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

时间:2023-06-21 08:42: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中音乐学科素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中音乐学科素养

篇1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音乐教学的任务明确提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阶段开设音乐课程的根本目标,就是是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遇。

但就目前来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满足于学生对一些歌曲的掌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练习法为主。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过分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忽略,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整个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的出现。探索新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良好人文素养服务。

1.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1 从整个教学安排和体系看,高中音乐教学不被重视。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高考成绩突出,这个学校也就一定优秀。所以,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以及安排,都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所有的课程教学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而高中音乐教学一直被当做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鸡肋,无论在老师还是在领导以及学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无。在教学学时以及教学设备等保障上均无法与高考科目同日而语,课程安排课时少,缺乏统筹规划和安排。

1.2 从教学的目标和师资力量来看,高中音乐课程基础薄弱。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教学目标不明确。同时作为一门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乐课师资力量相当薄弱,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乐教师多数为附带兼任音乐教学或本身对音乐教学不感兴趣,教学方法上也过于传统,知识更新速度慢,学习进修的机会少,教学能力偏弱等。

1.3 从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来看,高中音乐教学效果较差。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突出音乐的艺术特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科之间缺乏综合性。而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单纯地灌输音乐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与形式过于外在和花哨,与教学内容相脱节,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较差,不能真正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服务。

2.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对策

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作者认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乐教学这个平台,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1 创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教学,建立新的课型,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总是可分可合。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我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音乐教师应时常围绕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堂、反思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把学生的目光从课本上引向自然和社会,改变过去孤立地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自然社会的广阔背景下学习,让音乐课不再流于表面。为了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音乐教师要对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一个精心安排,纵观全局,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都应当围绕学生来展开,音乐课的魅力并不在于音乐知识、技能的承袭,而是对音乐美感的体验和享受,以及得到启迪、感染等教育效应上。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如当今的电脑音乐、流行音乐、本土音乐、外国音乐、老师和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等等,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2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锐的感知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出发,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进入兴奋状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导入语。采用欣赏、律动、创设问题情境或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学习音乐。如在教授《音乐与电影电视》时,可以设置很多电影电视音乐问题,选取同学们喜欢的一些影视歌曲,与他们一起探讨。先放一段音乐,制造出悬念从而导入新课。这样引之以思,启之以疑,导之以问,教之以法,紧紧扣击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的学习。

2.3 创新教学方法,提升音乐教学效率

创新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提问是学生不偏离课堂,思维活跃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如能找准切入点提问,对学生理解歌曲或乐曲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住这些,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效率很高。

2.4 创新考评模式,多方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

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这不仅仅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更是激励化教学方法的内涵所在,关键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我对学生阐述了我的观点:学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学与不学的区别,只要你肯学,你就一定会学好。反之,你则学的不好。同时,作为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课程,要让学生明确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大学生活中或现实生活中能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和影响,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自觉自愿喜欢音乐学习,自觉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2.5 创新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多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一是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用多媒体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美丽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设置情景,使学生们身临其境,从中体会音乐的高低、长短、快慢、顿连、优喜等等,在进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激发音乐创作的热情;

2.6 创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要求教师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另外,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承认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不同个性的学生留有自己活动的余地,使各种禾苗都能茁壮成长。

2.7 创新师资队伍,奠定教学基础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高中学校要从唯高考指挥棒运转的教学理念转化,提高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改革现有的师资编制方式,科学灵活定编,注重和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师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队伍的培养,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创造条件让音乐教师更专业。

总之,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作为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不断摸索和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欣赏、想象和入情入境地体会音乐意境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1.对音乐美学的思考

音乐美学主要讲述的是审美的观点。我国在2001年6月7号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对于音乐课程来说,其特质是情感审美。音乐教学施予者的美学修养对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使音乐教学符合审美的前提和根本保证。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话,是自然人的对话”。音乐审美通过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来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体会,并从中得到享受与启迪,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起到人格塑造和心灵陶冶的作用。

2.中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音乐教师的教学气质

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在教学岗位上的教师,应该具有一般教师的特质。音乐教师要与其他教师一样要热爱学生,在热爱教育事业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展新视野,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这样的教师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音乐教师形象关系到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音乐教师首先在教学仪态上要符合课堂上的礼仪要求。其次,音乐教师也需要有发音清晰、准确、语速适中、语调规范的教学语言。除了一般教师的教学气质外,音乐教师还需要有独特的自我风格,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独特的音乐气质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是一个音乐教师的不二法门。

(2)音乐教师的艺术修养

所谓艺术修养,是指个体所具有的艺术感知、理解、表现、鉴赏、判断、创造诸能力所形成的独特的审美心理特征。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上面所说的教师一般的气质外,独特的音乐修养和美学修养也是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的必备品质。一个合格的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足够的音乐基本知识以供基本的教学使用,良好的文学和美学修养也能在基础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音乐是艺术中的一个门类,艺术各门类之间的情感表达和美的体现是相通的。因此提高其他艺术类的修养对音乐美学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学修养对音乐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只有了解美学、音乐美学和审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常识,音乐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审美修养。

3.提升自身音乐美学素养

目前的教材对于中学生而言,这些作品似乎距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这些音乐作品缺少了时代感,而中学生对于流行和时尚又是非常地敏感,因此,这些音乐作品就很难迎合现阶段中学生的审美观。现阶段中学音乐教材里缺乏符合时代潮流及中学生想要的音乐作品。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将这些音乐素材穿插在我们的中学音乐教材当中,更好地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具有较强的美学的色彩,除了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外,还要将其他学科的审美观点,例如美术、文学,与音乐进行结合。例如,培养学生了解音乐歌词的优美,歌词是一种简单的诗意文学,而美术是对音乐的渲染。同时,从心理学方面进行研究音乐美,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广义的社会学的角度去告诉学生音乐艺术,诸如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价值标准、音乐的阶级性因素、音乐的持续存在和继承性等让学生去了解。从音乐作品的结构、诸构成因素的内在特性等方面都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使心灵得到净化,产生。同时也体会到音乐独立的人格的尊严和情感,从而对教学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

4.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审美,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中学教材中音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非常广。这不仅要求我们高中学生对音乐形式要有所了解,同时也要理解作品内在的含义。应该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材料、音乐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引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对教材中的作品加以分析和说明,对学生了解一部作品起到很好的作用。从音乐作品的分析中引发对音乐美学的思考,从而有机会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整体形式和内涵,领会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对于不同的音乐类型我们要有不同的引导和启发。对流行音乐的欣赏也同样有所要求,因为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比较感兴趣,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存在于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说歌手的形象、歌曲的风格以及社会上的流行程度等。那如何使这些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呢?同样在引导学生的时候,就要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编配及音乐所表达的内在精神等方面去欣赏。现在的学生应该接受多元化的音乐形式。

二、对学生的要求

如今中学生喜欢的音乐以流行音乐为主,这与中学生正处在从青年早期向青年中期过渡的特殊时期有关。中学时期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同时,中学生人生观的发展是很不稳定的,很容易由于受到所接触的外界环境以及交往的人的影响,而改变其对社会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看法。流行歌曲比古典音乐作品贴近生活,简单的配乐加上通俗易懂的歌词更容易让人接受,再加上流行音乐中所具备了一个时期最流行的元素,这正赢得了喜欢追逐时髦的年轻学生喜爱。高中生可以通过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鉴赏的习惯,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设定了六个教学模块,分别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和“音乐与戏剧表演”。这六个模块要求高中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各地区教育水平和同地区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音乐能力较弱的学生和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这个提高自我音乐美学素养的平台上,都要好好珍惜,主动实践,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音乐教师需要用良好的审美修养,优雅、大方的教学仪态,生动、感人的教学语言等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自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审美体验,在自觉感知、想象、理解、表现以及创造音乐过程中,才会形成音乐审美心理,达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培养性情的目的。学生通过音乐与自己情感生活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从教学中得到美的愉悦是最简单快捷的途径。音乐教育不仅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关,更是与我国的全民音乐素质有关。音乐是美的艺术,是美的体验。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培育。同时我们需要将音乐教育的成果传递给其他各门学科,使音乐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块基石。

篇3

引言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因此必须能够辨认出一支曲调,因为在音乐中取代情节地位的一般是旋律,旋律通常是聆听者的向导。

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器乐欣赏不同于声乐,它没有形象的歌词作为表达,不容易被人们,特别是孩子所理解与接受,而且器乐曲往往是篇幅较大的,时间较长,抽象并且难以理解,学生不感兴趣,欣赏难度大,成为了教学中的难点,但笔者认为只要抓住孩子的学习心理、学习规律以及音乐的灵魂,巧用方法,有重点地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科学地鉴赏音乐、走进音乐,深入感受和体验音乐,就能解决这一难点,进而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可以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地感受、参与、体验、记忆和辨别音乐主题呢?

一、哼唱辅助记忆音乐主题

音乐主题是一首乐曲最主要的乐思,即音乐的最核心部分。它是音乐思维的“种子”,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有个性鲜明、表现力强的特点。所以,记忆音乐主题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孩子们首先必须掌握的要领。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主动地发现乐曲中多次出现的音乐主题旋律,并演唱其旋律,有些乐曲,我们甚至可以为它填上适合的歌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聆听兴趣,更可以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教师可以为一些具有歌唱性的音乐主题旋律填上歌词,变成一首简单易唱的歌曲让学生演唱。例如:在教学人音版第6册《匈牙利舞曲》的主题旋律时,为了表现这段轻松、活泼的旋律,我为旋律填上了歌词,还编了一段舞蹈动作,教师边唱边跳,通过视唱、配词演唱、舞蹈,引导学生记忆旋律,体会了匈牙利舞曲快、慢相结合的速度和时强时弱的力度特点。

二、手绘图型谱记忆主旋律

图形谱,它是融和了美术和音乐学科,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通过跨越识谱障碍,帮助学生科学地走进音乐,深入感受和体验音乐,图形谱可以以点代替音高,以线条提示旋律大体的走向,描绘音乐作品所要的表现内容,还可以加上恰当多彩的颜色或图画,体现音乐的内在情感和张力,直观易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图形谱是帮助师生化解音乐抽象性难题的好帮手。例如,在人音版小学音乐第3册第5课《跳圆舞曲的小猫》一课中,借助生动形象的图形谱,栩栩如生的表达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的喵喵叫声,优雅的跳着圆舞曲。学生看着直观形象的图形谱,边听音乐边照着图形谱划着,既激发了聆听的兴趣,又轻松愉悦的掌握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旋律,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

三、表演情景动画感受旋律情绪

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性好动好模仿,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深深的将他们吸引,可以启发孩子对有些乐曲进行编创情景表演,能更形象生动的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并记忆住音乐。如:《狮王进行曲》《龟兔赛跑》,随着音乐发挥联想、想象进行表演,只要学生在表演中有所体验、有所了解,便是最大的收获。

四、欣赏多媒体动画进一步感受音乐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上明显的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富有动感的画面吸引,容易对轻快、优美的旋律产生情感的共鸣。而我们恰好可以利用动画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音乐的艺术魅力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优秀的动画片,吸引孩子的除了丰富多彩、动感十足的画面以外,还有与画面完美融合的背景音乐,其中就不乏一些世界名家名曲。例如:《小巫师》的音乐选自杜卡最著名的作品――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麦兜的故事》所选用的背景音乐有舒伯特的《音乐瞬间》和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在音乐教学中,我从动画片中选择出音乐欣赏教学中所需要的内容进行编辑,整理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利用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等优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的重点片断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与动画的密切配合;聆听动画音乐,要求学生记住动画片中的音乐主题旋律并能听辨,由此切入教材。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把童趣动画片引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使之成为学生认识音乐大师及欣赏其作品的有益桥梁,大大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百年经典的音乐作品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若能在小学阶段积累大量丰富的经典音乐,熟记或背唱所听过的音乐的主题旋律,不失为最好的提高音乐素养的途径。

篇4

作为音乐教师怎样通过音乐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呢?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及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其进行教育、引导。

一、音乐教育有利于净化、升华人的心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是它取材内容的广泛性及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当你翻开教材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德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无处不在。音乐教师巧妙设计构思,精心备课,并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一堂课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启迪学生的心灵,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影响、去改变学生、让他们在音乐中仿佛置身其中,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的谴责、热情的歌颂,全身心的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唤起他们的热情,培养他们爱国、爱民的深厚感情。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智能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认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开发人类智力、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奋进的特殊工具,已被普遍认同,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纷纷加入到学习音乐的行列。经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认得左脑具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具有形象思维功能,甚至有些科学家称右脑为"音乐脑",它与创造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音乐教育对开发右脑、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提高人的智能因素起着其它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孔子、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而且对音乐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正因为音乐对其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才帮助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登上了事业成功的顶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上,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演奏时通过手指的灵活运用,对大脑的神经系统进行锻炼,使大脑更灵敏、更聪慧,同时训练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开阔音乐视野,获得追求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打好基础。

三、音乐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音乐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艺术情操,可以愉悦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浓厚审美情趣。当然,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是一个非常长期、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坚持,血药持之以恒的不断积淀。大学生应该明白自然和谐、社会良好秩序和社会正义,要抛弃自己那些比较龌龊的、阴暗的、低级趣味的想法,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培养自己高雅、文明、自然、和谐的人生品格,通过音乐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养成自己最有意义、最有人生价值和最有社会价值的价值取向。音乐艺术通美的结晶,启迪人类的思想内涵,感染人类的关爱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种非常轻松,非常美丽和非常爽心悦目的方式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手段。通过音乐教育可以给大学生一活生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身心健康素质的培养

优秀的音乐能使精神愉悦、情绪振奋,同时通过音乐听觉器官穿入大脑皮层,起到较强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促进消化、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的作用。开展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如跳校园集体舞、随着节奏做健康游戏、练习唱歌、学习乐器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环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集体协作能力,对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都非常有益。

更多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多数受到过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今天,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那些生气勃勃,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形式,越来越需要将音乐教育引入德、智、体、美、劳诸育之中,来完成对中小学生人格的塑造。重视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重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