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3: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环境污染状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太原市废水排放现状
图4为2006年—2010年太原市废水排放量年际变化图,可见全市废水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16845.05万t,下降至2010年的16603.52万t,下降了1.4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由2006年的3485.82万t下降至2010年的2557.15万t,下降了26.64%。生活废水排放量由2006年的13359.23万t上升至2010年的14046.37万t,上升了5.14%。可见,工业废水排放量显著下降,而生活废水呈缓慢上升趋势。从废水排放量的来源比例方面看,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废水总排放量的15%~20%,生活废水排放量则占废水总排放量的80%~85%。可见,相对于工业废水的治理和减排来说,对生活废水的处理则显得更加重要。图5和图6分别为2006年—2010年太原市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的年际变化图。由图5可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31250.81t,下降到2010年的27381.02t,下降了12.38%。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下降了1965.19t,下降了29.39%。生活化学需氧量下降了1904.6t,下降了7.75%。氨氮排放量总体亦呈现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6641.72t下降至2010年的5756.74t,下降了13.32%。生活氨氮排放量减少了985.17t,占2006年生活氨氮排放量的15.99%。但工业氨氮排放量却增加了100.19t,上升了20.79%。从化学需氧量排放来源来看,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0%左右,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则占总排放量的80%左右。对于氨氮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量仅占总排放量的10%以下,超过90%的氨氮均来自于生活废水。以上均说明,生活废水及废水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严重影响着太原市区水体的污染程度。
3太原市污水处理现状
2006年—2010年,太原市政府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完成了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太钢尖草坪污水处理厂、经济区金世纪阳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北郊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日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8.5万t,总处理规模达到52.4万t/d,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3.9%。2010年,太原市12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化学需氧量的削减量为54014.72t,其中生活去除量53511.69t,工业去除量503.03t。2010年,太原市12个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对氨氮的削减量为4386.25t,其中生活去除量4373.27t,工业去除量12.98t。
(武一电站—发源地对车村)主要水环境功能以人畜饮水及农业灌溉为主,以地表水质量GB3838-2012中Ⅱ类水质为保护目标;下游(武一电站—岔河电),主要水环境功能以人畜饮水、农业灌溉、县城景观用水、工业生产为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2中Ⅲ类水质作为保护目标。
2掌鸠河水源水质评价
评价的主要污染因子为T-N、T-P、NH3-N、CODCr,根据禄劝县环境监测站2014年全年对掌鸠河水质监测结果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12评价。旱季(12月—5月):上游在检测的22项指标中没有出现超标因子,水质符合Ⅱ类水质量标准,水质良好;下游在检测的22项指标中除T-N、NH3-N及T-P出现超标现象外,其余指标均符合Ⅲ类水质量标准,水质已发生轻度污染。雨季(6月—11月):上游在检测的22项指标中T-N、T-P、NH3-N、CODCr水质达到Ⅳ类水质量标准;下游在检测的22项指标中T-N、T-P、NH3-N、CODCr达到Ⅴ类水质量标准,水质已发生严重污染。根据评价分析可以看出:掌鸠河水体状况总体良好,季节性污染现象明显。
二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掌鸠河流域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滞后
掌鸠河是禄劝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命脉,到目前为止没有建立专职的管理机构,由林业、国土、农业、水务、环保等多家部门共同监管,导致职责不明、管理执法中推委扯皮现象突出,处于无人监管区域。掌鸠河环境保护规划流于形势,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没有任何应急预案,各功能区分布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1)径流区内居民区、农田区与水体直接相联,导致所流经的村镇、农田、河流、自然生态环境已受到严重破坏,如许多支流及干流局部基本上已被耕地、农田等建设侵占,水域、农田、村镇等界面不断扩大,使得农田、村镇等区域产生的污染物直接进入河流水体,对掌鸠河水环境造成污染;(2)由于经济的发展,沿河岸两侧未经审批新建了26家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山庄,且都没有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掌鸠河,生活固体废物直接倒入河道或堆于河岸两侧;(3)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域内许多村庄都是临河建设,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掌鸠河,造成掌鸠河水体污染。
2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力严重不足
区域内农村分布较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导致区域内面源污染处理处置设施严重缺乏。大部分乡镇及农村居民污水没有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直接排放;生活固废没有建设相应的收集和处理设施,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处置措施,随意堆放、焚烧,雨季随地表径流进入掌鸠河水体,对掌鸠河水质造成污染。
2.1农业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化肥、农药、地膜等所形成的转化物、残留物,土地垦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农用工业产品使用形成的污染。掌鸠河流域区总体工业生产水平较低,区域经济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由于区域内多为山区和半山区,地形、地貌起伏较大,受地理条件限治,农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结构单一,且管理经营粗放,陡坡开荒、广种薄收现象较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流域区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往日的农家肥及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已被化肥、农药、地膜所取代,据调查,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已由过去的每年5~10kg∕亩增长到现在的每年20~40kg∕亩,地膜每年12kg∕亩,化肥主要以过磷酸钙、尿素为主。由于长期过多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大量流失,其中一部分随农田水直接进入水体,另一部分停滞在地表,雨季随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水体,对水环境造成直接和潜在的影响。
2.2生活污染据调查
掌鸠河径流区内总人口数达19万多,每天都会有各种生活废弃物产生,综合用水量按城镇每人每天用水240kg计算,每日排放污水量可达45600多t,综合垃圾产生量按每人每天1.5kg计算,每日产生垃圾量为285t,每月可达8835t。由于径流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人畜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居民自行收集直接用作肥料,施用于农田和耕地。生活污水除撒营盘及禄劝县城区65%集中收集处理处置外,其余集镇和农村生活污水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入附近沟渠,直接进入掌鸠河;生活垃圾除撒营盘镇集和禄劝县城区统一收集运到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外,其余集镇均是运到公路沿线的山沟、洼地焚烧和自由堆积。农村生活垃圾都是由居民自行处理,一部分堆放在房屋周围空地沤肥,直接施用于农田,另一部分直接倒入附近河道、沟渠,经生物降解,雨水淋溶,雨季随地表径流流入掌鸠河,对掌鸠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3畜禽养殖业污染
掌鸠河径流范围内畜禽养殖以农户散养和规模化养殖为主,养殖畜禽种类以牛、马、猪及家禽为主。径流区内牛饲养量为120余万头,按每头每日产生粪便20kg计算,每月共产生粪便24000t;猪的饲养量为325余万头,按每头每日产生粪便5kg计算,每月产生粪便量47500t;马的饲养量为6万匹,按每匹每日产生粪便12kg计算,每月产生粪便3380t:仅以上畜禽每月可产生粪便74880t。由于区域内畜禽养殖业主要分布在农村,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管理不善,畜禽养殖产生的固体废物直接作为农肥施用于农田和耕地,还有部分是把养殖产生的固体废物收集后露天堆放进行干湿分离,雨季在雨水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下,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以氮、磷为主要特征的水环境污染。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掌鸠河流域生态系统是由水域生态、林地生态、农村生态、农田和耕地生态系统构成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复合型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不断增长,流域区居民对生态系统的扰动强度加大,导致掌鸠河流域区内生态系统失衡,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林地质量变差,水源涵养和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据调查上游由于人口分布稀少,扰动强度较小,林地质量相对较好,森林覆盖率达54.4%。下游许多地方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加上规模化城镇建设,导致许多地方林地覆盖率不到30%。主要原因:①流域区内农村分布较广,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燃料多以薪柴为主,乱砍滥伐现象突出,导致森林质量差,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雨季形成大面积的片蚀和沟蚀现象;②流域区多为贫困山区,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毀林开荒较为突出,对土地的垦殖过度,陡坡开地突出,由于受地地形、地貌等地理条件的限制,许多地区采取的耕作模式是:陡坡耕作陡坡面积扩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下降,生产方式严重违背了自然环境的演替规律,导致径流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形成以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及悬浮物为主要特征的水土流失;③流域区内大量的畜禽放养,特别是在掌鸠河两岸水草丰盛区形成过度集中放牧,地表覆盖植被遭到牲畜的啃食和践踏,导致地表抗侵蚀能力减弱;④流域区乡镇企业多以矿山开采及面山采石为主,且生态恢复措施滞后,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4环保宣传力度不够、群众环保意识差
各相关部门对掌鸠河水源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径流区内大部分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差,乱砍滥伐、乱丢垃圾等现象较为突出。
三保护对策及措施
1加强掌鸠河流域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掌鸠河水质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云龙水库水质状况,而且直接关系到禄劝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议县人民政府提高警惕、高度重视,将掌鸠河水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综合治理,合理规划。成立专职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掌鸠河流域区的环境管理工作,确保云龙水库水质良好,同时确保禄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源保护区是为保护水源洁净而划定的加以特殊保护、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一定区域。建议禄劝县人民政府在制定禄劝县环境规划时,统筹安排,认真贯彻执行掌鸠河水源区环境保护规划,并编制区域内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建设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才能真正对掌鸠河水环境保护实施法治化管理。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能力,有效、及时地控制和消除各类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将掌鸠河流域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强化环境监管执法能力,依法取缔区域内的非法建设和非法养殖。开展流域区内的水土流失监测,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林地质量
(1)预防为主就是在对现有林地加强保护的同时,预防因人类扰动,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严禁毁林开荒、放火烧山、乱砍乱伐,严格执行掌鸠河环境保护规划,进行封山育林。
(2)统一规划就是协调好流域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乡镇建设、水利、农业、林业间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生态农业工程,综合利用土地,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3)防治结合、分区分质处理就是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以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为主,生态治理以坡耕地为治理重点,生态修复以植被恢复为重点。25°以上的坡耕地,坚决退耕还林、还草。对不能退耕还林的耕地要改造成梯田或梯地。对水土流夫严重的区域实行拦截过滤处理,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质量。
3依法保护、加强环境监管力度
3.1严格依法审批建设项目
流域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根据掌鸠河环境保护规划要求,严格依法审批,方可开工建设。包括工矿业、食品加工业、旅游开发、居民建筑、农林开发与养殖业等建设项目。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它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设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禁止利用含毒污染物的污泥作肥料,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禁止利用储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农药等。
3.2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清洁生产
加大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结合禄劝县生态乡镇创建工作,把掌鸠河流域区作为当前生态乡镇创建的重点,优先推进。建议政府出资,在区域内大力推广卫生旱厕,加大农村生活固体废物的集中处理处置力度,建议农村固体废物采取村收集,村转镇,镇统一运至垃圾处理场作最终的处理处置模式运作。生活污水由村统一收集处理,利用村内洼地修建氧化塘、氧化池等进行生物法处理,从生活污染面源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推广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鼓励保护区农户使用有机肥,推广平衡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业。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肥,严格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禁止施用高毒、高危害农药,减少种植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农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利用禽畜养殖废物的沼气化技术产生沼气,作为替代能源,实现农业清洁生产。
3.4加强规划、合理安排
掌鸠河流域区乡镇企业布局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同时,政府还应注意小城镇建设规划,应制定有利于环境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及能源政策,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污染小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进程,有机地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3.5加大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鼓励公众参与
(1)实施社会监督,通过新闻媒体定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评价报告,定期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水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状况,积极参与掌鸠河流域区的环境保护行动。
(2)分别在流域区内设置保护区界碑,在公路、村庄等醒目位置设掌鸠河水环境保护宣传警示牌。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均设立永久性的环境保护区公示碑,把掌鸠河水源保护区划分别进行公示,让广大人民群众知晓,并自觉遵守。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短缺的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将严重制约和影响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将会动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1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1.1化肥和农药污染
我国是人口大国,农业生产占有很大的比重。化肥的使用量占世界使用总量的第一位,而且以氮肥为主,其中氮肥平均利用率只有30%~50%,造成了大量的氮肥流失,化肥的重复使用添加,不仅造成经济的损失,还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3];其次是农药污染。长期使用农药对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的污染日益彰显,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而且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导致生态失衡,直接危害生物多样性,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同时也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地膜污染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棉花产区和北方寒冷地区,塑料地膜技术广泛在农村农副业生产中使用,而且使用量很大,回收不净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地膜主要成分为聚乙烯,残留的地膜进入土壤后很长时间内难以自然降解,造成土壤的渗水及保水、保气性能下降,破坏耕作层土壤结构,造成土壤地力下降,造成农作物产量下降。另外对回收的地膜往往采用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
1.3畜牧养殖业污染
畜牧养殖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进行了及规模化和集约式的发展,但是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还有所欠缺,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等未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这些畜禽固体粪污和养殖污水含有COD、B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污染了水体和大气及养殖场周围的环境,还对水体和其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4;绝大多数的农村养殖户还是以散养为主,所产生的废渣、粪便四处堆放,受整体综合条件的限制,无法集中处理,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破坏。
1.4乡镇企业污染
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扶持,各地相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但我们也要看出,有些地区的发展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一些小的乡镇企业不具备环境处理设备,其生产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为了过度追求经济的一时的快速发展,没有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资源,使生态环境污染加重。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2.1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农业生产中往往被忽视,我们要做好宣传发动及组织协调工作,利用媒体、技术资料以及组织讲座学习等形式,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意识,使公众自身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进一步恶化,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的生存构成的严重威胁。
2.2控制化学物质的使用
大力倡导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改革传统的农田耕作方式,从基本源头做起减少化学物质的盲目使用和过量使用。同时,通过宣传培训加强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技术指导。在化肥使用方面,改进耕作措施和施肥方式,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尽可能的多施用有机肥;对农药的使用要对症下药,减少农药使用量,研究开发和引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
2.3加快农业生态环境立法的进程
乡镇企业生产和畜牧业养殖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造成农村河道、水源、土地和空气的严重污染,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控制和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2.4发展生态农业
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锦州市古塔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城市化进程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1、古塔区污染源及污染物产生、排放的特点分析
1.1区域特征明显
古塔区辖区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工业源决定古塔区的空气质量。生活源对古塔区整体水污染物的产排影响超过50%。尤其是古塔区的西北石化工业区所在的石油街道在废水、废气、固废等污染物的排放中位居首位,其次是敬业街道。从能源结构看,古塔区主要能源是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导致固体废物中粉煤灰和炉渣产生量偏大。
1.2行业特征明显
废水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化学试剂、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等行业。废气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热力生产和供应等行业。
1.3典型大、中型企业污染集中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各项污染物排放量位居首位,锦州节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锦州市供暖管理处、锦州市古塔区房屋管理供暖公司几家供暖供热企业直接影响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量值。
2、古塔区主要环境问题
2.1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国家六大“两高一资”行业(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建材业)古塔区占3个,导致古塔区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比例偏高。煤烟型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改善压力大。
2.2冬季采暖低空污染源直接影响古塔区环境空气质量
古塔区部分燃煤用于冬季供暖,皆属低空排放,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高空扩散,影响市区的空气质量。
2.3石油化工行业产品的废水排放量高居不下
2.4机制、体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力
由于缺乏问责机制,加之环保部门“人言轻微”,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以新带老”和“上大关小”等环评措施及“三同时”制度不能有效落实,污染物直排企业存在于城区边缘。
3、古塔区环境对策建议
3.1为实现“争先创优,增量上位”这一目标,坚持“南商北工”经济战略,保持经济稳步发展
3.2合理控制经济尤其是“两高一资”行业发展速度
3.3优化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
减少污染的根本出路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产工艺升级和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结构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结构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就要合理选择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依据区域环境容量调整地区产业布局。
3.4实行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管齐下的策略,推广循环经济理念,改善能源结构,实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动全区开展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
3.5增加环保投资,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并提高其有效性
解决资金投入,除了政府补贴外,还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例如,排污收费、环保税收、环境基金等不仅可以弥补环境投资经费的不足,还能推动企业和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而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