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相关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6-19 09:22: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财务相关基础知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财务相关基础知识

篇1

一、 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新时代的概念,是以知识和知识的创新运用为基础的经济。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知识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逐渐构成人们的新的消费基础,企业的关键资产也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知识资本”这一崭新的概念。知识资本最早是由加尔布雷斯提出来的,在他看来,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是一种动态资本,而不是固定形式的资本。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斯图加特的HSC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之中。

知识经济有以下特征:(1)知识资本具有高度增值性。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增值性。知识资本的增值性和财务资本相比,其增值性远高于财务资本。知识资本的形式具有动态无形性。(2)知识资本具有较高的贡献率,但整体上却以动态的方式存在。(3)知识资本的产权界定具有多重性。企业员工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人力资本具有完全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企业虽可借助于各种有效的内外关系影响顾客资本,但无法对顾客忠诚、营销网络等实施控制;而结构性资本在企业整体环境体系中,实现上是一种可能共享的财产,因为供应商、中间商等都可能通过学习、模仿从中获利。(4)知识资本的度量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甚至总体知识资本,其资本存量难以精确计算;另一方面在知识资本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的相互整合,会使知识资本的价值不断增值。

二、知识经济下知识资本成为财务管理的对象

1.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对象:

知识资本传统财务管理的资本(仅指财务资本、货币、实物资产等),务管理研究的对象也局限于财务资本的运营上,即集中在财务资的筹集、投放与管理、资本增值后的分配等方面,从根本上忽视知识资本的研究。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本已经成为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时若再不重视知识资本的作,则会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时代的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对象进行拓展,即把知识资本纳入财务管理的对象,对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特点、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益评价等加以研究。这既要求企业把知识资本的运作学成企业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又需要企业把培育和发展知识资本作为重要的理财战略。

2. 知识资本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知识资本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性资产,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变化与财务资本相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资本将逐渐取代财务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改变一切,使传统的以厂房、资本、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成以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在知识经济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资本,已不再是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财务资本,而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由于高投入的刺激而不断扩张,企业的资产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在知识经济企业中尤为突出。因此,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筹资范围,使独立于财务资本又可转化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正在取代财务资本和能源而成为企业财富增值的主要源泉。

(2) 知识资本将逐渐控制与支配财务资本,这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运作的基本模式。知识经济是知识产品占主要地位的经济,但并不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就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物质生产,而是指知识产品将成为知识经济下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知识产品的价值依据商品和服务中所含的知识量来决定。由于知识资本可以重复使用,故知识产品将超过物质产品的生产,成为最典型的产品。企业的价值不再体现在企业的规模大小及物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而是体现在知识资本的质量与数量上。知识资本的存量与分布已逐步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市场与分配资源的能力。在这一层面上,企业获取的财务资本是从属于知识资本的,企业能够获得的财务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资本的拥有及控制上。在当今的股市上“风险投资”的兴起,正是投资者对知识资本能够带来价值增长的这种期望的认同。知识资本将取代财务资本而成为企业获取市场资源的重要砝码。

(3)知识资本将成为财务管理中利润分配的主要要素。由于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与价值决定因素,它理所当然要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常常以土地和财务资本为分配的依据,这不但忽视了员工和管理者的利益,更是轻视了知识资本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财务资本让位于知识资本。这一变化,日益改变着企业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更应该归属于知识资本的所有者。所以,与其说是劳动和财务资本雇佣了知识资本,倒不如说是知识资本雇佣了劳动和财务资本,因为劳动的主体一人一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才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4)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有关知识资本的认识也在加深。普遍认为,尽管知识资本的地位日益重要,知识资本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已开始大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但大多数的知识资本要素无法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必须与其他要素结合,相互合作,知识资本才能在财务资本的辅佐下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

知识资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对象后,也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对传统的筹资、投资、盈利、分配等财务活动赋予新的内涵:

1、筹资管理的扩展。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的筹集“物质资本”扩展为筹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知识资本的筹集通常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筹集和人力资本的筹集。由于知识资本具有动态无形性、产权多重性、度量不确定性等特点,使知识资本的筹集活动变得较复杂。首先从知识产权来看,主要包括专制权、非专利技术、商标、应用软件等,对这些知识资本的筹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价,以合理确定其价值。其次从人力资本来看,劳动者以其知识和技术投给了企业,企业就应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筹集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对人力资本的筹集同样需要合理确定其价值。人力资本的计价可采用公允价值,其公允价值等于企业未来付给员工工资的贴现额,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智力投资额。在知识资本的筹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该项知识资本是否企业所急需,力争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到企业所必需的知识资本。

篇2

6、在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我台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在今年我人事制度改革后,实行了全员聘用制。为配合人改的不断完善,按中心及所属地的相关要求,我台在人员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职工办理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我们为每一名职工设立了各项基金账户,做到人员基础资料详实、基数提取核对准确,按不同业务设立备查账,做到存款准确、对账及时。

5、 积极参加中心及省里组织的各种财务培训班,6、 努力学习新知识、新业务,7、 使我们的财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同8、 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财务人员在中心举办的财务培训班学习了审计基础知识、零余额账

户的核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工作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认真归纳总结了所学的内容,在工作之余进行消化理解。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更加强了财经法律意识。

2、认真完成省财务人员后续教育的学习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在为经济基础建设服务的同时也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

篇3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07-03

一个会计人员要想成为一名有能力的会计师,必须要拥有必备的职业所需的知识、一定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职业工作方法和态度,因此一名会计人员的能力要素大体可以分为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其中价值观居最底层,知识居其上,而能力居最上端,呈金字塔形分布,当然三者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线,但有几点是清晰的:

1、掌握大量的知识是产生良好的价值观和掌握良好技能的关键,所以掌握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关键,这也是学校之所以存在的理由。

2、掌握知识并不能带来相应等量的价值观和能力,与个人的个体环境不同和主观能力性等因素影响会有很大不同,这也证明了学校要因材施教,才能帮助人人成才。

3、用人单位更重视人的价值观和能力,而不太注重知识的拥有,由此可见,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更有用的价值观和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本文将从知识――能力――价值观的脉络来试图阐述会计人员的能力要素,以清晰学校会计教学的方向。

(一)职业知识

知识是胜任能力的基础。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往往见解比较深刻,思考问题相对周密,处理问题会比一个没有知识或知识面狭窄的人更强。而不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是一种较为低级的技能,甚或只是一种本能。通过已掌握的知识的大量迁移,个体才能形成更为系统化的心理结构,从而形成某种能力。

21世纪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大致来说,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的知识可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

1、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当前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非常快,但有些知识并不怎么更新,那就是知识中的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是知识中的元知识,也是知识更新的原动力,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触类旁通,从而吸收新知识,获取创造力。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反面来证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那些有深厚文化基础的能够进行有效地思考和交流、能够进行抽象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批判性分析的人们往往都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所以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也应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

那么,这些基础知识又分为哪些呢?大致上,可以分为人文学科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政治、经济、法律环境知识、外语知识等等。

人文科学知识对会计人员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开启智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政治、数理经济、文化历史都有助于会计人员了解社会及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并帮助他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交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会计国际化趋势的加强,会计已真正成为 “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企业国际交易中充斥着大量的英语商业信函、合同文本、支付手段等,因此会计人员要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就必须要至少精通一门以上的外语。

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会计人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全面素质的提高又将有利于提高其专业发展潜力。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会计人员通过努力拓宽专业视野,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加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本专业知识内涵的认识和了解,使知识结构更趋合理。

2、专业知识

会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专业知识是会计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会计人员需要较为精深的专业知识,所谓精深,是指会计人员对自己所要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会计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进行了解和把握。

专业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行为和经营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提供了会计职业的厚实的技术背景,是会计人员职业所需的最为核心的知识基础。根据《会计法》,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主要职责,会计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掌握必要的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但会计人员需要的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也会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新的专业知识点不断涌现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财务会计与报告、成本管理会计、税收、审计与鉴证、财务管理这些都是与会计人员财务职能的履行密切相关的知识,只是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来说在重要性程度上有所差别。

组织行为和经营管理知识包括企业怎样组织、融资及管理,以及企业运营的全球环境等,这类知识为会计师进行职业操作提供了背景知识,提供了有关企业经营运转的环境背景知识,从而加强会计师对经济、法律、商业及组织运作环境的广泛理解。组织行为和经营管理知识包括以下学科领域:经济学、数量方法和统计学、金融市场、组织行为学、管理学、战略管理、营销学、企业与环境、风险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以及投资和经营界限的扩大,会计师需要用一种更广泛的全球视野来了解国际商业和其他组织经营的情况,才能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会计人员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角色发生了变化,会计师不仅要能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熟练掌握IT技能,而且还要在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网络的发展,使得经济交易及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网上支付、网上销售、网上理财等都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有着不同的地方。新技术、新观念将贯穿于新的商品交易和商品结算过程中,使会计师的知识面临严重冲击。

另外法律知识也很重要,会计人员应熟悉、理解相关法律知识,才能应付各种诉讼,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个完美的会计师必须同时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会计师都同时具备这些知识。各级会计人员具备的能力应能满足其所从事的工作。如作为一名高级会计人员,应有广泛的知识视野,在具备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基础性”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高级会计专业人员能力,而作为初级会计人员,则具备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就能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总之,会计人员需要宽阔的知识视野,这些知识是职业技能发展的基础,这些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也会不断地变化和拓展。

(二)职业技能

技能是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职业技能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地运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通常不是通过学习一门具体的课程而学到的,而是通过会计课程和会计实践的综合学习和相互作用而获得的。知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失去其作用,但技能却是支持会计人员在越来越复杂、苛刻的环境中履行工作职责之所必需。

适当的职业技能为会计人员提供了竞争优势。职业技能并非都从学校教育中获取,也并非所有的技能都能在进入职业时就拥有,很多技能是在后续教育中、在不断积累的经验中得以发展的,是通过终身学习得来的。随着时间的过去,会计毕业生会计知识的重要性在减弱,而计算机技术、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重要性却在不断增强。因此职业技能是具有长期发展价值的能力,而不是迅速变化的知识内容。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教育准则》第3号“职业技能内容”提出,会计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与功能性技能、个人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6项。

因此一名职业会计师应该具有沟通及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和监督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应对压力及合理安排时间能力、决策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等。

1、沟通及协调能力

会计部门是企业的一个综合性管理部门,除对外与股东、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沟通外,作为信息掌握者和提供者的会计人员,还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人员进行相互沟通,良好的沟通为会计人员参与经营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有效的沟通使会计师能够接收、传达信息,并由此形成合理的判断和进行有效的决策。沟通与协调能力包括: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书面的和口头的交流有效地提出、讨论、报告和辩论观点;有效的倾听和阅读,包括对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敏感性;借助周围人群、书面资料和电子渠道,寻找、获得、组织、报告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等。

2、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即是一种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工作群体。在现代高速运转的工作环境下,团队成为了主要的作业方式,现代企业的成功更加依赖于整个团队的表现。团队合作模式对个人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除了应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有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合作能力有时甚至比你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会计师常常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具体财务问题,这可能包括在本部门内合作和与其他部门的财务专家的合作。

3、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复杂,职务越来越专业化。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需要不同行为者之间进行大量的交流与合作,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现代人一种必备的素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与他人在协商过程中工作,以抵挡和解决冲突;与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的人员相互影响;在专业背景下商谈可接受的解决方案和协议;在一个跨文化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等。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才能完成自己的专业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创新工作。

4、管理和监督能力

以前会计人员的角色主要是为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而现在,一名出色的会计师应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和监控,他们必须履行传统的“管家”职能,而且还应对各项财务计划或战略计划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会计师通常是决策制定小组中的成员,参与公司的决策过程、资源管理、业绩管理的监督等,另外法律也赋予会计师一定的监督职责,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管理与监督能力包括:战略计划、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决策制定;组织和委派任务、激励和发展人员的能力;领导能力;专业判断和识别能力等。

5、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通常要求辨别事务的本质并确定解决问题和做出判断的原则和采取的方法。职业判断能力是与抽象思维、推理演绎、批判性分析等相关的技能,这一技能使数据、知识与洞察力紧密联结在一起,以进行高质量的战略决策。会计师如果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就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分析报告,或提出逻辑严密的决策建议。

6、应对压力及合理安排时间能力

会计师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责任、角色冲突、人际关系和日常烦扰等。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会计师从繁锁的财务会计与报告中脱离出来,会计师越来越需要根据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这一标准重新定义他们的工作。另外会计改革的深化也使会计师要更多地面对不断变化的制度、准则及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业务等压力源,面对重重压力,会计师必须要有效地运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7、决策能力

决策是建立在人们观察、注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判断思考、逻辑推理做出的决断。决策能力是管理者根据既定目标认识现状,预测未来,决定最优行动方案的能力,因此这种能力是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会计师通常通过影响企业最高决策层来影响企业的决策。

除此之外,会计人员可能还需要其他的能力,而且能力要素也是不断发展的。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会计人员都能具备这些能力,根据各级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我们认为越高层次的会计人员需要的能力越多。

(三)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个人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能力,它直接决定了其他能力的形成。职业价值观是会计师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职业价值观指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包括遵循法律与法规、正直、客观、终身学习的责任、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等。对会计师来说,恰当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一样重要,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保证会计师从社会利益和职业利益角度出发进行职业判断、履行工作职责。

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是会计师追求的一种境界。职业价值观的重要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另外终身学习也越来越重要,它也是会计师必须努力坚持的价值观。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的快速和知识淘汰的加速意味着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1990年公布的第一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学习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

另外职业会计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他们必须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掌握财务会计理论及本行业业务的管理知识,以适应经济发展、会计改革对会计工作的需要,更好地胜任本岗位的工作。会计师应关注国家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关注会计改革,关注政策变化,关注宏观政策,把握重大会计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原则和理念,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综上,一名会计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并能很好地整合这些要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师。作为会计教学,在注重会计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职业知识如何转化为职业能力上,更应重视学生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形成途径上。

参考文献:

1. 许萍.会计人员能力框架问题研究,2006.7 知网

篇4

1.引言

电子商务专业是融多学科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而通过财务分析,掌握企业实际运营状况,更好的制定管理与运营决策,是复合型电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之一。《财务分析》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根据该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我校特色,该课程在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等与传统的非会计专业如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有所不同。在此,笔者根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近几年来开设财务分析课程的实际情况,分享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

2.课程的性质、地位与目标

(1)课程性质、地位。财务分析课属我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必修课。该课程是根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反馈设置,大部分同学在几年内逐渐走上了基层或中层的管理岗位,面对企业的经营考核和绩效管理,作为基层或中层的管理人员,如何利用已有的财务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调整管理思路,创造更好的业绩是同学们迫切需要弥补的知识。(2)课程目标。根据该课程的设置初衷以及针对非会计专业同学的会计基础几乎为零的特点,该课程在目标设置中侧重了分析报表,包括构成,比率分析,工具的使用等。而将记账、建账、算账作为了解内容加入。

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1)教学现状。目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必修的财会类课程根据课程的总体设置,只有《财务分析》课程,该课程面对的学生都是财会基础知识为零,学生没有基础的会计概念、也无筹资、投资、时间价值等一些基础的财务观念、更谈不上看懂企业的财务报表。(2)存在的主要问题。教材的问题:根据上面的课程设置初衷,目前出版的教材难于满足教学要求,如果仅仅选择《会计学原理》,对于仅仅使用会计信息的非会计专业同学来说显然不合适,如果选择《财务分析》,则基本的会计记账、会计科目设置等了解内容又缺乏,如果选择非财务人员财务知识读本系列,学生对会计、财务管理、报表分析的关系不清楚,财会知识主线不明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的实施要求要考虑学生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同时强调操作性与知识性的融合,内容的更新和改革要结合行业特色。师资问题:该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即需要教师有相关的财务实践经验,又要有旅游行业的背景知识,还要具备电子商务行业相关的知识经验。案例与实训问题:包括案例的选取、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的方法与策略、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案例的分析总结等。

4.财务分析课程改革探讨

篇5

二、进一步加强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在年初加大财务基础工作建设,从粘贴票据、装订凭证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细化财务报账流程。按照县计生委检查通知精神,我们又学习了《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据及财务印鉴的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等,每月终结都要进行自查、自检工作,逐步完善计生办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在专项经费的支出上,认真领会计生委的相关政策,严格执行预算,不挤占、不挪用,保正专款专用。每月底定时做帐,编制上报专项经费决算报表,为领导做出相关决策及时提供了财务信息。

四、在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认真、及时完成了县计生委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录入从**年到现在的社会抚养费信息五百多条,上价社会抚养费46万。与去年同期比较节约资金近20万。

篇6

二、进一步加强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在年初加大财务基础工作建设,从粘贴票据、装订凭证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细化财务报账流程。按照县计生委检查通知精神,我们又学习了《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据及财务印鉴的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等,每月终结都要进行自查、自检工作,逐步完善计生办的财务管理体系。

篇7

二、进一步加强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在年初加大财务基础工作建设,从粘贴票据、装订凭证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细化财务报账流程。按照县计生委检查通知精神,我们又学习了《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据及财务印鉴的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等,每月终结都要进行自查、自检工作,逐步完善计生办的财务管理体系。

篇8

二、进一步加强日常财务工作的管理,完善财务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在年初加大财务基础工作建设,从粘贴票据、装订凭证等最基础的工作抓起,认真审核原始票据,细化财务报账流程。按照县计生委检查通知精神,我们又学习了《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据及财务印鉴的管理制度》、《会计档案保管制度》等,每月终结都要进行自查、自检工作,逐步完善计生办的财务管理体系。

篇9

日前,第三方调查公司――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提供方麦可思公司报告,对11个毕业生失业人数连续3年居高的专业,亮起了“红牌”,会计专业就在其列。其原因是由于近年来财会专业火热,致使财会类人员数量激增,出现了百人争3个会计岗位的现象,可谓是“僧多粥少”。作为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在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下,要想提升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使其在职场中取胜,必须从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出发,根据会计教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求一套适应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会计是知识密集型的行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规范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观念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品德”的要求远远高于“专业技能”、“学历”、“社会经历”等等。诚信、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是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基本要求。

(二)财务核算和财务软件操作能力

财务核算能力就是通过记账、算账和报账来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采用财务软件记账,也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会计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服务意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特性,树立为企业出谋划策、为信息使用者担负责任的服务意识,了解、熟悉本行业的经济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

(四)良好的沟通、表达和协调能力

会计人员需要与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银行部门等企业外部相关机构进行良好的沟通,为企业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企业内部,财务涉及各个部门的利益,财务目标的实现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财务人员需要与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以顺利开展财务工作、实现财务目标。

(五)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

会计人员的预测、决策和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详细的统计,选择这项的大多是大中型企业,说明管理、决策等职能在规模较大企业的重要性。

(六)会计人员要求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

会计从业资格和会计技术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是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标准。

(七)懂英语

这里强调的是英语的实际应用技能。外资企业需要懂英语的会计人员,其他企业由于需要出口商品或者是进口原材料等,也需要懂外语的财会人员。

(八)会计人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迅速发展的时代,不断有新技术、新的交易手段创造出来,会计人员必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因此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能力。

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综合起来,确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能适应会计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该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技能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素质为基础

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专业基础素质。专业基础素质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会计操作技能的支撑,同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源泉,它将影响到学生就业的范围和未来的职业迁移。应合理构建素质教育的知识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加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学。具体课程组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数学、综合英语、财经写作、计算机基础理论、基础会计、统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财政与金融、电子商务等。

(二)能力为本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已不仅仅是知识型人才,而是要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重素质胜过重知识,重能力胜过重学历,已成为社会用人单位的广泛共识。因此,可以说能力的培养高于一切,能力包括持续发展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相关领域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

(三)技能为重点

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财务会计核算能力、成本会计核算能力、财务软件操作能力、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的能力、审计能力、税务筹划能力等。它是会计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与本科教育相比,更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为使学生就业后能快速地适应各个工作岗位,达到职业要求,根据会计行业的常见岗位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的分岗位进行培养。如开设“出纳业务操作”、“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核算”、“纳税计算申报”等技能培养。

根据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将素质和能力分解,知识重组,课程开发,分模块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在此基础上制定各阶段的培养目标,编制教学大纲,组织教学。

三、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有机结合

用人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都要求具有会计职业资格证,因此把职业资格证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历教育中来,使学生毕业时就能获得“双证”,增强学生求职竞争力。但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考证时间都在每年的4―5月,因此考证要循序渐进,分阶段确定培养目标。

第一阶段,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为培养目标。将财经法规、计算机应用等安排在第一学期,将财务会计提前到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上课,加强基础会计电算部分实训,同时加强考前辅导,以保证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考试,实现学生能充分就业。

第二阶段,以考取初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考试为培养目标。初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考试科目主要涉及到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将考证内容融入到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课程教学中,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考试内容。这一目标的实现为学生就业竞争增加了砝码。

(二)大力推进课程的开发和课程整合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因此课程的设置应本着“知识够用”的原则,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打破科目界限,适当调整、简化来进行课程的开发和课程的整合。例如:考虑到某些中小企业利用Excel来进行成本管理,可以将Excel与成本会计相结合进行教学。再如:借助“挑战杯”创业大赛的东风,毕业设计可采用虚拟创业的形式,由学生自我组成团队,自己选定创业项目,创立企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制度设计、成本预算、财务分析、投资决策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团结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靠传授知识实现,有些能力的培养,如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更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实现。在教学中,可采用行为引导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采用案例教学,教师在教学中预先设计好典型、具体事例,把复杂的理论及操作过程通俗、生动、形象地讲授、演示给学生。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用人单位出于培训成本、工作效率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要求具备三年以上独立会计工作经验。对于一个毕业生来说,缺的就是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就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技能培养创造有利的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生在校学习,除了获取会计专业技能,还要获取其他相关专业技能,校内实训应当包括财会实训和其他专业实训。财会实训室分手工和电算化,实训内容包括会计单项技能实训和会计岗位技能实训两个阶段。会计单项技能实训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岗位技能实训包括出纳业务操作、往来核算、财产物资核算、成本核算、纳税计算申报等。其他专业实训室包括电子商务、证券交易、金融等专业实训。通过校内实训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感性认识,而且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一体化,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及在相关领域的能力。

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内模拟只是一种虚拟业务的训练,如果学生不经过真正的工作实践这一环节的锻炼,就不可能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还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的环境,面对真实的业务,进行真实处理,增长本领。可聘请企业的会计人员做兼职教师参与实习指导,并通过校企签订协议,把学生的实习实训纳入企业的人才资源培养规划中,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学生分阶段进行考核,企业择优录用,实现实习、就业的一体化。

总之,以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技能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的有效模式。

篇10

作者简介:卢立宇(1977-),女,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经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经济研究,(E-mail)。

摘要:根据部分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财务教学内容设置与注册造价师培养要求和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要求存在一定差异的现状,结合工程财务课程特点,以多种教学方式、多种课堂组织形式和多种媒体组合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理论+案例+实践”的教学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激发创造性,提高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工程财务; 工程造价专业; 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87-04 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是未来注册造价师的摇篮,是未来中国工程造价实现“走出去”战略,提升咨询层次的重要基地。注册造价师要综合、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经济和管理类知识。其中,工程财务知识也是其中一个重点。目前,部分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在工程财务的教学内容设置与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要求及企业对工程造价相关工作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一是部分高校的工程造价专业把工程财务等同于工程财务管理。工程财务管理是工程财务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工程财务管理知识需要较好的基础会计知识。把工程财务等同于工程财务管理,相当于没有地基的大厦,无法理解知识的本质。二是部分高校工程财务课程过分强调会计职能。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需要理解财务的基础知识和数据的基础运用,但工程造价专业不是会计专业,不需要过分强调做账的方法和技能。三是教学内容设置和项目实践脱节,缺乏实践性操作,对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对综合判断能力的培养较为欠缺(表1)。

表1 工程财务教学内容和要求对比表

一、工程造价专业工程财务教学的特点

(一)工程财务课程的内容兼具会计基础知识和工程财务管理知识

工程财务课程内容设置不同于会计专业或工程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和财务管理课程,其内容需要综合基础会计和工程财务管理两门课程。这是由工程造价专业培养要求和教学时间所决定的。工程造价专业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把握不需要会计专业那么全面,主要以六大会计要素、会计基本等式理论和原则、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财务报表理解为主,不需掌握会计的账务格式及详细的账务方法。

对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而言,工程造价专业主要理解工程财务管理资金运动特征、形成的关系,掌握财务资金运动规律,掌握资产营运管理、资金筹集管理、税金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的基础知识,初步具备工程项目的财务分析能力。

(二)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培养要求,造价专业学生应在掌握工程财务基本理论基础上,将现代财务管理方法和工程项目管理紧密结合,对工程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成本管理,综合解决工程建设中资本运营、资金运作的实际问题。因此,工程财务是一门实践导向性很强的课程。

工程财务课程需要在基础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分析工程施工中影响因素,选择适宜的方法,实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因此,工程财务课程理论基础与实践并重,在课程内容上需要逐层分解(表2)。表2 工程财务课程内容分解表

二、工程造价专业工程财务教学方案的设计

(一)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增强学生知识理解力

1.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对于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是比较晦涩难懂的,相当于在学习另一门专业课。特别是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更增加了学习难度。为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基本术语,应采用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如启发式、举例式、提问式等重视智力能力的传授,具有体系清晰、逻辑思维严谨、系统性强、肢体语言丰富等优点[1]。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时,适当地辅以举例、提问,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究竟属于资产还是负债这个问题,经常会让学生感到困惑、不解。举以实例并阐明权利义务关系,学生便迎刃而解。

2.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

工程财务课程的实践技能类知识仅用传统理论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使学生身临其境,像管理决策者一样思考,增强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实践技能类知识应以案例教学为主。

案例教学强调学员的参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以及思维的创造性[2]。教师需认真选择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综合性的典型案例材料,学生可以针对案例内容进行问答、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阐述等,从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实际中的理论运用能力。

3.综合分析判断类知识的教学方法

综合分析判断类知识需要学生在分析宏观环境和项目内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发掘各种相关信息,系统、全面、综合地进行分析判断,从而进行决策。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教学上要突破原有理论式、被动式学习方法,综合运用案例教学和课堂实验操作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如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建筑公司或房地产公司,收集各种相关信息,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综合财务分析,以报告形式上交并讨论。这样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能力串联起来,把知识点系统化、深入化,保证学生学到的工程财务知识和实践技能与工程承发包市场和工程管理实践的同步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表3 多种教学讨论组合形式

(二)多种课堂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

为保障案例教学法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得以有效的推广和实施,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激情,在课程组织形式上,传统的讲授型学习应与小组讨论、课堂报告、学生个人讲解相结合(表4)。

传统讲授型学习,即教师主讲、学生参与的模式,适用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案例教学和实践操作中应尽量鼓励学生小组讨论,以特定论题(如案例)或不特定论题(创新思维)为中心,展开讨论,并最终形成课堂报告。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案例讨论可采用小组竞赛模式,其排名次序可与平时成绩挂钩,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培养团队精神。在学生主讲期间,也鼓励学生尽量创新主讲模式,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包括PPT、黑板、纸质物品、VCR等。

(三)多种媒体组合提升教学效果

为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工程财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以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多种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及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由于各种媒体的表现力、再现力、创造力、参与性和控制性等不尽相同,教学课件设计要特别注重多媒体组合(表5),使多媒体的教学功能优化配置[4]。

表4 课堂组织形式

表5 多种媒体组合

三、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工程财务教学应采取“理论+案例+实践”的综合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的系统性、深入性,案例的多样性、典型性和现实性,实践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报告分析的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工程财务教学应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从自身背景和经验出发,在课程内容特征、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等情境因素感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3)做好案例教学的案例库工作。将案例教学引入课堂的哈佛商学院院长Donham认为,案例教学依赖于教师选择书面案例的能力。案例教学法要求真实的案例、大信息量,以及在案例讨论中发现问题、发掘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针对现实项目撰写书面案例,也可以在查阅图书资料、购买机构案例等方式基础上选择与理论知识相切合的典型案例。

(4)为保证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应加大讨论报告和实验课的学时安排(10~12学时),并提高两者在平时成绩中的比例(可达到40%)。

参考文献:

[1]杨若晶.基于案例教学法的工程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2):103-105.

[2]武亚军,孙 轶.中国情境下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多案例比较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1):12-25.

[3]姚晓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2):23-24.

[4]叶晓甦,侯文华,单雪芹,等.工程财务管理课程多媒体组合教学方案设计[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4):105-108.

[5]BARNES L B, CHRISTENSEN C R, HANSEN A J.Teaching with cases at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C]//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4.

Teaching scheme design of engineering finance course

LU Liyu, CHEN Donghu

篇11

(2)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趋现,但实施效果相对不足。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中,以赛促学、以学参赛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出现,反映了对会计电算化实践技能的重视。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是以参加技能比赛的形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从而提升会计专业的未来就业竞争力。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近几年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但实施效果相对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大多流于形式,没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二,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职业类院校,由于重视会计实践及操作技能,以赛促学教学实践发展相对较好,而其他地区发展相对不足。

二、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会计学科和会计行业的有效进步。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能够丰富会计学科的教学实践,有效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进步。具体来说,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突破了原有会计学科教学的固化模式,将竞赛机制引入会计电算化学习。通过会计职业技能比赛,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反映到实际应用当中,调整原有的理论不相符节点,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另一方面,增强会计专业学生应对工作的实际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实。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会计行业的有效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未来工作实践提供有益支持,使财务人员尤其是会计人员更能适应会计行业注重实践与实用的要求。

(2)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提升了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主要是指操作技能与实践参与性。会计、审计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授课对象,这三个学科具有很强的财务处理及财务实践的特点。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寻求在传统的电算化教学实践中寻找到授课的新形式,从而能够吸引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其中,实现有效实践。如,用友和金蝶公司每年都会举办会计电算化高校技能大赛,通过竞赛方式让会计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电算化实践,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模式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目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形式呈现出软件教学常态化、实践操作多样化、技能提升有效化的发展新特点。软件教学常态化是指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软件的操作与实践,以软件演示教学替代原有的理论知识讲授,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实践操作多样化与技能提升有效化是针对以赛促学的新模式而提出的,具体来说,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使会计及相关专业学生突破了课堂教学获取知识的局限,将相当比例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实践模块,理论知识演化为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实战技能。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的形式极大丰富了会计学科的教学模式。

三、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篇12

会计知识是指会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巧,会计知识相关的书籍包括《会计学原理》《会计学基础》《企业会计准则》《财务管理》等,会计知识随着会计行业而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相关的会计体系,包括技能体系、职业体系、知识体系。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根据相关法律、政策变化等情况。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以新编考试大纲为依据,组织编写考试辅导教材。新编考试辅导教材包含《中级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新编考试辅导教材注重政策、法规的学习、理解和会计实务的操作性,增加了相关例题讲解,帮助考生复习理解考试大纲相关内容。

(来源:文章屋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