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9: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
①建构主义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学习,不要客观的看待问题,要学会思考,不要被外界的因素影响到学习的本身意义,从而达到建构主义的理论性观念标准。②在认知的结构中,要以自身所拥有的基础和经验为代码,去实践和锻炼所得到的答案。③知识的建构主义不是单独的存在于个人的独立思维之中的,他需要集体的理念关,如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从而达到目标。由此可见,建构能反应一个问题所在的关键因素。
二、数学建构教学观
笔者对数学建构教学观的理解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即使他们不愿接受,教师也得让他们接受。数学建构教学观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任何传授都是毫无意义的。
2、主导性。以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知识一味的顺从教师所讲授的解题方式和分析问题的理念,从来不会从前辈的经验中汲取成果,来创造和创新出属于自己的学习理念,这样的方式下去,学生们就会麻木的顺从和跟随,解题方式和观念也会越来越老式化。
3、问题性。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去思考问题的所在,不要一开始就直接进入解题模式,那样最容易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所在,找出问题所在的关键点,发动思维来去了解问题,从而轻松的解除疑难问题,这样的才是问题性。
4、适应性。数学知识不应看成是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思维毫无联系的东西,更不能认为可以把这些知识按学生的年龄对号入座式地分发给学生。数学教学到底该传授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应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三、对数学教学的启迪
1、数学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数学学习观把数学学习看成是认知主体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数学新知识重新认识和编码,通过自身的内化,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是否得到尊重或主体地位发挥的程度都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效果。教师的导学必须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的一切导学措施都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活动才是有成效的。
2、数学教学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编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导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认知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编导作用。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建构活动的顺利开展而进行科学的导学设计。为此,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并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应适当选择和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层次并扩展其思维空间。总之,教师不能再是数学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而是教学情境的设计师和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导师。
3、数学教学应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89-01
小学数学教学从编排与情景设计上都匠心独具,体现出新课程理念。那么,怎样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其必由途径。下面我从创造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认识及体会。
1.创造生活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整体,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小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使用生活化教学,是小学实施数学生活化的"窗口",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把握住这一"窗口",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准备:
2.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准备
没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理论,并能站在前沿,方能跟随课改潮流,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新课程告诉我们以教材为凭借,而不是就教材教教材,为数学教学生活化打开了"窗口"。
2.2 备课中要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因为教师的备课就是为了上课,如果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准备,就难以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度,也不利于上课时的选材与发挥。至于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应心中有数,或是相关内容有可供选择的探讨例子。
2.3 为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生活准备
这是要求数学教师注意观察生活、研究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以数学的眼光洞察生活,体会数学的功能与妙趣,从而为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理准备。使自己在教学中从容地选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容,有利于自己厚积,在教学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心理与年龄特征的内容。
3.教学方法生活化
要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显示使学生置身其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带来的乐趣,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彰显自己的创造思维,让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动力更加充沛。如教学"测量长度",我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身高,需要使用哪些工具。然后我让他们选出一人,再分组讨论怎样给他(她)量,并试着给他(她)量一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6)克和千克时,从学生每天吃的鸡蛋和喝的牛奶引入。再让他们动手称一称,从而让他们从感知中体会克和千克的关系。认知身边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学生容易理解。在小学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方法生活化,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3.1 选准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选准教学内容非常重要,选准教学内容时必须要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丰富感知力的内容,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他们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因地制宜,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准教学内容。
3.2 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
要把握好恰当的契机进行切入这与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关。如果在教学时运用学生身边的悬念,巧妙的问题设置,可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IP等等都能作为很好的凭借,更好地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
3.3 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新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富有创新,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富有激情。同时,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常教常新"、"教学相长"。
3.4 要有灵活的教学机制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提倡他们仔细观察事物及生活,大胆质凝、动手验证,合作分享。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宜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留给他们展示自我、创新自我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创造中成长,并形成主动与人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学习环境。使他们在分享成功时共享欢乐时光,从而幸福、快乐地学习与生活。
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完《分类》一课后,布置学生到商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再让学生扮演售货员,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分类,也让小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这样,既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做到学致用。
1 正确评价,放飞个性
众所周知,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应该是“生命体”。只有富有个性、充满创造力的生命,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个性的生成性和丰富性。每位学生的美术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善于把握物体的形态,有的长于丰富的想象,有的擅长色彩搭配,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适量的鼓励、评价,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事实证明,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一滴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催化剂,它为每一个儿童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它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效,能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并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学习,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出更耀眼的光芒,而统一目标、统一要求的“一刀切”做法,只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
2 优化评价,激发灵性
绘画的题材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儿童会不同程度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出他们的生活。这一切决定了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往往能展现出不同的、非常丰富的作品,这就是学生的创作灵性。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灵性,就能让学生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某一个体在认识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有助于学生反思与完善自我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
教师评价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小学低段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评价能力很低,对自己努力的结果不能付出正确的评价。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吸取和接受一定的评价标准, 学会掌握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现学生的灵性,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3 多样评价,凸显人性
对于学生的美术作业,不少老师只是在上面打个分草草了事。为什么他80分我就70分?学生一概不知,老师也不作解释。慢慢地,学生就会对美术失去了兴趣,作业开始马虎了,有的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不交作业,这样美术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吗?我在日常美术教学中经常运用以下几种作业评价方法,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3.1 自评+互评+师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095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不断的实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从互动式教学模式入手,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成为自主、交流和探究等形式,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借鉴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笔者将互动式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描述为: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往与沟通,让教学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转化,形成整体、多维、动态的交互教学活动。该策略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了教学观念。从教师单一的“一言堂”向“师生共同探讨”的模式转化,被策略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抛弃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代之以平等、共同提高的态度,实施民主化课堂教学,以互动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同时还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好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一、设计互动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学生身边的数学故事,以恰当的方式设计成“互动式”教学活动情境或者素材,创造性地呈现于课堂上,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样做不仅能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教师要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培训等学他人之长,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完善、更具现代意识、更富有人性化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二、设计互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设计互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分析,并相互展开讨论、交流切磋,从中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更好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教学观念的新了,教师的知识储备足了,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科知识教给学生,就能更好地完成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模式中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把动态的教学过程变成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和谐交互,以产生教学共鸣,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一个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较全面地启动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双向互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如通过小组活动实现互动式教学。小组互动环节即在本小组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互动式讨论。小组成员由几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还可重新组合。在课堂上,学生先通过听小组成员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并给予评价,然后针对内容中的定义、定理或题目内容采用组内成员轮流提问的形式,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处理。小组长把本组成员在交流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组际交流时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三、设计互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规律、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探究情景,学生们热情高、乐于动手、动脑,他们在渴望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去积极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实现探究向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为教学服务于现实生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不应再是服从,而是如何调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学原则的研究趋向于与学习策略的研究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动手实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数学、在实验中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互动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参与、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互动实验过程中都有所收获,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
不言而喻,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而开设的基本课程之一,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然而,很多农村家长及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却这样认为: 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绘画,学会绘画。其实通过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绘画,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既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陶冶他们的高尚人格。对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美术教育理念落后。
目前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理念就是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 40 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认识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中小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及他们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会缺乏审美意识的培养,其结果仅极少数学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对美术的兴趣,而大部分学生则会视上美术课为他们学习语文等文化课的羁绊。
二、美术教学模式单一。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往往只是对教材内容做简单复述,机械地去执行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而没有去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变得更有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太过单一,难以使学生真正从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创造的乐趣。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具体分为“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认识美,是一种以审美为主的教学活动。此类课,一般是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引发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等方式进行审美导向的教学。“设计·应用”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定向—参与性训练—自主练习—迁移。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造型·表现”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美术老师要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 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教师专业素质偏低。
改变这种现象的策略主要是加强师资培训。培训的目的旨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拓宽加深专业知识,了解教学改革动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与此同时,要做好骨干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带教工作,使他们更快成长。要多开展教学评优活动,搭好舞台,帮助教师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能力,包括教材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表达能力、使用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等。
四、教材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
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教师仅仅依靠教材而不考虑农村实际情况的现象,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美术教学中来,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的、地方特色的美术课。例如: 野外写生、萝卜雕刻、泥塑、剪纸、折叠、麦草手工艺术、变废为宝等综合实践课。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寻求适合农村孩子美术学习的教学资源。
总之,作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我们要结合农村新课程的特点,不断探索、钻研、思考,改善农村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胆开展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这是时代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希望。
【参考文献】
一、设计速写的意义
设计速写就其造型方法而论,是以“简便的表达方式,迅速准确地描绘物象特征为特点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它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随时、随地地记录一些形态的结构关系和主要特征。”这些进入设计构思之前完成的设计速写,无论是根据具体的设计题目有目的地收集,还是为了今后的设计课题而进行的一种图形储备,都是十分必要的。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必须具有快速的表现方法和活跃的设计思路,“‘快’是当代每一个设计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而速写正是达到彼岸的最好桥梁”。 尽管现代社会诸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数码相机、摄像机等高科技视觉造型成像工具日益普及,但设计速写这一很“传统”的表现样式以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设计艺术教学与设计表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赵平勇主编的《设计概论》一书中指出:“速写造型是一种最快捷方便的表现语言,设计师通过设计造型能记录被描述物的形体色彩,这些速写造型将为设计创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和资料。速写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快速记录设计师的灵感和构思,也是传达设计师意图、理念的工具之一。每件好作品的背后都有大量的速写记录着设计工作的每个步骤和阶段,这种能力是设计师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
二、设计速写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设计速写以其独特的功能存在于造型艺术之中,也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基础课。因此,加强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速写训练是培养学生造型基本功的重要手段,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第一,设计速写可以锤炼学生的概括表现能力。今天设计与加工已明确分工,设计师只有用加工方能够看懂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如果不具备概括表现对象的能力,其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就难与对方沟通,无法实现设计方案。对一个有所建树的设计师来说,表现力的高下与设计师的成败有直接关系。设计师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超的造型基本功,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做到创新与突破。而速写由于作画时间短,必须抓住对象的主要关系进行高度的概括,用最少的线条来表现对象丰富的内涵,在这一点上,速写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概括的能力和敏捷的艺术思维表现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一个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二,设计速写可以使学生把握整体观念,强化“思维符号”的能力。在设计速写训练中,整体观念尤显突出。速写由于作画时间较短,往往是比较概括地表现对象的整体关系,而不对局部作过多的刻画,在这一点上,速写则更强调了学生把握对象整体关系的能力。“设计师通常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习惯于‘边画边看边想’,实际上,也是想,因为画出的图形便是‘思维得以进行并得以逐渐深化的符号’。符号即语言,语言不熟悉、不顺畅,思维必然受阻。”
第三,设计速写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速写写生中最直观的感受,也是速写训练中的重要环节。速写训练不仅仅是造型能力和技巧方面的提高,同时也是一种感受与情感上的表达。设计师的创作过程是一个需要多看、多记、多思考,然后再创造的过程,必须具有敏锐的目光准确地抓住对所表达物象的不同感受,才有可能比较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感觉。
第四,设计速写可以锻炼学生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画能力。对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画能力是逐步培养出来的,只有多画,才能锻炼速写和默写能力。不善于运用视觉语言的设计师不会有很强的创意能力,速写画得少,头脑中储存的艺术形象也少,即使有灵感也会因为语言表达不畅而无法实现设计意图,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就显得比较吃力,设计出来的形象也缺乏生气。
第五,设计速写可以提高学生的造型想象力,为设计提供素材。设计师的想象力源于生活的积累,多画速写可以为设计创作积累素材。首先,画速写能够体验生活,也就是说画的速写使我们对生活的印象深刻些;其次,速写所画的对象是经过我们提炼出来的艺术形象,在设计时,有些速写经过整理、充实就可以成为艺术设计作品。设计是服务于人的,因此,了解和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了解人与产品的关系是一个设计师必需的工作。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按照人的思维特征去设计,也才能设计出符合人心理需要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三、如何针对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强化设计速写训练
首先,应将设计速写课教学纳入造型艺术教学之中。把设计速写训练安排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风景写生课之前,并结合设计专业课程布置如:建筑速写、家具速写、工业产品速写等。画速写尤其是初学速写,仍然是恪守循序渐进原则,遵循由简到繁、由静到动、由慢到快的步骤。先画一些简单、静止的物象速写,按照造型的规律、原则,掌握画速写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可在室内练习静态的速写,随着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可进行一些简单的速写。在努力解决了画准基本形等问题之后,再转向室外,画场景复杂的单一内容或综合素材的速写。
其次,在教学中要将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设计速写训练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把设计素描、设计速写、临摹等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尤其是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线”的训练。就线型自身而言,有长线、短线、直线、曲线、粗线、细线、单线、复线等多种形态。而在画线运笔时,则可产生刚、柔、轻、重、浓、淡、干、枯、疾、缓的变化,并结合物象的特征气质传达出雄壮、阴柔、妩媚、含蓄、飘逸、舒缓等情绪效果。在培养熟练掌握速写技巧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为了画面结构的艺术要求,运用线条对自然形态进行不同程度的夸张与变异,夸张与变异的过程也就是艺术设计的创造过程。
再次,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长期坚持设计速写。现代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使我们可以从物象存在的自身规律中寻找设计中的艺术规律,设计师只有面对客观世界,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在表达客观事物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语态,才能独辟蹊径,而产生独特的设计。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设计速写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随身带速写本,速写不停笔。此外通过举办速写专题讲座、速写作品观摩、速写作品比赛等,提高学生速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设计速写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并将设计速写课纳入造型艺术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将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训练相结合,鼓励学生长期坚持设计速写,才能培养学生造型基本功,为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函数图像,形象直观地反映了相互制约的各物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物理对象变化过程中的条件、特征及其变化的规律。利用已知的物理函数图像,或者根据物理事实合理构建直观的函数图像,大大减少化解物理问题的难度。
如何处理或构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函数图像,关键是要明确函数图像中的各种常见的几何参量的物理意义,有目的地去分析或创建这些几何参量,化解运用现有的数学、物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高门槛。初中物理函数图像中的几何参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与应用。
(一) 函数图像中的“点”
物理函数图像中的点蕴藏大量的信息与特征,结合已有的物理事实去分析这些点,了解物理变化过程中的特殊时刻、特殊状态。函数图像中的点一般可分为“定点”、“拐点”、“交点”三类。
“定点”。单纯从点的坐标角度去认识物理物理变化过程与特征并没有多大意义,结合物理现象的实际去拓展这些点的信息才有更大的意义。
例: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纵轴表示晶体的温度,横轴表示用同样的加热装置对晶体加热的时间,根据图像80℃所对应的水平线上的各点有不同的信息。80℃所对应的水平线最左边的点表示该晶体处在固态,刚开始熔化;中间的点表示该晶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正在熔化;最右边的点表示该晶体处在液态,熔化刚结束。这几个“定点”结合晶体熔化的实际情况蕴藏大量不同的物理信息。
“拐点”。指的是物理函数图像中的转折点。它主要反映某一物理对象在某一变化区间内的极值问题。
例:PTC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陶瓷材料,它以钛酸钡为主,渗入多种物质后加工而成,目前家用的陶瓷暖风器、陶瓷电热水壶等就是用这种材料做成的。
PTC有一个根据需要设定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高于这个温度时,电阻值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我们把这个设定的温度叫“居里点温度”,用PTC材料制成的电热器具有发热、控温双重功能,应用十分广泛。家用固体电热灭蚊器就使用PTC陶瓷电热元件,图为其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PTC材料的居里点温度为100℃。
居里点100℃实际上是一个温度升高时电阻值由变小到变大的拐点,同样300℃是另一拐点,它们是0到300℃区间内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交点”。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理学对象变化过程中的共同点。有时也是一种平衡状态的描述。如某一系统中的初温不同的两种物质温度与时间的图像,两图线的交点反映了处在热平衡状态时的共同温度。
例:一个由某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加热器,通电后,加热器在发热的同时,也在向外界放热.图为发热功率P发热和散热功率P散热与温度t之间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加热器工作时的稳定温度为70℃,这是一个交点的横坐标,此时发热功率P发热和散热功率P散热 相等
(二)函数图像中的“线”
物理函数图像中的线主要反映物理变化过程中的特征、趋势和变化的剧烈程度。物理函数图像中的线主要 “特征线”、 “切线”和“渐近线”三种。
“特征线”。“特征线”是物理图像的一部分,主要反映物理变化过程的特征。 “点”侧重于反映物理过程中某一状态的特征,而“特征线”侧重反映某一变化过程的特征。如上面的晶体熔化图像中的水平线就是反映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特征的特征线。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就是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特征与速度不变特征的两条特征线。
“切线”。为了探究物理变化剧烈程度所作的辅助线。作切线主要关注图像某点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的大小反映某物理量变化相等的幅度时,另一物理量变化幅度的大小。如果其中有一物理量是时间的话,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大小反映另一物理量的变化快慢。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要求比较高,我们可以从图线的陡峭程度来确定,图线陡峭程度越大,纵坐标物理量变化幅度大或快;反之,图线陡峭程度越小,纵坐标物理量变化幅度小或慢。
例:如图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是:
解析:四个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水的压强,随着水的流出,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逐渐减小,最后为0,但是随着压强的减小,水流的速度也逐渐变小,这也就是说压强的减小变化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图线先陡峭后平缓,应选B。
“渐近线”。为了探究物理变化趋势所作的辅助线,它大多反映物理变化的最终状态或趋势。如滑轮组机械效率随物体重力变化的关系图像,η=1的直线就是一条渐近线,说明随物体重力增大, η无限接近1。有些放在室内的液体的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图像的渐近线反映的是室温。
(三)函数图像中的“面”
首先要明确所构成面的面积的物理意义,即两坐标轴所代表物理量的积是什么?从“面”的构成上来分,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图线上的某点作两坐标轴的平行线,两平行线与两坐标轴构成的矩形面积反映的是某一时刻的物理量的大小;另一类则是图线与两坐标轴构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反映的是某一过程的物理量的大小。
例:如图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在将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某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时间t内汽车所做的功就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变力做功、利用v-t图像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都是利用这种方法。
例:“ 220V40W”的电灯串联在220V的电路中(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讨论电路的总功率的范围?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时,灯的U-I图像是图中的曲线,若灯丝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灯的U-I图像是通过原点的直线,串联时,两灯规格相同,电压相等,均为110V,过110 V作水平线与两图线相交后,围成两个长方形,大的长方形的面积为110V时电灯的实际功率,明显大于小的长方形的面积即灯丝电阻不变时的功率10W,所以电路的总功率大于20W,这就是通过
合理构建物理图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情形。有时我们建立s-1/t的图像,通过计算封闭图形面积来巧妙地求速度。
参考文献:
教师教学用书是教材组件之一,一般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与教科书配套发行。本文探讨的对象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配套的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发展中心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从整体上来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用书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精神并且编写的每一环节都注重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也提供了较大帮助。但经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调查发现此套教师教学中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一、 “问题研究”要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解读
“问题研究”属于阅读板块里课文研讨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从细部深入理解课文。可是在这部分中大多是篇目只是罗列几个问题,也没有清晰的层次和设计思路。显然,这与最初的设计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要想让这部分名副其实,必须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一方面,这部分提出的问题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是有关联且不断深入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课文更准确地掌握文章重难点。另一方面,对课文中学生会出现的疑惑需要在这部分中进行详细的预设,以便教师在备课中有所准备。
二、 “有关资料”的角度有待扩展
这里所谈到的“有关资料”是指作为阅读部分的重要部件出现的资料,包括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体知识、有关图表、课文鉴赏和评价、作者写作体会等。这部分不仅仅丰富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还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如果把它的角度再进行适当的拓展,其实用价值会更高。
增添一些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设计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较为经典的篇目。这些可以帮助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较少的教师开阔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技能、更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资料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其实用价值也是相对较高的,便于教师学习借鉴。
三、 文言文中须对重点字词句式进行解释
文言文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更是难点,因此教师们在这部分备课过程中都格外细致。不仅希望对课文的内容写作特色及主旨准确把握,更希望对重点字词、句式、重点语句的翻译都能进行详细的讲解。
可是教师教学用书中文言文这一类文章与现代文相比较仅仅是多了“译文”这一小部分。一般教师备课都需要借助教参特别是新手教师,他们更希望从教参中得到更准确更高水平的帮助。所以,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文言文不仅限于译文,更有必要对重点字词、句式、典型性语句的翻译进行解释,为教师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资料。
教师教学用书是为教师教学服务的,所以在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之真正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陆平.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研究三十年综述[J].中学语文,2008(11).
[3] 吴永福.语文教参之我见[J].现代语文,2010(5).
教育改革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要求相契合,因此,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不但为高中数学教学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还能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缺乏微课教学的条件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时间较短的微课程,一般情况下,微课的教学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微课教学需要利用一些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当前一些学校缺少录制微课的电脑、视频录制设备等,尤其是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既没有专业的微课录制工具,也没有相应的场地。而且,一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还缺乏制作经验,比如在制作材料、制作流程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微课应用效果。
(二)教师对微课教学缺乏充分的认识
一些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师对微课认识不足,认为微课教学就是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的实践教学方法,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作用,也没办法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不重视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知识结构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微课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手段比较先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一些数学教师对微课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识,也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运用微课教学的方法,不仅影响了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微课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加强对微课教学设施的配备和教师培训
针对部分高中学校微课教学设备不足的情况,学校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定时开放学校的计算机学习室,或者采用班内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将有电脑网络与无电脑网络的学生分到一个学习小组内,学生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进行微课学习,而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因为缺乏微课教学设施,影响微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问题。学校还要加强对数学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比如,学校可以从理论或是实践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向教师宣传微课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同时重视微课的制作和应用,可以为每个教师配备一台电脑,让专业人员为教师进行操作培训。另外,学校也可以将微课教学当作优质课评的考核项目,使数学教师对微课教学引起重视。
(二)把握好微课模式运用的限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还要以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有些课程不需要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仍然可以使用传统的知识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微课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在视觉体验上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模式,将数学题目的内在联系性表达出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一些数学学习难点。
(三)将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微课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现在,教学生活化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得到认可和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其必然性和优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论的要求,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更适合小学生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教学生活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 对教学生活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虽然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已经得到大部分老师的认同,但是这种认同基本停留在理论认识上,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教学生活化的本质,在教学实践中也没有正确的贯彻数学的教学生活化. 现在存在的两个误区主要是重视数学看轻生活和过分看重生活忽视数学教学. 一些老师现在仍然把数学和生活区分开来,只注重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累积,而没有关注与生活实际是否相符. 例如,小学四年级有一道关于距离的计算题,原题是“开车从甲到乙,车速为每小时168千米,已经走了15个小时,还差400千米就到达目的地,问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这道题是与生活实际不符的,有哪个国家的汽车的速度可以达到168千米每小时,有哪个人可以连续开车15个小时,这样的数学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错误的认识,让他们认为汽车的速度也许就是可以达到168千米每小时,这是与教学生活化不相符的. 另外就是有些老师曲解了教学生活化的本质,过分重视生活化,把任何教学活动都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学生只顾体验,并没有记住数学知识.
2. 选取的生活素材不能完全反应数学概念
一些小学的数学老师在教学生活化的教学中,只记得数学来自生活,而忘记了数学是生活的升级和抽象概括,选取的生活实例不能完全仅映要教的数学知识的概念和本质,这样会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存在偏差. 例如,在五年级的教轴对称图形教学时,一些数学老师选取的轴对称图形的实例过于随意,不能完全展示轴对称图形,找出的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基本都是左右对称的风筝、门等一些同类的对称图形,这样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轴对称图形全部都是左右对称的,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 有的老师在教倒数时,导入语就引导学生倒着写字,这样的导入语只抓住了倒,与倒数的数学内涵是不相符的.
3. 教学生活化的方式单一
一些老师的教学生活化的方式就一直是一种类型,从来不变类型,即使设置了一些情景,那些情景也设置的不恰当,没有起到情景设置的作用,反而引起学生的厌烦. 教学生活化的方式有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应该遵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游戏,看视频,参加小活动等,这些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小学的动手、动脑能力. 但是一些数学老师的方式基本就是口头举例和图片展示,很少用其他的方式,这样达不到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一些数学老师的情景设置不合理,只是为了情景而情景,与教学内容没有任何的关系,反而让学生觉得枯燥. 例如,有的数学老师在课程开始时说“大家喜欢熊大吗,今天熊大和我们一起学习,好不好?”这时小学生觉得情绪高涨,但是之后老师就直接进入讲课内容,只是用熊大的图片作为课件的开头,之后就是大量枯燥的知识讲解,这样的情景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觉得厌烦.
二、解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的对策
1.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生活化
小学数学老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认识,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本质和科学内涵,避免出现以偏概全,在教学中出现错误.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上要把小学生和数学的特点考虑在内,结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再加上数学的教学目标,把数学和生活结合,使用一些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生活化教W方式,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
2. 合理选取教学的生活素材
1.数学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对于特殊儿童群体而言,由于他们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明显低于正常的儿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爱心教育。但是,在特殊教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一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无法完成对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特别是一些教师仍然以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主,严重的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得特殊儿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无法实现应有的程度。
2.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
除了对数学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这一因素之外,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不充分也是影响特殊教育教学活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一些教师常常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符,对于教材的理解只是处于表面之上,会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学方法的落后也是严重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特殊儿童群体的特殊性,教师必须要及时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此,对特殊教育数学教学进行改革尝试是十分必要的。
二、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1.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距离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与一般正常儿童相比较,他们接触生活实际的机会比较少,对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仍然感觉到十分的陌生。以聋哑学生为例,由于他们对外界的声音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获取,使得他们对社会生活中资源的接触率十分的稀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存在语言的,因此也就不可能通过数学语言来实现对知识的获取。为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实践时,要积极拉近教材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够为生活实践而服务。例如,在对“认识钟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中的钟表带到学校中来,指导每一位学生亲自感知不同钟表的形状和结构,在结合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对时针、分针及其读数进行有效的掌握和辨别,完成对相关知识的教授。
2.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学生来说,对其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能够使特殊儿童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能够很好的生活,必须将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之上。例如对“小明要买5个乒乓球和1个羽毛球,每个羽毛球4元,每个乒乓球2元,求小明实际需要支付多少钱”这一应用题的解决,教师可以将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模拟实际购买的情境,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水平。
在中职教学中,很多专业的课程安排中都包含了数学在内的多门基础课程,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将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相分离,尤其是数学课程的教学,与专业课程几乎没有交融。这种相互分离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认为数学的学习与专业学习没有很大的关系,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了数学教学效率。所以,探索出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的有效方式非常必要。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对于基础文化课的教学远没有专业课的重视程度高,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数学教学
在大部分中职学校中,将专业课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数学教学相当不重视。专业课设置的课时很长,而数学教学的课时却很短;专业课找最好的教师任教,而数学课聘用教师却要求不够严格;专业课程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非常重视,而数学教学对此却不够重视。
2.数学教学缺乏与专业课的融合
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中职学校中,数学的教学重视度不够,更不会将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相互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多教师,无论是数学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都不能在教学中将两者有机结合,不能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减弱了数学学习的动力,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最终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低下。
3.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中职学校由于对数学的不重视,致使数学教学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单一。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致使数学课堂缺乏互动,课堂氛围沉静,加之数学教师本身的严肃教学态度,使得数学课堂的学习以及教学氛围相当严肃,进而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味,降低了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有效方式
1.在中职学校强化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要人指导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将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同等对待,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专业知识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与严谨性思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此外,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所以,中职学校要重视数学教学,对于数学课时的安排要逐步增加,数学教学要求要逐渐提高,在数学教师的聘用方面,不仅要要求有专业的数学教学能力,还要能灵活教学,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全面发展。
2.改革数学教师教学观念,联系专业知识教学
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改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弊端,学习并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主动将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多思考,学习自己解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同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一些专业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在专业知识中应用数学。
3.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提升知识融合的有效性
在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过程中,开展必要的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学习电子专业、建筑专业、会计专业等的学生,在学习有些数学知识的时候,如学习立体几何、平面向量等就可以将其与这两种专业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根据数学知识画建筑图、或者进行电脑制图等,学会计专业的就可以多应用一些算法进行大数据的运算等。
4.创新中职数学教学评价机制
将传统的试卷决定学生成绩改为数学基础和其在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双向评价。在进行评价的实际工作中,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评价可以占比例稍微小一些,数学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多一些;数学基础的评价包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平时课堂任务、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数学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应用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适当结合两种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评价机制,既可以促进数学教师及时改革教学方式,将专业教学与数学教学很好地结合,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将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让数学在中职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金涨.浅谈中职数学教学如何有效地为专业课程服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