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25 09:22: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

篇1

0引言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医疗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变。在时代变革的要求下,实现医疗器械耗材的科学管理、医用设备的计量质控和医工结合的科研开发已经成为医学工程学科必须承担的学科任务。新的医疗行业模式中,医学工程与医疗、护理、临床药学已经并列为现代医院的四大支柱,是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技术保障。如何实现专业职能转变,培养满足工作任务要求,掌握应用工程理论、软件技术,能够与临床共同开展应用研究的临床医学工程师是医疗事业发展赋予医学工程学科的新任务。

1临床医学工程师定义

美国临床工程协会将临床医学工程师[1]定义为:“临床医学工程师是指将工程学与管理技能应用临床医疗保健行业,来保障、帮助和促进患者的医疗和护理的人”。日本凡获得日本厚生大臣颁发的临床工程技士资格证书[2],在医师指导下从事生命维持装置的操作、维修保养和管理工作的人为临床工程技士。

2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工作职责

按照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定义及医疗行业的发展要求,必须重新评估和定位临床医学工程师的任务、职责。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核心任务不仅包括医疗设备的维修,还包括医疗设备的计量质控、应用安全管理、建立应急保障措施等[3-4]。

2.1设备的合理选型与优化设置

医疗设备及耗材的采购是医学工程学科的传统工作职能,设备采购过程中的选型关系到设备使用中的医疗质量,在设备参数确定中必须具有一定前瞻性,结合医院的规模、技术水平,充分考虑医院的发展趋势。采购的新设备应用于临床前,医学工程师应首先掌握该设备的应用原理,与设备厂家共同指导临床科室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时常检查应用情况。

2.2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不良事件监测

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5]。医疗设备事关医疗安全,虽然医疗设备在投入临床应用前都要经过国家相关管理及技术机构的安全验证和审批,经历临床应用验证,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医疗设备本身故障或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可能出现对患者造成伤害的不良事件。

2.3故障应急维修和预防性维护

故障的应急维修和预防性维护是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基本技能之一,关系到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管理的关键任务,也是等级医院评审中明确要求医学工程部门必须限时完成的工作任务之一。作为临床医学工程师,大中型医疗设备是保障重点。必须和相关科室密切配合,关注大型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环境。

2.4设备的计量与质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了医疗设备的计量与质控工作是医学工程专业保障医疗设备安全运行时必须强制执行的工作职能之一。医疗行为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工作对医学计量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6]。临床医学工程师与临床医疗工作者共同承担医疗风险。因此,定期做好国家规定的设备计量强检项目的计量检测,建立健全各种计量检测网络和督查体系,建立计量档案是临床医学工程师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

2.5与临床需求相结合的科研开发

学科建设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医学工程学科作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维保部门,承担着大量日常工作。与科研院所相比较,其缺乏在理论基础等方面探索的时间和物质条件。但服务临床、与临床紧密联系是医院医学工程科和临床医学工程师的优势。只有实践和临床相结合,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真正探索出一条具有学科优势的科研之路。

3临床医学工程师现状与继续教育工作

3.1人员构成

当前医院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人员数量少、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情况。表1给出了13家医院医学工程科科主任基本情况构成。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13家单位中,38.5%的医学工程科科主任所学专业为医学工程,84.6%的科主任具有本、硕士学历,年龄40岁以下占38.5%,具有中级职称的占76.9%。表2为3家三级甲等医院医学工程科工作人员基本情况构成表。数据显示3家医院的床工比分别为1.14%、1.58%、2.25%,人员数量普遍偏少,人均承担工作任务重;从科室分工来看,采购人员在个别医院所占人员比例有待优化;从学历来看,本、硕士人员已经成为工作主力;年龄构成各医院实际情况不同,比例有所不同。

3.2优势与问题

3.2.1行业优势

(1)人员学历构成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个医院医学工程人员学历层次有了明显提升。40岁以下工作人员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为实践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人员年龄构成方面:40岁以下中青年已经成为医学工程专业领导、工作的主力军。在所有进行调研的医院中,中青年工作人员比例均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充沛的精力。以科主任为代表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普遍勇于接受新技术、新设备,且对国际前沿的技术与设备保持着强烈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3)工作方式方面:随着行业内交流的增多,各家医院医学工程学科互相取长补短,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建立并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工作职能明确、工作流程完善,考核、验收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

3.2.2存在问题

(1)学科持续发展方面:从表1中不难看出在所调查的13家医院中医学工程科科主任存在专业不对口情况。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目前军地各级医院敏感岗位轮换制度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遵守行业规定的前提下保持医学工程能够可持续性发展,且作为医院的一个学科分支,如何拥有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值均需每个单位医学工程专业的掌舵人进行认真的考虑和反思。

(2)职称构成方面:以科主任职称数据为代表,普遍存在医学工程科缺乏高技术职称等现象。这与目前医疗行业职称构成及评比体系有明显关系。当前各个医院普遍将工程类与医技类人员合并评比技术职称。在评比过程中,发表高等级文章、科技奖项、承担课题等均作为打分标准予以考核。相比较而言,工程类高水平期刊普遍影响因子较低,在医院环境中工程技术人员在奖项、课题方面不占优势。

(3)人员构成方面:各医院医工人员较医护人员学历仍然普遍偏低,在职硕士人数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从人员年龄结构来看,老中青比例在个别单位较好。若想在全行业内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发展模式尚有一定困难。

(4)人员数量方面:各医院床工比普遍较低。工作人员普遍较少导致医学工程人员人均承担日常工作任务繁重。由于人员数量及学历构成等多方面原因,大部分医院医学工程方面科研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大部分科主任有心无力,导致学科建设停滞不前。

3.3行业继续教育的模式探讨

3.3.1医学工程专业学科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关系到医学工程专业的长远发展、科室在医院的地位、医学工程专业所有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提升。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多种原因,现任医学工程科科主任中有大部分缺乏医工学科专业背景,但一个好的管理者若能够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从崭新的角度解读专业需求,灵活应用管理技能和方法,能够起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科主任管理继续教育层面,各级医工学会能够也必须发挥积极主动作用。目前各级医工专业学会基本由各个医院、医疗机构科室负责人构成,借助专业学会平台,能够在科主任层面上开展专业论坛、管理经验交流、新技术探讨、行业发展动向等多种形式、深层次的交流。目前,部分医工专业学会已经意识到领导岗位轮转给行业发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并且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学术探讨,在这方面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面对新挑战、新任务,医工行业负责人的继续教育工作将作为重点和亮点深入、持续下去。

3.3.2与厂商相结合的新技术学习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新技术、新业务日新月异。若要提高技术保障能力,就必须不断掌握、接受行业发展新动向。邀请厂商进行专题技术讲座是开展医工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够达到双赢效果。通过讲座,工作人员既可以了解新设备的技术特点,又能快速掌握新设备的一般故障维修方法,能够使工作人员快速提高维修、保养能力,为新设备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3.3.3临床实践能力的“传帮带”

动手能力是一名合格医学工程师必备的基本功。高学历不等于强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维修中经常碰到一些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应急处理只能靠自己解决,这也最能考验一名维修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医疗器械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学生到合格的技术人员需要其接受终身的再教育。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老同志的“传帮带”显得至关重要,维修经验的传授、故障原因的准确判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磨合与培养。在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继续教育过程更多地体现在日常工作中的不断积累、磨炼。主题授课、拜师学艺、学科各部门轮转等可以作为继续教育的形式,参考美、日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训工作,各医院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细则,将老同志的经验和实践能力作为“传家宝”在新同志成长过程中不断传递。

3.3.4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学习与宣讲

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的监测是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协同生产厂家解决潜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控制潜在的风险,以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使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工作人员不敢、不愿上报相关事件的错误认知。究其根本原因是其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监测本身含义、作用的不理解。该项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重视,部分省市质检部门也已进行了省级会议培训。作为医院内部配合上级管理部门,可以将该项工作纳入院级继续教育专题项目,在医工技术人员内部进行培训,并可以向领导决策层、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宣讲,以利于工作顺利推进和开展。

3.3.5计量质控工作的深入持续

计量质控工作已经成为医学工程行业内公认的重要职能工作之一。在继续教育工作中主要可采取专题技术学习、会议培训、强制推行、重点检查等方式,力争使有条件的单位都具有专职技术人员。

4结语

时代的发展为临床医学工程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机制,培养医工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提高医学工作者为临床服务的能力、能够为医院增收节支、能够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在医院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对维护医院的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应该结合行业和自身特点,发挥医工结合优势,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学军,朱丹丹,朱永丽.医用器材临床工程师培养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5,36(3):148-149,153.

[2]陈为国.浅谈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4):69-70.

[3]蒋红兵.开展医学工程继续教育的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23-25.

[4]谢松城.医学工程继续教育的需求与实施[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山东烟台: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7:57-60.

篇2

基础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一般分为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的方式是课堂讲授加传统医学插图,学生大多感觉学习过程枯燥、不好理解、不好记忆。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下,将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的数学模型存在数据库中,利用计算机显示屏上有意识地显示某些细节,学生可以将病人的各种病变部位分开或合在一起观察病变情况,同时可以利用此技术培养学生的人体解剖理论的认知能力。举例来说,目前解剖教学上应用的虚拟仿真人体解剖图的数字化的解剖图谱,利用这一图谱,学习者在虚拟的环境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观察、移动虚拟对象,并且虚拟的组织器官还能及时给予学习者感官上的反馈,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解剖结构。比较典型的应用实例就是利用“虚拟人”数字化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即“人体数字化解剖学”研究,创立虚拟仿真解剖学,同时提供CT、MRI及PET等方面的断层图像,进行一系列医学临床、教学及研究的虚拟模拟。具体步骤就是利用一台人体虚拟解剖电脑,教师可以讲授人体各部分结构的解剖知识,学生也可以在虚拟的组织和器官间的模拟操作感受触觉反馈,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手术要领和技术。学生在课堂上能以三维的形式看到人体数千个解剖结构的形状、位置及器官间的相互空间关系等,学习兴趣和效果显著提高。

2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临床实践是对医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技能训练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医学临床实践教学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最显著的应用是虚拟手术教学,即通过虚拟临床手术技术让学生在手术之前学习新的手术方法和流程,练习所制定的手术计划,在虚拟仿真手术之后,也能让学生温习或重复全部手术过程,并且能够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一个客观的评定。现今医学院校的学生和教师都不能只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而在实践中常会遇到教育资源有限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复制手术场景,让学生不断在虚拟现实场景中进行实践训练。这种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演示不同策略的手术流程,教授学生应对各种突况、避免手术失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病人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同时还节约了教育资源,具有零风险、可反复操作等优势,学生可利用它完成手术的各个操作步骤,并对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达到更多地积累临床实践技巧和经验的目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有更多接触临床的经验,可以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的能力、临床综合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使他们能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临床理论知识较快地掌握临床诊疗实践规律,还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3虚拟仿真技术在远程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在远程医学教学中,经常会由于教学设备、试验场地或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使得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学生足不出户便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获得与现场学习一样的效果,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往对于一些医学实验,在远程医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电视录像的方式来取代实验课程,学生无法直接参与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虚拟远程医学实验,则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学习的机会。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远程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基于远程医疗的分支网真医学,即远程呈现医学,它把专家的知识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需要的远程位置,在远程医疗应用领域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网真医学是虚拟仿真技术的一个全新领域,它结合了高清视频、音频和交互式组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在网络上创建独特的“面对面”体验的新型技术。使用者可以进入某个共享网络空间的图形环境,以远程控制操作或观察为目的的进行人机通信和交互,用这个方法帮助医生有效地进行手术和诊疗。网真医学应用与远程教育可以确保医学生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培训,例如记录操作过程、让学生探讨操作细节并拥有沉浸于运作房间的感觉。医学学生可以进入虚拟的手术是或实验室,在虚拟环境下激励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教师也可以将操作中常见问题反馈给学生,从而提高每个人对某个问题的训练。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创建大量的三维人体组织结构,用于医学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把创建的三维医学教学资源应用与远程医学教育,可以使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远程医学教育可以将生动的动态三维场景展现给学习者,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4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医学教育注重的是直观、形象、生动,传统的医学教学往往不够生动,难以具体化,难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同时又存在着医学教学成本大,不可重复执行的问题,这些弊端对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知识极为不利。为了改善原有医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该教学模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也给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方便,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作者:姜燕 李亢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群,娄岩主编.医学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00-203

[2]王晓,姜燕.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世界,2013(18):15,30

[3]张晗.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39-43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22

Abstract In our hospital recently launched a small class system, hierarchical, multi way, hand in hand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to medical education project "minimally invasive gynecologic techn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arning clas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oriented to content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pattern. This pattern has strong pertinence, continued good, effect is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it is worth further promotion.

Keywords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stratified teaching; hand in hand; training effects

1 现存问题及其对策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自2009年以来,以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盆底重建分会为依托,举办了多届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覆盖面广,培训学员人数众多 培训单位遍布各级医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目前我省培训教学中也存在诸如培训效率较低、学员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从历次培训的经验积累中,我们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培训方式相对枯燥、培训学员基础参差不齐、各级医疗单位存在明显地区、城乡、学科差异、继续医学教育考核方式单一,项目后期执行力即培训效果并不能得到保障等等。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自去年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妇科微创技术理论与实践学习班”以来,组织相关人员与科教处同志通力协作,针对以上问题,从学习层次、课程设置、培训形式、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分析、集中讨论,最后给出了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2 具体实施方案

2.1 充分调研,小班教学,简化培训流程

卫生部在继续医学教育的规定中指出,继续医学教育的原则为“遵循规律和立足国情、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按需施教并重在实效。①大部分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继承传统集中授课、办培训班模式。首先由主办方确定课程题目,广泛散发会议通知或邀请函,等待学员自动报名,统计人数,统一安排住宿,登记及发放学分。这种模式明显欠缺主动性,特别对于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授课对象并不广泛,丧失了灵活机动的特点。按需施教要求对培训学员实际情况有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取得实效。我科自2015年申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伊始,充分调查了我省地市州各级医院妇科领域临床实践勘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结合我院本科室特色,选定以微创技术的拓展为目标,定位重点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准确的定位为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基础。

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变大课制为小班教学。以往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我们一般统一招收学员200人左右,优点为覆盖面广,但限制了教学方式,只能集中授课或远程观摩。我们本次省级继续教育项目考虑切实提高临床技能的目标,设置分期分批举办课程,分三期进行培训,限定每期学员人数不超过30人,可面对面、手把手地进行教学,可详细阐述理论,近距离现场观摩手术,体会手术指针的把握,细节设计,应急情况的处理。

以往传统模式中,培训人员的接待,场地租赁,音响设备,食宿管理等细节繁琐,往往需要科室专门分出人手处理,但以亚科为单位承办的继续教育项目,承办人员都是业务骨干,精力有限,对学员人文关怀不够,场地安排有时难免不合理。我科“妇科微创技术理论与实践学习班”只需本科室现场报名,本科室现有临床教室理论授课,符合医院无菌原则,可直接入手术室现场观摩。短、平、快的培训模式明显简化了培训流程,解放了我科接待人员,也相应解决了培训师资短缺问题,能更好致力于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2.2 课程设置层次分明,教学目的明确

调查显示,基层医疗单位技术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医院微创技术设备的配备与经济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等级医院除了硬件方面差异,人员素质及基础知识,实践操作经验也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集中授课方式,其课程统一,针对性不强。而本次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分层次招收学员,分层次设置课程,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

按原来基层医疗单位微创技术发展情况,划分为开展较好、一般和薄弱。地市级医院多开展较好,设备较齐全,学习目标在于疑难问题的处理,高精尖手术技能的应用;部分县级医疗单位仅开展单病种,如宫外孕的微创治疗,其他病种尚不能胜任微创工作;但某些区级卫生机构甚至远远超过本地区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及设备。另外,据文献报道,初中级技术人员往往工作更为繁忙,外出学习机会更少,相应的培训课程也更少。②

我们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立足本省,致力于妇科微创技术的拓展。因此,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传授绝对不容忽视。在小班制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教学可以达到统筹兼顾的原则。每期培训班招收不同层次学员,设置不同课程,对于基础薄弱的单位和部分初中级学员,以基本训练、普通妇科手术为主,安排微创腔镜课程的基础理论,从认识器械、基本操作训练到学习手术规范。而对于基础较好,已有一定临床实践技术经验的学员或者部分已经开展微创技术的高级技术人员,以疑难病例的处理和讨论为主要教学内容,三、四级妇科微创腔镜技术、技巧的学习为目标。做到学有所成,注重实效。同时,同批次学员因基础相近,师资配备更趋向合理,学员间交流及相互启发更为容易。

2.3 教学方式多样化

(1)医学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特点。单一授课重理论轻实践,不符合遵循规律、协调发展的原则。我科本项目教学方式多样化,明显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利用我院本身为微创技术学习基地的有利条件,开放基地模拟训练室,以利于基础学员学习器械的使用方法;青年医师团队面对面交流器械使用经验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体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既有手术器械及手术原则的视频教学,又有直接走进病房,现场分析病例,疑难杂症的处理,还有手术室近距离的现场观摩体会。本项目自报到开始,充分利用一天半的培训时间,力争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2)手拉手模式为本项目教学特色。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效果难以得到切实保证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临床实践能力,我们项目设置了送教上门的环节。学员培训完毕,并不代表实践能力的飞跃,需要开展和应用,从实践中检验和学习。本项目成立各期课程主要辅导小组,定期到培训基层医疗机构与培训学员开展实际临床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真正落实了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切实提高了培训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轻松而有效。本项目课程包括QQ群、微信群的建设及应用。学习观摩的手术以录像方式可以永久保存,反复学习。理论课课件及医学技术的新进展,新业务可随时更新上传,培训学员、培训师资之间可以无障碍交流,远程会诊。解决了部分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经费有限、交通不便的问题。自项目实施以来,双向转诊流程明显更为方便快捷,促进了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为危急重症病人赢得了更多的救治时间。

2.4 双方评价培训效果

改变单一考核模式,贯彻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训方向。并有利于进一步总结和改进。

对培训效果的评估,既关系到基层医疗单位的积极性,又关系到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可持续性。既往传统评估方式以项目结束后学员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发放问卷调查表,延续项目包括:对于教学内容需求、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学习收获、授课满意度、教学计划满意度、教材满意度、最大收获等诸方面予以评价。主要包括开阔思路、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操作能力等5个方面。前六项均分为3个等级进行评价,包括“很满意、满意、一般”或“是、基本是、不是”或“完全了解、部分了解、完全不了解”或“很大、较大、一般”3个等级。③此方法内容全面,但依赖于学员单方面评价,从注重实效性这方面来说,稍有欠缺。本项目除了上述评价模式,增加了手拉手环节项目承担方对于微创技术推广情况的评估。评价该项目实施后妇科微创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情况,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分为“未明显提高,稍有提高,明显提高”三等级加以评估。双方评估相互补充来总结经验,有利于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据本项目评估,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材安排、学习兴趣、授课教师及收获方面,均明显高于往届传统“集中授课”模式,特别是项目承办方的实践能力、推广实际情况评价方面,完全避免了学而不行的状态,落实了继续医学教育注重实际教学效果的方针。

3 结论

总结我院近期开展的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妇科微创技术理论与实践学习班”,采取新的小班制、分层次、多途径、手拉手教学模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导向,针对性强,持续性好,有利于提高学员及培训单位的积极性,也促进了项目承担的职业教育能力及医院、科室的影响力,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双方的共赢。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是人员数量少于传统授课模式,另外课程设置需要不断摸索更新。总之,个性化、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是值得开展与进一步推广的。

注释

篇4

中图分类号:R259.4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4-066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脂正日益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的首要死亡原因,它的防治研究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我国的传统医学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本实验所研究方剂就是导师杨积武教授总结近40年的临床经验,治疗不稳定心绞痛证属气虚血瘀型的验方。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04年12 月―2006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及心血管内科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53~76岁,平均61.7岁;病程3~20年,平均8年;有心电图改变者(主要导联T波倒置、ST段下移)21例。对照组19例,男9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59.9岁;病程1~17年,平均9年,均有心电图改变。两组在性别分布及平均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1)。

2诊疗标准

2.1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诊断标准。

2.1.1中医辨证及证候判定标准(气虚血瘀证)主症:胸闷、气短。次症:气短,神疲,乏力,自汗,懒言。舌象、脉象:舌质淡黯、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弱或沉涩。具有主症和次症至少2 项,结合舌、脉象,即可诊断。

2.1.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0 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分为:①初发劳力型心绞痛,②恶化型心绞痛,③静息性心绞痛,④梗死后心绞痛,⑤变异性心绞痛。所选患者均符合以上标准,中途有病情恶化、死亡或失访者剔除本观察。2.2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制定。

2.2.1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有所加重。

2.2.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ST 段的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 以上,但未达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改变变浅(达25%以上者),或T 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加重:治疗后ST 段降低加重,T 波加深,或T 波由平坦变为倒置。

2.2.3硝酸甘油停减率

停减率=(停药例数+减量例数)/总例数×100%。停药:治疗后完全停服硝酸甘油。减量: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以上。不变:治疗后较治疗前硝酸甘油用量减少不足50%。

3治疗及观察方法

3.1治疗方法

益气活血方:黄芪20g,丹参15g,川芎20g,红花15g,桂枝15g,陈皮10g,枣仁15g。对照药物:脂必妥片(红曲),成都地奥制药厂生产 ,批号:0411016。

两组患者每天均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每天1次,共18天。试验组:每日三餐后半小时服用益气活血方汤剂(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剂科煎制)。对照组:每日三餐后半小时服用脂必妥片,1日3片,共1.05g/日。观察期间禁止使用除硝酸甘油外其他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药物。疗程18天。

3.2观测指标

3.2.1安全性检测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大便常规化验;肝功能(ALT)、肾功能(Cr、BUN)检查。(服药前、后各检测1次)

3.3.2疗效性观测①心绞痛自觉症状、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②心电图: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心电图检查。③硝酸甘油服用量及其停减率。

3.3统计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 统计分析软件,应用Ridit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4结果

见表1~3。由各表可见,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硝酸甘油停减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无加重病例。心电图疗效指标上,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例出现头痛,减慢滴速后改善。对照组2例出现心绞痛并伴有高血压,波动在170/95mmHg左右,于含服硝酸甘油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组1例失访,对照组1例病情恶化,1例新发糖尿病需降糖治疗,均剔除本观察,各例患者治疗后检查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5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