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19 09:2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关于网络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于网络教育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都存在着学习适应性问题,如沿用了近400年的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并不适应于所有的学习者,即使是专为适应学习者特性而设计的“适应性教学系统”或“适应性学习系统”也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适应,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不例外。当网络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后,出现了学习者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其表现为有些人对其满意度评价很低;学业成绩评定多数人很差,差到只有25%左右的通过率;一份调查显示“复旦大学超过半数的网络生至今仍无法适应这种教学形式”;1犝憬大学首批网上学生308人,至2001年9月仅有70人获得学士学位,只占2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网络教学形式本身的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为了能深入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仅就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做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综述

到为止,以“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中尚未发现。证据是以“networkingeducationalearningadaptability”为关键词在ebscodatabase、ericdatabase、globaldissertations数据库上检索和以“网络教育and学习适应性”为关键词在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到的文献篇数皆为0。

但当把“网络教育”搜索关键词扩展到distancelearning、openlearning、on-lineeducation,把“适应性”搜索关键词扩充到adapt、adaptive、adaptation、adaptable、fit、fitting、suit、suitable、adjustment、adjustability、flexible、flexibility时,则在上述数据库和其他期刊中可找到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如“adaptationindistanceeducation”、“adaptingdistanceeducationforIndonesians”、“网上人大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学习适应性的因素”等。另外,在的“网上大学”网页下也可查到关于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下面我从3个方面进行综述。

1.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和学习适应性是什么的研究

由于网络教育与网络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先来归纳关于网络是什么的观点。

网络是一种手段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师可将教案、作业或补充资料放在网上,但那决不是说学生从网上得到这些就可以不来课堂上课。虽然也有人提出,应将网络从辅助手段跃升到基础手段,从而把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从一种辅助地位提升到基础地位,并依据网络所能提供的条件来设计教育。2牭实质上仍将其定位在手段上。

网络是一种环境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可营造一种虚拟的、信息快速更新的环境。正像李力所述:“人们面临着的将是不断变化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而这种变化的本质特征就表现在由实到虚的逐步演变过程中。”3犚约奥锋的观点:随着网络技术的,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学习环境正经历着由场所向氛围、由物理向非物理、由实到虚的转变。4

网络是一种文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就是生活,网络就是交流。网络的根本性质来自于人类的信息交往的要求,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5犕络已以一种文化的角色在影响着师生的交互方式、思维和观念。

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有下述观点:

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

从网络是一种手段演绎出网络教育是基于网络支持的教育手段。如张有声认为:“网络教育不是一种模式……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6牫终庖还鄣愕娜饲康鳎喝魏稳硕伎赏ü网络学到东西,对于在校生,他们除了以课堂面对面的学习外,也可借助于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扩展和补充。

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

从网络是一种环境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人认为:“网络教育是以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学员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7

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从网络是一种文化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教育自由的崇尚与人性的顺应,即为人类的教育消除各种限制与障碍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式,而是一种观念。是将教育融会于受教育者的自然生活之中,按需求教育者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状态、生活喜好,来设计提供多种教育的形式,指导需求教育者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积极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形式来寻求教育”。8

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后教育。网络教育会促使国家由“大众学校教育的潜在垄断提供者变为通过市场使消费者有权选择教育,而构建一种允许多样、选择、自由的消费者的制度理性”。9

我认为在研究成年学生通过网络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时,应将网络教育界定为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易于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个体为本的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在网上学习过程中,网络无时无刻不在以工具、环境、文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网络教育也无形中在以手段、方式、理念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正像吴刚所述:“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涵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10

关于适应和学习适应性有如下观点:

适应(adaptation)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性(learningadaptability)是个体“超越学习情境中的障碍的倾向”11牷颉案鎏蹇朔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也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反,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则会导致学业不良。”12犖胰衔,学习适应性应包括学习观念的适应、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适应等三个层面。

2.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现实中存在学习不适应问题

“教育心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的或严重的情绪缺陷”。13

网上大学凭借跨越时空的特质,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但是网络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适应所有的人。北京蓝色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首次开展的以“为什么选择网络教育”为主题的包括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的群体构成、就读动机、学习目的、疑点困惑等项目的市场调研结果也可说明这一问题。14

很少关于中适应性的实证

网络教育虽然在西方已有近10年的,但到为止,很少关于学生对网上学习体验的调查和从学生视角对网上学习进行评估的研究。虽然有些,如“尽管学生也指出这种远程课程强化了分离和被动学习的感觉;但学生也同时指出,最大的益处是一种控制学习环境的感觉,如什么时候观看、什么时候中断、一个特定时间段收看多少等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中。”15牭为数太少。

使人们增强适应快速变化的不稳定环境的灵敏性

人类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们持此观点,认为:可依据学习效果,将学生引向采用适合特定学习环境的学习风格,从而创立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条件。

我认为,通过研究可较准确地了解目前网上学生的学习适应程度,并通过找到导致不适应的因素,给出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

3.怎样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适应性属心术语,学习适应性属学习心理学术语。所以人们在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时较多采用心理学的研究。

用现成的心理学测试量表去研究

如研究中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人常采用AAT-学习适应性测试量表。该方法的缺欠是不适合成年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测量。

用访谈加经验分析方法去研究

有研究者采用访谈加经验分析的做法,了解学生对下述4个方面的体验。(1)在远程课程中使用技术的体验;(2)对指导者的教学技能的评价;(3)学习资源的可获性;(4)对学习环境的感觉等。该研究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的被测学生(一组为100%,另一组为75%)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再次选用远程学习这种形式来学习。16牭这一研究的局限是,它只是针对利用交互电视和事先录制的录像带两种技术支持下的远程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调查,并未涉及网络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

也有学者从远程教师对远程课程的评价来研究远程教育更适应于哪一类群的学生。经对40位教师、29位网站管理者、2个国际公共广播用户和1个学习中心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经优化设计和组织的远程课件,其有效性与传统面对面课程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样的并获得同样的满意度;(2)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便利性课程,使它们特别适合成年在职人员和要求更新、再训或再获认证的专业人士;(3)远程课程的有效性与个体学生的动机和个性特征有关,它更适合于成熟的、有内在学习动机和更自律(可自学或自我调整)的学习者;(4)远程课程不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或新生及不能自导、阅读能力差或没有先前的远程课程经历的学习者;(5)通过因特网交互多媒体技术传递的远程课程其最大优势就是课程以24小时/天,7天/周向学生全方位开放。17牳醚芯康娜焙妒牵海1)没有从学生的经历去了解远程课程的适应性;(2)远程课件是以Videotape手段为主,而不是以Internet为主;(3)调查对象多为西方老师,不包含任何亚洲或中国的老师或网络教育的辅助人员。

还有学者从学生的视角对影响远程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环境是学生是否适应远程学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数据来自对两所澳大利亚大学远程学生的调查)。其中独立性受来自环境(学生的状况和得到的社会支持)、动机(学生出于就业需要、个人内在需要、对学术追求、对经济的考虑)、时间(学生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总量、可用来一次持续学习的时间、是否有地安排学习时间)、分离(地理距离造成的师生分离、缺少支持的感觉、学生自我选择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受来自物理环境(学生学习时可用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独处的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设施、学生的经济限制)、学习准备(查阅学习指导手册、收集材料、制定学习时间表)、学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18

另外,还有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

用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抽象的适应性的程度

艾什比认为:“一种行为方式是适应的,它就能使基本变量保持在生理学的限制之内。”19犓试图将抽象的适应性转化成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适应性的程度。这一点对通过学生学业的稳定性作为测量其学习适应性的一个子项是有上的支持的。

通过学习风格来研究学习适应性

还有人从学习风格和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thelearningstyleorientationofthelearningenvironmentonlearningoutcomes)间的互动效果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学习风格匹配研究,得出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老师的不相匹配时则可帮助学习者开发适合环境要求的学习能力,并可通过培训增强学习适应性。20

生物进化与学习适应性

还有学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提出根本的适应过程就是进化过程。而“进化的网络包含遗传的学习性向,可描述为(1)最初的条件引导学习在正确的方向上。(2)行为的趋势是加强意识到的不同环境间的差异,从而决定改变输入刺激物以促使适应变化的学习。(3)达到所希望的稳态的能力。”21犝庖还鄣愦永砺凵现С至松鲜龅拇涌刹獾奈榷ㄐ岳此得魇视π猿潭燃巴ü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可行性。

组织管理与学习适应性

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 质量监控 研究

一、引言 

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工作发展至今, 试点院校逐渐增多,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的形式。网络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效益提高, 也进一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伴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网络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开始受到普遍关注, 有迹象表明, 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 并需加以监控。 

二、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内涵和意义 

网络教育也称为网络远程教育或远程教育, 它是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网络教育形式不同于传统教育形式,在网络远程教育形式下, 学生与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 信息网络成为传输的主要媒介, 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授课方式; 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讯和反馈机制, 但并不直接和及时; 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 

高质量的网络教育需要丰富和完善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管理、应用到位的技术、全面的服务和充分满足和体现用户需要这五个方面。要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就需要对网络教育进行质量管理, 明确教育质量的目标, 实施质量监控。网络教育质量监控主要是指通过控制各种相关因素和行为使网络教育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预期目标。 

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是办学机构, 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控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各个学校都不注意对网络教育的质量监督管理, 势必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不利于网络教育的持续和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质量监控是网络教育发展的根本。 

三、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策略 

我国网络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 还比较缺乏系统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教育部网络教育年检内容显示, 各试点学校缺乏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是制约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务人员的服务管理等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 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效及时的反馈信息。因此, 在现阶段质量监控对于网络教育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加强网络教育质量监控, 需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并建立相关机制, 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质量监控。教育目标和培养方案是网络教育的宏观指导, 其内容质量是网络教育取得有效成果的前提保证。由于网络教育的培养对象比较大众化, 其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 网络教育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开设课程、选择教学内容, 在分析每个专业的现状基础上建立起符合需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才能形成让制定的培养方案真正具有现实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其次, 网络教育要保证高质量, 就需要有适合其特点的教材和网络课件。因此, 对网络教育教材和网络课件质量的监控就比不可少。由于网络教育的学生对教材的依赖程度明显高于传统教育的学生, 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材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所以网络教育所选用的教材需要有别于传统面授课程选用的教材, 而且这样的教材应该浅显易懂、细致深入。另外,对网络课件质量的监控则主要体现在: 课件内容是否科学、完整并具新颖性, 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满足学生的需要; 是否方便学生学习、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制作的多媒体图片、声音等是否清晰明了; 文字是否容易读懂、方便理解, 是否能充分发挥出各种媒介的作用; 学习者是否容易获取课件并方便使用等等。对这些内容的监控是保证网络教学内容质量的有利措施。 

第三, 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服务系统的监控。网络教育环境下, 学生主要是通过媒体来获得教学内容和信息。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 需要具备丰富的可供选择的网络课程、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等。并且学习者可以在学习服务系统的帮助下实现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学习服务系统是网络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 要加强对这它们的管理和监控, 采取措施确保教学资料的丰富和服务系统的流畅与稳定。 

另外,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校外学习中心是连接学校和学生的桥梁, 具有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能, 主要体现在检查和监督学生到校外学习

中心上机学习的情况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等, 并对学校在学习中心的答疑和课程考试等进行安排管理。网络教育环境下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就要充分调动校外学习中心的积极性, 规范管理, 实施相应的奖惩, 以促进校外学习中心的工作, 保障网络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综上, 网络教育的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民主化进程, 而社会对网络教育质量的关注也给网络教育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因此, 对网络教育质量监控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 需要不断加强质量监控、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网格是继因特网、万维网之后,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而网格要实现的是应用的互连互通。网格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网上的各种资源。网格计算技术进入教育领域以后,将能克服现代远程教育对时间的依赖性,又能更好地贯彻当今风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说计算机与网格技术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契机。

一、定义

网格技术是集成和并行的计算与资源环境,其核心是在异构和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资源共享,使人们可以动态地共享分布在网上不同地方的各种资源。网格作为一种能带来巨大处理、存储能力和资源的新型网络,可应付临时之用。网格计算通过共享网络将不同地点的大量计算机相联,从而形成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各处计算机的多余处理器能力合在一起,可为研究和其他数据集中应用提供巨大的处理能力。有了网格计算,那些没有能力购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超级计算机的机构,也能利用其巨大的计算能力。

二、发展概况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都十分重视网格技术,美国和欧洲及亚洲各国正在积极地实施国家网格项目。

1、国外的发展情况:网格技术起源于美国,通过网络使用超级计算机的研究,所以,在网格技术开发和网格示范系统方面,美国已有了多年丰富的资源积累。

尽管欧洲各国国内没有超级计算机制造商,但是他们积累了大量超级计算机应用的专业知识,并且很早就着手开展网格应用活动。欧盟的代表性项目是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欧盟数据网格。在亚洲,正在从事网格研究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中国、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

2、国内的发展情况: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正在建设中国国家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也是中国国家网格的一部分。网格计算技术教育应用研究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填补了国内学习网格研究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国内外率先将网格计算技术应用于远程学习评价研究,研究成功服务国家远程教育的学习评价网格(LAGrid)。

转贴于 三、发展趋势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现在网格只处在中期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为未来的高速发展蓄势待机的前提,网格技术作为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它的应用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并促成新的教育应用。教育网格将为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会使学习的资源得到充份的共享。然而,这些应用的实现将会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

要想更好的发展网格的共享价值,就要把分散于各地的有价值资源整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改变媒体资源互不相连的“弧岛”状况,而且可以形成“一体化”的界面,这样任何人都会很容易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有用资源。中国目前也在积极的发展教育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目标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实用的教育科研网格。

四、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当前数字化学习环境突出了协同协作、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等应用需求,国家或区域网络化学习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广泛重视。网格技术将为下一代数字化学习环境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并形成学习网格这一新的跨学科研究方向。网格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一些社会、政治因素对网格的普及也至关重要,网格技术应用于教育信息化,还要解决各部门的信息整合问题,同时还要丰富网格上的教育信息资源,这样才有资源共享的价值。

1、网格技术在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优势:网格技术的应用能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全面共享和作业交互。而网格技术可以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即将分布在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论文、高等院校多媒体课件和数字教学视频等各种海量信息资源集成起来,建立一个教育信息网格,覆盖各个地区,提供统一的、高效的信息服务,提供主动学习方法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使在家学习和交流成为现实。

2、网格技术在网络教育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篇4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实际上是相对于硬实力来讲的,网络教育的硬实力往往指组成网络的硬件设施、拓朴结构、设备性能配置等,这个在组网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得很多,硬件平台如何搭建和完善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讲述。而网络教育软实力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的存在并非是一个实物,而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比如网络教育的文化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网络教育的服务力、网络教育的影响力等等。我们电大是国内较早参加网上教育的大学之一,我们的校园网的构建也相对成熟,整个全国电大系统内的网上教学也逐步开展。我们在参与网络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觉得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在软实力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从以上原因出发,我们希望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初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构成

网络教育的软实力是由很多非物质性力量构成,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文化力是整个软实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电大在以前曾实施过广播电视网络及卫星传播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的教育是非双向的,只有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信息传输,没有学生反馈;教育也是非实时的,学生和教师不同步参加;教育是非交互的,教师和学生不能交流与讨论。网络教育是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文化力,不同之处首先是教学方式的不同,网络教育采取的是多种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方式;其次是个性化教育明显,因材施教;再次是网络教育的文化不是灌输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学习文化的自主性强。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和培训方式,已受到教育界、科技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欢迎,成为当前Internet教育应用的一大热点。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影响力主要是指受影响的面越来越广,受影响的人越来越多。在各县级地区,在各成人高校中,对成人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电大系统及系统内的网络教育。有很多一部分人选择电大就读,就是因为电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得较好,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这些人的宣传介绍,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又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网络教育满足了人们求学的愿望。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往往是社会阶层的分水岭。没有接受高等教育,意味着个人发展将受到相当的限制。然而,即使是发达国家,既有的高校也不能完全满足人们求学的愿望。对于中国来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求学的需求问题非常突出。每年大批高考落榜的考生,入学无门,又渴望上学。国家要振兴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但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限制,普通高校要扩大办学规模困难很多。因此,远程教育在中国的市场很大。人们需要接受高等教育,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这都为电大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服务力包括网络设备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者的服务能力。电大系统内的网络设备必须是容量大、稳定性好、24小时无间断通讯的设备。管理者的服务力包括教师提供教学资源的服务力、管理者与学生实时互动的交互力、管理者对网络资源的管理能力。为了电大网络教育的需要,现在从中央电大到下面各县级电大,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配有十台以上服务器,用于平时的网上教学和网络考试。每个学校都建立了信息中心部门,派专人来维护这些网络设备,以保证设备正常长期地运行。电大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有各种多媒体课件资源,教师及时地进行管理更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网络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答疑、研讨形式的交互活动,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实时互动的功能。电大网络教育的服务力是以前传统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网络教育的服务更加彻底,个性化教学更加明显。

(四)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

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竞争力包括网络内容的竞争力、网络服务的竞争力、学习用户收费的竞争力。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如何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脱颖而出,就要看我们的学校是否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是否具有先进的网络支持服务。而这两项,都离不开整体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后盾。电大系统平时注意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同时加强本系统内原有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整个教师队伍在教学、管理和科研能力方面已大大提高,使得电大能在众多的成人教育高校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对网上学习的用户进行收费方面,电大一直坚持将所有的学习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不仅包括所有教师的教学课件,还包括很多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这种做法更加人性化,更加满足了学习者的需要。

二、电大系统网络教育的软实力如何提升

(一)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这也是网络教育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化、个性化内涵,触及到了网络教育的深层理念。它在现代网络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要“以学习者为本”,努力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而不论他们的空间和时间条件。远程教学以网络作为传输信息的载体,突破了地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用户联入Internet网络,就可以使用上面的各种教学资源。其二要“以学习者的学习为本”,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学习产品,为学习者的学习服务。其三要“以学习者的个性学习为本”,强化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为每一位有着不同发展速率和个性特征的学习者,提供适合而多样化的学习支持,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二)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电大系统从中央电大到地方电大,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在不断的丰富之中,如本科、专科专业中各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直播课堂、音像制品等,都放在网上,供学生点击学习;还有很多老师和同学的教学论坛讨论内容也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参考之用。现在电大网站上还放了电子文献数据库,里面不仅包括了电大历届期末考试的试题库,还链接了国内知名刊物里的很多著作,供学生参考学习。不过随着近几年新专业的开设,网上的教学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网上测试这一块的科目开设得也不多,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以后很多课程的考核都应该直接通过网络来进行,因此学校应重视对新专业新课程的网络资源的建设和网上考核科目数量的逐步增加。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网络教育的发展,新型的授课方式要求教师有新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并不能代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要求教师们必须学习运用网络的技能,使用多媒体授课,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简单地知识灌输。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掌握网络教育的技术,还要注意自己教师角色的变化。网络教育中的教师必须在学生加工知识、提出假设、解决问题和创造时给予帮助。从中央电大到下面的各省市级电大,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人数不是很多,而且很多县级电大的教师具有副高职称的人数也很少,在学历进修上还有待加强。在使用先进技术制作媒体课件的水平上,还不能令人满意。电大系统内经常开设教学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更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的开展

我们要经常在网上与学生进行交互,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远程教学是开放的系统,充分考虑到传统教学中有提问反馈和交流的双向教学环境,既保留了传统电教的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又有相互访问、直接双向交流的特点,而且教学内容既可适应在校学生,也同样满足社会上需要再教育的各类人员的需要。学校应该要求教师定时开展交互活动,并且把这项工作列入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当中。

(五)关注学生对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程度

我们网络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形式很多,学生可以用学号或者用户名进行登录。但这一过程还可以再统一一下,希望所有的登录名和密码都能一致,而不是现在在这个电大网站用9位学号,那个网站用14位学号,有些还要注册用户名。学生看课件时所要安装的软件,也可以放在一个统一醒目的地方,集中起来,供学生一次性下载。

(六)完善网络教育中的制度建设

网络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来约束。比如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对领导机构的管理制度等等。对教师的管理如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定时更新网络课件,放上期末复习指导等指导学生学习和考试,对学生提问内容的及时回复等;对学生的管理比如做好学生的上网学习记录,学生提问语句的正常管理等;对领导机构的管理比如领导应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对教师和学生的网上教学过程作出合理的考核和评价。

(七)加强对网络设备的维护

网络设备的维护是电大网络教育顺利开展的最重要的技术支持。没有网络设备,一切网络教育都无从开展;而如果没有专人维护,一旦出现网络故障,所有的网络教育也必须停止,甚至引起整个电大网络系统的瘫痪。电大系统内的服务器在不断增加,网络运行也日趋繁忙。各学校信息中心的管理人员正在努力维护网络系统,尽量使网络不中断。网络运行速度、安全性、可靠性这将是系统内未来需要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

1、在网络的安全性方面,比如操作安全、病毒防治、数据库备份等。

2、在网络技术方面,如操作故障的排除、文件整理、组织网管软件开发、网络系统分析等等。

3、对区域内网络运行管理。

4、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等等。

总之,电大系统的网络教育软实力的提升要从以上七个方面去实施,应注意结合学校本身的专业和教学特点,加强品牌效应,注重过程管理,定能在众多的网络教育学校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网络教育标准与技术》杨宗凯 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01

[2]《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美国)艾碧编、丁兴富等译 ,轻工业出版社

[3]《网络教育初探》,顾曰国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篇5

继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wwW.133229.COm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约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又})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

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1)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趋颇繁的形势下,网络大学将率先实现跨国合作、成为国际大学的先声。所以,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维持其应有的学术水准及机构规模二(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篇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农村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具备了上网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可能。如何运用网络教育加快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成为政府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湖南省农业网站网络课程利用现状

近些年,湖南省农业网站发展迅速,主要的政府农业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量的涉农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多数农业和涉农网站都提供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源,但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只有少部分网站提供了一般性的视频课程,提供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的网站寥寥无几。从访问量来看,大多数视频课程访问量都在2千人次以下。创建较早的湖南农民教育专业网站——“农民教育在线”,其网络课程点击率也在2千人次左右。长沙科技助农直通车的网络课程直播期间,在线人数一般也只有几十人。网络课程的使用率并不尽如人意。

湖南省农民接受网络教育的主要障碍

软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在“影响您参与网上学习的主要因素”项目的调查中,农民的首选因素是没有上网的场所和氛围。wWw.133229.cOM从访谈得知,首要原因是因经济问题无法购买基本设备。目前,由于湖南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不高,硬件设备购买成本、网络接入费用等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其次,网络信息资源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另外,由于农民一般不太懂电脑,而农村的电脑维修网点也很少,电脑维修费高且不方便,这些都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

农民尚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学习者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受农村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对新生事物持漠视或排斥的态度,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态度松懈、行为疏懒等,在这种被动消极的状态下,自主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从访谈得知,不少农民虽然支持网络学习,但更愿意选择面授学习,他们认为面授学习显得更正规,也更乐于接受。也有部分农民表示不支持网络自主学习,认为网络学习就是观看讲课录像,缺少互动与答疑,不能保障学习质量。

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还比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电脑普及率不高,农民不熟悉互联网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农民不懂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术,缺乏接受并利用网络信息的知识及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农民非常缺乏网络信息处理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大多数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检索、分析、辨别以及接受能力较差。在调查中,83%的农村网民表示获取网上学习资源有困难。

农民培训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缺陷由于起步较晚,湖南省农民培训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农民教育的专业性和地域性因素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育培训资源本身严重不足。其次,网络课程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和布局,课程资源建设层次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另外,当前农民培训网络课程普遍存在内容缺少地区特色、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更新不及时、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情感缺失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促进湖南省农民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抓好农村网络学习场所和设备条件的建设农民参加网络学习,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没有一定的设施条件,学习效果是很难保证的。可以通过提供学习中心、租借设备的方式,向那些希望采用网上学习方式的农民提供支持。在农民素质相对较差、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可以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农村三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电视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

对农民加强网络教育的宣传力度比较容易接触和使用网络的农民已经基本进入了网络生活范畴,尚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民是网络渗透的对象,而互联网向该人群的渗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乡镇村组干部要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和技术。多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图书室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加强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

发挥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农民教育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民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措施:一是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农民远程教育体系。二是政府要强化组织管理,协调各部门职责和分工,敦促各级地方政府配合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整合农、林、水、牧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电信通讯等多部门的资源,打破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机制,实现力量集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全面性、时效性、科学性及可用性。三是探索现实可行的农民网络教育盈利模式。由于缺乏现实可行的盈利模式,现有农民培训网站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差的现象,从而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造成网站投入少,发展缺乏后续资金,严重影响了其发展进程。在政策上实行优惠,引导各类公司、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投资服务于农民培训的网络教育。

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作为直接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网络教育培训,应该以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目的,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涉农企业为主要信息源,有机整合农民培训师资力量,切实加强农民培训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信息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篇7

随着互联网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教育应运而生。网络教育打破了传统面授教学时空的同一性,具备了以往教学媒体所没有的无疆域性、等距离性、实时交互性的优势。因此,网络教育使得彻底摆脱课堂的束缚而形成完全开放的点对点教育成为可能。没有了课堂,还会有主宰课堂的教师吗?很多人认为,网络教育不需要教师,尤其是不需要专职教师。这是对网络教育的曲解。网络教育虽然没有了课堂,但“教和“学”的过程仍然存在,既然存在“教”,就必须有教师。网络教育并不是不要教师,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教师由前台退到了幕后。从我国目前实施的网络教育的实际来看,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都是该大学其它院系的面授教师兼职,由于近年来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连年扩招,大学面授教师本来就存在缺口,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网络学习的学生。因此,为了使网络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建设一支专职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一、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

网络教育的出现,使人们头脑中原有的“教师”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教育中,“教师”已被其他新型的社会教育职业群体所分担。除了用于“讲课”“答疑”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外,软件工程师、电脑美术设计师、教育心理学家以及教学节目的策划、设计、编导摄制、解说等人员都是网络教育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必然与传统的面授教学模式有根本的区别。传统的面授教学使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式教学模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网络教育于教师与学生处于“准永久性的分离状态”,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现代学习心理研究证明,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纳过程,而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过程,学习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信息,而且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网络教育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而非知识,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成为其认知结构中的知识。教师的作用表现为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取、选择、处理和利用信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情感性以及人际交往、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网络教育教师的特点表现为:

1.从传统的“讲”师变成“导”师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讲台上的圣人”,课讲得好不好是衡量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即获得什么。而在网络教育环境中,“学习者控制”成为重要特征,学生学习什么,学多少内容,按照什么顺序学习,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前提是事先由资源提供者提供信息丰富、功能完善的网络资源。教师的职能实际上变成了导师,导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开放型的引导,这种引导不只是局限于学习的具体内容,更倾向于给学生的内在态度和高级策略带来提高,效果可能不会马上表现出来,但却对学生的学习终身受益。

2.从传统的“权威”主体变成“平等”主体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是权威的象征。教师要给学生一“勺”,教师自己必须具备一“桶”。因此,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具有无可挑战的权威性。而网络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看不见权威的教师,学生只是在网络的一端自主地学习,遇到问题则毫无顾忌地与网络另一端的某一个人(这个人有可能是教师,也可能是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他从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切磋中获取知识。因为在某些方面,学生的知识技能可能高于对方,那么此时学生即是“老师”。即使交流的双方某方面的知识技能相近,二者也是互相讨论的学习伙伴。

3.从传统的“中心”位置变成“辅助”位置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掌握着教学的内容、进度,学生被动地跟着教师转。而网络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为中心的优点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当给予学生建构他们知识结构以及获得对知识之间的关系个人的理解的机会,有意义的学习就会发生。教师主要给学生以帮助,尤其是当学生遇到学习挫折时给学生以激励。

4.从传统的“单打独斗”变成“团队协作”

传统面授教学中,教师的工作是“单打独斗”,备课、讲课、答疑、批改作业等都由主讲教师一人完成,与别的教师基本没有关系。而网络教育的教师不再是“单打独斗”,在强调每个教师更加专业化的同时,更强调团队协作,他们按不同的需要和各自的专长分为:学科和课程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媒体设计专家、主讲教师、网络学习导航员、媒体和学生学习评估专家等,他们共同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作用。

5、网络教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网络教育的教师在网络教学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有可能同一位教师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担任不同的任务,其基本的素质要求也不同。学科和课程专家的主要任务是编制文本教材。他可以不懂网络和计算机,但他必须是熟悉本学科知识的行家,是熟练掌握课程编制技巧的一流专家。他必须熟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不断吸取本学科的最新学术成果,快速更新知识,以求不断创新。一所大学在某一学科有无这方面的专家,代表着该大学的这一学科在学术界有无地位和影响。教学设计者在网络教育中是“教”的枢纽,它既是网络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又是教育资源传输的专家。他要了解网络教育的学习对象,熟悉网络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他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熟悉网络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制作要求。他应具备总体设计观念,具有统筹各种网络教学素材的能力。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教学设计往往被人们忽略,大多是将文本教材翻版的文字、各种图像、色彩还有声音等杂乱的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对学习者没有任何吸引力。媒体设计者要对教育技术学和传播学有所研究,对学习者视听学习心里有深入研究,还要有科学地运用各种媒体为学习者服务的能力。媒体使用的效果要恰到好处,而不喧宾夺主,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主讲教师只是在双向视频讲课及制作流媒体课件发挥作用,而双向视频讲课在网络教学中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流媒体课件是目前最单调的网络教学课件,因此,实际工作中用主持教师代替主讲教师。

主持教师不需要“讲”课,他在网上就某一学科或某一课程通过实时或非实时方式与学生交流。因此,主持教师对所主持学科的知识要有深入的研究,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还要会熟练地使用网络。主持教师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网络学习导航员,他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网络资源状况,具备诊断和治疗学生学习障碍的能力。不过,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开发的学习系统越来越优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学习者设置了相当好的导航系统,使得学习者可以无障碍学习。因此,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的网络学习导航员。 学习效果评估者主要是对学习资源的使用效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量、评估,提出客观的结果,反馈信息以调整和改进资源、促进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

三、建设一支科学的专职教师队伍

在网络教育中,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同时担任上述全部角色,不论是从知识背景还是精力限度来说,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教师需要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来分别担任。

1.专业结构

从专业结构的角度来说,网络教育所要的应该是具备较深专业知识的专职教师。因为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面对”学生,与学生直接交流,他们是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无法替代的,其它院系的兼职教师也是没有精力来很好完成这一工作的。因此,开设了哪些专业,就需要哪些专业知识的专职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

2.技能结构

从技能结构的角度来说,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应该是具备相应技能的专职教师。他们也无法由其它院系面授的教师替代。因为他们不一定要具备所开设专业的专业知识背景,但他们一定要具备网络教育的理论背景,要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技能,他们就像一个特级厨师,把各种原料、材料、佐料等恰到好处地运用,制作成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呈现存食客——学生的面前。因此,他们是保证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坚持到底和引发深层学习的关键。

3.数量结构

网络教育也存在科学的师生比。由于网络教育的特点导致学习人数的不限定性,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网络教育可以让无限多的人同时参加学习。但是实际上,除了网络技术因素智约外,教师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参加网络学习的学生越多,主持教师、学习效果评估者相应要求越多,否则不能满足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要求。学生越多,说明对网络资源的需求也越多,因此,教学设计者和媒体设计者必然要增多。笔者认为,网络教育中师生比最大不能超过1:50,其中作为主持教师和学习效果评估者的专业教师占绝对比重。只有保证科学的师生比,才能保证网络教育的教育质量。目前网络教育要达到这一师生比有一定困难,因此这一比例必须包含一部分兼职教师。

四、充分调动网络教育教师的积极性

前面谈到,网络教育的教师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发挥作用,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每个教师角色的积极性,将会使得I+2+3+…+n>n(1+n)/2。

1.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

包括理念培训和技能培训。首先是理念培训。要对正在从事和准备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培训,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服务的思想,使教师认识到现代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考、服务导航。其次是技能培训。网络教育环境中成功的教与学不仅仅需要教师有“我能做”的态度,还有赖于对于媒体的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所提供的环境对于师生双方来说可能都是不太习惯的。对教师进行技术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会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因此,对教师进行职前职后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是必要的。教师对教学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越熟悉,就越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

2.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

篇8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农村信息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具备了上网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成为可能。如何运用网络教育加快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成为政府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湖南省农业网站网络课程利用现状 

近些年,湖南省农业网站发展迅速,主要的政府农业部门、信息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大量的涉农企业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大多数农业和涉农网站都提供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源,但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只有少部分网站提供了一般性的视频课程,提供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的网站寥寥无几。从访问量来看,大多数视频课程访问量都在2千人次以下。创建较早的湖南农民教育专业网站——“农民教育在线”,其网络课程点击率也在2千人次左右。长沙科技助农直通车的网络课程直播期间,在线人数一般也只有几十人。网络课程的使用率并不尽如人意。 

湖南省农民接受网络教育的主要障碍 

软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在“影响您参与网上学习的主要因素”项目的调查中,农民的首选因素是没有上网的场所和氛围。从访谈得知,首要原因是因经济问题无法购买基本设备。目前,由于湖南农村居民年平均收入不高,硬件设备购买成本、网络接入费用等对于多数农民而言仍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其次,网络信息资源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另外,由于农民一般不太懂电脑,而农村的电脑维修网点也很少,电脑维修费高且不方便,这些都限制了农民的上网欲望。 

农民尚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网络教育倡导自主学习,学习者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受农村长期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对新生事物持漠视或排斥的态度,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常表现为态度松懈、行为疏懒等,在这种被动消极的状态下,自主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提升。从访谈得知,不少农民虽然支持网络学习,但更愿意选择面授学习,他们认为面授学习显得更正规,也更乐于接受。也有部分农民表示不支持网络自主学习,认为网络学习就是观看讲课录像,缺少互动与答疑,不能保障学习质量。 

农民应用网络信息的能力还比较低目前,农村地区的电脑普及率不高,农民不熟悉互联网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农民不懂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术,缺乏接受并利用网络信息的知识及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农民非常缺乏网络信息处理的专业技术和方法。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使得大多数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的检索、分析、辨别以及接受能力较差。在调查中,83%的农村网民表示获取网上学习资源有困难。 

农民培训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缺陷由于起步较晚,湖南省农民培训网络课程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农民教育的专业性和地域性因素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教育培训资源本身严重不足。其次,网络课程建设缺乏宏观规划和布局,课程资源建设层次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另外,当前农民培训网络课程普遍存在内容缺少地区特色、课程内容脱离实际、更新不及时、自主学习资源不足、情感缺失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促进湖南省农民网络教育发展的对策 

抓好农村网络学习场所和设备条件的建设农民参加网络学习,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没有一定的设施条件,学习效果是很难保证的。可以通过提供学习中心、租借设备的方式,向那些希望采用网上学习方式的农民提供支持。在农民素质相对较差、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可以依托目前较为普及的电话网、电视网、广播网,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和通讯工程,进行农村三网(计算机网、电话网、电视网)合一的研究与示范。 

对农民加强网络教育的宣传力度比较容易接触和使用网络的农民已经基本进入了网络生活范畴,尚未使用互联网的农民是网络渗透的对象,而互联网向该人群的渗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了提高农民群众对网络教育的认识,乡镇村组干部要带头学习电脑知识和技术。多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图书室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电脑和网络知识,加强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宣传力度。 

发挥政府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农民教育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民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措施:一是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农民远程教育体系。二是政府要强化组织管理,协调各部门职责和分工,敦促各级地方政府配合农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整合农、林、水、牧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电信通讯等多部门的资源,打破行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做法,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和讲求实效的新机制,实现力量集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全面性、时效性、科学性及可用性。三是探索现实可行的农民网络教育盈利模式。由于缺乏现实可行的盈利模式,现有农民培训网站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差的现象,从而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造成网站投入少,发展缺乏后续资金,严重影响了其发展进程。在政策上实行优惠,引导各类公司、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大户等投资服务于农民培训的网络教育。 

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作为直接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网络教育培训,应该以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为目的,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以农业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涉农企业为主要信息源,有机整合农民培训师资力量,切实加强农民培训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搭建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和生活信息服务,不断满足农民对实用技术的需求。 

篇9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网络教育成为一种全新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出现了各种危机,影响其健康发展。在系统分析危机的基础上,从生态角度探讨如何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网络教育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管理视角下的网络教育

近年来,网络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其中,高等学历在线教育占比为50%,职业在线教育为21.1%,在线语言培训为18.7%,中小学在线教育为7.4%,学前在线教育为0.2%,其余为企业E-Learning等在线教育。分析2008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尽管高等学历在线教育逐年略有下降,但职业在线教育和在线语言培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企业的市场推广等原因,预测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7年预计达到1.2亿人。从生态管理的角度分析,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网络教育所依赖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必然受到自然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网络教育需要有机融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寻找、调节,不断发展壮大。其发展目标是,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分析

网络教育是在虚拟环境中的教育活动,由于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导致网络教育危机凸显。从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要存在的危机情况如下。

1.网络教育主体危机。网络教育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网络教育生态主体。由于主体行为不规范,在网络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关于“人”的生态问题。(1)网络教育主体情感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环境里,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分离,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个性魅力,感受不到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没有彼此情感的交融,导致缺乏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致使网络教育中的学习个体间联系脆弱、整个环境缺乏生机。(2)网络教育主体自控能力欠缺危机。由于网络教育环境具有开放性,使得老师和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主体的自主性向自由性发展,出现了环境秩序的混乱,影响了网络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例如,学生没有学习任务,经常会出现在线时间中娱乐成了主题,学习成了“副业”,处于完全自由状态。(3)网络伦理道德缺失危机。在网络空间里,人的网上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网络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受到网络外界环境中各种恶意、等不良信息的亵渎,原有的伦理道德教育受到严重挑战。

2.网络教育客体危机。网络教育生态客体是教育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当前网络教育客体也出现一些问题。(1)教育信息资源分布严重失衡。由于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分布,因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导致了教育信息资源分布失衡,我国东部地区信息分布高于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网络学习者学习资源的不平等。(2)教育信息资源时效性与适用性危机。最主要的表现是信息资源陈旧,更新缓慢,冗余资源过多。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易传递和时效性强等特点,使用者在查询所需信息资源时,经常会发现大多信息已经过时,失去了使用价值。(3)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危机。随着网络信息的爆发性增长,互联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无用、无序的信息资源,造成了知识信息的污染,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劣无法得到保证,直接影响了网络教育学习效率。

3.网络教育环境危机。网络教育环境是与网络学习活动相关的、影响网络学习开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网络教育的生存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着各种威胁或者潜在威胁。(1)信息网络安全危机。网络教育系统同样面临着病毒、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教育中有很多未成年人,一旦遭遇网络犯罪的侵害,就会造成财产损失、身心伤害,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危害其健康成长。(2)网络教育系统评价与反馈机制缺乏危机。目前网络教育的学习评价以客观性测验居多,评价主体单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关注甚少,缺失学习历程记录、学习进度分析、学习信息统计等评价方式,无法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习绩效,也难以对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使网络教育的学习质量大打折扣。(3)网络法律法规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约束网络教育共同体的行为,实现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面对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和滞后。

三、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危害

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存在会导致网络教育系统的退化、停止乃至崩溃。因此,我们要不断认识生态危机可能导致的破坏性后果,从而实施积极的调控,维持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1.打破系统稳定,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容易导致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中断或失去控制,系统稳定的破坏不利于人类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因此,网络教育生态危机,造成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2.产生信息疾病,影响网络教育健康发展。信息疾病是网络生态危机的表现,如信息垃圾、信息鸿沟、信息侵权等。作为网络生态系统之一,网络教育生态系统或因网络系统的干预,或因自身的失衡,会不可避免地患上信息疾病。信息疾病会影响网络教育的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剧生态的失衡。3.阻碍系统交流,影响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网络教育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和水平。网络教育生态危机,会阻碍网络教育系统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有效交流,社会对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需求难以及时得到满足,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得不到充分应用,社会政策和社会管理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实施。总之,网络教育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便难以实现有序和持续地发展。四、网络教育生态管理思考1.培养网络教育主体生态意识。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要引导自我管理。在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尊重学习规律,约束个人行为,实现网络教育主体与网络教育环境共生、共发展。一方面,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同时,通过树立道德规范,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其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该从自我做起,制定教师规范,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维护网络教育健康环境。

2.搭建网络学习成员间情感交流平台。着力在网络教育共同体成员之间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切实有效地加强情感交流,应对情感交流缺失现象。首先,网络教育机构和开发者,在设计和提供网络教育内容时,要将情感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师要在网络教育中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通过视频通话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再次,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要积极参加各种网络交流群体,坚持线下的真实姿态,塑造自己健康的网上情感个体角色,在情感交流中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再生性和演化性等生命性特征,是一种过程的、发展的和自组织的整体。在与其他生态因子的交互中,学习资源内容不断更新和重组。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动态设计,形成“前期准备”“动态生成”和“后期完善”的生态模式。

4.采用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网络教育学习主体在知识经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困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网络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可通过测试、问题积分、会话、自我反思等途径,实现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作出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共生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所进步,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和谐全面发展。

5.净化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安全隐患,必将危及到网络教育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网络监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对网络安全进行有效监管,对个人在网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维护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二、网络教育叙事与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戴炜栋、王雪梅(2011)提出,现代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包括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网络元评价能力以及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7]。从宏观来看,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新内涵和高要求。就微观而言,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微博、微信、微课、慕课(MOOC)等网络新名词的出现,学习者似乎不用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就可以听课,可以获得知识,于是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平板等便携上网设备,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文秋芳教授称这种泛在化的学习方式为4A学习(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变革之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应该借助网络,利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和记录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超脱故事本身,获得隐含在故事中的教育规律和价值,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可行性和优势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相对年轻,因专业特点经常接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熏陶,多有出国接受教育或进修的经历,因此网络媒介素养较高,网络媒体使用频繁,多媒体操作能力强,更易于借用网络媒介帮助教学和科研,这是他们的自身优势,也为他们进修网络叙事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wifi等的快速普及,使得网络教育叙事较之传统的教育叙事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是教师通过纸和笔记录下有关的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及其反思,花费时间较长,易受时空限制,局限在个人经验中难以共享和互评,且随着量的增多,难以管理和查阅。而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已非常繁重,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反映每周平均课时可达16节,忙碌的工作生活往往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很难有时间静下来专门撰写教育故事,等到终于抽出空来,留在脑海中的教学问题和冲突细节又寻不到踪迹,而有了网络,教师则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及时记录(或录制)现场文本,即时,即时更新,具有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可以时间为轴自动归档,便于查阅,更容易交流和分享,相互促进。

(三)提倡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育叙事研究

目前,网络教育叙事研究主要通过文字方式进行记录。张仙、黎加厚(2004)总结了基于网络博客教育叙事的特点:开放型、共享型、动态型、发展型、展示型[8]。笔者认为,教师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影音方式来记录,通过微视频等方式直接录制现场“文本”。在高像素手机等便捷设备普及之下,微视频相比文字记录而言,更加快捷、直观、真实且生动地反映当时当地的教学细节、思维变化等过程。学术界对叙事当中的教育故事虚实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例如刘良华(2007)认为,叙事研究并不拒绝虚构的叙事,也没有必要否认虚构的叙事[9]。而鲍道宏(2007)则强调教育叙事研究不宜虚构教育之事[10]。笔者以为,文学叙事适用的虚构手法不能否认教育叙事研究“求真”的态度,所以视频录制的方式避免了叙述者在文字符号转码过程中偏离了研究对象的第一本意,主观歪曲也好,客观误解也罢,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一定的“失真”,而视频录制则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失真”。因此,微视频应该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网络教育叙事手段被研究者们广泛使用。好莱坞生化大片里经常有这样一幕:一位生物学家用视频录制自己试验进程,汇报试验数据、重大调整、研究突破等,这个过程就是客观、理性的记录和分析,以备后续跟踪研究。只是在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环境中,镜头里的叙事者不是生物学家,而是描述教育故事、试图掌握教育价值和规律的教师科研者,研究对象不是某种新型药物对大猩猩智力提升的影响,而是通过对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描述、分析和解释,得出对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成果的促进效果。视频录制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对一门系统且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助于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

教师叙事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自己本人,也可以是其他教师,还可以是你的学生。例如某教师对一位年轻教师或者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教学行为的叙事研究,抑或是对某一种类型学生学习特点的叙事研究,抑或是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在科研意识觉醒、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科研成长和进步质变过程的研究。简言之,一切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专业成长有关的故事、反思、评价都可以作为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而教师、学生、同行、教与学、教学与科研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杂的共同体。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叙事平台,试图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授课、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网络叙事教学反思、师生互评、同行互评与指导的生态网络环境。包括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教学科研专业领域创新平台、教学科研专业成长交流平台。

(五)局限性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育理论储备不足。高校青年教师立足于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中,而高等教育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研究方法和范式还需要教育学者们的不断探索,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要注意弥补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用于指导教学和科研实践。其次,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系统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理论。从发现教学问题、检索前人教学研究成果、设计研究方案、执行和调整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到撰写叙事研究报告,这是一个教师本人亲身参与的完整过程。虽然叙事研究注重个人经验和参与,但绝不等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流水账,需要系统严谨的理论指导。苗洪霞、徐瑞(2007)指出,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厚重的,研究视野是宽阔的。后现代哲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学叙事理论、现代知识论、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理论为叙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11]。近年来,高校教师招聘往往注重高学历,而忽略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理论方面的储备,青年外语教师往往学历较高,语言专业知识基础牢固,但是教育教学科研理论不足,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主动培养和加强教育叙事研究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指导。例如补充年代学方法和理论,因为叙事的基本因素就是以时间为线索追踪丰满的教育故事,这必然涉及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又如学习多种叙事结构,掌握如何对原始故事(现场文本)进行编码和转录,使其再现(retell-ing)。关于叙事结构,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权威的基本叙事结构,一种是Creswell(2002)提出的组织故事元素成为问题解决的叙事结构,将故事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分解为:背景、人物、活动、问题和解答五个方面[12];另一种是Clandinin与Connelly(2003)提出的三维空间叙事结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2]。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赘述。另外,要特别注意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既是研究,就要体现其科学性。目前教育叙事研究的困境在于,教师(研究者们)由于缺乏叙事研究理论指导,容易将叙事流于形式,变成了单纯的记流水账,这不是叙事研究,仅止于叙事而已。教育叙事研究固然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但是在叙事过程中更应该记录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做出分析、解释和评价,企图找到理论依据,发现教育规律和价值。卜玉华(2003)在纵观西方教育学领域的叙事研究之后指出,“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以对话者、倾听者的身份同时与三种声音(至少)进行交流:叙事者的声音(包括录音带或文本作者的声音)、理论框架(为解释提供概念和思考的工具)以及对解释与阅读的反思性批判(即对材料所作结论的自我评价与反思)”[13],笔者以为这是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所以教育叙事的本质是教师的反思,没有反思、没有总结和评价,即使视频制作再精彩,教育故事描述得再丰满,也很难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11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都存在着学习适应性问题,如沿用了近400年的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并不适应于所有的学习者,即使是专为适应学习者特性而设计的“适应性教学系统”或“适应性学习系统”也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适应,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不例外。当网络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后,出现了学习者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其表现为有些人对其满意度评价很低;学业成绩评定多数人很差,差到只有25%左右的通过率;一份调查显示“复旦大学超过半数的网络生至今仍无法适应这种教学形式”;1浙江大学首批网上学生308人,至2001年9月仅有70人获得学士学位,只占2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网络教学形式本身的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为了能深入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仅就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做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综述

到为止,以“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中尚未发现。证据是以“networkingeducationalearningadaptability”为关键词在ebscodatabase、ericdatabase、globaldissertations数据库上检索和以“网络教育and学习适应性”为关键词在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到的文献篇数皆为0。

但当把“网络教育”搜索关键词扩展到distancelearning、openlearning、on-lineeducation,把“适应性”搜索关键词扩充到adapt、adaptive、adaptation、adaptable、fit、fitting、suit、suitable、adjustment、adjustability、flexible、flexibility时,则在上述数据库和其他期刊中可找到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如“adaptationindistanceeducation”、“adaptingdistanceeducationforIndonesians”、“网上人大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学习适应性的因素”等。另外,在的“网上大学”网页下也可查到关于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下面我从3个方面进行综述。

1.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和学习适应性是什么的研究

由于网络教育与网络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先来归纳关于网络是什么的观点。

网络是一种手段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师可将教案、作业或补充资料放在网上,但那决不是说学生从网上得到这些就可以不来课堂上课。虽然也有人提出,应将网络从辅助手段跃升到基础手段,从而把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从一种辅助地位提升到基础地位,并依据网络所能提供的条件来设计教育。2但实质上仍将其定位在手段上。

网络是一种环境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可营造一种虚拟的、信息快速更新的环境。正像李力所述:“人们面临着的将是不断变化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而这种变化的本质特征就表现在由实到虚的逐步演变过程中。”3以及卢锋的观点:随着网络技术的,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学习环境正经历着由场所向氛围、由物理向非物理、由实到虚的转变。4

网络是一种文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就是生活,网络就是交流。网络的根本性质来自于人类的信息交往的要求,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5网络已以一种文化的角色在影响着师生的交互方式、思维和观念。

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有下述观点:

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

从网络是一种手段演绎出网络教育是基于网络支持的教育手段。如张有声认为:“网络教育不是一种模式……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6持这一观点的人强调: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学到东西,对于在校生,他们除了以课堂面对面的学习外,也可借助于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扩展和补充。

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

从网络是一种环境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人认为:“网络教育是以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学员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7

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从网络是一种文化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教育自由的崇尚与人性的顺应,即为人类的教育消除各种限制与障碍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式,而是一种观念。是将教育融会于受教育者的自然生活之中,按需求教育者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状态、生活喜好,来设计提供多种教育的形式,指导需求教育者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积极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形式来寻求教育”。8

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后教育。网络教育会促使国家由“大众学校教育的潜在垄断提供者变为通过市场使消费者有权选择教育,而构建一种允许多样、选择、自由的消费者的制度理性”。9

我认为在研究成年学生通过网络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时,应将网络教育界定为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易于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个体为本的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在网上学习过程中,网络无时无刻不在以工具、环境、文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网络教育也无形中在以手段、方式、理念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正像吴刚所述:“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涵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10

关于适应和学习适应性有如下观点:

适应(adaptation)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性(learningadaptability)是个体“超越学习情境中的障碍的倾向”11或“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也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反,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则会导致学业不良。”12我认为,学习适应性应包括学习观念的适应、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适应等三个层面。

2.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现实中存在学习不适应问题

“教育心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的或严重的情绪缺陷”。13

网上大学凭借跨越时空的特质,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但是网络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适应所有的人。北京蓝色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首次开展的以“为什么选择网络教育”为主题的包括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的群体构成、就读动机、学习目的、疑点困惑等项目的市场调研结果也可说明这一问题。14

很少关于中适应性的实证

网络教育虽然在西方已有近10年的,但到为止,很少关于学生对网上学习体验的调查和从学生视角对网上学习进行评估的研究。虽然有些,如“尽管学生也指出这种远程课程强化了分离和被动学习的感觉;但学生也同时指出,最大的益处是一种控制学习环境的感觉,如什么时候观看、什么时候中断、一个特定时间段收看多少等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中。”15但为数太少。

使人们增强适应快速变化的不稳定环境的灵敏性

人类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们持此观点,认为:可依据学习效果,将学生引向采用适合特定学习环境的学习风格,从而创立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条件。

我认为,通过研究可较准确地了解目前网上学生的学习适应程度,并通过找到导致不适应的因素,给出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

3.怎样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适应性属心术语,学习适应性属学习心理学术语。所以人们在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时较多采用心理学的研究。

用现成的心理学测试量表去研究

如研究中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人常采用AAT-学习适应性测试量表。该方法的缺欠是不适合成年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测量。

用访谈加经验分析方法去研究

有研究者采用访谈加经验分析的做法,了解学生对下述4个方面的体验。(1)在远程课程中使用技术的体验;(2)对指导者的教学技能的评价;(3)学习资源的可获性;(4)对学习环境的感觉等。该研究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的被测学生(一组为100%,另一组为75%)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再次选用远程学习这种形式来学习。16但这一研究的局限是,它只是针对利用交互电视和事先录制的录像带两种技术支持下的远程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调查,并未涉及网络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

也有学者从远程教师对远程课程的评价来研究远程教育更适应于哪一类群的学生。经对40位教师、29位网站管理者、2个国际公共广播用户和1个学习中心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经优化设计和组织的远程课件,其有效性与传统面对面课程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样的并获得同样的满意度;(2)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便利性课程,使它们特别适合成年在职人员和要求更新、再训或再获认证的专业人士;(3)远程课程的有效性与个体学生的动机和个性特征有关,它更适合于成熟的、有内在学习动机和更自律(可自学或自我调整)的学习者;(4)远程课程不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或新生及不能自导、阅读能力差或没有先前的远程课程经历的学习者;(5)通过因特网交互多媒体技术传递的远程课程其最大优势就是课程以24小时/天,7天/周向学生全方位开放。17该研究的缺憾是:(1)没有从学生的经历去了解远程课程的适应性;(2)远程课件是以Videotape手段为主,而不是以Internet为主;(3)调查对象多为西方老师,不包含任何亚洲或中国的老师或网络教育的辅助人员。

还有学者从学生的视角对影响远程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独立性和学习环境是学生是否适应远程学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数据来自对两所澳大利亚大学远程学生的调查)。其中独立性受来自环境(学生的状况和得到的社会支持)、动机(学生出于就业需要、个人内在需要、对学术追求、对经济的考虑)、时间(学生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总量、可用来一次持续学习的时间、是否有地安排学习时间)、分离(地理距离造成的师生分离、缺少支持的感觉、学生自我选择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受来自物理环境(学生学习时可用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独处的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设施、学生的经济限制)、学习准备(查阅学习指导手册、收集材料、制定学习时间表)、学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18

另外,还有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

用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抽象的适应性的程度

艾什比认为:“一种行为方式是适应的,它就能使基本变量保持在生理学的限制之内。”19他试图将抽象的适应性转化成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适应性的程度。这一点对通过学生学业的稳定性作为测量其学习适应性的一个子项是有上的支持的。

通过学习风格来研究学习适应性

还有人从学习风格和关系到学习效果的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thelearningstyleorientationofthelearningenvironmentonlearningoutcomes)间的互动效果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通过学生和老师的学习风格匹配研究,得出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老师的不相匹配时则可帮助学习者开发适合环境要求的学习能力,并可通过培训增强学习适应性。20

生物进化与学习适应性

还有学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提出根本的适应过程就是进化过程。而“进化的网络包含遗传的学习性向,可描述为(1)最初的条件引导学习在正确的方向上。(2)行为的趋势是加强意识到的不同环境间的差异,从而决定改变输入刺激物以促使适应变化的学习。(3)达到所希望的稳态的能力。”21这一观点从理论上支持了上述的从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适应性程度及通过学习环境中的学习风格性向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可行性。

组织管理与学习适应性

篇12

关键词:

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提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网络教育逐渐走入现代化教育体系之中。从我国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来看,我国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网络教育的贡献。网络教育的出现满足了时代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网络教育具体来说是以网络教学为主的一种授课方式,主要通过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进行传输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突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学习者可以不必到特定地点上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更为学习者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相互交流的网络平台,甚至有些网络教育可以搭建学生和名师之间的沟通平台;另外,网络教育的培训模式,最大化地满足了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复习,这就保证了每个学习者都能够最合理化地分配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状态随时进行适当的调整。网络教育的这些特点不仅可以让人们实现各种知识的学习,同时还会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教育逐渐被现代人们所接受,同时成为了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我国的网络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较为完备的理论支持和经验基础,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的研究表明,教育质量是网络教育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网络教育的生命线,因此网络教育的质量管理也是研究者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那么,如何保证学校网络教育的质量,构建符合我国学校网络教育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成为一项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分析当前实施全面质量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初步建立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策略。

一、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关于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已经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对网络教育相关分析探讨的文章也非常之多,但是很多学者只是对网络管理质量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将全面质量管理放入网络教育中进行探讨分析者少之又少。已有研究表明,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到网络教育中,更有助于对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更有助于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最初常常用于企业质量管理相关问题,这一理论强调以“顾客”为中心,质量管理则主要围绕“产品”进行;在网络教育中这个“顾客”即学习者,而“产品”则是整个教育过程,也有研究者将其称为服务过程。从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教育,重点不仅仅落在教育的结果上,更重视了整个教育的过程。笔者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出发,通过对网络教育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分析网络全面管理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通过合理的方式提出可行性策略,达到对这些问题解决的目的。

(一)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目标存在的问题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是指对网络教育进行全面管理,同时通过不断调试,最终实现预定管理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网络教育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的,其质量管理目标的建设也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综合各因素以及以往研究,不难发现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有三:第一就是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可以说网络教育是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教育目标下应运而生的,因此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也应该锁定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理念上,因此这一目标可以理解为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民教育;第二是要满足学习者的需要,我们都知道无论何种教育,其最直接也是最终的目的,就是学习者要有所收获,如学习者通过学习最终达到文化知识的吸收、能力的提高、学习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的目的。而网络教育也是教育的一种,只是形式上有所差异,因此也不能例外,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也需要锁定在要满足学习者的需要这一最终目标上。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第三方面,就是要保证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是一个包含了资源共享和交流协作的平台。因此可以说,网络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根据全面管理理论来说,这也是一种“产品”,所以在网络教育正常运作的基础上,我们不仅仅要逐步扩大教育的规模、提高教育的质量,还要满足教育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网络教育的长久发展。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这三个目标将会直接影响网络教育未来的发展。从目前学校质量管理来看,其目标是较为明确的,但是在管理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实际的困难。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者不需要再统一时间和地点进行面对面的授课,而是通过网络平台,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学习,这就使网络教育中的学习者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这种学习者的分散状态使得管理方向难以控制。进一步讲,这种网络教育是一种自由度较大的教育教学模式,它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学习者享受自由学习的同时,也要求学习者有自主学习及自我控制的能力,从这一点上来讲,对学习者的要求是很高的。针对这样一系列的问题,许多管理者在实践中会选择转移自己的管理目标,甚至用其他的管理目标来“替代”真正目标。如管理者在原有目标没有办法实现的条件下,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教育资源上面,将管理的重心也逐渐转移到对教育资源的管理上,管理者会致力于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从根本上说,网络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此,更确切地说不仅仅是提供丰富的资源,而是在提供丰富资源的基础上,使资源能够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这一点是在管理目标转移以后被彻底忽视了,那么网络教育管理的高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于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目标的偏移,之所以出现网络管理目标偏移,主要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而且存在制定的管理目标不正确的情况,这种根本性的问题将会直接对学习者产生种种不利的影响,例如致使学习者产生错误导向性的影响,会使学习者在大量的资料中迷失,无法从质量管理者处获得正确、有效的帮助。所以,学校管理者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正确的管理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教学质量管理控制力存在的问题学校老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这是最为基本的一个教学要求,也就是说教师不仅仅担任“教”的角色,同时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做管理者,通过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在有效管理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实现对学生的良好管理,还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可是在网络教育的现实发展中,由于学生过于分散,使得教师无法直接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很多情况下教师也就忽视了对学生的管理。在网络教育中,教师虽然也是按学院规定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教学,可是很多学生由于是通过业余时间来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有些学生年龄较大,而有些学生则没有较好的素养,教育对象存在多样性。这种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更加给网络教学质量管理的控制设置了很大障碍,因此从这一点上也侧面的体现出了网络教学质量管理在控制力上存在的问题。另外,在网络教育中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并不直接面对自己的学生,因此很难做到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同时也缺少传统课堂教育中师生之间必要的沟通,这也就导致了教师在网络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相较传统课堂教育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提高网络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基于以上对于网络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管理的作用,有效解决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更新观念,合理定位网络教育的社会功能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教育教学文件中的规定,网络教育的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到网络教育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网络学习中学生全方位的成长,从而体现网络教育的实际价值。也就是说,扫盲教育、职前培训、在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应当成为教育的着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人文素养、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生活知识技能等。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起到的作用是多元性的,不仅强调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育目标是由社会的不断发展来决定的,同时与终身教育理念也存在较大的联系。所以,网络教育机构在进教育内容的编制时,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编写,在制定精品课程时更不能放弃对办学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参考,从而使网络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换句话说,网络教育就是要方便学习者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这就决定了网络教育不仅仅要提供给学习网络知识的学生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网络教学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实践性知识,使得网络学习者既可以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成为社会中高素质、高技能的有用之才。

(二)开发动态的教育网络课程课程理论让我们认识到,课程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网络教学中的各种课程也是动态发展的。课程的这一动态发展性,与学习群体持续不断的需要是密不可分的,课程需要满足群体持续不断的需要。网络教育面对的学习群体虽然具有多层次性,但是也同样具有持续不断的学习需要。基于此,网络教育在编订教育课程时,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实用性,同时需要具备远见性,也需要兼顾到新兴行业的社会需要以及各类群体的需要等。网络教育课程并不是一次开发就能永远受益的,它同样受到课程动态发展的影响。要使学习者能够各取所需的同时感受到课程的丰富多彩,要保持其丰富多彩,就需要随时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更新,更要遵循网络课程的原则,即多元化、多规格、大众化、多层次。另外,对于网络课程内容的编排来讲,不仅需要具有实用性,还需要与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应,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各种技术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到知识。教学内容也需要设计独特,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要有所创新,多角度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需要。

(三)构建专业化的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在网络教育中,专业化的管理者要进行两个层面的工作。首先,专业化的网络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高超的网络技术,同时需要拥有非常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络教育中既是开发者又是实施者,这也是作为专业化网络教育管理者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其次,作为专业化的网络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各种网络资源的相互配合,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关系到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具体说来,管理者就是要确保网络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资源方面,管理者要保证各项学习资料的及时上传、修正、补充等等;在学生方面,管理者要参与学习者的网上答疑、学习辅导等众多的工作。对于教学管理来说,管理者需要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同时将在生活中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反馈给教学教师,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网络教育管理者的队伍,可以由教育机构中的青年教师构成,这些青年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网络应用能力并熟悉网络教育规律,也可以在硕士研究生或博士中挑选出担任助教、教辅工作的人员。

(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优质师资团队师资力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网络教育亦如是,在网络教育中,师资团队的质量是网络教育质量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因素。对于网络教育来讲,在其背后需要拥有一个具备高素质、高学历的网络教师团队给予支撑,这在教育质量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造一支这样的网络教师团队对于提高网络教育质量来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教学相比拥有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它更多地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与课堂教学不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处于网络平台的后方,而不再处于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角色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转变成为了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这种转变实际上对于教师是一种考验,更加需要他们发挥自己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建设这样一支优质的师资团队,不仅仅要聘用专职的教师,更要吸收优秀的兼职教师,要做到专兼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多的优秀教师被吸纳到队伍中来,这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包括各学校的学科专家、教授,更要涵盖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网络教育可以给教师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优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证实了要想获得网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强化教育办学机构的网络教育师资优势。

参考文献:

[1]赵瑞.网络教育和气象网络课件开发技术[D].南京:南京气象学院,2002.

[2]郝莉.网络教育中学生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2.

[3]焦建英.我国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及其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2.

[4]王博.我国网络教育经济中质量敏感条件下的市场竞争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

[5]王耐寒.网络教育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6]吕晓乐.网络教育中师生关系变化的原因及对策性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2.

[7]邢冰.知识管理在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8]董平.基于网络教育的高校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