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5 09:23:4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金融知识进课堂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比以前注重实验教学,增加了很多实验内容,并有相当部分设计成探索型实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套教科书中的个别实验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有些实验过程太繁杂;有些实验过程安排过于死板,没有留给学生太多创新的余地;有些实验器材的安排也不是非常恰当;部分实验步骤不易操作,甚至会因此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效果。经过摸索,我们试着对必修I中的“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做如下改进和拓展。
一、尝试调整实验顺序
本实验包括三个小实验,若按人教版教材实验顺序(糖、脂肪、蛋白质),大部分学生做得非常紧张、忙乱,因为第一个实验须加热才能观察到现象,第二个实验涉及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用过显微镜,但大多数使用不熟练。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可把三个实验的顺序做调整:先鉴定蛋白质,再鉴定还原性糖,后鉴定脂肪。理论上可行,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知规律,我们通过这次实验的操作确定事实如何。
二、比较改进实验材料
(一)用葡萄代替苹果或梨
在做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选材最好是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这样可以避免材料自身颜色对实验变化颜色的掩盖。教材上做还原糖鉴定实验选用的材料是苹果或梨,将其切成小块,研磨、过滤。在实验中由于研钵太小,不可能磨细。葡萄含有葡萄糖,且葡萄去皮后为白色果肉。不用研磨,放在小烧杯壁挤压即可流出果汁,也不用过滤,理论上方便且效果好。
(二)用鸡蛋清稀释液代替黄豆浆
鸡蛋清无色透明,便于观察实验中颜色的变化。
三、尝试改进实验过程
(一)蛋白质的鉴定
1.向试管内注入蛋清稀释液2mL。
2.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质量浓度为0.1g・mL-1的氢氧化钠溶液),摇荡均匀。注意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3.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质量浓度为0.01g・mL-1的硫酸铜溶液),摇荡均匀。注意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4.课堂拓展同时加深记忆:尝试用双缩脲试剂鉴定某些劣质奶粉是否含有蛋白质或者探究本市生产的鲜奶其蛋白质含量与某名牌鲜奶是否相同。
注:人教版中是前三个过程描述的,但我们认为该实验是定性实验,无须准确量取组织样液、试剂,可以节约一些时间。不过试剂确实要严格按照剂量配制,尤其是双缩脲试剂的硫酸铜浓度不能太高,否则,混合后会有大量絮状沉淀产生。
(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1.制备苹果组织样液、梨的组织样液、葡萄汁。
2.实验操作和观察。
①试管编号1―9,分别注入不同样液。进行下面过程,比较得出效果最佳的一组。
②向试管内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振荡试管,溶液呈现蓝色。
我们尝试将斐林试剂中用到的氢氧化钠换成碳酸氢钠,因为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改用弱碱更加安全。在保存15天后仍可使用,不会像斐林试剂那样发黑,因而不用现配现用。
③对于还原糖的检验,教材要求用水浴加热,它的优点可能在于可以防止暴沸,但是有个明显缺点――太慢。
所以,我们设计另一组对照试验:一是将组织样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水浴加热;二是不做任何处理,静置;三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至沸腾半分钟,观察现象,然后继续加热观察。
注:苹果或梨组织液或葡萄汁必须临时制备;实验中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注意观测还原糖溶液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颜色变化过程。
(三)脂肪的鉴定
1.制备花生种子子叶切片或花生子叶临时装片。
2.实验操作和观察。
①用苏丹Ⅳ染液,染色1分钟。
②用吸水纸吸去花生子叶薄片周围的染液,并用酒精洗去浮色。
③用吸水纸吸去子叶薄片周围的酒精,制成临时装片。
④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花生子叶的最薄处,移至视野中央,再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可看到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
注:实验前要将花生种子浸泡3―4小时,有利于切成薄片,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操作中最难的就是切出理想的薄片。若按教材方法做徒手切片,则往往切下的材料较厚且不均匀,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
实践证明不会有太多的学生能成功切出符合要求的薄片。针对徒手切片难的问题,我们尝试做了如下改进:将浸泡的花生种子去掉种皮,用刀片将花生子叶削去一层,形成平面,取干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适当用力让花生子叶的平面与载玻片之间进行摩擦,使花生组织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制片观察。有了改进计划之后,我们做了下面的实验,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结论1:
通过观察实验,鲜奶、酸奶、豆浆等有点浑浊,影响实验效果,选择无色透明蛋清,便于观察到实验中的清晰紫色,非常理想。只要在蛋壳相对的两头各挖一个孔,竖起来蛋清就流出来了。并且一个鸡蛋清可加水稀释到500mL就够五六个班的实验了,节约材料;黄豆须提前泡发4―6小时才能磨浆,而改用鸡蛋清节省了时间。
结论2:
按正确操作过程比较后,发现颜色差异不明显。但从取材简易快捷方面而言首选葡萄,最后是苹果。葡萄省略了研磨过程,放在小烧杯壁挤压即可流出果汁,也不用过滤,方便且效果好。
结论3:
氢氧化钠换成碳酸氢钠后,混合溶液加热时间要比斐林试剂稍长,需要煮沸几秒钟,从现象上看,反应颜色偏浅,有点发黄。但由于保存时间相对较长,试剂配一次,可以多个平行班级同时使用,具备实际性和可用性。
对于步骤③,其现象为不作处理的10号试管约40 分后溶液才慢慢变成浅红色,至出现砖红色沉淀则需2小时左右;水浴加热的11号试管很快出现砖红色沉淀;直接加热至沸腾半分钟的12号试管迅速出现砖红色沉淀。针对此现象我们得出结论4。
结论4:
加热只是缩短反应时间,并非必要条件。水浴加热可以保持反应的适宜温度;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比较快捷方便,只需了解安全事项,按照规范操作即可,在操作中不需等到煮沸,早已出现砖红色沉淀。
结论5:
在做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切取花生子叶薄片,要求实验技能较高,针对徒手切片难的问题,我们尝试将徒手切片法和改进法进行了比较,发现该改进法制作临时装片,易做,效果又好。
针对以上三个实验顺序,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呈现出信息化、程序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金融机构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金融投资类本科毕业生在满足行业岗位需求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供需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金融学课程是金融投资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在金融市场日新月异、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而应与时俱进,紧跟最新金融发展趋势,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应用技能的高水平、复合型的金融人才。本课题组通过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探讨金融学在对接行业需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同行讨论和参考。
一、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分析
(一)具备扎实的金融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金融与投资类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虽然目前薪酬较为可观,但技术含量较高、竞争异常激烈,其要求相关人员在掌握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还需熟悉金融行业的动态和相关业务流程。因此,金融行业要求金融与投资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还要熟悉金融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产品,深刻领会金融投资行业的复杂性和业务的交叉渗透性等特点;不仅要具备基本金融投资业务的操作设计能力,还要提高自身的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等。
(二)现代金融业急需大量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在经历从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变革。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金融等技术,不断提高支付结算服务质量,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使交易更透明、服务更快捷。因此,金融行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金融机构急需大量兼具金融业务能力和信息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量化交易和程序化交易等在我国不断普及,这种人工智能交易通过电脑程序设定交易策略的逻辑与参数,把握价格变化趋势,自动完成证券交易指令,赚取波段收益,可以克服贪婪、恐惧等人性弱点,并且还能突破人的生理极限,进行大规模运算,极大降低了交易员的工作强度。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各高校必须将计算机、统计学、数学等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多学科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三)金融全球化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化,金融跨国公司逐渐向国内金融各个领域渗透,这一方面加剧了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管理经验。同时,金融全球化使国际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组合,追逐最大利润,各国金融市场相互渗透、相互制约,金融全球化的联动性不断增强。因此,金融行业的发展要求金融专业本科生必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人才,掌握有关国际金融交易规则和国际金融市场惯例等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金融英语应用能力,密切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动态,以满足金融跨国公司对人才的需求。
二、对接行业需求下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对接行业需求方面,我国金融学的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与行业发展需求脱节
当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纷繁复杂,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交易模式不断更替,因此,金融行业需要大量跨学科、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但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理论知识与金融实践方面的相互融合和互相渗透。部分金融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僵化,更多的是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步骤进行操作,从而得出预期结果,且实践教学以演示和验证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金融理论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频繁变动的背景下,大多数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难以及时更新,内容陈旧,缺乏开创性和前沿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缺乏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师资力量
金融学课程教学与金融市场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要具有“双师型”的教学素质和能力,除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要充分认识和紧密结合国际国内金融体系的运行实际。但是,由于金融行业的薪酬较高,教育行业的薪酬较低,多数高校难以聘请到优秀的具有金融行业实践经验的人才,大多数金融学任课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的毕业生,他们学位较高,理论知识渊博,但缺乏实战经验,不能准确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也只是纸上谈兵。因此,一线教师的知识、经验、实践背景不足,严重制约了对接行业需求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进程。
(三)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金融学作为一门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缺乏趣味性。本课题通过对部分任课教师进行调查可知,大多数教师强调单向的课堂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枯燥乏味,且缺少互动交流,不注重理论知识与金融实践的连贯性,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课件缺乏吸引力,教学过程中较少有讨论、实训、观摩等环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对接行业需求的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各高校应针对行业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构建对接金融行业需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金融学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范畴也要求不断更新。比如,现代货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融资融券、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相继推出,量化投资与程序化交易不断普及;金融政策与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优化;资管产品、通道业务、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金融凭借多样性、灵活性、便利性、长尾性等优势得以快速崛起,对传统金融带来了巨大挑战;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货币中性论、货币需求理论进一步发展;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在我国实践的演进,等等,这些内容都不断更新。因此,在构建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应当对金融行业及金融市场进行大规模的广泛调研,充分了解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并及时推陈出新,适应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化;重构教学大纲,编纂金融学教材,以满足金融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提高金融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
优秀的金融行业人员要求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金融问题,可见,金融学教师具备行业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因此,优质金融学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水平,一是加强校企合作,聘请金融机构专家定期开设讲座,同时加强学校与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联系,建立一个由学校、企业、政府等组成的社会实习实践体系,以共同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金融人才;二是加强年轻教师的业务进修和能力培训,定期派送、分批安排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还要积极引导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三)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要灵活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提高教学效能。其次,推行研讨式学习,教师应结合金融实践制定课程目标,以创新的思维、观点熏陶学生,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投资对抗实战演练等方式,通过“企业家进课堂、课堂进企业”的“双进”活动,注重“项目化、实战化”的“双化”方法,推广“做中学、学中做”,进而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何淑兰,唐更华,段飞.基于行业发展的金融投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6,(5):46-51.
[2]刘开华.《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18):189-189.
走进绿地。参与环保
与市园林绿化局共同举办的“走进身边城市绿地共绘首都绿色地图”是新闻行动的要点项目,北京电视台新闻、科教、体育和纪实频道的41位主持人都参与其中。
10月8日,纪实频道的主持人成寒梓来到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她与文化广场的工作人员及养护工人一起走进绿地,实地学习操作除草、割草、修剪树枝等养护工作,深深体会了作为一名园林工人为首都的茵茵绿地所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她说“让城市绿地的享用者成为城市绿地的保护者”是她的心愿,也是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美丽都市的市民的共同心愿。
10月10日,体育节目中心的三位参评主持人马重阳、毛正宇、杨萌一起来到丰台区科丰城市休闲森林公园,开始他们绿地养护的公益任务。在科丰公园的园丁师傅们准备的各种工具中,最吸引人的当数修剪草坪的打草机了。看着园丁师傅们驾驶着它在草坪上行动自如,把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主持人们却真正体验了一把“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感觉。
科教节目中心主持人周颖去的是南长河公园。这里刚刚完成了绿地改造提升,对沿河植物进行改造和梳理,形成了南岸一条“人文走廊”和北岸一条“健康走廊”的“一河两带”空间格局,处处彰显着科技和环保的主题。在和园丁师傅共同进行了一整天的劳动后,周颖真正体会到了绿地养护人员的辛苦。另一位主持人秦溯走进的绿地则是位于西长安街复兴路的国悦府屋顶绿化项目。工作人员告诉他,这片绿地特意选用的都是老北京本土的植物,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土壤是三年一换的细质营养土,上覆陶粒土加固,不会产生扬尘。“大手拉小手为梦一起走”
10月27日,在北京卫视与市慈善义工协会共同组织开展的“大手拉小手为梦一起走”的公益活动中,北京卫视主持人栗坤、旭东与志愿者一起带领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参观了中国科技馆。主持人充当起讲解员和课外辅导员,为孩子们认真地讲解恐龙如何变成化石,头发为什么会被静电吸起来;还与孩子们一起进入模拟的太空空间站探索未知的领域。
财经节目中心与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的“爱心信笺”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主持人放飞了象征关爱、梦想的纸飞机并郑重承诺:未来两年内,财经频道所有主持人将与部分留守儿童以书信方式一对一地进行情感交流,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健康发展,做他们成长路上的知心大朋友。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以书信形式面向在校留守儿童开展情感关怀的公益项目。
10月15日下午,朝阳区双桥第一小学的100多名学生和家长迎来了一次不同寻常的班会。动画节目中心主持人慧玲姐姐和瘦不了走进教室,“守护天使小课堂”少儿安全知识主题班会在孩子们的尖叫与掌声中开场。“守护天使小课堂”面向所有成年人和孩子开办,与普通的文化课不同,这堂课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安全死角,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声音之旅,志愿助盲
青少·海外节目中心参评主持人宫吴、关文平、邬晔纬近日来到首都图书馆。他姜华、文文、栗坤、阿龙等都先后参与了该活动。
文艺节目中心主持人的“走进博物馆,体验志愿者”公益行动10月12日也正式展开。在北京通史展厅,应嘉瑞跟随讲解北京通史的志愿者小宋参观展厅。另一位主持人龚宁则来到博物馆里的志愿者之家,为志愿者做了一场题为“如何与观众进行有效的沟通”的培训。当天下午,两位主持人还为博物馆录制了一场展览的讲解词。
10月29日,新闻中心参评主持人与心目影院的盲人朋友开展的爱心助盲活动在华夏银行北京分行举行。活动现场,主持人把近期精心录制的又一期有声读物赠送给盲人朋友。王业、李杨薇还在现场声情并茂地为大家朗诵了王蒙和朱自清的文章,鼓励盲人朋友自立自强。
普及知识,帮您防骗
参观赛马会其实是港科大安排同学们走进企业参观的一个常设内容。通过走进企业的体验式学习,同学们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新了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
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对于学生来说,课外的社会实践是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广阔天地,更是从知识向能力、从认知向行为转化的必不可少的中介。经过学校的系列培训,老师们统一了认识,也打开了教学的另一方天地,各学科教师根据国家课程体系把社会搬到课堂中来,或带领学生到实践中去。
如综合实践课《北京孔庙与国子监》一课,秦翠华老师在7次踏进孔庙之后,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寻宝”任务,然后带领孩子们走进孔庙与国子监。亲临其境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对深奥的千年古建筑有了更深刻、更感性的认识,也激发了孩子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学习了《和光做游戏》一课后,品德与社会学科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进朝阳公园内的“索尼探梦”科技馆,亲自感受“光与声音”主题科技展品。加入了社会实践活动环节的课堂更加广阔,一些相对枯燥的课程因为走进了社会变得生动、易于理解。别样的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体验生活、施展才能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教师们依据学科特点,在社会实践大课堂这个全新的平台上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领导力和自身的底蕴,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创新在实践活动中迸发
我校每月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做法已经坚持了两年,2010年,学校引领学生开始一项创新性学习――“童眼看朝阳”。朝阳区的旅游资源开发速度很快,仅2009年就新增郊野公园19座,一些历史遗迹和社区公园也建设得非常优美,有很多地方适合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但是这些资源还没有引起教育者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把这些资源系统地转化为教育资源,师生们遵循“梳理资源――教师培训――学生动员――班级筹备――组织实施――资料整理――文案编辑――汇编成册”的操作模式,开展“童眼看朝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全面梳理本区可供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补充完善现有的《社会大课堂》名录,并着手编辑《朝阳区“社会大课堂”资源盘点》丛书。借孩子之眼发现朝阳之美,为朝阳“社会大课堂”资源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使本区社会实践资源最大化、体系化,这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三校区联合组织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都坚持按照既定的操作模式,每次活动成了学生不同寻常的学习,所呈现的一本本《社会实践报告》,记录了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和成长。
三、寒暑假生活从此不同
每年的寒暑假本应是最好的充电时机,学校根据寒暑假特点和孩子年龄的不同,结合“社会大课堂”的主旨,研发了《小学生假期实践手册》,引领孩子们在假期中小手拉大手,和伙伴、家长一起到社区、到剧场、到“社会大课堂”中参加各种形式的活动,然后利用电脑小报、手抄报、绘画、小制作、征文、博客、DV等形式进行记录和描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88-03
一、“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 后一年在企业进行一至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学生在入岗前接受的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劳动纪律要求、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还有入岗后的进一步接受的员工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后上岗,按员工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学生就业从原先的好就业变成现在的就好业,毕业生更受用人企业的欢迎,同时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二、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完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进课堂”必须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任课教师必须是企业的行业专家或一线员工;第二,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是企业的真实业务。通过实施“企业进课堂”,进一步构建“准员工式2+1”教学改革模式,实现教育部关于“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现代职业教育新的目标和要求。建立符合会计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运作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建成共享型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立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三位一体的先进的专业实训基地,满足校内实训教学需要,成为社会相关技能培训与考试基地,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在教学改革、管理改革、创新改革的示范作用。
三、完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坚持由学校、企业共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依托“企业进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完善“准员工式2+1”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如下: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业进课堂”人才培养机制
在“企业进课堂”培养机制下,通过校外兼职教师亲自授课,把企业真实的业务带到课堂教学中,使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实现零距离接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更紧密结合,实现培养具备从事基层会计实际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基本业务能力,能胜任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一线会计、审计助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根据专业发展和“企业进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为了适应不同岗位能力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一起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相应的“平台+模块+企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
2.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纽带,联合兄弟高职院校财经类相关专业,共同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专业课程群的开发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选出两门跟企业实际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会计信息化(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内容)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借鉴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模式,完成两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网络课程、实施方案、评价体系、配套课件、学习指导、课程录像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设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使用,带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以“企业进课堂”为建设目标,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与建设
在“企业进课堂”教改模式下,学校需要和更多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打造集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学成果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依托“企业进课堂”,进行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并建立新的评聘标准和体系
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同探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教师提供一个开展教学教改研究与交流的服务平台。构建出一套适合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全新的评聘标准和管理体系,打造一支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融合”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
四、具体措施
(一)构建与优化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
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构建“企业进课堂”平台下的专业分方向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为依据,将出纳、采购销售核算、财产物资核算、纳税申报、财务主管等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整合。以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相应的“平台+模块+企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课堂充满活力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发学生思考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具有开放性特点的课程,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品德课即是生活”。如在教《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一课时,我提出“在疫情面前,我们每个同学如何保护自己和关爱他人”和“我们国家和学校为保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做了哪些工作”两个问题,把现实问题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体会保护生命健康权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如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我做了一节《走近金融危机》,将金融危机相关问题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举措,与学生边学习边探究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位置,让学生思考自己担负着怎样的使命,以提高爱国主义情怀。
2.以自身为桥板,搭建桥梁,让思品课在学生心里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作为例子来教学,与学生分享。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可以增强说服力和信任度。如在学习初三《依法保护公民人身权利》一课时,我讲了自己在超市购物的不幸遭遇――保安把我请进办公室要搜身,我该如何处理。让学生展开讨论,寻找依法保护自身权利的方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师要善于制造课堂亮点,让课堂时时有活力
现年龄段的学生都是好动的,他们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节奏和内容会变化。如果教师总是按部就班的讲课,没有任何变化和新鲜感,那么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创造亮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永葆活力
1.进行三分钟新闻演讲,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时政热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比较容易并且愿意接受。而时政热点也包含了新知识、新信息,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滞后的局限性,显现了时代活力。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补充、鼓励、赞扬,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对于社会热点话题适当点评,效果会更好。如给初三学生讲到洪战辉的事迹时,我就结合教材中讲顽强精神、对家庭尽责,既结合时政又讲透了书本知识,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2.投学生所好,让音乐走进课堂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信息化教学
教学管理是高校建设中的主要管理任务,它以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行政型的管理模式为主,但是在“双一流”环境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阻碍了高校在新环境下的发展。对于金融学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前沿学科,必须改变这种管理模式,寻找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规律。该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关于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理论与实务,关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关于金融宏观调控及整个金融经济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关于金融管理特别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务。金融学作为近30年来快速发展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前沿交叉学科,其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学内容陈旧已经无法适应其本身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内容,加强其对于实践的指导性,则成为现阶段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高校传统金融学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我国高校现行金融学教学模式在当前阶段不利于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金融学教学模式缺失人性化。教学过程模式比较呆板,灵活性不强,只能按部就班地把课程大纲规定的课程全部学完。否则就无法取得理想的学分,影响毕业。而且所有的教学活动从该专业设置时就已经设计好了,不会作丝毫变化。但是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往往需要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人才。这使得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从不切合学生的个性,也不切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其次,传统金融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两大关系,从而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强、学习过程中缺少积极性。一是忽视课程内容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割裂了经济社会运行实际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往往使学生越读书越偏离社会需求,在出社会时,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个关系是教师忽视学生自身发展同课程内容设计的关系,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点所在,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金融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课程内容。这种忽视学生的教学方式同当下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也无法科学反映出教学的质量。总体来说,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再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缺失自主化。目前我国高校的组织机构由校、院和系三个不同层次组成。这三者属于层进式的附属关系。高校的整个发展计划、教学计划、教学政策等全部由高校制定。学院得到了这些“指示”之后,再下达给各个院系,系里的领导再把教学计划等交给教务处,由教务处来具体落实这些事情。院和系这两级机构只能传达学校所制定的文化或精神,没有任何决策权,只有充当配角的份。所以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院和系的自主全部被扼杀了。最后,教师绩效评价模式缺失实用性。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绩效评价机制已经形成,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只是依据教学管理目标,对教师所取得量化结果进行评价,但是无法量化的教学责任心、教学创新性以及教学质量却不能得到肯定的、良好的评价,所以很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并不重视教学质量的好坏,只是追求教学的量化结果,导致教师的绩效评价不能围绕着教学效果来进行,绩效评价的实用性无法体现。
二金融学专业教学管理新模式探究
如何有效地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取得较大的管理成效呢?一是要重视师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保障等都离不开教师。教师授课之前必须熟悉教材,如果教师不能主动地、能动地熟悉教材,则无法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内容;当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要想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到群体的学习和探究中;当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要检验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和反思,当发现问题时,又要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及措施,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效果。二是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正确认知。观念能够影响主观行动,因而在金融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首先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当下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认知。同时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了解掌握市场对于业内关于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定位各个学生的培养方案。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教学工具等等。此外还要求学校能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升教师的职业化能力和专业素养来保证教学活动、教学计划更具针对性。三是加大课程教学创新力度。大数据时代和“微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动摇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是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翻转课堂正是传统教学结合计算机网络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它是由教师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制作成视频供学生课前自学,再在课堂上通过参与、合作、讨论、提问等方式辅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从而能熟练掌握新知识。它是一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集自主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翻转课堂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课,而是如何更好的使用课堂有限的时间,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更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四是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队伍是一门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而高质量和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由于金融学是一个具有交叉性、前沿性特点的学科,因而要求教师对于国际上的相关前沿具有一定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素养,对金融学整体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高校通过组织教师参与教学调研、培训等活动,让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还可以要求教师展开自我能力的提升,教师通过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增加对相关课程理解,使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将职业、行业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五是健全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绩效评价工作的实用性是发挥大学教师在高校教学管理重要作用的最佳途径,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既要遵循原则性,但是又不能缺失实用性。必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价机制,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价值,从而保证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全面性。首先可从多方开展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察,并打破传统的单一化评价模式,保证评价的综合性与合理性。其次应保证评价范围的全面化,不能简单地使用定量评价的方法,不能把管理的重点仅仅放在教学和科研的“量”的评价上,而应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互相结合,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定性的评价。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结果中,对教师的教学责任心、教学创新性以及教学质量等就有了明确的了解,提高了教师绩效评价的实用性,有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金融学专业作为具有实践意义的人文学科,一方面涉及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其内容涉及到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其学科性质决定该专业课程完全可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而且有吸引力。课堂作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根据地,用来分享观点,解决学习问题。总之,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可以使得学生对课堂内容有更充分的准备和把握,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期待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学技术,2014,24(2):5-13
财务会计作为一门通用的商业语言,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监管部门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各种信息。该学科对会计、金融、经济等领域非常重要,是这些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就高校教学反馈情况来看,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财务会计课程枯燥无味,整天与课本上的数字、账户、账簿和报表打交道,将来就业也不大可能从事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会计知识没有什么帮助,因此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参与课堂和完成作业。课程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只记得几个财务报表的组成和一些基本的账户。财务会计不仅仅是一门商用语言,更是一门生活语言。会计的很多原理和方法,也能用在生活中,如果学生能把财务会计当成一门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来学习,并适时在生活中运用会计知识,而不仅仅只是按部就班地为考试而学习,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由此,财务会计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严谨治学的知识传授者,还可以是一个循循善诱的生活导师,是一个生活中无话不谈的朋友。如何将财务会计与生活结合起来呢?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尝试综合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和实践式教学方法,体会如下:
一是启发式教学:用会计原理联系生活。启发式教学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关于财务会计课程,相关会计原理的讲述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会计语言逻辑的理解。但是,很多财务会计教材对会计原理和方法以简单直白的语言来表述,学生虽然能够明白其字面意思,但难以理解其背后深层次的含义,且枯燥的定义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实,会计原理在很多情况下类似于生活中的道理。当学生发现会计原理能运用到他们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时,他们会觉得有意思,这样,会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引起共鸣,记忆深刻,掌握牢固。现在财务会计课堂上就大量运用了这样的讲述方法,由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将会计原理引导到生活中,启发学生思考会计原理的内涵。第一堂课,老师借鉴著名的财税专家马靖昊举出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如果公司买了一头藏獒看门,会计要不要记账,如何记账?如果关于藏獒的信息要记账,那么看门的保安呢?藏獒每天吃吃喝喝,咬了人,生了小藏獒,需要记账吗,如何记账?这个关于藏獒“人生”的会计故事首先引发了学生对会计的兴趣,使其思考和讨论。老师告诉学生,在今后的财务会计课堂上,将会逐步学习到这些问题。又如,对于会计语言最根本的逻辑原理,会计恒等式和复式记账法,可以表述为:会计恒等式需要永远保持平衡,而复式记账法能帮助会计检查记账错误。此外,老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处理感情问题的态度,将结账工作的原理比喻成人生对于感情问题的正确处理态度。询问女生婚后打算如何进行家庭理财,将定期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比喻成妻子对家庭收入和花销的不同管理方式。询问男生今后打算如何对另一半做出承诺,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比喻为恋爱时和结婚后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询问学生选择的用餐方式,将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和平均成本法比喻为吃热饭和剩饭的先后顺序。根据课堂表现来看,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讨论的气氛极其活跃,学生经常还反过来向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教师自身生活的问题。
二是互动式教学:让会计课堂走进生活。传统的财务会计学习方法是在课堂上由教师讲述,课后布置作业由学生练习。这种方法让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者,使学生(特别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觉得学习只是为应付考试,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互动式教学能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首先由教师提出思考题,在课堂组织小型的工作坊、讨论小组和辩论会,让学生的不同思维碰撞出火花。进行互动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当两个角色:问题的提出者和信息的总结者。问题的提出是非常的关键的一步,这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另外,提问的方式也很重要,教师最好能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才能帮助其树立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充当的第二个角色是信息总结者,对大家的讨论进行概括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最好不要随意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肯定或否定。财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人文科学,其原理和方法是由人来制定并发展的,很多情况下并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并且会计语言需要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而与时俱进,过去的方法在未来很可能被取代。因此,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财务会计学科未来的发展更新有一定作用。此外,还应让会计教学走出课堂,走进每个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考虑到会计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数量也比较多,并且有一些学生面子观点较强,羞于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参考国外大学做法,在财务会计教学网站上开辟了讨论区。每一堂课后,在讨论区提出思考题,这些问题大都与每一节课的重点相关,通过讨论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经常登录讨论区评述学生的观点,对一些(与教科书中一致的)正确的观点,进行肯定。对一些创新的、带有学生自己想法的观点,进行鼓励。对一些错误理解的发言也不能一味否定,首先肯定其参与的积极性,再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每个学生的发言,了解其兴趣和问题所在,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与其讨论。对于学生在网络讨论区提出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进行解答,也可以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解答。用这样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教师也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兴趣,可以将一些重点话题设为常见问题,再根据这些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除教学网站讨论区外,还将会计课堂搬到生活的最前沿。财务会计是一门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学科。对当今的年轻人而言,微博、空间等社交平台是他们潮流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老师与学生在微博和空间等平台互相关注,互为好友,经常转发一些和会计相关的有趣微博和空间消息。并鼓励他们关注一些财务、管理、会计界名人的认证微博和空间,这些微博和空间经常一些来自独特视角的会计知识的解释和业界新闻等。这样,学生一打开电脑和手机,就可以了解会计界的最新动态,真正将会计学习纳入每一天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会计知识。
三是实践性教学:将会计知识融入生活。会计还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针对于会计、金融、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财务会计课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课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如会计软件操作、凭证编制等。而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可能需要采取其他形式,如金融等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相关会计行业如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职业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一些实操性过强的会计练习对他们并不恰当。一些学生因此认为不需要掌握具体的会计原理、记账方法和报表编制方法,而只要能看懂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就足够了。为此,设计了一些适合非会计专业班级的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强调会计知识在实践中,即每个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活中的运用。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些案例,以情景剧的形式,由学生表演。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案例作业让他们完成报告。这里最重要的是案例的选择。教师需要精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让他们学会如何充分地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将来的职业当中去。这些案例最好是真实的,且具有新闻时效性的案例。例如,笔者曾经介绍过关于中华儿慈会财务报表错误的案例并布置了相关作业。这在当时是轰动一时的新闻,许多学生都在各种媒体上关注了这个报导。笔者提示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原理、内控原则、记账方法和报表编制方法等知识,自己去分析并判断儿慈会在现金流量表上所报告的48亿“支付的其他与业务活动有关的现金”,究竟是其负责人所解释的小数点错误,还是其他原因,并思考避免这些问题的防御和解决措施。此外,还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介绍过一些真实的上市公司年报造假案例,让金融专业学生进行投资者、证监会、上市公司CFO等各方面的角色扮演。或是设定一个“经理与会计合谋,老板如何发现账目造假?”的场景故事,让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扮演老板、经理和会计。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会计知识不仅对一些会计职业很重要,而在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的生活和职业道路中也是非常需要的。理解财务报表的来龙去脉,进一步掌握具体的知识如会计原理、记账方法和报表编制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三种教学方法是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要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之初了解基础的会计原理,对会计产生兴趣。互动式教学进一步使得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主动积极地学习财务会计。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在将来的生活中运用会计知识。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知道财务会计绝不仅仅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账户和报表,而是每个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地处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是一个集老区、边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山区县。过去,由于农村金融相对不活跃,许多银行机构考虑到成本都纷纷撤离农村,全县乡镇以下的金融机构由58家减至25家,出现大片网点少且远的金融空白点。偏远山区则成为了金融服务的“短板”和“盲区”。
现年64岁的吴建生老人,家住海拔800多米的草盘镇大沟村,距离镇中心约20公里。以前,他每季度都要到镇上农合支行办理补贴金领取业务,往返花销20多元路费,本来就不多的补贴金到手就只剩下几十元钱了。在大沟村里,像吴建生一样的农民有50多户,大部分老人半年、甚至一年才到银行领一次补贴金。
2012年元月起,英山农合行通过考察和调研,在无固定金融服务网点的行政村组,选择经济实力较好、信誉度良好的小商店、农资店、超市,免费布设安装转账电话,建立村级金融服务点,为农民提供转账结算、查询、小额取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一张福卡、一部转账电话、一个农家店、一块服务牌”的“微银行”蓝本初步呈现,农民“人不出村可取款”逐步成为现实。依照这一蓝本样式,英山农合行及时启动“转账电话村村通”工程,布点工作犹如雨后春笋般全面展开。
截至2013年5月末,全行累计安装转账电话463部,建立“惠农支农服务点”、“社区金融服务点”等村组金融服务点380个,实现金融服务空白村组全覆盖。
提质:让贴心服务面对面
随着村组金融服务点的全面铺开,英山农合行还通过多种途径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将其打造成联系银农的“直通车”和“连心桥”。
村组金融服务点聘请文化素质较高、人品道德好、服务意识强的商户老板作为联络员,与他们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职责。服务点还组建培训队伍,将联络人员培养成为推广金融政策的宣传员、解读金融知识的教导员、推介金融产品的推销员、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员、支付结算的操作员、反假货币的鉴别员、沟通银农信息的联络员。通过他们的宣传和带动,以前很少与银行打交道的村民都办理了信合福卡、小康卡等惠农卡,用上了转账电话、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工具,充分享受到了现代化金融服务的便捷。
针对农民金融知识匮乏的现状,英山农合行加强与人民银行英山县支行和农技部门合作,在全县11个乡镇支行开办“金融夜校”,定期组织村组干部、种养殖大户、个体经营户到夜校免费学习,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让“金融夜校”成为普及知识的大课堂和现代化业务的体验区。此外,英山农合行还积极开展“支付结算知识乡村行”活动,组织工作人员“进村组、进农户、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广泛宣传。
增效:让支农服务更给力
物理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钻研的过程,设置合理的学习场景,并在场景中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是常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应该重视各种情境的设置,在情境中推进课堂,逐步引导,使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本质的冲突,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其中自主探索、研究.
例如,教学“加速度”片段.
师:正常行驶时,自行车和公共汽车谁的速度比较大?
生:公共汽车.
师:那么在正常启动过程中谁的速度变化快?
生1:公共汽车.
生2:自行车.(更多人开始迷惑而不回答.)
师:不着急,我们先来看一段影片,之后再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现在你有什么看法?
生:起初自行车的速度变化快,之后公共汽车的变化快.
师:为什么?
生:刚开始自行车明显已经超越了公共汽车,可是没多久公共汽车又超越了自行车.
分析:当内心产生疑惑的时候,正是个体构建新知的最佳时机.看到视频后,学生发现仅用速度的概念已经无法再解释眼前的问题时,对于新知“速度变化的快慢”开始感兴趣了.
二、引发争论,在碰撞中赋予新知
没有牛津大辩论,就不会有“进化论”的迅速普及.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时常会发生一些不同观点间的争论.这种情况出现时,教师不必急于给出结论,或者急于帮助学生分辨是非,而是适度的引导让他们产生的争论.争辩虽不至于总能够引出真理,但是一定能够引发学生要探其究竟的内在愿望,此时再由教师介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理等方式来获得新知.
【案例】利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发冲突教学“圆周运动”
师:研究一些极限运动,比如,冲浪,室内花样滑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没有系安全带,那么当他们做高难度翻滚动作运动到最高空时,(出示图片)滑板或冲浪板会不会一定和人分离?
生1:会,因为没有任何力来维系平衡,滑板会因为惯性甩出高空.
生2:不会,虽然没有做过这种极限运动,但是我荡过秋千,当摆到最高点时,有那么一瞬间我松开手,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此刻,教师适时地抓住两人的冲突,引发为全班性的大争论,让学生自己讨论.但是他们由于缺乏对圆周运动的认识无法定论,因而教师引入“水流星”实验,对学生进行“圆周运动”概念的教学.
分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认知冲突教学策略,最核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明理的兴趣.是一个“存异——研讨——求同”的构建知识的过程.
三、故事探秘,在求知中冷静思考
在课堂第一个环节,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不知不觉由生活走进物理殿堂.在上课之初,要用情节离奇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在故事设置时常常会用到认知冲突,否则难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故事情境进入课堂学习.
【案例】在教学“超重与失重”问题时教师虚构了如下问题:
一位金融师,坐飞机来往于客户之间.有一次,他接受客户的委托,携带十根500克的金条,去交易所交易.途中要坐一段时间的飞机,正巧一位精密衡器推销员和他同坐.推销员一上飞机就把一台电子天平样品放在了膝盖上,金融师因为好奇就要了天平自己拿着,同时偷偷把自己所带的金条放在了天平上,读取示数,很安心.“是足金”他暗地里说道.这时飞机起飞,他紧抱着天平和金条,再看示数“咦!怎么重了100克?”他暗自吃惊,怎么回事呢?这黄金有问题吗?等飞机平稳飞行之后,他又看到了准确读数,金融师无比纳闷,内心因为紧张都缩成一团了,从事这职业这么久,从没有发现过这样奇怪的事情.很快到了目的地,飞机开始降落,金融师的心又一次悬了起来,因为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黄金在天平上变轻了!疑团一直困扰着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黄金的质量自己会变吗?
分析:把比较典型的生活实例编成故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产生疑问.学生开始关心这种奇怪现象是怎样发生的,而这个疑问,正是这堂课我们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四、按图索骥,在应用中印证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83-02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育者总在不断探索,如何“授人以渔”,才能让莘莘学子真正的爱学乐学。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势在必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利用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去解释教材中的理论问题,可以使地理科学概念变得具体直观。例如:讲授“常见天气系统”内容时,利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或者让学生预报天气状况来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讲“大气的受热过程”时,以朝霞和晚霞的颜色及红绿灯的颜色设置为例,讲解大气的削弱作用更易理解;讲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点和寒潮时,可利用滨州地区这冷锋南下的必经之地,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寒潮的袭击致使农民损失惨重。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
由于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关气候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气候的分布与气候特征的差异,不涉及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析。因此,《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节在处理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这里就涉及到初高中之间的衔接问题。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效果并不佳,所以利用学生已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一特点设计了“全球旅行看世界气候”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全球旅行看世界气候”活动如下:
1、把学生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组图片;
2、分小组讨论图片所在地气候的形成原因;
3、利用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气压带风带形成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做一个全球旅行;
4、在黑板前方挂出世界地图,学生想到哪个地方,与之相对应的小组给大家出示相应图片,并介绍自己图片所在地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5、老师最后做出总结,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利用初中地理知识的铺垫与学生的说、议、做实现初高中的衔接,有助于达成学生对气候分布、特点、成因等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落实,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并教育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时,教师可举例:雨天打伞时,如果转动伞柄,雨滴将沿着伞檐斜着飞出去,可以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力现象。布置一道练习题:观察黄河的南岸和北岸哪一侧冲刷的比较厉害?
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所学理论去解答相关地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变“灌输式教学”为“愉快教育”。
在讲解必修三《产业转移》这一节内容时,由于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学生很多名词都不了解,学习起来比较难。我采用身边学生比较熟悉的滨州魏桥棉纺厂的历史发展来讲解本课内容:改革开放以前,青岛大力发展棉纺织产业,与天津、上海、武汉并称为中国四大棉纺工业基地。到上世纪末,青岛成为中国著名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多家世界知名家电企业。当前,青岛正在向世界级金融服务、高科技研发方向发展,同时青岛的家电生产已逐渐向周围所辖县市的经济开发区转移。几十年前,滨州一棉是青岛棉纺厂在滨州设立分厂,现在在滨州一棉的基础上创建的魏桥集团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棉纺织基地,员工达到数十万人。通过魏桥集团的发展经历来展现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生了解魏桥集团,对其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兴趣,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知识点掌握也会较快。
总之,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让地理走进生活,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可以让生活更美,课堂更有魅力,达到生活与课堂密切结合,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