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26 10:19: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对学生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篇1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14-01

一、在校大学生管理时间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有超过九成的同学早上是在学校规定的起床时间以后起床,甚至这其中一小部分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会在午饭时间或更晚起床,而晚上没课选择去主动晚自习的人仅为三成。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进入大学以来的时间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安排。早上容易睡懒觉,不仅没有充分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反而养成了少吃或没吃早饭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身体健康。进入大学,学校、老师的外在压力逐渐减少,很少学校设有固定的晚自习时间或强制晚自习的规定。这给了大家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时机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却更像脱缰之马,对自己的时间没有很好的安排,浪费宝贵的青春,人生资本最重要的积累阶段竟成了颓废的开端。高达七成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还不如高中时代充实,其实主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安排。

二、大学生如何合理管理时间

(一)结合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1. 确立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工具,它是意义和行动之间的桥梁,使理想能扎根于实际之中。而学业的最终目标是由一个个短期目标而成的。有很多学生经常是“放眼于未来”而不“着手于现在”。当然,广泛的学业目标也有用,因为它有整体的观点,可以解放想象力,帮助我们探究所有可能的选择。所以,要将二者合理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2. 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依特定目标而不是依程序和规定来思考。制定特定的目标,以及支配时间去做最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活动,是求得高效率的要诀。对于所制定的目标可以用稳定的进度进行,而不必在最后时刻拼命地赶工。对于自己所制定的完成目标的期限,要持尊重态度,如果养成了拖延限期的习惯,期限就会失去功效。所以,当目标活动被影响时,一定要抵制外界因素的“诱惑”。每一天,认真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按照既定目标开始行动,会发现自己开始有目的,而不是毫无目标地四处瞎摸。

(二)结合目标制定计划表

1. 有效制定计划表。既然合理地利用时间可以增进学习效率,就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制订一个可行的、适宜自己的待办计划表。

(1)在睡觉之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好办法,可以安稳入睡,不会满脑子胡思乱想。第二天做起事情就不会毫无头绪。(2)适时检查计划表,有助于计划的安排和完成。(3)限定计划数目。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地调整,使自己处于一个协调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既可完成既定计划,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2. 推进计划。(1)合理分配精力。先用心做计划中最重要的事情,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那些较不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自我控制时间,并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让你的有效时间为琐事所占据。另外,要对每天、每周、每月的时间进行分配,以便能够巧妙地处理许多同时进行的计划。(2)“一鼓作气”。心智的持续专注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如果无法一次完成一件事情,那么最好毫无间断地把大部分的事情做好,并把剩下的事情集中在一起,直到做完为止。(3)排除干扰。这是很多同学难以做到的。在娱乐与学习冲突时会很矛盾。选择你应该做的主要事情,有第一次的克服,就会有第二次的胜利,以后就会毫不犹豫。这就是所谓的自制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中积累的。(4)密切注意计划的进展情况。越密切地关注自己的进展,进展就越大。建议同学们最好把每天做的事情最好能罗列在本子上,这样以后就会注意减少没必要的事情,从而“挤”出更多的时间。

(三)立即行动

把握住今天,就要抓紧现在。“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起点。“现在”的重要性还在于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加珍贵。对于时间,只能从现在去掌握它。认真地去完成每天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计划在今天做的事放在明天,不要拖延到最后一刻,及早动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资料,提早打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合理管理时间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条理与节奏

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行动,养成快速的节奏,不仅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印象,而且也是健康的表现。对于时间过剩,关键在于控制时间过剩并及时使它向有利方面转化。并且在生活规律上应该养成有系统的习惯。在适合自己的时间里处理好事情,那就需要掌握自己最有效的时间。状态在巅峰时,做些主要的事情;处于低潮时,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但要尽量避免生活步调混乱,那样脑筋就会变得不灵活。

(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效益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学会利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效率高者,便是竞争中的强者、胜者。反之,则是弱者、败者。古语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学会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时间利用率,是自己学有所长的一个重要方法。另外要注意把握和利用零碎时间。在短期内也许没有明显的感觉,但经年累日,将会有惊人的收获。同时,使时间增加效益要有坚守的原则,做事情的方法应因时因地而变,防止计划被经常性打断;充分利用好黄金时间,根据实际灵活改变已定的计划;制定一个日常学习的定额,不要翻来覆去地检查每一件事情,舍弃不必要的个人外事活动,妥善安排好时间。

(三)学会休息

不要忘记休息。不论面对如何要紧的事情,一旦发现自己疲倦了,就应该停止,进行必要的休息,让紧绷的身心得到喘息的机会,因为,若明知自己的体力极限已至,却还勉强自己继续工作,除了会陷入工作的低潮之外,对自己也无益处。但是休息也绝不是要你放肆的放松自己,建议可以在走廊散步,做些简单的身体运动等,如果环境不允许,不如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讯息,最好停下来,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功能,这是明智之举。

四、结语

大学生合理的管理时间归根结底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性格的塑造,习惯和性格是人们稳定品格的外在表现,一个良好的习惯是你一生中最可贵的财富,一种品格决定一种命运。同学们应该明白的是,行动才能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惟一保障。当火车在静止不动时,在它的驱动轮前面放一块小小的木头,就使它永远停滞在铁轨之上,而同样的火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前进时,却能洞穿近两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这就是“动力”,请现在就拿出行动的勇气,冲破介于你与目标之间的种种阻碍与难关吧。

参考文献:

篇2

高校学生档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信息材料,形象的说,它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材料积累,同时反映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环节。在学生毕业离校后,这些信息材料的本质发生变化,以“人事档案”的身份重新启程。

高校学生档案主要是指涵盖学生的入学(招生)、入团、入党、学业、奖惩、毕业等重要信息,学生经过高考,进入高校时已由所毕业高中转入学生信息档案,那么,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形成的新的信息材料,就是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1)学生基本信息;(2)入学材料;(3)学业概况;(4)思想政治表现;(5)身体素质状况及心理素质水平;(6)技能情况;(7)社会活动情况及评价;(8)信用情况(9)奖惩情况;(10)毕业材料。

1.2 高校学生档案与其它高校档案的区别

高校学生档案与其他类档案相比较而言,具有过渡性,记录的是以人为主的信息积累和管理,不具有长期性和永久性等一般档案信息的特点,因此学生档案的过渡性使其具有学生培养的过程性,学生档案的构建与管理不能与其他档案管理实行“等量齐观”的管理方法。

2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多遵循高校档案管理基本模式,学生档案由系部进行学生原始信息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初步整理,涉及上交的档案则遵循学校综合档案管理办法,上交至综合档案室存档保存。学生档案有其特殊性,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资料,与学校其他档案资料不同,具有过渡性,对于学生档案管理而言,过程性是其重要的特点,这也使得传统档案管理上交模式不适合学生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

2.1 系部学生档案管理混乱,不规范

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学生档案管理成为学校综合档案管理部门或者学生管理部门的附属品,学生档案无专人负责,兼职管理广泛存在,这使得学生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不受重视,通常在学生毕业年度突击整理,学生档案材料填写时常不规范,缺漏现象时有发生,学生档案被视为“中转的纸张”,随意堆放处置的现象普遍。

2.2 学生档案内容单一化,无个性

中学时代形成的学生信息资料成为高校学生档案的一部分,大学时期形成的新的信息资料有学生成绩单、学籍登记表、健康情况表等,这种单一化的高校学生档案资料现状难于全面反映学生在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能力。高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的重要责任是培养、教育合格师资,素质培育尤为重要,作为“准师资”的师范生在大学期间的记录应是丰富多彩而非呆板枯燥的,师范教育要培养的师资是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3 学生档案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受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制约,学生档案管理方式更为落后,学生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阶段,信息化的管理仅限于学生基本信息的简单检索和查询事务,未形成数据库形式的电子档案信息,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信息的高效利用需求。

2.4 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学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高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高校各职(下转第195页)(上接第176页)能部门、教学系部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服务的。授课教师和学生辅导员是学生面对最多的两大群体,受教学计划、开课安排的学期或学年限制,授课教师只能在任课年度形成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些信息材料。与学生沟通最多,联系最紧密的是学生辅导员,他们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生信息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者。

3 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对策探讨

3.1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行学生档案管理的专职化

学生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期间联系最为密切的管理者群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目前,很多院校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到了次要的地位,没有专职的辅导员队伍,这种现象的广泛存在一方面使得学生辅导员本身不重视自身工作的价值所在,使得对于学生的管理流于形式。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专业、负责任的专职辅导员队伍,用教育工作者丰富的情感、专业的知识、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投入学生管理工作,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师长兼朋友。对于各院系的学生档案管理,应配备专人进行管理,认真完成档案的形成、收集、汇总、检查、上交等工作,保证学生档案的真实无误。

3.2 构建过程性学生档案,加强对于学生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

篇3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全面普及法制化观念,是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创建健康校园的前提。进一步探索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价值与实现途径,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紧迫课题。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

其一,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学校要对学生执行法制化管理,让学生办事时可以依法进行[1]。学校可以采取动态与静态结合的模式,保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完善学校管理法制化,形成动态学校管理系统。保证静态的法律制定与动态的法律执行的完美融合,可以实现高效、正确的管理,达到有效管治的目的。其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可以保证学校的制度统一。我国的《宪法》只是对学生的基本权利以及需要履行的义务进行了规定,《教育法》只是规定了在管理时学校实体的权利。为了更好地保证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顺利执行,需要完善法律规章制度,达到完善统一、上下协调的目的。学校在制定内部规定时要遵从上级法律的规定,不可违背。其三,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有效地控制了学生管理权限的使用范围。高校要注意限制学生管理权的使用范围,避免造成学生管理权的滥用,保证学生和谐、有序地行使管理权。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价值

其一,学生管理法制化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高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推动学校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行法制化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法制化管理是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学校资源的整合与分享。学生质量、数量是未来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源泉。法制化管理成为学生管理的最好选择[2]。其二,学生管理法制化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法制化的思维能够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法制化使管理行为更加统一、规范、科学、严谨。高校管理者必须依托法律规范,根据学校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运用法制化思维提高学校学生管理水平。其三,学生管理法制化是高校不断攀升的阶梯。高校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不断增大,学生自我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随着高校扩招,学校生源更广,学生背景更加多元化。各种传播媒体如影视、网络的渗透,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更开放、多样。高校的学生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家长式作风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抵触。伴随中国高校体制的变革,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不再是纯粹的纵向管理关系,还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权利的法治化学生管理模式能适应高校与学生的这种法律关系[3]。

三、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途径

其一,树立高校学生管理的新观念。将维权行为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将是传统高校管理制度理念的一种进步与提升。法律的完善让高校的管理者更加尊重学生,并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传统的管理模式认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不应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学校领导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认为学生只应该服从,不应该有疑问,从而剥夺了学生应有的权利。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已无法被学生认同。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学生开始自主缴费、选课和择业,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教育平等的理念。学校的管理者应建立以服务学生为重点的工作系统,引领学生学习,要求学生遵循相关制度,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其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的制度体系。法律的公平性是管理制度体系被认可的前提。法律的制定有两层含义,一是约束人民的日常行为,二是让人们的日常权利得到保障。领导者要更好地治理高校,需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体系。为了更好地保证高校管理的公平性,学校在完善管理法律法规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校领导者管理职权的培训,二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培训。管理者在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的同时,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保证管理过程中不会夹杂过多的个人情感,保证管理的公平性和严格性。要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定期为教师开展综合能力提升培训,保证教师接受到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第二,学校的秩序要具有规范性、完整性。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要有严格的秩序规定,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学校的管理秩序方案可以由学生共同参与起草,保证管理秩序得到有效的执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响应并配合学校的管理制度[4]。第三,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与时代进步相统一。学校管理制度需要以高度统一,和谐规范为标准,保证满足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同时,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采用。要以加强培训为前提,以规范程序为核心内容,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应及时剔除陈旧旧的管理制度,完善新的管理方案,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保证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其三,规范高校学生管理的程序。程序的正规化是完善管理制度的前提。正规的管理程序可以使高校管理制度得到良好的实施。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为学生提供生活和教育方面的帮助,可以促进管理程序的执行。正规的管理程序可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让学生管理法制化得到有力的支撑。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以引入行政听证制度。行政听证制度主要是尊重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和建议,酌情进行考虑采纳,进而执行相应程序的一种法律制度。将这种制度应用在高校管理中,可以保证学生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体现出高校管理制度的民主性。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需要积极采纳并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管理方案。其四,健全高校学生管理的权利救济机制。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权利,学校的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满足学生的申诉和诉讼请求,构建完整的权利救济机制。学生申诉制度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可操作性,如申诉按件受理范围不明确等,所以需要健全申诉制度。司法审查属于一种外部监督行为,要准确把握司法介入的尺度和界限。监管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保证高校以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为基础开展教学工作[5]。

四、结语

高校管理制度需要以合情、合法为前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管理要提升法制化水平,帮助大学生茁壮成长,培养出更多的可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洪波.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实现途径探讨[J].亚太教育,2016(25).

[2]孙帅梅.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9).

[3]刘淑媛.基于学生管理法治化理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

篇4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94-03

听证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听证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权利文化共同发展滋养的结果。对于高校而言,听证权作为相对人参与高校行政管理行为的程序性权利,具有限制高校行政权、保障师生权益的功能。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首次适用“听证会制度”,开启了国内高校管理领域运用听证制度的先河,但与国外高校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

一、听证制度的历史溯源及其基本意蕴

听证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主体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随之向行政主体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纳其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作为法律术语,听证一词最早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该原则是英国皇家法院对下级法院和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时,要求它们公正行使权力的原则。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中有关公民的“法律保护权”的观念和制度,其基本精神就是以程序公正保证结果公正。正当法律程序的听证,原来只适用于司法审判,意为在案件审判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听证,这种听证制度被称为“司法听证”。后来,美国在英国的普通法原则和《自由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了“正当法律程序”。

听证制度的基本意蕴是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维护程序正义。听证制度体现了古老的“自然正义原则”:一是任何人不得成为自己案件的法官,二是当事人有陈述和被倾听的权利。第二层意思在案例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剑桥大学本特利(Bentley)上诉案。本特利是剑桥大学的一名学生,被学校剥夺了学位,他在上诉中提出自己在被剥夺学位之前,剑桥大学从未给予他陈述意见的机会。这一主张得到了法官的支持,法官认为哪怕在伊甸同里亚当偷吃了禁果,上帝在惩罚亚当之前仍然将其叫到面前陈述意见。本特利上诉案确立了一个重要的程序法原则――必须给予利益被决定者陈述意见的机会,否则任何裁决其利益的决定均应无效。如有学者所述:“官府在处罚他人之时,正当的告知,适当的倾听必不可少。”

听证制度是个“舶来品”,我国运用听证制度的历史并不长。1996年,我国通过了《行政处罚法》,标志着我国首次在立法上确立听证制度。1997年通过的《价格法》和2000年通过的《立法法》,分别对价格决策和地方立法听证作了详细规定。发展至今,我国已经在价格决策、行政处罚、国家赔偿、地方立法等许多领域广泛采用了听证制度。听证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行政程序法的一项基本制度。

二、我国高校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听证程序缺失的现状

听证制度虽然在我国行政管理领域适用较广,但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仍属刚刚起步。由于受传统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一直被认为是管理的客体,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学生管理中倾听学生意见仍亟待改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校开始逐渐吸收学生代表参与学校管理,但总体而言还存在很多问题,听证程序规定缺失,即便有相关规定,在实践中依然没有贯彻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序不规范

虽然有部分高校允许学生参与到自身管理制度的决策中来,但是程序不规范且无具体制度保障,多是临时性地通过座谈会、校园网、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渠道来征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实际上,学生关注度不够,参与程度不高,很难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二)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不明确

在部分高校的管理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界定学生对于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可以参与决策。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不多、层次较低、方式简单。学生参与管理的内容大多集中在与学生个体日常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娱乐、择业创业等方面,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科发展、目标规划、定位选择、改革发展等方面往往缺乏学生参与。

(三)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效果欠佳

由于缺乏较为明确的制度保障,即使学生参与到高校管理和决策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意见分散、观点表达不够集中的弊端;讨论和争论虽有,但是缺少令校方和学生均感到满意的结论,特别是涉及到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实质性问题时,仍然缺乏有组织、有秩序、实质性的决策参与过程。

总之,高校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在国内已经起步,但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学生参与质量不高,效果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听证制度恰恰能填补高校管理在这方面存在的空白,在高校全面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听证制度,不仅能起到优化决策过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等作用,亦能实现充分保障学生权利、提高学校民主管理程度之目的。

三、我国高校建立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主要依据

在高校学生管理领域建立听证这一程序法律制度,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而且具有充分的现实合理性。

(一)由高校管理权的性质所决定

我国的《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具有“按照学校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高校根据授权可以行使招生就业、学籍管理、学位授予、奖励处分等多项管理权。高校的管理权来源于行政授权,教育事务管理具有公共性质,因此高校的管理权是一种公权力。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公法人,虽然有别于一般的行政主体,但其行使的管理权仍是国家教育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适用严格的行政程序法则,如没有限制,这种权力亦将被滥用,滋生腐败。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鉴于我国目前教育领域的法律、法规在权利救济程序规定方面缺乏的现状,在高校学生管理权的行使中引入听证制度势在必行。”

(二)是高校学生权利的保障所需

虽然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并未直接规定听证制度,但在多处规定中,均体现了学生在接受处分前具有陈述意见、表达异议的权利。如其中第5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讼的权利。”第56条则明确规定:“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人的陈述和申辩。”第64条强调:“对犯错误的学生处分要适当,处理结论要同本人见面,允许本人申辩、申诉和保留不同意见。”南此可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所规定的这些学生权利,为高校在学生管理领域进一步确立听证制度提供了法

律上的依据。

(三)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所要求

听证制度蕴含着正当程序原则公开公正的法律精神,其制度设计要求充分保障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指证等基本权利。在学生违纪处分中引入听证制度,学校可以深入了解案情,根据校纪校规作出妥当的处理。同时,被处分的学生因为在处分前获得了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机会,能感受到学校在处理过程中对其人格的尊重,有助于真正从内心认识错误,在接受处罚的同时接受教育。另外,学生在听证过程中充分表达自身权益也是一种民主法治观念的培养和锻炼。总之,高校在学生管理领域运用听证制度可以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矛盾冲突,化解纠纷,消除对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四、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的实践建议

2003年,中山大学举行了全国首次学生食堂价格听证会。2006年,浙江大学将听证制度引入校园,明确规定给予学生开除处分前学生可申请听证。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建立了国内高校第一个听证大厅。可以看到,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将听证制度引入学生管理领域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建立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应努力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听证制度的指导思想应确立

听证制度的基本意蕴是要听取当事人的意见,维护程序正义。随着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改革,学生已经不再是单一的管理对象和客体,“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听证制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均应体现学生权利本位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权益。

(二)听证制度的地位应法定

听证制度不应是高校学生管理行为中的一种临时性措施,听证制度的实施对于优化高校学生管理决策水平、增强决策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高校学生管理者不能随心所欲地使用或者不使用听证程序,听证程序必须制度化和长期化,听证制度应当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具有相对同定的地位。高校学生管理者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听证制度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将听证制度纳入学校规范化管理的必要内容之中,确立和提升听证制度的地位。

(三)听证事项的范围应明确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纷繁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并不是所有事务都有必要使用听证制度,听证制度适用的事项和范围需要事先在相关规定中加以明确。

1 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高校制定的内部规范性文件体现了大学管理的自治性,但有些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越位”现象严重,特别是关于学生权利和义务的内容,经常对学生权利作限制性规定,而对学生义务作扩充性规定。因此,高校在制定与学生有关的内部规范性文件时,运用听证程序是十分必要的。建立听证制度实质上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充分听取学生群体的意见,体现了大学学生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人性化。

2 高校学生管理的奖惩行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奖惩行为是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很常见,奖与惩都有适用听证制度的必要。奖励性管理如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定、留学选拔等等,主要是指事关学生重要利益的奖励行为;惩罚性管理行为诸如对学生作弊、打架斗殴等违纪行为的处罚等。笔者认为,我们应修改现有的高校仅仅对惩罚管理行为倾听学生意见,适用听证程序,而忽视事关学生重大利益的奖励行为的有关规定。为避免学生重大利益奖励行为的不公,也应尝试适用听证程序,而对于原先的惩罚性学生管理行为适用听证程序的规定,应扩大其适用范围,不仅限于学生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重大处分,为避免处理不当,记过、警告等处分一样有陈述意见、适用听证程序的必要。

3 高校涉及学生发展的重大举措。随着我国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改进设施,例如新校区建设、设备更新、图书馆扩建等,这些举措都与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高校在作出这些重要决策前,有必要倾听学生意见・保障学生对学校发展的知情权和建议权。高校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听证程序,了解学生意见,集思广益,择优选择。有的高校在决策时无视学生意见,在学生宿舍搬迁或改建时遇到部分学生抵制,发生纠纷,如果能提前运用听证程序,则可以获得学生的理解,化解不必要的矛盾。

(四)听证参与人的选定应科学

听证会实际上是各种利益主体就共同关心的主题表达意见的过程。能否广泛听取和收集意见是确保最终决策是否科学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听证参与人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不能有效征集听证参与人的意见,那听证会的效果就要打折。听证参与人的选定对于听证制度作用的发挥关系很大,高校管理者在选择听证参与人方面应当慎重思考,在选定听证参与人时不能避重就轻,选择利益无关人,要尽可能地选择与听证事项有关的学生群体。在听证会前还有必要提前向听证参与人发放资料,培训听证制度知识,说明听证会规则,这样听证人不仅能充分发表意见,还能发表出高水平的意见,有利于全面提高听证制度的实效。

(五)听证过程的环节应完备

高校学生管理领域的听证制度包括准备、举行和结论等三个阶段的内容,这三个阶段各有侧重,相互关联。

篇5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09-01

一、AFTER策略的基本涵义

教育是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与发展,鼓励不断成熟,增进自信和自尊、满足感、主动性和对自己行为的负责的组织。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摒弃传统的做法,即学生表现不好时就对其进行严厉责备,应该于思想、情绪、行为、身体反应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构建中职学生管理的策略,也就是用行为、情绪、思想、环境和赛跑这几个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代表该策略名称,即为AFTER。

A,代表行为,既有Act的意思,又有Action的意思。第一个指具体的“作为”,具有简单而短暂性,强调的是效果;第二个指的是“行动”,具有连续和复杂性,注重动作的过程。一般,为了辅助中职学生主动积极的改进日常表现,学校经常采用教练法激发中职学生合乎社会规范与期待的行为。

F,代表情绪,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可从两方面解释情绪智能:清楚认识和正确运用情绪去帮助自己;了解和分享别人的看法和感受。面对中职学生管理,理性与感性教育的结合才是情绪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觉、自制、同理心、倾听、冲突解决与互助合作能力。

T,代表思想,人是会思考的动物,许多中职学生此方面的实际状况令人担忧,故引导他们临事要仔细思考后再做决定,时时省察,改造、完善自己的信念系统(分为信念、价值和规条),保持追求人生成功和幸福的不竭源泉,渐成有思考力、有思想的青年。

E,代表环境,社会与心理学的组织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能深刻触及人的感情、品德、思想,中职教育应寄望于所有学生在幸福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也应强调在历史情境中观察个体的行为,启发学校考虑社会发展变迁,更多地承担满足学生需要的责任,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校环境。

R,代表赛跑,学校应立足现实,更快适应、更加敏锐、更加脚踏实地以更高效率、更高成效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总之,思考与管理、行为是紧密结合的,是同时进行的。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常常充斥着不确定性和困惑、模棱两可、冲突的情况,但是依据AFTER策略,对学生管理愿景的重要性加以重视,随时修改和调整既有行动,敏锐巧妙地应对不断出现的意外情况,这就是AFTER策略的涵义所在。

二、AFTER策略依据

(1)心理层面

在心理上,一个人依据他本人内在的思想,对世界种种事物的态度、情绪反应、行为抉择、环境有所感知,外来的事物只不过是诱因而已,内在的思想才是决定因素。如果学校在意学生的认可和服从管理,必然要改变和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即学生参与并顺应管理,塑造自身的内在动机。如果学校没有能力直接做到这一点,可用间接的方法做到这一点,也就是创建班级氛围和文化,发挥其实实在在的强大影响力,触及学生内在的动机力量。

(2)教育层面

在教育学层面上,就人生意义而言,品德是人的立身之本,居于内在层次。学生管理当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至上原则,使用身教、言教与境教的方法,增进学生的认知与实践,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已有太多的切实证据显示,品德的确是相当比例中职学生“全人”发展的短板,品德教育应当成为中职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也应当是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3)政策层面

在政策层面上,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品德教育。近年便有多项重大的政策推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均明确要求中职班主任应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变化,根据职业教育实际和中职学生特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

三、AFTER策略实例分析

2012年9月,园林技术专业增设大专班,学校规定班主任要加强大专班入学教育、激发班内学生热情,制定学习、生活考核指标,随时记录,建立成长档案,这些都是除协调合作工作之外另加的任务,另外,加强临近学期结束之时,以书面形式送达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1)设计策略

首先,以品德教育为核心实施管理符合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实际需求;其次,具体措施以日常生活情境为范畴,有助于学生真正落实。

(2)教育教学

首先,运用讨论教学、活动教学、影视教学、情境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塑造的敏感和关切;其次,讲座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并以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才能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发挥应有意义。

(3)日常管理

首先,物资设备的损失与破坏明显减少,珍视与维护明显增多日常管理方面;其次,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冒犯与冲突明显减少,宽容与尊重明显增多;另外,学生旷课、退学的行为明显减少,关心他人、支持他人的合作行为明显增多。

(4)学习成效

首先,学生于接受、支持等方面的情意学习有显著改变,涉及人生意义、幸福准则等价值方面则无显著改变;其次,学生于辨别、概念、原则等方面的认知智能学习成效显著;最后,学生于人际交往、问题解决的技巧运用有显著提高。

四、总结AFTER策略的建议

(1)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应重视隐性课程,加强学校社会文化和心理环境建设;其次,重视学校以外的力量,采取有效形式,帮助师生掌握适应性的知识、技巧以及态度;此外,减少对班主任工作的牵制性、消极性干预,提供相关资源及支持。

(2)对研究者自身的建议

首先,加强资料收集分析能力;其次,探究AFTER策略评量方式并修正实施途径;然后,协助更多班主任辨识问题所在、找到需要改变的地方、找出适合各种境况的理论和技巧,使他们在自我检讨的过程中得到启发。

(3)对班主任的建议

首先,教育无它,唯爱与榜样而已,要教育他人,先教育自己;其次,重视参与、体验、讨论与省思,从学生实际生活中谋划措施;再次,重视随机教育,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将教育融入班级所有活动中;另外,学生管理,只有循序渐进,长期实施才能见到效果;还有,以理论知识作指南,避免在专业教育的迷宫里盲目地摸索。

(4)对于相关研究的建议

首先,设计更具普适性的学生管理策略,应易于推广;其次,长期观察策略实施中学生发展成效;再次,开展不同教育教学活动成效比较研究,并发展相应评量工具;另外,探讨不同环境系统对中职学生发展影响的价值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随玉华.中职学生管理之AFTER策略:以品德教育为主题[J].职教通讯,2011-07-01.

篇6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355-0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管理成为越来越多学校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如何科学、高效地对学生和班主任进行管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1]。信息化管理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高校学生及班主任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许多高校都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没有针对班主任和学生独立管理的部分,于是就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管理部门工作量大,人员多,管理复杂,数据冗余等。结合学校学生管理的现实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发一套基于B/S模式的班主任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开发,实现班主任信息的集中管理;学生管理部门通知及时下发;班主任工作计划终结提交审核;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了解;班主任费用的自动计算等功能。解决了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短缺,信息不能及时沟通等问题。

1 班主任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还属于纯人工操作,出现信息不能及时沟通,数据量大等问题[2],班主任管理系统要实现对各主体如下工作进行管理:

1)学生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对班主任、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班级班主任的委任;班主任津贴的计算发放;班主任提交的工作计划总结进行审核;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班主任考核评优;通知的;班主任提交意见的回复;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照顾;班会提纲的。

2)班主任的主要工作:班会的组织,查课堂上课情况,查学生住宿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交工作计划和总结,提交建议和意见,下载学校的通知和文件。

3)系统管理员工作:主要是日常系统的维护,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

4)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日常学习,生活情况。

2 高校班主任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过用户需求分析,明确所要开发的软件应具有的功能与界面。系统主要面向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目的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高效、科学的管理并及时进行信息的传递[3]。班主任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建立及时、准确、全面、丰富的信息平台。系统针对班主任平时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用户需求,全面覆盖了学生管理部门及班主任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系统的开发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效率得到提高,为学校宏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4]。系统设计包括功能模块的划分以及系统的流程图等。

2.1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系统设置的四种不同权限,用户必须输入自己的用户帐号及密码方可登录。这四种权限用户分别为:班主任、学生管理部、系统管理员、学生家长。

2.1.1 班主任管理模块

1)个人信息管理:班主任可以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例如: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等。

2)学生信息管理:班主任可以查看学生的信息,修改学生的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上课住宿情况进行提交。

3)工作情况提交:提交查课情况、提交查宿舍情况、提交班会情况、提交班级大假学生返校情况。

4)本周班会提纲:每周学生管理部门会将本周的班会要点以提纲的形式提交到平台上,班主任在开班会之前可以查看本周班会的内容。

5)工作计划总结的提交:在每学期开学前班主任要将这学期的工作计划提交至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在每学期期末时要将这学期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学生管理部审核。

6)学院重要文件下载: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在班主任管理系统平台上学院的重要文件,提供给班主任进行下载。

7)班主任费津贴详情查询:班主任的津贴由基本费用、电话补助、生均费用组成,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没用按照规定很好地完成工作,则会出现扣费的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登录自己的帐号查询自己津贴发放详情。

8)意见和建议的反馈: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意见、建议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向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反馈,学生管理部门对班主任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回复。

2.1.2 学生管理部管理模块

1)学生信息管理:学生管理部门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及批量添加。

2)班主任信息管理:学生管理部门对班主任的信息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及批量添加。

3)学生管理部门人员信息维护:学生管理部门管理员可以对自己的信息、密码进行修改。

4)班级班主任委任:学生管理部门可以为班级委任班主任。

5)信息回复:对班主任提交的需要关注的学生及意见建议进行及时回复。

6)监督班主任工作情况:统计查课情况、统计查宿舍情况、统计班会情况、统计各班级大假学生返校情况、统计各班级同学思想动态情况。

7)上传班会提纲:上传每周班会提纲。

8)班主任津贴管理:设置班主任各项费用的基本情况,根据班主任工作情况核算班主任津贴。

9)信息:学生管理部门可以新闻、通知、公告,上传学校重要的文件通知。

10)信息统计:统计每班学生旷课、夜不归宿、违纪等情况。

11)班主任工作的评定:在学年结束时对班主任本学年的工作给出评价,并对优秀的班主任给予津贴奖励。

12)数据的处理:对查询统计的数据进行导出和打印。

2.1.3 系统管理员管理模块

1)数据维护:数据的备份、数据的还原、数据的复杂查询等。

2)程序的更新调试。

2.1.4 学生家长管理模块

1)学生家长信息的管理:学生家长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

2)查询自己子女在校情况:家长通过班主任管理系统可以查询,自己子女在校的日常情况。

2.2 系统流程分析

在系统功能模块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说明系统的框架,充分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出系统的功能图。如图1所示,系统功能图阐述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每一个模块代表了系统相对独立的页面,并在系统总体设计方面得到体现。

3 高校班主任管理系统的实现

系统的程序设计是基于B/S模式、集PHP技术、MYSQL数据库、HTML、flash于一体,实现了班主任管理系统,实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班主任管理系统的实现将使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也有助于学校的管理。系统运行后首页如图2所示,学生管理部操作界面如图3所示:

4 结束语

针对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提出的设计需求,实现了基于B/S模式下的班主任管理系统。系统的开发MYSQL数据库和PHP技术[5],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班主任管理的现状和需求,使班主任管理系统功能简洁实用,易于维护和扩展。彻底解决了在日常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大量浪费人力物力,以及不能及时和班主任沟通反应学生最新情况等问题。班主任管理系统用现代网络技术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加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建臣.基于PHP技术的院系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8).

[2] 敬祖维.基于PHP技术的高校教研室办公系统[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11):9-12.

篇7

一、创设学生申诉通道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

1.育人是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单纯的处分

学校管理工作的教育性是由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决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和职能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培养人、教育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以学校管理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所提出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育人、学生学会做人等要求,都是学校管理的教育性体现。“育人”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应将“育人”放在首要位置。学生管理的一切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都应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硬性的处分规定要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目的,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有所改进。创设学生申诉通道,学生有机会与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进行充分对话,一方面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全面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良影响,从而纠正自己的行为。

2.激励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奖惩的首要作用,而不仅仅是鼓励或压制

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奖惩措施重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学生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奖励和惩罚都是一种强化的手段,都是为了激励上进而使用的手段。奖励是对学生行为的鼓励,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而惩罚则是对学生行为的压制,减少甚至消除这种行为的发生。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总是希望获得肯定评价的。奖励使受奖者在奖励中满足了需要,获得了肯定的评价。人总是有自尊的,不愿在名誉上或经济上蒙受损失。惩罚使受罚者在惩罚中感到了蒙受损失的威胁,从而产生了一种强制力,使那些可能带来更大威胁的言行得到抑制或得到改正。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奖惩都应起到激励作用,不仅要针对学生此刻的行为,还需对学生以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是惩罚,如果管理和处理方式不当,惩罚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甚至导致与学校以及社会的对立。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也会经常发现,有些受到惩罚的学生自暴自弃,等等。这并不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初衷。因此,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奖惩应把激励作用放在首位,使学生通过奖惩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我发展的正确方向,挖掘自身的潜力,保持身心的健康。

创设学生申诉通道,一方面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过失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奖惩观念,另一方面给学生挽救过失的机会,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生活观,对学生今后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3.现代学校制度强调灵活性,而不仅仅是规范性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强调教育管理制度要由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为主的管理,转到以权变思想为指导的,更加灵活多变的管理。现代教育管理认为,教育存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平衡和稳定状态。教育管理者要善于识别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随机制宜地选择工作方式。在平时工作中要多想几种可能性,不要被标准化和规范化束缚。学生管理工作同样面临这样的转型。学生管理工作面对的全体学生,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且每个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也是千差万别。这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个性化,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真正做到公平合理。学校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通常具有普及性和规范性,却往往缺乏特殊性和灵活性,而后者是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最需要的,也是与学生利益最关切的。

创设学生申诉通道是对现有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力补充,既遵守学生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同时又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适用,真正面对每一位学生,灵活对待学生的特殊情况。

二、创设高职院校学生申诉通道的途径

实现申诉通道的公正和规范,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保证申诉通道的顺畅和高效。通过参考有关资料,建议创设学生申诉通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的组成及职责范围

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是学校学生申诉通道的核心机构,委员会必须能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行为,做出公正的判断。因而委员会的组成应代表各种声音,包括教师的和学生的,以及行政的和法律的。此外,学生的行为会涉及学校某具体部门的工作职责,因而委员会的成员还应包括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或委托人,如教学部门、学生宿舍管理部门等。校学生申诉委员会应有相应的常设机构,负责相关调查和资料收集,处理意见的记录和执行,以及相关事项的申报等。

2.学生申诉受理的条件和时效

创设申诉通道首先是为了给学生表达自我意见的机会,并能通过对申诉的处理达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而不仅仅是惩罚。申诉受理主要是面向被处分的学生,申诉受理的条件应即包括对处理不服提出申诉的学生,还应包括希望能得到补救机会的学生。

3.学生申诉处理意见的形成

申诉的处理意见首先必须建立在详实的调查材料基础之上。学生申诉委员会的成员应就自己的工作范围尽可能收集的充分的材料,以便在决策时比较公正的和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委员会常设机构也应该多渠道收集书面材料,保证调查资料的客观性,防止决策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殊情况,申诉处理意见也应该有所不同。申诉处理意见重在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而不是包容与放纵。因此,从宽还是从严应根据学生的特定情况进行判断。对于申诉态度正确、申诉内容客观的学生,给其补救的机会,学校与当事学生鉴订协议,如果在规定的期限内,学生能够履行协议的内容,则保留其学籍,反之则取消。有关协议的内容应包括协议的起由,学校相关的行政处理意见,学生应履行的责任,以及时间期限。对于申诉态度不端正,申诉内容歪曲事实的学生,则维持原有的行政处分。建议采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当事学生的申诉,并进行必要的提问,从而保证客观地了解当事学生的意见和态度。对学生申诉的答复时间应明确规定,一般为十五天。

4.学生申诉处理意见的执行

学生申诉委员会的处理意见应立即执行,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入册。对于获得补救机会并签订协议的学生,学生申诉委员会的常设机构经进行跟踪观察,了解学生履行协议的情况,在协议期限时期做出最后的行政处分决定。关于学生申诉处理的意见,与学生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学生教育工作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出版社,1993.

篇8

高校学生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清晰的认识,不只是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口头上,而是应当付诸实际行动,以真正地实施,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核心的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施主体性的管理与教育。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基础就是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这个实际情况,就应当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怎样做人,就能够促进高校学生管理的顺利进行,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体现为学识方面,也表现在做人方面。这就需要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对管理的目的进行反思,多多关心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视角。其次,切实管理好学生辅导员或者是专职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以促使其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动向,且要从恋爱、就业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理性地启发学生。最后,应当创建健全的学生建议反馈制度,有效地解决学生所提出的建议或者是意见,尽可能地在萌芽状态化解矛盾。

2、创建以服务作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的新型模式就是服务学生、管理学生和教育学生,让学生的自身发展目标与高校的教育目标有效地统一起来。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间的作用是双向互动的。它的本质意义就是摆脱传统意义上的学生管理模式当中以管理作为主导的现状,从而向以服务作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方向转变。服务学生和管理学生是密不可分的,在服务当中涵盖着管理的内容,在管理当中涵盖着服务的要求,服务和管理的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它的相关要求是:首先,管理学生的先导就是服务学生。其次,服务学生的保障就是管理学生。再次,管理学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发展学生。对服务、管理与教育实施有效地统一,指导学生创建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的系统、网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控制自身的行为与自觉地思考,进而使得服务,管理与教育最终能够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3、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人本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激励

结合佛隆的期望理论,人们一直是想实现一定的目标与满足一定的要求,而这个目标又能够激发人的动机,而期望概率与目标价值的乘积决定了激发力量的大小。这表明每一个人都想要取得成功。特别是针对大学生而言,他们的特殊性表明了他们具有比较高的成功欲望。为此,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需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以满足学生的相关要求,创建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要的激励方式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激励的方式。人们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是物质,人们最基本的物质要求就是衣食住行,因此,物质对人们所产生的意义是恒久的。在高校学生管理当中,物质激励的方式就是实施相应的物质奖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生活要求。另一方面就是精神激励的方式。就是以授予荣誉称号或者是表扬的方式激起学生追逐目标和理想,激励学生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努力地学习,启发学生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前进。在应用激励方式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灵活性,且要注重把握时机和应用适当。只有如此,才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篇9

在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还应该注重积极运用法律观念和服务观念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和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利,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服务工作,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顾客”身份,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发展,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观念现代转变的鲜明特点之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将学生置于“消费者”的地位,高校成为“商家”,在尽可能提供完善的服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双方彼此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及义务。从广义上来讲,高校学生管理,其实就是一种法律关系的形成。学生作为受教育的权利主体,学校作为提供教育的义务主体,任何一个在校学生都有权力享受学校提供的教育,因此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有教无类”。撇开教育层面的权力,从管理的权利义务角度而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是义务主体,学生有义务接受学校正常、合法的管理工作,并遵循学校为提升管理或强化管理而采用的一些合法的制度或措施。此外,高校与学生还应该是民事权关系。学校通过收取学费来实现学生的教学、管理等,学生通过交学费的方式来获得学校提供的方式或者服务。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都明确规定高校享有“依法自主办学”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王伟,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利,但是这种自主管理应该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必须遵循法制统一的原则,不得与之相矛盾。

(二)科学与创新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应该包含相应的科学和创新的思想。科学是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注重管理方法的科学性、管理方式的科学性,只有实施科学管理,才能综合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目的,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准。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融入创新观念。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果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观念,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创造性,会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质效果。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采用创新思维来提升自我,不断进行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索。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要适当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充分的表达自由意见或者建议的空间和氛围,尽可能地减少直接干预,多运用一些间接性的引导与指示,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现代转变的途径

高校学生管理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活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遵循教育活动自身的规律及要求来实现有效管理。因此在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要求管理人员准确定位管理活动的属性,根据管理活动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来实现有机的、规范的管理工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门相对系统、复杂的工程,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不断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团队,突出管理队伍的专业性,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来提升管理队伍的素质,从而实现科学管理和创新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应该不断发展和完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的细化与出台实施,从制度层面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机实施。

篇10

二、拓宽途径,引导参与,广泛引导家长参与管理

在以往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方式较为单调,多以每学期的家长会形式为主,家校管理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还是停留在学校单方面管理的层面上。为此,在推进农村小学家校管理中,拓宽家校管理的途径对提高家校管理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1)在家校管理的方式上要以多样化的方式而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如可以村为单位,以村长或村社中具有一定权威和先进思想的家长作为带头人,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或根据学校实际而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如学校也可举行开放日活动,在开放日学生家长可到校参观、参与学校的活动,和教师进行交谈,提出意见或建议,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如学校可建立班主任-家长管理模式,在每学期开学初,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家长对班级的学生情况、管理方法等进行探讨。(2)在引导学生家长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发挥家长的管理作用,引导其对学校的管理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如学校对学生的安全管理有什么措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学生家长提出意见,都可以让学生家长提出来。二是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把学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的具体措施告知家长,让家长能配合学校的管理,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如对学生的行为管理,学校放学后学生是否及时回家,如果没有,家长是否和学校取得了联系,这就需要形成一种互动模式。三是要注重建立家校圈、校讯通、意见箱、朋友圈、QQ群等多种沟通方式,为家长参与管理提供方便,促进其广泛参与管理。

篇11

一、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是指班干部在学校和教师的激励、引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处理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班委会、班级等方面事务的实践活动。那么,如何实施自主管理呢?

要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这是实施班干部自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组建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并把班干部工作与班级工作统一起来,形成全班一盘棋的管理模式,就要改变原来的班干部选举方式,要在全班学生中考查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号召能力,动员那些能力强、学习成绩好、责任心强、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学生积极参与,通过竞选演讲、公开投票选出班干部。系统培训,细化各个成员的职责及相应的监督机制。班干部队伍组建完成后,学校、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引导班干部队伍的各个成员细化各自职责,并按照学校、班级要求制定出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工作计划。同时,班主任对这些班干部的工作既要放手大胆使用,又要及时指点引导,教给他们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

班干部管理要取得成效,必须发挥班干部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也必须注意: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在实施班干部自主管理时,班主任放手的程度是由班干部自主管理的水平决定的,班主任在其不同水平上的作用是不同的。我们所倡导的班干部自主管理,改变了以前的学生管理模式(教师——班干部——学生,班干部是中间环节),把学生的管理交给学生自己,自主管理的目的是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同时把班干部从权力角色变成“事与责任”的角色。

二、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是以制度和职权为条件,利用约束、监督、强制、惩罚等手段进行管理。然而对班干部的管理仅有刚性管理是不够的,中学班干部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校、班级内部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中学生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对学生的期望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班干部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中学生心理特征的需求。那么在班干部管理中如何实施“柔性管理”?cssci期刊目录

引入柔性的班干部组织结构,加强组织协调。传统的班干部组织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的,它强调职能分工,强调班主任对班干部、班干部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班干部和学生的信息、意见、建议通常通过层层的传达才能到达班主任那儿。这种组织结构随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的变化已不适应时代需求了,必须建立一种柔性的班干部组织结构,每一个班干部或学生的信息、意见、建议都可以通过简化了的组织结构直接向班主任传递,从而使组织的能力更加柔性化,有助于吸收不同特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人员结构最大限度的优化。同时,实施“柔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不仅班干部与班主任相互对话,学生与班干部、学校管理者和行政领导也要参与进去。这就需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相关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定期召开会议,查找班主任在班干部管理中非人本主义的表现,听取和研究学生的意见、建议,并就采纳和解决情况及时反馈。

三、引入柔性的班干部人员管理机制,发挥班干部的主体作用。废除原来的班干部岗位终身制,树立多向流动的人才观,推行岗位竞争,一方面要不断选拔优秀学生任班干部,另一方面对个别不适应班干部工作的学生进行培训和合理分流。同时,由于柔性管理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所以必须探索发挥班干部主体地位的良性运转机制。如班主任对班干部采用说服教育、感情交流、心理沟通、激励尊重等手段进行内在管理,即柔性管理,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班主任的心愿和班级目标变为班干部的自觉行动,从根本上提高班干部管理的效能。

篇12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行政手段

在高职学校中,辅导员一对多的管理模式被普遍运用,这种模式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端。往往一位辅导员要面对少则几十多则几百的学生,这么庞大的工作量导致教师不可能一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需求,于是有些活动或政策在执行的时候,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意见,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动,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不断增强,也加剧了师生之间甚至校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2.对学生特点认识不足

(1)学生自卑心理。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高职往往是高考失利的学生选择就读的院校。这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因成绩不好而被教师或同学排斥,也经常因此受到家长的训斥,多方面的压力已经让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而高考的失败更造成他们自卑心理严重。

(2)叛逆心理。自卑的一种表现是叛逆。学生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自卑,就在行为上进行反抗,或是对家长或是对学校,所以常常听到高职学生对学校的评价低、对执教教师不满等抱怨,这种叛逆心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生矛盾。

(3)逃避心理。学生对学校和社会不满,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唯一能做的便是逃离,他们宁可到网上去发泄,也不会将心里话告诉教师和家长,他们不愿意就业,不愿意参与学校的活动,他们惧怕别人异样的眼神。

这些特殊的心理特征表现在高职学生身上便成了不愿意听从学校、教师安排的所谓素质低下的学生形象。可是辅导员及其他教师根本不了解这些饱受心理折磨的学生的想法,给他们加上顽劣、素质低等负面标签。

3.学生心理教育手段单一

高职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并不重视,仅在入学之初进行为期较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种课程一般都是大班上课,教只管讲理论,也没有更有价值的评价体系,导致形式大过实际价值,设立的心理咨询室也形同虚设。

4.未发挥学生管理自主性

高职院校虽然也设有学生会,但学生会的职责相对较为简单,一般是执行辅导员的命令。辅导员不放心让学生自行管理,很多事都亲力亲为,不但工作量增加,还使学生失去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机会。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

1.与时俱进,革新观念

建立学校学生管理微平台和班级管理的微平台,可以使辅导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师生矛盾冲突,又较为容易让学生接受。

2.建设学生管理师资队伍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就要建立一支懂学生、爱学生的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教师不仅要素质高、学历高,也要做到体察民情,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肯与学生互动,听取学生意见,采纳学生的合理建议。总之,以民主化、人本化的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成长。

3.重视心理教育

教育学生心理教育也是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心理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入学初期的教育上,要完善整体心理教育体系,贯穿高职教育始终,以课程、谈心、活动等形式出现,降低学生对心理教育的抵触情绪。

4.发挥学生管理自主性

建立健全学生会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学会放手。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他们会创造出奇迹。高职院校中有学校、学院、系等几重管理体系,即便将权力放手给学生也不会出太大问题,没有必要抓得死、管得严,在自主管理过程中,不但学生干部能得到能力上的锻炼,普通学生也能够得到自我管理上的锻炼,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种学习是课本上、学校、教师都无法给予的,是能力上的提升。

三、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尽管存在各种问题,但都是可以解决的,相信学生、理解学生是高职日常管理的基础,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要给予他们爱。一颗真诚的心、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但会培养出合格的高职学生,更能培养出适合当前企业所需要的高端职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