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3:0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建筑设计合同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关键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过了三十几年的时间,纵观发展历程,在市场经济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修复。市场经济有效运行需要契约合同的约束作用[1],最终促进合同预期目标的实现。我国加入WTO以来,工程建设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合同签订的质量及履行效果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下面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合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特征
1.1合同主体只能是法人
建设工程的设计合同,不仅对质量要求很高,同时对技术的要求也很全面,因此个人不能独立承接。合同发包人必须是经过批准的法人,承接人也必须是有从事设计资格的法人[2]。所以,设计合同的当事人不仅是法人,同时也是具有某种资格的法人。
1.2合同仅限于工程设计
合同约定的是建设工程设计,对于一些价值较小、结构简单的工程设计,也适用于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的相关规定。这里所说的工程主要是指建筑行业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活动。
1.3设计合同具有次序性
建设工程对质量要求较高,涉及面也比较广,不同阶段工作之间的顺序很严密,必须符合建设程序要求,所以设计合同的次序性非常强。比方说,国有投资项目在没有立项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进行可行性研究,这种情况下是不能签订设计合同的。
2设计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项目管理与合同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如何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然而纵观近年来设计合同管理的工作情况,其中存在大量问题阻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1主体身份无资格出现的无效合同
主体身份无资格在现有合同形式中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①利用“某工程总指挥部”或者“某基础建设办公室”等名义签订合同,实际上没有具体的行为资格,因此这些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②随着当前私人经济快速发展,个人在缺少工商行政部门营业证件的情况下经营,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也是不被法律保护的;③一些单位或个人目前销户,或者被工商行政部门收缴了证件,他们用以前的名义来签订合同,这种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3]。
2.2合同内容不规范出现的纠纷
主要有两种情况:①设计合同内容违规,例如一些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将一些指标任意修改,例如建筑物高度标准、城市绿化情况、规模大小等,按照业主自己的意愿签订设计合同,结果不仅设计工作白费,同时还要重新进行设计,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设计工作,甚至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②合同内容不规范,每个建设单位性质不同,自身条件也不同,因此合同的针对性较强,一些法人由于不熟悉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在签订合同时缺少对很多情况的考虑,进而引发了很多纠纷。
2.3合同无效出现了不良后果
签订合同时,委托人在相应签字栏签字时,一定要有单位法人委托书(或委托证明),否则合同无效。但是很多经营活动中,由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一些设计单位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很多情况的限制下,没有授权直接签字。
2.4“霸王条款”
设计单位在与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打交道时,会要求合同模板使用其公司制定的设计合同模板,这种合同就无法避免“霸王条款”的出现,例如:①双方违约时违约金的支付比例悬殊;②设计进度约定为绝对时间“某年某月某日”提交施工图纸。项目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当前阶段的设计都是要在前一阶段的设计任务确认完成后才能开始,而且有些阶段的设计内容是需要通过规划、审查、消防等相关部门的审批,各部门的审批时间都不是固定的,因此在合同中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约定为绝对时间就很容易导致设计单位成为违约方。
3合同管理问题的改进措施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知,当前工程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建设工程设计合同的履行,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这些设计合同管理问题进行解决。
3.1积极展开行业法律教育和学习
设计合同与工程建设成果直接相关,设计单位应该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学习,特别是设计合同条款内容,应该详细的、深入的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到学以致用,设计单位应该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积极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才能不断前行[4]。
3.2在工作中不断规范行为
勘察设计合同的专业性非常强,其中涉及到了设计范围、价格、完成日期、违约对象等,其中还包括很多有关专业规定、范围标准等内容。在快速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设计合同的重要性开始凸显,这种情况下,如果设计单位不能对经济合同法律法规进行掌握,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不能结合法律法规进行,这时企业的发展也会非常艰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法律法规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不断规范法律法规,这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3配备法律顾问
设计单位配备法律顾问,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完善经济合同管理,预防合同纠纷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律顾问能够帮助单位起草法律事务,审查合同文本,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帮助建立和完善各种合同管理制度;参加经济合同的谈判提供法律帮助;受法人委托,参加经济合同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活动[5]。
3.4依法签订书面合同,提高签约质量
在制定设计合同时,要深入了解项目的预期情况、资金到位情况等,防止商业诈骗,必需将达成共识的条款写到合同中,形成具体的书面文字并防止合同陷阱,对于不平等条款,应据理力争,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后由合法法人签章和单位盖章。为了充分保证合同的合法性,书面合同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书面合同的签订在对双方的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的同时,对双方的权利也都予以保证,提醒签约人形成责任意识,引导其按照合同来办事,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遇到分歧,将合同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合理的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设计合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制定完善的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为其提供保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合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设计工期、设计质量、工程造价都存在直接影响,深入了解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非常必要。笔者衷心希望,本文对设计合同管理相关问题的探究,在以后的建设工程项目中,从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于设计合同管理不规范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作者:林纮 单位: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1]王幼松,何宇俊,袁亮亮.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广州地铁项目车辆段合同管理系统评价[J].项目管理技术,2016,01:118~123.
[2]未红霞,王书海,綦朝晖,刘辉.工作流技术在工程项目合同审批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8:155~157.
中图分类号:TP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4-0795-03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PC-based Integrated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U Fa-cheng, LUO Jian, HONG Su-hui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Abstract: With analyzing the needs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OPC technology, using C#. NET, SQL Server database technology, construct integrated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s (IBMS), and describes design of the main system modules. At present the system has been officially put into operation, improving integrated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BMS; OPC; linkage; data acquisition
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主要包括楼宇自控系统(BAS)、安防自动化系统(SAS)、消防自动化系统(F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等,而各系统又由多个子系统和各种设备构成。如楼宇自控系统包括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水系统、照明系统和变配电系统等。综合楼宇管理系统(简称IBMS)就是将智能建筑内的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在物理、逻辑及功能上连接在一起,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集成和综合管理,是现代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是基于福建境内一栋智能建筑开发设计。本文只针对该建筑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设计。
1 系统分析与设计
1.1 系统分析
智能建筑拥有一批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机电设备和系统,对其进行监控和管理的功能、要求各不相同。
IBMS监控和管理的对象包括楼宇自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根据各类设备所要完成的功能,IBMS由对应的各分系统组成,它们相对独立工作,各自完成相应的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任务;但又协调一致,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共同完成建筑物自动化管理的功能,并保证其运行维护管理的经济性和智能化。
IBMS的功能需求如下:
1) 对智能建筑内所有子系统(5A)的机电设备进行统一平台的实时监控。用户可以在同一软件平台上看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空调、电梯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建筑的用电、用水、通风和照明情况,以及保安、巡更的布防状况,消防系统的烟感、温感的状态等。
2) 实现跨子系统的联动控制,提高建筑的综合管理能力。联动是某一事件的发生不仅要引起该事件所属子系统的反应,而且也要引起与之有关联的其他子系统采取相应的动作。如有人非法闯入,防盗报警系统受到报警信号,此时IBMS根据联动预案将最靠近现场的摄像机对准报警位置,将该摄像机的图像信号立即切换到主监视器上,自动开始录像并自动打开相关区域照明及关闭相关区域的门禁,最后在主界面弹出报警信息提示窗口并将报警信息存入数据库。
3) 提供多种管理功能,帮助用户进行决策和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如提供关键设备的能耗报表分析、对建筑内的控制子系统进行优化调度等功能,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4) 简便、友好、统一的用户界面。如提供包含图形化设备的2D、甚至3D模拟平面,使用户更加容易识别设备及其位置等信息。
1.2 系统总体设计
目前国际上综合建筑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有客户端/服务器端(C/S)模式和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C/S结构不受浏览器限制,交互性强,功能更完善、稳定、安全。B/S结构简化了客户端,用户操作更为简便,更适用于信息且易于扩展[1]。考虑到建筑规模和控制软件的稳定性,本系统采用C/S模式。
1.2.1 系统结构设计
IBMS的总体结构具有结构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其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数据层、接口层和应用层。
数据层:描述系统的基础数据源,主要包括建筑现场设备的过程数据和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配置数据及设备的历史数据。
接口层:描述各子系统设备的通讯接口协议,主要包括OPC接口、RS232接口、ODBC数据库接口;描述数据库的访问接口,主要是ADO. NET。
应用层:描述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
1) BA子系统:包括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制冷系统、通风系统、水系统、照明系统和变配电系统,负责BA系统及子系统的实时监视和控制;
2) 安防子系统:包括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和巡更系统,负责安防子系统的实时监视和控制;
3) 消防子系统:包括消防报警系统,负责消防子系统的实时监视和控制;
4) 其他系统:包括酒店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公告备忘等相对独立的系统;
5) 数据采集:采集建筑现场设备信息存入数据库;
6) 数据报表:对采集的建筑现场设备信息进行报表分析;
7) 联动管理:管理联动预案,当有事件触发时,根据联动预案执行联动;
8) OPC UI控件:OPC UI控件为设备在IBMS中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控件有不同的属性和方法;
9) 平面图设计器:实现方便、快捷地按照用户的应用环境形成组态画面存入数据库,供系统运行时使用;
10) 通用模块:提供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系统帮助等通用功能。
1.2.2 接口设计
本系统采用统一的OPC标准通讯方式。其接口设计分为三类:
1) 对于提供OPC接口的系统,像BA系统,程序模块可通过OPC接口读取/写入OPC服务器中可控设备的当前状态(包括开关状态、当前值等),实现实时监控;可响应OPC服务器发出的警报信息实现联动处理;可自定义集中采集关键设备和关键点的当前状态,经过处理后存入数据库供程序使用。
2) 对于没有提供OPC接口的其它系统,通过转换程序转为OPC接口方式。
3) 对于其他应用系统,需要进行数据交换,采用专门的协议方式,如酒店系统、停车场系统采用数据库的ODBC连接方式,一卡通管理系统采用COM方式。
2 关键实现技术
2.1 基于COM技术的OPC
系统跟现场可控设备的通信主要采用OPC方式。IBMS作为OPC应用程序端,可通过OPC接口与OPC服务器相连的硬件装置通信,而无须了解这些硬件装置的细节信息[3]。其通信结构图如图2所示。
OPC全称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for Process Control,它是建立在Microsoft的对象连接与嵌入(OLE)、组件对象模型(COM)和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技术基础上的一项技术规范与标准。OPC将访问现场设备的开发任务以标准接口的形式放到设备厂家或第三方厂家,并将该接口以服务器的形式透明地提供给用户(工控软件开发人员),使得用户可以从底层的通信模块开发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工控软件的功能[2]。
COM并不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它与运行的机器(只要互相连接)、机器的操作系统(只要支持COM)以及软件的开发语言无关,而是一种在软件组件间相互通信的二进制和网络的标准。COM组件是遵循COM规范编写的,它以二进制形式,可以给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以及其他组件提供服务。
DCOM是COM的无缝扩展,它支持在局域网、广域网甚至Internet上不同计算机的组件之间的通信。因为是无缝的升级,所以可以将原有的基于COM的应用、组件、工具以及知识转移到标准化的分布式环境中。
OPC是采用Client/Server模式。OPC服务器作为数据源提供现场控制设备的过程数据;OPC应用程序根据需要对OPC服务器进行数据访问(读取/写入)。不同的厂商可能提供不同的OPC服务器,一个OPC应用程序可以同时连接到同一或不同厂商提供的一个或多个OPC服务器,同时一个OPC 服务器也可以同时被多个的OPC应用程序连接。OPC服务器可以运行在本地计算机(与OPC应用程序同一台计算机)或者远程计算机上[4]。
2.2 联动管理
联动可有效提高建筑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从而实现系统整体的防火防灾能力。联动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联动预案的设置、联动的控制和联动的日志。联动预案描述联动触发到联动响应结束系统所做出的一系列动作,其包括联动源、触发条件、动作方式、值、触发时间等属性。
联动源:可能触发联动的可控设备控制点,如消防、门禁、防盗监测点。
触发条件:当设备控制点的当前值满足一定条件(>/=/=/
动作方式:系统主要提供三种方式:1)向其他可控设备控制点写入值;2)弹出提示窗口;3)运行某个特定的程序。
值:针对不同的动作方式分别表示为:1)写入可控设备控制点的值;2)弹出提示窗口的信息;3)运行某个特定程序的命令。
触发时间:联动触发的系统时间,用于记录联动日志的时间。
以下步骤描述系统处理一个联动预案的过程。
1) 设置联动预案A,假设为门禁报警点#1发生报警事件触发其附近照明系统中的灯#1亮。将联动预案A存入数据库。
2) 启动联动时,系统将从数据库中读取所有联动预案,并将其加动监控队列。
3) 当门禁报警点#1发生门禁报警事件,如无效刷卡、开门时间过长、强行破门等时,系统将从监控队列中找到联动预案A,根据联动预案A的动作方式,向灯#1写入命令1(1表示开灯的命令)。
4) 此时,系统调用日志记录程序将联动日志存入数据库。
5) 系统主界面中的报警及故障窗口和联动信息窗口刷新显示报警日志和联动日志。
系统的联动管理基于数据库,一个联动预案对应数据库联动预案表中的一条或多条记录,将联动预案的配置、联动的控制和联动日志三个功能模块很好的解耦,实现联动的灵活控制。
2.3 OPC UI控件
OPC UI控件定义为现场设备在系统中的抽象描述,即系统中的一个OPC UI控件对应一台现场设备。
OPC UI控件是联系平面图设计器和各监控子系统的纽带。平面图设计器基于各种OPC UI组态生成与现场环境相对应的组态平面存入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加载数据库表中的各监控子系统的OPC UI控件重新组合生成与设计时完全一样的组态平面图。系统中,一种OPC UI控件根据设置不同的属性可代表一类相似设备。OPC UI控件设计都应具有以下两类属性:
1) 描述与设备通信相关的属性:由于OPC UI控件的核心是模拟现场可控设备,应具有和现场可控设备通信的功能,包括读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和向设备写入控制信息,因此所有OPC UI控件都应具有与设备通信相关的属性。主要包括:OPC服务器所在主机的名字(opcHost)、OPC服务器所在主机的用户名(opcHostUser)、OPC服务器所在主机的密码(opcHostPassword)、OPC服务器名(opcHostServer)、OPC点名(opcHostTagName)。
2) 描述控件外观的属性:包括控件左边距(opcLeft)、控件上边距(opcTop)、控件的宽度(opcWidth)、控件的高度(opcHeight)、设备的描述信息(opcDescription)、鼠标移上去显示的值(opcTooltip)、控件的图片路径(opcImagepath)。
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对现场设备进行抽象封装,对不同种设备采用不同的OPC UI控件与之对应,并抽象出OPC UI控件的共有属性,实现了灵活的管理种类繁多的现场设备的目的。同时使得平面图设计器能够灵活的、动态的管理和配置子系统平面图、组态图,能支持在原有配置的基础上重新配置。
2.4 数据采集及报表
数据采集为系统对预定的设备或者设备的关键点的状态信息根据采集策略进行读取并存入数据库的过程。采集策略分为循环采集和定时采集两种方式,其中循环采集方式分为每5分钟、每10分钟、每30分钟、每小时等多种方式,定时采集方式分为某个具体时间点和每天的某个时间点两种方式。数据报表是基于数据采集的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进行开发和设计,用户可根据不同的组合条件生成明细、统计报表,并绘制包括趋势线图、柱状对比图和统计饼图,给用户分析和决策提供帮助,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系统的数据报表主要用于对水、电、煤气等能源的消耗量进行统计和对比。包括各种能源消耗量的日走势图、时间段走势图、年对比图、季度对比图、月对比图、日对比图,能耗设备的实时数据显示图。
系统生成的报表均可直接导入Excel,统计分析图表也可以快速导入Excel、Word、PDF等多种文件格式,方便二次编辑或打印。
3 结束语
综合建筑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将数据层、接口层和应用层代码分离,很好的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基于OPC工业标准接口,使系统和建筑内各弱电系统间有了安全的隔离层,确保各弱电系统的故障不影响系统运行;使系统中的监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联动模块等需要与现场设备通信的模块可以相互独立工作,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徐晓霞,贝雨馨.B/S 模式与C/S 模式之比较[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6-129.
[2] 贾宏宇,施仁.基于OPC的工控软件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1999(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is an art, with other art forms, from life of accumulation of consensus, make people aesthetic judgment of the art of architecture has general regularity,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building design field using collaborative design to the problems, and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design the practice and collaborative design theory closely.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e, puts forward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field right use of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design method.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collaborative design of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of existing huge progress potential driving force, i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Keywords: cooperative design; Architecture design; Management way, ques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开始用于建筑设计中, 国外的一些建筑设计公司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设计过程进行管理。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公司内设置1名管理员, 由这个人为每项工程设置子目录、图纸文件名称和图纸相互引用关系,进一步统一至图层管理、 字体管理和出图管理。由于与国际合作的增加, 国内的建筑设计机构开始学习协同设计工作方式。但是由于国内设计机构, 特别是大型设计机构涉及专业多、设计周期长, 照搬国外方式就遇到很大困难。与此同时,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 协同设计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新内容。如何把协同设计工作方式移植到网络环境中, 并与国内的设计过程特点相适应是一个极需解决的问题。
1 协同设计的模式
由于协同设计对于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推动力, 因此这一概念在国内出现虽然只有3 年左右时间, 但已经有很多公司做了大量尝试工作。总结目前的理论和实践, 在建筑设计领域对于协同设计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种流派:
1.1 三维设计模式
以Autodesk 公司的Revi t软件为代表的三维设计产品正在逐步打破平面设计方式, 将建筑设计带入直接进行三维建模的方式。有一种观点认为协同设计就是三维设计模式。的确, 在石油化工和机械等行业的设计中确实已经实现了三维设计, 设计直接反映空间关系, 免去了从二维到三维的不断转换, 减少了空间矛盾。但同时, 三维设计要求设计过程中的数据确定、唯一。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方案会随着各种因素变化而不断调整、不断完善, 因此整个设计过程中各个专业需要不断磨合, 只有到最后阶段才能基本保证数据准确唯一。如果以三维设计等同于协同设计, 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很多潜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 每种三维软件都难以做到全面,Revit软件就不能实现复杂的空间曲面, 需要多个软件相互配合, 相互转换。这就要求设计师对软件应用自如, 无形中提高了使用门槛。三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会得到推广和发展,但未来的建筑设计方法也一定会形成二维、 三维同时存在的局面。
1.2共享目录方式
这种方式通过网络服务器将各个终端联系起来,在服务器上开设共享目录。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得
到共享目录的授权, 将自己的图纸保存到服务器上。通过相互参照, 实现协同。这种方式基本复制了国外
的工作方法, 其代价较低, 易于掌握, 特别是对于小型工程比较适用。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全部设计工作必须在网络上进行, 当项目设计人不多时比较方便, 一旦参加人较多, 会对网络形成比较大的压力。其次, 这种方式不能实现版本管理, 设计过程的全部资料无法保存, 也无法追踪设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第三, 设计过程需专人管理, 靠专人设立图纸相互参照关系并对服务器进行管理, 无法依靠软件系统实现自动化, 更无法实现远程和异地协同。
1.3 平台管理方式
平台管理方式以 Syne rgy Design 系统为代表。这种方式同样通过网络服务器将各个终端联系起来, 在服务器上安装协同设计系统, 在网络环境中实现平台化管理。这种方式汲取了国外先进的设计工作模式,同时兼顾了国内设计机构的特点, 既可以实现专业内协同, 又可以实现专业间协同。并且在工作中以计算
机系统代替人工管理, 实现自动化。设计团队的各级管理者被授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或取消
项目人员, 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图纸引用关系。系统还可以对全部设计文件实现版本管理, 记录所有图纸版
本。同时记录设计过程中的全部操作, 以便查询设计问题出现的过程, 进而保护知识产权。Synergy Design
系统目前已经初步实现远程异地协同的要求。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必须对团队成员进行
培训, 使其掌握具体工作方法。其次, 对于简单的工程需制定相对简单的团队工作方法。
2 协同设计模式下平台管理方式的特点
以上分析了三种方式的利弊, 在此基础上对平台式管理方式进一步深入分析, 详细介绍 Syne rgy Design系统在建筑设计应用过程中的特点。
2.1 网络化工作
采用平台式管理的方式, 协同设计完全在网络上展开, 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将Synergy Design 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 设计团队中的每台电脑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同时服务器上的工程目录以临时文件夹的形式存在每位设计师电脑上, 他们可以在本机工作, 然后把设计好的图纸上传到服务器, Synergy Design 系统会将图纸的变更通知和变更内容自动告知团队中相关成员。自动实现专业内与专业间的协同工作, 同时减轻了网络压力, 保证了网络畅通。
2.2 人员组织
平台式管理强调人员组织, 通过Syner gy Design 系统实现团队内人员管理。不仅如此, 而且可以随时添加设计团队成员。对于新近加入的设计人员, 只要掌握协同设计工作要求, 了解个人分工, 即可以很快开始工作。由于可以灵活的增减人员, 因此使系统的应用更加灵活,既发挥了平台的优势, 又符合建筑设计过程的特点, 协同设计也更容易被使用者接受。
2.3 图纸组织
平台式管理同样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将图纸有序地组织起来。团队中各级负责人可以按照一定规律, 通
过Synergy De sign系统, 在工程开始时设定一部分图纸,并设定他们的各级参照关系。这样保证工程负责人可以在工程进行中随时调看图纸。不仅如此, 在整个工程进行中,被系统授权的人员可以随着设计需要不断增加图纸,不断增加图纸参照关系, 从而保证全部工程图纸条理有序。
2.4 版本管理
实现平台对图纸文件的版本管理是平台式管理区别于共享目录式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Syne rgy Design系统可以自动标识版本时间, 发送版本更新的通知, 根据需要保留设计过程中的各版本文件。这种方式非常适应建筑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的特点。
2.5 人员授权
平台式管理对设计团队中每一位参加者会根据其工作内容进行授权, 授权内容既包括对图纸的权限, 也包括修改、 复制等管理权限。这一点区别于共享目录式管理,后者只对目录进行授权, 而不能对目录内的图纸进行管理。在有些工程设计中, 共享目录出现与设计无关的图片、 照片等内容, 造成服务器空间拥挤, 但又无处可查, 严重影响了工作。
2.6 过程记录
正是因为有了版本管理与人员授权的基础, 平台式管理可以实现对设计全过程进行记录。这一方法对
设计过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 可以非常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
2.7 易于掌握
采用平台式管理的形式实现协同设计非常容易被设计者接受, 即使是仅仅负责制图的参与者,一经从图纸结构中了解了自己所负责的图纸内容与要求, 就可以很快地打开 AutoCAD软件开始设计, 与过去的工作模式差别不大。在AutoCAD软件界面中, Synergy Design系统增加了上传、下载等提示, 因此整个协同设计过程不用离开AutoCAD软件界面即可完成。
2.8 工程切换
建筑设计过程中, 一位设计者往往要负责几项工程, Syner gy Design 系统采用多服务器架构, 允许一次登陆, 多次切换。因此使用者可以在登陆平台以后, 从一个工程直接切换到另外的工程, 即使他们不在一个服
务器也能实现, 避免了多次登陆。
3 协同设计的特点
协同设计到底给建筑设计过程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首先的变化是强调团队组织, 讲求人员授权分工。每个人在项目中的工作重点不同, 关注的内容也不相同,各自权限也不相同。因而需要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例如各专业负责人重点对设计总体负责, 因此他们主要通过平台时时调看图纸。具体设计人则重点对某一局部负责, 根据负责人意见修改图纸。团队内部每个人需要彼此尊重, 互相配合。其次, 设计要求按统一标准进行。以往规模比较大的工程, 往往现行订立本工程的设计标准。协同设计要求各个项目依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设计工作。正是由于标准统一, 各种优势资源才能通过协同设计平系起来, 共同工作。Syne rgy Design 系统采用了统一标准,规范了包括二级软件在内的设计要求。第三, 设计内容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过去在设计中, 对于图纸的分工是粗放的。协同设计要求将图纸的内容细化到人, 由专人负责,整个设计过程中相同内容数据唯一。
4 协同设计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正是由于协同设计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因而协同设计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阻力。第一个问题是过
去在设计过程中强调技术, 不重视团队, 不重视团队管理。因此协同设计的组织工作应该由谁来负责? 如果是主持人和各专业负责人, 那末无形中会给他们增加很多工作量。建议在团队中增加管理岗位, 如项目助理等职位, 由专人负责协同设计的组织工作。第二个问题是能否坚持执行统一的设计标准。由于每个人设计习惯不同, 因此统一的标准不能适用每个人, 而要求设计者向标准靠拢,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具体人的效率, 但协同设计使整个团队的效率得以提高。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对待专业化分工。一方面要求每个人将自己的工作做好, 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另一方面, 上游专业要慎重发图。经常出现的情况是, 建筑专业在一天内发三版图, 造成结构、 设备、 电气专业无法跟上这飞快的变化, 因而破坏了协同设计专业之间的联系。
5 展 望
一个新事物在刚刚诞生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同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不例外, 但他仍然在健康地发展。包括奥运工程在内的多项设计工作已经在协同设计平台上展开,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需求的不断完善, Syner gy Design系统不断升级, 这一切使协同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协同设计也在逐步向纵深发展, 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下。
5.1 与高性能计算中心结合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 在设计过程中计算工作会越来越多, 其中包括结构计算、 耗能计算等多项内容。有些计算工作过去可以在单机上进行, 但由于计算量逐步增大,计算工作要求采用服务器或多台服务器并行计算, 高性能计算中心的概念应运而生。计算中心满足了多用户应用的要求和远程计算的要求, 并且降低了成本。协同设计平台与高性能计算中心结合使设计过程更加完备, 专业联系更加紧密, 通过多次试算,逐步优化各个专业的设计内容。
5.2 与方案设计软件结合
协同设计重视设计过程的管理, 将其向前延伸则与建筑方案设计紧密结合。建筑方案创作过程包括方
案构思的过程、 场地地形分析的过程等一系列内容, 其中对图形处理的要求比较高。协同设计与方案设计软件结合,即将创作过程与设计过程结合起来, 对提高建筑设计的品质有巨大的帮助。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曾经在云南西双版纳工程中采用专业软件进行地形分析, 将协同设计工作向前延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3 协同设计平台提供更多的工具软件
Synergy Design 系统目前已经提供了一些工具软件,例如图比较等。未来的发展需要平台提供更多的
工具以方便使用者。
6 结 语
总之,协同设计的意义除去技术本身之外, 重要的在于通过它将个人设计转化为团队设计, 建筑设计不再是闭门造车, 而是整个社会的协作。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筑设计的水平也一定会得到迅猛的提高, 真正起到承载文明, 传承历史的作用。
参考文献
前言
所谓的智能住宅就是指在这个住宅小区里面包含了信息通信、计算机以及自动控制等现代化技术,通过各种资源将各种信息和服务传递给住户,以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环境。在进行智能住宅弱电工程设计的时候,弱电系统要考虑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界面,根据智能住宅的实际性质,考虑到使用者和业主的各方面要求和需求,在设计的时候,就能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把现代化技术使用到结构上去,从而为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的环境。
1.弱电系统的作用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一个非常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技术和学科。经常见的弱电系统有很多种,主要有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家庭智能化系统、三表抄送系统、机房系统等等。系统有很多,但是弱电的种类却只有两种,一种是有数据或者图像信息的信息源,比如计算机或者电话。另一种就是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和国家所规定的电压等级。所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关键就是以前所说的弱电技术,只是说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使用,并且使用的范围比以前更加大了。
弱电系统在小区、机场、大厦、码头、高速公路等经常被使用。优化365JT设计的弱电系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弱电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弱电系统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质量,而且各个子系统都得到了很好的互联。比如和通讯系统之间的界面的互联,与建筑内的机电设备的界面,以及与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互联的基本保证。
2、弱电系统工程设计普遍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之前都要进行工程的设计,主要原因是设计是工程的成败的决定条件,只有正确的设计才能去指导有序的施工,才能建造出一个质量高的建筑。所以,对于智能建筑的施工来说,弱电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在弱电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如下:
第一,弱电专业设计人员素质的缺少。有些设计者要么就是只是在高校接触了一些表面的书本知识,但是没有现实的实际经验,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还有的设计者,在走入社会之后,不会去主动接触新鲜的知识,闭门造车,多年过去自己的设计水平没有一点提高,只是自己去追求所谓的高档次,但是一点特色与新意也没有。所以,一个弱电的设计者除了具备计算机、电气、通信、水、暖的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去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
第二,前面也提到了弱电系统的子系统会很多,而且子系统要很好地进行互联。但是目前由于规范不完善,很多高科技都会被涉及到,而且有些焦点问题仍然没有定论,现有的经验去参考的又比较少,所以对于弱电设计这来说,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在工程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的时候,系统产品经常会被随意变更,这就会造成相当数量的设计工作被浪费了。
第三,弱电设计由于是在工程的后期才开始陆续展开的,所以都是在其他工程设计结束的时候,在他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所以会受到很多专业的限制和影响。而且在设计时间紧张的前提下造成了难以考虑的很全面。而且用户的要求经常会发生变化,设计人员就要不断去进行修改,所以做了很多的无用功。
3、弱电系统工程的具体设计
3.1弱电设计基本原则
在经济上首先要合理,这包括购买设备的时候要进行合理预算,再次就是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合理。也就是在维修这些系统本身的时候所产生的维修费一定要比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要小。无论是系统间接或者直接创造的经济都属于这里的经济效益。其次,技术上要先进,要求设计方案在满足业主的使用需求的时候,还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产品必须是具有先进性的,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用户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日后的维护费用和维修能力。当然了也不说,所有的情况都要使用弱电子系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进行选择。在通过调查和研究之后,发现安装此弱电系统会有很多优势才去进行。
3.2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都会被用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安装要求、对线记录、验收标准、调试工艺等一系列方面都可以进行监督,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在弱电系统工程中将会和很多的规范和准则有关联。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在进行系统设计、设备提供的时候进行认真的检查,严格按照对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3.3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1)对于图纸的图别图号的编号不可以出现缺少的现象,新增图纸的图号也要和前面的编号进行连续。对于设计说明一定要按照各子系统分别进行叙述。对子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要说清楚。要明确指出需要遵循的标准、设备材料安装高度、施工需注意的主要事项、与各专业的配合条件、接地保护内容等内容。详细列出的选型规格、数量、品牌。
(2)系统图一定要充分说明这个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构成、设备间管路和线缆的规格、系统逻辑及连动关系、系统设备分布楼层或区域、系统设备的供电方式等方面。另外所监控的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控制器的划分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妥善交代。
(3)平面管线图则一定要详细介绍弱电相关设备的位置、线槽和管路的规格、走向、标高、安装方式等细节。而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则需要详细交代一下弱电井内的电源要求、弱电井内的设备、管路的布置,以及显示屏等的布置等情况。室外管线图则是要标明室外弱电管线和其他管线平行和交叉的坐标,室外管线图要说清弱电管线敷设方式、线路坐标以及深度。
3.4技术文件管理
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以及详细的设计说明都属于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当然了还包括许多其他的方面, 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要想做到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很好的保管,必须要建立技术文件收发、保管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当然在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也要管理好,在遇到和设计或者规范不一样的识货要及时记录,并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结论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地位越来越高,弱电工程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技术只会更新更快而且更加复杂,所以,我们弱电工程设计者要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新设计,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