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教育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5 09:22: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分享式教育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分享式教育教学

篇1

岁月迈着匆匆的脚步永不停息的向前走着,它企图以时间的距离让人们淡忘一些往事。可它,永远都不会明白,有些往事已经被人们用感情的方式保存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又怎能轻易忘却?

今天,不平凡的一天,更是令人难忘的一天。匆匆忙忙的脚步声结束了暑假的各项放假会议,我们又齐聚一堂开起了教师“我的教育故事”分享大赛活动。

为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弘扬新时期教师风貌,一直是我们高小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奋斗的目标。根据我校工作安排要求,以教师年龄45周岁为界,活动分为两组进行:老年组和中青年组。内容要求围绕“我的教育故事”展开演讲,主要汇报一学年来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经验做法,以及遇到的困惑或者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汇报中,故事以叙事为主,观点渗透其中,夹叙夹议,真实感人,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感受颇深,更对教书育人有着启发借鉴意义。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吧!

杨延新老师,题目《我的教育故事》,虽然语言简练,但蕴含了自己对教育的激情并没有因年龄的增长而打折,对班级殊孩子——贾智浩的照顾让我们着实佩服,更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身上“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定信念。

陈守霞老师的《爱在心中,助推学生成长》,汇报中硕果累累,她坚定地把“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当成自己真正的事业,坚信用爱温暖才会有教育的花开,教育的圣果。班中刘文乐同学和张志航同学的幡然变化、进步就是对她最好的汇报,教育中不断地成就了一个新的自我。

刘萍老师的教育故事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她的目标教学成功的范例更是展示了她独特的教学魅力,学生乐学,成绩优秀,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特殊教学策略更是沉淀了一位多年从事英语教学教师的丰厚学识,成就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采。

郭海燕老师,在她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教育激情。拥有阳光的心态,做最美的教师,让我们为之感动。作为青年教师的她,观察入微,细心、耐心更是可贵,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教学策略上更是大献“金点子”,十分有效。

乔晓虹老师汇报的题目《一颗颗金子般的心》,她深情地告诉我们:用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和孩子们一起的生活才会五彩缤纷。

张东杰老师的《让阳光照进学生心灵》,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宣告:爱心和耐心是对待特殊家庭孩子的一副良药,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好这副药剂。

张艳老师从众多的教育案例中获得启发,她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归纳,并将学到的知识较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树”的兴趣。

他,郭建义老师,《一路向阳春暖花开》让我们倍受触动。“真实、朴实、真挚”而不失阳光的照耀,散发着阳光的余辉。在高小执教以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感情真挚的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在他的带领下班级一路向阳,春暖花开。

篇2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强化自身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主课堂。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水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革、发展与深化,提升教育效率。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实效性的具体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即为实际的功效或者是实践的效果,具体而言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相关要素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实现了科学优化,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显现,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实效性要求从三方面体现:

1.现实意义

通过基本理论教学,提升大学生观察以及分析现实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作用和价值

受教育者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可以更好的提升思想认识水平,坚定信念,促进正确的道德观、法治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

3.相关功能

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实现共同价值观的分享,也就是发挥道德共识所具有的引导以及教育保障方面的功能:如社会沟通功能、社会交流以及社会利益表达和社会资源整合等,还包括对于个体生命实际价值的保障以及敬畏等。

二、发展现状

在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坚持着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方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有目共睹,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新的思潮不断涌现,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已由显性强化向隐性消退过渡。

从现阶段教学实践工作看,很多教学方法和措施,客观上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功能的削弱和淡化。例如,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工具理性主义在实用化以及专业化还有技能化方面的教育过度重视,对于人文理性通识方面的教育往往被忽略;学生所应具有的班级集体观念在推行学分制以后,由于选课制度的施行被淡化,学生更加或者说只专注于个性化发展;学生就业理念以及就业实际去向在新形势下日趋现实和功利化。甚至有一种错误认识和倾向在教学上出现:认为既定的思想体系以及相关价值设定在思想政治具体教育内容方面不容改变,重构就更没有必要。致使教师仅能把关注点集中于更新教育方法以及形式上,忽视了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构本身的研究和关注;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础相对薄弱,具体表现于:

(1)对于实践教学方面的认识不足;实践教学无法形成有效的制度约束,随意性较强,缺少有效的学分以及学时以及相关考核机制,形式化问题突出。

(2)教学保障方面相关措施难于落实,特别是经费保障问题难以解决,实践教学通常会应付了事,造成实践与理论出现严重脱节。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教学环节边缘化倾向较为严重。

三、相关分析

有很多因素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包含了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以及其他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际教学相关的因素。如果从社会环境角度观察,社会环境因素必然会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以及社会政治思想还有相关品性产生影响。

1.现阶段,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逐步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农业转向工业社会,由礼俗社会转向法理社会。这一过程必然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乃至社会组织形式以及社会利益方式带来巨大影响,并有多样化以及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人们的行为选择以及价值取向都会受到社会生活价值观念多样化以及负面影响的冲击,不同价值观间产生冲突的情况普遍存在,人们的价值标准出现模糊,市场经济条件下实利价值不断攀升,很多人的行为选择背离了自身真实的价值观,大学生中此类现象更加普遍,荣辱不知、善恶不辨、美丑不明以及是非不分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一些大学生行为任性、过度强调个人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现象尤为突出,缺乏远大理想,漠视社会责任以及道德规范等问题和现象极大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2.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明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冲击。扩招政策实施后大学生生源成分复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多样化以及复杂化趋势明显,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难度不断加大。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工作主要是实施道德政治化教育以及理想化教育,这是基本的教学模式。过去此模式应用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为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正在不断深入发展,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正在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革,政治维度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对积极发挥实效性带来负面影响,革新教育方法,转变教育模式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四、三个维度的探讨

上述分析较为明确的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育教学在实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现实、价值还有功能三个维度,对如何在实践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讨。

1.现实方面

“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体教学工作所追求的核心目标,也就是以事实为基础,遵循客观规律,将科学性作为主要原则。实践中求真,即意味着对客观社会现实不回避的原则,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不能照本宣科,被课本所局限,要把社会现实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注意把日常生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联系在一起。观念上求真,意味着要根据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参与教学工作的教师要实现自身观念的不断更新,同时要引导学生不断更新相关观念。在传授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抛弃不科学的教学理念,把过时以及教条和错误的教学内容摒弃掉。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这一伟大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对教学方法、手段以及内容进行革新,结合新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以及大学生新特点对相关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增加学术语言的比例,引导学生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学术观点和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接受水平,实现既定的教学教育目标。求真对于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而言,还应该不断发挥学科优势,有机结合大学生实践与教育教学活动,在生动性、时效性及对象性方面凸显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

2.价值层面

“求善”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而言,是其灵魂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任务以及目标是承担主流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根本属性以及内在价值。现阶段社会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价值观念以及文化模式体现了多样性以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活跃度明显提升,对于同一问题或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价值判断上会有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的现象。如在大学生中拜金主义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受社会舆论等影响,没有正确的“金钱观”,贪图奢华和享乐,把成功的标准仅仅定义为有钱;把财富仅仅理解为享乐的工具,不能正确理解奋斗和努力的作用。舍本逐末、短效、消极、短视以及治标不治本的倾向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大量出现,工具理性与人文理性间的对立以及纠葛是其实质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克服教育功利化趋势,有机统一个体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价值判断既应该满足现实条件也应该合乎道德方面的要求,脱离价值判断上的束缚,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要满足教学机智与教学理性的双重要求。课堂教学是各种教育活动中最稳定和最基本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以及主渠道,必须强化支持并以制度作为基本保证。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变过去课堂教学过程中简单的灌输以及说教方式,以人文关怀对学生的合理诉求予以肯定;同时应结合时代特点,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师生互动以及案例教学等方法和方式对大学生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以及普遍存在思想问题予以解决。

3.功能层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相关教学活动要充分体现对于大学生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作用。故而功能方面,侧重于“教育与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特点,集体情感、集体观念是该科目教育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对主导价值观相关功能进行学习和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教学活动必须体现引导和教育功能,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组织学生观看了《小时代》系列影片,对于影片所要体现的思想进行了剖析,课堂上学生纷纷发言,畅所欲言,一些学生表达了对于影片所体现的观念的认同,也有学生评判了影片宣扬的奢靡思想,课堂上辩论氛围热烈,观点鲜明,学生参与热情极高。通过辩论,学生们主流思想逐步形成,批判了影片中不切实际的奢靡生活,认为应该通过自身努力过上与自身实际能力相符的物质生活。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通过类似的案例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宣传正能量,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向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274-275.

篇3

    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

    为了认真贯彻新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法就是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一.农村中学英语教训现状

    1.农村中学,生源复杂。有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他们多数家庭收入相对较低,生活困难,多数家长对学生学习重视不够;有的虽重视学生的学习,但方法不当,加之每一个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不同。另外这些学生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平时根本就接触不到英语。这些学生来到中学以后,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认为学英语是学非所用,本来就没有一点英语底子,现在,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点,再加上语境、条件、基础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给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上带来了很大困难。

    2.在农村初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中学英语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初中英语比较难学,要求又高,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很多,于是对英语不再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虽然有部分学生经常不能完成作业,课后不会复习,但他们还是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可塑性,只不过是自我管理能力差,学习习惯很差,多数家长意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平时很少配合教师监督其子女的学习,他们认为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与父母无关,这就使得这些学生的潜力无法充分发挥出来。

    3.班级过大、学生人数过多,生源复杂,每一个班都是60多人,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后进生面大,教学时间又有限,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课后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不多,情感联系由此而减弱,这不仅使少数学生的心理需求困惑难以得到满足,而且他们也会感到被老师们冷落,长时间下去,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消失了,因此影响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不能得到有效的进行,这就导致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极为不利。因此就出现了同一个老师面对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成绩优秀,有的学生出现学困;有的学生喜欢英语,而有的学生讨厌英语,甚至提及英语就头疼。这些都给我们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新目标,带来了种种困难。为了使农村英语教学真正作到面对全体,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尽快和目前形式和要求接上轨。

    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意义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对所有学生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更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就会导致教学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因“吃不饱”,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落后的学生却因“吃不了”,而加重其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导致学习“掉队”。这不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在无形之中被摧毁,使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大大地降低

篇4

我国自从在高校中设置英语课程以及等级考试以来,一直在坚持不懈地进行深化英语教育体制改革,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实际效果。在英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有一个问题是专家们一直引起重视并且争论不休的,那就是英语文学素养的培育在英语教学中起什么作用?持轻视观点的专家们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将英语文学素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已经很大了,商品经济社会本就注重学习的功利性,花费大量的时间培养文学素养莫不是对国内学生学习英语初衷的偏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仅仅注重英语的实用性无异于对语言学习本末倒置,英语国家文学灿烂如星河,这种语言代表着人类历史发展中人文精神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呼吁人们重新重视文学素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争论到现在仍未消失,但是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忽视英语文学培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往往专注于过级和考试,忽视了英语文学这个丰富的资源宝库,以至于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将英语知识向纵深的方向发展,学生往往在英语学习后期进入瓶颈期。在研究调查中专家们发现,对英语抱有浓厚兴趣,喜爱英美文学的学生往往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提醒人们学习语言也要和实践相结合,在文学语境中磨炼语言水平。由于我国英语基础课程相对完善,大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英语基础,现阶段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将英语学习向深广度上推行。现今实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如外研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高教社的《新编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等,从文学理论的高度上对课文进行了统筹,注重吸收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以培养同学对英语文学的学习兴趣和赏析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形象的感悟力以及充分借助课堂上的互动品味英语文学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增加同学们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然而,教材的标准提高给高校英语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课文选用英美文学的优秀文学作品原文,一方面,增加了英语教程的艺术性,让教学上的把握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由于课文的难度大幅度增加,教师对原文的解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将难懂的知识内容传达给学生的同时又不只是流于简单翻译和语法分析,同样对教师的英语文学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对课程只是一知半解,或者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很难对英语学习进行深入完整的把握,对英美文学在人物、情节、艺术特色上的丰厚内容只能望洋兴叹,英语课程改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英语教师文学素养对教学的影响

高校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对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着重培养学生文学能力为主的英语课程当中,教师的文学水平决定着英语教学的成败。近年来,高校的师资力量在不断扩大,大学教师队伍已经全面研究生化,一些重点大学在实行博士化的同时,还注重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但是英语教学的总体质量仍然取决于教学体系的短板,学位水平的提升并不意味着英语教师文学素养得到提升,当前高校英语教学师资的文学素养并不乐观。在相当长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师生广泛采取功利性的学习模式,英语课意味着背单词、抠句法,最终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一个看着漂亮的成绩,并且在外语水平测试中过关。教师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在这样的英语学习模式中批量产出的,这是应试教育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样的教师很难兼顾文意解读和审美提高,学生能体会到的人文精神就更加微弱了。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英语文学素养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要求,小到对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负责,大到国家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这中间细微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对高校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改革方兴未艾,文学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其中,教学水平是直接影响英语课堂质量的因素,决定了英语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输出程度;其次,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也是教师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展示出的水平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文学素养指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把握,从优秀的文学著作中能够获得的人的精神力量,提高英语文学素养除了能够提高英语语言能力,获得英美国家文化知识以外,提高文学素养还能增加人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提升人的气质,提高受挫和抗压能力,影响人的精神塑造和长期发展。提高英语教师的文学素养,作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成分值得关注。提高英语文学素养,英语教师能够增加自身的教学魅力,将正能量的人文关怀传递给学生,通过展示英语的文化价值,很好地消弭了学生从前“为什么学英语”“怎么才能学好英语”的疑惑,有利于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以点带面地构成知识网络,将英语文化价值和汉语文化价值进行比较,开拓出丰厚的新内容。英语文学素养的提高还有助于在课堂上建立和谐高效的学习气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增长课堂的活跃氛围;此外,文学素养的提高意味着对课堂的监控水平增加,有利于开辟多样的教学模式,在角色扮演、课堂讨论、总结发言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进行实践,打牢英语新知识。

三、提高英语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

随着时代的加速向前发展,促进高校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化发展势在必行,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心是高校英语教师,而英语教师提高文学素养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英语课本主要选择英美文学中的优秀作品,语言生动优美、文化意蕴深厚。教师如果传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应该成为泉眼,才能讲授生动丰富的内容。如果教师的教育意识不够强烈,仅凭照本宣科完成工作任务,就会造成“这里的学生静悄悄”的局面。所以英语教师对文学作品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咀嚼,只有充分的知识储备,才能够以点带面地引申所讲的内容,达到别开生面的教学效果。其次,英语教师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读英美文学文本的感知能力。文学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想象力与创造性并行的过程,很难想象一个理解文本内容干巴巴的老师能给学生上一堂精彩的文学课。所以首先教师应该点燃自己对英美文学的激情,将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结合,深入文本的内部探究文学作品的内涵,使文学教学过程成为文学审美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分享感受,哪怕是印象式的文本感知,充分地和学生交流阅读体验,带领同学们捕捉文学的诗意和其中深刻的哲理。最后,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也是提高教师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师也可以将英语文学作品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相结合,以达到相互阐发、打通知识脉络的目的,提高文学素养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提高文学素养的过程中也不可一味地追求结果,片面地阅读教材上固有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对于教师形成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重要的意义。博学多识、幽默风趣的老师并不是天生形成的,想要获得学生的认可,教师也需要下苦功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总而言之,文学素养对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专业素质,良好的文学素养能为英语教学注入一泓清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在当今创新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学实践者的教师们更应该勇于承担重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英语文学素养的方法,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样化、更丰富的教学环境。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英语能力、高尚的情操道德、良好的人文精神而积极探索英语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江华.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4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