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26 10:19: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沉浸式音乐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沉浸式音乐教学

篇1

近年来在小学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量运用了情境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各种手段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创设各种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音乐课程所要表达的审美体验和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就是高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走入我们创设的教学思路中,在一个虚拟的故事或情境中与音乐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我们把这种通过创设情境或描绘意境来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称为沉浸式教学法。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沉浸式教学法,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增进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沉浸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观点架构

1 什么是小学音乐课教学中的沉浸?

沉浸来自于外界的环境熏陶和内心的敏感体验,即主体和客体共鸣产生的一种认同感。在沉浸式教学中,教师所营造的沉浸环境与授课内容的贴近度是评价教师实施沉浸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指标-沉浸主体的沉浸感如何,也就是学生能否认同虚拟的环境并与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是评价教师实施沉浸式教学是否成功的另一个主要指标。

2 沉浸式教学法的要素组成。

教师和学生是主体,音乐作品及其表达的情感是客体,所创设的情境意境是必要的环境条件。沉浸式教学的功能就是为了让学生沉浸和体验,从而达到理解作品、掌握作品的目的。在实施过程中,沉浸不是目的,它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沉浸是为了获得体验,感知到作品的体验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作品。理解了作品,就能较好的掌握作品。

3 教师实施沉浸式教学的效果及衡量标准。

沉浸式教学有三个不同层次的衡量标准。第一层标准是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能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感兴趣,即可以引导学生“想”理解和掌握作品,激发起学生去研究这个作品的强烈兴趣,这是实施沉浸式教学法要达到的最低标准。第二层标准是能让学生对作品通过沉浸式引导进行理解,即“能”理解和掌握作品。第三层标准是能让学生掌所握这种方法,对所有的音乐作品都能通过想象式的沉浸去理解作品的情感,即“善于”理解作品。

4 沉浸式教学法中的学生具有主客体双重性。

对教学过程的前期来讲,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主体指导客体融入情境,进入沉浸状态。对体验阶段,学生是主体,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客体,学生在沉浸中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沉浸环境的创设阶段担当导演那样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沉浸角色。授课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主体的主观体验进度,这样学生的沉浸体验才能最真实,最愉悦,印象最深刻,效果最明显。

二、小学音乐课教学沉浸式教学法的特点和实施方式

1 创设情境,塑造意境。

创设情境是沉浸式教学法的一个基本方式,音乐教师应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资源,使用视频、音频,动画,剪纸等各种教学道具,利用故事情景、实物情景、想象情景、人物形象等情境模式来创设情景塑造意境,力求逼真地再现音乐课教学所要展现的场景,用直观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参与兴趣。

2 心理引导,一气呵成。

如果没有心灵的感应,那么再好的情境也只是一个花架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沉浸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打开学生的心灵,利用情境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3 区分对象,把握规律。

小学生的理解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差距是巨大的。因此对于小学音乐课实施沉浸式教学来说,必须区分不同的实施对象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斟酌营造的环境意境是否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低年级的同学沉醉于直观的感受,理解能力稍弱,教材作品大多浅显易懂,这就要求老师创设的情境简单、生动、活泼来适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创设的情景要有深度,甚至不用创设实物或多媒体情境,完全通过描述来创设一个意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只有把握住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音乐课教学沉浸式教学法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教学法是教师实施教学的方法,对于小学音乐课沉浸式教学法而言,不仅有较高的音乐素养方面的要求,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善于表达。教师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言语和表情来传情达意,再配以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

2 富有爱心。有爱心的老师是最能得到学生信赖的老师,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在沉浸式教学中实施心理引导,将会更加轻松自如。

篇2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多媒体技术能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审美愉悦,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审美教育,全身心的去感受音乐,获得熏陶与感染,这就大大的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旧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弹琴、范唱是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不能全身心地感悟音乐的魅力。久而久之,音乐课也就成了消遣课,学生获取音乐知识也是被动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使得音乐课别开生面生机盎然。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看法。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多媒体技术所呈现给学生的画面、旋律,视听效果是传统音乐教学无法比拟的,简直是一种享受。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情境,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初中音乐教材的内容,(欣赏的内容一般采用多媒体的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会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游客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学生在不断地艺术熏陶下,也会提高对音乐的鉴赏力。

三、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学生在获得丰富的视听美感的同时,大大增强了音乐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学生在欣赏过后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春江花月夜》尾声部分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篇3

二、参与性的体验教学

音乐审美过程是人们用心去感知曲调情境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感知音乐,有效地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对音乐的感悟和再创造。比如,在学生学习歌曲《卖报歌》时,有些学生随手拿起书本充当《卖报歌》的报纸,一边欢快地跑,一边唱起歌曲,声音和动作相互协调,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抒唱歌曲。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自由自在发挥和表演的舞台,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会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强烈的兴趣。

三、创造性的体验教学

在课堂上最精华的部分,不是指教师绘声绘色讲得最精彩的时段,而是指学生的学习达到最高点,课堂上的“华彩乐段”是学生兴趣最激烈、潜能最大激发的时段,每一位教师要切实抓住这一时段,将课堂的自还给学生,鼓舞学生自由地发挥,进行创造编排和体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教学指导者或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的参与者。

篇4

初中音乐课教学现状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喜欢音乐课,进行初中音乐课教学内容改革很重要,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丰富教学设计、手段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也是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把课堂时间有效地用于教学,又如何使学生尽快地找到感觉呢?多媒体技术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掌握好了应该是新课程的教学中的利器,使我们教师注重了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只有经常进行信息的交流,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

一、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没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

二、 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人们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 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说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家当运用发挥了他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

四、 多媒体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5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运用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播放每一种音乐midi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各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二、 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很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

三、 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春江花月夜》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发挥了它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它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有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也不仅是学会了一首歌,而是了解了这个民族。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例如,我在教《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篇6

现代的高中生,面临了巨大的高考压力,对非文化课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致力于其音乐爱好的触动,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例如,提前准备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轻音乐,在介绍作者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闭眼沉浸于美好的音乐世界之中,放松心情,抛开考试的压力,单纯欣赏音乐,陶冶其情操;也可选取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让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培养其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其在受到熏染的同时,受到积极、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提倡了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进行高中音乐教学亦是如此。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环节,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获取音乐知识的同时,得到技能上的锻炼,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沉浸于教师的知识讲解与音乐的能力训练之中,有的放矢地利用不同的课型训练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热情,引导其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并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观、学习观。

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通过自学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拍一拍节奏、感悟主题、试唱旋律等,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联想,深入全面地理解乐曲。最终将结果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掌握技巧,并不断提升音乐鉴赏与审美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

信息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帮助。实践证明,信息媒体技术,对打造高效的音乐课堂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些受到空间与时间限制的音乐主题,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教学手段加以具体地呈现。以从视觉、听觉等感官上,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其走入音乐情境,获取更深刻的感受等。

例如,在音乐――古典走向浪漫的主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课上用多媒体播放莫扎特等音乐家的电影或短片,用音乐天才及其作品的数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其思维与联想的空间。然后再顺势引入其作品,如《弦乐小夜曲》等,让学生认真聆听西方音乐,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了解古典主义时期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并对其进行比较与鉴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拓展其思维空间。

四、高中音乐课堂“社会化”

当前学校所培养的,应该是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综合性人才。而高中音乐课堂就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感悟人生,使其学会辨别美丑、善恶与真假,培养其热爱生活的精神,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而高中音乐教师也应善于挖掘教材中关于人生探索的题材,引导学生树立执著追求的信仰、努力奋斗的精神,领悟人生的意义。

例如,教师可广泛收集励志型的音乐与故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中国古典音乐《二泉映月》等,在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背景与资料进行搜集时,能够领悟这些具有深刻内涵的音乐。引导其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插上想象的翅膀,领悟人生需要奋斗的信条,从沉思到悲愤,从悲愤到怒号,深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并培养崇高的个人品质。

五、小结

总而言之,教育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与节奏,培养才能多元化和拓展化。在不断深化的新课程背景之下,高中音乐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习惯,拓展其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构造高效的高中音乐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篇7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课堂中,教师总是被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所束缚,在音乐教学之时,总是循规蹈矩的使用“我讲你听”的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或者是乐此不疲的演示,沉浸在自己的教学氛围中,而学生只是呆呆的坐在讲台下,只能强行接受教师的灌输,不能动手去实践,甚至是忘记了要去思考,这一方式是音乐教学的缺陷。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弊端,并且努力去克服,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乐趣。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参与音乐课堂的学习,让学生用全身各种感官来体验音乐的独特之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美丽世界。例如:教师在讲授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乐理知识之时,并不一定要对每一个音符音调去精益求精地追求完美地一字一句、一板一眼的去解释给学生听,这只会使学生的大脑形成混乱,理解起来反而不消化,学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去想象,甚至让他们去模仿。每个人对于音乐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不管是对同一首歌,或者甚至是同一句词,同一个调,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与见解不同,在音乐中所能领悟到的东西也不同,对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应该多加引导,对于学生的表现多给与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找到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对音乐充满热情。

二、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与课堂教育素养

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喜恶与态度,经常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个人的音乐素养与课堂教育素养。如果教师在课堂之上,态度散漫,或者是高高在上,把自己放在领导地位,不重视与学生交流,亦或者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卡词、教错知识、不能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等等这些问题,这无疑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态度提出质疑,长期以往处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之下,会让学生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教师以身作则,不段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与课堂教育素质是重中之重,不容小觑的一环节。教师在音乐教学之中,应该起带头作用,以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身的榜样作用下,带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是培养学生的自身素养。

三、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敢于创新

教师在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上,就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吸收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中值得借鉴的方面,摒弃其中存在问题的方面。例如:教师在教学之时,就可以运用一定的方法,是学生主动去学习,把学生以往那种“不学没办法、一定要学”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是我想学、是我要学”,这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可以使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持之以恒,兴趣可以让一件普通的事情变得格外美丽,格外耀眼,这样可以使学生发现音乐的另一种美丽。教师在改变学生这种从压迫学习的思想观念到主动学习的思想观念之时,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音乐课堂相关的比较具有特色、具有教学价值与意义的音讯视频,从视觉和听觉上带给学生双重的体验,让学生深深的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感受其美妙与力量,给学生带来一种特殊的课堂体验,让学生爱上音乐,主动去追寻音乐的真谛,对于音乐知识的学习的渴望。

篇8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再去慢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

1.教学方式过多地关注政治性和智育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将目标过多地放在了音乐教育的政治性和智育性上,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小学音乐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审美教育,应将审美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而传统音乐教学却不是这样的,它把审美教育放在了次要位置。比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重视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对小学生进行灌输式的乐理知识教学,训练他们的发声和视听,忽略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小学阶段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全方面地培养人才,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而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没能突出这点,让他们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没有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教育观念认为,教育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的,在音乐教学方面,教师指导地越多,学生则会学得越好。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小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老师讲课,学生听课成为一种必然和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对作品该如何理解,这些都取决于教师,由此导致了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交流的机会减少,失去了他们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他们自己的特点。

3.教学评价不全面

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都单方面地重视对小学生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评价,忽视了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品质、德育情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等,教学评价方式也单一。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学评价就是考核,只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评价的整个过程。比如说,运用的语言是否丰富,评价的切入点是否合理等。小学教育的改革并没有真正深入,力度也不够,这些都说明传统的教学评价很难与现代教育接轨。

二、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要让他们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创造性活动就是要与众不同,要民主,让小学生从心理上感觉到安全、民主,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创新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这样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才会让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生动活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音乐课堂上,音乐教师要注意把微笑留给学生,语言要亲切,态度要和蔼,多与学生用歌声和舞蹈来交流,逐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比如,在学习歌曲《谁会叫》时,小学生会说“老师,我会学很多动物的叫声,我也能唱出来”。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才会不断创新。

2.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想学习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小学生转变了传统的学习观念,树立“我要学,我想学”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教学知识,才会有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时适当地插入一些符合小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挑选那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像《春天在哪里》《小螺号》《童年》等歌曲。通过让小学生欣赏这些欢快的歌曲,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表达和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魅力的展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小学生受年龄、认知水平等的限制,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对乐理的把握以及上课的注意力集中情况都不如初高中生。因此,教师对教学方式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以《小螺号》这首歌为例,小学音乐教师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播放CD、MP3等,让他们认真研究歌中的歌词,让让他们了解大海的美妙,然后再让小学生想象一下在海边吹螺号的情景。

3.拓展小学生的想象空间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想象的升华。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为学生想象空间的拓展创造条件。比如,为学生讲“绿色的祖国”时,播放《天与地》,伴随着腾格尔的歌声,让学生对美丽的大草原展开联想,并站上讲台结合自己对大草原的理解,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大草原形象。有的同学会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认为美丽的草原,还有的同学会沉浸在自己的讲述当中,沉浸在自己认为的那种美丽草原中,这些都是能拓展学生想象力空间的好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歌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欣赏音乐,感悟歌词的内涵和其中包含的意义以及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这些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厚想象力的。比如,在欣赏《众人划桨开大船》时,学生会是什么样的情绪,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现音乐,都是拓展他们想象力的重要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4.将音乐课与其它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

艺术课程涉及的门类较多,而音乐是其中最重要的,音乐与其它范围领域内的文化密切相连,所以与其它非艺术课程进行结合是非常有可能的。比如,音乐与语文的沟通结合,与诗歌、戏剧等的结合;音调、节奏等与数学课的数量知识进行结合;音乐与体育课的广播体操进行结合,与地理、历史等的结合。比如,《小雨沙沙》这堂课,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将音乐课扩展到表演和乐器,在课堂上,为小学生创造情景,由学生来表演和参与,在音乐的伴随下,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也可以让小学生在音乐当中欣赏自己画的画,从而扩展教师自身的教学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观察力,激活他们的爱好兴趣。

三、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创新,不断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也要鼓励他们勤于创新和勇于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同时,要注意完成基本的教学技能,启发他们研究问题,发现知识,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篇9

在传统中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得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候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这样老师的教学也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乐器简介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认识并熟悉四种西洋木管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析播放每一种音乐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感受乐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课《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七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的班级,注意力集中地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的运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的开头、、尾声三部分片段音乐的教学中,欣赏之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曲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的是夜色朦胧、夕阳西下、日出东山的美好景致,听到的音乐开始部分由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由黑管和大管奏出,黑管演奏主题音乐,长笛独奏一段装饰性乐句,这一部分的音乐力度自由、速度渐快、情绪抒情优美,将学生带入优美夜色的意境当中;学生在欣赏乐曲部分的音乐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江涛汹涌、游客欢乐、野鸭戏水的生动画面,听到的音乐是采用多种配器手法,多种木管乐器合奏的方法将乐曲推向了,这一部分音乐的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学生的情绪很高涨、能激动。似乎感受到了江水的汹涌和家庭的欢乐。学生在欣赏尾声部分的时候,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归舟远去、野鸭憩息的优美画面,这一部分音乐由黑管在低音区演奏主题旋律,轻柔而舒缓,再次使学生感受到幽静的月色,沉浸在美得遐想中……学生在欣赏的时候,很投入的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因此,多媒体为学生欣赏乐曲、创设了生动的意境,起到了很强的感染作用。每段音乐欣赏完以后,学生很容易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合法情绪。学生在完整的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候,可以结合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景致去感受乐曲的速度变化、力度变化、乐器的音色。自然的产生美好的遐想。

三、发挥媒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说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尾声部分音乐之后,是这样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在欣赏过程中思绪很集中,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像沉浸在幽静的夜色当中。夜深了,江水平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迷人。此时,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沉浸在醉人的夜色当中……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媒体的运用发挥了它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假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学生只是单一的听磁带录音,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凭单一的听觉、想象去感受音乐,远不及运用多媒体欣赏音乐的效果显著,而利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则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极大的发挥了它的作用,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渗透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在于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等,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拿中国民歌来说,各民族就有各不相同的风俗、建筑、语言、服装、舞蹈等等,许多文化都渗透于音乐中。在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也达不到目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把所要的资料做成课件,让学生去体会,这样既真实又自然,学生不但学会了一首歌,也了解了这个名族。学生的知识面无形中得到了扩展,而音乐也真正是作为一种文化让学生接受。例如,我在初中一年教材《青春舞曲》这首歌时,把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歌曲形式、风俗、服装做成课件,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一民族的文化,通过这些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与怎样表现歌曲也就自然明白了。

篇1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2—0080—02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但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与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及音乐艺术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为改善这种状况,笔者创设了一系列饶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把握其要素,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提高了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音乐艺术素养。

一、创设激趣情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下面,笔者以教学歌曲《接妈妈》为例,谈一谈如何创设激趣情境。

1.歌曲导入阶段。歌曲《接妈妈》表现的是一个孩子下雨天接妈妈回家的场景。我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爱玩耍的特点,创设出了音乐欣赏与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情境。首先,上课前,在黑板左右两侧分别绘出两把撑开的雨伞,并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让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获得下雨天的感受。然后,授课伊始,我主动提问学生:“大家猜猜,这节课将学哪些内容?”最后,当学生答对后,我则夸他们真聪明,并对他们说:“学习新歌前要进行闯关比赛,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让他们“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听一听谁的歌声最美”。

2.歌曲教学阶段。首先,将识谱学习目标中包含的节奏、听音、视唱等内容以拟人化的情境进行呈现,使学生进入一个童话世界。如,“节奏是小雨点的脚步声,你能模仿出吗?”“音符是它们快乐的歌唱声,你能学唱得比它们还动听吗?”让他们初步感知歌曲中的重点节奏及主要旋律,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度奖励。这样不仅为新歌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且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对学唱歌曲充满期待,个个跃跃欲试。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与歌曲有关的知识难点得以相继突破。然后,展示一幅接妈妈的温情卡通画。学生伴着纯真挚朴的童声范唱,沉浸于子盼母归的动人情境之中。由于情境创设到位,学生无论是对节奏还是听音视唱,都能很好地把握。最后,欣赏歌曲《我爱妈妈的眼睛》。优美动听的旋律,多媒体展示出的母子情深画面,使学生沉浸在了对母爱的畅想中。他们低声交流着,彼此分享着母亲带给自己的幸福和感动,心灵得到了升华。

3.学科综合阶段。遵循音乐课程要关注学科综合的理念,临下课时,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二十四孝动画短片之一——《负米养亲》,下课后,则让他们打扫音乐教室,擦拭桌椅灰尘。通过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他们亲自践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二、 创设经典欣赏情境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一般都会根据歌曲的意境创设经典音乐欣赏情境,旨在用音乐浸润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通过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培养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如,在学习《小小的船》这首歌曲时,我采用了如下方式:首先,播放莫扎特钢琴曲之《小星星变奏曲》,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音符和星光营造出的梦幻情境之中。然后,揭示乐曲标题,让学生再次进行欣赏,鼓励他们思考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导他们进行想象。有的学生则说道:“我在和星星捉迷藏、赛跑。”有的学生说:“我在月亮船上滑滑梯。”也有的学生说:“星星姐姐穿着五彩的衣裳。”最后,在学生情绪激动,对新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后,我则教他们唱《小小的船》,并适时地讲解划三拍子指挥图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练习。这样做,很轻松地就解决了让学生边唱边划拍子的教学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其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无法借助色彩、线条展示作品形象,难以用语言描摹具体情节,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与聆听等各项音乐活动,可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篇11

2.颠倒图片,以误导词:对于一些叙事性很强的歌曲,教师可以事先画好几幅图片,让孩子在颠倒的图片中发现错误,并在正确排列的尝试中导入到每一句具体的歌词,这样的形式,既简单易操作,又能在类似于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中和盘托出歌词。如教学歌曲《逛公园》时,考虑到每一段歌词都比较简单,关键是记住歌首的主角是谁,于是,事先制作了几张小卡片,分别画上小朋友、爸爸、妈妈、小猫的头饰,让幼儿根据歌词的内容给它排序。幼儿们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在沉浸于排列的过程中快速地把歌词融入到了脑海中。

篇12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学音乐教学亦然。在新的课程视角下,音乐教学应该“以生为本”,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为突破口,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自主自悟,让孩子们尽情拓展延伸,在音乐的天空中发现更多,享受更多,收获更多。

一、趣味引入不可或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觉每堂课伊始都充满了新鲜感,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欲望才能“经久不衰”,才能真正感觉到音乐课是“一周最美好的时光”。

比如,在K少版小学音乐第十一册《姑苏风光》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1.介绍江南风景:诗人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之美,美在小桥流水。让我们摇起小船,跟随音乐再次感受江南连绵的水波:小桥流水、鱼米之乡、美丽富饶的地方……

2.介绍江南丝竹(播放乐曲),欣赏江南丝竹,感受江南丝竹的清新活泼,委婉流畅。多媒体出示图片(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竹笛、萧、笙、小打击乐等),了解丝竹的演奏乐器。

3.了解江南地区的曲艺“昆曲”等。了解锡剧《双推磨》看一小段片段,感受它的委婉细腻。师生共同用苏州方言教学生说“山塘”,总结出“嗲”的特点。

这样的课堂引入趣味十足。通过视频、图片以及苏州方言,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为孩子们感受歌曲韵味、唱好歌曲、理解姑苏歌曲韵味做了很好的铺垫,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从而愉悦地进入后续的学习环节中。

二、自主合作不可或缺

好的音乐课应该基于“学”、围绕“学”、为了“学”来欣赏歌曲、学习新歌,以此组织学生在音乐的天地中尽情翱翔。既然强调“以学为中心”,那么,放手让孩子们自主自悟、自练自唱就显得很有必要。实践证明,由“机械跟唱”到“自练自唱”的转变,由“单项灌注”到“自主合作”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不正是新课程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例如,仍然以《姑苏风光》的教学为例,在师生完整聆听歌曲(两种演唱)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思考:前后两种演唱有什么不同?(前者用普通话、后者用苏州方言)孩子们自己总结出这种语言的特色“嗲嗲的、软软的”,教师趁机学说歌词:你好(nei hei)(ni hao)、苏州(sou zei)(su zhou)、末(me)(mo)、有(yu)(you)。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跟伴奏音乐边划船,边轻声哼唱,或者边跟钢琴边划旋律线,边用“lü”哼唱。同时,教师引领孩子们在分组在一字多音处反复演唱。最后完整地跟琴演唱歌曲,并分小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在自己认为唱得不够自信的地方,重新唱一遍。

这样的设计基于“学(学习、学生)”来实施,改变“教(教学、教师)”,通过“教”来激发、引导、带动“学”。这样的设计其实解决了“谁是课堂中心”的问题,那就是只有注重“以生为本”,才是教学改革的主路;“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学,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才能达到学教合一,教学相长,学法与教法的和谐统一,进而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学校的提升。”

三、拓展延伸不可或缺

好的课堂应该在给予孩子们多重享受的同时,也给孩子们留下余音袅袅的沉淀、思考和拓展的余地,小学音乐课堂更应如此。正所谓:“多一些拓展,让学生有机会探究;多一些深入,让学生有能力发现;多一些延伸,让学生有时间成长。”

1.江南的美不是一首《姑苏风光》能够高度概括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段来自苏州的特色音乐――《太湖美》,请大家仔细聆听,然后告诉我:这段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它与我们平时听到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呢?

2.苏州评弹艺术历史悠久,它产生于苏州,用苏州方言演唱,流传于江、浙、沪一带。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演出方式有:一人(单档),两人(双档),三人(三个档)。评弹艺术不断推陈出新,现已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中国最美的说唱艺术之一”“中国最美的曲艺艺术之一”。

3.欣赏《小城雨巷》(视频片段):绵绵的江南雨,像泼洒在春天里的茶香。悠扬的丝竹声中,薄薄水雾和着烟雨,顷刻间将我们带到了细雨飘零的江南水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姑娘的优美舞姿吧!

这样的拓展基于课堂,但超越课堂;基于学生,但发展学生;基于教材,但穿越教材,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的眼在洞开、情在饱满,心在扩展。好的音乐学习就应该在这样的拓展中向前挺进,以此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迷人的音乐天地中发现音乐、享受音乐,通过音乐,滋养和成就自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