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6-21 08:43:0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学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学教学反思

篇1

2教学内容的反思

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大,所学专业不同,教师应该尝试结合教学大纲和社会实际需求情况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量体裁衣,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有目的地删减、添加教学内容。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应该合理搭配临床实例。课堂上引入实例教学,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有学以致用的切身感受,对临床工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实际上,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本身与临床工作联系紧密,增加实例教学并不困难,关键是方法、时机和内容等的合理搭配。学生普遍对临床科室的检测项目、仪器使用及工作程序等有浓厚的兴趣。为了学生就业和今后从事科研工作考虑,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介绍相关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等前沿内容。总之,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应该结合医学各专业的特色,从实际到理论再到应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在激发兴趣、启迪思考中将枯燥且难理解的知识转变为有趣、有用的知识储备、能力训练和素质养成[4]。

3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目前教学现状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教师还应不断作出灵活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切不可太过单调,只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进行填鸭式的教学[5]。每个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风格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由于医学生物化学理论知识体系深奥,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到其中的核心知识点,而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充分运用,其主要优势是更大容量和更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幻灯片、动画、视频等表述方式及交互性制作技巧有机地整合各章节知识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DNA双螺旋结构的演示问题,应用计算机特有的三维显示技术就能轻而易举的解决,学生掌握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概念,易于理解与这个结构相关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机制。

3.2运用医学实际和生活实例教学

实例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为了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具体,教学中结合课堂内容,将实际生活和临床工作中密切相关的生化知识和技术穿插介绍给学生,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对其一生都是有益的。生活、临床、法医、食品、考古、体育等都有医学生物化学的应用,可以选择最有代表性的阐明机理,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比如将RNA生物合成机理与临床艾滋病治疗相结合;讲解DNA损伤修复时,将DNA损伤修复系统的缺陷与遗传性着色性干皮症和早老症等遗传病的发生相联系;讲解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介绍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机理等;通过这样的联系,无疑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摄取,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的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不再是抽象的理论和空洞的知识,而是可以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使其掌握的知识经久难忘,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6]。

3.3运用名人名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前沿学科,这一领域的许多科学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奖。课程教学内容的导入可以利用讲故事、民间俗语、生活中的小常识或科技新进展等进行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研究故事,用名人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生物化学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授复制和转录的时候,就可以讲述父亲KornbergA分离纯化了DNA复制需要的DNA聚合酶,儿子KornbergRD发表了第一张RNA聚合酶的全动态晶体,父子两位科学家都曾在不同年代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故事。与此同时,在课堂讲授时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物化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4运用练习测试巩固知识

每堂医学生物化学课给学生介绍的知识点很多,随着课程的延续,学生不理解的方面越来越多。根据以往的评价和反馈,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医学生物化学难懂难记,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逐渐减弱。对此,教师应该在每节课结束前3-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几道题目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新梳理回顾。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对主要的知识点理解透彻,课后再复习时,就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学生对课堂练习测试普遍反映良好,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6,7]。

3.5培养文献检索和查新能力

医学生物化学学科发展非常迅猛,知识更新很快,新理论与新技术层出不穷,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信息资源来组织自我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学习医学生物化学时重记忆、轻思考的特点,笔者培养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检索和查新的能力,向学生反复强调不能单纯依赖课本,要注重学习查阅文献和网络相关资讯作为学习的补充。同时结合不同章节的要点,辅以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讲解,包括立题的依据、课题的设计以及讨论的要点等,并适当安排时间利用电脑给学生展示对某方面内容如何进行文献检索,对国内外有关专业网站进行推荐。同时,笔者在中国知网和Pubmed上还筛选一些生物化学专业期刊介绍相关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尽可能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对于文献检索和查新的学习,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对生物化学新知识和新进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7]。

4教学模式的反思

4.1理论教学精益求精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是高深难懂、枯燥乏味,以理论讲授为主,内容繁多,涉及面广,教学课时有限,学生往往难以消化和理解。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该通过同行评课和与高水平的督导员交流,从板书、语言、导入、讲解、提问、演示、课堂组织、强化、练习指导等环节着手,分析教学中运用了哪些教学技能、策略和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来进行反思,矫正实际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力争精益求精,才能使理论知识的传授做到深入浅出、通识易懂。此外,教学中难免会出现教与学的偏差,教师应该即时帮助和指导学生,同时进行反思。

4.2实验教学必不可少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普遍对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在实验室精选实验项目的前提下,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做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应该知道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进而通过理论指导实验操作。这就需要教师不是简单的讲解实验步骤,而是将教师对理论的讲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导向其思维,指导其操作。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很重要,学生习惯于用实验成功或者失败来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而实际上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分析某种现象或实验结果的原因,以及实验结果存在的误差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

4.3利用临床见习辅助课程学习

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医学生物化学课程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临床见习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方式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紧张的问题,又使学生直接接触医学前沿阵地,感受到医院的工作氛围、工作方式和工作秩序,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学习肝脏的生物化学这一章节,就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临床医院检验科见习常规肝功能生化检测的项目,了解黄疸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依据。

篇2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两个方面,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促进教育对象整体水平提高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完美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如何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系统是关键。

在医学院校课堂高效改革中, “效”很重要。一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二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三是指高效改革带动教育课堂改革所发生的高效能。只有学生学习取得高效回报才是教师指导高效率的成果,这样的高效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让学生在相同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在于构建高效课堂,这样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锻练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分析我们当前的医学院校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研究课、实验课、示范课和观摩课等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注重的是教学内容的研究,而对教学的过程研究重视不够。主要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脱节;二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三是教学过程中教育评价的单一;四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欠妥。

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和研究怎样切实优化教学过程,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优化教学过程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后应达到效果的水平和标准,是教与学活动的行为和效果的指南。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准确把握并努力实现优化教学目标,使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和谐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避免过于宽泛,如果缺少质与量的规定性则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难以把握,也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制定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即从认知、操作和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达到准确无误,并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以保证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能实施与实现。比如,医学院的学生在上肿瘤这一章节课的时候,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与实验紧密结合,首先老师要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课堂上用实际病例来解答,并留下实验所要解决的项目,这样学生在上这一章时会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解决问题,达到教学这一目标。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达到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式、办法、途径和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方法既互相联系又互相补充,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发挥作用。正确地确定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获得预期发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和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时要有准确的依据;一是要依据教学目标;二是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三是要依据学科的性质;四是要依据教与学的实际。优化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观察、体验、探索和发现,为学生创造一个想说、敢说、会说及积极应答的环境,使其在自主探究中主动发展。

医学应该是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渗透交汇的综合学科,医学教育走文理兼容的综合大学之路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教学要改革传统的纯专业技术训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要渗透人文社会科学对人文社会科学思想的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医学院的学生不仅面对疾病个体,而且面对社会群体。在学生进入临床前夕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实习医生”的教育活动时,邀请医学专家参与,让医学生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三、优化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中,围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进行的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之间和学生本人的评价随时随地存在着。而这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其学习水平的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学评价应注意改变以往的过于重视学习效果,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的评价体系。应该基于一定的培养目标,建立与课改理念同步的发展性评价指标和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尤其注重学生本人的评价中的作用,真正达到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成长,同时促进教师同步发展的目的。这样,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研究者和指导者,使我们的学生成为课堂学习主人。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即坚持三维的评价指标:在学业评价方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在非学业评价方面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评价。

四、优化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有它的空间形态和时间流程。空间形态的建构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的形式上,而时间流程的控制则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各个组成部分安排顺序上。优化教学组织要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要做到时间结构的优化、空间结构的优化、认知结构的优化。具体说就是要动静交替、张弛有序、密度和强度适中、集体与个体结合等。只有根据一定的需要把横向的和纵向的、空间的和时间的各种关系加以科学的组织和调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篇3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265-02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创新不断涌现和竞争不断加剧的重要时期。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第一要务。教育观念的更新,首要更新的是高等教育体系中庞大的师资队伍,他们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是课堂和实验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中最有力的影响者,毕竟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多学科、多层面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

细胞生物学被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和高等教育体系中均占有重要位置的前沿学科。医学领域的许多重大发现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对医学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而言意义日益突出。在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开设的细胞生物学课程,在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培养科研思维的同时,如何利用课程授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一环,是我们当前面对的教育课题之一。我们在研究生细胞生物学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对改革的迫切性、系统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教育观念更新是前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认识到忽视能力培养是制约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着教学计划和教科书一章一节地向学生讲授,学生熟背理论而与实践脱节。二是忽视自主能力的培养,限定领域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主张学生的自主发挥,学生理解书本但不会思考。三是忽视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只学习已有结论和经验,忽视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和形成结论的深入研究[1]。在实现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导师及教学团队的教学观念的更新是前提,也是基础。各指导教师的创新力的保持和对教育教学先进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学习有助于保持教学的生命力。

2.师资队伍加强是保障。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曾说过:“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重视提高研究生本身的质量,更要重视提高研究生导师的质量。”[2]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关系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师生双方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并认为导师的学术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3-4]。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是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师德高尚、教风严谨,梯队合理。搭建技术力量雄厚的师资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重引进也更重培养,引进看学历、选专业、重学缘,培养分批次、重坚持,力求优势互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以小型的学术报告会的形式加强交流,互助共进;在梯队建设上,看重专家教授的经验,也注意吸纳思维活跃的中青年学者;并依据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学生的兴趣主导,确立了双导师制,并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二、深化课堂改革,推行创新课堂

1.课程设置合理化。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做到适时调整,丰富选课资源的同时,加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2.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要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优化。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建立在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的基础上。知识作为能力和素质的载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研究生阶段知识的获取不应该局限于本科阶段的某一本教材的重复拓展。我们在课堂设计中集思广益,打破教材的局限,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设置了十个小的专题题目,专题内容涉及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技术及其创新、前沿知识、热点领域,并充分考虑细胞生物学与医学的密切关系。如细胞通讯、细胞信号跨膜转导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端粒、端粒酶和肿瘤的关系及其研究进展,细胞骨架与运动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举例(原因分析、分子细胞学调整、研究进展)等。学生既能从中巩固提炼的基本理论框架,又能获得丰富的前沿信息,在学习中还有助于科研方向的确立和科研思维的培养。

3.改革教学方法。我们在前几年的教学中留心对研究生的理论基础、能力水平和喜欢的教学模式做了问卷调查,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阶段学生的特点突出表现为:已经具有比较广泛、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并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向往自由的思维和互动表达。综合研究生的特点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试行教学方法改革,彻底改变教师灌输知识的单一模式,更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担负引导、组织实施、总结和考评的职责,更多的时候也是讨论和争论的主体之一,变师徒关系为伙伴关系。具体实施是依据学生兴趣分组,3~4人/组,组内分工协作,依据自己所选的感兴趣的专题查阅资料,开展讨论并推举一人以PPT文稿的形式图文结合在课堂上汇报讲解,同学可以自由提问,教师做针对性的点评、补充。创新的课堂组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保障了自主学习的效率,协作中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课堂表达和提问互动有效地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了学生综述及表达能力。此种形式受到了选课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生加入我们的学习队伍中。

4.考评手段合理化。在转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模式的同时,打破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划一呆板的考评制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课堂表现和实践实训,各占50%。课堂表现的评价中以小组汇报讲解中的综合能力表现作为主要的考评指标,并逐步完善了评分标准,简介如下:基本原理简明扼要、切中要点、通俗易懂;研究应用举例典型、兼顾多方面;重视结果分析(尽量使用图表);重视技术发展的进展和研究理论进展(突出新意)。除了陈述者有奖励分之外,课堂提问及回答者都有酌情加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课前准备、课堂提问、课后总结的学习资料都可以组织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学习档案也可作为酌情加分的因素。

三、反馈与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新的考评方法改革的突出优势在于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但在试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待于改进的问题。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需要合理调研,依据社会、培养目标和学生主体的需求做出调整,充分适应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优化上,学生更注重研究进展的讨论和热点文献的分析,教学内容需要每年更新,不能一成不变。在教学方法改革中,试行讨论式课堂的问题反应在四个方面:个别小组成员因自制力不强、计算机水平限制、口头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对所选专题的基本理论或研究进展陈述不清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他同学对该专题领域的学习。在课堂汇报环节,受部分同学表达能力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堂进展的节奏会略显拖沓。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综合能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锻炼,也有个别学生在混学分,并没有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且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体系中,给学生公正、全面、合理的评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但其过程是相当烦琐的,需要教师团队比较多的精力投入,适当的激励机制能更好地配合教学改革的推进。

四、展望

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更需要创新能力。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体现在实践实训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学校、学院、导师和学生等多个主体的重视和参与,但基础是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导师或导师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保持教育改革的热情,及时地发现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拥有足够的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完善,才能真正推动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龙华.论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7,(5):102-105.

篇4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teaching)又称反思性实践(reflec-fivepractice),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师范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活动。它是培养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1反思性教学

1.1反思性教学的含义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思潮或运动,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倡导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意图从不同方面对其概念进行诊释,但多将界定重点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方面。现在较能得到认同的是我国学者熊川武对反思性教学的定义,他将反思性教学界定为:反思性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一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既是教授者又是学习者,同时又突显了教师反思的重要性。

1.2反思性教学的特点

(1)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是一种可重复的反思。它旨在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使得参与反思性教学的教师获得了创造性思考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机会,它是一个螺旋式的提高过程。

(2)反思性教学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是一种对教学产生新的理解的过程。

(3)反思性教学是既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又全面提升教师能力的实践活动,是把教学作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实践过程。

(4)反思性教学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它让教师感到自己有责任让每位学生成功,而且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学生成功的关键。

2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途径—反思

2.1教学反思的方式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能力发展的途径。Schon}指出,从业者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是从业者提高自身职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包括以下步骤。

2.1.1课后小结养成每节课都要进行小结的习惯。小结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首先要反思学生,如学生的反应如何、接受程度怎样等,然后要反思教学,如与学生互动如何,教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重点、难点,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等,以便为下次课积累经验,改正不足,发扬优点。

2.1.2听课与集体备课观察和分析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管理措施、教学方法、学生反应、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等。通过听课,取长补短,学习长处、反思不足。并在课后彼此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讨论不同讲授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反思上一年在教授本节内容时出现的问题,积极改正。

2.1.3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比听课更全面的一种评价方式,要求评价者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要对被评价者的教学文件作出评判,即教学文件准备的各个环节是否得当等。这是一个反思、分析、综合和实践循环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2.1.4学生评教在某个学习阶段结束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3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反思性教学以科学反思为基础,是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相结合的教学,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是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实施反思性教学。

3.1调查研究,了解学生需要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如果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而凭主观臆断实施教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针对进人临床实习的学生,带教教师首先要求学生写出详细的人科实习计划,再根据学生希望获取什么知识来制订相应的实习教学计划。

3.2区分个体,结合集体讲课与个别指导

我们知道,虽是同类事物,但也有其共性和个性之分。比如由于《护理技能操作教程》相对规范、细化,护生进科实习后,很快就能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而医学生则不能。因此,在给医学生讲授技能辅导课时,应备齐所需用物,认真备课、示教,先以大班形式教学,再以小组形式教学,必要时一对一进行个别答疑。

3.3勤实践、多提问,返学为敬

学生牢固掌握了课堂所学知识不等于具备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比如,要求护生学会初步分诊、询问病史,将跟随医生诊病、跟随教师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指定某护生边操作边讲解,其他护生找出不足之处,最后带教教师给予指导,使其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并转换成技能、技巧,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4定期祖织麦流活动,进行反思性总结

篇5

2.课堂反思

2.1教学模式的反思

反思是否实施以护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的课堂内容进行是否生动活泼,充分吸引护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中密切注视护生的反应,努力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2.2教学方法的反思

2.2.1讲授教学法

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恰当的引用俗语、顺口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小儿的运动发育的内容非常烦琐,引用“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的顺口溜来概括小儿大运动的发育,简单明了,便于护生记忆,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2.2.2启发式教学法

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3],在很多方面都存在与成人不同的特点。护生在学习儿科护理前已经完成基础医学和桥梁医学的学习,教师须以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纵向知识的联系,引导护生对新旧知识的迁移。例如,在学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时,先布置护生课前复习生理学和生化学中的维生素D和钙的来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生理作用,通过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引导护生推导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由此引出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使护生犹如蚕丝剥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易于接受和掌握新知识。

2.2.3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实际上是扼杀了护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4],所以要有选择的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例如学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时,复习基础知识时可以利用板书由同学们画出人的血液循环途径,再使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胎儿血液循环从而引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畸形,使静态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难懂的内容易于理解,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2.2.4角色扮演法

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不同的角色扮演让护生亲身体验来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肺炎患儿的护理时,由护生分别扮演患儿、患儿家属、护士,设置场景,护生对肺炎患儿进行护理评估、护理操作(指导有效的咳嗽、胸部叩击、雾化吸入、引流)、健康指导等进行表演,其他护生当观众,对角色扮演的效果给予评价,最后教师总结,对不足之处给予矫正,表现好的予以表扬和肯定。

2.2.5PBL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5]。在PBL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对病例的设计进行反思,如何利用病例让护生在讨论中发现自身知识不足,提出问题;如何提出假设引导护生合理推理,训练护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和推理习惯。例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选择典型病例提出问题,通过上网、查阅课本、医学书籍等相关资料,分小组讨论、解决上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班讨论,护生先进行概括总结,再由教师对讨论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分析。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和理论知识来解决。

2.3课堂气氛的反思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优点、长处、进步等方面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赏识教育意识,应该鼓励护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护生对问题质疑,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对护生的鼓励可使护生树立信心,积极愉快的心情能激活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护生的认知活动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3.课后反思

3.1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如何成功运用了某种教学法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如何完美的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把这些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反思,指导今后的教学。

3.2反思教学的失误之处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对于每堂课的教学失误应正视它、总结它,引以为戒,失败的教训可以转化为成功的经验。反思教学失误,大到知识性错误,小到语言表达的精准。

篇6

一、引言

教育和培养技能性人才是高职高专教师的双重任务。然而在实践中,任课教师很难摆正这一关系。通常任课教师都偏向自己所传授的专业知识,他们在讲述专业时,洋洋洒洒,在理论上一套又一套,而对于少数经常迟到、旷课、在课堂上用手机聊天或干脆趴着睡觉等表现不近人意的学生,懒得去过问,忽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他们的份内事,而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在高职高专中持这一观点的任课教师比较普遍。其结果是,每年都有少数学生受到这样和那样的处分甚至被开除学籍,每年总有少数学生因未修满所规定的学分而毕不了业。究其原因,有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尽管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是由方方面面的内外因素影响而决定的,但他们从小学至大学,教师对其的教育失误占了很大的比例。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教师是有一定责任的。这是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反思的问题。通过对教育和教学的反思,总结经验,有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与发展。搞好教育与教学工作,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教师追求的理想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笔者以为,教师应该在教育与教学这二个方面,二手都要硬。在对待很多在学习上早已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的高职高专层面上的学生,非政治思想教育的任课教师在其传授专业知识时,应以学生为中心,适时地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有利于教育和培养技能性人才,有利于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

首先何为教学?从广义上说,教学是指:一切学习、自学、教育、科研、劳动,以致生活本身,都是教学。狭义指:使学生学会各种活动方法和技能的过程。而笔者以为,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活动,所谓“教”就是由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传授学习方法等。所谓“学”就是指学生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技能和传授的学习方法等。

何为反思?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其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reflection)的广义概念是指,“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active persistent and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any belief or supposed form of knowledge in the light of the grounds that support it and the further conclusions to which it ends)他还提出了意思与“反省”近似的“反省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反省”(introspection)这一观念,在二千四百多年前孔子的教育体系中便初现倪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曾子在《论语•学而》中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呢?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没有不去温习呢?”显然,这里孔子的学生曾子要求人们经常回想自己所做过的事是否正确。而杜威的观点是要对所做出的结论进行不断地考虑。二者有异曲同工之意。只是杜威把教学和反思引入教学过程,将其密切地结合了起来。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获得成败之经验,然后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笔者以为:教师成长=实践+反思+经验+实践+反思+经验……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培养自己不断地成长,就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不断地总结成功与不足,并为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精心做好计划安排。笔者将其描述成一个流程图,(见下图)这样循环往复,久而久之,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一定能不断的提高,甚至飞跃,教师就不知不觉得到了成长。

三、笔者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通过对教学的不断反思,意识到有如下得有失。

1.教学方向的定位

教学对像(按笔者任课班学生)是来自江苏省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其入学时的英语高考分数情况;入学后使用教材与教学结果见表1。从入学的英语平均成绩来看(56~71分),学生都在中下水平。对这类学生应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称《基本要求》)来实施教育教学。高职高专应该实现“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确保各项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只是简单地把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的考试,教学管理部门也把通过这一考试定为拿毕业证书的门槛。于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追求英语应用能力A/B级的高通过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材内容的编写也对引导学生通过A/B级的考试有所侧重,如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的内容设计中SECTION C部分实用写作;听说教程中的TESTING YOUR EYES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势必围绕着这根指挥棒转,这也是教师把通过A/B级考试作为目标的原因之一。可见,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学的阴影。多年来,我院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也主要是围绕着通过A/B级考试的通过率的目标开展的。虽然学生的一次性通过率(A级97%左右;B级的通过率为95%左右)在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是名列前茅,但学生的口语能力却不近人意,对所学专业的英语更是不甚了解。由此可见,这种公共英语的教学已偏离了学生专业和就业的培养方向。因此,作为从事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全面准确地理解教育部的《基本要求》,全面领会和把握教育部为高职高专所设的教学目标,为了实施这一教学目标,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确保各项语言技能的协调发展”,“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教师的教学应该在这几个能力方面下工夫。在方向上,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强调学生在上述提到技能和能力上得到培训与发展,应促使学生把英语当作一项技能来学。因为当今受企事业单位亲睐的就是既掌握一定技术操作又懂一门外语的毕业生。要使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就英语而言,学生光凭一纸A/B级英语应用能力证书还不够,他们应该把英语和他们的专业结合起来学,做到在专业上基本上能和“老外”沟通。学生除了通过A/B级考试外,还应通过涉及其本专业的类似于职业英语(English for Career)或专用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考试尤其是口语考试。设立这样的教育教学目标无疑给教师一个崭新的课题,这无疑是挑战教师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迫使教师向“双师型”发展。笔者以为,这就是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急需的定位和立刻付之实践的任务和目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把思想教育贯穿到英语教学中

就英语教学而言,从上述列表中可以清楚地得知:我任课班学生的高考平均分在56~71分左右,显然他们的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他们的学习习惯也存在了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如:个别03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迟到、旷课、在教室里发呆或趴着睡觉等。这些学生上课听不进,也不参与课堂活动。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1)正面教育与帮扶相结合

经课后和上述类型的学生交谈后得知,他们中有的是因为在中学里没学好,现在听不懂,想学但没办法;有的是对英语不感兴趣,认为英语学了没用,于是干脆不学,苦于要考试,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对待他们除了配合班主任加强正面的思想教育外,还应该主动地帮扶他们,使他们感到学好英语有希望。如应电0302班的部份后进同学,在经过我和他们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后,主动向我提出了为他们补课的要求,对于他们的要求,我立刻积极地回应。我利用他们的自习课和我的空余时间为他们免费地补了一个学期的课,帮他们解决了一些以前一直不懂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学习英语的心态有明显的改观。

(2)结合课文内容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一定要板着脸,一本正经地面对面进行说教,有时可以把思想教育贯穿在课堂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教授“谁需要数学?”(Who Needs Math?)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预备2级UNIT 5 SECTION B),我能及时利用这篇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该文说的是一位美国数学教师,通过他所遇到的轻视和不想学数学的学生所做的事,阐述了每个人都需要数学的论点。课文叙述了二件事:(1)一名数学不好的出纳员,因停电,无法使用电脑而找错了钱。(2)一个胸无大志,只想当用不着数学的清洁工,但他在购物时,却常常上别人的当,受他人的骗。通过这二则故事的学习,我让学生讨论学习了英语的重要性。用英国文化协会的一份调查报告对他们进行教育,(该报告说,全球有20亿人正在积极地学习英语,到2015年全世界会说英语的人将达到30亿,接近目前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换句话说,就是每2个人中就有一人会讲英语了。)并且利用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以来,无锡新区加快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吸引外资企业投资落脚和对会英语的技术人才需求的形势对学生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意识到比起数学,英语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工作语言(A Global Working Language),非常有用,用它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和“老外”沟通是完全有可能的。通过课堂上的思想教育,部分学生端正了学习英语的态度,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以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对多年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反思,早已意识到,高职高专层面上的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相当低的。如何提高他们的口语能力,一直是困扰教师教学的难题。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一种良好的对策。

能听能说英语是学习英语的初衷,培养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许多教师均很注重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一般通过口语热身活动(warm-up activity),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等课堂活动环节来达到此目的。很多高职高专教科书在设计和环节编排上,也根据课堂教学的这一要求,走这一条路。它们在每个单元的开头均有供语言热身活动的固定栏目,如:Leading In and Exploring the Topic(《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1》郑树棠教授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In this unit, you will…(《实用综合教程1》王守仁教授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pre-reading questions(《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于洪颖教授主编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联合出版)……热身活动是学生进入英语课角色的预演,教材这样编排无疑是为方便教师引导学生由英语口语热身转入课文,它有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迅速进入角色,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完成热身活动并不困难,他们能说得头头是道;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也能干巴巴地作一、二句简略回答。而在高职高专层面上,能说较长时间英语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在英语课上只会干巴巴地回答Yes或No。在很多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只局限于一些简略问答,学生也总跳不出作简单发言的圈子。有的英语课堂,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英语“热身”,忽视了后几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口语技能的培养。结果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疲,他们的口语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引导他们能较流利地说较长时间的英语呢?通过反思上述那些学生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除了鼓励学生平时多听多读外,还应在课堂上给他们提供一个进行英语交流的主题,一切语言训练和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通过“主题交流法”(Topic-interactional Approach)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主题发表议论,阐明自己的观点,达到让学生多说英语、说好英语的目的。

1.变传统的讲解法为“主题交流法”

传统讲解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整堂课的设计从单词、句型、语言点的讲解到语篇段落的分析与翻译,均是教师唱主角,学生只是配角。学生的作用也仅仅是简略回答一些课堂提问。而主题交流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法。它是由Melrose (1991)将英语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发展而成并提出的教学法。此教学法已被列入当代语言教学与学习的数据库中。其主要结构是:设置情景,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

学习语言是一个过程,经常接触有意义的语言,得到输入理解的语言后便有语言输出,这便是语言的学习过程。当今学生可以通过课本,报刊杂志、电台、电影、电视、网络媒体等接触到很多有意义大的英语材料,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主要是课本)确实花了一番心血。他们从单词、句型的讲解和翻译到文章的篇章布局的分析等。许多教师还给学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详细讲述,但光讲解的教学是“填鸭式”的,不全面的教学,事实早已证明,它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语言学习的课堂上,师生互动(interaction)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说英语,把输入转换成输出。但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不可能立竿见影。经过长期大量地输入和消化吸收后,语言就会有“冒出”(emergence)来的有效的输出。课堂上采用主题交流教学法可以为引导学生多说、多输出提供一定的保障。美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主张:“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说多练,学生更容易掌握。所谓,听到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嘴练的学得会,就是这个道理。在主题明确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多动嘴,说听到的和读到的英语。

2.笔者的主题交流法

我们中国教师习惯上是按教科书、按单元组织教学的,而教科书上的每个单元一般谈论的主题都很明确。以《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2》第三单元A部分(My First Job)为例。工作问题是本部分的主题,围绕着这个主题,教师可以做以下引导:

预先布置二个预习任务:(1)在热身(warm-up activities)阶段中,让一组学生预先准备,表演出一些工作特征的角色,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猜出其表演的职业是教师、警察、经理、推销员,物流管理师,电子工程师等等。英语课的热身活动很有必要,像体育比赛前夕,运动员要活动开身体各个关节的热身一样,它可以使学生活动开舌头等发音器官,进入讲英语的角色。热身活动应围绕着“工作”这个主题进行,不要脱离该主题,为热身而热身。根据上述学生扮演的职业,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Teacher,policeman,manager,salesman etc., which occupation would you prefer? Why? What kind of job would you like to get in the future? Why?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want to do your job well?等问题。给学生提出这些很实际,很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就有话说,就可以很自然地进入课文导入 (lead-in)阶段。(2)课文学习阶段的预习:请学生预先将课文分段,并给出分段的理由。本部分的课文说的是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她先在一家小餐馆跟一个叫Helen的60多岁的老太太学做了7年的女招待。其间,她一直梦想自己能做一番事业,可她父母不愿出资帮她。由于她的人品好,赢得了以Fred为首的老顾客赞赏,并得到了他们的经济支持。但她的第一次投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她只好换做了一份股票经纪人工作。尽管没有经验,但她竟然成功了,她连本带利地还清了所欠那些顾客的债。做了5年后,她自己开起了公司,当上了老板。这篇课文内容不难,适合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让学生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后,请几名学生给课文分段和用英语说出各段的大意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意思(main idea)。教师做点评,然后,为学生梳理课文中的一些难的句子结构及一些单词和词组。最后,总结课文,布置课后的任务。为了使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字结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一步挖掘和理解课文内容,消化吸收,把理解的输入转换成输出,多讲英语,教师应该继续围绕着课文主题,给学生布置一些开展小组讨论的无标准答案(open ended question)的思考题,如:What are the writer’s secrets to have a successful career in the end?要求学生给出理由、结论和感想。要完成此讨论,学生迫使自己复习课文中所学的新知识和内容,并联系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小组口头交流。为了使讨论展开下去,教师可以给些提示,如:与成功就业有关的一些因素:人的素质,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交际能力等要点。进一步让学生思考与讨论:Why was the writer able to be enrolled by the bank as a stockbroker even if she did not have any experience about it?各小组讨论作答之后,推荐一代表在全班发言。学生经历这些说的过程,即:经历了由理解的输入经消化吸收后转换成输出的过程。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过程,学生说的内容较丰富,而且说得也比较有条理,基本上一改以往只会干巴巴地说Yes/No或者做一些简短的回答。可见,在教学中使用运用主题交流法,可以使学生得到很多理解语料,可以让学生觉得有丰富的内容可说,可以促使他们多说。这样,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提高其英语的口语能力。

五、结束语

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会意识到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育与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学生除了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外,还应通过涉及其本专业的类似于职业英语(English for Career)或专用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口语和笔头考试。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把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出一份力,作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姜文闪译.我们怎样思维[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

[2]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的成长[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4]周龙.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J].

[5]田文.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EB/OL].

[6]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篇7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1、记“败笔”之处

哪怕是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及时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例如,教师在讲授“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首先复习25-13的减法铺垫,接着出示新知:25-18,问学生怎样算?一个同学回答:运用25-10-8=15-8=7;另一同学回答:用竖式算。教师反问:竖式5不够减怎样算?另一同学回答:可以向十位借1当作10来减,即运用10-8+5=2+5=7;教师立刻强调这种算法容易出错,接着按教材上的方法来讲授,即运用向十位借10要加上个位5变成15再减,才不易出错。但从学生做的练习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对类似的21-9不会计算,相反,究其原因,部分学生还是坚持前一种方法比后一种方法好,对后来的强调没听进去,相反,更多的学生还是用10-9+11=1+11=12,她们说,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的10就够减了,不用再加上个位上的数,这样又好算又快,听了学生的叙述,课后,认真地写下了反思,深深意识到,一句简单的否定未能让学生心服口服,还无意中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瞬间产生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会遗憾不已。

例如:教学“时间的计算”内容,当讲到135分钟=( )时( )分时,大部分同学都回答是2小时15分,可这时有一同学却把手举得高高地说:“老师,可不可以是1小时75分呢?”其他学生听了,也疑惑地望着老师,教师这时何不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现象,让他们自己去思辨、类比、领悟?于是,教师回答:“这个问题嘛,挺难回答的,你们看,老师今天到学校上课已经有1小时75分了。”学生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大笑起来,教师故作惊讶地又看了看表,“没错呀,已经有1小时75分了。”他们笑得更厉害了,教师随即在黑板上写出1小时75分,并在下面画了个?只见学生脸上的笑容慢慢地消失了,教室里一片寂静,又过了一会儿,那名提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开始慢慢地点头了,渐渐地笑容又回到了她们的脸上,此时,顺势指出,把分化时,应充分化完比较合理。学生为此而欢乎雀跃,从而把课堂教学推向了。

3、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把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例如,一位六年级教师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课时,当教师按照课本讲述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后,一个学生站起来发问:“老师,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吗?为什么不可以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卷成一个圆柱形呢?”老师对这一学生的发问感到突然,而这样的问题在备课中未想过,一时也回答不了。于是老师来了个征答:“谁能帮助这个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讨论一下。”一会儿,一个学生 说:“圆柱体侧面的展开,一般得到的是平行四边形。”老师问:“你是怎样展开的,能否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学生答道:“如果在圆柱体的两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沿着这两点的连线展开,就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另一个学生说:“圆柱体侧面的展开图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老师又问:“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又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呢?”这位学生说:“如果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那么像老师您刚才演示的样子,得到的展开图一定是一个正方形。”至此,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老师顺势进行了表扬:“很好。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

篇8

一、 教学设计因学生的提问而“变”。

在教学《丑小鸭》这课时,我是用课前看有关丑小鸭故事的方式激趣导入新课的。故事放到一半时,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上课了,故事只能看到这了,你还想了解丑小鸭的哪些事?”在上课前我也曾设想过学生会提哪些问题,比如丑小鸭以后的命运会如何?后来大家喜欢丑小鸭了吗?可学生提的问题和我原来设想的完全不同。他们有的说“想知道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有的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呀?”有的说“丑小鸭会找到他的天鹅妈妈吗?”还有的说“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显然,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所在,如果不理会他们的问题,依旧按照老师设计的教学思路走,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提问环节形同虚设,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把学生的问题巧妙的融合到预定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请学生谈谈通过读课文,都了解了丑小鸭的哪些事,让学生以读悟情。当学生说到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时,我就适时将问题推出,问:“丑小鸭为什么这么丑哇?”学生说他的样子丑,和别的鸭子不一样,和鸭子比,他个又大,嘴又扁,羽毛还是灰色的。难怪哥哥姐姐欺负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还有的说,他根本不是只鸭子,是只小天鹅。这时我又顺势引出课前的问题“丑小鸭显然不是只鸭子,那天鹅蛋为什么会跑到鸭妈妈那里?”这两个问题都是学生提出的,所以他们特别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的同学说,是天鹅妈妈粗心,把蛋下在了鸭窝里;有的同学说,是鸭妈妈好心帮天鹅妈妈孵蛋;还有的同学说,是因为天鹅妈妈要到南方去过冬,来不及照顾小天鹅了。我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告诉他们,天鹅是一种候鸟,和大雁一样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过冬,他们都是集体一起活动的,天鹅妈妈必须和队伍一起走,不能掉队,也许就这样留下了这个天鹅蛋。这样,不但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向学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适时的改变教学思路,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驾驭课堂,驾驭教材的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个“变”,“变”得有价值。

二、 教学设计因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而“变”。

由于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资源。比如,当讲到离家出走后的丑小鸭,仍然受欺负,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时,一个学生提出:“我认为猎狗傻,他为什么无缘无故追赶丑小鸭呢?”这时一个学生说:“猎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领地,当别人闯进他的领地,他就会把那个动物赶出去!”这时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告诉学生动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则,群体生活是他们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离开他生存的领域,离开他的伙伴,就会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丑小鸭离家后生活的艰难,还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这只是课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稍加点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篇9

一、引言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在中学、大学(非专业)的教育中,一直被视为第一外语和必修课之一用于教学实践,从初中开始到大学(现在某些地方从小学就开始学),一学就是十多年,按说英语的知识及水平已经很高了,但实际情况大家都非常清楚,生活中真正能用英语交流的少之又少。

美国教育学家芬诺切罗在1986年出版的专著《作为第二语言/外语学习的英语:从理论到实践》中指出:“在(英语作为外语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是最关键的唯一的因素”。美国另一位教育学家斯瓦比先生进一步指出,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具备采取成功进任保教学方法以适应所教授学生的需要的能力”。

把英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方法,国内外的专家都提出了许许多多的理论,并对许多理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找到适合我国外语教学的方法或规律,就一定要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学实验。There exists a gap between researchers in the towers and teachers at the chalk face (Hawes,1997),毕竟象牙塔里的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存在着差距,因此广大一线教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进行反思,进行自我发展,这对于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师资发展了,教学效果才能得以提高,英语教学改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反思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了反思智慧。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论思维的一种体现。那么,应用于教学实践,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John Dewey就发现大部分人们和大部分老师不知道利用反思来改变他们的课堂(教学)、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社会。因此,他花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什么是反思,并建立了教师教育项目以训练教师不仅能详细的回顾课堂上发生的内容,而且能分析为什么某些事情会发生,及下一步需要采取什么措施。John Dewey于1933年,在How We Think《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对“反思”作出了界定:“对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此后,Donald Sch?n (1983.1987.1991)等学者也对反思进行了研究。Claine Stanley 把他们就如何进行反思提出的建议作了归纳:

——think back (回忆)

——try to remember as much detail of the events as possible (尽可能多的记住事情的细节)

——investigate reasons for the events (分析原因)

——re-frame events in light of several theoretical frameworks (根据不同理论框架重新设想事情过程)

——generate multiple understanding (从不同角度思考)

——decide on what needs to be done next in relation to the analysis of what has already happened (根据分析结果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措施)

三、反思性教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reflection)一词在世界各国教育中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1983年,美国学者斯冈(D、A、Sch?n)在The Reflecting Practitioner《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者》中把“反思教学”描述为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认为“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失败标签的超越。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的概念可追朔到1933年John Dewey (杜威)对反思的定义,后来Cruick shank对Dewey 的书《我们怎样思维》作了注释:肯定教师需要思考。他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发生在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进行思考,然后思考有别无的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可确定反思性教学是“一个全面地、解析地、客观地思考教学事件的机会”(Cruikshank and Applegate,1981)。反思性教学的目的是产生良好的思考习惯。Zeichner(1981) 和Richards(1994)对反思性教学也分别作了研究。我国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把反思性教学界定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将教师学会教学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关于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的定义说法不一,但其中的逻辑意义还是一样的,反思涉及学习个体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教师和他或她在团体中与成员之间的关系。

因此,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在教学中,教师收集教学数据,检查他们的教学态度,信念,假设和教学实践,然后以获取的信息作为基础,对教学作评论性的反思。

四、在实践操作中,如何学习进行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从普遍意义上讲,笔者认为一线教师应在学习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结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一) 理论方面

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离不开系统的理论学习。我国的英语教师理论水平的现状大多不高,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这里指系统教学理论)的一般都很少。现在我国教育界已有多套英语教师培训丛书,学校组织支持或教师自学都可解决一些问题。教师需增强学习力,(即学习的动力、毅力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坚持可能是枯燥甚至是艰难的理论学习。

我们知道一种新观念的确立,表明已把教育教学外在价值标准内化。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需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这样才能探寻到问题根源,这样才能提升和拓展主体的合理性水平。新观念的内化需有一个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五个过程,实践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理论的指导性消失后,那些表面上看来是联系实际的做法;本质上很可能已背离了实践的地要求,那么,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就会偏离,甚至会有悖于目标达成。教育理论为反思提供新视角,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践方面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要让教师的工作学习化,那么教师在工作中自我更新就变得非常作用,正如以上所说的学会反思才能改进教学效果。 在教学领域中,有许多个性化和实践情境性的知识,很难格式化,只能依赖于教师在实践中的理解和领悟。

1、 可通过系或教研室的集体活动来共同学习提高的。

(1)可共同学习成功的典型(也可包括骨干教师或模范教师的案例等),这些卓越的教育实践家,在他们的教育教学思想、模式、策略和方法中,蕴涵了标示的理论,他们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习惯于以开放的姿态,善于把他人的成力因素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那么,剖析学习这些典型,会为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思想的范例。

(2)可通过教研活动来学习

可以教师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为中心,以案例形式来展现,把现代教学理态和理论(如摸式、策略、方法)通过课堂案例来展示、印证、促进教学理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具有很大适用性的,能不断促进教师学习的方法。

也可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典型教学问题,然后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在学习和依托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师研究和创造新的知识和见解,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

2、个体实践

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把先进的理念内化为自觉行动,才能真正把握其实质,充分发挥反思性教学的优势。那么教师在实践中要做到:

(1)记好教学日志

详实地记录教学日志,为日后的反思工作提供当时的确凿的依据。把教学课堂的一切记录下来,包括体会及发现的问题,如教学行为明确性,教学方法的适宜性,调动学生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性,活动取向性等等。

(2)通过学生的反应,反思自己的教学

要善于与学生沟通。沟通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沟通后,才能把握住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还可通过学生的思维状态,学习成绩的变化等来反思教学,进而发现问题,以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3)通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技术来反思

通常可通过邀请同事进行课堂观摩,通过教学实况录音或录像进行教学技术分析与诊断。

一般可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来收集信息,然后再仔细思考,寻找问题。

发现问题后,以新的理论为切入点,尝试改进,然后潜心研究,再调整再反思,观察亲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在教学中实际效果。首行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得到较好地解决,如果没有,则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措施,如果已解决,则要继续强化已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有问题出现,则要谨慎追寻其实质,针对新问题再度方法或其他改进措施,再去尝试,再反思,就这样循环不止,不断上升,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反思性教学的两个注意点

Claine Stanley 对反思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反思的过程中要认识到

(一)方法的各样性及情感的作用

反思是很复杂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其形成和发展需要时间和大量实践。在实践中,教师反思的方法和技艺往往不同,并不与专家所建议的方法那样一模一样。而且情感在反思中起重要作用——要么阻碍反思过程的正常进行,要么促进反思。

在反思过程中,情感能起抑制剂的作用,也能起催化剂的作用。有的教师虽然很希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但他们都不能坐下来写教学日记,也不愿意听他们的课堂录音或观看课堂录像。这主要是自我批评,自我否定的情感占主导地位,并由此产生自我责备、内疚、甚至愤怒等消极情感。在这些情感的支配下,教师不能以平常的心态去研究不成功背后的原因,也不能积极思考如何改进,因而不能进行客观有效的反思。

(二)要想正确处理反思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增减反思能力,教师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所有教师在教与学的环境中都可能出现情感反应(emotional reactions)。教师善于发现情况反应,分析情感反应的性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第二,教师是反思的主体。教师应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第三,教师应在反思中建立与自己、与学生以及与同事的良好关系。所谓与自己的关系,就是建立内在对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这也是把认识和情感结合起来的重要表现。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把教与学联系起来考虑。与同事的关系,就是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共同分享快乐。

目前,在一线的英语教师中,大部分的老师可能仅局限于看到问题,但未作探讨,或未能正确地反思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这可能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如刘润清在为“剑桥英语师资培训系列丛书”所作的总序中说的,师资培训一词已变化三次,从teacher training到teacher education(师资教育)再到最近的teacher development (师资发展),从过去仅仅培训教书技巧(教书匠)到现在更加强调在“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开展“教学行为中的科研”(action research),也就是说教师要学会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验证别人的发现,形成自己的信念,反思自我,使每一次决定都有根有据,每一个判断都有理论支撑。

只有既有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善于思考的教师和研究者,才能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也只有我国一线教师普遍地学会反思及反思性教学,师资发展了,才能推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才能改变我国整个外语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Hawes, G“the classroom teacher’s role in research: the missing link” in Modern English Teacher. Vol. 6, No, 4.1997.

[2]、Dewey, J. How We Think. Chicago: Henry Regnery and Co.1993.

[3]、Cruickshank, D. R. and J. H. Applegate,“Reflective teaching as a strategy for teacher growth”in Educational leadership,No.38.1981.

篇10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反思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1.思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的好,哪些内容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同时还要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批评。

2思得。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思失。课堂教学中有所得就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学方法的应运,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会有不尽人意之处。对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思改。“思”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反思的步骤

1.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待定问题,并从学习环境、课程、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的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像、档案等。教研组、平行班教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发现教师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络上搜集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四、好的教学反思应具备的特点

1.成功点。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抓住教学中哪怕是稍纵即逝的成功点,及时记录下来,坚持不懈就能窜起教学的闪光珠链。

2.失误点。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善教者难避其失,如实记下失误点,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使教学“长善而教其失”。

3.疑惑点。教学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当堂提出的与课本有关的其他知识,教师未必能当堂一一作答,出现“卡壳”现象势必难免,这种“教然后知困”值得一记,以便钻研。

4.思维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主导作用的启发和激发,注重记录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反应。教师就能置身于教学的动态系统中,从而不断调整教学,努力激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处于“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教学氛围中。

篇11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73-02

反思性教学实践被认为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我说的反思不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我理解的反思是:

1.1 反思自己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新教材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转变教师观念,改变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1.2 反思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内容、方法都要为学生服务。 新教材要求教师善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同时使他们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充分的学习信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创造的精神。数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重、自尊、自信,使他们充满希望和成功,而不是自卑、焦虑、失望,数学教育要让学生真正获得成功,通过数学学习,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1.3 反思教材

教材设计目的是什么?它想要培养什么样学生? 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要注意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1.4 反思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同时它也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对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一切教学策略和手段其最终目的为学生服务。

2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2.1 时展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四个现代化建设时期,必将需要高素质人才,参与到现代化建设中去。那么我们就要培养出知识渊博,能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教师应该经常反问自己,他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学的每一部分是否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和需要相适应;每一项教学活动是否与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联系;是否灵活而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旧有教学理念以及不适当的教学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是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2.2 学生自身成长的要求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2.3 教师自身发展的要求

实践证明,凡善于教学反思,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步伐也会加快。教学反思还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进步辉煌的过程。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一旦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而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3 反思的常用方法

教学反思本身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因此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一般教学反思按反思类型来分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现在我把反思方法作简要介绍。

3.1 纵向反思法

把教学实践放在自己的教学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2 横向反思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教学技巧、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3 个体反思法

根据时间长短的有多种形式,“课后思”,“周后思”,“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和学生家长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为对象进行宏观的教学反思。

3.4 集体反思法

集体反思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集体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4 提升反思的内涵

现代教育家们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教学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教学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教学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反思教学,而且同时也要提高教学反思的内涵。

可从三方面着手:

1、正面反思,即寻找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教学行为,通过

反思将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闪光点,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学行为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发生的?背后支撑它的教学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成功的教学行为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2、负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归因分析。教师可以这样思考:教学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原因是什么?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决这类问题?这个问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

3、对比反思,大部分教师都同时教授几个班,因此根据前后几次教学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学前后理念和教学行为的变化进行对比反思,从中受到很多启示。教师通过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及时反思,经常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优化教学过程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没有反思,就不能对暴露的问题即时改正;没有反思,就不能将成功经验得以升华.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学也就停滞不前。只有不断反思,你才能与时俱进,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更多更好的“创造型”人才提供一个全新的舞台。我们的民族才能繁荣强盛。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也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教学反思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编《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

篇12

在学生做反思作业的同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反思作业汇编成习题集,形成反思学习卡,一段时间后我利用此卡对学生学习进行摸底调查,再针对学生的知识问题进行讲解,这是因为学生在做反思作业时,他有可能不是真正地学会了。而是大脑中形成的瞬间记忆,一段时间后瞬间记忆的东西会消失,只有真正理解才可能做对。我的每张反思学习卡上的习题选择标准是:第一,学生的易错习题。例如:数学中的双值问题、分类问题、涉及辅助线的几何问题等;第二,学生作业获考试中错误率达到30%以上的习题。这些习题都是有必要在一段时间后进行在回顾、在学习的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