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德育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25 09:23: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班级德育建设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班级德育建设

篇1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一个班级是否具有正气,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风,首当其冲的是要看这个班的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会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和谐风气,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与老师交流,友好地进行合作,彼此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在这样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中,学生会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载体和平台,更是学生动手操作,发展个性的园地。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过去还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多数学校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升学率,而疏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人格成长,使班级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级文化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发的过程,但没有引导与建设,这样的班级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级文化,从而滋生投机钻营、荣辱颠倒的价值取向,极易产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级文化需要班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自主奋斗、刻苦进取的人格。

学生进入班级这个组织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外,还要尽自己的义务,承担对集体的责任;在集体活动中,学生要遵守各种纪律和规范,约束自己的那些与集体规范相违背的言行,学习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扮演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正面的积极的社会角色,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性、民主性和开拓性的人格,从而也推动了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为此,如何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极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从班级文化建设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确定班级文化特色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目标

新生入学后,要根据班内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班主任的优势等,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如有的班级以农村学生为主,班级的文化特色就要体现农村学生的特征,突出“朴实、勤劳、立志成才”这一品质;有的班级以城镇学生为主,以“多动、活跃、任性”为特色,要着重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的班级以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为主体,就要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为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涵。同时,以文化特色活动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切入点,选择的活动要便于操作。

在此基础上,围绕班级文化特色,师生共同制定一个目标作为指导日后开展各项活动的依据,使班级文化建设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我班学生构成以城镇学生为主,于是,我把“提升和完善中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初一强调“检点行为的尺度”,初二突出“温文谦让的量度和不怕挫折的气度”,初三着重“彬彬有礼的风度”。近三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为班级活动的主线,着重培养了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为伴、和睦共处的优秀品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从精神、制度与物质三层面全方位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

精神层建设主要是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内形成正确的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一个环境中,当一个错误被大家所认同的时候,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错误就不能算错误了。但实际是这仍然是一个错误,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舆论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譬如,刚开学时因为我没有特别强调在课余时间也要讲普通话,导致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因为在班里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学生觉得无所谓,他讲我也讲,也不去督促别人。发现问题后我及时进行处理。在班会与课间进行教育,并时刻提醒。要求学生之间监督,并对屡犯者给予一定处罚。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班在正规场合讲闽南话现象明显好转。

制度是一个行为的准绳。一个班级要有良好的班级文化,跟一套完整的制度是分不开。在班级集体中,我们把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从而,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根据校纪校规,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爱书公约、课间礼仪常规等标准。当然制度不仅要有,而且关键还要落实到位。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教室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教育和学习的具有文化和教育气愤的文化环境。“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就要求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环境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窗明几净。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基础。一个班级好不好,首先是看走进这个班的教室看看卫生怎么样。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我很重视我们的班级卫生。做到这一点,要求班级全体成员,必须坚持每天的轮流卫生扫除,同时要求全体成员要有公德心和文明行为,禁止乱丢乱放,要像爱护自己的脸面一样爱护教室的整洁;这是一个环保意识的培育过程,更是一个提高学生文明修养的过程。(2)具有时代特色的各种宣传材料,如:《中学生守则》、名人名言、每日絮语、班规等,特别是班级宣传栏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精选内容,常换常新,体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特点,体现学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必要的指导。良好的育人环境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对相应的岗位都有专门的值日生负责。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版。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篇2

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规范他们的言行,有两种办法:一是用强硬的罚则,让学生凡事都“三思而行”,考虑考虑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这种方法有西药的功效,可以治标,解决暂时性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用一种班级文化慢慢“熬”,对学生实施文化渗透,通过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解决德育问题,这种方法有中药的功效,可以治本。

强硬的罚则可以暂时管理好班级,不可常用,也不可缺失,遇到“发炎”、“痢疾”之类的病患,还真得用它迅速控制病情。

建设班级文化,时间长,但能“断根”。从总体上来谋划一个班级管理周期,班主任应该也完全有必要提出自己的班级文化建设思路。所以,我认为,解决班级暂时性的问题用罚则,解决班级根本性的问题用“文化”。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言行更需要一盏温暖的航灯引领,而不是由班主任老师划定一个“雷区”,然后警告他们永远不得涉足,否则“后果自负”。天性好奇的学生可能会偏要去试试,让班主任老师骑虎难下,执行罚则自己就会踏进“体罚或变相体罚”的雷区(反而把自己送进来了),不执行罚则又会在学生中失去威信。

班级文化的温情和人性,有着“润物无声”的渗透力,它承载的行为规范,对班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盏航灯,而不是可能导致他们“以暴抗暴”的罚则。 我一直在做的一项班级管理工作是:将严谨的“军营文化”引进自己所带的班级。班级文化是班级德育工作的载体,“军营文化”既是一种班级文化特色,也是一种班级德育特色。同学们学军人、唱军人、演军人、读军人、写军人,在班级内部传递的是一种军营文化,同时也是在悄悄进行一种“随风潜入夜”的德育教育。对这样一个班级,我选择了军营文化对学生实施渗透,对学生提出了三个德育目标:像军营一样严整规范,像军营一样朝气蓬勃,像军营一样训练有素。我认为:军营文化的严谨、规范、充满活力,正是我们班级最缺失的,扭转和疏导学生的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还非得用这一剂“猛药”不可。

就现下的校园而言,冲口而出的蛮横和随心所欲的放纵,大打出手甚至动辄挥刀相向的流氓习气,让一心为人作衣的教师们常常叹息校园这方净土的污浊,老师们痛感校园程门立雪的精神正在式微的同时,也在呼唤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和班级文化。

班级的德育工作它需要一种有效的载体,班级文化建设它需要有一个主题,两者的需要是他们结合的基础和条件。是班级德育的需要,诞生了班级文化,班级德育的目的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

现在的时尚是:班级文化主题是可以随时进行调整的,几乎有可与变色龙媲美的环境适应能力。学校的管理层可以学校管理的需要,要求班主任老师随时做出调整,为了多出经验,多出科研课题,班级文化建设被迫频繁更换主题,这种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的急功近利,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完全失去了应有的德育功能。

德,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学校开设的其他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上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当代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目的和重心。德育要突出实践性,它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形式和内容。按照德育的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来设计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和活动,所有的班级文化活动及设施都要体现德育的指向和要求。

对于一个班级而言,学校德育工作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因为德育博大精深,她不可能面面俱到,结合自身实际,找出一个重点,再用这样的一个重点指导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说,此时班级打造的德育特色也就是班级文化特色。

篇3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日益明显。各种社会复杂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多学生存在人格方面的缺失,如:看问题偏激执拗,做事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出现问题责任都在他人,等等,不胜枚举。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素质教育,德育先导。要改变学生人格中的不良因素,塑造完美人格,就必须紧紧抓住德育主渠道,从建设良好、向上的班集体入手,融爱心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于班级管理之中,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强调,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主任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直接影响到学校工作和学生成长。

一、提高班主任素质,奠定和谐班级建设的基础

在校园里,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沟通最便利。“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里所说的老师主要指班主任。班主任是校园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作为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感染和影响着每一名学生。他的学识、为人处世方式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学生,直接影响其所带班级学生的成长。因此,要想带出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1.摒弃传统理念,树立育人新三观。

观念左右行动。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其育人行动。传统教育理念总是强调以“知识”为本位,技工院校强调以“技能”为本位。很多只注重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品德等方面素质的提高,造成学生素质培养的缺失。

有人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精品。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有德有才的精品,而非无德有才的危险品。因此,技工院校的班主任在育人方面,首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所谓德育为先,即在班级管理中,要时时处处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累积起来的。班主任必须从班级日常管理入手,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涓涓细流般的师爱相结合,宽严相济,以他律促自律,通过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引起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其次,班主任要树立“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班主任要想将班级管理好,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个人好恶评判学生,提高教育信心,要坚信“只有不好教育的学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不能人为制造“优等生”、“后进生”。从了解学生个性和家庭状况入手,深入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教育办法,做到因材施教,进而培养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生成长。最后,班主任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让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班级管理,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自我教育者,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如:班主任引导,让学生自主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累积分制,在班级建立学代会制,监督量化考核累积分制的实行,等等。通过这些,发挥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育工作实效。

2.用爱的钥匙开启和谐班级建设之门。

著名教育家巴特尔曾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教育是爱的艺术。师爱无异于母爱,它应是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爱。它蕴含在教师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之中,使学生无时无刻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学生才会有学习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目前中职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学生大多来自工人家庭,很多家长因忙于生计和缺乏教育知识,根本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或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不顾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将正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孩子抛给自己年迈的父母,彻底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据了解,目前中职学生几乎每班都有近1/3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在其成长中缺乏完整爱的环境。父母爱的缺失,使这些学生习惯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看世界,遇事无从诉说、无法解决,不易与人沟通。这就要求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心中充满爱,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都说大爱无疆,教师的爱就是大爱,它不应以个人喜好为前提,而要以平等对待学生为前提,把阳光般的爱洒向每一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这种爱不仅要是生活上的,更要从思想上关注他们,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其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是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对老师敞开心门,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零距离沟通。

爱是到达心灵彼岸的桥。以爱做桥,方能化解一切不平与怨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将爱时刻用于工作、用于学生,才能完成育人任务,才能打开建设和谐班级的大门。但这种爱绝不应是无原则的溺爱,而是邀约约束的。

二、注重日常管理,构建和谐班级

一个和谐向上的班集体的建成,单靠班主任和几名班干部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只有班级每一名成员都心中有班级、做事想班级、时时处处为班级着想,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这不是一项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从小事做起。

1.借助环境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环境影响人的心情和工作效率。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大空间,也是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当学生一走进教室,教室里干净整洁,心情自然会愉悦。再看到几幅激励上进的格言,就会自然生发出上进心、责任感。格言可以选取名言,也可以班级自创,但必须是学生从心里认可的,才能有效。

2.改革班级管理办法,让学生自觉形成集体意识。

著名教育教育实践者魏书生认为,传统班级管理的弊端在于管理的无规章或制度不明,所以班级管理或随机应付,或有始无终,学生常常无所适从。没有制度谈不到管理,制度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意志,表现为对学生行为的一种约束,在执行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对制度的接受程度。应该看到,只有学生愿意接受且愿意服从的制度才会发挥良好的管理效益,而那些教师规定必须服从的“法则”,往往会遭到学生的抵抗。因此,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本着“人本”思想,把学生从受教育者转化成自我教育者,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可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累积分制,建立学代会制,等等。在制定和实施这些制度时,班主任也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到同等地位上,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与其中。坚持全员参与,相互制衡;照章办事,责任明确;管理教学,相互结合;善始善终,持之以恒的原则。师生共同创建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3.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亲戚在于走动,班级在于活动”。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班级知识竞赛、技能竞赛、体育游戏等,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在活动中获得集体主义情感体验,这是教师用任何美妙的说教都无法做到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团结全体同学,挖掘每一名成员的才能,发挥学生的集体作用,培养严明的纪律,养成优良的习惯,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建立一个和谐健康、自由平等、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国家建设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未来任重道远,必须坚持探索,不懈努力,才能完成育人大任。

篇4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了培养学生的德育目标。要认真贯彻执行,离不开抓住学校最基层的单位――班级,更离不开学校的主体――学生。实践证明: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同学,热爱自己的班集体,才能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有动力,全面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是学生发展自己的机会,才能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加以鼓励,使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得以充分地发挥。班级的很多活动是由学生自己设计和选材的,学生自己确定内容、自己决定班会的形式、自己主持,这样既可以选择了大家喜欢的内容、喜闻乐见的话题,而且更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得到教育、发展与自我完善。如近期学校开展的“校风校貌之我见”的演讲活动,班里的学生人人踊跃参加,结合实际撰稿,运用事实进行论述,达到了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班长钟贵河演讲,荣获学校演讲评比的“一等奖”。

良好班风的形成,要以学生为主体,更离不开班领导核心――班委会。一个良好的班风形成、首先要搭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在班主任的考察发掘、学生的自荐介绍下,由学生民主投票选举班委会。班委会产生后,注重培养班委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其主动的参与意识和行为意识,负责班级日常德育工作的管理;建立学生定期反馈教育教学制度,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体现了“主人翁”地位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热情更高了、德育工作也跃上了一个台阶。同时配合以学法讲座、法制讲座、安全讲座等活动完成学生的自我管理,从而形成弘扬正气的良好班风。

二、 营造文明班级德育氛围,落实学生自我教育

学生自我教育中班主任工作指点细心,引导积极、鼓励热情,是帮助学生很好地迈出德育教育的第一步。针对一年级新生依赖心理与依赖习惯普遍存在,不会处理内务,不会安排内宿生活,对专业课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的现象。笔者在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中,利用点评学生周记与之交流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每周学生围绕自己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对班级建设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周记的形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则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尽快与学生进行面谈、或者周末也以笔记的形式把自身的意见和看法交给学生。起初学生们与班主任交流的主要内容大多是如何适应艺术专业的学习,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等等,经常是班主任回答的内容多,学生提的问题少。随着内容的继续和彼此了解的深入,学生们开始大胆地向班主任老师发问,问题也涉及到了家庭、心理甚至早恋等敏感问题。如今周记己经成为我们师生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这样的交流,师生间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师生之间多了一份亲情,更多了一份理解和信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到了毕业阶段,班主任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分析就业形势,做出决择。班主任及时向学生介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信息咨询;组织就业情况反馈、人生定位思考,走进人才市场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及方向,从而思考选择、开拓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进行自主发展,真正实现了“自我成才”的德育育人目标。

三、 拓宽德育新渠道,活跃学生心身健康

班级的德育建设渠道要不断拓宽,在日常生活中,全面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在班里开办“心灵之约信箱”和“自我健心阅读角”。让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共同构成心理问题监护体系,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班里一位学生,入学后精神压力过大,常常出现急躁、愤懑、忧伤等现象,专业学习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及时发现,为其打开心理大门,使之豁然开朗,找到了一个良好的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摆正自己兴趣方向等多方面问题的方法,心情感到特别舒畅,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了。心理就像一股清泉涌来,清新凉爽,即轻松、愉快、又获益匪浅。又有一位同学看了“青春期教育”VCD片后说:“该片像一把金钥匙,启开了我心中那扇不宜别人敞开的大门。原先在心中矛盾重重,有时总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做得很不对,看了该片之后,解开了心中的困惑,驱除了内心中的阴影,我也知道了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健壮的体魄,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身体健康。每天要求学生保证够足1个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班级还组织春游、秋游等远足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其心身健康。学生杨小铭,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故养成睡懒觉的习惯,身体又过于肥胖。班主任连续30天,每天早上准时到宿舍叫醒他,并一起做早锻晨炼,并给他讲授科学节食的道理,帮他制定食谱。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小杨已彻底告别坏习惯,对体育锻炼也情有独专,身体消瘦了、健壮了,学习劲头更足了,在其辛勤努力下,期末各门功课成绩平均85分以上,荣获学校“二等奖学金”,评上“三好生”。小杨的进步,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大家比学赶帮,班级的德育建设跃上新的台阶。

四、 落实班级德育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艺术专业职业特征,笔者以“崇高科学为荣”作为重点,要求学生下苦功夫学好专业课程,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充分利用学校毗邻是中国瓷都――潮州的便利条件,每学期腾出一周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大型陶瓷制作公司参观实习,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上。学生们下厂实习后拜工人叔叔为师,虚心请教有专业特长的技术师傅,自己动手搞艺术产品创作,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设计制作出一大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商品价值的新产品,受到了当地厂家的好评,也增强了自身综合职业能力。

篇5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5―0041―01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可以对班级管理产生导向、激励、规范和凝聚等作用。但是,许多班级的文化只流于形式,只是一个空壳,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因此,要提高班级的管理效果,真正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必须将文化内涵渗透到平时的德育过程当中。

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都有潜在的向上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发展,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学生乐学乐做,学生融入了健康的文化氛围之中,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教育,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下面,笔者就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办好各种形式的主题班会

德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主题班会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手段,也是学生施展才华的最好舞台,主题通常有:诚信、感恩、安全、环保和读书等。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促进正确的班集体风气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如,“诚信在我身边”主题班会上,学生激扬诵读搜集来的有关诚信的名人名言,触发了对诚信的赞赏与推崇,定会帮助他们矫正人生道路上的偏向。各类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秉承着一些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念,把德育的理念贯穿到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从内心去感受,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二、开拓德育活动园地

德育园地中不同主题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精神的洗礼(如教师节),可以营造节日氛围(如圣诞节)和学生作品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可是,要真正地发挥德育园地的教育作用,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宣传中。比如,每期不同主题的黑板报的宣传,可让学生分小组轮流完成,尽管有时黑板报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会融入学生自己的思想。

2. 及时更新班级的黑板报和学生作品等。

3. 选择时机,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学习。每一期的黑板报、班级之星的事迹与经验等,都可采取知识竞赛、学生朗读好文章、交流学后感、有奖投稿或其他形式,让学生获取课堂外的知识和教育。

德育园地的建设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一点点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态度,并影响到他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改变来自不同家庭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操行,使学生乐于坐进教室、接受教育,追求更高的文化境界。

三、有效组织班级文艺活动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开展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类比赛,也可以成立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班队与其他班级开展体育友谊比赛。在展开比赛的时候,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们明白什么是团结,进而参与团队的工作,在团队中培养民主气氛,促成学生团队意识的健康成长。

各种文娱晚会的召开,可以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到活动中,主题可以自选,如,庆祝“教师节”、“中秋节”、“五四青年节”等,形式可以有烛光晚会、歌舞晚会、演讲比赛、知识游戏和剪纸比赛等。

四、大胆展示班级荣誉

篇6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164-01

班主任是学校最基层的德育工作者,是对学生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班主任与学生恰当的情感交流,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班级德育建设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单位,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个文化共同体。班级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学校形成、发展的过程。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与作为被教育者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要通过言语的形式,而且还要通过目光接触、面部表情、体态等丰富、细腻的非语言形式直接相互诉诸内心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感的易感,以真挚、热烈、丰富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这是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关键所在,也是情感交流法的情感特征的具体表现。

二 情感交流是德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涉及师生关系距离感的一种美学

是不是师生间的关系越亲密越好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每个班主任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我想一切都应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学生接受教育质量的优劣作为标准。有时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与学生形影不离,可称“朋友、伙伴关系”,但有时却无法赢得学生的尊敬,更不用说树立老师适当的威信了,这样不利于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工作。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往往不仅仅靠他们的“自觉”,更需要老师给他们适当的“压力”,这并不是“朋友、伙伴”所能起的作用,而是需要老师适当的“威信”。当然,同一件事,有时却有不同的效果,这可能跟师生间的性格、阅历等因素有关。我觉得师生间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才是最佳的情感交流的教育状态。

三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以情感为基础,以交流为条件

情感交流较之其他任何一种交流更需要彼此间的相互尊重,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具有较高层次的情感素质,要以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为中心,要有真情感、同情感、责任感等方向的情感体验。

从教几年来,我养成了下课后、下操后和学生一起停留几分钟的习惯。有时一起讨论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有时说一说班上近两天的新鲜事,有时和同学们一起玩会儿。这样师生间相处得非常融洽,学生会主动向我吐露心声,而我也可以适时地给予指点、引导。这样,老师的良好形象就会在学生心目中油然而生。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若能用宽容的心去原谅他们,以婉转的语言说服他们,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学期初,我班上的一学生偷了家里的300元,他爸爸知道后与我联系,告诉我实情。我让他爸爸与我配合,先不要打骂孩子,装作此事不曾发生过。我选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温和地说:“听你爸爸说你们家里丢了300元钱。你最近是不是需要用钱?如果你急着用钱而拿了家里的钱来不及告诉你爸爸,那放学后跟你爸爸说一下吧!他很着急。你父母只有你一个孩子,他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如果以后需要用钱,只要是用在正当的地方,跟他们说,他们一定会理解你的。”……就这样,在婉转的谈话中,我始终没有说“偷”字,保护了他的自尊。在这宽容的气氛里,他一五一十地交代了事情。自始至终,我没有气急败坏的批评,没有愤怒的指责,只是跟他谈心、聊天。在他父母的配合下,该学生一直以来拿家里的钱随意挥霍的不良行为彻底改正了。

四 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师生之间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情感教育即教育者引导学生产生对自我生命的认同、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以及对他人生命,甚至对于整个世界的同情、关怀和钟爱。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所以班主任要对症下药,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师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于男女之情似懂非懂,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和吸引力,有的出现了早恋。我班一位女生,对班里的一位男生心存好感,一回家便打电话给男生。周末,一天要打十几个电话,而谈的又不是学习上的事,对方父母一接电话,她便挂线,使得男生的父母十分不安。于是,我单独与她谈话,先从自己的“少年情事”说起,让她明白这并非见不得人的丑事,老师也曾经历过,继而又聊到过分的亲昵举动会招来非议的目光,使自己分心,不仅影响了学业,还让家长担心。这时,她可能联想到自己的行为正引发了这些后果,因此也深有体会地表示赞同我的观点。果然,经过这番交流后,这位女生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沉迷于“恋情”,而是把精力放到了学业上,与那位男生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实践证明,情感交流是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将更好地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愿我们的每一位班主任朋友都能有如此宽阔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这样,班主任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篇7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开展班级工作?怎样当好班主任?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班主任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抓常规,而且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要全身心地投入。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时刻牢记“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宗旨,在实际工作中认真主动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建设,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一、在班主任工作中管理方法应灵活多样

管理方法应灵活多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我主要领导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充分展示学生的一技之长,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才能。具体做法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自我发展,为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我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充分利用黑板报,设计表扬栏、展示栏等,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二、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处世态度、沟通方法都是在生活中逐渐体会和形成的,虽然理想、信念、榜样的作用巨大,但需要班主任不断强化。可适当在班会课上讲讲社会上的一些时事或是他们平时一些生活学习上的小毛小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或提醒他们注意仔细观察,或者请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因此,我们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还可以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及听取来自校任课老师、家长的意见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三、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

处理班级问题时要将心比心,以对学生的尊重换取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我们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所以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看待、教育、关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交流、沟通、分享成功的快乐。换位思考,当我们是学生时,我们也不喜欢老师用粗暴的态度、简单命令式的方法来教育我们,所以,在教育学生时,不要使用不得当的教育方法。只有情感的交流和真心实意地为学生着想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理解,才有利于班级的管理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一定要学会宽容,在处理这种问题时,不妨在态度上客观,保护学生的自尊;在时间上宽容,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在处理上宽容,促成学生的自省,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心还包括爱心、耐心、责任心等,都需要班主任时刻铭记在心,并付诸实践。

四、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

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价值。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环境、机会和条件,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方方面面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让学生认识到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价值。班主任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即使是“差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

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如我们班有七、八个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特别多,我为此找了这些学生很多次,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在谈话中,我发现:这些学生其实有要求进步的想法,但缺乏自我管制的能力,具有不良习惯,而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们并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为人处世态度,对人、对事缺乏一种理智的行为。在与人相处时,只是跟着感觉走,再加上没有在课外进行这一类的阅读。在谈话中,我不仅注意对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而且详细了解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及时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想法,鼓励他们多进行课外阅读,用名人事迹、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们,对他们的教育尽量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批评。

篇8

二、主动、大胆搞好对学生干部的发掘、使用、扶持、教育和培养工作,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该班“难得”的班干部从总体上说:“领头雁”几乎没有、表率网射作用差、胆小怕事常拖拉。针对本班学生干部胆小怕事、明哲保身而不能形成班集体的核心这一状况,深入学生生活,善于洞察和了解情况,。我更多的采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或个别谈话,分析研究之根源、指出教育其不足、授之建议以方法;同时进行职责分工,做到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互相监督、相互协调,实行民主管理,逐步培养出像曲超、刘玺、王琳、那荣威、张一烁等这样一批较为得力的班干部,使班级管理有了良性的互动,此一状况在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始终贯彻分层次教育,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针对本班如:李想、茅侃侃、张雨绮、党宁、刘松林、高燃、刘宇、李宇春、刘亦菲、何洁等纪律或学习双差的后进生多、且突出之头疼状况,我班实行了《学生每天情况登记表》、《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每天公布》制度,坚持每天登记、每周公布、每月小结的做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育,做到“小犯指出批评、多错检讨通报、大错约见家长、累犯严肃处理”,更主要的是班主任经常性加强督促和引导,充分利用班会、集会小结、召开座谈会、电话通知其家长、开展“告别不良行为,重塑文明形象”等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从情入口、感之以心。同时,有的放矢地“约法三章”,狠治各种歪风邪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耐心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和家长的配合督导;充分利用班(团)会、课余时间以及校内外各种方式的活动,结合《德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和文明学生的评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核心集体,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些“暖处理”给他们定目标限期改正,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和班风.。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大力加强班主任与课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合力教育”,违纪现象有效地得到了遏制,班级纪律迄今终于有了根本性的扭转。

四、主动联系和协调各课任教师,共同努力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后进生的帮教,增进师生情谊。本学期面对后进生工作面积大、难度大、反复大、转化难的“四大一难”,本人竭尽全力,一改一些成效不大的做法,保持了幽默、风趣、耐心的帮教与引导,配合家长,擒贼先擒王,促使如章子怡、张含韵、张柏芝、张韶涵、张靓颖等一大批纪律差生首先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转化效果明显。

五、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邀请家长来校面对学生一起商讨教育对策。本学期第一次检测后及时召开了11位后进生及其家长和科任教师的面对面座谈会;按学校的安排于开学初与中段检测后召开了家长会,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依时到会,缺席家长后来通过电话、写字条等也取得了联系,有力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有力配合了对学生的及时教育。

篇9

二、构建主题班会文化,形成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设计新颖、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主题班会是学生真正融入班级、热爱班级、提升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在我校,各班班主任依据班级在特定阶段的表现,选择合适的机会,召开主题班会。如,在新学期召开“累是催化剂,勤乃加速器”的勤奋刻苦主题班会,全体学生和老师就勤奋学习展开热烈讨论;毕业前夕、考试过后,召开“态度决定一切,目标锁定未来”的主题班会,收到了端正学生态度、树立远大目标的效果。此外,各班主任还在安全教育、人生意义、学习方法、纪律卫生、节庆纪念等方面确立班会主题。通过一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在班级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班级建设形成了底蕴厚重的主题文化。

三、构建班级品牌文化,凸显形态各异的文化特色

教室是一切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深切体会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班级,其师生的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就强。为此,学校要求每一位班主任,要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张课桌都会“说话”。

1.让班级精神外显。班级在进行室内布置的过程中,将班级口号、班级目标以色彩鲜亮鲜明的主题文字镶嵌到墙壁上,并将经过浓缩的班徽、班标、班训、班规、班歌融入到教室显眼的区域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班级名片”上面的内容,均由学生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来综合成型。这样做不仅可以鞭策学生,还可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

2.将班级智慧艺术化。各班在进行周密室内文化布置的过程中,大量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内墙的每一处区域、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主题鲜明的形象印记。无论是“远航”的大气墙贴,“寻路追梦”的诗意贴画,还是环保低碳的宣传栏、成果风采的展示区、博闻强识的读书角,都是全班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

3.为板报注入“时尚”气息。学校要求每两周更新一期黑板报,结合中国的政治大事、传统节日、学校工作计划及班级具体情况设计,而且期期总结评比。内容实在、布局合理、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黑板报成了传递信息、愉悦身心、提高作文水平和动手能力的一个有益平台。班级板报随时代在变,在“时尚”的前沿地带,常办常新,成为学生阶段性“手工艺品”的展示窗。

四、构建班级人际文化,打造班级建设的爱心文化

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其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各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科任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能够做到师生之间有交流、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有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沟通。通过“交心换心”,达到加强了解、消除隔膜、融洽关系、互利互赢的良好效果。

1.每月召开一次科任教师联系会,交流学生信息,明确彼此职责,达到凝聚思想的功效。另外,还要求根据班级现状,不定期小范围地召开科任教师联系会。

2.建立师生谈心互动机制。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求各班班主任对学生“交心”,而且要求科任老师对学生“交心”。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身体等情况,强化彼此间的朋友关系。

3.家访。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同样表现在学生及其家长身上。诸多家长对学校以及他们孩子的了解,有时是无知的,有时是残缺的,甚至是误解的。学校要求建立家访的长效机制,不定期进行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和学生,也让学校了解家庭,做到了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使班级形成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1.引导了学生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通过实践表明,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主题鲜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着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2.促进了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学生提供了促进交流、展示特长、锻炼毅力、锤炼自信的多元舞台,学生的兴趣得到强化,特长得以发展,情感得到熏陶,意志得到锻炼。在与同学、老师以及其他人的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进一步认识了社会,认识了自我,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

3.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班级文化建设搭建了学生当家作主的舞台,在这舞台上,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自主管理、自主教育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更浓,自主管理能力更强,主动参加班级和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更高,学生真正成为了班级的主人。

篇10

(1)设立记事本。在记事本上把每天的语数英作业以及事情分门别类的进行记录。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打一个勾,每天睡觉前做好检查。

(2)对照学校规矩进行自管。

每天的课前准备、位内清理、地面卫生,都要有自己先做好整理检查。起初孩子们容易忘记,我就把这几项写在黑板角上,眼操之后,学生自动对照整理。现在已经形成习惯,即使我不在教室,学生们照样做的很好。

(3)自习要求自管。

我对学生的自习要求六个字“不回头,不讲话”。只要做到这六个字,就可以得到纪律加分。

(4)课堂听课自管。

“注意倾听、多多动脑、积极发言”,就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5)参与集体活动自管。

在集体活动时要求学生以集体为中心,把自己放在边缘,修饰好边幅,做好装饰,班级自然会人前靓丽。

自管要求和评价体制并驾齐驱。精神和物质奖励同时存在,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鼓励。尤其是借助这学期学校开展的导航星活动,激发学生的争星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做的更加出色。我班蒋志敏同学在期末总结中自豪的说:我这学期没有为班级扣掉一分。

2、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通过互相监督、协作,互相评价、促进,使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协作精神在自主管理的同时得到渗透和发展。

(1)小组制度,组长负责制。

在两年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学习小组长、纪律小组长、生活小组长。学负责检查作业,负责组内学困生。纪律组长负责监督组员的自习课、科任课的组员表现、生活组长则监督杂事,诸如课前准备、个人卫生等。针对鞋套学生总是忘记带的情况,实行了生活组长负责管理之后,几乎没再出现学生没有鞋套上课的情况。

(2)组建班委,凝结集体。

篇11

高一学生刚跨进一所新的学校,一切都是既陌生又新鲜,兴奋中有点紧张,拘谨中又有点冲动。高一新生来自四乡八镇,甚至是市内外、省内外的各所初级中学,因为要求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可谓是千人千面。怎样保持、发扬好的习惯、做法、精神,摒弃、改变那些不和谐的东西,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这是高一年级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高中的学习生活和初中的学习生活是有很大差异的。高中的课程比初中的多而深,节奏要比初中快许多。特别是重点高中,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一般是高一完成整个高中内容的60%,高二学完剩余内容,参加竞赛,高三全年复习迎考。高中的学习更注重平时的积累,更注重学习方法和时间的合理配置。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对此明显没有思想准备。就拿江都中学的高一新生为例。入学时班级前十名的学生,半学期不到,就有五名左右的学生跌出前十名,到二十名、三十名,甚至是四十名。为什么?当然这也与扬州地区中考试卷的信度不高、区分度掌握不好有关。试卷偏易,平时踏实的、头脑不够灵活的、学习方法比较死板的学生能考出个好成绩,而有些头脑灵活、天资较好但不踏实的学生却是名落孙山,不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与此同时,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也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莫大的关系。初三好不容易熬过去了,暂时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有的学生“有经验的很”,你看我,就初三甚至下半学期拼了一下,成绩就上来了,高中不也一样吗?针对学生心理上的放松,对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陌生,高一的宣传、引导就非常必要了。

另外,从高一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来看,高一阶段也是进行人格塑造、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恩格尔系数的下降,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上,他们的生理比以往的同龄人提前成熟,以性成熟为标志的青春期不断提前,但心理发展还处在转型期,人生观、道德观、恋爱观等方面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注意力、思维、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波动性较大。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将会给学生自己、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青少年这方面的犯罪率日渐提高,给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诸多事实证明,高一的道德情感培育、习惯养成抓得不好,是青少年犯罪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如果高一的习惯养成抓得不好,不仅直接影响这个班级的班风、学风,而且也会给这所学校带来诸多的麻烦;不仅影响到这个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会对这个班级的其他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甚至对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的发展、名誉构成不良影响。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这第一步该怎么走,光凭勇气,蛮干是不行的,面对众多的有着丰富个性特征的学生用僵化的、纯粹书本上的或别人的经验是行不通的。在高一班集体建设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高招。但这当中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一些路子可借鉴的。我也做过几年高一的班主任,结合自己的实践,特别是自己的反思,以及同事带班时的经验和教训。愚以为,要做好高一阶段的班集体建设,学校、班主任、家庭三方面一要各自“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二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一个立体的、联动的教育体系。

第一,从学校方面来说,万不可因为高三是毕业年级,直接关系到高考升学率,自己的“面子”,就一味地倾向高三,而轻视高一,给高三配备最好的教师、最好的班主任、最好的条件和待遇,其实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翻了舍本逐末的毛病,“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高一的基础打不牢,口语的发音、答题的规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等没有受到良好的训练、培养,到高三就出大麻烦了。

第二,从班主任方面来说,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掌舵人”,故人们说,什么样的人带出什么样的班。由此可见,班主任对一个班级的影响是何等的巨大。

现在的学生很挑剔,要想成为一个在学生中有威望的班主任,必须要具有这样几种素质和能力:

一是自信而又优雅、干练而不冒失、新派而又平实、严格而不苛刻的人格魅力。

二是先进的治班理念,良好的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沟通能力,较强的灵活机变能力。

三是过硬的所任教科目的专业素养,广博开阔的人文和科技素养,新颖、平等、开放、高效的授课风格。

四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和合作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

第三,从家长方面来说,家长主要破除几种错误的观念和做法:

一是认为教育是学校、老师的事,我只要交学费,付给孩子生活费,其他就没我事了;

二是等到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老师电话打上门来催,才去和老师接触,了解情况;

三是有意无意地弱化学校老师的教育工作,在老师面前是一个态度,到了家里又是一个态度;

篇12

1.确立整合班级骨干力量的队伍建设新理念

以班级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整合凝聚全班学生干部队伍,努力发挥学生骨干在班级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育人为本,培养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素质等,既是高校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原则。

高校班级中的学生干部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既有班委会、团支部的组成人员,也有班、团小组组长和学生宿舍的寝室长,还包括有班内一部分在学校或院(系)等学生组织任职的干部。这些学生干部虽然职务不同,但都属该班学生干部中的一员,都是学生群体里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将他们纳入该班的全体学生干部序列实行统一管理和指导。譬如,可以实施学生干部任职情况通报制,即班主任对各类学生干部的任职岗位和职务变动情况在班内作适时的通报。建立班级全体学生干部例会制,由班主任定期召集全体学生干部会议,通报班级重大事项,部署班级重点工作。举办学生干部学习会,加强对全体骨干的教育和培训。建立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制,即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干部实行不同层次之间的职务交叉兼任。目的是既让校、系学生干部及时了解、支持和参与班级的工作,促使其更好地联系群众,在班级中更好地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又使全班学生及时了解校、系干部的任职情况,便于大家配合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让参加例会的班团小组组长、寝室长,及时得到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的工作指导与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组、室工作的开展。其结果是有利于班主任加强对全体学生干部的考察培养,以便做到统筹管理、分类指导,全面、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党建和各类评优、推优等工作。实践中,这些班级管理理念与方法均颇具实效,对于充分提升高校班级全体学生干部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团结、带领全班学生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不断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2.建立健全班团小组基础组织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高校班级不仅建有班委会和团支部,而且应健全其基础组织――班小组和团小组,这既是进一步完善班团组织建设的基本管理体制,也是夯实班团工作基础的重要措施。

班、团小组是班团组织系统中最小的基础单位。一个班级的班团小组是否健全,是否团结和谐,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反映了班级的整体建设成效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班级建立班、团小组,有利于划小班级的基本管理单位,健全组织系统,夯实育人基础;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团组归属感与团队荣誉感;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各类竞赛型的班团活动,促进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全面加强高校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

组建班、团小组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主任指导下,由班委会、团支部集体决定。班、团的组别名称可分设,而组成人员及主要负责人可以合二为一。班级一般可设4-6个小组,每组以8-10人为宜。分组时,一般应兼顾男女生比例、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住宿生与走读生等诸多因素的相对平衡。

二、坚持德育为先,创新班级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与方法

传统的学生思政工作偏重于教育灌输、纪律约束的方式,而面对当代的大学生,传统工作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怎样才能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学生思政工作的机制;如何引导大学生在班集体中正确行使民利,摆正民主与集中、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相互关系;怎样促使大学生努力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基本育人目标等等,已成为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进一步提高高校班级管理的能效和水平,就应在启迪、引导学生的民主意识,维护学生的民利方面;在建立、拓展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使“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得到正确的运用方面;在创新、激活班级思政工作机制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激活高校班级思政工作机制,需要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原则,并作为班级各项工作的突破口,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民主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公平”即要求机会均等,班主任对全体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给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以公平、均等的机会;“公正”即要求教育者做到时时、事事出于公心,办事公道、说话公正、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公开”即要求班级实行班务公开和团务公开,使得全体学生在公开的班务、团务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获得知情权,行使参与权,以全面履行一个大学生和青年团员的基本民利。

实行“班级工作周点评”制,即由班主任或班级主要负责人,每周以召开全班短会的形式,及时通报与点评班级一周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有关事项,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等。这种点评式的班级短会,往往以其“重点突出、鲜活生动、及时公开、扬优抑劣”的特色而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建立“班级工作月公告”制。即由班委会、团支部将每个月的班级主要工作(活动)的安排在月初用书面形式进行公布。“月公告”制度既可强化班级工作的计划性,并起到告示全班、动员全体的作用,还具有强化民主监督,促进班级工作目标的实现与完成以及提高班团组织威信等诸多效能。

开设“班级工作公告栏”。“公告栏”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园地,是班团工作的信息窗口,是班务、团务公开的公示载体。“公告栏”可将班级需要公示、公告的重要事项予以及时的公布,诸如学期考试成绩优秀榜、课堂考勤纪律汇总表、班级月工作(活动)安排表、班级(小组)各项竞赛活动评比榜、寝室卫生评比榜、各类评优公示榜、班费使用情况通报等等。

在深化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科学实践中,坚持探索和运用“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必将有效地拓宽学生的民主管理渠道,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群体关心班级建设、参与班级管理、维护班级形象与荣誉,促进大家齐心协力地创建文明、和谐的高校班集体。

三、坚持素质教育,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必须拓展思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通过开展各类班团活动,坚持和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千方百计做好“育人”这篇大文章。

班主任在指导班级开展班团活动时,要根据学校、院(系)的学生思政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及阶段性工作部署,结合班级实际,提出班级学期(月度)班团活动的指导性意见,悉心提炼班团活动主题和意义,丰富创新班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班团活动应该集思想性、新颖性、品位性、实效性为一体,吸引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努力实现寓教于乐,寓教于主题鲜明、形式丰富、有特色与新意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中。

班级开展班团活动需具有整体性、阶段性、系列性和多样性的特性。整体性即指班级班团活动的计划制定及方案设计,既要按照学校、院(系)的总体规划(计划)的意见要求,又要符合班级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整体布局要科学、合理。阶段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应符合各个时间段的客观要求,即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按照各个班级所处的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作出相宜的安排。系列性是指班团活动主题内容的确定,须突出系统性和主题性。要根据素质教育的原则,充分挖掘活动内涵、提炼主题意义,创新设计系统的、特色鲜明的班团活动主题系列,注重活动的品位和实效,努力打造班级主题活动的品牌体系。多样性包含了班团活动应在形式、内容、方法、时空、举办组织等方面体现多样化和创新性。比如在形式上,既有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又有知识技能型的各种知识、技能系列竞赛活动,还可举办文体活动型的各类文娱、体育系列比赛活动等。在内容上,可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思想性教育主题予以系统安排,也可将文明礼仪、爱心奉献、形象塑造、人际交往等素养性美育内容作为必要补充。同时,班团活动的设计还应符合新颖性、实用性、趣味性、激励性等方面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贴近学生、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班团活动通常以班级内部举办为主,有些活动也可跨班、跨系联合举办,或者可邀请部分外班的师生共同参与,以进一步加强班际联谊、交流互补、开阔视野、扩大影响。通过丰富多彩的班团活动,能够引导和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勤奋学习、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有效优化高校的育人环境。

学生是班团活动的主体,通过经常性的班团活动,能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实践体验和锻炼,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种素质和技能。班团小组是班团活动的基础组织和中坚力量,要注重发挥班团小组承上启下的团队核心作用和竞赛激励作用。班团负责人既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要努力发挥自身的带头示范作用。

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班级的班团活动工作,在活动计划制定、方案确定、过程参与、成效点评等方面予以精心指导,并且通过悉心探索班团活动的内在规律,总结提炼班团活动的实践经验,培育创建有特色、有影响、有活力、广受大学生喜爱与欢迎的校园班级文化。

当前,各地高校正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思政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我们要在深化班级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中,探索高校班级的发展规律,创新高校班级的管理理念,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