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

时间:2023-06-21 08:4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字与信息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数字与信息教案

篇1

引言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是一个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性政务信息系统,涉及政府机关、各团体、企业和社会公众,其基本框架一般来说主要包括政府办公政务网、办公政务资源网、公众信息网和办公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四个部分,即“三网一库”。我国早在2002年7月《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2006年进一步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电子政务”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战略,实现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综合监管和完善宏观调控”。

1.我国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平台发展现

2004年2月,交通部在其制定的《中国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了“交通政务内网、交通政务外网和电子信息资源库”的交通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架构,同年12月又出台了《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试行)》。在政策的指导下,我国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速度加快,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架构已经凸显规模,部(交通运输部)省(各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已实现了20多个省(区、市)运政系统与部联网,纵向业务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整合利用的模式已初步建立。与此同时,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网络“开放性”与政务“安全性”、网络“可访问性”与政务“稳定性”是我国交通电子政务实施过程的两大矛盾。

1.1安全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即电子政务的安全要求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开放性要求成为交通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最难以平衡的一对矛盾。如何把握政务“安全”与网络“开放”的平衡,一方面要把握住哪些信息是交通政府部门的机密,哪些是开放;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摆脱“安全绝对化”倾向,否则电子政务服务的公众性就会失去落脚点,以政务信息化带动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意图也将难以实现。

1.2安全性与可访问性的矛盾

电子政务的安全性要求与电子政务平台的可访问性要求成为交通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另一对矛盾。电子政务平台应重视其信息安全问题,其另一层含义还应注意保持网络安全性与可访问性之间的平衡。交通电子政务平台必须易于访问,这样才能激励公众去使用它。而在提供了更好的可访问性的同时,也将交通运输的数据暴露在不断增长的病毒及未授权访问的威胁之下,导致政务平台的不安全性。

2.我国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

当前我国交通电子政务实施过程的两大矛盾的解决,依赖于安全、稳定、可靠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于电子政务平台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安全保障问题,我国早在2003年9月颁发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等级保护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2004年11月,公安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推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测评准则和实施指南,为政务领域进一步建立政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指导。交通运输部也于2008年12月颁布的《交通运输电子政务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技术指南》中对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体系作了详细的技术规范。

2.1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及其基本要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密性。主要体现在谁能拥有信息,如何保证秘密和敏感信息仅为授权者享有。

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拥有的信息是否正确以及如何保证信息从真实的信源发往真实的信宿,传输、存储、处理中未被删改、增添、替换。

可用性。主要体现在信息和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使用以及如何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随时可为授权者提供服务而不被非授权者滥用。

可控性。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监控管理信息和系统以及如何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授权认证和监控管理。

不可否认性。主要体现在信息行为人为信息行为承担责任,保证信息行为人不能否认其信息行为。

2.2安全组织体系。政府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的同时,坚持把“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放在优先位置,首先要求成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可由交通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主管信息安全工作,下设信息安全工作组,各管理部门负责人、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3 安全技术体系。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技术体系可搭建专业的安全管理运营中心,并从基础设施安全和应用安全两个方面去搭建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2.4安全运营体系。安全运营体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体系,在交通电子政务平台的整个过程中,正常的运作流程,其信息流遵循自上而下的流程,即交通上级部门根据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安全需求的目标、规划和控制要求做计划,下级交通部门根据计划进行执行、检查和改进。而若交通电子政务平台其安全性出现威胁,影响正常的运作流程时,此时信息流则遵循自下而上的逆向过程,下级交通部门向上级部门报送安全事件,上级部门根据其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改进。

2.5 安全策略体系。网络安全策略是为了保护网络不受来自网络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总和,因此信息安全策略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实施的指导和依据,全面科学的安全策略体系应贯穿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始终。安全策略体系,主要包含安全政策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运行体系四个方面的要素,在采用各种安全技术控制措施的同时,必须制订层次化的安全策略,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完善各种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利用多种安全技术实施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对网络的多层保护。

篇2

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模式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知识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但也强调教师在建构知识过程中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支持,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深入。有学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数字化学习”。数字化的学习是指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利用数字化资源,采用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必须要能提供一种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诸多要素。而情境则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协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能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为保证课程整合能常规化、日常化,以数字化学习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同与传统的学习方式,应具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必须有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要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参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充分互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功能以生动的形象呈现给学生。为此要保证信息技术工具的易用性,不能让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上,忽视整合过程的设计,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要保证数字化学习,使整合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庞大的教学资源为师生的教与学过程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

二、“学与教”软件平台的研制

在福州、厦门等地的学校具有万兆主干的校园网络和上千台的计算机终端设备,初步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硬件基础,而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软件平台,将“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观贯彻在教学设计中,解决整合带来的问题成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在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前期调研中发现:

(1)要让学生上网聊天或进入论坛,就很难再找到“差生”了。学生们积极参与,几乎不用老师教,他们不仅主动学习,而且还能互相帮助,协作学习,很快就学会操作了,聊天室和论坛可以解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之间的充分互动。

(2)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是OFFICE软件制作的课件,所以他们的现有资源和习惯要给予保留。

(3)新教学平台应能给学生、教师带来方便,它要既是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只有得到师生的支持,才能有生命力。在调研基础上及时与软件公司合作研制。在校园网上创设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其几个主要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如图1所示:

(一)备课系统:

网页和WORD是教师们所熟悉电子教案形式,为此备课系统将word的编辑和网页的展示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实现电子教案编辑的便利性和展示的美观。

1.资源无缝集成。电子备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资源的问题。学校原有一些教学资源,包括自有的和购买的。以往都是通过复制、粘帖的方式将资源移植到电子教案中。现在要求该备课系统和我校的资源应用平台无缝集成。备课系统随时可以调用资源库的资源,通过全文检索、分类检索、收藏夹等方式快速寻找、定位资源。需要说明的是该资源应用平全采用国家标准和元数据规范,所以只要符合该标准的教学资源都可以纳入该平台的管理。从而为备课系统服务。

2.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活动按时间顺序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树形结构展现出来(图2)。

3.丰富的媒体样式。平台应支持图像、音频、视频、Flash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引用远程资源库和本地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实现Intemet资源的调用。

4.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将提问、讨论、作业、考试等传统课堂活动在电子教案中实现。其中提问:如下图所示,可以通过点击问号和灯泡图标,随意控制提问和答案的顺序,实现一问一答、多问多答等(图3)。

5.共享。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共享给某个组,或者某个人,也可以浏览别人共享给自己的教案,这样可以优势互补、促进交流、共同提高教案水平。

6、打印。可以将制作好的电子教案导出成学校教案模板的WORD文档,打印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教案。

7.数学公式。支持任意的数学公式、部分化学公式、物理公式的录入适应教学的需要。

8.个人文件夹。自己收集的教学资源可以上传到个人文件夹,并随时引用到教案中。个人文件夹的管理界面和资源管理器完全类似,轻松实现个人资源的管理。

9.可以自定义教案界面,保存成模板,以便随时调用,保持教案界面的一致性,实现个性化风格。

(二)授课系统

电子教案制作好以后,教师可以随时调用。考虑到大家对于PowerPoint的演示方式比较熟悉,所以电子教案的展示方法也和PowerPoint类似,不过赋予了更多教学功能。比如可以直接播放视频、展示课件;也可以直接跳转到作业、论坛等;同时还可以将教案结构树形展示,方便老师随意跳转授课内容(图4)。

(三)学习论坛

论坛(图5)(图6)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从教学规律出发,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对普通论坛功能进行改造,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增加教师评语栏。老师可以随时对每一帖子进行短语评价,也可打分或给评价图标。学生立即得到激励和指导,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2.增加公式输入功能。适应理科教学工作的需要。

3.普通论坛只显示昵称。改造后的学习论坛让真名与昵称可由管理者来决定是否同时出现,让参加学习的人都知道是谁在发言,我与谁交谈,有利学习的深入交流。同时,要求显示学号(或班级座号)有利于老师的登记和管理。

4.构造论坛的多种模式。如在某论坛中分设小组讨论,由学生(小组长)管理小组论坛,不允许乱窜;又如,在某一空间只许每人发表一次议论,然后,再让全班同学来评判。进行这些改造,有利于在网上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有利于老师创造性的发挥。

5.对老师的操作要求简单可行。许多操作可设计为批量操作。在学校里网速快,可以让老师一次性调入学生100个帖子,以提供阅览和评判的效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6.增加一些附属功能。如放大指定帖子的字体,适合老师将其内容在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中展示,有利于老师将网上学习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

(四)考试与作业系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为组织题目、批改作业、成绩统计、作业分析等发愁。利用软件平台的作业系统,可以全面解决以上问题:

1.与题库无缝集成。与学校的同方思科的题库集成,系统可以随意调用该题库的试题。

2.题型多样化。支持客观题、主观题所有题型,例如: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连线题等。还支持自定义题型。

3.自录题目。允许录入包含公式、图像、视频、音频、flash等媒体信息的题目,从而突破传统试题的局限,提高出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每一道题都有题目解析,方便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

4.组卷灵活。根据组卷策略,可以快速从题库中挑选出符合难度、知识点等要求的题目,组成一份试卷。考虑到学生掌握程度不同,可以为不同学生不同难度的作业和试卷,做到个别化教学。组卷时可选中“学生答题结束后立即展示答案”的选项,满足自测要求。

5.半自动化批改。对于客观题,系统根据标准答案自动批改。这些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

对于填空题等半客观题,系统实施智能批改:对于符合标准答案的,系统自动批改;教师只需要批改不符合标准答案的作业。批改时,对第一个学生进行评分,系统自动对和该学生答案一致的学生进行同样的评分,这样可以加快批改速度,减轻教师负担。

对于主观题,系统会在学生答题中用颜色标出关键字(该关键字在录入题目时设定)。根据关键字,教师在批改时,可以快速批改。

6.试题分析。系统可以给出每一道题,每一个选项的答题情况、如答题人数、正确率,凭借这个功能,教师可以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检验自己教学效果。

7.错题库。在教师批改并讲评过后,学生可以对错题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保存。系统完整保存各个学生的错题,便于学生在期末回顾错题,了解自己的在哪些方面掌握不够。

8.成绩统计查询。提供成绩统计查询、成绩册、考生成绩查询、正确率汇总统计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公布成绩。

(五)网上答疑

教师可以在网上一些常见的、经典的,或者往届同学经常提问的问题和答案。学生在家里自习时,如果有问题想在线咨询教师,可以先进入网上答疑,看是否有公布自己想问的问题。如果有,可以直接参考答案;如果没有,可以在线提出问题。教师在线反馈。这样的好处是同学的提问和教师的回答面向所有同学,教师等于在向全部学生讲解,从而免去教师重复解答之艰辛(图7)。

此外,可以请一些名师在线答疑,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名师的指点。

(六)评价系统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全面,包括数字化的和非数字化的、结果和过程的、自评和被评的。对于结果的、数字化的评价比较容易。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对一个学生的过程评价。而且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导性地位加强。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评价体系的一个部分。软件公司根据这些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考试成绩编辑和导入功能。可以在线录入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从EXCEL中导入。

过程评价:系统自动采集学生在使用教学平台过程中的所有评价信息,并分门别类进行汇总。系统支持评价追溯,可以针对某个过程评价,回溯当时学生参与的情况。

2.在线测试考试汇总自动汇总。在该教学平台上进行的作业、考试,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出各个学生历次的成绩。

3.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同时可以对同班同学进行评价,实现互评。教师可以评价所教授的班级的学生。

三、探索实践

“学与教”平台研制后,我们在部分学科和班级中进行教学实验,利用该平台创设一个数字化学习的氛围,进行了一种新型的学与教方式的探索,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

篇3

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环境下,语文学科的备课工作也应发生变化。在信息化条件下,语文备课应综合考虑各种软硬件设施的使用、相关知识信息的检索、教案材料的制定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教学备课中软硬件的准备

在语文学科的备课过程中,应考虑如何提高信息化发展带来的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合理使用。硬件如教学中使用的电子计算机和宽带网络,软件主要指在硬件基础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构成现代语文教学的基础资源。一般在很多中学都已经配备了机房、多媒体教室,一般要求多媒体教室可以满足大容量信息的存储需求,并具有较为便捷的上网渠道。机房的教室数量和计算机数量应满足学生上课需求,而多媒体教室则应配备好投影仪、幕布等设备,方便教师展开教学。软件方面,语文教学对计算机的软件程序要求不高,应具有音频、视频播放软件(如Media Player10)、幻灯片演示软件(如PowerPoint2003)、文字编辑软件(Word2003或WPS)以及上网浏览器(Explorer8.0)等,通过这些硬件和软件资源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很大便利,创造出很多新的教学手段。

二、语文备课教学资源信息检索

(一)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

现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存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宝库,语文备课工作应积极运用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检索,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主要的网络检索工具包括目录信息检索、搜索引擎和元搜索引擎这几个方面。目录信息检索是指网络资源目录,也可以分为专题目录、站点导航等类别,主要是通过网络手段将各种信息收集后,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结合网络检索法设计查询方式。备课时可以根据所需的信息条目进行检索。搜索引擎指的就是现代因特网信息检索功能,是为人们提供网上信息查询的软件应用程序,现在应用较多的是WWW站点信息资源检索,具备Web数据采集、检索与界面展示等功能。目前应用较多的包括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均能提供新闻、网页、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的检索,老师在备课或教学中通过搜索能查询到大 量知识,尤其百度百科对查询成语和古诗词等极为便捷。元搜索引擎是指将几个搜索引擎集中到一处,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上接受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根据用户指令在几个搜索引擎上同时进行搜索,但这样的检索工具目前应用还非常少。

(二)网络电子图书馆

以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要查阅很多的书籍资料,不仅效率低下,有时还很难达到目的。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可以帮助我们方便快捷的查询各种资料和现代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丰富备课资源,加深知识学习提供了有效渠道。目前国内较为著名的学术网站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数字图书馆等等。通过中国知网等网站可以检索到国内发表的各种学术期刊、论文,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相关资源,而中国数字图书馆则是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在系统内可以对各种知识信息进行编辑、存储、传输和使用,方便社会人士学习、分享各类信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图书资料,下载电子图书,丰富自己的备课资源,使自己的备课变得丰富多彩,形式更加多样化、更生动活泼。

三、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案编写

(一)电子文档教案

文字教案是教案的主体部分。传统备课模式下,教案的编写就是在备课本上书写大量的文字,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备课与书写教案所耗费的精力比例失调,大部分精力用于书写教案,很少的精力用于了解学生、钻研学生的问题。

二是教案格式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缺乏个性。内容缺乏生活性,学科间相互渗透少。课型较为单一,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三是大量超前备课或课后补教案,为应付检查做无效劳动。大量抄袭参考教案,应付现象严重。

(二)课件教案

此外还有一种课件教案,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教案,成为一种新的备课、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教案的制作需要综合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首先熟悉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用简练、准确的语言,将收集到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融入于课件教案当中;其次应当注意在选取网络教育资源的时候,应该立足课本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课件资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授课方式自行选择有助于教学的内容。

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知识多内容多信息量大,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选取重难点;老师要知道多媒体课件只是用来辅助教学,千万不能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

四、备课效果的考察

备课的目的就是更好组织课堂教学,教师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如何直接反映了备课准备工作是否成功。现代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交流非常便利,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发帖子等形式交流课堂心得,进行作业检测,考察学生是否喜欢教师的授课形式,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获得反馈,为以后的备课工作提供参考。

信息化条件下,教师所能掌握的备课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如果教师自己缺乏独立思考、设计的能力,缺失了促使自己发展的土壤,完全被网络资源左右,就会导致教学没有个性,甚至有时候连教育效果都很难保证。对此教师应吸取传统备课模式的优点,以传统备课模式中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这一重点为基点,辅以信息化手段使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对网络资源进行仔细辨析,提高甄别能力,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促进初中语文备课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篇4

数字化校园是指高校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校园网络为媒介,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大数据理念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与整合,拓宽延伸现实校园的时间与空间维度,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通过数字数校园提供的各项功能,实现教育科研环境全面信息化,提高科研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进而提高整个校园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1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滞后

从总体看,我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观念还比较滞后。一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念较为落后。同时,仍有少数领导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足轻重,对学生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二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数字化校园认识不到位,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信息化的教学应用水平较低,严重制约了高校数字化校园工的全面实施。

1.2 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缺乏系统规划

许多高校开展校园数字化建设时,主要是解决当期的、局部的需求,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导致大量公共信息资源得不到实质性共享,比如同样的学生信息会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各自系统中重复输入,这样就可能出现各部门统计数据不一致的现象。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技术规格,整个系统也面临维护成本不断增加和越建越乱的风险。

1.3 忽视教学系统的建设

在现在许多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例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这无疑对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而对于教学系统的建设,则显得相对薄弱。特别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网络教学系统,例如课件库、辅助资源库、电子图书馆、网上备课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尚未进入到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1.4 缺乏监测评价体系

在校园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只重视数字化建设的表面工程,比如花大价钱购买计算机,教学仪器等,但是并没有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系统,具体的表现是:校园中对信息平台进行管理的人员普遍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会使一些管理人员对工作不能产生较大的积极性,造成整个校园的建设出现漏洞。

2 促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对策

2.1 提高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的重要性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先锋,是信息化社会前进的重要条件,数字化校园的成功建设更是实现现代化教学的保障。数字化校园完工后可将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各项业务流程实现统一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工作失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后将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和优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进展。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于教育信息化关系重大。各级人员要提高对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认识的重要性,它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下一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应认真对待,科学部署,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总体规划,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2 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各阶段建设目标

科学规划是做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可以说,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缺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有关系。一个好的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可以保证在理念上、技术上和应用上的先进性与超前性,可以保证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发挥出最佳效益,可以综合考虑当前需求和长远发展。为避免重复一些高校的老路,即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来进行各个系统的整合,而且效果又不好,因此一定要在前期就从整个学校全局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规划。首先,必须组织人员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较高的院校和承建过此类项目的公司进行学习调研,充分吸取他们建设的经验。其次,要充分分析学校的需求,包括发展的需求,只有在建设前期充分做好各个部门的需求分析,才能产生实际效果。最后,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统一开发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交换数据格式、统一安全管理技术和模块接口标准,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和个性化门户,根据实际情况分部实施各个建设目标。

2.3 加快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教学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了教学资源数字化;教案数字化;教学过程数字化、虚拟化教学等。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建设;学科资源库建设;教学课件和教学积件库建设。教案电子化建设就是变革传统教学方式,建立一套网上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在这套备课系统中,教师能方便地共享和调用各种教育资源、教学积件来组织教学课件,或调用已有的优秀教学课件。突破传统教案的局限性,制作出集声、画、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创造出一个高度互动、个性化的智能化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数字化建设就是创造出一种基于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之上的全新教学氛围,在这个充满以个性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优化。

2.4 完善校园监测评价体系

由于数字化校园是一个虚拟环境,在上面的老师与同学都是利用数字身份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活动的效率怎么样,就需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一个校园数字化建设的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小组、数字化业务实施部门等,对校园的信息平台以及各项数字化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找出发展中不足,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评价。例如:要建设一个能为全校提供服务的信息数据中心,建立学校统一的身份认证体系,健全全校的计算机运用监督体系等。

篇5

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务实创新,带领全校教师研发出以“一屏操作,分屏播放,所见不同”为特色的演示型电子教案,真正将教案与课件、备课和上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改革备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数字化校园建设、花园式校园创建、村小均衡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

多年来,苏密沟中心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水准,始终做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全市兄弟学校中闻名遐迩。学校在硬件建设、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软件建设等项目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率先在乡镇农村中小学中实现“互联网络校校通、局域网络班班通、办公教学数字化”的目标。截止到2010年8月,全乡95%以上的教师都能制作PPT(幻灯片)式电子课件,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语文、数学等学科已经在尝试WORD电子教案。此时,如何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的现代技术水平,解决全乡课堂教学均衡发展的实际问题,使网络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突显备课与上课的实效,促进村小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学生享受教育的公平,已成为他们日思夜想的问题。最终,他们把教案改革做为应用资源解决均衡问题的突破口,采取一种将文本教案和电子课件融为一体的新型备课和教学模式,实现上课要像用课件一样使用教案,使教案成为教和学共用的一种手段。以特长创特色,打造苏密教学的新品牌。在不断的思考和研究之中,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和构想逐渐清晰并完善起来。

2010年12月,经过多次商榷与论证,在桦甸市教育局庄庆臻副局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教导处首先出台“演示型电子教案实施方案”与“演示型电子教案督导细则”,然后由信息处牵头,创建并成立“苏密资源创作团队”――团队成员全部由学校一线教师组成――并对团队成员进行“演示型电子教案创作技能”的系列培训。随后,首批培训结业的十七位团队成员利用假期时间,按照人员分工创作了语文与数学学科的“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下册)”。期间,教导主任与信息主任全程跟踪了此次创作过程,并给予大力的指导与监督,确保了此次创作工作的顺利达成。

2011年3月,演示型电子教案进入试行、应用与论证阶段。学校在全乡37个教学班(中心校、村完小和教学点)全面推行演示型电子教案。

4月,信息处组建以“演示型电子教案”为主的“苏密资源”教育教学网站,旨在“打造农村小学最适用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教案共赏”的开放性教研氛围,为“演示型电子教案”的运作和推广提供了最广泛的交流平台。

5月,学校将此项工程申立为《农村小学学科中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开发与应用》省级科研课题,并报请吉林市与桦甸市科研所对其进行论证与认定,最终得到一致好评,被誉为“以简单操作呈现巨大效能”的工程。

6月,吉林市网络教学工作研讨会在该校召开,学校以现场会的形式向吉林地区的领导专家与同仁汇报了“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原理与运行情况,并全程展示了“演示型电子教案”课堂运用过程。现场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演示型电子教案”被评为“以最简陋的设备,实现最高效的应用”的教学改革工程。演示型电子教案正式得到学者专家的认可。

7月,教导处与信息处将“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了升级与创新,由最初的“流水式”页面更改为“交互式”页面,规范并完善了“演示型电子教案”的格式与内涵,使其更具可塑性与实用性,并组织苏密资源创作团队完成了“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上册)”的创作。同时,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幼儿等各个学科的“演示型电子教案”也陆续进入创作或策划阶段。

二、演示型电子教案原理

1. 什么是演示型电子教案。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教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PPT(即幻灯片式)式电子教案和Word(即文本式)式电子教案,两者各有优缺点。演示型电子教案是将PPT式电子教案与Word式电子教案进行合理整合,进行优缺点互补――即将Word文本式电子教案整合到PPT电子教案的备注栏中去,上课时利用技术手段实现“一屏操作,分屏播放,所见不同”的效果。这样做一是能显示教师的教案流程,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教师的导语和结束语等标注到备注栏中去;二是能显示上课时学生学习所用的学习资源,把教学的声像资源、背景资源、知识点、训练题、课件等呈现在幻灯片上。其优点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运用科学的管理机制,使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成为教师备课过程,教师使用教案时的自我修改成为教师个性化备课的过程,达到备课与上课真正地整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缺点是对创作者的软件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

2.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创作流程。(1)培训:①信息处对苏密资源创作团队成员进行创作技能的培训;信息处对全体教师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②教导处对苏密资源创作团队成员教案设计技能的培训。

(2)创作:①创作团队成员创作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②教导处与信息处对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进行检审。

(3)使用:①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创作人员对此母版进行解读;②使用者根据使用需要对母版进行二次创作;③教导处与信息处对使用者修改后的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检审。

(4)汇总:①信息处按学期收集所有演示型电子教案版本;②分类别存放在“苏密资源”教育教学网站上;③信息处每年对演示型电子教案进行汇总和更新。

3.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基本原理。(1)制作原理:制作原理可分为三个层次,演示区的资源堆栈、备注区的教案串连和演示形式的按钮链接。演示区的资源堆栈是指将收集或制作的教育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顺序、门类存放在不同的幻灯片演示区域上,并设置各类幻灯片变幻形式;备注区的教案串连是指将一节完整的教案按照教育教学程序分段落插放在不同的幻灯片备注区里面,其所表述的内容与演示区域内的教育教学资源正相吻合;演示形式的按钮链接是指将演示区的资源按照门类进行划分,并用按钮将其链接起来,以达到其立体互连的效果,最大程度地呈现其动态性和可选择性。

(2)应用原理:分为集体应用、个体应用和应用管理三个层次。集体应用是指相同学科同年段的教师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所进行的集体备课。除常规备课内容以外,新增了诸如“演示型电子教案母版创作意图阐释”、“教学资料演示与说明”等内容;个体应用是指个体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而进行的二次备课,即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来完成个体应用;应用管理是指教导处与信息处约束和管理“演示型电子教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所制订和出台的一系列办法。

(3)硬件设置原理:信息处对电脑的输出方式进行特殊处理,使幻灯片在播放的时候可以同时投影到两个屏幕上:一个是主屏幕,显示的是演示区域和备注区域两个部分的内容,观看者是教师;另一个是副屏幕,显示的只是演示区域的内容,观看者是学生。两个屏幕并连在同一台电脑上,由授课教师操控。

4. 演示型电子教案的监管机制。对演示型电子教案的有效监管,是演示型电子教案得以施行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学校采取以“集中培训,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全员过关为流程,以“三检一测、分头管理”的模式来保证电子教案的实效应用。三检:即每周必检二次备课的进度,每月抽检二次备课的质量,每月末检查二次备课流程和教学手记;一测即每次随堂听课必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对三率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备课与教案的应用;分头管理:各村小校长分别管理自己学校教师的电子教案,中心校教务处查教师的使用与校长的指导。科学的监测管理与评价机制调动了教师的热情,强化了教师的应用意识。教师对演示型电子教案的认可与教务处科学的监管,使电子教案在该校语文数学课堂上的使用率达到100%。

实践证明,演示型电子教案资源丰富,节省了教师查找资料、重复书写的繁琐过程;优秀的导语、多样化的习题和准确的目标及科学的教学流程,是对素质差的教师的专业引领,教案成为村小教师业务素质提高的平台;应用学科模板可以进行二次备课,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可修改性彰显了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全乡同步利用网络资源上课,真正实现了共享教育资源和共同提高质量的均衡。

目前,该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务实效,出精品,创特色”是他们提出的更响的口号,也是他们更高的追求。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自信心,消除了职业倦怠,他们感受到了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为乡村孩子的人生公平起步奠基,为实现每一名乡村学生教育的公平,他们迈出了改革创新的第一步,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们将继续为缩短中心校与村小教育的差距,推进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实现全市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期待着他们的备课改革能为传统的教案书写弊端带来一缕春风。

篇6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内涵

“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编制的指导学生学习方案M。学案与教案的主要区别在于,教案仅仅是为了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的,学案是为学生自学准备的。教案以教师教学为主体,学案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整个教学活动由师生共同完成,主体性随着授课过程的需要,适时进行互动,是一种集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一身的混合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仅注重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更多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适合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1.2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1)突出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于“满堂灌”,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学生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学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应付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重在“导”和“学”,这里的“导”是引导学生自学,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则是学生自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

(2)师生平等对话,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高高在上,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更多地体现的是老师的“霸权”主义。在新教学模式下,教师是引导者、服务者,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帮助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二者处于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帮助,综合能力得到提局。

2.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背景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构建

由于教学网站的制作、建设和维护所需技术比较复杂,给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传统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很少引入教学网站,学生的自学仅仅依照学案,自己根据教材进行自学,学习内容受限,而且课下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不畅。虽然近年来,部分高校引入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给教学网站建设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大节省了教师建设个性化网络教学网站时间,但是教学网站利用率不高,与课堂教学衔接和融合程度不好。

教学网站的主要优点就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沟通便捷,打通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时。本文将教学网站融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提出了基于课程教学网站的通信原理课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

课前:首先,通过教学网站本次课程学习的知识内容范围、重点和难点,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主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资料以及网络中优秀的授课视频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通过教学网站练习题,练习题围绕本次学习的知识点展开,目的是在课前阶段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此阶段实际上是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教学网站前移到课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资料查找能力。

课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结合课前练习情况,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地讲解,理顺本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布置思考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完成思考题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主动引导和帮助。有针对性的指导能让不同层次的同学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

课后:反思和改进教学过程,并对课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设计覆盖这些问题的作业,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本次课程所学的知识。

3.新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评定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成绩评定方法主要是平时出勤,作业和卷面成绩,新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评定应能体现学生的努力程度,为此制定了如下的成绩评定方法。新教学模式下的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出勤、课程网站中作业成绩分数、课程网站浏览次数、课程网站浏览时间,课程网站中平时测验成绩,网站中论坛讨论次数,思考问题回答次数。其中出勤成绩占总成绩的5%,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5%,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5%,课程网站浏览时间占总成绩的5%(以浏览时间最多的同学作为最大值,其他同学是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参与讨论的次数成绩占总成绩的5%,作业和平时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5%。由于本校通信原理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程,平时成绩不能超过总成绩的25%,所以适当控制了平时成绩,如果对平时成绩没有具体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对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篇7

在教科研方面,目前学校有2个区级自主研究课题;有4个部级、2个市级参与研究课题。学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研究’项目学校”。

在信息技术方面,我校参加了市级网络环境下跨越式发展课题,有6个班级参与试验,是“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学校”,完成了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建设。

以上两条主线,形成了我校两个突出的特色。在特色形成过程中,涌现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9人,数量在全区小学中名列第一。学校连续5年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

我校数字校园建设紧紧围绕学校办学特色,认真研究业务需求,以教科研业务为抓手,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首先,“教师集体备课、个人复备课”是我校坚持教科研改革形成的一项制度,即由同一教研组教师集体备课,再由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加工,应用到教学中。

优势:通过教研活动集中大家的智慧,在认真进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电子教案,每位教师复制后进行个性化修改。

存在的问题:(1)教师复备课形成的教案只保存在教师个人电脑中,没有形成学校教育资源的系统化保存,不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与共享。(2)教师在集体备课和复备课后,还需要制作课件,编写导学提示、课堂练习、家庭作业等,耗费教师大量精力与时间。(3)集体备课时间短,形成的教案往往比较粗糙,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先从备课抓起,因此学校需要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让教师们用最少的时间,尽可能达到最好的备课效果。

其次,“学生根据导学提示自主学习”是我校语文学科的一项科研课题。

优势:要求语文学科教师备课时必须为学生准备导学提示,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既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存在的问题:(1)导学提示内容比较多,教师通过抄写的形式出示给学生,比较麻烦。(2)学生提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只能等到课上解决,而课后练习结果也不能及时反馈,因此师生间不能及时沟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大障碍。(3)学生在课前学习、课后练习遇到的各类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记录和归纳,在增加教师重复指导工作量的同时,不能支持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针对集体备课问题提出电子备课系统解决方案

发挥教研组团队的优势,如三年级语文组有5位教师,把一本教材内容分给5位主备教师,每人承担5~6篇不同课文,不仅备教案和导学提示,还可以把本课的演示文稿,课堂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上传到系统。其他不是主备的教师可以参考、借鉴他人的备课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复备课,既减少了备课的时间,也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复备课人修改和补充后的资源还可供组内人再次参考,依此形成良性循环。改进后集体备课模式如下图所示。

(1)备课工作减轻。原来是全体教师对每本教材30多课都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基础上修改完成复备。现在是按每个年级学科组教师人数对课程进行分工,每位教师仅需备5~6篇课文,其他教师在此基础上复备。在一个学期内,每位教师利用主要时间和精力备5~6篇课文,与原来的模式相比,备课质量大幅提升。

(2)备课内涵拓深。原来备课成果只有教案,现在可以把PPT演示文稿、导学提示、练习、作业,相关视频、音频、图片资源上传到课程对应的系统平台,极大程度丰富了备课资源的种类和拓展了备课深度。

(3)备课资源共享。原来教师各自保存的备课资源,现在通过备课系统,以学校课程设置、学科、学段、教学单元、课等为编目索引,形成了以教材和课文为核心的校本资源库。经过推优、加精后可供全体教师共享。

(4)备课时间自由。目前数字校园系统24小时运行,为集体备课、协同备课、个人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备课提供了便利。

2.针对学生导学提示问题提出自主学习系统解决方案

我校语文学科一直坚持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学习。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导学提示,学生按照导学提示的要求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让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得以深度融合。

(1)数字校园系统实现了教师备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完美结合。

在数字校园的自主学习系统中,当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某一课时,系统会自动从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提取导学提示。不仅如此,还会根据教师的控制提取课件、课堂练习、作业,以及与本课有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其他资源,为学生自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大大提高了自学的效果。

(2)自主学习系统方便了学生自学,加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

自主学习系统还为学生提供了在线作业、在线交流的功能,教师可以在这里为学生布置作业,设置作业完成的时间段,学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进行评价,填写评语。在交流平台内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3)自主学习系统极大程度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极大程度上对学校校本资源库进行了丰富,增强了校本资源生命力的同时,又减轻了教师重复辅导学业的工作负担,提升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3.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与学生自主学习系统的应用效果

截止时间:2014年12月31日;参与学科及教师情况: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共计72名教师;参与年级及学生情况:一至六年级,共计1052名学生。

产生教学资源:以教材课文为载体共336课,教师合作编写形成教案、导学提示、练习、PPT课件等资源共计1875个。自主学习学生作业、反馈评语等记录3652条。

应用效果:

(1)依托教师电子备课系统形成了新型备课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效果主要有:①分工合作,减少劳动。教师备课能够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与质量。②相互借鉴,优势互补。教师参考主备人的备课资源,既可以拿来就用,也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特点和学生特点修改备课资源。③反复提炼,精益求精。主备人参考同组教师修改的教案或其他资源后可以再次修改自己的教案。④不断积累,形成特色。教师备课的所有资源会以教材的每一课为核心永久地保存在学校服务器中,形成特色资源库。

(2)自主学习系统与电子备课系统互联互通,又相对独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应用效果主要有:①提供线索,辅助自学。可自动提取教师电子备课系统中的导学提示、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资源。学生通过参考教师备课中丰富的资源,扫清自学中的障碍,顺利地完成自学任务。②在线互动,彼此沟通。在线作业,在线交流,在线反馈,作业区可提交教师的拓展作业并能看到教师批改后的评语,交流区为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提供了论坛的功能,可以随时提问、解答遇到的问题。③生成资源,记录成长。自主学习系统在教师备课、教学辅助资源、学生自主学习资源的基础上,增加了教与学过程互动的生成性资源。记录了学生心理逐渐成熟,学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成长过程。

例如,一位三年级教师在学生学完《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布置了一次作业:“说一说你为父母做过什么事情,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位学生写道:“我帮妈妈扫地,帮奶奶拎东西,因为太沉,奶奶会累,帮妈妈照顾弟弟,因为弟弟很淘气,会乱爬。总之,只要父母让,我能做好的我就会努力去做,因为我想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写得很朴实也很真实,写出了真情实感。教师的评语:“你是个有爱心,懂得感恩、孝顺的孩子。”这组对话记录在数字校园的系统中,同时,教师的激励性评语也会深深地印记在孩子心里,成为其成长的动力。

这种随时产生的生成性资源不断积累,丰富了学校校本资源库,增强了校本资源的生命力。

以上两个系统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为中心,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新型教育教学理念,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改进学习效果,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系统会记录下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过程,为开展教学评价提供依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珍贵的教育与教学的生成性资源。

数字校园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的后续思考

1.关注教与学关键过程的全面突破

数字校园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教与学这一学校工作的关键过程进行重点突破,为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发展,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进行有效的尝试。我校的数字校园建设主要考虑从教师入手,通过备课平台和学习平台辅助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加强学生预习、课堂和课后的参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增进学习效果。

目前受经费限制,我校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后续我校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对课堂互动教学方面进行重点尝试,以全校重点年级为试点,形成教与学的全面突破。

2.注重课题引导,注重业务模式的提炼和提升

我们在数字校园规划、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紧密结合我校承担的十二五市区两级科研课题《数字校园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以教与学为直接突破口,根据教与学的信息化难题,在解决问题中研究,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教与学的信息化理论研究水平,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引导和提升我校教师和学生信息化素养。

3.制定有效的培训策略和推进机制

为推动我校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广泛应用,我校一方面建立了由教学主管牵头的数字校园工作推进组,负责系统的建设、培训和应用推广,由教导处组织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系统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面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重点由教学骨干以点带面地在各学科组陆续推广使用电子备课和自主学习平台。

在培训工作方面,采取承建方对全校教师进行分层培训,教导处和教学骨干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使用引领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方式是按培训的范围分类,有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各教研组推荐出一名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师作为各组骨干)。开始试运行时,先对骨干进行培训,之后骨干再对本组教师进行培训,这样很快就能促使教师掌握应用方法。另外,还有分角色培训,对于教研组长和班主任,进行不同角色的使用操作培训。按培训的时机则有调研过程中的培训、上线后的培训、巩固培训等。

此外,抓住应用效果好的重点班级、重点教师进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更好地扩大了应用成果。

专家点评

1. 特点与优点:

该校数字校园建设紧扣一线教科研活动的需求,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诉求开展建设,数字校园与相关课题的结合,促进了学校关于数字校园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篇8

为此,我校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将打造一流的数字校园环境和管理体系作为长期目标。以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为载体,在应用中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数字校园办公平台让管理更便捷、高效

新建的数字校园办公平台无疑是学校管理的指挥中心,给学校的管理和教研等日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例如,我们利用办公平台的“信息公告”和“信件中心”各类通知公告。教师在校内即时通信系统――小乐通讯的提示下,第一时间就能查看这些信息。这有效避免了办公室逐个完小、逐个教研组打电话通知的烦琐劳动。学校重大信息则直接推送到门户网站,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学生以及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校的各项工作。其中,日程协同系统便于本部门管理人员做好工作规划和日程安排,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此外,我校还利用平台中的校园电视对学校重大活动进行视频转播,学生在教室、家里都可以同步观看学校主会场的活动全程,受到师生和家长好评。

利用小乐通讯还能建立班主任、数学核心组、学校管理等研究群组,开展中心小学与完小、教研组与教研组间的网上交流与研讨。在这里,大家不仅可以开心地敲击键盘进行文字交流,还可以使用音频直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这种沟通更方便、快捷,减轻了教师们在学校之间来回奔波之苦,提高了教研的效率。

实现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作为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我们在制订、修改、完善数字校园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关注了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尤其是其中协同备课、协同评课的环节,有效弥补了原有平台的不足,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数字化管理。

学期初,由教研组长率先将本年级、本学科的教案上传至协同备课平台的主备模板。同一年级的其他教师则在主备模板中对教案进行复备。教学管理平台也允许教师上传自己的教案后邀请同伴批注。当有教师发出邀请时,收到邀请的教师可在其教案上随时添加批注,还可以对其进行星级评价,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教师们将日常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适用性的教案、素材、课件、试题、案例等资源上传,并对其动态分类,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流失,丰富了校本资源库。资源的集中汇集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还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彼此了解、切磋的平台与机会,使教师的授课能力、业务水平在交流中得到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针对教师备课的数量、质量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学校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提出意见和建议;每次听课后,管理人员及时将反馈意见和等级录入系统,期末时还可以提取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存档,计入过程性评价和学期考核,这些成绩和评语,教师在进入本系统后也可以随时查看。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数字校园的改建工作,最大限度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学科、科研发展相结合,从而提高师生在数字校园中的参与能力、反馈能力和创新能力。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促进师生成长

比尔・盖茨曾预言:“在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科技的发展,学校的形态最终会发生改变。”而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的教育教学形态层出不穷,让我们看到,比尔・盖茨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1.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围绕“践行体验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一办学理念,开展体验教育课题研究。作为北京唯一一所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之旅的营地学校,我们不断反思我们的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探究发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施体验教学,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14年9月,利用北京市数字校园第二批实验校项目以及“班班通”项目的支持,我校建设了两个智慧教室,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引入课堂。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与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结合,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学,不仅有效进行课堂的展示,而且反馈更及时,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凸显了我校的体验教育的思想。

2. 增加新的学习方式,为课堂学习方式做有益的补充

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和手机的世界里,是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网络就像空气,弥漫在他们能够接触到的每个角落,因此,教育和引导使用电脑如呼吸般自如的学生,是挑战,更是契机。我们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

为此,我们利用班级广场,为学校专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交流展示的平台。学生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实践成果、感悟反思、读书心得等以日志形式“晒”出来,与大家交流展示,老师和学生参与评价,调动了学生应用网络的热情。

在以“科学种子计划”专区为代表的体验学习平台,学科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源,包括制作标本、植物图鉴等的学习支架,供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实践体验。学生在对植物进行多样化研究的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展示。我校以此为窗口,促进体验学习平台的建设。

楼道体验大屏是学生喜爱的自主学习天地。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校在楼道安装了12块触摸体验大屏,其中不仅有对学校环境、历史以及各项活动的展示,还有体现学科自主学习的“知识库”。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争相到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玩中学”板块,孩子们最喜欢的是书法、陶艺等虚拟体验;尤其是陶艺,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制作、煅烧、装饰、拍卖等虚拟体验。

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有不懂的问题到百度去搜索。利用计算机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PPT,将梳理后的知识利用Word做成“海报”在楼道展示。课前、假期在北京市数字学校观看同步课堂“BDS”录像课进行预习。以此形式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上网还有比玩游戏更有意思的事情。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如何健康上网,而且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字校园是融合了技术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平台,其核心作用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水平,创新与变革师生的互动和学习方式。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新技术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日益丰富多彩、方便快捷,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不断探索、创新,让数字校园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很多教材附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包。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或同一出版社出版的不同教材所附带的教学资源包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基本包含以下内容:①习题。习题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文本形式,即给出题签和答案,相当于传统的纸质试卷,做完题目后学生自己与答案相对照,不具有自动评分与评价功能;第二种形式是智能试卷,或具有自动判定对错、评分与评价功能,或以“连连看”“拼图”等游戏的形式出现,形式活泼,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提高其注意力。②教案与课件。教案多以学时为单位,多为演示文稿(PPT)文件。③实操录像、录屏、模拟动画演示等内容。④知识背景、知识拓展及其他内容。教材所附带的资源是任课教师的首选,这些资源是针对教材进行制作,因此针对性最强。

二、任课教师自制数字化教学资源

随着数码产品与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任课教师自制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更加方便与简单。教师利用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甚至是手机,可以将传统的挂图、标本、实物等拍摄成高清照片(图片),便于同学们观察;教师可以将演示实验的过程或实物操作过程拍摄为视频,这样不仅解决了某些操作过程受操作环境限制、操作过程不可逆、操作过程可控性不好、操作过程成本昂贵等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于非信息技术类任课教师来讲,制作动画可能比较困难,但任课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要求与效果,写出具体流程图或动画的脚本,由专业人员进行制作。

三、非专用数字化教学资源

篇10

教学网站应当是一个功能齐备的网络教育平台,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2]。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主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1 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网站的功能之一是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课程教学大纲等,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体现“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通过将精品课程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形式制作,形成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并可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共享。

1.2 提供自主学习平台。将多个主讲教师的教案、讲稿、习题精选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后,按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成一个学习系统。采用超媒体技术,将相关内容链接起来,并辅以站内、站外搜索功能。同时将教学难点制成Flash动画课件,将教学重点制成教学录像。使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同学可以在线复习。教师可以适时学习任务和相关练习,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查找资料等,自主解决问题。还可以在线测试,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2]。

1.3 实现师生互动交流。网络技术的实时性和可交互性,可以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课程教学网站通常涉及下述几种互动方式:电子公告板(BBS)方式。学生可以把需要解答的问题张贴到电子公告板上,教师在公告板上作答,其他学生也可通过公告板看到问题的解答。电子邮件方式。学生注册后,可获得教学网站提供的电子信箱地址,师生之间通过E-mail讨论问题,提交和批阅作业等。上网访问方式。教师在网上适时精品课程信息、作业题、模拟试题和在线测试题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在网上完成作业或测试后,发回网站服务器,由服务器直接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发回学生。

2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资源

基于教学网站的功能需求,《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应建成一个较为先进、完整、系统的教学/学习系统、教学/学习资源系统,形成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大班小班、自学面授等一系列互动互补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该网站于2012年6月开通,网站内容丰富,包含《档案信息化》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案例库、教学大纲、参考资料、数字档案馆资料、档案管理软件资料、档案网站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适合网络与远程教学,档案管理软件试用版切合档案管理实践,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软件的熟练操作使用,关于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站等前沿性和国际化的资料使学生开阔视野,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熟识先进的档案信息化业务,使档案专业以及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效果。网站内容资源简介如下:

多媒体教学课件。该部分主要提供《档案信息化》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安排等内容。

电子教案。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化》课程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部分。

试题库、案例库系统。包括档案信息化课程的相关试题,与电子文件、数字档案馆、档案数字化等内容相关的案例介绍,如青岛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方案,法国档案文件数字化等,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例如从上海档案信息网中下载的档案展览及相关视频文件。

参考资料。包括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化相关法规、档案信息安全等相关的论文及研究成果,关于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站等前沿性和国际化的资料使学生开阔视野,与课堂理论知识结合,熟识先进的档案信息化业务。

档案管理软件。提供较为常见的档案管理软件的试用版或单机版下载,并提供相关软件的说明书、用户手册下载,档案管理软件试用版切合档案管理实践,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软件的熟练操作使用。

国内外知名档案网站资源的链接。按照地域提供国内外较为知名的档案网站资源的超级链接,如美国档案与文件署(nara.gov),国际档案理事会(ica.org/),国家档案局(saac.gov.cn)等。

学生优秀作业。提供历届学生关于档案信息化的优秀论文、调研报告等。

意见反馈系统。学生可以通过此系统对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系统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档案信息化课程》教学网站的建设特色

3.1 网站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基于任务或问题的研究性协作学习。《档案信息化课程》网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上台讲课和分成小组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课程任务和确立研究专题进行相关的调研的学习,来体会本课程的思想和理念。把上台讲课的内容作为任务去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讲课内容要做深入的研究和资料的收集。信息素养的培养无形地在学生学习中体现。小组成员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研究能力,学生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有所不同。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7?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225-02

20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带来教育的革命。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中,在信息技术与这些科目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课起着重要的基础和示范作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对其他科目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几年的探讨,结合本人开发的《信息技术课堂助手》系统为例,谈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数字化”。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从2002年起,全国中小学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微机室。经过多年磨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部分教师已经成长为学者型或专家型教师。各种教学资料、教学软件、管理方法、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可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生机勃勃。可是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用考试和测试软件能方便地检测学生成绩,但是不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能检测“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也有些教师提出不用考试而用“电脑制作”,用“学生电脑作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信息素养,我认为这种方法虽然比考试的方法有了进步,但仍然有缺陷,也就是说教师评价的也只是最后的结果,看不出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的挫折、解决的方法、创新思维的获取等,所以说这种评价方法也不全面。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行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软硬件配置的可行性:现在所有中小学微机室软硬件配置均已达标,并且已实现联网功能也就是说每个微机室都是一个局域网,在硬件上已具备了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可能。微机室操作系统都采用WINDOWSXP以上版本并且配备了常用应用软件。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基础软件环境也是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开发的可行性:首先,现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数据库软件日趋成熟,教育软件的开发一日千里,所以从技术上实现是可能的;其次,经过多年进修学习,现已涌现出很多专家学者型信息课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高超的软件开发技术,相信在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可以成为合格的开发成员或顾问人员;第三,开发出成熟的、功能强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并可以延伸至信息技术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有着乐观的商业前景。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应用的可行性:全国有着数量巨大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数字化”系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广大学校领导渴望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成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渴望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客观的评价,同时渴望降低劳动强度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广大学生渴望客观的评价体系,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可以向其他各学科推广,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的主要功能。

1.计算机管理教学功能。这里所说的概念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而是管理教学,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信息教师的负担。主要功能包括:(1)动态提醒服务,即提醒教师教学进度、学生考勤、该对哪些同学课堂提问(最初使用时使用随机点名提问,或让积极举手的同学回答),还包括日常管理如闹钟功能、动态提供当前日期、时间、上课的班级、节次、课代表任务、本日微机室课表等等提醒。(2)提供考试成绩管理、课件管理、教案编辑管理、课堂练习管理、教学后记管理其他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教案和课件应按课时编号。(3)提供学生签到功能,计算机随机点名提问功能,计算机根据课堂提问次数及回答问题情况智能点名功能。(4)提供教师查询功能,能查询教学进度、特殊情况、班级情况以及每个同学的日常表现记录。(5)提供机器使用情况、维修情况记录及其他功能。

2.详细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记录每节课,每个学生的各种表现。包括考勤记录,操作练习情况记录,教师课堂提问及回答情况记录,课堂学生示范情况记录,小组讨论情况记录,电脑作品创意情况记录,电脑制作进度及问题记录,学生提问问题记录,学生纪律情况记录,自定义项目记录等等。记录的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电脑自动记录为主,以教师和学生输入为辅。

3.学期末评估功能。对各种记录都要量化,量化方法可采用10分制或100分制。根据全部同学记录日志,在学期末不但对每个同学评估量化而且对每个班级量化,也对整个年级量化。在对单个学生量化时包括量化得分,还要有按课时绘制的成长曲线。得分情况不必公布,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评估,确定因材施教的方法。

4.系统的开放功能。例如可以对记录的项目管理的项目自定义,既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只使用部分功能,也可以添加新功能。

5.其他人性化设计的功能。如根据当前日期时间,按照课程表自动调用上课班级、学生名单;系统可后台工作(放于系统托盘),不影响屏幕;系统设置简单(只设置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和学生名单等)。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系统要求有明确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进度表;微机室要有固定的课程表、上课时间表;学生在微机室内有固定的机器号;学生名单应包括班长、课代表及各小组组长;教师教案、课件、练习和考试内容或其他资料有相应的课时编号。

篇12

1.中国英语课程网(http:///)

该网站是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共同开发的面向全国的教师新课程网络研修平台,也是中国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网络支持平台和教育部向2010年“国培计划”推荐平台。

2.中职教学资源网(http:///)

中职教学资源网是国内首个致力于中职数字化教学的资源网站,富集当前各个省市中职教学所需要的数字资源,是一个大型的中职教学资源交流的平台。

3.旺旺英语(http://)

旺旺英语创建于1998年底,是国内最早的英语学习网站之一,很可能是同期网站中唯一坚持至今的个人英语学习网站。

4.世博英语()

世博英语创建于1999年,是一个纯公益性的免费英语学习网站,该网站内容丰富、视听结合。

现有相关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调查及分析

1.内容及呈现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大网站所呈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内容较为丰富,呈现的类型也有所不同。在笔者对于现有英语网站做了研究后,发现现有的英语网站有以下两个问题:

(1)服务对象较为单一,不能为教师与学生同时提供相应的资源。

中国英语课程网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侧重于为教师提供教学服务;而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站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系列的学习资源。这两类网站都不能同时满足教师以及学生两个群体,因此,要想为师生双方提供优质资源,必须充分挖掘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提供教师及学生所需要的资源内容。

(2)资源呈现类型缺乏一定的交互性。

虽然网站提供的资源呈现的方式多样,但从表格中不难发现,四个网站都缺失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比如:四个网站中都没有机上练习这类资源。由于这类练习可以让学生进行机上作答,计算机可以判卷,并给出答案,可以进行反复练习,这对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必不可缺的。由此可见,在资源的呈现方式上应多多考虑计算机的交互性,将其优点发挥至极致。

2.来源

数字化资源的来源有三个途径: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师生创作的电子产品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笔者对于四个网站中的资源来源进行分析对比后发现:

(1)中国英语课程网以及中职教学资源网中英语学科的资源主要来自教师自制上传的电子产品,例如:教案、PPT、论文等。虽然,两个网站为教师提供了一定的交流平台以及资源的共享,但是,资源的质量却参差不齐。需要教师自身对于资源进行有效地筛选、修改后再利用。

(2)旺旺英语网及世博英语网的主要资源来自于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以及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资源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针对性,特别是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地学习,还值得探讨。

3.质量

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质量将从以下三方面来评估:资源更新速度、资源相关信息说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1)资源更新速度。

通过对比分析,四个网站的资源更新速度依次是:旺旺英语网(定期更新、平均每周更新一次)、中职教学资源网(该网站不能查阅到文件上传日期,只显示文件修改日期,最近的修改日期为2012.4.1)、世博英语网(最近上传日期为2011.8.8)、中国英语课程网(最近上传日期2011.5.19)。从最近上传日期可以看出,资源的更新还缺乏一定的及时性,基本属于滞后范畴。这样,不仅不能够给教师及时提供备课、上课所需资源,同时,学生的学习资源也受到时间限制,不能及时利用资源进行操练、复习等。如何将资源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首要考虑就是资源的及时性。

(2)资源相关信息说明。

四大网站对于资源的出处都有相关的说明。比较详细的如中职教学资源网,从资源大类、适用专业、资源类型、资源大小、资源评价、整理日期、下载统计、上传人都有所描述;中国英语课程网对于资源的说明主要提供了作者、资源来源(博客、其他网站等)、点击数以及更新时间;旺旺及世博英语网通常会标注出出处或者是以名师姓名作为资源标题。虽然,各个网站对于资源都有详细的说明,但不难看出仍旧存在两个问题:其一,尽管标明了作者,但并非实名制,且作者的基本信息基本没有,资源的可利用价值需教师下载后进行分析评估;其二,网站并没有提供资源评价的标准,也就是说,能够作为该网站资源的依据并不明确,也就导致了资源的格式、内容等方面有存在不一致或重复的现象。

(3)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

笔者调查过部分群体,他们对于这四个网站的观点如下:中国英语课程网所提供的资源还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比如:该网站提供了牛津版教材的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的教案等,对于教师来说,是可以借鉴使用的。中职教学资源网所提供的资源只有部分可用,针对性不如中国英语课程网。比如:该网站提供了某一语法知识点的教学课件。但更多时候,由于教材的不统一,上传的教案等是不能够使用的。旺旺及世博英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中职生对于自己适用资源的辨识度并不高,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这两个网站所提供的资源不够满意。从资源针对性及易用性来看,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且易用的教学资源的前提是教材的一致性;其次,在学生学习资源方面,也应当为学生做些筛选,从而更易于他们学习。

相关用户需求及分析

1.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目前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使用情况,本课题组利用在线问卷的形式对现有的英语学科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本课题组织了南京、苏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以及淮安地区的教师及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参与在线问卷的教师共112人,其中苏南地区教师40人,苏中地区教师38人,苏北地区教师34人。参与此次问卷的学生共328人,男生128人,女生200人。其中,高职生248人,中职生80人。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分别为教师和学生。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教师与学生对于现有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的调查以及对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2.调研结果分析

(1)职业学校师生对于英语学科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及需求分析。

①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查。

为了能够了解职业学校师生对于现有的英语资源使用情况,笔者做了调查,结果如下图显示: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人数很少,仅占调查人数的8.5%以及12.5%。其中,67.7%的教师与78.3%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资源可以利用,又有近一半的师生对现有的资源是不满意的。

教师与学生多半利用搜索引擎对于现有资源进行查找,而利用专业网站里查找的较少。

从以上三个表中可以发现: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学资源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及学生的需要。首先,由于现有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导致了大部分师生不能下载有效的资源进行利用及学习。其次,由于师生对于现有英语教育教学资源网站了解较少,大部分师生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查找的。

②对于现有教育教学资源需求的调查。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教师对于教案的需求是最高的,达90.3%,依次是媒体素材(87.1%)、教案(83.8%)、教学案例(74.1%)、试题(70.9%)等,除了课程标准以及资源目录索引外,教师对于其它类型的资源的需求都超过了50%,说明教师对于资源的需求,特别是有关于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还是相当大的。

从学生的问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更为关注的是有关于媒体素材、试题、试卷等。其中,试题的关注度最高(83.3%)、媒体素材(66.7%)、课件(58.3%)、试卷(50%)、常见问题解答(50%)等。说明学生对于资源的需求为有助于自己学习的内容,大多是试题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

职业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总体方案

1.建设思路

依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建设,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和行业企业职工等四类人群的工作及学习需求为目标,以专业团队专项研发的形式重点建设具有普适性和先进性的英语学科教学资源。

2.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系统化建设高质量教学资源,初步构建英语学科教学资源库。

第二阶段:在科学的运营机制与共享机制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信息互通,并进一步丰富资源库内容、提升资源库内容质量、持续更新资源库内容,实现四类人群能知道本资源库,并形成四类人群乐于在本资源库中下载、浏览资源及学习的局面。

3.建设内容

(1)普通信息级资源。

普通信息级资源对于信息专业化程度要求一般,仅需要收集到丰富的、真实的、符合栏目需求的各类信息即可。因此,该类资源采用“栏目数字编辑负责制”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栏目数字编辑的工作职责包括: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信息的甄别与筛选、信息的等。该级资源在其相关的栏目中分类别。

(2) 课程级资源。

凡课程中心所列的所有资源内容均属于课程级资源,资源库中的大部分资源均属课程级资源,这类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英语课程服务的。

①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

团队研发的课程级资源同样以整合的形式由专业团队研发,并于平台的“课程中心中心”,供各相关用户查看及使用,最重要的,该类资源的内容应是先进的、可操作的、具有示范作用的,与团队研发的专业级资源类似,它即可以是普适性的,也可以是特色性的。相关团队还应根据需要对资源进行逐年更新。

②用户投稿(申报)的课程级资源。

该类资源一般不在“课程中心”中呈现,仅在“资源中心”中供用户下载和查阅,以满足用户的零散性需求为主,但此类资源并不能保证其内容的高质量性,仅作为用户的一般性参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