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9 09:23: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酒店火灾预防措施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电气火灾的原因电气火灾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漏电、电热器使用不当、静电和雷电引起的火灾。
二、灭火方法1、停电灭火。(1)停电技术措施。在变电所、配电室断开主进开关。需要断开变电所、配电室相应回路的出线开关。在自动空气开关或油断路器等主要开关没有断开前,不能随便拉开隔离开关,以免产生电弧发生危险。在建筑物内用闸刀开关切停电源,要使用绝缘操作杆或干燥的木棍操作,并且戴上干燥的手套。(2)用跌落式熔断器切断电源。在变电所和户外杆式变电台上的变压器高压侧,多用跌落式熔断器保护。如变压器发生火灾需要切断电源时,可以用电工专用绝缘杆(3)剪断线路切断电源。当需要剪断对地电压250V以下的线路或380/220V的三相四线制线路时,可穿戴绝缘鞋和绝缘手套,用断电剪将电线剪断。切断电源的地点要选择适当,剪断的位置应在电源方向的支持物附近,防止导电线剪断后掉落造成地短路,触电伤人。2、带电灭火。在火灾中,常常遇到设备带电的情况,有的情况紧急,为了争取灭火时间及灭火时机,必须在带电情况下进行扑救。有时因生产需要,或遇其他原因无法切断电源时,或遇切断电源后仍有较高残留电压时,也需要带电灭火。带电灭火的关键是解决触电危险。(1)用灭火器带电灭火。确定最小安全距离。在扑救电气火灾时,指挥人员应及时了解带电电气设备、电力线路的电压和火灾情况。研究最小距离后,再组织人员进行带电灭火。灭火时尽量在上风口方向喷射。常用灭火剂的绝缘强度。如常采用的二氧化碳、1211、干粉等灭火器都不导电,有足够的绝缘能力。(2)用水带电灭火。水能导电,用直流水枪的水柱扑救带电的电气设电力线路火灾,对人体是有危害的。用水带电灭火时,带电体与喷射水流的水枪、人体、大地可以形成一个回路,这个回路中所通过的电流大小,对人身的安全有直接影响。人体的电阻约为1000欧姆,当电流通过人体为1米安培时,人就感觉触电。因此,带电灭火时,如果没法使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超过1米安时,就可以保障扑救人员的安全。①用水带电灭火时,无论采取何种安全措施,一般都保持人体、水枪喷嘴和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M,就可以符合用水带电灭火时对安全距离的要求。②对于架空线路和仅次于高处的电气设备进行带电灭火时,扑救人员所站位置的地面水平距离与带电体高度形成的上下角,不要大于45度,一防导线断落等情况危及扑救人员安全。③如发生电线断落地上时,在以电线落地10M为半径的范围内,应划为警戒区,并设置警戒人员,防止人员误入这一范围发生触电事故。
三、电气火灾事故救援措施1、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由于可燃物质数量较少,一般可采用二氧化碳、1211等灭火剂扑救。大型旋转电机燃烧猛烈时,可用水蒸汽和喷雾水扑救。切忌用砂土扑救,以防止硬性杂质落入电机内使电机的绝缘和轴承等受到损坏而造成额外严重后果。2、变压器、油断路器等注油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切断电源后的扑救方法与扑救可燃液体火灾相同。如果油箱没有破损可用干粉、1211、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如果油箱破裂,大量油流出燃烧,火势加剧时,切断电源后可用喷雾水或泡沫扑救。流散的油火,也可用砂土压埋。3、电缆燃烧,主要燃烧物质是绝缘纸、塑料、沥青、橡胶、绝缘油、棉麻织物等可燃烧物质。切断电源后,灭火方法与灭一般可燃物质相同。电缆、电容器切断电源后仍可能有较高的残留电压,因此在切断电源后,也要参照带电灭火要求进行扑救,以确保安全扑救。4、在变压器、主配电柜等主要用电器旁、配置相应数量的消防器材、并保证使用有效。
四、电气火灾事故的预防电气火灾前,都有一种前兆,要特别引起重视,就是电线因过热首先会烧焦绝缘外皮,散发出一种烧胶皮、烧塑料的难闻气味。所以,当闻到此气味时,应首先想到可能是电气方面原因引起的,如查不到其他原因,应立即拉闸停电,直到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后,才能合闸送电。如果发生了火灾,不管是否是电气方面引起的,首先要想办法迅速切断火灾范围内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要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事项: 1、对用电线路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2、在设计和安装电气线路时,导线和电缆的绝缘强度不应低于网路的额定电压,绝缘子也要根据电源的不同电压进行选配。 3、安装线路和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划伤、磨损、碰压导线绝缘,并注意导线连接接头质量及绝缘包扎质量。 4、在特别潮湿、高温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内,严禁绝缘导线明敷,应采用套管布线,在多尘场所,线路和绝缘子要经常打扫,勿积油污。5、严禁乱接乱拉导线,安装线路时,要根据用电设备负荷情况合理选用相应截面的导线。并且,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建筑构件之间及固定导线用的绝缘子之间应符合规程要求的间距。 6、定期检查线路熔断器,选用合适的保险丝,不得随意调粗保险丝,更不准用铝线和铜线等代替保险丝。 7、检查线路上所有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要求附近不得存放易燃可燃物品。
五、结束语预防是避免发生电气火灾事故的最有效措施,有效救援又是发生电气火灾事故后,保护人员生命安全,降低损失和危害的唯一途径。因此要多学习多演练,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U279.5
1.引言
电气火灾一般是由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目前常用的电气设备有电缆、变压器、电动机、高低压开关柜等,这些电气设备在短路、接触不良或超负荷运行时,会因绝缘损坏发热而引起电气火灾。水作为最常用的灭火剂,在消防部队实战中经常用于带电设备火灾的扑救。下文主要对用水带电灭火的扑救方法和安全防护进行论述。
2.带电设备火灾特点及危害
带电设备火灾是由电气过载、漏电、短路、接触不良等原因而酿成的灾害。带电设备火灾具有隐蔽性强,燃烧猛烈、蔓延迅速,消防人员容易触电等特点。
2.1 初期火灾隐蔽
带电设备的起火点往往较为隐蔽,不易发现。漏电点与短路点大多在用电器、电源插座以及穿线管的内部,接触不良在线路连接处,这些部位常在隐蔽处。建筑装修常用暗敷形式将电气线路隐藏起来。
2.2 延燃迅速,火势凶猛
在电气设备中,一类象油浸变压器等,其内部储有大量的可燃绝缘油,这些设备在故障高温下,一旦发生爆炸,就会引起绝缘油外溢或飞溅,从而形成大面积的油类火灾;另一类象电缆,其防护层使用的是橡胶、塑料、黄麻等可燃材料,一旦故障起火,极易形成一条火龙, 并发出强烈的耀眼弧光,沿着电缆回路迅速蔓延,带来极大危害。
2.3扑救困难,容易触电
由于电气设备火灾延燃迅速,火灾高温下又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甚至发生爆炸,给灭火人员接近火点扑救带来难度;另一方面,消防人员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3.用水扑救带电设备火灾技术方法与注意事项
3.1 直流水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用直流水枪扑救带电设备火灾时,带电体、充实水柱、人体和大地便形成电流回路, 极易使一线扑救人员触电,因此,用直流水枪带电灭火时要注意采用科学的方法。
3.1.1 点射
使用充实水柱带电灭火,宜采用小口径水枪,运用点射进行远距离射水灭火。点射时要注意采用开关直流水枪,消防泵水压加到额定值后才可以点射。如因条件限制不能远距离喷射时,可使水流不直接作用于火焰,而向斜上方喷水,使水流呈抛物线形状落于火点,增加水柱长度,以减小泄漏电流。
3.1.2 直流水枪喷嘴接地
水枪喷嘴必须良好接地,使泄漏电流顺利通过接地线入地。使用水枪时应将水枪金属喷嘴接地, 接地线可采用截面为2.5~6mm2的编织软铜导线或截面积为5~10mm2的铜绞线。接地棒可用长1m以上,直径50mm钢管或50mm×50mm角钢。接地线和接地极之间应连接可靠。在带电灭火前,水应将接地线的一端牢固的接在金属水枪嘴上,另一端则与接地棒连接,并将接地棒钉入地下0.5m左右。为了减少接地电阻,可在接地棒处倒入盐水或普通水,如果接地线与火场其他接地装置(避雷针引下线,自来水铁管,金属暖管,电线杆拉线等)连接,则要求接触良好。扑救人员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胶靴,持水枪时,人手位置一定要放在接地线的后面;要采取措施防止水渍流进手套和胶靴内。根据电压的高低,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然后射水扑救。
3.1.3 使用铜网格
在不能使用接地棒的地方, 可用铜网格做接地板。铜网格用粗铜线编成, 网格孔眼的边长取2~3cm,面积为0.8m2左右,网格大小以人脚能接触格子两边为准。带电灭火时, 将接地线的一端接在金属水枪喷嘴上, 另一端接在铜网格接地板上, 根据电压的大小确定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灭火人员在接地板上站好后, 即可射水扑救。
3.2 喷雾水流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喷雾水是指水粒径1 mm以下的雾滴,喷雾水枪与直流水枪特性有所不同,用喷雾水枪进行带电灭火时,水枪可以不用接地线。对喷雾水枪,当电压、人体与带电体的距离、水电阻率一定时,水压越高、水流雾化程度愈好,水雾间隙和水电阻相应增大,泄漏电流愈小。采用双级离心式喷雾水枪带电灭火,几乎没有泄漏电流。灭火试验中,双级离心式喷雾水枪水压为0.686MPa,带电体电压为127kV,距带电体距离为1.5m,几乎没有泄漏电流。当水压为0.686 MPa,电压为220kV,距离为5m,水电阻率为3339Ω・cm,泄漏电流为0.09~0.10mA。射程增大到8~9m以后,泄漏电流更小。再加上雾状水与燃烧物接触面积大、浸透容易,吸收大量的辐射热,因此,灭火效果更好。
用喷雾水枪带电灭火时,要根据电压大小选好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5m以上),消防泵压力应保持0.7MPa以上,并在水枪喷出雾状水正常后,才能向带电体灭火。
3.3 细水雾扑救带电设备火灾
细水雾灭火和其他射流相比具有耗水量低的优点。在有的电气环境中采用直流水灭火,由于用水量过大,可能会造成电气设备短路、浸泡等破坏,而细水雾灭火的用水量远低于其他射流(小一个数量级),即使存在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其损失也会是最小的。
用细水雾扑救带电设备火灾,相对其他形态的射流,其效果和安全性是最佳的,当用超细水雾装置进行带电灭火时,水枪不用接地线,灭火效果最佳的细水雾为粒径小于200μm 的高压细水雾。
4.扑救带电设备火灾的安全防护措施
4.1 及时确定警戒区域
带电导线断落地面时,在距接地体20m半径处,划出警戒区,禁止人员入内,并通知供电部门迅速派人处理,以防因跨步电压而造成事故。消防人员需要进入警戒区域带电灭火时,必须穿戴防护装具。如绝缘靴、绝缘手套、均压服等。
4.2 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4.2.1 扑救人员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 电压越高, 越要注意安全, 人与带电体、水枪喷嘴与带电体之间均应保持足够的距离。
4.2.2 扑救架空带电设备火灾的安全距离
扑救架空带电设备火灾时, 在保证水枪射流达到着火部位的前提下, 人与带电体之间应尽可能保持较大的水平距离, 消防队员所站位置的地面水平距离与带电体形成的上倾角,不应大于45度,并应站在线路外侧,以防导线断落危及消防人员的安全。
4.2.3 破拆时的安全距离
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破拆作业,当使用金属工具时,要防止工具接触带电物体。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破拆作业时, 人与带电物体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如上表5.1所示。
4.3 穿戴带电灭火的特种装备
消防人员,特别是一线水,必须穿戴好绝缘胶靴和手套,必要时应穿均压服。穿着均压服有两个作用:一是使人体各部位等电位;二是起到水枪接地的分流作用。穿着均压服带电灭火转移阵地时可不必停水,行动方便。
4.4 防止人体与水流接触
在带电灭火过程中, 灭火人员应避免与水流接触,没有穿戴防护用具的人员, 不应该接近燃烧区, 以防地面积水导电伤人。火灾扑灭后, 如设备仍带电时, 所有人员不得接近带电设备和积水地区。
4.5 注意发现异常现象
一、快捷酒店的火灾危险性
1、空间狭小蔓延快
快捷酒店空间相对狭小,出口较少,密封性好,通风条件较差。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在封闭性强的空间迅速聚积,使火场温度急剧上升,极易引燃周围物品品和其它物质。
2、安全疏散困难多
(1)浓烟使能见度缩短。当浓烟弥漫能见度小于3米时,很难找到安全出口,受困人员易惊慌失措,造成疏散困难。
(2)一氧化碳和有毒烟气含量高。快捷酒店商品大部分是化纤、皮革、橡胶等可燃、有毒物品。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有毒烟气,都可使人致命。
(3)由于多数快捷酒店是由原旧房改造而来的,存在疏散通道狭、部分防火分区无直通地面出口,受困人员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引发混乱情况。
3、扑救行动困难大
(1)快捷酒店由于空间狭小,出口少,火灾一旦发生,灭火消防队员行动不便,疏散人员和物资的方向极易发生冲突,扑救难于迅速和有效展开。
(2)快捷酒店一般来说排水功能较差,因此不能大量用水。并且大都无通信保证措施,使火灾扑救中的通信设备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易使指挥受阻。
二、快捷酒店的火灾预防措施
快捷酒店的火灾预防应标本兼治,着重把好防火设计关和消防安全管理关。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至关重要的具体措施满足其具体防火要求:
1、客房设置安全要求
快捷酒店客房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防火间距。快捷酒店的内装修材料应全部采用非燃烧材料。快捷酒店的变电、发电设施,不宜布置在出口。快捷酒店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采用的建筑构件应是耐燃的。
2、酒店疏散安全要求
快捷酒店的安全疏散,关系到宾客和酒店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在防火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并满足以下要求:
(1)安全出口的数量:每个快捷酒店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2)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安全出口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当受条件限制不得不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3)安全疏散距离: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或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最大距离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的房间时应为20m。
(4)疏散楼梯:当快捷酒店为3层及3层以上,或室内外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快捷酒店为二层且实内外高差小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5)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灯具齐全。
(6)酒店广播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3、自动消防系统的安全要求
公安部《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特别指出:酒店的消防安全,主要靠完善的防火设计和自身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为了对快捷酒店火灾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报警,早期和及时扑救,酒店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设置固定灭火装置应采用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两大类。
三、快捷酒店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1、强化主体意识,全面落实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
快捷酒店作为法人单位,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层层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将各自的责任具体明确、细化。
1、空间狭小蔓延快
快捷酒店空间相对狭小,出口较少,密封性好,通风条件较差。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在封闭性强的空间迅速聚积,使火场温度急剧上升,极易引燃周围物品品和其它物质。
2、安全疏散困难多
(1)浓烟使能见度缩短。当浓烟弥漫能见度小于3米时,很难找到安全出口,受困人员易惊慌失措,造成疏散困难。
(2)一氧化碳和有毒烟气含量高。快捷酒店商品大部分是化纤、皮革、橡胶等可燃、有毒物品。燃烧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和有毒烟气,都可使人致命。
(3)由于多数快捷酒店是由原旧房改造而来的,存在疏散通道狭、部分防火分区无直通地面出口,受困人员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引发混乱情况。
3、扑救行动困难大
(1)快捷酒店由于空间狭小,出口少,火灾一旦发生,灭火消防队员行动不便,疏散人员和物资的方向极易发生冲突,扑救难于迅速和有效展开。
(2)快捷酒店一般来说排水功能较差,因此不能大量用水。并且大都无通信保证措施,使火灾扑救中的通信设备无法发挥应有作用,易使指挥受阻。
二、快捷酒店的火灾预防措施
快捷酒店的火灾预防应标本兼治,着重把好防火设计关和消防安全管理关。具体来说,应采取以下至关重要的具体措施满足其具体防火要求:
1、客房设置安全要求
快捷酒店客房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合理确定防火间距。快捷酒店的内装修材料应全部采用非燃烧材料。快捷酒店的变电、发电设施,不宜布置在出口。快捷酒店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采用的建筑构件应是耐燃的。
2、酒店疏散安全要求
快捷酒店的安全疏散,关系到宾客和酒店人员生命安全,因此在防火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并满足以下要求:
(1)安全出口的数量:每个快捷酒店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
(2)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安全出口宜按不同方向分散设置,当受条件限制不得不同方向设置时,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3)安全疏散距离: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或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最大距离不超过40m,位于袋形走道或尽端的房间时应为20m。
(4)疏散楼梯:当快捷酒店为3层及3层以上,或室内外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当快捷酒店为二层且实内外高差小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能改变。
(5)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灯具齐全。
(6)酒店广播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得到有效地利用。
3、自动消防系统的安全要求
公安部《消防改革与发展纲要》特别指出:酒店的消防安全,主要靠完善的防火设计和自身消防设施,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为了对快捷酒店火灾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报警,早期和及时扑救,酒店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设施。设置固定灭火装置应采用消防栓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两大类。
三、快捷酒店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1、强化主体意识,全面落实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
快捷酒店作为法人单位,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层层签订防火安全责任书,将各自的责任具体明确、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