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1 08:43: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乡村建设的作用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截止目前九台市新修乡村水泥路3187km。至2010年底全市310个行政村,除四面环水的上河湾镇套子里村外全部实现村村通。随着村村通水泥路的竣工,九台市公路客运新增和更新了客运车辆,基本覆盖全市,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100%,屯通客车率达到了99.8%,乡村公路的全面建设为九台市城乡客运发展规划提供了基础保障,至2010年,九台市道路旅客运输市场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发育较为完善,功能较为齐全,主体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不同层次旅客的乘车需要。
1.2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九台市农业资源丰富,多种经济作物分布在各乡镇,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作物的发展,公路修通后,有效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出售难、货损多、成本高、价格低等问题。九台市卡伦镇多年来形成了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种植业产业结构,过去由于路况差,运输比较困难,蔬菜产业规模的扩大化严重受阻,同时,一些已成熟的绿色蔬菜也经常会因为不能及时运出来而烂在田地里。2003年起“,村村通”筑路工程在九台市全面展开,卡伦镇火迅行动,率先实现了村镇相连的“村村通水泥路”,几年间镇党委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其中和气村、镇郊村、东风村发展较快,种植蔬菜有豆角、香菜、黄瓜、油菜等,远销吉林、沈阳等城市,同时任家村快菜已打入韩国市场。蔬菜业收入4~5万元/公顷,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8728元,蔬菜产业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7%。交通发展了,投资进来了。九台市卡伦镇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后,该镇的招商引资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仅在今年上半年,卡伦镇就招来17个新项目,投资总额达3亿多元。是去年招商项目的两倍还多,项目的增加,还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渠道。
1.3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发展
整洁通畅的乡村公路大大拉近了城乡的时空距离,随着城乡交流日益频繁,在潜移默化中,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与风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乡村公路,不仅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切入点,带动了九台市的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得到了显著改善。
2存在问题
2.1尽管九台市委市政府在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有限财力的情况下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乡村公路资金,仍旧是困扰和制约乡村公路建设的关键所在。
2.2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由于里程长,范围大,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乡镇政府和行政村进行管理。目前,乡村公路在路政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对路产路权缺乏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对超限车辆的治理,没有有效的措施。
2.3乡村公路上的老旧油路改建。老旧油路多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目前已超期服役,一些油路由于弃养多年,行车十分不便,这些老旧油路多是乡镇与乡镇、乡镇与外县相连接的主要乡道,里程长,涉及的行政村少,单靠地方财力无法进行改建。
3对策及建议
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是全面打造乡村公路网络的关键。要下大力气实施通村、通屯工程。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要重点发挥好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强化宣传学习,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作用,市财政每年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兑现“以奖代补”的资金,提高村民修路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好目标管理的作用,将乡村公路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重点督查,定期通报情况,确保每月有进度、每季度有进展。
3.1多渠道、全方位筹集乡村公路建设资金
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三力并举”(即用足公共财力、聚集民力、广借外力)和“七个一点”(即向省市要一点、本级财政补一点、对口单位帮扶一点、乡(镇)政府筹一点、村民自己集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一点,一年修一点)的办法,共同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一是争取国家、省、市公路建设各种补助、上级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和个人捐款等直接投资,重点是编制好项目,加大同省市联系,积极争取资金以及项目的支持,同时通过资源开发等协助企业和个人投资乡村公路建设。二是加大以工代赈,减免各种税费等间接投入力度,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三是进一步发动群众,重点发挥好村民委员会、农村专合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大“一事一议”筹资力度,促进乡村公路建设。四是由市级领导牵头分片包干,市级各部门分别联系乡(镇),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联帮扶”,帮助解决各乡(镇)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困难等问题。
3.2严格乡村公路建设管理
[2] 陈佚生,张存立. 合山煤矿的前世今生[N].南国今报,2010年5月13日第35版.
[3]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合山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Z].(桂政发[2010]35号).
[4] 合山市政府.合山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EB/OL]. http:///show.asp?id=862.2011,12,20.
[5] 何志文,吴海强.合山,让红水河俯首折腰的山城[J].广西城镇建设,2011(4):89-93.
[6] 马鸿斌. 2008广西合山赏石节、柳州国际奇石节文化之旅[EB/OL]. http:///u/2371.shtml.2010-01-14.
[7] 合山市旅游局.合山市旅游局十二五发展规划[Z].2010,03,21.
[8] 吕敦玉,周建伟,余楚,等.开发建设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5):6-9.
[9] 王建喜.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12):166-169.
[10] 兰宗宝,苏晓波,莫彬,等.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农建设[J].广西农学报,2009,24(2):75-78.
[11] 王娟,李文兵.浅析发展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2(2):28-31.
[12] 宋瑛.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9(4):107-111.
一、我市乡村规划建设的现状:
1、乡村农业基础深厚,规划建设行为众多。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乡村单体基数多、规模大,乡村建设行为日渐增多,群众对乡村规划建设的要求逐渐提高。乡村规划建设急需规范和指导。
2、缺少专业的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团体和机构。我市重视乡镇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住建委、规划局、各乡镇政府都有乡村规划主管机构,但规划建设行为在基本管理流程上是顺利和清晰的。但是村庄规划建设活动还缺少系统理论研究和综合的考核评判标准和机构。
3、发展契机良好。几年来,我市先后进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重点乡镇改貌工作等,都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乡村环境和乡村居民思想意思都有很大提升。应该抓住这难得的契机,将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系统化、理论化的归纳总结,形成直观的条文继续深入指导乡村规划建设活动。
二、做好乡村规划、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
1、缓解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压力。我市正在进入城市建设的快速通道,城镇化水平快速增高,快速涌入的城市人口使得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压力相当大,做好乡村规划建设,可以使人民群众在不背离乡土的前提下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减少城市公共设施压力。
2、稳定社会基础、构建和谐社会。良好地乡村建设实际,可以更好的留住村民,配合相配套的产业规划,可以使村民实现家门口安居乐业,减少留守儿童和独居老人现象的出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相当意义。
3、提高生活品质,争强乡土凝聚感和自豪感。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收益的不仅仅是区域农村居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涉农休闲项目也是城市居民向往和乐于参与的。更重要的是,良好地乡村建设可以打造起聊城乡村的品牌效应,将聊城乡村作为对外推介聊城的一张名片。
三、提升乡村建设质量水平的建议:
1、加强乡村规划学术研讨,提高规划建设的理论水平。乡村建设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缺乏统筹协调,仅由住房城乡规划建设部门单独编制乡村规划,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建议由政府组织,规划建设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政府职能部门、设计院所、科研机构成立乡村规划建设研究学会,专题研究我市乡村规划活动,提高理论创作水平,实现乡村规划的多元融合、多规合一。
2、做好舆情宣传,让乡村规划科学化、理想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我市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上已经付出了相当努力,取得了相当成绩,应联合宣传部门做好舆情宣传。对内让群众干部认识到这项工作的好处和作用,积极提供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改善乡村居民生活质量。对外向省市兄弟城市展现我们的工作成绩,扩大在本项工作中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争取更多政策资金帮扶。
3、加强村民参与,重视乡村居民的实际感受。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简单由城市的规划院所编制乡村规划的做法,往往忽视村民参与和需求,造成村庄规划脱离实际。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动员、组织和引导村民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把村民商议和同意规划内容作为改进乡村规划工作的着力点。要建立村民商议决策、规划编制单位指导、政府组织、支持、批准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4、创新乡村规划内容。乡村规划的内容构成照搬城市规划,村庄规划内容繁杂,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应明确目标、统筹全域、落实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区分类提出村庄整治指引。村庄规划应遵循问题导向,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重点,本着实用的原则简化规划内容。坚持简化、管用、抓住主要问题的原则,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主,落实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确定的主要内容。分散型或规模较小的村庄可以只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一些条件不具备的村庄只以文字规定农房建设管理要求的,经批准后也可以作为村庄规划。一般村庄在编制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基础上,还应提出村庄整治项目。美丽宜居村庄、传统村落、特色景观旅游村庄等特色村庄应在上述基础上依据实际需求增加相应内容。
5、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工作
四、总之
1、注重人文环境
乡村规划建设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乡村规划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力求在旧村落改造中注意保护原来风貌,保留原有的城墙、街巷、树木及传统的建筑形式,增加了碑、坊、亭、廊和住宅里弄,并依据历史原貌修建了昭明台等具有标志性的传统古典建筑,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旧村落的历史文脉,使得建成后既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了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了人们对乡村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乡村规划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尽可能在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乡村规划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乡村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村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乡村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村民小组、家族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村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村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村民小组、家族内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规划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乡村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村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区域内的景观,又使村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村民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村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乡村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乡村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村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区的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村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规划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控制规划区和村民小组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居住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村民小组和宗群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5、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一、基本覆盖的网络优势
乡镇林业站早已成为集体林区林业发展的重要管理组织,基层林业站在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技术推广、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有着立体化、全方位覆盖的特点。其触角要覆盖延伸到村屯的每一个角落,其工作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林业站设在基层、面向林农,通过“政府网”,依托数字林业平台窗口前移,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延伸到村屯的末端。方便了农民办事、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林业站肩负着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措施的具体落实,承担着宣传站、管理站、执法站、推广站、服务站的角色,可以通过多媒介、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的美化绿化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让广大农民群众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和更新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不断优化、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
基层林业站在这项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作用。巩固现有绿化成果,进一步提高绿化品位,在道路村口、房前屋后着力打造一批绿化精品,让绿色扮美扮靓人居环境。人居环境不仅要“建”,而且要“管”,要把抓好精细化、常态化管理,作为建设工作的深化和提升。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乡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协会或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比如乡村护林联防协会、林果协会、苗木协会、家庭合作林场等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站可以主动与农民、协会、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加强沟通联系,打造数字林业平台。建立与各种林业协会、技术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网络,最大限度地为农民、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开发利用、技术服务、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指导服务。一般性技术问题,可通过热线及时解答,复杂疑难性问题可先通过电话预约、再通知反馈或上门服务。只有通过沟通联系,方可及时解决广大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的投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做到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二、全程跟踪的服务优势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林业站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组织。
林业站服务的内容非常丰富,贯彻于林业生产过程的始终。一是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及有关政策,在群众中形成广泛共识,增强群众主动参与的自觉性。二是大力提供科技服务。包括林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技术指导,重点是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咨询。三是提供物资供应、市场信息、法律咨询服务。四是认真总结经验分析矛盾,提高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开展美丽乡村村建设,要认真组织实施为新农村建设办好四件实事。一要抓好林农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的“明白人”;二要搞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积极推广林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机制、新经验,积极扶持一批林业科技示范户;三要积极引导建立和扶持各种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林业站、林农、协会、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技术服务组织相连接的农村林业社会化服务网络;四要简化办事程序,一切为群众服务。为方便广大农民办事,要实行服务下移、关口前移,适当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简化办事程序,简化林业办事程序和环节,为当地农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真正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充分发动群众,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当好引路人、服务员。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真正实现“要”到“我要干”的转变,引导群众要当好主力军、运动员。
一、基本情况
庆元县位于浙西南山区,土地面积284.6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43.5万亩,占85.5%;农业耕地16.06万亩,占5.6%,俗称“九山半水半分田”。辖7个镇、13个乡,共345个行政村,5个社区[5]。截止目前为止,我县已注册农民信箱用户12958户,启用12876户,乡镇、村级联络点建立达到了100%,农民信箱网络已覆盖全县。
二、“农民信箱”基本功能
1. 网上推销功能,注册用户可通过信箱推销农产品。每个信箱内设有一个农产品买卖摊位,农民只要往上自己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其余则由政府和有关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
2. 网上采购功能,注册用户可通过信箱采购农产品和其它产品。
3. 网上联系功能,注册用户可通过信箱进行远距离免费联络。
4. 网上信息获取功能,注册用户登录农民信箱,即可获得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气象消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
5. 网上统计考核功能,所有在农民信箱系统运行的数据都有记录,以便主管部门统计分析和考核。
6. 网上桥梁功能。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方便地发送相关信息,另一方面注册农户也可通过信箱向政府部门反映民情民意,以便政府及时掌握农民的需求。
三、“农民信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大大提高了农民群众应用信息化的积极性[2]。由于信箱系统使用方便,内容丰富,用户众多,凸显了信息化平台的“乘数”效应。用户通过信箱相互传递信息,向政府部门反映问题,接收农技、气象、政策等公共信息,获取农产品市场信息,推销和采购农产品,使许多农民、种养大户和企业更多地了解互联网、使用互联网,有效解决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举办杨梅、葡萄、农家乐等专场推荐活动,营造了很高的促销氛围。信箱用户农产品买卖信息,用户获取信息后,通过信件回复和电话联络洽谈,达成交易额 达十多亿元。如:庆元县黄田镇柏渡口村茶叶种植大户沈某在“农民信箱”上供应茶叶的信息后,马上与温州一茶庄主取得联系,并成功进行交易,截止目前已完成销售额十多万元。
3.促进了政府服务职能转变和服务创新。有效整合现有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全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整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丰富了信息来源,较好地解决了“最初一公里”信息源问题[4]。改善服务方式,积极开展农产品的产销对接、农业技术服务、电子政务、移动办公、防灾预警、信息获取、政府和农民群众沟通、网上调查等,通过个人通信快速通道,发送信件和短信,节省电话通讯费、信件邮寄费、信件纸张费。分群台风、强冷空气、雨、清明节森林防火、植物病虫防治等预警、预报信息,及时采取减灾措施,挽回农业经济损失将近十亿元。如岭头乡农民采取紧急措施,做好农作物防冻抗灾工作,对已出苗的马铃薯、高山蔬菜等农作物采取清沟排水、覆盖泥土、稻草、地膜等防冻保暖措施,从而避免了这次严重冰冻给农作物造成的损失。事后,农民们深有体会地说:“幸亏‘农民信箱’短信的提醒,不然今年的农作物又要遭殃了,‘农民信箱’真是我们农民的好帮手。
庆元县十分重视“农民信箱”建设,在抓“农民信箱”的注册率和开通率的同时,狠抓乡、村联络点建设,开展信息员培训,通过各个渠道宣传“农民信箱”,提高“农民信箱”的知名度,并通过典型带动,以用促建,变农民被动使用为主动使用,使“农民信箱”深入人心,逐步彰显“农民信箱”强大功效,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贡献。
四、参考文献
[1] 闫函;大众传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燕华;大众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促进作用[D];厦门大学;2007年
[3] 晏志成;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农村信息化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气象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259—02
毕节市位于川、滇、黔三省交汇处,是黔西北的大门,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山区,境内多喀斯特地形,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境内气象灾害不仅种类多、强度大,而且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特别是干旱、局地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石漠化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差,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应对气象灾害能力不强,一旦受灾,经济损失巨大。为此,气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行使为农服务职能,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和有效途径。
1 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
毕节市气象局负责本市内的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效益显著。在农业生产关键季节,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形势,气象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技术,精心做好每次预报和决策服务工作,并将气象预报、预警和决策服务产品通过电话、专题、广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电子显示屏、“12121”声讯电话、手机短信、计算机终端、气象信息网站等途径及时传递到政府、企业和千家万户。充分发挥了气象科技服务信息的指导作用,为毕节市农业丰产、农民增收、政府防汛、水利灌溉,为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信息保障和气象服务保障。如2011年出现严重的春夏连早,毕节市8个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出现干旱,全市仅西部威宁、赫章旱情较轻,其余县市出现特重旱,至8月3日,毕节市发生干旱的县数达6个(只有威宁和赫章不明显),其中,特旱2个、重旱1个,并与农作物需水关键期相重叠,具有干旱发展快、影响范围广、多因素叠加、受害程度深的特点,给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等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干旱时间长,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土壤墒情较差,烤烟、玉米无法移栽,油菜、小麦几乎绝收。但是8月4日,受高空槽、中低层切变及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当班预报员与省气象台及县气象局会商后一致认为,全市将至少出现一场中雨,便制作决策服务专题及时向政府汇报,全市上下一致联动准备人工增雨,果然,16:00毕节上游有降水回波出现,大家便密切跟踪降水回波的演变,当降水回波移到干旱最严重的黔西县上游时,随着人工增雨火箭车开始作业,瞬间大雨倾盆而下,全市24h内出现大到暴雨78个,增雨效果明显,土壤墒情得到一定改善,对旱情缓解起到了一定作用;干旱过后,毕节市出现多次暴雨和局地冰雹等重大天气,气象部门均提前做出了准确的预报,并通过电话、电子显示屏、专题、手机短信、以及有关媒体向用户及社会及时,由于预报准确,服务及时,防范有力,最大程度减少了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5~9月份,毕节市组织实施了人工消雹作业数次,使作业区无灾害出现,为夺取粮食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当前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发展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严重干旱、低温雨雪冰冻、倒春寒、秋风秋绵雨、暴雨型地质灾害、雷电灾害、大风冰雹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气象部门在防御自然灾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大有作为。②建设新村镇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村镇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村镇建设规划中新址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气象灾害因素,因此,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等工作都与气象工作密切相关。③科学种植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要充分发挥小气候优势,由于毕节市特殊的地理环境,要根据各地不同的气候特征、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经果林种植,最大程度保证农民增收,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气象部门要加大气象科普知识、农村经济信息网宣传,让农民能懂、能用气象科技、农经信息,合理利用和指导农业生产,在科学种植方面,让农民得到实惠。
3 存在的问题
抓好农业生产,把握天气是关键。因此,气象部门必须具备较高素质的预报员人才队伍和较高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多年来,毕节市气象局紧紧围绕“三农”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在防灾减灾决策服务、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消雹作业、农业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面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1)信息的传递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由于毕节市经济落后,很多农民住房位置较偏僻和分散,尽管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和通讯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仍然很少,大多数仅靠收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和拨打12121电话获取信息,气象局还不能完全提供小区域气象预报和突发性区域天气预报。因此,要依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从而壮大公共气象服务队伍,提高农村气象信息员的素质,特别是年轻有活力文化素质高的驻村干部;另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大力推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社会化公共气象服务队伍的潜力,让重大气象信息能在最快的时间传递给农民百姓,让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2)农网与农村信息化程度还有较大距离。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农民对气象信息网和农经网了解不多,使用更少,信息闭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气象信息的服务。
(3)农村雷电安全知识的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不少农民对雷电灾害认识不足,缺乏雷电防护基本知识。气象部门在农村广泛普及雷电安全常识,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满足新农村建设中大量房屋建设选址、规划以及防雷技术指导的需求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有效防止雷电、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农村生命财产的危害,是制约当地防灾减灾的主要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1)抓好新农村建设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不仅要给农民提供气象信息,而且还要通过“毕节气象信息网”、有线广播及时给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农业经济技术信息,进一步拓展气象为农服务领域,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内容,不断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50-01
前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活态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文化基因的体现。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全方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文化战线工作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广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做到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值得思考。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承保护工作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能有机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不仅有利于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且还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1、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礼堂“两堂”“五廊”建设中的相互促进。展示展览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展示素材,或者内容单调肤浅,那么文化礼堂建设就会显得单薄空洞。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农村非遗)则能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提供素材、彰显特色、增添亮点,从而发挥独特的吸引、宣传和教化作用。如浙江丽水松阳县(以下实例简称松阳县)赤寿乡梧桐口村则充分整合利用村内保存完好的祠堂、古民居等资源,打造“古村文物馆”,对一些破损的墙壁、格扇门窗、牛角、古字画进行仿古修复,较好保留了历史建筑原有的风貌。如村史廊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村情村史、宗谱族谱,整合提炼出各个村庄的“传世之宝”和“存世之事”。如松阳县吴弄村、蔡宅村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文化典故、人文风俗共20余个在村情村史、历史文化版块进行陈设展示,让古村落不仅仅是古老的房子,还包括房子和村子的内容和故事,让古村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特色廊的建设中,如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和二滩坝村对采茶灯、正月龙灯、狮子灯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以展演、实物展示等形式巩固传统历史文化。在特色展馆建设中则需充分整合民间特色资源,挖掘整理古村、民俗、宗教、姓氏文化等田园文化脉络,整合提炼出蔡宅客家文化、吴弄晒红烟文化等一批乡土特色文化,推进乡村博物馆建设。这些都是农村非遗在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2、内涵与保障的相互促进。农村文化资源比较匮乏,而农村非遗含有许多精神、礼仪层面的文化内容,如结婚礼仪、学子入学礼仪、年俗礼仪等习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逐步凝结成特色和精华。这些特色和精华能丰富和提升文化礼堂的文化内涵,真正发挥其精神家园的作用。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五廊”建设,能为农村非遗传承提供阵地和展示展览平台,增强了非遗工作的实践性。
3、活动与载体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的特点是活态的流变,如传统的松阳高腔、道教音乐等,能极大地丰富农村文化礼堂的活动内容。农村文化礼堂是农村非遗的传承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载体,非遗就像尘封的宝剑会生锈,又如失去土壤滋润的树苗会干枯。
4、传承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农村非遗需要加强保护和不断演练,才能传承发展,如大东坝山边马灯、采茶灯等,文化礼堂需要宣传培育、潜心研究,才能创新繁荣。所以,农村非遗融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能实现相互依存、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必将极大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5、建设与教育的相互促进。采取戏剧、戏曲、小品、文艺演出等宣传教育方式,宣传、展示农村非遗,农村非遗开发和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二、影响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作用发挥的因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也受到农村老百姓的欢迎。如何发挥农村非遗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相互作用,有一些问题急需及时解决。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294-01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特别是城市化及工业化的推进,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而且高血压、肿瘤、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如不加强防治,最终会严重危害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乡村卫生防治网络处于防治第一线,承担大量具体工作,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防治成果的好坏,故加强乡村公共卫生防治网络建设尤为重要。现结合我镇近三年来慢病防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来源 组织和机构建设情况来源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8-2010年的机构规划报表。慢病中的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管理情况,来源于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8-2010年慢病防治管理报表。
2 结果
2.1 施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人员组成情况 见表1。
表1阜宁县施庄卫生服务中心在职职工人数及组成情况
2.2 施庄村级卫生机构及人员组成情况 见表2。
表2阜宁县施庄卫生服务中心所辖村卫生服务站情况
2.3 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08-2010年慢病管理例数,居民健康档案份数及辖区人口数情况 见表3。
表3阜宁县施庄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情况
3 讨论 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位于基层第一线,承担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病的发现、转诊、督导管理、网络追踪、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任务,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群众健康知晓率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足,专业防治人员素质量参差不齐,加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都给慢病防治工作带来了难度。所以,加强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做好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3.1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工作效率 要强化服务中心对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的组织领导,把各项公共卫生任务细化分解到人,年初有目标、月月有考核、季度有评估、年终有奖惩。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人员,要造派业务精,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不得随意调换岗位,服务中心对村级服务站人员要进行统一管理,每个行政村设一个服务站,根据服务人口,每个站设3-5名乡村医生,其中要有―名女乡村医生,每月实行一次慢病管理集中例会,检查布置交流慢病管理工作情况。
3.2 加大经费投入,稳定慢病管理队伍 对在公共卫生一线工作的人员,特别是慢病管理人员,必需保证办公经费,增加必要的办公设施,加大奖金及绩效工资系数,来提高慢病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村级服务机构人员,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资金,考核发放也应及时到位,这样才能极大的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利用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慢病管理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此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的慢病管理水平。
3.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慢病知识的知晓率 要把慢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作为全民健康工程的一项实事纳入当地规划,采用电视、广播、网络、标语、宣传栏、宣传单、科普讲座等手段大力宣传,向群众宣传慢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促进健康的行为方式,减少慢病的发生,并加强慢病的发现,及时登记管理,通过有效的干预,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危害。
3.5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发现、登记、管理病人 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传输技术,建立和不断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和完善慢病统计报表、监测、进度及评价系统,及时掌握慢病病情动态,不断完善防治措施,加强病人网络追踪,归口管理。
3.6 加强县乡村三级网络交流与合作 乡村网络应加强与县级专业慢病防治机构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反馈慢病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人员组成及思想状况,工作进度及管理完成情况,借鉴和推广国际、国内先进的慢病管理科学技术和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全社会共同参与,切实、有效遏制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病的产生、发展与危害。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思考
一、新的发展环境下农村信用社经营模式的转变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依照国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规定,组织和调节农村基金,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综合发展,支持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社员家庭经济。
浙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结构的形成,推进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向新型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新的形势下,浙江农村信用社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的特点:一是存放款成为其主营业务,货币成为其主要经营利润来源。二是主要服务地区是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地区的农民、中小微企业,为其提供信用和担保贷款,为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贷款以外的金融服务支持,成为国家调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新时期加强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浙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呈现的新的特点,给信用合作社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员工思想观念上的复杂性。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成员经济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我们的员工价值观念、道德信仰、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这些问题涉及到员工的精神深处,关联着员工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如不正确加以引导,将对信用社的发展、队伍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员工思想意识上的多变性。近年来,信用社系统推进股份制改革试点,实行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废除了论资排辈的旧框架,打破了工作岗位的固定性和工资收入的稳定性,也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员工观念意识更加表现出多变性。员工普遍感到,若坚守这种价值观就会吃亏,这就为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是员工思想上的趋利性。伴随着信用社改革中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员工更多地关注个人升迁、个人收入、福利等个人利益; 对信用社政策的关注,对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心,更多地是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在价值追求的趋利性影响下,也呈现出精神追求层次降低、理想信念短视弱化的思想倾向。针对这种情况,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高度重视员工的物质利益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由此凝聚成实现员工价值最大化和信用社价值最大化有机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是员工行为上的参与性。信用社员工主动参与意识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员工在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想干出一番事业,以实现自我价值;广大员工的竞争观念日趋强烈且成熟,十分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十分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本领;员工自立、自强、自信意识增强,渴望成功、成才,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认可。这种主动参与意识,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有利条件和广阔舞台。
三、大墅信用社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做法及体会
面对浙江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来的新的特点和面临新的新挑战。大墅镇信用社党支部认真研究社情民意,结合本单位实际,创新思想、创新形式,大胆开展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积极有效探索。
(一)落实“一岗双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根据县信用联社党委的统一安排,信用社主任承担“一岗双责”,即主任在承担业务领导工作的同时,也要承担起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双重责任。把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做,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制度,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根据联社党委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员工思想状况分析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谈心走访制度,落实好主任接待日制度、职工大会制度和社务公开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强化制度约束,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使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检查、指导,推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持久、有序的开展。
(三)拓宽工作思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大墅信用社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思路上,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 既坚持传统的方法手段,又谋求创新以增添工作的生机与活力;由偏重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向解决思想问题和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拓展; 由单纯依靠支部书记“单兵作战”向全体支部委员、党员骨干共同承担思想政治工作的“联合作战”模式拓展。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为群众服务质量与水平,面对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进行系列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生机。然而,面对事业不断壮大,业务迅猛发展,本应该与经营发展相匹配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未能及时跟上节奏,表现出不适发展新要求,出现的断层,影响到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纵深推进。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提出提升改进工作对策措施的肤浅观点,请同行交流指正,旨在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适应新时期农村信用社发展,做到保驾护航。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新时期下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单位和社会的重要政治手段。在当今新形势下,要取得良好经济效益,须改革经营业务策略,不断推出服务产品,得到广大用户青睐,赢得更多市场份额,继而为员工谋福利,为企业持续发展生存提供坚实保障。但工作要保质保量完成,需全体员工通过岗位扎实开展,辛苦付出,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而驱动员工齐心协力的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就只有靠思想政治工作这种政治手段,才能帮助员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树立为民服务理念,以主人翁姿态,形成统一认识和一股合力,同心同德做好本职工作,确保信用社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农村信用社现正处改革关键时期,也只有通过在员工中深入系统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用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武装员工思想,指导他们日常行为,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袭。相反,如果只重业务发展,不讲政治学习,就会因缺少思想政治的全面指导,导致企业经营偏离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出现方向问题,危及生存和发展。
二、农村信用社目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因此,做好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充分吸收利用先进管理理念方法,探索一些科学有效的新形式、新内容,逐渐融入到管理之中,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现目前工作现状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被业务经营管理所忽视弥盖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逐步深入,金融市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经营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大多农村信用社把时间精力用到了发展业务经营上,更加重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满足员工的劳动收入需求,满足企业后期生存发展。而对同样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从领导到员工,其重视程度都不高,投入积极性也不大,常常让道给业务,导致工作落实只停留在口头上,做起次要,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客观环境得不到保证,给企业发展带来瓶颈制约。
(二)教育手段陈旧无法导向职工活跃思想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知识社会,互联网各种浪潮信息的冲击,信用社员工思想特别是新一代80、90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不断受到挑战,思想处于异常活跃,带给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小压力。同时,随着农村信用社持续深入金融改革,对员工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素质需求提出更高要求,但教育仍就采用读读文件,学学报的老一套说教式、灌输式的方法,引起员工反感甚至厌恶,而且这种脱离业务内容,缺乏生机活力,根本无法强而有力的导向思想活跃的员工,造成工作局面相当被动。
(三)机构组织不健全政工队伍建设也缺位
在实际中,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员工兼岗。由于日常事务多,结果导致职责履行能力差,往往只是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提及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内容而已,实质工作上流于形式。
(四)工作成果考核缺泛执行导致粗放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多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认为,工作教育的实效性取得摸不着,看不见,没法考核,而且与自己收入,与单位经济效益,都没多大关联。因此,只要能够应付得了上极检查就达到目的,不必将过多时间花费在深入探索思考上,甚至认为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存贷款上,见效快,成效显著,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只是片面之谈,无考核落实,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变化。
三、提升改进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确保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经营发展需要,须对原有工作进行提升改进,让员工思想行动和企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在深化改革中,积极配合支持,更加敬业投入,从而促进农村信用社事业不断前进。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认知度
现阶段,做好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认识到对信用社工作有极大帮助。而且要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给予大力地工作支持和帮助,保障提供必不可少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职工队伍稳定,减少人才流失,从而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
(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内容的变革
农村信用社面对新时期新情况,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求创新,激发活力。比如:在内容上做到“三个贴近”,贴近实际,将党的方针政策与具体经营业务结合,大大提高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贴近群众,牢固群众观点,把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带着深厚感情去做工作,帮助解决好反映的难点、焦点、热点问题;贴近生活,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收集有益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素材,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又如:在方法上,针对越来越多的80、90后青年员工,充分利用互联网强大正面的“舆论场”,借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体会交流、寓教于乐活动、先进人物报告会等形象直观的载体,激发引导他们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甘于为信合事业贡献。
(三)健全思想政治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
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大格局,使工作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要按比例适当增加专职政工管理干部,督促他们深入一线,了解员工思想状况,及时化解矛盾,使职工心理平衡、思想稳定。同时加强对政工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定期培训和集中学习,强化政工管理干部系统性教育,包括对党的纪律、金融法规和职业道德等方面,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避免员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务虚,唱高调。
(四)加大考核督促其提升思想政治功效
面对思想政治工作易流于形式,走过场现象,为督促工作能够收到实实的成效,也要将思想政治一并纳入到管理目标中去,与业务经营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实施,同检验,且同时参与年度,季度和月度的目标考核,进行同等的奖惩处罚。并将其结果纳入到干部员工的职务任免,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过关一票否决制,从而保证信用社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信合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
丘吉尔说过“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可见文化的重要性。就像它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一样,文化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理念、精神、行为方式和形象表现的总体。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健康发展的旗帜,是凝聚企业员工及各利益相关者的纽带,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随着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深化,必然会带来员工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建设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制和整体发展的企业文化,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这将成为农村信用社走出困境、防化风险、稳健经营的必然需要。
1.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形式的创新,将有助于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特点不是灌输,而是通过以文载道,以文化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去追求一种价值观念,去共行一种行为规范。新型企业文化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通过营造公平、公开、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平等交流多项沟通的机制,变教育为沟通,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开展行为文化,可以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文化,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思想和行动中。同时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价值观念的体现,能够增强员工对信用社归属感与使命感,能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2.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将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员工最重要的素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开拓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员工的思想素质,使之更好地服务企业创造财富、造福社会;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肩负的使命,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具体、更实在、更丰富、更有生命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企业前景、核心价值观、员工行为等方面向社会展示着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有助于农村信用社社会形象的建设和推广。
3.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将有利于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只有从企业改革、改制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才能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企业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企业精神,企业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之魂,只有坚持先进正确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保证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保证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产生农村信用社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其他企业难于模仿和复制的竞争优势
为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有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我们寻求新方法,探索新形式。
3.1通过形象文化建设,可以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温馨、人文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氛围,使员工在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环境中达到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共赢,使企业的意志和理念在人文关爱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灌输。
3.2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的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制地结合起来,达到员工行为的高度统一、员工与企业的高度统一,在实现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赢得人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扩大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向心力,提高人力资源的经济利用价值。同时,还应该创建学习型企业,把学习当作企业的核心力量。使员工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学习,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新境界,最终伴企业建成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