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1 08:43: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供应链税务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供应链税务管理

篇1

但是,跨国交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通常涉及多个国家的税务规定以及国际间的税收协定,因此需要特别慎重考虑,从而在减低税负的同时,降低潜在的税务风险。

采购流程的税负优化

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材料采购流程,可以节约所得税、增值税和关税成本,是进行供应链管理模式分析的考虑要点之一。

例如,一家中国内地公司在非洲某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从中国和其他国家采购大量水泥、钢筋等工程材料。较为常见的是“直接采购”方式(如图1.1所示),即由中国内地公司A和非洲项目公司B分别与境内外供应商签订合同,购买建设所需材料,A再将境内购买的材料转售给B。在“直接采购”方式下,材料采购环节的增值额会留在税率较高的A公司和B公司,导致该部分利润的整体税负较高。

如果“通过海外关联公司采购再转售”(如图1.2所示),即由税率较低的海外关联公司C(比如一家中国香港的关联公司)作为全球采购平台,负责集团的所有材料采购职能,并承担相关的价格波动、质量等风险,则C从供应商采购材料之后,可以按照合理的较高价格转售给B,将一定利润留在税率较低的海外关联公司。

由于行业的差异和投资区域的不同,在选择材料采购方式时,除了所得税税率差异,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与材料供应商已有的业务安排、各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海关进出口规定等问题,尤其是通过海外关联公司转售,是否会在非洲项目所在地的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上产生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材料采购方式。

设备购销租赁税负优化

对大型投资项目来说,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长期盈利状况和税务负担。因此,设计税务效率较高的机器设备提供方式,也是供应链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承上例,中国内地公司A需要向该非洲项目公司B提供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比较常见的是“购销方式”(如图2.1所示),即A将自产的机器设备直接销售给B,或者A向境内供应商购买机器设备,再转售给B。在这种方式下,A公司出口设备可能享受中国的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同时B公司可以将该机器设备计入其固定资产,并在税前计提折旧。但是,机器设备提供环节的增值额将留存在A公司,这部分利润需要缴纳较高的中国所得税。

因此,在“购销方式”下可以参考前述材料供应的筹划方法,由集团内的一家低税负海外公司作为机器设备的国际采购平台,从而将合理利润保留在这家低税负的海外公司。

在海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大型机器设备使用时间往往不超过三五年时间,因此“租赁方式”(如图2.2所示)更为常见,即由中国公司或海外关联公司向中国境内外供货商购买机器设备,再出租给非洲项目公司。

在这种方式下,需要考虑非洲项目东道国对租金汇出的预提税税负、中国或海外关联公司所在地与非洲项目东道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对租金预提税的限制税率、中国或海外关联公司所在地对租金收入征收的所得税税负,以及租赁设备能否在非洲项目东道国免征进口关税及增值税等问题。

如果能由低税负、且与项目东道国拥有优惠税收协定条款的海外关联公司作为全球的机器设备租赁平台,则可将此环节的职能、风险和利润合理保留在该海外关联公司,从而降低整体税负。

技术许可环节的税负优化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跨国工程和国际贸易中,往往也伴随着一定的技术许可和技术服务。承上例,如果中国内地公司A将其持有的技术“直接许可”给非洲项目公司B使用(如图3.1所示),收取特许权使用费,则可能涉及项目东道国的预提所得税和中国的企业所得税。如果A派人到B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服务,还可能在项目东道国构成常设机构,需要在当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如果集团内的一家海外低税负企业持有技术等知识产权,例如A将技术转让给所得税税率较低的中国香港关联公司C,按成本加成一定比例利润的方式收取合理的技术转让费,然后由C向B提供技术许可及技术支持服务,收取合理的费用,即“将技术转让给海外关联公司,然后许可项目公司使用”的方式(如图3.2所示),则可以将技术许可环节的利润保留在低税负的海外关联公司。

但是,在这种方式下需要考虑的问题较多,包括非洲项目东道国对特许权使用费汇出的预提税税负、中国或海外关联公司所在地与非洲项目东道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对特许权使用费预提税的限制税率、中国或海外关联公司所在地对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征收的所得税税负、中国对技术转让收入的所得税税负和优惠、海外关联公司所在地对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以及中国和海外关联公司所在地与非洲项目东道国签订的税收协定关于常设机构的规定等。

另外,需要尤其关注技术转让和技术许可两个环节的交易金额是否合理,否则极易引起两国税务机关的质疑。

设计与施工劳务的税负优化

在海外投资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中国公司提供图纸设计等服务,同时中国公司还会派遣劳务人员到项目东道国进行工程施工。如果由中国公司A“派遣设计人员赴项目东道国现场工作”,除了中国企业所得税,还可能会在项目东道国构成常设机构,需要缴纳当地所得税。另外,如果A向非洲项目公司B“直接提供施工劳务”(如图4.1所示),除了项目东道国可能会对施工环节的利润征收所得税,还存在中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

如果采用“海外关联公司提供设计和施工劳务”的方式(如图4.2所示),由低税负的海外关联公司提供设计服务,尽可能减少设计人员赴项目东道国现场工作;同时,将劳务人员的合同关系转移给低税负的海外关联公司,由该公司派遣劳务人员到项目东道国进行工程施工,则可以将相应的设计和施工劳务利润保留在低税负的海外公司。

篇2

跨境交易频繁的跨国公司在华有哪些税务挑战并将如何应对?为此,《首席财务官》杂志专访了澳洲会计师公会北京委员会会员、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及企业咨询部合伙人陈翰麟先生。

注重商业目的

陈翰麟向记者介绍,在2008年的新税法里,我国也引入了一些其他国家所实行的税法内容,比如转移定价、资本弱化、一般反避税条款、受控外国公司以及税收居民等概念。对外商投资企业而言,这些应该是相对比较新的内容,尤其以一般反避税条款最为突出。

一般反避税条款是指在宪法或税法中就普遍适用于各类税收规避行为而做出统一规定,是相对于个别反避税条款的一般防范性规定,其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行为类型,而是试图以法律规定的形式,通过要件描述、涵盖违反立法意图的所有避税行为,并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认定避税的行为、重构正常合理行为以及征税行为中的权力进行分配,以实现对避税行为的立法否定以及反避税的权力配置。新税法将一般反避税条款作为兜底的补充性条款引入我国反避税制度体系,是我国首次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反避税原则。

“在过去没有一般反避税条款时,一项交易主要看其形式而非实质。有了这个条款以后,外商投资企业或外国企业在进行交易时就要特别注重整个交易的合理性。不可以单单为了税务的目的(比如减免税)去做安排,实际上在进行交易时应该以商业目的为主,这是比较大的改变。”陈翰麟谈到。

新税法第47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调整。一直以来,关于“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的界定是争论的焦点。新税法实施条例第120条规定: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指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具体而言,它必须是人为规划的一个或一系列行动或交易,企业必须从中获取税收利益,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并且该交易的惟一或主要目的是获取税收利益。交易是否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来判定,如果主管税务机关判断这项交易或安排不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那么就有权对其按照合理方法调整。

税收居民认定

陈翰麟表示,一般反避税条款实际上是很新的东西,从税务机关那里暂时没有太多的指引可以参照,但我们从一些新颁发的规定中可以看到税务机关在逐步丰富和完善一般反避税条款,例如纳税人如果要享受税收协定待遇,则需证明自己是实际税收受益所有人。然而,这些规范性文件还没有详细说明究竟怎样才能被认定为实际税收受益所有人,因此对外商投资企业而言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如何判定一个外国企业是否是中国的税收居民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有些国家通过援引案例来判定一个外国企业是否构成本国的税收居民,但中国没有案例法的机制,在这方面的规定还有待完善。

我国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国企业,如果其总机构设在中国境内,就应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所得税。以前我国判定法人居民身份是把法律标准和总机构所在地标准结合起来使用。这里所说的总机构,是指企业法人设立的负责该企业经营管理与控制的中心机构。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判定法人居民身份的标准实际上是法律标准和管理及控制地标准,二者必须同时满足,才会被判定为中国的税收居民。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我国的法人居民身份判定标准发生了变化。新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新税法在法人居民身份判断标准上采用了注册地标准和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标准,并将原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注册地标准与管理和控制地标准必须同时具备,修改为具备条件之一即构成我国的居民企业。

篇3

保税物流是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重要桥梁,是拉动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促进国内外资源整体优化配置的重要工具。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保税物流企业须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地位,从支持国内企业与国际供应链系统接轨,并借助国际供应链系统来积极拓展国际贸易市场,从而为开创我国国际贸易新格局贡献力量。保税物流的如下特点使其足以肩负此重任:首先,保税物流具有国内外货物贸易与物流系统边界交叉的特性,这是由其在地理上从属于一国领土而在海关行政管理层面则等同于国外的特点所决定的。保税物流的系统交叉性使其成为衔接国际供应链系统与国内供应链系统的纽带。其次,保税物流具有提供增值服务的特性。保税物流在传统物流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报关与报验、跨国物流组织及多式联运等新功能,从而有效节约了客户企业在货物流通环节的管理精力,有助于客户企业集中精力专事生产,从而提升整个国际供应链系统的运作效率。保税物流与国贸发展间的联系密切。国贸发展能支持和带动保税物流的发展,同时国贸的发展又要求与之匹配的保税物流的设施与政策的支持(伍诗莹,2013)。随着我国国际贸易总量的持续高速增长,保税物流产业亟需基于国际供应链系统来探索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新模式,以有效提高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在新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实力。

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产业政策法规分析

其一,多头管理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能力。保税物流区域从设立到管理要经国家海关总署、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管理局十一个部委联合协调,统一各部委政策的难度较大(李彦萍、刘俐,2013)。我国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同发展涉及多个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各行政部门之间既存在严格的权力与责任界限,又存在诸多的权力交叉空间。出于本部门利益最优化的考虑,保税物流的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相互撇清应负担的责任并大力揽取对保税物流业务的管理权,从而导致保税物流企业所开展的国际供应链业务的制度成本高企。多个行政管理部门共同治理的保税物流行政管理体制难以有效保障我国的保税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制约其面向国际供应链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其二,政策不透明制约保税物流与国贸协同发展能力。各行政主管部门对保税物流业务的相关监管政策法规存在不透明性的问题,这使得不同部门及同一部门的不同经办人对同一政策的解读和操作方法不一致。这使得各级政府给予保税物流的众多优惠政策难以被充分落实,从而影响保税物流企业拓展国际供应链市场的能力。政策不透明性也导致了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保税物流相关业务的过程中存在办事流程不明晰,办事效率低下及办事手续繁多等问题,从而拖延了保税物流货物的流通时间,弱化保税物流业务运作模式的核心优势。

(二)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海关监管因素分析

其一,保税物流管理理念的进步挑战传统的海关监管制度体系。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产业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保税物流业务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但是海关部门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海关监管模式,从而严重制约了保税物流业务的健康发展。海关监管部门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压力,在对保税物流监管制度创新上滞后,从而导致海关监管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与保税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之间存在冲突,进而削弱了我国保税物流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体系和国际供应链系统的能力。其二,海关监管技术未能有效满足保税物流业务发展水平的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压力的海关部门在海关监管技术进步方面相对滞后,对保税物流的信息化监管能力不足。海关部门虽然实行了金关工程,但当前海关内部仍难以建立起针对保税物流的全流程无遗漏监管体系。海关监管部门在运输工具进出关、货物的监管区管理、转关业务管理、货物验放管理等作业环节间缺乏有效的监管力量整合,未能形成统一的海关监管信息联网并行处理能力。从海关监管体系外部分析,海关监管机构与商务部、金融系统及港务部门之间缺乏基于互联网的深度信息合作,各部门的内部核心数据缺乏有效的互联互通,从而使得保税物流货物在各环节流转过程中需要重复性的提交同类信息,从而耽搁了保税物流货物的流通时间和保税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

(三)制约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服务能力分析

由于受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当前保税物流的现代化物流服务功能仍有较大潜力有待挖掘。制约保税物流企业提升现代物流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如下:其一,保税物流企业相对规模较小,未能充分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由于我国保税物流企业的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企业规模尚处于快速扩张期。这使得保税物流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规模效益以应对国际物流巨头的挑战。制约保税物流企业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在于保税区实体企业业务量较小,未能充分参与国际供应链系统,从而降低保税物流企业的业务订单量。其二,保税物流企业的增值物流服务内容较为单调,且企业缺乏以业务创新为手段来谋求市场拓展的冲动。保税物流企业缺乏对增值物流服务的必要管理能力,其增值服务质量缺乏保障且收费较高,遏制了物流客户企业的需求。其三,保税物流企业未能以国际供应链系统为业务轴心来拓展保税区内外业务和国内外业务的能力,不能有效撮合物流客户企业与区内外及国内外企业建立国际供应链合作关系,从而制约了保税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空间。

基于供应链系统的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发展战略

(一)健全保税物流产业政策法规以增强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力

政府主管部门应当通过制度建构的方式来为保税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供应链制度环境。我国的保税物流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应学习境外自由贸易区的有益经验,通过设立针对保税物流的宏观政策主管部门以使职权集中,可避免因多部门监管导致的混乱和冲突(张万里、戴小红,2012)。立法当局亦应当同步建立统摄全局的保税物流法,将各地区分散的保税物流优惠政策纳入其中,实现行政层面对保税物流业务的统一监管,使得保税物流企业对当前法律与政策有确定性的预期。再者,我国当前保税物流拥有独特的功能优势,且享受政府的特殊扶持性政策,保税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促进我国外向型经济相关产业迅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宏观物流政策对保税物流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积极制定相关保税物流产业政策法规,为保税物流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保税物流产业是一个伴生性产业,保税物流产业的经营绩效直接取决于其他实体产业对保税物流产业的需求强度。

各级政府税务部门应当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以激励保税物流企业积极为本地企业提供国际供应链增值服务。首先,保税物流主管部门应当给予从事国际供应链业务运作的保税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具体而言,海关应当为进驻保税区的保税物流货物及时办理保税手续,税务部门应当积极配合落实货物出口退税政策,以确保保税物流货物业主可以及时享受政府退税政策优惠,从而提高其参与国际供应链系统相关业务的积极性。再者,外汇管理当局应当为保税物流业务提供便捷化外汇政策通道,通过赋予保税区内的保税物流企业以一定限度的结汇自由权的方式来确保保税物流企业的外汇周转能力,提高其拓展国际供应链市场的资金实力。最后,外贸主管当局应当在许可证管制上给以保税物流企业以相对宽松的政策优惠,放松对与区内及区内与国外间的货物流通实施许可证验放程序,有效增强保税物流企业基于全球化市场供需现状分析的存货优化配置能力。

(二)革新海关监管环节运行效率以增强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力

海关管理当局应当采取如下措施来革新海关监管工作方式,提升海关监管机制的运行效率,从而有效增强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业务之间的协同能力。

海关管理当局应当强化与保税区管委会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力推海关管理当局从管理型运行模式向服务型运行模式方式,来促成国际贸易环境下的无缝化保税物流系统的建构。保税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协调发展需在海关系统平台上有序展开。当前我国海关系统在海关监管能力和通关能力方面进步迅猛,但是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剧烈变动的时下,海关管理当局亟需通过大力变革现行海关监管体制的方式来增强海关对日益增加的国际贸易规模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效率。海关管理当局可以与保税区管委会及保税物流行业协会展开合作,共同建立面向保税物流企业及货主企业的信用信息体系。通过多渠道征集海关监管对象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海关监管当局可以掌握不同保税物流企业的信用水平,并对其进行信用级别划分管理。针对信用级别较高者,海关监管当局可为其提供便利化通关服务,从而可将有限监管力量集中于对信用级别较低企业的监管工作上。此举不仅降低海关监管行政成本,且节约海关监管对象企业的制度交易成本。

海关管理当局应当优化通关相关信息技术,为国际贸易中的保税物流业务便利化提供保障。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改造保税物流货物的通关流程,海关管理当局的通关流程的技术化改造将为国际贸易便利化事业作出有益的贡献。海关的货物通关改革目标应当瞄准建立新型保税物流货物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以有效取代当前的离散式保税物流货物的管理体系。该系统需及时吸收海关通关管理新技术成果,以提升海关部门有效甄别限制级货物或禁止贸易级货物的能力,从而为其他低风险的保税物流货物的顺畅通关提供便利化通关流程服务。海关管理当局还需对诸如海关码头X光机等海关监管装备进行升级换代,以有效提升海关一线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大保税物流货物的通关效率。

(三)建立高效保税物流服务体系以增强国际贸易与保税物流协同力

保税物流企业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系统可以有效节省客户企业在物流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手续成本耗费。在保税物流的多式联运模式下,保税物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承运人数量和货物周转次数与托运人无关,托运人只需与保税物流企业签订一份委托运输合同并且一次性支付相关税费即可,且保税物流货物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货物损耗将由受托人企业及承运人企业来承担。保税物流货物的多式联运业务模式将有效节约托运人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托运人企业将其精力主要集中于与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业务合作事宜上,从而形成了委托人企业和受托人保税物流企业基于专业化分工的高效合作模式。

保税物流企业的多式联运服务将有助于优化保税货物的物流运输方案,实现保税物流货物的合理化运输目标。传统保税物流货物的运输方案杂乱无章,货主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商以本企业利益最优化为目标来独立设计运输方案,从而使得各种运输方案之间各自为政,缺乏有机衔接,从而大幅提高保税物流货物的运输成本。首先,通过实施保税物流货物的多式联运方案,保税物流企业可以将分属于不同货主的保税物流货物的运输计划进行优化组合,通过重新优化组合的集疏运方案设计来实现保税物流货物的整体运输成本最优化目标。再者,通过提供多式联运服务,保税物流企业可以有效提升其专用化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利用效率,并且优化企业全部物流运输业务的线路组织方案,从而实现保税物流企业、货主企业及货主企业从属的整个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的优化。

篇4

《物流》:国际上已将供应链金融形容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对此,请您谈谈2012年中国及珠三角供应链金融的市场环境及发展现状?

郑: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深入,银行间竞争不断加剧,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快金融产品的研发,以新型授信技术和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争夺中小企业市场份额。面对激烈的竞争以及中小企业较高的贷款风险,一些银行借助客户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运行特点,突破传统信贷思路,创造性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率先向大型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客户群进行推广。近年来,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重要业务增长点。但是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与中小企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不对称性,虽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对于银行体制外的融资需求并不能真正解决,据统计只有59%的中小企业有过融资经历,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占到80%,其中严重缺乏者为20%。珠三角是中小企业的聚集地,从上述方面来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需要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这就为供应链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了可能。

从深圳这几年供应链行业快速发展情况,也充分证明了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企业能够结合实际,运用自身的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优势,可以作为银行对外融资的一种重要途径,来满足银行所不能满足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物流》:目前供应链服务这一块规模尚小,请您评价下供应链服务,或者第四方物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上表现如何?如何看待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的这个“超级经理”角色?

郑:全国的供应链服务公司多集中在深圳。从深圳的供应链服务来看,目前深圳市有物流企业14000多家,供应链服务企业有300多家,真正具有平台化、多功能服务特征的供应链企业有10多家,每家平台化供应链企业为几百到上千家企业提供服务。2011年十几家平台化供应链公司进出口量约占到深圳进出口总额的12%—15%,可以看出,供应链服务在激烈的中国物流市场上的表现是非常好的,同时供应链服务也是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物流管理的日益复杂和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的确需要一个“超级经理”。它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及其上下游企业以及物流供应商之间充当重要“联系人”的角色,并能够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满足客户非核心业务外包的需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供应链服务作为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模式。

《物流》:第四方物流是供应链服务的创新,现在许多第四方物流还在不断提供创新服务,请您谈谈贵公司对供应链服务的业务创新?

郑:我们根据客户的上下游价值链状况、业务模式和资信特点,依托自身的实力、信誉,以及整合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源,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制的财务供应链服务方案和融资操作,也就是我们的一体化财务供应链服务模式。我们主要是在国内外贸易中通过帮助客户拓宽融资途径,盘活资金流、提供以供应链融资、保理、结算、票证、税务、汇兑等企业外部财务供应链业务,以及各种商务、通关、物流及信息等配套服务,来帮助客户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客户经营规模和效益。

《物流》:近年来,各大银行都在探索和开展供应链金融这项创新业务,请您谈谈对银行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看法?

郑: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一般是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小企业,并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理财服务,从而解决供应链中资金分配的不平衡问题。但银行有其不足之处,它主要是根据供应链企业合作的紧密程度、企业规模、资金实力、客户资源为依据的,一些松散型供应链企业、规模小的企业则无法享受服务。另外它要靠第三方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而且比较繁琐严格的审批手续和流程往往难以满足需要高效运作及快速反应市场企业的要求。

《物流》:如何看待贵公司的竞争对手?请您谈谈你们的差异化定位和服务?

郑:在外面看来,我们供应链公司的竞争对手有两类;第一,供应链行业的同行企业,第二类是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银行。其实,年富一直把银行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与银行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一个补差者的角色,来做银行所做不了的业务,而且我们有比银行更加适合企业的嵌入式服务和风险管控,达到事前、事中的控制。对于同行,年富主张尊重竞争对手,一直强调向竞争对手学习,我们通过业务模式和服务内容的不断创新来保持年富在行业内的领先者角色。

相比较而言,年富以“一体化财务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为定位,锁定高科技、大宗商品、机械设备、高档消费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流通渠道等行业,围绕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服务需求,以提供财务供应链专业化服务为切入点,运用各种供应链金融/财务工具、风险管理和信息管理等技术手段,为客户量身定制资金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于一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供应链融资、保理、结算、票证、税务、汇兑等企业外部财务供应链服务,以及商务、通关、商检、物流和信息等配套服务,通过帮助客户解决资金短缺、服务外包和业务等经营难题,确保客户外部交易和供应链运作过程的快捷、柔性、安全和可靠,从而达到帮助客户提升经营规模和整体效益的目的。

《物流》:201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下行态势,这与欧债危机反复、国际经济动荡密切相关。对此,请您谈谈在这种大背景下,财务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以及行业发展趋势?

郑:现在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下行态势,欧债危机反复、国际经济动荡,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越发严峻,许多企业需要转型升级,企业的非核心业务需要外包,这对高端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包括我们的一体化财务供应链业务无疑存在发展空间。但是许多企业的资信、业务流程并不完全透明,方案设计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个性化方案不免对发展服务方提出更大挑战,风险增强。因此,供应链服务企业需要有更高的运作水平和风险把控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有关营运资金的概念,一般情况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毛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金,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从会计的角度,人们采用最多的是狭义的概念,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但从管理的角度,人们注重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两个方面。因此,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对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对流动负债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对营运资金如何进行管理,国内外有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最初单纯的管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到二者的结合,再到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营运资金管理得到了创新――从供应链、渠道、客户关系等角度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本文主要探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

二、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关系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要转化成利润,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驱动生产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能仅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各项业务。为了赢得客户和市场,必须联合其上下企业,建立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并形成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资源优势互补的价值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这就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有关供应链的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

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高效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

目前,供应链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追求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降至最低;第二,从产品生产到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中对成本有影响的各个成员单位进行整体性考虑,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到仓库,再经过配送中心到渠道商;第三,供应链管理必须进行包括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等多层次考虑。

(二)供应链管理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关系。供应链管理强调把企业看成一个从供应商到企业再到客户的一个链条的管理,而企业的营运资金始终贯穿于这个链条中。同时,企业压缩营运资金周转期的能力需要客户和债权人(供应商)的配合;过紧催收客户款,可能将客户推入竞争对手的“怀抱”,受惊吓的供应商也可能拒绝赊销,等等。上述情况均说明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加以考虑。

三、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任何产品和服务,只有得到顾客的认可和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客户的需求赋予企业以生命,脱离客户需求的采购和生产只能造成资金的沉淀,降低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是以供应链作为营运资金管理的主线,在供应链的每一个节点上都要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同时树立以客户需求为核心、以客户满意为宗旨的管理理念,增强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根据营运资金在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流转对其进行重新分类。企业与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形成了紧密的战略联盟关系,引起了大量的跨组织业务流程,因而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必须考虑到营运资金流转与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根据营运资金在整个供应链业务流程中的流转,我们可以将营运资金分为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包括现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有价证券或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借款、应付股利、应付利息等,其余部分如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工资等称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理财活动营运资金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属于企业筹资和投资的范畴,其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在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营运资金的情况下,保持企业有较高的流动性和足够的清偿能力,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不同。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是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追求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在周转中实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

(二)加强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采购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与供应商有关,具体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供应商数量的多少。企业采购同一种物品时需选择多个供应商。因为虽然选择单一供应商有利于建立良好关系、降低质量变动、获得更多优惠,例如数量上的折扣、运输成本的降低等,企业的采购人员也可以集中办公以减少采购的劳动力成本。但是,这也增加了企业风险,一旦该供应商的经营出现问题,必将会影响采购数量和供货时间,造成供货中断和生产停产等严重后果。为了降低供应风险,应从多个供应商处采购。但如果供应商数量太多,也会造成管理难度增加、采购总成本上升等风险。因此,合理地选择供应商数量也是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从众多供应商中精心选择几家信誉好且生产状况稳定的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供应商信誉状况如何。现代企业为了降低营运成本主要采用准时采购的方式来购进原材料,在减少库存的同时减少营运资金占用量,这就要求供应商必须能够做到准时交货,如果供应商不能准时交货,就会造成企业被迫中断生产的局面,最终导致企业仍然需要库存大量的原材料以备应急之需。同时,供应商不能按时按质提品也会使企业无法及时向下游客户提供质量合格的产品,必将影响到企业在下游客户中的信誉,增加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因此,在采购过程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必须注重考察供应商的信誉,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供应商的信用情况,建立供应商信用档案,及时追踪供应商信用状况,适时调整信誉不好的供应商。

3、供应商参与程度如何。在企业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后,核心供应商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企业的内部运营,特别是在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设计阶段。而且当产品市场发生变化而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提供新的产品时,提前参与的供应商能够及时适应企业的变化快速调整,由此减少企业为生产流程的调整而付出的成本,为企业的改进作出贡献。反过来,企业也可以根据供应商的早期参与程度来对产品和流程进行改进,这将带来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和时间的缩短,进而缩短企业的订货提前期,减少交易成本和原材料的库存成本。

(三)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生产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内部流程管理。企业的内部流程主要是指产品的生产流程。内部流程管理的目的是要在高质量和快速反应的同时保证成本最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更加关注速度、创新、合作、质量和低成本。不合理的业务流程设置使大量的生产时间浪费在部门之间的衔接上,增加大量的重复作业,影响管理效率及响应速度。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压缩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如减少多余的库存、物料的移动、生产步骤、废料的丢弃、退货和返工等),进而减少在产品库存、缩短产品完工时间和订货周期并提高质量。

2、税务管理。企业在销售产品时会产生应交税金,应交税金属于企业经营活动营运资金的一个重要部分。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要求企业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税务筹划,尽量减少应交税金,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营运资金占用。

(四)加强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对于销售过程的管理也会对整个供应链条上的营运资金产生重要影响。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实现其价值,同时,未销售的产品又会造成采购和生产过程中资金成本的积压,造成营运资金周转率的下降。销售过程中的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

1、客户关系管理。在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中,一个能充分满足客户方需要的优秀供应商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所在。正如企业必须设法找到、开发良好的供应商,还要找到办法让自己成为良好的供应商并一直持续下去。在客户关系上的努力是完整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客户关系管理可以为企业建立并维护盈利性的、长期的客户关系,培养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收集客户信息,与客户进行更好的信息共享,及时感知客户的需求。如果生产厂家可以利用客户关系链及时获得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的买点及相应的数据,帮助厂家、批发商、分销商及时得到较为正确的生产定额信息,降低企业的风险。基于这种良好的关系,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采购,减少了原材料库存,生产出的产成品也可及时销售出去,减少了产成品的库存。另外,长期的顾客维护成本远小于开发一个新的客户,且无需太多的关心,错误也较少,购买更快,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

2、销售渠道管理。企业的销售渠道管理具有区域广泛、成员众多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成功的销售渠道管理能节约物流成本,减少货物运输中的损失、损耗,提高货物运输质量,节约运输费用,减少货物在途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同时,成功的销售渠道管理能有效地连通生产与销售,企业可根据销售信息组织生产,减少采购和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营运资金。

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必将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效率,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价值增值。

(作者单位:安徽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93-02

1 凭证及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凭证是所有财务人员的根本、基础,做凭证是财务人员取得原始票据以后,依据会计准则来做原始凭证,再依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把公司发生的经济业务行为分门别类地记入各部门费用,核算公司成本,计算销售收入。当月所有凭证做完以后,在财务软件里通过财务报表的核算项目余额表来检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挂账是否正确,检查款项有没有收回,销售发票有没有开出,进项发票有没有取得,个人欠款或公司欠款记录是否正确。当本月原始凭证记录结束后,开始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取得来源于财务报表的科目余额表的期末余额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借方合计数为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贷方数为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贷方合计数为应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借方合计数为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数。

固定资产的折旧,需要财务人员编制一张EXCEL固定资产明细表,记录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品名、规格、年限、残值率、本月折旧数、累计折旧数、剩余折旧年限,根据此表计算出本月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原值数和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数可由期末余额数得来。无形资产的当月摊销数,为取得无形资产的金额除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通常来说,无形资产是没有残值的。无形资产期末余额数为无形资产金额减去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当月应缴税费的期末余额数为各税种余额数的合计,我们关键是核算公司当月应缴的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河道维护费,当月应缴增值税为当月销项税减去当月进项税,所以我们在当月要适当控制当月的销售开票,尽可能多的取得进项发票。其他小税种税额是依据交纳的增值税乘以当地的税费比率计算得来的。未分配利润数是等于资产负债的期初数加上利润表的净利润本年累计数。

2 成本的运算过程

成本的核算:①是原材料的入库,原材料的入库分为有发票的入库和没有发票的暂估入库,这样才能使账面数与实际库存相符,在供应链里的仓库管理的外购入库,把本月的外购入库转换成EXCEL表格,然后用外购入库的金额减去本月发票购入的原材料,剩下的就是本月的暂估,本月来的发票有些是以前的原材料暂估入库,冲以前的暂估入库,与本月的发票采购入库没有关系,②生产领料,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的领料发货的生产领料转换成EXCEL,计算出本月生产领料,③其他出库,在供应链的仓库管理的领料发货的其他出库转换成EXCEL,其他出库是配件的销售,免费维修,生产领用,计算出金额,记入制造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的机物料消耗,④产成品入库,在供应链里的验收入库的产品入库,把产品入库转换成EXCEL表格,每一个产成品输入单价,产成品的单价是由该产品领用原材料集合而成,该产成品的领用原材料明细单是由供应链里的生产管理的生产任务管理的生产任务单维护,输入该产成品的物料长代码,可以搜出该产成品所有的用料(生产领料自带单价),这样就可以计算出产成品单价,⑤在产品,用本月生产领料金额加上上月期末在产品金额减去本月转产成品金额,剩余的金额作为本月在产品期末数,⑥制造费用,当月发生的记入制造费用的金额合计数,计算出当月的制造费用分配率,然后分摊当月的制造费用,没有分摊的制造费用转入在产品中,⑦当月销售结转的成本,就是产成品入库时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不是整机出售的,只是销售配件的,那么结转销售成本就是原材料的价格。主营业务收入:是核算公司整机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核算公司销售零配件,发生售后服务,有偿维修等所取得的收入。

3 应收账款模块的管理

每天由出纳发到款通知给销售商务,销售商务做收款单,收款单是在财务会计的应收款管理的收款单增加,收款单据一般分为收款单和预收单,公司销售发票已开据的,收到货款做收款单;当公司收到对方汇来的货款,公司未开具销售发票,做预收单。单据做好以后制单人要对单据进行审核。每天依据所开出的销售发票在业务账套里做销售发票的登记,销售发票的增加在供应链的销售管理的销售发票,销售发票依据销售出库来做,做好以后进行审核。发票审核好以后,工具栏会出现一个钩稽标志,然后对该发票进行销售出库钩稽,这样就行成了销售出库与销售发票的对应,同时在系统里也生成了对应客户的应收款。财务部每周要对销售收款进行核销,也就是收款与开具销售发票的对应核销。这个核销是在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模块的结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到款结算,也就是先开出销售发票,然后收款,在结算里输入客户名称,就可以看到该客户的开具发票金额和收款金额的情况,然后进行选择核销。二是预收款结算,点击预收款冲应收款,输入客户名称,选择核销。最后在应收款管理模块的账表里,点击应收款汇总表,可以看到所有客户销售与收款状况。

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一般账龄分析是三年,从今年往前推两年,此表主要是反映哪些公司欠我公司的款,欠了多长时间,欠款原因,然后财务部与销售部一起去催款,还没有给哪些公司开具发票,查明原因,把挂账消掉,此表可以反映公司收款状况。做预付账款账龄分析表,此表反映公司购材料所先付出的款项,款项金额,预付款时间的长短,财务部要与采购部共同把预付款的货、票、款进行清理。

4 应付账款模块的管理

每天由出纳发付款通知给采购部做付款单,付款单是在财务会计的应付款管理的付款。付款单据一般分为付款单和预付单,当采购部已收到供应商开具的货物发票,那么付款时就做付款单的申请;如果没有收到供应商货物发票,需给供应商支付货款,那么做预付单申请。付款单的审核要经三级审核,付好款以后,财务做最后一个付款审核。财务部收到采购部交来的进货发票,在供应链里采购管理模块的采购发票进行录入,选择外购入库单来生成采购发票单据,以此核对仓库入库的情况。采购发票单据生成以后,要进行审核,然后工具栏会出现钩稽图标,点钩稽,这样就行成了应付账款。财务部每周要对应付账款进行核销,就是付款与采购发票的对应核销。进入财务会计应付款管理模块的结算,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付款结算,点击付款结算,输入供应商名称,进行选择核销。二是预付款冲应付款,输入供应商名称,选择核销。最后在应付款管理模块的账表里,点击应付款汇总表,可以看到所有供应商采购与付款的情况。

做应付账款的明细表,公司的付款,一般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月结,一种是60天结账,还有一种是预付款,在货、票齐全的情况下,根据合同规定付款,此表反映公司短期的负债情况。做预收账款的明细表,列出收款单位名称,收款时间,业务员是谁。每个月要与销售部核对货有没有发出,款是否收齐,票有没有开,要及时地把发票开出去,清理预收账款的挂账情况。审核付款,公司的付款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采购申请付款,另一方面是费用申请付款。那么财务要审核费用有没有问题,然后报领导审批,财务审核费用主要是根据公司的费用规定审核费用是否超出公司规定,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财务都要了解清楚,评估一下费用是否合理。审核开票,公司发票的开具,是由销售部提出书面开票申请,然后财务查一下业务账套,看货有没有发出去,此货款是否收齐,如果没有收齐开票,要销售总监签字确认,开出去的发票有错误的要及时更换。

5 申报纳税

税务,发票的认证,进口发票的采集,报税、完税都是网上进行,发票的认证是通发票认证软件,把发票的密码扫描进软件,然后发送给税务局,税务局认证好以后,收取回执,这样发票认证就好了;进口发票的采集,是通过通用税务数据采集系统,把取得进口增值税发票相关信息录入到系统里,生成文件,当你在填进项税申报的时候,就可以把已经生成好的进口增值税文件作为进项税申报的附件,这样进口增值税发票就认证了;关于运输发票,收到运输发票抵扣联直接去税务局认证就可以了;报税,在网上报税软件,做七张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最重要,销售发票金额与数量一定要与防伪税控系统里的金额、数量一致,进项发票金额与数量一定要与取得的进项发票金额与数量一致。七张表做好以后,发送、收取回执成功后,进行远程抄报税——完税,在防伪税控系统里,有一个远程抄报税模块,进去以后,点击报税状态,报税状态成功就进行下一步抄送数据,然后等回执,收到回执,进行清卡,一定要记得清卡,至此,抄报税完毕。

通过财务工作的实践,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财务这门学科,希望我们在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篇7

随着国家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链高效整合等新思维和管理模式的出现,社会对管理信息化人才能力的需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具备适应这种变化的能力,学校应该推出一个跨行业综合实训,要能展现企业及其关联组织运营全貌。具体来说ERP实验以制造企业、分销企业、零售企业为核心,整合税务、工商、海关、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第三方物流等企业外部组织和单位,通过一个产品从有到无的全流程案例,结合各种实物资料和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仿真模拟,将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直观反映出来,让学生可以对现代企业运营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了实现以上的教学目的,就必须把供应链管理沙盘课程纳入ERP课程体系中来。供应链管理沙盘涉及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生可以认识到企业从市场需求、销售反馈、渠道运营管理、制造商订货确认到研发生产,销售发货、物流配送、资金结算、广告策略、产品定位、促销选择、销售实现,体验供应链管理全流程多角色的管理应用。感受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与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

二、 按照企业不同岗位和角色展开ERP课程实训

ERP课程实训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具备企业岗位制流程作业的基本技能。以往的ERP课程实训都是用理论+业务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比较枯燥而且很难把这些理论迅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果学生在实训中通过轮换扮演不同的岗位或者担任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实训、这就不仅单纯是岗位和处理流程的模拟,还是与人实际沟通的模拟互动,能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可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六组,以企业和其相关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完整数据资料为案例,在公开透明的市场上进行经营竞争模拟。每组学生会分别担当供应商、生产商、总和零售终端的角色,共同协作实现整条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在各种终端角色的基础上,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再细分为日常业务岗(原始数据录入)、会计核算岗、出纳岗和会计主管岗位。让每位同学都上岗操作,练习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等业务。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有所增加,学生能体验出供应链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对企业内部运作全过程有了感性的认识。同时,大多数学生还能从信息流的角度深入理解会计信息如何在企业产生、记录、加工直至如何被使用来决策。

三、 ERP实验室必须具备的软硬件条件

篇8

采用异构数据交换技术

构建这种区域的信息协同服务平台,将各方的应用系统集成到平台上,必须解决数据交换的兼容问题。北京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采用了异构数据交换技术,预留了和内部信息系统进行交换的多个接口,易于维护和跟踪,并覆盖信息系统的所有业务模块。由于异构数据交换平台和信息系统在网络分布上都处于企业的内网,安全级别相对较高,所以采用设计简单、交互性强的HTTP接口,利用接口表作为数据中间媒介,与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信息交互。

北京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从2009年开始需求调研和系统设计,经过多方考察,选定与Axway公司合作。在我国的港口、海关和铁路等物流领域,Axway公司的异构数据交换底层中间件有着广泛的应用。

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我们在Axway系统中间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针对我国物流市场现状的异构数据交换系统,该系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生产企业、商贸企业、物流公司对物流信息交换的需求,能快速响应并匹配多种协议和数据交换标准。

多方交互的信息枢纽

北京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异构数据交换系统作为整合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工商管理等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交互的枢纽,通过自动接收、匹配、转发等流程完成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北京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BtoB和BtoG网关。支持多种接口方式和传输协议,实现与企业ERP、WMS等内部系统的对接,以及与通关平台(比如电子口岸、国外海关)的对接。

2. 标准适配器。这些适配器可以识别任何标准数据,并调用格式转换服务,将数据转换为接收消息的合作伙伴所需要的标准格式,从而在贸易合作伙伴之间传递消息。

3. 门户服务。企业通过门户进行业务的查询、处理和监控等事务,比如提供供应商订单状态实时查询、库存状态实时查询等。

4. 应用服务。根据不同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如VMI、CPFR等,提供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应用事务处理,比如计划管理、订单管理、关务管理等。

5. 信息队列服务。对用户的各类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以便能够按照事先确定的供应链关系,将信息传递给指定的贸易合作伙伴。

6. 数据格式转换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数据格式的转换服务。

7. 工作流管理。控制各个粒度的供应链活动或事务之间的关系和流程,以实现不同用户和不同供应链策略所要求的处理模式。

8. 安全服务。提供用户认证、数据加签和加密的服务。

9. 后台管理。为不同级别的系统管理员提供用户管理、服务级别管理、日常监控和统计功能。

10. 服务注册管理。对各个层次的服务进行注册,以便平台内外的系统进行访问。

篇9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to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to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只有构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一个企业事实上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的应用软件产品,企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原有的信息系统,问题的关键不是处理企业比较标准和正常的业务数据流程,而是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差异,这些系统是否能够在线实时传输和处理。

3、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传统会计是建立在相关假设基础上的。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虚拟企业、网上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出现,会计主体假设需要重新定义:依据合作项目而成立合作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遍,项目结束公司即结束经营,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将无法适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将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无足轻重;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货币计量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动摇,必然会对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原则产生深刻的影响。

篇10

我们玩的是“超级版大富翁”

设立自贸区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贸易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享受到世界上更多的美好事物。国际经济与贸易(以下简称“国贸”)这个专业,就是以此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学是国贸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经济学并不是简单的“大富翁”游戏,不论是宏观层面的企业、国家、个人,还是微观层面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是要通过数学计算来预测收益的。我们都知道,机场里的快餐要比其他地方的价格更高,光知道这是“价格歧视”还不够,我们还得算出大概贵多少店家才能回本。因此,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计算和实际案例的分析。

为了让学生们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学校会开设一些模拟课程,如ERP(企业资源规划)模拟实验。在模拟实验的时候,你可以化身为公司的管理者,管理企业的各种资源,就好像阿土伯那样。

在专业学习中,外语课程占了很大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除了要过英语六级,学生还要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在自贸区里,跨国企业较多,因此,外语能力不错的复合型人才会很受欢迎。

物流管理――

对不起,我们不是快递员

自贸区需要多种货运业务,如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仓储、商品展示等。在多元化的货运业务需求下,物流企业必须要改变单一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开展各种增值服务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提起物流管理专业,人往往会想起快递员和大货车,或许还有港口码头的大集装箱和仓库中的货物。其实,虽然它们确实在物流管理的范畴内,但并不是物流管理的全部。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产品从生产到售出,会形成这样的一条供应链: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零售商――顾客,那么,这条供应链上涉及的所有对象和活动都在物流管理的范围内。

如果我们在淘宝网购物之后去查看一下物流信息,就会发现,我们所购买的商品一般是从仓库发货,在某些地方中转,然后在夜晚用飞机运输,到了所在城市后,会先将其放在附近的提货点。在物流的整体设计中,要放在首位考虑的是效率,其次是成本。总的来说,物流管理要做的是,在确保货物安全的前提下,将其又快又省钱地运送到目的地。

物流管理专业属运营管理的范畴,其操作流程灵活性大,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物流管理的相关工作时,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再学习过程。大多数物流业务会涉及诸多环节,例如库存管理就会涉及货物的验收、入库、库位管理、出库、配货等,在这么多的环节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没做好,整个物流业务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具备系统性思维的学生更适合学习这个专业。

税收学――

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税收是衡量企业效益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晴雨表,合理完善税收政策、科学优化税收服务,是新常态下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相较于其他领域,自贸区的税收工作更为复杂。

篇11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to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to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to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只有构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开展对于各类企业的好处和优势自不待言,虽然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但最好的技术并不代表最好的结果,技术必须与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有机结合。供应链在企业内外是否有效展开?特别是企业的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是否满足核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本标准,如数据处理是否已经电子化,如果目前没有满足,那么企业需要给出达标时间进度表;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制度是否已经公开化、制度化、标准化,采购流程是否电子化等。一个企业事实上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的应用软件产品,企业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放弃原有的信息系统,问题的关键不是处理企业比较标准和正常的业务数据流程,而是如何处理不同系统间的差异,这些系统是否能够在线实时传输和处理。

3、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

传统会计是建立在相关假设基础上的。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虚拟企业、网上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出现,会计主体假设需要重新定义:依据合作项目而成立合作公司或项目公司的现象将会愈来愈普遍,项目结束公司即结束经营,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假设将无法适应;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提供实时财务信息将成为可能,会计分期假设已显得无足轻重;电子商务中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将使货币计量假设受到严重冲击。由于会计假设是传统会计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它的动摇,必然会对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等会计确认和计量等方面的会计原则产生深刻的影响。

篇12

在传统经营模式下,信息的传递、交易的完成通过单据、合同等纸质介质完成,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大,速度慢,差错率高,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应用模式。

1、企业内部商务模式

现代许多大中型企业,机构庞大,在非网络化环境下,即使是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送也难以做到及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目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商务工具,它能够提供企业内各部门、各员工之间快速、安全的交流通道。企业的信息系统间可以加强信息传递,也可自动进行业务处理。总之,企业内部网能增加商务活动处理的敏捷性,对市场状况能更快地作出反应,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的扩展,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将大有作为。

2、企业与消费者间商务模式(Business to Consumer)

这是消费者利用因特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类同于商业电子化的零售商务。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上销售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在因特网上有许许多多各种类型的虚拟商店和虚拟企业提供各种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服务。通过网上商店买卖的商品可以是实体化的,如书籍、鲜花、服装、食品、汽车、电视等等;也可以是数字化的,如新闻、音乐、电影、数据库、软件及各类知识商品;还可以是提供的各类服务,如安排旅游、在线医疗诊断和远程教育等。

3、企业间电子商务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

这种方式是电子商务应用最重要和最受企业重视的形式;企业可以使用Internet或其他网络对每笔交易寻找最佳合作伙伴,完成从订购到结算的全部交易行为,包括向供应商订货、签约、接受发票和使用电子资金转移、信用证、银行托收等方式进行付款,以及在商贸过程中发生的其他问题如索赔、商品发送管理等。在电子商务中,企业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时,公司可以用电子形式将关键的商务处理过程连接起来,形成虚拟企业。在这种环境中,一家企业的商务活动在抬手之间就会影响另一家企业的业务活动。这种企业间商务模式,使交易双方能以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方式进行联系和达成交易。

4、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Government to Business)

税收电子化商务模式就是如今很流行的电子税收,也是GTB在现实中的主要应用,政府和企业间通过这样一种平台,在网上完成税务申报、支付、传输证明等功能。在美国,有许多企业缴纳税费都是通过号称“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来结算的:将纳税企业编号,按编号在计算机中开立户头,税务局除根据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材料建档外,还要与有关机构的数据库联网,随时获得所需的各种资料,由计算机监督企业是否登记,并对纳税申报单进行分析比较,防止偷税漏税。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税收平台,纳税人申报将不必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税务人员也可以轻松地解决数据处理审核问题。这种方式既减轻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又方便了纳税人,迅速快捷,减少了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之间一些不必要的交涉。

5、政府采购电子化商务模式(Business to Government)

在BTG模式下,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采购清单,企业可以以电子化方式来完成对政府采购的响应。政府和企业站在完全平等的立场上,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双方的交易。作为电子时代的甲方乙方,政府与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完成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建立监督机制。尽量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众所周知,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性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面对残酷的竞争事实,企业若想保持优势,经营者必须利用一切机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市场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确保自己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为企业提供了全球性贸易环境,建立了新型的商务通道,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各环节上,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

1、电子商务能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

电子商务使以销定产更为简便易行,企业通过电脑网络展示自己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前售后服务及付款条件等,客户各取所需,发出订单,企业生产部门根据电脑网络传递的订购信息及时安排或调整生产规模和品种,从而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零库存、即时制造和交货的理想模式,适应现代社会消费潮流。电子商务的实施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交易速度,加快订单处理和货款结算支付,而且可以减少人为的疏忽,一些计算机程序基本能发现业务人员输入的错误信息而提出警告或自动予以纠正,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这对严格要求单证一致的信用证结算贸易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2、电子商务能提高工作质量,扩大市场

电子商务增加了客户和供货方的联系。无论双方是否跨地区、跨国界,空间的障碍已经消失,电子商务系统网络站点使得客户和供货方均能了解对方的最新数据,而且电子数据交换(EDI)更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电子商务可以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服务,使企业能更及时、准确、充分地掌握市场需求信息,按时、按质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从而加强市场竞争地位。同时电子商务可以提供交互式的销售渠道,使商家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改进本身的工作。

3、电子商务可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利润

降低交易成本,节省了潜在开支,如电子邮件节省了通信邮费,电子数据交换则大大节省了管理和人员环节的开销。此外,电子商务可以优化企业供应链。降低供应成本。传统商务活动是由多个中间环节组成的供应链完成的,这些中间环节必然要耗费大量的物质资源,而电子商务可以缩短供应链的长度,减少中间环节与周转时间,节省物质资源的损耗。以商业企业为例,优化企业供应链,实行直销,可以减少库存和营业面积,降低周转与管理成本。据统计,在传统商务模式下,商品从订货到售出过程中的物流费用约占企业成本的18%-20%,国外企业利用电子商务优化供应链后,目标为将该费用比例降低到10%-12%。由此可知,电子商务的应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

三、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企业必须在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重构管理机制等方面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才能在电子商务的潮流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构建电子商务环境,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企业电子商务建设和功能的充分实现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目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基础落后与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现代化形成了巨大反差,已经不适应甚至阻碍了中国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企业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主角,对于要参与和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来讲,必须具备开展电子商务的三个基本要素,即:(1)企业自身内部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以及业务操作的电子化;(2)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和开展电子商务所依赖的连接网络;(3)企业要建立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应用系统。

用户在自身电子商务环境构建时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必须具有实用性;系统必须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和集中备份;系统必须具备在线扩展能力;系统必须考虑数据业务的安全问题等。只有构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环境,才能在电子商务时代继续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