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3: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堂教学能力提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0 引言
近年来,各种科学科技不断涌现,已经投入使用并给人直观印象的高科技飞行探测器、无人机、高铁列车,还有逐渐渗透到个人生活中的智能家居产品,以及最近刚刚上市方便出行的摩拜单车等。那么这些产品以及生活用品能直观触及到我们内心的变化,所以有激发人们去主动学习的动力,包括机械、轨道、计算机等各专业,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会怀揣改变生活现状乃至改变世界的梦想,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而随着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语言对大家来说也并不陌生,出国旅行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一件事情,那么对于英语或其他语言的学习对大学生来说已经迫不及待,尤其是日常用语,所以对于文学语言类课程,大部分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然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进步阶段,经久不变的数学真理虽是各门学科的垫脚石,却不能直观的把研究成果真切的渗透到生活当中,加之众多繁杂的定理与计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最终导致学生中途放弃,他们觉得看不到尽头。
但是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而且是学习其他学科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提高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
1 大学数学课堂的发展现状
现在高等数学课堂的讲授形式基本都是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教师按部就班的将规定学时内的授课内容灌输给学生。有的同学会中途掉队,睡觉或玩手机等,这些现象还不能及时根治,也就大大降低了我们大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从扩招这个客观原因来讲,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一个班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参差不齐,所以对大学数学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另外一个原因而言,大部分教师科班出身,知识结构单一,习惯于理论学科式教学,授课时不能将数学与学生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使得课堂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尤其对高职院校而言,还不能将应用直接贯穿到数学课堂当中[2]。
作为一门传统的基础公共课程,我们怎样才能在大学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大学数学》作为大学课程中的基础课,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经管类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大学中比较受重视的一门课程。有人说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有人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想这些说法都没有问题,因为要想讲好一门课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也需要教学当做一件艺术品去创作。
那么作为一名高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做到哪些呢,尤其是课堂上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教学能力,又应该怎样去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意见和看法。
2.1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做一名教师的基础的条件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知识面的要求也很高。正所谓学高为师,大学不像中小学,学生们都是成年人了,都具备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学识水平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科学文化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这也要求教师必须了解自己学科的发展方向,还需要涉猎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丰富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2.2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不是简简单单的照本宣科,也不是解数学题那样的按部就班。充分的课程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必须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所学专业等用心寻找素材编写教案,认真构思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W方法,甚至是设计准备好每堂课提什么问题、怎样去提问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透彻理解和把握所教课程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知识点的设计目的、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的流程。对于在高职学生的教学更要认真对待,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还有自制力等方面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是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很难抹平,作为高职阶段的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准备课程,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还应该想法设法做到去吸引学生,管理学生,启发学生。教师应学会吸引学生,课程的开设是根据专业的要求,是学生未来的需要,但是并不意味着每一门开设的课程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就比如数学,就是学生比较畏惧的一门学科,因为它的难懂,更因为学生的兴趣的缺失。为了让学生掌握做学知识,必须能够吸引学生去学习,教学是不单单是教师自己的事,更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往,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不应该是空洞的乏味的,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应该注意培养自身的魅力,平时的仪表、语言、板书等等都跟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品质,教学的效果更加有效。教师还应该学会管理学生,因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高职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维护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尤其面对学生迟到、讲话、玩手机、睡觉等情况的时候,怎样去处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同时达到督促学生认真上课的目的,这些细节可能很多老师并不在意,但实则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教师首先应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为什么迟到,为什么讲话,为什么拿出手机,为什么一定要睡觉,找出原因,对症下药,而不是仗势欺人,强词夺理,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做到寓教于乐,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上给予启发也是比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应教给学生举一反三地本领,比如面临的学生的提问,是直截了当的给出结果,还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我想适当的引导就要比直接给出计算的过程要来的好很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提问也是启发学生的重要方法,互动交流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甚至是有些学生会因为一次提问,一个好的回答而喜欢上数学,当然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学生对于所提问题的不能回答,这时候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注意对待了,是不是需要给出些引导,给出些提示,还是适当的批评等等,因此教师也应该具备临场的应变能力,实际问题实际分析。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提问,鼓励学生去提问,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提出疑问,通过问题来促进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对于课堂的把握,教师除了要备好课以外,要想完整地上好一堂课,还应该控制好教学的节奏,包括最后的结束,以怎样一种方式来结束一堂课,教师可以是对一节课内容的归纳或者小结,去突出本次课程重点的内容,已达到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对于结束一堂课,教师还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引申,已达到使学生眼界得到开阔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针对本次课程与下一次课程之间的联系,引出下次课程的内容,以促进学生课后的预习工作。
2.3 积累实战经验
作为一名新教师,听课也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聆听优秀教师的课堂,可以最直接接触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听同类课程,也可以相对了解学生的专业课程,然后再充分吸取各位老师在上课中的优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新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地去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充分利用一切学习的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 结束语
总之,教学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去提升自己,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一名优秀的大学数学教师。
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的意识观念,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各抒己见,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欣慰。师生关系力求民主、合作与互动,以学为本,以生为本,强调学生的独立学习,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巧用激励机制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丰富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等。
二、要提升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近代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写道:“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课堂管理的经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创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课堂管理不是要强化教师的权威或者训导作用,而是为了构建和维持有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何,需要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技能。
此外,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可以有效运用多种奖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全力投入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最多的就是鼓励性语言,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鼓励得多,鼓励得有层次,鼓励得正确,更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激起学生前进的动力。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在室外,开办“英语角”,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以此体现和强化一种外语氛围;同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投影片等创设情景,用英语看图说话,用英语扮演角色,用英语搞抢答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英语素质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为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优化教学内容,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
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
三、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运用能力
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乳山市南黄初中对学案导
学、讲评课、课堂基本功训练进行了有机整合,开展了“研、学、比”三位一体教学活动,全面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
一、“研”,就是对学案编写等的研究与研讨
依托级部、学科组这两个平台,我们加强了对学案编写、使用等的研讨和监管。
一是开展学案展评、听评课活动。通过展评、讲课,认真总结各学科组在学案编写、使用中存在的不足,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二是开展深入扎实的教研活动。针对教学中随机出现的一些问题,凭借集体教研这一平台,由学科组长牵头,对随机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是开展研案、磨课活动。各备课组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的智慧,对每一节课进行学案研讨、讲课观摩,在实际应用中解决存在的问题,积累优秀的经验。
四是开展优秀学案展评活动。定期组织各学科组开展优秀学案展示、评比活动,并将好的做法在全校进行推行。
二、“学”,就是学习好课堂教学的讲评活动
课堂教学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相当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重新整合了听评课的模式。
一是学期初分组召开了教师会,研讨课堂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认清下阶段听评课的侧重点和突破点。汇总教师研讨的问题并进行了剖析、整合。
二是实施了对比借鉴评课模式,重组评课方式。分阶段开展了观摩对比评、同组对比评、自主对比评并把教师反映出的问题分散到各项活动中。
三是加大了评课教研力度,把评课作为集体教研的重要内容,构建了由校长负总责的三级集体教研网络,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夯实了基础。
四是开展了校内、校间、专家同课对比活动。以对比借鉴为基础,以集体教研为平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把教师的课堂纳入到更加广阔的氛围中进行同课对比,提升了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
五是开展了“精品课堂”展示活动、“校级公开课”评选活动。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展示与评选,带动教师不断反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把课堂教学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三、“比”,就是开展好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
围绕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先后开展了教学比武、书画、演讲、课件制作、教具制作等比赛活动。
尤其是在教学比武展示活动中,大家认真钻研教材,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后,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中用精当的教学语言、丰富的感情投入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课堂内容的探究兴趣,构建了鲜活的生命课堂,让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一、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必要性
在新课程的指挥棒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一,它一方面向初中生传授了心理品质、传统道德、法律常识、基本国情等知识;另一方面,还宣传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讲授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如何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时事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时事内容,从而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分析探究时事的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倡导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尤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和培养学生不断地去关心国内外大事,使之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这是新课程培养目标中的时代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应该具备的素养。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也应借助对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有效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有价值的时事,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分析,明白其中道理,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外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二、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性
1.教学内容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材就是课堂教学所教的内容,教师的备课、上课都以学生是否掌握书本知识,能否通过各式各样的考试为最高法则。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空洞虚幻的、枯燥乏味的,而现在我们所谈及的时事却是每天变化的,需要不断地去关注,才能了解最新最多的时事内容。
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2.学生学习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能不断地去接受教科书上的知识,前人的经验总结,这些一成不变的静态知识,而现在学生学习的时事是灵动变化的,学生必须随着每天时事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去分析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辨析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研究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1)课前资料准备的改变
传统课堂上的资料一般都是由老师去搜集准备的,而学生对这种资料往往毫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做法,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师的提示去网罗各种资料,以备课堂使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每天去关注国内外大事,经常听、看新闻,阅读相关报纸杂志资料,从中摘录相关时事,养成关心时事的习惯。
(2)课堂提问方式的改变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是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终于,他在力学上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带着满脑子问题走进教室,比起教师准备好问题等待学生来回答要来得积极主动的多。
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争、敢标新立异的人格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不耻下问,使学生真正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人。
(3)课堂思维角度的改变
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是成功组织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传统的教学,课堂被机械化操作,课堂死气沉沉,没有思维的跃动,没有自然的灵性。因而教师要改变这种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会提问以后,还能自主地去分析探究其中的奥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思维方向,拓展学生思路,激活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事实也一再表明,在课堂上,学生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他们对教师的定式思维极易疲惫,对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则兴致盎然,甚至给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让人百思不厌。
有人曾这样说:“人的大脑就如一台机器,只有我们经常去转动它,才能越来越灵活。”我想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作为教师,学生的思维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训练,去培养的。也唯有如此,学生活跃的思维才能充满整个课堂,我们也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时事的各种分析思维能力,如,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流畅思维、聚焦思维等;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探究时事,如,不同层次、不同方位、不同等级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学会在思维中求变通,培养其创新意识,激活课堂氛围。
(4)课后评价方法的改变
新课程课堂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评价方向是面向未来。其重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讲授水平,也不在于鉴定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为了考核教师,其结果直接与教师奖惩晋升挂钩,教师在一堂课中的表现成为教师晋升获奖的重要依据,一堂评优课的成功会给教师带来很多荣誉和实惠。在这种评价中,评价的目的被异化了,本应着重于过程的评价演变成了对教师的鉴定和证明,选拔被当做教师评价的主要功能,而教师评价的发展即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常有意无意地被忽视了。
故我们需要改变这一现状,让课堂评价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应通过课堂评价这一平台,学习更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既然明确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通过课后对上课效果的优劣分析,取长补短,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告别“虚有其表”,“成竹在胸”地去追求以学生为主的新课堂。
2.更有助于提升学生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目的。
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重要的时政知识相结合,鼓励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自主分析。简单的问题由学生独立探究完成;较难的问题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探究完成;重点问题或开放性问题,应给学生留足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讨论,教师在各组巡回并参与各组的讨论,根据学生所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点拨,但不可点明或点透,否则就失去了自主探究的价值。此时,教师可参与并简单地给学生点拨相近概念或原理比较规律,由学生选择性地去接受,留给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去发现。
学生能在课堂上质疑问难并自主分析探究,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体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体现了学生对时事分析探究能力的生成和提高。只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更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当然也包括时事分析探究能力。
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会上讲了这么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总之,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转变观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地去关心了解时事;让学生养成课后关心时事,课上分析时事的习惯;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讨论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进行时事分析探究,从而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深意。课堂上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时事分析探究能力,形成一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欢龙.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想政治课习惯的探究.基础教育课程,2008.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强化本科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高校组织了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竞赛,为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展示教学风采搭建平台,引导青年教师立足教学岗位,为推动教师个人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1 课堂教学竞赛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近几年的不断扩招,教师队伍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良好态势,教学重心逐渐转移到教学、教研能力尚且不足的青年教师身上。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国家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青年教师虽然学历高、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能力强,但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缺乏教学规范性。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对青年教师进行过岗前培训,提倡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课堂教学竞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通过组织青年教师参赛、观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帮助讨论、设计课程,聘请专家现场点评等,既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又能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与竞争对手、指导团队进行学习交流,促使他们对教学的自觉、自省,不断扬长避短,是深化和发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2 课堂教学竞赛的发展现状
课堂教学竞赛的初衷是通过激励机制,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职称评定才是高校青年教师晋升的生命线。青年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竞赛花费时间长,取得的成绩对职称评定、工资晋级影响不大,参赛热情不高,活动效果与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2.1 宗旨理念有待强化拓展
一是要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的结合起来,扩宽教学内容,攻克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使教学、科研相互促进。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团力量,彰显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加强师生互动,体现课堂教学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
2.2 奖励机制进一步强化提升
近年来很多学校、省市、国家一级的教学竞赛组织者为激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竞赛,逐步改革激励措施,加大奖励力度。如广东、湖南等省将教学竞赛奖励与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芙蓉百岗明星”“经济创新能手”等荣誉挂钩。有的省市在奖励的同时给予一个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奖励。很多高校在完善激励机制的过程中提出对参加教学竞赛获得奖励的教师在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资时,同等条件下给予加分或优先考虑等措施来激励教师的参与热情。
2.3 普及宣传有待进一步完善
培育先进性,发挥优胜者的示范性,是课堂教学竞赛的根本宗旨。一是要抓好教学竞赛的普及工作,动员青年教师的广泛参与,让更多的人在教学竞赛中获得收益和提高。二是要抓好教学竞赛效果的扩展和宣传,对教学竞赛中先进的教学经验、方法和手段进行展示、宣传,扩大影响,让点的经验在面上开花。
3 课堂竞赛与教师能力的提升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根本任务。青年教师更要立足学生和课堂,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技能,发挥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带领、激发学生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竞赛是培养青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丰富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3.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高校青年教师的共同优点是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敢于尝试,具备从事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础。不足的是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专门培训,教学经验欠缺。课堂教学竞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参赛前,青年教师需要做十分充足的准备工作。必须高度重视整个教学环境,熟悉教学内容,完善课件,合理利用道具,熟练运用教学方法。根据参赛级别的高低,他们能够得到学院、学校、省级以上不同层次的专家和教授的精心点拨,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反复推敲,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比赛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观摩其他优秀教师的讲课,接受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手段,拓宽教学思维方式。比赛结束,他们可以获得评委的现场点评,客观的认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总结其他参赛教师的优缺点和进行自我教学能力的反思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素质。
3.2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知识水平
课堂教学竞赛要求参赛者熟练的掌握每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掌握一定的教案设计与编写能力、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运用等能力,并能流畅的运用,避免简单的照本宣科。高于日常教学的课堂竞赛活动促使教师自觉的更新知识,寻找教学领域里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灵活运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他们在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高校学生的特点,把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3.3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责任心保证专业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完善教学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竞赛要求参赛教师重视整个教学环境,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从前期备课、完善课件、合理利用道具等。当参赛教师能够做到对竞赛的每一个环节熟悉把握,对学生可能提出的每一个疑问都耐心解答,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每一个教学重点,就能自然的提高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敬畏,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
3.4 有利于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
课堂教学竞赛是实现提高教学团队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平台。参加教学竞赛的教师是由高校通过层层评比、择优推荐的。教研室、学院、学校教学团队背后的参与策划也很重要。各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听课、评课、讲课、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磨合、讨论,可以促进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节设计等在团队中推广应用,促进同专业教学内容的相互交流,有利于教师间取长补短,完善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参与教师教学能力水平的共同提高。
3.5 有利于教学团队凝集力的提高
本科课堂教学竞赛,参赛的虽然是某一个青年教师,反映的却往往是参赛教师背后的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甚至代表着某一高校、某一省市地区本科教学的水平、能力,教学团队力量凸显。在竞赛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团队的目标,所有成员必须合理分工、协作,团结互助,有利于教学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郭艳春.教学竞赛是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J].黑河学刊,2015(4).
[2]张广群.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组织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
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英语专业的考试命题原则有一条就指出:要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和标准。根据这一原则,命题时要坚持做到考查内容不受教材的制约。尽管教材主要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基本吻合,但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鼓励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有些地区一种或多种教材。总之,考试的指挥棒是新课程,而不是教材。然而有的老师教学中对教材过于盲从,如教材上出现algebra,有的老师就把它当成重点词来教,又是背诵又是听写。其实有必要吗?中考是不考这个词的,类似的做法给学生增加了太多的负担。对于教材的态度,我们要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参照本地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二、研究教学方法
《新目标Go for it》不仅给老师提供了素材,而且也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步骤。如果老师机械地按照教材来上课的话,未免有点僵化。作为老师,授课要有创造性,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Unit10的2cPairwork,如果让学生接着故事往下续,学生会胡乱编一些结尾,练习的针对性不强,失去了练习的意义。如果让学生把1b和2a连起来,以Tina’s bad morning为题复述一遍,这样既训练了口语,又巩固了过去完成时。
三、重视知识梳理
学到一定阶段要对知识进行梳理,明确考试目标。初始阶段英语学习是感性的,只要说多了自然就会了;但随着知识的增多,只靠感性的学习想在中考取得高分就显得有些困难。老师的作用就是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简单明了化。如:在教被动语态时,我就把被动语态作了整理,使之更系统、更易理解。具体如下:
1.被动语态的含义。为了突出动作的对象或没必要指明动作的执行者的,才用到被动语态。
2.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形式是靠be动词来完成的。Be动词一般现在式是am/is/are;过去式是was/were;将来式是will be;完成式是have/has been;be动词各种时态形式加上过去分词就是被动语态的各种时态形式,过去分词不需要再作变化。
3.当被动语态是说明某物体的特征用途和产地时,被动语态一般用一般现在时。
4.因被动语态的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动作对象,故被动语态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是没有被动语态的。
5.“主谓+宾语+宾补”结构在被动句中,只要把宾语变作主语,谓语动词变成被动结构即可,宾补结构位置和内容一般不发生变化。如果在主句中宾补是不带to的不定式,变被动句后to要补上,如:be made to do/be helped to do等。
通过以上的分类整理,学生会很容易理解并掌握被动语态的各种结构及用法。
四、分类指导,各个击破
1.单词关。能牢记并掌握单词用法的最佳方法,一是通过课堂同学之间所进行的口语练习,二是反复大声地朗读课文,只有学生熟悉了这个单词的发音和含义,并能在语境中反复体会,才能帮助他们有效地记住此单词,因此,我们鼓励学生早读或课堂上大声朗读,而不是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听写。
2.语法关。语法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大量的句子基础之上的,学语法的过程是由听说开始,并通过读来理解,最后再通过老师简单精要的归纳整理达到掌握。
老师要掌握这一认知规律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法方面不感到吃力。如:我在讲过去完成时时,先让学生会说过去完成时并在说的过程中了解过去完成时所表达的含义,如:Tina missed the bus, why ? Because by the time she got to the bus stop,the bus had left.当学生对过去完成时有一个感性认识后,我把过去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以及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和区别给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从理论上对这一时态的认识有了提高。
3.阅读关。影响阅读的关键是词汇和句式。想要在阅读方面拿高分,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才能通过学生自己广泛的阅读,培养他们的语感,扩大他们的词汇量。在这一方面,我鼓励学生多读英文报纸上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拘泥于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
4.写作关。学生作文能否写好最重要的因素在于老师对作文的批改,离开了老师的批改,学生作文的提高无从谈起。中考无非就是几个简单的句式,只要学生写过一定量的作文再加上老师的批改,其作文水平很快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阅读教学不仅具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价值,还具有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价值,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好与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如何优化阅读教学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了语文教师极力研讨的问题。
一、合理运用阅读基本教学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有讲述法、讲读法、讲解法、讲练法等。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能够训练学生的听知、听记和思维能力,保证问题讲述的完整性,比较适应班级教学,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系统求知的需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实施,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容易致学生被动,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导致满堂灌,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发展。
2.讨论法
主要是围绕某一教学要点或是专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对课文的重难点和疑点的讨论,此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准备和引导。其优点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视野,激发自主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的精神,从而进行高品质的阅读。其缺点是较费时间,由于讨论的问题比较单一集中,不利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好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3.情境教学法
其优点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感知,帮助学生正确而快速的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同时在情境中更能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学习中,不足之处就在于可能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
4.问答法
此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惯,并促使其提高口语交流、对话以及应变能力,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其不足是不利于系统传授知识,利用不当时容易导致满堂问。
教师要合理使用这些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每个教学法的优点,通过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二、引导进行探究学习,提升学阅读能力
探究学习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两种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合作探究是自主探究的提升,基础打得好,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交流,提升自身的能力。如何充分发挥探究学习呢?
1.读前发问
鼓励学生就文本的疑难,或是希望与师生讨论之处进行提问。如,课前五分钟发问等,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新奇,富有刺激性的 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中提升阅读能力。
2.读中质疑
调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是对文本内容和理解等方面进行质疑,带着问题在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质疑,促使学生更加融入文本中,通过质疑提升阅读能力。
3.读后探究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创新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对待阅读中的疑难问题时常常喜欢自己琢磨,或是直接求助于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当今是知识的时代,国家针对新时代的要求,以及我国教育的现状,作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新教育体制的战略决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多年来,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摆脱应试教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因此,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显得更为紧迫。
一、挖掘学生探求潜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探求欲望是学生所具有的天性,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质疑释惑中获取了许多知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激发学生善于质疑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以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潜能的重要出发点。要善于创设“认知矛盾”,让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前后联系,设置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学习题,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视角进行对比讨论,产生问题疑点,将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出来。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相关内容教学时,有的学生根据面积S梯=(a+b)h÷2,三角形的面积=ah÷2,提出应该能够用上述公式“上、下底之和与高乘积的一半”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这时教师出示了几道习题让学生进行此种类型的计算,学生轻而易举地得出了答案。
二、突破学生思维局限,诱导学生善于创新
人们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单板的固定思维方式,束缚了创新思维的广度,限制了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能力的提高。荷兰著名数学家、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因此,突破传统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成为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教“时、分、秒”的换算时,学生会受定势思维影响,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观察时钟的表面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出示“1分钟=?摇?摇秒,1小时=?摇?摇分”的题目,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内容进行简单的知识预习,然后让学生进行单位间的换算。这时,有的学生得出了单位换算是10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得出换算进率为60,这时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对时、分、秒的换算进率有了深刻的印象。教师这种解决疑难中巧妙地运用“矛盾”进行启发,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如:认识长方形的特点时,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的特点。学生经过动手实践,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通过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等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学生通过拼合、旋转、平移等多种方法,发现所拼出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等图形,与平行四边形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四、重视指导学法,培养学生创新方法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抽象概括法、归纳演绎法、对应法、转化法、假设法、代数法等。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上升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思维方法进行问题的解答,教会学生善于进行思考,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解答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学生解题效能。如,有一道应用题为:服装店新进5箱男装,每箱有30件,又运来4箱女装,每箱有25件,运来的女装和男装共多少件?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算,他们列出的算式大多是:30×5+25×4,并且也能说出了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的是什么。再鼓励他们想一想是否还有别的算法。分成四人组讨论后,汇报时,有一组代表立即站起来说,我们组经讨论后还有别的算法,“可以把男装的箱数先看成4箱来计算,再加1箱女装的件数,列式:(30+25)×4+30”。接着又有一组代表站了起来说,我们组的意思是“把女装的件数先看成和男装的同样多来计算,然后减去多加的一箱的件数,列式:(30+25)×5-25”。另有一组接着说,我们组是“把每箱男装的数量先看成和女装的同样多,然后减去4箱女装与男装的相差数,列式:30×(4+5)-(30-25)×4”。教学中经常设计开放性的多解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
学习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决定着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总结了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成功=刻苦学习+正确方法+少说废话。少说废话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能否刻苦学习也并不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区分度,所以,是否具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是一个高素质、高能力学生必要的条件。
方法是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伐木工人用斧头一个上午只能砍一棵大树,但用电锯的话,砍一棵大树或许仅仅需要十分钟,所以说,正确的方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好比一个明眼人却被黑幕蒙蔽了双眼,身边一片黑暗,摸索着前行,往往却事倍功半,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经验教训传授给她们,让他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譬如,在地理的学习上,要重抓图表,了解记忆。(1)与图表(地图、统计表、表)相结合,做到有图有知识,有线索有图,做到系统记忆,连锁记忆,把每一个小知识点通过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一个小点便可发散开表,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2)抓住重难点,分清主次,地理的一些知识是可以理解记忆的,掌控大致的意思即可,不要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记忆这些知识上,然而涉及常识性问题时,便一定要死记硬背,不能出半点差错。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跟世界观都不一样,所以说,学习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说你的方法就一定好,我的方法就一定不好,我们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记住,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中心,产生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便成为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首先,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相信每个教师都深知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与学习两方面积极与学生交流,拉近我们之间的关系,真正地成为他们的朋友,当一个学生对某一位老师产生了好感,慢慢的他也会喜欢那位老师所带的学科;其次,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许多中学生的眼中地理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实则不然,地理其实是一门有趣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课堂,用风趣的语言,多种多样的课堂练习等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最后,让地理走出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新课标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走进生活是新课标改革的必然结果,让地理走进生活,有利于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
英国诗人德莱敦曾经说过:“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可见习惯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所谓教育,在我看来便是养成习惯,作为中学教师,中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未成形,我们应教书育人双管齐下,更注重帮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习惯便难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丰富的知识做基础,又何以提及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习能力的重中之重。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我认为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而数学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后天大量的培养和塑造,在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重点要放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主要是蕴含在数学教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中。作为初中生,数学方面思想十分有限而狭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重点是学习的趣味性
1.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转变以往教学单调而乏味的教学模式,制定和探索有趣的教学方式,做到寓教于乐地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2.在教育心理学层次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是存在不同阶段的变量因素。而在这么多的变量中,学习知识目的动机是其关键作用,也可以说它是学习数学知识方面的源泉,其中也具有情感的因素所在。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3.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具有内涵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精彩的故事、趣味的数学案例等,以此来培养、激发、塑造学生形成比较好的数学动机,而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去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利用日常的生活实例引入问题解答,这样既能让学生容易接受问题及解答,又使学生感到比较亲切。同时,我们也可以设置数学知识竞赛,设计的游戏一定要有一定愉悦性,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竞技和愉悦中获得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师来说,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就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好的教学方式,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提供学生充足的自由时间,要使自己教学手段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要求,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教师也要积极营造或塑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完成必要的教学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自主学习意识思维。
总之,在课堂的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重视社会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这样就会使教学变得有趣和实用。最为主要的是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贴合生活的而又比较有趣、形象的载体,以此来慢慢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家长一直在探讨如何能使孩子学好英语,如何能学以致用,以及如何能真正用英语来交流。看着孩子辛辛苦苦学英语十几年,张口不能说,提笔不能写,心里焦急却又无可奈何。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异,以及学生就业需求的培养,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本文对课堂教学组织过程重新进行了设计、探讨,采用国际上新的教学模式——翻转式课堂模式,使学生全员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自主学习,主动展示,积极合作,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创设生活场景,使英语逐渐融入学生生活。
二、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学生们回家做作业,复习巩固所学内容。而“翻转课堂”则完全相反,学生在家利用老师提供的相关课件自己学习,提问、活动和作业则是在课堂上进行,由学生进行展示和讲解,老师负责答疑和解惑。由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都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能很快吸收,学习过程放在课下,便可以反复多次地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全员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氛围,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课堂和老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老师的责任更多是去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三、翻转式课堂教学组织过程改革的理念
(一)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课堂,激发能动性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包括学生的参与,从课前的预习到课堂的讲解,课后的准备到课堂的展示,无一环节不包括学生的付出和参与。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翁,充分发挥能动性,这样的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兴致盎然。
(二)课堂激励,督促检点
无论学生参加哪一项活动,都要给予积极的肯定,无论参加的多与少,成功与否,都要对其长处进行表扬,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每次展示都会有所收获,且不会因为一次出错而产生挫败感,从而不敢再登台展示。要让他们觉得课堂上很放松,说错、做错都不怕,老师是在帮助他们,而不是故意为难他们,说错、做错改了就好了,就进步了,这就是学习的规律。另一方面,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督促检点。课堂上,学生难免有走神、闲聊、瞌睡、懒散等不专注的情况,此时切忌批评学生。只要点他做点事就可以了,比如:回答个问题、读个句子、写个单词或参加个小活动,只要能把他的思维拉回来就好。教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同学,一旦发现有不专注的情况,马上巧妙地进行督促检点。
(三)全过程立体化培养
本文所指的课堂教学组织,不仅仅局限于课上,而是延伸至课下,课下的预习、复习、活动准备都是课堂教学组织延伸至课下的部分。可以结合多样的活动,如:讨论、演讲、竞赛、英语角等,建立立体化的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深入参与课堂,并使英语学习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形成一种全过程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用。
(四)基础与专业的结合
我们之前所教的英语属于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可译为:一般用途英语教学。针对学院的学科设置特点,我们按照各学科对英语的要求,编写了涉及金融专业、会计专业、管理专业和文秘专业的财经类英语,使EGP向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转变。
四、翻转式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
在课堂组织过程上,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设计新的课堂组织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组织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本文所提到的核心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挑战自我能力和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组织中,我们注重这样几个环节:
(一)温习旧知,展示自我
每堂课一开始,同学们都会踊跃地上台来展示自己课下完成的任务。一般性的任务包括两方面:新课的讲解和旧课的展示。对于新课的讲解要求同学们在课下透彻地学习课件,充分备课,课堂随机进行讲解,讲解不够透彻或有疑问、有错误的时候,老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直至共同把学习内容学明白。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每个同学在课前和课中都得发挥学习能动性,主动探索、主动听讲,避免课堂出现慵懒的现象。对于旧课的展示,要求同学们在课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记忆、编排和创新,组织属于自己的情境对话,在下一次的课堂进行展示。展示的时候,不允许带草稿,尽量自如地和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生展示之后,老师简单进行点评,并指出不妥或错误之处,帮助学生改正,让学生每次上台都会有所收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逐步适应用英语去交流,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走上台来面对大家讲话,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胆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挑战自我的能力。
(二)课堂活动环节
谁都不会喜欢沉闷的课堂,所以课堂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可以创意很多活动,把英语学习与活动巧妙地穿插在一起。当学生疲惫的时候,心不在焉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来和学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巩固所学内容。例如,对于单词的检测,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形式:1.两人一组游戏,一人背对黑板站立,教师在黑板上写一词,另一同学用英语描述,让第一同学猜所描述的是什么词,若负责描述的同学描述不清楚,需要帮助,班上同学可以举手帮助描述,直到猜出这个词,换下一组同学进行游戏。这个活动全班同学都可参与描述,这样可以避免有同学描述不出来时出现的尴尬和冷场。2.一位同学抽一张词卡,面对大家进行描述,全班同学来猜。3.教师把词写在卡片上,两人一组进行游戏,计时,在相同时间内,猜词多的小组获胜。4.教师把单词写在卡片上,三、五个同学一组,教师给第一个同学看一个词,这个同学用英语描述给第二位同学(要求耳语,别让排在后面的同学听见),第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描述给第三位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大声说出所猜的单词等。再如,对于句子的检测,可以采取如下形式:1.传话形式:三、五个同学一组,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句子写在纸条上,第一位同学抽一张纸条,记住这句话,耳语传给第二位同学,以此类推,最后一位同学大声说出这句话,再与第一位同学记住的话进行对比,找出误差,准确记忆这个句子。2.一同学说英文句子,另一同学翻译,同时把句子写到黑板上来等。除前述例子,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不断探索、创意,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调动并保持学生学习能动性。
(三)课下学习环节
每堂课结束时,我们都会给学生布置课下的学习任务。他们通常会以宿舍为单位,共同来完成。课下的任务通常有两项:预习新课和准备情境表演。对于新课的预习,他们会共同探讨,各抒己见,对于疑难点,共同商榷、查证,力求把课件内容学透彻。对于情境表演,更是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有两三个人的小组表演,也有七八个人的大型演示。除了这两项任务以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其他的教学任务,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自己学习的主人翁,和老师一起搞好教学。通过我们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我们力求改变以往英语教学课堂上学生长期存在的不良学习状态,解决老师们多年来在教学上所处的困境,使课堂变为师生其乐融融的讲堂,使学习渗透到活动中,让每一位同学做学习的主人,设计活动,参与活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乐事,从而爱上学习,爱上课堂。通过课堂学生踊跃上台讲解,参与活动,进行展示,锻炼学生敢于在人前表现自己,挑战自我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学生未来步入社会之后可以从容应对面试,出色地表现自己。通过每一次的脱稿情景展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使学生即使面对不同的生活场景,也能够较为自然地、准确地应对和表达自己,使学生真正具备一般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对职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能应对一般的生活场景,也能自如应对职场,这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所以,通过我们课堂教学组织的改革,我们力求把学生培养为具有综合素质、掌握三大核心能力即:语言运用能力、挑战自我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毕业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君芬.颠倒课堂:教育技术应用新热点[J].教育信息技术,2013,(4).
[2]唐晓勇.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本课堂”[J].中小学管理,2013,(3).
[3]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