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 10:19: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传媒广告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杂志传媒广告给受众带来美感
杂志传媒同报纸传媒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印刷来传播广告信息,尽管其没有报纸及时,但是杂志通常都有很好的排版和印刷,也吸引着大量的消费者。杂志重视对自己色彩的布局和安排,以鲜艳独特的色彩来吸引受众群体的目光,激起他们购买产品的欲望。杂志广告在版面的设计上不拘束与传统,很多广告会跨页面显示,增强受众对其印象。同时,目前很多杂志摆脱了呆板、严肃的报送新闻的方法,通过讽刺、娱乐的语言来为受众展示当下热门话题,使受众感觉更加亲近,使受众在阅读新闻的时候不再感觉枯燥无味,而是平添了几分乐趣和美感。《新周刊》作为国内有名的新闻类的杂志,其里面的内容与当下热门的话题关联度很大,同时语言不像播报新闻一样死板,而是带有讽刺意味,引人深思。该周刊在编写新闻内容的时候,通常会配有彩色的插图,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图片加上生动精彩的文字叙述,使得当时发生的场景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
三、网络传媒广告对受众的影响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传媒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网络传媒广告也成了当下最热门的获取新闻的渠道。对于网络传媒广告来说,它需要做的不是通过一切办法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而是需要在受众浏览页面的时候,能够使观众注意到它。网络媒体广告的数量在与日俱增,每天网页上广告的数量很多,信息内容也很繁杂,如何使自己的广告在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吸引到受众的注意,使受众点击进去观看广告的具体内容,这些都是网络媒体广告改进的目标。网络传媒广告强调广告的互动性,其能够根据受众群体的性格特征、心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网络传媒广告能否被受众所阅读,完全取决于受众是否有阅读这个广告的欲望。因此,广告设计的时候更应当迎合受众的心理和需求。只有这样,受众才能在众多的网络媒体广告中发现该条广告,并且点击进去深入阅读。当下,很多网络传媒广告喜欢在自己的广告中加入图表,来对新闻进行清晰、明了的分析,使受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该广告的大致内容。图表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通过数字、图形等元素的运用,将复杂的新闻内容简单化。例如,该新闻涉及大量的年代信息,就可以采用纪年表的方式,将每一年发生的大事总结出来;如果该新闻主要强调的是数据变化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条形图的方式来呈现。如今,人们关注新闻的范围已经不局限于国内,通常对于国际上的大事也想要了解,所以广告的设计方面要涵盖更多的国内外的大事件。除了对事情有个大致的了解以外,更多的受众还想进一步了解该事件发生的各种小细节,这些零散的细节如何进行整合展现在受众的眼前呢?很多网络传媒广告通过对“新闻地图”的运用,将新闻中的细节部分都全部展现在一张地图之上,使受众一目了然,也减少了受众的阅读量。除此以外,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传媒广告的设计也需要引入更多的技术元素,如通过动画的设计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在青藏公路建成的那一年,很多网络广告都通过Flash软件设计出一个火车穿越隧道的情形,通过动态的图片来吸引受众的主义。
广告在我国古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最原始的广告形式是以实物陈列和叫卖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封建社会阶段主要的广告形式有叫卖、酒旗、幌子、商品包装纸等。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
广告招贴是传播信息的工具,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为此,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份体现。香港着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漆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又如北京zoos年奥运会会徽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夸张变形,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形似现代“京”字,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以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和韵味有机地融人到“Bei- 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一以当十”。招贴艺术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贴画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它的某些特征,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清代一位学者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贴画要能引人人胜,唤起人的联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字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意,如“匠气”。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独运”,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恰恰是我国招贴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地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转贴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奠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在中国画中经常表现对象时,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
关键词:
传统、房地产、广告设计
一、传统审美元素在房地产广告设计中的兴起
广告设计是依靠视觉元素构成的,广告的目标人群的价值观与审美品位一直是深深影响广告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近些年来,大众审美的普遍提高,对于房地产广告设计的审美要求也随之而来。目前国内房地产设计使用的元素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西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现代房地产行业的广告设计还在探索阶段,现代建筑设计与西方的文化有着内在文化联系。同时也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所以具有本民族传统文化审美的元素符号很少出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广告中。而事实上房地产广告传播的是对某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追求,大量的西方元素不能满足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精神需要。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思考着房地产广告设计表现形式的创新,加之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大大加深。将传统审美元素应用于房地产广告设计是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更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房地产广告也是传播企业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内涵,传统审美元素与房地产广告设计结合的表现形式能够提升房地产广告的文化底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房地产品牌形象。
二、传统审美元素在房地产广告设计中的应用范畴
(一)书法元素的应用
汉字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书法则是汉字艺术表现形式。书法艺术传递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同时书法艺术涵盖了不同形式的美感,在空间、形态、气势上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意境,表达广告想表达的想法与意境。[1]例如万科西门庭院房地产项目的广告设计,版式采用中国传统的竖排方式,将“万科”与“西门”进行艺术加工变形,使得企业文化与地域特点信息都通过平面广告清楚地表现出来。这种对书法艺术的再创造的过程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极具个性。
(二)传统吉祥图案的应用
明清时期产生了中国的传统吉祥图案,因其来自民间文化,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传统吉祥图案的类型多种多样,都是反映民间百姓为祈求免受灾祸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传统吉祥图案与房地产有着内在联系,从所针对的目标人群来说,传统吉祥图案源于民间,是普通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房地产广告设计的也是以大众审美为导向。例如万科城的2008年的平面广告就将传统吉祥图案应用于其中,设计采用了传统的剪纸艺术表现形式,将鼠的剪纸造型与如意和钱币的图案结合起来,意为鼠年富贵吉祥。这种善于揣摩受众心理的,在设计中加入人们喜闻乐见的图案,极富感召力,拉近了设计与人们的距离,从而增加人们对该房地产项目的好感,购买行为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传统色彩的应用
在现代色彩理论中,不同的颜色带给受众不同的情感体验,如红色代表热烈,蓝色代表忧郁等。中国特有的传统色彩也带有明显的情感导向,如黄色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民间不可使用。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情感也不同,汉族文化中红色代表喜庆,忌用白色。藏族文化中白色的哈达表示如意吉祥之意。因此,设计师在使用传统色彩时一定要分析色彩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设计目标人群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目前,国内的房地产广告设计中传统色彩应用得较为广泛。例如碧桂园“返乡置业”主题的广告设计整体采用红色,寓意春节返乡的热闹气氛,同时与画面中传统的剪纸艺术的色彩呼应,也能体现出该项目销售火爆。除了以红色为代表的表现热烈欢乐的传统色彩,传统水墨色彩则表现出典雅飘逸的风格。如万科鹭栖岛的广告设计采用传统水墨画的色彩和布局,大面积的留白,与画面相映成趣的文字使整体设计如传统水墨画一般精致脱俗。色彩则是设计作品的情感释放。所以传统色彩往往能帮助设计传递出传统的,带有特定民族情结的情感氛围。
三、传统审美元素在房产广告设计的应用原则
(一)正确运用传统审美元素
目前国内房地产广告设计在使用传统审美元素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相同的传统审美元素符号被大量重复使用在不同的房地产项目宣传中,房地产广告设计形成固定的思维方法导致设计模式单一,房地产广告的个性没有体现,无法吸引消费者。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设计师在使用传统审美元素符号时没有过多思考其深刻的内涵与该房地产项目的内在关联,而是为了单纯表现中式风格,盲目迎合时尚潮流。此外,房地产广告设计是一种有针对性目标的理性设计活动,设计师在对传统审美元素做出选择时只是主观的臆断,而没有深入了解传统审美元素的内涵特征,在使用时自然不能得心应手。正确地使用传统审美元素有赖于设计师深入挖掘传统元素的文化内涵,提取出与楼盘项目风格相适应的传统审美元素,加入房地产广告设计中,使广告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亲切。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多种文化在这里融合,人们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其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乃至话语、行为等无不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接受也常常受到这种文化的制约。[2]首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提炼和房地产相关的传统元素形象,图形手法的解构、重组、简化、夸张等手法将传统元素应用到房地产广告中,注重色彩的借鉴、提炼和整合。例如深圳的万科第五园的平面广告设计在目前是对国内房地产广告设计的民族化的有益探索。万科第五园是将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和“青瓦”特征抽象化,符号化,保留了徽派建筑的特点并加以现代化是一种再创造的手法。其次,对于书法广告语的应用。万科第五园房地产广告设计也遵循建筑设计规律,线描的项目实景图与传统的书法艺术结合,广告的文案是“骨子里的中国”,为整个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设计的元素到广告文案,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在风格统一,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魅力。
(二)创新运用传统审美元素
国内房地产广告设计在使用传统审美元素时,有些设计师为广告画面体现浓郁的中国风格,常常把几种传统审美元素符号叠加使用,造成了画面元素众多,没有主次,并且几个元素之间并没有太深刻的共性,不能引发观者的共鸣。如在房地产广告中同时使用了竹叶、徽派建筑与京剧老生角色形象,这三种传统审美元素的使用并没有为设计加分,反而使广告画面令人眼花缭乱,消费者不能快速获取房地产广告传播的信息。因此,房地产广告设计中应避免传统审美元素的简单应用。现今许多有实力的房地产商都打出“全球租售”的标语,万科更是已经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传统审美元素可与西方元素结合使用,中西文化的碰撞可以加深对比效果,使设计形成一种新的风格。如某房地产项目的前期宣传的平面广告将洋酒替代传统的茶壶,并与茶杯一同放置于中式托盘中,传统审美元素与西方元素的结合丝毫不影响广告画面传递的消费者品鉴楼盘的信息,而且表现手法新颖,达到了抓住人们眼球的效果。在传统审美元素的应用中也可使用西方表现形式,如原本经典的文化典故应采用国画的水墨形式表现,设计师却采用西方绘画表现手法,使设计画面色彩艳丽,为传统的典故表现形式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设计师在使用传统审美元素与西方元素结合时不能简单的将元素堆砌在广告作品中,而应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强化两者的对比效果,使其更好地为设计服务。
四、结语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对房地产广告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西方化的房地产广告形式,并且一些楼盘项目开始带有明确的个性特征,与固定的西方化的房地产广告思维模式并不相适应,设计师转而从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灵感,形成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风格韵味。但传统审美元素广泛使用在房地产广告设计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设计师没有从长远考虑,过于迎合消费者,导致传统审美元素在设计时只是流于表面的简单使用,并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刻含义。设计师应针对房地产行业的特征深挖传统审美元素,并进行应用手法的创新,与现代文化以及西方元素融合,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新风尚,为房地产行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提升其广告设计行业文化内涵,传播中华文化之美。
作者:张思琦 单位: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大栋.传统书法印章艺术在当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J].2012:9
[2]郑新刚.论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及其价值[J].2010:3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对广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广告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广告的产生则以上世纪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人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广告的发展与开端。建国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广告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广告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也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西方国家的广告艺术手法。可以说,作为广告艺术,中国的广告设计工作者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国外同行的经验和做法。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要想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广告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它们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植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人。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广告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它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广告艺术。
一、现代广告形式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广告招贴画具有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而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练,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广告。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既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广告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
二、现代广告“瞬间艺术”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广告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好的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能让人“一目了然”,还能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用多”,“一以当十”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广;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方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广告艺术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具有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表现出了一种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我们平常说“匠心独运”、“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户。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广告艺术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地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广告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三、现代广告中的中西传统美学理念比较
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奠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在中国画中表现对象时,经常是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广告画面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
尽管广告行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但是其历史久远,早在周朝时期,有人将铭文刻在青铜器之上,被后人挖掘出来,作为我国最早的广告。随后,相继被发现的广告数量众多,作为我国古代的主要广告形式,主要以幌子、声响、实物广告为主。近代以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广告设计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广告设计,步入商业化领域,商业广告设计层出不穷,进一步丰富了广告市场多元化体系。19世纪末期以后所出现的广告均被视为现代广告,运用了信息、系统、控制等理论知识,以经济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整体战略为主体,以信息化、现代化技术为模式,充分呈现出企业品牌形象力,影响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代广告设计在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使得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美学理念得以充分提高,同时体现出世界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长期以来,受到国内传统文化的深度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东方一颗璀璨明珠,同时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传统美学内涵丰富、特征鲜明、历史悠久,其艺术成就颇高,地位十分稳固。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得到空前发展,受到国外文化体制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巨大冲击,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传统美学理念对于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作用依然很大,直接影响到广告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作为现代广告设计的制胜法宝。因此,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大对传统美学理念的运用力度,提高传统美学理念的运用水平,最终满足现代广告设计基础需求。
一、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表现形式的影响
对于现代广告表现形式来讲,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作用非常之大。现代广告的核心理念是为了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推广作用,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为了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广告设计的核心目标,必须在广告设计过程中满足图文并茂、音效齐全、视觉丰富等需求,通过运用信息化、现代化手段,来增强现代广告设计的整体美感。所以说,现代广告设计不可过于简单、通俗,而是要在符合实际的前提下,通过运用夸张、拟人、比喻等手段和方法,突出广告设计的主题思想,给人一种全方位的视觉冲击。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在现代广告设计表现形式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位置,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能够提升广告宣传和推广运用水平,达到创新、创意的目的。从某种层面来讲,传统美学理念深刻影响到现代广告表现形式,完成了局部到全部的重要过程,塑造了典型艺术形象,真正突出了现代广告广而告之的表现形式。
二、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基础布局的影响
中国画作为传统美学理念运用的经典之作,作为世界艺术瑰宝,中国画的存在显得意义十足,中国画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和抽象生动的布局特色,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神清气爽的感觉。传统美学理念的抽象性较为突出,能够通过抽象方法来表达出既定感受,画家并不需要将所需要表达的事物直接表现出来,只是通过抽象手法进行表达。传统美学理念这种鬼斧神工不仅被运用于中国画等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而且被平面广告设计师运用于广告作品创作过程中。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特别是广告基础布局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美学理念,不但能够达到神似的目的,而且能够给人一种浮想联翩的感受,进而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齐白石老先生作为中国艺术届的精英和典范,他曾经在绘画过程中指出:绘画的巧妙处于相似与不相似之间,与现代广告的相似、不似遥相呼应,存在密切关联关系。通过神似来表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现代广告基础布局过程中,利用传统美学理念,给人们一种联想的假设,使得广告整体形象被塑造,为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目前,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基本上采用虚实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与传统美学理念存在神似的地方。通过对传统美学理念的有效运用,将虚实结合达到了最高造诣水平。研究表明,传统美学理念中的虚实结合被运用于现代广告基础布局过程中,不但体现出传统美学理念的整体效应,而且能够将传统美与现代美有机结合在一起,为现代广告设计优化布局奠定坚实基础。
三、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要素处理的影响
现代广告设计的主要是为了达到广而告之和宣传推广的目的。因此,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必须具备多元化、多样性创作手法,呈现出风格不一、形式多样的艺术特征。与此同时,现代广告设计通过简单明了的设计方法来向人们传达广告主题和核心思想。基于此,现代广告要素处理显得至关重要,而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要素处理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通过运用传统美学理念,进行现代广告设计要素的科学、有效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广告要素质感的提升和比例的合理确定;另一方面有利于现代广告设计整体效率、画面视觉效果等的提升。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受到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使得画面、颜色等要素处理更为自然、协调、饱满。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要素处理的影响较大,直接关系到现代广告要素处理的整体成效,其意义和作用不可忽视。
四、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色彩运用的影响
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色彩设计占据核心重要部分,通过进行色彩内容的详细设计,能够起到修饰和点缀的作用。广告色彩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广告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现代广告设计始终将色彩设计放在核心位置,色彩设计具备一定的主观性,是现代广告设计的基础特征。色彩源自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现代广告设计融入自然、生活,当人们看到阳光、草地、大海,便会与实际生活所关联,联想到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将传统美学理念有效融入到现代广告设计色彩运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思维活动进行固化,而且能够发掘出潜在的艺术文化色彩魅力,色彩运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现代广告设计的整体水平。由此可以看出,色彩作为现代广告设计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利于广告设计视觉效果、感染能力、感官冲击力等的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传统美学理念中的主观特性,能够被巧妙的运用于现代广告色彩设计过程中,传统美学中人们对于色彩的感受将会跟随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针对相同色彩,当外界环境条件不同时,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效应显然不同。因此,能够得知,传统美学理念被有效运用于现代广告色彩设计与运用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广告设计的整体性,有利于现代广告色彩的调整和改变,以此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和突出广告设计主题的目的。总而言之,传统美学理念对于现代广告色彩运用来讲,其意义和作用深远而重大,传统美学理念的有效运用,能够从主客观层面准确设计出与实际相符合的色彩内容,对于现代广告整体设计而言,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五、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瞬间艺术”的影响
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视“瞬间艺术”的塑造。一部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离不开“瞬间艺术”的画龙点睛。通过“瞬间艺术”能够体现出现代广告设计的艺术性和多维化特征,能够给人耳目一新、一目了然的感觉,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特殊印象。“瞬间艺术”的存在,可以为人们留下不可抹去的留恋与回忆,有利于现代广告设计整体成效的提升。通常情况下,现代广告“瞬间艺术”受到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由传统思维理念逐渐转型为现代化理念,有利于现代广告设计现实艺术特征的完美呈现。从某种层面来讲,现代广告中的“瞬间艺术”仅仅作为其一个分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其他分支,但是能够通过艺术手法来影响其他分支。如此一来,在受到传统美学理念的影响下,现代广告设计“瞬间艺术”能够通过一个眼神、动态、表情等完成一个动作过程,代表一种常见艺术现象,形成一部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营造一种惬意的艺术氛围,达到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美学理念对于现代广告设计“瞬间艺术”的影响程度颇深,是现代广告设计“瞬间艺术”完整表现的重要理念,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内容的详细阐述,我们可以系统、全面的了解到现代广告设计的真正目的,并且对传统美学理念对现代广告设计的主要影响有了一定认识和掌握。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和作用,我国传统艺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与西方艺术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突出了传统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传统美学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出传统艺术的精髓和经典,通过有效运用于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有利于现代广告设计整体成效的提高,有利于传统美学艺术性的集中彰显。
作者:贾振北 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
参考文献: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1]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招贴画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
我国招贴的产生是以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招贴广告的发展与开端。[2]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正因为这样,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其中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招贴艺术。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剖析。
一、传统美学对版面布局的影响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3]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老庄的哲学思想,就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两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而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招贴既要让人“一目了然”,又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要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就需要做到“言简意赅”和“由此及彼”。招贴画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能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书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又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不鲜。此外,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中国画巧妙地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是相通的。[4]
靳埭强“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也充分显示了这种文化艺术的精神特征,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
二、传统美学的色彩象征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画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吗?意思是既然大家对“黑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5]这说明在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
装饰色彩的主观性是用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不同的人物由于性格、经历、情绪的不同,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于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绿肥红瘦”,也可以是“怡红快绿”。至于“伤心碧”、“塞烟翠”、“青欲滴”、“绿生凉”这些古代诗人笔下对色彩的不同感受,说明了色彩给人感受的心理因素。传统中国画中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的,荷叶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画家适用了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这一科学规律,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同样,一张白纸上,画上几只游动的小虾,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把大片空白联想成茫茫的水面。在招贴画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幅蓝色的画,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在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这种单纯是虚的,但又是实的,观众的想象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这样处理,不仅在形式上不一见其虚,在内容上也因某些启示与联想,使其更充实,更丰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给人多么充实而深刻的含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国古代诗人运用色彩象征的手法不是值得我们在设计招贴画时很好的借鉴吗?
以上所述是传统美学观对我国现代招贴艺术的一些影响。这些美学观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设计思想。当然,我们也在不断受到外来文化设计思想的冲击,同样从中受益匪浅。我们相信,在这种世界规模的文化交流与竞争当中,凡是我们民族确有的长处,绝不会丧失,只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青年出版社.
[2]李砚祖.造物之美.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雏形形态的广告面试,最为典型的当属韩非子所描述的“望子”和宋朝的印刷雕版“传单”,直至今天,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贴广告设计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现代招贴广告,属于广告艺术体系中大众化的体裁模式之一,具有宣传、鼓动、报导、广告、劝谕、教育等功能,并以商品化、艺术化、工艺化等形式表现出来。
当然,在国外也有遵循共同规律的招贴广告,但相比于我国久经传统美学观影响的现代招贴广告设计,后者更具中国文化的特色,前者仅在设计手法方面,产生部分影响。在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招贴艺术,主要受到苏联、捷克和波兰的影响,在思想和艺术方法,都有了质的提升,逐渐融入到现代招贴广告设计当中。笔者认为,无论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在秉承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守住国家的“根”,这也是很多国家在善于吸收和交融的同时,又非常强调继承的原因。我国从早期的华夏文明,直至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在不间断的吸收、交融和继承当中,最终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作为民主艺术发展的原则,使得现代招贴技术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志趣,都有了传统美学文化深深的烙印。当前的现代招贴技术,在传统美学观的影响下,设计思路与民族的心理、精神同宗一脉,即便有外来文化的渗透,也会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元素,并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发扬,使得设计观念更为科学、设计手法更为精炼、设计思路更为流畅。
二、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标广告设计的影响引导
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美学观对现代招标广告设计根深蒂固的影响,但以辩证的态度看待这些影响,又不得不加以重视积极因素背后的另外一面,那就是某些有碍于招标广告设计创新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在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传统美学观的影响加以引导。
1.保持广告的一目了然和简洁明确。招贴广告的设计,目的是宣传广告内容所指的对象,而传统美学观涉及的各种元素,可能是繁多复杂,也可能是交叉重复,简单的一个招贴广告设计,无法将这些传统美学元素都事无巨细的表现出来,否则将违背广告设计的初衷,广告内容的宣传反而适得其反。对于该问题,笔者的见解是:在应用传统美学元素的同时,务必保证广告设计的简洁性和明确性。我们引入传统美学元素时,要突出各种元素的重点,并将次要的元素删除,控制好各个元素之间的搭配比例,以最为集中、最为形象、最为简洁的方式,醒目地表达广告内容的宣传对象即可。
2.增强广告的以形取神和承先启后。由于传统美学文化,多以抽象的形式表现,甚至略带一些夸张的外貌,但又不乏立意和创新。好比我国的中国山水画,我们在招贴设计中,如果要融入中国山水画元素,必然要进行设计的定位,那就是以“山水画”技法,提炼出“山”、“水”元素的表现意见,同时借助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处理效果,承先启后地赋予“山”和“水”传统水墨画技法全新的设计生命,譬如丰富与虚化处理技术,再如形与色对立协调技术等,我国2008年申奥的标志,就是代表这种“以形取神”和“承先启后”手法的典型作品,将“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意象,毫不违和地结合在一起。
3.讲究广告的变化均衡和内在节律。在此回顾我国的篆刻艺术,在该艺术体系中,有一种被称之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技术,讲究的正是现代招贴广告所需要的“变化均衡”和“内在节律”。传统美学观涵盖了各种元素,有静态元素、动态元素、疏的元素、密的元素,元素之间的宾主呼应和虚实相生,属于传统构图法则中屡试不爽的设计手法。现代招贴广告在应用传统美学观时,必须将这些设计手法淋漓尽致地进行表现。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牵涉到社会、经济、文化、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设计就是把某种计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艺术设计是一个大范畴,包括广告艺术、工业产品、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艺术设计的创新将带动全社会的时尚潮流,正是所谓“笔墨引领时代”。艺术设计贵在创新活动与实践,但是如果一个艺术家或设计师对本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知之较少的话,就不可能有优秀的设计创意产生。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很深的哲学渊源,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的地方,它为人类提供了“适者生存”、“美者优存”的大智慧。尽管创新一词在当下颇为流行,为各行各业引以为重,创新也的确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但民族传统的承续是创新的基石和源泉,这对于艺术设计创新来说尤为如此。下面就现代广告招贴画设计中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谈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行家里手。
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主要表现
传统美学思想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演变而来,具有鲜明的民族化、地域性特色,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体现出中华民族古老的情感、性格和精神气质。它既积蓄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又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气魄呈现出生生不息的旺盛活力,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抗争中所积累下来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价值取向,成为古往今来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中一直传承和延续的具有指导性的美学精神和不二法则。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儒道释三大主干。儒家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求乐观奋斗的入世精神;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追寻超凡脱俗的出世情怀;禅宗则是“万古长空,一朝明月”的形而上学。三大思想不仅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更代表了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
1.儒家美学思想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美学思想重视和强调社会伦理。作为儒家美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的孔子将儒家美学思想建立在“仁学”的基础上,所谓的“人而不仁,如何礼。”(《论语·八佾》),并从“仁学”出发,深刻解释了美与善的关系、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孔子认为韶乐“尽善尽美”,而武乐则是“尽美而不尽善”,这是其“仁学”美学思想的明证。孔子的“兴、观、群、怨”说是对审美与艺术的社会作用的阐释。儒家美学观点基本在于:其一是肯定满足个体需求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其二是处处强调把个体需求导向伦理与规范。因而儒家美学是以伦理目的为导向,个体的需求必须与社会群体规范达到统一。
2.道家美学思想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完全建立在“道”的理论基础之上。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儒家美学思想的“入世”相反,道家美学思想致力于揭示美与善、美与真的尖锐矛盾以及美丑对立的相对性、虚幻性和不确定性。在道家看来,真正的美并不是世俗追求的感官声色,而是人与自然无为的“道”合为一体的绝对自由境界,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艺术设计中尽可能保留自然无为的环境,在保留的基础上改造环境,并尽量使用源于天然的材料将设计物态化,达到道家自然无为的美学要求。
3.禅宗美学思想
早期佛教思想的传入,以非本体超越观念从两方面影响着中国的美学。一是物无自性缘合而成的理蕴,与老庄尊重自然、无为自化的思想相通;二是缘起和合的观念,引发了中国美学的知识结构由重直觉、重感性的天人相合向观念内蕴的元结构转化,是中国美学在渗透佛学生态智慧的同时逐步向自由、空灵、崭新的生态观境界的发展。后来佛学逐步与本土的儒道思想融合最终发展成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宗是以“人心”作为依据的,“南顿”也好、“北渐”也罢,都是通过心的直觉与顿悟解放思想,从而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所谓“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心即佛”,就是把内心的自觉自由放在审美与艺术的最高位置,将美的产生归为“物与心”的统一之中。
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招贴画版面立意布局的价值
在中国,广告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的“望子”、两宋时因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视为广告的雏形,但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的招贴画广告艺术可以说是“舶来品”。招贴画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道、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在我国,适用于公益事业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为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为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
招贴画传送信息、鼓动宣传的功用决定了它的特殊形式:不同于架上油画或者版画,乃至其它画科。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间、一定距离之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因而对其构思、立意、布局都要能超载现实,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出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为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所谓的先“立像以尽意”,然后才是“得意忘形”。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能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资源和营养。
例如在构思上,“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在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布局上“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以及“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等这些都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众多的招贴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就是老庄的美学思想,就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之下,他创作出了大量文化招贴画,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具有现代性而又不失其传统性。他的“金、木、水、火、土”招贴图形形象设计,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神特征,同时也萦绕着极其强烈的现代主义设计的精神光环,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典范。再如中国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又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特有的审美意韵,得到世界的认同而成为经典作品。
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如前所述,欲使招贴画既要让人“一目了然”,又要让人“一见倾心”,被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而达到“过目不忘”,这就要求招贴画必须具有精湛的立意和构思。众所周知,任何艺术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说明一切,尤其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设计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要使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就需要做到“言简意赅”和“由此及彼”。招贴画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只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富有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这就是传统美学思想的“言有尽而意无穷”、“象外之象”等的具体表现。尽管构图简单,却能表现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心的某种情思、体验和联想。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在传统书画艺术设计中有“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的相对原理,也符合艺术上的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诸多招贴画设计中,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随处可见。动与静、疏于密、多样性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联系;明代本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画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这也正是传统美学思想在招贴画版面立意、布局的价值体现。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古人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中国绘画从来不曾有如实的描写、逼真的再现;也没有人去指责人物、山水画不符合焦点透视的原则;也没有人批评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模式。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有一些固定的理念,抽象的形式美在造型艺术中具有重要价值。比如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以寥寥数笔突出虾的主要特征,使虾的形象更为完美生动。他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说法和石涛“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观点是一脉相通的,这也正是道家美学思想“虚实相生”价值的体现。
三、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招贴画色彩装饰的价值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色彩装饰。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我们知道现代招贴画艺术主要由图形、色彩、文字三部分组成——这就决定了色彩装饰在画面上所起的作用,色彩装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招贴画艺术画面所刻意追求的。古之所谓“意足不求颜色似”正说明了这种关系。史载宋代文豪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诘问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而苏轼却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吗?言外之意,既然大家对黑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正说明传统美学思想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的主观想象并非主观臆造,色彩装饰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依旧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养分。艺术家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色彩装饰的主观性是用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不同的人物由于性格特征、情绪经历等的差异性,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杜甫说“恶竹应须斩万竿”,而苏轼却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对于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绿肥红瘦’、也可是“怡红快绿”。至于“伤心碧”、“塞烟翠”、“青欲滴”、“绿生凉”这些古人诗词下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正说明了色彩给人感受的心理因素,早在宋代画论中就有“炎绯寒碧”之说。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联想是由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我们既反对形而上的把某种色彩硬说成是代表某种性格,又不排斥在具体生活中形成某种联想使人产生的感情,这正是传统美学思想中运用色彩象征性的前提。传统中国画中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的,而荷叶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对这些现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因为画家运用了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这一科学规律、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同样之理,在一张白纸上画上几只游动的小虾,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把大片的空白联想成茫茫水面。在招贴画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幅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烟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欣赏者接受为深邃的蓝天;而在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上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茵茵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这种单纯是虚的,但又是实的;观者的想象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这样处理,不仅在形式上不见其虚,在内容上也具有某些启示与联想,使其更充实、更丰富。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虚实相生”观念的价值表现。“春风又绿江两岸”,一个“绿”字,给赏析者充实而深刻的含义和感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古代诗人运用色彩象征的手法价值思想的确值得在设计招贴画时很好的借鉴。
四、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招贴画设计的延伸与拓展的价值
透过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看出美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如果儒、道美学思想不接纳佛教文化,那么也就没有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美学思想的产生。这表明只有通过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美学思想的主人。在艺术设计创新教育方面,我们仍然要“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诉求。在具体的艺术设计实践中,我们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它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在新的技术与意识观念的冲击下不断地更新拓展、与时俱进。因此要使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招贴画设计中得以延伸与发展,打造新的民族形式,在理解传统美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
其一,取其“形”。既然取其“形”,绝对不是简单的照抄照搬,如照相机般定格,而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再创造: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审美观念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中,用以表达设计理念,同时也体现民族个性。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凤凰卫视中文的台徽,便是借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使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和太极阴阳图的结构形式,反映出一种敦厚的文化底蕴,而凤鸟两两相对旋转的翅膀极富动态,体现了现代媒体特色。
其二,延其“意”。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所谓的“意味无穷”、“意外之旨”,因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各种艺术设计创新教育和用于传达现代人的设计理念之中,众所周知的中国联通的标志设计,采用的就是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之意。这种吉祥寓意的沿用,增添了文化气息和亲和力而少了几许商业气味。
其三,传其“神”。对于“形”和“意”的沿用,严格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种浅层次的发展和提升,而一种新的民族形式的创造,则需要艺术家摆脱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相,进入深层的精神领域去探寻,如石涛所言“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因此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美学思想精神、充分认识来自当下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当下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民族同时又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艺术设计产品,正是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总之,艺术设计的再生力在于创新,但是创造力不是与传统的疏离或者决裂,也决不是为了求奇求怪搞形式主义。在艺术设计创新中,若想创作出好的艺术品,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国度,艺术文化的发展更应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但我们也要超越自身文化壁垒、冲出西方文明的迷雾,吸收其它优秀美学思想,丰富原有的传统美学思想底蕴来达到发展。独到的见解、谨慎的判断与前瞻性的思考加上切实的艺术实践才能寻找到当下艺术设计的创作之路。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应该是吸引人、感染人和鼓舞人的,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是创作者观照时代的映射,这样的作品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否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认为的“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艺术是个长远而谨慎的话题,其价值在于与其社会所容,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所谓“笔墨不仅反映时代”更应“引领时代”,为人们阐释一种永恒而不灭的真与善,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享受到艺术带来的情趣与欢乐。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学思想的有益价值成分进行艺术设计创新,作品会让人们达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目标。处于文化多元时代的艺术家们,正是在现代广告招贴画设计中向传统美学思想汲取了资源和营养,扎根于本民族肥沃的土壤,才在世界文化艺术范围内具备独特魅力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樊美筠.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谢林.浅论设计创新教育与中国传统美学的结合[J].科技资讯,2007,(07).
[5]陈晓婷.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宣传招贴设计的影响[J].江南论坛,2009,(06).
[6]徐红.传统美学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J].教师,2009,(10).
[7]聂森.传统美学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11).
[8]汪辉,张明远.浅谈中国油画风景中的传统美学[J].文艺生活,2010,(09).
[9]李昂.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美[J].学理论,2010,(33).
[10]杨平.关于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2).
[11]张静.论当代招贴设计与传统美学[J].美术界,2011,(07).
在我国,广告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矛与盾”的口头广告—“韩非子”中所描述的‘悬帜甚高”中的“望子”,两宋时期伴随着印刷雕版而产生的‘传单”等都可以看作是广告的雏形形态,都是我国广告历史久远的例证。然而,广告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性活动并发挥其巨大作用却是从资本主义社会才开始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招贴广告艺术,可以说是引进的。招贴画(post)是广告艺术中比较大众化的一种体裁,用来完成一定的宣传鼓动任务,或是为报导、广告、劝喻、教育等目的服务。在我国用于公益或文化宣传的招贴,称公益或文化招贴或简称宣传画;用于商品,则称商品广告招贴或商品宣传画。而这一切,在国外某些国家通称广告画,或商品广告、文化广告、艺术广告、公用广告。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无不对广告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招贴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招贴的产生则以本世纪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wwW.133229.cOm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人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招贴广告的发展与开端。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招贴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招贴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洞开,也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的招贴艺术手法。可以说,作为招贴艺术,中国的广告设计工作者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国外同行的经验和做法。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招贴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招贴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榴’,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人。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招贴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的美学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招贴艺术。下面,就从这个角度进行一定的剖析。
首先,招贴画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宣传画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以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构图上‘针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硫可走马,密切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冰”主题招贴艺术展中,‘冰—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2008年的申奥标志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地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标志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韵,同时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
前面说过,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好的招贴要做到既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做到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这就要求招贴具有精湛的构思。任何艺术,都不能说明一切,特别是像招贴画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
当然,至今也还有要求艺术叙述一切的观众,向招贴画提出多幅画的要求,正像雕塑提出连环画的要求,向快板提出多幕的要求一样不现实。“以少胜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侧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招贴画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颜面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着重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要求表现出一定的、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清代一位学者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招贴画要能引人人胜,唤起人的联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匠”字在艺术家心目中有贬意,如“匠气”。但也有褒意,如“匠心独运”,就是人家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而这一切恰恰是我国招贴设计者构思时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硫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奠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在中国画中经常表现对象时,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招贴画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
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着眼全球设计领域,处于顶级设计水平的国家往往是那些具备本国或本民族鲜明设计特色的国家,如设计发源地的德国,设计推动国美国,即使是后起得日本,虽然同属东亚国家但其设计特点也是带有明显的东瀛之风,对于具备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我们设计具备了更多的设计源泉,我们不能一味的学习国外,我们要创作出有民族特色的具备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多样,造型丰富,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遍布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民间艺术家们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皮影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通过骨骼绑定的线来牵动其产生奇妙的表演效果,它直接推动了后来中国flas的发展。年画艺术在我国流传极广,是人们歌颂英雄、祈求平安的载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风格元素的提炼,合理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成为一种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这充分印证了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它是一种能够深入表现内容,能够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广告用于传达信息和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注重自我表达的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能迅速得捕捉到所要传递的信息。它的构思要能巧妙独特,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生动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所要传递的图形信息,表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深邃的内涵,感受到新的意义。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重要的设计元素。
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等传统艺术都是一种二维的平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应用范围广且方式灵活,是生命力较强的艺术形式。把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应用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之中,不仅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而且也是我国未来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的潮流趋势。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相融合,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就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不同于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视广告不仅能充分自由地让设计者发挥对某种产品的视觉表现力,也能更为准确的传达产品的信息,得到消费者的共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并通过接受频率,环境暗示等得到强化。因此,影视广告是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体,它将在未来广告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现在的影视广告加入了动画三维特效技术的应用,这为广告创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创意的形式和风格手段。
所谓经营媒体,就是要把报纸当成一个特殊的商品来经营,把报纸的生产过程当成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来运作。在报纸产品设计上,要从目标盈利点(行业和目标读者)向内容“倒推”设计。再从内容向广告"iE向”拉动。凡广告经营越成功的媒体,领导层的市场意识都非常强烈。由“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的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修炼内功尤为重要。同时,打造媒体品牌、强化内容平台建设、加强内容与广告互动也极其重要。
东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拥有黄石乃至鄂东南地区最强势的媒体平台,包括以城市主流人群为目标读者的黄石日报、以市民生活报定位的东楚晚报、新兴的网络媒体东楚网黄石新闻网。这三大平台为广告经营部门提供了宽广的空间与舞台。
2004年,当年在《东楚晚报》担任总编辑的吴刚提出了媒体经营向经营媒体转变的理念,号召媒体要贴近市场办报。虽然当时《东楚晚报》已经是黄石地区的强势媒体,但是如果不贴近读者,不贴近市场,报纸最终也会被市场抛弃,广告经营也会陷入困境。在采编部门贴近市场办报,大力提升报纸影响力的同时,广告部门也针对报纸的特性,对自身广告资源进行挖掘与开发,比如3版、8版、9版被开发成最受客户欢迎的优质广告版面,其中对3版的广告价格进行了调高。把最好的广告版面卖给最优质的客户,卖出了最好的价格。
在深刻实践经营媒体理念的过程中,东楚广告人充分地认识到。报纸不仅是一个媒体,还是一个媒介。报纸不但有传播的功能,而且还要有互通、交流的功能,它实际上是一个各方共用的信息平台。市场的竞争以及报社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求报社广告人对黄石的广告市场精耕细作。2005年,晚报广告部按行业划分业务工作室,实行专业人做专业事。提高了广告客户的服务水平、专业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广告份额的目标。同年,广告部开始尝试开办《楼市周刊》、《健康周刊》、《教育周刊》等周刊。
这些周刊针对不同的行业,主动适应市场,配合业务人员做好服务,同时也延伸了报纸平台,提高了报纸的盈利能力。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广告公司每周除周六周日外,每天都有不同的周刊,内容包括健康、房地产、家居、汽车、旅游等。这些周刊的开设,细分了信息平台,让客户自行对位,找到了自己的宣传阵地,主动吸引客户投放。这也是报纸适应市场、实现经营媒体的深刻实践。
二、整合营销为广告经营腾飞提速
整合广告经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多报广告的叠加,而是整合各种优势,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品牌经营,从而搭建起有利于朝着地方报业集团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平台,为下一步整体的转机建制作出一定的探索,奠定良好的基础。
两年来,东楚传媒广告人始终以整合优势资源,深挖经营潜力为重点和突破口,通过专业化运作、组建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等措施深挖两报广告潜力和开拓新的市场。形成了“三大”新的竞争优势:
一是进一步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了专业化服务优势。
随着黄石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上升,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广告客户对专业化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我市广告公司多达200多家,客户选择广告公司有很大的空间。在这样的一个买方市场里,如果广告公司不能满足客户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那么必然会有大批客户的流失。依据过去晚报分行业、分部门进行专业化广告运作的成功经验,公司成立了房地产、商贸、通讯、健康、综合等5个专业工作室。这些专业化分工,一方面充分发挥出晚报作为我市主流媒体具备的发行量大。覆盖面广,贴近市民、贴近客户市场的优势,使专业化市场广告资源得到更充分地挖掘,吸引一批具有长期广告需求的大型广告客户,形成较为稳定的优质广告客户结构。另一方面各工作室加强建立专业化的客户关系和专业的营销体系。
二是组建大型活动策划室,开发新的增长点,形成营销活动和形象宣传活动策划优势。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在广告经营中的发动机作用,公司组建了大型活动策划工作室。2007年,该工作室充分发挥《黄石日报》党报具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先后在黄石日报上策划了多项形象宣传活动。
三是努力探索媒体品牌与客户品牌合作共赢的机制,形成品牌营销优势。在整合中我们不断创新广告经营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报纸专刊为依托,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现代广告市场营销体系。
三、创新是经营持续发展的源泉
一个企业要发展,没有创新不行。今天,媒体从经营角度来说,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事业性单位,已经逐步转变成为一个为知识消费者生产加工各类知识产品的知识密集型企业。不容回避的是,在我们内部。一些根深蒂固的旧的营销观念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媒体营销人员、广告经营者,制约着媒体经营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事业的发展。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这两年东楚传媒广告公司的工作,自始至终贯穿着创新这条主线。两年来,东楚传媒广告公司将创新二字摆在首位,不断地总结过去创新的经验和整合创新的资源,推动继续创新,提升整合效果,力求在经营上实现更多创收手段,推出更多经营品种,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狠抓了创新。
一是理念创新。理念创新决定方法创新。两年来,我们努力提高员工的学习力,增强创造力。地产工作室加大创新力度,在今年房地产调控加紧,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成功举办“黄石半小时生活圈大型物业展”。综合工作室举办了两次大型车展,将东楚晚报以往的汽车优势再次收复,并占据绝对市场份额。鄂、皖、赣三地百景旅游节也是一次活动创新,吸引了三地几十
个景区、旅行社来黄参展,扩大了东楚传媒广告公司在业界的影响力。
二是服务创新。利用日报、晚报、东楚网平台,我们大力提倡“服务创造价值”理念,除了日常的沟通服务外,公司员工还在售后服务上出点子、想办法,为客户提供度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这种服务带来了企业与报社双赢的局面,让我们拥有了很多深度合作伙伴。
三是周刊新闻营销创新。近年来,通过加强周刊采编力量,加强了采编与业务互动,新闻与广告这种“1+1“的新闻营销模式开始在《新财富时代》、《楼市周刊》、《健康周刊》上得以深入体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宜居楼盘、升值潜力楼盘“评选,在前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利用《楼市》与《广厦》进行了大量高起点的热点、深度新闻运作,配合广告资讯,使评选活动广为传播。《健康周刊》策划开展的“重走李时珍采药路“采编活动,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四是大型活动创新。2007年,活动策划不再是单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集中优势资源进行联合作战,初步形成了“策划工作室+业务工作室+周刊”的整合营销模式,使文案更优化了,执行更得力,推广更深入,活动策划思路宽了,题材多了,效益好了。
五是设计创新。一年来,我们狠抓了公司设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员工专业学习,提高广告创意设计水平,多名设计师得到了锻炼成长。日报广告设计更加大气,晚报广告设计更加精美,主要周刊的组版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是管理创新。根据报社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和公司成立后实行公司化运作的需要,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管理创新,建立了不少新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执行,有效地促进了公司机制的改革和转换,确保了公司各项经营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使公司运作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使经济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管理更加规范,机制更灵活,竞争力更强。
七是平台创新。根据报社布署。广告公司尝试开发平面媒体以外的经营平台。开年之初就成立了户外广告工作室,负责拓展东楚网、户外广告、庆典活动等广告领域,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户外广告工作室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后,有望加大硬件投入,前景可观。
八是机制创新。商贸工作室。去年实行内部改革,新设商业事业部、经贸事业部。“小组、集团化作业”大大提高了谈判的成功力与客户的满意度,对于扩大广告份额与广告量起到了一定的拉升作用。改革初现成效。今年,根据商贸部事业发展的需要,两个小组正式升级为工作室。
四、高效、专业的团队形成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动态的能力资源,支持着企业现在及未来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发展,这种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结果。
东楚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的团队是报业集团发展的经营财富,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由一种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打造而成的。公司的激励原则是:强调起点公平,也就是不管聘用员工还是编制员工、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在制度面前和工作目标以及奖励标准面前,每个人的起点是公平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内部竞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同样,为适应激烈的内部竞争,公司的管理也是严格的。正是因为这些管理措施,才得以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销售团队,才有了一个气质出众的团队。
报社在黄石的影响力以及多年的广告从业经验,使东楚传媒的广告人拥有了较优质的广告资源。能随着报纸的发展迅速地拓展业务。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构成广告销售团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但单单是有资源还不行,专业化的服务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五、紧抓三大“经济”,发挥活动策划威力
在当前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宣传效果减弱的形势下,传统纸质媒体如何保证优势地位,获得更多广告份额?策划有影响力的活动,特别是品牌活动,成为众多报纸的一条必由之路。跳出报纸版面策划活动进行创收,就是近年来广告公司一直坚持的道路。事实上,每年利用报纸影响力举办的各种策划活动创收的份额已经占到全年指标的2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公司在坚持走活动策划创收、扩大报纸影响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适应市场,以创新的形式、创意的切入点、人性化的服务抓住客户与消费者的心。
1.会展经济:打造品牌影响力
媒体搭台,企业唱戏,会展经济业内人士都不陌生。近年来,东楚晚报、黄石日报举办了大量的展会,其中,车展、房展、旅游展已经形成了品牌,在主管部门、行业内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展会上企业可以直接面对且标消费者,大大提高了营销的成功率,一度受到企业商家的欢迎;同时,展会提供的集中展示、便民服务也让消费者受益不小。
2.评选经济:彰显媒体话语权
在“营销即传播”的年代,站在媒体经营的高度,媒体是企业的战略资源,企业是媒体重要的战略伙伴。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更多的讨价还价的博弈关系向全面的深度合作与战略联盟的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转变。利用媒体的公信心、号召力、影响力,举行公开、公正、公平的各类评选活动,在给媒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彰显了媒体话语权,突出了媒体的社会影响。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影响。近年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举办了大量类似的活动。如黄石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十大升值潜力楼盘评选、黄石百姓最喜爱的药店评选、十大魅力商家评选、影响黄石100品牌评选等等。
传媒运营总监的工作内容:
修订及执行公司战略规划及与日常营运作相关的制度体系、业务流程;
策划推进及组织协调公司重大运营计划、进行市场发展跟踪和策略调整;
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并优化完善;
制定公司运营标准并监督实施;
推动并确保营业指标的顺利完成;制定公司运营指标、年度发展计划。
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制定运营中心各部门的战略发展和业务计划。建设和发展优秀的运营队伍;
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职位描述:
进行市场调查和反馈,1公司经营战略指导下。组织汽车传媒公司的整体定位、风格设计、业务方向的综合策划,确立公司定位与发展方向;
撰写市场分析与评述,2组织目标市场、竞争态势、客户需求等的调查。创意新的赢利模式,策划广告业务的运营、业务拓展和产品销售的综合推广措施,推动传媒公司商业模式的形成和相关广告的设计、优化;
确定相应栏目及方针,3根据公司定位及运营项目策划。依此从信息源中筛选信息内容,进行内容的具体规划,并制定具体运营项目的工作计划,组织运营项目的实施;
发展与培养合作伙伴,4与其他广告传媒运营商建立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协调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资源,开展运营项目的推广工作,提高有效访问量,保证汽车广告运营项目的顺利执行与业务目标的达成;
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与内容,5根据业绩、市场反馈等对汽车广告运营项目进行监督、控制和绩效评估。保证项目运营目标的持续达成;
合理设置部门组织结构和岗位,6根据公司经营方针和部门业务需要。优化业务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员工能力,对员工绩效进行管理,提升部门工作效率,提高员工满意度。
任职资格:
1能独立进行大型传媒广告业务的整体开发及市场推广;