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06-19 09:22: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篇1

高中作为人生自立的重要阶段,将面临上大学和步入社会的重要转型,学习、高考、择校、择业、社会的压力不断增加,一系列问题需要自己面对和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这应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一、高中生常见心理

1.自主性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逐步脱离父母的过渡期,在这一期间,学生们的内心发展正处在一个“岔路口”的阶段,自己的内心思想逐步的完善,独立性逐渐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学生们自信心和自尊心树立的关键时期,要逐步的摆脱家长们的束缚,这样才可以正确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高中阶段学生在处理事情和问题上有了自己的见解,在解决问题上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学生们对老师和家长的讲解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对老师家长的看法也不会完全的认同,有些时候对其看法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常常会因为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和家长及老师发生争吵,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和老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更要注意方法和手段。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高中生是自卑感多发期,这种心理使他们常常不敢交际、害怕失败、多愁善感、瞻前顾后。其实,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只要拿出勇气正确地面对,积极地尝试,很多事实证明了,多一次失败,就多一次转机。消除自卑的方法是建立自信,设立适度的奋斗目标做自己能达到的事情,不断给自己肯定,学会正确地对自己作出评价。

3.抑郁

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颓丧、自我评价消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对学习缺乏信心,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秩序,不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其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有的会做出自伤行为,甚至出现轻生行为。

二、如何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1.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能够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家里和学校都是经常能够听到表扬和赞赏的学生,这样学生们之间就很少存在竞争心理,给学生内心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在这里我还要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让学生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一定的发展,在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下手,让学生知道自己内心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时就有了针对性。

2.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保持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在高中生的心理障碍克服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定要注意保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意见统一,绝对不能家校意见不一致,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此可能会对学生生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此过程中,学校与家长之间应该保持沟通,家长应该到学校走访,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心理情况,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找到共同点和可行性方案进行实施,这样学生心理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3.教师要改进教育方法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程下,教师只是一味地责和训斥,让学生怎样做学生就应该达到某种效果,殊不知这样只会与学生产生很大的矛盾,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膜会越来越大,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品德,让他们在走入社会时减少阻碍,这才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有时候,教师对学生教导的手段和方法不对,也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给学生今后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最根本的手段和方法就是要了解学生们的内心,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总之,教师需要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引导和研究,使他们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适应将来,敢于承担责任,勇于面对一切的人,更要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篇2

学生心理社团是由对心理学有共同志趣、爱好的学生自愿组成的学生群体,以宣传和普及心理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自助、他助、助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提高自我,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生有较强的自主性,希望成为自主、自强、自立的人;高中生有发展的独特性,希望成为爱好多、兴趣广、有特长的人;高中生有潜在的创造性,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心理社团迎合了高中生的成长发展的需求,利用所学知识做好周围同学心理问题的初级发现和辅导工作,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心理社团是高中生实现心理互助、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但是现实的高中生心理社团建设却不如人意。

1 高中生心理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心理社团流于形式。目前,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将心理社团仅仅作为学校在迎接检查和对外宣传中的一项工作内容。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对社团建设放任自流,没有必要的指导和约束。 由于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等原因,学生社团活动时间难以保证,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因此心理社团有名无实。

1.2 心理社团体系不健全。很多普通高中心理社团在创建之初主旨并不清晰,缺乏对社团建立、运行的整体思考,因此社团创建、成员招募的程序并不严谨,各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导致在以后的社团活动中遇到困难和矛盾难以解决,社团无法良好运行和发挥作用。

1.3 心理社团缺乏活动经费和时间保障。由于课余时间有限,学生心理社团活动可利用的时间较少,部分老师缺乏对社团活动的正确认识,担心学生贪玩影响学习,所以不允许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此外学校对社团活动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活动场地、环境布置也很难满足社团活动的要求。

1.4 心理社团成员缺乏自主性。很多社团虽然是学生自主管理,但是社团成员的组成、任免、活动内容实际上都是由老师决定的,学生缺乏对社团建设的思考,自主性受到限制,使得心理社团并没有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意义。

1.5 心理社团影响范围有限。社团成员因为共同的兴趣组织在一起,因此活动的内容大多局限在社团成员中,针对全校同学开展的社团活动大多为讲座、知识宣传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加之很多心理社团在招募成员时只注重了个人品德和兴趣,缺少了对成员责任意识的考虑,很多社团成员在班级影响力不够,因此,心理社团并没有真正发挥维护心理健康,实现朋辈教育的作用。

2 以我校学生心理社团的实践,谈谈上述问题的应对措施

为避免心理社团开展的种种弊端,我校在成立心理社团之初,便对社团创建和发展进行了自上而下的讨论和思考。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心理社团于2010成立,是在校团委领导下、由校心理辅导老师直接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团体。校团委在团费中设定专项资金用于社团建设,并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第二课程的内容之一,将活动时间排进课表,保证了社团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社团成员均由品学兼优、乐于交往,有志心理素质提高的高一学生组成,主要从事心理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开展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活动,维护和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社团采取社长负责制,设社长、副社长各一名,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编辑部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由部长负责,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并通过《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心理社团章程》明确了社团的组织形式、入会条件、社团制度等内容。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编辑社刊《心·视·界》 ,为学生心灵交流提供平台。为了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节、纠正的方法。社团编辑部定期出版心理报刊《心·视·界》,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让大家学习心理知识、交流心情故事、一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根据各年级 各班级的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收集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较集中和普遍的问题,并征集相应的心理感悟文章。期刊设有几个固定的板块,例如社团近期活动介绍“我们的社团”,还有老师来解答心理困扰的“心语信箱”板块,刊登学生征文的“文采飞扬”板块。同时,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内容,例如开学初对高一新生开设的“适应新环境”专栏;针对高三学生开展的临考心态与应试策略的“高考进行时”栏目;围绕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开展的“驿动的青春” 栏目;还有 “心理小测试”、“笑笑吧”和介绍心理图书电影的“精神脊梁”等栏目,成为校园中广大学生炙手可热的读物。学生们在设计和编辑社刊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同时也丰富了心理知识。

2.2 校园广播专栏“心理加油站”,是陪伴学生心灵成长的驿站。每周三的“心理加油站”校园广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设计不同主题的内容。例如:“心灵美文”:阅读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美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给全校师生心灵的启迪和人生的感悟;“来信解答”:学生把自己的心理困惑以信件形式放在心语信箱,经技术处理后由主播读出,先由周围的同学帮助解答,最后由心理老师进行针对性、指导性的解答,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扰;“成长故事”:通过讲述中学生自己的心理成长历程,或者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启发学生心灵成长。“心海”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心理保健知识,如心理减压、考试应对、人际关系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2.3 团体心理辅导,拓展学生自助互助助人的能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协会的常规活动项目,在活动内容上,涉及到环境适应、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调节、潜能开发等,活动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小品表演、演讲辩论等互动形式展开,在团体辅导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通过分享、体验、感悟,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得到启示。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实现自我成长。

2.4 “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心育氛围的契机。每两年的 5月份,心理社团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主题辩论比赛、心理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关注心理健康,获取心理知识,掌握心理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到广大学生心中。

2.5 心理剧表演,角色扮演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直观的心理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亲身体验、角色置换的形式去思考心理和行为模式,学会换位思考,获得心理感悟。我们将在今年11月份开展心理剧表演,并由心理社团的各班心理委员牵头,以班级为单位展开评比,力求把校园心理剧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形式保持下午,提高学生发现心理问题,探索交往模式,解决心理困惑的心理品质。

3 高中生心理社团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我校学生心理社团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崭新渠道,为培养高中生的自主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心理社团健康、繁荣发展,我们还需要做以下一些工作。

3.1 建设学生心理社团的专属网站,扩大社团覆盖范围,开辟相应专栏介绍心理社团的近期活动,让全校广大师生乃至校外关注心理健康的人士也能及时掌握社团的动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另外,也可以在网站上设置心灵问答的论坛或BBS,学生可以把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以不记名的方式呈现在网上,社团成员给予相应的建议或解答。

3.2 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侦查员”、“排雷兵”作用。班级心理委员这是目前在大学中比较普遍的朋辈互助模式,因为同龄人往往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人生经验及生活方式,心理委员可以由学生心理社团的骨干兼任或通过心理社团招募,并定期进行专门培训,他们平时在与同学交往中可以主动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同学排解困惑,并可以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心理老师反映,便于及时发现同学中普遍的和个别的心理问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帮手。

总之,学生心理社团是中学阶段值得重视和大力倡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新模式,丰富了学生团队活动的形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够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学校应当不断发展和探寻心理社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的结合点和增长点,使学生心理社团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传勤,加强社团建设,培育健康心理[J].陕西教育,2007,11

篇3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以中国知网为平台,以“高中生”“心理健康”为关键词,选择了核心期刊进行检索。纵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发现某些研究不仅地域广泛,而且涉及到民族差异、学校类型差异等较新的方面。

一、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青少年步入高中后大多面对的是应试教育,而这又致使家长和学校过分重视成绩,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评价,自然会产生焦虑、自卑和抑郁等,导致心理不平衡。

对河北某高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有52. 4%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强迫、学习压力感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1]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的调查发现,高中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14. 8%,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是2. 5%,北京某高中学生抑郁率达35.2%。[2]对广州市城区和农村中学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59.5%。[3]随机抽取新疆维吾尔组自治区学生,调查发现有心理问题占16.59%。[4] 对银川市高中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5%。 [5]关于包头市高中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表明,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二、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性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

对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显示,女生在心理健康总均分、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自我强迫、情绪不稳定5项因子上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抗干扰能力、性格方面差异有关。 [7]赞成其结论的有崔婷对西安两中学及张媛媛对地震灾区高中生的调查研究。[8] [9] [10]

对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女生抑郁、恐怖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生,男生在强迫、偏执、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平衡性等方面问题检出率比女生高。原因可能在于,学校纪律和紧张的学习生活压抑了男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却使女生更容易适应学校生活;而且女生与男生相比,在面对挫折和烦恼时更善于发泄。[11] [12][13]

对广西侗族高中生调查表明,男生较女生情绪更不稳定性、性格更内向,可能是侗族传承着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习俗,女生在这种生活环境里比男生能表现出更多的优越性有关。 [14]

对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显示,在5个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上,男生的敌对、偏执、强迫等3个因子的均分显著地高于女生;女生的忧郁因子均分显著地高于男生,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则无显著差异。 [15]

现阶段多数学者倾向认为,应根据不同性别心理问题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民族差异

调查表明与全国中学生水平比较,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随和、活泼开朗,但情绪稳定性较差,造成其情绪不稳定的个性特征可能与他们生活在贫穷山区环境有关。调查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高中生个性更为温和,可能与该地区为多民族聚集区有关,不同民族间的广泛交流可以使不同民俗逐渐同化,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14]

还有研究发现壮、瑶、侗族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汉族,且男生心理问题比女生稍重。存在个性偏异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不同民族个性特征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上确有不可忽视的作用。[16][17]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学校差异

本文关注的学校差异,主要指示范高中与非示范高中,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私立中学与公立中学的差异。

研究表明银川市直属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严重,而非示范性高中招收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总体上不如示范性高中学生,他们具有发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危险性。[5]另有研究指出,有19.4%的私立高中生和12.9%的重点高中生存在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总体上包头市重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私立高中生。 [6]对唐山市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与重点高中3类学校进行调查,发现重点高中学生总体均分和学习焦虑均分最低,职业高中学生在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分上比较突出。 [18]

由此可见,高中生的心理卫生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非示范性学校、私立、职业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

三、有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索的研究及展望

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问题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本文就生活压力事件这方面做详细论述。

生活事件易形成负面应激反应,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破坏性,而来自学业成就、他人期望、学习负担、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这6方面的生活压力事件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首先,高考是高中生所要面临的重大生活事件,所以与高考相关的(如学业成就、学习负担、师生关系)会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再者,高中生尚未完全独立,心理还不成熟,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父母,因此亲子关系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19][20]以什么态度对待心理问题以缓解生活压力,对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主动缓解心理压力者,较少有心理问题 [3]

近五年来,我国学者对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认为今后对此问题研究应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现阶段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多套用成人,这样就使其与成人等同,抹杀了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应统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二,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研究方法的统计表明,研究者多采用测量法、观察法,很少甚至不使用个案法、实验法,所以应提倡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第三,应加强研究与实践结合,加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最大程度为高中生服务,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海俊.河北某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压力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

[2]孙玮.北京市某校高中生抑郁症状及求助现状调查 [J]. 中国学校卫生,2009,(9)

[3]任杰.城乡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

[4]张青.石河子大学及石河子市3所不同性质高中在校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5]马丽.银川市示范和非示范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8)

[6]关明杰.包头市重点高中与私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

[7]方琪.重庆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1)

[8]崔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山西师大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37)

[9]张媛媛.地震灾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

[10]孙士富.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探索,2006,(10)

[11]林东.广西高中生SCL-90常模的建立及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

[12]黄永新.广西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

[13]胡春梅.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 教育探索,2006,(11)

[14]陆雪萍.广西侗族高中生个性特征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

[15]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16]林东.广西不同民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

[17]林东.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60054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中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人关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仍面临着许多的心理问题。

一、高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1.焦虑问题

高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每一个高中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繁重的课业、无止境的测试充斥着高中生的生活。家长殷切的嘱托、教师的谆谆教诲、自己的期望值等使得高中生在考试失利时会产生低落、沮丧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正确的疏解,部分高中生就会自暴自弃,甚至自残自杀等。这都是由于高中生压力过大,焦虑情绪得不到正确有效的疏解造成的。

2.网瘾问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但是也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的高中生不单纯沉迷于网吧,还沉迷于手机。有些高中生带着手机进课堂,上课不认真听讲,离开手机就会坐立不安,其实这也是网瘾的表现,是一种心理问题,需要得到学校、家长的重视和解决。

3.人际关系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呈现出敌对、偏执、独立意识增强等特点。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高中生难以正确地处理与异性同学、家长、教师之间的关系,难以享受到交往和良好沟通的乐趣。

二、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1.城乡之间的差距

现阶段的高中多为本地区综合性的学校,学校里同时存在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而城乡之间的差距会导致很多问题。许多农村学生甚至是留守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对学校的考试成绩看得过重,导致自己产生焦虑的情绪。这些学生内心自卑,不敢与教师多进行沟通,导致许多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解。

2.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阶段的高中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他们严格要求,并且都寄予厚望,这导致他们感到压力过大,产生焦虑的情绪。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团队意识跟合作精神,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问题。

3.心理咨询机制的不健全

许多高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即使是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也是徒有其形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真正起到心理咨询和疏导的作用。许多在学校心理咨询室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并不具备相应的资格。若想真正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必须完善和健全学校的心理咨询机制。

三、如何将思想政治课与心理咨询进行有机结合

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课本来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够传授的基本观点,还应该提高在育人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正确处理日常心理问题的方法,能够用所学的方法论知识来指导实践。

2.对教材进行深度的开发和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这四个部分。首先,教师要将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启发,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其次,在讲授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所讲内容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高中生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相结合,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对高中生进行启发性教育,发挥正面的价值导向作用。

篇5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33-0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每年为国内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撑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的发展。长期以来,高中生教育一直是国家教育工作者培养的重点,他们是国家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然而,多年来,关注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当前,大部分高中生还没有完全建立或正确建立自己人生价值观,只局限于短期的目标,甚至往往把人生最终目标锁定在上大学上,认为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铁饭碗,无形中加大了精神压力。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异常激烈,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

高中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其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特别是在高中生复习冲刺阶段,即家与学校之间两点一线的学习阶段,同学往往淡化了同学之间的交往,在充满竞争的情况下,同学之间又因嫉妒而产生僵局。

3.早恋问题的困扰

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在一次对一所高中学校咨询调查中发现,早恋人数约占调查总数的1/7,有早恋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英语老师”,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4.自信心不足,消极自卑

受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压力以及社会压力都异常严重。在这一阶段,如果他们缺乏正确的学习和心理引导,常因一次或多次考试失败对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产生怀疑,挫伤奋斗意志,灰心丧气,自卑封闭,有的甚至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发生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现象。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成规,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然而,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味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着他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大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网吧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理学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因此,因加强教学人才的引进以及在职教师的培训,为高中素质教育教学提供新鲜血液。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因此,应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分析,创造,审美的能力。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人格健全的自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篇6

个案一:女生打群架

由于我从事的是信息技术学科,在学校几乎没有机会当班主任,担任了几年副班主任工作后,突然有个班的班主任因病不能再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在高一下学期,我接管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一上任就遇到个大问题:女生打群架。

静,17岁,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和其他班的同学打群架,她是主要成员之一,我们班有5名女生参与,期间静还找了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参与其中。

为了把这样一个棘手问题迅速、有效的解决好,我先到学校德育处去找经验丰富的老师寻求打群架女学生的解决办法,然后我又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把本班的另外4名同学找到了解情况,原来是高一分班前,我班一名叫琳的女同学,背后说我们班女生的坏话,静得知后,就找了这4名女同学到琳的寝室去打了琳两耳光,叫她嘴巴放干净点,不要在背后乱说别人坏话。琳便扬言要找社会上的人找静打回来。结果周五放大假时,静找来了社会上的两名男青年,但琳只和几名同学在一块,那两名男青年在车站打了琳。琳回家后,把自己挨打的事告诉了家长,在周一的时候,琳和家长一同到学校来找我班上的静等几位“帮忙”的同学,要讨一个说法。于是我把静的家长也叫到学校,然后将此事告知学校德育处,在学校德育处的协调下,静出钱给琳检查身体,检查费加上医药费等一共花掉了1500多元,但两个学生的“气”还没有打通,家长的“顾虑”还没有释怀。

为了更好的把此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把两名同学叫到了我的办公室,让她们都坐下,先让他们说各自对的地方,再说不对的地方,最后再问他们父母为什么交“高价”让你们读高中,这时他们哭了,知道父母是多么的关心自己,而自己的一时冲动酿成的大祸,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受怕不说,还让父母感到失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调解,两名女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而且分别道了歉,相互拥抱来证明从新言好。

经过这个事件,让初为班主任的我得到了第一桶金:学生在成长,我们班主任也在成长。打架是一件严重违反校规的事,学生在打架的同时,肯定是有让他们“敢于出手”打人的原因的,我们班主任不要因为学生打了人,就用班规,校纪这些刺眼的词语往学生的头上扣,势必会导致家长和学生为了推卸责任,不与学校、班主任和打架对方家长配合,激化矛盾,让问题扩大。而应该从他们打架的动机,打架的后果等方面去分析,去调解,帮他们找到一个,甚至多个不打架的理由,让他们今后走出高中校园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去处理社会上类似问题。

个案二:穷人孩子早当家

飞,16岁,是从高一下学期分到我们班的学生。之前他是一个成绩很优异的学生,进校时,分到了学校的实验班,但为何会在中途分到我们班呢?这要从他进校时的表现说起。飞的个子有1米8左右,酷爱打篮球,且球技在班上还是数一数二的,但不爱主动与人交往,由于贪玩,使得成绩一落千丈。

篇7

1.学习上的问题

升入高中之后,学生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高考。在升学压力下,学生普遍表现为,学习负担重,不能及时调解,导致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神经衰弱、思维迟钝。甚至有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局限于好、坏学生),会出现严重的厌学心理。

2.交际上的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三种:(1)与教师。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理解,未得,甚至得到教师的指责,就会产生不理解,不信任的对抗心理,产生压抑和消极的情绪。(2)与学生。每一个人都需要归属感,学生也希望被自己的集体需要。生生之间存在的矛盾,会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孤独感。(3)与家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强,经常会与家长发生意见的冲突,未能良好解决,还有单亲家庭,父母不和等等,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3.青春期的问题

首先,是封闭心理,这是青春期心理中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学生在消极的情绪下,会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其次,是情感激荡但内隐,表现在学生内心情感波涛汹涌,或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想倾诉,但却对教师、家长欲言又止,内心压抑,焦虑;最后,是比较普遍的早恋问题,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出现朦胧状态的恋爱。

二、针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的疏导策略

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正确认识并有效适应现实

高中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面对客观的事实不能及时,正确的做出评判。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评价,都会造成主客观的不协调,导致自身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评价社会。教师方面,首先,应对学生的行为给予恰当分析和评价,不一味否定,加强学生自我认识,引导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其次,应也拿到学生正确的看待现实,直面现实,迎难而上;家长方面,应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和早恋问题,正确的疏导,减轻学生的压力。

2.加强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高中,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是学生心理压力最主要的来源。进入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大关,不仅学业加重,而且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也有了提高。很多学生由于初升高之后,无法自行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能恰当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学习压力加重,而产生焦躁、厌学的心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疏导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课前预习、课后总结等,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玩的时间,科学用脑,劳逸结合。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舒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躁情绪。

篇8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专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有史以来,数学一直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每个人更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素养。因此,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数学始终是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但是,在高中阶段经常出现这样的“两极分化”: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会越来越好,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却更差,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完全放弃数学学习。之所以会如此,除了数学学科本身的学科特征以外,心理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这些心理问题简单地进行归类,以期帮高中生找到克服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一、当前影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1、心理依赖

学生在学习中对教师形成了依赖心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依赖表现在:一是期望教师在教学中多进行归纳概括,在此基础上一一讲述,否则学生自己就抓不住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在解题中示范详尽,学生慢慢地也就养成了模仿硬套的习惯。这两种教学方法,严重压抑了学生的钻研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逐步变成学习的“机器人”。

2、心理满足

和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相反,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过于自信,盲目乐观,但是却在停留在某一阶段踯躅不前,这都是自我满足的心理造成的。这些学生往往在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就自以为是,不再继续努力,不再继续深入,殊不知,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在做数学题的时候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然而有些学生只要解完题得出答案就万事大吉,对其他的解题方法不予钻研。这种“踩油门总是不踩到底”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成功,使得这部分学生的学是处于中游状态,不好不坏。

3、心理畏惧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初中阶段说,更加抽象化。以数学语言为例,初中阶段的数学语言往往形象、通俗易懂,学生只要认真听课理解起来都不是太困难。但是,在高中阶段,数学语言就变得十分抽象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一旦这些困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就会使学生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只是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导致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心理厌烦

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常常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上课常常处于厌烦,焦躁与抑制状态,久而久之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了一种负担。还有的学生由于个人情感好恶,对数学老师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影响到对数学的学习。

5、心理闭锁

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与教师交往有隔阂感,不愿表白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特征称作闭锁。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不好的原因是“缺乏勤学好问的心理”,很多学生宁可自己完成也不请教别人,怕被别人瞧不起。

6、心理抵触

有些学生的基础差,知识缺陷严重,但家长和教师却要求他们与优生一样,使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逐渐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他们畏惧数学、厌恶数学,最终放弃对数学的学习。

7、应付心理

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选择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而且升入大学如果选择文史类专业的几乎不上数学课,所以很多学生都持应付的态度学习。

8、松懈心理

经过中考后,高一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低,继而影响学习信心和兴趣。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阻碍着高中学生的学习,也使得数学教学效益大大降低,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因此,高中数学老师要有针对性地从上述心理问题出发,加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策略

要帮助中学生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不断增强数学教学的吸引力,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首先要从转变教学观念开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必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学习情境,保证学生有高效率的心理投入。这种心理投入使得学生心情轻松愉快,这时是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好感的最佳时机。

篇9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6-023-01

一、职高学生背景分析

现在职高生在校频繁发生与老师的过激行为,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应该对现代职高生的心理现状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应该再用以前的老套的方式、教育目标来培养他们,我们应该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教育的成功与失败?用什么检验我们教育的得与失?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想对职高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总结,并根据职高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尽量寻找到解决的方法,给以后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以指导。

二、职高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心理

造成职高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家庭方面主要原因有家长过于爱面子,当自己的孩子读了职高之后,觉得特别没有面子,读了职高就是下了地狱,永远抬不起头来,对孩子彻底失去信心,时间长了,孩子也就没有信心,从而导致厌学心理。还有一种家长对孩子要求不高,认为读了职高能混张文凭就可以,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学校方面的原因,职高学生本身就是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职高老师一味的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因为上课听不懂从而使厌学情绪更加明显,整个社会对职高学生带有偏见。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职高学生遭遇挫折后引起不满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职高学生的自律性很差,如果老师的引导方法不恰当很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当职高的学生认为遭遇老师的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会失去对老师的信任,时间久了会产生对学校的不信任。

(三)自立心理

职高学生特别想自立,因为他们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原则,他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想独立,不想总是依附家长,渴望自己成为大人,享受到大人的待遇,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举动,但是这个时期的职高学生思维方式还没有真正的成熟,遇见一些事情没有冷静思考的能力,考虑事情严重欠缺周全,所以导致很多打架斗殴的事情。

三、职高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一)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辅导室的工作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发挥心理辅导室的工作,可以使学生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协调影响和辅导中得以疏导和排解,

1. 学校营造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氛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深入人心。健康的意识包括,情绪稳定、积极乐观、阳光、开心,有爱心等等一些人性善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 组建学生社团,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助、互助作用。可以采取心理社团,心理委员等方式,通过对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引导,然后由学生自己宣传与行动,产生辐射效果,把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们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

3.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障碍学生的跟踪辅导档案,保证心理辅导的实效性。对学生进行UPI测试,对有辅导愿望的学生提供学习心理辅导。。

(二)通过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使教师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良师益友

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重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可以说,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都与其父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

作为孩子的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了解子女的心理世界和思维特征,注重研究孩子的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特点,要以自己健康成人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尽力创造最优的家庭环境。

职高的学生也是一群天真浪漫的孩子,他们有着普高学生不具备的很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工作干劲。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完全发挥专业兴趣,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培养自信心,现在的职高学生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只要我们学校、家长、和社会一起努力来关注职高学生的成长,我相信职高学生一定会发出更灿烂的光环,为整个社会贡献出能强有力的力量。

[ 参 考 文 献 ]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编.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人民教

育出版社,2010.

[2] 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篇10

(1)学生自身问题。高中生们正值努力追梦的年代,此时的他们处于身心成长的躁动期,避免不了犯错。一旦高中生们心中的梦想和追求受到打击和影响的时候,如若缺乏相应的心理教育,学生们难免会产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现象。同时,不同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距很大,加上沉重的课业负担,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自然难以健康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此时的学生们正值青春叛逆期,对新事物大胆而又好奇,有的学生常常会被叛逆情绪冲昏头脑。

(2)周遭环境问题。“孟母三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安静合适的学习环境,很多家长可谓是煞费苦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导致个别高中生往往难以把持自我,陷入浊流。高中生的自我认知还未健全,对事物是非判断的能力还不够独立,一些周边同学、社会娱乐场所、亲朋好友等等,都可能成为直接或间接导致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从一些青少年犯罪现象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而走上邪路的。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强化宣传,全民教育。应该承认,我国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有的学校违背人才成长规律,只是一味利用学生成绩来评价学校实力,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要想实现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宣传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呼吁全民行动,共同教育。除了学校,社会、家长等也应该行动起来,与学校一起,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杜绝不良信息的影响。对于学校而言,在实施文化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之间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对于家长,切忌一味宠爱、溺爱孩子,给予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很多家庭条件优异的家长,过分呵护自己的孩子,阻塞了孩子与社会接触的途径。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长要鼓励孩子去接受磨炼和体验生活,从而更早地越过青春期,走向思维的成熟。对于社会方面,必须不断净化社会风气,将不良信息、不良文化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学校、家长、社会这三者相互协作,对高中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更加有效。

篇11

高中数学学习难度加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非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数学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差

高中数学相对于小学和初中数学,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有些学生特别是初中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自信心比较差,总认为自己学不好。自信心差的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力及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相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表现的也比较差。

2、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情感

经常听到学生说:"我对这些数字没有兴趣,不感冒"数学学习情感障碍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感兴趣了,才能真正的在数学上下功夫,才能学好数学。

3、思维障碍

数学"学困生"的思维上有如下障碍:(1)思考问题偏面性。(2)不习惯扩散思维及逆向思维。(3)抽象思维有困难。(4)分类讨论问题有困难.由于这些思维的障碍,往往带来思维结果的错误。

4、学生害怕考试

学生、老师和家长最怕的就是学生考试失常,我们的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十几年苦读,就是看最后的成绩,耗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的也很好的知识,却到最后完全没有办法发挥,相信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还要大的了。

二、高中数学"学困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创设安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些数学教师总是绷着一张脸给学生上课,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的是不冷不热,似乎只有这样冷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神圣和严谨,然而教育应当对学生生命的精神世界予以关切,应当为学生的精神困境投入真诚与热情。高中数学学困生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了"麻烦"的高中生,他们比其它学生更需要关注和关爱。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安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也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困生大多是长期得不到数学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他们对数学缺乏情感,甚至充满了恐惧,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感觉到很亲切和被关注,感觉到自己是被信任的,这样的信任与关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也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的地位,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精神。

2、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发现的空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学生,充分地理解学生,充分地发动学生,要认识到学困生是一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联想散漫,思维贫乏,充分理解他们,留给他们适当的思考时间特别有价值。课堂上,经常是大部分同学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少数的学优生已经把答案或方法喊出来了,这一方面对大部分同学而言太伤自尊了,长此以往,也剥夺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权力。教师要引导学优生,不要过早喊出答案,而是要更深入地思考。此时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的状态,让他们感到被接纳,同时,往往能够促进全体同学的深入思考。

3、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

有的老师为节省教学时间,上课常常找些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这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老师虽然在课上让学困生回答问题,但对他给出的错误的答案嗤之以鼻,甚至采取变相的惩罚,许多学困生就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被伤害,逐渐失去了上课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事实上,上课提问时,估计他们能解答出来的问题就让他们来解答,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他们的进步和勇敢要给予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全体同学都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而且,让学困生回答问题,教师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一方面便于课内外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另一方面,学困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常常代表了一批同学的问题。给学困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还要允许他们犯错误,或者说要小心对待他们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他们,纠正错误时是就题论题,不要伤学生自尊,纠正他们应挑最重要的错误纠正,并寻找他们思维中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

篇12

关键词: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心理问题

Key words: college;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ment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43-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渐进入到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实践视域。一些高校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原有的管理架构中抽调部分人员组建“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一些高校则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设立“学生事务处”,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组织协调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实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难题还有很多,而心理问题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历史演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起源于美国的“舶来”概念,不断吸引着我国学者的研究热情。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探索,学生事务管理已经在部分高校进入到实践层面。一般认为,“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是一个与“学术事务”(Academic Affairs)相对应的概念,而“描述学生事务的有关术语有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事务管理等等”,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1]学生事务”或“学生服务”在我国通常被翻译为“学生工作”。

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概念的演进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替代父母阶段、学生人事工作阶段、学生服务阶段和发展学生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分别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萌芽、形成和重要转变阶段,发展学生阶段则表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深化。[2]发展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是旨在发展学生的理性和心智,主张教育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人的价值与意义,尊重生命,弘扬个性,促成学生提升生存意义和完善人格。学生事务管理在我国高校是以“学生工作”的形式存在的,研究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学生事务等同或类似于学生工作。[3]但是从学生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上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工作仅处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替代父母阶段和学生人事工作阶段,换句话说,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轻教育、轻发展”现象。

2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工作内容上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4]学生活动的概念十分广泛,既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社交活动、 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等,也包括由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指导和组织的大量活动,如社团活动、自治活动、训练项目、培训课程和志愿活动等。教学辅助活动一般包括招生、注册、学术(学业)指导、专业定向和就业指导(咨询)等。生活辅助活动主要是指食宿、新生定向、奖(贷)学金发放、心理咨询和医疗服务等。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则主要包括职员选聘、绩效考核、专业化、机构内部调整和项目管理等内容。

从我国高校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上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分散于学生工作(含共青团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以及组织、人事工作之中。一般来说,共青团工作主要对应于学生活动,包括学生社团管理和学生自发活动的管理两大部分。教学辅助活动和生活辅助活动中的大部分工作通常由管理部门为主导,由学生处和教务处负责实施,而食宿部分则多半由后勤集团负责。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在国内高校并无明确的界定,基于组织管理权限的划分,组织人事部门负有更大的责任。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将学生事务管理定义为学生工作,那么国内高校现有的学生工作体制很难完成学生事务管理的诸多工作。多头管理历来被管理实践所诟病,从“大部制”的改革创新到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探索,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去除多头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单纯地引入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教育理念还不够,还需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中国化进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