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6-20 17:43:4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德育机制的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德育机制的概念

篇1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推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是知识带来的一系列发展动力的演变,例如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量人才都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在专业的领域能够给社会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外,资源也是知识经济时展中带来的新的发展驱动力,知识的发展,对于知识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能够帮助人类探索更加丰富的资源,从而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发展支撑。

(二)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利用的产业化特点明显。所谓知识产业化,是指知识的发展已经形成或者帮助形成一些产业。由于知识的存在带来了大量知识产业的衍生产品,例如信息化的技术产品等知识密集型的软产品等等,这些产品富含的价值来源于知识,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助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推动社会财富价值的实现,提升了社会财富的整体价值。知识经济的另一个特点是,高科技产业支柱化。所谓的高科技产业支柱化,顾名思义即高科技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比较突出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知识信息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社会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力。因此,这种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作用发挥越来越突出。当然,知识经济带来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这并不代表传统产业彻底消亡,支柱产业的重要作用值得重视。

二、仕途经济的概念

“仕途经济”出自《宋史•王安石传论》,“仕途经济”应该是指在封建社会中,一个人通过一番奋斗取得功名,获得官职,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使其家人、亲属以及朋友也地跟着沾光,获得利益。仕途经济的概念自古以来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都有着深厚的思想基础,在古代,实现仕途经济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苦读圣贤书,一朝金榜题名,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一种仕途经济路径在中国古典文化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大量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中都会涉及到上京赶考等活动,此外,在一些成语典故,例如“闻鸡起舞”等成语的典故中都涉及到发奋读书学习以考取功名等思想。第二种路径就是通过投奔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通过他们举荐等途径来谋得一官半职,从而走上仕途。仕途经济的思想影响着古人,也成为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无论是通过哪一种途径考取功名或者走上仕途,最终的任务都是为官治国,是获得权力和治理国家促进国家发展的唯一路径。

三、《红楼梦》中仕途经济的表现

仕途经济在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在《红楼梦》中,这两种仕途经济途径都有所表现。在《红楼梦》中,通过试图经济发展自己最为突出的角色应该数贾雨村,贾雨村这个人物深刻的展现了封建社会仕途经济发展的路径。不得不说,贾雨村也是一个心有抱负却因囊中羞涩而无力上京赶考的人,那句著名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便深度刻画了贾雨村的抱负和思想。贾雨村最大的幸运也在于借助贾府的权势坐上一个应天府尹的官职,贾雨村的仕途经济走的顺风顺水,背靠贾府的权贵地位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最终,这位仕途经济的受益者还是因为贪污而沦为阶下囚。在《红楼梦》中,最大的仕途经济主体还是贾府这个家族本身,贾府能够发展壮大,最大的因素无外乎三点,子子孙孙依靠祖上留下的功劳,这是贾府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此外,贾府元春嫁进皇宫成为皇妃,这也使得贾府的地位更加尊贵,在祖上功劳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冲皇亲国戚的身份。此外,贾府的另一个依靠来源于与北静王府关系交好,这也是对贾府地位的另一重稳固力量。因此,贾府的地位尊贵,贾府上上下下能够受到各种恩惠,全都是来源于仕途经济这条路给贾府带来的种种支持。

四、现代知识经济与《红楼梦》中的仕途经济的比较分析

通过对现代社会知识经济和封建社会仕途经济的分析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中的知识经济和封建社会的仕途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读书的角度来讲,我们现代社会的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先进的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指导自身发展,而知识就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创造财富,知识发掘资源,知识给人类带来的更多的是进步和成长。但是反看传统的仕途经济,在仕途经济与现代知识相同的要求就是读书,但是仕途经济背景下,人们读书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考取功名,只有考取了功名才能够实现一个人的圆满的人生。但是,回看封建社会背景下的仕途经济,这种经济思想的发展下,个人通过走仕途之路获得知识,为的是个人权利利益的实现,而最终的目标还是经济的代表———金钱。贾府“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写照充分体现了仕途经济下的大家族的“经济目标”。因此,封建社会仕途经济思想下的人们为的是个人的利益,这种利益是一种单向性的流动,人们通过发奋学习,考取了功名,获得了利益权力,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以贾府的最终结果为例,贾府的败落,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覆灭,不再有权势地位,金钱也随之消亡,这就展现了仕途经济的末路,相比于现代知识经济而言,封建社会的仕途经济无平衡可言,带来的结果最终也是悲剧。

结论

仕途经济已成为过去,我们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认清知识经济的目标和发展支撑,明确仕途经济的弊端和缺陷,既有助于我们回顾过去,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现在,创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敬侠.贾雨村形象特点及其在《红楼梦》文本中的作用[J].铜仁学院学报,2012,26(1).

篇2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70

Cognitive Mechanism of Metaphor Based on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Talk about Different Metaphorical Meanings of Dog

SHAN Lingy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Metaphor is not just rhetorical device, but also a cognitive style,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guage. Metaphor of human experience as the bas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similarity, from a simple, specific source domain mapping through images illustrating a complex, abstract target domain. From the dog at three different metaphoric sentences talk,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metaphor from context, thought and culture, and to reveal its complexity.

Key words metaphor; language cognition; context

1 隐喻认知的提出

隐喻机制的理论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词汇划分成8类,即当前性、陌生性、隐喻性、装饰性、创新性、拓展性、缩略性和更替性(altered)。虽然这种划分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逻辑标准,但开启了以语义学为基础的隐喻研究的先河。后来意大利修辞学家、哲学家安贝斯塔 ・ 维柯首次揭示出“语言形式是打开使用词汇的人的心灵以至于整个社会中心理、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一把重要钥匙”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语用学理论则开启了系统研究隐喻交际功能的新篇章。以dog 为例:

(1)Mike is a pet dog he keeps.

(2)The film must be a real dog.

这两个句子当中都有dog一词,其表层意思都是“狗”,但隐喻意义不尽相同。例(1)中的“dog”就是基本语义,动物属类,“狗”,主人的情感伴侣。

例(2)中的“dog” 指质量很差的物品。而这两层意义是以“dog”的字面意义――“狗”为基础的,是主体在某种特定情境中的主观意向表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说话人似乎对对听话人发出“警告”或“建议”,提醒听话人这部电影或许“危险”、“劣质”,例2的语用含义是“这部电影不怎么样,不要看了。”

从以上的例子看出,学习一门语言的关键,是把语言的词、句等表层语义结构和里层概念结构匹配起来,达到概念流利(conceptual fluency),辨识目标语中的表层含义、概念隐喻和其交际中的意向图式,这就涉及到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中隐喻的认知。

2 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框架

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进行分析研究,跳出纯语言现象的传统研究方法的樊篱。认知隐喻学认为,“隐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是有利的认知工具”。正如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1980)在其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隐喻概念体系。

肇始于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学者吉尔斯・弗科尼亚(Gills Fauconnier)和马克・特纳在其合著的《概念整合的原则》(Principles of Conceptual Integration, Fauconnier & Turner 2002)发展和完善该理论的框架。概念整合理论主张概念整合是一种人类基本认知机制,是基于一系列诸如类比、递归、概念包、知识框架等组成和控制(constitutive and governing)的连续性的网络结构,基本元素包括与源域(source domain)和靶域(target domain)紧密相关的两个输入空间(input1, input2)、概念交集的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交互的复合空间(blend)。

概念整合理论强调的是新颖的概念化过程。类属空间把输入空间的交集信息整合为全新的层创结构,该结构遵循自身逻辑,在固有信息及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呈现新的整合意义,或者说是预先储存的信息的映现,在源域和靶域之间完成概念整合的动态化过程。

3 隐喻的认知机制结构分析

3.1 隐喻的本质

纽马克认为,隐喻性语言占据英语语言的四分之三,有些是经反复使用已觉察不出隐喻意义的死喻,如“the mouth of a river”,有些是文体话语中的库存隐喻,还有就是说话人根据自身体验生成的创新型隐喻。无论哪种隐喻,其本质是一种跨不同概念域间的映射关系

如:a莎朗・斯通承认,为了不至于扮演性感金发女郎的角色,她必须抗争。

b在经济困难时期,关闭已带来繁荣的自由贸易之门是一种本能。

在a句中,kitten(小猫)被归类为逗人喜爱的小宠物,用作隐喻常常指非常性感、乐于调情的女人。在b句中,door(门)本来用来开启和关闭建筑物、橱柜或机动车辆,这里将其含义延伸,它的隐喻含义与进入组织、获得机会等意义有关。

隐喻是用语言形式来表达超语言行为的微妙特征,纽马克(2001:85)指出,隐喻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也就是说情景因素对创造隐喻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隐喻认知的情景信息

(1)微观情景信息,即语境,包括上下文、交际的时间、地点、话题、方式、交际者的相互关系等。语境是人们进行话语活动的依据。运用语言形式的恰当与否,能否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取决于语境,而不是评论词语本身的优劣。根据语用学分析,语境因素参与到决定句式字面性语义内容的过程当中,承载隐喻阐释的并不是孤立的句式或句式类型,而是语境中的句式。

如马丁・路得・金在他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著名演说中,大量生动的隐喻置于非暴力抵抗争取人权运动的语境中,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取得了极为强烈的认知和修辞效果:他把“希望”比成“灯塔”和“仓库”;把“物质财富”比作“宽阔的海洋”;把“正义”比作“金库”和“宫殿”等。全文至少用了17个隐喻。生动形象的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对自由平等的渴望表达得畅快淋漓,一泻千里。

由此看出语境是受话者在话语过程中提取、构建并加工话语假设的背景,而话语假设当且仅当在该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

(2)宏观情景信息,即地理、文化、社会、政治背景等诸多文化因素,是表达和理解意义的关键。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语言中的隐喻当然也植根于文化,折射出某种特殊的文化结构和色彩。隐喻的使用者和受用者之所以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共同的文化根基是关键因素。比如,生活在临海地理环境的人,语言表达上多采用与海洋相关的语汇表达隐喻,如:fish in the air (缘木求鱼),miss the boat (坐失良机)等;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当西风吹起时,英国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西风给英国人带来的是温暖和湿润,带来的是春天的气息,因此,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诗人雪莱在 “西风颂”里是这样赞颂西风的: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诗人把西风比喻成希望和力量,象征蕴含生命力的春风。

除了地理疆域因素,隐喻与社会历史、、神话传说、民俗风情都有联系。如,欧美人表达“惨败”会说“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无独有偶,汉语亦有“败走麦城”之说。英语隐喻有“Achilles’heel”(致命的弱点),汉语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说等。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使用现象,语言系统中的一种操作,具备一定的语境规约性。Ortony认为隐喻表达的第一要素语境,根据以上所说数据驱动程序来解读某一隐喻性词汇、句子。

3.3 隐喻认知与思维

认知隐喻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而体验哲学强调心智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心智的体验性是指人们在对客观世界感知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获得的经验,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包括推理、判断、选择、想象,知识和知识创造性思维。莱考夫等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思维过程)是通过隐喻来建构,就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源域的部分特点被映射到靶域上,后者因前者使语义理解变得容易。

3.4 隐喻与跨文化交际

每一种经验都是有文化预设背景的,或者说文化在体验本身中得以体现(不同民族可能有某些相同的经验积累,催生出相似的隐喻表述,如英、汉语中都有方向性词语来描述人的心理状态,汉语常说“情绪高涨”,英语有:Her spirits were high with the hope of seeing Nick in minutes rather than hours. (她很兴奋,因为只消等上几分钟而不是几个小时就有希望见到尼克了)。另以动物隐喻为例。由于人类对某些动物的习性、特征和习惯具有共同的认知基础,因此基于这些动物表象的认知,不同语言的概念隐喻有重叠现象,如蛇(snake)在中英文化中都是让人恐惧产生厌恶的动物,英语以snake 为中心的词语有a snake in the grass(潜伏的危险),汉语则有“佛口蛇心”之说。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不同群体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对某些现象或事物的确有不同的经验内涵和价值取向,这种不同的价值观也渗透到隐喻化的思维过程。如汉语中“龙”在中国人的信仰中是最神异的灵兽,象征吉祥、尊贵、神圣,是中华文化的元色,体现美好的意义,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而英语文化中“dragon”(龙)则是一个张牙舞爪、令人生畏的怪兽形象,是凶险、罪恶的化身,与上帝作对的恶魔撒旦(Satan)被称为the great dragon。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化,不同文化处于不断的碰撞和交织中,汉英隐喻也在不断交融与互鉴。透过隐喻我们可以洞悉文化在认知中的异同及其理据,对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4 结语

用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语言很复杂,隐喻式的语言俯拾皆是。认知隐喻观认为人们通过具体事物的认知模式(或意象图示、框架等)认识和构造对他事物的认知模式,即实现跨域映射,隐喻也因此产生。隐喻的认知是认知结构、文化心理、语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篇3

焊接工艺是在三千年以前发明的,但是将焊接工艺做为一种技术应用并开始发展的时期是在一九五零年左右,直至现在,焊接技术的发展时间已经超过了六十年,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技术也一直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尤其是现阶段的焊接工艺,更是物理、化学、冶金、电子、机械等不同学科、工艺交叉融合后的产物,而且目前的焊接工艺已有数十种接连问世,其材料、设备的领域更是称为制造业不可缺少的基本制造技术之一。

1.焊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

在焊接材料领域,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知名焊材企业对钢材的发展迅速跟进,在提升传统产品的品质和开发与高品质钢种配套焊材品种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新型焊材的开发远远落后于钢种的发展,一些新型钢种的配套焊材尚需进口。高品质焊接材料附加值较高,目前约占我国焊接材料总量的20%左右,预计5年后能达到30%~40%。即使按20%计,其总量也可达60万t左右。近年来国外各著名焊材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抢夺高端焊材市场,我国民族焊材工业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例如国外已采用厂房密闭除尘换气的方式生产熔炼焊剂,国内仍是敞开式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大;烧结焊剂国外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我国大部分焊剂的成形欠佳和颗粒强度不好。除此之外,在无铅焊接可靠性评价及寿命评估的机理研究上起步晚,只有少数科研院所在从事无铅可靠性领域的研究及检测工作。助焊剂和锡膏的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大。

2.智能化焊接技术的构成

基于计算机、控制等信息处理新技术,将人工智能与焊接工艺有机结合,实现焊接工艺制造的技术――称之为“智能化焊接技术”(Intelligentized Welding Technology,IWT)。智能焊接技术的提法含义为:利用机器模拟和实现人的某些智能行为实施焊接工艺制造的技术。

智能化焊接的主要技术构成如图1-1所示。包括采用智能化途径进行焊接工艺规划、焊接设备、传感与检测、信息处理、知识建模、焊接过程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复杂系统集成设计的实施。可见智能化焊接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综合在焊接技术领域的集成与升华。

图 1-1 智能化焊接技术的构成

3.焊接动态过程的视觉传感技术

视觉是人类感觉外部信息的主要功能之一。焊工感官对焊接过程接受的主要是视觉信息。因此,模拟焊工行为的基础技术之一是采用计算机将人类视觉的理解及其信息的处理有效地用于焊接过程传感。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利用视觉正面直接观察焊接熔池,以反映焊接过程熔化金属的动态变化行为,通过图象处理获取熔池的几何形状信息实现焊接熔深、熔透以及成形的实时控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脉冲GTAW的技术研究有以下几方面:熔池正反面同时同幅视觉传感系统,并获得了堆焊熔池正反面图象,对熔池图象二维特征尺寸的实时提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控制正反面熔宽提供了传感信息;对接填丝无间隙熔池图象的三维特征提取进行了的研究,获得了填充焊丝焊接过程中熔池表面凸出和下塌,部分熔透和全熔透状态下的图象。采用灰度分布的反射图方程计算恢复熔池的三维尺寸信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为基于单目图象传感控制焊缝的余高提供了预测传感信息;多方位同时同幅熔池图象,基于对熔池前端图象处理实时提取间隙变化,为解决工程应用中变间隙焊接焊缝成形控制提供了传感信息。成功地提取铝合金熔池的动态特征并实现了对铝合金熔池尺寸的实时控制,实现机器人焊接过程中的熔池特征视觉传感与实时控制的结合技术。

4.焊接动态过程的实时智能控制方法

实现焊接动态过程的实时智能控制是智能化焊接制造过程的关键技术与难点所在。

由于焊接过程是一个多参数相互耦合的时变的非线性系统,影响焊缝成形质量的不确定因素众多,这使得基于精确数学模型的经典和现性控制理论方法的有效应用受到限制和挑战。而模拟焊工决策操作功能的智能控制则有可能在大范围的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现较为满意焊接质量。因此,在焊接过程控制中引入智能控制,如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控制和专家系统及其相互结合的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已经兴起。

如堆焊、无间隙对接焊、有间隙变化对接焊智能控制器设计的方法;无填丝和有填丝焊条件下正反面焊缝宽度、余高的实时智能控制的系列研究;对焊接速度与熔宽变化过程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预测补偿自学习模糊神经控制方法;单个神经元自学习控制器实现了对脉冲GTAW堆焊熔池背面熔宽的智能控制;系统控制和自学习模糊神经网络(焊接速度、电流)双变量控制器实现了对脉冲GTAW对接熔池背面熔宽的智能控制;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实现了对脉冲GTAW填丝熔池背面熔宽与正面余高的预测智能控制;前馈控制送丝速度和自学习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实现了对变间隙脉冲GTAW填丝熔池背面熔宽与焊缝成形质量的智能控制等。

5.智能化焊接技术的未来发展

焊接工艺智能化的未来发展就是能够将焊接技术进行优化发展、智能识别工程制造操作环境、对焊接的质量自动进行检测、对焊接过程智能的进行控制以及对焊接中的纰漏进行自我的诊断和检查等。

目前的焊接制造由于不能感知焊接的操作环境、不能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及波动的干扰,故而,还是以人员操作焊接为主,因此,焊接工艺近期的发展目标就是研发一种具有感知、具有判断能力、具有反馈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焊接机器人。而智能焊接制造的最终目标是研发一款以智能、协调控制系统为基础,以柔性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系统为辅的智能化焊接生产线。

结束语:

综合全文的叙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智能焊接技术主要是由十大技术构成的,其中动态视觉传感以及智能控制过程是智能化焊接的主要研究对象,智能焊接的动态传感技术主要用于焊接的动态成像以及监测技术,而焊接的智能控制则是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中的研究难点,由此可见,智能化焊接工程不仅是信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是焊接技术发展的又一大突破。

焊接工艺从刚开始的手工作业逐渐发展为机械作业,再发展为半自动化焊接,现今又向智能化焊接技术迈进,并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渗透,智能化的焊接制造工程将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善本,林涛,陈文杰,邱涛. 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的概念与技术[J]. 焊接学报(2004)06:124-128+134.

篇4

1.资产是物体ASSETISOBJECT

资产指的是任何公司、机构和个人拥有的任何具有商业或交换价值的东西,也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虽然资产有时可折换成现金,其概念仍是抽象的,定义也是模糊的。为了让大多数人清楚地理解“资产”,经济学家们的表达方式更倾向于把“资产”当成物体:(1)具有形状,分为tangibleassets(有形资产)和intangibleassets(无形资产);(2)具有存在形式,液态如currentasset或liquidasset(流动资产),固态如fixedasset(固定资产);(3)具有天然与人造之分,naturalassets(自然资产)和constructedassets(构建资产);(4)具有价值,fungibleasset(可兑现资产);(5)可被消耗,wastingasset(递耗资产)。

2.账户有质量ACCOUNTHASQUALITY

账户作为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其基本功能是便于对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的变动数额进行分门别类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归集、汇总。因此,在描述账户时,会根据其“质量”来表达:(1)根据优劣程度,badaccount或deadaccount(坏账、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2)根据可信度,doubtfulaccount(呆账、可疑账户);(3)根据真实性,realaccount(实账户)和nominalaccount(虚账户);(4)根据持久性,temporaryaccount(临时账户)permanentaccount(永久帐户)

3.资金是水FUNDISWATER

关于资金的定义很多,但就其共性而言,它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资金的充裕与否,是一个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之一。而水是所有生物延续生命的必需品,所以视资金为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水符合人们的认知模式:(1)水可使物体浮起来,floatinginterestrate(浮动利率);(2)水有流向,interestratefloatsup(利率上浮)和interestratefloatdownward(利率下行);(3)水的物理形态可变,frozencapital或blockedasset(冻结资金)、cashflow(现金流动)

篇5

1 新课改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形势日益严峻,英语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也相应的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新课改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新课改的标准和新教材都适应时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英语教学的过程,细微分解英语学习中注意的学习要点。这一改革也给高职英语教与学带来新的考验。

1.1 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

从整体上讲新课改下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明确提出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可以借助词典翻译英文的相关资料和书籍。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灵活熟练的运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并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应注重学生口语在实际涉外活动中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把学习英语语言技巧和口语应用作为主攻方面。

1.2 因人而异的教学要求

基于目前高职,高专,成人高专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的高低不同之分,高职英语教学分成两级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分级指导学习,从不同的英语知识水平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级是标准要求,水平高的学生要符合“级”的要求,入学时学生的英语水平也要符合“级”的要求。学生在符合实际情况的指导教学方法下,经过学习一段时间后达到“级”的要求。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要重视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 高职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中角色的转变

老式的英语教学方法,采用填鸭式的灌输方式,一成不变的机械式英语教学程序,沉闷的课堂使学生被束缚,无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不能及时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许多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转变师生角色极为重要。

2.1 由教学的纯组织者转变为课堂情景气氛的创造者、参与者

要想学好高职英语这门学科,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变换角度,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积极着力于提高课堂气氛,更多的开展课堂英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完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课程时既要覆盖将要学习的知识又要复习原有的知识,将知识穿插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给学生以足够的学习空间,而老师则渐渐的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

2.2 由单纯的教学者变成科研者、学习者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教师教学中的科研能力尤为重要。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师要求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教学中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实际研究的能力。教师要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去看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累经验分析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也要做到时常反思。将研究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

3 引导调动学生学习情绪,转变学习方式

英语学习当中情绪是否高涨对英语的学习十分重要,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因为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理解接受言语累知识的指导,使学生更有激情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英语知识。情感因素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短期效果,还关系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积极调动掌控学生的学习情绪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

3.1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

尊重和鼓励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小窍门,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体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麻烦,很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高低不同,同时很多学生有着不同的自尊心。老师用科学的方法和和蔼的态度去关心和鼓舞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很多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很在意,老师对学生的肯定是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也使得学生可以更自信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学生学习情绪的调动可以让学生带着热情去学习,积极的参加到学习当中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学生真正转变成课堂的主体。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6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2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主义”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其教学流程可以归纳为:课前先学――课堂展示――全班讨论与教师点评。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课前先学”的问题,通过“前置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教师在学生“课前先学”的基础在进行教学。因此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前先学”环节,“课前先学”环节中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它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课前先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内知识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编制好前置作业是进行课前先学的重要保证,所以“前置作业”的设计是“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开展的突破口。

一、什么是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是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即围绕着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编制的课外作业。这种作业从内容上看可以是对新知识的整体预习,也可以是对某些核心问题的思考;从学习形式看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学生学习小组的集体行为,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1]。前置作业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与作业形式有很大关联。从作业形式看可以是传统的文本作业,也可以是学生对新知识的一种探究或实践活动,如上网搜集信息、检索资料,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调查等。

前置作业与之前已经普遍被采用的“导学”模式,还是有比较大的不同,目前市面上的教辅书籍里,基本都有了预习性质的“导学案”,但是这些导学案往往只是把原来作业提前到上课前,这种“后置”变“前置”的导学案只会人为的造成知识储备的差距,这样的预习并不能取得什么太大的效果,还是没有让学生离开老师的“五指山”,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对前置作业的题目的控制成为生本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其题目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低门槛。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如果这个作业只有部分学生可以做,这样会人为制造学习的落差,因此前置作业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是抓住主干。前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对陌生知识展开思考、讨论,以便接下来教学顺利开展。因此前置作业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良好导向功能。教师在设计前置作业时,必须明确本节内容在课标中的三维目标要求。题目应该紧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开门见山,与主干知识相离较远的知识点,或者是偏向解题技巧的内容都应该大胆舍弃。

三是开放性。题型不要使用选择题,最好是问答题,答案开放性、非唯一的题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更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得到些体验、感悟或者是形成一些重要的学科观念。

二、什么是前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头脑并非空的容器,而是带着各种观念和认识走进课堂的。学生在没有接受正式的科学概念教育之前对日常生活中所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已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这种认识被称为前科学概念,简称前概念。在这些前概念中有些是与正确的概念相符合的,有些则是不一致的,那些偏离了科学概念的的观点被称为“相异构想”[2]。根据奥斯本的发生教学理论,“学生学习的先前经验与原有观念,在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认识到学生的基础“非零”,必须重视学生原有的前概念,特别是那些“相异构想”。

前概念的形成并非“无水之源”,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简单归纳,常常会产生错误的前概念,得出“金属都是固体,硬度大”,“任何火灾都用水来灭火”等错误结论;又比如学生不恰当使用类比和迁移思维,在遇到新的学习内容时,会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对其下定义,得到如“合金就是不同的金属混合”,“酸雨就是pH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已经经过了初三一年的学习,会存在许多的前概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顽固性。前概念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因为学生往往利用这些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某些现象,这些先入为主的概念会使他们坚信自己的概念是正确的,而排斥正确的概念。所以前概念常常会对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影响着他们对知识进一步的掌握和应用。

2. 普遍性。对同一事物,人们对它的看法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化学现象的看法也应该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化学学科易见的共同的特征,决定了高中学生化学前概念具有普遍性。高中学生在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广泛的存在许多前概念。

三、基于前概念的前置作业设计

由于学生在完成前置作业的时间点是新课之前,此时前概念对学生思维起主要作用。为了将前置作业的“导学”功能发挥到最佳,在前置作业的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头脑中的各种前概念。

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前概念的形成原理,预测学生可能存在的前概念。要将“先入为主”的错误的前概念转化,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设法给学生一个巨大的“矛盾事件”,以动摇其顽固“信念”的基础。通过讨论和解释促使学生反思、调和认知冲突,从而构建正确科学概念[3]。因此前置作业题目设置就是要人为的激化学生前概念与客观事实的认知冲突。

以“钠的性质”[4]一节为例,我们可以设置前置作业如下:

将金属铁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请你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将铁单质改为钠单质呢?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金属的活动顺序与置换反应是学生所熟知的内容,学生容易以此做出错误的类比,得出“金属钠可以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这一错误的前概念。待到课堂上,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会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再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教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克服其错误的前概念,从而正确的理解钠与盐溶液反应的本质。

又比如以“浓硝酸的性质”[5]的一节为例,设置的前置作业如下:

现有两支相同的试管甲和乙,甲试管中放入已去除氧化膜的铝片,乙试管中放入铜片。根据你学过的金属和酸的性质,预测将浓硝酸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可能产生的现象;如果都反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程度较剧烈?说出预测的理由。

学生已经掌握金属活性顺序表和酸的通性,但对硝酸的性质了解得很少,因此容易产生铝会与硝酸反应得到氢气,铜不与浓硝酸反应等错误的前概念。当学生看到铜片与浓硝酸剧烈地反应且产生了红棕色的气体,而铝片表面却没有现象,实验现象和预测有明显差异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和求知欲,甚至会自发的展开讨论。

再比如以“溶液的酸碱性与pH”[6]一节中,设置前置作业如下:

室温下,pH=7纯水加热至100℃(Kw=1×10-12),pH是否还等于7?

根据pH的计算公式,学生很容易计算出纯水加热至100℃后pH=6。此时学生的计算结果与他们的前概念“水是中性的,水的pH=7”出现矛盾,利用这个前置作业所制造的认知冲突,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单纯的通过pH与7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酸碱性是错误的。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在前置作业中学生暴露出的各种错误的前概念,教师不要过多的对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批评,而是应该分析前概念的实质、产生的原因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为学生认知冲突的发生创造条件。

经过认知冲突阶段后,学生会不断反思自己的认知,并试图加以解释。这一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往往还是比较零碎和粗糙的,缺乏系统性。因此,最后教师有必要进行讲解和点拨,这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稳固且正确的科学概念。

四、结论

学生在学习前存在诸多的前概念,前概念对学习化学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前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实践表明针对学生前概念设计的前置作业,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和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9-4695-03

Behavior Flow Knowledge Library based Conceptual Design Framework

ZOU Zhao-guo, HAO Yong-tao

(CAD Research Center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4,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carries on conceptual design with the aid of the computer.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ion of behavior flow is given and the model of behavior flow(BF) based on petri net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BF model, we prospose a conceptual design framework, which using behavior flow knowledge libarary. This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develop conceptual design tools and the designer can reuse concept design knowledge at a high level with this framework.

Key words: FBS model; behavior flow; knwoledge library; Petri net; conceptual design

1 概述

产品设计最初阶段只有关于最终产品的不完全信息,需要从概念设计阶段向更加详细的设计阶段进行演化,直至得到满足需求的产品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概念设计从根本上或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和开发时间,尤其是从根本上或基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创新性。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者从功能规范产生满足特定需求功能的物理配置,该物理配置只需对一些特征或部件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描述,但并不要求详细。在以往的研究中,概念设计功能-结构映射实现方法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直接映射和间接映射。目录驱动的功能-结构映射实现[1]属于直接映射。

功能-行为-结构(FBS)模型[2-3]是典型的间接映射。Gero及其合作者提出FBS模型作为理解设计的理论手段及辅助设计计算机工具的概念基础。根据FBS模型,功能层首先映射到行为层,然后行为层再映射到结构层。然而,在FBS模型中,并没有涉及各层之间映射的规则。功能、行为、结构之间的映射实现,一般需要经验丰富的领域专家参与,如果使用基于知识库的计算机智能设计方法,可以大大地加快企业产品开发时间,提升企业竞争力。目前,借组计算机辅助和人工智能进行概念设计是概念设计发展的方向。

产品行为、结构是客观的,和功能不同的是,可以有无歧义的通用表达,具有通用性,适合于建立计算机推理知识库。本文依据FBS模型行为与功能、结构的关系,提出行为流的概念,并用Petri网工具对行为流进行建模,进而提出基于行为流知识库的概念设计框架。

2 行为流模型

2.1 FBS模型

FBS模型的基础是三类描述设计对象不同方面的变量:功能(F)变量描述设计对象的目的,行为(B)变量描述设计对象的结构(S)变量产生的属性,结构(S)变量描述设计对象的组件及其关系。设计者根据经验在功能、行为与结构之间构建关联关系,首先把功能映射到行为,然后依据行为产生结构。因此,设计者并不在功能和结构之间进行直接关联,而是以行为作为纽带联接功能与结构。

FBS模型通过过程的集合来表示设计,这些过程把功能、行为与结构联系在一起[2]。可以把这些过程看成设计的不同阶段。如图1所示,FBS模型描述的八个过程简单概括如下:

1)公式化(过程1):将功能(F)表述的设计需求转化成行为(Be), Be能够实现功能。

2)综合(过程2):将行为(Be)转化为结构(S),S能够实现想要的行为(Be)。

3)分析(过程3):从得到的结构(S)中分析出实际行为(Bs)。

4)评估(过程4):对实际行为(Bs)与期望行为(Be)进行比较,判断设计方案是否满足功能。

5)文档化(过程5):记录设描述(D)用于制造产品。

6)再形成(过程6、7、8):当实际行为不满足要求时,过程6、7、8分别是设计状态空间中功能、行为、结构描述的更改。

2.2 行为流定义

在FBS模型中,行为是结构产生的属性,并作为中间层联接功能层与结构层。本文采用本体的观点来看待行为,认为行为是客观的,是对产品取得的客观效果的客观描述。本文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行为(B),认为功能通过行为的执行实现,每一个行为都实现某个功能,把一定的输入转化成特定的输出,复杂的行为可以进一步划分较低层次的行为。

定义1:如果一个行为不具有更低的行为层次,我们称之为行为元,用公式O=γ(I) 表示,其中I为行为输入集,O为行为输出集,如果不关注输入输出,可简记为γ。

行为的输入输出即该行为实现功能的输入输出,可以是能量、物料或信号。有些行为并没有输入或输出,例如支架的支撑行为。有些功能由并行发生的行为实现(FB∪B),有些功能由串行发生的行为实现(FB1B2) [4]。实现任何功能的行为序列都是通过行为并联和串联组成,而行为本身可由较低层次的行为通过并联和串联组成。

定义2:实现特定功能的行为序列称为该功能的行为流,可用公式表达为:

其中B表示一个行为,符号“|”表示或关系,符号“∪”表示并关系,符号“+”表示至少一次重复,F是行为流实现的功能。

行为流就是一串的行为操作,一个单独的行为元可以视为最简单的行为流。可见,行为流实现产品的功能F,功能F是对行为流的解释。由于行为存在层次关系,行为流也存在明显的层次划分,例如行为流(B1(B2∪B3)) 可分解为(γ1γ2γ3(B2∪B3)) ,其中B1=γ1γ2γ3,并且该行为流可进一步分解,直至所以行为都由行为元序列替代。

2.3 行为流Petri网模型

Petri网是对离散并行系统的数学表示,适合于描述异步的、并发的模型。Zhaoli Zhang等人将Petri网用于知识流建模[5],类似地,本文将使用Petri网对行为流进行建模。在基于Petri网的行为流模型中,可用库所来表示行为的载体(结构),用变迁表示行为元(也可以是更高层次的行为)。物料、能量、信号等输入通过行为在不同节点之间流动。输入可由库所中的托肯来表示。行为流的流动方向可以用有向弧来表示。

根据行为流的性质,建立行为流模型BF∑=(S,T;F,M0,D0) ,满足以下条件:

1)S为库所集合,每个库所可代表不同结构的不同状态或行为输入输出;

2)T为变迁集合,每个变迁表示一个行为;

3)M0为托肯集合,表示行为流执行状态;D0是库所和变迁的描述集合;

4)|S|大于等于2,|T|大于等于1, S∩T=?堙;

5)F?哿(S×T) ∪(T×S) ;

6)dom(F) ∪cod(F)=S∪T,其中:

图3所示是一个简单行为流Petri网模型,用于表示发动机的四个行为,进气、压缩、燃烧、排气,该行为流处于较高层次。

3 基于行为流知识库的概念设计框架

根据FBS模型,概念设计功能-结构的映射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功能-行为映射,行为-结构映射。本文依据行为流,提出一种基于行为流知识库的概念设计计算机框架,如图4所示。在本框架中,功能-行为映射实现通过功能与行为流的匹配实现,行为-结构映射过程直接在行为流-结构映射表中查询行为流对应的设计结构,从而实现功能到结构的间接映射,并且这两步映射都需要用到行为流知识库。该框架的实现存在两个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建立行为流知识库,二是功能如何与行为流进行匹配。

3.1 知识库的设计

行为流知识库是产品概念设计知识集合,包括行为流库、行为流-结构映射表及结构库。行为流库是行为流模型信息的集合,分为基础库和高级库两个部分。基础库是不可分解或不需分解行为对象,包括行为元及一些常用简单行为,基础库行为是简单的行为流。高级库是由基础库行为通过并联和串联操作生成且具有特定功能的行为流对象。行为流对象可以由以下数据结构表示:

Struct BehaviorFlow{

ID: 行为流唯一标识;

Function: 行为流实现的功能描述;

Input:行为流输入

Output:行为流输出

IsMetaBehavior: 是否为基础行为;

StateVariables: 行为流状态变量;(如果是基础库对象)

SubBehaviorList: 子行为流序列;(如果是高级库对象)

}

结构库是概念设计产品组件和零件的知识集合,每个结构对象由唯一的标识ID、结构元素信息集合、元素属性以及元素关系集合组成。一个行为流的执行过程可能涉及多个结构对象,因此行为流与结构之间是一对多的映射。行为流-结构映射表由行为流ID及结构ID列表构成,反映行为流与结构间一对多关系,行为流与结构之间的映射通过查询该表实现。

行为流知识库内容构建需要产品概念设计领域专家与知识库构建者共同参与,并且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增添新的知识,从而不断完善。

3.2 功能与行为流匹配

功能是客观的,而行为流是客观的,因此要从功能映射到行为流是本框架的一个难点。林晖等人的研究认为功能与行为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6],而功能对应行为集合之间逻辑关系即是行为流,因此功能与行为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要实现功能与行为流匹配,首先要解决功能的表达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功能有许多表达方式,包括动名词对、输入输出流转换及功能特征表达[7]等,其中输入输出流转换方式适用于本框架中功能与行为流匹配实现。通过功能与行为流对象Function、Input、Output属性进行匹配实现功能-行为流映射,可采用模糊匹配算法。框架列出满足设计者设定匹配度要求的对应行为流,由设计者选取最合适的匹配,也可对其进行一些修改。在没有满足要求匹配的情况下,可对功能进行功能分解,再对子功能进行行为流匹配,功能分解可采功能分解迭代模型[8]。如果某个子功能已是功能元,无法进一步分解,并且没有合适的匹配,则需要设计者设计新的行为流。新设计的行为流或修改过的行为流更新到行为流知识库中,为以后的设计提供帮助。功能与行为流匹配算法如图4所示。

3.3 基于行为流框架的产品创新设计

产品创新的本质在于用非常规的方法获得具有开创性的设计方案,为了得到新颖的设计,必须从不同思维的角度出发,得到同一设计需求的一系列解,并选取最具创新性的方案。在基于行为流知识库的产品概念设计框架下,产品创新设计可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其一是在功能分解阶段,可在功能分解的不同层次实现功能与行为流映射,从而得到不同的行为流解决方案。其二是功能与行为流匹配阶段,设计者可设计不同的行为流实现相同的功能,从而实现产品创新。

4 结论

本文在行为流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行为流知识库的功能-结构智能映射框架,该框架可在较高层次实现设计知识重用。该框架可用于开发计算机辅助概念设计工具,用来辅助设计者进行新产品概念设计。

参考文献:

[1] Kumara S R T,Kamarthi S V.Function-to-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in Conceptual Design: an Associative Memory-Based Paradigm[J].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1991(2):281-292.

[2] Gero J S,Kannengiesser U.The situated 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 framework[J].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Design,2002:89-104.

[3] Per Galle.The ontology of Gero's FBS model of designing[J].Design Studies,2009,30:321-339.

[4] 陈建国,潘云鹤.基于空间探索的创造性设计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12(6).

[5] Zhaoli Zhang,Zhongkai Yang,Qingtang Liu.Modeling knowledge flow using Petri net[C].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odeling,2008.

[6] 林晖,贾海波,等.设计过程框架中的行为与功能映射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2,14(2).

篇8

瑞典国家高教署2005年采用的12条标准,对其国内约100个工程学位计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新标准比原标准能适应更宽的领域。新标准的执行,有利于提高质量;更重要的是,新标准为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我国汕头大学工学院于2006年初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合作组织成员,并结合中国实际,在CDIO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EIP-CDIO培养模式,即注重职业道德、诚信和职业素质,并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强调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做人通过做事体现,做事通过做人保证,并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培养出的工程师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

二、目前高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急需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素质偏低

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主力军,是高职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优劣。高职教师的功能作用大大不同于传统的普通教育,他应当同时满足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方面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真正实践过,才能教好学生。但是,一些高职高专教师并不具备这样的实践能力,有的教师讲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却从来没有开发过一个完整的系统,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学生提一个问题就可能把老师问住。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会强;同时,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

2.课程设置太多、太杂

很多高职高专为了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专业中开设了新课程,如ASP、JSP、JAVA 、C++等程序设计类语言课。由于总学时的限制,致使每门课的学时都不多,学生刚学了“皮毛”知识,这门课程就结束了。大部分学生就只是应付考试,根本不可能应用所学课程,进一步开发系统。

3.教学方法单一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在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基本还是沿用过去的教育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潜在的个体差异,阻碍了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虽然社会和学校不断倡导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由于新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许多改革都半途而废,最终导致教学改革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教学方式上虽然大多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很多课程只是将板书制作成课件放给学生看,对教学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

4.教学基本建设比较薄弱

由于高职教育的“多头”管理,政策、措施不配套,近年来又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致使其基本建设滞后。尤其是实验实训设备规模较小、技术较差,都成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障碍。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差距

根据目前的就业市场调查,许多计算机企业都不愿意接收刚刚毕业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实践经验,自学能力不足

由于计算机发展速度过快,造成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落后于实际,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外,由于学校使用的教材陈旧,其更新速度跟不上现实的发展。教学侧重于理论,教授专业课程的教师一般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实践。由于这种教育的脱节,大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都不足,缺乏社会经验,不能直接进入工作,还需要花费培训经费,稳定性不高。这些共性问题,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非常明显,毕业生反应不够敏捷,按部就班地按照准备的模版回答,一旦面试官换一个角度,应聘者立刻找不到方向,依然按照自己的思路继续下去。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专业知识不够完备,缺乏主动学习兴趣,以及自学能力不足。

2.缺乏职业素养

一些学生缺乏职业素养,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操作的问题。这也造成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即便找到了,也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才能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在学校里往往把自己定位为“白领”,甚至是“高级白领”,对于“白领”的工作性质并不了解,简单地认为是每天“拿高薪、吃闲饭”。久而久之,很多学生明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上,计算机行业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高职毕业生是否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将“吃苦耐劳”明确写在招聘要求中。

4.核心技能低

高职学生能力素质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核心技能。因此,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其核心技能的要求。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侧重其不同的能力。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涉及的生产类、研发类、服务类、文化传播业、政府部门等。由于企业岗位所处行业种类太多且企业岗位间的实力参差有别,所以,对人才的要求条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四、CDIO理念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事实证明,以往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模式难以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CDIO工程培养模式――“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不足。笔者认为,改革高职计算机教育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教学计划上做变革,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CDIO的标准提出,要以CDIO为基本环境,这就要求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该把专业知识的学习放在工程环境下,即把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高职计算机教育的环境。

2.计算机课程设置

做课程设置计划时,必须清楚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企业的普遍需求。CDIO模式的集成化课程设置要求建立和发展课程之间的关联,使专业目标得到多门课程的共同支持;要制订具体计划,使课程关联得以针对CDIO教学大纲制定基于需求分析所要达到的4个类型素质和能力。以往的大多数课程设置中,各门课程都按学科内容各自独立,彼此很少关联。CDIO模式则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要求组织教、学、做,突出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围绕专业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完成该项工作的关键,是打破教师之间和课程之间的壁垒,要围绕CDIO工程项目的实施进行教学计划设计和课程关联工作。

3.强化实践教学,重视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CDIO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实践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已掌握的知识,而且是一种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培养情趣、思维、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所以,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学习,参与学术讲座和社会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自面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强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找到自身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共事,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4.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CDIO工程教育的教育模式是基于实践的,所以,任课教师既要具有计算机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实际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指导,避免学生走入误区。目前,高校存在着一大批没有经过实践的计算机教师,他们是计算机教育改革的重大障碍。对此,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聘请校外工程师做指导,效果会更好。

5.实现计算机教育导师化

现行的高职计算机教育多为“大锅饭”,即一门课程一个老师,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这就使得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得不到很好的辅导。另外,在现代的计算机工业中,只有非常少的项目需要几百人一同完成。通常在企业中,一个项目小组人数只有7~10人。导师化是把一个专业的学生化整为零,分配给不同的导师,由导师根据教学计划制定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到专业知识,同时可以适应现行企业的习惯,培养团队精神。

6.学生考核

篇9

关键词:语言幽默;概念转喻;认知机制;幽默生成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11)01-0017-4

cognitive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verbal humor production

wang muqun liu hongyu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based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ognitive functions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n verbal humor production. it is found that in punchline based humor the misinterpretation of conceptual metonymy is the key factor to form incongruity, in indirectspeechact metonymy based humor it is the metonymy of implicature that makes default frame shifting take place and thus sets up the basis for the effect of striking contrast, inscalar humor it is the sentence of causeeffect metonymy that presents the priority of salient structure.

key words:verbal humor; conceptual metonymy; cognitive mechanism; humor production

1 引言

近年来,有关言语幽默生成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koestler说,“幽默是对高度复杂的对象进行刺激所激发的巨大的、独具一格的心理反应回声,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绝无仅有的现象”(koestler 1989: 3)。 “引发-缓解论” (arousalrelief)认为幽默和笑声属于某种缓解机制,可以消除由于敌视、焦虑、摩擦、性问题等造成的紧张(freud 1905,mindness 1971)。 “敌对论”认为幽默是攻击他人的策略,幽默使用者用抱怨等手段让痛苦得以缓解、让人破涕为笑(gruner 1978,1977)。幽默的语言学理论主要研究由于语言模糊或者相互矛盾因素造成的不同参照框架关联后产生的不协调,或者打岔促成的脚本转移(scriptshifting)(raskin 1985,attardo 1994)。raskin的语义脚本论认为幽默可激活两个不同脚本。在第一阶段,受众从某一特定脚本视角出发,以参与者的心理期待识解事件和背景。之后,妙语激活另一与背景不相容的信息,进而向第二脚本转移,矛盾之处在过程中变得和谐。minsky认为幽默涉及出人意料的框架替换,人们首先从某一视角描写某场景,然后用一个关键词突然切换到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来审视与其相关的问题(minsky 1980)。

分析言语幽默最常用的方法 “乖讹-消解论”(incongruityresolution)认为幽默的妙语是正确读解幽默的关键。乖讹指事物间相互矛盾。妙语出乎意料、不落窠臼的释义一经呈现,乖讹即消解,幽默效应生成。suls认为解读幽默有理解幽默和欣赏幽默两个步骤(suls 1983)。首先,受众听到某种与背景知识矛盾的不和谐信息,输入信息与心理期待冲突,导致期待落空。然后,认知机制付出更大努力,重新识解先前信息,消解矛盾,事物变得协调。fauconnier & turner提出有关语言理解的复合空间理论模型。他们认为,复合空间模型是一种概念整合模式,建立在类比、递归、心理模式化、概念类聚、知识框架等心理活动基础上,属于一般性认知操作过程(fauconnier & turner 1994)。复合空间理论揭示认知活动的普遍形式,更有效地解释动态、随机和模糊的认知活动,为解释语言幽默的生成机制另辟蹊径。接着,coulson提出解释幽默生成机制的框架移位理论(frameshifting)。她认为,幽默生成过程是有意识地提出和创建一个框架,继而激活与另一框架相关的元素,通过转移到另一框架重新调整已经确认的信息。框架转移是通过对语用和语义的再分析,重组语篇表征存在的各种元素;通过激活背景知识,在新旧框架的对应结构中建立映射(coulson 2000:32)。

2011年王牧群 刘鸿宇 英语幽默生成中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研究第1期

lakoff& johnson认为,转喻概念也是根据人的经验形成的,其认知理据比隐喻概念更明显,因为转喻包含直接的、源于身体的、有缘由的联想(lakoff& johnson 1980:39)。隐喻基于事物间的相似性,转喻基于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如并列、从属、主谓、动宾、因果关系等。赵艳芳认为,与隐喻相同,转喻也是基于人类的生活体验,其实质是概念性的、自发的和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隐喻与转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后者是基于邻近性的一种认知方式。在邻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凸显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比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内容、容器与其功能之间的替代关系(赵艳芳2001:116)。

2 指称转喻的认知功能

指称转喻一般指词汇层面上的转喻,是转喻中最常见的。lakoff& johnson将这类转喻划分成以下7类:(1)部分代替整体;(2)生产者代替产品;(3)物体代替其使用者;(4)控制者代替被控制物;(5)机构代替负责人;(6)地点代替机构;(7)地点代替事件。其他学者发现的关系包括:事物特征替代事物,具体替代抽象,人体器官替代器官功能,事物替代事物功能,容器替代容器内容等。

我们先分析用头脑替代其功能的指称转喻。例如: ①sergeant:why important not to lose your head in an attack?

recruit: because that would leave no place to put the helmet.

在中士的话里,head是转喻词,是人体部位代替其功能,意指冷静的头脑。中士有战斗经验,他期待的答案是惊慌失措会打败仗。新兵按照head的字面意义将中士的问话理解为:为什么进攻时一定不要丢了脑袋?然后答:“丢了脑袋就没有地方带钢盔了”。新兵和老兵的认知结构有差异,新兵有可能下意识地曲解转喻词。由于缺乏战斗经验,他可能仅靠字面意义曲解信息意图(新兵也可能极富幽默感,刻意曲解转喻词)。

我们可以用“乖讹-消解论”分析上述幽默的生成机制。根据suls提出的这一理论,理解幽默包括理解幽默和欣赏幽默(suls 1983)。受众首先听到不合情理的信息,与背景知识相互矛盾,输入信息与心理期待发生冲突,导致期待落空; 之后,认知机制付出更大努力,重新解读原信息,把相矛盾的事物纳入情理中,于是矛盾消解了,不协调变得协调。这里的转喻词(妙语)是正确理解幽默的关键,它出乎意料、不落窠臼,一经呈现,幽默效果也就产生了。例①中,受众听到新兵回答“丢了脑袋就没有地方带钢盔了”会感到此话牛头不对马嘴,他期待的回答是“如果惊慌失措,就会打败仗”。消解矛盾须要经历 “自圆其说”的过程。受众期待落空后,重新斟酌新兵的话,考虑新兵缺乏战斗经验,不能识别转喻词,犯类似错误情有可原,不合情理的话被善解,不协调变得协调,幽默给人带来愉悦,额外认知努力得到补偿。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不能仅靠字面意义判断话语意图。话语解释对语境有极强的依赖性,语境的任何变化都对会话含义产生影响。语言交际是逻辑推理过程,推理在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进行(sperber & wilson 1986)。交际双方具有类似的客观环境和认知能力。当认知环境显映相同的事实或假设时,交际双方产生“互为显映”或认知环境重叠,由此建立逻辑推理基础。上述幽默中形成乖讹的基础是新兵和老兵由于认知结构不同造成曲解转喻,这是促成幽默生成的第一步。理解命题相互矛盾的原因,理解新兵曲解转喻词的缘由,是促成幽默生成的第二步。两个构成最佳关联的关键步骤都需要转喻认知能力。另外,转喻词构成幽默妙语,对乖讹的形成和消解至关重要。奇巧、机智、婉转是幽默语言的基本特征。从心理学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循规蹈矩和独出心裁,幽默审美通常满足后者。可见,幽默转喻词营造幽默审美所特需的新奇感和陌生感,拓展幽默审美的空间。

3 间接言语行为转喻的认知功能

言语行为理论由j. l. austin1962年提出,j. searle予以修正和发展。根据他们的假说:人们说出一句话就是在施行某种行为,说话者在每一句话中都同时实施言说行为、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人们在用语言表达意义时需要一定惯例,在不遵守惯例而用反常规的语言形式表达时就出现间接言语行为。(1)语言的间接性可以表现在语言形式与功能的不一致方面。语言基本功能决定它存在三种基本句子形式: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陈述句用来描写;祈使句用来提要求;疑问句用来提问。这三种功能代表语言基本句式的典型用法,但是句式在语言使用中和功能并不对应,如可用陈述句提出请求,用疑问句提出请求或者陈述事实等。(2)语言的间接性可以表现在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方面。人们在运用反语、夸张、隐喻等修辞手段时都会出现语言的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不一致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间接言语行为具有明显转喻认知的特点,因为用一个言语行为代替另一个言语行为就是一个概念实体给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过程。祖利军指出,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转喻,所有间接语言行为都含有替代关系:x stands for y,是用间接话语方式代替直接话语方式(祖利军2008:9)。英语幽默利用间接言语行为作文章,创造幽默意境的例子很多。例如:

①cal was putting flowers on his grandmother’s grave when he noticed a man nearby, in front of a tombstone. the man was on his knees, rocking back and forth, tears streaming down his cheeks, moaning softly, “why did you die? why did you die?” over and over again. cal was over come with emotion at the sight and went over to the poor man to console him. “why did you die?” again and again. cal put his arm around the man and half whispered to him, “my grandmother is buried just over there. is a loved one of yours buried here?” the man sniffled: “it’s my wife’s first husband.”

男人为什么反复哭诉“你为什么要死呀?”通过幽默的妙语知道“你”指的是他妻子的前夫,此话言外之义是:你不死多好!你不死,我就不会娶你的前妻,现在也就不必跟她遭这份罪。男人用转喻句——疑问句式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你死了,我娶了你的前妻,跟她活受罪。这属于间接言语行为。男人哭诉的施事行为是表达懊悔。取效行为是让人对饱受不幸婚姻煎熬的男士感到同情。转喻句式用反常规的句式深刻揭示男士万般无奈、复杂的心理活动。显然,表达如此深刻的内容,平铺直叙的陈述句无能为 力。

可以用coulson,seana 的框架移位理论解释这类幽默生成的认知过程。coulson认为知识框架是构成幽默的重要因素,理解语言幽默要根据已有信息再分析隐含的发生、转变的语义,从而推断出新意义。 coulson认为幽默话语的理解分为两个过程:听者在理解幽默前半部分时通常先启动常规默认知识框架;当发现它与后来输入的新语言信息冲突时,则舍弃默认框架而启动另外一个框架,以便使它能与新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概念整合并且重新解释话语的前半部分(coulson 2000:32)。在这个幽默中,读者首先启动常规默认知识框架:一位男士跪在墓前,泪流满面地反复哭喊:“你为什么要死呀?”他好像是在哀悼已故的亲人。读者接着往下读,发现言外转喻句即幽默的妙语,得知男人并非在哀悼自己的亲人,而是在哭自己妻子的前夫,原框架与新信息发生冲突。读者不得不放弃常规框架而启动另一框架,使它与新输入信息相适应,继而通过概念整合重新识解前半部分,结合世界知识,经过组合、完善和扩展的整合过程,恍然大悟:原来此男士饱受不幸婚姻摧残,满腹苦水无处倾诉,竟然跑到妻子前夫的墓前抱怨自己的不幸,可怜、荒唐之极。概念整合的结果与心理期待发生冲突,导致强烈的心理反差。人们对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常规认知框架。幽默理解过程中,框架转换和概念整合产生的新框架与常规框架产生极大反差,导致乖讹,这种反差效应诱发幽默意境。而百科知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使乖讹得以消解,完成幽默欣赏的全过程。

4 因果关系转喻的认知功能

英语幽默有一种常见的“嘲笑幽默”,danforth 的幽默集里收入112个(danforth 2001)。bergen & binsten称为scalar幽默。如yo’ mama is so ugly, when she walks into a bank, they turn off the camera. 这类幽默讽刺某人的某一反面特征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至于导致极其荒唐的结果,可译为“程度幽默”。bergen & binsten将其公式化为:x is so y that z. x为讽刺对象,y为程度谓语,z表示荒唐结果(bergen & binsten 2003)。转喻也可以表现在语篇层面上,表达因果关系的句式比较常见。原因或结果在英语程度幽默中常常处于缺省状态,人们常用原因代表结果或者用结果代表原因。例如:

①he forgot to pay his brain bill (so that his brain doesn’t work).(原因代表结果)

②(because he is stupid) his antenna doesn’t pick up all the channel.

例①:他忘记给脑袋交电费了(这是他脑袋不好使的原因),不付电费,结果不言自喻:他的大脑就不工作。例②的幽默生成可分为两个步骤:(1)命题的荒谬与认知主体的世界知识形成强烈反差,比如世界上没有给脑袋交电费的;(2)转喻推导,作为认知参照点的概念实体与目标概念形成最佳关联,于是不协调现象得以消解。人们对转喻思维规律的掌握和认可导致对矛盾命题的理解,完成幽默欣赏的认知过程要依靠对世界知识的共享。从幽默欣赏得到的愉悦使额外的努力得到补偿。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程度幽默的理解过程中,要实现凸显结构的优先权,必须依赖因果关系转喻句式。

根据giora的分级凸显论,在隐喻、惯用语、幽默等语言的处理过程中,显性意义享有优先权。显性意义是规约性的,取决于使用频率、熟悉程度以及典型特征,属于心理词典里的编码意义。认知参照点是认知域中凸显的成分,通过参照具体事物或概念以及认知域中与其相关但相对不凸显的概念激活,完成认知过程(giora 1997)。①中,认知主体依靠“脑袋没有付电费”这一原因理解事实:认知对象“脑袋不好使”。②中,认知主体依靠“他的天线不能接收到所有频道”这一结果理解认知对象“愚蠢”的事实。可见,在同一认知域,可用凸显部分代替全部信息,省略不言而喻的部分;可用原因代表结果或用结果代表原因。如果原因是特定认知域中最凸显、最容易感知的概念,就由它充当概念实体,为激活另外一个概念实体(结果)提供心理通道,使语言表达更加快捷。可见,因果关系转喻对英语语法中的省略结构可以进行认知性解释。而且程度幽默中的因果关系转喻既可以创造“入木三分”的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又可提高交际频率,增强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和密度。

5 结束语

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其本质是概念性的。概念转喻可以作为理解部分语言幽默的认知方式。分析可见,转喻机制在英语幽默生成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转喻具有强大的语用功能,可以增强语境效果,让语言表达简约化,创造新奇感、陌生化等幽默审美效应。幽默话语具有间接、含蓄、奇巧等特点,最忌讳“直白”,而转喻表达方式正是“借此言彼”。转喻能够创造幽默意境,得益于转喻思维和幽默语言各种共同特征。

参考文献

王牧群. 英语幽默的谬误与诡辩及其语用功能[j]. 外语学刊, 2007 (5).

王 寅. 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1).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祖利军.礼貌语言的转喻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 2008(2).

attardo, s. linguistic theories of humor[m].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1994.

coulson, s. 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bergen,b. & k. binsted.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of scalar humor [a]. in m. achard & kemmer, s.(eds.). language culture and mind[c]. stanford: csli publications, 2003.

danforth,m. et al. a prairie home companion pretty good joke book [m]. minneapolis: high bridge company, 2001.

fauconnier, g. & turner, m. the way we think[m]. new york: perseus books, 2002.

freud, s. jok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m].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05/1976.

giora, r. understanding figurative and literal language: the graded salience hypothesis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7(7).

gruner, c.r. under standing laughter: the workings of wit and humor[m].chicago,il: nelson—hall, 1978.

koestler, a. the act of creation[m]. london: arkana, penguin books, 1964/1989.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mindness, h. laughter and liberation[m]. los angeles: nash, 1971.

minsky, m. jokes and the logic of the cognitive unconscious[m]. mit: al memon1mit, 1980.

raskin, v. 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m].boston, ma: reidel, 1985.

篇10

目前,传统的信息搜索模式一般都使用两种技术来实现信息检索:一是使用网站分类技术,二是使用全文检索技术。即用户提交的关键字被直接传给搜索,搜索用机械匹配的方式到预先建好的索引文件中去检索,然后把检索的相关结果返给用户。它不能对用户输入的关键字进行词意分析和词意扩展,缺乏知识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基于概念的语义智能搜索的特点

所谓概念,是关于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组对象、事件或符号的知识。它可能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地刻画、定义了一对象类的特征,通过描述元素表达出来。同一个概念可以用多个抽象元素来表达,这些描述元素在此概念的约束下构成了同义关系,它们在意义上可以等同。

要做到智能搜索,还必须考虑知识库和信息库结合的问题。要使两个核心库有机结合就要做到三点:语义分析、知识管理、知识检索。

二、基于概念的语义智能搜索模型的体系结构

基于概念的语义搜索引擎在建立索引和检索过程中,所有工作都是建立在其概念层次之上的。语义智能搜索模型的基本框架如图所示。

语义智能搜索模型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搜索器首先将用户提交的查询送到语义模型中进行词义分析和扩展,然后将分析扩展后的查询关键词提交给索引器查找相应的数据(这里要求数据索引能够实现与语义模型间的映射),接下来搜索器还要对索引库返回的数据结果进行排序,最后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1.概念层次

概念层次(或称语义模型)是一个带标识的有向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有向边指明所联接的概念节点之间的某种关系。概念的不同层次表明其抽象的程度不同,层次越高概括性越强,包含的下位概念可能就越多。上位概念由一组下位概念组成,上位概念常常是下位概念的抽象、概括或整体表示;下位概念往往是上位概念的属性、特征或说明,是对上位概念的补充和细化,用于描述自己的独有属性,同时继承上位概念的属性。

2.Robot

Robot(机器人)的主要功能就是利用网页中的超文本链在因特网中漫游、发现和搜集信息。系统中维护一个超链队列,其中包含一些起始URL。 Robot从这些URL出发采用深度优先搜索策略对Web进行遍历,下载相应的页面,并从中抽取出新的超文本链加入到队列中。上述过程不断重复,直到队列为空。

3.索引器

索引器从Robot抓回的主页中抽取主题词,对其赋予不同的权值,以表明这些主题词同网页内容的相关度,并从文档的标记项中抽取相应的项目建立索引。其工作过程如下:

(1)索引器对网页中的文本信息进行提取,建立相应文档。

(2)根据普通词典和主题词典,按照正向最大匹配算法进行分词、抽词,形成关键词,确定关键词的分类标识。

(3)对关键词按照词频、词的位置等因素进行加权、排序并建立索引,形成倒排索引,存入索引库中。

4.搜索器

搜索器响应用户的检索请示,并用用户输入的检索词在建立的倒排索引库中进行查询,然后做相关性排序,再将排序结果反馈给用户。

以同义关系为例,当用户输入关键词后,首先按照普通词典对其进行标注,然后根据主题词典对其各种相关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索引库检索出相应结果,提交给用户。这些同义词拥有同样的标识,也就是搜索器所得到的分类标识。接下来搜索器在倒排索引库中按此标识进行检索,即可将所有同义词所对应的URL检索出来反馈给用户。

三、小结

本文首先提出研究并开发智能化搜索模式的意义。研究语义Web中概念的意义及知识体系。最后,设计出基于概念的语义智能搜索模型的体系结构,详述概念层次,Robot,索引器,搜索器的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篇11

指代或指称概念在英语和中文中均普遍存在,在英语语言中,为了尽可能避免重复,大量使用指代,其表示方法多种多样。例如:

Kate had been away from her birthplace for several years,therefore,even her close friends could not tell whether she was alive or dead at that time,let alone her old students.

在本句中,作者使用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er”和人称代词主格“she”来指称“Kate”,既避免了重复,又表达了意思。在航海英语中,同样存在大量对指代现象,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系统对研究,找出其规律,从而促进英语教学。

一、航海英语指代概念的应用特点

1.语法

从语法角度看,即从英语语言传统语法角度研究,观察其“合法性”,通常,在书面语言中,指代的“grammaticality”是第一原则。例如:

Many navigational warnings are of a temporary nature,but others remain in force for several months or may be succeeded by Notices to Marines.

本句中,作者很明显地使用了代词“others”来指代“other navigational warnings”以避免重复。

语法性主要体现了句法本身的要求,是一种惯例的,上升为语言法则,起着语言合法性的卫道士的作用。尽管有时对其的偏离或违规并不对某种意义的理解带来困难,但有时鉴于其口语特征可给予豁免权。在航海英语中,同样适用基本语法规则,不同的是,由于航海英语的某些特点,无需或不能使用指代。例如口令的回复,必须原文不动地复述所听到的命令,例如:

All wheel orders given should be repeated by the helmsman and the officer on watch should ensure that they are carried out correctly and immediately.

所有的舵令必须由舵工复诵,值班驾驶员应该确保所有的舵令得到正确和及时的执行。

2.语意

若说语法解释了语言对规则,语意则说明了说话人的“intended meanings”。在航海英语中,可能会出现这样对情况,即听话人和说话人各自对语言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原因可能如下:

(1)说话人英语发音不准确或发音错误。这一点在有多国背景的海员的海船上情况尤其突出。

(2)说话人的表述不规范。例如指称概念含糊。

(3)听话人英语听力较差。这一点主要表现在那些英语基础较薄弱的船员身上。

(4)听话人的误解。例如理解指称概念有误。

(5)背景噪音或其他非主观原因。

改善策略:

(1)加强基础英语听说训练,尤其是不同口音的英语的听力理解。

(2)加强航海英语的专业知识巩固强化,尤其是加强专业语汇的发音操练和在口语中的熟练应用。

(3)加强指称和重复用法的操练。尤其需要加强典型指称的语汇的操练。

3.语境

语境揭示了所有影响当时的语言的传递和理解的所有因素的集合,尤其表现为听话人从语言信息中所获得的“finalized meanings after complex transmission”。在航海英语中,背景噪音、当事人的心境、当事人的身体状况、船舶安全状况等各种因素均会对英语的理解产生困难。以指称概念为例:在船舶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必须弃船逃生时,所有口令均需简洁清楚及时地传达,指称概念的使用应以通用、简短、易懂为主。

4.功能

功能是一个综合体,语言有多种功能,视其具体情况,可以分为陈述型、命令型、劝说型、感叹型等各种表述功能。但无论如何,指称用法同样比比皆是。在航海英语中,经常需要使用代词或类似词汇短语来表述所述对象。例如:

The surface of the globe has therefore been divided into a number of zones,each comprising 15 degrees of longitude and thus representing one hour of time.

A ship’s movemen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forces acting upon her.Some of these forces are controllable,others are not.

Agent:Captain,please let me have a set of import manifests and two copies of stowage plans,one for me and the other I’ll pass to the stevedoring company.

Officer:Just a moment,I’ll get the apprentice officer to bring the papers.

上述例句中的斜体单词均指代了各种相应的概念,起到了很好的指称效果。

二、策略

1.重复法

重复法,即在汉语中重复代词所指代的概念已避免歧义。例如:

(1)Merchant ships can be designed as cargo ships and passenger ones.

商船按其设计用途可分为货船和客船。

(2)Many ferries carry vehicles;therefore,these have doors at the sterns or bows.

许多渡船运输车辆,因此,这些渡船在船尾或船首有门。

2.省略法

省略法,在不产生歧义的情况下,可以省略的指称概念予以省略。例如:

(1)Merchant ships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what they carry.

商船可根据所载运的内容来分类。

(2)Because of their large clear holds,single-deck vessels make for easy stowage.

因为单层甲板船有宽敞的货舱,所以有助于货物的快速装卸作业。

3.对应法

对应法,即同样译成适合的代词。例如:

(1)The careful stowage of cargo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rder to keep the vessel safe and their easy handling。

货物的正确积载对船舶安全和对其的高效卸载非常重要。

(2)GP system of manning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these can be divided into advantages for the company and ones for the GP rating.

多用途人员编制有许多优点,它们可以分为对公司的优点和对员工评定的优点。

在本句译文中,译者对代词“these”采用对等译法,同时注意到对代词“ones”采用了重复译法。

4.转换法

转换法,即通过增词、减词或改变词性达到准确流畅的效果。例如: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paint available nowadays in a wide variety of colors and it is no longer necessary for the boatswain to mix on his own.

现在可供使用的油漆种类众多,颜色丰富,因此不再需要水手长亲自调配油漆色彩。

在本句中,译者使用变换法把“on his own”翻译成“亲自”,同时我们看到,译者重复了英文中缺省的信息“油漆色彩”,达到语法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完整性。

5.注释法

注释法,当为了保证语意转达的流畅正确,有可能需要在译文中对原句中的指称概念进行注释或解释,补充说明一些信息接受者因为各种原因可能误解或不明白的意义。

三、指称概念在英文和汉语中的典型语汇及其特征

1.在英文中,下列单词和词组出现得较为频繁:

“Which”,该词经常用作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指代前面主句的宾语或整句,同时充当本句的主语。

“one(s)”,该词经常指称前句中某一些名词概念。

“vessel”,该词频繁出现指代各种类型的船舶或船舶总称概念。

“condition”,该词通常用来指代船舶行驶、天气、主机和辅机,或货物作业本身的运行状况。

“this/these”,这两个近指代词通常指称最近的语汇,简明扼要,避免重复。

“system/equipment/fitting/facilities”,这几个名词通常指称上文提到的系统或设备,抑或泛指船上某一种系统或设备,或者船上所有系统设备的总称。

“she/her”,通常用这两个代词指称船舶,具有一定的拟人用法,当然,有时也会使用“it”指代船舶。

2.在汉语中,我们通常使用下列语汇:

“货物”,该词组经常指代前文所表示的某种具体货物。

“装卸”,该词组既可能表示抽象的装卸概念或具体的装卸作业。

“至于,关于……”,这些词组通常加上某一名词指称英文中的具体概念。

“运输”,经常指代下列英文:carrying,carriage,transport,transportation,shipping等概念。

当然,上面仅仅列举了一些最普通、最基本的典型词语,实际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量这样的语汇来表达指称概念。除此之外,指称中的零指现象、回指现象、远指现象和特指现象仍应予以关注。

总之,本文通过对航海英语中的指称概念的研究,找出其特点,进而归纳出部分常见的翻译策略和典型用法,从而更好地促进航海英语的教学和翻译。

参考文献:

[1]刘岗.船务英语[M].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09.

篇12

    首先是初等函数相关问题分析:

    1.绝对值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绝对值函数是个很广的概念,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绝对值施加在X上的,另一部分是绝对值号施加在Y上的,如y=|x| |y|=x 就记住绝对值号在谁上头就把原图像根据哪一个轴做轴对称变换,记住这一点,不管多复杂的解析式都可以照此办理.绝对值函数可以看作初等函数。

    1.1绝对值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

    例如f(x)=a|x|+b是

    定义域:即x的取值集合,为全体实数;

    值域: 不小于b的全体实数

    单调性:当x<0,a>0时,单调减函数;

    > > 增 ;

    < < 增 ;

    < < 减 ;

    1.2绝对值函数图象规律:

    |f(x)|将f(x)在y轴负半轴的图像关于x轴翻折一下即可,在y轴正半轴的图像不变。

    f(|x|)将f(x)在x轴负半轴的图像关于y轴翻折一下即可,在x轴正半轴的图像不变。。

    1.3带绝对值的函数求导,即将函数分段。

    2.取整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2.1取整函数是:设x∈R , 用 [x]或int(x)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并用"{x}"表示x的非负纯小数,则 y= [x] 称为取整函数,也叫高斯函数。任意一个实数都能写成整数与非负纯小数之和,即:x= [x] + {x},其中{x}∈[0,+∞)称为小数部分函数。

    2.2取整函数的性质:a 对任意x∈R,均有x-1<[x]≤x<[x]+1.b对任意x∈R,函数y={x}的值域为[0,1).c 取整函数(高斯函数)是一个不减函数,即对任意x1,x2∈R,若x1≤x2,则[x1]≤[x2].d 若n∈Z,x∈R,则有[x+n]=n+[x],{n+x}={x}.后一式子表明y={x}是一个以1为周期的函数.e若x,y∈R,则[x]+[y]≤[x+y]≤[x]+[y]+1.f 若n∈N+,x∈R,则[nx]≥n[x]. g 若n∈N+,x∈R+,则在区间[1,x]内,恰好有[x/n]个整数是n的倍数.h 设p为质数,n∈N+,则p在n!的质因数分解式中的幂次为p(n!)=[n/p]+[n/p^2]+…

    3.导数的概念与性质

    3.1导数,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自变量的增量趋于零时,因变量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之商的极限。。在一个函数存在导数时,称这个函数可导或者可微分。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不连续的函数一定不可导。导数实质上就是一个求极限的过程,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来源于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导数另一个定义:当x=x0时,f‘(x0)是一个确定的数。这样,当x变化时,f'(x)便是x的一个函数,我们称他为f(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

    3.2求导数的方法

    (1)求函数y=f(x)在x0处导数的步骤:① 求函数的增量Δy=f(x0+Δx)-f(x0);② 求平均变化率;③ 取极限,得导数.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① C'=0(C为常数函数);② (x^n)'= nx^(n-1) (n∈Q); ③ (sinx)' = cosx;④ (cosx)' = - sinx;⑤ (e^x)' = e^x;⑥ (a^x)' = a^xlna (ln为自然对数);⑦ (Inx)' = 1/x(ln为自然对数;⑧ (logax)' =(xlna)^(-1),(a>0且a不等于1).

    补充:上面的公式是不可以代常数进去的,只能代函数,新学导数的人往往忽略这一点,造成歧义,要多加注意。

    (3)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①(u±v)'=u'±v'; ②(uv)'=u'v+uv'; ③(u/v)'=(u'v-uv')/ v^2.

    (4)复合函数的导数

    复合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乘以中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称为链式法则。

    4.高等函数的概念以及含义问题

    4.1一元微分

    1)一元微分是设函数y = f(x)在x.的邻域内有定义,x0及x0 + Δx在此区间内。如果函数的增量Δy = f(x0 + Δx) ?f(x0)可表示为 Δy = AΔx + o(Δx)(其中A是不依赖于Δx的常数),而o(Δx0)是比Δx高阶的无穷小,那么称函数f(x)在点x0是可微的,且AΔx称作函数在点x0相应于自变量增量Δx的微分,记作dy,即dy = AΔx。

    通常把自变量x的增量 Δ

    x称为自变量的微分,记作dx,即dx = x。于是函数y = f(x)的微分又可记作dy = f'(x)dx。函数的微分与自变量的微分之商等于该函数的导数。因此,导数也叫做微商。 当自变量X改变为X+X时,相应地函数值由f(X)改变为f(X+X),如果存在一个与X无关的常数A,使f(X+X)-f(X)和AX之差是X0关于X

    的高阶无穷小量,则称A·X是f(X)在X的微分,记为dy,并称f(X)在X可微。一元微积分中,可微可导等价。记A·X=dy,则dy=f′(X)dX。例如:d(sinX)=cosXdX。

    2)其几何意义为:设Δx是曲线y = f(x)上的点M的在横坐标上的增量,Δy是曲线在点M对应Δx在纵坐标上的增量,dy是曲线在点M的切线对应Δx在纵坐标上的增量。当|Δx|很小时,|Δy-dy|比|Δy|要小得多(高阶无穷小),因此在点M附近,我们可以用切线段来近似代替曲线段。

    4.2多元微分

    1)多元微分的概念:与一元微分同理,当自变量为多个时,可得出多元微分的定义。

    2)多元微分的运算法则

    dy=f'(x)dx

    d(u+v)=du+dv

    d(u-v)=du-dv

    d(uv)=du·v+dv·u

    d(u/v)=(du·v-dv·u)/v^2

    3)微分表

    d(x^3/3)=x^2dx

    d(-1/x)=1/x^2dx

    d(lnx)=1/xdx

    d(-cosx)=sinxdx

    d(e^(x^2)/2)=xe^(x^2)dx

    高等函数中还有值定理与导数应用、泰勒中值定理、曲率、方程的近似解、不定积分、定积分、平面曲线的弧长、、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重积分及曲线积分以及无穷级数等,本文就简单的函数问题做一总结。

    【参考资料】

    1.复变函数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