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9: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歌曲教学之前,教师必须做到熟悉大纲中的教材要求,分析其教材,分析教材中哪些重点难点部分,了解其教学目的。在教学时,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仪表,使自己很快进入“角色”,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学生,来激励学生。
二、教唱歌曲时让学生整体感受歌曲意境。
在教小学生歌曲时,我认为教师要采用启发式语言来进行教学。如我觉得我们班×××学生的声音特别好听,我认为×××同学的音色很甜美,大家有没有信心唱好这首歌等一些语言;还可利用恰到好处的手势,准确、流畅的范奏,优美动听的歌曲范唱,还可用夸张的表演来激发学生兴趣。
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一、激发学生唱歌兴趣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学生也没有自己发挥的余地,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失去应有的兴趣和快乐。要知道,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艺术,小学生正处在喜形于色的年龄阶段,音乐教师需要创造一个让学生自由发挥的氛围,激发学生们对音乐的表现欲,让学生喜欢上唱歌。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们先去模仿布谷鸟的叫声,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然后趁热打铁,通过反复听唱《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请你唱个歌吧》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通过这样一种在愉快气氛中的教学,使学生自己的唱歌欲望表现出来,有了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动力感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第一次,学生便渐渐地放开了胆,逐渐感动了。上《赶海的小姑娘》一课时,在分析、处理完歌曲后,学生基本能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力度和速度了。然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需求及其愿望,让他们在参与教学过程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使他们善于参与。老师在《愉快的梦》的伴奏和学生的伴唱下翩翩起舞,学生不仅为老师的表演而不由自主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还个个跃跃欲试,显得特别激动,纷纷站起来与师共舞。音乐与舞蹈唤回了孩子的天性,他们已不仅敢动,而且很想展示一下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学生表演完后,就经常运用“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将来一定是个音乐家!”“你一定会成为表演家!”等激励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了起来,他们的音乐感知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三、升华学生的音乐动感思维
学生敢动想动了,其音乐思维也就活了。但由于基本功有限,好多学生想动都不会动,这就要靠老师点拨指导了。我在每堂音乐课中加入动作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还经常示范表演,请学生上台展示,让他们自由创编动作,多加以肯定鼓励,告诉孩子可以根据歌词的意思来动,也可以按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动,还可以用游戏试着来表演。“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这就要使学生在音乐课中会动。
四、让学生参加课堂表演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和学生的表演是分不开的,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活泼,喜欢表现,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的情感通过表演表现出来,根据相应的歌曲内容和旋律启发学生的律动表演,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歌曲,学会歌曲。比如,音乐教师在教授《哇哈哈》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学生在相应的歌曲节奏上表演花朵开放的样子,通过这种形象的表演舞蹈,使课堂气氛变的愉快轻松,也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使学生唱歌时更具有情感,也能使学生更快地学会《娃哈哈》这首歌曲。
小学生好动的天性,使他们在蹦蹦跳跳中学到了音乐歌曲。他们的课堂表演不需要很专业,只要能表达出歌曲和学生们的意思就可以。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在进行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来使教学过程变得愉快。通过多媒体音乐教学,可以让音乐课本中单调的音乐知识转化成图片、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到音乐知识的生动形象,产生兴奋悦的心理状态。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在教授《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时,可以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圣诞视频资料穿插在《铃儿响叮当》歌曲课件中。当《铃儿响叮当》这首歌曲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眼前时,由于欢快的圣诞老人视频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圣诞的喜悦气氛,增加了学生们学习这首《铃儿响叮当》歌曲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鉴赏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小学生去说、唱,通过多媒体生动的画面和视频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去聆听音乐歌曲,把小学生的感觉器官全面调动起来,使其有了对音乐歌曲的全新感受和体验。
六、在音乐教学中穿插游戏
音乐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有时显得很抽象,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在学生和音乐之间架设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音乐游戏可以实现这一点。由于小学生们生动活泼的特性,他们对于音乐游戏很感兴趣。生动新鲜的游戏促使小学生们对音乐歌曲的关注,使学生们能够进入自然愉快的学习状态。
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边唱歌一边游戏的方法来增加小学生们对音乐歌曲的学习欲望。比如,《龟兔赛跑》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们学着乌龟和兔子的形象进行游戏,
根据《龟兔赛跑》这首歌曲不同的音乐节奏表现出不同的跑步速度,通过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歌曲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代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被多样性的现代化音乐教学模式取代,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让小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程,在音乐课程中获得欢乐。通过采用多种愉快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潜力和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好音乐歌曲。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J].少年儿童研究,2009,(12)
[2]什么是学习兴趣[J].教育与职业,2011,(07)
[3]罗华明.态度决定高度——与三年级的同学谈学习兴趣[J].地理教育,2009,(03)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型,学生通过该课的学习,一则提高发声技巧,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作品;二则通过演唱不同民族、国家优秀的作品可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再则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表演及创作活动,发展音乐表现能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及协调能力。
一、唱歌课教学中流行歌曲的引导
目前中学生歌唱兴趣的方向与学习现状使学生对教材中民族歌曲与艺术歌曲缺乏深层次认识与了解,大部分学生偏好于流行唱法和流行歌曲。学生在歌唱实践活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演唱方式上,除了独唱、表演唱,其他演唱形式学生都很少尝试,也不太了解。因此,调动学生上唱歌课的积极性是音乐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一现状,笔者通过观摩优质课、学科教研、同课异构等学科实践活动,针对唱歌课教学进行了用流行音乐培养学生唱歌兴趣的尝试。
二、唱歌课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的优势
1.摒弃传统练声方法,提高学生练声兴趣
唱歌课教学中,发声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传统的歌唱教学中练声曲目主要是一些专业的顿音、连音、母音练习。对演唱的气息、口型、声音的位置,都用专业术语提出要求。这种专业的训练对专业院校、合唱队员可谓是必修课程,可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这些专业化、程式化的发声练习势必拉开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发声练习对于提高普通班级学生的演唱技能不会很明显,因此,练声曲的选择可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这样既迎合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如,舒缓柔情的歌曲,运用不同母音演唱可作为训练学生气息流畅、旋律连贯的练声曲,例如,周杰伦的《台》、莎拉布莱曼和刘欢的《我和你》等。训练学生声音的张力、弹跳力可选用轻快、活泼的流行歌曲,如《甩葱歌》《童年》等。
2.在唱歌课上引入部分流行歌曲的学习,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判断一首流行音乐歌曲能否进入课堂,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要求,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与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气质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流行音乐跟其他音乐形式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各种节奏和声调变化等表现手法所构建的独特音调来表现音乐的,通过情感体验来完成审美活动的过程。学校里面学生大都不喜欢唱学校音乐教材里的歌曲,因此,音乐教育歌唱曲目的选择既要在流行歌曲中找精品,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流行歌曲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
运用流行音乐来吸引学生固然是好,但是流行歌曲毕竟只是唱歌课教学的一个辅助因素,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摒弃一切教材上的歌曲,大量地演唱流行歌曲,那样学生会永远地看不到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的光芒。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利用流行音乐搭建其与传统音乐的桥梁,让学生海纳百川,喜欢所有的音乐。
例如,讲到翻唱问题,我会告诉学生,他们喜欢听的很多流行歌曲,创作都来源或借鉴于古典音乐。如,苏慧伦(国语)的《柠檬树》,原唱来源于德国小城五人乐队Folls garden的lermon tree,这首歌曲在1996年红遍欧洲。
由此可见,许多音乐不是作曲家凭空创作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教材上的音乐,教育学生这些都是艺术家们精心为我们选择的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三、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教学时遇到的问题
当然任何尝试都会有两面性,我在用流行音乐协助唱歌课时,同样也遇到了问题。在同一时间无法顾全教材歌曲和选材歌曲的学习。学生过于喜爱流行歌曲,而忽视了教材歌曲的学习和赏析。例如,我教授学生八年级第16册第一单元《绿色家园》中的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时,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反应不喜欢这首歌曲,旋律不好听、节奏过慢。于是我将这节唱歌课教材加入同是环保题材的黑鸭子演唱组演唱的《地球你好吗》,刚开始是让学生学唱《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地球你好吗》,后来由于学生喜欢《地球你好吗》,看他们学唱、演唱欲望浓厚,直接学唱《地球你好吗》,而省略掉教材中《给未来一片绿色》的学唱。针对不足,我做了如下调整,教材里优秀的歌曲是要让学生学习和赏析的,可以在拓展时加入同一体裁或题材的流行歌曲。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总之,高雅的、主旋律的音乐作品固然是中小学校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个开放的时代里,许许多多的流行音乐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征服了年轻的一代。作为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优秀的流行音乐弃而不用的方法是绝不可取的。现在的中小学音乐课堂应当打开门窗,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流行音乐的进入。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应重点放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上,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传统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而不应将教流行音乐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它只能作为补充内容来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音乐是最能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感情的艺术形式,是人类丰富精神文化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通过优美音乐,净化心灵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品德,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在音乐活动课教学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中传递出的情感与内涵,产生情感共鸣,这对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学中应积极解决课堂活动上存在的问题,组织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
一、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现状
音乐教学是典型艺术教育,但音乐并非一个独立学科,音乐作品多有着特定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能够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是情感教育的途径之一[1]。但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并不理想,教学思路和目标模糊,教学过程基本停留在老模式、老思路当中。大多小学的音乐活动课堂上,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缺乏互动和交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完全属于模仿式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没有音乐意识。并且教学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学生积极性并不高,不愿意配合教师,多处于溜号状态。这种死板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音乐兴趣及音乐素质培养,完全偏离了音乐活动课初衷[2]。同时还扼杀了小学生天性,违背了儿童成长规律,极有可能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应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构建课堂,合理组织音乐活动,打破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僵局,通过诱导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使学生体验音乐魅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进行音乐活动课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二、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有效组织和实施小学音乐活动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音乐活动课堂,展开具有实效性、有效性、针对性的音乐教学[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理想的音乐活动课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有效组织和实施音乐教学活动。传统教学模式中,基础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没有乐理视唱知识,缺乏自信,所以音乐兴趣淡薄。基础课程是帮助学生学会唱谱、读谱、识谱的重要课程,若基础课程存在问题,后续教学必然无法顺利进行。在基础教学中,可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格子节奏练习法,帮助学生打好音乐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视唱知识。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将不同时值的音符放入不同格子,展开音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这种组织模式,使学生成为了课堂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游戏中学到了音乐知识,学生积极性更高,课堂气氛更轻松。同时,这种模式加强了师生互动,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乐理知识也变得简单易懂。在唱歌教学中,则可以利用集体教学或小组教学模式,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唱歌教学是音乐活动课的重点内容,具体教学中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应将教学模式转换为,学生合唱、伴唱、重唱、独唱等学生为主的形式。丰富的音乐活动形式,对于学生音乐素质和兴趣的培养、音乐能力提高都有着很大帮助。唱歌教学中曲目选择应选择优美婉转,适合小学生演唱的曲目。乐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互动性。乐器教学是小学音乐活动教学的关键,但大多教师重视度不够,教学质量差。具体的乐器教学中应融入实践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多种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小乐器操作,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节奏和风格,让学生对乐器产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规律。课程活动中常用的小乐器,如:碰铃、角铁、木鱼等都十分便于操作,适合小学生使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束语
音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基本审美能力,同时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活动课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在具体音乐活动课教学中,应积极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丰富课堂内容,合理组织,科学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唱歌教学的目标定位、内容构建及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3(11):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