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6-20 17:43:4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校园信息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校园信息化

篇1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57-0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运用,数字化学习已被更多的人所习惯,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网络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资源,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二、数字化校园的内容

1、虚拟课堂。虚拟课堂是指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共同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使真实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再现于教师和学生。这是一套以计算机网络为媒的群体公共通讯系统,学生只要将虚拟课堂软件安装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并启动运行,便可进入虚拟课堂的界面。该系统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进入该系统,且可随意参与任一节课堂的学习,不必保持同步。

2、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是指利用动画技术、仿真技术和认知模拟方法共同创建出一个可视、可操作的三维环境,在这一操作系统中,学生可根据每一个动态模块来进行自由选择,实现自主性的“教与学”。虚拟实验室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实验器材,并通过动画演示再现了完整的试验过程;通过色彩动画的演示让学生清楚的观察到实验现象;使学生进行实验学习不受场地、器材、时间、自然环境的限制,为学生创造了更自由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3、虚拟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是将计算机网络的集成、搜索、存储技术一并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虚拟图书馆将所有的图书资料都转化为数字形式,读者通过网络访问数据库可阅读到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多媒体声像资料等;对于校园的数字化建设来说,虚拟图书馆的关键作用是通过局域网、校园网与Internet连接到办公室、课堂等,学生和教师能够方便的共享查阅和下载各种教学资源。

4、虚拟考场。虚拟考场是指由题库、考务系统、组卷系统、考试及监控系统、考试结果分析系统等组成的模拟在线测评系统。在某门课程学习结束时,教师可在虚拟考场上列出考试内容范围、难度要求、题型分布等考试讯息,并对学生进行考评测试。学生课后在复习和巩固时也可以根据根据自身需要从题库中抽取题目进行练习,也可以在学完各阶段的内容之后,随时随地在题库系统组卷后进行自我模拟阶段测试。

5、虚拟教务所。虚拟教务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对学校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进行调配和整理管范,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效果、教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本科生学籍档案日常管理、成绩管理等。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

1、基建阶段

这个阶段重点完成网络铺设,使网络的接入线路覆盖整个校园,完成全校信息主干网与外部网络接入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高基本网络服务的承载能力,使校园网络核心服务器基本满足校园信息化的需要。同时,加强网络应用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建立网络教学系统及网络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实现校内收发文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与此同时,在院校统一规划的指导和网络管理部门的协调下,院校中的各个单位应完成单位内部的综合结构化布线,使网络线路到达所有的办公室、实验室及教学场所,建立单位内部的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

2、功能扩展阶段

进一步完善网络建设,继续扩展基本网络服务类型,提供诸如数据库服务、认证服务等服务类型。同时,我们要重点充实和扩展校园网上信息量,建设全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使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办公全部移植到网络环境下,实现网上查询、统计等功能,提高办公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

3、系统完善阶段

这个阶段应在前面建设的基础上堵漏补缺,修改完善校园网络中的各种系统和服务,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建设,重点解决校园信息化建设中的安全性、实用性的问题。同时,院校的各个单位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投入,使建立起来的系统得到充分利用,配合院校的整体建设,实施本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将本单位的信息充分反映到校园网络上,为单位内部甚至全校师生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资源。

四、数字化校园管理策略

1、建立职能机构,形成分工合作

要成立跨部门的、由院校主管领导牵头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实施工作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程的领导、组织、协调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专家小组负责对工程的技术路线、方案和产品选型等重要技术问题进行顾问、评估、论证和指导;实施工作小组负责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包括调研、需求分析、规划方案设计、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应用、培训组织、示范项目的开发、推广与应用等工作。各单位设联络员,负责联系与落实有关本单位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工作。

2、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

信息主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资源共享,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个学院的学科专业优势,有力指导和组织专业教研室和教师参与资源库建设,同时也要通过购买和下载一些资源内容以达到资源的持续更新。

3、完善数字化校园运行服务体系

为了数字化校园的稳定运行,信息主管部门应做好用户服务、技术支持、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方面的工作。用户服务指直接为最终用户提供问题解答、操作指导、密码修改等服务;技术支持指为学校各部门提供软、硬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应用管理指为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而相应应用系统进行的安装、配置、优化、监视等运行维护工作。

4、加强技术管理人员的自我研发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

数字化校园的运行给信息主管部门提出了更多的技术挑战,除了常用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还应逐渐向更多的技术领域探入。同时随着系统的深入使用,为了满足系统更个性化需要,也要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甚至是三次开发。这就意味着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不断积累和创新,力求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解决问题,以提供更好的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

五、总结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时间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克服遇到的问题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就要求我们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良好的管理,从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进行和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肖仙莉,打造数字化校园推进信息化进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7

篇2

我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目标是打造以培养现代企业急需人才为特色的一流职业院校。在学校网络中心的统一管理下,通过几年建设,信息网络硬件基础设施良好,各种网络安全措施完善(具备相关防毒系统、防火墙、UPS电源等),各部门已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如办公自动化系统(OA)、教务管理系统等。我校“十二五”规划指出,搞好校园网信息化环境建设,是事关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大事。在国家改革示范校工程项目建设中,数字校园建设也是特色项目,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的网络环境建设,学校信息化发展目标是:以示范校项目为引领,构建具有领先地位的“数字化校园”,全面提升我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体系简介

所谓“数字化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数字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从微观来说,它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多维度、多层次的数字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蓝图。

数字化环境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教学应用体系的建设是数字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教学,即数字化“教”和数字化“学”,它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合作学习、探索学习,旨在帮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受信息化浪潮冲击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我校探索构建数字校园之信息化教学体系。

信息化教学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一个个独立系统的总和,教学体系的建设必须采用整体的观点,制定一系列标准和接口以及提供这些标准和接口的工具,将各信息系统集成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与此同时,教学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多个层次,在整体观点和分层观点的指导下,数字校园的信息化教学体系模型如图1所示。

三、信息化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信息化教学体系包括大量的信息资源,没有大量信息资源的教与学环境不是真正意义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只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被共享,这个数字化校园才是有生命力的。

我们通过建设录播教室,搭建资源库中心、网上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中心,建立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服务的实名制网络教与学空间的软环境,建设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在先进的硬件网络环境中,提供为教与学环境服务的软件平台,实现录播资料资源中心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资源搭建流程,最终形成丰富优质的网络资源环境并实现信息化教学体系。

1.录播教室

录播教室是在教室内安装摄像系统、录像系统及播放系统,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视听媒体,进行技能训练和教学研究的教学设施,主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师教研活动提供服务与支持。我们将建成2间高清全自动录播教室,1套手动高清录播系统及1套非编系统,主要用于教学和实训场所的实训教学摄录。录播教室采用全自动录播系统,可以在教师现场授课的同时自动生成教学实况录像,完整地记录教师在授课中的活动,可在教师场景、学生场景及课件场景之间自动切换。教学现场实况和授课过程中教师使用的任何课件,都可流畅剪辑,自动编辑,生成该课程有价值的授课实况录像,同时以流媒体的方式保存。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逐步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阶段转向以应用和资源建设为主的阶段,重视资源建设已成为教育行业的共识。传统的资源平台多是静态的,内容旧,利用率低,而在录播教室环境下搭建的教学环境,是植根于学校自身的日常教学活动,是具有校本性质的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平台,因而其形成的课程资源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录播教室中使用的编辑系统可大量节省编辑时间,不受人力和设备的限制,授课教师正常讲课,录制结果可真实体现教师授课的全过程、全场景。录播系统为我们提供了高质量、高效率、适合融入常态化教学的资源建设手段,有效解决了多媒体教学资源生成、传播和管理的难题,必将有力推动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学资源建设。

2.实训录播系统

不同于普通高中和高校的学术性教育,职业学校以培养掌握某种实用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于学生的实训和实际操作尤其看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过少和学生数量过多的矛盾,学生一旦错过了标准的示范操作就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可再现的学习资源。操作性技能的特点也决定了资源再现的方式不能简单地以文字、口述的方式呈现,而必须以完整的教学场景来呈现。录播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其建成的资源平台以近似真实课堂情境的形式呈现,可以方便地共享,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其形成的课程资源也更加贴近学校实际,更加个性化,更具生命力。

我校与企业合作研制,在SMT实训车间实现实训录播系统,记录每个工位的操作,用标准操作影像辅助学生的实训及操作,以提高学生的技能。将校内实训基地各生产线操作及实训过程录像,并实时传播到网络上供学生、教师观看;在做内部实验时,任课教师可以在控制中心对整个生产线进行管理;利用摄录系统对现有设备进行简单监控。在多工位多工种生产线、单工种多工位生长线及维修线上设置监控点,将视频监控图像传回监控室,进行实时录像,同时在需要时将实时图像或录像内容通过网络传播,供远程教学观摩。

集微格教学、多媒体录制、网络直播及点播、教学资源管理、网络实训教学于一体的网络实训录播教学系统,采用了数字视音频、网络流媒体、信息识别、人工智能、自动化控制、网络学习等多项先进技术,具备多视频、多媒体记录,非线性、快速索引定位回放,网络存储、评价、学习平台等传统微格教学设备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大突破,能充分发挥微格教学的特点,大幅提高实训教学的绩效,其记录、观摩和评价系统均采用网络与流媒体技术,通过连接校园网或Internet,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点播、测评与学习。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图如图2所示。

3.资源中心平台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校中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我校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与应用建设平台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具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了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资源的多级分布式存储、学校加盟专业资源共建等功能,同时又能进行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资源制作,最终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在教与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资源中心平台包括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功能、网络教学、精品课程建设三大子系统,三系统之间无缝连接。

4.网上教学系统和精品课程系统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开展师生互动和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型的学习活动,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导航者、学习活动的主持者,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该系统功能有:实现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的不同应用,包括课程导航、课程点播、课程论坛、教学管理、课程管理、资源库(课件、素材、试题)管理、课件制作、作业提交、成绩录入、网上考试、网上选课、网上评教等功能。

精品课程系统已经成功运转并实现良好运行,已经建成2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和2门校级精品课程。后期发展目标是:利用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等一批校内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名师网络课堂”,快速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5.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

我校四期工程新建大楼中的教室将全部配备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教学设备的更新将促进我们的教学向着互动式教学方向迈进。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电子白板搭配短焦投影组成多媒体教学系统用于课堂教学,必将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计算机上,并利用投影机将计算机中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屏幕上,在专门应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构造一个大屏幕、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操作,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以前需要在计算机上利用键盘及鼠标才可以实现的操作。

6.实习、实训、成长记录平台

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学生利用该平台可以自主学习相关的视频课程,完成有关的网络作业,可以和教师进行非实时交互答疑,提交自己的实训、实习资料以长期保存。教师、班主任、教研室教师通过平台可以进行实训、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班级管理,可以实时得到相关数据的统计。后期将引入短信管理平台对学生班级短信,利用短信回复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

7.电子图书系统

建立方正电子阿帕奇图书系统,并建立4万册电子图书。以后每年增加容量和新类型的电子图书、专业数据库,形成一定的电子图书规模,服务于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建设。

8.学生电子书包

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位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与学习活动中。全校每人拥有1 GB的电子书包空间,存放在校期间的学习文件、作业、教学文件和信件等,并可在网络磁盘上自己制作的个人网页。该系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解决了师生大容量文件的保存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它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四、项目的创新点

(1)它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针对职业学校的教与学领域开发,适用于网络信息化的教学体系。

(2)在信息技术冲击传统教学的形势下,以应用为导向开展信息化工作,找到教育技术和教学的融合点,发挥各自最大优势,实现教育现代化。

(3)信息化教学体系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集名师网络课堂、实名制教与学的网络平台、高清实训录播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它必将成为数字校园建设乃至教育信息化工程中重中之重的项目。

篇3

在电子信息技术、网络开放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校园环境内实现校园“数字校园一卡通”已刻不容缓,通过实现“数字校园一卡通”提升校园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提升高校的综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在安装调试“数字校园一卡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一卡通”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字校园一卡通”存在于校园整体环境中,并且所涉及到的都是学校的一些职能部门,例如:食堂、财务、后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那么在实现过程中就要求学校首先要重视起来。在“数字校园一卡通”实施前,可能每个部门都有自己已经使用稳定的系统,在统一整合过程中就要重新学习,这也要求每个职能部门在保障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对“数字校园一卡通”进行学习和调试并且克服懒惰的思想。从技术角度来说“数字校园一卡通”区别于原有的简单“校园一卡通”,原有的在数据传输加密解密,数据接口以及相关的数字证书认证方面没有统一规定,这往往是供货商的不统一造成的。如:食堂就餐系统、校园超市购物系统、手机签到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等等,有的可能会不基于一个层面,有的可能基于一个层面但是又会在交互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够实现完整的统一,还有在卡的选择问题上是基于手机通讯卡还是采用传统的IC卡这都是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并进行统一的规划。最重要问题还是数据丢失的问题,数据一旦丢失就会造成服务器端和客户机端的数据不统一,也就是收入现金金额不统一,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数据的丢失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问题之中。

(一)数据缺失于传输过程中。

(二)打雷等自然现象造成的数据丢失。

(三)计算机软件、硬件方面的问题。

(四)信息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采集过程中出现问题。

二、“数字校园一卡通”相关问题解决方法

(一)终端刷卡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为客户端终端的刷卡机,在对持卡人的校园卡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对校园卡内的金额进行存入操作,另一方面对校园卡内的金额进行取出操作,同时操作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发生数据的丢失,所以在进行“数字校园一卡通”的建设过程中要对终端刷卡机进行反复的调试,确保终端刷卡机能够正常的对金额进行存入取出等相关操作,最大限度的避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对客户端的PC机设置相关密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终端刷卡机的安全性。在终端刷卡机数据安全方面,采用磁盘阵列技术,在计算机上安装RAID卡,将2块同型号的硬盘加载在RAID卡上,通过RAID卡进行2块硬盘同时备份,同时存储数据,这样当其中一块硬盘出错或损坏的话,另一块硬盘也会继续正常工作,保证数据不会丢失。

加强终端刷卡机的独立性,确保终端刷卡机能够在停电和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不丢失任何数据,每个终端刷卡机都应该配备UPS不间断供电设备,通过UPS设备在停电的过程中继续进行相关的正常操作;当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设定终端刷卡机间隔时间变大,不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当网络恢复正常时再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

(二)“数字校园一卡通”设定消费额度问题

校园卡的丢失是不可避免的,在校园卡所有人不知道的卡丢失之前,可能会出现会被别人进行消费,为防止其进行大额消费,对校园卡上金额进行额度设定,即每天或每餐只能消费一定的金额,并设置大额消费用户密码,即当校园卡所有人要进行特定的大金额消费的话,需要输入他在开通校园卡以后自己设定的一个专有密码进行消费,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校园卡被恶意消费的情况。另外对每个不同的终端刷卡机设置不同的消费金额上限,如:当学生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将该终端刷卡机设定每人每餐的消费金额为20元人民币;当学生去学校超市购物的时候,将该终端刷卡机设定最高消费不能超过50元人民币。这样也有效的防止了校园卡被恶意消费的情况。

(三)校园卡存储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

为了保障校园卡的数据安全,采用32位数据加密技术对校园卡进行加密,当销售商把IC卡和对应的刷卡机提供给学校后,学校首先按照各个系部,每个系部所含的专业,每个专业包含的班级,每个班级包含的学生,在服务器端进行数据录入,通过EXCEL表格导入到服务器端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设定,产生8位或是12位的学生编号,产生学生编号以后用特定的刷卡机对供货商提供的空白数据的IC卡进行数据录入,这样就会产生以学生编号为单位的特定的独立的校园卡卡号。校园卡经过服务器端加密后,再输入对应的网费、餐费、电费就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卡,学生可以正常的进行使用。为了防止不同的终端刷卡机对校园卡不识别现象,还要对校园卡进行2次刷卡对应,确认校园卡上的数字信息以保证校园卡的通用性。

(四)持卡人、商户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

学校相关部门作为联系着持卡人和商户的枢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发现校园卡丢失或被盗的话会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在审核完毕该学生的相关信息确认是该丢失卡的学生本人以后,通过“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对该丢失的校园卡进行挂失、销户等处理,同时生成一个新的校园卡供该丢失学生卡学生使用,最大限度确保该学生学生卡内金额的安全。挂失就是锁定该学生卡不被别人使用,当学生找到其学生卡可以进行解锁继续使用;销户是直接删除该卡信息,使其成为一张废卡。账户数据的正确性关系着持卡人和商户的切身利益,非常重要。持卡人丢失校园卡或卡被盗后,持卡人应及时对卡进行挂失,卡挂失后系统将自动产生挂失黑名单信息,通过系统自动下发参数,将黑名单信息下发到每台POS机上,这样被挂失的校园卡就不能再进行消费,另一方面若在刷卡消费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POS机也会自动锁定该校园卡,再次刷卡时会提示错误信息,需要持卡人到卡管理室解锁后方可再次消费。这种措施对保障持卡人的账号资金安全十分有利

在产生新的校园卡的过程中,从供货商提供的专用的读卡器对校园卡进行读取写入,在读卡器读卡的过程中同时对校园卡进行特定函数的数据加密,双向验证以及防止读取失败认证等。例如,产生每张新的校园卡后,对该卡进行金额输入和金额输出实验,当输入相同金额并不发生冲突时说明该卡的信息是被写入正确的,这就确保了学生在充值时充值金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为了保证持卡人在卡管理室充值时数据在账户上的正确性,学校采用了专用的MFI卡片读写器,该读卡器具有数据加密、双向验证和防冲突检测的功能,而且该读卡器系统具有数据存储和OES加密算法功能,同时其安全性系统密钥是通过校园网进行传输的。在使用MFI读卡器充值后,持卡人可在卡管理室的POS机上(也可以在校园内其它POS机上)查询校园卡内的金额数据,这样更有利于保证持卡人充值时数据的正确性。

为了保障各个商户的利益,也要在“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端设置,对商户的刷卡机进行实时监控和备份,并提供总账查询功能和分站查询功能。例如每天晚上22点服务器端对每个商户该日的营业额数据进行统一回收,并在回收数据的第二天上午9点和商户进行核对,确保营业额数据一致,为结算中心和商户结算提供了正确的数据依据。为了保障商户账户数据的准确性,学校在POS机上为商户提供查询前几笔交易的金额、查询每日的交易总额和查询未采集总交易金额等功能,为商户记录核帐提供方便,而且在POS机上具有唯一的地址码,该地址码与学校网络管理中心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建立对应关系,在采集交易金额数据时通过内部实时加密,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不同商户之间的营收盗用行为,为结算中心和商户结算提供了正确的依据。

(五)服务器端数据安全问题及对策

“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端是存放数据的中心枢纽,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服务器对终端刷卡机的数据进行回收和采集,通过磁盘阵列技术用RAID卡进行双硬盘备份,以确保数据不会丢失,确保“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服务器遇到紧急情况,系统会立即切换到备份数。

对系统设置每10分钟对所有的终端刷卡机数据进行回收和备份,这需要就服务器硬件有相应的要求,确保在数据大量回收的时候数据不会丢失,在网络通信方面也要采用千兆网卡和千兆网线来保障数据的畅通无阻,在传输数据过程中可能有的网段会出现网络拥堵现象,需要在不同的网段下配置一台或多台备用服务器,以防止出现该网段拥堵的情况下系统服务器数据丢失。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中为了保证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数据的安全,我们采用了分层授权的数据安全机制。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平台上给用户创建账号,然后再对用户进行账号分层授权,具体授权分为对单个用户的授权、通过用户组来授权和上级对下级授权三类。只有被授权的用户才可以使用系统中相应的资源,从而确保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平台数据的安全。安装SQL个人数据库,做好主要数据库的数据库备份和日志备份计划,并定期检查数据库信息是否丢失,从而确保了“数字校园一卡通”服务器系统平台数据的安全

三、结语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入,“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将不断完善,未来“数字校园一卡通”系统将全面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以及学校的各个部门,进而推进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接轨,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学校的广大师生提供安全、系统、科学、稳定的电子信息化服务,推进学校的产业化进程,进而真正做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校园网是把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连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网络系统。校园网能为师生员工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和资源,达到信息传递、资源共享、方便教学的功能。例如,在校务部门建立网络服务器,为整个校园网络提供各类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管理。电脑与电脑之间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是校园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校园网络不但可以在校内进行网络教学,还很容易同外界大型网络连结,形成更大范围的网络交互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将成为未来数字化校园的热点。

目前,我校被教育部列为第三批中等职业学校示范建设单位,以此为契机,我校数字化校园在硬件系统和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校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下,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均有效提高了全校上下的工作效益、满足了师生信息服务需求。

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

(1)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

(2)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

(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在资源共享、知识传播、育人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比较突出的。教职员工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从而达到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并最终构造一个数字空间下的虚拟校园。例如可以进行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教与学,或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些都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我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教务管理系统、校企合作管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考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子系统。教师运用信息科技、在线教材、结合教育学习理论将教学从传统教室移到网络上课,这种方式比传统教学活动拥有绝对的优势。另外,在线学习也是以网络平台为沟通基础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者登入平台后,进行教材浏览、讨论、测验、做作业。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环境上的应用范围与应用层次。

目前,我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规模效应,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实训基地等各处均能联网,教师利用网络平台的意识逐步增强,信息技术培训增多;校园管理变得科学高效。

数字化校园有助于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及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强化其积极因素,弱化其消极因素,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学相长,凸显学校的特色。一个理想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由五个要素组成:①在线课程:学习者必须依据在线课程进行网络学习活动。②在线测验:以多媒体网络的方式呈现,并于受测结束时能立即给予回馈,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进而增强学习效果。③虚拟教室:虚拟教室提供学习者合作学习情境,学习者借助它来进行讨论、观摩、与合作学习,教师则利用它来辅导学习者学习。④教学管理:纪录学习者的学习信息,以提供教师辅导与评估学习者的依据。⑤学习工具:常有的有笔记本、搜寻引擎、个人化环境等,这些学习工具将支持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所以多媒体在线学习不再受限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学习者可以依自己的学习环境及状态弹性的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如此一来,过去由上而下的知识传输方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成长通道,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大幅增加。

“数字化校园”有助于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功能相对齐全,资源相对丰富的集办公、管理、教学于一体的一流校园网络环境。总体看来,提升理念、培训技能、低投入高效能、创建方便实用的“数字化校园”,用业务管理软件来代替各部门的手工操作,以既有的业务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形成数据中心,提供广泛的查询和数据报表服务,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形成决策支撑系统。

此外,校园信息化在提高师生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例如建立开放性的社区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发展与管理、提高家长育子的能力与知识、提高家长信息素养等方面提供平台,实现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学环境,这也是我校数字化校园所实现的目标。

校园数字信息化建设水平如何,可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及综合竞争能力。构建高度智能的新型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数字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展创新的工程,在促进软硬件技术水平进步的同时,也应当开展相关人才培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真正的校园数字化。

篇5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信息技术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财务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如何建立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监督和决策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急需关注的一个首要问题。数字化校园无疑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解决了一个技术上的难题,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能够实现高校财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从而提高高校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数字化校园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影响

1.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以往由于高校规模庞大,机构设置复杂,统计数据来源渠道多,各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又没有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等问题,导致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孤岛”存在。财务部门又考虑到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等原因,使财务信息不能随意共享交换。而数字化校园不仅规范了信息来源的格式,而且强大的身份认证系统又为财数据的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使财务信息的相互共享交换成为可能,同时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加快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2、数字化校园给“校园一卡通”提供了流通平台,通过“校园一卡通”,对校内各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的信息统一管理,省去了各部门信息的重复录入工作,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学费的收缴、各类工资津贴的发放、校园内的各种消费都可以通过一卡通来完成,大大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消费者可以通过校园网、银行、电话随时查询自己的消费明细,发现问题 及时通知财务部门更正、修改, 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改善了财务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3、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专属的财务网站和财务综合信息查询平台。通过财务网站,财务部门不仅能够相关的财经法规、财务制度以及校内各类财务管理办法,还可以办公指南及业务流程,方便了校内教职工办理相关的财务业务,从而提高了财务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办公效率。通过财务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可以查询教职工的工资、岗贴发放情况以及公积金缴存情况,还可以查询部门经费使用情况以及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学生还能够查询学费缴纳情况以及欠费金额等等。

4、通过数字化校园,可以实现校园内一切与财务相关的工作的电子一体化办公,从而实现各类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如校园一卡通管理、工资管理、公积金管理、各类财务收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水控电控管理、医疗经费管理等,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对教育事业经费的统筹管理,改善学校资金运作能力,提高资金运作效益。

三、数字化校园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

1、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项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校园内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然而由于这些资源是分散在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所以如何把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整合起来,是实现信息资源优化共享的关键。建立一个跨部门、跨组织的信息系统,可以把高校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如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人事处等相关部门连接起来,允许高校财务部门与这些部门及时和弹性地分享信息,,极大地实现各部门信息的共享,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2、统一标准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统一标准和模式,同时也要注意发挥本校专业、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与全国高校的数字化建设相协调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特色建设。

3、建立并完善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制度体系

财务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后,带来很多管理上的实际问题。通过规范相关财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在财务部门内部保证财务信息系统的各项安全措施有效执行。包括岗位分工及人员权限、计算机软硬件操作、数据备份与恢复、电算化档案管理、病毒预防及灾难防范等,都应该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条例或工作制度。在制定这些制度时,应该充分体现对系统和数据安全的保障,制度制定后,只有有效执行、严格落实才能对工作起到促进和制约的作用。

4、实施全面的技术控制

运用防火墙技术、组合加密技术、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技术以及IP地址集中管理,设置电子屏障,验证身份,防止外部非法用户访问,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许可权,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御体系,保障高校财务数据的安全。另外,由于财务内部信息系统是高校极为重要的核算和内部管理系统,信息的安全性要求极高,最可靠的方法是内外网络分机工作,物理分离。

5、做好财务信息网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现,所以,财务信息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显得十分重要,许多高校专门设立系统管理员岗位,由专人对财务信息网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不同人员根据其身份设置不同权限,使每个用户登录后只能进行与之相对应权限的操作。同时正确应用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也是网站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曼嘉.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金融经济,2010(07)

[2] 薛勇.浅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与查询平台建设.经济师,2011(01)

[3] 谢安国. 数字校园系统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影响.人才,2010.03

[4] 于立. 浅议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陇东学院学报,2009,20(02)

第一作者简介:

篇6

教育信息化发展

从管理角度看,中国教育信息化当前发展的态势是:第一,《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已经颁布;第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召开;第三《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已经下达;第四,2013年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已经开始实施。在国家顶层设计完成,工程启动后,最需要的是各项工作的跟进。信息化装备环境无疑是先决条件,工作要先动起来。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后,绘制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将教育信息化发展分为兴起、应用、融合、革新4个阶段。目前中国处于这4个阶段中的应用阶段,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处于融合阶段。正因为中国处于应用阶段,所以教育装备行业才会大热。2013~2015年,中国的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要进行大规模的革新。根据这张国际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阶段图,我们自己也绘制了一份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图,图中包含3个阶段,即现阶段、应用整合阶段以及融合创新阶段。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在7年时间里从发展阶段达到应用整合阶段,继而达到融合创新阶段,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面对这样的发展任务,国家确定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即以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学习、教育方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些要点都源于国家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教育信息化建设制定了32字工作方针,即“面向未来,育人为本;统筹规划,分类推进;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其总体发展目标可归纳为“二基本,一接近”。展开来说,一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二要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三要使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充分显现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任务主要是: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与之相应的是,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形成完备的教育信息化运行体制机制。“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包括以下5项,即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提升行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行动、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行动、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行动以及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以上这些都是教育部正在做的工作,国家教育信息化部门正在集中力量,建立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抓紧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本次展会也是为这方面做出努力的体现,特别是解决基础教育包括幼教等有关方面公共支撑环境问题。

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要求我们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建设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二是建设教育云平台,包括教育云资源平台、教育云管理平台以及教育云基础平台。这里提到了云平台相关问题,云平台也是教育部所谓“三通”平台建设的基础。对于“三通两平台”的简要阐述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问题更多的是需要国家、社会来解决的。本次展会展示的很多设备都是服务于教育资源班班通建设的。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中要解决的要点。“人人通”问题如何从物理装备、网络体系上解决,是电教、教育装备工作者需进行研究的问题。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中央电教馆从国家层面上进行建设,这个平台已于2012年12月28日启动,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则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为“三通”提供支持。

2013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核心目标可归纳为5大项。第一,完成“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规划的6.7万个教学点。第二,实现全国5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80%以上的职业院校接入宽带网络,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第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50%以上的义教学校。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20%以上的中小学、20%以上的职校利用空间开展教学活动。第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完成一期建设。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100%的机构、学生及部分教师的数据入库。第五,对100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接入宽带的30%中小学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提出开设网络学习空间600万个,这就要求我们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认真研究,不仅仅关注网络空间建设的数量,还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习空间的开设要解决什么问题?学习空间架构应该是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学习空间建设如何分别开展?在这样的思考下就需要我们将人人学习空间建设从装备、网络、内部配置等多角度进行精细设计,使更多的学习空间能够有效开通。“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工作需开展,这3项工作的完成将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基本格局的形成。

班班通建设

中央电教馆提出了“班班通”建设的基本构架图,其中包括硬件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活动3个方面。在“班班通”建设中,要求条装、电教部门的同志协同合作,分别从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各方面完成中国教育信息化从物质装备到实现学习的过程。

首先,从硬件环境方面分析,将其通过终端属性分为4个类别,即移动网络教室、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简易多媒体教室。各学校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和特点装备不同的设备构建其硬件环境。以汶川等重建校区为例,多采用电子白板和短焦投影仪设备。“班班通”建设综合解决方案还设计了6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教室。这4种类型的硬件环境和6种不同的专业教室就构成了对“班班通”建设在条件装备层面上的基本架构。

其次,从教学资源方面分析,中央电教馆等推广应用机构有责任汇聚优质教学资源,鼓励产生校本资源,设计资源配置和应用的案例。

再次,从教学活动方面分析,通过前两者的配合最终为实现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当今教育发展重视应用结果,而应用就是由装备和资源的结合得到的。我们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应用,提出了若干建议。不同的硬件环境配合教育资源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移动式学习、班级学习、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等。

数字校园建设

2012年年底,中央电教馆制定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阐述了关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标准。数字校园建设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其中包括8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建设目标、应用服务、建设原则、数字资源、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师生发展以及保障机制。

数字校园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以及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特色。

数字校园建设原则包括3点:一是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二是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三是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这其中提到了云服务模式的推进,我们建议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采用云模式,不再鼓励小而全地安装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依托上级资源云的覆盖与支持及资源提供厂商的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内容是以师生发展为核心,应用服务为窗口,数字资源为重点,基础设施为基础和外显形式进行建设。

师生发展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原动力,其中学生发展包括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以及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教师发展包括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3方面内容。

数字校园建设应用服务方面包括5部分内容,分别是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以及生活应用服务。

数字校园建设的数字资源方面包括4种建设趋势、3种资源类别、4种资源来源以及10条建设要求。

篇7

近年来,网络信息化环境的建立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现代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推动着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形成。并且根据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可知,要在网络时代的环境下,不断突破传统,提升教育工作的现代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从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网络技术也需要合理安排,及时发现在网络影响下课堂中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运用高效准确的教学引导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

数字校园是网络时代的一个新颖名词,数字校园的核心是指通过高效快速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教育教学工作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校园环境。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文件指示,鼓励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采用网络途径,让学生能够对课时内容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关于在大学校园中建立数字校园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高的认可。许多学者认为,在校园中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知识点加深了了解,同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让整个校园的教学课堂活跃度得到提升,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对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提升,而不会出现应试教育之下只会考试却不会表述的现象。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整个的核心是由网络技术来体现,通过现代化的资源整合与分享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再加上近年来,随着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追求更加有效并且能够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中,主要的构成不仅仅有对教学方法的体现,还要实现整个校园的网络化。

2.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优化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更多学习的动力和欲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在这些情景中得到培养和启发。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整个教育工作开展中的第一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学生的水平而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本身的水平较差,难以跟上教师的步伐,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建立起了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线下的沟通,甚至可以开设网上教学小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课本知识,教学的方向也更加明确;(2)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视的就是学生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但从?S多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实训课程较少,学生参与不积极,实训完成情况不理想等,都是许多学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校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也不够充分,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整体的学习氛围也不够浓郁。在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中,通过快速的网络信息,来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并且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深入到企业内部去观摩和学习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改变“死读书”的状态,将学习变得更加灵活;(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在教育教学中,会涉及计算机运算和一些软件的操作等,都需要有完备的实验设施来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学校由于是新发展起来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相关的实验设备准备比较欠缺,安排相关的练习时,要么由几个学生共用一个仪器,要么直接省去了实验课程,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机会,学习的效率和掌握的技能都会受到影响。而建立起数字校园的意识后,学校会更加注重对实验设备的配置,帮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验,并使用更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构建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的策略

1.校园信息化的需求

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数字校园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网络化的方法来将知识点对学生进行灌输。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了,学生需要更多的机会来接触课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脱离了家长和教师的管束,心理上也逐渐成熟,在学习上的动力逐渐下降。在这个阶段,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启学生未来的学习旅程。建立校园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课堂教学的必要需求。首先,信息化教学环境能够帮助课堂的氛围得到改善,学生之间彼此竞争,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后,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在数字校园的环境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自信。

2.网络信息化教学环境和信息化数字校园的构建方法

⑴校园网络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

校园网是在学校中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利用网络传播迅速、信息量丰富、承载内容大的优势,在校园网络中建立各学科的教育相关网页或者教育网站,并在校园网中对学生进行推广,让学生主动去点击了解,而不是在课堂上被动地去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后,对于知识点的学习也就逐渐产生了兴趣,不知不觉便跟随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而发生了改变。

⑵网络论坛(BBS)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

教育教学工作虽然从字面上来说是“教育”,但采用交流沟通的方式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通过在网络论坛(BBS)中,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接触,彼此之间通过网络来进行交流,学生不用担心说错话或理解错一些内容,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来让教师明白自己的个人思想,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⑶设立网上服务专栏,快速解决学生疑问

网络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学校要积极利用好网络技术,在网络中设立网上服务专栏,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比如“学习压力邮箱”、“个人成长思想指导”、“心理问题引导”等多种类型的网上服务专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助手”,在生活的细微之处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服务专栏除了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的提问和查阅内容来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反馈,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在学校中的个人感受和成长状况,学校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育方法加以改进,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

篇8

1 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及投资水平逐年增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从计算机等单独设备的购置和基础网络的建设到今天数字校园的融合集成,从数字校园的校园网建设到云计算支持的智慧校园网推广,逐步强调应用系统及硬件之间的集成和整合。

(2)教育信息化资源(软件)建设有了进一步飞跃式发展,数量、质量均有显著提升,教育资源建设从最初的单机资源库建设到今天已具有规模的资源源管理平台建设,及云计算平台建设,云资源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并完善。

(3)农村教育工程已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全面完成,教育单位及师生越来越重视远程教育资源带给他们的便利,云计算及数字资源的建设既减少了在软硬件环境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又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获取更多的信息技术,从过去的被动应用到今天的主动学习,使教育教学发展在信息化的推动下获得巨大收益。

1.2 存在问题

1.2.1 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信息化管理混乱

信息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的传统理念已产生巨大影响,但由于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对教育信息化重要程度认识不到位,如今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甚至教育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以考试为中心,缺乏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和培养,创新意识及自身能力发展明显不足。传统教育模式制约了信息化的发展。同时,目前大部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及标准规范,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将引领发展全局的地位,因此,视野狭隘、没有全局观、缺乏系统的指导也势必造成主管单位与学校之间、校与校之间,学校部门之间 形成了各自的信息孤岛。

1.2.2 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度不高

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还只满足教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比如学校都设有计算机课、校内有简单的办公管理等,已有的信息化项目不能够很好地应用到日常学习工作,大量资金投入到硬件设施的建设上,本应促进信息化的发展,但在实际生产学习中,运用率是远远达不到投资目的的,同时已开发和运用的软件和资源在更新速度上又不能达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开发与利用资源矛盾突出缺少统一的标准及评价体系教育信息化缺乏统一的规划,缺乏校园信息化的集中整合应用平台,各自独立的教学或办公导致缺乏协同工作能力。数字资源等网络教学平台本应成课堂搬家工具,却并没有辅助课堂及教管。

1.2.3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协调、建设发展不均衡

目前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虽有显著提升,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缺乏统一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地区间、城乡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均衡,数字鸿沟有所扩大。在全国不同省市、不同类别学校及不同个体间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网络普及程度都有明显不平衡。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等信息化发展程度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 数字化校园的产生及应用

2.1 数字化校园概念的产生

数字校园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E-campus计划,而正式开始于1990年美国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组织发起的“数字校园计划”,该项目正式名称为“信息化校园计划”,该计划首次提出数字化校园概念。在此之后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了“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方式”的演讲,由此,“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诸多数字概念开始深入推广,并已广泛应用到教育、卫生等各个行业当中。

2.2 数字化校园的应用

2.2.1 日常教学管理

基于数字化校园技术将有利于建立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可以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有利于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智慧校园能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合作学习提供强有力支撑。

2.2.2 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校园来实现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数字化校园在图书馆中的应用,主要是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智能书车是一种移动式RFID(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各类图书文献归架管理设备,它具有查询、定位、书架智能寻址等通讯功能,可实现文献架位信息收藏、文献分拣、新文献上架等功能。

2.2.3 数字化实验室管理

数字化校园将继续借助RFID对实验室设备,仪器,药品等进行分类管理,在掌握其基本属性后,利用阅读器可获取任何之前存储过的信息,方便调用。还可帮助学生在实验时,方便获取所需物品,实验步骤、操作指南等信息,在实验过程中如有突况或危险,智慧校园将提醒并中断实验过程,避免损失。实验结束后,最终实验结果和数据又通过智慧的的数据分析反馈给教师和其他同学,既实现了教学实验的数字化,智能化,又节省了如实验员等人力物力的投入。

2.2.4 考勤、舍务管理

学生考勤及舍务工作是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常规考勤或检查工作主要都由教师承担,花费教师额外的时间与精力。基于数字化校园下,每次上课或回到寝室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或校园卡中的RFID技术,即可通过一个刷脸或刷卡的简单动作,完成人到数据的转换,再通过读卡器将发来的的数据发送到远程服务器中;远程服务器接收到数据后,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然后,教务人员或者教师通过浏览器登录到考勤查询网站,可以实时地远程查询某一节课或某一位学生或某个教室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考勤情况,同时也能方便查看学生进出寝室的情况,掌握学生在校与否的安全性;学期结束时,每门课程学生的出勤情况或者某个学生在一个学期的出勤情况可以自动统计出来。

参考文献

[1]黄荣怀.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内容及战略重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9(8):6-7.

篇9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数据的信息化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职院校作为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一类高等院校,其信息化建设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有许多地方亟待改进。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这已成为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面临着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概念

信息化概念最早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它是由一位日本学者率先提出的,随之传播开来。有人认为,信息化无非就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现代化;也有人认为,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变的标志,以上各种论述,莫衷一是。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指高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整个学校管理的手段和过程,高校在方方面面通过数字与网络信息,为师生员工提供教学、管理与生活服务。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高校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将学校各个区间连接成片,造就一个虚拟的线上校园环境,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存储实施策略,更方便快捷地存储数据知识,建立相应的数据中心和数据的共享平台,全院的师生将能够随时有效地提取信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多个管理系统的完善,使学校的各方面的工作能更大程度上纳入信息化管理,简化工作程序,而搭建交互式平台,更能使院校师生实现网上备课、授课以及相应交流活动。

3.满足了学校教职工日常的工作需要,通过相关程序设置,教职工可以透过平台来批改作业,录入成绩,管理档案等,简化了繁琐的工作程序,把所有的工作集中在信息化平台之中,真正实现高效。

4.在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平台中,融入技能实践板块,更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特色,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个性化可持续化发展。

二、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状况分析

(一)发展过程

信息化的发展时间其实并不长,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认知习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基本构成如下:

1.硬件设备: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基于校园硬件设备的完善,在我国一些重点院校内,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完成较早,并且已经十分成熟。多数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滞后,第一步应该是硬件设备的完善。

2.应用系统构建:硬件设备完成之后,接下来便是网络平台的搭建、整合、推广及应用,各高职院校可以在参考其他院校比较成熟的系统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搭建一个适用于本校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

(二)发展程度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就山东省而言,据2012年的调查,72所院校只有6所建立了数字化校园。近几年随着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各地高职院校已经陆续开展相关工作,特别是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区,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都取得不小的进步,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整体而言,信息化建设工作还需要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完善。

(三)安全防护

网络信息系统有其脆弱性,在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进程中,信息系统在逐步完善,同时网络攻击形式也在改变,尤其是发展还并不完善的系统,更应该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安全,避免重要信息泄露,造成重大损失。

(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涵盖内容

1.教学资源:学无止境,知识浩如烟海,利用学校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多样的学习资源囊括到系统中,通过身份信息登录,学生可以自由进行线上选择,提取对自己有用的学习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2.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学生管理、教务管理、财务管理等平台的建立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带来高校与快捷,有效节省时间与成本。

3.线上互动:建立线上互动平台。通过线上师生、校企沟通,能够更高效利用时间,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

目前的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多院校都较为注重信息媒体设备的引进和相关技术的引入,缺乏了校内信息内容的建设,设备与技术只是工具,它最终服务于人,故而学校需要将校内的教学、管理等内容通过信息化手段,真正呈现到信息化平台中来。信息化建设也不是简单的参照其他院校的成熟系统,要贴合学校实际,才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服务。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未能较好的服务教学、衔接企业

信息化建设在学校教学中应有较好的呈现,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都应该是信息化建设应囊括的内容,而学校学生毕业走入社会,最终是要进入企业,高职院校应注重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交流平台,如此,才能够让信息化系统真正高效运转,增强其实用性。

四、建设方向

(一)有针对性的衔接教学资源建设

可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集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库、社会服务资源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为师生、企业和社会提供资源检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等服务;构建学校数字化、交互式学习系统与平台,建设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为一体,支撑“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研讨课”等教学新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鼓励学生通过与不同地点、不同背景同伴的协助和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建设与企业需求高度衔接的校园数字化平台

可以构建“校企互动、双向传输”的生产现场实时教学系统,实现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等信息实时传送到课堂;构建在企业与校园沟通方面紧密衔接的平台,精准把握地方经济形势动态,这种动态反映在教学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实行学生学习技能提升,能够根据企业要求,培养相对应的人才。同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点,能够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案,确保人才能够与企业完美衔接。

(三)拓展信息化平台

一般的院校信息平台,基本上都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系统,仅供本院师生使用,没有完全发挥其潜在功能,在本有的信息平台巩固上,适当拓展院外交流区域,设置家长、院外师生,以及社会人士可以进入并进行沟通的平台,这样有利于学生课后进行个人眼界拓展,知识能力提升,也更加深化与社会企业的结合,不过需要注意不同区块的划分,以避免重要资料的遗失。

(四)安全防护

社会的网络化环境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实不仅是高职院校,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完善高效的防护功能,能够避免重要资料遗失,避免因系统瘫痪造成学校损失。

五、结语

教育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教育形式多变,在全球数字化的大环境下,院校也应紧跟步伐,完善对应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以期培养更能够适应时代与社会的人才。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除去硬件设施的完善之外,更应该紧密结合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建立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沟通平台,最终使各方都能够从中获益。

篇10

1 高校教育信息化内涵

当今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谓的高校教育信息化是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 需要,以教育技术为动力,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系统的变革和发展,使之成为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其具体表现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构建数字化校园,从而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2 中外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美国高等院校是当代信息技术重要的发源地,其信息化程度、信息管理和应用水平堪称世界最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美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技术应用已渗透到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日本政府为了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步伐, 以培养更多的信息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使高等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借鉴。新加坡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和图书资源信息化来促进高等教育信息化。由于新加坡高校有先进的信息技术设施做保障,各高校都在教学中广泛采用高新技术,从而使学校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我国从1989年国家正式颁布《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纲要》算起,已经20年有余了。期间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

2.1缺乏优秀的教育资源、软硬件发展不均衡

目前,各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重硬件设备的投入、轻应用平台与软件的建设。因为硬件建设成效快,相对软件投入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较低。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网络的利用率低,教学、科研和管理很多领域的相关功能都未能实现。这种不均衡不协调的发展既制约了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如图所示)。

2.2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构

目前,各高校均设有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校园网硬件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均能发挥自己工作的优势,保证建设过程的顺利推进。但有时会出现对信息化建设的进度、规模和难度估计不足,对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 办公自动化、教学和科研管理自动化没有很成熟的考虑。导致信息化建设虎头蛇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作停滞不前、无从下手。

2.3 缺少各应用系统间的接口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期,随着校园网硬件铺设完成,以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为代表的各应用系统陆续建立并投入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效率。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各自为 战的局面已经成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矛盾。由于各系统的开发商不同、所用的开发软件不同,因此数据标准也各异,这就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由于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访问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分别访问,需要使用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使简单的应用变得异常的繁琐,系统的人性化大大降低。

2.4 缺少信息化人才队伍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素。我们需要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造人才、 各种管理软件的集成和开发人才、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应用人才。而目前的现实是各种人才都很紧 缺,尤其是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又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

3 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数字化校园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 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

4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可以理解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教学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现就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原则、内容等加以论述。

4.1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网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可以在网上获取信息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教学、科研和管理所 需的软、硬件环境,为学校的每一位师生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如图所示)。

4.2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原则

4.2.1 数字化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数字化原则。在数字化校园的各个层次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反映了一个学校数字化的程度,因此,在新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也要分步骤的将原有的非数字化资源不断的做数字化处理,不断提升校园的数字化水平。

4.2.2 标准化原则

数据信息的标准化是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各应用系统要遵循相同的数据标准,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

4.2.3 统一化原则

为了便于各应用系统的集成,在各应用系统建设时要遵循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统一由网络信息中心或数字化校园管理办公室协调管理。

4.2.4 集成化原则

数字化校园庞大的数据应该是可以实现集成的。诸如教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智能办公系统等各应用系统实现一定的服务,其数据资源通过数据仓库存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4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

通过校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校园网上信息进行更好的组织和分类,让用户在网上快速发现自己需求的信息,为师生提供网上信息交流的环境,让管理人员科学地、规范地管理自己的数据,并将这些信息很方便地出去,能够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更多的用户,达到数字化目的。

4.5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篇11

“数字化校园”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工程,是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方法、手段和途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质是学校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育和校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协调;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优化,从而提高各种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于2010年4月开始设计开发,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教职工积极参与,并对网站的布局、栏目设置、功能要求等提出了很多建议和意见。网站经过多次改版,于9月初开通测试,并根据学生、学生家长及众多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网友的建议不断地进行调整。到目前为止,已经建成了包括招生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校友系统、教学资源库、实验室会议室使用网上登记系统、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管理平台在内的七大系统。这七大系统各有优势,可以为其他兄弟院校的网站建设提供参考。

招生系统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招生报名及录取、查询、报到注册等工作。实现网上招生,不仅极大地提高招生报名的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有效减少工作的重复和复杂度,而且有利于学校招生宣传和提高学校形象。但整个系统的规划、建设、调试、试用需要时间周期会较长些。

视频点播系统可实现校园电视台节目的网上直播和点播功能,招生、选课、学校重大事件等的在线交流,以及逐步实现网上视频自主学习和课堂的课外延伸等。目前,我校投入巨资完成了校园电视台的建设,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

校友系统可实现校友和学校、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有效沟通。学校即将迎来百年校庆,代代学子承母校之殷泽,“包容大度、志趣高雅、顽强拼搏、追求卓越”,成为社会的精英,已是母校永久的骄傲。校友系统的建设无疑可以集结校友资源,架起长久交流的平台。

教学资源库不仅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交流平台,而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资料查阅服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室会议室使用网上登记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报告厅、会议室、实验室等场所的数字化管理,而且通过规范使用流程和记录相关数据,能够有效地掌握各场所的使用情况和设备完好情况,避免场所的使用冲突,提高使用效率。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正在推进建设中。我校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日常管理、借阅、归还、统计等工作依靠手工处理,工作量大、效率低,无法完成有针对性的、对教育教学和图书采购具有指导意义的数据统计。根据学校规划,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图书购置,藏书量逐年递增,能否实行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制约我校图书馆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三点推进方案,包括管理系统考察、定位,图书入库,系统试运行等,以加快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

招生系统完成了所有在校学生的信息采集及今年的高中招生网上报名,可以为“一卡通”系统提供准确、详细的基础数据,并与“一卡通”系统有机整合,实现了校园消费、考勤、门禁、图书借阅等的一卡通行。

二、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展示

当前校园安全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是趋势,智能化能实现校园安全一站式服务和管理,而集成化则可以实现各应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操作、快速响应与联动控制。

在校园安全信息化领域内,校园安全“一卡通”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校园“一卡通”建设主要面向后勤保障管理,而“一卡通”系统在保障学生后勤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校园安全方面的作用,可以将校园安全和后勤保障都通过校园卡来统一实现。

1.校园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说主要是两方面,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

内部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管理。学校在学生安全管理问题上,特别是寄宿制学校,容易出现管理的漏洞。

(1)学生每周或每天离校返校,在人工管理方式上,容易出现家长无法确认孩子是否已离校或到校,是否在学校上自习;学校也无法确认学生是否真的回到家。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设计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设立学生进出校门身份识别子系统。无论是寄宿生还是走读生,在进出校门时均要打卡留下出入记录。通过打卡,身份识别系统即时显示出学生的个人信息,自动判断是否已经办理了请假手续并获得批准。对于未请假学生的离校,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方案二,设立学生请假审批系统。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离开学校,必须通过班主任请假,并上报学校。以前学校普遍采用的是纸质假条,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弊端,如:易于伪造、容易丢失、事后统计不便等。本系统设计的学生请假审批系统可运行在现有校园网的OA系统中。学生请假时,班主任登录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该学生的离校时间和返回时间,系统自动生成假条,该电子假条自动下发到校门传达室和学生宿舍,作为学生请假离校、返校的请假条。这样既避免了伪造假条情况的发生,同时便于及时掌握学生是否按时返校的情况。

(2)对于寄宿制学校,在宿舍管理问题上,容易出现学生晚自习后返回宿舍楼的时间得不到控制和存在未请假的情况下夜不归宿的情况。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设计两种解决方案。方案一,设立学生进出宿舍楼考勤子系统。该子系统是针对学生在宿舍楼处于开放状态时进入宿舍楼和离开宿舍楼而设计的。学生进出时,通过打卡系统能即时记录学生进出宿舍楼的时间,便于班主任及时掌握学生动向。方案二,设立学生进出宿舍楼身份识别子系统。该子系统是针对学生在校期间,请假离开和返回宿舍楼进行个体管理而设计的。学生进出宿舍楼打卡时,系统即时显示出学生的个人信息,自动判断是否已经办理了请假手续并获得批准。对于未请假学生的离开,系统会及时报警提示,并记录信息备查。

外部管理,主要是针对外来陌生人员及车辆的管理,容易出现几种管理漏洞。

(1)当外来陌生人员来访时,门卫室一般采用传统的人工审核、手写登记、用纸质登记薄等方式保存来访记录。既不利于大量来访人员有效资料的留存、其携带物品的登记、何时离开校区等问题的管理,也给校园的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来访登记系统进行解决。来访登记系统是确保校园安全的专业“一卡通”解决方案。它通过“来访登记一体机”实现门卫管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将计算机技术、扫描识别技术、触摸屏技术、数字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等相结合,替代保安自动完成来访人员的入门登记工作,为来访人员发临时来访卡,并能高效准确地记录、存储来访人员的相关信息,真正做到人员、证件、照片三者统一,以便来访人员的资料查询、统计与监控,提高了学校的安全级别。来访人员持该临时来访卡通过所有需要身份识别的地方时,均需在身份识别系统上打卡进行识别,保安确认身份无误后放其进入办公区;访客出门时,保安将卡片收回。该来访记录将保存在数据库中以备后期查询。

(2)对于车辆的管理,主要指陌生来访人员的车辆,特别是在面积较大的校园,来访人员虽已登记,却无法对其车辆进行识别控制。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通过车辆识别控制系统进行解决。车辆识别控制系统,在面积较大的校园主要出入口设置道闸,当陌生车辆要通过该出入口时,需要在读卡器上打临时来访卡,系统确认该卡有效,则开启道闸并为车辆拍照,然后放行。如是无效卡,道闸不开启,并进行报警。该系统对校园内陌生车辆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进一步提升了校园的安全级别。

2.我校校园安全“一卡通”系统的建设成果

我校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的山东省重点中学,是潍坊教育系统首屈一指的高中学府。学校领导对校园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服务于校园信息化建设,并不遗余力地把我校打造成现代化、科技化的新一代院校典范。我校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正是结合时代背景和实际需求而产生的新一代“一卡通”管理系统,可归纳为四个管理对象、六大系统、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四个管理对象是学生、学校教职工、临时来访人员、临时务工人员。四大系统是学生身份识别考勤系统(包括学生考勤、校门宿舍身份识别、请销假),外来人员来访登记系统、临时务工人员身份识别系统、人员车辆出入通道控制系统。一个数据库是所有六大系统共享一个人员卡片数据库,统一进行发卡管理。一个平台是搭建基于所有六大系统管理数据的“一卡通”综合查询平台,并与校园网内部办公平台融为一体,为校领导全面掌握校园安全情况和学生管理情况提供方便、权威的决策支持平台。

本次项目实施涵盖了校园安全、人员车辆出入控制、学生考勤、请销假、宿舍管理、图书借阅等多个方面的应用系统,并通过技术开发实现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统一联动,为学校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决策平台。通过使用校园安全“一卡通”系统,我校网络建设取得了如下实施成果。

(1)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请销假管理制度,实现了电子假条的审批流转,并将此作为学生进校离校的数据依据,有效地解决了请销假弄虚作假的问题。

(2)在校门口、宿舍门口建立学生考勤系统和身份识别系统,并与请销假管理相结合,实现了校门、宿舍对学生的出入控制,将学生的安全问题切实地提升了一个高度,对校园安全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3)在学校西大门、南大门分别建设了人员通道控制系统,在西大门建设了车辆控制系统,规范了校园内人员、车辆的进出控制。

(4)在学校西大门、南大门建设了来访登记管理系统,完善了外来人员的出入安全管理。

(5)在学校西大门、南大门建设了临时务工人员身份识别系统,对临时务工人员的身份进行了全面掌握,完善了临时务工人员的出入安全管理。

篇12

一、论坛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北京天空中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央教科所、教育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中央电教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二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网络与信息中心、北京教育技术设备中心

合作媒体: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北京记者站、《现代教育报》、《北京教育》、搜狐教育频道

二、论坛内容

论坛主题: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小学教育创新与发展变革

论坛主要议题:

1.数字化校园引领学校管理现代化

2.数字化校园整体规划与平台建设

3.未来的数字化课堂以及教学模式变革

4.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数字图书馆等)

5.数字化校园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三、其他事项

1.论坛会务费

780元/人(含会务费、餐饮费、资料费),住宿费自理,食宿由论坛会务组统一安排。

2.省略

洪文秋:010-6649094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