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3: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中历史大概念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实施国民教育的主阵地。要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感染力,离不开史料的运用。对初中历史的改革最为新颖和独特。它一改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只对知识的苍白堆积,而变成现在重视史料的编辑,大量形式不同原始文献资料被引用了起来,多种的形式的史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加容易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理解。本文将如何选用史料,使用史料等方面,阐述提高课堂感染力。
一、有效的运用好历史材料,
合理选用教材的史料。充分合理使用教科书上的史料,人教版新编历史教材重视史料,且以直接史料为多,间接史料也多经过史学家的考证,可信度较高。史料的种类也很多: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图表史料等等,非常丰富。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具有情景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细致地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必然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证据”与“史实”之间的逻辑意识,更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历史知识的真实感。
适当补充好的史料。教材中的史料受篇幅的限制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补充课外史料。在补充史料的同时,根据历史知识与史料本身特质、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史料,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的学科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指导
首先,加强研读,加深辨析理解。无论是教材史料还是补充史料,无论是文字史料或是图片史料等,教师都应在备课时读透读懂,并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透读懂,特别是教材中的重要史料,要指导学生仔细品味,对一些冷僻字的读音、字义或难懂的典故,教师要给予讲解,确保学生读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史料所蕴涵的意思,指导学生辨析其中哪些内容可信度较高,哪些内容不太可信,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研读和辨析史料的方法。
其次,精心设问,指导信息提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呈现史料时应同时出示精心设计的问题。问题既是史料研读的目的,也是理解史料的一种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读懂问题,再带着问题去读史料,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寻找史料中相关的内容,尤其是寻找相关的关键词,从而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第三,分析归纳,强化史由证来。在前两步工作的基础上,教师应点拨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归纳、概括从史料中获得的认识,最后,结合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过程体现的方法就是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给予学生的是“历史”和“证据”不可分的概念,强化了“史由证来”的意识。
三,注重对对各类史料的正确运用。
1、关于文字史料的学习
挑选出教材中的重要文字史料,每当遇到生僻的字和难理解的典故,要认真讲解。面对材料时要认真分析,为提炼有用的信息和体现课文本质的知识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还需要在对材料的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路。文字史料看起来是比较枯燥,但是只要很好的运用起来,发挥效果就会是其他史料无法比拟的。
2、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
运用数据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在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提高,从各方面理论知识出发,得到正确和有用的信息,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活跃,从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会有突破。 表格数据史料的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教师要学会将这些抽象的数字信息变成更加直观的图和学生们仔细的讲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们在图表的世界里,熟悉数字的魅力。
其次,数据在书本中常常是静态的,但是当通过图画出来时,将数字变成可以看得符号时,便会变成动态的样式,让同学更好的接受和直接理解。
再次,学生在学习常常觉得数据是个枯燥无味,教师在教学中也会常常遇到这样问题。这时表格数据便会发挥它的作用,它让数据变得活泼生动起来了。
其实这几个方面,就突显出了表格数据史料的优点,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也会变得不再沉闷,相反而是变得活跃起来了,学生们就会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也会对学习有兴趣,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也被拓宽,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图片史料的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31-02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历史课是非常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在对于一些历史发展变革的事情。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课期间没有太好的积极性和学习性,从而造成成绩下降。所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历史课堂的气氛问题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显得重要起来。我们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和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分析,得出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作用。
1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应用非常简单,并且有着很好的效果,具体大概有以下几点:
1.1历史故事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状态。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养成,学习的态度也不是特别的积极,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不好学文科,但是学生的求知欲在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最高峰,所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引用历史故事来赋予到课堂内容上,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1.2符合教学内容
在现阶段的课堂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故事,除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以外还有很多富含各种特性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除了要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外还可以引入适当的历史故事来对其他的知识进行传授,从而使课堂授课更加生动,并且更加通俗易懂。
1.3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
作为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在历史课中能够将古代典型人物的历史事迹加以讲解可以从客观上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这样除了能完成教学任务以外还能让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形成,对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历史故事应用的方法
2.1课堂小故事教学化解难点
例如,在对"半殖民半封建"这一概念进行讲解中,如果单纯的从概念入手,那么学生在理解上就会更加的抽象,这样在课堂上能够真正了解的学生就比较少,这就达不到教学目的。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课堂授课中加入一些能够表现出当时社会情况的故事和史实,比如加入当时的公租界等相关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课堂之中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这样这种课堂难点就不算难点了。
2.2在课堂中利用历史故事进行结尾
在课堂授课中,可以利用一个小故事或者相关的信息进行结尾,这样既能深刻的提升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点,还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空间,使其能够自发的对课堂知识进行回顾。这样学生在对于一些自己在课堂中没有理解透彻的问题可也伴随着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自己进行理解。比如在对于商鞅变法的讲解中,本身这一举措可以对秦国的国力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但是在商鞅变法的最后商鞅却被秦王施以极刑,所以很多学生会产生一种英雄末路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形,可以在讲解之余将商鞅被秦王的士兵追杀时,逃入到客栈之中,但是客栈掌柜却因商鞅颁布的法令而没有接纳他。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就算商鞅死了,他的法令还是执行了下去,没有废除。
2.3通过历史故事开始授课
一节课教学能否让学生学到知识,在课堂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课堂的开始就要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在课堂内容上。例如在对于《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节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故事加以讲解,从而使学生们在刚开始就被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情节引入到课堂中去,再通过秦朝的发展将"伐无道"的前因潜移默化的教授给学生。并且通过引入悬念,让学生产生"诛暴秦"的疑问,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的进行学习,从而完成课堂教学。
2.4选择故事的条件
如果要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历史故事相结合的办法可以有效实现。但是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是非常重要的,否则非但不能有提升效果,还可能引起学生走神的情况。所以在故事选择上基本要参考以下这几个条件:
1. 真实性。真实性就是指故事的真实性,这是历史授课中对于历史故事引用的首要条件,因为如果自行进行杜撰,那么可能当时的效果比较好,但是课后学生了解了真像后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所以为了杜绝此类问题发生,必须保证所选择的故事的真实性。
2. 趣味性。趣味性是指在历史故事的选择上要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故事,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进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且在对于故事的讲解时要生动有趣,不能单调乏味,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学习劲头。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中,无论是在课堂的任何一处,都可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引用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率的目的,并且在现代的中学教育中也可以体现出来,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七年级是历史课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历史感的渗透至关重要。有人进行过关于初中学生对历史课兴趣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喜欢历史课的学生占41%,不置可否的占35%,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24%。统计资料表明学生对历史课是有兴趣的。那么兴趣从哪里来?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因学业繁重紧张故学生把历史课当作电视娱乐节目来缓释情绪,这是其一。紧张刺激的历史故事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是其二。由此可以知道,当前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相对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即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一些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概念重复、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的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
二、初中学生短期兴趣的改善和引导
初中学生的短期兴趣看起来是好事,但实则对长期的历史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那么该如何改善这种情况呢?
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意积极探索。例如在“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一课,文本通过“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借古看今,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战略意义。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课,所以他们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当薄弱。如何将意义渗透到文本中,使学生体会课文的抽象概念,学会创新和分析能力,这是我在教学中要努力突破的。
首先我针对“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这一部分内容,将其分为“铁农具”和“牛耕”两个部分来讨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铁农具的历史是什么样是个新鲜的话题。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不用课本提示,他们自己也会主动来问:铁农具是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境内制造的?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国境内使用的?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后来铁器在哪些地方推广?分布在哪里?因此,我先出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古代和现代的铁农具对比,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借此展开讨论,之后再让他们进行课本检索。由此学生就学会了历史学习的三步骤:一是自己问,二是自己答,三是让课本来答。通过对古代铁器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建立了兴趣层次,由“我想知道”进入到“我能知道”的层次,逐渐有了探索的热情。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牛耕的使用推广”。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学法,继续进行自问设疑:牛耕发明以前,人们是怎样耕田的?牛耕大概在什么时候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很快得到想要的答案。由此我再进行综合问题讨论: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有何重大意义?学生在讨论中思路逐步清晰,有了归纳之后我再进行补充。这样学生就获得了深刻的理解,一步步从自我探索到教师点拨,最终获得丰富的体验。
三、初中学生历史解读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形式多样的课堂结尾中,拓展式结尾最为常见,尤其是评比课和观摩课上,教师普遍认为:如果没有拓展,总感觉缺了点什么,课堂缺乏深度。不可否认,对于文科教学,恰当、合理、有效的结尾拓展,的确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抑或启迪思维、抑或升华主题、抑或深刻领悟。因此,拓展式结尾教学成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主旋律,新课改伊始,它是一种“流行”,如今它却有“程序化”之嫌。拓展式结尾时常出现理解偏差,抛弃文本,漫无边际等问题,不但不能深化主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让人感觉纯粹是“为拓展而拓展”,成为一种形式、一种摆设。笔者根据自身的观课经历,谈谈有效的课堂结尾拓展技巧。
一、拓展内容,务必紧扣主题
课堂教学主题是一堂课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课堂结尾拓展不能脱离课堂教学主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围绕“主题”拓展延伸,就意味着要紧扣内容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拓展。任何离开文本主旨的拓展都是空中楼阁,流于形式,意义不大,课堂结尾亦是如此。
例如,八年级上册《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一课,一位老师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说:“由于雅典与斯巴达都想压制对方,彼此征战,发生了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5世纪晚期,希腊走向衰落。”然后抛出了一个拓展问题:古希腊的衰落对我国目前所倡导的和平崛起有什么借鉴意义?其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爱好和平的情感教育,其实,这种拓展,既没能达到对“主题”的深化理解,也无法实现情感教育的预期目标。因为,一是本课主旨是让学生了解欧洲古典文明时期著名城邦雅典与斯巴达的工商业活动、政治制度和社会生活,重点是当时政治制度,尤其是雅典民主制,而上述拓展没有围绕主题;二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在教材中只有一句话,距今二千多年,教师没有补充史料,学生对战争残酷性的感受几乎为零,要让学生从中获得借鉴,实在勉为其难。
反之,如果教师是在八年级下册《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一课的结尾,设置类似的拓展问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这对我国目前所倡导的和平崛起有什么借鉴意义?这就属于扣主题、合理、恰当的拓展。因为本课主旨是让学生理解“一战、二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及其倡导爱好和平的重要性。
因此,拓展式结尾要强化学生对文本主题理解感悟,而不应该弱化主题,随意拓展。
二、拓展要求,凸显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解决新问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包含对新情境的感知和处理能力、旧知识与新情境的链接能力、对新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如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正迁移,就不能形成能力。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尽量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产生正迁移。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学会对历史现象、现实问题和地理事物进行较为正确的观察、分析、认识和判断的技能,是历史与社会学科一项重要的课程功能。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的结尾拓展,训练学生对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迁移能力是一种常见的教学行为。如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多样地形》一课的结尾,老师出示《温州地形图》,设置了这样一个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你能否运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家乡的地势、地形特点?作出判断的依据什么?观察地图,说明“鳌江”它为什么会自西向东流?
在课堂的结尾处,联系家乡自然环境,寻找类似情境。一方面,通过对家乡地形、地势的观察,拉近地形、地势这种抽象概念在学生心中的距离,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中国地形、地势特征。另一方面,通过拓展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学生利用地形图,分析地形、地势特征的基本技能。显而易见,课堂结尾问题设计,重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拓展容量,应该适可而止
一、以“趣”激活历史课堂
历史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初中学生认识和思维还处在感性阶段,这就决定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了。为此,作为历史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课堂。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必须讲究导入艺术。成功的导语能够承上启下,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如:讲授古希腊的历史时,就可以借着奥运会的相关内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学生对古希腊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二)创设情景,以情求趣。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强,但是对于久远的历史难以感知,我们可以借助历史图片和视频,创设丰富的情境,把抽象的历史概念变成学生可以感知的历史形象,使学生情感受到感染,思想受到启迪。
从教以来,我很注意收集整理一些历史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辅助材料,中国现代史有很多记录片,如果采用记录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很容易调动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容易直接感知触摸历史。举例说,讲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观看记录片“召开”、“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形象直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活跃课堂,也可适当采用颇受学生欢迎的flas。我主要使用过《烽火戏诸侯》、《完璧归赵》、《清明上河图》、《爱我中华(56民族图片展)》、《七子之歌・澳门》、《乡愁》、《台湾,我的兄弟》等flas,flas配合歌曲(或者朗诵)、绘画或图片,往往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文史结合,渗透时事。讲《“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讨论会》那一课,我及时把它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联系起来,让学生谈谈他们哪些事迹感动了你,课后去做一件感动别人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留意文学、关注时事,在课堂教学中处处结合文史、渗透时事,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实际与生活不远,历史实际与现实不远,今天就是明天的昨天。
二、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历史教学关键在更新学习理念――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所以我们的历史教学要让教学的第一主体即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如果不能做到这一步,就算教师再怎么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一)课前预习必不可少,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是课堂上给时间预习,也可以是课外时间的预习;可以就某一事或某一人进行评价性地预习;可以研究某一时期的得失,也可以考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预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多样性的预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至少选择一种方式预习,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预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预习既做到了学生先入为主,又逼着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历史课堂要让学生“多问”。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也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那么如何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在民主、愉悦、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答,思维活跃,那样必然会有比较好的学习效果。怎样让学生敢问呢?首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和看法。其次,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多肯定少否定,让学生经常品尝思维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再次,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
2、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能有效地诱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提问。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要问”。根据历史学科特点设置问题情境可采取以下方式:⑴利用直观方法(多媒体、投影、挂图等)设置问题情境;⑵联系当前国际国内的时事焦点设置问题情境;⑶利用对某问题的不同观点或矛盾设置问题情境等。
3、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增强学生提问能力。掌握提问的方法是会提问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巧妙设问,通过提问使学生学会提问方法,掌握提问技巧,让学生“善问”。
(三)注重探究,历史课外活动不可或缺。历史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教师应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尝试体验阅读、操作、表演、编辑、综合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就近几年来的教学,我设计和开展了下列活动:
1、办历史手抄报:将小报内容与课本紧密联系,既让学生锻炼了能力,又对学生的考试有利,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2、《讲成语故事,学历史知识》的活动课:通过演讲或表演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丰富了历史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3、《展示五彩缤纷社会生活》一课:让学生自己分成衣、食、住、行四个部分进行展示,在谈笑间学生意识到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同时领悟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
4、以游戏竞赛的方式进行选择题复习:这种小组比赛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历史教学从课内到课外的“动”的各个环节并非相互孤立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动”。
总的来说,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历史情感,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 [M]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
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
2.分享与传授经验
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
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
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
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
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
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一、树立新型学生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不论是什么教育,学生的发展都是首位的。目前学校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过分重视卷面成绩,在平时历史教学中也有不少不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现象,特别是重考试成绩,轻个性发展,其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早日成才。教师们常常感觉到自己已付出了大量劳动,但在学生身上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有的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作业也做得出,就是考试时考不出来,只得采取反复练习的方法,从而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不但学生感到身心疲惫,老师也觉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不关心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只能是“满堂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现在是学习的主体,将来是生活的主人。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我们应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有信心。为此,我们首先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思想,确立学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为学生的发展留下一定的自由空间。其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经验,教师要对所有学生的发展都要有所期望,帮助绝大部分学生而不是个别优生获得成功或成功的体验。要让每一个学生皆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成为综合素质高、能力高的合格人才。
二、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应创设合适的教育环境,吸引孩子们主动学习。现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广大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我在讲授《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时,进行了分组讨论。我们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讨论,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分析辩论,加深了对文艺复兴实质的理解。
三、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改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真正关注学生,交给学生学好历史的“金钥匙”。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 引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要首先尊重历史教学规律,依据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自学能力提升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北师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应依据教材体系引导学生阅读。先读目录,因为目录不仅是全书的缩影也是全书的提纲,抓住它就能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和知识体系。再读每个单元的前言,前言概括总结本单元的内容,可以帮助你从总体上来理解和把握单元的学习内容。再读每课的导言,它虽然很短,但提出了一个或几个问题,概述了课文的基本内容。再读课本正文,课本正文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的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内的重要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再读资料、插图,新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资料和插图,课文和地图、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再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
那么,中学历史教师应如何在基本史料的开发和利用上下工夫呢?
史料教学法的运用始于基本史料的选择和确定。什么是基本史料?笔者无力为其下一精确定义,但认为,第一,基本史料是确凿可信的史料,且以第一手资料为佳。似是而非、疑点重重的史料不能作为基本史料使用。历史教师不能虚构、杜撰基本史料(如虚拟历史人物的“日记”“回忆录”和“手记”等)。这是史料教学的底线,必须守住。第二,基本史料是研究历史问题不可或缺、无法取代的重要史料,是多数史学研究者探讨该问题常用的史料。第三,基本史料是从相关的史料中筛选出来的史料,宜精不宜多,初中历史教学使用的基本史料尤其是如此。穷尽相关史料是历史研究对史料的要求,精选史料则是历史教学对史料的要求,二者不能混同。
依据以上三点,笔者认为中学阶段讲授“孔子及其思想”,其基本史料有以下三种。
1.《论语》
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当代研究者普遍认为,《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的资料”。①有鉴于此,将《论语》排在“孔子及其思想”的基本史料的首位,顺理成章。
因是语录体散文,在中国古籍中,《论语》并不是最深奥的,但因时代久远,今人要真正读懂也非易事。因此,一般要借助前人的注疏,如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近代杨树达的《论语疏证》等。但要求广大城乡历史教师人人都读这些权威注疏,恐不现实。笔者认为可以徐志刚译注的《论语通译》为主要参考书。此书早已由教育部列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之中。
2.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
实事求是地说,《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并非研究孔子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但《史记》成书时代早,被称为“实录”,且司马迁曾到今山东曲阜一带实地考察,“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史记・孔子世家》),因此这两篇传记一直被孔子研究者看重。有的学者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孔子传》”,②史料价值极高。
3.《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是不是伪书?如果不是,其原初作者是谁?撰集者又是谁?千百年来争论不休。经深入研究,并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土的战国和西汉简牍上类似文字、敦煌写本《孔子家语》等比对印证,现在多数研究者认为,《孔子家语》由孔安国“撰集”之说可以成立,③该书内容基本可信,有的学者甚至称其为“孔子研究第一书”。④因此,可将其作为研究和讲授孔子的基本史料。《孔子家语》版本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宜先选择一个节录本或选译本作参考,进一步则可阅读全本。比之《论语》和《史记》的相关篇目,本书的史料价值稍低一些。
在历史课程中,师生开发和利用基本史料的目的在于实现历史课程目标。200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知道孔子”,这就是教学目标。深入下去,这一目标可分解为三个子目标:(1)知道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2)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3)知道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地位。基本史料的开发和利用要为达成上述教育教学目标服务。
1.利用基本史料帮助学生知道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孔子用这段话勾勒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是我们讲述其生平的“纲”。
《史记・孔子世家》线索清楚,材料翔实,有详有略,记叙的重点是生年,即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17岁、30岁、35岁、42岁、56岁、63岁、73岁亦卒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几个时间节点。
《孔子家语》共40篇,一些篇章详述孔子的重要事迹,如“观周”篇记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的情况,“相鲁”篇记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司寇以及参与夹谷之会占尽风光的情况,“在厄”篇详记孔子及其弟子困厄陈、蔡的情况。
合理地有选择地利用这些史料,可以让学生知道孔子一生的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
作为“知道孔子”这个教学目标的一个子目标,“知道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的教学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与“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和“知道孔子的历史地位”两个教学子目标又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利用基本史料达成本目标时,要为达成其他两个子目标作铺垫。比如,如果想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知道孔子是大教育家,本环节就应该较多介绍孔子私人办学、招收并教育弟子这个方面的情况。
2.利用基本史料帮助学生知道孔子的基本思想
(1)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仁”
第一步,结合教科书,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第二步,根据《论语》,大体理解“仁”的含义。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以上材料全出自《论语》,但排列顺序有别于原书,调整的目的,主要是考虑由小故事切入,由浅入深,便于学生接受。如初中教学要减轻学生阅读负担,则可少引一两条,还可以在原文之后附上今译。
第三步,依据《论语》,论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首先,《论语》言简意赅,仅11000字,但“仁”字出现109次。其次,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众弟子如颜渊、仲弓、樊迟、子贡、子张、司马牛等都向孔子请教“仁”的问题,樊迟和子贡还不止一次问这个问题,而孔子总是耐心地从不同角度给予回答,可见此问题之重要。最后,“仁”包含着恭、宽、信、敏、恕、勇、忠、孝、悌等内容,并可衍生出仁义、仁德、仁慈、仁济、仁厚、仁政、仁和等概念,可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第四步,师生互动,概括升华,理解“仁”的最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即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
(2)知道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依据《论语》、《史记》的《孔子世家》和《仲尼弟子列传》等基本史料,用归纳法或演绎法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
第一步,介绍孔门弟子的大概情况。“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他们之中,鲁国人不少,也有齐、陈、卫、吴等国人。有的学生家庭富裕、社会地位高,有的家庭穷困,社会地位低。至于性格、兴趣和特长,更是各不相同。总之,孔门弟子多且杂。
第二步,说明孔子收生原则:“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也。”(《论语・述而》)
第三步,强调上述情况体现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第四步,指出“有教无类”是孔子思想“仁”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法:
第一步,强调孔子依据“仁”的思想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第二步,指出依据“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的招生原则是“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也。”
第三步,描述孔子弟子的基本状况:弟子众多,情况各异。
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角度考虑,归纳法显然优于演绎法。
3.利用基本史料帮助学生知道孔子的历史地位,对其作出评价
(1)树立评价的参照系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知道弟子对孔子的评价。如颜渊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贡说:“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愈;仲尼,日月也,无得而愈焉。”学生高度评价老师,极其自然,以此作为评价孔子的主要依据,难以令人信服,故还必须看看与孔子无利益关系的人,尤其是权威人士的看法。
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值得关注。孔子无诸侯之封却被列入“世家”,这就是很高评价。不仅如此,《史记・孔子世家》结尾还赞誉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此外,司马迁还为孔子的杰出弟子写了《仲尼弟子列传》,这也是一种肯定。据统计,除《孔子世家》和《仲尼子弟列传》外,《史记》其他篇目提及孔子的地方约有160处,引用孔子言论近90处。①这也是肯定孔子及其思想的一种方式。
(2)引导学生评价孔子
“知道孔子的历史地位”这个子目标,实际上可以分解为“知道孔子在先秦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知道孔子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和“知道孔子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地位”等二级子目标。因学生已通过基本史料知道了孔子的生平和主要事迹,知道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有教无类”等,学生要做出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评价已不是难事,故重点可放在孔子在先秦学术史上的地位,亦即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一评价上。基本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互动,利用前面几个环节获得知识,首先明确孔子思想(学说)核心内容或重要内容(如“仁”的观点、“有教无类”的主张等)具有开创性,独树一帜。其次,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即广泛传播,不仅三千弟子深受影响,还影响一些国家的诸侯、政界人物和大批士人。最后,孔子的思想为后学继承,深刻影响后世。《论语》的编纂和流传可以证明这一点。《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的长子孔鲤生孔(字子思),“子思作《中庸》”,又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也能证明这一点。据此可知,孔子创立了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初中教学到此即可,高中课堂则可说明这个学派为什么叫“儒家”)。
4.发掘和利用基本史料中的细节,让教学生动活泼
开发和利用基本史料要从整体着眼,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注意宏大叙事,但也不可忽视细节和故事。没有细节,难以还原历史现场。没有故事,难以让学生获得学习历史的乐趣。在难教难学的思想史教学中,如何让抽象的内容具体一些、让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体察有机结合起来,很值得研究。
在“孔子及其思想”的教学中,可以从史料中,发掘出不少可用之于教学的有趣的细节。如《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又异之”。称孔子为“长人”,是否夸张?可引导学生考证。东周一尺合今多长,说法不一。一说约合23.1厘米,②一说约合19.9厘米。③按合23.1厘米折算,孔子身高约2.22米,即令按19.9厘米折算,也高达19.1米。另外,从家族遗传的角度看,孔子后代中,有个叫孔子襄的(孔鲋之弟),汉惠帝时作过长沙太守,身长也是九尺六寸(《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本姓解》说,孔子父亲叔梁纥“其人身长十尺”,比孔子还高。
又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兴趣爱好。孔子爱学习,爱读书。《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孔子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他喜欢音乐,编入《诗经》的305首诗,“皆弦歌之,以求合诏、武、雅、颂之音”(《史记・孔子世家》)。“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孔子爱好体育,是射箭、驾车的高手。他喜欢户外活动,一说起春游就高兴得不得了(参见《论语・先进》)。孔子吃东西很讲究,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的美食家。
作为名师,孔子善于“因材施教”。《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根据学生性格特征施教的故事,极其有趣。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而通过《论语・季氏》记载的一个细节,今天的学生便会具体了解孔子高尚的师德,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趣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一些老师往往觉得,基本史料枯燥无味,故不想加以利用。以上实事说明,并非如此,关键在于要善于发掘和发现。
强调中学历史课程的史料教学要在基本史料的开发和利用上狠下工夫,并非只是引导中学历史教师钻“故纸堆”,教师还必须关心时政,关注史学研究的进展,用新的理念、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去开发基本史料。这样去做了,定会有新的收获。
以往,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界一般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称其为政治家的则很少。但新近出版的《谈治国理政》一书中的一个注解称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①前几年出版的匡亚明著《孔子评传》也称孔子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②王大千在为一本新出的《孔子传》所作序时亦说,孔子是一个“满怀理想的政治家”。③这种说法启示我们,今后在开发有关孔子的基本史料时,要关注孔子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塑造作为政治家的孔子的形象。
以往,中学历史教科书和中学历史教师讲孔子思想,高度重视“仁”,对“礼”也比较重视,但很少注意“德”。近年,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在强调以法治国的同时,也强调以德治国,这就启示我们,今后讲孔子思想,要注意其“为政以德”的重要思想。据笔者所知,2014年末,教育部在审定按《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时,审定专家就指出,讲孔子思想,教科书正文应增加以德治国的内容,并可将《论语・为政》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二章作为阅读材料写入教科书之中。
在开发基本史料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有的难题千百年来一直未能突破,而利用史学研究新成果则可能有效解决。上文说过,《论语》中“仁”字凡见109处,孔子经常回答弟子提出的关于“仁”的问题,可该书《子罕》篇开头即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两千多年未获解决。那么,孔子为什么“罕言”仁呢?杨义在其新著《国学会心录》中说:“言,语两个字意义相通,但对比着讲的时候,意义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别。‘言’是正面提出命题,进行阐发。《论语》中孔子虽然反复论仁,但多是回答弟子和他人的提问,以及进行论辩的话,自己作为一个命题首先发端,并正面作出界定,就非常少见,因此只能说是罕言。”④这样一说,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作为一种新的史学方法,近年,计量方法不仅广泛用于经济史研究,也逐渐用于思想史研究。用计量方法开发相关基本史料,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孔子及其思想。据统计,《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礼”73次、“道”60次、“命”21次。这一组数据有助于我们研究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前所述,本文就是将“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09次作为论证“仁”是孔子核心思想的证据之一。
史料教学法,通常指一切重视并较多使用史料的历史教学方法。这实际上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方式或模式,它包括多种多样的具体方法。
1.史料解析法
其操作过程一般是:教师呈现史料学生阅读史料师生互动,解析史料以回答问题方式得出结论。
2.讲述法
利用《论语》《史记・孔子世家》等叙述孔子的生平事迹,包括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而讲故事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叙事方式,对初中历史教师来说尤其如此。从史料的角度看,事事有出处,句句有根据,是历史叙述的最高境界。
如讲解讲《论语》中“仁”“礼”“德”等重要概念的含义,讲解“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的含义等。
3.活动法
(1)表演:如可组织学生以《论语》为素材,编演以孔子为主角、弟子为配角的历史短剧。上引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和孔鲤与陈亢的对话,情节、人物、对话几个要素都有,已接近于可用于表演的“脚本”了。
(2)诵读:朗诵孔子名言。
(3)抢答(知识竞赛):以源于《论语》的成语为内容。
(4)辩论:论题如颜渊是优秀学生吗?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还是“礼”?
5.小组合作学习
如可拟定“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中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古代政治家孔子”3个题目,学生3~5人一组,择题研讨,然后同题小组进行交流。
6.其他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19-02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空间的日益拓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流。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运用多媒体辅助思想品德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教学,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它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课堂效率,其优势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激发学生兴趣
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学生获取知识的强大内驱力。激发兴趣可得事半功倍之效,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声、光、形、色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面参与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和充分注意,是他们又不爱学转为爱学。例如讲《自己的事自己干》一课时,我把教材第三课引言中两只小狮子的故事制成动画播放,根据故事设计了两个问题:设想一下,跑出去的小狮子命运怎么样呢?两只小狮子都是刚出生就被猎人带回家精心喂养,但是,两只小狮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同呢?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加深学生理解,化解教学难点
从思品课的特点来看,基本概念、原理和观点较多,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强。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将会出现“教师头头是道,学生一头雾水”的现象,学生对所学知识很难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教材要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平时感到枯燥的知识、不易理解的问题、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等通过生动的视频、感人的音乐、丰富多变的色彩画面的切换,直观的展示出来,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便于记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讲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时,我制作了两个动画:其一是不加限制的放牧导致牧场出现超载、退化、疾病、瘟疫最终变成沙漠;其二是大家合作,有意识的控制各自的牲畜头数,牧场始终郁郁葱葱充满活力。通过展示这两个动画,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并初步懂得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提高课堂效果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看一本书,就算我们连续看几遍,可能也未必能将其具体情节、细节说得清楚明白。但如果把这本书拍成电影或电视剧,就是看一两遍,也能将其大概的情况和细节的大部分记得清清楚楚。这说明人体生理器官与人们学习和接受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特瑞克勒提供了这样一个研究结论:我们的学习10%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这一排序与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是相一致的。视觉与听觉在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的视听觉多媒体则可以使人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力量能够外,对记忆的研究表明,单用听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的60%,三天后则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为70%,三天后为40%;弱视听觉并用三小时后为90%,三天后为75%。这说明视觉听觉多媒体可有更长的记忆保持率和最佳学习率。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展示图像、声音等信息可以强化岁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视觉等,使大脑皮层同时产生多个兴奋区,对所学内容很快由感觉记忆进入到深层记忆,从而达到吸引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增加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知识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它不仅要求一个人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书本,而应该以教材为依托,密切联系实际,旁征博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教师要在悠闲地时间没给学生传授丰富而广泛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的扩充。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就轻松自由了。它集报刊、杂志上的文字、图片、录像的内容、自己制作的动画等内容于一体,对各种有效信息进行更多更新的知识信息。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浓缩教材精华,在现典型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几分钟内就能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纵横跋涉于广袤的多学科领域。这样大的容量如果不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而仅凭一支粉笔一本书是难于完成的,而且教学效果不能同日而语的。
增强时代气息,提高可信度
思想品德课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新鲜的时代感。正所谓“年年新教材,人人新教师”。因此,在教学中选择的材料应该是最近的最新的,而不是三、四年前更不是五、六年以前的。而教材由于受出版社因素的制约,它提供的各种数字和材料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显得陈旧、落后,更难于及时反映社会的变化,这不仅是教学不能与时代同步,还可能因教材与现实不符而是学生对教材知识疑惑不解,降低思想品德教育的可信度。多媒体灵活及时的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信息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品教学,使思品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及当前社会热点有机整合,丰富教学内容,把握时代脉搏,提高可信度。例如在讲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尽管我们以往提供的许多材料和数字千真万确,论证的也相当有利,但学生总有三分怀疑,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切入一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比如图标、数据、视频片段,用事实说话,学生的怀疑就大大减少了,思品课教学的可信度就提高了,时代感那也就增强了。因此,只要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关注《新闻联播》、《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重点栏目,及时收集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就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增强思品课的时代感和可信度。
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创新意识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了‘讲解---接受’的模式,教师讲“条条”,学生学“条条”,考试考“条条”,缺乏平等的学习气氛窒息了课堂活力,使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个体和独立思考,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多媒体技术介入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可以讲叫授课内容和学生协调、融洽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例如在讲“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时,我将我国北方的沙漠化、北京地区的沙尘暴、长江流域1998年的特大洪水、甘肃宁曲的泥石流灾害等新闻中录下来的活生生的镜头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学生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灾害感到吃惊,另一方面对环境问题展开了思考和讨论:造成灾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环境的恶化?人类怎样保护自己的家园?这种设计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围绕问题多方位、所角度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得到发展。
运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其中许多的特点在实践中以显示了强大的优势。但是凡是没有绝对。任何一种教学段“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由于一些思品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过分追求大容量,课件演示快,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具有教学过程紧凑、课堂容量大、信息量多等优点,一些老师对此津津乐道,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甚至一节课包含过去两节、三节课的容量。由于教学容量成倍增加,为完成教学任务,课件如同放电影,学生来不及观察思考就一晃而过,更谈不上深层次的探索,课堂教学有原来的“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这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过于花哨的课件,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摄入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产生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有些课件过于花哨,画面色彩斑斓,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稍有心理常识的人知道,学生的注意力会随外界的强烈刺激而发生转移。课件过于花哨,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观赏性很强的画面上,对教学的注意力大大减弱,冲淡了学生对重难点的关注,并最终影响教学的实践效果。
不考虑教学实际,盲目使用,效率低下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作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教师不从实际出发,不注重实际,一味盲目使用,结果导致学生丧失新鲜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精神高度集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工作繁琐,如果为了一节课花费很大的精力,其他课肯定大打折扣,这对学校、学生都不是好事。还有的老师没有把多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偏离了教学大纲,教学重点、难点难于体现,轻重难辨,缺少一个“拎起来一条线,撒下去铺满地”教学宗旨,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教师为课件所左右,不能发挥主导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但利用多媒体后,有的教师错误的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操作者,让计算机从头唱到尾,任凭计算机牵者学生走,对教学内容不佳任何分析、讲解、引导,不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还有的教师将预想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严格的按照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的逐一展现,不加选择,布置灵活变通,上课成了执行程序,教师成为现代多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失去了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和自己的教学风格。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思品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强大的作用,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更好的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应严格的按照既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去设计,要服从服务于教学目标这个大局,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决不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单纯的使用多媒体使用多媒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风格,恰当选择多媒体运用数量、时机等。只有那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或是理论强、用口述和板书难以表达的内容,材质的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
课件的设计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如图像简洁大方,色彩搭配和教学内容一致,布局合理等。
克服只要是多媒体教学就一定比传统教学手段效果好的片面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渗透,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
遵循学生为主题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设计一些人机对话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等方法,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心中中有多媒体,简单的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主,以机为辅,人机写作的原理。教师要时刻对课堂进行宏观调控,同时应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强的的交互功能,高屋建瓴的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和分析,使教师能按自己的需要组织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不是受课件的限制和左右,成为多媒体的奴隶,失去教师在课堂中主体地位。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的整合势不可挡,我们中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2]郭春芳.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五区及对策.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时光荏苒,转眼一个年度的工作结束了,回顾本年度的工作,有辛勤过后的快乐,也有耕耘过后的收获,现在做以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领导的分配,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业务。争取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加大备课的容量,加强上课质量,落实反思的分量。
教师个人年度工作总结5篇工作总结就这样我不断努力探索,建立了激趣导入——自主尝试——归纳总结——练习实践这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从而自主的接受信息技术课。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上微机课,不再是只想着玩游戏了,而是能够主动的学习知识,有的甚至还能在所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在辛勤努力之后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和认同,这是我几年来最想见到的。虽然信息技术相对于语文数学来说显得太微不足道了,最开始还被大家认为是连专科都不算的“二课”,但是随着我们一代一代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让信息技术学科也能成为教育花园里的一朵奇葩。
三、第二课堂、信息技术兴趣组教学工作
本学年认真开展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在学校中每班选出有信息技术特长的学生组建成一个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利用学生活动时间对其进行信息技术特长培训。通过这样的训练,我校学生参加全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根据学校计算机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教懂教会。一学年下来,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
由于时间关系,目前大多数教师单?a href='//xuexila.com/pu/' target='_blank'>乐谱鞫嗝教蹇渭褂幸欢讯龋虼烁餮Э苹疃璧目渭夹枰依窗锩χ谱鳌N私淌Φ亩嗝教蹇渭谱鞯糜猩猩P枰ù罅ζ檎一蛑谱鞫嗝教逅夭模枰欢系赜虢淌薪涣鳎拍苤谱鞒龈咧柿扛咝实亩嗝教褰萄Э渭6杂诓糠帜芏懒⒅谱骺渭慕淌ξ医辛讼感牡闹傅迹镏墙饩鲋谱髦械囊恍烟猓锼切薷淖约旱目渭箍渭辖萄Ч媛杉敖淌Φ慕萄肮摺?/p>五、努力的方向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由于有一定的思路,所以难免思考的少了一些,出现了一些倦怠。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习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以上是我本年度的工作总结,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有更大的进步。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本学期本人任高三(180和183班)的历史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个人的学习,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
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6、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7、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8、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
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9、复习策略
1、每节课默写一个重点知识点。
2、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全面知识点。
3、周测的进行,月考加强。
4、强化学生复习资料:《名导学师》的知识梳理。
5、用时间讲析资料上的练习。
10、学情
1、学生基础性较差,识记能力差,有许多知识点学了即忘。
2、除了优生以外,其他学生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学习是不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
也就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学生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师生之间学科交流较少。
11、学生获得知识情况
1、学生所获得知识并不多,许多知识点出现遗忘,学以致用的能力没有达到。
2、优生的成绩未有很大的起伏,文(180)班的朱__、莫__(183)班吴__,叶__、向__。
等同学的成绩都没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这些优生得分主要在选择题,对非选择题学生对问题,思路把握不准,有时会出现离题的现象。
3、中等生成绩都没有办法突破,其实许多中等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可能是复习是没有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只是被动的接受。
4、差生成绩一样持平,基本上非选择题是空白卷。
只是乱填选择题。许多知识点讲过几次都没有办法作对。
三、对复习的反思
1、复习时(主要梳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和记忆。
不需要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中,由于对应的知识,刚刚呈现,只需要简单再现,因而思维层次较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复习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课前的默写、背书等这些在上届学生试验基础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能够坚持到高考的日子。
3、对学生没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别是优生的需求与不足。
工作不够细,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没有真正细化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当中的缺点和方法。
4、教师本人作题量不够,以致作题的能力质量下降。
因为题量不够,很难站在高考的高度进行复习。所以高三教师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模拟题的演练。
5、复习的针对性较差,往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可是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在教学中没能作到因材施教,导致中等生、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6、复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与屯中教师的复习交流,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料,屯中教师刚好是我刚毕业时的师傅,没有和她的交流学习是今年复习的一大失误。
但与海口一中教师黄选英老师的交流与沟通稍多些。
四、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较差,例26题,27题,等回答错误。
2,申题不清,例1题,5题,8题。
3,答题不规范,例26题,28题,没有条理性,答题不规范,答题不全面,失分较大。
五、今后的高三复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针对性,追求有效性。
教学追求有效性就必须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具体做法如下:(1)每复习一个专题之前先提出教师自认为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给学生作答,从而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漏点,大部分学生无法做答则细讲,和引导。多数人能够作答则少讲,少练。
(2)运用电子表格做一张学生学习情况表。
此表的构件有利于了解学生抚恤后还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表中的反映情况帮助学习补充不足的知识,掌握了则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如果这些工作做到位的话那么学生的基础打的是非常扎实了。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2、要注意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的衔接,从高一就要树立学习的思想意识,要对高一、二年级历史教师多听课交流,使他们所教的内容有目的性,兴趣性,平常高考教研分析要及时在科组内反馈,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3、自己也要多看书,多作题,提高作题的质量,特别是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作题的方法和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应付高考中的试题,高考中的题目不可能出现平常练过的试题,只能是相类似的题型,因此教师提高、掌握、探究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是今后任教高三历史的重要工作。
4、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如读一些史学著作,加强对古文的阅读,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5、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
6、注意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衔接和联系,加强与初中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构建自己史学横向、纵向体系。
7、每次月考测试必须增加题量达到高考的题量,以通过考试带练,以便早点适应高考试题。
8、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细到第几周复习到哪一课。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高一三历史的教学特点及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认真的进行会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
4、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
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通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3本人教龄已有15年了,中学一级教师,长期担任中学历史教学工作。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及“五规范”、“十禁止”,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自我剖析如下:
1、在依法执教方面,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同时也认识到,对新近颁布的政策还不能深入领会,需要进一步学习。
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
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批改作业、考试阅卷等方面,偶尔有敷衍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
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
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
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6、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
我积极听取家长的合理建议。
7、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
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坚决不搞有偿家教。没有乱办班、乱补课的现象,更没有乱收费的行为,严格按照“五规范”和“十禁止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8、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自查反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一名无愧于教师称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4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当__年期末结束的时候,作为七年级政治学科备课组的工作已经落下了帷幕,本备课组的两名同志也可以相对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也可以比较欣慰的等候自己成果来临。一年来,我们教研组的两位同志在七年级的直接领导下,尤其是得到我们整个政治教研组同志关心和帮助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七年级政治教学任务,现在能够向学校交上合格的答卷。在本学期尤其是本年度的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按照以往的惯例,也是按照学校工作的要求和安排,特作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是我们备课组的集体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互相交流学习体会;发辉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学进度,统一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制定难点的突破教法,探讨交流教学上的问题,每次活动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达到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我们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工作。安照我们备课组的工作计划,本学期除了参加校政治教研组的公开课研讨外,我们备课组也开展了教改试验课,我们的试验课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试验课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拟定教案,课后进行了分析总结,总体情况基本达到目的。除了开展试验课外,平时备课组老师之间也开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听课活动,本学期每人听课都不少于18节。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适应新教材新教法,我们积极采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青年老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互帮互学,积极探讨课件的制作。
三、做好单元过关测验。每章统一进行单元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写出检测分析报告交级部。各单元测验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单元的检测分析主要包括:
(1)各班的A率B率C率D率。
(2)卷面得失分情况分析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突破重点问题的的方式。
(5)学困生帮扶措施等。
四、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补救。本届初二学生政治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使学困生提高政治成绩,我们制订了补救措施,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困生是否过关为标准,二是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利用下午小组合作研讨时间由任课老师集中辅导,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些学困生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些都是老师们尽职尽责、不怕辛苦、不计报酬的表现。
五、我们积极参加区教育科研所组织的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从来没有迟到也没有早退,而且认真做笔记,并且在会上积极发言。我们的目的是比较的简单,既然是代表学校参加全区的活动,我们就得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
六、今后的设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进步。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2、转变教学观点,树立教学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思想。
3、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展课堂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培优转差有成效。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时间有限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争取更大的进步。
教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5本学期,我以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式。现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政治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内容,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2、认真抓好教学常规,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
进行“研究型备课”。以教材、学生、教法、教具作为研究对象,查阅资料,加强对知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准确的掌握知识,而且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的组织教材,形成个人的体验和认识。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使学生的思维都能活跃起来,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去思考问题、钻研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作业的布置上,不局限于重复性问题。而是注重课外小试验、小制作、资料的查阅和搜集等。布置的作业及时的检查,并做出客观、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乐趣。
3、认真搞好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
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课堂教学。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精心分析、讨论,探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通过听评课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教法的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和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我们采取了“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策略。对于尖子生的培养,采取“带研究生”的方式。课堂上,对于一些有难度、有深度的问题多让尖子生回答。课下,精选一些竞赛题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善于钻研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对于后进生,采取了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并利用同学之间的互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把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中,我积极探讨科学的学习方法,诸如兴趣教学法、交互探求法、情感交流法等。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巧妙组织学生活动,体现学生“主体”显得更为重要。
6、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本学期,我所教九年级(64、65、66三个班)的政治课程,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期末检测取得了较好成绩。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下一步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给学生创设质疑、调查、动手实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课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不经意间,一学年很快就过去了。开学时面对这届初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校的高要求,我感到肩上的担子特别沉重。现在终于结束了,后面还有个不长不短的暑假,可以喘一口气,停下来写一个工作小结。
因为自己身上的问题很多,所以一直不敢做自我小结。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我们本该经常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人才能进步。我先指出我自己的问题是明明内心知道这件事不对,却还是去说去做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普通人和能够取得一些成绩的人之间的区别吧。还有个致命的毛病是不会装糊涂,什么事情总要搞得很清楚,其实有些事情是永远不可能搞清楚也不可能完全公平正义。
当然,我在各方面也有相当的进步,除了上面认识上的进步之外,我特别注重自己平时的言行,不该说的话,不该说的对象,我放在心里面。同时,我知道一个人在工作上不可以马虎,我严格无条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一年没有迟到早退现象,这是做人的本分。教书育人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中心工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遭到什么挫折,哪怕是别人的冷嘲热讽,还有周围同志的误会(有时候我会瞎说,虽然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还是有,懂我的知道其实我什么心眼也没有,我只想平平安安的过日子,我从来不追逐名利),总之,我挺过来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三政治中考成绩获得历史性突破,我虽然只是配角,但也尽了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