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护理的研究范文

时间:2023-06-26 10:19: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压疮护理的研究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压疮护理的研究

篇1

国内大多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除不允许翻身的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 就可能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和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压疮的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压疮的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降低压疮发生率的突破性进展。

2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2.1 力学因素

2.1.1压力:其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在深层多聚集于骨的隆起部位,肌肉及脂肪组织比皮肤对压力更敏感,最早出现边性坏死。而肌肉因其代谢活跃最先受累,即皮肤未破或仅有一小窦道,但深部组织坏死大而广泛。萎缩的瘢痕化及感染的组织,增加了对压力的敏感性。压力经皮肤由浅入深扩展呈圆锥形分布,最大压力在骨突出处的周围,垂直压力作用于皮肤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长达4h 的4.67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KPa 达1h 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KPa的压力持续2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这提示每间隔一段时间就有为患者减轻压力的必要性。

2.1.2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人体处于不稳定的有持续倾滑的趋势时产生的力。可破坏皮肤的角质层,造成皮肤破损,从而增加压疮的发生几率。床铺皱褶不平,有渣屑或搬动时拖、拽、扯、拉患者均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2.1.3剪切力:是指不同层次或部位的组织间发生不同方向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或是一种对于骨突所产生的平行拉力,剪切力作用于深层,引起组织的相对位移,能切断较大区域的小血液供应,导致组织张力下降,因此它比垂直方向的压力更具危害。

2.2 理化因素

2.2.1 潮湿:潮湿可由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等引起。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使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在潮湿的环境下发生压疮的危险性会增加5倍。

2.2.2温度:已有研究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如果软组织已处于压迫引起缺血的危险时限,当受压组织的温度升高时,更容易发生坏死。因此,以往的压疮治疗中用烤灯法是不妥的。另外,不合理使用热水袋、冰袋等,也会影响局部组织代谢或使局部血管收缩而缺血缺氧。

2.3 心理因素

应激状态下心理因素影响健康的生理机制。在护理实践中,压疮的发生与患者的应激状态有关,负性心理易使患者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延迟创伤愈合。

2.4 自身因素

由于生理原因,老年人皮下脂肪和皮脂腺减少,汗腺萎缩,表皮细胞再生缓慢,皮肤的营养供给不足和功能减退,血液循环不良等,是压疮的内因之一。

2.5营养及其它因素

营养不良可直接影响压疮的愈合,也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另外,吸烟、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糖尿病、骨折等都可增加压疮发生的危险。

3 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

3.1 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对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可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依据之一,可对有压疮危险的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临床上可通过评分的方式,对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进行评估。评分≤16分时,易发生压疮;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大。

3.2 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还要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同时及时申报压疮发生者及高危患者。

4 压疮的分期

Ⅰ期:局部皮肤完整、发红、压之不褪色,通常于骨隆突处。

Ⅱ期:部分真皮损伤,没有坏死组织,表现为粉色的伤口床上有开放性的溃疡。

Ⅲ期:全层组织缺失,可见皮下脂肪但不能见到骨骼、筋膜或脂肪。

Ⅳ期:深层组织受损,可见骨头、肌腱或肌肉。

不配分期:1.怀疑深层损伤 2.不能分期,全层组织缺失

5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加强支持疗法和健康教育,以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一定要注意局部护理和与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护理措施。

5.1减轻局部压力: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目前证实施加足够的压力并有足够长的时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压疮。减压是首要的预防措施,局部减压和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至少每2~4h 翻身1 次,必要时每小时翻身1 次,经床或轮椅搬移患者时,应抬高后移动,也可拉动床单协助患者的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推等,使用踝和足跟保护垫。对长期使用座椅的患者,每20~30min 移动一次受压部位,并注意患者足的放置。患者平卧位时,床头抬高不应超过3°,并在患者侧身下垫软垫,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将患者侧倾30°并用枕头支撑的,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地分散了压力,给患者放置正确的和姿势。经常改变重量支撑以减少压迫,使用软垫、海绵垫等保护设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使用,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切力和摩擦力。保护皮肤清洁、干净,避免潮湿刺激。各班详细评估记录患者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动态观察,严格床头交接班。

5.2 正确的按摩:以往认为对受压部位及骨隆突处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但国外护理不主张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 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但按摩法可应用于皮肤无发红的部位。应用活络油按摩受压部位,对受压部位周围进行学位推拿,应用盐酸山莨菪碱稀释溶液按摩受压部位,预防敏感性皮肤压疮,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5.3 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蛋白质是机体组织修补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供给,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给患者适当补充含锌的食物,可促进压疮的愈合。对Ⅳ度压疮一直不愈的,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增强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促进压疮愈合。

篇2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引起神经营养紊乱、血液循环障碍, 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溃烂坏死。在临床上, 压疮多发生于瘫痪卧床的患者,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给患者增加痛苦, 加重原发病性情恶化, 严重时会造成感染而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患者生命。因此, 应及时采用合理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本文结合本院收治的瘫痪患者, 分析患者形成压疮的因素, 对压疮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收治的瘫痪卧床患者56例, 男31例, 女25例, 年龄67~90岁;出现压疮的主要部位:肩胛部、背部、骶尾部、肘部、膝部、足跟部等。其中瘀血红润期(Ⅰ期)15例, 炎性浸润期(Ⅱ期)29例, 浅度溃疡期(Ⅲ期)与坏死溃疡期(Ⅴ期)12例。

1. 2 护理方法 首先采用Braden评分法对压疮产生的因素作评估, 采取对应的措施。所有患者定时翻身, 保持患者皮肤干燥, 加强患者全身营养。Ⅰ期压疮患者增加翻身, 减少受压部位;Ⅱ期压疮用无菌注射器, 预防感染;Ⅲ期与Ⅴ期压疮清洗伤口, 清除坏死组织, 必要时采取外壳皮瓣移植。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受压部位解除, 压疮创面愈合;显效:压疮创面减小, 炎性基本消失;好转:分泌物减少, 压疮创面不再扩展;无效:压疮创面未能愈合, 仍有脓性分泌物。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2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 1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消除其形成的危险因素。压疮的形成外在因素主要有压力、磨擦力、剪切力、潮湿等。同时还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及精神等内在因素。危险因素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综合分析, 是有效护理干预的一部分。目前常用的评做方法有Braden、Norton、Waterlow等评分表, 其中Braden评分法, 在临床上预测压疮有效性较高, 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该法包括感觉、活动性、运动能力、磨擦和剪切力、潮湿、营养6个因素, 分值越少, 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越高。只有准确的评估压疮患者情况, 才能及时采取下一步的预防措施。

2. 2 压疮的预防 ①防止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定时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翻身、更换, 是解除部位压迫的主要措施。一般对患者, 应每1~2小时翻身1次, 更换适当的。减轻受压部位、缩短受压时间, 也可以防止出现大部分压疮。可采用仰卧、左侧卧、俯卧、右侧卧的顺序。②减少摩擦力, 避免对发红部位按摩。对患者进行翻身或移动时, 应注意患者身体的各个部位, 避免拖、拉、拽、扯, 防止出现摩擦。有研究表明, 按摩过多会损伤组织, 并不能防止压疮出现。解除局部压力后一般在30 min左右会自动退色, 不会形成压疮[1]。若皮肤出现发红, 则说明皮下组织出现损伤, 按摩反而加重损伤程度, 所以避免对发红部位按摩。③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床上潮湿。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的清洁, 避免床上物品潮湿。对于引流液污染、大小便失禁、出汗等患者, 应及时擦洗干净, 可使用爽身粉、滑石合剂进行吸收分泌物及潮湿。④加强患者全身营养, 增强免疫力。根据患者病情, 针对性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营养食物, 增加抵抗力与组织修复能力, 可适当补充含锌食物, 促进压疮愈合。

2. 3 压疮的分期护理措施

2. 3. 1 瘀血红润期(Ⅰ期)压疮护理 皮肤呈暗红色, 多伴有热、痛、肿。主要是解除危险因素, 避免压疮进一步发展。应改变, 多增加翻身次数, 减轻受压部位, 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或烤灯照射等方法, 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全身的营养。

2. 3. 2 炎性浸润期(Ⅱ期)压疮护理 由于损伤程度加深, 受损皮肤呈紫红色, 皮肤水肿, 有炎性渗出。应避免局部组织受压, 护理重点为保护创面和预防感染。保护已受损皮肤避免继续发展与破溃, 对小水泡应减少磨擦, 让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可使用无菌注射器穿刺水泡内, 将水泡内渗液抽出, 再覆盖上无菌纱布。对已经破溃的创面, 应及时清毒创面和周围的皮肤, 再用无菌敷料覆盖。

2. 3. 3 浅度溃疡期(Ⅲ期)与坏死溃疡期(Ⅴ期)压疮护理 溃疡期的压疮损伤程度已深及皮下组织和深层组织。根据组织坏死程度分为浅度溃疡期和深度坏死溃疡期。浅度溃疡期, 是浅层组织感染、化脓, 形成溃疡。坏死溃疡期是全层皮肤及骨骼、韧带等形成坏死, 坏死组织发黑, 脓性分泌物较多, 且有臭味。护理重点是控制感染, 解除压迫, 消除坏死组织。①清洁伤口, 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去除坏死组织, 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②换药和包扎, 贴藻酸盐敷料或薄膜来覆盖创面, 保持伤口的湿润和是伤口周围皮肤的干燥。③大面积压疮选择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采取外壳皮瓣移植, 促进伤口愈合。

3 结果

经过对压疮的预防及分期护理措施, 56例瘫痪卧床患者中, 治愈32例(57.1%), 显效15例(26.8%), 好转7例(12.5%), 无效2例(3.6%), 有效率为96.4%。

4 讨论

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就是预防, 压疮的预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所以对压疮产生的因素作出正确评估, 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一般压疮是由浅到深、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因此, 应加强对皮肤的观察, 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护士护理的态度、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护理工作, 可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在护理工作中, 应重视对压疮患者的预防, 减少形成压疮的危险因素, 积极采取措施对压疮形成后的治疗与护理。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85―04

压疮(pressure sore)又称压力性溃疡(pressure ul-cer),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是人体局部组织因长时间的局部压力而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受损的一种病理变化。压疮不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病理性损害,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研究表明,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国外有研究结果表明: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可达4.7%~66.0%。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术中压疮发生率已经高达9.50%~17.30%。为了满足手术的需要,患者在手术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被摆放成各种手术以利于手术的进行,但某些却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而手术时间也与压疮的发生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有研究表明手术进行4 h以上患者出现压疮的概率达到21.2%,且每延长0.5 h发生率上升33%。典型的术中压疮是从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开始,随后累及真皮和表皮,这些压疮好发于骨隆突处,往往在术后1~5 d才有较明显表现。而护理人员对与围术期发生压疮高危因素的认识不足则成为压疮预防中的一大障碍,顾琴等嘲的研究认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判标准掌握欠佳会导致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被忽视,因此,护理人员对围手术期压疮的危险因素应有正确的认识,应在压疮发生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及发展。

1压疮形成的危险因素

1.1压力

压力是造成皮肤损伤最重要的因素。压力代表物体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最主要的是局部组织持续性垂直压力。Kosiak等早已提出,外界阻断毛细血管的压力是导致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体毛细血管动脉端压力为4.26 kPa左右,如局部受压超过上述压力,而且持续时间超过2 h,局部皮肤、脂肪、纤维结缔组织和-肌细胞即可出现不可逆的缺血性改变,最后导致坏死而形成压疮。也有研究表明:短时间强压力、长时间小压力对组织有着相同的损害。

1.2剪切力

剪切力是施加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反方向的进行性平行滑动的力量。剪切力可引起组织的相对移动,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使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剪切力持续30 min以上即可造成深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㈣。剪切力与压力、摩擦力息息相关,对于坐立位、半卧位的患者身体相对于座椅、床的移动可以在骶骨、坐骨结节产生较大的剪切力。

1.3摩擦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并向不同方向移动或相对移动时所形成的力。患者在床上活动或坐轮椅时其皮肤与衣服、被褥、坐垫等之间因相互移动而产生的力即为摩擦力,其可使外层的保护性角化皮肤受损,而导致压疮的发生。病床上床单皱褶不平。异物或搬动时不适当拉扯患者,均可产生摩擦力。

2形成压疮的促成因素

2.1潮湿

过度潮湿造成皮肤异常脆弱的状态。持续暴露在过度潮湿的条件下,皮肤松软,弹性和光泽度下降,易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Williams等认为,各种引起皮肤潮湿的情况,如大小便失禁及汗液、伤口渗出、出血等情况造成的皮肤潮湿均可引起压疮的发生。Ramsay等认为,外科手术时使用消毒液或消毒液合并其他可引起潮湿的因素时,均可增加皮肤损伤的危险性。国内有报道认为,在潮湿的环境中,压疮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5倍。

2.2活动度和移动度

活动受限指患者自主改变的能力受损。长时间的活动或移动减弱会使患者受压部位神经麻痹,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长时间缺血,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压疮。如长时间的手术、意识状态改变、身体过于虚弱、病情过重、住院时间过长等均可导致患者活动受限,从而使压疮的危险性增加。

2.3营养

营养不良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国外有学者认为患者每日摄入热量小于1100 kcal或蛋白质摄入低于50 g,是发生压疮的高风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中仍应对热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进行重点预防,并应及时评估患者的综合营养状况,尽早纠正营养不良,预防术后压疮的发生。

3压疮形成的其他相关因素

3.1温度

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约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明显增加压疮的易感性。外科手术患者尤其是开胸患者多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压疮,原因在于患者术后体温恢复过程中局部受压组织出现“再灌注损伤”局部缺血合并高代谢状态加速了组织坏死的进程。

3.2年龄

老年人与年轻人相比,其皮肤表层更薄,皮肤相对干燥,感觉迟钝,皮下脂肪组织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下降,皮肤的毛细血管更脆弱。研究表明,压疮的发生率与年龄呈正相关,40岁以上患者较40岁以下患者患病率高出6~7倍。

3.3应激

临床发现急性损伤患者早期压疮发生率较高。有研究发现,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以及高消耗性状态均增加了急性损伤期压疮的易感性。

3.4术后首次下地时间

谢小燕等认为,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之一,术后首次下地时间越晚,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就越大。

4预防护理措施

4.1做好压疮的预测和评估

近几年来国内外护理人员都已经认识到准确评估患者机体状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之一。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性分析,并采取与患者或家人积极交流、动态监测营养指标、临床观察、体格检查、应用评估量表等方法在患者入院时、入院后根据需要进行定期评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方法,主要有较为简单的Nor-ton评分表和较为全面的Waterlow压疮危险评分表以及比较详细的Braden压疮危险预测表。在这些评估量表中,Braden量表被普遍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isk assessment scale,RAS),因此,对于量表预测的压疮发生可能性高的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并且和医师沟通可行的应对对策,比如对于手术患者来说,手术时间超过2.5 h为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应尽量减少手术时间等。

4.2减轻局部压力

由于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间歇性解除压力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护理人员除协助患者翻身、变换以外,还要合理使用各种防压用具,如气垫床、高泡垫、气圈、康惠尔(comfeel)伤口护理系列保护贴等,上述用具在大多数医院已被临床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防护用具的有效性亦被证实。Brindle等研究认为,在心胸外科的手术中,使用硅胶泡沫垫保护患者的骶骨部可以减少压疮发生率。

4.3加强皮肤护理

尽量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传统护理方式认为:局部皮肤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态。国外有研究者建议对于术中的患者,在手术进行1 h后,护理人员要在不影响手术进展的情况下适当按摩受压部位,增加患者舒适感,可以减少压疮发生。

4.4保证充足的营养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并可直接影响压疮的愈合。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患者合适的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软质饮食,并适当补充矿物质,以增加患者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

篇4

压疮患者的中医防治糜子垫在预防压疮中的运用:糜子具有透气性良好、性微凉等特点,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受压局部组织皮肤热度和湿度,以免患者发生压疮,将糜子装进床垫内给患者使用,可以很好地起到预防压疮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采用Braden量表评估患者具体情况,其是预防患者发生压疮的重要评价工具之一,可以快速分析出患者压疮的危险因素,以便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压疮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1]。

穴位推拿在预防压疮中的运用:推拿这个名词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推拿又可以称为乔摩、按摩等,研究资料显示,推拿通过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刺激患者经络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达到加速气血流动的作用,有学者分别对长期卧床的40例老年人进行试验,其中20例是常规压疮预防组,可以采用乙醇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另外20例是穴位推拿压疮预防组,采用按摩的手法按揉患者的气海、关元、环跳等等穴位,研究结果显示穴位按摩压疮预防组发生压疮的概率要低于常规压疮预防组[2-3]。

中药熏蒸在预防压疮中的运用:有学者对存在压疮风险的60例老年患者采用Braden量表进行试验,对照组为常规压疮预防组,采用红花乙醇对受压部位进行涂抹,试验组为中药熏蒸压疮预防组,采用中药成分进行试验,比如大黄、虎杖、毛冬青等制成的活血方剂,护理人员通过现代提取技术对活血方剂提取水溶性提取物,然后将一定量的提取物放入中药熏蒸按摩机内,煮沸之后用熏蒸喷头对着患者受压部位顺时针喷射蒸汽,两组干预2次/d,干预时间20 min/次以内,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老年人发生压疮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中药方熏蒸具有增强组织代谢、活血通络、降低炎性反应等作用。

对压疮患者进行护理饮食护理:古今中外,饮食疗法一直处于中医领域的重要地位,有学者将气滞血瘀型压疮患者60例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气滞血瘀型压疮患者进行常规的饮食,试验组针对其气滞血瘀的症状采用三七、乌鸡等加水慢慢熬制成药汤给压疮患者饮用,早晚各饮用一次,以上两种药材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解毒镇痛等功效,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压疮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愈合时间都明显高于对照组[4-6]。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食用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和带纤维素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尽量不要选择那些刺激性大的食物,以此来保持患者全身内部元素的平衡。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患者的肠胃运动功能不是很好,选择的食物应该是流食或者半流食,以此减轻肠胃的负担。

心理护理:绝大部分患者对于手术都存在心理问题,会产生消极的心态,会大大降低压疮治疗的效果,增加压疮创口愈合的时间,在患者进行手术前,与患者多沟通,了解和解决患者内心有疑问的问题,消除压疮患者及家属的内心顾虑。

艾灸护理:艾灸主要是通过人体经络传导温热刺激,其具有祛湿逐寒、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等作用,非常有利于压疮患者表明疮口的愈合,还可以减轻患者压疮部位的疼痛,常见的艾灸方法是“艾灸三步法”,即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等,有研究对10例压疮患者运用“艾灸三步法”进行试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艾灸三步法”对压疮患者压疮面进行施灸,压疮面可分为早期压疮面和晚期压疮面,对于早期压疮患者,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的压疮部位进行按摩,然后进行艾灸护理,艾灸治疗早期压疮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晚期压疮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先将患者的压疮部位的脓状分泌物清理,使得其露出红润疮面时再进行艾灸护理,1次/d,施灸1次的时间在20 min以内,试验2周之后发现,试验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

中药外用护理: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压疮的中药有冰片、珍珠、红花、紫珠、乌贼骨、黄连、地榆等,其使用方式有敷贴、湿敷、涂搽、熏洗等,这些中药具有消肿止痛、散淤通络、祛腐生肌等作用,黄连可以防止压疮患者压疮面的感染,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其在乙醇中可以提炼出一种抗生素;乌贼骨含有高达17种氨基酸物质,比如蛋氨酸、谷氨酸等,其可以促进压疮患者伤口的愈合以及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冰片可以让压疮患者的经络通畅,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具有抗菌、清热解毒的功效[8];珍珠粉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钙,同时,具有30种以上的微量元素和20种以上氨基酸,对治疗压疮的治疗作用是收敛生肌[9];紫珠含有氨基酸、脂肪酸等物质,具有止痛、止血、抗感染、抗菌等作用,其不仅可以促进压疮患者的新陈代谢,还可以提高压疮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10-13]。

中药内服法:压疮虽然是发生在人体表明的症状,但是对于其护理以及治疗还是需要考虑全身性治疗,从压疮患者的整体出发采取适合的治疗措施,有学者认为压疮是属于气血亏虚,其将白术、熟地、当归、白芍等混合熬制成八珍汤给压疮患者内服,服用1次/d,连续服用15 d之后,结果显示20例压疮患者,压疮症状得到痊愈18例,其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这说明内服中药可以益气补血,让压疮患者的机体内部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压疮患者的康复[14-26]。

小结目前在临床上,压疮一直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等中草药防治,其是治疗早期压疮患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严重压疮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必要情况下,可以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压疮的治疗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压疮患者进行中医药的防治和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结合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去探索更好的压疮护理方法,这样才可以推动压疮防治领域的发展,为压疮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影,张锦锦,冯杰,等.规范化压疮护理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5):388-391.

[2]崔屹.穴位推拿预防Ⅰ期压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8):46-47.

[3]黄兰,林琳.推拿与压疮防治的护理实践[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110-111.

[4]徐新菊,葛学娣,何敏娟,等.案例分析法在压疮护理团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104-105.

[5]马静,邓述华,周玉洁,等.中医药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547-549.

[6]潘富群.术中压疮护理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78-80.

[7]葛学娣,李冰,徐新菊,等.案例分析法在压疮护理团队建设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5(7):512-513.

[8]李燕,崔红玲.压疮三级管理体系对压疮护理的规范及临床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4):3404-3406.

[9]郑宁,王艳,陈慧敏,等.中药护理垫在消化科老年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443-3444.

[10]陈薇,陈美燕,程建建,等.减压技术在压疮护理中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5(4):58-60.

[11]黄丽.术中压疮护理单在手术室压疮高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5):93.

[12]张惠玲,朱佩玉,莫彩班,等.医护一体化在重度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5,14(10):968-970.

[13]马静,邓述华,周玉洁,等.中医药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8):547-549.

[14]蒋家翔,苗秀欣,丹,等.集束化护理在我国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0):3831-3838.

[15]冯美琴.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5):84-85.

[16]王菊蓉,彭颖妮,符广丽,等.压疮护理小组在儿童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9):98-99.

[17]王矜.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8):205.

[18]陈媛媛.预防性压疮护理在老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62.

[19]杨冰.压疮护理小组在高龄危重症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中的作用[J].母婴世界,2016(7):215.

[20]姜巧.术中压疮护理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4):192-193.

[21]张燕,崔银荣,郑蕾,等.术中压疮护理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9):49.

[22]2018 Annual Meeting of Buddhist Tzu Chi Medical Foundation-scientific Program Abstracts[J].Tzu Chi Medical Journal,2018,30(5):1-47.(未找到该文献)

[23]Poster Presentations[J].Indian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18,13(6):93-241.(未找到作者)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