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3: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司金融学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差异
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为非实验科学,大多数经济学研究依赖于合理的假设,现代金融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等都以经济学家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理论基础。该假说提出了三种不同层次的效率市场:强式、半强式、弱式,但不同层次的市场都建立在三个理论假设之上:①投资者是理性的,因此能理性地评价证券价格。②虽然部分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但他们的交易是随机的,这些交易会相互抵消,因此不会影响价格。③即使部分投资者有相同的不理,市场仍可利用“套利”的力量促使价格恢复为理性价格。所以传统金融学意味着,尽管非理性的投资者短期可能会扭曲市场价格,但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会把股价拉回到其内在价值的水平。由于投资者的非理在市场上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公司股价不会很长时间背离其真实价值,因而管理者不需要频繁变动公司的投融资决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矛盾的市场异象,比如规模效应、股票溢价之谜,长期反转现象等,传统金融理论对这些现象都难以解释。行为金融学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研究财务理论,主要基于实验和心理研究。与传统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对市场的分析建立在有限理性和有限套利的基础上。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偏差会带来非理,进而导致公司股价高估或低估,而有限套利又无法纠正股价的高估和低估状态,使得公司的真实价值在市场上无法得到反映,市场价格和真实价格的背离会影响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变化,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因此可以利用投资者的非理,调整其融资策略,选择低成本的融资方式。但是,即使资本市场的股价可以反映公司的真实价值,管理者也未必能够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因为他们会受到“损失回避”、“过度自信”、“倾向于确认偏差”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引发非理。
2非理性因素对公司管理者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2.1投资者非理性下的投融资决策
中国股市至今还不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2006年至今,沪深股市经历了暴涨之后的暴跌。以上证指数为例,从2005年收盘1161.06点到2007年10月收盘5954.77点,22个月上涨了近6倍,股市随后就是暴跌。从去年11月到今年9月的11个月中,股市从最高点6124点跌至2300点附近,下跌幅度超过六成。股市景气时期,大批股票在很短时间内股价翻倍,大量新股民被赚钱效应诱惑,追捧概念、题材股,使得股票价格远偏离其真实价值,因而这种上涨行情属于一定程度上的虚假繁荣。沪深股市的过热现象源于市场乐观情绪的膨胀、牛市思维的主导性等大众心理因素而导致的羊群效应。显然,中国股市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他们的心理状况和行为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
行情景气和低迷时期各行业的估值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所有行业的市盈率下跌至原来的1/2到1/3左右。以金融板块来讲,市盈率大幅下跌至原先的1/5左右,尽管近期紧缩的货币政策(央行多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对银行收益造成一定影响,降低了投资者对银行业未来利润上升的预期,但13倍左右的市盈率一定程度上还是低估了处于健康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价值,因为大多数商业银行半年报利润同比增长都在50%以上,而浦发银行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0%。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的大多数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有限的套利使得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往往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面对非理性投资的情况,如果公司的管理者是理性的,在资本市场上应该择机进行融资。Stein(1996)提出了“市场时机选择”理论,该理论认为:在非有效的市场中,理性的公司管理者致力于公司真实价值最大化,那么当股价被高估时,管理者应该利用投资者的这种非理性狂热时机发行更多地股票;而当股价被低估时,管理者应当回购股票。
从2000-2007年间IPO的情况看,行情景气的2000、2006、2007年,公司可以在市场上以相对较高的股价募集到资金,所以发行量明显增大,溢价发行公司数量多。尤其是2007年,发行量达到将近399亿股,创出历史新高。其它年间,由于股市不景气,则发行量较小,集资金额相对较低。由此可见,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在市场行情上涨时更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市场行情不好时,则更倾向于债务融资。
首次IPO后,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定向或非定向增发再次向市场募集资金。企业一般选择在股票行情上涨时增发,而股票被低估的企业则倾向于延迟增发。2008年由于A股股价的下跌,很多上市公司(比如:银鸽投资半年股价下跌超过六成)延迟了增发方案。所以面对非理性的投资者形成的市场股价,理性的公司管理者总是会调整融资决策,选择时机来为公司募集更多的资金。
对于资本市场上融资获得的资金,理性的管理者会积极寻找NPV大于零的项目进行投资,他们更注重公司的长远发展,不会为了盲目追逐短期利润而投资于那些高风险的项目,所以市场上投资者的非理不会影响到理性管理者的投资决策。
2.2管理者非理性下的投融资决策
股份制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管理人和所有者利益不完全一致,带来了委托问题,有的管理者为获取利润不惜以牺牲股东的利益为代价。主流经济学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股票期权)来降低管理者的道德风险,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但激励机制对约束管理者的行为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仅靠激励机制并没有完全解决委托问题,行为金融学认为这是因为管理者本身也非完全理性的,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干扰,以至于陷入认知陷阱。所以管理者完全理性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他们的投融资决策仍然会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1)过度自信。管理者由于过度自信会对公司前景产生更乐观的预期,这时即使资本市场可以给出相对比较合理的估值,管理者仍然会认为市场低估了自己的股票,所以管理者不愿意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融资,更多地依赖债务融资,从而加大了财务风险。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的作用。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他们会选择高风险的项目,但结果是高风险项目的成功概率并不大,很多时候高风险没有带来高收益,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确认偏见。人的认知加工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总是会对周围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并且通常总是感知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不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我国上市公司(000100TCL集团)在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时期,中国的企业正在掀起一股并购风,TCL集团管理者认为并购是公司走向世界的一个巨大机遇,但事实上彩电行业在欧洲属于夕阳行业,根本没有吸引力,TCL的管理者李东生却错判了市场趋势,更没有考虑到TCL产品在欧美市场上柜率不高,销售渠道欠缺等不利因素,最终亏损2.05亿美元,带来了该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滑坡。由此可见,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在追求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及时感知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应该对不利因素进行客观的评估。
(3)来自于外部的压力。虽然理想状态下理性的管理者会正确评估项目的价值,选择有投资价值的项目。但管理者在决策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来自于外部因素的干扰,从而引发非理。如果公司的业绩增长与投资者的预期有很大差距,则会影响到投资者对该公司前景的预测,投资者选择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股票,使得公司股价下跌。另一方面,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和公司利润增长缓慢会促使董事会要求更换管理层。所以投资者的抛售压力和来自董事会的压力都会使管理者调整投资决策,从事高风险投资来获取利润进而维持投资者的信心,过多地追逐短期利润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3结语
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及上市公司的表现,验证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的行为会对公司管理者投融资决策产生影响,而公司管理者由于面临着自身心理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在做出投融资决策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非理。所以,如何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管理者理性投融资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作为新兴市场,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者。投资者偏好从短期投机交易中获得资本收益,他们的投机行为一方面为管理者择机在二级市场上募集资金提供机会,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市场风险,给公司管理者造成压力,使得管理者为迎合投资者的投机偏好而做出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的投融资策略。我国在限制股票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制度,比如:设置涨跌停板;三日累计涨跌幅超过20%,公司必须公告等。但仍然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散户投资者比例大(90%左右),投机者数量多,市场不成熟。所以,要引导市场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今后必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从我国的上市公司来看,不少管理层在公司上市后出于投资者的压力,侧重于短期投机性的资本运作,轻率投资市场青睐的热点行业,却忽视了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结果导致业绩滑坡,有的甚至面临退市风险。要改善管理层的非理性投资情况,必须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让投资者了解公司投资项目的真正价值,这一方面有利于维持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信心,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让投资者能够清晰地了解管理者经营效率,对公司的整体价值有客观地评价,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非理性因素而无法解决的委托问题,有效降低管理者道德风险的途径是提高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在活跃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不负责的或低能的管理者得到的不仅是低工资,更多的是个人声誉的损失。由于人力市场信息的不断流动,他们经营能力的水平会影响他们在同行业的声誉,所以管理者会有动力尽自己所能来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总之,要促进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发挥市场约束的作用,更好地引导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的理。
参考文献
[1]张景华.行为金融视野下的资本结构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
[2]李少波.行为金融视角下的资本决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7).
[3]杨胜刚.行为金融下的公司理论[J].经济评论,2004,(5).
关键词:行为金融;信用风险;金融租赁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款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传统金融学理论许多金融机构和研究者对信用风险管理作出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计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信用风险管理。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Lim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至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传统金融学的反思和修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MP和EMH的权威地位。行为金融理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范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monSmith),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而传统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严格依照贝叶斯法则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这种非理性也是非系统性的,会彼此抵消,从而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如果这种错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会淘汰这些犯错误的决策者,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达到总体理性。
2行为金融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1风险偏好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于传统金融学理论下风险偏好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会随着绝对财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投资,也是众多投资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风险偏好也会发生改变。风险偏好的改变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面临的风险,最终会影响贷款方面临的信用风险。
2.2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人们在作决策时,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过于自信。投资者可能对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在投资决策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和预测成功的趋势,或者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盲目投资的产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贪大求全。
2.3羊群行为
企业决策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涉及较多的技术环节,其决策往往由决策团体共同协商作出,主要属于群体决策,而群体决策有可能导致羊群行为(HerdBehaviors)的发生。羊群行为主要是指投资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模仿他人决策的行为。在企业决策中,羊群行为的表现可能是决策团体中多数人对团体中领导者的遵从,也可能是领导者对决策团体中多数人的遵从,而且是一种盲目的遵从。决策中的羊群行为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2.4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费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erton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内容是: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如果证券价格准确地反映了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发行的是什么类型的证券,只要把公司发行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这个公司未来利润的现值。无风险套利活动也使得资本结构无关紧要,如果两个本质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资本结构不同在市场上卖出的价格不一样的话,套利者就可以将更便宜的公司的证券全部买下,然后在价格相对较高的市场上卖出。因此,公司的资本结构就不再是不相干的问题。不同的现金收入流量对不同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各不相同,这些投资者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现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价。特别是由于噪声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满风险。所以,不同的资本结构,其公司价值显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风险必然不同。
美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很高,关键在于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能与社会需求有良好对接。在毕业前一到两个学期,学生可自行联络目标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进行实习,老师也会带领学生到金融企业进行集中实习,将校外实践和校内课堂更好地联系起来。由于我国特殊国情,教育改革尚未完成,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我国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亟待完善。
2.教材多样性
美国教师喜欢选取多本厚重的金融学教材,并且在授课时只讲其重点章节,其他章节由学生自主学习,以课堂提问为主,类似于现在在我国兴起的翻转课堂。而在中国,教材一般选取的都是较薄、较简单的教科书,而且只有指定的一本教材。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按照授课计划、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按指定教材章节上课,忽略了其他相关参考教材的可取之处。
3.科研能力的培养
美国高校金融学专业老师对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基本形式是论文或调研报告。对论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求极高。如:对数据的查找能力、对图表的编辑能力、对结论的创新性以及自我观点阐述的逻辑性等,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抄袭处罚力度较大,一旦发现学生论文有作弊行为,后果极其严重。由此,学生在不断地写作论文过程中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科研水平以及对诚信的认识更为深刻。在我国大学本科写的最正规的论文是毕业论文,由于在学习专业课时没有经过完整的论文写作过程极易产生学术不端行为。
4.案例导向型教学
案例导向型教学方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美国大学选课灵活,班级规模较小,实行案例教学效果明显。小组讨论实施效果较好,每名小组成员各自分工、自主并积极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协同合作。案例导向型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我国案例教学体现于案例作为篇章引言,老师在授课时很多时候忽略对案例的讲授,仍然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以被动听课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思考。
二、对美国金融学教学方法的经验借鉴
针对于我国当前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美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1.继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
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的攻坚阶段,为社会输送其所需的人才亦是检验实践教学成功的方法之一。如何继续做基础调研,发掘、预知社会对金融学人才特质需求,是高等院校在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完善教学体系的基础。
2.丰富考核体系,细化、规范评分标准
我国高校应在教学评价环节做出适当改革,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参照美国考核体系贯穿教学始终,把最终成绩定位为学习全程。如:课堂表现、出勤率、阶段性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演讲、论文或调研报告等等。丰富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敢懈怠,也使得授课教师能够严于律己,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断鞭策自己进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发展。
一、地方高校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各种类型的地方高校日益增加,现已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95.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它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不断发展的高校群体中,近年来新成立的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辽东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于2003年4月通过合并升本跨入本科院校行列的省属本科院校。辽东学院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的原则,优先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特别是与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新战略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急需专业要适度超前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加紧密地结合。把学校定位在将学校建设成学科专业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有自己特色和优势的教学型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学校的办校原则、基本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2005年设立的金融学本科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新兴的金融学专业以市场经济中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一般工商企业等微观主体的投融资决策和财务运作为核心,培养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通晓经济和金融运行规律,具备经济、管理、法律、金融、理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具有现代金融营销意识和具备投融资决策及公司理财能力的金融与财务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因此在五年的具体办学历程中充分体现了金融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即立足于培养金融与财务复合型人才,使学生不仅能适应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专业工作岗位,而且能适应一般工商企业的金融与财务工作岗位的需要,毕业生将有更宽的就业面和更强的竞争力。依据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投融资及公司理财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加强基础、注重实践、提高能力”为原则,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传统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注重学生对金融学、财务学等专业理论的学习及知识的融会贯通,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将所有课程整合为六大模块。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软件以及实训基地开展“情境式教学”,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多途径、开放式教学,做到教学与应用相统一。
二、构建符合地方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1.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注意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注意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突出特色、强调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区别于普通研究型本科专业,新建本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应做到理论课程突出基础性和应用性,同时在扎实的理论支撑下,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循序渐进,分层次安排课程教学体系,拉开课程的难度级差,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从而能够很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以辽东学院金融学本科为例,将所有课程整合为六大模块,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以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为主体构成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以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等课程为主体构成金融业务模块;以公司理财、公司资本运营等课程为主体构成理财业务模块。这样,一方面使得体系的安排系统而又有层次,另一方面又突破了传统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把金融市场与公司财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对金融学、财务学等专业理论的学习及知识的融会贯通。
2.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要注意突出微观金融学。我国高校在金融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不断改革和探索,顺应金融理论发展的微观化趋势,通过逐步增加微观金融学领域的课程,并最终形成以微观金融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120-02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款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传统金融学理论许多金融机构和研究者对信用风险管理作出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计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信用风险管理。
1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Lim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至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传统金融学的反思和修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MP和EMH的权威地位。行为金融理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范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Matthew Rabin)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mon Smith),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而传统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严格依照贝叶斯法则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这种非理性也是非系统性的,会彼此抵消,从而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如果这种错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会淘汰这些犯错误的决策者,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达到总体理性。
2 行为金融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1 风险偏好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于传统金融学理论下风险偏好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会随着绝对财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投资,也是众多投资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风险偏好也会发生改变。风险偏好的改变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面临的风险,最终会影响贷款方面临的信用风险。
2.2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人们在作决策时,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过于自信。投资者可能对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在投资决策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和预测成功的趋势,或者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盲目投资的产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贪大求全。
2.3 羊群行为
企业决策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涉及较多的技术环节,其决策往往由决策团体共同协商作出,主要属于群体决策,而群体决策有可能导致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s)的发生。羊群行为主要是指投资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模仿他人决策的行为。在企业决策中,羊群行为的表现可能是决策团体中多数人对团体中领导者的遵从,也可能是领导者对决策团体中多数人的遵从,而且是一种盲目的遵从。决策中的羊群行为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2.4 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费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内容是: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如果证券价格准确地反映了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发行的是什么类型的证券,只要把公司发行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这个公司未来利润的现值。无风险套利活动也使得资本结构无关紧要,如果两个本质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资本结构不同在市场上卖出的价格不一样的话,套利者就可以将更便宜的公司的证券全部买下,然后在价格相对较高的市场上卖出。因此,公司的资本结构就不再是不相干的问题。不同的现金收入流量对不同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各不相同,这些投资者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现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价。特别是由于噪声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满风险。所以,不同的资本结构,其公司价值显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风险必然不同。
一、引言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之一。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的同时,金融界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竞争压力。从实质上看,金融业的竞争是金融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须加强重视对金融人才的培养。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积极探讨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新思路,构建创新培养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金融人才综合素质能力,以满足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需求以及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金融学专业教育一直在改革与调整,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学专业教学培养环节还存在着一些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后
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但国内高校金融专业教学内容合理性还存在一定欠缺,具体体现在:一是课程设置偏重理论,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二是课程设置的重复性,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三是重微观轻宏观,不利于理解金融业的运作机制;四是重理论轻实践,金融实验硬软件和实践平台缺乏。[1]在教学方法上,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灌输知识,不能采用灵活多样、风趣生动的教学方法,则必然会使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倦,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生动化,提高教学效果。
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各大高校金融学专业在教学环节上主要还是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辅以一定程度的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仍然重视不够:金融学教学专业实践教师人数有限,一般都是从事课堂理论教学的教师同时进行实践教学,缺乏从事金融相关工作的实际操作经验;实验室及电脑等硬件配套不齐全,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正常实验教学的需求;校外实践平台和基地建设薄弱,无法营造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安排课时少,实际操作不多,不能使学生得到有效地学习和锻炼;案例教学已经进入课堂教学中但是仍不能深入凸显其重要地位。
3、科研投入不足
金融学专业论文和科研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研究性学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而目前在我国各大院校中普遍存在着科研投入力度不足、科研项目少等问题。一方面,在鼓励开展各类金融竞赛方面缺少有效的保障,如"挑战杯"竞赛、创新基金比赛、战略模拟大赛等活动,都遭遇着经费支持力度不足,实验设备的短缺,学术指导力量薄弱等瓶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追其根源还是指导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4、不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教学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教学评价机制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从对学生的评价角度看,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采用学分制,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出现学生知识结构的断裂。一部分学生为更容易获得学分选课不合理,导致所学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对教师的评价角度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老师的评价标准从总体来说未能完全脱离"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传统模式范畴。[2]
三、金融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的构建
针对当前金融学专业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将金融科研、实践引进教学中来,实现金融"科研+教学+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培养体系。
1、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夯实基础知识
首先,全面梳理金融学专业教学开设的课程,理顺课程关系。第一,丰富金融学专业选修课的内容,扩大选修范围,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课程,进一步地深入学习。第二,增大金融学专业课程的弹性,开设一些新的微观金融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其次,加强微观金融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金融学教学应该顺应当今金融研究的微观化趋势,增加微观金融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补充实践需要、具有实际操作意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内容,如公司理财、家庭理财网络金融、电子银行等课程知识。
2、大力发展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首先,积极进行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一方面,完善金融学案例库建设,编制更多符合金融学教学要求的高水平案例。所举案例必须能反映金融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需适应时展的趋势,适应金融学的教学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其次,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学校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因开设相应课时的实验教学,如开设商业银行综合业务模拟实验室、金融衍生品业务模拟实验室、期货与证券模拟实验室等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能借助金融模拟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创新基地教学,让教学"走出去"。在稳步推进校外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可与各种金融机构加强合作,与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等相关企业签署正式协议并挂牌,定期定量安排学生和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或交流活动,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络。[3]与此同时,国家要加大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学术水平
首先,积极开展各类金融竞赛,如"挑战杯"大赛、创新基金项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相关比赛中积累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学校还可开设金融讲坛,可设法邀请校外知名金融学业界人士到学校做报告,加强学术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其次,构建产学研平台。在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过程中,与各大合作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开发科研项目,联合承担金融企业提供的各类科研课题。最后,改进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注重教师科研课题的参与度,指导老师要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进行针对性地精心辅导,提高学生学术水平,同时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金融界的热点及前沿问题。同时规范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论文的考核与评选工作,建立高效、高水平的科研激励机制。
4.创新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建立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金融学专业创新培养体系构建当中,不能忽视对金融教学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改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成绩评价来说,在创新考核方面,应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可通过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况来评定平时成绩,使成绩评定具有合理性。其次,在金融实践教学方面,应加强对金融实践教学过程的考核评价。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金融校内实习、校外实践的真实情况评价,保证评定标准的全面性。最后,制定严格评分标准,量化考核内容。
对教师教学评价工作来说,应具有规范、导向、促进、反馈等多种作用,这方面的考核内容则主要包括教师教案、课件制作、课堂授课效果以及老师的科研成果,结合同行与学生的意见进行客观的评定。把教学与育人、教学与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比较全面、系统、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款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基于传统金融学理论许多金融机构和研究者对信用风险管理作出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计量模型和支持工具,但也存在明显缺陷。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研究信用风险管理。
1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Morgenstem)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后来发展并完善了一般均衡理论,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1952年马克威茨(Markowi)发表了著名的论文“portfoliosdeefion”,建立了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标志着现代金融学的诞生。此后,莫迪戈里安尼和米勒(Modigliani-Miller)建立了MM定理,开创了公司金融学,成为现代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自上个世纪60年代夏普和林特纳等(Sharp-Limner),建立并扩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至布莱克、斯科尔斯和莫顿(Black-Scholes-Merton)建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M),至此,现代金融学,已经成为一门逻辑严密的具有统一分析框架的学科。
随着金融市场上各种异常现象的累积,模型和实际的背离使得传统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尴尬境地。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传统金融学的反思和修正,行为金融理论悄然兴起,并开始动摇了CAMP和EMH的权威地位。行为金融理论在博弈论和实验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接纳之际,对人类个体和群体行为研究的日益重视,促成了传统的力学研究范式向以生命为中心的非线性复杂范式的转换,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理论与实际的沟壑有了弥合的可能。1999年克拉克奖得主马修(MatthewRabin)和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monSmith),都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为这个领域的基础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外将这一领域称之为behaviorfinance,国内大多数的文献和专著将其称为“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过度自信、代表性、可得性、锚定和调整、损失规避等信念影响,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而传统金融学是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是严格依照贝叶斯法则计算的期望效用函数进行决策的。即使有些人非理性,这种非理性也是非系统性的,会彼此抵消,从而在总体上是理性的;如果这种错误不能完全相互抵消,套利者的套利也会淘汰这些犯错误的决策者,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达到总体理性。
2行为金融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影响
2.1风险偏好
根据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同于传统金融学理论下风险偏好是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会随着绝对财富等一些其他因素的改变而发生改变的。因此,我们就没有理由相信借款人是特殊的群体,他们借款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投资,也是众多投资者中的一部分,他们的风险偏好也会发生改变。风险偏好的改变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面临的风险,最终会影响贷款方面临的信用风险。
2.2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或许是人类最为稳固的心理特征,人们在作决策时,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估计过于自信。投资者可能对自己驾驭市场的能力过于自信,在投资决策中过高估计自己的技能和预测成功的趋势,或者过分依赖自己的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状况从而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这种过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导致大量盲目投资的产生,盲目的多元化和贪大求全。
2.3羊群行为
企业决策由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并涉及较多的技术环节,其决策往往由决策团体共同协商作出,主要属于群体决策,而群体决策有可能导致羊群行为(HerdBehaviors)的发生。羊群行为主要是指投资者在掌握信息不充分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而模仿他人决策的行为。在企业决策中,羊群行为的表现可能是决策团体中多数人对团体中领导者的遵从,也可能是领导者对决策团体中多数人的遵从,而且是一种盲目的遵从。决策中的羊群行为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2.4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费朗哥·莫迪格里安尼(FraneoModigliani)和默顿·米勒(Merton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了题为《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MM定理,主要内容是: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即企业价值与企业是否负债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问题。如果证券价格准确地反映了公司未来现金收入流量的值,那么不管发行的是什么类型的证券,只要把公司发行的所有证券的市场价值加在一起,一定等于这个公司未来利润的现值。无风险套利活动也使得资本结构无关紧要,如果两个本质完全相同的公司因资本结构不同在市场上卖出的价格不一样的话,套利者就可以将更便宜的公司的证券全部买下,然后在价格相对较高的市场上卖出。因此,公司的资本结构就不再是不相干的问题。不同的现金收入流量对不同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各不相同,这些投资者对于他们感兴趣的现金收入流量愿意付出高价。特别是由于噪声交易者的存在,套利仍充满风险。所以,不同的资本结构,其公司价值显然是不同的,其信用风险必然不同。
1.研究背景
发达国家一直较重视对学生的探索式教学。Jingjing Xu,John Dinwoodie,Chia-Hsun Chang.(2012)指出经济全球化需要适应性强、博闻强记并且能够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做出有效成绩的人才。通过研究型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可靠和真实的知识技能。在本科阶段接受过良好的研究型教学的学生,认知与个人技能都更为突出,也更有可能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教学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是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工科教育中,可以进行工程设计;在经济学、统计学相关领域,数据收集分析能力的培养是研究型教学的一个重点。Awg Kasmurie Awg Kitot,Abdul Razak Ahmad,Ahmad Ali Seman(2010)指出研究性教学分为4种类型,包括证明型研究,引导性探究,指导型研究和开放性探究。并通过8周的探究性教学方面的实验,显著证明了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学生其批判性思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该教学方法应该得到重视,并在高校中普及。Raja Maznah Raja Hussain,Aishah Abu Bakar.(2010)指出在马来西亚大学,尽管其是一所研究性大学,但是由于教师出版或者获得研究成果能得到更有形和可计量的鼓励,因此研究型教学一直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也提醒我们应该不仅从方法论上重视研究型教学的开展,也应该获取足够的政策性支持。
本研究力争探索金融学各核心课程中研究性教学各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
2.研究内容
结合案例教学法等探索金融核心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如下。
2.1 研究性教学在《金融工程》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金融工程学是随着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与证券投资业务的发展而诞生的工程型新兴交叉学科。因为其侧重于衍生金融产品的定价与实际运用,因此更加需要利用研究性教学这一先进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以致用。可以采用如下研究性教学方法进行教授。
(1)实验教学法
培养学生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分析技术,培养探索性研究能力。例如,让学生在清洁机制发展网上分析CDM(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项目的相关数据,考察中国目前CDM项目发展的前景;去德意志银行权证产品主页,查询特定的权证产品,计算其杠杆比率并解释说明其对冲功能。
(2)专题讨论法教学
教授期货一章时,可以结合中国2010年才正式批复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讨论其合约与业务规则,并与国外的股指期货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其推出的意义及利弊。
(3)实地调研法
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学生实践基地,通过切身的实践来提高期货、期权与金融衍生品知识的运用,提高投资理财等能力。例如安排走访北京环境交易所等开展碳交易等低碳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了解相关金融产品在实践中是如何操作,如何实现其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的。
(4)学术论文读写法
通过研读最新权威论文,深入了解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性与价格波动规律等新兴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工程研究课题。例如,通过学习Energy Eeonomics期刊中的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等优秀论文,学会使用AR-GARCH或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等计量、实间序列分析方法来拟合EUA(欧盟EUETS市场碳配额)收益序列,并用于EUA衍生品的定价。
2.2 研究性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讲授《金融学》课程时如何把产业的投融资方案与研究方法传授于学生。可以采用如下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性金融人才。
(1)讨论式教学法
如介绍金融学中的基本概念“利率”时,可以让同学们从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银行存贷款利率展开讨论;在介绍金融市场时,让同学们提前搜集资料,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改革。
(2)案例式教学
引入经典案例,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介绍金融自由化过程中的陷阱时,可以结合各个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并让同学们进行反思。
(3)模拟式教学
金融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可以利用金融实验室进行实际业务如股票投资、外汇交易等的模拟交易,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活学活用。
(4)课外实践教学
请国内外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召开讲座,带一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国内外的金融界的学术论坛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组织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参观或者假期实习。
(5)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信息与知识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引入国际知名大学的一些课程视频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接触到最先进的理念,同时还可以适当地选取一些经典的金融方面的影片,如《魔鬼交易员》《华尔街》等让同学们看到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Jingjing Xu,John Dinwoodie,Chia-Hsun Chang.Seeing is believing:Developing research Skills 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tudents through authentic learning[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12(10):50-60.
金融学的专业性质和内容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金融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不仅要有较深厚的社会经济科技理论功底和金融专业知识,还要有较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掌握金融信息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大学生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长期以来未受到重视,也是目前国内高校扩招后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如何通过实践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金融学专业发展之快,招生规模之大,如何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如何开设适应市场需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课程,是各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已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育人特色。目前学校理工专业优势明显,而经管、社科专业相对较弱。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需与其他优势工科专业相结合,面向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变化需求,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金融学在矿业、环境、土木等优势领域中的实践与应用,与其他金融类院校进行错位培养,突出我校特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凝练实践教学方向
针对学校在煤炭行业具有较强优势的特点,我们在反复比较、分析其他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根据我校实际,扬长避短,确立了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我校在金融学专业下设置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专业方向,其中银行方向主要面向商业银行,当地煤矿企业较多的特点,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煤矿企业信贷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证券方向主要面向证券企业及工矿上市企业的需求;保险方向主要面向商业保险领域,同时结合煤矿、土木工程、地质环境、化工爆破等方面的行业需求,培养有一定行业知识的保险业人才。结合工矿企业对金融学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具有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所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优化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针对互联网金融、微金融等金融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我们对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大课程实验的比例。如证券投资学课程实验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到12学时;保险学课程实验由原来的8学时增加到12学时;会计学课程实验由原来的12学时增加到16学时;互联网金融课程实验由0学时增加到8学时。通过调整与优化,课程实验总学时增加了20%。二是优化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以前的课程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做个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由于时间短,学生普遍是找找资料,总结下就完成了,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现在针对不同的课程设计,由教研室教师统一研讨需完成的内容,与具体的任务结合,如保险学就直接让学生完成某一具体的保险理赔任务。另外,还调整了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原来课程设计和相关课程在同一学期进行,经常会出现课程未结束或刚结束就要开展课程设计,学生还没消化理论内容,立即开展课程设计效果较差,现在把课程设计放在课程结束后的下一学期开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吸收理论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学生反映效果好。通过改革,学生在指导的带领下完成了真实的任务,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三是毕业实习走到企业中,延长了毕业实习时间。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分别联系多家单位组织学生实习,部分学生进行暑期一个月实习,实习后要进行实习答辩,避免以往的走过场。四是毕业设计实行真题真做,题目大部分来自企业或导师项目。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负责任务完成,校内导师负责论文的撰写及理论分析等。这四部分内容构成了实践教学的核心,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显著。
三、探索实践和创新学分改革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实践和创新活动给予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4个实践和创新学分,主要获得方式包括:参加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请国家专利或其它知识产权;参与暑期企业集中实训;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创业实践;主持创新创业项目等。通过实践和创新学分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实践和创新活动,学生从活动中学到了课堂无法学习的内容和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出台政策鼓励学生从事实践和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各类奖学金评选上,把实践和创新学分体现在评审方案中,通过加分等政策引导学生各级参与实践和创新。二是对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实行研究生保送鼓励政策。出台相关的研究生保送评审细则,把实践和创新能力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这为那些课程成绩排在中等偏上,但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提供了好机会,这也引导学生不能只管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如果只搞理论学习,可能也不会获得奖学金或保送研究的机会。
四、构建实践育人平台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校针对金融学专业学生建立了系列实践育人平台,包括校内平台和校外平台两部分。校内平台主要有证券投资实验室、银行业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保险业务实验室、经管综合实验室、金融创新实验室,承担学生各类学科竞赛任务,电子商务创客实验室主要承担学生进行创业实践,进行创业前期培育等。校外平台主要是各类校外实践实训平台,包括在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设置的实习基地,在金融实训机构设置的学生实训平台,在电子商务公司设置的微金融或微商平台等。实践育人平台分类明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通过几年的建设实践,目前学校已基本建成了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了较好的实践育人平台,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何宏庆.金融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应用能力的培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83-84.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国外金融企业陆续进驻,市场对高级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对金融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现代金融人才,已成为金融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高级金融人才和金融学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回顾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界限日趋模糊,企业和民众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现,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跨国金融机构大量涌现,国际资本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的金融市场必然需要大批高层次复合型金融人才,同时也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满足市场需求,培养综合素质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金融人才,就成为了各高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要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光靠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实践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业务操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通过案例分析、课程实验以及通过金融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模拟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金融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金融学科各门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另外,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和参加社会调研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金融背景和用人单位的认识,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就业前所需掌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由此可见,对金融学本科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是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是现代金融学科建设的要求,是实现金融本科学生培养目标、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各高校金融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案例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实践;二是建立金融实验室,开展校内金融业务模拟实训;三是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等实习单位进行业务实习。
(一)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普遍不够科学
科学合理的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可靠保证。从教学内容上看,金融实践教学应单项课程实践与综合实践相结合,从教学方式上看,应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因此,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不仅包括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在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引入课程实验,而且还包括专门开设的培养职业操作能力的校内实训课程、社会调研以及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习。
从整体上看,大多数高校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能引入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提高了一定的理论学习效果。但是,由于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要求老师及时掌握各类金融活动的最新动态有一定难度,因此很难将最新金融动态引入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最新形势的掌握。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金融实验课程开设得较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合理。目前,各高校普遍开设的实践课程有“商业银行模拟业务实训”、“股票模拟操作实训”、“社会实践调查”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对于期权、期货、外汇和保险等方面的实验课程则很少开设,这显然不能满足创新产品日益繁多的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在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上,有些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有的课程理论教学学时过少,理论知识得不到全面讲解;有的课程实验课时过少,知识的领会不够深入,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实践教学资源缺乏,配置不够完善
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政策使得高等教育成为大众化教育,也使得高校的资源进入紧缺状态,导致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从校内实践教学角度看,虽然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顺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设立了金融实训模拟实验室,但是在硬件设施上整体设备仍不齐全,只能开展较为简单的商业银行柜台模拟交易和证券模拟交易。从软件配套上看,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实验室配备了股票、期货和外汇模拟交易系统和行情分析系统,但对银行、保险和其他衍生品的模拟软件则很少涉足。另外,大多数的实训教学缺乏配套的实验教材,即使能够见到少数一些实验教材,也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学科实验教材体系。实验教材建设的落后,使得有些实验课无法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从校外实践教学角度看,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不足。由于企事业单位与学校追求的目标不同,同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实习单位的相关金融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真刀真枪”的毕业实习难以进行,再加上实践教学经费的短缺,校外实习效果进一步被削弱了。
(三)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专业的实践教学队伍是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目前,各高校对实践教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在校内模拟实训中挑选一些在职教师担任主讲,在校外实习中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虽然这些做法可以开展实践教学,但是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验室建设经费短缺,实践教学工作繁琐,导致一部分教师表现出畏难情绪;二是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业绩评价还未与薪金挂勾,也未与教师职称评定挂勾,也就是说,学校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金融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具备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多数高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要么缺乏实践经验,要么不熟悉理论知识,不能做到实验教学有的放矢,不能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金融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各高校在制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时应尽可能考虑金融学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特点,设置的方案既有可操作性,又能保证实施的效果。
首先,从教学模式上看,应构建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现实经济中,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这就要求金融实践教学不能光靠课堂上的案例教学、单项的课程实验或者是在金融实验室的综合实训来完成,还必须要与金融实际业务部门密切合作,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应以专业为基础构建科学的金融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金融学科包含金融理财、金融工程、保险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实务操作性很强,对实践技能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金融实验室软硬件资源,提高校内实训教学水平
现代金融实验室建设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金融模拟实验室,在承担金融课程课内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阶段多数金融实验室的建设水平较低,硬件配套不先进,软件配套不全面。因此,应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配备技术含量高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软件和内容全面的教学实验软件,使实验室不仅能满足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证券行情分析和交易、期货期权交易、外汇买卖和保险业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而且还能浏览国内外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实时行情,跟踪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变化,实时地将行业或专业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引入教学。这样,通过实训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通过模拟操作熟练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金融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金融学科的教育必须将专业知识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金融经济环境中,去感受金融业发展的脉搏,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业务操作技能。为此,学校应该结合金融专业的特点,在市场中广泛寻求合作伙伴,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咨询公司等金融机构和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加大与上述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发展业界与学校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行业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好的实践条件,提高学生的金融业务操作能力。
(四)建设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影响金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金融实践教学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业务培训,创造条件让实践课教师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或学习,努力提高现有教学人员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校还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可以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事业单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到高校任教或兼职,充实实践教学队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使金融学实践教学建设和改革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 邢天才,刘丽巍.金融学科建设中的实验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9,(01).
[2] 葛开明.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9,(01,02).
实习基地是金融学专业学生参加实习活动的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金融实践的桥梁,对训练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对目前金融学实习基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加强金融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以期提高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金融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实习基地是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金融学科是一门集理论、实务、技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就决定了金融实践在金融教学中有着课堂教育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目前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主要有课程实践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其中课程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案例分析、试验教学;集中性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专业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实习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将其分配到实习基地进行实地锻炼,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习基地正是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的重要平台。
2、实习基地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信息反馈源
通过校企共建校外实习教学基地,金融学专业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能和行业、企业中的专家共同研讨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专业学科与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动态接轨。
3、实习基地是学校培育“双师型”教师的摇篮
“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实践经验丰富、应用能力强、岗位技能方面具有优势的“特色”教师。教师走出“象牙塔”到实习基地锻炼,可以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丰富课堂教学素材,把握学科重点,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获,这也培养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院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储备人才。
4、实习基地是学生就业的有效渠道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高校办学的一个难点,目前每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00多万,而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扩张更是迅速,就业问题更显突出。有资料表明,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毕业生不仅更容易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且起薪也高于平均水平,因此实习基地的建设能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对就业情况做过统计,2008、2009年学生在实习基地平均就业率达到73.90%,数据见表1。
二、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在武汉、荆州、洪湖等地有10个实习基地,数量上基本上满足了实习的需要,但是由于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实习基地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实习基地选择的随意性
由于金融学专业的特殊性,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实习单位一般为银行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而这些单位的很多业务是保密的,学生到这些单位实习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秩序,因此很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这就造成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没有任何选择权,只要实习单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学校就会和实习单位确定合作关系,而没有考虑实习单位是否有条件和能力接纳学生实习。如果学生分配到那些条件不足的实习基地,就会导致学生没有专人指导、不能接触实际业务,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学校对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在实习方面的经费投入仅仅只能解决学生差旅费和住宿费的问题,对实习单位基本上没有资金投入。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和关系的维持基本依靠个别教师的私人关系,实习单位既得不到经济补偿也得不到社会荣誉的补偿,造成实习单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实习单位即使接受学生实习,由于缺乏经济和荣誉上的约束,实习单位对实习也是持敷衍的态度。
3、学校与实习基地缺乏必要的互动
首先,学校与实习基地没有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关系疏远,只是到了学生实习时才与之暂时合作,而没有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和日常化的联系。其次,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形式较单一,仅限于学生单方面去实习基地实习。学校既没有对实习基地介绍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已经具备以及欠缺的能力,也没有对实习单位实习过程的组织、落实进行监督,造成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不了解,学校对实习单位业务(特别是特色业务)不清楚的现状。再次,金融学专业实习计划缺乏特色,既没有根据实习基地的自身状况来设计实习的内容,也没有根据实习基地的要求安排合适的学生。
三、加强金融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途径
1、严格规范实习基地管理
首先,学校应成立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学校应认识到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成立由教学院长、教务部门负责人、金融专业负责人、学工系统人员组成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委员会专门负责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维护。其次,要制定实习基地的选择标准,可以从专业是否对口、规模大小、地区分布、负责程度、学生实习反应等方面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价,保证实习基地的质量。最后,应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监控。对实习基地的监控要从计划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等方面来进行,学校应检查和监督实习基地的安排是否合理、实习的时间是否有保证、相关负责人员是否落实到位、实习参观和专题讲座的内容是否恰当,确保学生对实习基地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使学生通过实习基地的实习,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
2、增加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
要解决实习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单纯依靠学校增加实习教学经费来稳定学校和校外实习基地之间的合作关系显然是不够的。首先,从高等教育属于社会公共事业这一角度出发,学校层面应积极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呼吁政府在经济、人事、税收、保险、劳动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政策方面向实习基地倾斜,例如采取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设立实习教学研究专项基金,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等。其次,可以借助学校、企业及学生的积极性多方筹措资金。常见的方式是学校对实习基地入股,即学校以无形资产或有形形式持有校外实地基地的一定股份。最后,应仿效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学校可以加强和校友的联系,成立校友实习基金专门用于实习基地的建设。
3、加强学校和实习基地的互动
(1)建立实习基地联系制。学校应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平时可由专人负责通过电话、邮件、传真等方式加强双方的沟通和联系,重要节日捎上学校的祝福和问候;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为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实习基地与实习基地之间提供机会、搭建双向平台,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听取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不定期赴实习基地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并与实习基地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双方就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和总结;邀请企业相关人员与学校一起修订完善教学计划以及实践实习教学大纲;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
(2)开展项目合作。学校应借助实习基地这一平台,结合实习基地工作人员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高校教师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对科技信息的敏感性,与实习基地开展技术、项目等深层合作,例如通过教改立项、科研立项等形式对金融机构金融新产品的开发、业务范围的拓展、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研究,以调动实习基地的积极性。通过项目合作,使金融机构实现经济效益,学校提高科研实力,为学校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期稳固发展铺平道路。
(3)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可聘请实习基地的专家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学生做学术报告,参与实习教材、教学实纲的编写,参加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及答辩工作。学校亦可派教师去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作学术报告,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出谋划策,从而加强双方的联系,增进合作。
(4)进行人才培训。一方面,学校可以为实习基地职工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在图书资料与文献查阅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便利,使学校成为实习单位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另一方面,允许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论文设计,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安排学生的第一导师,实习基地安排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优秀职工担任第二导师,论文设计的选题与实习基地需要解决的问题相结合,第一导师定期到实习基地检查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询问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导,且与第二导师进行交流,双方就实习和论文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既加大了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力度,又为实习基地解决了难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注: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教研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0920。)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综合改革;改革方案
【基金项目】
本论文由西北民族大学金融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支持,项目编号为001-10013501。经济学院于2014年前半年进行了专业自评估,根据我院自评估情况,计划对金融学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综合改革。
一、改革目标
本次专业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为:围绕着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这个目标,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期更好的实现培养目标。总目标中有七个子目标,每个子目标服务于总目标。第一,完成对金融专业的网络课程建设,以网络课程来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全面改革。第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来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彻底转变教学中师生的位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第三,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落实在教学的每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第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以校企合作来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实践资源、科研资源等,强化学院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以期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机制。第五,对金融学所有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改革,紧密结合金融专业各类证书考试。第六,改进实践教学工作,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工作较好的衔接,并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整个本科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第七,建设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教学科研互相促进的团队,包括科研方向将逐步转向实务领域,教学团队的成员的实务能力的培养等。
二、现状概述
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简述为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金融学专业现有在编教师12位,校外实习基地外聘教师多位,专业方向分为银行、证券、保险、理论四个方向,其中在编教师中证券方向4人,银行方向3人,理论方向4人,保险方向主要依托于保险教研室的师资。金融学专业现开设课程60门,总修读学分为170学分。所有课程分为四个模块:通识平台课、学科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实践创新平台课,四个模块之间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围绕以上四个方向展开,以2012版修订后的《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汇编》为依据。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辅助的传统讲授为主导,并依托金融实验室开展实验与部分课外实践活动。在考核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专业基础课已基本实现计算机组卷考核,选修课和主要专业课的考核形式多以闭卷考试或课堂考查为主。实践教学方面,主要有课内实验、课外实验开放项目、各类实习、毕业论文几个方面。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开办了多期全校性的“模拟炒股大赛”、“期货模拟交易比赛”;实验室开放项目成果对实验教学的支持作用表现突出;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的比重不断增加;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方面,主要依托于学校与学院层面的相关制度开展工作,目前,金融学专业教研室层面主要从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监督,对新进教师进行辅导,定期针对教学、科研集中开会等工作,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机制。
三、改革方案
本次专业综合建设改革的亮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网络课程的大范围开设,学科平台中的大部分课程和专业平台中的所有课程借助教师发展中心的BLACKBOARD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力争在3年内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由选课的自和自愿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对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与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考取这些证书。第三,考核形式的改革,主要分三个方面:1.基础理论课程要进一步加强题库建设与闭卷考试,除了期末采取计算机组卷的闭卷考试外,还应加入计算机组卷的单元考试。2.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要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课程总评成绩的构成成分将有重大创新。比如:与资格证书考试相关的课程考核将加入资格证书考试的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部分;期货、股票等金融产品的限期模拟交易的收益率以及排名将作为考核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现场答辩、上机操作、当日行情分析讲解等将作为期末考查的新形式。3.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课程内容的建设与考核改革。部分选修课程将实行考教分离,考核环节由证券公司或银行等合作单位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考核方案,由合作单位完成评分环节,最终由任课教师、教研室审核评分工作。第四,对专业选修课的课时进行整体规划,开设小课。加入体现金融理论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服务于计划保送研究生和考研的学生。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具体的改革措施将从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几个方面展开。
(一)团队建设改革
目前金融学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学副院长1名、院长1名、川大在读博士1人、专职辅导员2人、兼职辅导员1人、特殊情况休假1人、实际以教学工作为主的人员只有6人。根据目前的情况,团队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将一些有教学能力的,对教学工作有热情的,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人员吸收到专业的团队建设中来。这样既可以解燃眉之急,又可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以在编教师为主导。可以考虑每年定期向教务处、人事处报送外聘计划,该计划包括外聘人员的基本信息、拟从事的工作(课程建设、课程考试、独立授课、课外指导等)、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第二,鼓励在编教师考取金融领域的职业证书,对于国际性的、考试费用较高的证书考试,学院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三年之后,金融学专业的年轻任课教师的授课资格方面,应考虑其是否持有金融领域中与课程相对应的证书。该项条件也可作为后续进人的标准之一。第三,组建科研团队。目前金融学专业的教师科研方向不统一,专业背景差异大,需要进一步作资源整合。另外,为了达成培养目标,日后的科研内容应侧重于实际的、微观领域的问题研究。科研团队的建设可以考虑加入合作单位的人员。第四,继续引进人才。近几年可以抓住国有银行降薪的契机,引进银行的一些管理人员、证券公司的中高级投资顾问等。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借助BLACKBOARD平台使用翻转教学法,对专业课程进行网络平台课程建设。网络平台课程建成后要能实现三个目标:1.所有课程重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资源完成对课程完整的学习。2.网络课程的资源丰富,足以支持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完成自学,并能通过课程考试。3.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将从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案例讨论、在线答疑解惑、组织考试三部分工作。网络课程建设成形后,选修课部分可以允许学生提前选择网络课程学习形式获得学分。4.采用网络课程教学后,大幅度丰富教学内容,难度较低的知识点全部由学生课外自学完成,课程的总体信息量比传统讲授模式下要有大幅度的提升。第二,对课程学时进行调整。选修课部分可以采取课程学时分割、课程配对选择的新模式。本次自评估中,专家提议开设18—20学时的小课,以提高授课效率及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本条建议,本次教学改革将银行、保险、证券三个方向的选修课进行重修整合,对关联性较高的两门同方向选修课程压缩课时,两门课总共36学时,一门课18学时,1个学分。学生在选课时,必须两门课同时选择。在开课时,两门课同一学期开设。例如:证券方向的选修课中《金融衍生工具》与《期货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关联紧密,内容叠加较多,可以在同一学期开设,学生必须两门课程同时选择。前半学期开设《金融衍生工具》,18学时,后半学期开设《期货理论与实务》18学时。在二年级初次进行选修课选择时,给学生安排一次选课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组合对专业方向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结合专业类证书考试,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目前,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金融学专业的师资情况来看,主要针对以下几个考试进行课程内容调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注册金融分析师考试、金融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课程内容调整的大致思路如下,以证券方向为例。基础课部分:证券方向主要结合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和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包括五门课程:《证券基础知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根据目前的培养方案,《证券投资学》为该方向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在进一步调整教学大纲时应以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的《证券基础知识》课程为蓝本进行课程内容调整。该课程需要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网络授课资源与课堂讲授资源的内容加总起来,必须全部涵盖证券从业资格考试中《证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中的所有考点。选修课部分:《证券投资分析》对应《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对应《证券发行与承销》;《基金管理》对应《证券投资基金》,这些选修课全部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使学生可以提前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尽早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再比如,《金融英语》课程应直接与金融英语考试挂钩,在每年前半年开设,因为金融英语后半年考试。该课程的教材选用金融英语考试的指定用书,并配备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辅导用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考取金融英语初级证书。该课程需要建设网络课程资源。银行方向、保险方向也将以以上思路展开课程改革。近几年,金融学专业从事保险专业工作的人员较少,建议压缩保险类课程门数。第四,加入体现金融理论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主要有《Matlab在金融领域的应用》、《ARCmap在经济领域的应用》、《ARCview在经济领域的应用》、《金融物理学导论》、《金融地理学》、《金融职业道德操守》(参考注册金融分析师一级考试必考课程《金融职业伦理道德操守规则》)等课程。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主要服务于科研。因此,每门课在正式开课的前学期,先开设几次课外讲座,为任课教师积累一些教学经验。另外,该类课程主要适合于计划考研、保研的同学学习,因此在课程选择时应设置一定的基点标准,符合标准的同学可以选择该课程,该课程的考核应尽量宽松,目的只是为有这方面兴趣的同学普及该课程得基本知识。第五,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改革的主导思想有四:1.无论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选修课都应加强分阶段考核;2.强化计算机组卷闭卷考试在基础课中的作用;3.选修课的考核形式要趋于多样化;4.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参与考核。下面针对以上几点,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改革思路。例如《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选修课,其总评成绩可以分为三部分:考勤、收益率排名、期末现场投资分析三部分,各占一定的比重。其中,收益率排名可以针对选课的同学开一学期的模拟证券投资组合大赛,即学生通过实验室的比赛,自由选择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组合,最终期末时由系统自动生成的总收益率排名来确定该项成绩。最后期末时,教师选择当日的一支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个分析报告,该报告交由与我院合作的证券公司评分,评分标准应事先由证券公司与任课教师共同制定。再比如《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可以考虑建设计算机题库,题目的选择应加入银行从业考试的题目。题库建成后主要用于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采用上机操作加现场答辩的形式分小组进行。上机操作主要使用金融实验室的《商业银行综合柜员业务模拟软件》。第六,积极联系实习基地,邀请其工作人员参与到我院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方面面。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师的课程教学工作将从传统课堂讲授转变为课堂案例讨论、在线答疑解惑、组织考试三部分工作。网络课程建设成形后,选修课部分可以允许学生提前选择网络课程学习形式获得学分。另外,翻转教学法在当下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基础课全部采取网络课程———翻转教学法和传统接受两种教学模式并行,以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听课方式。各门课程在教学方法改革中,都应注意同一个问题,就是不再将一些简单的理论讲授来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基本概念、理论等简单内容全部放到网络资源中去,由学生自学。课堂上应大量使用案例和讨论等新形式。为了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计划在部分课程中,留出2到4学时的课时,使用在线视频由合作实习基地的人员参与或在线视频或音频讲授课程。
(四)实践教学改革
第一,模拟比赛改革。目前,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理论教学的联系还不是很紧密,基本处于单独运行的状态。下一步对于实践教学的改革应着力于将实践教学的工作逐步分解到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课外自学平台等多个方面中去。例如:股票模拟大赛与期货模拟大赛可以逐步变为经济学院对外宣传的途径之一,以及为全校学生普及金融知识的平台,而不再作为专业实践环节的主要构成部分。日后将直接面向不同的课程,根据课程的需求,专为金融班学生开设比赛,比赛的规则设定将更为严格。比如,当前期货模拟大赛的起始资金为1000万,而日后的专业性比赛中,起始资金仅10万元,操作不慎极易暴仓。比赛的结果也会在相应的课程考核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第二,毕业论文改革。本专业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但目前的毕业论文撰写完全遵照学术论文的撰写模式进行,与培养目标相背离。计划加入体现实践性的行业研究报告、行情预测分析报告、银行金融产品设计方案等新形式,计划在未来三年中,实践性论文题目应占到论文总题目的50%。教研室在进行论文题目拟定时,可以邀请合作单位参与,共同给出论文题目,最后的论文答辩学术型题目和实务型题目分开答辩,实务型题目的答辩必须由合作单位的参与。第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改革。目前我院申报的该类项目中,金融占比最高,但创新项目全部属于学术研究类,创业项目与金融完全无关。建议下一步创新项目应与实务创新或科研领域涉及MATLAB、金融地理等前沿挂钩,创业项目应鼓励学生使用立项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或是投向银行理财产品,项目运作过程邀请实习基地的相关单位参与指导。
(五)教学管理改革
这部分改革主要涉及教研室的制度建设问题。在学校和学院的框架下,进一步给出具体的措施来保障以上改革的顺利进行。除以上几方面外,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内容简单阐述。首先,充分发挥大学生学本营的作用,除了招募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辅导外,还应加入各类专业证书的辅导。改进奖惩机制,对于辅导同学考取证书的导生应按考取证书的人数给与奖励。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邀请导生,申请教室和实验室的使用,自发性的开展学习。鼓励导生自定辅导课程计划,招募学生开展证书考试类的辅导,学院给与一定的资金支持。其次,由于教学改革的工作量巨大,金融教研室人力有限,可以考虑借助大学生学本营,为需要助教的老师招募网络课程建设助理。第三,对于每门课程的建设思路与规划,应由教研室主任单独约见每位教师共同商讨,关联课程的改革方案应由相关课程教师与教研室主任共同讨论,及时将改革进展报送主管院长。第四,改革过程本着转变思想、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推进。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年轻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给老教师足够的空间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调整,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科研长项,与年轻教师和校外合作人员组建教学科研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