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25 09:23:0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运营情况分析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运营情况分析

篇1

第 一 期

盈江县经济局编印 20__年2月5日

20__年度盈江县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__年,全县乡镇企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州经委的关心支持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及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做好乡镇企业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来抓。紧紧围绕推进乡镇企业“三大工程”,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推进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加工发展为主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为重要内容,认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转换能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原料基地、引导新项目和产业聚集,强化资源和环境保护,全面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全县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态势良好,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和工作任务。

一、全县乡镇企业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全县乡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2月,全县共有乡镇企业4074个,比上年的3581个增493个,同比增13.77%(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8个,其中: 1000—5000万元的有7个,1亿元以上的有1个);通过抓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从业人员达11189人,比上年的9810人增1379人,同比增14.06%;完成增加值28938万元,比上年的23651万元增5287万元,同比增22.35%;完成工业增加值20860万元,比上年的17542万元增3318万元,同比增18.91%;完成现价总产值99328万元,比上年的71827万元增27501万元,同比增38.29%;完成营业收入97394万元,比上年的73340万元增23954万元,同比增32.62%;完成利润总额7662万元,比上年的7317万元增345万元,同比增4.72%;完成上交税金5798万元,比上年的5265万元增533万元,同比增10.12%;完成劳动者报酬7453万元,比上年的6308万元增__5万元,同比增18.15%。

(二)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根据20__年度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乡镇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表中所统计的产品产量不含个体工商户。完成橡胶种植总面积3400亩,产量190吨;毛茶种植总面积6810亩,产量(精制茶)260吨;咖啡20__吨;麻丝180吨;发电量144356万KWh;水泥21.5万吨;铝锭13356吨;中小农具2万件;锰矿石原矿2600吨;工业硅7623吨(属于乡镇企业的光明硅业和和义硅业两个硅厂)。

(三)完成州政府下达发展责任目标情况

根据今年州政府下达我县乡镇企业发展责任目标考核任务,从12月的各项经济指标分析看,今年各项指标增长势头良好,完成了州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任务:

1、增加值:完成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27435万元的105.48%;

2、工业增加值:完成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20700万元的100.08%;

3、实交税金:完成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5739万元的101.03%;

4、农产品加工业销售产值:完成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8552万元的425.55%;

5、职业技能鉴定:完成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110人的102.73%;

6、“企村结对”:完成州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4对的100%。

二、20__年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乡镇企业发展,年初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乡镇企业经济指标考核《责任状》,各乡镇把乡镇企业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

二是强化基础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努力改善服务工作,基层台帐进一步规范完善,乡镇企业统计坚持实事求是,统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认真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完成乡镇企业教育培训1230人,(其中:岗前培训543人,在岗培训687人);培训期次 83期;经费投入76.78万元。

四是举办了盈江县首届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人员113人。其中:盈江县勐弄山茶叶有限公司42人;广源茶业有限公司42人;昊龙生态茶叶有限公司26人;盈江农场平原茶厂3人。此次鉴定范围仅限茶叶加工工种。

五是认真组织开展“企村结对”活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乡镇企业的优势和作用,动员企业和村组开展“企村结对”活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探索建立“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以工建农,互利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完善了“企村结对”的相关手续,签定了协议书。分别是盈江县广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和盏西镇松坡村结对、云南省盈江星云有限公司和昔马镇胜利村结对、盈江县剑雄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和平原镇和平社结对、云南迪思企业集团坚果有限公司和太平镇黄龙村结对。涉及村民6017人,带动农户1219户,村民人均增收94元,吸纳村民就业185人,企业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含折合资金)90.87万元。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生产的发展,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新亮点。

总之,二0__年的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在全县乡镇企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发展持续加快,效益稳步提高,贡献进一步增大的良好态势。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人员经费不足,深入基层及企业调研不够,服务工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是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乡镇企业 发展的突出问题。由于投入不足和流动资金紧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信贷业务紧缩,而我县乡镇企业面广、规模小,融资渠道狭窄,自筹和对外引资的能力弱,难以形成好的项目向上争取扶持,因此对实现规模化生产及产品更新、技术改造、市场竞争能力受到限制。

三是企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快。

四是由于乡镇机构改革,统计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部份乡镇由于机构撤并而弱化了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大部份乡镇撤销了乡镇企业办事机构,不能把握乡镇企业与农村经济建设及“三农”的关系;其次,乡级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出现无专职人员和统计人员业务生疏的现象,有时部份乡镇出现统计报表晚报的情况,不能完全客观、如实地反映我县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在下步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明确乡镇企业的发展与“三农”的紧密关系;明确乡镇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大乡镇企业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及时收集上报各种相关资料、报表,圆满完成乡镇企业的各项工作。

四、二0__年的工作重点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服务质量,恨抓落实,切实做好乡镇企业各项工作。

(一)深入乡镇基层开展调研工作,有效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推进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州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即«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云南省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推进工程»和«云南省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工程»。

篇2

做好财务运营分析的日常工作,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跟踪体系。各个企业可根据其实际情况,选取相对应的关键业绩指标(KPI)。整车制造企业一般会将边际贡献率、结构成本率、库存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经营性现金流列作其关键业绩指标。这五大指标的设置贯穿了企业三大报表的主要信息,能够对决策层了解企业现有情况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具体关键业绩指标的内容包括:

1.边际贡献率

整车制造企业的关键收入,大多源于整车销售。而各个产品线的车型、或同一产品线不同配置的整车,其盈利能力也是有所区别的。决策层更想了解的是产品销售结构中,哪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更高、单车边际贡献更高,与企业整体销售预测的偏差有多大。

通?^企业的边际贡献率,再结合波士顿矩阵分析法,有助于明确企业不同产品的发展战略。对于“现金牛”产品,主要是用来分摊企业的固定结构成本(主要指固定制造费用、固定人工成本);而明星产品,由于单车边际贡献较高,通过提升该产品的销量,可以有助于提升整个企业的盈利性;至于问号产品和瘦狗产品,将是决策层须持续关注的产品,也是后续产品战略调整的重点方向。

通过对边际贡献和净销售收入的分析,还可以确保企业的边际贡献率指标的完成,这是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保证。与此同时,在整车制造企业中,降低成本也是相辅相成的重要工作,会对边际贡献率指标产生重大影响。

2.结构成本率

企业的常规结构成本为人员费用、折旧、摊销、三项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及其他。在日常的运营分析工作中,主要关注的是三项费用。对于结构成本率的指标,应呈逐年下降趋势。整车制造企业该指标的合理区间,应在15%~20%之间。

一般整车制造企业最为关心的指标为单车制造费用,该费用虽不列入单车边际贡献进行测算,但是该数据却是计算单车毛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项费用的控制尤为重要。日常财务运营分析中,会对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进行拆解,分析使用进度。另外,还需要从制造人工、能源等维度,分析各项制造费用的合理性,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单车制造费用的目的。

管理费用主要包含的是管理部门的费用,其中与员工规模相关的班车、食堂、绿化、保洁等年度费用,是控制的重点。而营销费用,主要与企业的营销策略有关,如果处于打造品牌知名度和新产品上市预热阶段,企业会投入较多的广告宣传费用,致力于增加影响力。这两项费用,大多以单车和人均的维度来分析其发展趋势是否合理。同时,营销费用也可和商务政策结合,作为整车企业商务成本,共同分析其发展趋势是否合理。

整车制造企业秉承的是降本增效理念(CDEU),财务人员需从控制结构成本、材料成本出发,为营销团队推荐更为优化的销售结构配置。从财务角度,为决策层提供更好的建议,用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3.库存周转率

整车制造企业最为关心的另一大课题就是库存,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上虽然反映的是企业的资产,但如果不能有效周转,将会对企业的资金、经营效益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合理控制库存是决策层最为关心的问题。

财务人员会以不同的时间跨度来分析整车库存情况,结合企业物流部门的信息,对造成这些库存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企业营销部门落实库存消化措施及改进方案。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从经营者使用会计信息的角度看,该指标反应了过去一年的综合管理水平,主要用于集团对下属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对于经营者制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整车制造企业,由于处于一个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到投产的循环过程中,融资的主要渠道多为自筹,因此负债率相对较高。企业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最低要求是不能低于银行利率,而处于整车制造行业,该指标一般处于比较稳定的表现,财务人员通常从企业整体运营出发,月度跟踪该指标的表现,如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低的情况,说明企业的综合水平出现了问题,需要向决策层提出预警。

5.经营性现金流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企业“血液循环”状况的动态报表。而会计口径的现金流量表较为冗长,不便于决策层直观地看懂这张至关重要的财务报表。因此财务人员应从实际角度出发,编制一张较为简单易懂的管理口径现金流量表,其中经营现金流是整车制造企业关注的重点。

财务人员应整合企业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账期匹配情况,结合产品产能项目的进度,考虑企业的付现成本,盘活资金头寸。由于整车制造企业的运营资金较为庞大,需要适时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以确定企业是否有融资需求和短期借款的可能性。

二、目前整车制造企业在财务运营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各项财务运营分析的关键指标,在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如果单纯追求表面化的数据整合,会使财务运营分析变得狭隘与教条,失去了其在企业决策中的参考作用。目前,整车制造企业在财务运营分析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人员素质不过关

财务人员由于对整车制造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不熟悉,对财务分析本身的认识太片面,仅仅满足于计算加工若干个财务数据或指标,未对企业的整个运营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与剖析。

2.财务运营分析方法还有待改进

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整车制造企业财务运营体系或财务指标的构建缺乏内在逻辑性,所设立的关键运营指标无法体现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决策层无法从日常的运营报告中获得有效的信息。

3.财务运营分析信息化程度不够

整车制造企业的财务人员承担了较为繁杂的日常工作,就以测算边际贡献情况而言,需要拆分成按车型平台、销售区域、同比与环比、预算与预测情况等,各维度的对标及差异分析,其数据的涵盖面非常广,对企业的基础电算化、数据化构建提出了挑战。

三、提升整车制造企业财务运营分析能力的对策建议

1.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运营分析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大局观和综合评估的素质。

首先,要充分了解整车制造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比如企业的目标市场、市场容量、市场份额占比、主要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表现等,与营销息息相关的数据。其次,要熟悉整车制造企业整个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只有对整车制造工艺流程有充分的认知,才便于财务人员更好地在数据分析上提供更有效的判断。最后,要有相当的专业敏感度,知道如何多维度地剖析问题,找出指标数据背后的原因,才是分析的意义。

因此,应通过各种措施提升财务人?T的综合素质。包括开展财务部门内部的培训,由整车制造企业的资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带教。财务运营分析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要对企业重要环节中的业务特性充分地了解,所以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与相关的部门加强联系,有助提升财务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2.改进财务运营分析方法

建立良好的整车制造企业财务运营体系,并根据整车制造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不断改进。

篇3

摘 要: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营环境,再加之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将运营成本管理作为实现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有力途径。房地产企业在经过高度繁荣的历史时期之后,应该逐步认识到运营成本管理同企业存续之间的必然联系。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在深化运营成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应该采取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切实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082-02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花慧(1979-),女,江苏扬州人,财务经理,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与纳税筹划。

一、引言

获得最大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而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则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力手段。首先,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都将有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收入持平或者增长的情况下,运营成本的降低本身就意味着利润的直接增加,如果企业发生收入下滑,运营成本的降低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实际损失。其次,降低运营成本还有助于缓冲企业的外部竞争和内部资金运作的双重压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内部不断优化运营成本,能够为企业实现价格战略打下坚实基础,同品质、低价格的商品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加客观的市场份额,让企业即便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仍旧生存下来,并且得到一定的发展。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支出,诸如销售费用、劳务支出等都是运营成本的组成部分。客观来看,房地产企业具有资金投入额度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如何有效利用运营资金、降低运营成本,成为房地产未来发展的关键。

二、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整的运营成本分析内容

目前,我国针对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的分析方法有很多,诸如量本利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等,然而,面对众多的分析方法,房地产企业却还很难从中选择适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的运营成本分析方法,究其原因,主要同房地产企业未能全面搜集运营成本分析内容有关。不少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分析内容,还仅仅停留在对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单一对比和汇总层面上。这样的对比与汇总,只能在表面上大致了解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情况,无法做到深入分析,而且还只能对相邻两个会计年度内的运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难以对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预测和规划。从管理内容上来看,财务分析、预算分析、经营分析都是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分析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很少有企业能够将这些内容同时加以考虑,以偏概全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运营成本管理方式不科学

首先,组织架构与成本管理意识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水平。一些房地产企业甚至都没有专有的部门负责运营成本管理工作,在组织架构上就无法保证运营成本管理的客观需要。在思维理念上,一些房地产企业管理者仍将“财务管理”、“造价成本”等概念同运营成本混为一谈,并没有理解运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外延,降低运营成本也就更加无从谈起。其次,一些房地产企业在运营成本管理过程中,缺乏“动态成本”、“目标成本”等概念,未能有效形成针对运营成本管理的系统过程。最后,缺乏业务水平扎实的运营成本管理人员,也是房地产企业难以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房地产业务中,人才短板更加明显。

(三)运营成本分析机制不完善

灵敏高效的运营成本分析机制,不仅能够通过制度化的规定明确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和普通员工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中的疏漏和弊端,做好事前的风险控制工作。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分析机制还处在初级阶段,完善程度有待提升。一些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针对运营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严格执行,而且在规章制度的内容中,也仅仅包括运营成本分析内容、报告编制的具体工作,与经营管理活动有着明显的脱节,导致运营成本分析机制十分不完善。

三、房地产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主要方法

(一)建立运营成本管理平台,对相关内容进行统一管理

针对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分析内容不完整的情况,建立专业化的运营成本管理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运营成本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对运营成本的动态管理。信息技术是运营成本管理平台能够有效运行的必备基础,能够帮助房地产企业实时接收动态成本内容,从而实现同步化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搭建运营成本管理平台之后,房地产企业的各项核心业务都能够处在实时追踪之下,并且有助于提升各流程的规范程度,实现同金融业务、财务管理工作的对接。在运营平台的日常运行中,合同管理是核心,主要包括合同的变更、结算、支付管理等内容。除此之外,该平台还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针对运营成本管理相关决策的有力依据,比如大量的运营成本日常管理工作都可以依靠平台进行处理,甚至是简化,并且可以实现透明化管理和实时查询,能够有效提高决策效率,对降低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有极大促进作用。

(二)完善运营成本管理方式

行之有效的运营成本管理方式,需要依赖健全的成本控制制度和规范的组织架构,这也是房地产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前提条件。完善的运营成本管理机制能够抑制不利于降低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因素的产生。可以说,运营成本管理方式是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相关的投标管理办法、成本管理激励机制、设计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预算管理办法等内容都已经迫在眉睫。完善运营成本管理方式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房地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运营管理人才的选聘和培养,组建一支专业素养扎实的运营成本管理人才队伍,为提高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水平,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水平打下人才基础。

(三)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运营分析机制

房地产企业需要意识到,运营成本管理的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不是只要数字上有所降低就是成功,运营成本的降低只有同质量、进度、效率、工作量等内容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才具有实际意义,决不能一味压缩运营成本,而不顾其他目标的是实现。鉴于此,在运营成本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合同管理、进度监督工作都必须同步实施。大量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房地产企业运营成本的超支很大程度上不是成本控制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由于分析机制出现偏差所带来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难以通过强化成本控制加以解决,需要结合技术、管理等层面综合考虑。鉴于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运营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会不会对其他目标产生不良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采用限额设计法时,并不是仅仅考虑节约投资,盲目将投资金额降低,而是在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尊重客观规律的原则下,改进设计方法,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较高水平上保持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的质量与功能。

四、结语

面对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尤其是在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一方面获得了更多更先进的运营成本控制方法,另一方面也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面临着更加残酷激烈的竞争。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谁能够获得运营成本管理上的又是,谁就能抢占竞争的先机。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房地产企业需要深入挖掘运营成本管理中“降低成本”和“获得利润”的潜力,积极转变传统的落后观念,在充分分析自身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先进的运营成本管理法降低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杨鹏.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风险管理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42)

篇4

商业智能是一门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它以企业内外的信息数据为基础,将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创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处理分析后从中提取具有商业价值的精华信息,并向企业的决策层提供经营决策,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商业智能涉及到企业的管理战略、管理思想和技术体系等多个方面,它的实现对促进信息知识化再到利润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业智能包含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联机分析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数据分析方法。应用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业务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从而完成准确的预测和辅助分析。同时,商业智能技术能够对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绩效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各项绩效都进行跟踪,从而分析出不同部门的执行力和成本,并完成业务的调整优化。

二、矿山运营计划商业智能模型简介

第一,销售计划模型。矿山运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运营的销售计划,这是制定矿山生产运营计划的主要内容,而且非常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根据以下步骤对矿山企业的销售计划进行编制:分析处理数据仓库内的企业销售数据,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预测企业的年度计划销售量。然后应用最小方差法对当期生产规划量和销售预测量的组合权重进行确定,从而获得企业的销售计划量。最后还可以根据企业利润方程以及CVP分析法对企业的销售计划量进行合理性检验。

第二,生产计划模型。销售计划是生产计划中生产产品数量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选矿计划与采矿计划两个方面。销售计划会对选矿计划的编制产生直接影响,而选矿计划又会进一步影响采矿计划的编制,所以在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要按照顺序依次进行。生产计划模型又包括选矿计划和采矿计划模型两种。

第三,采购计划模型。矿山采购计划主要是采购部门进行采购的参考依据。因为企业产品为自然资源,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物料是非产品材料,但是这些辅助材料仍然属于产品的成本。编制矿山采购计划的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 是当期的物料采购量, 是生产单位产品后第n种物料消耗量, 是第n种物料库存量。

编制矿山企业采购计划主要按照如下步骤:

首先,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仓库内的生产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获得生产单位产品时各物料消耗量。其次,根据生产计划中本期计划生产量以及单位产品各物料消耗量,对本期生产所需各物料总数量进行确定。最后,根据各物料库存量对本期采购计划量进行确定。

第四,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绩效评估对于商业智能的理论框架十分重要,它是对企业运营管理的各项运营绩效参数进行跟踪的关键步骤。本文中的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模型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方案和信息流通速度进行评估,通过对现有系统的运营能力进行分析,能够及时的发现纠正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出对业务流程进行调整、优化的合理方案,保证了企业运营单位的激励政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首先,运营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考核主要包括销售、生产、采购和财务四个方面,并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改进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确定。在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以及绩效评价部门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来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对不同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进行模糊评判:设矿山企业的运营绩效评价评价集和因素集为 和 ,

同时设: 。

上式表示在每个因素中还包含3项因素,这是行业专家、矿山决策人员和绩效评价部门人员对该因素对评价目标贡献度进行的不同方面的评价,从此可以的大评判矩阵 。又设3类评价人员对评价目标贡献度的权重分配为:

这样就可以得到该指标对评价目标的贡献度集合:

最后通过比较就可以得到指标对评价目标的不同贡献程度。

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层次分析法就是按照顺序对不同层次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首先对低层次因素子集的 个指标进行分析,并将其上一层次的元素 作为评价准则,即在准则 下按照该层次不同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相应的权重值。同时根据在模糊评价中确定的贡献度,使用两两比较法进行度量,从而建立一个成对比较矩阵, 这就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了量化。对矩阵标准化以后,就得到了各个元素的相对权重值。最后,根据排序权重从上到下进行排序,从而得到相对于总目标的不同指标的权重优先顺序。

其次,指标权重修正。得到了冶金矿山企业运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值以后,就能够将指标作为参考寻找改进目标的基准。本文将企业外部基准作为参考,并根据行业相关数据,应用基于DEA的基准管理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评价标杆和需要改进的基准目标进行了准确的确定。

在标杆处理结果中,我们把出现频数最多的单元作为标杆企业。并根据标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值的特征,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获得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程度相对较高的指标。对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修正优化,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修正运营计划提供依据。

三、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

商业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完成对企业运营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初步处理等操作,并将其存储到数据仓库中,从而构造出商业智能运营计划管理系统的元数据。然后,基于这部分数据,商业智能管理系统就可以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联机分析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营决策计划。具体的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篇5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供电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电网管理的日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供电企业运营的需要,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为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水平,将有效资源最大化地整合和优化,可在供电企业引入运营监测平台,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供电企业的各项业务和经营活动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的监测和分析,以全面打造现代化管理的一流企业。当前在我国供电企业运营监测平台系统已经初步实现了对部分运营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但在对专项业务的监测和分析方面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对跨专业流程节点监测以及对各项指标的深入分析方面还远远达不到企业运营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高运营监测、分析水平。

1供电企业运营监测工作整体思路

建立覆盖供电企业全部业务、全天候的运营监测平台,实现运营数据的高度共享,并对供电企业的核心运营资源以及主要经营活动实现在线监测、在线监督、在线分析,同时实现对单项业务的纵向深度钻取监测,通过全景展现功能将企业的运营现状以图像、表格或三维动画等方式展示出来,为供电企业的运营战略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对异常情况的预警,有利于对风险的防范,并通过各方的协同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配网监测的工作思路

2.1配网监测的重要性和总体思路。配网是连接主网与用户之间的纽带,由于用户类型和数量繁多,使得配网必须具备较多等级的电压,同时由于用户的用电需求千差万别,导致配网必须能够为每一个用户均提供高质量的电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对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经济性和服务效率均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对供电企业来说,配电网的复杂性决定了很难对每一个指标均进行有效检测,因此在当前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下,可以关键指标作为检测工作的重点,为全面反映配电网实时的运行状况和工作效率,应该按照省、市、县(区)、用户的顺序开展逐层在线监测、分析和预警,通过逐层级的深入钻取监测,可为供电企业的配网管理提供详尽的分析依据,以便其根据现在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服务。

2.2配网监测的工作内容。配网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对配网关键绩效指标的全面监测、对关键流程的监测以及对核心指标的钻取监测等,以下分别介绍。

(1)关键绩效指标的全面监测。为从整体上把握配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配电网运行时的问题,应当提高配网的在线监测能力,实现对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对关键指标的选取可以供电能力、可靠性、供电设备水平、发展规模等多个角度为依据,这些关键指标共同构成全面覆盖配电网绩效的指标体系,从而实现对配网关键绩效的全面监测。

(2)核心指标钻取监测。对于对配网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对象要进行逐层深入的钻取监测,以便了解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改善。配网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供电可考虑、电压合格率以及线损率等,对于这些指标要求必须进行从省、市、县(区)、用户的层级逐层钻取监测,当存在线路异常时可通过逐层的追溯快速找到异常点和异常原因,便于及时恢复电网正常运转。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层级,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有趋势分析、参数分析、钻取分析和明细参数展示分析等。

(3)配网关键流程监测。配网的运行、检查、抢修等关键流程要想高效运行,就必须对流程进行整体的把握,并处理好跨部门的业务协同问题,以抢修流程为例,在对流程的设计上要设置整体目标和每个环节的目标,从业务受理、故障处理到客户回访的每一个环节均进行监测,反映工作效率,并分析目标完成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项目监测的工作思路

3.1项目监测的重要性和总体思路。对供电企业来说,其业务主要是由不断开发和进行的项目作为支撑,而电力项目一般具有过程繁多、时间跨度长、跨部门工作多等特点,因此需要对相关部门进行统筹、协调,使各部门相互配合,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监测和管理来保证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以及提高项目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供电企业项目监测工作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基建项目、修理项目和全部项目,监测内容有项目概况、时间进度、预算进度以及某项目的明细监测等。

3.2项目监测的工作内容。由于基建项目的监测工作最为复杂,且最具有代表性,因此以基建项目监测为例介绍供电企业项目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1)项目概况监测。按照单位层级、电压等级等对基建项目的造价和进度进行监测分析,以掌握企业当年项目的承接、竣工情况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

(2)时间进度主线监测。一个项目从可研一直到项目决算历经时间较长,因此应当以此为时间主线,并设置若干时间节点,通过监测节点的时间计划执行情况来反映项目进度情况,以便对项目进行跟踪和管理。

(3)预算进度主线监测。以从可研阶段到项目决算为主线,设置若干资金节点,通过监测资金节点的资金情况使实际资金与预算资金对比,得到此资金节点资金实际值与预算费用之间的偏差,并分析资金执行的合理性,找到偏差原因,利于项目的预算管理。

(4)单一项目明细监测。对于已经出现延迟的基建项目要进行钻取监测,层层深入,对其时间进度和预算进度信息进行展示和分析,找到项目延迟的原因所在,达到对延迟的基建项目进行深度的、精细化的管理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开展运营监测无疑是有利于提高其运营管理水平,实际工作中,供电企业需要在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对单项专业的监测和跨专业流程节点监测,以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的运营监测工作,最终使供电企业达到现代化的、科学的管理。

篇6

对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的研究,就是要根据分析体系中有关资产运营效率和收益速率的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从而得出帮助企业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客观评价自身运营能力,有效提高经营收益的结论来。这里主要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速度。企业各类资产的周转速率越快,其运营能力也就越强,赚取利润的速度和能力也就越强。有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对于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改善财务状况、优化产业结构等都大有裨益,同时还会带动企业的改革和升级。在下文中,将对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作具体研究说明。

一、企业运营能力分析的指标设置与原则依据

要客观准确评价某个企业的运营能力,就要建构一个契合其实际状况的评价分析体系。在建立这样的体系时,必须要遵循这样几个原则:

(一)要能够将企业的各类资产状况都纳入到体系中来,以求全面准确地进行评估,同时还便于横向、纵向比较分析;

(二)要本着帮助企业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的目的进行建设性评价分析,也就是说,这样的体系是为了帮助企业改进资产运营方面的不足而建构的,在指标选取时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无关痛痒的考核;

(三)要选取有利于进行分析比较实际操作的数据指标来建构这样的体系,因为企业运营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变化的量,所O置表没有现成的标准数据进行对照。因此,选取的指标应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有科学的变量和对照组,有很强的可比性。

根据上述三个建构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基本原则,按照学界提出这一概念的基本设想,具体的考核指标应当包括:

(一)对全部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

这其中又分为三个部分――(1)产值率;(2)收益率;(3)周转率。这一类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资产总体状况进行宏观分析,既体现企业资本产收数值的比率情况,也体现产收速度的快慢情况。上述的三个二级指标也基本上是其他一级指标的参考指标,即其他考量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指标都集中在“产出”、“收入”和“周转”三个方面各自的比率上。

(二)对流动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

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对流动资产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周转速率上。主要包括――(1)全部流动资产周转率;(2)垫支周转率;(3)周转加快效果;(4)存货周转率;(5)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类分析较为繁杂的原因主要在于,流动资产本身具有变动性强的特点,对其运营能力的考察分析自然要选择多个变量指标,以求全面估计、准确衡量。

(三)对固定资产运营能力的分析

作为企业资产的另一部分,固定资产比流动资产的复杂性要减小许多。对它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1)产值率;(2)收入率。

二、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建设的意义

(一)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从上述构建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基本原则遵循和具体考核指标来看,这样的分析体系聚焦在企业资金的周转率和产收率上。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关注企业资产的占用比例和流动速度,来监控企业运营中的经济状况,随时治理可能出现的危机,调整经营政策。长期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够从企业财务资产的角度出发,倒逼公司架构的合理优化和公司管理理念的更新升级,规避更多的致命风险。通过研究分析体系体现出的指标数据,可以观测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类资产的分配情况,同时能够根据数据得出如此分配的前因和后果来。这样一来,调整企业资产的分配比例,进行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整合就变得容易许多了。更加重要的一点是,一旦企业在运营中资金被占用过多,就会在周转链条中出现卡顿,甚至导致资金不足,从而影响自身信用水平,为以后的投融资与经营销售带来大的麻烦。而有力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存在,上述的许多风险和危机都将得到控制,企业管理水平自然能够上升一个台阶。

(二)能够帮助投资者合理选择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功用不仅仅只针对企业自身,作为一种公开透明的企业信息,也将会成为其竞争力的一部分被广大投资者看见并使用。一个企业的资产状况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为这与投资人的投资安全直接相关。假如一家企业的流动资产所占资金比例高,而且周转速率又快,那么这就意味着这家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资金短缺的不利情况,投资人可以放心进行投资,不必过多担心投资收益无法兑现的事情发生。反之,如果上述数据不理想,投资然通常不敢贸然选择这样的企业进行投资,这样的企业也会面临投融资的难题。这就说明,通过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观察到的企业资产结构状况和资产管理情况,对于投资者判断被投资企业的资产安全性、收益现实性有着直接帮助。

(三)能够帮助信贷方正确做出信贷决策

公司资产状况与债务能力直接关联,这一点从企业的资产结构比例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因此,当信贷方面对企业的信贷请求时,通过关联考察其运营能力分析体系中的资产周转周期,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其债务的偿还期限与偿还能力,从而决定是否进行这样的借贷。

三、有效应对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办法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对企业运营能力的考察,目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市场的安全。无论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还是投资方、借贷方的角度,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获得收益,取得发展。这样一来,提高企业运营能力体系的评价结果水平成为企业追求的一个目标。如何能够有效应对这样一个分析体系的考察,得到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以便在获得投资和借贷等方面占到优势,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来管理客户,按时获取收益

要想在企业运营分析体系的考量之下得到一个“企业资产结构合理、资金安全”的评价,就要避免有财务风险的运营方式。通过建立客户信用体系,可以对不良信用的客户进行筛除。同时,由于应收账周转速率是一个考察方面,就要着重避免那些客户延迟或拒绝付款的现象出现,以免影响企业运营分析体系的评价结果。这就使得客户管理和营销环节必须主动出击,通过优惠、督促和厘清权责等手段,确保应收资金早日回笼。

(二)通过提高规避风险的水平来加强自身经营能力

这就需要企业提高风险意识,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掌握有效信息,科学合理制定规划或作出决策。要提高企业运营的技术含量,积极投入互联网金融大潮。狠抓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相关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产品含金量;建立合理的资产管理监督部门和架构。

篇7

谁拥有品牌,谁就能获得市场;谁能拥有市场,谁就能壮大。著名的营销专家PhilipKot ler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1]琼斯教授认为:“品牌包含一个提供功能性利益的产品,再加上一些足以使消费者掏钱购买的价值感。”[2]1显然,在市场中人们已经接受了“品牌”这个充满诱惑的概念,企业的关键是进行品牌运营。

一、品牌运营的三大要素

1 品牌运营的企业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企业要素,也是品牌运营的根基。表现为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三个方面。这是品牌的核心性基础,更是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石。

2 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

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应建立起符合国际目标市场规则要求的价值链,建立起顾客对品牌的信任,并使顾客对品牌产生一种亲和力。因此,企业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市场要素,也是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

3 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

在企业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系列运营中,市场主要考察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这是品牌运营中的三大管理要素。

二、我国企业在品牌运营中存在的

,我国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推动产品快速更新换代,企业之间在产品工艺和技术上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为品牌运营的竞争。从目前情况来看,品牌运营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运营的成本高、效率低、效果差等问题,而且不少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品牌运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关注的主要方面仍局限在财务管理、成本控制、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企业的策划部门仅局限于对外联系广告、和大客户进行沟通、公关等事务性管理。即使是那些已意识到并尝试开展品牌运营管理的企业, 他们的品牌运营程序、方法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仅有少部分大中型企业把品牌运营作为企业整体规划的一部分,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品牌运营计划,在制定或改变企业战略等重大决策时,常常忽视品牌运营的制约因素和重要。另外,大部分企业也很少开展品牌资源的开发效益,更谈不上建立完善的评估品牌运营管理效益的指标体系。如何改善品牌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品牌资源的使用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已成为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品牌运营审计的开展对于促进企业提高品牌运营活动的绩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充分重视。对企业品牌运营进行审计,可以更好地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绩效,更好地理解品牌运营与企业目标、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并且也可为企业进一步制定适当的经营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品牌运营审计的职能

所谓品牌运营审计,就是通过调查、分析和比较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品牌运营审计的有效开展,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经取得的业绩状态,使管理者知道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从而提高企业品牌运营的工作效率,保证品牌运营计划的所有部分能良性运作,促进品牌资源潜力的最大发挥。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2)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核算进行监督与评价;

(3)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评价;

(4)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当前品牌运营所必须的环境和要素进行评估;

(5)品牌运营审计可以对企业管理者的品牌运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评价。

四、品牌运营审计的内容

1 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审计。品牌运营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检查和评价与品牌运营管理有关的内部控制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品牌运营部门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确定重点审计范围并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品牌运营的管理。

2 品牌运营的实质性审计。按照国际品牌的运营要求,强调企业的品牌运营必须拥有三大要素,即企业要素、市场要素和管理要素。笔者认为通过对三大要素的审查,可以评价企业品牌运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具体包括:(1)对品牌运营的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的技术水平、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等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水平、新产品的开发、自主工艺开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创新能力、企业售后服务及用户关系等进行审查。(2)对品牌运营的市场要素进行审查,即对品牌运营的价值链、信誉程度及亲和力进行审查,包括对品牌运营的作业链和价值链进行诊断,进一步揭示企业作业链与价值链中的不良环节,为作业再造提供依据和指标;对公众对品牌的信任程度和对品牌的倾向性与接纳的可能性进行审查;对顾客对品牌信息的接近速度、接近距离、顾客对品牌的亲和关系的建立等进行审查。(3)对品牌运营的管理要素进行审查,即对企业的行为速率、渠道展示和环境支持进行审查,包括对企业的行为速率进行审查;对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市场营销力量与水平进行调查;对企业内部合作性文化与凝聚力、企业公关有效性进行审查等。

3 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品牌运营的绩效主要是指品牌运营活动对于企业实现目标的贡献份额与品牌运营活动本身所消耗资源之间的比率。品牌运营的绩效审计可以通过测算运营成本并将其与标准成本比较、对品牌运营活动的成本与效益进行等,评价企业品牌运营活动已取得的业绩,发现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及其对效益产生的,对品牌运营活动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提出审计意见或管理建议书,主要包括利润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审查和盈利能力审查、销售收入绩效审查、销售费用绩效审查,实施与计划的比较分析、推销活动绩效的审查,顾客满意程度的评核分析等。

4 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品牌运营的管理和开发是企业管理者的一项基本职责。品牌运营的管理责任应作为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国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考评,主要还是从企业资产经济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等角度进行考核,这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品牌运营管理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意义缺乏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开展品牌运营管理者的责任审计,实际上是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仅要对实物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也应当对企业品牌资源的保值增值负责。审计的主要有: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的品牌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任期内品牌资源有关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品牌资源的利用情况等。

五、品牌运营审计的程序

由于企业品牌运营受客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而某些决策往往又带有主观性,为了经济、有效和高效率地开展审计工作,品牌运营审计一般按下列程序分成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在审计立项后,成立由审计人员和品牌运营管理专业人员组成的审计组,了解品牌的运营过程、运营的环境,掌握品牌运营活动的背景资料和其他资料,并据以决定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其主要工作是明确审计的目标和范围,熟悉品牌运营的基本情况,从而制定审计计划。

2 实施阶段。在初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审计计划,针对审计重点,具体实施审计程序和方法。第一步,描述并测试品牌运营的内部控制,包括审查企业是否实行了必要的职责分工,是否有健全的品牌运营记录资料,观察记录和品牌运营活动的实际情况,测试品牌运营成本的基础等。第二步,评价品牌运营控制系统的适当性与有效性,即检查和评价此类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适当,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被相关人员有效的执行。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测试和评价,对其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做出总括评价,明确提出其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危险,并据以对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事先估计的审计风险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确定重点审计的范围。然后,按照经过调整的审计工作方案安排审计力量,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收集充分且适当的证据并加以分析。最后,汇总审计工作底稿,对企业品牌运营活动的管理现状作一个综合评价。通过这种专项性审计,可以较深入地剖析企业的品牌运营活动,对于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以加强企业对品牌运营活动的重要性认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 审计终结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出具审计报告。由于品牌运营审计是一种建设性审计,其结论与决定的约束力不强,执行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单位管理当局的意愿。因此,一方面,企业品牌运营审计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仍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标题、收件人、范围段(说明审计的范围、内容和方法)、说明段(包括被审事项的基本情况、不足之处或存在的问题)、意见段(指出改进的建议或意见)、报告人、审计时间等。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项目进行复查,即在审计结束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其是否按审计建议采取了改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与审计人员的预期进行比较,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对审计结论中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落实情况,促使其贯彻落实。

六、品牌运营审计的基本方法

篇8

作者简介:赵卓(1982-),男,浙江温州人,温州电力局,工程师;谭书平(1981-),男,湖南芷江人,温州电力局,工程师。(浙江

温州 325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176-03

一、需求分析

1.企业经营管理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部署方案中提出要建设总部和省公司运营监控中心,实现对公司主要经营活动和管理绩效的实时在线监测。作为地区局而言,虽然没有运营监控中心这个实体机构存在,但同样需要这种功能满足领导层对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实时监控需求。企业领导层需要从提升管理的角度,抓住跨部门协作的关键领域,横向贯通主要核心业务领域的信息流,从而使管理层能够透视公司信息运行状况并发现问题。通过可视化数据挖掘实现对众多底层信息系统数据可视化,提高决策水平,提升安全管理、经营绩效、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等管理效能。

2.企业信息化需求

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建设顺利竣工以来已建成的底层信息系统数目众多,但这些系统与产品分散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与精细管理,不具备集中展示效果且可视化效果较差。目前迫切需要对底层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多角度的展现,把原本分散在各个底层系统的业务指标信息统一展示,实现企业同业对标、经营绩效等信息可视化、各业务部门关键信息可视化、流程可视化、场景可视化、经营成果可视化。

二、工作目标与建设内容

1.工作目标

温州电力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遵照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总体安排,利用浙江公司“五大”建设成果,结合温州电力局实际情况开展建设。根据国网公司信息规划对信息运行的“平台集中、应用融合、决策智能、安全实用”相关要求,实现地区局达到“可靠性更高、业务内涵更广、响应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优”的信息运行特征。以用户体验及功能、数据组织的合理性、操作的顺畅性、界面的直观可视性等方面为建设重点。

虚拟运营监控中心设计思路是:充分利用各阶段成果和现有信息化基础,以实现地县全面监测、综合分析、协调控制为目标,遵循标准化建设原则,构建“职责明确”的组织体系和“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为省运营监控中心提供更充分的服务、确保为企业领导层和基层单位提供更充分的服务。①

2.建设内容

温州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建设将充分利用浙江电力公司“SG186”工程建设成果,结合温州局实际情况开展建设,最大程度体现温州电力局自身的经营发展需要,建成集经营业务全方位监测、分析、预警、追溯及流程监控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全面检测:根据局领导层的关注内容,提取在用信息系统的各类重点指标数据并集中展示,实现对企业主要经营活动、核心资源等在线监测。同时针对不同需求场景展现全局运营成果和经济运营状况。

运营分析:在实现监测功能的同时,对监测的运营管理数据开展实时汇总分析,从各专业或各基层单位等不同的纬度进行综合绩效评分,及时判断运营状态与发展趋势,为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

预警追溯:根据运营管理数据的分析结果,确定各指标数据的阀值界限,对各类运营管理异动、问题和风险用图形化的方式直观预警。同时根据业务需求实现指标溯源分析,通过指标结果数据逐层追溯到凭证、订单级别的明细数据。

流程监控:监控关键业务全过程管理,实时掌握处理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及各项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问题,同时对企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或重点项目进度进行及时监督和督办。

三、技术支持系统建设

1.技术方案

温州电力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项目定位是省公司运营监控中心技术支持系统在温州局及县局的延伸,将严格遵照省公司运营监控中心系统的开发要求,在省公司运营监控中心系统框架下充分利用省公司现有的BW数据中心和开放数据平台所形成的数据仓库资源,结合温州电力局实际需求进行建设,本地目前不考虑设置服务器。

考虑到省公司数据仓库数据量庞大,地市局访问不方便且速度较慢,同时地市局对数据仓库中自身相关的数据存在旺盛的应用需求,具体表现为对数据粒度更加精细、需求更加灵活多变、可操作性更强。因此地市局迫切需要省公司为其搭建更符合本地特色的“数据集市”平台。该平台作为省级数据仓库的子集,在保障与省级经营分析系统数据一致性的同时可集中进行有针对性、及时、灵活、细化的数据分析,大大促进地市分公司进行精细化经营,也使省公司运营监控系统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和完善,②同时使地市局信息人员能够参与到应用层面的工作中。

数据源层:是原始数据层,分为省级部署系统(包括ERP、营销、PMS等系统)和温州自建系统(包括PI系统等)。

数据存储层:分为省级和温州市级两个数据存储。省级数据存储基于省公司成熟的数据中心系统架构,数据仓库层存储明细数据,提供溯源分析的详细数据存储;数据集市层存储面向应用主题分析的业务指标,提供指标的管理、定义和业务逻辑等功能。温州虚拟监控主要存储面向温州自建系统的个性化数据。

应用设计层:应用SAP公司提供的BOE平台,具有一整套报表开发设计解决方案,主要是水晶易表;结合FLEX组件的灵活开发,两者共同设计组成具有可视化的动态的报表展现界面。

分析展现层:基于省公司综合分析展现平台,实现统一访问入口和单点登录,提供在线的指标监控、预警、分析和辅助决策。主要包括财务指标预警、生产指标监控、电网运行指标预警和指标管理等应用功能。

2.建设情况

温州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按照主题及业务分为8大板块,分别为主页、资产经营、电网运行、优质服务、同业对标、综合计划、计划与预算及重点项目。这一举措实现了同一平台各业务指标的展现,横向贯穿了企业的建设、生产、销售、运营等各个领域。

目前系统已接入指标总数量183个,其中财务68个、发策17个、人资10个、运检29个、物资18个、基建15个、营销26个。

(1)资产经营板块主要通过资产、收入、成本、投资、利润等展现,将企业拥有的一切资源资本化,让每一项资产都能在企业有序的组织下成为为企业的经营目标而“战斗”的“列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优质服务板块主要通过电费管理、电能计算、客户服务、综合管理四个维度对企业在完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科学简化服务流程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展现,便于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3)同业对标(业绩部分)主要涵盖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及业绩优秀,通过横向与兄弟公司的比对直观展现企业短板,促使企业进一步提升。目前该板块展现设计已经完成,数据接入需要在省公司完成之后才能进行。

(4)综合计划作为对企业未来较长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间平衡的概括性设想,全业务指标数据的接入与预警,为企业的发展、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

(5)基建、技改、配网、营销、科技、大修项目全过程管理,通过项目计划、开工、完工等重要节点展现企业项目建设情况。

(6)实现温州自建系统PI系统实时数据(15分钟)的接入与展示,全天96个节点监控电网运行状态,为提前预测、分析电网负荷提供可靠参考。

四、组织机制设计

为保障省运营监测(控)中心各项业务有效开展,构建以省运营监测(控)中心为主、与各业务部门配合支持、覆盖省地县三级组织机构的运营监测(控)业务管理体系。组织体系见图1。

地市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是一个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各业务部门成员组成的非正式序列机构,它为领导层及业务部门提供专业决策所需的综合辅助分析支持和相关分析报表,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支撑。③

地市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与国网、省公司两级运营检测(控)中心在具体业务对象、监测与分析深度、广度和细度各有侧重:

具体业务对象方面,地区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侧重于领导层及重要业务部门为基本业务对象;监测与分析方面,省公司层面对本单位重要业务流程和主要指标进行细致、具体的监测;地区局层面对本单位关键业务流程和重点指标进行细致、具体监测,开展综合分析。

地市局各业务部门负责保障业务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通过虚拟运营监控中心配合省公司建立指标分析模型;根据虚拟运营监控中心提供的系统预警或异动信息,通过本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制订消除计划。

地市局信通公司作为业务部门与省公司数据中心的牵头联系部门,负责业务数据抽取相关事务,参与省公司数据中心地市局和县局部分数据集市建设。

五、机制设计

通过内部协作机制保证省、地、县三级组织机构运营监控业务有序开展,使省运营监测(控)中心业务覆盖面更广,企业运营信息获取更全面,同时也为地市县基层单位提供更多的服务。具体内部协作流程图见图2。

省运营监测(控)中心定期的分析报告及监测周报通过地市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落实到地市局各业务部门及各县局单位。

地市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定期由牵头部门召开全局运营情况分析会,形成《××电力局每周要情》和《××电力局月度运营分析报告》,报送省运营监测(控)中心和局领导,同时抄送相关业务部门和所涉县局。《每周要情》和《月度运营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核心业务情况、发现异常和问题数量、类型以及异动等问题消除情况。

六、结语

温州电力局虚拟运营监控中心将原本分散的各系统业务指标在同一平台集中展示和动态预警,实现了关键信息、业务流程、经营成果的全过程可视化,为我局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了跨专业、跨部门、集监测、分析及预警功能于一身、掌控企业重要运营情况的综合信息监测平台,并为运营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下一步温州电力局将积极适应五大体系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省公司建设省、市、县一体化运营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和工作进度,不断创新实践,确保圆满完成各类工作任务。

注释:

①王小平,张成志,赵昀飞.虚拟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8).

②石家亮.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21).

③孙泽锋.云计算在电网企业的应用与信息安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

参考文献:

[1]张文盛.虚拟化服务器的应用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0,(8).

[2]谭文辉.利用VMware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虚拟化[J].舰船电子工程,2008,(6).

[3]周铁成.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架构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4).

[4]成旻.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呼叫中心构建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篇9

在管理过程中,企业运营信息是管理和决策重要依据,企业运营监控中心的构建,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产,监测和分析公司运营业务的开展情况与绩效表现,从而全面掌控公司运营状况,持续强化薄弱环节、加强分析控制,促进企业整体绩效提升。

二、运营监控中心的目标和功能定位

运营监控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利用信息化集成手段,全面监测公司内部运营状况,及时发现经营过程的异动和问题,督促企业相关业务部门或下属企业改善绩效,从而提高集团企业的集约化管控能力。

1 内部的信息化资源,对分散在各业务系统、各子公司、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收集和整理,打破专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实现企业运营信息的全汇总。

2 发现运营的异动和风险并快速定位其原因,通过全面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企业运营的异动和风险并快速定位其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及时消除异动和风险,使企业运营更加高效、平稳。

3 推动战略目标的加快实现,理清集团整体发展战略与各业务条线、各子公司经营目标的支撑关系;明确影响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和环节,促使各业务部门与下属企业围绕整体战略目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确保战略落地。

三、运营监控中心核心业务能力的建设思路

运营监控中心的业务能力可描述为:以业务信息系统为数据支撑,以战略目标的落地为需求,对运营要素开展全面监测,促进经营风险预控和管理效率的提升。

1构建监测指标库

指标库是运营监控所需结构化数据的集合,它的功能是集中管理监测分析业务所需的各类型指标,确保各类监测和分析业务中使用的指标的唯一性与准确性。指标库的构建思路是:从运营核心要素出发,运用关键因素分解方法,逐级分解成相应的关注维度和关注点,从关注点再落实到具体指标,对指标事先规定定义、数据格式、来源、颗粒度等,最后汇总形成指标库统一管理。

2构建监测方法库

监测方法是指对某一监测指标或一组相关监测指标进行监测所采用的方法。利用设计好的监测方法,能够快速、方便地发现运营管理的异动和问题。常见的监测方法有:阈值预警、关联监测、比对监测、穿透查询等;针对不同的指标,也可同时采用多种方式灵活配置,组合使用,或设计出适合本企业的专用监测方法。多种监测方法组成监测方法库,以此指导全面监测业务的开展。

1.1 阈值预警

根据预先设定的阈值与采集的指标数据进行即时比对,当越限时进行预警,以便及时发现经营活动的异动。

1.2 关联监测

根据业务管理关系和指标体系定义,将多个相关指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构建形成关联模型,或者关联到相关的业务指标,通过对指标的多维度解析,发现指标间的差异和问题,进行快速预警及定位分析。

1.3 比对监测

通过指标自身同比、环比、趋势、对标等不同形式的比对,查看指标所对应的业务变化趋势,发现异动与问题。

1.4 穿透查询

根据监测业务需要,对具体业务系统进行穿透查询,获取业务明细数据并进行多维度分析,进而发现异动的根本原因。

3构建分析模型库

分析模型是指对监测发现的异常或问题运用事先设计好的方法开展分析,以查找管理短板。在分析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全面收集、消化吸收先进通用的分析模型,并结合管理实际,构建分析模型库,用于指导分析工作的开展。

3.1通用的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PEST分析:这是对所处宏观环境的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主要用于综合分析中的外部环境分析。

SWOT分析: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找出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所在,主要用于竞争能力分析。

波士顿矩阵分析:这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将复杂的企业行为用市场增长率和市场份额两个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用于各种业务组合的战略制定。

波特五力分析:通过分析的五种能力,明确所处的竞争环境,主要用于竞争战略分析。

价值链分析:通过对构成业价值链的基本经营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核心竞争力,主要用于竞争能力分析和成本控制分析。

杜邦分析:通过财务指标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评价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绩效的好坏,主要用于EVA和绩效分析。

3.2除了通用分析模型外,针对需要分析的主题,还可以综合运用各种通用分析模型,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分析模型,不断丰富拓展模型库。

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企业规模的壮大,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系数也随之增高,对企业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参与市场竞争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良莠不齐,企业在市场的环境中运营成本面临较大的风险。风险的不确定性、客观性、主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使风险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协同作用放大风险,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导致成本失控。运营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是由风险的内涵所赋予的。企业运营风险管理必须进行风险因素分析,将运营风险因素列出,确定企业的风险范围,才能为风险评价和预测提供依据,才能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运营风险来说,企业间的风险种类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股份制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

一、企业运营系统的风险因素

风险具有可度量性,在风险转化为损失之前。研究和控制风险的目标是设法减少风险的出现,阻止风险转变为损失,阻止可能的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损失。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分析,运营风险是企业在投入到销售的过程中,没有及时控制企业内部的不足或失误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因此,运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企业运营系统安全,导致运营风险发生,主要表现在成本、质量、效率和柔性等几个方面。风险因素能够促使或者增加企业风险的发生,是企业风险发生的潜在因素,所以,成本、质量、效率和柔性就构成了运营风险的四大要素。

另外,企业的运营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的造成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者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成本高;企业的应收款项比重过大,资产流动性弱;库存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沉淀,存储成本急剧上升,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企业决策失误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能力下降。

企业经营风险、管理风险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成熟期的财务风险表现在:纳税风险、资产结构风险、分配风险、投资风险。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社会,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所面对的风险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

二、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体系的分析和构建

首先,企业想要规避风险,控制成本,要构建企业运营风险管理体系,分析企业运营风险因素,对企业的运营系统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真实的分析和研究,确立企业的运营系统流程。通过分析建立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模型,确立企业风险因素的管理指标体系,建立企业运营风险因素指标分解模型。在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的时候,要对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做详细的分析,从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可以推断出企业风险所落在哪一个部位,也可以猜测出风险的范围,每一个企业也都有不同之处,要一一分辨。同时,也不能凭整个行业的风险就断定个别企业的风险状况。例如,某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整体中被列为高风险的行业,但其中的某个企业靠自身的有利经营模式,理智的投资,科学的治理方法,降低了自身企业的风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是风险企业。

另外,企业还要建立企业运营风险的评估体系,通过确定的风险因素指标体系来对企业系统的流程进行风险管理。制定量化公式和规则、定位数据来源、确定控制目标、区分管理周期等步骤来分析风险因素指标的体系,采用控制图法来实现对关键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都要尽早发现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尽早进行有效的规范,避免造成损失,通常来说,经营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靠报表和数值来进行分析的。主要表现有:客户的现金情况;应收账款数额或比率的情况;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流动或长期负债的情况;销售和产品积压等等。企业要监理组织负责企业管理流程,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循环管理的良性过程。监理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将风险管理实际化,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

经营风险,有些是可以从资产表中得到的。先对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有大概的了解,清楚为企业带来盈利的业务品种,公司的收入总额以及和前一年比较的变动趋势,这些也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考察指标。例如,对于企业生产产品所销售的数量来说,其他因素不变,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稳定就能够带动企业经营的收益,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随之降低了,所以,稳定的产品销售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关系、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稳定决定了销售收入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稳定的销售价格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样的道理,单位变动成本越不稳定,经营风险就越大,从而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收益的稳定性。产品销售数量发生了变动,固定成本总额的比重就变大,单位产品分摊的成本就大,企业的经营收益就少,经营风险就大。反之,固定成本总额占成本的比重越小,经营风险就越小。

三、总结

企业存在一天,风险也必然跟随一天,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预警,并不能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更多的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评估,能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企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谨慎决策,规避风险,争创效益等手段,加强经营风险管理和成本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企业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秦剑.跨国公司在华资源配置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 2009.

[2]赵筱媛.企业信息资源配置理论方法与战略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 2005.

[3]陈宁.基于IT的多项目共享资源均衡配置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7 .

篇11

关键词 :会计预算 运营成本 影响

1、前言

运营成本是企业进行财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各个企业都应对运营成本的管理控制给予重点关注。会计预算作为企业运营成本控制的关键,只有将之有效的落实到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之中,才能使会计预算在企业运营成本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控制运营成本的目的,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企业运营成本简述

从抽象的层面来看,企业运营不断的重复着吸收、提供以及转化等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产品的生产、原材料的采购及其生产成品的销售[1],因此采购成本、销售成本与生产成本也就构成了企业运营成本的三个基本方面。

(1)采购成本。采购环节中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物流成本、材料购买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并且这些成本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会对其他部分的成本产生极大的影响,因而企业在进行运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以上各个部分的成本控制都给予重点关注。

(2)销售成本。销售成本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运营成本控制的重点及难点。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的拓展及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资金的投入具有极强的发散性,所以难以按照模仿采购与生产的方法来进行销售成本的控制,市场环境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成了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控制的巨大挑战。

(3)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运营成本控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基础。这一阶段的成本除了物流、原材料以及人工以外,还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能源资源的消耗等,因而需要对其给予有效控制才能为企业运营成本控制提供前提保障。

3、会计预算的功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首先,会计预算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寻求相应的制胜策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胜地位成为各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都必须要经历采购以及生产、销售等环节,因而会计在进行预算的时候也一定要对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考虑,并对市场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以较好的确定不同阶段的成本投入及支出占多大比重才科学、合理,从而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战略计划,进一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2]。目前许多企业普遍都比较关注企业生产及销售的成本,因此,这两方面会计预算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都应得到进一步加强,才能确保其合理性,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

其次,会计预算主要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企业加强会计预算控制及相关功能规划,就会对产品采购成本产生积极的影响。企业确定采购成本之后,会带动市场条件的变化,因此只有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会计预算的功能。通常情况下,运营成本一旦确定,企业就要不断的调整原有的经营管理策略,转变自身的经营行为,才能减少其对成本的不良影响。此外,企业会计预算政策也会对运营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企业在进行运营成本管理控制的时候要对会计预算政策给予全面考虑,才能实现对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

4.会计预算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分析

第一,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控制涉及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因而只有加强对其的分析与研究,才能确保会计预算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关注的运营成本问题主要包括从市场走向到生成经营的资金管理问题、质量管理以及人力工作管理所耗费的资金等,由于企业将重点放在了这些方面,因而忽视了企业管理,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运营成本[3]。所以企业会计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提高会计预算的精确性以及合理性,减少账目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失误,从而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供可靠保障。

第二,企业在进行运营成本管理控制时,在确定运营成本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运营成本及运营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意外状况,如不对这些意外状况进行分析就会影响企业的运营,进而危及到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所以企业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来进行成本预算以及运营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了解、掌握更多的相关市场信息,减少材料的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从会计预算管理来看,会计预算能够较好的反应企业的发展及运营情况,所以企业应加强对会计预算的分析及控制,以及时发现会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为企业实现运营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可靠保障,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结语

总之,会计预算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其涉及到运营成本的材料、人员管理以及投资等诸多方面,企业在进行运营成本控制的时候,要以本企业的发展实际为依据,重视会计预算对其运营成本的影响,才能使会计预算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慧敏.会计预算对成本的影响研究及其现实意义[J].经济科苑,2013,14(23):131.

[2]谭津璕.解析会计预算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J].才智,2014,16(18):264.

篇12

企业是国家的基本经济单位,从一定的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尤其是农业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的条件下,企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企业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加强,各国和各个地区都通过招商引资或着放宽准入等各项政策来实现吸引投资者在本地构建企业,其目的就在于带动经济的增长,这些政策也都体现了企业对区域经济的重要性,也体现政府对企业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企业运营能力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运营能力的各变量的关系和指标变量的分析方面,侧重于企业运营能力的改进和管理,如谢守祥,欧立平(2008)探讨了企业运营能力与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邹非(2007)用学习曲线模型分析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宋小曼(2011)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对未来整体经营规划的总体安排,能有效地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 协调、 控制和业绩评价。孙清涛,孙涛,田金凤(2005)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企业运营能力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都侧重与如何提高企业运营能力,并没有考虑到企业运营能力的水平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企业运营能力的评价方式和比对比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急需明确解决的问题,只有一个企业有相对运营能力优势,那么就应该有较好的竞争能力。本文基于此研究的不足,来研究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

二、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依据和原则

企业运营能力是一个侧重性较强的评价指标,主要就正对运营这一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但是它又是一个综合性分析指标,要对其进行分析,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二级指标来综合分析。为了综合分析这一指标,应建立先设立所需要的影响因子,把这些影响因子综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得到科学的分析结果。所以本节先对企业运营能力作一界定,根据企业运营能力的界定,形成相应指标变了选取原则。

(一)企业运营能力的界定

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反映的是资金的使用能力,如果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率较高,结构合理,则企业的运营能力较好。从深层次看,企业运营能力反映的是企业可持续额反正的能力,因为资金运转的效率是企业盈利的重要前提,也是盈利的基本保障。企业运营能力一般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四个财务指标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具体地讲,企业运营能力是正对企业资金运转的概念,不包括销售和生产产品的运营。

(二)企业运营能力的评价依据

(三)企业运营能力评价原则

(1)选取指标变量的代表性要好,企业运营能力是一个较为具体的指标,要对其进行分析,所选择的分析指标必须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否则分析将会失去意义。只有代表性良好的指标变量才能有效地分析企业运营能力。(2)指标变量具有可比性,因为各个指标变量的单位不同,性质不同,不具有可比性,影响分析意义,扭曲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无论用什么方法综合,都必须先使得所有的指标变量具有可比性。一般情况下,为了可比性,分析签对变量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3)指标具有对比性,运营能力本身就是一个变量,没有标准的参考依据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其判断的标准是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综合指标的对比来反映,所以要求分析指标分析的结果具有可比性特点。(4)综合指标的稳定性,综合指标具有很强的评价和考核意义,只有稳定的综合指标才能对企业运营能力有较好的预测和时间延续作用。(5)考虑指标变了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可持续性,企业运营能力是当前资金运转能力的反映,但是为了反映企业竞争的可持续性,应该考虑企业运营能力的可持续性。(6)指标变量的高度相关性,企业运营能力是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的指标,其本身的综合性不强,应该注意指标变量的高度相关性,防止无关变了对综合分析形成干扰。

三、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构建

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体系是一个综合分析体系,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性和综合对比性,为了实现综合分析性综合对比性,先要确定分析综合指标的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合理的基础上,然后采用有效的方法综合起来。

(一)分析指标的构建

企业运营能力是反映企业资金运转的指标,通常情况下用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四个指标变了来分析。

(1)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是企业资本最为活跃的部分,反映的是企业短期性资金流通和使用的效率,流动资产的周转效率是企业运营活力最为直接、最为基本的表现。如果流动资产流转时间短,周转率就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较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有所不同。

(2)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但是通常情况下。资产主要反映的是固定资产。总资产周转率,是指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频率的大小,也叫做资产周转次数,如果一定时期内资产周转次数多,周转效率就好,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减少负债。

(3)存货周转率。存货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但还没有出售的产品,存货的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但是存货过多不利于企业经营获利,企业存货的增多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形成,一是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而市场销售并没有扩大,另一方面是市场规模的缩小,而产品生产能力不变,并没有合理地调整。如果存货周转速度快,存货量减少,有利于减少资金积压和库存管理等费用。

(4)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应收款、代垫运杂费、承兑到期而未能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速度,它是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帐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企业的应收帐款能否及时收回,关系到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二)企业运营能力综合分析指标的合成

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不能通过多个指标直接来评价,否则会形成主管意识太强,难以有一个合理的评价结果,选择了合理指标只是建立有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的基础,只有对合理的指标体系进行有效合理的综合,才能有效地、客观地分析企业运营能力,使之不受个人主观影响。对指标综合的方法很多,其中离散系数方法确定权重的方法比较客观,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方法。企业盈利能力都是比率,是无量纲化的数据变量。变量本身就满足离散系数分析的方法。离散系数法确定权数来综合分析企业运营能力的具体过程如下:

离散系数确定权数的原理是:一个随机变量(指标)的方差用相对指标表示时,若离散系数越大,则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多。由此,赋予该指标的权数也就越大。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设: 为第i个主指标变量的平均数;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标准差; 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离散系数; 为第i个指标变量的权数(i=1、2、3、、、n); 为第i个变量第t年的基尼系数; 为综合得分,t表示第t年(t=1………k)

计算过程:

用离散系数法来综合分析评价企业运营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客观性。离散系数确定权数的过程中,利用的是企业的运营相关变量数据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离散程度决定其权数的大小,这一点很少能加入人为的主观性。另外,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一方面利用离散系数确定权数,可以反映变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离散系数确定的权数,不受年份的影响,可以计算每一年的综合水平。既可以与其它企业之间形成比对,也可以与自己各个年份的综合运营能力进行比较,以得出企业运营能力上升或下降的结论。

四、结语

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是通过大量的企业相关的指标变量来分析企业运营能力的水平,企业运营能力分析体系的构建不是一个变量的评价,也不能被某一个变量所决定,本文中是通过大量企业相关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再利用离散系数方法来综合分析。用离散系数法来综合分析企业运营能力,主要应该注意两点内容:1.指标选择一定要符合指标变量选取的原则,这是指标变量质量的保障,也是有效分析的基础。2.合理客观的综合方法,不同的综合方法,就有不同的综合结果,最为重要的综合分析指标会因方法的不同而完全不同,采用离散系数法确定权数,有很强的客观性,能有效地解决主观影响。企业运营能力的分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对比性指标之一,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根据更新的数据,更新变量的权重,不断计算新的综合指标,以有效地分析并评价对比。从而对企业战略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谢守祥,欧立平.企业运营能力的关系检验.统计与决策.2008.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