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

时间:2023-06-21 08:43: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篇1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1年组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2012年初我科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结果 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泌尿外科;老年;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b)-0105-03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泌尿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护理对策,为临床提高此类患者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221例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9例、女性42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1.52±4.38)岁,手术类型:经皮肾镜下肾结石钳取出术28例、经尿道膀胱病损电切术24例、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39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0例、经尿道膀胱结石去除术48例、输尿管镜下取石术30例、单侧肾切除术16例、尿道病损切除术12例。按照时间不同分为2011年组(130例)及2012年组(19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且于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②患者无死亡情况发生;③患者意识清醒,无昏迷、休克临床表现,可单独完成本次研究所需调查问卷(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④患者无精神类疾病;⑤患者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耐受性,均坚持完成治疗;⑥患者年龄不小于60周岁;⑦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2011年,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仅进行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如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并发症预防、饮食护理等;2012年初,我科(科室人员较2011年无变动)组织护理人员集中进行讨论,提出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并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对策,应用于此类患者实际护理工作中。制定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服务规范及工作制度,指派专人监督医护人员服务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纠正错误行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特点及岗位服务内容定期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安排到适合的工作岗位,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高质完成护理工作。治疗完成后进行满意度抽查,掌握不同人群的护理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记录两组患者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满意度越高)以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拟工作满意度调查表,掌握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内容包括工作量、管理模式、工作效果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问题及对策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诊断问题分析及对策,具体情况见表1。

2.2 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2011年组、2012年组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护患纠纷及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且P<0.0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事件包括压疮、穿刺失败、护理人员针刺伤等,均未造成严重后果)。

2.3满意度

2011年组、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2012年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组显著提高,提示护理方法改进后有助于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本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泌尿疾病包括前列腺增生、泌尿系感染、膀胱肿瘤、膀胱结石等,临床常以外科手术治疗 [1]。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因此身体机能将发生不同程度下降,且多数患者常合并各种原发疾病,如糖尿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2]。

本文研究可知,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护理问题除疾病相关外,还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如机体功能衰退、外科手术创伤、心理问题、疼痛感受力降低、意识障碍等;护理人员因素包括未认清护理风险、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较差、无责任心、沟通水平有限、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等,具体内容如下 [3]:(1)患者自身因素。①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减退,显著降低机体适应能力,因此对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不能够良好耐受,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则进展较快,临床较难控制,易引发严重后果甚至死亡;②外科手术造成的创伤将加重患者原发疾病;③老年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时常由于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不了解,或对治疗效果过度担心,因此易出现紧张、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影响疗效,无法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④老年患者大多对疼痛等感受力降低,因此无法较早发现异常情况,病情往往较为隐匿,且临床表现不明显;⑤部分老年患者意识出现不同程度障碍,因此无法主诉疾病感受,临床对此类患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时具有较大难度;(2)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时,未能够认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或对相关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②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并不理想;③护理人员无较强责任心,不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临床护理;④护理人员由于沟通水平有限,与患者出现沟通障碍,或表现出不耐心、语气生硬、语言不具有专业性等;⑤不能够认真对待工作,护理记录书写不完善或不及时,认为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各项记录及物品存放无需重视,从而引发纠纷。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及护理人员自身相关问题对策分析 [5]:①主动询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适;②及时针对老年患者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如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例举成功治疗案例等,语气应亲切温和,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③及时掌握患者原发疾病及各类病史,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及时做好各项突况抢救护理准备;④若患者伴有意识障碍,则应指导患者家属进行监护;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相互交流护理经验;⑥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工作,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并加以纠正;⑦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对待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⑧根据患者及护理人员反馈信息,及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与时俱进。

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对泌尿外科老年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5.38%,护患纠纷发生率3.85%,护理效果并不理想;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护理经验,并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0.52%,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护理效果较为满意,与杨红兰[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对应措施,改进护理方法及工作内容,可显著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

[

参考文献]

[1]袁莉红,吴静.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安全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20l0,7(26):64-65.

[2]黄美坤.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7(2):50-51.

[3]强春,吴秀文,殊球.128例泌尿外科老年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5):443-444.

[4]杨红兰,马艳清,王芙.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安全护理的探讨[J].西南军医,20l0,5(4):182-183.

篇2

一、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的概念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 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三)我市老龄化现状和趋势 按户籍人口统计,截止2009年末,我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5.35万人,占总人口的17.27%,比上年同期增加3.92万人,增长5.49%,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16.18%的比例,列全省第四位。其中80周岁及以上高龄老人10.7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4.32%,占总人口的2.47%。预计到2039年我市老年人口数将达到最高158万人,老龄化比例接近40.24%左右。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老龄人口数目及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具有发生某些慢性病和体力衰竭的危险年龄段。进入老年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老年人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岗位,每天的生活内容发生了改变,所以,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出现很大变化,甚至会产生很多问题;由于机体组织的衰老及功能的减退,各种老年性疾病接踵而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非感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都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60.2%,为总人口平均患病率23.7%的2.54倍。

(五)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老年医疗保健方面存在的不足如下述几点:

1.我国的部分城市和地区已先期进入老龄社会,而社会的准备确不足,老年人的照顾、出行、就医等问题还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

2.有些单位发不出老年人的退休金,医药费不能及时报销,造成老年人经济困难,有病无法得到及时治疗,小病演变成大病。

3.目前的医疗工作还是以各级医院为基础开展的,医院只把病人作为服务对象,没有把健康老年群体和易感老年群体作为服务对象,将老年病的预防、保健工作放在了次要位置。

(六)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传统医疗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忽视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功效,只重视疾病的治疗,而对影响他们健康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2.重视医疗工作,忽视预防保健工作;临床医师们重视个体病人信息,忽视群体病人信息;对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缺乏详细的了解。由于不能及时得到老年群体的年龄结构、患病情况、健康水平的资料,对于各种严重疾病的高危人群无法进行监控和分析,也就不能提出预防措施。

3.随着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寿命的延长,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与年龄成反比,并且多数患有多种疾病,住院率远远大于中青年龄段。像北京病人集中的地方,老年病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住院难现象时常发生,给老年病人及时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笔者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也是对人类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公共卫生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取得一定成就不等于完善,对于老年人的就医护理还有所欠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绍兴市中医院作为创三甲的医院之一,在老年人护理上已经有过硬的技术和高素质。笔者认为在老年人护理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持做到精益求精,日益完善,作为绍兴市中医院的一名护理人员对于老年人护理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医疗政策上完善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对老年人的需求问题要分轻重缓急解决。需要明确的是,不是所有觉得老年人需求问题都要由政府解决,都由政府包下来。对于那些关系到老年人的基本自下而上需求,如:经济、医疗、合法权益等基本保障问题,主要应由政府来解决,特别是对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应由政府承担。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保证老年人都能享受医疗保障,有病得医,住院能得到最大力度的护理。对于那些收入水平较高,个人需求层次较高的老年人,可以由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激活市场、借助社会力量来满足其需求。

(二)在护理服务上的完善

在护理服务上,配备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1.作为医生和护理人员,拥有较多的护理知识和经验,能针对患者的体征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并能在各种不典型的临床反应症状中,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恰当的抢救和护理。

2.用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年人群多发疾病、疾病并发症多和一个人同时患多种疾病的特点,对症下药。

3.老年病人的机能衰退和疾病的长期复发治疗,使尿道、血管等器官变硬变窄,给医疗护理技术操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医护人员有过硬的技术操作本领,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痛苦,避免操作不当影响技术效果。

4.有耐心,做为老年人服务的医护人员,除了具有一般医生所必需的敬业精神外,还有一份特别的耐心,不厌其烦的护理老人。

5.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因病痛的折磨和社会交往减少,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和孤独症。老年人特别喜欢回忆往事并向他人倾诉,医护人员特别注意心理医护质量,用爱心去倾听老年人心声。

参考文献

[1] 绍兴市民政局:关于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45号提案的答复.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也日趋增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医疗、护理工作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我国老龄化社会现状

1990年以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占我国总人口的10.09%[1],全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预测到2015年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到21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2]。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高龄、高速、数量大的特点[3],这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出了严峻的

挑战。

2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4]有5个方面。

2.1心理状态良好情绪乐观,精神愉快,热爱生活和家人,幽默豁达,助人为乐,有好奇心,对自己的健康懂得珍惜,对老年生活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2.2智力正常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晰;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生活目标。

2.3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以及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想办法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怨天尤人。

2.4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及晚辈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正确扮演符合该年龄在各种场合内的身份和角色,其对社会的看法,对道德伦理的认识,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即与社会协调一致。

3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老年心理健康[4]又称心理卫生,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3.1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1.1生理因素人步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接受速度及接受质量均明显降低[5]。老年人因衰老引起的各脏器功能减退是多脏器衰竭的基础[6]。多数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语言活动及思维范围窄,难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产生听觉理解和判断力的障碍等。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疾病增加、自理能力下降、视听功能障碍、认知老化、生活方式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随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1.2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生活事件、经济收入与文化教育、婚姻与家庭、体能与文体活动等。如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3.1.3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支持、个体参与社会闲暇活动、老年社区卫生服务[7]。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由于可以通过自我调节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有益于更好地适应机体和环境的变化[8]。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生活、身体状况、睡眠、文体活动、经济收入和住房等满意度呈正相关[9]。

3.2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征

3.2.1孤独的心理老年人的脑及体内其他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感[10]。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3.2.2焦虑、抑郁的心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理。有文献报告,正常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0%~23%,而老年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转性而引起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有负性情绪,家庭不和睦的老人负性情绪较严重[11]。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不容忽视的[12]。抑郁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多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表现形式多样,可有轻度的忧愁到严重的痛苦[13]。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3.2.3敏感和猜疑的心理老年患者常敏感多疑,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又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一句无意的话语,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加重其心理负担。当患者可能出现与不治之症患者某一相似症状而产生疑心时,多表现为情绪低沉、悲伤哀痛、沉默少语,常常无端的大发脾气。

3.2.4恐惧与害怕的心理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从而产生恐惧感。

3.2.5疑老和绝望的心理 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濒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多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束手无策,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治疗及疾病的转归表现漠然,不愿接受治疗和护理,消极化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4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护士除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的护理技术外,更重要的还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进行心理评估及诊断、实施护理及评价,通过心理对生理的相互作用,心理对疾病的能动作用,为恢复和增进病人健康服务。

4.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4.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应不断完善。

4.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4.3.1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心理护理的前提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美好的语言能使老人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所需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①与老年病人沟通首先要采取包容的态度,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主动与老人交谈,了解他们心中的悬念问题,对其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取得更好的合作。②尊重病人的人格,对老年病人有适当的称呼,护理时征得他们的同意,态度要和蔼,避免发生伤害病人自尊的事情。③以精湛的技术赢得老年病人的信赖,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主动配合治疗。 ④护士应理解病人的情感需要,主动多接触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关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满足医疗保健需要。注意文明行医,礼貌待人[14],时时用亲切的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来排解他们入院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让他们视如亲人,愿意向我们倾诉内心的痛苦[15]。

4.3.2对老年患者的尊重、理解和爱护是心理护理的关键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 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4.3.3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心声”,不要随意打断,不要向他们乱作保证,使他们从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延年益寿。同时,加强社会联系, 鼓励其亲友、老同事及单位人员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16]。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报刊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保持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

4.3.4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

4.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多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信息,采用上级部门下查、不记名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家属意见等方式,找出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计划、完善护理工作。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5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心理护理是目前心理护理研究的重要部分,心理护理不同于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经常方式。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人文关怀始终贯穿其中,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使护士改变陈旧的护理观念,树立起人文护理的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只要建立了信任、和谐的医患、护患、家庭及社会关系,再配合必要的耐心和技巧,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丹,胡亦心.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护理杂志,2005,22(4):54.

[2]李嵘.浅谈老年心理保健问题[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38-39.

[3]曾毅.中国人口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9-70.

[4]化前珍,郭明贤.老年护理与康复[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55-56.

[5]郑玲,吴渭虹,赵铁梅.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新观点[J].护理杂志,2005,22(7):33.

[6]杨文,初荣,刘淑荣,等.老年人不典型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杂志,2005,22(12):62.

[7]杨纾加,温玉洁.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华夏医学,2003,16(4):595.

[8]孙淑梅,张红莲.老年肿瘤患者的心理个性测评与干预对策[J].护理杂志,2006,23(12):100.

[9]林冬岩,韩春姬.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医药,2006,17(1):114.

[10]王敏霞.影响老年身心健康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护理杂志,2008,25(4):36-37.

[11]周运生,刘兰.银川市公寓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3,25(1):19.

[12]罗敏,左月燃,金宁宁,等.影响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 的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30.

[13]宋桂云,刘宇.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与 焦虑、抑郁的相关性[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4.

[14]郭军英,杨宇彤.对军队疗养老干部心理护理方法的 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59.

篇4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某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0例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发生院内感染者50例,占8.0%,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入院前及入院时所存在的感染。其中男253例,女147例,年龄60~7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数据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实验组2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及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确诊,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即老年呼吸道患者在医院期间内获得的感染和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发生感染的和入院时就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1]。

1.3 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主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 ①制定呼吸内科质量监管标准和规范。对实验组进出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在探病时间及人数、进出携带的物品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消毒;病房要及时消毒通风,实验组患者的床单及被褥及时换洗晾晒;患者所使用、产生或接触的污染物要及时隔离;护理人员及家属要经常陪护患者,做到感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②抗生素使用规定。首先,是对抗生素药品的使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严禁患者和医护人员滥用抗生素,对实验组的患者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其次,对医护人员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加强内部监督[3];再次,对老年患者要做好宣传教育,说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及其滥用危害,防止患者及其家属滥服抗生素;③加强护理。对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力度,例如,老年患者的言行、不适症状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当发现临床症状时进行处理和治疗[4];最重要的护理其实是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那些常年被呼吸道疾病困扰而焦虑、抑郁的老人,鼓励他们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建立信心、配合治疗,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了预防性护理措施之后,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感染率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是很明显的。

3讨论

呼吸道疾病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物等都可以进行传播,老年人由于体质弱,抵抗力低和免疫力低等因素,很容易在医院就诊和治疗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为了降低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做好预防性护理是极其必要的。医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进行预防性护理,加强预防呼吸内科感染的意识;加强科室内部的监督管理;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滥用;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平时对患者及患者周边环境的护理和监管,尤其是进出患者病房的其他人员及其携带物的监管,避免感染,从而确保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从临床分析看,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道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很好,能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今后在临床应用方面可以大力推广,逐渐惠及老年患者,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

4参考文献

[1]张春燕.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52.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