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6-19 09:23: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92-02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得到普遍认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加强内科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1]。

1.心理问题的分析

1.1 焦虑心理:每个病人几乎都存在焦虑心理,由于对住院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往往产生焦虑及紧张;第一次住院的病人一般表现比较明显。病人由于担心自己患何病、病情的严重程度,担心能不能治好等,因而整日焦虑不安,表现为心悸、烦躁、呼吸急促、食欲下降等,并且害怕疾病恶化;另外,病人住院后情绪不稳定,对反复检查、治疗缺乏足够的耐心,对医护人员往往产生反感和敌意,住院期间对医护人员的态度生硬、粗暴,对医护工作百般挑剔等。

1.2 防范心理:内科病人慢性病较多,住院时间长,有的病人因错服或误服(注射)过药物,对身心造成过痛苦,而在以后用药过程中疑虑重重,怀疑医护人员是否能给自己正确用药,对医护人员产生防范心理,不愿配合治疗,甚至拒绝必须的治疗。

1.3 恐惧心理:病人反复入院,会造成心理受损伤,控制能力降低,往往产生恐惧的心理;有的病人怕留后遗症而恐惧,表现为流泪、痛哭;有些慢性病人需要长期治疗,也会考虑家庭经济问题产生恐惧心理;有些病人对于一些医疗操作不熟悉,因而产生恐惧不安的心理[2]。

1.4 孤独心理:病人住院后,周围接触的多是陌生人,自然产生一种孤独感。有的病人不善交往,性格内向,很少言语,使其它病人也对他们产生排斥感,不愿与他们交往,使这些病人更加感到非常孤独;长期住院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老年人更易产生孤独感。

1.5 悲观心理:有些病人患有慢性疾病,常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忍受不了长期病痛的折磨,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老年病人患病后感觉日落黄昏,就想放弃治疗,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自暴自弃,往往被动配合治疗[3]。脆弱的心理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这样药物疗效就差。

1.6 愤怒心理:当患者多次住院而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时往往产生愤怒甚至埋怨的心理。

1.7 依赖心理:这一心理在老年住院病人中有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需要有人长期陪护的病人,依赖心理表现最为明显。依赖性较强,把自己身体的康复全部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关心,自己能做的事也不想去做,想让别人帮助,适应生活在别人的照料,缺乏身体锻炼,影响了病情的康复。

2.心理护理的实施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突然到来的疾病,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产生紧张及焦虑的情绪,因此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就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病人热情周到,态度要和蔼,要对待亲人般诚恳,使病人一入院就产生一种亲切感。加深对病人的了解,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护理人员要熟练、准确的进行护理操作,使病人得到安全感,一进病房就对病情感到有好转的希望。有些病人认为病情较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比较急躁,护理人员更要经常安慰;对于病情的检查,护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的解释,尽快解除他们的焦虑,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创造良好的医疗氛围。病房应保持良好的、安静舒适的环境,护患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护理人员要用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心理紧张。这些都能对患者自身起到调节作用,对患者稳定病情和抵御消极心理具有良好的效果。

2.3 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经常到病房去探视,及时了解并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做好相关思想工作,对不同心理的病人要给予不同的护理。对于焦虑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要指出焦虑不安的不利影响,对病情进行认真的解释,使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帮助病人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对有防范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每项操作前,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的步骤、目的,告之病人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这样不仅能取得病人的合作,又能消除病人的顾虑;对有恐惧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要言行谨慎,细心观察,周到服务,消除病人对疾病的顾虑,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对有孤独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要主动接触病人,帮助病人建立与别人交流的通道,对孤独病人谈一些他感兴趣的话题,也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有意义的活动,排解病人的孤独感;对有悲观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要让病人了解,配合治疗对于疾病治愈有重要的意义,对患者的每一点提高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护理人员要争取得到家属的配合,使家属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正急切的盼望着他(她)早日康复,让病人在精神上彻底战胜自己;对有依赖心理的病人,护理人员要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病人明白适当活动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也可根据病人病情制定活动计划,让病人提高活动兴趣,积极配合活动。

2.4 调动病人的主动性。病人健康信心的恢复对提高自身康复能力至关重要。护理人员要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深入病房与之谈心,及时掌握病人心理状态,体贴关心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帮助病人树立坚持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病人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掌握病情的发生规律,提高护理质量,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现代护理学强调,护理工作己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打针、发药等基础工作,是拓展为对病人心理护理在内的具有创造性、独立性的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活动[4],普通的护理己不能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在现代护理模式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对于现代化的护理工作,只有掌握病人的病情,掌握不同病人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心理难题,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病人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才能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及行为[5],从而促进病人身体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凌燕.内科患者心理护理体会.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3,10(4):365.

[2] 朱剑秋,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08,11,14(22):125.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17-01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死亡率也日益上升,目前因呼吸系统疾病的导致的死亡原因,已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三位。而在这些死亡病例中,老年人的比例甚高,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免疫系统日渐衰退,这为疾病入侵呼吸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并且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年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巨大的要求,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5例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住院期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结合实际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现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实验资料的选择均来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85例5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病历,其中男性53例,女性32例,最小年龄57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6岁,这些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为主,经过诊断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支气管哮喘。其中慢性支气管炎35例,阻塞性肺气肿43例,支气管哮喘7例。

2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心里护理:老年人年龄偏大,身体免疫力降低,对于疾病的抵抗力减退,疾病往往反复发作,老年人对此心里负担较重,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对于疾病治疗的信心不够,往往会产生消极治病的想法。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患者,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考虑到自己的疾病可能会给家人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负担,对自己疾病的治疗产生内疚感,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对于此类患者,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要向其解释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及治疗方案如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存在焦虑的患者,我们应适时的进行安慰,与老年患者多沟通,了解其存在的困难,并努力给予帮助。

睡眠护理: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本身疾病的所致,使老年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夜间难以入睡,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往往有较大的心里压力,往往使其难以入睡。睡眠治疗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生理节律,与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此类患者,改善睡眠状态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降低病房内的噪声分贝,保持适当的温度以湿度,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一个安静和谐的睡眠环境促使患者入睡。对于心理负担较重的患者,积极的心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解除患者的心里,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饮食护理:饮食与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老年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的各个器官正经历着衰退,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大大的减退,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患者长期处于与疾病的抗争状态,身体能量的消耗较大,这样容易造成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对于这些患者,针对其不同疾病制订合理的食谱,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增强食欲,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用药护理:随着病情的发展,老年人的生理功能也逐渐发生着改变,肝肾功能减退,对于药物的解毒及排泄能力下降,对于老年人的用药,要根据病情的变化及肝肾功能综合考虑,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对于药物可能出现漏服或者过量服食等情况,要告知其家属密切观察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如果在用药后出现一些副作用,要及时的向医生汇报,积极的处理副作用,并且协助医生制定新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产生的护理问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与老年的病情、年龄、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环境相关,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加重老年患者的病情。但是通过适当的解释、教育及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能够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改善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冰, 呼吸内科病人健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04. 2(2): 第126-127页

[2]崔红萍,浅析内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健康必读,2012.11(6):第488页

[3]裴丽秀,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睡眠质量分析及其护理对策探讨,医学信息,2011,24(3):第233-234页

篇3

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意义建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因此,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科护理内容,必须包含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例如,各系统常见病的护理。首先,这些内容能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护理评估的过程要用到健康评估课程中学到的评估技能,护理诊断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护理诊断相关知识,护理措施要运用护理学基础中学过的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如学习“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时,学生要掌握的一项护理技能是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进行胰岛素注射。胰岛素注射属于皮下注射,学生已经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学过这项技能,具备学习新技能的经验,可以此为基础进行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建构。其次,这些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进行编排的,与临床护理岗位更贴近,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1.2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常见病的护理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内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等内容。实践教学则要求学生具备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具体病例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并制订护理措施。例如“,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学大纲在理论方面的要求是掌握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熟悉护理诊断;在实践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能独立、规范地按照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祁云嵩等提出,任务驱动教学适用于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吴静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

1.3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贴近的驱动资源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贴近工作岗位的临床情境,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展示图片、播放录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以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要有适合学生的、与临床工作贴近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学习、借鉴,促进其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节,教师现有的驱动资源有心力衰竭病人的典型病例、心力衰竭病人不同症状的图片及心功能分级的教学录像等,能够满足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需要。

2高职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分类

根据上述条件,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确定了内科护理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24节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这24节内容划分为3类。第一类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有一定了解,并且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的知识技能。这一类包括8节内容,分别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第二类为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此类疾病了解较少,但这些疾病是医院内科的常见病,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工作中必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这一类包括12节内容,分别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第三类为医院内科重症疾病的护理。此类疾病症状较复杂,学生需要在学习相关系统的常见病之后学习这类疾病的护理。这一类包括4节内容,分别是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肝性脑病病人的护理和慢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3高职内科护理课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适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3类,根据各类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针对内科护理课程特点与学情,在遵循任务驱动教学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按照“五部曲”教学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增加课前自学环节,促进自立学习型教育的转变。教师、学生、任务三者互动,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3.1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

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借用来自生活中的知识和已学过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来完成任务。适用基于经验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首先,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学生对这些疾病有一定了解。其次,在其他课程中学过相关知识和技能。适用教学内容类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护理、肺炎病人的护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护理、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胃炎病人的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和流行性感冒病人的护理。例如,儿科护理课程学过肺炎患儿的护理,其与成年肺炎病人的护理有共同之处;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中,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护理学基础学过皮下注射的技能。因此,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学生可以借用已有的经验来完成任务。

3.2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

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提出任务后,教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要点,学生根据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容特点:适用于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对学生而言是新内容,需要教师讲解,学生应用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完成任务。适用教学内容类别:医院内科常见但日常生活中较少见的疾病护理。适用教学内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扩张病人的护理、肺结核病人的护理、心脏瓣膜病病人的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贫血病人的护理、急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和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例如,教师讲解癫痫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典型病例,收集健康史、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完成护理评估任务。学做结合型任务驱动教学设计见图2。

3.3迁移升华型任务驱动教学

篇4

授课类型

学时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

理论

2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节次

一、教学课题:

第1章 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目标:

1.解释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3. 掌握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期望通过本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标地完成整理护理学习。同时认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爱与关怀开始的,进而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德。教会病人自我日常护理。树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

三、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出版社《内科护理》教材紧扣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针对当前初中起点学生的生源状况和身心特点。①突出“三基”, 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体现“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表现形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章节前有典型病例,文中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本校本护班三年级的学生,该批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此前她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也已经接触了部分诊断学以及基础护理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很难将各门课联系起来,存在脱节现象,知识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护理、内科护理概念、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

难点: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及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解决学习和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资源:

病例,图片,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旧课】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例举医院现状,学生自身就诊经历,来引出临床、临床护理、内科护理等概念,提出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内科护理学范围、内容

内科护理是认识和研究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二、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安置新病人

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实施整体护理

密切观察病期变化

注重生活护理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积极对症护理

配合各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的护理

避免院内感染

正确进行健康指导

三、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疾病的分期护理

急性病期

慢性病期

康复期

疾病的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四、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n 多观察

n 勤思考

n 多请教

n 重理解

n 积极讨论

n 做好笔记

【小结】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科所讲的健康概念

启发学生回忆自身就医经历,引出临床及临床内科等概念

进行目标展示

讲解概念

归纳总结,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所学范围

精选病例,激发兴趣

精讲点拨,举例说明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理常见问题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归纳总结重点:

再次返回病例:

解决病人的问题

提出学习本学科的期许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制定护理措施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答。

预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回忆、回答健康的概念

回忆自身就医过程,理解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

理解

记忆

整体把握学习梗概

进入情境,体会内科护理的每一步骤的护理要点,掌握重要内容

讨论热点问题及个人困惑

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以病例说明的方式总结本节要点

回答问题

5

5

10

15

15

篇5

【关键词】 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

伴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开始退化。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时,其存住院期间的护理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我院2009年1月1日一2009年12月31日的50例60岁以上的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得出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中50例老年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8.7岁。这些老年患者都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这些老年患者的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等。从病程来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为13.7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7.5年,平均住院次数为4次,这些病人伴有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心肌炎在内的慢性疾病。

2 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

2.1 心理护理:呼吸内科住院的这些老年患者经常会出现忧虑、烦躁、恐惧、悲观及丧失信心等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这是由于呼吸系统疾病所具有的病程长且药物疗效较差的特点决定,该类疾病还具有病情反复的特点。针对这些问题,在护理中要确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掌握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注护理过程中的沟通,在关注病人生理疾病的同时,加强对病人心理护理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

2.2 用药安全护理: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的改变使得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发生改变,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特点也会导致药物耐受性的改变。同时由于药物之间互相的影响,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现象,就会导致相应的问题。因而在用药安全上必须关注,否则轻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重者导致中毒。护士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监督患者服药,避免老年患者在用药中出现错服或者忘服。对吞咽困难的患者或者不能吞咽的老年患者,应采取溶于水中服用或者经胃管注入药物。在用药后护士应关注药物疗效与是否有副作用。

2.3 皮肤护理: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或者因活动时气促等原因导致不愿意翻身,甚至不翻身,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皮肤出现问题,老年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相对来说较高。这就决定了在护理过程中加强都翻身护理的关注,同时还要加强对皮肤的护理,在进行皮肤清洁时避免所用水温较高,不能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同时要保持老年住院患者床铺的整洁与干燥。

2.4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的增加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成分会减少,而在本院的这些病历统计中可以知道这些患者所患的是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本身又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因而在日常护理中应保持病人的Lj腔清洁,避免吃辛辣、油腻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病人应少吃多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饮水,合理调配,从而满足住院患者的营养需要。

2.5 睡眠障碍及护理:在本院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睡眠情况来看,这些老年人多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睡眠障碍。也就是说,在这些老年患者的住院期间应尽力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医疗活动尽量安排在日间。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做到三轻,即操作轻、说话轻及关门轻。在患者入睡前,用温水泡脚,不喝浓茶、咖啡等影响睡眠质量的饮品,对严重失眠的町辅助于药物治疗。不能让老年患者单独居住。

2.6 R常安全护理: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由于视力下降或者身体的其它状况等诸多原因,容易导致发生跌倒伤。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住院患者在外出检查时应做到有人陪伴,对老人可能出现的有失进行必要的处理,必要时给老人配备联系卡。同时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多鼓励老年住院患者参加基本的日常活动。根据天气的变化建议病人增减农物,并定期为患者所住的病房进行消毒及通风处理。

2.7 康复期护理:对于已经处于康复期的呼吸内科的老年住院患者,应鼓励他们多进行呼吸方面的功能锻炼,增加自身的有效通气量。在护理过程中对要鼓励老年患者戒烟戒酒,从而更加有利于老年患者的康复。对容易换感冒的老年患者,应建议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综上所述,从对我院所收治的50例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病历分析可以看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注意好每一个护理细节,从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配合好老人的家人、朋友或者其它护理人员,有效的促使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疾病等均属于消化内科范畴,现阶段,随着饮食习惯的调整、常见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使得消化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常规的护理管理中主要以疾病为中心,临床护理主要围绕患者本身的进步进行,而现阶段,临床护理模式发生了改变,在临床护理中要求以患者为中心,一切护理服务均应从患者角度出发,这种新的护理模式更加注重生理护理和精神护理的协调性,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从而巩固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在具体的执行中,优质护理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就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如下分析。

1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需求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本身的疾病类型较为复杂,在临床护理中对护理管理的要求较高。现阶段,消化内科患者的数量呈现出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患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对于消化内科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了实际管理中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较差。部分消化内科疾病还会出现反复的发作,使得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在护理管理中,消化内科疾病种类较多,任何小的疏忽都会对患者造成不利影响,最简单的比如在用药时间方面有餐前服用,也有餐后服用,如果搞混了,不仅会影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本身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综合以上几点,消化内科在实际护理管理对于护理要求较高,需要采用有效的护理管理,提高消化内科的护理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2]。

2优质护理概述

优质护理属于临床护理中的新模式,符合现代临床护理需求,所谓的优质护理,就是在临床护理中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中的重点,高度重视基础性的护理服务,同时落实护理责任制,从多个方面对患者开展护理,比如:通过优质护理能够保证患者基本的护理需要,确保患者在护理期间的安全性,通过有效护理,患者既能感觉到身体上的轻松,同时心理上也会得到满足,护理中最大程度地协调了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借助一定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管理技巧,使得患者在该次治疗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做好后期的健康指导,避免消化内科疾病的复发,减少患者的再次入院率,进而改善消化内科治疗护理现状,降低消化内科患者所消耗的医疗资源[3]。

3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具体实施

3.1心理护理

消化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住院时间较长、缺乏对消化内科疾病的客观认识、病情反复发作以及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用等原因,消化内科患者在护理期间容易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常见的如焦虑、急躁、恐惧、担忧、失去信心等。这些消化内科患者普遍存在的异常心理,不仅会影响到临床治疗护理依从性,而且很容易造成患者走向极端。对此在开展优质护理中首先需要强化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做好思想工作,打消患者存在的异常心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积极主动地和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等,通过主动沟通了解患者出现异常心理的个体化原因,进而对其进行开导,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在具体的护理操作中,应主动告知患者护理操作的目的以及意义,寻求患者的配合;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做好疾病的复发预防,减少护理期间疾病的复发,进而让患者能够感受到疾病正在不断地治愈。实际的心理护理中,要求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护理过程,因为任何外界因素都有可能使得患者出现心理波动,所以在日常护理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而及时帮助患者消除异常心理,确保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4]。

3.2健康教育

消化内科患者多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时对于自身的疾病也缺乏客观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疾病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内容上主要涉及到疾病的病理病因、临床症状表现、治疗现状、生活中的高危因素、如何自我检查、常用治疗方法等。在确定出健康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该确定出健康教育的方式,具体的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视力、听力、肢体活动功能等多个因素合理地确定。健康教育可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也可采用大众化健康教育。比如通过发放健康宣传册、观看消化内科疾病的健康宣传片、现场座谈会等,通过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疾病,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以及后期生活中,能够根据自身疾病的特点,做好相关疾病因素的控制,比如:胃溃疡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禁烟禁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可乐等,每天保持好心情等。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避免疾病的高危因素,减少消化内科疾病的复发[5]。

3.3饮食护理

消化内科患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不当的食物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而且还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而在优质护理中还需要重视饮食护理,在饮食护理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饮食计划,保证饮食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比如可以食用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但是对于消化难度大、生冷、辛辣、存在刺激性的食物则应避免食用。在制定的饮食计划中,能够保证患者自身营养物质的需求,同时避免不当饮食造成的疾病复发等。在饮食护理中,还应该帮助患者形成一种健康饮食的好习惯,逐渐帮助患者纠正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每日饮食中有蛋白质、维生素的供应。在饮食护理中,尤其需要关注的就是消化内科患者在术后的饮食,在术后,患者的饮食应从流质饮食向半流质饮食过渡,并最终到达普通食物。护理中应控制好过渡时间,保证消化内科患者在术后能够依靠健康饮食促进身体各项指标和机能的恢复[6]。

3.4环境护理

消化内科患者在治疗护理期间还应重视医院以及病房等环境护理,从而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每日定期打扫病房,保证病房内的环境卫生,勤开窗、勤通风,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病房内的光线应适宜。考虑到消化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在卫生间内增设坐便器,在卫生间侧面设置扶手等方法,能避免患者在上厕所期间突然出现不适造成的跌倒摔伤等。夜间楼道内光线不宜过亮,避免对患者夜间休息造成的影响,病房内基础设施摆放整齐。与此同时,做好患者的个人隐私保护工作,通过全面的环境因素控制,让患者处于较好的康复环境中[7]。

3.5重视护理安排

在优质护理开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患者数量以及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员,强化护理人员的细节优质护理要求,按照患者的实际需求保证每位患者有对应的责任护理人员,重视每日交接班的护理管理,详细记录每日不同患者的护理记录,在交接班期间,对于病情不稳定或者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应该及时的在交接班中提出,便于在护理管理中重点对待,保证在繁忙的时间段,不同患者均有相应的护理人员负责临床护理。将常规的排班方式调整为弹性排班方式。重视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8]。

3.6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也是消化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应关注的重点。在具体的护理管理中,对于每日使用的药物以及使用情况应做记录,同时在用药前,仔细核对药品名称以及使用要求等,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指导患者用药。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可将药物的使用时间、方法等记录在一张卡片上,并将其放置在患者的床头。对于静脉滴注的药物,在使用期间应该重视刚开始用药后的相关情况,询问患者自我感受,便于尽早发现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此外,强化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责任心、法制观念等进行强化,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患者环境护理中的部分内容可有效保证临床护理安全,避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的跌倒、摔伤等。定期对消化内科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分析,从消化内科药物使用、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管理意识,降低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的安全事件。

4小结

消化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对于护理要求较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现阶段应强化消化内科临床护理的优质护理,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巩固疗效、改善预后,保证消化内科患者的身体健康。在具体的优质护理中可从患者以及护理人员两个方面入手,依靠较为全面的护理,提高消化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园园,杨玲和.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1(96):390.

[2]蒋红.消化内科护理管理采用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与系统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3(08):227-228.

[3]杨娟.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3,12(8):615-617.

[4]黎蓉.观察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优质护理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4(92):277.

[5]董红.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6(9):247-248.

[6]王艳惠.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6,10(2):172-174.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多。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与循环系统有关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又可按照起病的缓急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是大多数都与动脉硬化有关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因为心血管疾病存在种类多、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使其成为医院的高风险专科,护理的内容也因此变得繁重、风险增大。[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入院后,除了给予患者所需必要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之外,还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给予精神上、情感上的服务和关怀。这对在院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48岁。高血压23例,低血压11例,心力衰竭16例。

1.2方法: 以问卷的方式对选取的50例患者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

3.2预防 心血管疾病多为慢性疾病,治疗复杂,对患者身体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一旦发生急性的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等往往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后果。所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最好治疗就是在疾病的发生前进行有效地预防。Yusuf的研究发现改变生活方式和恰当的药物治疗,如戒烟、健康饮食和加强可以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降低80%[3]。

3.3生活习惯 近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高,每日早起晚睡的生活严重影响到大家机体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加之很多人忙于工作而无时间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导致机体得不到适度的锻炼也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患者自身的心理调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心理,忧虑心理会使患者每天唉声叹气,对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绝望心理会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产生恐惧和抵触;猜疑心理和拮抗心理会由于各种不信任而加大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应激心理会引起平衡的失调和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低下,导致病情发展加重[4]。

3.5定期体检 中老年人、肥胖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人、经常抽烟喝酒的应酬者以及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者等人群都属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危对象,需要定期的去医院体检以检查血脂、血压等心血管相关指标,对于早期诊断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的体检,以上人群至少保持每年一次,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的采用药物或非药物治疗,避免病情继续发展和并发症的产生

4 护理

4.1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本组研究的对象中,23例高血压病患者普遍存在头晕、眼花、心悸、记忆力衰退、易烦躁、手脚麻木等症状,大多数是因高级神经失调所致。到了后期,除血压较高外,还会有心、脑、肾等器官受损现象,轻则造成功能障碍,重则产生衰竭。这就要求在护理上干预和监督患者的生活方式: ①注意休息,患者休息要规律,保证睡眠质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在饮食上,杜绝高盐高脂类食物,患者每天摄入的盐应少于 3 g,脂肪不超过 30 g,还要戒烟、戒酒。③适当的运动,每天坚持打太极、慢跑等运动 1 h,运动时的心率保持在170 次 / min以下,或身体稍微出汗,避免疲劳,每个星期至少运动 5 d,长期坚持不懈。④严格按照医嘱吃药,不随意停用或者私自调整药量、改用其他药方等,密切观察并记录血压的变化。⑤保持轻松稳定的情绪,避免情绪变化过大,心平气和,不冲动、少生气。

4.2 对低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 作为研究对象的11例低血压患者中,有 5 例性低血压,5 例为症状性低血压,4 例属于无症状性低血压。护理时要求患者: 选择头高脚低的睡眠方式,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肾素; 避免长卧,时常转换,动作轻柔缓慢; 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 沐浴不用过热的水,防止滑倒; 若有晕厥等症状,就地躺下,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3 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要点 属于心力衰竭的16例心血管疾病,早期症状有乏力、烦躁、失眠的特点[5]。这类患者夜间睡觉常因脑供血不足存在失眠、气喘或者憋醒、心跳加快、尿多等现象。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叮嘱患者或者家属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心功能不好的患者,大多时间应卧床或半卧休息,情控制稳定后,可下床适当散步,避免体力衰退、肺部感染和下肢栓塞等现象。病情严重的,应长期卧床休息,减少心脏的负担。②对呼吸明显过急的患者,给予氧气袋辅助呼吸。不能咯出痰时,适当使用侧体引流。③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 3 g,低盐、易消化的饮食方式能减少心脏的负担。④禁止吸烟喝酒,不能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控制好水分,避免体内水分浮肿增加心脏负担。⑤密切关注患者的心律与心率的变化,若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应及时测量心率。发现病情有不寻常的变化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交代专属用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注意按时复查随访。嘱患者在饮食及生活等方面要保持良好习惯[6]。

参考文献

[1] 刘桂玲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

[2] 陈梅仙 . 浅析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与内科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19:127.

[3] 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the INTERHE 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Lancet,2004,364(9438):937.

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数量不断上升,但根据多年的临床资料显示,部分心内科老年患者的疾病都是由不健康的心理引起的,因此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也有利于疾病的早日恢复。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心理状况,选取了我院8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实施心理研究,并对心理护理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间赴医院就医的心内科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下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在6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5±2.3)岁,治疗前后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意义。

1.2方法

1.2.1心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几种心理状况

(1)恐惧与孤独感:由于老年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较低,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再加上缺乏家人的陪伴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与孤独感。(2)焦虑感:部分老年患者会过度担心治疗效果与治疗费用就会在治疗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焦虑。(3)情绪起伏不定:由于老年患者年龄普遍较大,陌生的环境中容易产生一定的不安全感,出现易怒、暴躁等情绪。

1.2.2心理护理措施

(1)营造良好的病区环境:首先医护人员要根据现有的病区环境,尽可能的为患者创造更为良好的休养环境,在布置病房时可摆设一些绿植,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以此来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满足患者对于心理护理的需求。(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想从根本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医护人员要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此来确保心理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让患者体会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同时医护人员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焦虑与恐惧等情绪,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3)医护人员要告知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与情感安慰,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凸显患者的自身价值。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SDS、SAS评分,SAS评分标准如下,轻度焦虑为50—59分,中度焦虑为60—69分,重度焦虑为70分以上。SDS评分标准如下,轻度抑郁为53-62分,中度抑郁为63-72分,中度抑郁评分为73分以上。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此次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采用(-x±s)表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用t进行检验,其结果P0.05表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篇9

心内科护士述职述廉汇报范文

过去的一个月,我主要在心内科学习,它是临床实习的重点。需要我们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及易患因素、各专业特殊仪器的应用及专科检测、治疗方法,如:肺功能测定、心电监护、心脏起搏除颤器、心导管、各种内窥镜检查、腹膜透析、各种穿刺术等。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毒副作用、临床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能识别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各系统疾病的功能试验及检查方法。

刚去内科时我还不适应,但我服从领导安排,不怕麻烦,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短时间内便比熟悉了内科的工作,了解了各班的职责,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在护士长领导下,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我向老护士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

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和培训,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求严标准。端正工作态度,“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54-01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种涉及各类循环系统的疾病,其中包括心脏、血管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冠心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而大多数人认为与体内的脂质代谢紊乱有一定的相关性。我院收治10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探讨其诱因以及护理体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10~2011年间共收治冠心病患者106例,男性68例,女性38例,年龄在43~78岁,平均年龄62.8岁。其中有82例曾有心绞痛病史,48例患者有心肌梗塞病史,23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无家族遗传疾病史。

1.2 方法:利用事先做好的问卷,对106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疾病发证的诱发因素,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内科护理,针对性的做健康教育(心血管疾病的疾病知识、合理用药、饮食习惯的建立、规律运动等)以及心理护理,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结果

通过内科护理干预以及对心血管疾病诱因的预防与治疗,患者的各种医疗保健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对冠心病的发病有了明显的认识,同时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同时,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3.1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之中主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有心悸、呼吸困难、紫绀、眩晕、晕厥、疲劳等。大多数人会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多常见于老年人,近年来,各种研究都表明,单在中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等的发病率已经高达8%。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就尤为重要。

3.2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诱因,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情绪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前都出现过较为急速的运动或者伴随着情绪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引发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②气候的变化。问卷中显示,当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时,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以及血液循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③通过大量的临床数据积累可以看出,胆固醇升高是引起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饱和脂肪酸的增加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活性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3 针对各种诱发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应当做出以下几方面的针对性措施:一是对于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应当控制其日常的活动量,尽量使其在身体的承受范围之内,避免因大量运动而加速疾病进程。二是通过对于老年人户外活动的介绍,促使活动增加的老年人尽量将运动的增加量控制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范围,运动量适当,量力而行,可以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三是对于胆固醇较高的患者,应当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4 护理措施

4.1 对于患者的心率、心律等变化,要按照规律的周期进行统计和观察,同时也要注意患者大小便的情况,具体记录患者每日的排尿量,为医生用药和诊断病情提供依据。

4.2 使用可亲的态度和体贴的话语去关心和鼓励患者,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建立与疾病对抗的信心,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增加治愈率。

4.3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善其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限制活动量,增加休息时间,必要时使用药物帮助患者睡眠;同时要严格掌握患者的钠盐摄入量,尽量选用低盐或者无盐、低钠的饮食,防止高血压等发病率的增加。

4.4 对于患者居住病房的环境应当注意保持干燥和通风,定时给患者换洗床单,保持空气清新,使患者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心情接受治疗。

4.5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病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现状、并发症以及自我护理的措施等,使患者能够在一定情况下自我护理和急救,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内科护理,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并且及时有效的实施预防措施等手段,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需外科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相对增多,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逐渐衰退,常合并慢性疾病,因此承受手术的能力降低,手术配合难度大、风险大[1]。如何做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使他们安全度过手术关,是当前临床护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2,3]。本研究在我院内科近3年收治的患者中选择了74例合并有多种内科疾病的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内科于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接收的合并有不同程度内科疾病的74例高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是65-89岁,平均年龄为70.3岁。所有患者均因各种不同种类型外科疾病需行手术,而在手术前进行检查发现他们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所伴随的内科疾病类型如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28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有心梗并史或冠心病的患者21例,14例患者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变。74例患者在入院时都没得到正规教育,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1.2 护理方法

糖尿病患者:手术前要选择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饮食,再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于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而对于病情严重且急需手术的患者,需要在术前或者术中接受静脉注射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8.0 mmol/L这一水平[2,3];而控制术后血糖则是治疗糖尿病这一疾病的关键,一般需要在静脉注营养的情况下以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患者还需同时口服降糖药物,特殊情况下,还要行皮下注射胰岛素,以将血糖维持在上述水平。

高血压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需接受规则的控高血压治疗,与心内科医生合作交流并使患者的血压不超过(19.0/12.0 kPa)140/90 mmHg,控制好血压后方可选择手术治疗[4]。加强正规的高血压健康教育,首先要让患者正确的认识该种疾病,打消患者心中疑虑,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重点强调饮食和情绪控制对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对于一些血压较为顽固且口服降压药也难以控制其血压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向500 ml 5%的葡萄糖滴注液中加入5~10 mg硝酸甘油[1],并通过静脉进行持续滴注,以此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围手术期结束后再将患者转到心内科进行专科高血压治疗。

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手术前给予常规的平喘、解痉、抗炎治疗,力争在手术前彻底控制住患者的肺部炎症,使患者的血常规达到正常值,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手术时需要使用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手术后继续使用对肺部炎症敏感的广谱抗菌素进行消炎治疗(应用抗生素期间应谨防菌群失调等),同时继续给予平喘、解痉、抗炎药物治疗,通过叩背、翻身、适当的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坐位或直立活动等方式协助患者有效排痰,患者还需配合以超声雾化吸入、口服化痰药物(棕胺合剂)、辅以理疗等以对此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经过围手术期护理,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血压均控制在了19.0/12.0 kPa这一正常水平,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患有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经过围手术期护理,其肺部炎症得到彻底控制、血常规正常、血氧饱和度也在90%以上,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28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仅有3例患者因为未调整好内科情况从而放弃了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前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8.0 mmol/L左右,且通过内科协助后经手术治疗外科疾病痊愈。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患者合并有多种内科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许多基层的医院经常以合并疾病无法手术为借口,使得一些外科疾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这样不仅造成内外科疾病的叠加也不断加剧了老年患者的死亡[2]。众所周知,外科疾病通常会加重内科疾病的进展,也会影响内科疾病的治疗,反之外科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通过增强患者抵抗力、增加活动量及增加营养摄取等方面来促进内科疾病的治疗[3]。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需要多个科室之间相互协作,要注重加强内外科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倾听患者的主诉求、及时进行常规检查,这些都是患者得到合理治疗的重要保障。高龄患者的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且不同于一般的患者,对于他们的护理工作需要社会、家庭、广泛的心理交流以及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这都是使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心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1]。

因此,在今后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老年性疾病、熟悉心电血压、尿糖、血糖监测,具备熟练的生活护理,熟练使用各种常见的仪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人员要密切的观察病情和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万燕,钟清玲,胡庆霞. 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围手术期系统护理的效果观察[J]. 江西医药,2013,05:469-470.

篇12

过去的一个月,我主要在内科学习,它是临床实习的重点。需要我们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及易患因素、各专业特殊仪器的应用及专科检测、治疗方法,如:肺功能测定、心电监护、心脏起搏除颤器、心导管、各种内窥镜检查、腹膜透析、各种穿刺术等。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毒副作用、临床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能识别常见的异常心电图,各系统疾病的功能试验及检查方法。

刚去内科时我还不适应,但我服从领导安排,不怕麻烦,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短时间内便比熟悉了内科的工作,了解了各班的职责,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在护士长领导下,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我向老护士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护理部为了提高每位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和培训,对于自己的工作要求严标准。端正工作态度,“医者父母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