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科室物品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26 10:19: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医院科室物品管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院科室物品管理

篇1

医院物品集中大量的病原体,进行杀灭、消毒、无菌化处理是抑制病原体扩散、医院感染的必要措施,卫生部明确提出医院需严格控制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并做到无菌物品可追溯[1]。可追溯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可由此查找原因、追究责任人,起到持续改进工作质量的目的。某院自2012年1月实施无菌物品追溯信息化管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总机数据库服务器,无菌物品发放处、灭菌处、存放处配置打印机、清单、计算机、掌上电脑、红外线条形码扫描仪、PVC条码打印机、PVC条码设置终端,医院局域网络。

1.2管理

1.2.1工作流程 ①再生物品可追溯:执行回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接收、使用;②一次性无菌物品可追溯:接收、发放、使用、处理;③外来物品可追溯:接收、发放、使用、回收、清洗、包装、灭菌。

1.2.2工作内容 ①接收,若为外来物品,登录管理系统PAD总库"接收新入库"界面,对物品的类型、编号、来源、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按照新入库标准,利用PVC系统设置、打印新二维条形码,贴于物品上,完成接收;若为可再生物品回收而来,接收部门登录PAD部门"接收"界面,利用红外线条形码扫描仪将物品信息录入至终端,并传输至数据库服务器,完成接收。②发放,发放部管理人员输入工号、密码登录PAD"发放"界面,选择接收部门配备的扫描仪、终端,扫描、录入二维码,检查接收信息与发放指令,据发放指令,按照类别、数量,逐一扫描物品的二维条形码,完成备货后由专人发放或交由领取人员,并录入领取人员信息,保证信息录入的真实、有效性。③使用:接收部门完成接收后,若需使用,由使用人员登录PAD"使用"界面,扫描无菌包贴覆的二维条形码,录入使用信息,对照检查无菌包,确认无误后,扫描、录入患者信息,确认使用,若扫描物品出现异常,如已超出有效时间而失效,系统提示异常,不能完成使用;使用完成后,接收部门库存及总库存相应减少,使用完成后将物品及二维码集中送至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回收人员,后者送至消毒供应中心。④回收:回收处工作人员凭个人信息、密码登录"回收界面",检查已使用物品,扫描二维条形码,对照检查无误后确认回收,系统检录无误后录入库存,记作"待消毒"。⑤清洗:卫生消毒中心,消毒人员登录PAD"清洗"界面,确认消毒物品无误后,选择扫描录入消毒设备信息,输入消毒流程、时间、控制等,消毒结束后,确认消毒质量,并录入至消毒质量备注中。⑥包装:包装人员登录PAD"包装"界面,据清洗者录入的正确信息,核对物品信息、消毒信息无误后,打印新的二维条形码,包装完成后,将二维码粘贴于制定位置,确认"包装"完毕,库中显示"已包装"。

2 结果

医院自2012年1月实施无菌物品可追溯管理以来,至2013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可累及发放消毒物品123445件,发生不合格事件1锅次,涉及物品60件,经发放部门检查发现,及时召回,未出现安全事故;医院累计接收外来灭菌物品571件,其中发现不合格1批次;科室日均库存1205为件,科室间调配2000余次;所有物品均在有效期前使用,未见1例浪费现象;使用中,共造成物品污损3次,均成功追责。

3 讨论

可追溯管理是通过标识,对物品的历史、应用情况和所处场所进行全程追溯的过程,能有效保障物品质量,多应用于与人们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对质量要求较高的行业领域,如食品制造、医疗卫生[2]。消毒物品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是重要的诊疗工具,消毒质量直接关系诊疗效果,关系患者生命健康。

研究中,某院利用当下应用广泛的二维条形码作为识别标志,通过红外线扫描仪完成标识的识别、信息的获取,并通过局域网络完成信息录入、获取、交换、反馈,具有实时性、可追溯性、效率高等优点,通过追溯,明确责任,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自主能动性,进而持续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3]。值得注意的是,消毒卫生中心作为可回收物品循环核心承担了大部分的质量检验任务,因后者有追责的能力,不得不加强对质量的控制。此外,对于外来消毒物品,未经过消毒卫生中心消毒区,但进入存放处,录入库存,可能存在物品已有产品二维条形码的情况,与循环消毒物品存在冲突,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旧标识,以防混淆。对于一次性物品,经使用后,也需要经过消毒中心杀菌消毒,以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医院无菌物品可追溯管理是保障无菌物品使用流程顺利完成的关键,应积极吸取有益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15-0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越来越引起管理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重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程度迅速提高。集中式管理模式的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加大,供应物品种类繁多,需要由计算机管理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适应这一模式的转变。目前国内多家综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注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库房管理、物流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我科从2006年开始与医院网络办一起探索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经过不断实践与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前期准备: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组织全科人员共同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专门一位护士与网络办的专职人员沟通,由网络办设计出消毒供应中心物品供应管理系统。根据设计的系统在一两个科室实行试运行,把存在的问题反馈网络办修改设计,最后全院推广使用。

1.2设备安装:在污染区,检查包装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物品存放区安装电脑,除污染区外,其它三区安装打印机。网络系统与全院各使用科室联网。

2操作管理

2.1出入库管理

2.1.1一次性无菌物品入库由消毒供应中心固定护士统一管理。一次性无菌物品按规范验收合格后进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计算机的入库管理。使用科室根据需要录入向消毒供应中心申请,申请数应≤库存总数。

2.1.2重复使用的无菌物品由使用科室按‘换’,‘借’,‘还’需求申请录入,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区护士清点回收物品数量核对确认出库。‘换’的物品由无菌间护士根据出库量发放;‘还’的物品科室借用总数中会自动减去还的数量,换+还的物品数量应等于回收的物品数量;‘借’的物品由无菌间护士直接出库发放,建议科室借用物品与对换物品分开申请。

2.2免费物品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需要备有基础库存量,使用棉纺织品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7天。临床科室不愿接收临近过期的物品,消毒供应中心为了减少资源的浪费,鼓励使用科室使用临近过期的无菌包,建立失效期免费物品管理,既使用有效期内无菌包收费,基础备用包过期失效不收费,妥善解决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使用无菌包存在的矛盾,这样,临床科室愿意接受,不用担心无菌物品是否快过期,满意度调查中再也没有反应这一问题。

2.3库存管理:使用科室可以从库存查询中查询物品品名,规格,生产厂家,库存数量,价格,拼音码。若物品无法录入,可从库存查询库存量。库存查询还可进行各科室固定基数管理。

2.4报表查询:使用科室可以随时查询每天、每月领用无菌物品及一次性无菌物品数量,科室领用财务报表。还可以随时了解领用物品的品名、数量、价格、总价,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2.5物品字典:只有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长和一次性物品库房管理护士才有这一权限。物品更改或新增录入物品代码,名称,规格,单位,类别,使用单价,拼音码、还有生产厂家录,使用科室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情况选择不同厂家的物品。

3体会

3.1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消毒供应中心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后,每天物品的配送速度大大提高。减少在科室清点的时间,污染区护士边清点边分类摆放,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前科室借用物品,后勤人员要先到科室拿借条,再到供应中心领取物品。现在只需电脑录入借用物品,通知后勤服务直接到消毒供应中心无菌间领取,急需的抢救物品消毒供应中心在第一时间内下送,节省时间和人力。报表人工统计费时又费力,容易出现差错。而计算机统计及时准确,解决消毒供应中心的一大难题。

3.2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通过使用物品交换网络化,在消毒供应中心内,物品交换单不会在各室间进行传递。[2]使用科室申请单在消毒供应中心各个区域都可查询,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污染物清单进入无菌区,在配物发放中成为无菌区污染源的问题,无纸化的区域管理,避免由于污染的清点单、借条在临床科室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中造成的交叉污染。由于是按科室计划数量准备物品,无菌物品未用返回率与工作人员返回供应中心提取物品的问题得到解决。将无菌包消毒信息输入计算机储存,便于追踪检查及特殊查询,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提高了满意度:由于能及时准确满足临床需要,方便病区无菌物品的管理和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在科室的满意度调查中,得到肯定与赞赏。

3. 4信息数据共享:统计数据迅速准确系统实现了同一数据一次录入后,信息可共享。即信息可被各临床科、职能科室、财务科室等共同使用,满足了及时、准确、通畅的信息要求。存入计算机的所有资料,只要提供一项相关条件,即可迅速查出并打印出来。把工作人员从手工记录、统计的繁锁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克服了人为计算造成的差错,为各科室的成本核算及医院经济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3. 5科学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计算机管理可全方位对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简化了供应中心库房管理工作,可随时快速查询消毒供应中心的库存数量及消耗量,动态了解全院物品的需求量,增强了物品管理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可避免不必要的物品积压及浪费。以往供应中心人员每天到各科室下收物品,无论科室是否需要,均要去每个科室巡视一次,浪费了时间及人力,使用该系统后,可根据科室电脑填单的信息有针对性地下收,避免时间及人力的浪费。通过打印的无菌包标签减少了手工书写的错误,不但节省了工作时间,也使标签的灭菌时间和失效时间清晰易辩,方便工作。使用该管理系统后,物品管理、质量控制、人员管理,均可依据客观数据进行,使管理者对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由凭感觉、凭经验转变为依赖动态的、量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避免了管理中的盲目性,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

篇3

科室治疗室是存放药品、无菌物品和治疗前配置药物的场所。加强治疗室管理,既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目前,护士对治疗室管理意识逐步提高,但治疗室管理制度不健全,治疗室的管理不规范,还有一些环境因素对治疗室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此,我们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制度并全员培训,对治疗室管理不利的环境因素进行干预,确保药品质量及用药安全。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 、护理、科研、预防和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我科室内治疗室干燥,光线充足,安装了紫外线灯,密闭性不好。

2 方法

2.1.培训内容:制度及病房药品相关知识培训

2.1.1治疗室管理制度

2.1.2高危药品的临床使用管理规定

2.1.3病房药品管理制度

2.1.4住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规定

2.1.5冰箱药品管理制度

2.1.6医用冰箱管理制度

2.1.7急救车封车管理暂行规定

2.1.8相似药品管理制度

2.1.9品、第一类管理制度

2.1.10病房药品相关知识

2.2整改措施

2.2.1对护理人员加强安全教育 ,组织学习治疗室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增强责任意识, 让护士明确治疗室管理不善将会给医疗安全留下极大隐患, 可能造成医院内感染病例发生。

2.2.2 治疗室护士相对固定 选择年龄 40 岁左右、 工作作风严谨、 细致、 认真的护士担任治疗室工作并相对固定,有利于对治疗室管理制度的理解、 掌握和严格执行。

2.2.3加强药物的保管及存放 缩短药物的存放时间,药剂科每月对科室内存放的药物进行清点、核对,减少药品在治疗室的存放时间,对于常用液体提前配送贮备一天使用量,这样既保证临床科室各项治疗能及时完成 ,又有效地防止了药品过期 ,减少了药品损耗 ,保证了药品质量。

2.2.4 高危药品的管理及存放 对于科室内备用的高危药品如氯化钾、浓氯化钠等药品,要求专柜、单独存放,并且要有醒目的警示标志(黑底白字),并且这类药品实习护士、进修护士、试用期护士及有护士执业证书但不能独立值班的护士不能使用,使用时要双人核对才能使用。

2.2.5冰箱药品管理 每次药剂科将长期医嘱用药送到科室后,要根据说明书将药物放入冰箱内存放并保管好2,此类药物放在常温保存影响疗效,并且要建立冰箱药品登记本,每班每日清点药品数量登记并签名,防止药品数量不对。

2.2.6自备药品管理 住院期间患者使用本人或家属带入医院内而非本院药剂科供应的药品,使用前要患者先填写“住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责任书”并签名,护士在接收时要先核对医嘱及查对有无“住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责任书”,查对后接受药物并在建立的自备药品登记本上写明床号、姓名、药名、数量,接收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可以很好的解决患者的用药需求。

2.2.7避免温度 湿度对药品的影响 安装监测温湿度的设备,设置在距离地面1.4-1.5m处,不靠近门窗,出风口附近或墙角,其挂放位置能正确反映治疗室平均温、 湿度,为掌握治疗室的温湿度,建立了温湿度登记表以便记录,分别用墨兰、红色笔“.”代表温湿度,每日上午10:00下午2:00分别记录一次,并用墨兰及红笔连起来,记录一个月。

2.2.8配备冰箱 某些药品如生物制品、 胰岛素等需要特定的低温贮存环境为确保药品质量科室内要配备一台冰箱,每日要监测冰箱温度两次,早8:00晚20:00分别用蓝红笔绘制并签名,冰箱内物品放置应根据物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药、外用药等)分类存放,并有醒目标识。如有科研用品,应置于清洁容器内放入冰箱并标识清楚,冰箱内低温保存的公用药品须帐物相符,每班交接;冰箱内严禁存放私人物品及食物,每月清理冰箱及除霜一次并签名。

2.2.9抢救车的管理 治疗室护士每月与护士长一起核查抢救物品及药品的数量、质量、有效期并双人签名,核查完后封车,封条上填写科室名称、编码、近效期物品及药品、责任人、核对者、封车日期、有效期,封条最长有效期为1个月,每月必须开封总检查一次,保证急救车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每班交接急救车封条的完好性、封存有效期、封条编码等,做好交接记录并签名。封条一旦破损、脱落,编码不清,需双人核对后进行重新封存。开封使用时,应做好抢救记录,使用后及时补充所用物品及药品,双人核对后再次封存,对近效期药品提前7个月用红笔登记近效期进行预警,提前6个月联系药剂科更换,无菌物品近效期1个月内调换,急救车表面设有清晰的布局图,护士熟悉车内物品放置位置。科内定期组织培训,护士熟练掌握车内药品、物品相关知识及使用。必要时阶段性取消封车,强化培训。

2.2.10相似药品的存放及保管 对于相似药品定期进行清点并建立记录,保证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并纠正;对于品名相似的药品,如药效相同、品名相似的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特别注意;如药效不同,品名相似的药品,要分柜放置并留置醒目标志作为提醒;胰岛素类药品种类繁多,为了区分不同类型的胰岛素,需要把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在冰箱内分区放置。

2.2.11品、第一类的存放及保管 品、第一类的储存:备有品、第一类的病区(科室)配有专用保险柜,有防盗设施,双人双锁,有全院统一的存放区域及标识。品、第一类不得与其它药品混放;专人管理:备有品、第一类的病区(科室)须在护士长统一领导下、指定专人负责品、第一类的账物管理;建立“品、第一类使用和管理登记表”,交班时账物须核准并双签名,确保账物相符。

2.3.管理人员督导

护理部每月定期检查一次、药剂科每月派专人与科室治疗护士清点核查一次并签名,科室护士长每周与治疗护士进行清点核查并签名。

3 结果:三甲评审前后治疗室管理效果(见表1)

4 体会 通过三甲评审加强对治疗室管理,根据三甲检查细则要求,完善药品、物品、人员、环境等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督导,减少环境对药品的影响。治疗室管理符合三甲标准要求。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篇4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到院后发生的感染,患者本身无感染或无潜伏期感染。医院感染不仅会加重患者本身的病情,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住院费用,严重时甚至可引起患者残疾或者发生死亡。手术室是院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疾病的场所,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最重要科室,一个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直接影响医院社会效益及患者的预后[1]。为了加强手术室感染的管理与预防控制,确保医疗护理安全,有效地降低手术室院内感染发生率。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实施到工作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手术的安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患者术后愈后的重要保障,针对手术室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

1手术室感染因素

1.1环境因素手术室空气消毒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手术间的物体表面未及时定期消毒,手术室内空气为消毒,手术间内的人员的流动过大、手术台接台时消毒未完善,手术次数过多,手术结束时回收废物品时护理人员为注意,将污染物品再次暴露或将其他物品污染,可使手术室内的细菌总数上升,对下位手术的患者产生污染的机率增大。甚至出现清洁区及无菌区分区标志明,在进行无菌手术和有菌手术时未严格隔离。

1.2物品管理因素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清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率。由于各种一次性手术用品以及器械和敷料为进行严格消毒或者出现质量不合格等均会导致手术感染的发生,器械护士在手术过程中未及时清除器械上残留的污物或者血迹等,以上物品和操作均使院内感染无形的增高。甚至出现未消毒的器械或重复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将会引起严重后果[2]。

1.3人员自身因素由于学习,进修的人员较多,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增加,工作人员自身的感染意识和无菌观念不同,有些人员甚至对无菌观念不了解、违反科室的规章制度。由于实习进修的人员未经岗前培训,在手术间内频繁走动或离手术台距离过近,均可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

2护理对策

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首先要做到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根据我院的院感染科室的规章制度,并由感染科室的人员定期到手术室进行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感染检测与感染评估,对潜在的问题以及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手术室主任、护士长汇报,并详细分析讨论,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终止感染的发生可能性。科室内专门派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消毒隔离制度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定期对手术室的物品、器械以及环境的微生物进行监测,发现有关感染的因素及问题应向领导汇报,采取有效地纠正的护理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预防感染的临床效果。

2.2环境管理①手术室的合理布局:手术间合理的应分为感染间、洁净间和污染间,洁净间放在污染手术前做。具有感染性的手术必须在指定的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严格按照感染手术的常规处理将房间内一切物品处理妥当。②严格手术室消毒管理: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必须严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常规空气消毒两次。在每台手术结束和两台手术接台间期必须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处理,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仪室内消毒30min,此时减少人员流动。③手术室微生物的监测结果:对每一项物品、器械和环境监测指标的详细评估,如果出现监测指标超标的现象,应汇报科室领导及感染科室,给予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查找超标的原因,总结经验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有效的处理,使微生物的菌落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分析可能诱发感染的各种因素,强化无菌操作的观念,进行相关诱发感染的因素进行预防和处理,可以减少手术发生的感染机率,消除和降低手术室内的感染风险,无形中使手术成功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科室内建立关于消毒隔离的各项制度,每个人严格执行,并建立详细的消毒登记本。感染科室随机抽样,每月对手术室和无菌物品贮存间空气、医护人员的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手术前刷手、消毒液等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结果必须在合格以内。

2.3加强手术室内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学习院内派专门感染科的人员定期为手术室的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手术室内工作人员加强感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对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和重要性进行告知,可以那一些真实的有关院内感染的严重病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将会为患者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慎独修养的行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的警惕性,严格执行手术室内规章制度及手术室对的感染内容。对于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进行限制人数,严格执行感染制度穿工作服、戴口罩以及帽子等,针对手术室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严格根据感染科的手消毒流程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人员必须进行手消毒。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无菌观念以及无菌意识要强,对于污染及怀疑污染的物品及器械不能再次使用。

2.4手术的物品管理在手术室内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期进行查对有效期、灭菌日期和包装是否完好等,如有疑义的应及时进行处理。针对手术后的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手术器械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对不能使用高压灭菌的物品,采取低温等离子进行灭菌,使用前注意观察无菌包的有效期、潮湿、破损现象。

3总结

手术室应严格制定规范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都应执行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的管理措施以及工作人员的感染意识能有效地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手术质量。经过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对人员培训、操作流程的规范、加强物品管理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控制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