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26 10:19:3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德育基本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德育基本方法

篇1

德育方法的整体性问题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德育方法的综合、整体效果,而应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德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德育方法外部关系)及各德育方法之间的关系(德育方法内部关系)。

1.德育方法与其他德育要素的整体性

德育方法与其他德育要素的整体性问题,主要涉及德育方法外部关系,即德育方法分系统要与德育要素系统所包括的其他五个分系统——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横向贯通,互相联系,互相依存,构成整体。德育方法不应游离于德育整体系统之外,而是发挥它在整体中、系统中的应有作用。例如,从德育方法与德育途径的关系看,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根本的区别,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途径和方法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互相促进的。途径决定方法,德育方法的选择依赖于德育途径。如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决定了讲授法和说明法是基本方法;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锻炼法、考察参观法则是基本方法。另一方面,方法的改进也会影响途径的发展。例如,多媒体信息技术,开辟了网络德育途径”[2]。同样,德育方法与其他分系统的关系也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个德育系统中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而独特作用的发挥又与它们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

2.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性

德育方法体系的整体性问题,主要涉及德育方法本身系统内部的关系,即各种方法的关系问题。国内有学者指出:“德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德育对象的多样性与变动性,以及制约德育方法的诸多因素,决定了德育方法既是多种多样又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方法各有侧重,要各种方法巧妙的变换和组合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它将使德育方法的整体效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出色地完成德育任务。”[3]因此,方法的整体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众所周知,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是可以适用于每个人及各种情形的。一种方法,可能完成多种任务,实现多个目标,适合多类内容。同样,多种方法可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实现同样的目标,适合同样的内容;而且,多种方法优选组合可能更好地作用于目标、任务及内容。因此,要根据不同主体、不同时空、不同情形,合理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进而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协同、整体作用,以便到达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1.德育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育实践中,德育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4类18法:以语言说理形式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等;以形象感染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典型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影视音像法,小品表演法等;以实际训练形式为主的方法,如社会实践法、调查访问法、参观考察法、常规训练法、大型活动法等;以品德评价形式为主的方法,如奖惩激励法、表扬鼓励法、评比选优法、操行评定法等[2]。除此之外,还有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自我修养法等。需要指出的是,多样化的德育方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有所侧重。

2.德育方法的选择问题

方法的根本问题也是选择问题。要想取得德育的良好效果,必须学会在丰富多样的方法体系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因此,科学而艺术地选择德育方法必然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也是作为一位合格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方法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依据工作的出发点及不同情况和需要,灵活选择。具体到某种原则,人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列举出许许多多,比如,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时代性、开放性、实效性等等,这些原则都有其合理性,对实际工作也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但由于上述原则提出及排列的依据不是很清楚或一致,致使人们可以列举无数有关原则,从而使原则的指导价值打了折扣。鉴于此,我们试着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演绎出如下德育方法选择的原则,使德育原则既有限,又有效,解决了前述问题。

笔者认为,原则的提出和排列要明确几个前提条件,第一,为谁的问题。方法不是目的,它要服务于目的,因此合目的性是根本。第二,如何为的问题。要想实现德育目的,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轨迹或者规律运作。第三,何时的问题。而规律的作用是在实际情形下发生的,这又离不开社会发展历史状况及时代特色的制约。第四,谁用的问题。方法毕竟是通过教师的选择才发挥作用的,因此,教师的自身特点往往影响方法的选择,即教师应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上述层次的原则视为一级原则,它还可以分别划分出二级、三级原则等。根据这种分析,我们认为德育方法的选择原则(一级原则)问题可以表述为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发展)的原则、合乎品德发展规律的原则、历史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教师主导性原则。这些原则都可以具体到某一级教育,比如,对于当代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则可具体为充分促进初中生品德提升的原则和遵循初中生品德发展规律的原则、紧密结合时代要求的原则和适切教师风格特点的原则等。

三、德育方法的实践性

传统的德育方法,往往陷入机械的、脱离社会实践、脱离生活实际与脱离时展的窠臼之中。因此,学生也无法有自己的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缺乏情感性。基于此,笔者认为,德育方法必须强调实践性,即重视德育与实践的结合,使德育回归学生真实生活及引导学生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并在实践和生活中,强调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从而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

1.要重视德育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形成美好品德,在实践中展现美好言行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4],这已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识。据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德育根本上也是实践的。因此,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应凸显实践性,应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德育的起点,是与学生的已有体会和经验密不可分的;德育的实效,是通过实践来加以提升、检验和展现的。德育就是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道理与已有经验相结合,然后内化为自觉的要求,随之产生高尚的情感,并在实践中外显为良好的精神面貌、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具体而言,学校除了强调德育与已有感受和体会相结合外,还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科学考察、远足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纳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发展他们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在丰富而有意义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同时,通过活动的组织,学生的责任心、组织能力等等也会得到较好的培养。

2.德育方法的生活性——德育回归学生真实生活,并引领学生的未来生活

长期以来,我们的德育方法已成基本定式,模式为“约束—压服—控制”,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病态的压抑心理和专横型的品质,给师生制造心灵上的隔阂,甚至情绪上的对立,以至于压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因此,传统的“管、卡、压”等措施不能做到发挥学生主体以及尊重学生的自主道德选择。所以,必须将生硬的道德灌输教育还原成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过程,进行生活德育。

在生活德育中,德育首先要源于生活,即一定要寻求学生的最普遍的生活,要善于在普遍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充分挖掘教育价值,从而使德育工作可亲、可近、可信,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德育还应高于生活,要考虑到生活的未来性和发展性,积极引导学生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比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他人及成人的生活,再从这种感性发展到理性,形成道德的知、情、意,以便为未来生活中的角色及承担的任务和应具有的品性做储备。

3.内心体验——情感是德育加强与实践及生活联系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点

德育的本质在于育德,要培养人的高尚品格,而高尚品格与人对道德的体认及感悟须臾不能分离。因此,要在实践过程中和现实生活中,不断加强体验性教育,调动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及良心,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使之在学生内心中留下美好、幸福的情感烙印,从而达到以情认知、以情促意、以情带行的境界。情感的积极介入,就可以改变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发挥“陶冶”、“暗示”、“体验”等方法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和自我体验。进一步讲,“德育对象的情感对其德育接受意愿、接受程度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德育实效”[5]。

参考文献:

[1]孙少平.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1999(12).

[2]詹万生.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2

对8个月前的孩子多用肌肤接触的“温存爱”;对8个月~3岁的孩子多用游戏活动的“快乐爱”;对3~6岁的孩子多用礼貌尊重的“理智爱”;对6岁以后的孩子更要尊重、信任,既严格要求,又要逐渐放手,让孩子在明理而又宽松的环境中生活。以上几种爱统称为“教育爱”,随着孩子年龄长大,它们表达的方式各有侧重。

善用表情教育

孩子对教育者的表情最敏感,用表情来控制孩子情绪,对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自信,建立良好行为习惯非常有效,比单纯语言教育强百倍。因此,要求教育者做到恰到好处地使用表情:

一般情况下――平静愉快,专心做自己的事,鼓励孩子自己玩。

孩子疲倦、饥饿、生病时――安慰孩子,满足他的要求,让他休息。

孩子玩厌烦了――转移他的注意,抱他出去看看,认识万事万物,做孩子有兴趣的事。

孩子做一件事成功了――教育者要高兴,共享欢乐,给孩子适当的赞扬和夸奖。

孩子玩和学有困难了――教育者要热情鼓励,并启发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孩子不听话,不按规定办事――教育者要严肃、冷淡,表示不满,帮他改正,鼓励他做得更好。

孩子无礼吵闹和放肆――教育者应表现出生气的情绪,并走开和不理睬,有时应有意转移孩子注意,使之结束吵闹后再严肃教育。

总之,教育者的态度和表情就是孩子情绪和行为表现的指挥棒,教育者要细心体察。

处处做孩子的榜样

家长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个性品质和行为表现,用不着多说教,只管自己主动示范就好了;你做得越自然、越专注、越兴致勃勃、越受人赞赏,孩子自然会表现出同样的个性和行为;哪怕是故意做给孩子看,只要做得自然,也能成为孩子的榜样。教育者的爱好和榜样就是其力量和威信,也是日后孩子的兴趣和行为。

教育者群体高度一致

家长的早教思想、早教内容和态度乃至对某个具体问题的表情都应当高度一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这是巨大的教育力量。家长之间还务必要用语礼貌,充满关爱,并且经常互相称赞好的行为:“你看看,爸爸真能干……”使气氛和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既幸福快乐,又积极向上,还善于赞美他人。

建立商量办事的常规

孩子的吃、穿、用、学、玩都要与他多交谈,在有说有笑、有商有量、又学又玩的气氛中进行。有时家庭的大事(如孩子上什么幼儿园,买重要设备、家具或确定全家旅游)也要一家人商量,这样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

建立一个“好宝宝表扬栏”

把孩子第一次学会做的事(如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自己睡觉,第一次读出一首儿歌,第一次把好吃的给奶奶吃等)和特别好的表现,写在墙上并贴上一朵红花,经常数数孩子有几朵红花,并读读上面的记录。

总之,教育的爱心是从孩子需要出发的,在孩子困难时给予帮助,消极时给予鼓励,失败时给予安慰,害怕时给予勇气,失控时给予限制,无聊时设法提高他的兴致……爱心决不是教育者从自身需要出发的,那种以自我需要为中心或功利主义的“恨铁不成钢”不是爱心,而是私心。

早教,一定要让孩子玩得快乐,学得有趣,这是孩子积极发展的前提,也是发展的基础。婴幼儿没有目标也没有强制自己学习的意识,他们只能玩学合一,在不知不觉中进步,这是唯一的成长之路。

为此,早期教育必须做到:

满足孩子的感观享受

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满足眼、耳、鼻、舌、身的五官接触信息的需求,培养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使他热爱生活,热爱世界万物。因此,要让孩子看世界、看花草、看动物、看气象变幻;要让孩子听音乐、听说话、听鸟叫虫鸣等各种声音;要让孩子闻除有害气体以外的各种气味;尝各种可以尝的味道;接触各种没有伤害的物体……这样,孩子就在愉快的情绪中,不知不觉发展了自己的感知、观察、记忆、思维和想像能力,孩子的表情就会十分丰富、生动而有趣。当然这要循序渐进,不可过分疲劳。

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

孩子本能持有探求的欲望,世上一切事物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因此多带他认识万物,边讲边看边演示,总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电灯的开和关,蜜蜂采蜜,用瓦片打水漂,看复印机复印文件……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词汇,细致的观察能力,并且善于提问、思考和讨论,表达事物的变化过程。这样孩子的智力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性格品质也特别好;他平静欢快,安静专注,爱说爱笑,不吵不闹,能与他人自然地交流所看所想的事物 。

满足孩子口语的

孩子本能地喜欢听轻言细语,温情脉脉的话,不论懂不懂都爱听,在听话和应答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的满足,也获得了说话的快乐。因此教育者要多跟孩子平静温柔地交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机会讨论问题。此外不防多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背古诗,说绕口令,听录音带,以及常常表扬孩子会讲、会读、会背、会表演,这样他的思维、表达能力都培养起来了。(注意,孩子说错话,发错音时不要笑,不要刻意去纠正;只要有好的榜样,他自然会说好的。)

满足孩子爱美的欲望

篇3

电化教育方法是指在国防教育过程中,运用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传递教育信息,并对这一过程进行设计、研究和管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增强国防教育的普及性上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覆盖面广。在当前广电高度发展、网络大幅覆盖的今天,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可以把国防教育信息直接传送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个家庭;二是组织方便。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机关、企业还是社区,都可以单独组织收听、收看,有利于国防教育的大范围开展;三是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只需要组织少数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人员备好课、做好节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就可以使不同人员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受到教育,而且高质量的课程和节目也受到受众的欢迎。例如中国之声的《国防时空》,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节目中的《讲武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1》、《环球视线》中关于世界军事问题的节目等,这些节目由于制作精良,收听、收看的人很多,有力地增强了国防教育的普及性。

二、增强国防教育说服力的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的方法是指在国防教育中通过树立典型、典型示范,用典型人物和事例教育人们,从而引领、提升公民国防素质,形成社会重视国防风尚的方法。客观事物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活动,其中必然存在着典型于一般,先进与落后的差别。典型是事物的集中表现,既能代表一般又比一般突出,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因此,要在国防教育中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树立榜样,为人们指明方向,推动国防教育的科学发展。例如,在国防教育中,大力宣传革命战争年代和抢险救灾特别是汶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大量英雄事迹,宣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为国防建设奉献的人们的先进事迹,这对增强国防教育的说服力,促进人们国防意识的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国防的浓厚氛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国防教育感染力的形象教育法

形象教育的方法是指在国防教育中借助文学艺术等特殊手段,把国防教育贯穿于直观的、生动活泼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中的方法。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在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等重要社会功能,而且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广泛的群众性的特点。在国防教育中,借助文学艺术的这些特点,进行形象教育,可以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有效地培养国民的国防道德、强化公民国防意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军人的英雄形象,讴歌了不同人群保卫国家、建设祖国的英雄业绩。这些都是教育人们积极向上、关心国防的形象化教材。例如,当人们听了反映抗洪抢险的歌曲《为了谁》对军人奉献和牺牲精神理解更深刻了,听了庆祝建国60周年的歌曲《国家》后,对祖国的热爱,建设好国家的精神更加强烈了,当看了电视剧《士兵突击》后,对当代军人又有了重新的认识。因此,组织人们阅读军事文艺书籍,收听收看有关国防、军事的影、视、歌等作品,能使人在盎然兴趣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

篇4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86-02

A Method of Ontology Learning From Course Text

Telek Zhumasharip1, Ayben Kazitay2

(1.Software Colleg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1, China; 2.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100013, China)

Abstract: A course book tex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exts. The seed concept of the vocabulary in the field is to be obtained by making an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urse book contents. Once the features of the element of knowledge points are extracted by analyzing, the decision tree C 4.5 method will be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types of the knowledge point and the ontology learning on the text will be achieved.

Key words: course book text; vocabulary; knowledge point; decision tree; ontology learning

目前本体已被广泛应用于语义Web、信息集成、数字图书馆、智能信息检索等领域,备受关注。本体的建立也由实验室阶段向工程化阶段转变,很多本体构建工具如Protege-2000,WebODE,OilEd,OntoEdit等,为建立本体提供了方便,但这些工具还是要依靠手工来建立本体,对于工程化的需要仍然显得费时、费力,不能满足需要。

为了解决手工建立本体的困难,本体学习(ontology learning)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对该方向的研究非常活跃,其目标是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等技术自动或半自动地从已有的数据资源中获取期望的本体。

本体学习的数据源有很多种,例如纯文本以及XML,HTML,数据库等,但目前大多数信息还是以文本方式进行存储的,研究的重点仍集中在基于文本的本体学习[1]。要建立高质量的本体,学习数据源的质量至关重要。在目前的文本中,普通网络文本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但普通网络文本错误较多,结构也不很严谨,不太适合作为文本学习数据源。相对其它文本来说,教材文本具有知识结构的系统性、领域词汇定义的权威性、句式结构的完整性等特点,非常适合于作为本体学习的数据源。

1 教材文本的研究

教材文本相对于其它类型文本来说,除知识内容严谨外,其呈现方式也有不同。详细系统的目录就是教材文本所特有的表现方式。

1.1 教材目录的组成结构

目录是教材的纲要,每一个目录又是一个知识点内容的概括,所以目录相对于正文来说,有其独特性--高度概括性。

为了解目录的组成结构,根据目录的组成,将目录分为五类:专业词汇、普通词汇、专业词汇+普通词汇、短句和句子。对若干本教材中3216个目录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1.2 教材知识点的研究

教材中的知识都是以元知识点为最小单位进行表示的,所谓元知识点就是具有不能再分割的框架结构的知识点,所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可以归结到对元知识点的理解上。

对元知识点的理解又可以归结到元知识点的分类上,而目前还没有元知识点的详细分类方法。本文参照本体学习系统[2]中概念的分类,同时又根据元知识点中领域词汇间的关系,将元知识点分为上下位关系和非上下位关系两种,详细分类见图1。

2 基于教材文本的本体学习方法

目前领域概念获取的方法[3]一般有三种:1)通过专业词典,从中筛选出专业领域概念;2)根据领域概念的特殊词法结构或模板,寻找和抽取结构符合这些特定模板的字符串[4];3)对语料库中的词汇根据不同的统计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设置一定的阈值,从而区分普通词汇和领域词汇[5]。由于很多领域尚未有专业词典,第一种方法局限性很大。第二种方法的模板基本上都是和语言相关的,所以要针对具体的语言进行处理。第三种方法设计到一个分词问题,而中文分词一般都要结合上下文和词典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同现几率来对汉字序列作分词,从而使处理问题的复杂度加大。

Moldovan等提出了种子概念 ( Seed Concept)[6],所谓种子概念就是领域中大部分知识都围绕在其周围组织的核心词汇。通过种子概念,可以获取与种子概念相关的大量专业词汇以及与专业词汇间的各种关系,利用专业词汇及其关系建立本体模型,从而实现本体学习。

2.1 种子概念的获取

教材目录中的领域词汇是教材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教材目录上的领域词汇展开的,所以教材目录中的领域词汇大部分都可以充当种子概念。

从教材的目录结构来看,“专业词汇”和“专业词汇+普通词汇”这两种类型的情况占据了目录的绝大部分,并且从这两种类型的目录中抽取出专业词汇的难度又不大。本文在中科院分词系统ICTCLAS的基础上,实现了教材目录领域词汇识别系统。

从得到的词汇集中,利用常用普通词汇库和专业领域词汇关系集来排除普通词汇,得到专业领域词汇集。

2.2 概念联系的获取

概念关系的获取,目前通常采用的方法[7-8]有:基于模板的方法、基于概念聚类的方法、基于关联规则的方法、基于词典的方法或者是这些方法的混合。基于模板方法的缺点是准确率低,基于概念聚类方法和基于关联规则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基于词典方法对词库内容要求比较高。本文通过分析元知识点的特征,来发现元知识点中领域词汇间的内在关系,来实现本体学习。

2.2.1 元知识点的特征

通过对教材中元知识点的分析,发现每类的元知识点中,都存在有一些共有特征。

1)都隐含着领域词汇间的内在关系

例1:(定义)凡在地球表面30km高度以下的稠密大气层内飞行的各种飞行器,称之为航空器。

在定义类中,一般情况都是利用上位词来定义下位词。从本例中,可以获取“飞行器”是上位词,“航空器”是下位词。

例2:(等价)转子又称工作轮。

在等价类中,两个领域词汇表达的是同一个物体或现象。从本例中,可以获取“转子”和“工作轮”是同一概念。

例3:(结构)火焰筒内有喷油嘴、点火器等。

在结构类中,描述的是事物和其内部部件或部件与部件之间的位置信息。从本例中,可以获取 “喷油嘴”和“点火器”在“火焰筒”的中间。

2)都包含了一些常用的特征词

例如,在定义类知识点中,常用的特征词有:“称之为”,“称为”,“即为”,“就是”,“是指”,“叫做”,“统称”,“简称”,“俗称”等。在等价类知识点中,常用的特征词有:“又叫”,“又称”,“亦称”,“或称”等。

3)包含的句式都是有限的。

例如,定义类知识点主要包括两种句式,这两种模式包含了所有定义类知识点的96.86%。

句式1:DefinitionBody + DefinitionDeterminer + DefinitionRange + DefinitionWord + DefinitionName

句式2:DefinitionName + DefinitionWord + DefinitionBody + DefinitionDeterminer + DefinitionRange

注:DefinitionDeterminer为定义限定词,一般为“的”, DefinitionRange为定义的上位词,DefinitionName为定义的下位词。

4)各知识点还存在一些其它基本特征

① 领域词汇间关系的数目不同,例如:定义类知识点仅包含一组领域词汇关系,但分类知识点包含的关系数都大于1。

② 元知识点包含的短句个数不同,例如:等价类知识点一般为1,而比较类知识点一般都大于1。

③ 知识点存在的语态有差异,例如:定义类知识点有被动形式,但组成类知识点没有被动形式。

2.2.2 概念联系的发现

通过分析元知识点的特征,概念联系的发现可归结到知识点类型的确定上,一旦知识点类型确定了,不仅可以发现新的领域词汇,而且可以发现领域词汇间的关系。具体的实现算法如下:

1)利用决策树C4.5算法对知识点进行学习

根据元知识点所具有的特征,本文抽取了5个特征值来表征知识点:包含的特征词、知识点句式、领域词汇的个数、短句个数、是否包含被动语态。

领域词汇的初始集合为从目录中发现的所有种子概念。训练集合为人工识别出的324个各类元知识点。用决策树C4.5算法对训练集合进行学习,得到一颗决策树。

2)发现新知识点

对需要进行识别的元知识点进行特征的提取,然后利用学习得到的决策树对该知识点进行判断,得到一个决策结果。

3)扩充领域词汇集合和建立领域词汇间的各类联系

对各类知识点根据特征提取出领域词汇,加入到领域词汇集合中。建立领域词汇间的关系,并不断扩充领域词汇间的联系集合。

4)转2),利用扩充的领域词汇集合重新发现新知识点。

3 结束语

通过目录来获取种子概念,方法非常简单并且有效,绕开了复杂的分词过程。把领域概念及其之间联系的获得转化为对元知识点类型的判断上,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基于文本的本体学习问题。

参考文献:

[1] Chau R,Smith-Miles K,Yeh C.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 A Soft Computing Paradigm[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6:295-301.

[2] Buitelaar P,Cimiano P,Magnini B.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An Overview[C]//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methods,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s,2006:3-14.

[3] Buitelaar P,Cimiano P,Grobelnik M.Ontology Learning from Text[C].the ECML / PKDD 2005 W orkshop on:Knowledge Discovery and Ontologies,2005.

[4] Shamsfard M,Barforoush AA.Learning ontologies from natural language texts[J].Int'l Journal Human-Computer Studies,2004,60(1):17-63.

[5] Navigli R,Velardi P,Gangemi A.Ontology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utomated terminology translation[J].IEEE Intelligent Systems,2003,18(1):22-31.

篇5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26-01

摘要: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智能化在通信设备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各种先进通信设备对过电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单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现代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必须加大对防雷接地系统的投入,使防护体系日趋完善

关键词:通信设施 外部防护 内部防护

常用避雷方法大致有四种:①疏导,即将雷云中的电荷通过引线疏导至大地,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电流流经建筑物或通信设备,从而使建筑物或通信设备免受雷击。②隔离,即将雷电所产生的过电压和被保护物隔离开来从而避免雷击。③等位,即将铁塔地,天馈线地、设备工作地、建筑物的公共地等置于等电位上。④中和,即释放出异性电荷和雷云中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阻止雷电的形成。根据以上的四种避雷方法,具体到一个通信工程的防雷电过电压来说,其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采用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和避雷带)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来加以防护。其保护原理是:当雷云放电接近地面时。它使地面的电场发生畸变,在避雷针(避雷线)顶部形成局部电场强度畸变,以影响雷电先导人电的发展方向,引导雷电向避雷针(避雷线)放电,再通过接地引下线、接地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免受雷击,这是人们长期实践证明的防直击雷的有效方法。然而,被动放电式避雷针存在反应速度差、保护的范围小以及导通量小等不足。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要求,避雷针应选择提前放电主动式的防雷装置,并且应该从30度、45度、60度等不同角度考虑,以做到对各种雷击的防护,增大保护范围,增加导通量。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构件(管道)都应与防雷网(避雷线或避雷带)连接良好。

安装避雷针或接地装置的要求:①避雷针应当装在高于天线尖端数米,避雷针与天线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以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一般的做法是避雷针成为天线塔体的主杆,通信天线却装在避雷针外线大约1.5个波长以外。②避雷地线的直流通路的电阻要求足够低,一般为10-50Ω,由于雷电浪涌电流较大,频谱较宽且持续时间短,因此要求必须有尽量小的电感量。③接地引入线长度应不大于30米,其材料应采用热镀锌扁钢或铜排,截面积应不小于40mm×4mm。地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和绞合线,因为这两种线电感较大,不利于泄放雷击电流,且容易被腐蚀。要尽可能使用3毫米以上的实心导线,且最好是相同的金属材料。④为了增大地表层的过电压的泄放面积,可采用埋设有一定间隔的多根接地体,且相互焊接。如在建筑物的四周以1至2米的间隔埋上10根左右的铜管,并把它们焊接起来。⑤对一些重要的通信工程来说,可以考虑安装放射性避雷装置。放射性避雷装置可以说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防雷保护装置之一。放射性避雷装置的关键部分是放射源,它能连续自行发射d粒子,使周围空气电离产生大量电子。在雷电场的作用下这些电子不断加速,对空气产生连锁的多极电离或雪崩电离,形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电子流,这时产生的由放射源指向雷云的电离通导会永不间断地中和及释放空间电荷,把已有的低电场消除掉,把可能形成的高电场降为低电场,从而有效地防止发生雷击。起到显著的消雷作用。这种放射性避雷装置的防护面积较大,其半径大约为260米左右,且安全可靠对人身无伤害。

防感应雷击的方法:除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装置的同时。还要注意消除感应雷击,其常用的方法是在天馈系统中安装电涌保护器(SPD)。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PD的接地端必须与地连接可靠,一般要求接地引线应从天馈线入口处外侧的接地线、避雷带或地网引接,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5n,不然将会影响到防雷的效果。二是因存在一定的插入损耗,对天线辐射信号的强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还要注意驻波比,一般要求天馈系统的驻波比不大于1.5。三是安装通信天线时,天线的支撑杆要与铁塔可靠连接,连接电阻等于零。对重要的通信工程而言。除在天馈系统中安装SPD外,还要注意供电系统的防雷,常见做法是在变压器和配电房安装避雷装置。

二、内部防护

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出现糖尿病患者持续不断增多的现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9200多万,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每年还呈上升趋势。不能让满清时代的“东亚病夫”再次成为二十一世纪的“糖尿病夫”。倡导全民健身意识,提高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自身防范意识,使糖尿病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延年益寿。因此,宣传普及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有效的预防糖尿病的重任迫在眉睫。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身体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危及人的生命。现代医学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但还不能彻底根治糖尿病,只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达到对糖尿病的有效控制。

1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首先从人体的胰腺结构和生理功能来了解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有关的一些基本医学常识。

1.1胰腺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1.1胰腺的结构胰腺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之一,长约12~18cm,宽约3~9cm,厚约1.5~2.5cm。重量约50~100g。位于上腹部腹膜后,外形狭长,横帖于1~2腰椎之前面。

1.1.2胰腺的生理功能主要为代谢作用和消化作用。胰岛细胞的内分泌主要为胰岛素和高血糖素,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调节血糖。外分泌主要为胰液,可分别促进蛋白质、糖、脂肪的分解并进行消化。

1.2血糖的正常值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h为3.9~7.8mmol/L。

1.3正常血压范围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1.4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收缩压高于或等于160mmHg,舒张压高于或等于95mmHg。

1.5产生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1.5.1遗传因素。家族直系血亲有糖尿病史的或双亲具有隐性遗传基因的。

1.5.2先天或后天胰腺受损或发育不良的。

1.5.3生活条件改善,饮食不节制,运动量少,营养过剩的。

1.5.4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如吸烟、酗酒、通宵熬夜等。

1.5.5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往往伴随糖尿病的发生。

1.5.6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

1.5.7高血压患者往往伴随着糖尿病,临床上称之为同源性疾病。

2糖尿病的分类及常见症状

2.1糖尿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2.2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排泄得多、体重减少。

2.3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嘴唇干燥;眼白发红、眼睑苍白、眼皮下垂;皮肤瘙痒、面色灰黄、头发早白;四肢麻木、刺痛;遗尿排尿无力、夜尿增多;餐前出现乏力、多汗颤抖;血糖增高等。

2.4糖尿病并发症的症状糖尿病性眼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障碍等。

3糖尿病的早期治疗和预防

3.1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心理治疗等。日常生活中常常将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进行综合治疗,提倡运动与保健相结合,食疗与药物治疗相配合,疗效更明显,效果更好。

3.1.1药物治疗糖尿病是终身病,需要药物控制。普通药物治疗有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噻唑烷二酮、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见效快,较易控制血糖,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往往比糖尿病自身的危害更大。

3.1.2运动治疗糖尿病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规律适当的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但要注意不能运动过量,也不能空腹运动,这样容易造成低血糖,突发晕厥,甚至有生命危险。

3.1.3饮食治疗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提倡少食多餐,以清淡为主,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干稀搭配。保证每天摄入的营养物质均衡,控制摄入较多的脂肪和糖类,多食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蔬菜类和营养丰富的五谷杂粮类,少食肥肉和胆固醇比较高的动物内脏。

3.1.4心理治疗糖尿病患者平时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要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情,积极的面对,对糖尿病的治疗有特殊的功效。

3.2预防

3.2.1注意饮食习惯,防止暴饮暴食,合理搭配营养结构。

3.2.2倡导全民健身意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2.3适当调节生活节奏,减少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

3.2.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不酗酒、不抽烟、不经常熬夜等。

3.2.5要有乐观豁达的心胸,不大喜大悲,与世无争,顺其自然。

3.2.6提倡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给中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愉悦的生活空间。

3.2.7预防人群:家族有糖尿病史的、高血压患者、肥胖人群、脑出血患者、偏远山区的高危人群等,要经常测量血糖和血压,或者到医院定期进行检查,进行积极预防。

4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顽固性的慢性病,久治不愈,给患者和家人带来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大多数患者用药三年左右会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现象,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一般患者10~15年左右就会出现并发症,危及人的生命。

篇7

一、资本成本基本理论概述

在财务管理中,抓住现金流也就抓住了企业的价值。在企业销售款管理中,应本着资金时间价值理念,将资本成本理论较好地与销售人员的提成计算方法相结合,由此促使销售人员更积极主动地与客户进行沟通和协商,使企业的销售款尽可能快捷地收回。这为企业实现现金牛的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从而有益于企业更好地融资、投资和发展。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主要改进之处就是先将合同规定期限外到账的销售额折现为合同规定期限内的到账销售额,然后将该金额乘以销售协议事先约定的比例来计算提成。

(一)折现率的确定 企业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一般地,企业应收但在合同规定期限内尚未到账的销售款属于流动资产中的固定部分,这部分资产需要企业长期资本来投入。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通常以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因此本文也以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从企业角度看,资本成本是企业获取资本必须支付的最低价格;从投资者角度看,它是投资者提供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

(二)长期资本成本计算方法 长期资本主要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1)债务资本成本计算。第一,银行贷款资金成本计算。银行贷款资金的税前资本成本为贷款的实际年利率。在企业借贷活动中,如果给定年利率,但计息周期是半年、季度或月份,会导致实际年利率与给定的年利率(称为名义年利率)不同。设Kb为银行贷款资本成本,rE为实际年利率,rN为名义年利率,m为1年中的计息次数,则银行贷款债务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第二,企业债券成本计算。若企业发行债券筹资,设企业所发行债券的年利息为I,面值为M,当前市场价格为B0,则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可用以下债券估价公式计算:

根据该式可求出投资者对债券的要求收益率Kb作为该债券的税前资本成本。对新筹集的债券资本,若发行成本为f,则债券税前资本成本计算还必须满足:

若所得税税率为t,将以上三个公式计算所得的Kb或几个Kb之和代入KbKb(1-t),则可得债务的税后资本成本Kb。

(2)权益资本成本。第一,优先股资本成本。优先股股息是固定的,设Dp为优先股股息,Kp为优先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Pe为优先股价格,按照股息固定的股票估值公式,则优先股资本成本Kp为:

对新筹集的优先股,若发行成本为f,则优先股税后成本的计算还必须满足:

第二,普通股资本成本。与优先股相比,普通股股东的收益一般不固定,它随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改变。普通股股东承担的风险比债权人和优先股股东大,其要求的收益率也较高。普通股成本计算考虑的因素较多,通常可用以下三种方法估算,然后相互印证,取合理数值:一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股东对某种股票S的期望收益率Ks1可表示为:

Ks1由无风险收益率KRF(一般采用国库券利率)和对股票S投资的风险补偿β(Km-KRF)两部分决定。(Km-KRF)是对市场平均风险的补偿,β是S股票相对于市场平均风险的波动倍数。当市场股票处于均衡状态时,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Ks1等于期望收益率Ks1,市场平均股票收益率Km由股票市场的数据统计得出。B值是根据多年积累的股票s的市场收益率Ks与市场平均收益率Km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通过统计学方法由线性回归方程Ks=α+βKm+ε得出。式中,α为常数项,β为线性方程的斜率,ε为误差项。

上式是线性回归方程的标准形式,该式表明股票S的市场收益率Ks决定于市场平均收益率Km。斜率β值表明二者之间的变动关系,β值可表达为:

由于不同机构对同种股票β值的估算往往有差异,加之Km和β值一般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未来的预期也会有差异,因此对于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普通股成本Ks1最好再作进一步的判断分析。

二是折现现金流量法。根据普通股股票估值公式,普通股股票每股的当前市场价格P0等于预期的每股股利现金流量序列的现值之和。设普通股股利为Dt,股东要求收益率为Ks2,则公式为:

若已知股票的市场价格和期望的未来股利流,则可求出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多数公司的预期股利按某一固定的比率g增长,此时又可以将上式表示为:

对于新发行的普通股,发行成本为f时,其资本成本为:

上式计算的优点在于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P0可从股票市场获得,下一期股利D。也容易测算。对普通股资本成本Ks2估计的

困难在于对股利增长率g的测定。由于将来较长时期(50年左右)公司股利的增长率难以准确测算,而g对Ks2的影响又较大,故此法对Ks2的计算也只是估计Ks2的范围。

三是债务成本加风险报酬率法。以上两种方法都不适用于计算股票未上市公司或非股份制企业的资本成本,这时可采用债务成本加风险报酬率的方法。若公司发行债券,债务成本为债券收益率,若无公司债券,则可用企业的平均负债资本。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风险报酬率的估算,即相对债券持有者而言,股东因承担更大的风险而要求的风险补偿。如果公司的风险报酬率通常是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则可采用平均的历史风险报酬率;此外也可根据市场的平均风险报酬率来确定此数值。据统计,相对于公司债券,大部分股票投资者要求股票的风险报酬率大约在2%~4%之间,本文取3%。若设债务资本成本为Kr,则该资本成本Ks3为:

一般地,普通股资本成本K的值取上述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Ks1、Ks2、Ks3的算术平均值,即:

第三,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在权益资本中,留存收益作为内部筹资的资本用于再投资时,其资本成本等于普通股资本成本;留存收益若不用于再投资,则可分发给股东,此时其再投资机会成本就是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收益率。所以,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等于现有的普通股资本成本,其计算方法与普通股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相同。

(3)总资本成本计算。总资本成本应按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Wi为第i种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所占比例,0≤Wi≤1;ki为第i种资本的税后资本成本。企业各种资本的组成比例构成了资本结构,每个企业都有一个最优资本结构,上式中的权重W;便由此得出。

二、基于资本成本的销售提成计算方法例解

篇8

一、引言

以时序列方法分析经济活动现象时,一般是以日、月、季、年等为统计单位,对观察大量统计数据时,发现其中有些统计对象存在一定的周期现象,而在一个周期内又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如交通量、旅游人数、销售量等。

利用统计数据,建立适当预测模型,有线性回归、功率谱分析、逐步回归、长周期波以及神经网络方法等。但是谱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等方法要求时间序列数据到达观测次数,样本数少则拟合不好,且要求数据符合静态要求。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对明显周期波动的时序列样本预测存在较大的误差。在其它因素没有较大变化的前提下,本文提出时序列样本的周期性与波动性成立时,建立分段回归方程的预测方法。

1.时序列样本的周期性分析

首先,观测样本的周期性,如图1。估计周期的时间长度。将样本按估计的周期分段,假设有l段,如图2。检验各段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其中第Xi、Xj段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式1中,δxi、δxj为Xi、Xj段的标准差;n为每段观测值数目,各段相等。

样本的周期性可以由各样本段的线性相关显著性来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α,由t分布确定接受各段之间为线性相关假设所必须达到的相关系数为rα,当任意两队样本的相关系数r>rα时,接受周期性假设,说明样本呈现周期性,可以进行下一步处理。当r≤rα时,拒绝周期性假设,分段回归方法将因为误差增大而失效。

二、建立分段回归方程

根据对应周期内各段在t1+(i-1)t周+Δt时点的时间ti和观测值,分别建立n个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三、预测方法

设预测时点为T’,确定T’对应周期中的时点Δt和周期序数i:

i=(T’-Δt -t1)/t周(式5)

选择Δt对应的第k个回归方程,预测值为Y’,则有:

Y’=αk+βk i。 (式6)

四、模型显著性检验

通过历史数据与模型的预测计算值对比,对按分段法建立的模型进行总体均值一致性检验、方差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以确定模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1.总体均值一致性检验:

假设,给定显著水平α,

(式中1、2分别指代预测值样本和实际值样本,下同)查t分布表,当时,接受原假设H0。

2.方差检验:

假设,给定显著水平为α,

查F分布表,当,接受原假设H0。

3.拟合优度检验:

假设H0:分段回归方程符合实际规律,计算:

给定显著水平为α,查X2分布表,当x2≤时,接受原假设H0,即分段回归方程符合实际规律。

五、算例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全社会客货运量资料中的铁路月进度指标(客货合计)。假设铁路客货运输需求增长速度与铁路运力增加投入速度基本稳定。预测2007年铁路客货发送量。

1.验证月度运量的周期性

观察发现客货运量的总体趋势是增加的,在每一年内不同月份有些许增减。按年度对比时,发现每年的运量曲线线形基本相似,以年度为周期,反复出现,呈现周期性,如图3。按式2,取显著水平为α=0.05,计算各年度数据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rα,各年度按月份的统计数据呈现相关性。由于各个月份之间的运量不同,表现为波动,该波动具有规律,即以年为周期,呈周期性。以其它时间长检验,其周期性不成立。

2.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拟合效果检验

按对应月份分别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其中自变量t为年度值。通过2006年运量的实际值与模型对2006年运量的回归计算值对比,进行检验。通过样本总体均值一致性检验、方差检验、拟合优度检验,说明按月份分别建立回归方程符合实际规律。

3.预测2007年的铁路客货发送量

根据分段回归方程,预测2007年1月的运量为:Y(2007年1月)=0.248×2007-494.174=3.562亿吨。同理预测其它各月份的发送量依次分别为:3.46、3.59、3.57、3.76、3.62、3.83、3.95、3.70、3.76、3.78和3.80亿吨。如图4,可得出2007年发送量的预测值与历年的实际值具有相似的波动性。

六、结语

历史数据反映了人们需求的周期波动性,是安排生产与经营活动的关键。比较用全系列数据的一元线性回归方法与分段回归方法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说明分段回归方法远远优于前者。分段回归方法适合于呈一定周期性的样本,简便实用,其预测结果能较好地还原样本的波动性,失真较小,能反映样本的周期性与波动性。

参考文献:

[1]吴翊:应用数理统计.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M].北京1995

[2]任德亮等:建立铁路货运量季节性预测模型的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J].第26卷第8期(65~67)

篇9

首先,先介绍一下日本抗震设计的变迁。

1920年(大正9年)12月1日城市街道建筑法(大正8年法律第37号)开始施行。根据第12条中的规定,主管大臣要把建筑物的结构,设施,所在地的卫生,保安,防空方面的情况作为设计的必要条件。根据城市街道建筑法规则(大正9年内务省令第37号)内的规定,容许应力设计法作为结构设计计算法被使用,该方法要求结构强度计算时要考虑由自重和荷载重量引起的垂直力。但是,这时还没有关于地震力的相关规定。

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发生了关东大地震。

1924年(大正13年)城市街道建筑法施行规则被改正,要求使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时,要求材料安全率系数取3倍,地震力取水平震度的0.1。

1950年(昭和25年)11月23日城市街道建筑法被止、取而代之的是建筑基准法(旧的抗震设计规定)具体的抗震基准被规定在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中(昭和25年政令第338号)。并且,使用容许应力法进行设计时,地震力提高到了水平震度的0.2。

1971年(昭和46年)6月17日建筑基准法被改正。由于1968年发生了北海道十胜地震,吸取那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箍筋的配筋基准得到了强化。

1981年(昭和56年)6月1日建筑基准法施行令被改正(新的抗震设计规定),导入了一次设计、二次设计的概念。

2000年(平成12年)6月1日又一次进行了建筑基准法及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的改正。该次改正中导入了性能规定的概念,并且在原来的容许应力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新的结构计算方法---极限承载力法。

接下来我就要详细介绍一下这两种抗震设计计算方法。

1、容许应力法

在一次设计阶段时,必须确保结构上的主要受力构件在地震发生时的应力不能超过该构件的容许应力(参见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82条第1项规定)

在二次设计阶段时,由地震引起的变形的计算及根据材料强度进行的承载力的计算,必须要确保满足建筑基准法的相关规定(参见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82条第2~4项规定)

高31m以下的特定建筑物在一次设计(容许应力计算法)阶段的应力(第82条第1项),多雪地区为G+P+0.35S+K;一般地区为G+P+K。层间变形角度(第82条第2项)为200分之1以内;刚性率(第82条第3项)为10分之6以上;偏心率(第82条第3项)为100分之15以内。二次设计(构件水平承载力计算法)阶段的构件水平承载力(第82条第3项)的刚性率・偏心率超出规定值以外的情况,按以下公式计算。高31m以下的特定建筑物在二次设计(构件水平承载力计算法)阶段的构件水平承载力(第82条第3项)由材料强度决定的各层水平承载力要保证在Qun以上,其它各项均与高31m以下的特定建筑物相同。

特定建筑物以外的建筑物一次设计(容许应力计算法)阶段的应力(第82条第1项),多雪地区为G+P+0.35S+K;一般地区为G+P+K。层间变形角度(第82条第2项)、刚性率(第82条第3项)、偏心率(第82条第3项)均可以不进行计算;二次设计(构件水平承载力计算法)阶段的构件水平承载力(第82条第3项)也可以不进行计算。

G为由固定荷载引起的力、P为由堆积荷载引起的力、S为由积雪荷载引起的力、K为由地震荷载引起的力。

计算由各部分的地震荷载引起的力K产生的层间剪力Qi对各层的作用(参见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88条规定)。

Qi=∑Wi×Ci

∑Wi为每层上部的总重量(固定荷载+堆积荷载。在多雪地区还需要增加积雪荷载)

层间剪力系数Ci=Z×Rt×Ai×Co

标准剪力系数Co

第三种场地土上的木结构建筑物在一次设计(容许应力计算法)阶段Co取0.3;二次设计(构件水平承载力计算法)阶段Co取1.0。上述以外的建筑物在一次设计(容许应力计算法)阶段Co取0.2;二次设计(构件水平承载力计算法)阶段Co取1.0。

高度方向分布系数Ai

Αi为该层上部总重量与建筑物地上部分总重量的比值

T为建筑物的一次固有周期

振动特性系数Rt

T

TcT

2TcT

T为建筑物的一次固有周期、Tc为场地土类别系数:0.4(第1类场地土)、0.6(第2类场地土)、0.8(第3类场地土)

地震区域系数Z(参见昭和55年建设省告示第1793号第1条规定)依照建设省的告示的规定,静县的地震区域系数取1.0,按照静县建筑结构设计指针的规定取值的话,静县的地震区域系数为1.2。

在一次设计阶段,由地震荷载引起的承重结构主要部位的形不会造成特定建筑物的部分部位出现显著的损伤的情况下,层间形角度控制在120分之1以内是可以的。

各层的水平承载力Qun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参见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82条第4项规定)。

Qun=Ds×Fes×Qud

Ds为各层的结构特性系数(由于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减衰性和韧性等特性,所以国土交通大臣根据建筑的结构形式规定了相应的结构特性系数)

Fes为各层的形状特性系数(国土交通大臣对应不同的刚性率及偏心率,规定了相应的形状特性系数)

Qud为地震荷载在各层上产生的水平力(在上述Qi的计算中Co值取1.0)

2、极限承载力法

在一次设计(损伤界限)阶段,根据地震产生的加速度确定出来的作用在建物地上各层上的地震荷载及在各层上产生的层间位移来进行计算,在确保该地震荷载没有超过损伤界限承载力(在建筑物各层的结构承重构件的主要部分的断面上产生的应力,当该应力达到短期效应组合下的容许应力时,对应此时的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力的结构承载力)的同时,还应该确保层间变形角度没有超过200分之1(由地震荷载引起的承重结构主要部位的形不会造成特定建筑物的部分部位出现显著的损伤的情况下,层间形角度控制在120分之1)(参见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82条第6项第3款细则的规定)。

在二次设计(安全界限)阶段,根据地震产生的加速度来确定作用在建筑物各层的地震荷载,由该荷载来进行计算,并确保该地震荷载没有超过构件的水平承载力(参见建筑基准法施行令第82条第6项第5款细则的规定)。

一次设计(损伤界限) 二次设计(安全界限)

损伤界限固有周期Td(s) 损伤界限承载力Pdi(kN) 安全界限固有周期Ts(s) 构件水平承载力Psi(kN)

Td

Fh×Z×Gs

0.16Td

Ts

×Z×Gs

0.64Td 1.024mi×Bdi×

Z×Gs/Td 0.64Ts 5.12mi×Bsi×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92-02

引言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教育改革的需求与愿望日渐高涨,行动与创造的氛围日渐浓烈,使得传统中“高深莫测”的研究方法也越来越走进“寻常人家”。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可并不只是讲究具体方法及其使用本身;在方法的背后,还有关于方法与研究对象是否适切的问题,还有支配和影响研究者取舍方法的信念、态度、思维方式及方法论方式上的倾向性等问题。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一)实证方法

实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基本规范就是“用经验材料证明或证伪理论假说”。这些经验材料既可来自研究者的现实观察或实验活动(直接经验),也可来自记录了前人观察或实验结果的历史文献(间接经验);这些经验材料在形式上可以是量化的也可以是非量化的,但都必须是可检验的。

实证方法包括教育测量法、定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教育测量法是指根据某种规则或尺度,以数量化的形式描述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某种属性。其中,包含着测量的三个要素:事物及其属性;数字或符号;法则。教育测量法的基本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从而获得数量化的结果,并通过进一步分析获得相关结论。它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反映个体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状况的方便工具,并提供可靠的数据。

定量观察法是按照事先设计的一套明晰而严密的“计量系统”实施的观察,它也被称为系统化的、结构性的、标准化的观察。这套系统包括:明确的观察对象、有严密逻辑性的观察项目系统、确定的观察程序和记录单位,还有物化的观察记录工具。它的长处是能系统地、高效地获得大量真实的、确定的观察资料,容易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观察结果便于系统地定量处理和对比分析。它的短处是对观察设计人员和观察者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观察过程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

问卷调查法是研究者用严格设计的统一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来收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它有如下特点:1.调查工具标准化;2.调查过程标准化;3.调查结果标准化;4.研究效率高。

教育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计划地控制教育活动中的某些因素,以引起其他因素朝着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的方向转变,然后检验假设,并由此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研究活动。它的基本特点是:1.教育实验要揭示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2.教育实验对因果关系的预先设想以假说形式表现出来,实验过程围绕假说展开操纵、控制等一系列干预活动,经观察、分析,最后检验假说。内容分析法是对教育文献的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量化分析,并加以描述,从而对相关的教育现象作出事实判断的研究方法。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可以是:1.以文字记录的资料,报纸、期刊、教材等内容往往是专业研究者的研究对象;2.以声音记录的资料,包括上课录音、学生谈话录音、竞选会现场的录音,与某个年段的教材配套的录音磁带;3.以影像记录的资料,包括教学录像、电影、电视、幻灯片、图片。

内容分析法具有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基本特点。1.明显的内容;2.客观的事实;3.系统的记录;4.量化的结果。

(二)质性方法

作为与实证研究相对的定性研究,有着独特的研究传统和研究假设,为定性研究所采用的质性方法,有着它的定义。陈向明先生给质的研究方法下了一个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包括访谈调查法、定性观察法、叙事研究法。

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态度和教育现象的一种调查方法。它有以下特点:1.调查过程灵活深入;2.获取信息完整真实;3.适用范围更为广泛。访谈调查法的主要局限有:1.样本小、费用多、时间长、效率较低;2.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3.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4.访谈调查不能体现匿名的特点,不能完全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顾虑,这往往会影响受访者所提供信息的客观性。

定性观察法是研究者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对被观察的人或事所作的开放性观察。它有以下几种特点:1.可以了解到更为真实的信息;2.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资料;3.可以进行多次观察。定性观察法也有局限:1.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2.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

叙事研究法就是以叙述故事的方式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所叙述的故事来探究经验、行为的意义,及其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教育研究领域,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教育叙事研究具有:1.以质性研究方法为工具;2.以教育中的故事为对象;3.教育实践者成为研究主体;4.形成认识时采用归纳的方式。但也有局限性:1.外来研究者征得研究对象的配合相当耗时;2.不易了解到局内人的真正想法;3.研究者很容易受到叙事者故事的影响而偏离研究目的;4.叙事研究受到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5.叙事研究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系统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运用体现在研究主体身上,主要表现为系统思维。它的关键特点体现在运用系统科学原理考察和把握研究对象的性质,并据此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性方法――既包括实证方法,也包括质性方法,以达到研究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及相关因素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研究,着重探讨研究对象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系统方法论及系统思维的特点:1.与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相比,系统思维具有清晰性和开放性;2.与自然科学的还原主义分析思维相比,系统思维强调系统的整体性;3.与以往任何一种研究范式相比,系统方法论提供了新的思维原则、模式、路线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范例。

(四)复杂思维方法

复杂思维直面世界或事物本来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变化的生动丰富性。它考察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是以非线性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情境思维为特征的。教育系统的复杂性体现在:1.教育活动组成因素的多样性和可变性;2.教育活动结构与功能、系统与部分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3.教育活动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和教育结果的不确定性。

(五)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依靠教育专家、学者的帮助,在教育实践中展开科学研究,并以研究的成果指导自身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特点:1.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主体,教师即研究者,课程即实验,课堂即实验室;2.强调参与、合作与交流;3.强调实践反思。

(六)文献法

文献检索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文献检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献检索是由文献贮存和文献检索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检索系统。狭义的文献检索则指根据检索课题,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把所需要的文献及其线索查出的过程。文献法有利于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现状,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研成果,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有利于为教育科研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究效益;有利于拓展研究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二、结语

教育科研方法种类很多,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教育工作者需根据自身及研究的情况巧妙结合运用,以达到极大程度的提高科研水平和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篇11

1 借贷记账规则的理解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真是借贷记账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吗

科学、完整地复式记账法是以一定的会计等式为基础的。一般认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简言之,就是:资产=权益  (1)

笔者认为,这是不对的。在各种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1)的变化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情况:①等式两边同时变化,则“同增同减”。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增加;资产减少,则权益减少。②等式只有一边发生变化,则“有增有减”。如资产不变,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显然,这两种情况正好就是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而不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这说明,会计等式(1)不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能作为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其原因是这个等式是错误的。因为资产和权益并不相等,而是性质相反,数学符号也相反。用等式表示,应该是“资产=-权益”,即“资产+权益=0”。“资产+权益=0”才是正确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仅仅是反映在忽略数学符号的情况下资产和权益的绝对值相等这一特定情况。

可见,作为借贷记账法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应该是:

资产+权益=0   (2)

在会计等式(2)里,不管是几个要素同时变化,还是仅有一个要素内部变化,都只有一种情况发生,这就是“有增必有减,增减必相等”。如资产增加,则权益必减少;资产不变,则权益内部有增有减;权益不变,则资产内部有增有减。

假设符号“借”表示增加,符号“贷”表示减少,则等式的变化情况又可表述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正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由此可见,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应该是“资产+权益=0”。

2 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等式

众所周知,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以“资产=权益”(即会计等式(1)),而不是“资产+权益=0”(即会计等式(2))为基础的。这两个会计等式明显不一样。难道几百年以来所用的会计等式就错了吗?

2.1 从纯数学的意义来看,两个会计等式是完全等效的 在“资产=权益”里,权益的值是取的绝对值,因而是正数。而在“资产+权益=0”里,权益的值是其实际值数。权益的实际值和资产相反,是一个负数。因此,“资产+权益=0”反映的是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二者正好相互抵消这一现象。可见,这两个会计等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只是表示方法不同而已。

2.2 从经济意义上看,两个会计等式反映了对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理解 尽管两个会计等式都是成立的,在数学上是等效的,但这两个会计等式所表达的对会计对象的认识是不同的。

会计等式体现了会计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会计要素又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会计等式的表述形式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对象的认识。下面分析两个会计等式对会计对象是如何理解的。

2.2.1 对资产和权益的关系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0”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一个整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直接的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就是由这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即“会计对象=资产+权益”。“资产=权益”则认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个会计对象在两个不同角度上的反映。二者不能放在一起进行直接地加减运算。会计对象可以具体化为资产和权益两个会计要素,但这两个要素不能相加减。

2.2.2 对会计对象的整体性质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会计核算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其总体即为资金的总额。“资产+权益=0”则认为,会计对象的值在整体上“=0”。

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如此。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市场中的供求平衡都使主体在总体上呈现出为“0”的“中性”。企业是一个享受民事权利、同时又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资产(企业所拥有的一种经济权利)和权益(企业所承担的一种责任)是对等的,两者相互“抵消”(资产+权益)后企业的“净权利”为0。

2.2.3 对资产和权益属性的理解不同 “资产=权益”认为,资产反映资金的占用,权益则反映了资金的来源。都是资金在不同角度上的反映,都是正数。但不能相加减。资产和权益是一种平行、对等的关系。资产和权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仅仅是数量上相等的两个独立的对象。而按“资产+权益=0”,资产和权益一正一负,性质相反,但又可以共居于一体,可以放在一超相加减,具有同一性。可见,资产和负债构成会计对象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笔者认为,“资产=权益”仅仅反映了会计核算对象内部的一种表面上的数值平衡,而“资产+权益=0”则揭示了会计核算对象的本质和总体特征。

3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

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也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如前所述,借贷记账法核算的对象就是“资产+权益”。如何理解?

资产和权益的共同本质是什么?笔者认为,是经济利益。事实上,财政部早在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各要素就是这样定义的:

第12条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第69条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第79条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第84条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第99条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制度》把每一个会计要素都定义为企业经济利益。由此可知,会计核算的对象就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概括地说,会计核算的内容无非就是资产和权益两个方面,其中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权利,属于正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增项,资产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加;权益则是企业承担的经济义务(包括对债权人承担的偿债义务和对所有者承担的受托经营义务)。义务和权利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正项的经济利益,那么权益则是负项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减项,权益增加则企业的经济利益减少。

篇12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建筑整体结构设计问题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熟知建筑结构特点和设计要点十分必要,下面笔者从土的本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讨论。

二、土的本构关系的概述

土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土是一种复杂的多孔材料,在受到外界荷载作用后,其变形具有以下特性:1、土体的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如:土体的压缩试验e-p曲线、三轴剪切试验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现场承载板试验所得p-s曲线等;2、土体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塑性应变,同时球应力也引起塑性应变;3、土体尤其是软粘土,具有十分明显的流变特性;4、由于土体的构造或沉积等原因,使土具有各向异性;5、紧砂、超固结粘土等在受剪后都表现出应变软化的特性;6、土体的变形与应力路径有关,证明不同的加载路径会出现较大的差别;7、剪胀性等。为了更好地描述土体的真实力学变形特性,建立其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关系,在各种试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学模型,即:土体的本构关系。

三、建筑结构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在四个基本设计原则当中,“抓大放小”、“多道防线”、“刚柔相济”、设计概念是战略问题,要想实现这些战略思想,是靠“打通关节”来保证这个原则的。

1、抓大放小。各种构件协共同组成结构体系,而各个构件在结构中担任着不相同的角色,“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2、多道防线。采用多道防线设计才能达到安全的结构体系,在灾难发生时,生存绝对不能寄托在某单一构件上。

3、刚柔相济。刚柔相济是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若结构刚度太大时变形能力是很差的,破坏力很大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量也很大,极易造成严重受损的。太柔的结构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的。

4、打通关节。结构体系是变化统一的,所以结构体系中关节无处不在。浑然一体是理想的结构体系,没有任何关节,结构体系能使任何外力迅速传递和消减。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就是要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当力量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静态平衡被破坏,结构就发生重大的变化。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应满足、实现各种建筑要求;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不能超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原则。

四、基于本构关系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

基于本构关系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把整个建筑结构微分为: 混凝土单元、钢筋单元及混凝土与钢筋接触处的连接单元。所以在此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中,不存在任何构件,没有梁、柱、板、墙及斜撑等构件的区别,只有三个单元。所以只要有了混凝土和钢筋的准确的本构关系和准确的混凝土与钢筋接触处物理参数,所有建筑结构设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这就是把此设计方法称为“基于本构关系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由于此设计方法是把整个建筑结构微分成三种单元亦可称为“微分建筑结构设计方法”。二是整个分析过程中都有混凝土单元、钢筋单元及混凝土与钢筋接触处的连接单元参与,所以整体设计时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分析,也可对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损阶段进行分析。下面笔者从分析结构入手,对其设计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

1、分析结构

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分析结构是一项极为关键的工作,主要是将各种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合理计算出来,其分析得出的结果一定要能够准确地评定与说明在预设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分析结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会对结构安全、可靠、经济造成直接性影响。确定计算模型属于分析结构的重要工作环节,其主要内容有计算理论与计算简图,这两个内容是分析结构的难点与重点。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分析模型,都无法准确地表达实际结构,所以有关规定要求只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结构相近即可。通常情况下,设置结构做模型分析时,都应采取一些假定措施,例如假定建筑结构材料属于均质连续性材料,这一假定对于结构来说并不会产生严重偏差,只有将重要建筑结构的构件加入到整体性能的相关效应中,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直接性影响,主要是因为这个假定没有充分考虑到次要构件以及非结构构件。

2、设置结构

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除了需要健全的结构体系之外,还需要无任何缺点的结构设置,主要是因为结构设置会对建筑设计方案的最终成效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能以及实际功能的运用情况。设置建筑结构时,应全面考虑到结构缝设置、结构竖向设置、结构平面设置等多方面的控制。

结构缝设置。对整个建筑结构进行设置时,应高度重视形体复杂、沉降与温度收缩等因素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威胁。应用防震缠、沉降缝和伸缩缝将结构有效划分成多个单独存在的单元,有利于去除形体复杂、沉降差异和温度应力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威胁。

结构竖向设置。为了防止建筑结构出现过大的内收与外挑现象,做竖向结构设置时必须严格遵守强度、刚度与形体规范顺着高度平均分布的基本原则,对于处在同一楼层的楼面,应合理安设在相同的标高位置,以避免发生错层与局部夹层情况。对于高层建筑则要有效处理好结构刚度与强度之间存在的变化问题。

3、结构计算

结构计算阶段的内容为:首先,荷载的计算。荷载包括外部荷载(例如,风荷载,雪荷载,施工荷载,地下水的荷载,地震荷载,人防荷载等等)和内部荷载(例如,结构的自重荷载,使用荷载,装修荷载等等)上述荷载的计算要根据荷载规范的要求和规定采用不同的组合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等来进行不同工况下的组合计算。其次,构件的试算。

五、结束语

利用本构关系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对建筑结构的优化和提高有积极意义,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要加大对该问题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