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8 10:25: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常用社会调查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针对性,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小组从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开展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围绕《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专业,深入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村情、校情和社情调查。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评选出获奖作品,进行表彰。任课教师每个学期都会对社会调查进行总结,不断找出不足,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调查教学模式。
一、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因素
“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活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组织大学生以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们了解校情、民情、社情,一方面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促进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丰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第二,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可以将学生的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洞察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开展大学生社会调查,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意识,提升了教学、科研以及多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包括五个关键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P.36)其中,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操作程序包括:调查准备阶段、调查实施阶段、调查研究阶段和调查总结阶段。实现条件是指能使社会调查活动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水平,调查的方案、内容和方法,调查的体制保障等等。目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需要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大纲、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赛三方面入手。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所谓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是指大学生正确、全面使用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在明确的问题意识引导下,选择调查题目,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分析资料,获得理性认识,深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薄弱主要表现在:1.调查准备阶段,有些学生的选题过大或过小,过大的题目学生难以把握,有的过小的题目而又没有实际意义。2.调查实施阶段:大多数学生对于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不能熟练应用,表现在很多学生不能掌握访谈的技巧,无法深入展开访谈;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准确把握观察点;不能正确设计问卷,难以把所要考察的问题转化为问卷中的调研指标。3.调查研究阶段: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对调查资料进行有效地审核、分类、汇总;多数学生不会使用 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使用最为机械的笔算方法进行统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4.调查总结阶段:部分学生对调查报告的撰写缺乏清晰地认识,他们不知道如何规范地撰写调查报告。对报告的结构、报告的语言、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在学生方面。应该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使学生对社会调查的内涵、类型、程序、方法等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调查工作的具体程序:(1)确定调查课题;(2)设计调查方案;(3)收集资料;(4)整理分析资料;(5)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生对每一项程序的工作方法要有明确的认识,比如: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3)观察法。[2](P.67)在选择课题时,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研究能力的高低和兴趣爱好,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代表性原则,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有代表性的热点问题。二是可行性原则,所选主题能有可操作性,学生也有发挥的余地和自由度。三是社会调查的内容既要紧扣教学重点,又要贴近客观的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切忌选题过于宽泛,大而无当。要“小题目做大文章”,专谈一、二个问题,便于剖析。
在师资方面。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聘请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专家和学者担任兼职培训教师,并在课时与经费上给予保证。并使这一做法制度化、常规化。
在学校方面。高校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为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证。在大学生社会调查能力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可能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与手段。这时,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协调学校各相关部门,为这一举措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2005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方案”), “05方案”中规定,要从本科《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实践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大纲作了调整,制定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实施方案。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从社会调查的内容、时间,调查报告的要求、题目、评分标准、会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说明,可以说方案为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参加报告会提供了有效指导。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发现,在社会调查实施方案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和任务、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式及过程要求、考核方式方法与评分要求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教务处、学工部、思政部、教学小组以及任课教师应该相互协调,统筹规划,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教学大纲,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开展。新的实践教学大纲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调查的目的;2.社会调查的计划安排;3.社会调查基本要求;4.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原则;5.社会调查活动成绩考核标准;6.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学习提纲;7.社会调查报告完成的基本程序;8.社会调查活动选题指导;9.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结构;10.社会调查报告格式要求等等,一个较为丰富和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将使《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社会调查更加有序进行,并产生积极效果和有效作用。
四、进一步丰富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作为一个展示社会调查成果的一个平台,可以使大学生在总结自身社会调查经历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而在这个平台上,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从而能够使大学生彼此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视角,能够使大学生得到多维度的社会经验,增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使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掘!
《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社会调查报告比赛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组织比赛的经验。在比赛中,教师和学生分工协作,有详细的评分标准,有非任课教师组成的专家和评委,有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形式,有对获奖学生的表彰和鼓励,最重要的是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每一次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都给教师和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但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希望进一步完善社会调查报告比赛,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如,在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中,评委人选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思政部,可以打开视野,聘请其他院系的专家、教师、辅导员,这样一方面充实了评委队伍,另一方面又扩大了社会调查活动教学模式的影响力,重要的是在不同部门的支持下、参与下也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比赛逐步完善。
政治理论课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论素养。当然,完善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还有很多方方面面,因此,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坚持长期实施,进一步完善其具体环节,加大对其实施的支持力度,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效果,以此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功能和效应。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的动起来,一直是教师认真研究的对象和考虑的问题,也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学生的活动,因此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教学水平再高也是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法就是符合这种教学理念的一种方法,下面我就把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社会调查研究法的含义与作用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它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社会调查研究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获得某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了解明白某一社会现象,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调查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在社会调查中采用是以访谈法和观察法等为主、文献法为辅的形式。
二、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到四个要素:(1)调查什么?(2)谁去调查?(3)向谁调查?(4)怎样调查?根据这个思路,我整理了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提炼出一些容易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知识点,并分成若干个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对象。然后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开始设计安排学生进行调查。
1.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地理教材中内容很多,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知识。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椒江人,有一部分来自区外的路桥、黄岩、三门、仙居、临海、玉环、温岭等各县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农业地理中的特产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的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1)我把班级学生以他们所居住的地域划分为9个大组,其中椒江区这个大组因为人多,继续划分为三个小组,共计11组。要求每一组的学生利用周末采访当地的农民、地方上的特产专卖店和农贸市场,了解台州特产的种类、种植条件范围以及销售情况等。要求进行调查的时候,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调整好心态,本着谦虚请教的态度进行调查。因为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上来自客观的或人为的阻力,这就需要学生给自己打预防针,保持自信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2)为了让调查顺利进行,学校将给每组的学生开具一张由学校派出进行社会调查的证明,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方便。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集中讨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形成初稿。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调查内容;(3)调查范围和方法、时间、地点、程序;(4)调查对象;(5)调查人员组成、组织结构以及安排等。方案的讨论和制定是为了让每组的学生了解调查的预设,从而解决怎么样调查的问题。具体如:周末几点在哪里集中、调查的具体路线、预计调查的几个人或地点、询问的问题、由谁做记录等等。
4.收集资料
各组在周末实地调查过程中,要求做记录,收集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资料。
5.分析资料
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过程中记录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调查心得进行交流,并由一人执笔,写出调查报告。
6.结论与建议
在周一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每组学生派一位代言人在班级里进行了现场汇报,汇报中学生感慨有加,既阐述了自己的调查经过、得出的结论,又谈了在调查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等,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各组同学一致认可用八个字来小结此次台州特产调查的主题:山珍海味,水果之乡。
7.理论思考与讨论
社会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所以对于学生们的调查结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结合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迁移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调查出来的众多特产中,我们选择了玉环的文旦作为案例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根据调查,学生已经得出玉环文旦的分布范围和种植条件,包括销售区域等知识。我们把相关的知识用投影仪展示:
玉环文旦属柑橘属,是浙江柚类优良品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半岛上的楚门镇、清港镇和龙岩、密溪等乡的滨海涂地和山麓。土壤为黄(红)色酸性砂质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无霜期327天,年降水量1400~1500毫米,分布比较均匀。
种植面积1.67万亩,总产量在3万吨以上。价格大批发最低每公斤3.9元(采摘期仅是2.7元,小批发4.6元),有的要卖到每公斤5.2元。
主要销售区域:当地的企事业、单位、部门(他们习惯大量购买文旦作为礼品,曾经根村果农王志根3500公斤文旦,被县两个部门订购采摘一空)以及个人;浙江省内外的一些主要大中城市,如宁波、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还出口到英国、法国、荷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销售价格和利润非常高。
文旦具较高的加工价值,加工附加值高,如果肉可加工成不含任何腐剂的纯天然粒粒汁、原汁等系列饮品,果皮可提取柠檬苦素、果胶或制作果脯、果酱。
文旦的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B、C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提问:(1)根据材料,以玉环、文旦为例,说一说影响农业生产有哪些因素?
(2)你认为,以后影响玉环文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经过学生的初步讨论,加上学生之前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认知,学生很轻松就得出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其中自然条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和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产品消费状况,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装备以及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劳动力等。其中市场需求因素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越来越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它的价值会大大提升,从而促进该农产品的种植发展。
以文旦为例分析完之后,再让学生以涌泉的蜜橘来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生们经过之前的调查,再加上课内的案例分析,基本上对农业区位因素有了很深的理解,这也达到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
三、社会调查研究法运用的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结如下:
1.社会调查研究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社会调查法从组建小组、讨论方案、调查行动,一直到汇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主动、相互协调与合作,并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辨析别人的观点,同时取舍、评价,进行知识重组。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社会调查法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社会调查研究法符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
社会调查的内容取之于地理教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相应专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再回归到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研究法是地理课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
地理教育要创新,必须坚持地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价值取向,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参与、体验、收获,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注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直至写出调查报告;以及地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调查结果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地理教育的创新。
四、社会调查法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调查不宜多
因为调查要实地去操作,还要提前做调查方案的策划,虽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行,所以调查也不宜多。考虑到学生周末的作业、休息和娱乐,所以可计划每月一次,或一学期两次。
2.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交通、调查时间等),所以调查的内容宜选择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主题,调查范围应在学生居住区域范围,所以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3.需要调查评价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调查给予一定的辅导和正确的引导,切忌“放羊式”,导致有的学生会为了调查而调查的走过场,所以要进行实时的督促和评价。调查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容,“质”包括学生参加调查的态度、表现和取得的成果;“量”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访问和调查的数量和完成的内容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一定的等级考核评价。评价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调查中。
五、结束语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它,可以很好结合教材内容,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材料引入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调查方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是一门新兴学科,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以及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对汉语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学习汉语,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又一波“汉语热”。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外汉语教学,国家汉办的成立,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设立,各国孔子学院的开办都体现了这一学科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而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中的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该学科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2社会调查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调查法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社会调查内容与意义。下文将简单阐述,根据对外汉语的学科独特性,社会调查法在该学科的运用以及产生的影响:
2.1对教学对象的调查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有其独特性的,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为对象的汉语教学,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一种教学。相比于将汉语作为母语的国内中小学的语文学习者而言,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更具复杂性,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国家,跨越各个年龄段,汉语的基础以及学习汉语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针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教学对象团体,势必不能将其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混为一谈。因此,运用社会调查法对其进行实际调查,划类分析则变得十分必要。
教学对象的调查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教材的编订有着重大的意义。任何教材的编写都不是凭空而论,而要根据实际需求科学地编订。教材的划分、内容的选定、版面的设计等多方面都需要严密的思考。而对教学对象的调查,正好给予我们一些启发。随着国家的兴起带动语言的发展,以及语言在世界上地位的提高,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日益增多,但是她们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却不尽相同。有些是为了以后从事汉语有关的工作,有些是为了以汉语为媒介,在中国学习其他专业,有些则纯粹是为中华文化所吸引,将汉语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并通过汉语了解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那么针对不同的目的,编写的教材也应当是有所区别的。例如针对以后想要从事汉语有关工作的留学生,调查他们主要想要从事的行业,统计出大的方向,再针对该行业的实际需要编写教材,这个教材当中,应当更多收录该行业是专业术语或常用语。再比如针对纯粹将汉语作为兴趣爱好的学习者,这类教材应当是更多注重日常用语的教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
教学对象的调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有重大作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语言习惯是不一样的,以语法为例:汉语句子的基本语序以“主+谓+宾”为主,母语是英语等西方语言的留学生对此结构就会比较熟悉,因为在英文当中,也是“S+V+O”的结构为主;而在一些亚洲国家,例如韩国和日本的留学生对此则会相对陌生,因为在日语和韩语当中,句子的语序是以“主+宾+谓”为主。因此可以说,不同地域的留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再以语音为例:欧洲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拼音的发音时,“j、q、x”三个拼音字母的发音对他们而言比较困难,而印尼学生可能对“z、c、zh、ch”的发音很难区分,韩国学生发“f”会比较吃力,因为在韩语当中,并没有这个音。除此之外,来华留学生的年龄段层次不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重点讲授不同的知识点,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内容,加强学习,提高学习质量。
2.2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
对外汉语这门学科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是一项教学活动。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理论的完善,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文已经提到,对外汉语的教学对象来自世界各地,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存在各式各样不同的问题。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材料,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或者问卷等方式,对留学生易犯的错误以及教学阶段效果进行记录汇总,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量化统计,系统地进行分析,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更有效地解决不同国家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地丰富完善学科理论,切实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随着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 语料库的建立渐渐成为语言研究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过的语言材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教学大纲的设计、教材的编订以及教学实践的实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语料库的建立,需要搜集庞大的语言实际使用信息,然后将其量化,以便于分析使用。对外汉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使得外国留学生能够切实地在(下转第85页)(上接第79页)实际生活中熟练地使用汉语,因此教学的内容应当是具有实际效用和言语交际价值的,而非一些仅凭经验和猜测所拟就的词汇、语法等内容,对此的选择便需要依靠语料库的搜集整理和运用。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留学生所存在的错误进行偏误分析并且量化也很必要,整理出错误出现的位置和频率有助于对教材以及课堂教授过程的修正和完善。语料库的建立为对外汉语学科的多方面理论以及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数据基础,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体现了社会调查研究的极大贡献,广泛地搜集语言材料,进行量化,通过信息统计,数据分析以及科学的整理归纳正是体现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成功运用。
2.3对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
上文说到,随着国力的增强,汉语学习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越来越高,发展良好,形势颇佳。国家对此也颇为重视,1987年国家汉办成立,初衷是希望以语言作为桥梁,以民间的文化语言交流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达到宣传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目的。2004年由国家汉办设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至今全球已有四百多所孔子学院和六百多所孔子课堂分布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除了国家汉办组办以外,还有许多民间筹办的汉语教学机构正在蓬勃发展。可见,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产业。
一项产业的发展,需要做好详细的调查和发展前景的预计。不同国家的汉语学习的规模和现状不同,教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经费的投入还有教师的培养都有所差异。必须对此有所了解,通过社会调查研究,采取问卷形式或者抽样调查,搜集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的数据资料,宏观地把握各国汉语发展的潜在市场以及各国对于汉语学习的政策立场,从而对自身产业的推广以及政策的推行进行合理地安排和修订。
3结语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看出社会调查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切合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需要,能够有效地丰富完善对外汉语学科理论建设,积极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科学发展,社会调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时常用的四种变量概念中,属于定性变量的是(A)。A.定类变量
2.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访谈类型是(D)。D.结构式访谈
3.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B)。B.外在效度
4.抽样存在的必要性缘于总体中所有个体之间的(D)。D.异质性
5.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6.对实验过程的干扰最多也最复杂的非实验因素主要来自(C)。C.社会环境
7.查找文献要尽可能以(B)为主。B.检索工具查找法
8.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C.Excel
9.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C.抽样分析
10.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C.直线相关
11.历时七年之久完成社区研究杰作《定县社会概况调查》的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是(C)。C.李景汉
12.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叫(C)。C.抽样单位
13.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A)。A.个别访谈
14.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C)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15.问卷法虽然在社会调查中应用广泛,但它并非万能的工具,而是有一定的适用性,相对而言,问卷法更适用于(D)。D.成分单一的被调查总体
16.实践证明,报刊问卷和网上传达问卷的最终回复率一般为(A)。A.10%~20%
17.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A.回归分析
18.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C)。C.抽样分析
19.检验多个自变量的引入顺序对因变量的影响的设计是(D)。D.拉丁方格设计
20.从整个社会看,知名度最高的电脑统计分析软件是(C)。C.Excel
21.个案调查是一种(A)。A.定性研究方法
22.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增加或减少),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发生大致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C)。C.直线相关
23.先根据总体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抽样单位的比例分配样本数额,然后由调查者在各个组成部分内根据配额的多少采用主观的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这种抽样类型是(C)。C.定额抽样
24.(A)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而且还是一种独特的和专门的研究方法,这是它与其他调查方法之间最显著的区别。A.文献法
25.在设计问卷时,敏感性强、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应该安排在问卷的(D)。D.后面
26.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对比研究的访谈类型是(D)。D.结构式访谈
27.根据观察场所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A)。A.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28.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B)。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29.资料整理最根本的要求是(A)。A.真实性
30.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根据其关系的具体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与具体数学模型相结合,以近似地表现变量间的平均变动关系,这种统计分析是(A)。A.回归分析
3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不均等的变动时,这种关系称为(
)。D.曲线相关
32.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将测量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成四个层次,即(
)。B.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33.(
)是调查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作为样本的方法。A.偶遇抽样
34.最基础和用途最为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
)。A.文献法
35.最理想和最便捷的访谈记录方式是(
)。D.机器记录
36.便于对访谈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便于对不同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对比研究的访谈类型是(
)。D.结构式访谈
37.观察现场的确定必须要考虑一些条件,其中最为关键、也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条件是(
)。C.当地部门和观察对象不反对
38.在各种调查方法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是(
)。D.实验法
39.(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B.定量分析
40.用以概括描述数据间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是(
)。D.离中量数
4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A.正相关
42.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是指(
)。A.内在效度
43.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D.参数值
44.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被称为(
)。B.样本
45.(
)是按一定的间隔距离抽取样本的方法。
B.系统抽样
46.未经过再加工或未公开于社会的最原始的资料是(
)。A.零次文献
47.访谈法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类型是(
)。A.个别访谈
48.根据观察程序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B.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49.着重于对感性资料的理论升华与总结,揭示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分析类型是(
)。C.理论分析
50.以样本的实际资料为依据,计算一定的样本指标,并用以对总体做出数量上的估计和判断的方法是(
)。C.抽样分析
51.当一个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的数值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B.负相关
52.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指(
)。B.外在效度
53.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叫(
)。A.统计值
54.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
)。B.调查对象的选取问题
55.(
)是最基本的概率抽样,其它概率抽样都以它为基础,可以说是由它派生而来的。A.简单随即抽样
56.在文献之中,属于对知识的第一次加工,是信息的基础,也叫信息源的是(
)。B.一次文献
57.现代社会最常用的抽样调查使用的主要调查方法就是(
)。C.问卷法
58.观察法是指主要通过(
)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C.人们的感觉器官
59.和其他的一些调查方法相比,观察法有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就是(
)。C.法律和道德伦理问题
60.(
)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A.定性分析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调查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ABDEF)。A.客观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D.系统性原则E.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F.伦理道德原则
2.目前,人们大都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的主张,将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ACEF)。A.概念的形成C.概念的界定E.选择测量指标F.编制综合指标
3.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
4.问卷法的实施步骤包括(BCDE)。B.设计问卷C.选择调查对象D.分发问卷E.回收问卷F.确定主题
5.非概率抽样的方式有(BDEF)。B.判断抽样D.定额抽样E.偶遇抽样F.滚雪球抽样
6.一般而言,社会调查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BDEF)。B.准备阶段D.调查阶段E.分析阶段F.总结阶段
7.社会测量的要件有(ABDF)。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
8.当今社会的任何文献都必须具备的特性是(BCE)。B.必须有知识内容的表现C.必须有一定的客观物质载体E.必须有人类的记录行为
9.问卷中的问题种类基本上可分为四类,即(ABCE)。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检验性问题
10.集体访谈特有的缺点主要是(ADF)。A.收集意见有时不够充分D.不宜了解个人问题或特殊问题F.了解事实往往不够细致
11.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ABE)。A.普查B.抽样调查E.个案调查
12.检验测量的信度,通常的方法有(ACE)。A.再测法C.分半法E.复本法
13.抽样的一般步骤有(ABCDEF)。A.界定总体B.决定抽样方法C.设计抽样方案D.制定抽样框E.实际抽取样本F.样本评估
14.观察法的局限性主要是(BCDEF)。B.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C.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D.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E.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F.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15.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步骤是(ACDEF)。A.确定主题和观点C.精选素材D.拟订提纲E.起草报告F.修改定稿
16.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CD)。A.自然环境C.人口D.文化
17.社会调查研究依据其性质,可分为(DE)。D.定性研究E.定量研究
18.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ACE)。A.直接抽样法C.随机数表法E.抽签法
19.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ABEF)。A.个人文献B.社会组织文献E.大众传播媒介文献F.官方文献
20.目前最常见的调查报告的结构包括(ABCDF)。A.标题B.署名C.前言D.主体F.结尾
21.社会调查研究按照其目的,可分为(AC)。A.描述性研究C.解释性研究
22.社会测量的四个要件是(ABDF)。A.测量对象B.测量工具D.测量规则F.测量数值
23.以下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有(BDEF)。B.偶遇抽样D.定额抽样E.判断抽样F.滚雪球抽样
24.实验法的四个基本要素是(ABDE)。A.实验主体B.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D.实验活动E.实验检测
25.数字资料整理的一般程序包括(CDE)。C.检验D.分组E.汇总
26.社会调查研究依时序,可分为(AC)。
A.横剖研究C.纵贯研究
27.探索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它们是(BDF)。B.查阅文献D.咨询F.实地考察
28.以下属于概率抽样的有(ABCDF)。A.简单随机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分类抽样F.多阶段抽样
29.问卷中的四种基本问题类型是(ABCE)。A.背景性问题B.客观性问题C.主观性问题E.
检验性问题
30.文字资料整理通常情况下的基本步骤是(ACD)。A.审查C.分类D.汇编
三、填空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______、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描述事实
2.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经验论,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的社会政治观点,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______,德国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各个阶级、各个派别的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系统化、学科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实证主义
3.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______、命题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变量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______。相关关系
5.抽样误差是用______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样本统计值
6.统计学中通常以30
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______个单位。100
7.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______两个方面。观察客体
8.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______、问题及答案、编码等。指导语
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文献源
10.集体访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与个别访谈大体相同,只是对访谈过程的控制和访谈的______
要求更高。效率
1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调查研究的数理化倾向日趋明显,推动了社会调查研究向______进步。定量化
12.定性研究与______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定量
13.社会调查研究课题的产生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需要以及______而定。现实可行性
14.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______的可靠,二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测量方法
15.判断抽样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样本的方法。它又可分为印象判断抽样和______两种。经验判断抽样
1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______;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非结构式访谈
17.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______和参与观察两大类。非参与观察
18.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______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因变量
1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
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
文献源
20.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______和交叉结构。纵式结构
21.我国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长期使用着一种通过个案说明总体性质的调查方式,并赋予它一个特殊称谓,即______。典型调查
22.______是指不能影响其他变量,而又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变化的变量。因变量
2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______和操作定义。抽象定义
24.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______时所出现的误差。总体参数值
25.目前,搜集文献的渠道主要有个人、机构和______三种。互联网
26.一份调查问卷通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信、指导语、______、编码等。问
题和答案
27.一般的访谈时间不宜过长,以______小时为宜。1~2小时
28.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______两大类。参与观察
2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实地源,二是______,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文献源
30.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______。理论分析
31.定性研究与______研究的结合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最佳形式,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准确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定量研究
3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因果关系和______。相关关系
33信度是指测量的可靠性。它一是指测量方法的可靠,二是指______的可靠。测量结果
34.统计学中通常以30
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______个单位。100
35.文献检索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文献检索、______和参考文献查找法。计算机文献检索
36.抽样误差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______时所出现的误差。总体参数值
37.访谈法按照访谈对象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______。集体访谈
38.提高实验的效度,要从实验的外在效度和______两方面着手。内在效度
39.定量分析是最复杂的资料分析。它按照性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另一类是推论性分析。描述性分析
40.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方式由于调研主旨不同而不相一致,但基本结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横式结构、纵式结构和______。交叉结构
41.社会调查研究的观点具体由概念和变量、______和假设等理论要素联系而成。命题
42.
______是指能够影响其他变量,而又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自变量
43.界定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抽象定义和______。操作定义
44.抽样误差是用______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样本统计值
45.根据具体方法的不同,人们把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______两大类。非概率抽样
46.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和______。官方文献
47.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______和混合型问答。封闭型问答
48.观察误差来自______和观察客体两个方面。观察主体
49.资料整理阶段是从调查过渡到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______认识的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理性认识
50.一般认为资料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定性分析、______和理论分析。定量分析
51.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______、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描述事实
52.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联系的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相关关系和______。因果关系
53.测量的效度又有两层含义,即内在效度和______。前者是指一项测量的方法、资料和结论对该测量本身的有效性;后者则是指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外在效度
54.统计学中通常以______个单位为界,把样本分为大样本和小样本。但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样本规模至少不能少于100个单位。30
55.按照资料来源的不同,文献可分为个人文献、社会组织文献、______和官方文献。大众传播媒介文献
56.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______。混合式问答
57.观察误差来自观察主体和______两个方面。观察客体
58.实验法的基本原理是:实验者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______的变化,并以验证这种因果关系假设作为实验的主要目标。因变量
59.文字资料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______,二是文献源,其整理方法略有不同。实地源
60.一般认为,调查报告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普通调查报告,也叫社会调查报告或事务文书类调查报告;二是______,也叫科研调查报告。学术调查报告
四、简答题
1.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对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体的操作方法,涉及社会调查研究的各个方面:课题确定的方法;明确调查研究具体目的、对象、内容、类型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案设计和条件准备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包括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调查研究课题。
其中,各种具体的资料收集方法是调查方法的核心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另一类是间接调查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
3.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和作用。
答:社会调查研究的目的有三:描述事实;解释现象和探索本质;科学预测和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的作用:有利于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助于正确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够提高人们认识、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4.资料分析分为几大类?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资料分析有三大类,即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理论分析。
资料定性分析是对调查资料所反映的社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的分析方法,着重于确定研究对象具有哪种性质及特征。其基本内容主要是识别属性、要素分析和归类。资料定量分析也叫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对资料进行定量的研究、判断和推测,以揭示事物内部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资料理论分析是资料分析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环节,主要是对调查得到的资料和统计得到的数据,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系统化的理性分析并做出结论的一种思维过程。
5.什么是社会测量?它有哪些要件?
答:社会调查研究中的测量,是指对所确定的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度量的方法。具体说,它是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根据一定的测量规则,对调查研究对象的特征(变量)进行观测与度量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社会测量有四个要件:测量工具,主要是调查问卷(量表);测量规则,即测量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定;测量对象,即社会现象的属性与特征;测量数值,即赋予测量结果的数字或符号。
6.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访谈法按照操作方式和内容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
结构式访谈又称为标准化访谈、问卷访谈,是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谈。这种访谈的特点是:整个访谈是严格控制和标准化的。
非结构式访谈又称为非标准化访谈、深度访谈、自由访谈。它是一种无控制或半控制的访谈。事先没有统一问卷,而只有一个题目或大致范围或一个粗线条的问题大纲,由访谈者与访谈对象在这一范围内自由交谈,具体问题可在访谈过程中边谈边形成边提出。
7.
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测量信度和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第一,调查者的问题。
第二,被调查者的问题。
第三,测量的长度。
第四,测量的难度。
8.观察法按照观察者的角色可以分为什么类型?请释其含义。
答:根据观察者的角色不同,观察法可分为非参与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非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不加入观察对象的群体,不参与他们的活动,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相反,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亲身参与到观察对象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对象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
9.
简述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答:观察法的优点:
第一,它可以提供有关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可靠性较高。
第三,获取的资料及时有效。
第四,适于搜集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取的信息。
第五,简便易行。
观察法的局限性:
第一,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第二,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第三,获得合作有一定难度。
第四,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第五,资料整理和分析难度大。
10.请列举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和主要的调查(搜集资料)方法。
答:社会调查的类型就调查对象的规模而言,主要有全面调查,即普查;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主要调查方法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
11.简述问卷法的优缺点。
答:问卷法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省钱。
第二,有利于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便于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
第四,避免偏见、减少误差。
问卷法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调查对象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第二,有时回收率难以保证。
第三,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有时难以保证。
12.
简述抽象定义与操作定义。
答:抽象定义是对一个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性质和特征所作的概括说明。
操作定义就是通过一些具体的、可测量的变量和指标对概念所作的说明,主要是说明概念包含了多大范围、多少维度和多少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及应用题
1.社会调查研究的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有哪些类型?其各自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调查研究面对的是现实社会。构成现实社会的首先是社会的基本要素,另外还有形形、种类繁多的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们是各个社会调查研究项目可选择的具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分析)单位。
社会有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自然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物质条件,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矿产植被等。社会是人与自然界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说自然环境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调查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人是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状况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调查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人口状况,一般分为人口构成和人口过程两个方面。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人口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是看人口的数量、质量、密度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社会对人口的影响,则主要是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对人口的构成和人口过程的影响。在社会中,人总是生活于一定的人群共同体之中。社会调查研究对于人口问题,通常都要结合一定的人群共同体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所研究的文化主要就是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注重的是社会的一定文化背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指思想基础、理论基础、行为特征、组织形态、领导形态、控制形态、评价标准、综合特征、综合气氛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中的一切具体事物、具体现象都能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同时也能作为调查(分析)单位。这些调查对象及调查单位尽管纷繁复杂,但可以大致归纳为八类。
个人:社会调查研究十分注重研究个人社会化问题,还要分析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并基于个人特征来描述、解释和说明由个人行为所构成的各种更大的社会现象。
初级社会群体:指家庭、村落、非正式组织等。这类群体都是通过长期的、直接接触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般不是因目标而组合。社会调查研究把它们作为重要的调查研究单位之一。
社会组织:高级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形式和复杂的社会群体,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直接、间接的联系,按照一定原则而结成的社会共同体。社会组织及其现状是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
阶级和阶层:阶级和阶层不但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活直接相关,而且对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社会变迁等具有决定作用。各阶级和阶层由于利益、欲望、态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社会阶级和阶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极大的实践意义。
民族:社会调查研究把民族作为特定的对象,发掘它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特征,包括掌握包括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的特点,对处理好民族问题作用极大。
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区;一类是城市社区。社会调查研究把社区作为对象,通常都是对社区作全面的区域性的调查研究。由社区研究一般可以进一步拓展和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研究,以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社会行为:即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包括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在对社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时,具体对象不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而是侧重描述各类行为本身的特征。
社会产品:指物化的人类行为的产物。它们既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调查研究单位,也可以作为群体调查研究单位。
2.从观察者扮演角色的角度,说明观察以下社会现象时最适于采用的类型及其理由:
(1)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状况。
(2)考场纪律。
(3)城管执法。
(4)社区建设。
(5)服务态度。
(提示:对每一现象均须结合观察类型的特点说明采用它的理由。25分)
答:(1)(4)两项最适于采用参与观察;因为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农民工真正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区建设的真实情况,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
(2)(3)(5)三项最适于采用非参与观察;因为只有通过隐蔽、旁观的方式,才能保证当事人不受惊扰,维持自然状态,显示考场、城管执法和商店服务态度的真实面貌。
3.什么是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它们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答: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完全深入被观察者的社会群体之中,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参与这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观察,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被观察群体的成员都相信他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并不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不完全参与观察,就是观察者是以公开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群体之中,即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观察者,而且他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不完全参与观察的优点是观察者不仅能够通过与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得到大量生动具体的感性资料,而且能够公开地同被观察者深入探讨问题,收集到许多完全参与观察难以得到的理性资料。但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主观感情成分。
举例说明:例如调查者长期生活在某工厂之中,完全以本厂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并进行观察就是一种完全参与观察;很多人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进行实地观察,就是一种不完全参与观察。
4.以下是两个抽样调查案例:
(1)某大学一年级有学生2000人,拟从中抽取200人进行身体素质调查。
(2)某城市有居民10万户,拟从中抽取4000户进行消费水平调查。
请问:应分别选用何种抽样方法最为简便适用?理由是什么?
答:对案例(1),最好选用系统抽样方法,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同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1)恰恰具有这种特点。当然,也可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但较费事。
对案例(2),则必须用分类抽样,因为这种方法适用于异质性较强、规模较大的调查总体,而案例(2)恰恰具有这种特点。
5.什么是实验法?
它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实验法也称试验调查法,是实验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某些社会环境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实验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实验法的优点:
第一,适于对理论、方针、政策的检验。
第二,控制性强。
第三,可重复运用。
实验法的缺点:
第一,代表性往往不够充分。
第二,实验范围仍然有限。
第三,耗费人力、时间,操作复杂。
6.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5分)
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办事处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
(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既可以以问卷法为主,也可以以访谈法为主。
(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做前期准备(制定方案、设计调查指标及问卷、其他准备等),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环境卫生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有关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采用问卷法则要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办事处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有关人员、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7.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其各自作用是什么?
答:一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及其作用如下:
封面信:实际上是写给被调查者的一封短信。其作用就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
指导语:指导语是用来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答问卷的各种解释和说明。
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开放型问答、封闭型问答和混合型问答。
编码:就是对每一份问卷和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答案编定一个惟一的代码,并以此为依据对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除了上述内容外,问卷还包括一些有关资料,如问卷的名称、审核员编号、调查日期、被调查者住地、被调查者合作情况等。
8.如果让你对某居民生活小区的物业管理状况做一调查,你将如何进行?(提示:应包括调查对象、调查类型、调查方法、调查具体实施步骤等有关内容。25分)
答:(1)调查对象应包括上级部门(起码有街道委员会等)、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居委会、小区居民等。
(2)调查类型是个案调查,也可以是抽样调查。
(3)调查方法应综合采用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抽样调查以问卷法为主,个案调查以访谈法、观察法为主。
(4)具体实施过程大致为:先采用文献法搜集关于小区概况和有关小区物业管理的资料(如小区介绍、物业管理文件、有关统计等);进行探索性研究,设计调查方案,做好准备工作;采用问卷法须设计问卷、抽样、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观察法实地观察现状(最好以普通居民身份在小区住一段时间);采用访谈法(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对有关部门、小区居民等进行访谈;对所搜集各类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资料分析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9.什么是样本规模?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样本规模又称为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体单位的数量多少。
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第一、总体规模。
第二、抽样的精确性。
第三、总体异质性程度。
第四、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10.任选主题设计一份简单问卷。(要求:问答不少于8组,问卷各部分结构完整。25分)
尊敬的家长:您好!
孩子的进步,与您平时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为了加强和学生家庭间的交流,改进教育工作,请您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可以是单选,也可以是多选。
1.您的孩子在读什么?(
)
A.幼儿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2.您一年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费用是多少?(
)
生活费用是多少?(
)
3.您的家庭收入主要靠什么得来?
年收入大概有多少?(
)
4.您的学历各是什么?(
)
A.未读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5.您夫人的学历是什么?(
)
A.未读过书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E.大学
6.您认为孩子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A.读书是为了挣钱
B.读书是为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C.读书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
D.读书是为了学知识、明道理
7.你觉得男孩子和女孩子读书谁更重要?(
)
A.儿子
B.女儿
C.一样重要
8.您认为下面哪些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
)
A.抽烟
B.喝酒
C.赌博
D.迷信
9.您在假期会给孩子请辅导吗?如果辅导,主要辅导什么内容?(
)
A.会
B.不会
C.文化课
D.技能(音乐、舞蹈、电脑、绘画等)
10.在您的家里承担教育孩子主要工作是谁?(
)
A.父亲
B.母亲
C.父母
D.其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11.什么是社会调查研究总体方案?它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答:总体方案是关于调查研究具体程序和操作方式、方法以及必要条件的详细规划。
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调查研究课题、目的和基本观点。
(2)调查研究对象、内容和范围。
(3)调查研究方式和方法。
(4)调查研究时间与步骤安排。
(5)组织领导与人员安排。
(6)经费预算和物质保证。
12.请列举2种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指出哪种适用于参与观察,哪种适用于非参与观察,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参与观察:也称局内观察,就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社会环境、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与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参与观察根据参与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
1.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有些社会学家长期生活在某工厂之中,完全以本厂普通工人的身份参加活动并进行观察;(2)他们适用于可在任何可能的情形下,参加该城镇的生活,交朋友,建立社会关系,就像住在城镇的居民一样尽他们的义务。(3)理由如下:完全参与观察可以获得许多深入的、真实的资料,但是总让人感到有“欺骗他人”之嫌,所以有人批评它违背社会伦理道德。
2.不完全参与观察:(1)社会现象如很多人以调查者的身份去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时进行实进观察;(2)他们适用于有时和被观察者共同活动并进行观察,有时又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3)理由是:这种方法会使被观察者时时感到他们正在被观察,从而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影响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且观察结论易带观感情成分。
非参与观察:
一、社会调查法的涵义及内容
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1],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归纳,以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和解决之道。
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收集充分的原始资料以解决研究的问题。其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一是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社会问题到底是什么;二是寻找我们所研究的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三是在第一和第二部分的基础上寻找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社会调查法收集资料的方法
1、文献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而进行的搜集和分析文献资料的方法[2]。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文献数量膨胀,且内容纷繁复杂,存在信息滞后性和失真的问题。在进行文献调查时,首先要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文献进行鉴别和分类,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其次,要求文献在内容上有针对性,与所研究的社会问题紧密相关,在数量上达到一定标准,另外还要求形式上多样化、时间上连续;最后,文献调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原始资料,尽可能获取最新的信息。
文献调查法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取相对较多的资料,且实施方便,效率高、花费少。文献调查法还是有其不足之处,例如调查的结果缺乏直接性及信息滞后性,对调查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实地观察法
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带着明确目的,直接从社会生活的现场收集资料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搜集初级信息和原始资料的方法。实地调查法得到的是被调查的社会现象的外显行为和特征。实地观察法简便易行、真是可靠、直观生动,但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调查结果可能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且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较高。
3、访谈法
访谈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被调查对象进行口头交谈,以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访谈法控制性强、实用性广、成功率高,但是匿名性差、调查成本高。由于访谈法是双向的沟通,因此调查员的素质、访问技巧起到重要的作用
4、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事先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来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3]。问卷调查法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范围较大的调查;有利于对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但问卷只能够获得有限的书面信息,不适合文化程度低的群体,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比较低。
三、问卷调查法的实施及案例分析
问卷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设计出的一系列问题、备选答案、说明及代码等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搜集资料的书面文件。它是收集来自于被调查者信息的正式的一览表。问卷有利于对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节省时间、调查效率高,问卷设计是保证社会调查顺利实施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问卷的整体结构大体一致,主要包括开头、甄别、主体、背景四部分。开头主要是问卷的标题、问卷说明和填写要求。甄别是先对被调查者进行过滤,筛选掉不需要的部分,然后针对特定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主体部分是调查问卷的核心内容,包括所要调查的全部主要问题,以及所有可供选择的答案。从数据处理角度说,主体部分包含着全部因变量的内容和除背景部分所涵盖的所有自变量的内容。背景材料设在问卷的最后,也可放在问卷说明之后。包括:必要说明如调查员的姓名、访问日期、时间、对被访者回答的评价等。被访者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
问卷设计要遵循接受、简明、匹配及排序原则,做好事前的准备,确定调查所需资料、调查方式和方法及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设计好问卷后要做好事后的检查。
问卷调查的组织实施就是在设计好问卷后,由调查者具体向被调查者实施调查、填写问卷、收回调查问卷及整理调查问卷的整个过程。调查报告用来展示调查研究结果,包括标题、目录、摘要、正文、附件五个部分。具体包括标题、目录、调查研究目标、调查研究方法扼要陈述、主要调查研究结果、结论和建议、详细背景介绍、详细的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详细结论、详细的调查研究方法、局限性和附件。
为了了解某大学大学生整体上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活动,结合上述问卷调查的基本知识及实施要求具体分析这次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报告涵盖了问卷调查的大部分内容及注意事项,这里只具体分析调查报告的内容。
调查报告第一部分是概要,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目的是了解某大学大学生总体上的学习状况,为学校促进学生学习提供一些建议。这次调查以学校2012级、2011级、2010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者在2013年5月25日-2013年5月26日进行问卷调查,从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环境三个方面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结合的抽样方式,将学生按年级分层,层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进行调查。
第二部分是正文,包括引言、论述和综合分析、结论及建议。根据安徽大学每个学院的人数比例分配参与调查的人数,并按男女比例1:1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200份问卷,调查采用面访的方式,调查员在被调查者做完问卷之后立即将问卷收回。实际调查远比设计的调查过程复杂和繁琐,调查结束后,问卷回收率为100%,经过调查人员的审核和筛选,问卷的合格率为95%,因此根据合格率将样本量调整为190。7名调查人员分组用同样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回收问卷后采用相同的汇总和统计方法,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同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根据调查目的需要,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只有少量开放式问题。对封闭式问题汇总时统计每个问题回答者的绝对数量,再根据总的样本量计算每个选项所占的百分比。对开放式问题汇总时,将被调查者的观点提炼,之后汇总,分析被调查者的主要观点和态度。
综合分析分析三个方面:学习态度方面的数据分析、学习策略方面数据分析、学习环境方面数据分析。综合利用数字、图形、表格等多种方式对调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结论和建议部分从整体和具体两方面进行阐述,整体上来说安徽大学学习状况属于良好的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上,学校应该加强培养,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了解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在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上应强调方式方法的问题,课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做的更好。同时,应当畅通学生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共同探讨和解决学习中发现的问题。硬件设备是保证学习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学校在硬件设备的维修检测和更换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及时更换使用寿命已达极限的设备,为同学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游戏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一项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引入游戏,创设游戏化的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品尝到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消化和吸收”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很多关于消化系统的拼图,课中发放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已学知识拼出消化系统,看谁先完成。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没几分钟就有学生拼出来了。然后,我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人体的某个器官,进行自我介绍。由于创设的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的兴趣很高,不仅课上听得认真,学得踏实,而且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环节当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做的任何事情都作指导,而是要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惊人,往往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给游戏更增添了几分乐趣。比如,在进行消化器官拼图结束时,有的学生用笔在这些器官上添加了表情,让人觉得生动可爱。我并没有责怪学生在拼图上乱画,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创新潜力和科学素养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结合社会热点,创设生活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物科学技术更是突飞猛进,如转基因食品、艾滋病、生物芯片、非典、航空育种等都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学生非常关注的社会现象。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并不满足于从书本和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他们还会从社会活动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养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与这些问题有非常密切关系的内容时,以社会焦点问题为素材,经过合理的衔接、加工和设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教学“生物的变异”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神舟五号”航天飞船载人飞行成功,同行的还有航天员杨利伟及河南省一百余克作物种子(“彩色小麦”)。 “彩色小麦”是我国著名育种专
家周中普和李航利用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经过数十年潜心钻研才培育成功的。这种小麦中钙、铁以及蛋白质的含量远远超过普通小麦,同时还含有普通小麦中所没有的微量元素――碘和硒。据李航介绍,这种三结合的育种方法采用的是单一射线,进入太空后,种子就会受到综合射线,甚至于人类未知的射线,这就给种子提供了物理诱变的几率,产生的二代种子可以选择无数的育种材料,为优质保健的小麦新品种提供了丰富的育种基因资源。但是,这种“彩色小麦”回到地球后,是否都可以产生有益的变异?如果将植物带回地球种植后,发现该植物的隐形形状变成了显性形状,那么这种显性形状的种子是否能大面积推广种植呢?通过这样的生活情境导入,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教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三、结合社会调查,创设生活情境
结合社会调查,创设生活情境是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实践表明,结合社会调查,创设生活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河流进行调查,探究这些河流究竟有多少是被污染的,而调查结果让学生非常震撼:原来学校周边的河流几乎都无一例外地被污染了。上课时,我又和学生探讨了水被污染的严重性和对人类的危害性。说到这里,学生的内心似乎都充满了忧虑,自然会对如何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不言而喻了。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社会调查创设生活情境,虽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不能任意为之,否则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妨多考虑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2-0171-02
一、新闻采写课程的特点及局限
目前,我国不少高校新闻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史、新闻经营与管理四块内容,其中,新闻采访写作课作为新闻业务课的重头戏和基石,多在本科一年级开设。笔者结合几年来教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经验和思考,认为在当下的新闻采写课的教材使用、课程内容的设定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材方面
当前可选用的若干新闻采写类教材,在内容上大致可分为采访和写作两大部分。采访部分,按采访的不同阶段,逐一阐述采访的准备、采访形式和技巧、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等;写作部分,主要讲述如何围绕主题排布素材结构文章。
教材内容的设置是对应着记者采写环节逐层展开的,但是考虑到课程开设的对象是大一学生,他们刚刚从高考这一应试教育的门槛过来,无论人生经历、社会阅历、还是知识结构尤其是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解读、判断能力都相对有限,面对这样的学生,教材内容显得技法有余而内涵不足。
因为新闻学教育培养的记者不是做简单的镜子作业,而是要成为社会的望者和监督者。望和监督,预警和展望,无不需要记者对当下社会有通盘了解乃至深刻体认、对转型期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相当研究、对媒体的社会职能有深切理解。欠缺这些基础,学生在经过一定写作技能训练之后写些轻浅小文章驾轻就熟,但遇到“大”选题难以做深做透。
(二)课堂实践教学方面
新闻采写课程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业务课,其旨归也是指向实践的。据了解,这门课的实践教学不少院校的老师都采用在课堂上以“情境教学”、“案例练习”、“对话式练习”等方式开展,偏于纸上谈兵,素材采集和分析这样重要的实战环节得不到真正的训练。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素材采集和分析,新闻学教材上少有涉及,实践中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然,这种课程实践的设置与课程试验课时安排有限及教师本身的媒体经验有关。
综上,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课的教学中,务必要增加社会学知识,这是引导学生正确深入解读一切社会现象的桥梁;另外,在课程的教学中,一直以来重视访问的技法,却缺乏信息采集和分析的科学方法,这也是新闻采写课需重视的环节。
二、社会学知识对新闻采写课的意义
(一)社会学理论对新闻采写课的意义
社会学作为具体的社会科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西方社会转型期。西方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引发欧洲社会的巨变:生产力的突飞猛进迅速变革了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的剥削和统治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和统治”[1],金钱至上的观念代替了宗法等级观念。“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1],社会问题频现,“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2]。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社会学,站在不同的角度解答了如何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而可以把社会学理解为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研究开展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形成了理论多元化、分科化的多个理论流派,分别从社会运行的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研究了社会变迁、社会系统及其功能、社会控制、社会分层、社会互动及人的社会化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无疑能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转型期的当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益格局、社会关系、等级制度、社会控制机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模式、社会承受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面临着差距过大,不协调因素活跃,社会矛盾多发等问题。社会学研究正积极介入对转型期社会运行状况的观照,其中下岗失业问题,青少年犯罪,社会保障,人口问题,小城镇发展等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其成果成为中央或地方政府实施社会控制的重要依据,也成为媒体解读报道社会问题的理论支撑。
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这些关于社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能从知识层面拓宽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范围,促使学生能更理性、深入、专业的剖析社会现象:
1.提高学生捕捉新闻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新闻信息的准确性。有了一定社会学理论知识基础,学生看待问题、判断事物会自觉深入表象背后,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对社会生活及环境中的各种异动变化能抓得住,看得准,吃得透。比如2008年经济寒冬,学生在家电商场购买数码产品时发现,千元以上的大小家电全部增加了分期付款方式。随后学生又到扬州其他几家大型家电商场及大型仓储式超市观察,发现同样的现象,就此抓住了“经济寒冬,商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试图拉动消费”为选题,以“见微知著”的方式报道了经济危机。
2.增强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挖掘内涵的能力。社会学功能学派代表人物马林洛夫斯基也主张应首先把握人类文化生活的整体,在完整的文化体系背景中再对各个文化事实及其相互关系加以考虑和研究,以求最终把握住他们的本质。他的主张同样适用新闻专业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把握,且只有在全局上对整个社会运行状况有通盘的了解,才能让学生把社会事件放到深广的社会背景中,作深入把握。
最近发生在扬州的“房管局女干部殴打保安”事件,学生在报道时没有就事论事,随大流地对“房管局女干部”口诛笔伐,而是跳出事件,站到更高的点上,审视网络上对此事的爆炒和热议,看到了由于当事人身份的特殊性及冲突双方的身份悬殊,触动了市民的敏感神经,从而迅速对此事形成民间立场和民间情绪,试图挖掘这种民间情绪的产生与当下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之间的联系。(又如小城镇的拆迁纠纷,学生在报道此事时,敏锐地把事件放到了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考察拆迁纠纷与城镇化过程中的“圈地”误区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社会学方法对新闻采写课的意义
新闻学教材中,多感性、经验性的采访技巧,缺乏科学和系统的方法论体系。社会学是用实际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学科,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在研究社会行为,社会现象,社会系统时,社会学的具体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变量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测量,以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或过程的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指注重于描述、剖析和揭示现象或过程的特性和本质的研究方法。通常情况下,定量方法适合从样本推论总体的研究,定性方法适合揭示研究对象全貌和整体特征的研究。有些情况下,一项具体研究中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其中,可为新闻采写借鉴的具体方法有:问卷调查法,田野调查法,历史比较法等。
问卷调查法,是社会学研究中用于收集资料的常用方法,通过向研究对象系统询问社会背景、动态和行为,以发现社会现象和过程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其中抽样原则、问卷问题设计方法值得从事新闻采写业务的人好好学习,它们关系到记者所收集到的信息的信度和效度。田野调查法,是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通过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的形式,对研究对象(如小型社区、特定群体)有全貌研究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参与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是获得重要信息材料的常用方法,同样也适用于新闻采访。参与观察法是指在参与研究对象生活的过程中,观察对象的行动,探究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内心世界,探讨行为的社会动因和文化动因,为研究对象立体“画像”;深度访谈则是根据调研主题选择有样本意义的对象与之交流,试图通过交谈了解被研究群体的内心世界,了解当地文化的内在涵义。记者兼报告文学作家贾鲁生的《乞帮漂流记》对乞帮生存状况的调查,正使用了长期参与介入观察和交流的社会学方法,对乞帮这个特定群体的内部结构及成员的生存状貌作了生动、细致入微的描摹。历史比较法原理,社会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的、自发的,而是连续的、受某种力量影响或支配的。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或因果链上能够发现当下事件或现象的真正原因。这种方法论原则对记者的启示是:不能孤立的看待、把握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而要在全面占有历史资料和当下信息的前提下,历史的分析对象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使得新闻报道在纵向或横向比较中显示出理性和深度。
三、社会学知识与新闻采写课结合的策略
我院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本科三年级才开设社会学课程,在暂时不能实现和大一开设的新闻采写课在时间上衔接的情况下,笔者采取了以下两种形式,在新闻采写课中有意识的增加了社会学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
(一)邀请社会学专业教师以课程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普及社会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学理论深入分析转型期的社会问题。同时,介绍新闻采写中可以借鉴使用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讲座结束后,讲座教师会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出十道社会调查题(如在扬农民工子女就读现状调查,独生子女孝道观念调查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并作相应的知识准备,到假期时作为新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重点内容开展,社会调查过程邀请社会学专业老师带队指导。几年来,学生写出了一批较专业、有一定深度的好搞,如《独生子女孝道观念调查》、《苏北农村90后农民工婚嫁观念变迁》等,在学院社会实践汇报中获得好评;《大学生社会调查显示:扬州市六成农村书屋闲置》、《研究生暑假实践为地方服务》;《留在城市做“蚁族”,还是回乡当“青蛙”?》等深度报道在《中国劳动保障报》、《江南时报》、《扬州晚报》发表;《风险社会语境下的媒体社会责任探析》、《微博语境下的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等学术文章发表在《新闻世界》。
(二)与媒体合作,获得专业的社会调查机会。鉴于媒体记者人力、时间、精力有限的现实,我们与扬州时报、扬州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合作,为媒体提供学生社会调查员。当媒体需要就某大型选题作专题调研时,我们的学生在媒体记者或学院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专业的调研实践。通过实践,学生既锻炼了社会调查能力,又对某社会问题有了深入了解的机会。近年来,学生通过这一方式,参与调研并撰写了《校企联姻为学生提供“试就业”岗位》、《“湿地使者”绘制大丰麋鹿“绿地图”》等文章,并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等各级各类媒体上。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90-01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六条,即“(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其中非常突出地强调情意目标,强调经验、兴趣、情感和意志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1)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进行选择自己的学习对象——研究课题,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个体化,从而实现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的目的;(2)学习知识和获得能力的综合性:研究性学习所学习的不是哪一个领域或学科的知识,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全方位的各科、各领域知识和实践能力。注重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为基础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3)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感受、体验及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不仅使学生体验和感受了生活,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的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各异,这就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特点,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与培养开辟新的途径。
二、地理课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安排
虽然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但也应该遵循一定的步骤进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一定限制性的研究性学习只能是一种形式。
1.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前的动员工作
在研究性学习开始之前,首先向学生交代清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包括常用研究方法介绍、资料收集和分类指导、科学性指导等。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案例分析法、社会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社会调查法中还有: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街头观察和采访、现状调查法、发展性调查法、相关性调查法、因果关系调查法等。应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让他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实施阶段与选题阶段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做不同的选择。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始终为课题研究积极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答指导。必要时可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如“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论证、综合提炼”、“资料数据的处理及统计图表的设计”、“实验方法指导”等讲座;指导学生整理以前的资料,查漏补缺,制定实施阶段有针对性的资料搜集方案;围绕中心问题,设计多种可行的科研方法开展研究论证等,从而使学生顺利进入实施阶段的研究。
2.选题
给学生提供一部分课题,并向学生交代每个课题的目的和特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及获取资料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课题,并进入相应的课题组,课题组的同学应该密切合作,积极配合开展工作。老师应该提供更多的与地理相关的课题供选择,特别是能用课本上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的课题,如:月相的变化规律;天气变化和预报;城市人口问题;城市外来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绿地调查与研究;课题选择时也可以不受老师的限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例如:某同学的家长在公安局刑警队工作,就不妨看能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查找少年犯罪的年龄、性别、户口及所犯何种罪进行研究分析少年犯罪与年龄、性别、户口等因素有没有关系;某同学的家长在市环保局工作就不妨研究一下本市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
3.资料的获取
在课题选择好之后,老师要分组进行指导,让学生写出课题研究计划和资料的获取目标、途径及方法,如: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选择不同的课题所需要的资料是不一样的,有的课题只需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就可以了,有的资料的获取需要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才行);应该从哪里获取(上图书馆查找、登陆英特网搜索,还有:音像资料、社会调查、观察、走访、座谈等等);如何进行资料的获取;由谁负责;每一个同学的具体任务是什么;什么时间进行等等,特别是需要野外实地考察的一定要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尽量获取。教师对学生写出的计划要认真阅读并思考,补充和纠正学生的不足和错误。确保活动的顺利深入进行。
接下来就是各组成员分头进行资料的获取和实验,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和进展状态,必要时做出指导,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时遇到困难也可以对学生所选的课题作调整。
4.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
对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就是对知识的重新整合过程。它是将各种来源的、比较繁杂的信息(资料),整合成一个新的、较为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整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首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信息(资料)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地整合。信息资料的加工处理直接关系到后面的结论是否科学,所以老师应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纠正并指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到结论。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19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残疾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传统教育体系的资源对于残疾人而言显得很遥远。为充分了解残疾学员在接受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难点,上海开放大学普陀分校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重点选取一部分残疾学员开展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以期找出一条适合残疾人的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之路,为今后大量招收残疾学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残疾人实践教学的探索
(一)实践教学环节的选取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指出:从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和教学环境方面出发,实践教学“是指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多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艺,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通常在实验室、实习场所等一定的职业活动情境下进行,作业是按专业或工种的需要设计的。”通过对残疾类型、性别、年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本研究选取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7名残疾学员,指导其开展社会调查实践。这7名学员中男生4名,女生3名;多重重度残疾(必须借助轮椅出行)2名,男女各1名;重度视力障碍3名,男生2名,女生1名;听力障碍1名,为男生;肢体残疾1名,为女生。除了2名多重重度残疾学员待业在家,其余5名学员均在各街道镇担任助残员工作。
(二)开展残疾人实践教学的尝试
1.研讨残疾人实践教学与健全人实践教学的区别为了更好地开展残疾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开始之前,课题组专门就残疾人实践教学与健全人实践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研讨,目的在于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让参与指导的教师首先从理念上高度重视针对残疾学员的实践指导工作,并提前预估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难点,做到有预案、有方法。通过研讨,课题组成员认为在实践中残疾学员可能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与健全学员相比,残疾学员对社会调查的畏难情绪可能会比较大,依赖心理也会比较强。从残疾学员的成长经历来看,受到生理方面的限制,他们的生活圈子相对狭隘。一直属于弱势群体之中,使他们经常扮演着被同情、被帮助的角色。因此,在社会调查工作开始之前就要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主动地完成调查工作。第二,所选残疾学员的工作经验欠缺,个别重度残疾学员几乎没有过工作的经历,大多有工作经历的也只限于助残员这一领域,结合生理残疾这一因素,首先让他们的社会调查选题方向变得非常狭窄。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别于健全学员的指导方式,采取因人而异的指导方针。第三,社会调查的教学目标是让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由于大多数学员从事的是残联方面的工作,他们面对的工作对象也都是残疾人,因此,课题组决定将调查的大方向确定为与残疾人有关的一些公共设施情况的调查,如无障碍通道的情况等。2.分析学员的具体情况,制定个别化实践方案在充分统一认识的基础之上,指导老师着手逐一研究每位学员的具体情况,针对每个学员提出至少2种调查方案,然后再专门召开动员会,将方案提出与他们共同探讨,找出最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例如,对于2名坐轮椅的学员,由于他们没有工作,活动范围可能受到生理障碍的限制。因此,从他们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议他们调查自己生活中经常会去的公共场所,如商圈、公共事业服务单位等,或者家庭所在小区的无障碍设施情况。而其他学员则根据自己的工作或者自身的残疾特点确定适合他们调查的方向或目标。3.提前组织学员学习无障碍设计规范要调查相关的无障碍设施情况,必须依据一定的国家规范。经过了解,虽然所有学员都是残疾人,但他们对于无障碍设施的规范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这样即使确定了调查的方向,调查行为也只能是盲目的、无序的。因此,在确定了调查题目之后,指导老师组织学员学习了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2年3月30日联合,2012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设计规范》。根据每个人的具体选题方向重点学习其中的有关规定,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等部分。让学员在调查中做到“眼中有目标,心中有标准”。
二、问题与反思
(一)学生调查报告质量的探讨
经过前期认真的准备及充分的实际调查,最后7名学员均按时完成了调查报告。2名学员的调查内容与他们的工作有关,其余5名学员针对无障碍设施进行了不同方面的调查,撰写了5篇内容翔实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结论真实可靠。由于调查者本身是残疾人,在调查时不仅根据国家规范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更重要的是作为使用者去亲身体验这些设施设计是否规范、是否符合需要、使用是否便捷、是否存在其他不合理现象等等。因此,调查的结论比一般健全人进行的调查更具说服力,发现的问题也更能为有关部门改善无障碍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学员反映及教师感受
通过此次实践探索,学员们普遍反映经过这次调查报告感到“温故知新”,对以前所学的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2名学生从事社区居委工作,调查内容结合其工作实践,对其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另外5名学生或没有工作,或工作内容无法开展调查,他们的调查内容结合自身实际,对周边社区无障碍设施开展调研,促使他们更多地了解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也为其他残疾人提供了便利信息。对指导教师而言,此次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实践指导活动也让他们受益匪浅。首先,残疾学员对待调查的认真态度让教师们惊叹不已。有学员在动员会后第二天就开始了调查,虽因准备不足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种热情让教师们感受到了教学的成就感。其次,站在残疾学员的角度上为他们考虑调查的选题,以及和他们一起学习相关的无障碍设计规范,也让教师们充分意识到了残疾人教育的意义。“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由残疾人自己主动担负起让社会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问题,让他们不再以弱势群体的姿态被动地等待社会的援助,这才是教育所应达到的最高目标。
(三)实践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1.与健全学员共同存在的问题(1)不能充分理解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对所学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他们并不关心,抱着好听就听的态度。实践教学对他们来说也并没有特殊的意义,除了不需在课堂听课之外,他们在意的就是如何应付调查报告。因此,他们更珍惜学习的机会。但由于他们学习基础差,也无法对实践活动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学员的学习动机就无法被有效地激发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投入到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2)对实践活动存在畏难情绪目前,围绕着如何为残疾学员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已经有了很多的经验与探索,但开放大学一直以来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难题同样也摆在了教育者面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远程教育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矛盾;学员数量多,而实践教学师资相对不足;实践教学指导过程相对具体和个性化的问题;学生能力差异较大;学生较为分散,而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集中开展;学生在岗工作与脱产实践之间也存在矛盾。2.残疾学员在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独特问题(1)残疾类型影响学员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目前开大的残疾学员主要分为肢体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以及多重障碍等几种类型,其中肢体障碍和视力障碍居多。肢体障碍尤其是下肢障碍学员虽然平时不需要借助器械出行,但在爬楼梯等活动时会显得很吃力。如果实践活动场所没有电梯会给他们带来困难,而上肢障碍则相对局限较小。因此,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需要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形式与内容,避免因他们的残疾特点而影响他们实践活动的开展。当然,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性,让他们以与健全人不同的体会与感受开展适合他们特点的实践活动,这样既能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又能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对残疾人有益的活动中去。(2)是否在岗影响残疾学员的实践形式与内容开大普陀分校的残疾学员绝大多数为区残联聘用的街道镇助残员,个别人没有工作。在岗残疾学员的调查实践活动可以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能获得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因此,他们的实践活动基本与残疾事业或民政工作有关,比如残疾人社会保障、独居老人、社区无障碍设施情况等。对于不在岗,甚至从未有过工作经验的学员来说,开展实践活动则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由于残疾程度比较严重,导致行动不便,且出现残疾时年龄很小,家庭经济条件也一般。
三、对今后实践教学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期理论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环节是让学员将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运用,以获得感性认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教学工作。在针对学员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时,通常会发现学员在前期学过的一些社会调查理论知识已经基本淡忘。因此,建议在前期的理论教学工作环节就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后期可能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员提前在心中预演一遍社会调查。尤其是社会实践常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提前强调一下,使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时能迅速将储备知识调动出来,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指导教师培训
开大开展残疾人教育的时间尚短,几乎所有的指导老师以前都没有过残疾人教学经历。在经过几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探索之后,很快就面临着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这又是与课堂教学差异很大的新挑战。如果完全依靠指导老师自发自觉地摸索出一条路,不仅费时费力,甚至还会走弯路。因此,对有关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十分有必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对残疾学员职业胜任力的指导性
普陀分校的残疾学员大多数都属于区残联的助残员,其他个别残疾人虽然有工作,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所受训练有限,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简单的工作。因此,除了在专业设置上要考虑残疾学员的身心特点,还更应该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对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让学员能在工作当中大展身手,提升他们的职业胜任力,体现自身的价值,让他们有机会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有新的突破。
(四)加强残疾学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指导实践活动时,课题组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即残疾学员对自己的实践活动严重缺乏自信,几乎每走一步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首肯和认可才放心,更有个别学员直接提出希望老师给出具体的指导指示,他们愿意按部就班地照做,不想自己提出计划或设想。如果这种心理状况得不到改善,即使残疾学员能按时完成任务,按时毕业拿到文凭,也无法对他们的工作生活起到任何积极的影响。开大教育并不只是弥补文凭的不足,也应该遵循教育的规律,体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一、研究背景
在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研究中,资本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它经历了从最初经典意义上的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到人力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等社会学意义上的资本概念的发展过程(Becker,1964;Bourdieu,1983)。经典的资本概念以及人力资本和文化资本都是针对孤立的以原子形式存在的个体而言的,而社会资本则是将个体与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代表着社会科学研究在理论体系和方法上的突破。正因为如此,社会资本作为新资本主义思潮的代表,成为近20年来讨论得最多的热点议题之一。但是,在这些讨论中,大多数都是采取思辨的形式、从抽象概念的角度来探讨的,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进行清晰的阐述,缺乏概念的操作化定义,更谈不上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测量模型和实用工具,从而在对其概念的使用上存在着许多混乱不清,只能将研究局限在抽象的概念探讨的层面,无法深入地进行实证化研究。
在社会资本的定义上,一般都将其视为可以从中获得回报的社会关系(Lin,2001a)。这个定义是在一般概念的基础上而言的,而在具体的操作化定义上,是通过社会网络来将社会关系操作化。所以,在实证研究中,社会资本作化为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本,即社会网络资本。对这个前提的承认,是对社会资本予以清晰地概念化并进一步提出测量指标和模型的基础。在社会网络分析的意义上,社会资本指的是嵌入在社会关系(社会网络)中的,在有目的的(工具性)活动中可以获取并加以动员的资源。从这个定义上说,社会(网络)资本具有三个特性,即嵌入性、工具性和可及性。作为一种资本,社会资本对于资本的主体要产生回报,林南(同上)将社会资本产生作用的途径总结为“信息、影响、信用、强化”。“信息”指的是社会关系可以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影响”指的是社会关系可以在工具性行为中对具有重要作用的角色施加影响;“信用”指的是个人的社会关系可以成为其信用的证明;而“强化”指的是社会关系可以强化个体的身份和认同感,一方面为个人提供情感支持,另一方面为个人对某些资源的使用权提供了公众认可,从而有助于维持个人的精神健康以及对某些资源的使用权。但是,在对社会资本的运用上,需要区分个体与群体这两个不同的层次。社会网络资本,从个体层次上说,指的是嵌入在个体的社会网络中的资源,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来说,指的是个体网(ego-centric network);而在群体层次上说,则是将群体作为一个行动单位来考虑,在总体上可以动员的资源,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而言,指的则是整体网(socio-centric network)。一般而言,从群体层次上讨论社会资本的更倾向于概念和理论上的推演,操作化得不够,布迪厄(Bourdieu,1983)和科尔曼(Coleman,1988)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是其代表;相对而言,从个体层次上讨论社会资本更易操作化,大多数研究者,如R.S.伯特(R.S.Burt)和林南都是持这种视角的。对于讨论社会资本时需要区分层次这一点来说,许多研究者在研究中并没有清楚地区分或者是加以明确地说明,从而造成了诸多的混乱和错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同样的网络属性对于个体和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来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如对于个体网来说,密度小的社会网络对于个体更有意义;而对整体网来说,更加致密的社会网络则意味着群体拥有更加有效的社会资本。
只有在弄清楚了讨论社会网络资本时需要明确研究的层次之后,对于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才有可能。就现有的研究而言,对于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有三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是线性的策略。这种测量策略以弗奈普(H.D.Flap)为代表,其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测量社会网络资本。首先,当个人有需要时,其社会网络中有意愿或有义务提供帮助的人的数量;其次,这些人提供帮助的意愿的强度;再次,这些人所能提供帮助的能力,即这些人所拥有的资源的多少(Flap、Graaf,1986)。弗奈普所定义的社会网络资本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这种测量策略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层次的社会资本(即嵌入在个体网或整体网中的社会网络资本),都可以采取这种测量策略。但是,这种测量策略需要对网络的信息有最全面的掌握,在测量的具体实施中很难实现。所以,尽管这个测量模型简单而清晰,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屠龙术”,很难在具体的研究中予以应用。
另外两种测量策略则都只是针对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而言的,即在个体网中讨论社会网络资本,但这两种策略分别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对个体网中的社会资本进行测量。一种强调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另一种则强调网络中嵌入的资源。前一种测量策略以R.S.伯特为代表,他提出从个体在其所处的社会网络中的位置来定义社会网络资本。个体在一个社会网络中越是处于桥梁性的位置,即所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则其个体网中的社会资本也越多(Burt,1992)。后一种策略则以林南为代表(Lin,2001a),他指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测量嵌入在个体网中的资源:(1)网络中价值最高和最低资源之间的距离(差异性);(2)网络中价值最高的资源的价值(达高性);(3)网络中所有资源的种类(多样性或异质性);(4)网络中最典型的资源或资源的均值(构成性)。需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测量策略并不是互相排斥和对立的,而都只是在一定的理论假设下对社会网络资本进行测量的角度。总的来说,大多数研究者对于从网络中嵌入资源的角度来测量社会资本都是接受的,但是对于从个体在网络中所处位置的角度来测量社会资本则存在着争议。一般来说,接受这种测量方法的多是一些更多地强调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学者,他们对于结构主义的方法有着某种类似于原教旨主义的迷恋。对于这种测量策略比较中肯的意见是由林南(Lin,2001b)提出的,他认为,最稳妥的方法是将个体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作为影响其社会网络资本的外生变量,而不要作直接测量社会资本的指标。因为网络位置对于社会资本的意义在不同的社会网络中是不同的。例如,某个人要找工作的话,他需要的是一个异质性大的、松散的社会网络,以便为其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而某个人需要社会支持时,其需要的可能是一个致密的,同质性强的网络,以保证社会支持的强度。
以上的三种测量策略,无论哪一种,都只是用来测量社会网络资本的指标体系,或者说是测量模型,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测量工具。在这里,所谓测量工具,就是某一个具体的社会网络。前面提到过,因为研 究层次的不同,社会网络可分为个体网和整体网两种类型。在大多数研究中,我们都是从个体网即个体的层次上来讨论社会网络的。而对个体而言,由于定义网络的社会关系不同,可以有多种社会网络,如讨论网、社会支持网等。关键性的因素是要寻找一个能最有效地反应行动主体在工具性行为中可动员的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作为测量其社会资本的工具。所以,在社会资本研究的实证化过程中,与社会资本的测量相关的实际上有两项内容,一是建构一套有效的测量指标体系(测量模型),二是寻找出一个能最有效地测量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测量工具)。
因此,在跨文化研究中,在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上需要同时检验测量模型和测量工具的跨文化有效性。具体到国内对社会网络的研究而言,尽管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被引入国内学术界已有多年,也有着数量不算少的实证研究,但在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上仍然只是沿用国外学术界既有的成果,没有用实证的方法去探讨在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前景下是否存在一个普适的、可用来测量嵌入在个体的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本的测量模型,以及在这个模型下,是否存在一个可以有效地测量个体在工具性行为中可动员的社会资本的实际的社会网络。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恰恰是希望对上述状况有所突破。
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关于社会网络的模块
测量模型的建立和测量工具的选定都需要实证数据的支持,而在国内的大型社会调查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所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为此提供了条件。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是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宗旨之一,所以关于社会网络的模块是其重要的内容。它关于社会网络的模块不仅包含了多种不同的社会网络,而且在历年的调查中对同一个模块进行了重复调查,提供了历时性的数据,这对有效的测量模型和工具的确定都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关于社会网络的模块涉及两种具体的社会网络,一个是重要事情的核心讨论网(discussion network),另一个是中国人农历新年的拜年网(chinese new year greeting network)。讨论网是一种基于定名法(name generator)的社会网络技术的社会网络,最初是在198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国家民意研究中心(NORC)所主持的综合社会调查(GSS)中被使用,它是经典的社会网络工具(Burt,1984)。所谓核心讨论网,就是询问被调查者在过去的半年里,同哪些人讨论过他个人认为是重要的问题,并请他举出这些人的姓或称呼。然后从给出的这些人中,限定选取前几位(一般不超过9位,最常用的是5位)作为核心的关系人,并进一步探询这些关系人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与这些关系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具体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时常会和他人讨论重要的问题。这些人,可以是自己的配偶、家人、亲戚、同事、老同学、邻居、朋友及其他人等。在过去半年内,您和谁讨论过对您来说是重要的问题呢?请你说出所有这些人的姓或简称,如老张、小李、王姨、老伴等(调查员:将被访者所说的交往对象按重要性程度,将其中最重要的5个人依次记录在下表第一行,同时请调查员记录被访者提出的全部人名的数目。注意:如果提名超过5个,记录实际数字)”。
在被调查者给出这些关系人的称谓后,调查员进一步询问这些关系人的以下信息:(1)被调查者与之讨论重要问题的关系人的数量(讨论网的规模);(2)与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讨论问题的性质(工具性、情感性、混合性);(3)与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人际关系类型(家庭成员/亲属/朋友/同事/邻居/其他);(4)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性别;(5)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年龄;(6)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教育程度;(7)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职业;(8)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工作单位性质;(9)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管理级别;(10)与核心讨论网中关系人的交往频度;(11)核心讨论网中所有成员的熟悉程度(矩阵)。
需要指出的是,第(11)项中的矩阵是非常有意义的,正是由于它所提供的信息,可以让我们计算核心讨论网的一些反映社会网络结构特征重要的社会网络分析指标。
关于讨论网的问题只在2003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被询问过,表1是讨论网的一些基本指标的描述统计。
而所谓拜年网,指的是采用一种所谓定位法(position generator)的社会网络分析工具,它是专门针对中国社会的情况所提出的一种社会网络(Lin,1991,2001c)。即被调查者在中国传统的节日即春节期间以各种方式互相拜年的人所形成的社会网络,具体的调查内容为:(1)拜年者中亲属的人数、亲密朋友的人数、其他人的人数,以及由之推出拜年网的规模及各类关系所占比例;(2)在社会等级结构中从高到低列出了一些种职业(包括无业者),询问被调查者的拜年者中是否有从事这些职业的;(3)列出了8种不同的工作单位类型,询问被调查者的拜年者中是否有在这些单位工作的。
在2003年、2006年和2008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都询问了关于拜年网的问题。在2003年,所列出的职业有产业工人、大学老师、中学老师、医生、护士、厨师、饭店服务员、商业销售人员、无业人员、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法律工作者、商业人员、行政办事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政府官员、党群组织负责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保姆等18种。对2003年度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厨师、饭店服务员、无业人员这三类职业区分度低,所以在2006年度的调查问卷中予以删除,同时增加了私营企业主、农民、农业工人、商业服务人员、个体户这五种职业。表2列出的是拜年网在2003年、2006年调查的一些基本描述统计。
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社会,城乡之间的社会文化背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所讨论的只限于中国城市社会的情况。同时由于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在本文完成时尚未最后,所以本文所用的数据只涉及2003年和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城市样本,样本量分别为5894和6013。
三、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模型
在有了可资利用的数据的前提下,下一步就是提出一个可以用来验证数据的测量模型。在前面所讨论的三种不同的测量策略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城市社会文化背景下具有普适性的测量模型。模型所包含的测量指标如下:(1)网络的规模。(2)网顶,即网络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这里,我们将其操作化为网络中所包含的处在最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而在测量职业的社会地位上,我们采用甘泽布姆(Ganzeboom,1992)发展出的“国际标准职业社会经济指数”(ISEi)为指标。所以,网顶即网络中所包含的最大ISEI值。(3)网差,即网络的 网顶和网底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网络中ISEi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4)网络异质性,即网络中所包含的不同职业的数量。(5)网络的密度。网络的密度对于个体网来说,是测量个体在网络中所处位置的指标,它等于网络中实有关系数量和可能关系数量的比值(Scott,1991)。之所以使用网络密度而非网络中包含结构洞的数量来测量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是因为结构洞的数量与网络的规模相关(Burt,2000),将这两个指标同时用在测量模型中可能出现测量误差相关。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拜年网中网络的密度是无法直接计算的,我们以拜年网成员中亲属所占比例的平方来作为其估计值。这种处理方法的思路是,一般情况下,网络成员的亲属之间互相拜年的可能性大,而其他成员之间互相拜年的可能性则要大大地降低,所以将其简化假设为网络成员中的亲属之间都有拜年关系,其他成员之间都没有拜年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密度为:
其中,D为网络的密度,N为网络的规模,M为网络成员中亲属的数量(王卫东,2006)。由于非亲属之间拜年的可能性也存在,所以,用M/N来取代(M-1)/(N-1)是使得估计值更接近于真值的一种修正。
在提出了测量指标的情况下,我们希望这个测量模型用于经验数据时能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但是,我们提出的对于社会网络资本的测量模型中的大多数指标都不是直接的观察指标,而是间接指标,无法用经典的测量理论来计算其信度和效度。而结构方程模型则提供了一套在这种情况下计算信度和效度的方法(Bollen,1989)。具体方法是通过结构方程的测量模型,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来计算既有的一套测量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就本文来说,具体的分析步骤是:首先,对测量模型进行拟合,看模型整体的拟合优度(Goodness 0ffit),如拟合良好,说明模型整体上有良好的效度。其次,看估计出的各项测量指标的标准化负荷是否足够大(绝对值大于0.3),如是,说明各项指标亦具有良好的效度。再次,在前两点满足的前提下,对同一时点上两个同构但不同内容的模型进行同时估计,互为效标,如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足够大,则说明模型具有普适性。最后,在以上各项都满足的情况下,对同一模型在不同时点上先分别估计,建立非约束模型。再将各个测量指标在不同时点上的负荷约束为相等,建立约束模型,如估计出的非约束模型与约束模型差异不显著,则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
表3:讨论网和拜年网的测量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在设定模型时,由于网络规模这个指标的信度最高,所以将其设为参照指标;同时,由于网差=网顶-网底,网差和网顶这两个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倚性,所以在模型中将这两个指标的测量误差设为相关,分析结果详见表3。首先,以2003年的数据为例,从整体上看,讨论网和拜年网的测量模型整体上都拟合不错,RMSEA都小于0.05,所以,这个测量模型用于测量讨论网和拜年网中的社会资本在整体上都是有效的。而分别看各指标的标准化负荷时,除了在讨论网中,网络密度的负荷过小(-0.19)以外,其他所有指标的负荷都较好,这说明,各个指标对社会网络资本都具有较有效的测量效果。但更严格地说,拜年网比讨论网能更加有效地测量个体的社会资本。接下来,对2003年的讨论网和拜年网中的社会网络资本测量模型同时进行估计,其结果见图1,从中可以发现两个潜变量,即讨论网中的社会资本与拜年网中的社会资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2,这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由于前面的分析说明拜年网相对于讨论网是更好的测量社会资本的工具,所以在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测量信度时,本文只对拜年网进行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分别将2003年和2006年的拜年网中的社会资本的测量模型进行估计(非约束模型),这个多组非约束模型的各组的负荷是非常接近的,而将各组(年)的负荷设定为相等来建立约束模型时,约束模型和非约束模型之间的自由度的差为4,而这两个模型的卡方值的差仅为3.38,这说明约束模型和非约束模型之间无显著的差异,即测量模型在测量嵌入在拜年网中的社会资本时也具有良好的测量信度。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象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我认为,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帐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象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却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除了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象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那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那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其次,案例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地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帐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再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的选择,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在案例的来源上,主要通过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从而收集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象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为了编制案例,有条件的教师可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等实际部门锻炼或实现社会兼职,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充实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代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学生做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特别是高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作者简介]张惠英,新疆供销学校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8300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2-0177-03
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在目前中职教育中已成为共识。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教育宗旨?具体到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深入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目前,在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总体所占比例不到50%,大部分学校几乎没有案例分析课和社会调查。在课程学习中,学生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结果是学生虽然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拿到了毕业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电算化初级证书等证书,但缺乏实际操作技能,到工作单位后适应不了工作需求。究其原因,就是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第二,熟悉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第三,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
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那么,如何获得这些技能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实验、实训课。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重视理论课的备课,但对于实验课,几乎普遍缺乏充分认真的备课过程。造成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作出确切的答复,最终造成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教师要备好实践课,首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要针对实践内容反复上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第二,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专业进修。我们知道,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会计核算技术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以用友公司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到系统化的ERP系统,到独立性极强的小型管理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WFW员工管理系统、网络电话系统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与会计软件开发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教学却存在明显滞后的现象,除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等原因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专业教师只有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第三,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例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强化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案例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的主动性都有一定的束缚。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写案例;其次是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案例,教师只是引导和提示;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案例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知识运用、人际交往以及信息技术运用等综合能力。
会计电算化案例可以大量应用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首先,将教师所提供的会计案例在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中利用凭证、账簿、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并且提出最优解决方案。其次,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重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会计案例应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特点进行选定。在选择会计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案例的来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第一,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编成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第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第三,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如从网上下载。第四,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在时间安排上,社会调查可放在节假日进行。由于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或相关软件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中使用得比较普遍,学生进行这样的社会调查是完全可行的。
三、合理设置实验、实训课程,加大实
验、实训力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重视岗前培训,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在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安排上,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太低。在专业课程中,手工会计占到50%,计算机课程占到35%~40%,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80学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第二,缺乏系统、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第二,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科目。例如基础会计、成本管理、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以前都是手工模拟实训,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必须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第三,完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软件的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2)数据库语言的基础应用,学生应具备用Foxpm数据库语言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3)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4)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5)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
(二)选择或自编合适的会计电算化实践教材
实践课教材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市场上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用中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材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选择一种较好的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工向电算化的转换,使之应用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其次是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实训教材,最好是系列化教材。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基地
大部分经济类中职学校都有会计电算化专业,而且几乎都具有电算化实验室,但实验能力、实验效果却差异很大。应该说,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并不多。软硬件滞后、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从教学设施上就无法保证实训需求。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业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要从软硬件系统、数据系统、运作过程全真模拟企业。同时,还要考虑实训设备功能的全面性和前瞻性、运行的稳定性、结构的开放性、性价比等因素。
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中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第一,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企业是这些“产品”最终的消费市场。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在建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过程中,学校要走访企业,了解目前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目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企业对学校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宝贵意见。第二,与企业开展合作,有利于开辟多种办学途径,使中职学校的学历教育和职业社会培训相辅相成地同时蓬勃发展。通过社会培训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学历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特色课程和教材的完善,并推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新专业的设置。学历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以不断提高社会培训的职业教育层次,使学生不仅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而且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校企合作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学校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第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第三,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据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80%以上的基层单位要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所以,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