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25: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安全教育的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中国经济网,大学生防骗调查:30万调查者近三成测试不及格,2016.9.30,http://.cn/l/2016-09-30/doc-ifxwkzyh3839136.shtml.
[3] 俞雯祺,大学生“黑客”为炫技 盗取千万公民信息只卖千元, 浙江在线,2014.6.16,http://.cn/system/2014/06/16/020085113.shtml.
《现代汉语词典》: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劳动大词典》:安全是指不发生导致人身伤亡、职业病、设备和财产损失的状态。笔者理解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保证,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概念。人类要生存就要克服、避免威胁生命的种种不利因素及危险,争取安全的生存环境,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说安全与人的生命、财富、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保存自己,延续生命的手段。
二、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观点
技能训练中心的安全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正常教学的安全措施,安全技能及安全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他们都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1、预防为主。要高质量地完成技能训练及教学任务,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这是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进行任何的教学和训练,从理论和客观上讲,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都可以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来消除隐患,或把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2、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体现在:在思想上安全高于其它工作;在工作中安全重于其它工作;在安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学习优先于其它知识学习;在考评上安全严于其它考核工作;当安全与教学和训练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因为安全是我们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础。
三、加强安全教育
所谓安全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
1、思想教育。思想上的安全认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长期安全学习和安全理念知识灌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现行的只对学生进行短期安全教育的方法需要改进,要让安全教育贯彻整个实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始终。最终达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形成一种安全风气。
2、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的教育除掌握一些普遍性的安全知识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安全知识。例如要掌握一些日常的安全防范知识,防震知识,防水,防电以及意外伤害的知识,一旦发生危险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等等。这些安全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安全教育这条途径。
3、应急措施及逃生的训练就是很好的安全技能训练,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技术部门的一致肯定。而校园事故,如果广大师生训练过成中的应急措施,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搞好安全教育的措施
1、安全教育要从习惯抓起。习惯一旦形成具有很大的惯性,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而坏的习惯就很危险了。。
2国外化学教育中的实验安全特点分析
国外化学教材的安全教育大多采用提供集中指南与分散提醒相结合的方式:在附录的安全手册中集中呈现大部分的规则、图示,体现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便于学生迅速、全面了解化学实验安全的相关信息以及彼此的联系。安全操作示意图和安全提示设置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2.1整体设计,专题阐述安全教育
将实验安全作为化学或科学教材的章节专题阐述,是高度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表现。加拿大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尤其重视安全教育,主要在11年级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视野》两本分册中将安全教育开辟成独立章节,作为具体教学内容。《科学方法》第1单元“物质和安全”非常关注社会安全教育的知识传播和法规启蒙,例如职业健康和安全法、工作场所危险品信息制度、工作场所危险品安全说明书等;作为化学知识的承载,“正确使用化学药品”阐述了不同状态的化学药品储存、易燃物质相关的化学名词等;还体现与生命科学的综合渗透,联系危险物品对人体的影响。国外化学教育常通过化学安全手册作为更加专题化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作为常规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辅助用书,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指引,也可以作为单独设置化学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素材。例如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健康与人类服务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联合推出了一本《学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指南》,该书用于帮助科学教师识别学校实验室中可能用到的危险物质,提供了有毒物质的清单。使他们可以采取恰当措施避免或减少与危险品、有害品的接触以及由此带来的伤害。指南的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试剂的使用、储藏、保养的信息,化学废料、安全、急救设备、化学危险品评估、常用安全标志等。
2.2活动强化,时刻关注安全教育
在教材的教学活动以及实验活动中分散设置的安全标志,是国外化学教育中强化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实验安全标志以警示图标的形式形象地提醒学生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并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具体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法,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简洁有效得多。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是提高学生实验安全警觉的一种有效手段,使学生真正懂得实验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去消除不安全因素,以及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将安全标志与具体的实验活动、课后作业相融合,可以进一步强化其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借助这些规则和图标,可以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反复体验实验安全内容,随时注意实验潜在的危险,又可通过动手实践深入理解实验的安全问题,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主动关注实验安全的好习惯。例如,美国《科学发现者•化学概念与应用》、《科学探索者•化学反应》教材中,各个章节的每个化学实验项目的实验过程旁都设置相关安全警示图标。如实验“过氧化氢、酶和你”步骤旁提供了护目镜、实验服、易碎和隔热手套等图标。这些图标可以比文字叙述、条目要求更加醒目地提示学生做此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而且安全标志类型要与所警示的内容相吻合,与实验相吻合,针对性明确。圣智科学教育系列教材的安全教育主题还在每节设置一定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探究活动,例如安全问题讨论、绘制家用化学品位置图、制作材料安全数据库安全卡、来自制造产品中的废弃物调查分析等,极大地丰富了安全教育形式,也成为促进学生强化安全意识、理解安全观点、应用安全知识的重要途径。
2.3知识融合,拓展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载体
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只通过单纯说教形成,而是通过领悟和练习逐步掌握的过程,既需要生活实际中的观察和反思,也需要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事实学习和实践经历潜移默化。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没有丰富具体的化学反应案例,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物质丰富多彩,在实验活动中难免存在潜在危险,开展化学教学活动需要通过具体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渗透安全意识教育,而在安全事项提醒时也促进性质的深入认识。圣智科学教育教材尤其关注安全教育与生活、社会的融合,既体现化学学科视野下的实验安全,又利用生活、社会中关注实验安全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科学视野》单元C“日常化学品与安全实践”侧重于介绍具体化学物质的性质所表现的危险性,从家庭、工作场所、工业生产和环境四个角度分别表现化学品的使用安全,揭示身边的化学安全隐患,如抗生素和抗菌肥皂、办公室中的化学物质、纸浆和造纸污染的代价等。在每个方面的实践和联系都体现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和科学使用化学品对环境的裨益。这种安全教育以具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载体,既融合具体的化学事实,又联系社会科技发展和生活化学应用,既凸显了安全教育在化学课程中的基础性和多维联系,又使得实验安全教育呈现方式生动,内容更加充实、拓展。
3结合国外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提出的建议
3.1安全教育不止面向学生,也针对教师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营造更安全的化学教学环境。可是目前大多数化学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化学实验安全课程教育与训练,仅靠零散的实验教学经验获得安全认识。他们长期只关注实验操作和化学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实验潜在危险细节的把握,实验安全意识淡漠,所以需要接受充分的实验安全教育才能完全胜任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员是特殊的化学教师群体,他们尤其需要系统和科学的安全教育,例如化学药品储存时要将易燃品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而将剧放入保险箱严密监管;化学废品的处理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不可私自处理。
3.2完善学生安全装备,提升实验安全感
提供学生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不仅可以降低实验危险系数,还可以帮助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对化学实验的恐惧感,才能在化学学习中体会安全感,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美国中学化学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一般都佩戴护目镜、实验服和手套,就连简单的食盐提纯的实验都有安全装备,安全防护意识极强,实验安全意识已经深入每个学生的心中。
3.3基于实验安全的化学眼光审视生活和社会
有学者认为过多地在化学课堂上渲染化学的危害新闻,不利于学生对化学的科学认知,反而会导致大家对化学的误解和偏见加深——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教师的合理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但事实是:“担心”之下的避而不见、充耳不闻并不能减少在身边接触到化学危害的机会,反而会因为无知而导致更多的安全事故,会导致对伪科学的盲从和误解。需要让学生明白关键问题所在并不是化学本身的危害,而在于使用者的科学态度、公民道德和正确方法。所以,化学安全教育需要彰显化学眼光去审视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才是化学安全教育意义所在。例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的第一单元课题3中指出化学实验室很多药品都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这是化学教材中安全教育的开篇之言,此时由于学生对具体化学物质知之甚少,所以往往被一笔掠过,因此浪费了安全教育机会。建议从家居日化用品、厨房用品等入手,分析这些化学药品可能具有的特性,并讨论生活中使用时的注意点。在化学启蒙阶段,给予充分的机会引导认识身边的化学世界,既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化学安全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复习课阶段同样可以针对药品的四大特点进行深入探讨,例如引导学生联系教材知识和生活见闻,整理完善下表。学生在互动中总结出与一系列安全问题相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在学校、家庭及工作场所的作用体现,并且联系一些简单的化学原理进行解释,既是对具体化学物质性质的系统总结反思,也是建构分类观的重要途径。化学安全往往还与职业相关,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危害是每个学生日后走上社会必须面对、承担的。学生在校阶段也需要充分认识社会、认识到不同职业中可能遇到的化学危害。虽然自己不一定从事该职业,但是将自己的经历与这些职业经历相互印证,还是会形成一些观念;用自己的知识传播、教导身边从事该职业者趋利避害,更是学习者的社会责任之一。此外,教师应该针对目前社会上故意使用化学药品毒害他人的不当行为加以谴责和批判,有必要在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强化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实验安全教育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重要性,利于保持顾及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的积极态度。
美国中学教材Science Explorer是根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编写的,2000年由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earson Education,Inc)出版,2010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中译本《科学探索者》,该教材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与现象出发,注重反映现代科学教育最新理念。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Life Science)《生命科学》,2008年美国McGraw Hill图书公司出版,2011年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中译本。
2 美国中小学教材安全教育研究
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注重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内容全面、安全教育理念先进、安全教育无处不在、安全教育注重实效。
2.1 教材重视实验室安全
美国中学生物学教材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
① 每个实验都注重安全教育,都有十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及必要的注意事项;
② 安全使用实验材料:如实验强调尽量避免对实验对象的伤害,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实验对象;
③ 每册书后都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守则,包括警示性符号、穿着规定、一般注意事项、急救、动植物安全、实验结束规定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必须事先征得老师同意,才能进行实验。
2.2 《科学探索者》教材高度重视实验安全教育
该教材共有87个实验,分为试一试、技能实验室、生活实验室等。
① “试一试”即着眼于基本概念的巩固与强化,共43个实验,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名称、实验过程、得出结论等;实验内容涉及中学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巩固与强化;都有安全图示,注重实验室安全。
② “技能实验室”即探索技能的强化,实验共24个实验,都是由问题来引入实验,注重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③ “生活实验室”即科学知识的应用,共20个实验,实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开展实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④ 教材每一分册后都有以附录形式呈现实验室安全守册,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必须事先征得老师的同意,才能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台整理干净,所有仪器放回指定位置;按老师要求处理实验材料;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洗手;所有电器用完后都要关掉。
附录:美国教材实验室安全守则:警示符号包括废弃物处理、身体安全、动物安全等共18个;实验室安全守则共50项:包括穿着规定5项、一般注意事项共11项、急救共5项、加热及用火安全共8项、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共8项、玻璃器皿的使用安全共6项、锐器的使用共2项、动植物安全共6项、实验结束后规定共4项。
2.3 《生命科学》教材高度重视实验安全教育
教材共有199个实验,其中“导航实验”位于每章学习预备活动中,对本章学习内容具有指导作用,共27个;“迷你实验”位于每节课中,以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对本节课重要概念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共52个;“实验室实验”位于每章学结之后,对本章学习内容具有综合作用,共54个;“家庭实验室”——来自厨房、装饰品的抽屉或院子的实验,位于每册书之后,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利用日常材料进行实验研究;共27个。
① 每个实验都注重安全教育(包括家庭实验、导航实验、实验室实验、迷你实验),几乎每个实验都有十分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实验过程中安全图标)及必要的注意事项(包括实验过程中文字说明),在实验结束后强调对实验材料的安全处理。
② 从每章的导航实验、实验室实验到每节课的迷你实验;从课堂实验、实验室实验到课外的家庭实验室;无不强调安全教育。如有的实验明确指出需要获得教师的批准才能进行实验等;家庭实验室“所有实验均需在成人指导下完成”。
③ 安全使用实验材料:如实验强调尽量避免对实验对象的伤害,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实验对象:如“将水螅放回培养皿”等无不体现出生命伦理;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实验药品(酒精、酸、碱等)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师要注意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
3 启示
美国教材注重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以不同方式呈现出来,对我国中学生物教材实验的安全教育颇有启示,我国的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材编写人员应从美国教材中汲取一些有益的经验。增加安全警告图示,警告图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实验安全教育的感性思维;增加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注重实验室安全;增加非仪器支持实验,增加网络实验、模型和发明类实验类型。同时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设计实验,注重实验室安全教育等。
参考文献:
2.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是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而言,它的两大特点是“安全”和“建筑”,即它涉及到建筑行业领域内的安全管理问题。所以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共性,即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3.考核的概念。考核是教育培训效果考察、认定或评判的一种手段或措施,它是促进教育培训水平不断提高和检验培训对象培训成绩或能力的重要管理内容,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
二、考核责任主体与培训主体分析
1.考核责任主体的界定。由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安全”和“建筑”两大特点,人们往往忽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应具备的四个要素。例如,长期以来人们对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主体的理解产生了歧义,认为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主体是政府。实际上,根据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对象的不同,其考核的责任主体是不同的。若对受政府委托履行对建筑安全监管职责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责任主体就应是政府;若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责任主体就应该是企业。
2.考核责任主体分析。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有关法规规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授予了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管理职责。殊不知,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只是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的一个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的具体内容都是由企业来提供的,所以企业承担了具体实施安全生产考核的责任。我们不能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责任”而轻视了企业在安全生产考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此外,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的重要事项通过企业法人或市场机制等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在我国开展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新形势下,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企业体制,也必将触及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
3.教育培训责任主体分析。必须指出的是,除了以上讨论的考核职责外,有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完全应该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中“考培分开”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一贯的要求,例如:在安全生产法中,国家强调的是企业对教育培训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在行政许可法中,国家严厉禁止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参与培训活动———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前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四条)查阅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建筑安全管理的正式文件,几乎没有关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要求。目前有关建设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业机构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合理性值得探讨。
三、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定义初探
综上所述,考核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由于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部分安全生产考核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原因,暂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准入性的考核,但不能忽视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即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而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的职责,应全部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即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的责任主体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更加理解考核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中有着特殊作用,笔者建议:我们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应该清晰地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加以区别,两者在一起讨论时应该统一称之为“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而不能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来代替。为此,笔者试着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定义如下:所谓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满足教育培训特征(如教育培训四要素———即“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而开展的安全技能培训、安全岗位培训和安全继续教育及日常的安全意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考核是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考察、认定或评判的一个重要手段或措施,既可单独实施又可与教育培训一并实施。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2(a)-114-02
An urgent need for biosafe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junior college
LI Bing-xue, WANG Feng, WU Li-yuan, YE Ji-yun
(Yunnan Medical College, Kunming 65003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the biosafe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junior college for the students who will become qualified primary care physicians.The proof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biosafet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medicical experiment conditions and enducation methods.
[Key words] Medicin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and junior college; Biosafety education
2003年发生SARS的暴发流行,尤其是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在新加坡、台湾和北京相继发生SARS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之后,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在全球日益受到重视,临床医护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病原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医学专科院校的学生具备接触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生物因子的机会,可是医学专科院校的学生首先在生源质量上弱于本科院校,其次这些学生从未接触过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病原生物,如果不重视生物安全教育,那将为某些致病因子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应该重视开展医学专科学生生物安全教育。
1 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生物安全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人类健康安全;②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③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它涉及医学、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农林业等多个学科和领域。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构成危险或潜在风险。在医学领域内,生物安全特指对病原微生物的安全防护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相关人员感染,或意外泄漏导致环境污染和疫病的传播。近年来国际社会又把生物安全提升到生物安全保障的概念,即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以避免因微生物资源的不当使用而危害公共卫生[1]。从这个意义上说,生物安全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生物安全教育的国内外形势
2.1生物安全教育国际形势
自从国际上发生“炭疽粉末邮件事件”,我国暴发SARS和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北京发生SARS 冠状病毒感染事件以来,全球对生物安全达到空前的关注。近年来,国际上把生物安全提升到生物安全保障的水平。生物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它与国家安全、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国际国内已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生物安全法规标准,主要针对从事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可是至今为止,针对医学院校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工作在国际上无广泛性的开展。
2.2生物安全教育国内形势
2.2.1我国基层医务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基层医务人员对感染的危险因素、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检验科和手术室属于几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预防概念、哪些工作可产生气溶胶、哪些工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等知晓率较低[2]。这一现状令人忧心忡忡。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拥有全国人口70%的农村基层仅占有20%的卫生资源,这使得基层医务人员成为了接触最广大患者的医疗工作群体。因而,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对保障我国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在SARS发生后,国家也进一步提出应加强基层医疗队伍的生物安全意识的教育,不仅有助于消除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造成的安全隐患,也有助于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不当处理危及国家公共安全[3]。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从利用教育资源、节约教育成本的角度出发,最好的教育场所是学校,最佳的教育群体是学生。医学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就是为基层培养人才,因此,开展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生物安全教育不仅是提高基层医疗队伍的生物安全意识的一条捷径,也是符合国家医疗现状需求的。
2.2.2我国生物安全教育不容乐观近几年,国内生物安全教育工作的境况是:社会关注度高涨,但具体实施的部门却寥寥无几。生物安全教育以前只针对研究生,自2005年开始才有少量高校针对本科生。目前,有中科院部分单位招收生物安全研究生。北京大学医学部仅面对研究生开设《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与法规》课程。湖南大学生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和南京大学设立生物安全本科专业[4]。但国内尚未见在医学高职高专院校中设立生物安全专业及开设生物安全课程的报道。
3 医学高职高专开展生物安全教育条件亟待加强
3.1医学高职高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硬件设备落后
在医学方面,病原生物实验室与生物安全之间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研究和实验与疾病相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场所。在WHO的分类法中,高等医学院校微生物教学危险级别属Ⅰ级,生物安全级别属Ⅰ级,操作系统为GMT开放性实验工作台(Guidlin of Microorganisms Tast),对人危害相对较低[5]。但随着各高校的连年扩招,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设施和管理相对滞后,实验室生物防护设备条件不佳,从未接触过病原微生物学的学生又缺乏无菌观念和基本的安全防护意识,安全隐患日益突出。为了保证医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科研或承担临床工作后生物安全意识的牢固树立,必须加强在校学生生物安全教育工作。医学院校应该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要求,及时更新和添加实验设备和生物安全防护设施,从硬件上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3.2医学高职高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软件滞后
很多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由于教育理念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目前仍然在沿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及时地进行修改和补充,缺乏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容易遭受生物因子的危害。医学院校应该重视国家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组织相关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从管理软件上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做到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
4 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安全教育法探索
4.1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内容贯穿于病原微生物教学
病原微生物是每个医学生的必修课,它主要介绍与疾病有关的各种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与真菌等),也涉及到很多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如:医院感染的概念、消毒与灭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处理等。因而,进行本门实验课的学生具备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这既有利也有弊,利的一方面是可增强学生对病原微生物与疾病关系的理解,体会到生物安全知识对于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弊的一方面是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因此,将生物安全的内容贯穿于整个病原微生物的教学中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并且通过实验过程,学生可亲身体会到掌握生物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4.2在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专业中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
预防医学专业和医学检验学专业的学生很大部分将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生物医学实验室、临床检验科室工作,生物安全知识对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加之,生物安全问题涵盖面大、知识点多,仅仅通过病原生物课的学习或者几堂课的讲座,还远远不能满足这两个专业学习的需求。因此,在这两个专业中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非常必要。
4.3加强临床实习学生生物安全知识教育
医学生在临床实习之前,可通过临床生物安全知识系列讲座、小册子、印刷品、墙报等方式对学生再次加强教育,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让广大的实习同学不管在实习中还是将来走进工作岗位后都能够成为既懂临床知识,又懂医学生物安全的合格人才。
总之,为了与国际接轨,紧跟时代步伐,不落后于国际国内社会对生物安全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合格的医务人员,确保个人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开展医学高职高专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鞠晓红,时文艳,陈爽.高等院校病原生物的管理与安全防护[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4):317-318.
[2]张晨光,贺志安,申海玲.基层医务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现状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921-2922.
[3]Zieliniska-Jankiewicz K, Kozajda A, Szadkowska-Stanczyk I. Protection of hospital workers from risk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iological agents[J].Med Pr,2005,56 (5): 367-373.
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各类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加之一些社会不法分子的滋扰,使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来自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诸多安全问题。为此,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已经提高了对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重视,并积极尝试将应急逃生安全教育融入到高职学生教学中。高职体育作为高职教学的重要组成,在实施应急逃生安全教育时具备许多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高职体育 应急逃生安全教育 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明确课题研究的内涵是确保研究方向正确性的前提。本章主要对本课题研究中涉及的应急逃生、生命安全、生命安全教育等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分析,并着重探讨了体育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对本课题的研究开展起到了统领作用。
(一)应急逃生
应急逃生是指当出现地震、火灾、化工气体泄漏或不法分子袭击等各类灾害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时,事件周边的人员能够迅速逃离至安全区域。在高职教育中,应急逃生指的是在危险情况发生时,学生能够凭借完善的自救自护知识迅速作出正确反应,选择最适宜的逃生路线和逃生方式逃离危险区域。
(二)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指的是人类的整体与生活环境资源实现和谐相处,不相互伤害,消除生活环境中的危险和危险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在高职教育中,生命安全主要指的是师生的教育和生活状态对师生的生命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在可控范围之内,所受到的生命危险、危害都能够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以下。
(三)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是两个较为相似又各有不同的概念,很容易被人们混淆。虽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考察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时,两者是密切相关的,但从侧重点而言,生命教育更侧重于精神生命的觉醒和提升,主要培养的是人类的生命意识。而生命安全教育则侧重于生命的健康和保护,主要培养的是人类的生存和自救技能。换言之,生命安全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人类在其活动范围内,预防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能力,使之在面对灾难性事故和突发性事件时,能够及时作出应急、应变措施,避免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
(四)体育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
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应急逃生和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顺应了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在自然和人为灾难面前增加了一份安全保障。总的来说,体育教学中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目标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高职体育教学要通过应急安全逃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教会学生基本的维护自身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在面对危险情况时能够运用基本安全技能正确应对,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些年的推进,我国基本形成了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状,一旦孩子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必然会对这个家庭造成致命的打击,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体育教学中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有效的保障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五)体育课堂教学应急逃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自然灾难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势错综复杂,是一个自然灾害种类多且较为频发的国家。其中,地震、泥石流、龙卷风、洪涝是较为常见的几种自然灾害,每年带来的学生死亡数目也极为庞大。高职体育课堂在开展应急逃生安全教育时,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逃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必不可少。教师要注重从各类自然灾难的特点入手,告诉学生各类自然灾害的威胁所在,教会学生在面对不同自然灾难时如何躲避自然灾害,选择最科学、最有效的方式进行应急逃生和自我保护。例如,在地震灾害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尽快从安全通道疏散到空旷区域,避开高大建筑和其他危险物,在躲避时要采取趴下、蹲下、坐下等正确的避震姿势,做到低头闭眼,尽量保护自己的头部和颈部;在暴雨洪涝等异常天气的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教师要教育学生遵循就近避险的原则,进入距离自己最近的安全建筑物进行避险,并尽量减少外出,只在安全区域内活动。
2.应急救护技能教育
应急救护技能是一项简单但却很实用的技能,在应急逃生安全教育中加强对应急救护技能的教育可以教会学生面对自己或周围的人受伤时如何进行紧急处理,将伤害控制到最低。进行应急救护技能教育时不宜教授操作过于复杂的救护技能,而要以一些基本、实用的技能为主,例如如何消毒伤口、包扎绷带、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比起让学生将应急救护知识死记硬背下来,更重要是让学生亲自尝试如何运用应急救护技能,使其懂得什么情况下该选择什么应急救护技能,教师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加强讲解和纠错指正,坚持理论和时间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例如,在体育课堂中出现学生扭脚的情况时,教师要及时使用冰块为学生进行冰敷,并在冰敷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在刚扭脚时,扭伤处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流速度变快,及时冰敷可以降低扭伤处的血流速度,避免伤处出现肿胀等不良后果,更有利于扭伤的恢复。
参考文献:
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同创造良好的幼儿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幼教研究的热点,这是我国幼教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价值。当今社会越加开放,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也必将随之由封闭走向开放。幼儿园、家庭、社区动态合作,不断反馈、自我调节,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安全教育仍旧以幼儿园为核心,三者的合作非常少。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给幼儿园了,孩子的安全问题都由幼儿园负责,家长是没有责任了。有的社区部门认为,我们就是负责提供场地。在安全教育方面三者没有形成合力。在安全教育方面,有必要对三者进行深入的研究,探寻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安全教育方法。
一、园、家、社网络概念界定
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三者结合的概念,在本研究中,笔者将其定义为:园、家、社合作,指的是由幼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服务人员组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群体,彼此合作、多维度互动形成合力,达到高效率培育幼儿的目的,合作共育,实现多赢。
二、园、家、社网络下的安全教育途径
(一)从组织上入手,构建安全教育董事会
董事会成员由街道办、社区名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成立这个安全董事会,只有义务,没有权利,目的是能够更好更快捷地沟通,构建能够及时协调各种因素的机构,使得幼儿教育能够利用更多的资源,有计划地架构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的桥梁,这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利的。董事会领导举办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比如对家长的安全知识分享,对幼儿的安全小游戏活动,以及社区合力的大型联欢会等。
(二)从行为上入手,提高安全教育活动质量
1、必要的安全行为讲座
家长需要更新观念,这样在家里他们才有可能调整自己错误的安全教育方法。为提高安全教育质量,采用讲座的形式,讲座的老师是幼儿园的教师,场地是由社区提供的,三家合力,提高了家长的思想水平。
2、灵动的安全行为游戏
幼儿也需要更新观念,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就不能通过讲座的形式了,这需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明白安全的重要性,知道安全的知识,学会安全的技能,让幼儿在童话的世界里徜徉,这方面家长和社区都付出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投入。
例如,在六一儿童节的这一天,董事会联系电视台做了这样的一期节目。教师把幼儿园整个一个班放到一楼活动室,并叮嘱他们不要随意出去,等老师回来。一会儿,假扮记者的社区人员来了,他们说自己是电视台记者,来挑选有才艺的小朋友,被选上的小朋友可以上电视。这下,小朋友们就开了锅,纷纷表演自己的才艺,最后,只有3个孩子没有和坏人离开。其余的32个孩子都和坏人一起离开了,他们也早就忘记了老师的叮嘱。而那三个没有离开的孩子,经过采访,他们的答案是感觉没有什么可以表演的。这样的活动,震惊了老师、家长、社区服务人员,安全教育非一日之功,不相信陌生人的话,老师说过,家长说过,但幼儿为什么没有记住,一定有哪个环境出错了,究竟错在哪里?就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利用这样的活动方式,幼儿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很久的时间这件事镌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不是教给他们虚伪和欺诈,而是让他们知道不能盲目信任别人的话。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优质的安全行为讲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在幼儿安全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挑选和培植家庭、社区与幼儿园联合这种最积极的形式。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包括常规的与非常规的手段,都应该用来发展基础教育。”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的资源,可以丰富幼儿的安全活动。幼儿家长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医生、作家、律师、警察、商人等等。他们都是各自工作领域的精英,利用他们的特长可以丰富安全教育。
例如,在传染病来了的时候,做医生的幼儿家长就帮助老师检查幼儿身体,并指导教师照顾幼儿。幼儿园请来了做交警的幼儿家长,给幼儿将交通事故的故事。交警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让幼儿知道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这个交警还带着幼儿到户外活动,让幼儿体验了各种标志应该如何应对。
(三)从资源上入手,让幼儿安全教育得到多方支持
世界教育专家乔治・维迪努认为:“学校不可能垄断教育,因而必须把学校同家庭、孩子周围的人们一级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协调起来。”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人员的服务对象,但幼儿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通过上课和活动渐染。安全还涉及饮食用水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这些都影响着幼儿安全教育的成效,而只有联动家长和社区,这些方面才能得以解决。应该让幼儿与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让幼儿从更阔大的角度去考虑安全问题。为幼儿提供机会,让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当忙于工作的父母无暇教育孩子时,但幼儿教师没有条件教育孩子时,当社区工作者没有本领教育孩子时,他们三者的结合产生了1+1+1>3的作用。通过让他们集体参观,实地活动等形式,在更丰富的资源下,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即使再严密的制度,再好的设备出现问题也是可能的,有了多方合力,就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化大问题为小问题,把小问题变成没问题。例如,有幼儿出现意外受伤,联系了开出租的幼儿家长,很快把幼儿送到医院,而做完社区服务部门的医院,和幼儿园有联系,在最短时间做好了应对工作。
三、反思与思考
幼儿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是容易出现人身安全问题的;幼儿又是懵懂无知的,他们容易受到坏人的欺骗;幼儿又是自律能力差的,他们还容易出现种种意外。我们在从事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教育幼儿安全问题方面,还需要反思安全教育的视角好不好,安全教育的内容合不合理,安全教育的方式是不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研究的区域单一,对象的量比较小,需要进一步的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选择选修本门课程的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选修《护理与病人安全》的护理本科生共112人,其中一年级38人,占33.9%;二年级70人,占62.5%;三年级4人,占3.6%。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病人安全教育采用专题讲授、学生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例如在“用药与病人安全”这个专题,提前公开讨论题目,由学生小组搜集相关材料,设计制作PPT,并由学生汇报讨论,从多个角度阐述问题。
1.2.2调查方法
在开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一发放问卷,30min后回收,发放问卷103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回收有效率100%。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统一发放问卷,45min后回收,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回收有效率100%。
2结果
2.1开课前调查
在开课之前,有24%学生未听说“病人安全”这一概念;62%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属于中度风险,38%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属于高度风险;学生普遍认为医护工作中洗手很重要,但对手卫生的正确理解不足10%。对什么是差错事故,等级是如何划分的,发生差错事故后应该怎样处理,回答正确率不足20%。
2.2课程结束后调查
课程结束后,学生对病人安全知识掌握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除护士被HBsAg阳性病人使用针头扎伤时的职业防护措施、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良事件分级之外,其他题目的回答正确率都超过50%以上。见表1。
3讨论
2008年,WHO病人安全联盟启动“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项目[1]。2009年初确立11个课程指南题目,包括病人安全基本概念,人体工程学因素及对病人安全的重要性,医疗系统复杂性对病人的影响,如何成为团队中的有效成员,如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何处理临床风险,质量改进方法介绍,病人参与病人安全活动,加强感染控制、降低院内感染,病人安全与介入性诊疗,提高药品安全[2]。2010年WHO病人安全联盟在全球11所医学院校试行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指南,旨在促进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从源头遏制或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促进病人安全。
3.1病人安全教育的目标要求
保证病人安全是医护人员的首要任务,也是所有医学类本科生都应具备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教育和培训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确病人安全的重要性,将“病人安全”的意识整合到今后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以及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地掌握并执行安全的医疗护理行为、规范和程序,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健康维护,防止和减少伤害病人的事件发生,正确地对待医疗不良事件,构建积极安全文化管理对策[3-4]。围绕医学模式转变和伦理、法律的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寻找护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懂得关注、关怀和关爱病人,保障个体生命价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持续的教育中巩固生命珍贵、病人安全第一的理念[5]。
3.2病人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按照医学类专业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课程指南的要求,结合我国医疗卫生工作和医学教育实际,我院开设的《护理与病人安全》课程共设9个专题的内容,包括病人安全影响因素,手卫生与病人安全,安全用药,病人安全文化建设,临床工作中的病人安全,职业防护,病人安全目标解读,医护行为的伦理与法律、差错事故防范,病人安全教育[6-10]。这些内容与WHO关于“医学本科生病人安全教育”课程指南题目的内容相对应。每一专题主要围绕该专题对于病人安全的重要性、现状、目标要求的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阐述。每一专题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病人安全因素分析这一专题,我们通过医学发展史、医学模式转变、目前社会公共卫生和医院病人安全现状,阐述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介绍保证病人安全的新理念、新技术,同时还阐述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沟通策略是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因素,系统介绍了循证护理学应用对保证病人安全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关病人安全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理论讲授与视频资料观看、案例分析讨论结合,积极创建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形式,生动的案例,有视觉冲击的视频资料,众多学生参与、多角度的讨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课程的内容讲授与专业思想教育、护理人文理念教育相结合。由于低年级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临床护理专家通过经验分享,注重言传身教,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鼓励学生牢记职业责任,把病人安全放在第一位。教师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注重材料收集、课件制作、内容讲授等每个细节,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健康权是至关重要的。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弱者,其自身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加之幼儿大多活泼好动,近些年来幼儿意外伤亡事件可谓有增无减。一个个悲剧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幼儿园安全管理松懈、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幼儿园必须将保护好幼儿的生命与健康作为自身的首要责任与使命。因此,加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应当是幼儿园日常管理与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以下几点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多样化建设提供了中肯的建议。
一、创设安全生活环境
幼儿园安全教育首先应当以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的创建作为其他工作的基础性保障。幼儿生活环境的构建首先应当具有特定的“情境特征”,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来看,在幼儿园中应当以硬件设施为依托,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在幼儿园大门张贴相应的宣传标语,在院墙、栅栏、楼道口等危险性较强的地点悬挂浅显易懂、色调性强的警示标志。对于不少幼儿园中都存在的游戏绿色长廊,可以通过图示、标语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在室内环境中,幼儿园管理人员可以在盥洗室、衣架等处标明号码,借此构建幼儿的卫生意识与有序的常识。通过以上形式,可以很好地在园内构建安全的教育环境与生活环境,通过环境的熏陶,幼儿们可以耳濡目染地学习到自我保护方法与安全防范意识。
二、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需要所有幼儿教师的共同参与。因此,应当强化幼儿安全的重要性,培养教师的安全思想意识与教师责任感。首先要紧抓教职工的安全培训工作,使得幼儿教师在意外事件与突发状况发生时能够妥当的处理,防止伤害的进一步扩大。其次要组织幼儿教师积极学习关于安全教育的文件精神,建立一定的忧患意识。在安全学习中,不应停留在表面做文章,要加强案例分析,积极查找园内的安全盲区,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教师也应对其加强安全宣传工作,以防假期中意外实践的发生。
三、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
幼儿园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应当从细节抓起,注重一日生活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可以高高兴兴地来园、平平安安地回家。根据对以往的个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幼儿园内发生的绝大多数的意外伤害以及安全问题都是由于日常管理的细节疏漏导致的。由于幼儿自我防护意识差,活泼好动的他们难以对事件的后果做出准确估计。例如摔倒、烫伤、吞食异物、走失迷路等类型的事件都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应当将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贯穿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教育幼儿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积极引导他们建立安全意识与观念,保证每个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
四、开展多彩缤纷的主题教育活动
除去上述的日常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以外,幼儿园管理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挑选特定的时间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主要围绕某一意外事件类型来开展,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对于幼儿自我防范能力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开展一系列的防火、防电、意外自救等活动,并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活动的互动。以防火演习为例,事先准备水、毛巾、电话等道具,对幼儿反复强调整个模拟演习的计划与步骤。模拟活动开始后,假设火灾在某处发生,由教师提醒幼儿应当保持镇定,并引导他们使用蘸水毛巾捂住口鼻以既定路线有序地安全逃生。在此期间,应当穿插119报警的模拟与相关知识的教育。通过类似的主题教育活动,可以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幼儿应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处理能力,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五、建立家长――学校安全教育互联机制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概念不仅包括园内的安全教育,关于幼儿家庭内的安全教育与社会生活教育也应包含在概念之中。因此,对于幼儿的安全教育就需要联合幼儿园、家长、社会等多方力量的积极主动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主动配合园方的安排,幼儿教师也要发挥其自身的主动性,尽可能多的联系家长,了解幼儿的生活健康状态,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宣传。通过各方的携手努力,可以有效地构建出一个完备的安全教育互联机制,协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语:保证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成长是幼儿园日常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幼儿园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探索安全教育的多样化建设。通过安全意识宣传、意外模拟演习、教师素质培养以及家长与园方的互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幼儿意外事件的发生几率,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铺就坚实稳固的基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119-2
0 引言
安全问题涉及国家安定、社会稳定以及个人切身利益,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意义上作为一门公共课程列入教学计划,设制固定学时,进行系统地教学。虽然,部分高校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其教学方式也只是讲授理论知识,宣传防范技能等手段,而且宣传方式也仅限于展板、橱窗以及有限的安全知识讲座等,往往缺乏实际案例加以佐证,很难引起大学生广泛参与和兴趣。
1 全面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安全在某些学校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安全教育作为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少有学校建立起基本的安全教育制度。即使有的学校建立起了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但能够真正有效实施的少之甚少。它不会像其他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列入课时计划,教师备课计划等。之所以没有,归根结底就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主管领导抓得不严,学校投入资金不足,教师队伍水平不高。任何事情没有得到重视,很难形成实效。如果安全教育课能像大学生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列入学院的教学计划,明确课时,要求备课,实施教学督导,不言而喻,收到效果远远不是当前这样的状态。
1.2 队伍文化素质偏低
多次强调指出“打铁还还需自身硬”。作为教育者,自身更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技能,否则,教育无法开展。那么,保卫干部承担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如果自身没有掌握足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也无从谈起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1.3 教学设置内容陈旧
目前大多数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关心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上,主要是围绕宣传治安、交通、防盗等传统安全问题展开,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社交安全、文化安全教育和信息安全教育内容很少涉及。既便有的课堂涉及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系统地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真正知识。
当然,加强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本应无可非议,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到来并快速发展,对大学生安全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新的平台。另一方面,又给大学生安全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提出了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等新的课题。
2 多个角度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2.1 从法律法治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积极推进法治安全教育,要像大学生《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开展国防教育一样,写进《国防法》和《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保卫部门,尤其是主管安全稳定工作的校领导更要想方设法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安全法》或《教育法》的相关条款,以便形成强大的法律保障,也是安全教育进入课堂的先决条件。否则,要想真正意义上落实“三进”(进课堂、进教材、进学分)工作,恐怕还会遥遥无期。
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法律,的确是一件比较复杂艰难的工作,但是总是要有人去推进的。如果全国高校作为文化阵地、人才源头,能够发出足够的声音,大学生安全教育立法问题定会指日可待,大学生安全教育“三进”工作也将得到顺利解决,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常态化就有了根本保障。
2.2 从教育概念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顾名思义,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属于教育范畴,不属于管理范畴。然而,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职责却是由保卫处(部)或保卫科这样一个管理部门承担,混淆了教育与管理的概念。有的人可能要说,保卫部门也有教育职责和功能?其实,保卫部门在高等学校中承担的管理与教育职能当中,孰多孰少,只有保卫干部心知肚明。当然这是不是贬低保卫部门的职责和能力,只是在强调一个概念,以便明确职责。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太难,依然可以学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这两门课程的方式方法。大多数高等学校都设立的武装部,是一个国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他们在武装部下设立了军事理论教研室,拥有一批专业的军事教员,承担起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同样的道理,如果各高校能够在保卫处(部)下也设立一个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组建一批专业的师资力量,来承担起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问题势必会迎刃而解。
2.3 从教学大纲角度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
大多数高等学校现有的安全教育课程基本是都是“一锅八宝粥、什么豆都有”,但数量和质量均没有达到要求,起不到教育效果和作用。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课以讲座形式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一个讲座上会涉及消防、防盗、防骗、防抢、交通、食品卫生等诸多方面的安全知识。老师只是泛泛而谈,学生也只一听了之,过后就忘,没有达到真正教学功能。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必须有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大纲。这也正是现有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老师无纲施教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
3 开辟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途径
深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势在必行,传统教育方式明显乏力。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途径。否则,这门课程很难取悦学生,导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创新大学生安全教育,这是摆在每一名保卫干部面前的新课题。
3.1 循序渐进,由选修课程逐步向必修课程推进
各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列为选修课,设定1至2学分,吸引部分学生选修该课程,在选修学生偿到了这门课程的甜头后,固然会有大量学生参与选修。达到一定条件后,可以作为公共课程,开设必修课。当然,这样做仍然需要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方能实施。尤其是主管安全工作的校领导要与主管教学的校领导进行沟通协商,最终达到一致目标,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兴事物的产生,人们的欲念增多,学生安全报道频出,国家在进行法制安全教育的同时也提倡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和语文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和语文两者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但是语文有比较强大的描述功能,把安全教育融入到语文中也就是把生活融入到教育中去,最大程度上做到语文安全教育生活化。还可以把安全教育活动作为语文延展课来进行实践,不但提高了学生安全意识,而且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素材。
一、学生安全教育概况
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通过进行安全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对危险的警惕,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而出现的安全事故。安全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它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直观的体验,是对安全教育进行宣传最好的途径。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安全教育准则,有人认为,安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把安全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对安全教育进行了解并且对自身安全进行保护,最大程度上提升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还有学者认为:安全教育的途径不单一,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教育,使教育方法生活化,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来进行安全教育的传达,从学生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必要的训练,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安全意识,所以,需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来提升安全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针对安全教育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定性的标准,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他们对安全教育的定义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有些欠妥之处,因此,不能对这种情况进行妄下结论。学生安全教育核心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尊严进行维护,通过语文教学来体现出安全教育的核心。
二、安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安全教育在生字读写教学中的渗透
我国文字博大精深,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气息,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生字时可以顺其自然地把安全教育插入到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普及了日常安全知识,教师在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时也要把握好安全教育内容的质量。
比如,教师在传授“灯”字时,让学生先认识这个字的读音和一些词组,在词组中体现出“红灯”一词,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说:“大家在过马路时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教师通过这种穿插式教学方式进行交通规则安全教育普及。再比如:在学习“警”这个字时,教师可以问学生我国火警电话是多少,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回答,不管回答错误与否,教师要对学生说:我国火警电话是119,如果出现火灾情况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二)安全救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普及,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日常化语文模块进行细致地揣摩,从细节中找出对学生有利的安全教育。学生的年龄比较小,遇到危险时很容易不知所措,所以,应用语文知识来提高学生日常的自我救护能力。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这篇文章描述了很多与地震有关的句子,其中有一段描写了几个儿童被地震埋在教室的一个角落里,最后成功获救的段落,讲到这里,教师可以穿插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我救护知识,告诉学生地震发生时首先不要惊慌,要及时到房屋角落处避让,以免被砸伤。
(三)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培养
由于小学学生身体和心理各个方面都还没有成熟,对外界反馈信息的真假不能进行正确辨认,这就很容易出现被坏人利用,所以,教师要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进行必要的普及,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免受外界的各种不良诱惑,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提高自身防范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乌塔》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很好地进行自身安全防范意识的传授。《乌塔》主要描写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到一个陌生环境中的事情,她在陌生的环境中所做的事情表现出了自我保护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说,这个女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引出自我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以提问的方式针对文章中小女孩独自出游的想法,用这种方式来引发学生对旅游中一些问题的思考,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各自表达不同的见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
(四)安全教育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学生对活动非常喜爱,为了对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文化知识,需要通过语文综合性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用不同形式的语文活动让学生融入到安全知识的氛围中,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竞赛、办安全知识手抄报等,丰富安全教育文化。
三、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安全教育是小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我国科技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社会充满了诱惑,这种环境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实施安全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得到很好的保障,身心健康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我国在2006年以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为主题的活动,这个活动主题可以告诉我们,学生的安全和教育两者同等重要,不能只重教育,轻视安全教育。小学生是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很多方面没有太多竞争的能力,只能被动地接受,身心各方面还不是特别成熟,在他们面对危险或者关系到安全的问题时,不能进行很好地处理,缺乏随机应变能力。从新闻中可以发现,学生被侵害的事件频频发生,比如,福建发生了一起学生被杀害事件、陕西省小学生被砍杀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给家庭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后果。严重威胁着孩子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生命的意义,与此同时,使他们关爱自己的同时,对家人和社会报以感恩的态度,懂得生命的价值。
(二)开展安全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身心发展不单单指身体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指由外到内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从幼年到成年过渡阶段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产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应是积极健康的。我国教育原理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行了必要的研究,研究范围主要是从童年到青年两个阶段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变化。在整个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的特征有很大差异,这个差异很好地解释了人在不同时间段需要面临的一些身心健康发展任务,比如,处在少年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趋向于形象化、具体化,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相对比较弱,这就使他们对一些比较抽象的事物不理解的原因;处在少年阶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比较好奇,对大多事物总会问为什么,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增加了他们的安全意识。所以,在这个社会中,由于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有真正形成,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开展安全教育有助于深化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提出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很多弊端提出来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和验证,证实素质教育在我国是可行的。提高学生素质是素质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核心,唯有把教育重心放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中心才能使素质教育得到成功。素质在心理学中有一些专业的概念,想要使教育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提高素质是必要的,素质的提高不是仅凭书本上的一些知识就能得到提高,更多的是让学生自身和社会两者进行融合来不断深化。安全教育也是提高素质的一个大的方面, 它是提高自身能力和自然发展的基础,是素质的必备条件,所以,安全教育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学生安全教育强调的是通过安全教育来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使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素质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一致的。现在这个社会处于病态的社会,有太多的东西被扭曲,比如,治安问题、心理问题等,需要学校引起重视并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的安全提出保障。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安全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有比较大的效果,安全教育的渗透是每个语文教师的义务,在对语文知识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要留出一片位置给安全教育,最大程度上通过此教育避免安全隐患,使学生有一个快乐的学生环境。学校应当把学生的安全放到日常工作的第一位,进行语文安全教育渗透的同时,还应当开展一些课外法制活动来巩固学生的安全意识。语
参考文献
[1]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2]刘文韬.学校安全教育规划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
[3]王秀明.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4]陈慧萍.中小学安全教育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5]孙飞.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安全教育[J].考试周刊,2014(24):42.
[6]庹先德.安全教育的“语文范儿”[J].平安校园,2014(13):72-73.
[7]赵爱玄.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的几点做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