为突出。
2.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小学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于是灰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首先,现在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的环境当中,在祖、父辈们所布置好的道路上走下去,遇到挫折和经历磨练的机会越来越少。一旦他们的船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风浪,或考试成绩差、或与同学关系不和、或遭到老师的批评等,都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因遭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事件已不再是新闻。这些事件的发生,与他们的心理素质差有很大关系。这些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在提醒着我们,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已不容忽视。
其二,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种种异常心态,如自卑、胆怯、自私、虚荣、孤僻、嫉妒、任性、骄横、情绪抑郁、空虚。表现在学习、生活则是敏感、焦躁、胡乱猜测、烦恼、厌学、缺乏自信、恐惧考试、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甚至迁怒于人,人际关系不良等。而在现在的中学当中,能长期有效地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微乎其微。
第三,对中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和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而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素质教育的各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整体,素质教育中必然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否则,就不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心理素质教育即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培养,而且更应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向上;同时要防止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善于解决存在于学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时,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坚持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学化,要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时候,应本着对学生将来高度负责的精神,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根据、亲切真挚的教学态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同时能耐心而正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摈弃那种自以为是、主观武断的做法。应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心理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一生,容不得半点虚假和马虎。
(二)服务性原则
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将来的成人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时,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的原则。正如某位心理学家所说:“心理素质教育不是说教,是参与;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批评,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不是解答,是领悟;不是解决问题,是协助成长;不是表面屈从,是内心转变。”这段话十分鲜明地说明了心理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工作原则。
(三)差别性原则
各个学生因生活经历、心理压力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质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在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公正、公平的集体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素质差异,实施差别教育,对不同的心理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谈心,个别辅导。对极个别心理存在障碍的学生尤其应该高度重视,要及时找出问题根源,疏通教育,必要时还要进行长期跟踪教育,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微笑地面对前进路上的风风雨雨。
三、实施方法及策略
长期以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政治思想与心理品质混同起来,把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纪律问题、作风问题来处理,动不动就“上纲上线”致使教育收不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必须从心理上去了解学生,具体实施方法和策略如下。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可以使一切紧张、焦虑、忧郁、脆弱以及情绪不稳定,有孤独感等不良情绪有所减轻或消除。
2.重视发展个性的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他们各具特色的?明才智。中学教育应引导学生的个性向着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群体的方向发展,这是个性教育的核心内容。
3.加强心理训练。加强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常在一些重大的、具有关键意义的场合明显地表现出来。
(二)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其他素质教育之中。
素质教育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决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整体。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将学生的素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心理素质和和其他各素质联系起来,并渗入其中。在进行其他方面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挫折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学校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些能够锻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耐挫能力的活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正视困难,并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38
一、前言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育期,身心开始迅速发育,自我意识也开始猛烈增强,再加上家庭的熏陶,同学的竞争,社会的期盼,以及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的三观以及知识体系,甚至心理健康。因此,班级管理者更应加强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与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养成习惯和人格的重要阶段,但对于外界太多的不良因素,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抵抗力却不强,需要班主任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当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会有意识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解决他们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难处与困惑。这样,教师会得到更多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会更愿意与教师交心。
3. 有助于班集体的团结
由于现今这一代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大部分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心旁人或者与他人沟通,不愿意进行团队活动作业。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要抓住任何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以实际行动教会他们关爱他人,以己度人,拥有集体荣誉感,这样才有利于班集体变得团结互爱。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并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师,但对心理疾病治疗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心理疾病也常常被误认为是精神疾病,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模糊不清,过于课程化、医学化还有片面化,并且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相对较薄弱,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患者不敢也不懂如何求诊,更甚者都不愿意承认和接受自己患病的事实,以致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由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也有教学本身以及家庭方面的因素,许多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觉性不够,存在讨厌教师讨厌上课,最后连学校都不想去的现象。还有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或者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导致性格缺失,个性孤僻,不愿意和他人相处与沟通,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畸形心理。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深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了,所以这类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必不可少。
四、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 提高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知识能力
要想教育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中也必须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水平和时间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模式以及方法,并且自身时刻保持心理健康的心态。试想,若教育者自己都每天愁眉苦脸的,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需要处理各种琐事以及应对各种事件,还要解决学生学习和情绪等问题,很容易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若班主任将这种沮丧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便会再次影响学生的情绪,混乱学生的价值观;若教师每天都神采飞扬,自然可以带动学生积极自信的情绪,充满正能量。
2. 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平时一定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切不可盲目主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只有及时地知道学生的困惑与问题,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处理问题;通过与学生的交谈,获取班级一些隐藏的信息,进而能够更加方便地管理班级。然后,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来对待解决。正如笔者上次和班里的王同学交谈,王同学说已经好几天没见过赵同学出现在食堂了,笔者马上找到赵同学与他沟通,他才肯说是因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父亲受了伤,医药费都付不起更别说供他伙食费了,笔者马上给他买了点吃的,然后经过他同意后通过学校为他募捐到了五万多块钱。赵同学感激的眼神笔者至今难忘,自那以后他便拼了命地学习,同时也乐观了许多。
3. 开展主题班会等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开展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主任可以在班会中整理当时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厌学的问题,若是什么都不去了解就下定论,有些班主任就会认为学生只是懒性犯了,想偷懒而已,其实不然。经过上周的班会讨论到这个问题,笔者才知道原来许多学生是因为不久前的一场期中考没有考好,而科任教师就片面地批评了他们,导致学生信心缺失,总是带着沮丧的心情来上课,原本压力就大的中考生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样平等的讨论才让问题根源和本质充分地暴露出来,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厌学的方法,最后再由班主任进行总结对学生问题正确地分析和引导,带着理解的角度与学生交流,带动学生积极的情绪。
4. 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协作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该强调全员、全面地进行教育和解决,如果有任何同学或者科任教师发现学生有不寻常的表现都应报告给班主任,然后班主任经过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情况,分清是青春期的叛逆问题还是遭到外界干扰才有的表现,然后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积极探索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地区和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在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组织领导、队伍建设、教育科研和形式途径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平衡,受教育观念和客观条件等制约,多数中学还没有开展这项教育工作。
一、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保证学生正常生活和发展。针对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学生正值身心发展变化的时期。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之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是学生正常生活、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冲突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中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对新事物敏感,接受能力强。他们喜欢怀疑与争辩,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喜欢探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他们不轻信教师、家长或者书本上的权威意见,而是要独立、批判地对待一切。正因为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所以他们常常会以自己的方式来宣泄情感。他们大多时候为了吸引教师、家长、同学的注意而上课捣乱,顶撞父母,谩骂同学,更有学生对自己的同学使用暴力手段。
3.是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二、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情感问题。进入青春期后,同学们的心理和生理发生较大变化,引起情感波动。异性间好感难以自控,以至走向“单相思”“早恋”等误区,影响学生生活、学习,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性知识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因青春期性冲动而表现的“自动恋”现象。
2.学习问题。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厌学是目前中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3.人际关系不协调。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有的同学胆小怯懦而与同学疏远。
三、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给学生提供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机会或场所。素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心理健康在这一点上和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只有充分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人交往。
2.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3.用集体力量矫正个别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温情的班级氛围,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通过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关怀,帮助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克服心理障碍。
4.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辅导内容。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括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就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综合实践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加学生的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力。
5.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学校、集体、社会等各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创设学生自我调节情境、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建立心理咨询室、发动家长等都是可行的且效果显著的方式。
现阶段社会不同领域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产生强烈的关注度,须知中学生群体始终处于半成熟和半幼稚的成长阶段,身心抗压能力十分有限,一旦遭遇到任何困境便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若长期放置不管,便会诱发自残、伤人等不良事件。所以说,为了确保今后中学生塑造出健全的人格,有关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要通力合作,在创造安定和谐的环境基础上,针对中学生群体开展完善科学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现阶段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遗留的弊端
(一)心理健康教学理念上存在错误认知迹象
目前我国在针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始终出现一定程度的错误认知状况,尤其作为心理教师或是班主任,在进行中学生群体进行心理教育干预环节中,主要将大部分精力投放在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而不是针对班级成员整体加以教育改造。就是说,只有在某些学生呈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之后,教师才会积极主动地加以教育控制,这类滞后性应对模式,根本不足以贯彻落实现代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和防范性规范诉求,同时更令中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导地位和服务辅助效用产生强烈的弱化反应。
(二)心理健康教育团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低下
结合过往实际调查结果对比校验,我国目前许多中学校园之中都充斥着升学应试的匆忙气息,许多中学领导和教师只顾着令学生考出好的成绩并进入好的学校,而未能适当转移精力到专业化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配备事务上。尽管说部分中学校园内已经设置心理咨询室,但是发挥的正向引导效用并不是十分显著,加上缺乏合理数量的专职教师,使得一些不具备专业知识和资格证书的教师开始同步承接心理健康教育职务,目的则完全是应付上级机构检查。
(三)心理教育理论内容过于陈旧落后
我国在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沿用的诸多理论内容实际上都是借鉴于外国的,既有知识体系更新速率有待提升。正是在如此落后的理论作用之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势必会衍生出和教育机构规范诉求相互违背的迹象。再就是大多数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教育过程中并未能将理论和实践予以有机融合,使得学生跟进意识不强烈,最终课程讲解效果也变得更为不理想。
二、日后强化我国中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措施
(一)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力度的强化
如若想要确保中学生群体拥有足够健康的思想和心理,基础条件便是培养他们健全化的世界、人生和价值理念。须知在科学合理的世界、人生和价值观念交互作用之下,中学生会愈加客观细致地解析外界-个人的关系,进一步灵活发挥自身各项技能和作用,使得不同类型关系都得到良好地处理,避免出现显著的心理反应异常状况。须知一旦说某类中学生自身需求、行为理念,开始和社会规范准则产生强烈冲突,那么他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道路便会愈加艰难,处处碰壁之后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所以说,学校有必要将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视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结构单元,在重视这方面工作内容基础上,将学生心理问题的滋生状况予以最大程度地遏制。
(二)学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培养
须知妥善的人际关系,对于中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有着直接性决定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建设过程中,并非要依靠于逢迎谄媚的语言表达方式,而是要凭借真诚善良地心去对待每个人基础上,树立起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至于中学生人际关系建立维持的对象,则主要包括父母、教师、同学、朋友和异性等,当中最重要的便是朋友关系。结合以往数据整理分析,许多中学生一旦心生苦恼,便会在第一时间内找平时最为亲近的朋友倾诉。所以说,日后中学生完全有必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锻炼个人诸多优质化品格,保证在其间顺利贯彻自助助人、自尊尊人、自信信人等规范性指标。而对于学校来讲,则要定期组织多元且有趣的实践交流项目,令中学生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建立起宽阔的人际交往网络,确保他们今后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都能够和身边的人搞好人际关系,避免因为彼此冲突或是长期烦闷而威胁到心理健康。
(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并配备高水准的心理教师
须知中学生群体始终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因此内心长期充斥着矛盾和冲突特性,如若无法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得到宣泄处理,便会成为他们今后人生难以摆脱的心病。面对此类状况,有关中学领导需要做好投资,力求搭建起高端的心理咨询室并配备合理数量的专业化指导教师,令学生遗留心中的困惑能够得到快速解决,为他们今后心理健康化发展,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
再就是督促学校实时性强化和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实效,树立起共同教育的协议。即定期和学生家长联系,以确保收集整理学生在家和校园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再就是透过家长会组织,向广大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表现状况,在收集整理各类家长意见基础上,彼此合作探讨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针和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素质化教育方针已经予以大力推广执行,同步状况下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开始引起学校领导全面性重视。须知中学生是今后我国兴旺发展的希望,因此学校要竭尽全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令学生能够在教师精确化指导作用下和周边人员建立起和谐人际关系,不断适应各类挑战困境。长此以往,朝着身心健全化发展目标不断前行。
作者简介:马东海(1980-),男,籍贯: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民 族:汉,职称:中教二级,学历:大专。研究方向: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单位:两当县教育局。
为真正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笔者在两年内对我校高一至高三年级42个教学班中2900多名学生和150多名教师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对象有老师和学生,其中男生180人,女生140人,男女教师各20人。调查方法分问卷,访谈,座谈。调查过程采取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校教育中是否在性格,意志,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疗养平台。共发放问卷360份,其中教师40份,学生32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49份。个人访谈80人次,教师10人次。组织座谈32人次,教师 4人次。上述均有较详细笔记。调查结果表明:
1 问卷中有57%的学生对健康的定义不明,且低年级多于高年级,他们认为健康只是身体的。
2 供教学使用的工具中,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很少的有的学生占73%。
3 在教学过程中,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为10人,占25%,这于专业有关,部分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符。有的教师属非师范院校毕业教师,不谙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全国来看,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心理教师,多是非专业人员,或是兼职教师。
4 不谙人际关系和交往的学生197人,占62%,教师6人,占15%。师生共同特点是和父母,老师,同学,同事不能很好相处。学生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5 有逃学,辍学行为的学生19人,抽烟,酗酒学生27人,早恋,痴迷网络48人,不按时上课老师5人,酗酒,赌博老师3人。这于家庭,社会有关,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责无旁贷。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老师在学生时代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学生。
6调查结果表明,阅读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课外读物的学生占68%,阅读低级,不健康书籍的学生占17%,纯粹不阅读课外书的学生占15%。
7 教师心理负担重者有6人,占15%,他们普遍认为会考,统考,高考自己比学生还紧张,无暇他顾心理教育。甚至有精神崩溃者2人。
8 不堪学习重负,导致精神抑郁,多愁善感,心胸狭窄,多疑,孤僻,急躁,任性者有21人。
9 在实施教育行为过程中,有暴力行为倾向的教师2人。
10座谈中,多位教师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心理品质好,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素质重要,心理素质无关紧要。评价机制考察学生重在学习成绩,轻心理品质。
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的思考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浅薄,量小面窄,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影响着我国人口资源的可持续以展和社会秩序稳定和谐。为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如下思考:
思考一:社会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不够,学校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社会和学校应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全面维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思考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重在教师心理。教师为人师表,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作用。其必修的教育学,心理学是驾驭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为了让青年一代更好的适应明天的挑战,教师必须从自己做起,以健康的心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思考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
思考四: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防患于未然。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掌握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家长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正确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思考五: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行中学课本体系中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目的,没有内容,没有时间,实际可操作性小,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状态。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是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有关研究表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在青春期,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1.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和影响,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校园里繁花点点,绿草茵茵,学生在曲径廊亭中看书,这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无时无刻不在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悦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曾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所学校学生老喜欢用脚踢门,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安装了一扇玻璃门,结果玻璃门完好无损。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于是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40多个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草地上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有的还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行为咨询方法的先驱者克罗姆布鲁兹指出“咨询的中心目标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他之所以来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2.教师是实施心理教育的主体。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改变评价方式。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被誉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的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严厉的面孔和训斥、咒骂学生是一种恶劣的行径”。我们应学习借鉴英国教育的优点,英国教师对学生评价时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
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美国中小学参与心理咨询的人员有如下几类人:有关的医疗专家、健康专家、教育专家(包括教育专家、学科教师、特殊教职人员、资源人员)、行政人员、学生、家庭成员和学校协助部门等。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我分管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有一次,我到心理咨询室了解情况,我发现我班学生×××徘徊在门外,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于是经常找他闲聊,了解到他因学习压力过重,致使学习紧张、焦虑,成绩下降,进而产生自卑心理,结果恶性循环。找出症结后就能“对症下药”,我与他分析原因和寻找解决的办法,他初中成绩拔尖,父母期望过高,高中基础不扎实,学习竞争激烈,一时无法摆脱失败的困惑,便产生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我提出如下几个解决办法:①调整学习方法,夯实基础;②树立成功意识,不断激励他,肯定他所取得的成绩;③调整心态,摆脱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只要做到努力就行,不要考虑成绩的名次;④学会放松,到大自然中慢跑,释放精神压力,保持轻松、精力充沛的良好状态。经过多次的心理疏导,他的情绪终于较为稳定,成绩也稳步上升,2007年高考总分取得627分的成绩,各学科中最高分是语文,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欣慰!看来,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因篇幅所限,社会因素在此暂不谈及。)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如学生应试心理差,教师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再如青春期的性教育、人际交往技巧和意志力的培养等都需要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有些中学生有社交恐惧心理,很少与人交往,害怕不被人接纳,或嫉妒别人,或看不惯别人,或男女交往的困惑等,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交友,在择友上加以指导,培养社交技巧,过多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加强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改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现代人类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且这一现象在学生身上亦非常严重,尤其是中学生。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身体形态和机能处于一生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同时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黄金期”,其智能、性格等各种心理因素均发生一系列质的飞跃,并对其今后的大半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更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期”,急速的发展往往产生心理不平衡,引发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
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国内外同行的经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根据调查研究,当前很多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传统的思维决定了主要还是以学科成绩分数论成败,学习的任务主要还是学生考上大学、重点学校,而唯独很少去关心一下教育的主体——广大学生,他们内心的感受如何,很少去关心一下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心理健康状况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因此,学校领导只有态度鲜明、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极大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而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花瓶,搞务虚工作。
(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全面开展
首先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面向全体,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把心理教育纳入正式活动课程,每学年安排一定的学时,真正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惑,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自我与发展自我、正确开展人际交往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情绪和行为的发展指导、健全的人格、青春期教育、毕业生就业辅导、预防心理疾病等。其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有目的、有步骤、分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我控制、学习适应、记忆力、思维力、科学应试、人际交往、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培养。当然不同年龄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当有不同的侧重点,解决不同的心理问题;教育方式以诱导为主,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不断启发学生自我感知和领悟,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选材要讲究科学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其次是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首先建立心理辅导室,选择合适的地点,最好这个地点不能太热闹也不宜太偏僻,可以在教学楼或图书馆附近。对心理辅导室进行宣传,由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对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行介绍,说明其工作的“尊重、理解、同感、保密”的八字原则、以及与“思想教育”、“精神病治疗”的区别,尽量消除学生的疑惑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好奇和盼望的心理。在心理辅导室里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标准,主要是使用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作出正确的诊断,以便于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发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门的心理治疗机构进行治疗。
第三、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的责任,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特别是学生管理者和各科教师与学生密切接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学生管理者在管理学生时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动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经常开展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
第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计划地推行新生入学基本情况调查和心理测试制度。对新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品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以学年为周期,对学生进行气质、性格、意志力、人际关系、学习心理等几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存人电脑并进行分析,同时把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咨询、训练进行记录存档。
第五、刊印校园心理小报。配合心理课的进行,创办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刊物,栏目可以包括“专家文萃”、“知识窗”、“心语赠言”、“心理调试”、“个案分析”、“同学心语”等,定期出刊,发放到学校各处室、各年级、各班,向学生和老师传授心理知识,从而使大家重视心理健康,追求健康心理。
第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和诊断工作,掌握第一手的材料,为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等方面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对学生主要存在的躯体化、强迫、敌对性、焦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紧张、学习所造成的压力、自我意识方面出现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此外还可以开展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培养、择业指导等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三)全社会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光是学校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和所有家庭都应该关心的一件大事。人从出生起就紧密地和社会融合在一起,社会是只大染缸,既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也可以使人产生问题。家庭是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态度观念、言行举止和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社会的不良影响和父母教育的不良方式,常常导致青少年的心理不适应。所以作为学校要把对家长的教育和对社会的宣传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部分,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对家长进行辅导,不断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
(四)改革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使未来的中学教师承担起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现代师范教育应有足够的关于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的课程,塑造人格健全的跨世纪新型教师。毕业后承担维护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使其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化的主要力量。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发展。我们一定要重视它,使它步入科学化、个性化、普及化和未来化的发展轨道上来。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辅导等各种教育途径,帮助中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起中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保健的初步意识,并对已经出现心理偏异或形成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中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二、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1.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表现形式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心理障碍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厌学。中学生有的由于某些原因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
第二,逆反易怒。由于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生理有缺陷等方面的影响,而使少数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同学之间因常发生矛盾导致关系紧张。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情绪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如,生气、急躁、发怒等。
第三,抑郁恐慌。有些中学生不爱与人交往,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他们喜欢用不信任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稍有不顺心的事情,便陷人痛苦之中。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不安、尴尬、笨拙等异常反映。
第四,是不良品行。一些中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不如别人就心怀怨恨,不但不学习他人的长处,反而进行挖苦讽刺,甚至对其他同学怀有敌意。少数学生私欲强烈,看到别人有好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常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发生。早退甚至旷课,打架斗狠现象在小学校园中时有发生。
2.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诱因
现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中学生周遭的一切也急剧地变化,他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体而言造成中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和学生自己心理等四个方面。
第一,家庭因素。家长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思想倾向、文化教养、人际关系乃至家庭氛围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对生活压力,孩子父母往往把教养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第二,社会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独生子女往往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孩子们中也开始流行起来,孩子生日讲排场,对孩子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将艰苦朴素等优良作风抛之脑后。
第三,学生心理因素。新时期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受新思想影响较大,这些学生能力普遍较强,自我表现欲过强,希望得到周围人群的肯定,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形式表现自己。
第四,教育因素。小学教育中过分强调对中学生的成才教育,忽略了中学生作为人的成长教育。有些老师教育思想不端正、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给中学生造成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为育人的艺术家。
1.加强交流,了解学生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一些学生难得向老师白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每一个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深人班级,利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表达思想情感,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与学生谈心,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个别谈心,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同学的不健康心理,再“对症下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使个别谈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烦闷向老师倾诉。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老师应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2.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尽量不要当众批评。实践表明,只有从尊重出发,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3.创造环境,多样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规教育外,还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有赖于学生所处班级心理环境的状况。老师在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平和开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积极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学生们的过激情绪在文体活动中得到释放,帮助一些学生克服自卑、焦虑情绪。对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取得成绩,那怕是一点点进步,老师都要大力鼓励,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总之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