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22 09:12:0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庭教育的根本特点

篇1

家庭教育中一个古老的故事和传统认识。主持人讲了那个叫做“背篓”的老故事,我就说,我认为这个故事根本就不是一个道德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什么呢?儿子看见爸爸和妈妈在编织背篓,问干什么,爸爸妈妈说爷爷和奶奶太老了,要背到山里去扔掉,因为太老了,光吃饭,不干活。儿子就说,“你们别忘了回来的时候把背篓背回来,将来你们老了的时候,我也把你们背到山上去扔掉。”这个故事几代人一直当作道德故事来讲,好像是“子教三娘”,父母一听,受到震动了,就改变了主意,不再扔他爷爷奶奶了。我说,其实这不是一个道德故事。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的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根本特点,即家庭教育是“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在家庭中,父母是不教而教,孩子是不学而学。故事反映的是儿童模仿学习的特点。儿童并不知道父母把爷爷奶奶背上山去扔掉有什么道德问题,他不是要教育父母,他是模仿父母。他说,“那将来你们老了的时候我也把你们背上山去。”他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是“是”还是“非”,他只是一种模仿。孩子还没有“高明”到用一种“智慧”的方法教育父母。

家庭教育是“与生俱来”的。通俗地说,家庭教育是与孩子“出生”俱来的,孩子一“出生”,家庭教育就开始了。不管父母能否意识到,婴儿的成长,或者说婴儿的“社会化”进程,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这是人类成长的规律。因此,在家庭里,不存在家庭教育“有”或者“无”的区别,因为家庭中的“不教”也是“教”。区别只存在于,家庭教育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

绝大多数情况下,孩子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下,在不知不觉中就从父母和周围的人那里学会了他所要学的东西,不是刻意地去学某些知识和能力,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特点:“不教而教,不学而学”。

例如:父母带孩子上街,与路人相撞,父母是与人争执还是与人谦让,父母虽然不是在“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但已是“不教”而“教”。孩子在一旁“王顾左右”,仿佛心不在焉,已然“不学”而“学”。今后,孩子遇到“争执”之类的事情,会效仿父母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一位听课男士告诉我说,果真如此。一次他一家三口驾车外出。途中,一车强行并线,男士说了一句“破车!”后来,行驶中又有一车强行并线,男士突然听到车里冒出一句“破车!”原来是他两三岁的小孩脱口而出说的。“不教”而“教”,“不学”而“学”啊!

有一首编译的小诗,以子女的口吻,讲述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特点。诗的题目是《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诗有10段。此处我摘录了两段:“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看见你为生病的朋友送去亲手做的饭菜,从此我懂得了我们都要相互关爱的道理。”最后一段,总结:“当你以为我未留意的时候,我学会了人生中应该懂得的大部分课程,它们能使我在长大后成为善良、有为之人。”

当事情发生时,孩子貌似“若无其事”在一旁,其实已“不学”而“学”,内化为他的处理事物的一种“模式”,影响他一生的行为方式,包括思维方式。有一句至理名言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即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与“习惯”,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和人生。

西方文化中,对儿童的尊重,鲜明地表现在对儿童“模仿”学习特点的尊重。如“西方式过马路”,以往盛赞“红灯,马路上无车,西方人也不过马路,直至绿灯。”但

是,后来有“版本”说,实际上,“红灯,马路上无车,西方人也有闯红灯过马路的”,但是如果此时有儿童等着过马路,所有成人都不“闯红灯”。再如法国足球明星齐达龋在球场因口角用头撞击对方胸部。后来,齐达内公开道歉,向谁道歉?他向儿童道歉!因为成人已经具备了道德与是非的判断

能力。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独家面向教育系统颁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即10号文件,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文件,教育部明确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正式列入教育系统工作序列。

文件最大的亮点之一是: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以往国家的文件里没有突出强调过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这在认识上是一个澄清。实际生活中,一些家长早已存在“孩子交学校,教育我无责”的心态和行为,更不懂得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特点,不检点自己在家庭、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要把点醒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当承担主体责任作为今后我们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的重点内容之一。

要帮助家长首先明确“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认识和担当家庭中教育子女的“主体责任”。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家长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教育法》中也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使家长树立教育子女是父母人生职责的意识。古人云:人生之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善,犹为不教也。”

根据家庭教育“不教而教、不学而学”的根本特点,我认为,家长的主体责任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真正实行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家长要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自觉地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科学的育儿观、成人观、成才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做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家长首先做什么人。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指出:“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身教言传,是宝贵的民间智慧。因为子女的教育是从模仿双亲开始的。“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向成人学习的过程。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在信息化社会,言传身教作用更有特殊意义。有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读写一代,八十年代是视听一代,当代孩子是网络一代。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快速化,但是身教仍然没有过时,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功能。

身教最能体现家长的信仰、价值观是什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斯得哥尔摩的第一场演讲,首先讲到自己的母亲,一连讲了好几个故事。一次,莫言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多算了一个买菜老人一毛钱。放学回家,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是流着泪轻轻说:“儿啊,你让娘丢脸了。”母亲伤心的眼泪让莫言的心灵净化,信守诚实。一次,家中遭遇挫折,母亲看出莫言担心她自寻短见,就开导莫言:“儿

篇2

推崇“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他强调在儿童教育中应该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新旧教育的比较中,他从受教育者本体的角度,阐释“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夫新教育所以异于旧教育者,有一要点焉,即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他指出,违反自然、束缚个性自由发展的旧教育,不仅是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更无益于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童子就傅以后,接父母兄姐之时少,而日与其仇耳相对,务剥削其亲和眷恋之良,而养成夫乖戾忮忌之性。夫是以在家而戾于家,在国而戾于国”。主张儿童教育要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教育的主体出发,要“尚自然,展个性”,他形象地将这种新的教育方法比喻为“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事则资以肥料,好光则覆以有色之玻璃”。将这种科学的教育方法用于培育儿童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更有利于儿童个性和群性的有机统一。

(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在儿童教育中,倡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反对“守成法”“求划一”,他主张“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其核心教育思想就是要求立足实际,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反对任何滞后或超前的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指出,以养成科名宦官之材为目的的旧教育,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必然带有强制性和盲目性,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然而“新教育则否,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法以助之”。无论是“体育、智育,均当按其年龄而施之”,强调了教育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施行相应的教育,挣脱滞后或超前的旧教育枷锁,秉承与践行因材施教的新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的践行,不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更隐含了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在美国给中国留学生讲演时指出:“孔子主张陶冶性情,发达个性。其教人之法,为因材施教。”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同,映射出了他自己的教育主张,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的放矢,这不仅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更有利于儿童的个性发展。

(三)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强调儿童教育的目的,要通过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培养未来国家的健全公民。“盖国民而无完全人格,欲国家之隆盛,非但不可得,且有衰亡之虑焉。造成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然而,中国传统旧教育却违反儿童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偏于智育,忽视体育和美育。在看来,对儿童德、智、体、美健全人格培养的认识误区,不仅违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价值追求,更不利于发挥教育改造近代社会、发展未来国家的功效。只有四育全面发展,“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在“四育”中,首先强调的就是体育,体育是诸育之首,“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健康的精神寓于强健的体魄之中,体育的目的是强身健体,振奋精神,非竞技输赢。其次,的智育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和传授,他认为智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途径;二是智育重在启发儿童心智,引发儿童读书兴趣,丰富儿童精神世界,因此,他提倡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开发儿童的智力。再次,将德育视为教育的中坚,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他强调德育重在践行,要养成儿童博爱心、求上进、拥正义的良好品质,必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最后,很重视美育独特的教育功效,美育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培育良好的道德心,还有助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成为科学发展的原动力,要鼓励儿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四)重视幼儿园、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

强调教育的彻底性,他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幼儿受于家庭之教训,虽薄物细故,往往终生而不忘。”“一生之事业,多决于婴孩,其矣,家庭教育不可忽也。”但是,他对家庭教育又有所质疑,认为不应过分强调和依赖家庭教育,因为教育是一项专门的事业,只有具备较高教育素养和丰富教育知识的专业人员才能够担任,而缺少系统性专业训练的家长难以完全承担起教育儿童的责任,而且“囿于职务而无暇为教育子女之准备”。幼儿园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完备的硬件设施、内隐的精神文化以及专业性的教学人员,使其教育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专业性的特征。

1.幼儿园教育的系统性对家庭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的系统性主要表现为,幼儿园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专业的教职人员以及契合教育主题的环境设计。幼儿园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是对儿童家庭教育随意性和片面性的弥补,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儿童家庭教育的成效。

2.幼儿园环境的育人性对社会的辐射。

认为,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可以开智陶情,提高教育成效。在学前教育场所环境的设计上,主张,一方面要把学校建在风景佳胜的地方,通过物化环境培养儿童真、善、美的性情;另一方面,要通过对人文教育环境的创设,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儿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社会也必然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幼儿园环境的育人含对社会环境育人性的内在要求,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社会舆论、社会风气、社会教育设施等软硬社会教育环境的营造,都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对接,彰显隐性社会文化的教育功效。

3.幼儿教师的示范性对家长的启迪。

在看来,由于儿童兼有养与教的特点,凡是与儿童接触的人,都具有为人师表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是儿童的直接接触者,加之幼儿时期的儿童模仿性较强,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教员须有充分之知识,是以应儿童之请益与模范而不匮。”认为,教师的学识、品德、仪表、言行举止都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养成关系极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必须以学校专业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挥好对儿童的示范作用。

二、当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庭教育观念片面

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将子女视为自身价值延伸的父母,在早期家庭教育中,为了完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他们秉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将家庭教育“学校化”,为孩子请家教,报各种兴趣特长班,将家庭教育演变为幼儿学校教育的延伸与再续。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者的父母,有的始终将满足应试教育的升学要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子女兴趣、爱好、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海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显示:0-6岁独生子女的年轻父母,更多地认同“学习第一”,在比例上甚至高于6-14岁、19-25岁两组孩子的父母。

(二)家庭教育内容单一

1.重智育轻德育。

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部分家长甚至将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在某高校“弘扬家风,立德树人”的家庭教育调查中显示:有70.55%的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有26.02%的父母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

2.重知识轻实践。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家长为了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他们往往限制孩子交友和参加社会实践。“中央教科所的调查证实:中国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求知(85.95%),求知在孩子的各类素质中排到了首位,而孩子的实践(40.86%)、创新(39.24%)、审美(36.80%)等素质却被忽视。”

3.重身体轻心理。

在“健康的精神寓于强健的体魄之中”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较为重视,而忽视了以隐性方式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多元文化的冲击,社会思潮的泛滥,使儿童理想的精神世界与现实的真实境遇不符甚至相悖,这一时期需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

(三)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学

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才,但大多数父母却不太了解儿童心理,不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能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施行教育,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存在娇宠型、专制型、放任型三种非科学的教育方式。

1.娇宠型。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数量的增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呈现出骄纵溺爱的一面,至少两代人及其双方家庭关注着“小宝贝”的一切活动,对他们百依百顺,缺乏管束,鼓励他们在“安全网”内学习、生活。

2.专制型。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父母对子女的学历期望值偏高,为了让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以自己的意志代替孩子的意愿,想当然地为他们准备生活、学习上的一切,包括报读特长班、不让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家务劳动等,这种忽视儿童自主性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对儿童自由发展个性的泯灭。

3.放任型。

部分父母由于对“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以他们只将抚养、照顾子女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职责,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幼儿园。上海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显示,0-6岁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绝大多数为“放任型”,即一方面对孩子给予的关注有限,另一方面对孩子提出的发展要求也非常少,属于“随便孩子怎么样”的状态。

三、启示

(一)转变观念,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科学、民主、平等的思想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必须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进行相应的变革,这种变革首先是观念上的变革。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在家庭教育中,作为施教主体的父母,要遵循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施以相应的家庭教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教育中,父母与教师承担相同的职责,父母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和自利,倾听儿童的意见和想法;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发挥表率作用,充分利用自身在家庭教育中榜样角色的力量,对儿童施加影响;最后,父母对儿童主体地位的尊重,还表现在要营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父母不仅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的物质资源,也要供给丰富的精神养料。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摒弃已往错误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自身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切忌喧宾夺主,以主导性代替儿童的主体性。

(二)因材施教,彰显儿童的独特个性

在以儿童为本位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强调在教育实践中,要奉行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因为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使人获取更多的知识,还需要丰富个性、多角度思维、关注人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为适应社会、发展个性的教育培养新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坚定的“性善论”者卢梭主张,要根据每个阶段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应该遵循教育任务使儿童“归于自然”的自然主义教育理念,他提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任何滞后或超前的教育方式都是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违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因材施教,以年龄为选择教育方式的维度,充分发挥儿童的个性潜能,切忌照本宣科,对儿童进行模板式的“克隆”。同时,为了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父母要注重对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与年龄相适宜的活动。

(三)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才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懂得人之为人的意义,明白人的生存价值和追求目标,促进人在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智育属于精神方面,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促进儿童健康成才的精神养料;思想道德素质在儿童和谐发展中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儿童健康成才的关键;强壮的身体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首要前提,是促进儿童健康成才的基础;高尚的审美情趣以提高道德,完善人格为根本宗旨,对儿童四育的培养,是促进其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根据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矫正重智轻德、重知识轻实践、重身体轻心理的教育弊端,树立通过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才的目标。处于幼稚期的儿童,可塑性较强,在可塑期内对儿童施以教育,学得好就好,学得不好就不好,儿童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难以轻易改变。父母对此阶段儿童的教育,要立足于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提升儿童知识文化、体育和美育的水平,秉承“强壮的身体始于健全的精神,高尚的品德源于情感的陶冶”原则,对儿童施以德、智、体、美的教育。

篇3

首先,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如果在孩子入学后,家长就放弃了家庭教育,孩子就很难形成完整的健全的人格。有些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做事拖拉,精神易分散。有时任性、有时依赖,一方面拒绝家长老师的干涉,另一方面又过于依赖家长。当孩子顺利发展时,他将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否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而且会使以后的成人生活同样充满彷徨迷失,缺乏目标。学习历程正是体现并推动这一矛盾的主要过程。可是,有一些孩子正面临着学习的困境,他们无法在学习中体会成功与喜悦,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的进步。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这些性格的形成,与孩子们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的思想言行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所谓"润物细无声",只有长久的滋润,小苗才能茁壮成长。学生在班级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冷漠、自私的性格特点也充分暴露出家庭教育的无力与失败。

其次,教育对象多样化是家庭、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各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互补的。

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感受到群体教育的氛围,但学校教育是一种针对许多孩子的共同点的"共性教育",这种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标准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在某一阶段都达到某一个标准。问题即在于此,我们知道,孩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每个孩子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外貌有不同,同时也表现在内在的心理、素质、能力、性格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的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自立于社会,而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来进行"个性教育",特点是"个性化"。让学生在家庭中,接受最大限度的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他充分享受着亲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教育,更有利于个性发展。由于家庭教育的教育目的明确,对孩子的各种情况更加了解,教育方法灵活,因材施教,再加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教育效果将会更加理想。

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全社会共同育人的大教育体系,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供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家庭、学校教育相融合的主要途径:

1.家长会是学校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家校联系方式,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面对面,收获成效的时候

通过家长会可以使得家长和老师得以更全面地了解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老师和家长可以找到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去改变孩子的一生成长。家长会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搭建起互相衔接与沟通的桥梁,取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不无裨益。

2.家长和教师,两个有所差异的角色,共同承担起了教育的主要职责

作为教师和家长教育的共同对象--学生,他的成长期盼看得到教师和家长积极一致的教育合力。家访就是教师和家长进行沟通的一种最佳方式,是实现学校、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必要条件。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纽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访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

篇4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必要条件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父母或者长辈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能为孩子一生的言行刻上深刻的印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其中就包含了家庭教育在内的教育,也可以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终身教育中是处于起点位置的,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学校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校是人一生中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个人在学校里进行计划性的学习,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道德准则等一些家庭中难以接触到的知识。学校教育主要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主,它不同于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是替代不了的。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学校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培养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夙愿。但是单独靠学校教育,无论教师多么努力,也无法达到目的。因为,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他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家庭教育。这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合作的。

1.教育目标的和谐统一

学校教育的根本教育原则,是从社会的整体角度提出教育目标,而家庭教育的教育原则是从个人角度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标具有共性、全面性的特点;而家庭教育具有独立性、特殊性的特点,但是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所以家庭教育提出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和学校教育的目标相违背,而应该服从学校教育的原则和特点。学校也会针对每个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会感受和体验到学习知识、道德品德的意义,对他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2.教育内容的和谐统一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注重以培养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为主;而家庭教育则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行为规范、伦理道德等。但是两者都是为了培养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能力等。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往往站在学校的角度教育孩子,单纯地关心孩子的学习,忽视了道德情感的培养,使孩子片面发展,不能很好地面对社会。所以,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内容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使孩子成为栋梁之材。

3.教育作用的和谐统一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们最大的作用莫过于把孩子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而人才对社会的作用程度是从人的认知和情感中体现出来的。学校教育从人的认知角度出发,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家庭教育则是人的情感形成的基点,人的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在家庭教育中完成的。

4.教育互补性的和谐统一

篇5

幼儿教育机构的形式多样,主要是服务于0~6岁幼儿的保育教育机构。多指幼儿园、托儿所、早教中心、胎教学校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相应教育指导的机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有其自身历史性,不仅包括幼儿园,还有与小学一体化的衔接班,乡镇中心学校幼儿教育教研机构,社区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妇联、企事业单位等。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城镇社区教育两个角度来解读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

(二)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组织的,以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广大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4]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体现出自身的教育特点与教育素养,它不仅包含教育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习相应的教育技巧,以及与幼儿交流沟通的教育艺术。农村幼儿家长在育儿理念上更秉承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方式,以及老人看护的教育形式,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幼儿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总之,农村幼儿家长教育意识的萌发,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国家重视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积极向小型单元的家庭教育倾斜,将会给农村幼儿教育带来帮助。

二、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家庭的教育行为、内容以及家庭结构中的关系、社区教育机构的影响、家园互助行动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所要解决的范畴。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索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庭教育实施的关键因素要放在家长的素质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他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从意识层面角度都愿意接受先进的育儿理念,以更好地指导幼儿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教育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家庭的收入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有效变量。农村幼儿家长无论收入高低,都会在物质层面尽量满足子女的需要,而缺少精神上的关怀。收入的高低会决定教育的投入,但对教育的投入高并不意味着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势在必行,适度的投入,获得有效的回报。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家长,他们的职业也决定了对幼儿教育指导的局限性。因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因素,很难有固定的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幼儿教育机构进驻幼儿家庭中进行实践指导会更好地服务父母,提供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意识。

(二)农村幼儿家庭结构的关系

农村幼儿家庭结构关系中分为两大结构,一个是两代的亲子关系,一个是三代的三世同堂。两代的亲子关系中,农村的大多数家庭以两个孩子为主要结构。农村幼儿父母与子女关系融洽,但因为父母自身素质或劳动时间过长等方面的原因,会出现无暇或无意识顾及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良好习惯和性格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不懂得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尤其两个子女的家庭,教育负担过重,会忽视家庭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影响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在国家资金和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从幼儿园到乡镇中心幼儿教育教研机构,从小学内部的衔接班(学前班)到社区教育机构,都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服务。因为地域方面的因素,农村的幼儿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更是被忽略。只有各个机构以发展幼儿教育为己任,在分析幼儿园外部因素问题的同时,重视对家庭教育内部机制问题的探索,认真研究,积极实践,派专业人才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进步。

三、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纲要》中明确地提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当前家庭教育的内容由健康教育、认知教育、品行教育和审美教育构成,[5]幼儿园和社区等幼儿教育机构以此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寻找最有效的途径对幼儿家庭进行教育指导。

(一)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农村幼儿园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力量,它具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的指导策略,形式多样的指导方式。而且国家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通过对幼儿师资的相关培训,使教师吸收了很多优质的育儿理念,可以把当前的家庭教育内容,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通过有效途径输送给幼儿家长,提高他们的育儿能力。

1.建立沟通渠道

农村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仅仅限于早晚接送幼儿,而需要建立多种多样的沟通途径。家访和家长约谈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家长的幼儿经验,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给予指导。班级QQ群、微信群的建立,可以随时接受家长传递的困惑性信息,并能够进行及时的解决。家长的调查问卷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难题,进行必要指导。因为地处农村地区,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来照顾,家长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成为了难题。但多种沟通渠道的建立,可以间接的对父母进行必要的指导。

2.搭建互动平台

互动平台的搭建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长教育理念的平台。最直接的途径是新生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知识。家长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园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例如乡镇的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讲解幼儿的饮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条件和设施略好的农村幼儿园,可以建立育儿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在平台上提出问题,参与讨论,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参与开放活动

农村的家长开放日不能只是形式性的参与,而需要家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园来建立对幼儿的关注,和其他的家长进行育儿经验的交流。以家长学校为主要途径的开放活动,要有计划的组织家长进行系统家教知识的讲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幼儿园也要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不仅及时解决家长的教育困惑,也请家长根据孩子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园出谋献策,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社区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

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城镇社区的出现与逐步的发展完善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社区的发展逐渐被认可,其前提需要农村社区发展的整体与全面,以及格式布局的合理性。社区中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值得期待。但城镇社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幼儿通过社区获得知识、掌握技巧、培养健康的体魄已经成为必需。社区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服务于本区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

1.联合辖区资源,进行育儿专项指导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离不开社区的扶持。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本辖区的有效资源,进行育儿的专项指导。例如,可以利用辖区内的医院,邀请相关医生为家长讲解卫生保健的常识,补充家长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邀请当地的广播、电视台,录制相关的育儿采风,增补家长幼儿美育教育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果有村官大学生的社区,可以邀请为本辖区的家长讲解育儿品行和认知教育方面的知识,增加知识,拓展视野。

2.根据不同需求,开展育儿沙龙活动

城镇社区和城市社区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同样重要。根据本辖区家庭的不同需要,城镇社区也应该定期为家长举办育儿沙龙活动。可以邀请幼儿园的园长与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认知学习的重要性问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育儿方法等问题。还可以邀请乡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研员讲解国家对幼儿教育政策的倾斜,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农村幼儿家长重视育儿教育的意识,补充育儿知识的理念,从根本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巨大影响,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争取政府资金,完善育儿资源建设

社区的资源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城镇社区还在稳步建设中,必然会存在缺少资源的问题,尤其是教育资源。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重点的鼓励和扶持,那么城镇社区应该积极做出本辖区育儿指导教育方面的计划与预算,争取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城镇社区需要建立教育图书馆,采买书籍要包含幼儿家长的育儿知识与经验的书籍。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阅览室和放映室,在休闲时,可以组织家长到阅览室阅读书籍,到放映室观看科学育儿知识的视频。同时,城镇社区应该为辖区幼儿建立城镇档案,从而制定科学的育儿计划,指导父母详细记录幼儿的成长,并及时提出指导建议。

篇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0―008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观念也在日益更新。目前,在家庭中“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严重。本文通过探寻影响幼儿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策略,试图改善优化这些因素,充分发挥幼儿家庭的教育功能。

一、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我园开展了“幼儿家庭教育状况与幼儿发展状况关系问卷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和研究,我们发现在家庭中“重教而不会教”的现象非常严重。

1. 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有目的、有意识地教育子女已成为大多数家长的共识。但往往思想重视,行动忽视。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一样重要”的家长占 96%,可是每天可以留出 2 小时以上时间与孩子一起交流、游戏、学习的只有10.3%的家长,选择“不顾劳累,坚持和孩子玩”的只有 28.7%。对比数据可知,普遍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停留在思想上,而没有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没有完全肩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2. 对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内容认识不够。经调查我们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倾向依次是: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教孩子与人交往;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重视孩子的自我服务;重视孩子的语言发展;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家长忽视的家教内容包括忽视孩子自我意识的培养(如,教孩子知道自己几岁,教孩子分清性别);忽视孩子的游戏和玩玩具;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如,独立睡觉只占22.7%)。有部分家长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只是把家庭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使家庭教育缺乏自身的特点和内容。

3. 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的最大困难是孩子的某种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是某种社会影响,很少有家长认真检查自己在家教中的失误和应负的责任。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教育目标的倾斜,导致家长产生许多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如,过度溺爱、迁就和放纵孩子;过度严厉、过度保护或者过度放任。

4. 家庭教育承担者偏移,教育意见不一致。在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的调查中显示,62.5%是母亲,21%是祖父母,16.5%是父亲。可见,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之重要,作用之重大。再加之大多年轻父母工作较忙,依赖祖辈养育孩子情况普遍。扩大家庭、祖孙家庭和单亲家庭日趋渐多,家庭教育意见不够一致,其不良后果是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孩子则会形成当面一套和因人而异的态度。

二、解决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家庭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儿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孩子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孩子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

2. 全面深入了解孩子的情况。要想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应该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况,把握现象,知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 言教、身教和境教相结合。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先要做到。例如,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孩子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在言教、身教的同时,还要做到境教,就是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环境。

篇7

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4

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与其丰富的实践分不开的,所以他的家庭教育思想的具体主张,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训子书》《训子》等几篇文章中。由于其特定的写作对象,他的家庭教育思想表现出最真实、最恳切也最实用等特点,较少铺垫,而多的是对于家庭教育的直接看法与主张。注重家训、注重家教的传承,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诗书传家的重要途径,同时在郑观应看来,也是使儿女能顺应时代潮流的重要保证。

一、物竞天择与自食其力

在19世纪末列强环伺的环境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成为当时令人信服的西方思想之一。在生物学上的“物竞天择”理论,尤其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广泛应用于解释国家、社会的竞争。郑观应在“物竞天择”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强调人在社会生存、参与竞争的根本要求是做到自立,根本途径是拥有一技之长。他提出:“处适者生存之时代而不为天演所淘汰者,首贵自立。”“凡人之生,无论贫富,自食其力,若藉父兄之庇荫、戚族之周邺,虽丰衣美食亦可耻也。”所以郑观应的家教把教自立放在首位:“家庭教育,首贵自立。” 将“自立”作为家庭教育的首位之事,代表了郑观应的价值观:自立不仅仅是一个人谋生的问题,更是一个人品德的根本;人只有首先有自立的精神与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用的人。郑观应所说的“自立”,最基本的途径是要有一技之长,可以独立谋生。他认为,世上知识门类太多,不可能尽求,但求一艺之精,便可为世所用:“一切学问博览兼收,未免抒格不通,难探其奥。且天下之事,大抵不同。善耕者不必善织,能读者不必能商。但求一艺之精,可为世用,足矣。”他反复教育儿子,要像汉代邓禹之子那样各精一艺。以往的中国知识分子家庭教育耻于言技能,而郑观应在见识了西方社会的发展之后,意识到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必然有各种职业,不论什么职业,必然要精于本专业,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知识技能就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现代社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精细,可以说郑观应的这一思想是有超前预见性的。

郑观应重视个人生存技能培养,在宝顺洋行工作之余,夜课学习英语。第二次后,买办成功而英语能力大大提高,与他有来往的人的成功也离不开英语能力的提高,如徐润、唐廷枢等人。郑观应除了自己夜课英语外,还让弟弟来上海进行商务学习,并在学习前叮嘱他们学习英语。在家信中,郑观应提到晚辈应有一技之长,由此看出,他在家庭教育方面重视生存技能培养,强调自食其力。

二、个人修养与处事之道

郑观应教育子女注重个人修养,并且以自身的人生经历为例,分析了与人交往、社会关系等的种种经验。首先就个人修养来说,郑观应强调要想自立,就必须勤奋吃苦。他在谈到个人经历的时候,将自己年轻时求学、历练的艰苦作为宝贵的财富,告诉子孙勤奋、吃苦是成就事业的根本。“诫尔曹不可贪安逸,倚赖父兄。盖嬉游耗时、奢侈害俗、晏安偷惰古人所诫,大抵功名富贵无不从辛苦中来。” 在郑观应的思想中,吃苦、勤奋是一个人的本分,只有将本分做好,才有可能成就事业,成为一个自立的人。他还吸收西方人的长处,认同西人“人能忍耐勤劬,可以胜灾殃”等格言。从西方皇室的教育中,他也看到西式家庭教育理念的长处,用“各国王子无不入武备学堂,德、日之兵弁入学时皆卧板床,食粗面包、糙米饭,不惮劳苦,训练其身心”的事例来教育子女。

郑观应主张通过教育达到治身心的目的,旨在教育培养道德修养。教导子女应不断培养自身道德,读四书五经。每个时代都充满竞争,加上人心叵测,避免陷入别人圈套。郑观应抨击当时社会的现实:商界政界人心败坏,而上下争利,不讲道德品行,只顾富贵荣华,凡是穷守道德,均遭嘲笑;凡有势有钱,均被敬重。当政者面对此种情形,更要选取道德品行优秀人才进行奖励,而惩罚贪图盈利者,以此匡扶正道人心。要求男女都要有道德,均应熟读哲学家立命修身要旨,并严格落实。郑观应在多封家书中,均要求子女守道德,业精一艺,娶亲应为“学业有成、能治生计、能理家业者”。

郑观应还注重教育子女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郑观应认为财富与勤俭有必然的联系。在勤俭之外,还要小心谨慎地对待钱财。郑观应以其长期的经商经验,告诫子孙要小心谨慎,善于自我保护,防止上当受骗。具体地说,一是慎于交友,二是慎于钱财交易。关于交友,他说:“当此竞争之世,有强权无公理,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多有口诵尧舜之言,而心行桀纣之行,若不细心体察,必为彼辈奸佞所欺陷也。”

郑观应还教诫子孙,为人的宽容忍让、大度包容、慈祥和悦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他说:“慈祥恺侧之人,世皆钦爱。善气相感,自多如意吉祥之事,纵有时不幸而值祸患,而世之爱之护之者群焉相助,自能转祸为福,此所谓作善降祥也。凶暴溪刻之人,世皆怨恶。”有容德乃大,厚德以载福。

三、道德修养与长远幸福

郑观应虽然意识到未来世界潮流中“竞争”的残酷,但是郑观应更加注重的是道德的修养。在道德修养方面,郑观应注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修养智慧,将道德修养与人生的长远幸福结合起来。不因为一时的利益与世事的诡诈而丧失道德原则,要以道德为立身之本。他对次子润潮说:“近世商界、政界正中外交争剧烈之时,吾人设献身其间,如精神智慧不足,即处于劣败地位;精神智慧即足,而无道德以贯注于其间,虽亦极一世之雄,然不过如石火电光,转瞬即归鸟有。盖无道德而欲久享世界之幸福,断断乎未之有也。”为什么无道德者不能久享幸福呢?他引用美国人西列之语:“聪明才智尽人可有,设无道德以为约束,恐聪明有误用之时,才学悉害人之具。”

“呜呼!有强权无公理,而所谓道德者尤置脑后,非不富且贵也。然荣耀者一时,唾骂者千古,夫亦等诸黄粱一梦耳。”《书》曰:“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又曰:“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又曰:“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管子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所以无论什么事业,什么种族,若无道德而欲存于世界,嘎嘎其难。盖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德儒尼般曰:“天下无可灭之国,其灭亡者原于道德之败坏。” 所以,郑观应虽然意识到坚守道德很多时候会吃亏,但是他以长远的眼光说明:道德是一个人、团体、国家长远发展、长久幸福的保障。在追求成功的时候, 应该以道德为标准、为依归。郑观应告诫初入社会的儿子:名、利可以求,但须以道德为前提。这是他教子坚守的为人原则。郑观应心目中的道德,既包含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又吸收了西方的公德论。其所谓公德,是与只对家中长辈孝顺,对朝廷忠诚的“私德”相对而言,强调:“其所对之人,固不问其为绅、为民,进则为人人之公德,退则为公众之妨害,凡具此,谓之公德。”也就是说,为公众着想,不妨害公众的利益,称为公德。由此可见,郑观应的道德教育已突破传统的范围,反映时代进步的特点。

四、生活知识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庭成员人格的养成,也要在居家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用科学的生活知识来统领家庭的生活。在养生中,应当借鉴中国古代的养生传统智慧,以“守中”的智慧来调和身心,不过度地放纵自己的情绪与欲望。教儿子事事适中,以不过度作为养生原则。在日常生活中,郑观应教诫子弟不得赌。“赌”二字既足以败名而丧节,亦可荡产而亡家,甚而残肢体,丧生命,覆宗绝嗣,悉由于此。故善讲卫生者绝意赌。

郑观应吸收西方的卫生知识,在家教中也提倡讲卫生。他所说的卫生包括食品卫生,如多食新鲜菜蔬,少食腌腊之物,不食腐臭之物;环境卫生, 如“居处惟以清洁为第一,几案四壁勿蒙尘垢”,以及开窗通风等;还包括个人的起居饮食和身体锻炼,如“欲节精神壮,体操筋骨强。晚食宣少进,晨酒勿多尝”。他在遗嘱中还特地将讲究卫生也列入,要求子孙遵其说而行,以强健体魄。

女子教育在郑观应思想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经学时代末期,儒士大多从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论女子教育。在郑观应的教育体系中,提升国力为教育存在的主要理由,而“种强”而国强,推广教育是实现“种强”的唯一正途。幼年时期儿童多亲父之性少,而亲母之性多,妇女在子女教育方面有独特优势,因此,郑观应重视母亲素质的培养,提出女子教学。教育目的上表现为由“佐子相夫”向“执业以自养”转变,教育制度主张规范化,而教育内容推崇中体西用。澳门和上海早期开办教会女学,故郑观应受“男女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影响,关心妇女,对迫害妇女的行为加以强烈谴责,认为男女平等。在《女教》《致居易斋主人论坛女学校书》中分别论述了女子教育的目的,前者重在“佐子相夫”,女性观基础为男女不平等,妇女社会分工主要为家庭事务,夫贵妻荣,帮助夫君、子女等有所建树,从而母凭子贵,妻从夫贵;而后者重在“执业以自养”,女性观基础为男女平等,妇女可自己掌握命运,自食其力。前者与后者观点截然对立,客观反映了郑观应在女子教育目的方面认识的逐步深入,亦为当时社会为人处世风格及社会阶层的具体反映。郑观应女子教育内容推崇中体西用,教育根本为传统女书,并借鉴西方妇女学习实务这一主张,西用之学内容仍局限在服从良母贤妻女性定位上,这也符合洋务派宗旨。在教育制度上,郑观应主张参照西法,并奖惩分明,家庭启蒙教育应由母亲完成。

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是一座非常丰富的宝库,对于当代社会问题、心理问题、教育问题等都有所涉及。他的家庭教育观是立体的、具体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并且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虽然深邃,但是他的表述方式却是循循善诱,结合实际来谈的,表现形式多样。郑观应的家庭教育思想在中山市本土家庭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全面正确把握郑观应家庭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应当注重其转化开发,将其中的重要思想转化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

篇8

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接受的初始教育,其宗旨就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对儿童来说是根本的、奠基性的。儿童出生时,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外部世界,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相比,此时儿童好比一张白纸。家庭教育正是要在这张白纸上涂抹最初的色彩,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奠基性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一、现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素质普遍偏低

家长文化、道德素质对整个家庭活动及家庭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是决定家庭教育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文化、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家长的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运用等。同时家长作为孩子的榜样,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改正自身的不良品行,努力让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正面的、积极的榜样。

(二)家长教育观念认识错误

有些家长则把儿童的发展完成看成是遗传因素决定的,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认为家长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起不到什么作用。这种家长在实际实施教育时,往往显得过于消极、冷漠,忽视自身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经常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或者是认为,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教,所以我们只管生孩子、养孩子,至于教孩子,那是学校的事。这是一种“只养不教”的观点,是一种极为不负责任、推卸责任的做法。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高,对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要求过于苛刻和严厉;有些对孩子期望低,对孩子采用“忽视型”的教育方式,这种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三)家长教育方式缺乏正确引导

在如今的社会中最为普遍是溺爱型,溺爱型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总是以孩子为中心,他们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采用一种永爱过度的教育方式。日常生活中,他们处处袒护,事事包办,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其次放任型在现实生活中也比较常见,这类父母由于工作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孩子等原因,因而对孩子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他们往往无视孩子的存在,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流、任其发展的做法,无论对孩子的优点、取得的进步,还是缺点和遭受的失败,他们都不予关注,不予反应。另外专制型的家长往往认为自己的观点、想法是对的,对孩子过于严厉,教育孩子的语言和方法过于简单,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他们的解决方式往往是打骂。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提升家长素质

首先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父母的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有无强烈的事业心,有无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无正直的品格,有无宽阔的胸怀,都将成为子女道德行为和思想评价的标准及依据,也是教好孩子的基础和根本。其次家长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史学、语言、教育学、卫生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既要主动辅导孩子学习,教给孩子科学的方法,又要对孩子提出的一些基本问题、常识作出较满意、正确的回答。若孩子一问家长三不知,或回答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这将对子女的学习和成才带来不利。最后家长言谈、举止、仪表是内在心灵的表现,是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的具体反映。家长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及仪表的修养。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1、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正确、科学的儿童观具体内容包括: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不是成人的简单复制;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特个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在不断发展着的,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儿童时自身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发展是生物遗传、环境、社会、教育以及儿童自身等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通过活动,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活动,成人应当尊重和珍视;儿童应获得全面发展,其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等

2、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建立对孩子的合理期望,并进而制定合理的、适宜于自己孩子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需求的培养目标,最终通过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等方式,促进孩子在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具体而言,科学的教育观的内容包括:尊重儿童的本能、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发展的自然速率、规律和水平;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认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等等。

(三)采用正确的家长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中最适用的是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是积极的,这种类型的父母总是采取们,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表现出一种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子女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地信息,并且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他们尊重孩子的想法,使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不会过于严厉,但也不是特别娇惯,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既随心所欲地支配,也不放任自流,对孩子的爱总能够适度地把握。在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朋友的关系,地位是平等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交流,相互指正。父母把孩子当成是独立的人,赋予他们同等权利和义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父母对孩子取得的进步给予积极的肯定,而对孩子遭受的挫折又能进行合理的鼓励。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它是其他教育方式(幼儿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对孩子、对社会所产生的实际效用也是其他教育方式无可比拟的。因此,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篇9

    德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伦理美德教育、法制教育,等等。好的思想品德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养成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教育才能形成。做父母的要针对孩子的在不同年岁时的特点,采用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启发诱导,由浅入深,不断积累,循序渐进,不断巩固,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办法,抓好各个方面的德育工作。

    首先,做父母的对孩子的态度应是爱而不娇,亲而不惯,对孩子的不正当要求绝不满足,对于孩子的不正确行为严加教育,决不放过。教育孩子从幼小时就不追求物质享受,养成艰苦朴素的思想作风。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篇11

摘要: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更高素质的人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日趋增高,使家庭教育的地位越发显得重要。本文根据家庭教育活动规律,从家庭教育的作用、特点及方法的教育问题逐一阐述,为孩子走向成功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方案。 关键词:家庭教育 人才 走向成功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和前提。如果孩子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其一生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当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不断凸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方式的误区,已逐渐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了对孩子的生理上的精心照料、智慧的正确诱导、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塑造的责任。 1.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孩子从出生到正式步入社会,是在一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着,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孩子打开走向成功之门。 1.1“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基点 教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教子做人,就是要重视子女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不能分辨到能够分辨事物的好坏对错,都是在家长的行为中获得的。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纠正不良习惯,形成好的习惯,就有利于孩子道德认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健康发展。如果做父母的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孩子犯下的错不及时地给予纠正,有的甚至袒护,影响了孩子道德的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因此,提高孩子鉴别能力,针对问题及时指导,提高孩子德分辨的能力,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做人的关键。 1.2“学会求知”,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 教育子女“学会求知”,这是家庭教育子女智慧开发的前提。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重知识、重能力、重创造、重发展是人才的重要标志。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智力开发和文化知识学习上,培养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内容,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今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再聪明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也会半途而废。好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动力。没有动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潜力的开发。学习能力指不仅具有知识运用的能力,还具有把握知识并提出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标新立异的主张和想法。在“求知”上机械照搬、因循守旧,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会成功的。 1.3“学会劳动”,是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综合能力的关键 “学会劳动”,就是重视教育子女从小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及社会公益劳动等。如果父母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子女从小学会劳动,将终生受益。调查表明,目前有许多家庭,“劳动”已成为家庭教育中被忽视的角落。据统计,基本不做家务劳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占一般以上。专家指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突出的道德缺陷是懒惰、懦弱和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勤劳、勇敢、奉献是良好品德的基础,安排好子女参加家务劳动,引导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既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也是培养子女综合能力提高的关键。 2.把握家庭教育的特性,才能更好实施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就是父母、长辈对未成年孩子所实施的综合性教育。家庭教育特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2.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之师,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的怀抱里接受父母良好的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是不可轻视的。从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看,幼儿期的孩子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因为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习惯、性格等,因此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 2.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孩子从小到大,几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甚至可以说家长以一种连续不断地、随时随地的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着子女,中国传统家教注重“身教重于言教”。 父慈子才孝,兄友弟则恭。父母的言行举止,犹如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会潜移化地对孩子产生终生影响,甚至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的力量,这种教育对

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作用相当大,甚至伴随着人的一生。 2.3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就是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应根据孩子特性和个性,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方法的教育形式,对孩子因材施教,为孩子走向社会奠定成功的起点。 3.家庭教育方法是塑造成功人才的关键 教育不是一件只凭本能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它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性,既要面对客观条件和教育对象千差万别,又要在实施教育中必须具有随机性和创造性。作为父母,教子必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方法错误,孩子的潜能与才干不但无法被发现,反而会被误导,影响孩子的一生。 3.1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重智轻德。以分数衡量孩子的成功,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品德个性、行为习惯、情绪情感、思想志向、兴趣爱好不闻不问,完全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培养。有些家长生怕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孩子的学业。二是重“金”投资。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们认为自己只要舍得投资,就会有收获,不惜耗费重金和精力,然而结果却适得其反。三是对孩子.娇宠溺爱,提供过多关心和帮助。家长们对孩子包办过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一切。结果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的意志力、坚韧性得不到锻炼,自立自理能力较弱。父母的教育的误区使许多孩子缺少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缺乏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修养,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缺少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缺少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差。过弱的文化熏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对孩子的“轻德”、“重金”、“溺爱”只能导致未来社会人才的“淹没”。现代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水平、适应能力、合作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要求,这些家长要高度重视。 3.2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 培养、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导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具有基本生活技能、社会规范、理想志趣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一是人才品质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劳、美五个方面的发展。德是做人的前提条件,智是智能开发关键,体是人才发展的保障,劳是技能和习惯养成的途径,美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条件,它们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补充的。二是身心健康素质的提高。科学的头脑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少的。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不仅是智力上的发展,更需要生活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家庭教育对创造力的开发,应贯穿于整个生活环境、整个身心发展、整个日常行为之中。因此,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提供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人文环境,使环境成为孩子创造力发展的课堂,引导孩子质疑、探究和发现,引导孩子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引导他们走出课本、体验生活、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引导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优势,从而拓展孩子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3.3现代家庭教育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不同于任何其他孩子,每一个孩子未来智力与才能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不相同的,父母必须根据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不同特点实施教育:一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及身心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和要求,使孩子按照德、智、体、心理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二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是根据孩子不同时期发展特点进行教育。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教育过程。现代心理学已证明,人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应依据不同层次和阶段特点实施教育。教育是两个独立主体之间的事情,父母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与沟通的方法,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目的是重视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样才能获取孩子信赖、实行无障碍交流奠定基础。三是隐性教育的方式。隐性教育主要指家庭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一生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结构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是孩子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影响着子女的认知、思想、性格、特点、兴趣等。优良的环境

条件对孩子进行熏陶,耳濡目染,就是我们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参考文献: [1]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7.6. [2]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赵忠心.家庭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4]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 [5]李润强.中国传统家庭形态及家庭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李丽.浅谈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j].当代教育论坛,2004, (2) . [7]刘美丹,刘晓艳.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7(6). lunwenwang.co

篇12

培训课程是培训活动的主体内容,是实现培训目标的基本保证,是培训活动开展的纽带。培训课程的科学性决定了培训活动的质量高低,是培训活动的生命所在。一般而言,培训课程要遵循以下程序来进行开发和设置:需求调查与分析—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培训方式—组织课程执行者—落实培训时长—制定课程评价。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设置同样遵循这样的科学流程,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检验,笔者研究出科学的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见表1)。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主题、24个培训内容。理论基础模块包括家庭教育基础理论、儿童教育学基础和儿童心理学基础三大主题;技能训练模块包括讲师基本职责、讲师备课技能、讲师演说技能和讲师咨询技能四大主题;实践操练模块包括现场实践和现场观摩两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若干培训专题。例如,家庭教育基础理论是从家庭教育学这个视角来组织培训内容,包括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与职责、家庭教育需要理性的爱等5个专题。家庭教育学内容丰富,为什么只选择这5个专题呢?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依据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把孩子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和教师,不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父母对孩子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管教过严;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良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理论上明确家庭教育的职责、地位和方法。第二,依据家庭教育讲师的职责。家庭教育讲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指导广大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讲师都不懂家庭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就会“误人子弟”。因此,这样的培训课程是严谨的、科学的。而且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理论+技能+实操”的思想,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二、创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专题论坛、现场模拟体验、说课、试讲和现场教学指导等9种,灵活多样。对于理论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要选择专题讲座这种高效率高容量的方式;对于如何科学选题,要充分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发挥参训者的聪明才智,这时就要选择互动交流这种容易碰撞出思维“火花”的方式;对于倾听与表达技巧、诊断与指导技巧这些技巧性强的内容,要选择现场模拟体验这种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炼的方式。总之,培训方式的选择是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以及培训对象需求而定的,灵活多样的方式保障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培训不仅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而且还把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磨课”创新性地拿来使用,构建起新的培训模式。“磨课”培训模式有四个环节:①确定选题:每一个参训者根据理论基础中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经验,确定讲座主题,主题切口要小,不能假大空,做到以小见大、一课一得,避免空谈。主题确定后要提交给培训导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开始备课,否则重新选题。②备课:参训者根据主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把自己的所看所思制作成课件,准备进入说课环节。在备课中一定要避免只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知识,然后东拼西凑形成讲座内容的做法;讲座一定要有自己的内容体系,每一部分内容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而且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家长身边的经常发生的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启发家长去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要求参训者必须“沉下心”来观察和思考家庭教育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才能备好课。③说课: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说课10分钟,同组学员和导师一起对说课内容进行论证,考核通过者进入试讲环节。否则修改后再次说课。说课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内容的科学性,所以,每一个内容和观点都要认真斟酌,比如“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等观点其实是片面的,并不严谨,甚至会“误人子弟”。为此,要求参训者说课时必须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本讲座要解决家庭教育中什么普遍性问题?第二,本讲座主要观点及相关知识体系是什么?第三,本讲座选取的“案例”是什么?能否支持讲座主要观点?④试讲:参训学员每12人分成一组,在导师指导下,每位参训者把同组学员当作“家长”,现场模拟家庭教育讲座,从头至尾讲完一个讲座,时间为40分钟。试讲环节考查的是家庭教育讲座演说的艺术性,强调“动心”“入心”“上心”,做到“使人知、令人信、促人行”。试讲合格后即可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成为正式的家庭教育讲师。“磨课”培训模式既是创新的培训方式,又是保障本培训项目能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这种“磨课”培训模式是三个循环组成的螺旋上升的结构,包括选题循环、说课循环和试讲循环。这样的结构又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强调内容的科学性,由选题、备课和说课组成。另一部分强调演讲的艺术性,突出的是“讲”的技能技巧,通过试讲来保障。只有通过“磨”,才能构建一堂既科学又有吸引力的家庭教育讲座,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这样也能保证每位通过的“讲师”都是真正能走上家庭教育讲台的“行家里手”。

三、凸显有特色的培训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题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方法讨论相结合、学术沙龙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强调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主体的自主性、培训方法的互动性和培训效果的即时性,具有鲜明的特色,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点:(一)系统性。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既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又要有高超的演说技艺。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讲座既能让家长在现场被感动,更能让家长在感动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本培训非常注重系统性,不仅从家庭教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上夯实理论基础,而且从成人教育基本规律上掌握家庭教育讲座的演说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备课、说课、试讲这些“磨课”方式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参训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凸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性。本培训面授学习共有84课时,还不包括说课、试讲和现场讲座指导。假如一个家庭教育讲师培训班以50人计,每一位参训者都能一次性地通过培训考核,那么,说课这一环节就需要17个小时,试讲这个环节就需要50小时,“磨课”总耗时67小时,以每天工作8小时算,至少需要9天。所以,家庭教育讲师培训并不是“速成”的,从时间上就能体现培训的系统性,更保障了培训的整体性和实效性。(二)实效性。家庭教育讲师培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所谓合格是指参训者不仅要顺利结业,还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而且,要求家长听后还乐意再来学习,否则为不合格。在实践中,许多中小学校、幼儿园不能把家庭教育讲座常规化,就是因为担心家庭教育讲师讲不好,家长有意见。为此,我们采取了“磨课”的培训模式,为每位参训者精心打磨一节家庭教育讲座,从选题、备课、观点呈现、案例选择、素材整理、课件制作、演讲技巧、有效控场等方面打磨与评析,保障每一节家庭教育课都是精品课、让家长喜欢的课。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不是学历培训,也不是业务培训,而是资格培训、“准入”培训,培训合格后即可成为讲师。所以,培训必须全面、系统和严格要求,必须以为参训者负责、为广大家长负责、为家庭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来认真组织实施,不能马虎对待、走过场,更不能不顾质量地“速成”,否则就会误人子弟。(三)选择性。讲师,顾名思义,“讲”就是其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职能,就是要向广大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进而转变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而事实上,参加培训的学员既有一线的校长和老师,也有普通家长,还有各行各业对家庭教育非常重视的人员,参训人员很复杂,他们中可能是因为语言表达问题、形象问题或性格问题而不能“讲”,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于“讲”的。选择性就成为本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显著特点。本培训采用“结业证书+聘书”的方式来体现选择性,参训人员学完所有课程,经考核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通过说课和试讲的“磨课”考核才能正式聘为“讲师”,成为合格的家庭教育讲师;只通过说课考核,不能通过试讲考核,不能聘为“讲师”,可以聘为“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指导服务;说课与试讲考核都不通过,只能担任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协助“讲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此外,家庭教育讲师培训要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的支持才能保障有效实施。因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和关工委负责组织实施的,经过培训考核的“讲师”要得到这些部门的认可才能正式走上家庭教育讲座的讲台,也才能真正体现本培训的效果。因此,本培训必须得到这些相关部门的支持与认可才能成功开展。

作者:张润林 单位: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